续藏经 名公法喜志  明 夏树芳辑

法喜志序

  是册拣历朝名位贤哲。饱於法味者。织之成帙。为来期之明证也。盖佛法自汉始达震旦。使震旦无载道之器。何以流通。至今日乎。其载道之器。有在家出家。而出家且置。即在家名哲才士。有一不嗜於此。何以见巨海一滴味具百川者哉。有云。狮子乳。唯玻璃盏能贮。余物贮之即碎。然载道实难其人。昔法华会上。地中涌出六万恒河沙数菩萨。同如来前自誓。於佛灭后。恒在此界。流布大法。自佛法入此。此中缁素高流。荷担大法者。不其人乎。又孰能哉。抑且佛末后。以法藏付嘱国王大臣。将非后世异见稠密。借斯名势。方能破之耶。是则通诸家之异执。断末世之沉惑。此帙又是一大利器也。今之才士。有未见佛书者。视之为异物。非前哲开导。起信无由。是知此帙。为来哲之明证实矣。盖自汉晋至於宋元。耽此法味者甚众。今但拣光明胜大。昭千古耳目者。列之。咸法喜所资。死而不亡者寿也。教中有法喜禅悦二食。食之能养法身。资慧命。究竟无尽。是诸明哲。已饱法喜者也。今同载此名身不朽。知慧命亦无尽。此帙即法喜也。能持过去慧命。能资现在慧命。能生未来慧命。真法喜欤。真法喜欤。   紫竹林 观衡 撰

名公法喜志叙

  今夫草木。自茎目叶。自葩自实。种种色色。殊形异态。而及乎膏残华落。总必归根。根在则当春而茁。一岁由是。十岁由是。乃至千百岁由是。人亦一草木也。之生而死。之死而生。夫死而生者根也。法门所谓种子是也。慧根一种。虽复展转轮回。而衣珠自在。至宝弗失。如树梧则梧。树槚则槚。从其所树。久且不易。未有树优昙而得巨磨。树庵罗而得恶叉聚者也。夫自古圣哲。其树深矣。树之最初。而要之再世彼其人。即复习曾史法申韩勒祈连耀麟阁。犯一切空有之戒。甚或丝竹寄胜。曲生埋照。蜡屐留连。金汤辨论。处身智囊。托好阿堵。于薄迦氏。不啻河汉。而究竟收拾。未有不探觉海。不窥般若门者。故或始疑而终信。或迹背而实谐。或口排而衷嗜。要於了义。十九见解。何以故。根在故也。夏君夙禀慧性。能见本来。摭自晋魏。以迄唐宋。诸知禅学者。若而人曰法喜志。志中若许询刘溉庞蕴裴休之属。生平为佛弟子亡论。即昌黎谏佛骨。而从游大颠。杜祁公不信佛氏。读楞严而有解。曰恨得之晚。乃知从威音至今。诸骚人墨士名臣硕宰。何尝不自祗洹中来哉。昔谓老子为摩诃迦叶。宣尼乃净名童子。事有固然。无足讶者。知禅者不言禅。亦犹善易者不言易。故夫有法者。不有其法者也。世人弁髦五戒。土苴大三藏。而猥云见佛。且以为盗区。且以为名利薮。此与阐提蔑隶何异。何言佛法哉。试举是编示之。能淟然汗下。当一棒喝下种子否。   羼提居士邹迪光撰

法喜志叙

  澄江夏孝廉。辑法喜志成。有客过余。语及之。而曰。茂卿津津禅悦。迹所采撷。率从忠孝节谊中荐取。跳不得儒家门户何也。余曰。茂卿以儒用禅者也。非以儒为禅用者也。以儒为禅用。即儒亦化而禅。以儒用禅。即禅亦化而儒矣。此茂卿陶铸手也。曰然则儒家摈禅何也。曰此以正学脉也。而茂卿以广取善也。一主严。一主宽。两者并行。而不悖也。曰伯升之秽焉而录休文之阿焉录。处道之悖敌而录。天觉之党焉而录。奚取也。曰兵有法。期於克敌。不必出自孙吴也。医有案。期於疗病。不必出自卢扁也。客曰。善已。又语客曰。请为子竟其说。禅教之兴。本之乘儒教之衰而入。顾其所以得久行而不废。则又赖儒教之立也。有如土苴人伦。秕糠事物。胥天下而入於虚无寂灭之教。世道人心。且荡然靡所主持。彼禅者流。即欲云卧霞餐。雍容尘拂。以课其所谓向上第一谛。将焉能之。昔王仲祖刘真常。共访何骠骑。骠骑看文书。不顾。王谓何曰。卿何不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复低头看此耶。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闻者共赏。以为佳。由此言之。茂卿之为是编。特於忠孝节谊三致意也。其深乎。其深乎。客以告茂卿。曰善。遂掇幅笺受之。而标其端。

法喜志题辞

  原夫千流万派。莫非天一所生。满字只言。孰是象三之外。傥能函三为一。庶几即佛是心。爰自诞影周星。通晖汉日。鹫头峰下。演金口之微言。鸡足山中。舒玉毫之瑞色。莲花六叶。白社同开。祇树双林。玄风独畅。岂非荷持象法汲引人伦者乎。自匪利根。宁超正果。别相别名。各喝登堂之棒。说常说寂。共操入室之戈。有齐修。有单修。并拟折冲尊俎。无假观。无空观。愿言剖破藩篱。尼师聃。聃师竺。师亦何常。墨归扬。扬归儒。归斯可受。何用分门立户。自然识路知家。总属一因缘。乳酥流出。便说三次第。羊鹿俱无。七十二君。皆在钧陶之内。八万千岁。即为俄顷之间。此夏丈茂卿所为志法喜也。茂卿显证一乘。深研三藏。谓此岸无非彼岸。法身即是报身。矧夫忠孝节义之儒。合于清净。精微之旨。远泝东方而下。近沿南宋以前。凡宰官居士之阐扬。小史稗家之载记。莫不征引所出。捃摭而来。即代不数人。人不数语。而机缘交激。若掣剑光。智藏开明。旁资鞭影。振金声于觉苑。远宝路于词坛。傥非标表禅宗。缕详史籍。何以契传灯之喻。施合辙之功乎。固知。眼里有筋。具游戏於花飞钏动。舌头无骨。妙言筌于见色闻声。宁独破三学之中坚。抑可谓四禅之外护者矣。不佞愧临川之翻译。乏净土之修持。文力无余。天机最浅。聊藉阮瞻之语。以自附于玄晏之一言云尔。   庄严居士友弟吴亮书

法喜志自叙

  文始曰。一蜂至眇也。亦能游观乎天地。一鰕至微也。亦能放肆乎大海。况人配二仪。超万有。而可无寥廓远大之思乎。几世出世间。得法自在。诚往喆消遥之令图。而亦今人旷达之玄致也。玉几山人。有物外英豪录。昉古参禅学道之士。汇而成编。顾繁者厖杂。简者寂寥。谲者琐诞。佚者挂漏。余读未卒业。而为之四顾。为之踌躇。窃有志焉。暇日山居。横襟睨古。於诸名公。次第采撷。一一校雠。人各具一小传。盖自晋魏齐梁。迄于唐宋。按以历朝本史。或诸名公文集。或散见本传。或错综于大藏传灯语录诸书。裒多益寡纂要钩玄。题曰法喜志。厘为四卷。大都超绝殊胜于世外。别标一色。而又准乎人情。不违大道。砥名节则依忠孝。律进退则首清严。出则奋迹麒麟。垂光竹帛。处则希踪麋鹿。照耀松萝。或以理学开基。或以文章命世。总之遗荣履素。归于自然。固非谬悠荒唐。恣意枯槁。作一老头陀行径比也。间有韬敛未尽。荡漾犹存。或跳跃圆方。互有出入。而清言妙理。亦所亟收读之如水镜浮空。氷壶映座。顿令心胆澄彻。神骨清凉。躁竞之意烟消。而郁结之衷雾散。学人欲打透关头。安身立命。舍是无繇矣。老氏有言。虽有拱譬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其兹法喜之谓乎。夫法居三宝之一。至人秀世。法所必晞。然有法法而不囿于法。譬如雪山十大弟子。胸中各具一造化。决不向如来行处投足。此所谓法法而不囿于法者也。此又法喜者。所当知也。   延陵 夏树芳 撰

  法喜志目录

卷一   东方曼倩  刘更生  曹子建  羊叔子  王茂弘  刘真常  陶士行  谢安石  王右军  王武冈  剎嘉宾  王乔之  殷中军  袁彦伯  王坦之  何次道  何幼则  谢仁祖  罗君章  孙兴公  许玄度  王简栖  王苟子  习彦威  戴安道  宋少文  张莱民  陶靖节  刘遗民  周续之  谢康乐  孟 顗  高伯恭  明僧绍  雷仲伦  王彦德  孔德璋  江文通  萧云英  何彦德  张孝始  范伯伦  范蔚宗  刘灵预  周彦伦  颜之推  戴仲若  谢庆绪  颜延年  何子晢  刘士光  袁景倩  王淮之  何子季  苏 琼

卷二   陶贞白  荀公普  刘慧斐  陆佐公  孔彦深  梁敬之  魏伯起  刘 溉  沈休文  刘彦和  崔子约  刘士湮  阮士宗  庾彦实  杜辅言  徐孝穆  徐孝克  李子约  杨越公  张士衡  孙思邈  王仲淹  褚河南  虞文懿  孔颕达  杜克明  司马乔卿  王子安  骆宾王  武平一  宋广平  房 管  元鲁山  王右丞  张燕公  严挺之  李青莲  李公度  苏 晋  韦苏州  李遐叔  杜子巽  陆鸿渐  李邺侯  颜鲁公  裴晋公  庞道玄  柳柳州  刘梦得  于刺史  李元宾  李习之  权载之  徐 岱  李义山  卢源一  裴 宽

卷三   白少傅  李浚之  杜彦之  韦南康  皇甫湜  韩昌黎  裴公美  丁 繁  陈 琡  崔 群  司空表圣  吕许公  李文靖  谢宗源  曾运使  查湛然  杨文公  晁文元  王文正  朱 炎  朱正裕  王中立  王 随  富文忠  文潞公  杜祁公  范文正  尹师鲁  冯当世  夏英公  李 觏  赵清献  欧阳永叔  司马温公  张文定  范忠文  邵康节  王介甫  苏端明  苏栾城  米襄阳  文与可  程明道  吕晦叔  杨无为  晁以道  王观文  刘元城

卷四   胡康侯  周濂溪  秦淮海  李伯时  黄鲁直  吴德夫  江民表  陈忠肃  李汉老  韩子苍  吕居仁  张无尽  赵郡王  王以宁  潘待制  徐师川  杨龟山  张魏公  胡致堂  张文忠  王龟龄  游定夫  于 宪  朱晦庵  冯跻川  陆放翁  王龙舒  张南轩  尤遂初  吴明可  叶水心  真西山  钱公相  刘后村  陆省庵  范致虚  吴履斋  饶德操  刘中明  刘经臣  戴道纯  杨 圭  李端愿  高世则  赵松雪  黄晋卿  顾仲英  杨铁崖

  法喜志目录(终)

  

  法喜志卷一

    氷莲道人 夏树芳 辑     窹斗居士 冯 定 阅

  东方曼倩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武帝朝上书称旨。待诏金马门。时有正谏法言以为滑稽之雄。元狩三年。帝凿昆明池得黑灰。以问方朔。朔曰。可问西域胡道人。时梵僧摩腾至。因问之。腾曰。此劫灰也。

  刘更生

  刘向。字子政。一名更生。年十二。随父任为辇郎。献赋颂数十篇。成帝时为光禄大夫。以赵后淫乱着列女传。以王氏权太盛作洪范五行传。上欲用为九卿。数为王氏所持。居列大夫三十余年。向尝校书天禄阁。青藜夜照。往往多见佛书。其着列仙传云。吾披检藏经。缅寻太史撰列仙图。自黄帝以下迄于今。得仙道者一百四十九人。其七十四人乃见佛经。

  曹子建

  曹植。字子建。操次子。十岁善属文。诵诗书十余万言。邯郸淳见而骇叹。称为天人。植每读佛经。留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游鱼山。闻有声特异。清扬哀婉。因仿其声为梵呗。今法事中有鱼山梵。即其遗奏也。植在日不甚信黄老。着辨道论见意。今载藏经中弘明集。

  羊叔子

  羊祜。字叔子。平阳人。累迁尚书在仆射。吴陆抗尝称其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祜方五岁。令乳母於邻家李氏桑树下探取金环。李氏惊曰。此亡儿所失。乃知李氏子祜之前身也。武帝时祜为荆州都督。日供武当山寺。有问其故。祜曰。前身过多。赖造此寺故获中济。所以供养之情偏重於此。

  王茂弘

  王导。字茂弘。琅琊人。官太傅。封始兴公。僧人吉友游建康。善说梵呗。导见之曰。我辈人也。太尉庾亮。光禄周顗。廷尉桓彝。皆造门结纳。名籍公卿间。吉友尝对导解带盘薄。尚书卞望之适至。友正容肃然。人问其故。对曰。王公风期鉴人。卞令范度格物。吾吾当以是应之耳。

  刘真常

  刘惔。字真常。沛人。少清远。家贫晏如。王导深器之。累迁丹阳尹。时竺法深道徽高扇。誉播山东。惔常为其弟子。一日法深在简文坐。惔问道人何以游朱门。深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

  陶士行

  陶侃。字士行。鄱阳人。初为广州刺史。有渔於海得文殊像。送寒溪寺。寺尝经火而像屋无恙。其后侃武昌。使人迎之。十辈不能举。既而丛力致之舟。舟辄没。遂失其像。时谣曰。侃惟剑雄。像以神标。可以诚致。难以力招。及远公创寺。心祈之。於是像泠然自至。

  谢安石

  谢安。字安石。阳夏人。少有时名。朝命敦逼皆不就。年四十余始应命。出为征西司马。太元中加太保。居东山。时与支遁许询为山水之游。尝诏遁入禁中。讲经多会宗遗文。为守文者所[怡-台+(陋-(阿-可))]。安闻而叹曰。此九方[(栗-木+土)*ㄆ]之相马。略玄黄而取神骏也。太和二年。遁辞阙还山。诏建沃州寺以居之。时安守吴兴。以书抵遁曰。思君积日。计辰倾驰尤甚。知欲还剡自治。为之怆然。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终日戚戚。惟迟君一来。以晤言消之。一日千载也。

  王右军

  王羲之。字逸少。导从子。以骨鲠称。起家秘书郎。后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咸康六年於庐山建归宗寺。请西天达磨多罗居之。羲之在会稽。闻支遁名未之信。后遁还剡。羲之诣遁观其风力。谓曰逍遥可得闻乎。遁作数千言。羲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王武冈

  王谧。字雅远。官司徒。尝与远公书曰。身年四十而衰同耳顺。远答曰。古人不爱尺璧而重寸阴。观其所存。似不在长年耳。檀越既履顺而游性。乘佛理以御心。由此而推。复何羡於遐龄耶。人皆称公善诱。

  郗嘉宾

  郗超。字嘉宾。山阳人。少有旷世之度。标志慕佛。加好行檀。喜隐遁。闻拂衣者必为起屋具器用遗之。支道林每谓其造微之功足参正始。甚重之。为桓温府掾。超问谢安曰。支遁所谈何如嵇中散。安曰。嵇努力才得其半耳。又问何如殷浩。安曰。亹亹辨论。恐当抗衡超拔渊源。殷有惭德。后与亲旧书云。支公神理所通。玄挺独悟。数百年来绍隆大法。令真理不绝。一人而已。超尝着五戒文。已行五戒。更修岁月斋戒。迎中而食。既中之后。美味甘香一不得尝。

  王乔之

  王乔之。琅琊人。有念佛三昧诗曰。妙用在兹。涉有览无。神由昧彻。识以照粗。精微自引。因功本虚。泯彼三观。思转豪余。又曰。嘅自一生。夙之慧识。托崇渊人。庶藉冥力。思转豪功。在深不测。至哉之念。注心西极。

  殷中军

  殷浩。字深源。以佛经未了。遣人迓支公。支欲往。右军曰。渊源思致渊富。故未易当。

  袁彦伯

  袁宏。字彦伯。阳夏人。自少有逸才。谢安辈甚重之。累官至东阳郡太守。所着咏史诗及东征等赋。为时盛传。尝着汉纪云。西域天竺有佛道焉。变化无所不入。故能通万物而大济群生。汉明帝感梦。乃遣使天竺问道。图其像而还。有经数千卷。善为宏阔胜大之言。所求在一体之内。所明在视听之外。俗士目之以为虚诞。然归於玄微深远。难得而测。故王公大臣视生死报应之际。莫不矍然而自失焉。

  王坦之

  王坦之。字文度。晋阳人。宁康中迁中书令。领丹阳尹。时桓温移晋祚。坦之与谢安同心匡辅。卒安社稷。与支道林相友善。道林尝造即色论曰。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色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论成以示坦之。坦之都无言。支曰默而识之乎。曰既无文殊。谁能见赏。

  何次道

  何充。字次道。庐江潜人。风韵闲雅。少以文义见称。王导与庾亮并言於成帝曰。何充器局方槩有万夫之望。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社稷无虞矣。及导卒。遂参录尚书事。推能用功。不树私恩。世甚重之。充性喜释氏。时庾氷以元舅辅政。奏沙门应尽礼王者。充等议不应致拜。乃上奏曰。武皇以盛明革命。明帝以聪圣玄览。岂此时沙门不易屈膝。顾以不变其修善之法。所以通天下之志也。疏三上。氷议遂寝。

  何幼则

  何准。字幼则。充之弟。高尚寡欲。州府交辟不就。初充为骠骑将军。劝令仕。准曰。第五之名。何减骠骑。充居宰辅。权倾一时。而准散带衡门。不及人事。惟焚香诵经而已。其女为穆皇后。

  谢仁祖

  谢尚。字仁祖。鲲之子。仕晋为镇西将军。尚尝梦其父曰。西南有气至。当者必死。汝宜建塔造寺可禳之。若未暇。可於杖头刻作塔形。见有气来可拟之。尚寤遂刻小塔於杖头。后果有异气自天而下。直冲尚家。尚以杖头指之。气即回散。阖门获全。尚於永和四年舍宅造寺。名庄严。

  罗君章

  罗含。字君章。耒阳人。少时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其口。自此藻思日新。仕为江夏从事。太守谢尚曰。可谓湘中之琳琅。读书好佛。着更生论曰。世皆悲合之必离。而莫慰离之必合。皆知聚之必散。而莫识散之必聚。今谈者徒云。向我非今我。而不知今我即昔我耳。达观者以死生为寤寐。诚哉是言。

  孙兴公

  孙绰。字兴公。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初隐会稽。放情山水。作遂初赋以见志。支道林问绰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志。弟子早已服膺。然一咏一吟。许将生面。尝作天台赋示友人范荣期曰。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每至佳句。輙云应是我辈语。哀帝时为着作郎。撰喻道论左袒佛氏。内典中诸所撰述。俱见弘明等集。史臣称绰。有匪躬之节。不徒文雅而已。

  许玄度

  许询。字玄度。高阳人。魏中领军允曾孙也。澡心学佛。江左诸公卿翕然仰慕。简文帝高其风。每月夜必造焉。清言妙理。至其亹亹。简文不觉前席。刘真长为时谭宗。与询结清言友。每谓人曰。清风朗月。何尝不思玄度。与支遁讲维摩经。询发一难。众谓遁不能通。遁通一义。众谓询无以难。询尝以会稽永兴居为崇化寺。建塔四层。

  王简栖

  王巾。字简栖。琅琊人。有学业。为齐录事参军。作头陀寺碑。文精理造。

  王苟子

  王修。字苟子。僧意在瓦官寺中。苟子与共语。使其唱理。意谓王曰。圣人有情否。王曰无。曰圣人如柱耶。王曰如寿算。虽无情运之者有情。僧意曰。谁运圣人耶。

  习彦威

  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章着称。着晋汉春秋凡五十四卷。晋桓温辟为从事。累迁别驾。时有沙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比至荆州。与习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习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习尝与道安书曰。承应真履正。明白内融。慈训兼照。道俗齐荫。宗虚者悟无常之旨。存有者达外身之权。若庆云东徂。摩尼回耀。雨甘露於丰草。植旃檀於江湄。庶如来之教复崇於今日。玄波逸响。重荡濯於一代矣。

  戴安道

  戴逵。字安道。谯郡人。性高洁。武陵王晞闻其善鼓琴。遣人召之。逵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能为王门伶人。王子猷过访。至雪夜乘舟。孝武时累征不就。尝欲造无量寿佛。积思三年。刻雕方就。迎置山阴灵宝寺。郗超见而作礼。撮香在手。勃然烟上。极目云表。众皆叹其神异。

  宗少文

  宗炳。字少文。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慨焉有尚平之志。因疾还江陵。叹曰名山恐难徧睹。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图之於室。每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刘裕领荆州。辟为主簿。答曰。吾栖丘饮谷三十年矣。岂可作王门折腰吏耶。乃入庐山筑室。专修业。尝着明佛论。

  张莱民

  张野。字莱民。居浔阳柴桑。与陶渊明有婚姻之契。学兼华梵。累征不就。庾悦以其贫。征为散骑常侍。笑曰。古人以容膝为安。屈志就禄。非吾志也。乃入庐山。依远公研味释典。

  陶靖节

  陶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为彭泽令。之官八十日即解印去。赋归去来辞。及宋受禅居柴桑。门前植五株柳。因以五柳自号焉。闲静寡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欣然有喜。常往来庐山。使一门生二儿舁以行。时远公为西方之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我饮即往。许之。遂造焉。尝着搜神记。多载佛之灵验。

  刘遗民

  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少孤。事母以孝闻。才操自负。不委气於时俗。虽寒饿在己。威福当前。其意湛如也。司徒王谧。丞相栢玄。侍中谢琨。大尉刘裕。后先引荐。程之力辞。乃之匡山托於远公。远曰。官禄巍巍。何以不为。程之曰。君臣相疑。疣赘相亏。普室无盘石之固。物情有迭卵之危。吾何为哉。远然其说。深加器厚。太尉亦以其志不可屈。与群公议遗民之号旌焉。居山十五年。修念佛三昧。尝於定中见佛光照地。作黄金色。又有摩顶授衣之异。若遗民者。真可谓妙观大仪。启心真照。飘灵衣於八极。沉香风以穷年。於远公之誓辞。庶几无负矣。莲社与盟凡一百二十三人。

  周续之

  周续之。字通祖。雁门人。年十二。受业於范宁。通五经五纬。号十经。世称为颜子。既而入庐山。事沙门慧远。布衣蔬食。终身不娶。与刘遗民陶靖节。号浔阳三隐。

  谢康乐

  谢灵运。玄之孙。家於上虞。少好学。博览群藉。文章称江左第一。仕宋为永嘉太守。袭祖父封爵。故世称康乐。灵运负才傲世。至庐山见远公。肃然心服。即寺筑台。译涅盘经三十六卷。尝撰佛赞曰。惟此大觉。因心则灵。垢尽智照。数极慧明。三达非我。一援群生。理粗心行。道绝形声。菩萨赞曰。若人仰宗。发性遗虑。以定养慧。和理斯附。爰初四等。终然小住。涉求至矣。在外皆去。缘觉声闻赞曰。厌苦情多。无物志少。如彼化城。权可得宝。诱以涅盘。救尔衰老。肇元三事。翻成一道。

  孟顗

  孟顗。仕宋为会稽太守。奉佛精恳。谢灵运嘲之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语。然而事佛弥加抗厉。

  高伯恭

  高允。字伯恭。渤海蓨人。少有奇度。崔宏异之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仕魏累官中书令。爵咸阳公。允虽宠贵。家贫自如。武帝尝幸其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豉菜而已。帝曰。古之清贫有如此乎。赐帛五百疋。粟千斛。尝撰鹿苑赋。与昙始法师传。文甚精采。年九十八无疾而终。

  明僧绍

  明绍。字承烈。平原鬲人。明经隐居。自号平原居士。齐高帝欲就见之。时明绍方依远公居定林寺。远公问绍曰。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绍曰。山薮之人。正当凿坏以遁。若辞不获。便当依戴公故事。高帝知其意不可屈。遣人赐以竹根如意。及笋箨冠。宋泰始中尝游摄山。野老谏曰。山多猛虎毒蛇。所以久绝行迹。绍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忠信可踏水火。猛虎亦何能为。乃结茅茨廿许年。不事人世。尝与法度禅师讲无量寿经。夜见金光照室。

  雷仲伦

  雷次宗。字仲伦。豫章人。隐退不受征辟。入远公莲社。立馆东林之侧。及远公亡。与子侄书曰。吾托业庐山。事释和尚三十年。渊匠既倾。良朋亦丧。及今未耄。尚可励志西归。自今已往。勿以家务相闻。

  王彦德

  王玄谟。字彦德。祁县人。素奉佛。尝举兵伐魏。玄谟为宁朔将军。受辅国萧斌节制。玄谟失律当斩。沈庆之因谏曰。佛狸威震天下。岂玄谟所能当。且杀战将徒自弱耳。乃止。初玄谟将见杀。以观音示梦得免。后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年八十二卒。

  孔德璋

  孔穉珪。字德璋。会稽人。风韵清飒。好文咏。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引为主簿。与江淹对掌辞笔。尝答萧子良疏曰。民早奉提拂之仁。深蒙弘引之训。至於大觉明教。般若正源。使民六滞顿祛。五情方勖。回心顶礼。霍然大悟。

  江文通

  江淹。字文通。考城人。少孤。采薪以养母。仕齐累官御史中丞。弹劾不避贵近。风采肃然。后封醴陵侯。以诗赋显。尝着无为论曰。吾闻大人降迹。广树慈悲。破生死之樊笼。登涅盘之彼岸。阐二乘以诱物。去诸相以归真。有智者不见其去来。有心者莫知其终始。湛然常住。永绝殊途。

  萧云英

  萧子良。字云英。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及卒。馈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与文慧太子并精佛理。而子良每招致名僧讲诸佛乘。尊法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子良尝梦东方普光世界天王如来。说净住净行法门。因着净住子二十卷。净住者即梵语布萨。谓净身口意如戒而住也。

  范伯伦

  范泰。字伯伦。顺阳人。仕刘宋为中书郎。继领国子祭酒。少帝在位多失。数上封事苦谏。博览篇籍。撰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暮年事佛甚精。於宅西建祇洹精舍。

  范蔚宗

  范晔。字蔚宗。伯伦之子。仕宋为秘书丞。撰东汉书。有西域论曰。佛道神化。兴自身毒。而二汉方志莫有称焉。张骞但着地多暑湿。乘象而战。班超惟列其奉浮屠不杀伐。而精文善导之功靡所传述。予闻之。其国殷乎中土。玉烛和气。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神迹诡异。则理绝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而骞超无闻者。岂其道闭往运。数开叔叶乎。

  何彦德

  何尚之。字彦德。宋文帝时为侍中。帝尝谓尚之曰。范泰谢灵运常言。六经在济俗。若求性灵真要。必以佛理为指南。近见颜延之折达性论。宗炳难黑白论。并明至理。开奖人意。若率土皆淳此化。则朕坐致太平矣。尚之曰。渡江以来。王导周顗。庾亮谢安。戴达许询。王蒙郗超。王坦之。臣高祖兄弟。莫不禀志归依。夫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人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此明旨所谓坐致太平者也。时羊元保进曰。此谈非臣所与闻。窃谓秦楚强兵。孙吴吞并。将无取於此也。尚之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息。贵仁德则兵气消。以孙吴为志。动期吞并。则将无取乎尧舜之道。岂特释教而已哉。帝悦曰。释门之有卿。犹孔门之有季路。恶言不入於耳也。

  张孝始

  张元。字孝始。河北万城人。年十六。其祖丧明。元忧泣。昼夜经行以祈福佑。复诵药师经。至盲者得视之语。遂请七僧燃七层灯。转读是经七昼夜。每日行道祝曰。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并施法界。乞祖目还明。元求代暗。是夜梦。一神僧以金篦刮其祖目。三日遂瘥。

  刘灵预

  刘虬。字灵预涅阳人。抗节好学。宋太始中为当阳令。后徙居江陵。竟陵王累辟不就。报书曰。畅余音於山泽。托暮情於鱼鸟。遂断谷饵朮。麻衣草履。长斋礼诵。六时不缺。注华严法华二经。

  周彦伦

  周颙。子彦伦。建康人。颙於锺山西立隐舍。清贫寡欲。终日长蔬。王俭问曰。山中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后应诏出仕。累官国子博士。明帝颇好玄理。而所为多惨毒。颙不为显谏。輙诵经中因缘罪福之事。帝亦为之少止。太子尝问颙卿精何如胤。颙曰三涂八难。共所未免。然各有累。太子曰其累伊何。颙曰周妻何肉。颙尝建山茨寺於锺山。今草堂寺是也。

  颜之推

  颜之推。字子分。西魏武平中为黄门侍郎。举家蔬食。深崇佛教。有颜氏家训行於世。其归心篇曰。神仙之事。颇为虚放。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劝汝曹学之。佛家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素归心。勿生轻慢。其间妙旨具於经论。不复於此赞述。

  戴仲若

  戴颙。字仲若。逵之子。才巧如其父。江夷尝托颙造观音像。积年未成。夜梦神曰。江夷与观音机缘未契。可改为弥勒。颙即驰报而夷书已至。俱於此夕感梦。触手成妙像。今在会稽龙华寺。颙超逸多风。以剡县多名山。故世居剡。桐庐复多名山。故复居桐庐。己又爱吴下佳山水。复游吴下。吴中好事者。共为筑室。至聚石开涧以居之。尝着逍遥论。注礼中庸篇。永初嘉中累征不就。

  谢庆绪

  谢敷。字庆绪。会稽人。崇信释氏。初入太平山中十余年。以长斋供佛为业。招引同事化导不倦。以母老还南山若耶中。内史郗愔表荐之。征博士不就。郗尚书尝曰。谢庆绪识见虽不绝人。可以累心处都尽。

  颜延年

  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人。官至太常卿。居身清约。不营财利。子竣既贵重。权倾一朝。凡所资供。延之一无所受。宅宇如旧。见竣起宅。谓曰。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释慧亮过江。止何园寺。讲莲花大小品十地等。延之眷德流连。每叹曰。安汰吐珠玉於前。斌亮振金声於后。清言妙绪。将绝复兴。

  何子皙

  何点。字子皙。偃之子。尚之孙。点明目秀眉。容貌方雅。不以门户自矜。或驾柴车。或蹑草履。随意所适必醉归。人谓之通隐。梁武帝赐以鹿皮巾召见。引入华林园。诏拜常侍。点以手捋帝须曰。乃欲臣老子耶。遂辞去。一时名士如陈郡谢瀹。吴国张融。会稽孔德璋为莫逆友。点门世信佛。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耶山云门寺。兄求弟胤。并从栖遁。世号点为大山。胤为小山。求为东山。

  刘士光

  刘歊。字士光。平原人。奉母兄以孝弟闻。母每病梦歊进药。翌日有问。弟刘吁常戴谷皮巾。披衲衣。每游山山泽。留连忘返。吁善玄言。尤精释典。与兄歊听讲锺山。因共卜筑有终焉之志。歊所着有革终论。以为形之於神。逆旅之馆耳。既死神去。馆乃速朽。世称其达。卒谥贞节先生。

  袁景倩

  袁粲。字景倩。幼孤好读书。及长有风操。尝着妙德先生传。仕宋累官尚书左仆射。出镇石头城。为刘僧静所杀。子最以身卫父俱死。粲语最曰。我不失为忠臣。汝不失为孝子。逸士顾欢偏主道教。粲为论以驳之。谓孔老教俗为本。释氏出世为宗。发轸既殊。其归亦异。又仙道以变形为尚。泥洹以陶神为先。变形者。白首穷玄。而未能无死。陶神者。尘惑日损。而湛然常住。

  王淮之

  王淮之。字元会。琅琊人。世尚儒业。不信佛法。常谓身神俱灭。宁有三世耶。元嘉中为丹阳令。病绝少苏。时建康令贺道力省疾。淮之语道力曰。身死神存。始知释教不虚。道力曰。明府生平置论不尔。今何见而輙异之耶。淮之敛容答云。神实不尽。佛氏不可不信。语讫而终。

  何子季

  何胤。字子季。少好学。师事沛国刘巘。受易及礼记毛诗。时入锺山定林寺听内典。仕齐为建安太守。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胤尝与门人议蔬食。门人上疏曰。变之大者无如死生。死生之所重无踰性命。性命之於彼极切。滋味之在我可赊。如云一往一来生死常事。则伤心之惨行亦自及。胤之末年遂绝血味。

  苏琼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为清河太守。郡父老尝献瓜二头。琼置梁上终不割。性喜禅理。有沙门入谒。意欲征债。琼竟日与之谈玄。沙门无从启口。弟子问故。沙门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去。何由得论地上事耶。遂焚其券。

  法喜志卷一   法喜志卷二

    氷莲道人 夏树芳 辑     寤斗居士 冯 定 阅

  陶贞白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人。母霍氏。梦天人手执香炉降其家。有娠生弘景。宋末为诸王侍读。齐永明中脱朝衣挂神武门。上表辞禄。公卿祖征虏亭。供张甚盛。朝野荣之。止句曲华阳洞天。筑危楼三层自处其上。百应遂绝。间一听吹笙而已。庭院皆植松。每一听松风。欣然自乐。与梁武帝有布衣旧。即位后手诏召之。弘景画两牛。一散放水草。一着金络头纼而策之。帝笑曰。此何减庄生龟臾尾耶。乃罢不复征。而朝家大事无不取决。帝每得弘景书。必焚香盥读。尚书令沈约以下。皆屏师资之敬。时谓山中宰相。尝建菩萨白塔於三茅山。又梦佛授记。名胜力菩萨。乃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临终不用沐浴。以大袈裟覆衾上。弟子遵之。年八十五。谥贞白先生。

  荀公普

  荀勖。字公普。武帝朝领秘书监。得汲郡冢中竹书。撰次以为中经。列在秘书。自中书迁尚书令。人贺之。曰夺我凤凰池。诸君何贺耶。泰始二年。勖於洛下造金像佛菩萨十二。身放大光明。都人竞集瞻礼。

  刘慧斐

  刘慧斐。字宣文。彭城人。博学工文辞。起家梁安成王参军。隐居东林寺。自构一小园名离垢。时人因称为离垢先生。与张孝秀同游。相得甚欢。论者谓远法师后将二百年。方有张刘之盛。

  陆佐公

  陆倕。字佐公。少勤学。善属文。永明中。同谢眺等八人。并以文学亲侍。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天监初。与刘孝绰。为龙门之游。尝撰志公塔铭曰。绪胄莫详。邑居罕见。譬彼涌出。犹如空现。言无成则。服匪恒伦。坐亡立在。折体分神。动足墙立。发言风偃。徒识灵奇。莫究深浅。

  孔彦深

  孔淳之。字彦深。居会稽剡县。性好山水。每有所游。必穷其幽峻。尝游山遇沙门法崇。因留共上。遂停三载。因指法崇叹曰。缅想人外三十年矣。今乃倾盖於兹。不觉老之将至也。会稽太守谢方明苦要之不能致。使谓曰。苟不入吾郡。何为入吾郭。淳之笑曰。潜游者不识其水。巢栖者非辨其林。飞沉所至。何问其主。元嘉初征为散骑侍郎不就。

  梁敬之

  梁肃。字敬之。以文辞清丽擢太子校书郎。修国史。累官翰林学士。学天台教於荆溪禅师。深得法要。以止观文义弘博。览者废日。乃删定为六卷行於世。有天台禅林寺碑。天台止观统例。智者禅师传论。

  魏伯起

  魏收。字伯起。少机警。能属文。北齐受禅。诏册诸文及魏史。皆收所撰。官至尚书左仆射。谥文贞。其撰魏书佛老志曰。生生之类。三世神识尝不灭也。凡为善恶必有报应。渐积胜业。陶冶粗鄙。经典数形。澡炼神明。乃至无生而得佛道。其言三归五戒。六道受生。六度进行。及佛真应。不生不灭。舍利塔庙。教化流广之义。最为深密。

  刘溉

  刘溉。彦之曾孙。为建安太守。故人任昉以诗寄溉求一衫。溉捡槖中无可赠者。答曰。予衣本百结。闽乡徒八蚕。官至吏部尚书。家居蔬食。虚室草床。傍无姬侍。朝夕从僧礼诵。武帝为月致三斋。所得俸禄皆充蒋山二寺。及卒。颜色如生。屈二指而逝。

  沈休文

  沈约。字休文。婺州东阳人。少为书生。名闻一时。以风流见称。而肌体清癯。时谓沈郎腰瘦。尝出新意撰声律以革古诗。后世取则。号曰四声。立宅郊阜。作郊居赋以自叙。仕至尚书仆射。休文於佛理甚精。着中食论一卷。谓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醲。皆使心神昏乱。而甘芳沉溺。为累甚切。以往古诸佛过中不餐。推此晚食并置中前。自中之后。清虚无事。念虑自简。在始未专。在久自习。此诚遣累之筌罤。适道之捷径也。

  刘彦和

  刘勰。字彦和。东筦人。雅为太子照明所重。撰文心雕龙五十篇。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裕。遂博通经论。区别部类而为之叙。定林寺藏经。即其铨次也。中书令沈约绝重其文。常置几案间。凡都下寺塔。及名僧碑碣皆出其手。累官通事舍人。表求出家。先燔须自誓。帝嘉之。赐法名慧地。

  崔子约

  崔子约。五岁丧父。不肯食肉。后丧居丧。哀毁骨立。兄子度死。百日不入房。长八尺余。姿神儶异。为平原公开府祭酒。与兄子瞻俱诣晋阳。寄居佛寺。瞻长於子约二岁。每退朝久立。子约凭几对之。二人风华郁然。诸沙门窃窥之。以为二天人也。

  刘士湮

  刘霁。字士湮。性至孝。十四居父忧。每哭輙呕血。家贫与弟歊立志勤学。博涉多通。梁天监中。历位西昌海盐令。母明氏寝疾。泣诵观音数万徧。母病得瘥。及卒。庐墓哀号。白鹤双翔其侧。所着有释俗语八卷。

  元士宗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人。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年十三。通五经大旨。十六丁家难。入钟山听讲。母有疾。绪在席心惊而归。合药须生人参。入山采求未获。忽一鹿在前。心异之。至鹿息处果得人参。药成。母疾随愈。尚书令王晏来候之。绪恶其人。穿篱而遁。及晏被诛。以非党获免。尝以鹿林为精舍。环以林池。杜绝交游。世罕得而见之。御史中丞任昉欲见。輙望庐而返。乃指鹿林谓其兄曰。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繇是朝贵绝於造请。唯与斐子野交好。天监末累召不赴。曰若麇麚尽可参驭。何以异乎騄骥哉。尝着七录载内外图书。其六曰佛法录。既卒。门人谥曰文贞处士。

  庾彦实

  庾诜。字彦实。新野人。幼聪警。经史百氏无不该综。性嗜林泉。蔬食布衣。不事生业。普通间召为黄门侍郎不就。晚年遵释教。宅内建道场。六时礼诵。卒谥贞节先生。

  杜辅言

  杜[弓*丙*弓]。字辅言。中山人。幼聪敏。家贫无书。寄郡学受业。为时辈所推。魏孝明初。除太学博士。入北齐。为神武高欢奉使西魏。魏帝见之九龙殿。曰卿精於学佛。聊问经中佛性法性。为同为异。[弓*丙*弓]曰止是一理。又问曰说者皆妄言法性宽。佛性狭。如何。[弓*丙*弓]曰。在宽成宽。在狭成狭。若论性体。非狭非宽。帝曰。既言成宽成狭。何得非狭非宽。[弓*丙*弓]曰。若言是宽。则不能成狭。若言是狭。亦不能为宽。以非宽非狭。故能宽能狭。所成虽异。能成则一。帝称善。

  徐孝穆

  徐陵。字孝穆。剡人。仕梁为散骑常侍。及候景宼梁。父士秀被围。陵蔬食布衣。皇皇然若居哀恤。使齐还。除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权倾朝野。大臣莫敢言。陵劾奏之。朝野肃然。累官太子少傅。陵八岁能属文。沙门宝志摩其顶曰。此天上石麒麟也。尝听智者讲经。因立五愿。一临终正念。二不坠三涂。三人中托生。四童真出家。五不堕流俗之僧。后至唐贞观间。生缙云朱家。年十八将纳妇。路逢梵僧谓曰。少年何意欲违昔誓。因示其五愿。遂感悟不复还家。即往天台国清寺。投章安法师咨受心要。证法华三昧。号智威。

  徐孝克

  徐孝克。陵之弟。性孝。通五经善属文。梁太清中起家博士。候景乱。岁饥。孝克养母。饘粥不能给。乃剃发为沙门。乞食以给。后旌於朝。高宗召为祭酒。每侍宴取珍果。还以遗母。高宗嗟叹。勑所司饷其母。方克托钵时。有神僧印度。号法整。

  李子约

  李士谦。字子约。平棘人。幼孤事母孝。其伯父玚称曰。此吾家曾子也。宗党豪盛。士谦独舍宅为寺。兢兢俭素。不御酒肉。隋有天下。毕志不仕。尝有粟千石以贷乡人。值岁祲。对众焚券。不责其偿。明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糜粥施药。乡人全活者万计。或谓之曰。子多阴德。后必昌大。士谦曰。阴德犹耳鸣。已自知之。人无知者。子今已知。何足为德。士谦善谈玄理。尝有客在座。不信佛家报应之说。士谦谕之曰。积善余庆。积恶余殃。非休咎之应耶。至若[鱼*纟]为黄态。杜宇为鶗鴂。褒君为龙。牛哀为虎。彭生为豕。如意为犬。邓艾为牛。徐伯为鱼。羊祜前身李子之子。此非佛家变受异形之谓耶。客曰。邢子才云。岂有松柏后身化为樗栎。仆以为然。士谦曰。此不类之谈也。变化皆由心造。木岂有心乎。客不能难。

  杨越公

  杨素。字处道。华阴人。奇策高文。为一时之杰。累官上柱国。封越国公。雅重佛法。造光明寺。又於华岳造思觉寺。尝行道院。观壁间画像。道士曰。此老子化胡成佛图。素曰承闻老子化胡。胡人不受。老子变身作佛。胡人方受。是则佛能化胡。道不能化。何言老子化胡乎。且老子安用化胡为佛。何不化胡为道。道流不能对。

  张士衡

  张士衡。乐寿人。九岁丧母。哀毁渝制。隋末兵起。诸儒废学。士衡复讲教乡里。太子承乾迎致。谒太宗。推崇贤馆学士。太子问事佛营福。其应如何。对曰。事佛在清净仁恕。如贪惏骄虚。虽倾财事之。无损於祸。且善恶必报。若影赴形。为君明。为臣忠。为子孝。则福祚永。反是则祸至矣。时太子有逆志。故因对以箴之。

  孙思邈

  孙思邈。华原人。幼聪慧。日记万言。独狐信异之曰。圣童也。善老庄。兼通阴阳。推步医药。於释典无所不究。居太白山。隋文帝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太宗召至京师。时已老。欲官之不受。竟称疾还山。尝手写华严经。太宗问邈曰。何经为大。对曰。华严经佛所尊大。帝曰。近玄奘三藏译大般若经六百卷。何不为大。而八十卷反为大乎。对曰。华严法界具一切门。於一切门中可演出大千经卷。般若经乃华严之一门耳。帝悟。从是受持。卢照邻尝称之云。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

  王仲淹

  王通。字仲淹。龙门人。既冠。慨然有弘济苍生之志。西游长安。上太平十二策不见用。作东征之歌以归。乃读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至者。京兆杜如晦。赵郡李靖。河东薜收。中山贾琼。清河房元龄。巨鹿魏征。太原王珪温彦博。咸称北面受王佐之道。大业十三年有疾。闻炀帝被害。泫然而兴曰。生民厌乱久矣。天其或者将启尧舜之运。吾不与焉也。命也。遂卒。尝为中说以拟论语。其周公篇曰。诗书盛而秦世灭。非孔子之罪也。玄虚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皋也。易不云乎。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或问佛。文中子曰。圣人也。曰其教如何。曰西方之教也。中国则泥。

  褚河南

  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人。贞观二十二年。太宗宣玄奘法师译经流布。遂良入奏曰。佛教冲玄。天人莫测。言本则甚深。语门则难入。陛下拥护五乘。建立三宝。当叔叶而秀质。间千载而挺生。陟重险以求经。履危涂而访道。见珍异俗。具获真文。归国翻宣。若庵摩之始脱。精文奥义。犹金口之新开。况天慈广远。使布九州。蠢黔黎。俱餐妙法。臣等亿劫难逢。不胜欣幸。遂良博涉文史。工楷隶。历官谏议大夫。兼起居注。太宗曰。朕有不善。卿亦记耶。对曰。臣职在载笔。君举必书。后受顾命辅高宗。迁尚书右仆射。高宗欲立武后。遂良力谏不纳。乃置笏殿陛。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归田里。其忠鲠若此。

  虞文懿

  虞世南。字伯施。姚江人。贞观中。弘文馆学士。图形凌烟阁。世南崇信佛事。尝撰疏曰。弟子早年忽遇重患。许设千人斋。今谨於道场供千僧蔬食。以其愿力。希生生世世常无病恼。七世久远。六道冤亲。并同今愿。后世南卒。帝手勑魏王泰曰。世南云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未几。赋往代兴亡诗一篇。輙叹息曰。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朕此诗将何所示。令褚遂良持诣世南灵帐。读毕焚之。冀其神识感悟焉。明年。梦世南进谠言有如平生。因下诏曰。故礼部尚书文懿公虞世南。德行纯备。志存忠益。奄从物化。良用悲伤。可即其家造五百僧斋。佛像一躯以资冥福。以申朕思旧之意。

  孔颕达

  孔颕达。字仲达。作五经正义。太宗朝。累官国子祭酒。时释慧净。与道士蔡晃谈义。晃屡被摧折。颕达心存道党。谓慧净曰。佛家无诤。法师何以屡构斯难。慧净答曰。佛破外道。外道不通。反谓佛曰。汝常自言平等。今既以难破我。即是不平。何谓平等。佛为通曰。以我不平破汝不平。汝若得平。即我平矣。顾今亦尔。以净之诤。破彼之诤。彼得无诤。即净无诤也。

  杜克明

  杜如晦。字克明。杜陵人。英迈善断。有王佐才。太宗即位。进右仆射。与房玄龄共筦国政。尊元琬法师之道。尝询要法。临终召琬。愿为世世之师。

  司马乔卿

  司马乔卿。河内人。官大理司直。天性纯谨。有至行。永徽中为扬州司户曹。丁母忧。居丧骨立。刺血写金刚经。未几於庐墓生芝草二茎。长尺有八寸。绿茎朱盖。日沥汁一升。食味甘如蜜。取而复生。乔卿同僚数人并目睹其事。

  王子安

  王勃。字子安。龙门人。六岁善文辞。麟德初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数献策阙下。兄勔剧皆第进士。有才名。林易简称为三珠树。勃尝撰释迦画像记。维摩画像碑。如来成道记。皆精金美王。丰赡周详。

  骆宾王

  骆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朝。数上疏言事。除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徐敬业讨乱。宾王为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敬业败。宾王亡去不知所之。当是时。狄仁杰委曲以图大功。徐敬业慷慨以申大义。而宾王则佐佑敬业者也。或者乃谓敬业反。宾王被诛。谬矣。太平广记载之甚详。按。记云。唐考功员外郎宋之问。以事累贬黜。放归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散步。因赋诗曰。鹫岭郁岩峣。龙宫锁寂寥。第二联沈吟未就。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应声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淛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氷轻叶未雕。待入天台路。看予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一篇之警策。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之问诘之。答曰。当徐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渠魁。罪且不测。因求类二人者函首以献。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徧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当时虽败。且以兴复唐朝为名。故世多怜而脱之。

  武平一

  武甄。太原人。通春秋。工文辞。武后时畏祸。隐嵩山修浮屠。屡召不应。中宗时。拜修文馆学士。

  宋广平

  宋璟。字广平。南和人。耿介有大节。风度凝远。武后时为凤阁舍人。每遇事直言。不顾身之利害。玄宗时拜相。清政平刑以持天下之正。中兴贤相。璟为首称。公方为广州刺史。入曹溪礼六祖塔。誓曰。弟子愿毕世外。护大法师。祈一祥瑞。言讫。异香袭人。甘倾注。璟喜跃赋诗而去。

  房管

  房管。字以律。玄宗朝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初为桐庐令。邢真人和璞尝过访。管携之野步。过一废寺。松竹萧森。和璞坐其下。以杖叩地。令侍者掘数尺。得一瓶子。瓶中皆娄师德与永公书。和璞谓管曰。省此否。盖永公即管之前身也。父即房融。聪慧好佛。武后时以谏议大夫同平章事。值天竺僧般剌密谛持楞严经梵本至。融译书而笔授之。后流钦州。

  元鲁山

  元德秀。字紫芝。少孤事母孝。举进士。擢鲁山令。秩满驾柴车而去。天下高其行。遂以鲁山称之。母亡庐墓。刺血写经。卒谥文行先生。元结哭之曰。公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未尝有十亩之地。未尝完布帛而衣。未尝具五味而食。吾哀之者。以戒荒淫贪佞。纨绮梁肉之徒耳。房管亦尝叹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王右丞

  王维。字摩诘。开元中右拾遗监察御史。天宝末拜给事中。历官尚书右丞。与弟缙皆笃志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与道友斐迪浮舟往来。弹琴啸咏。留连终日。母丧柴毁骨立。上表於朝。请以辋川地为佛寺。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谭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座。一以禅诵为业。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处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属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尝作能禅师碑云。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住。是知空本。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

  张燕公

  张说。字道济。洛阳人。开元中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朝延有大着述多出其手。雅好释典。於鄎国公主碑。手写金字梵经。尝问法要於神秀禅师。师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后着般若心经略曰。万行起於心。三乘归於一。知心无所得是真得。是一无不通是圆通。后为湘州刺史河北道观察使。勤恤民隐有惠政。

  严挺之

  严挺之。名浚。以字行。华阴人。姿质轩秀。重交游许与。生死不易。张九龄雅知之。每曰严大劲苦。举进士。累登显用。天下引领望其为相。帝亦知其贤。欲遂相之。晚为李林甫所抑。郁郁不得志。至是豫为墓志曰。天宝元年。挺之自绛州刺史抗疏。陈乞天恩。养疾归间。兼授太子詹事。前后历三十五官。春秋七十。无所展用。为上士所悲。今年九月。寝疾於洛阳之私第。拟卜地於大照和上塔次之西。自分尽忠事上。叨载国史。勉拙从事。或布人谣。陵谷可以自纪。文章焉用为饰。初挺之师事大照禅惠义。深明释典。及遗葬大照塔次。示不忘其德。见旧史。

  李青莲

  李白。字太白。成纪人。唐宗室。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才也。言於玄宗。召见金銮殿。赐食。上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白尝着西方净土赞曰。向西日没处。遥瞻大悲颜。目净四海水。身光紫金山。勤念心往生。是故称极乐。珠网珍宝树。天花散香阁。图画了在眼。愿托彼道场。以此功德海。冥佑为津梁。八十一劫罪。如风埽轻霜庶观无量寿。长愿玉毫光。

  李公度

  李舟。字公度。为虔州刺史。少以节行自负。杜甫有诗三十六韵送之。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是也。舟尝与妹书曰。释迦生中国。设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设教如释迦。天堂无则已。有则君子登。地狱无则已。有则小人入。识者以为名言。

  苏晋

  苏晋。蓝田人。户部尚书珦之子。数岁能属文作八卦论。房颕叔王绍宗叹曰。后来之王粲也。常得胡僧慧澄绣弥勒佛一本。晋宝之常曰。是佛好饮米汁。正与吾性合。愿事之。他佛不爱也。

  韦苏州

  韦应物。长安京兆人。逍遥公韦琼之后。李肇国史补云。韦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埽地而座。唐天宝时扈从游幸。永泰中为府功曹。大历中为鄠令栎阳令。建中初刺滁州。又刺江州。贞元中刺苏州。官辙所经。精虔奉佛。与释皎然为方外友。唐人谓以文字作佛事者。皆影响剽其外廓。惟王摩诘柳子厚韦苏州三。能深入耳。

  李遐叔

  李华。字遐叔。赞皇人。中博学宏辞科。天宝中拜监察御史。上疏劾宰相杨国忠姻党横暴。州郡肃然。尝从荆溪然禅师学止观。荆溪为述止观大意一篇。包括大部。同时学者散骑常侍崔恭。谏议大夫田敦。更相提唱。润州鹤林寺径山之师元素示寂。华撰碑文。其末曰弟子尝闻道於径山。犹乐正子春之於夫子也。

  杜子巽

  杜鸿渐。字子巽。濮州人。出抚巴蜀。遣使诣白厓山请无住禅师入城问法。曰弟子闻和尚说无忆无念无妄三句法门。未审是一是三。无住曰。无忆名戒。无念名定。无妄名慧。然一心不生则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曰后句妄字莫非从心否。无住曰从女者是。曰有据否。无住曰。法句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时庭树鸦鸣。公曰。师还闻否。曰闻。鸦去矣。又问师今闻否。曰闻。公曰。鸦去无声。云何言闻。无住。曰。闻与不闻。非关闻性。本来不生。今亦不灭。有声之时。是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公又问何谓识心见性。答曰。一切学道人随念流浪。盖为不识真心。不见本性。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灭亦不依灭。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沉不浮。无为无相。活泼泼平常自在。此心体毕竟不可得。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公与杜黄裳同日拜相。晚以疾辞。释位三日而终。命朝服加僧伽黎。剃须发而逝。遗命依沙门法葬。鸿渐系灵武策立功臣。家世奉佛。观其末后一着。打彻大事非偈然矣。

  陆鸿渐

  陆羽。字鸿渐。初为沙门得之水滨。蓄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於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姓氏。名而字之。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逃去为优人。天宝中。太守李齐物异之。授以书。貌侻陋。口吃而辨。上元中隐苕溪。与沙门通标皎然善。自号桑苎翁。又号竟陵子。又号东冈子。又号东园先生。召拜太子文学不就。杜门着书。或独野中。诵诗击木。徜徉自如。

  李邺侯

  李泌。字长源。京兆人。七岁知为文。玄宗召见呼为奇童。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后谒肃宗於灵武。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两京之复。泌之翼赞居多。初无妻不食肉。代宗强诏食肉娶妻。德宗朝。进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封邺侯。闻瓒禅师居南岳。人号懒残。泌往谒之。闻其经声。先悲怆而后悦豫。知其为谪堕之人。不久将去。候之良久。匍匐问道。师曰碎却笔砚。方可谈此。拨火出芋食之。泌至中夜复请曰。终无一言见教乎师抚其背曰。领取十年宰相。至是泌用事。为帝言其高行。诏征之。使者至石窟宣麻。赞含涕垂膺。凝然端坐。不以介意。使回以闻。德宗益叹异之。

  颜鲁公

  颜真卿。字清臣。杲卿从弟。博学工诗。事亲以孝闻。举进士累官平原太守。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累迁尚书右丞。封鲁郡公。李希烈陷汝州。朝廷遣真卿往谕之。不屈被害。公尝受戒於湖州慧明。又问道於江西严峻。乾元三年。肃宗置天下於生池八十一所。公奉诏立碑。其辞曰。昔殷汤克仁。垂一面之网。汉武垂惠。致含珠之报。流水救涸。宝胜称名。盖事止於当时。尚介祉於终古。岂我今日动者植者。水居涸居。举天下以为池。磬域中而蒙福。乘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恼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彷佛。

  裴晋公

  裴度。字中立。闻喜人。贞元初进士。累官中书侍郎。督兵讨平淮蔡。封晋国公。因阉竖煽虐。退归集贤里。日与白居易刘禹锡文酒相欢。不问户外事。尝访道於径山道钦禅师。执弟子礼。求出世法。临卒谓门人曰。吾死无所系。但午桥庄松云岭未成。软碧池。绣鱼尾未长。汉书未终篇。为可恨耳。

  庞道玄

  庞蕴。字道玄。父任衡阳太守。世业儒。贞元初。谒石头和尚。亡言妙契。一日石头问子自见吾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对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一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偈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石头然之。后访百灵和上。路次相遇。灵问昔日石头得意句。还会举向人么。居士云会举来。灵云。举向阿谁来。居士以手自指云庞公。灵云。真是妙德空生也。

  柳柳州

  柳宗元字子厚。解人。第进士。博学宏辞科。贞元中拜监察御史。元和中为柳州刺史。后贬永州司马。因自放山泽间。湮郁牢骚一寓诸文。其撰般舟和尚碑曰。和尚心大行密。礼卑道尊。以为由定发慧。必用毗尼。乃即崇岭作精室曰般舟台焉。呜呼。无得而修故念为实相。不取於法。故律为大乘。万行方厉。入性恒如。寂用之涯。不可得也。送浩初上人叙曰。韩退之病予嗜浮图言。訾予与浮图游。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奭-人+大]然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杨子。杨子之书。於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欤。曰以其夷也。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予乎。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起不得而斥也。子厚此书。推奖释氏可谓极至。其送浚上人归省叙。撰净土院记。南岳大明律师碑。具载唐史不可枚举。

  刘梦得

  刘禹锡。字梦得。中山人。擢进士。登博学宏辞科。累官集贤直学士。晚年以文章自娱。白居易推为诗豪。尝撰六祖大鉴禅师碑曰。如来灭后。五百岁而摩腾竺法兰以经来。华人始闻其言。犹夫重昏之见吻爽。后五百岁而达磨以法来。华人始传其心。犹夫昧且之睹白日。自达磨六传至大鉴。如贯意珠。有先后而无同异。世之言真宗者。所谓顿门。初达磨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心印。至大鉴置而不传。岂以是为刍狗耶。又撰佛衣铭曰。不有信器。众生曷归。是开便门。非止传衣。初必有终。传岂无已。物必归尽。衣胡久恃。先终知终。用乃不穷。我道无朽。衣於何有。其用已陈。孰非刍狗。

  于刺史

  于頔。字允元。代人。贞元十四年拜山东节度使。初为为湖州刺史。进沙门皎然杼山诗集藏於御书殿。与襄阳庞居士相得甚欢。一日诣居士问疾。居士谓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又尝问紫玉禅禅。师是黑风。吹甚船舫。漂堕罗剎鬼国。师曰。于頔这客作汉。问恁么事作么。頔当时失色。师指云。祇这便是漂堕罗剎鬼国也。頔闻已信受。

  李元宾

  李观。字元宾。华之从子。贞元中举宏辞。善属文。一洗前人时调。与韩愈相上下。卒年二十九。退之为作墓铭。其居父忧也。刺血写金刚经。奇香发其舍。郁然连日。香及其邻。

  李习之

  李翱。字习之。赵郡人。以文章见推当时。中进士第。元和初为国史修撰。性峭鲠。尝面折宰相李逢吉之过。刺朗州。慕药山惟俨禅师道风。入山谒之。药山执经不顾。翱遂拂衣云。见面不如闻名。山却呼太守。翱应诺。山云何得贵耳贱目。翱谢之。乃曰如何是道。山以手指上下云会么。翱云不会山云。云在青天水在瓶。翱欣然答以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夕师登山。忽云开见月。大啸一声。声落澧阳八九十里许翱闻之。复寄偈曰。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独上孤峰项。月下披云啸一声。

  权载之

  权德舆。字载之。秦州人。少以文章称。德宗闻其才。召为左补阙。累迁礼部尚书。德舆於经术无不贯综。虽动止无外饰而酝藉风流。自然可慕。尝着草衣禅师宴坐记曰。师居南岳三十年。足不蹈地。口不尝味。时无暑寒。一绳床而已。万有嚣然。此身不动。其内则以三世五蕴皆从妄作。然后以有法谛观十二缘。於正智中。得真常真我。方寸之地。湛然虚无。身及智慧。二俱清净。微言软语。有时而闻。如雨润万物。风行空中。履其门阈。皆获趋入。

  徐岱

  徐岱。苏州人。於学无所不通。辨论明锐。帝每遇诞日。诏佛老二氏与群臣大论麟德殿。岱始论三家若矛盾而卒同归於善。帝大悦。官至校书郎。

  李义山

  李商隐。字义山。河内人。举进士。累官工部员外郎。诗文魂迈奇古。世号其诗为西昆体。有赞佛偈曰。吾儒之师。曰鲁仲尼。仲尼师聃。龙吾不知。聃师天竺。善入无为。稽首大觉。吾师师师。商隐慕悟达国师知玄之道。以弟子礼事之。尝苦眼疾冥祷。玄寄天眼偈三章。读讫疾愈。

  卢源一

  卢士衍。字源一。家世官阀。勘解职仕。不三十余。历八诸侯府。皆掌剧事。性强迈不录幽琐。为吏所构。谪官建州。有异人密授心契。冥失所在。胤子积岁穷索无所得。一夕於衡山佛舍众头陀中灯下识之。号叫泣血无所顾。明复亡之矣先是众以为姜头陀。至是知其为卢也。元和中元微之拜张中丞於湘潭。适士衍在座。即日诣所舍东寺一见相笑。尽得本。元遂赠以七言五韵。云卢师深话出家由。剃尽心花始剃头。马哭青山别车匿。鹊飞螺髻见罗睺。还来旧日经行处。似隔前身梦寐游。为向八龙兄弟说。他生灭会此生休。

  裴宽

  裴宽。闻喜人。官河刺史。州久旱。宽入境輙雨。徙河南尹。不屈附权贵。拜礼部尚书。喜佛氏。与沙门游。习诵其书老弥笃云。

  法喜志卷二   法喜志卷三

    氷莲道人 夏树芳 辑     寤斗居士 冯 定 阅

  白少傅

  白居易。字乐天。年十七登进士。宪宗朝极被宠遇。时事无不言。为当路所忌。遂摈斥不得施。乃放意文酒。东都所居。疏沼种树。架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晚年好佛特甚。至经月不茹荤。长庆二年知杭州。问道於鸟窠禅师。见师栖止巢上。乃问曰师住处甚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居易服其言。作礼而退。尝问惟宽禅师何以修心。师云。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垢与净。一切勿念起。又问垢即不可念。净亦无念可乎。师曰。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翳。乐天从此悟入。又谘心要於凝禅师。得八言广为八偈。八言者。曰观曰觉。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济曰舍。其观偈曰。以心中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之又观。则辨真妄。末后舍偈曰。众苦既济。大悲亦舍。苦既非真。悲亦是假。是故众生。实无度者。年七十五。赠尚书左仆射。宣宗以诗吊之。既卒。以其所居施为佛寺。

  李浚之

  李渤。字浚之。初隐庐山。更从少室。元和初。李巽韦况交章荐之。以右拾遗召不拜。洛阳令韩愈遗书曰。朝士引领东望。若景星凤凰争睹为快。始出为谏议大夫。朝有阙政。輙附章列上。孤掺自将。虽屡斥不少衰其节。为江州刺史日。尝问归宗禅师曰。须弥纳芥子即不问。如何是芥子纳须弥。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是否。渤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何处。着渤有省。

  杜彦之

  杜荀鹤。字彦之。牧之子。大中间登科。官至翰林学士。所居得香林之胜。与顾云诸贤为友。自号九华山人。有诗集行世。其送僧诗曰。利门名路两何凭。百岁风前短焰灯。只恐为僧心不了。为僧心了总输僧。

  韦南康

  韦皋。字城武。万年人。皋初生。厥父饭僧祈福。忽有应真尊者至。斋毕。乳媪抱儿求咒愿。尊者起谓众曰。此儿诸葛武侯也。他日有美政於蜀。宜以武字之。言讫不见。其后皋游宦出处。节义功名。大槩与武侯相类。始李白为蜀道难以斥严武。陆扬更为蜀道易以美[自/本]焉。治蜀二十一年。官至大尉中书令。封南康郡王。雅好释氏法。嘉州弥勒如来石像初成。皋为之记曰。头围七尺。目广二丈。其余相好。一一称是。世美其简而雅。又尝训鹦鹉念佛。鹦鹉毙。以桑门故事暗维之。得舍利十余粒。皋为之记。其抑扬赞叹。颇得禅那之妙。

  皇甫湜

  皇甫湜。字持正。新安人。元和中擢进士。游心内典。其送简师叙曰。凤羽而麟毛。此鸟兽也。经传以比圣人。师虽佛氏而儒其行。虽夷狄其衣服。而仁义其心。即未齿於士。与凤麟类矣。不犹愈於冠冤朝服。或漏於淫怪之说。以斁彝伦者耶。官至工部郎中。韩愈爱其才。与李翱张籍齐名。

  韩昌黎

  韩愈。字退之。南阳人。三岁而孤。鞠於嫂郑氏。自知读书。日记数千言。既长。尽通经史百家之学。擢进士第。累官刑部侍郎。宪宗迎佛骨。上表极谏。贬潮州刺史。既至潮。闻大颠禅师之名。致书问道。书三至。颠始入郭。愈敬礼焉。留师旬日乃返。后因祀神海上。登灵山。复造其居问道。寻改袁州。施衣二袭为别。后周茂叔往灵山寺访大颠遗迹。见文公留衣亭故事。题诗壁间曰。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释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

  裴公美

  裴休。字公美。孟州人。儿时与兄弟偕隐。昼讲经。夜着书。经年不出户。有馈鹿者诸生荐之。休不食。曰蔬食犹不足。今一啖肉。后将何继。擢进士为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嗜浮图法。讲求其说。虽当世嘲之而所好不衰。公守新安日。属运禅师初於黄蘗山。舍众入大安精舍。混迹劳侣。公入寺因观壁间画。乃问是何图相。主事者对曰。高僧真仪公曰。真仪可观。高僧何在。僧皆无对。公曰此间有禅人否。曰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公命至。睹之欣然。曰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和尚代酬一语。运曰。第言之。公即举前问。运朗声曰裴休。公应诺。运曰。在什么处。公当下知旨。如获髻珠。遂迎入府第。旦夕问法。及移镇宛陵亦命与俱。由是深彻法源。复与圭峰密禅师道缘尤密。年七十有四卒。休能文章。书楷遒媚有体法。为人掺守严正。进止雍闲。宣宗尝曰。此真儒者。居尝不御酒肉。着释氏文数万言。如作劝发菩提心文。圆觉经叙。法界观叙。禅源诠叙。世皆服其精要。

  丁繁

  丁繁。自尚书郎参灵度师。去官求道。日食脱粟二外。钵水一盂。夏月夜禅。虽飞蚊咂食终不摇动。

  陈琡

  陈琡。鸿之子。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铨之幕於徐。性耿介。非其人不与之交。同院有姓武者。为元衡相国之后。汾阳之壻也。琡心不屑与为侣。遂挈家居於芧山。与妻子隔山而居。短褐束绦。焚香习禅而已。在职之时。惟流沟寺长老与之款接。自述坛经三卷。今在藏中。临行留一章与僧云。行若独轮车。常畏大道覆。止若圆底器。常恐他物触。行止既如此。安得不离俗。乾符中弟琏复佐薜能幕於徐。薜公重其为人。延请入城。遂坚拒之曰。琡已有誓不践公门矣。薜乃携舟造之。清言永日。不宿而去。

  崔群

  崔群。武城人。未冠举进士。累官翰林学士。数进谠言。宪宗嘉纳之。后被谮出为湖广观察使。公至任。即访湖南如会禅师问曰。师以何得。师曰。见性得。时师方病眼。公曰。既云见性。其奈眼何。师曰。见性非眼。眼病何害。公稽首称谢。穆宗朝超拜吏部尚书。

  司空表圣

  司空图。字表圣。河内人。咸通末进士。拜谏议大夫不赴。居中条山官谷。作休休亭。以禅悦为乐。号耐辱居士。有诗云。昨日流莺今日蝉。起来又是夕阳天。六龙飞辔常相窘。更忍临危自着鞭。

  吕许公

  吕蒙正。字圣功。太宗时举进士第一。累官参知政事。封许国公。少时寄食僧房。得以安意书史。后执政十年。郊祀俸给皆不请。帝问其故。对以私恩未报。帝诘之。以实对。帝曰。僧中有若人耶。赐紫袍加号以旌之。於是恩俸悉推之寺僧以酬夙德。公尝晨兴礼佛。祝曰。不信三宝者愿勿生我家。愿子孙世世食禄。护持佛法。从子夷简申国公。每遇元日拜家庙后。归焚香发广慧琏公书一封展礼之。申公之子公着亦封申国公。元日发天衣怀禅师书。左丞好问。元日发圆照禅师书。左丞之子用中。元日发佛照禅师书。其家世崇信有自来矣。

  李文靖

  李沆。字太初。太宗时为右补阙。真宗时拜相。日取水旱盗贼奏闻。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则留意於土木祷祠之事矣。厥后其言果验。王文正公且叹曰。李丈靖真圣人也。居常端默寡言。深通释典。尤厌荣利。家人以所居第湫隘劝治之。公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亦可治。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耶。堂下花槛欹损。经岁不问。有请之者。曰岂以此故动吾一念哉。临终右胁而逝。时盛暑停尸七日。颜色不变。吐香如莲花。人谓履践之验。

  谢宗源

  谢泌。字宗源。举进士为右谏议大夫。太宗时修正殿。泌谏不当用采绘。丞命代以丹垩。且奖其忠荩。公知人能得士。每发荐牍。必望阙再拜曰。老臣又为陛下得一人矣。王文正公旦。皆公所荐引也。与查待制道博通佛典。其亡也沐浴俨衣冠。无疾端坐而尽。

  曾运使

  曾会。字宗元。端拱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丁谓建捍海塘。索民太急。时无敢言者。公极论奏罢。军民得安。幼时与雪窦显禅师同舍。及冠异途。天禧初值於淮甸。公遂将中庸大学。参以楞严符宗门语句质显。显曰这个尚不与教乘合。况中庸大学耶。学士须直揵理会。乃弹指一下曰。但恁么荐。取公於言下领旨。

  查湛然

  查道。字湛然。性慈孝。母病思鳜鱼羹。市无鬻者。道泣祷於河。凿氷得之。母病寻愈端拱初举进士。官至龙图阁待制。公尝守果州。洞贼作乱。相戒曰。查使君以仁义抚此境。未可犯也。及城而遁。所着文集二十卷。尝为石门聪禅师作僧堂记曰。自佛法广被。达磨西来。具信根者求证本原。衣不御寒。食不充腹。迩来禅剎竞规宏壮。少年初学恣卧其间。明因果者如卧铁床。若当冤敌。自非朝夕密养圣胎。潜求解脱。其或心汩盖缠。身利温暖。不察无明。惟究文字。自谓究竟。纪尽迁谢。堕彼恶趣。猛利丈夫得不为之动心哉。

  杨文公

  杨亿。字大年。浦城人。累官朝林学士。性鲠介。尚名节。文格雄徤。学者宗之。谥曰文。所着文集一百九十四卷。公尝自谓少时锐於仕进。常若有物碍於胸中。及学释氏法。其物嚗然破散。无复蔽碍而心泰然。

  晁文元

  晁迥。字明远。清丰人。历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以太子少保致仕。年八十四。谥文元。迥性宽简。当官莅事。未尝挟情害物。所着有翰林集三十卷。道院集十五卷。法藏碎金录十卷。公所读坛经。其七世孙子徤见其后题云。时年八十一。第十六次看过。公当弱冠时。遇高士刘惟一。访以生灭之事。刘曰人常不死。公骇之。刘曰。形死性不灭。公始悟其说。自是留意禅观。晚年尚看坛经孜孜如此。又尝见丛宝录纪公一事。公谢政后燕居。独处道院。不治他务。戒家人无輙有请。其子宗悫擢进士。易章服诣谢。公亦不顾。其夫人密觇之。但见瞑目端坐。须发摇风。凝然若木偶。尝有诗云。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成性得天真。相逢此理交谈者。千百人中无一人。公又尝曰。予观宝积经中末后云。若彼比丘於一切法。但取一行。极随顺者。所谓无生。是为禅行。予详此语。若有酌然明禅理而学佛者止用此一科足矣。

  王文正

  王旦。字子明。累官工部尚书同平章事。赠魏国公。谥文正。因省常禅师刺血写华严经净行品。结社修净业。旦为之首。天禧元年九月旦薨。先一日嘱翰林杨亿曰。吾深厌劳生。愿来世为僧。宴坐林间。观心为乐。

  朱炎

  朱炎。真宗时为节度判官。久读海眼。未知趣入。一日问讲僧义江曰。此身死后。此心何在。江曰。此身未死。此心何在。公契旨述偈曰。四大不须先后觉。六根还向用时空。难将语嘿呈师也。只在寻常语嘿中。江曰。更须吐却。

  朱正裕

  朱昂。字举之。荆南人真宗朝翰林学士。博学有清德。晚年乞归。真宗下诏留俟秋凉。时吴淑赠行诗曰。浴殿夜凉初阁笔。渚宫秋晚待悬车。昂前后所得俸资。日购奇书云自乐。尤好释氏书。自为墓志。门人谥曰。正裕先生。弟协为主客郎。亦退居里中。人号渚宫二疏。

  王中立

  王中立。岢岚州人。家豪於财。悉以供客而自举甚俭。妻亡不再娶。居一室如神僧。数年乃出。人觉其谈吐异常。叩之不言。晚年更名云鹤。自号拟栩。临终豫期而逝。多禅咏。

  王随

  王随。字子正。河内人。天圣初。自润州徙知江宁府。岁大饥。时转运使移府发常平仓米。计口日给。随不听。曰民饥由兼拜闭籴以邀高价耳。乃大出官粟私价遂平。民之全活者以万计。居尝慕裴休之为人。以御史中丞出镇钱塘。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自是践履益深。竟明大法。与杨大年俱号参禅者。先是大年编次传灯录三十卷。随去其繁为十五卷。名玉英集。临终书偈曰。画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常。春风埽残雪。

  富丈忠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庆历中与文彦博并相。天下称为富文。封郑国公。谥文忠。公方镇毫州时。迎华严颙公馆於州治。既有证入而别。后答颙公书曰。示谕此事。闻佛必有夙因。今弼遭遇和尚。即无始以来忘失事一旦认得。此后定须拔出生死海。不是寻常恩知。虽尽力道。断道不出也。和尚得弼百千。其数何益於事。不过得人道华严会下出得个老病俗汉。济得和尚甚事。所云陶汰甚多。此事诚然。每念古尊宿始初在本师处。动是二三十年。少者亦是十数年。日夕侍奉。开道闻法。方得透顶彻底。却思弼两次蒙和尚垂顾。共得两个月请益。若非和尚巧设方便。着力擿发。何由见个涯岸。虽竭踵顶难於报称。未知何日再得瞻拜。但晨夕依依也。

  文潞公

  彦文博。字宽夫。介休人。进士及第。历仕四朝。出入将相五十余年。再相时与富弼同拜。士大夫相庆以为得人。官至太师。封潞国公。年九十二。谥忠烈。公守洛阳日。尝致齐往龙安寺瞻礼圣像。忽见像坏堕地。略不加敬。但胆视而出。旁有僧曰。何不作礼。公曰。像既坏。吾将何礼。僧曰。譬如官路土。人掘以为像。智者知路土。凡人谓像生。后来官欲行。还将像填路。像本不生灭。路亦无新故。公闻之有省。由是慕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辰香夜坐。未尝少懈。每发愿曰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大诸含识。如如居士有颂赞曰。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一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

  杜祁公

  杜衍。字世昌。山阴人。庆历中为相。与富弼韩琦范仲[泳-永+庵]同革弊事以修纪纲。而衍尤抑绝侥幸。凡内降恩泽一切封还。后以太子少师致仕。封祁国公。卒谥正献。时号清白宰相。公以张方平好佛。常窃怪之。有医者朱生游二公间。一日公召生诊脉。至迟。公诘之。曰看楞严经未了。公曰。圣人微言无出孔孟。楞严何等语耶。生曰。公未读此经。何知不及孔孟。因袖中出其卷。公观之不觉终轴。大惊曰。方平知之。不以告我。即命驾见之。方平曰。譬如失物。忽已得之。但当喜其得。不必悔其晚也。

  范文正

  范仲淹。字希文。读书长白山中。一日於寺中得窖金。覆之不取。及贵。语僧出金修寺。仁宗朝。累官枢密参知政事。谥文正。追封楚国公。公尝宣抚河东。宿保德传舍。获故经一卷。名十元罗汉因果颂。藏经所未录也。公为之叙曰。此颂文一尊者七首。皆悟本成佛之言。予读之。一颂一悟。方知人世有无边圣法。大藏遗落其文。因以付沙门慧喆俾行於世。公守吴日。琅琊觉禅师谒之。留数日。公於言下知归。赠师偈曰。连朝共话释疑团。岂谓浮生半日闲。直欲与师闲到老。尽收识性入玄关。

  尹师鲁

  尹洙。字师鲁。博学。深於春秋。唐末以来。文章寖敝。洙与穆伯长倡为古文辞。自是文风少变。庆历中。累官起居舍人。公谪官大梁时。与老衲去眼游。一日谓法眼曰。洙迩来颇以退静为得法。眼曰。盍若退静两忘。公即有省。临终之日。先以手书。别范文正公。适朱从事炎至。公谓炎曰。吾素学佛於禅师法眼者。乃今资此也。及文正公驰至恸哭之。公张目曰。已与公别。何用复来。且死生常理。希文岂不晓乎。言讫端坐而逝。

  冯当世

  冯京。字当世。江夏人。举进士。自乡选至廷对俱第一。京知制诰日。韩琦为相。京数月不一见。琦谓其傲。京闻之谓韩曰。公为宰相而不妄诣公者。乃所以重公也。岂傲哉。其在并州。尝以书寄王安国曰。并门歌舞妙丽。闭目不窥。日以谈禅为上。安国曰。若如所论。未达禅理。闭目不窥。已是一重公案。

  夏英公

  夏竦。字子乔。德安人。仁宗朝举制科。皇佑中参知政事。公自契机於谷隐。日与老衲游。偶上滥溥禅师至。公问百骸溃散时。那个是长老自家的。蓝曰。前月二十离蕲阳。公休去。蓝却问百骸溃散时。那个是相公自家的。公便喝。蓝曰。喝则不无。毕竟那个是相公自家的。公对以偈曰。休认风前第一机。太虚何处暑思惟。山僧若要通消息。万里无云月上时。

  李觏

  李觏。字彦礼。南阳人。通五经。生徒数百。曾巩邓润甫皆其商弟。觏尝着潜书力於排佛。自嵩禅师携所诠辅教编读之。始留意佛书。乃怅然曰。我辈议论尚未及一卷般若心经。佛道岂易言哉。皇佑间范仲淹荐试太学说书。既没。润甫上其退居类稿。皇佑续稿。诏官一子。

  赵清献

  赵抃。字阅道。气宇清逸。人不见其喜愠。自号知非子。宋至和中为侍御。弹劾不避贵戚。居尝以一龟一鹤自随。后以龟放汴水。有龟放长淮不再来之句。公在成都。有僧上诗云须向维摩顶上行。嗣后从天钵寺重元师问心要。及知青州。隐几公堂。闻雷声忽然大省。后以太子少保归三衢。与山僧野老往来无间。名所居为高斋。以诗自见曰。轩外长溪溪外山。卷帘空旷水云间。高斋有问如何答。清夜安眠白昼间。元丰间。忽一日徧辞亲友。其子[山*几]见其形色异常。问后事。公厉声叱之。少顷语如平时。趺坐而化。法泉禅师以偈赞曰。仕也邦为瑞。归於世作程。人间金粟去。天上玉楼成慧剑无纤缺。氷壶彻底清。春风瀫水路。孤月破云明。寿七十七。谥清献。

  欧阳永叔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仁宗朝为谏官。论事切直。后拜参知政事。矢心匡弼。与韩琦策立英宗。熙宁初。以太子少师致仕。谥文忠。公始不信佛。知酬净照诗云。佛说吾不学。劳师空款关。吾方仁义急。君且水云闲。后守毫社。有许昌龄来游太清宫。公邀至州舍与语。忽然有悟。居洛中时。游嵩山。却仆吏放意而往。至一寺。修竹满轩。风物鲜美。公休於殿陛。傍有老僧阅经自若。公问诵何经。曰法华。公曰。古之高僧临死生之际。类皆谈笑脱去。何道致之。曰定慧力耳。又问今乃寂寥无有。何哉。老僧笑曰。古人念念在定慧。临终安得散乱。今人念念在散乱。临终安得定慧。公大叹服。后居颕州。捐酒肉。彻声色。灰心默坐。令老兵往近寺借华严经读至八卷。乃安座而薨。

  司马温公

  司马光。字君实。夏县人。宝元初进士。累官端明殿学士。上疏极言青苗法不便。退居洛十五年。哲宗初立。召拜左仆射。罢青苗法。人谓公元佑相业。有旋乾转坤之功。卒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生平着述甚多。尝作解禅六偈。谓世之谈禅者。好为隐语以相迷。遂广文中子之言而解之。其一曰。念怒如烈火。利欲如铦锋。终朝长戚戚。是名阿鼻狱。其二曰。颜回安陋巷。孟轲养浩然。富贵如浮云。是名极乐国。其三曰。孝弟通神明。忠信行蛮貊。作善降百祥。是名作因果。其四曰。言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不坏身。其五曰。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行之诚且久。是名光明藏。其六曰。道义修一身。功德被万物。为贤为大圣。是名佛菩萨。

  张文定

  张方平。字安道。宋城人。累官太子少师。谥文定。与眉山父子友善。受知神宗。时王安石用事。公嶷然无所动。望高一时。庆历中尝为滁州守。游琅琅山。抵藏院。偶见楞伽经取视之。忽感悟前身事。入手恍然。如获旧物。开卷未终。宿障氷释。读至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遂明己见。偈曰。一念在生灭。千机缚有无。神锋轻举处。透出走盘珠。暮年以此经授苏子胆。辅以钱三十万使印施江淮间。子胆乃为书而刻之。

  范忠文

  范镇。字景仁。华阳人。累官翰林学士。熙丰镇。士大夫论天下贤者。必归於司马光及镇。光尝自谓勇决不如景仁。卒谥忠文。有文集百卷。或问景仁何以不信佛。景仁曰。尔必待我合掌膜拜。然后为信耶。山谷一日过景仁。终日相对。正身端坐。未尝回顾。亦无倦色。景仁言吾二十年来胸中未尝起一思虑。二三年来不甚观书。若无宾客终日独坐。夜分方睡。虽儿曹欢呼咫尺皆不闻。山谷曰。公却是学佛作家。

  邵康节

  邵雍。字尧夫。范阳人。居洛四十年。安贫乐道。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名所寝处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公有学佛吟曰。饱食丰衣不易过。日长时节奈愁何。求名壮岁投宣圣。怕死老年亲释迦。妄欲断缘缘愈重。徼求去病病还多。长江一片平如练。幸自无风又起波。熙宁初。以着作郎召不至。死谥康节。有皇极经世书十二卷。击壤集行於世。程子称为振古之豪杰。

  王介甫

  王安石。字介甫。神宗朝拜相。封荆国公。一日访蒋山元禅师。坐间谈论。品藻古今。师曰。相公口气逼人。恐着述劳神。心气不正。何不坐禅体此大事。公从之。一日谓师曰。坐禅实不亏人。予数年欲作胡笳十八拍未就。忽於夜坐间得之。师呵呵大笑。公读书定林。尝问元公祖师意旨。元不答。公益扣之。元曰。公於般若有障者三。其近道一耳。公曰愿闻其说。元曰。公受气刚大。於世缘深。以刚大器遭世缘深。必以身任天下之重。怀经世之志。用志不纯。则心未平。以未平之心。持经世之志。何时能一念万年哉。又多怒则与物多竞。此其三也。特视名利如脱发。甘澹薄如头陀。此为近道。当以教乘滋茂之可也。公再拜。后於首楞严得旨。熙宁八年。公复入相。一日奏事退。上曰佛法於中国有补乎。公曰。君子小人皆知畏而为善。岂小补哉。公居金陵。由蒋山至其故宅当半道。后请以宅为寺。因号半山。

  苏端明

  苏轼。字子瞻。因宿东林。与照觉论无情话有省。献偈曰。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又曰。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此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公尝访弟子由於高安。将至之夕。子由与真净文禅师。寿圣聪禅师联床夜话。至三鼓方睡去。真净忽惊觉曰。吾梦谒五祖戒禅师不思而梦。何祥也。子由撼聪公。聪曰。吾方梦见戒禅师至是品坐。黎明。俄报东坡已至奉新。有顷东坡至。理梦事。公问戒公生何所。曰陕右。东坡曰。轼十余岁时每梦与是僧往来陕西。又问戒状奚若。曰戒失一目。东坡曰先妣方娠。梦僧至门瘠而眇。又问戒终何所。曰高安大愚。今五十年矣。而东坡时四十九。后与真净书曰。戒和尚不识人嫌。强颜复出。亦可笑矣。绍圣间公谪儋耳。携阿弥陀佛一轴。曰此吾往西方公据也。公於建中元年七月。卒於毗陵。时钱济明侍傍曰。公平生学佛。此日如何。公曰。此语亦不受。又径山琳禅师问疾云。学士生平践履。至此更须着力。公应声曰。着力便差。语绝而速。

  苏栾城

  苏辙。字子由。号颕滨。又号栾城。累官翰林学士门下侍即。谥文定。元丰三年。公以罪谪高安。会黄檗全禅师於城寺。熟视公曰。君静而慧。苟留心宗门。何患不成此道。公识之。因习坐。数求决於全无契。后忽有省。聪禅师来居寿圣。公以此事往问。聪不答。公又叩之。聪徐徐谓曰。圆照未尝以道语人。吾今亦无以语子。公於是得言外之旨。又尝咨心法於洪州顺禅师。顺示以搐鼻因缘。公言下大悟。作偈呈曰。中年闻道觉前非。邂逅相逢老顺师。搐鼻径参真面目。掉头不受别钳锤。枯藤破衲公何事。白酒青盐我是谁。惭愧东轩残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饴。

  米襄阳

  米芾。字元章。吴人。号海岳外史。由临光尉累官礼部员外郎。芾为文奇险。不剽前人一语。特妙於翰墨。沉着飞翥。得献之笔意。苏子胆自海外归。尝与元章书云。岭海八年。亲友旷绝。亦未尝关念。但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清雅绝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时见之以洗我积年瘴毒耶。及得宝月庵赋琅然一诵。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元章答云。更有知不尽处。修阳许之业。为帝宸碧落之游。异时相见乃知也。其高自标置如此。及晚年学禅有得。知淮阳军。未卒前一月作亲朋别书。尽焚其所好书画奇物。造香楠棺。即其中坐卧饮食。书判前七日不茄荤。更衣沐浴。焚香清坐而已。及期徧邀郡僚。举拂示众曰。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掷拂合掌而逝。平生好石。见有坏奇秀溜者取袍笏拜之。呼为石丈云。

  文与可

  文与可。名同。尝守湖州。元丰三年八月。至陈州宛丘驿。忽留不行。沐浴冠带正坐而化。同馆崔公度闻之。惊谓人曰。昨别与可於州南。与可曰明日复来乎。及再造。与可徐曰。经言人不妄语者舌覆面上。与可即吐舌引至眉上三迭。公度大骇。今闻其亡又异。信得道人也。同汉文翁之后。方口秀眉。以学名世。其襟韵高洁。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司马光苏子瞻尤雅重之。自号笑笑先生。子瞻尝题笑笑先生墨竹赞曰。先生闲居。独笑不已。问安所笑。笑我非尔。物之相物。我尔一也。先生又笑。笑所笑者。笑笑之余。以竹发妙。竹亦得风。天然而笑。呜呼。此足以占与可矣。

  程明道

  程颢。字伯淳。洛阳人。神宗朝进士。以道学为己任。世称明道先生。尝曰佛说光明变现。初莫喻其旨。后看华严合论。却说得分晓。应机破惑。名之为光。心垢解脱。名之为明。只是前自心光明。便能得入光照无尽世界。公每觉释子读佛书端庄整肃。乃语学者曰。凡看经书必当如此。今之读书者形容先自怠惰了如何存主得。一日过定林寺。偶见众僧入堂。周旋步武。威仪济济。一坐一起。并准清规。乃叹曰。三代礼乐尽在是矣。

  吕晦叔

  吕公着。字晦叔。举进士。累官御史中丞。元佑初拜尚书右仆射。与司马光同心辅政。公自少讲学。即以治心养性为本。寡嗜欲。薄滋味。生无窘步惰容。凡嬉笑俚近之语未尝出诸口。晚多读佛书。讨究禅理。温公博学有至行而独不喜佛。公劝其留意。且曰。所谓学佛者直贵其心术简要耳。非必事服习为方外人也。属纩时虽子孙满前。亲朋沓至。初不谈及身世。经理后事。

  杨无为

  杨杰。字次公。元佑中为侍郎。自号无为子。尝历参诸名宿。晚从天衣怀禅师游。怀每引庞居士机语。令研究深造。后奉祠泰山。一日闻鸡鸣睹日出如盘涌。忽大悟。乎居以净土自信。绘丈六阿弥陀佛随身观念。尝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凡圣一体。机感相通。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净土。念念弥陀。若自弃己灵。是谁之咎。又尝与僧谈道云。大凡学道之人十二时中。尝须照顾。不见南泉道三十年看一头水牯牛。若犯人苗稼。擿鼻拽回。如今变成露地白牛。裸裸地放他不肯去。诸人长须着精采。不可说禅道之时便有个照带的道理。洗菜作务之时。不可便无知也。如鸡抱卵。若是抛离起去。暖气不接。不成种子。如今万境森罗。六根烦动。略失照顾便致丧身失命。不是小事。

  晁以道

  晁说之。字以道。文元公孙。尝慕司马光范仲淹之为人。自号景迁。登进士。苏子瞻以文章可备着述荐於朝。官至徽猷阁待制。生平博极群书。通六经。尤精於易。所着有客话等书行於世。公尝监税明州。尝往湖南访明智法师。闻三千境观之说。欣然愿学其旨。晚年日诵法华。自号天台教主。又从事禅学。山谷尝寄诗云。念公坐癯禅。守心如缚虎。其答赵子和书曰。我释迦文佛与阿弥陀佛。於无量无边法门之外。立此净土之一门。释迦宾之也。弥陀主之也。释迦於病药之也。弥陀使之终身不死也。释迦之土犹逆旅也。弥陀之土犹乡闾也。自西竺以望安乐国。与震旦之望安乐国一也。

  王观文

  王韶。字子淳。为洪州刺史。延晦堂禅师问道。默有所契。因述投机颂曰。昼曾忘食夜忘眠。捧得骊珠欲上天。却向自身都放下。四棱塌地恰团圆。堂深肯之。

  刘元城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既举进士。不谒选。从司马光受业问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旦令自不妄语。始居台谏。论事刚直。权豪敛手。目之曰殿上虎。忠孝正直。居家未尝有惰容。尝曰吾欲为元佑全人。见司马光於地下也。公尝谓弟子为永卿曰。佛法到梁敝矣。人皆认着色相。至梁武帝为人主不知治民。至乱天下。岂佛意也。达磨西来。其说不认色相。上根聪悟多喜其说。故其说流通。予之南迁虽平日於吾儒吃紧处得力。然亦不可谓此事不得力。世间事有大於死生者乎。而此事独一味。理会生死有个见处。则於贵贱祸福轻矣。又尝取楞严经示永卿曰。观音大士。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於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盖割水吹光而水火之性不动摇耳。犹如遇害而吾性湛然。此观音无畏之力也又云。音性圆消。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谓人得无畏力。则枷锁不能为害。故祖师被刑云。将头迎白刃。一似斩春风。又呼永卿嘱之曰。吾友可以此理谕人。使后人不至谤佛。

  法喜志卷三   法喜志卷四

    氷莲道人 夏树芳 辑     寤斗居士 冯 定 阅

  胡康侯

  胡安国。字康侯。崇安人。绍圣中进士。累官纷事中。谢良佐尝称其如大冬严雪。百萎死而松栢独秀。所着有春秋传。卒谥文定。公久依上封。秀禅师得言外之旨。崇宁中过药山。有禅人举南泉斩猫话问公。公答偈曰。手握乾坤杀活机。纵横施设在临时。玉堂兔马非龙象。大用堂堂总不知。又寄上封诗曰。祝融峰是杜城天。万古江山在目前。须信死心元不死。夜来秋月又同圆。

  周濂溪

  周敦颐。字茂叔。春陵人。因游庐山乐其幽胜。遂筑室焉。时佛印寓鸾溪。公谒之。相与讲道。问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禅门何谓无心是道。师曰。疑则别参。公曰。参则不无。毕竟以何为道。师曰。满目青山一任看。公有省。一日忽见窗前草生。乃曰与自家意思一般。以偈呈师曰。昔本不迷今不悟。心融境会豁幽潜。草深窗外松当道。尽日令人看不厌。遂请师作青松社主以媲白莲故事。茂叔太极图。其源从陈搏来。搏师麻衣。今正易心法。是麻衣涯公之传。东林总公广之也。总公门公门人弘益有书曰。性理之学实起於东林涯总二师。总以授周子。故刘后村诗云。濂溪学得自高僧。虞伯生亦曰。宋儒惟濂溪康节二公。於佛书早有所得。

  秦淮海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少豪隽。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元佑初以荐起。累迁国史编修官。坐苏轼党谪监青田酒税。尝寓僧寺中有诗云。市区收罢鱼豚税。来与弥陀共一龛。忌者执诗以劾。复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从郴州。已徙横州雷州藤州。徽宗朝自藤州召还。出游华光寺。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梦中之作。有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则公之去来。可谓逍遥无碍矣。曾作五百罗汉记。历落如画。有法宝长老赞曰。欲老不老。八反九倒。昔是西庵。今为法宝。又建隆和尚铭曰。大因缘。十八年。结跏坐。带力眠。汝鼻孔。未撩天。呼我作。无事禅。其他禅语一一胜妙。

  李伯时

  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元佑进士。博雅能诗。多识奇字。工於画马。不减韩干。秀和尚呵之曰。汝士大夫以画名。矧又画马。期人夸以得妙。妙入马腹中亦足惧。伯时由是绝笔。秀劝画观音像以赎过。黄鲁直爱作艳辞。人争传之。秀呵曰。翰墨之妙甘施此乎。鲁直笑曰。又当置我於马腹中耶。秀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马腹正恐堕泥犁耳。鲁直从是绝不作艳辞。

  黄鲁直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苏子胆见其诗文。叹其独立万物之表。举进士为着作郎。绍圣间。为章惇蔡京所嫉。谪涪州别驾。尝参黄龙死心新禅师。有省。在黔时。止酒绝欲。读大藏经三年。尝曰。利衰毁誉。称机若乐。此八风於四威仪中未尝相离。虽古之元圣大智。有立於八风之外者乎。公有发愿文曰。我从昔来。因痴有爱。饮酒食肉。增长爱渴。入邪见林。不得解脱。今者对佛发大誓愿。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饮酒。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食肉。愿我以此尽未来际。根尘清净。具足十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随顺如来。於无尽众生中现作佛事。稽首如空。等一痛切。尝答胡逸老书云。君遂归心於禅悦。何慰如之。可试看楞严圆觉二经反观自己。是何道理。既为大丈夫。须办大丈夫事耳。又与周才翁云。思公穷悴。守道不渝。盖古人所难也。然已知求道於生死之际。则世累目轻。但未直下拨尘见己耳。投子聪禅师。海会演禅师。道行高重。皆可亲近。若从文章之士。学妄言绮语。只增无明种子也。

  吴德夫

  吴恂。字德夫。官至秘书。参晦堂禅师。师曰。平生学解记忆多闻即不问。却问父母未生已前时道将一句来。公拟议。堂以拂子击之。即领深旨。呈以偈曰。咄这多知俗汉齩尽古今公案。忽於狼藉堆头。拾得蜣螂粪弹。明明不直分文。万两黄金不换。等闲拈出示人。止为走盘难看。

  江民表

  江公望。字民表。睦州人。徽宗朝左司谏。时陈佑论曾布罢去。公望入对曰。陛下临御以来。易三言官。逐十谏臣。非天下所愿望也。夫谏臣养之不可不素用之不可不审。听之不可不察。去之不可不慎。时以为名言。后疏劾蔡京坐贬。士论惜之。家居蔬食清修。一无爱染。尝着菩提文。念佛方便文以劝道俗。又尝书於家塾曰。利根之人。念念不生心心无所。六根杳寂。诸识销落。法法全真。门门绝待。瞥尔遂成。真如实观。初机后学。一心摄念如来。即使营办家事。种种作务。亦自不相妨碍。若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过旬日。便成三昧。是故上根大器。一念直超。平展之流。善观方便。

  陈忠肃

  陈瓘。字莹中。南剑人。少年登上第。性闲雅。与物无竞。见人之短未尝面折。但微示意警之而已。尝为右司谏。极论蔡京蔡卞。连谪通台楚三州。立朝骨鲠。有古人风烈。卒谥忠肃。自号了翁。公初尚杂华。颇有所诣。及会明智法师。叩天台宗旨。明智示以止观上根。不思议境。以性夺修。成无作行。忽有契悟其谪居海上。未尝有不满意。惟克念西归。会作延庆寺净土院记。又尝谒灵源清公。执闻见以求解会。清公曰。执解为宗。何日偶谐。公乃开悟。寄师偈曰。书堂兀兀万几休。日暖风柔草木幽。谁识二千年底事。如今只在眼睛头。

  李汉老

  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城人。崇宁中官翰林学士。后拜参知政事。谥文敏。有草堂集一百卷。公浮游尘外。心醉祖。道有年。闻大慧示众语曰。庭前栢树子。今日重新举。打破赵州关。特地寻言语。敢问既是打破赵州关。为甚么却特地寻言语。后以书咨决曰。近扣筹室。伏蒙激发。忽有省入。顾惟根识暗钝。平生学解尽落情见。一取一舍。如衣坏絮行草棘中。适自缠扰。今一笑顿释所疑。欣幸可量又书曰。比蒙诲答备悉深旨。邴自验者三。一事无逆顺。随缘即应。不留胸中。二宿习浓厚。不加排遣。自尔轻微。三古人公案。旧所茫然。时复瞥地。非大宗匠委曲垂慈。何以致此。

  韩子苍

  韩驹。字子苍。政和中进士。从学於苏辙。评其诗似储光义。盖江西诗派之一也。尝问道於草堂清禅师云。近闻传灯。颇合於心。但世缘未易消释。须有切要明心处。毋吝指教。清答云。欲究此事。善恶二途皆勿萌於心。能障人皆智眼。文字亦不必多看。塞自悟之门。子苍得旨乃述意云。锺[目/折]山林无二致。闲中意趣静中身。都将闻见归空照。养性存心不问人。

  吕居仁

  吕本中。字居仁。宣和中为枢密院编修官。兼侍讲。卒谥文清。居仁性清约。以耽禅而病。癯癯不胜衣。作江西传衣诗派图。推山谷为诗祖。列陈无己等二十五人为法嗣。尝致书问大慧禅要。慧答书曰。千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若一向问人佛语如何。祖语又如何。诸方老宿语又如何。永劫无悟时也。居仁自是有省。每以前路资粮为念。尝有诗云。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绍圣丙寅夏六月。趺坐而逝。考其修蕴。定知稛载而去矣。又尝曰。予病不能蔬食。惟有五味爽口之责。作诗自戒。君不如屈大夫。夕餐但秋菊。又不如颜平原。米尽旦食粥。虽知舌本欠滋味。颇觉和气充其腹。痴人涴腥膻。杯盘眩红绿。四方采珍异。亦未极所欲。何如野僧饭。菜羹下脱粟。竹间新笋大如椽。树头老耳肥如肉。亦不见蟹躁扰。亦不见牛觳觫。石郎爱惜韭蓱齑。晋侯睥睨熊蹯熟。以此为重轻。与君未为福。

  张无尽

  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童儿日记万言赵抃荐之。召赴关。袖草茅忧国书以进。徽宗朝拜相。是夕彗星灭。久旱大雨。御书商霖二字赐之。公初不信佛。后见维摩经信手开视。有云此病非大地。亦不离大地。倐然会心。后漕江西。见兜率悦禅师相与夜话。公曰。比看传灯尊宿机缘。惟疑德山托钵话。悦曰若疑此话。其余即是心思意解。何曾至大安乐境界。公愤然就榻屡起。夜将五鼓。不觉踢翻溺器。忽大有省发。即扣悦门谓悦曰。已捉得贼了也。悦曰。赃在何处。公拟议。悦曰都运且寝。翌日公投偈曰。鼓寂钟沉托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悦於是焚香付嘱曰。等闲行处。步步皆如。虽居声色。宁滞有无一心靡异。万法非殊。临机不碍。应物无拘。翻身魔界。转脚迷途。了无逆顺。不犯工夫。未几悦入灭。公奏谥号真寂。宣和四年十一月黎明。公卒。口占遗表命弟子书之。仍作偈曰。幻质朝章八十一。沤生沤灭谁人识。撞破虚空归去来。铁牛入海无消息。

  赵郡王

  赵令衿。号超然。太祖五世孙。靖康初论事被谪。高宗召见。令衿奏乞留张浚赵鼎。以言不合罢归。后袭封安定王。公在南康时。政成事简。多与禅衲游。公堂间为摩诘丈室。适圆悟禅师奉旨来居瓯阜。公欣然就其矿锤。悟不少假。公固请。悟曰。此事要得相应。直须是死一回始得。公默契。因自疏曰。家贫遭劫。谁知尽底不存。空室无人。几度贼来亦打。悟见。嘱令加护。

  王以宁

  王以宁。湘潭人。由太学任鼎澧帅。靖康初金兵入寇。以宁遣兵入援解太原围。建元中。以宣抚司制置襄邓。招谕桑仲等来降。以宁尝过雪峰。问道於真歇禅师曰。予昔访宏智大师。师令读起信论。谪官天台时於邻僧僧得之。披阅再三。窃有疑焉。是书为大乘人作。破有荡空。一法不留之书也。而末章以系念弥陀往生净土为言。其旨何欤歇。曰。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子欲坏世间相。弃有归空。然后为道耶。以宁默然。

  潘待制

  潘良贵。字子贱。金华人。政和间进士。官直龙图阁。宰相吕颐浩尝造良贵曰。旦夕当引入两省。良贵退语人曰。用人自宰相事。何可握手密语。先示私恩。若士大夫受具笼络。何以立朝。即日乞就外补。父丧。家贫无以葬。高宗赐钱五十万缗。清风高节。凛然当世。年四十回心祖闱。所至挂钵。随众参叩。后依佛灯守珣禅师。久之不契。因诉曰。良贵只欲知死去如何。珣曰。好个封皮且留着使用。而今不了不当。忽被他换却封皮。卒无整理处。又以南泉斩猫儿话问。珣曰。尔只管理会别人家猫儿。不知走却自家狗子。公於言下如醉而醒。

  徐师川

  徐俯。字师川。分宁人。建炎中累官佥书枢密院事。长於诗。所着有东湖集。父禧。元丰中御寇死节。谥忠愍。俯尝侍先龙图谒法昌禅师。及灵源禅师语论终日。公闻之藐如也。及法昌归寂在谈笑间。公异之。始笃信此道。后丁父忧。即命灵源至孝址说法。源登座问答已。乃曰。诸仁者。只如龙图。平日读万卷书。如水传器。无有遗余。且道寻常眷在甚么处。而今舍识之后。这万卷书的。又却向甚么处去也。公闻洒然有得曰。吾无憾矣。源下座问曰。学士适来见个甚么便如此道。公曰若有所见则钝置和尚去也。源曰恁地则老僧不如。靖康初。与朝士同志者。挂钵於天宁寺之择木堂。力参圆悟。悟亦喜其见地超迈。一见至书记僚。指悟顶相曰。这老汉脚根独未点地在。悟[((白-日+田)/廾)*页]面曰。瓮里何曾走却鳖。公曰。且喜老汉脚根点地。

  杨龟山

  杨时。学中立。将乐人。从二程游。得河洛之传。累官谏议大夫。诸所论立皆关世道。高宗时除工部侍郎。世号龟山先生。谥文肃。尝曰微生高乞酰与人。孔子以为不直。维摩经云。直心是道场。儒佛至此实无二理。与东林总禅师友善。谓师曰。禅学虽高。却於儒道未有所得。师曰。儒道要紧处。也记得些子。且道君子无入而不自得。得个甚么。中立默然。

  张魏公

  张浚。字德远。宜公南轩之父也。高宗时累官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始终不主和议。为秦桧所嫉。所着有五经解。及杂说文集。孝宗朝封魏国公。谥忠献。公尝问道於圜悟勤禅师。师曰。岩头云。却物为上。逐物为下。若能於物上转得疾。一切立在下风。复示以偈曰。收光摄彩信天真。事事圆成物物新。内若有心还有物。何能移步出通津。公伏膺投偈曰。教外单传佛祖机。本来无悟。亦无迷。浮云散尽青天在。日出东方夜落西公之母秦国夫人。尝问道於大慧禅师。夫人疾亟。曰妙喜老师此生无复见也。我有私恩未报。时大慧居宜春。公三走介趣之。兼程而至。夫人已捐馆矣。公遂馆师於光孝寺之东堂。尽诚供奉以慰秦国之愿云。

  胡致堂

  胡寅。字明仲。崇安人。建炎中拜起居郎。诸子尝侍坐。数杯之后。歌孔明出师表。诵陈了翁奏章曰。可谓豪杰之士也。后为秦桧所忌。谪新州。着论语详说。及读史管见数十万言。学者称为致堂先生。王随删传灯录。改名玉英集。公作叙曰。传灯所载。释子以葛藤目之。今独取其敷扬明白。庶易考其是非。若夫说秘怪。举诗句。类俳优。夸诳诞者则尽削之。观少林启迪姬光。警发梁武。莫非的确要论。乌有如来流萝蔓轇轕。不可致诘者哉。

  张文忠

  张九成。字子韶。钱塘人。受学杨时之门。绍兴初。以直言对策。上及两宫。下及阉寺。忠愤激烈。无所顾避。仕至礼部侍郎。赠太师崇国公。谥文忠。早业进士之暇。笃志释典。尝谒灵源明禅师叩宗旨。师令看赵州庭前栢树子话。久无所入。谒胡文定公。咨尽心行己之道。胡告以将语孟谈仁义处类作一处看。则要在其中。公禀受其语。造次不忘。一夕如厕。思恻阴之心仁之端也。正沈默间。忽闻蛙鸣。不觉举庭前栢树子。蓦成颂曰。春天夜月一声蛙。撞破虚空共一家正恁么时谁会得。岭头脚痛有玄沙。公尝奉祠得请。诣径山问格物之旨。妙喜曰。公只有格物而不知物格。公闻之。恍如梦觉。题於壁曰。子韶格物。妙喜物格。欲识一贯。两个五百。公从是参道。得法自在。号无垢居士。尝感叹曰。凡闻径山老人所举因缘。无不豁然四达。如千门万户。不消一踏而开。公在朝。与秦桧和议不合。坐贬南安。一十四年。未尝以得失芥蒂。识者莫不高其风。

  王龟龄

  王十朋字龟龄。乐清人。绍兴中廷对第一。累官龙图学士。谥忠文。朱晦翁尝称之曰。光明正大。磊磊落落。君子人也。幼尝梦游天台石桥看一石碑。有神僧数百出迎。指公示众曰。彼前身严首座也。曾写此碑。后亲到石桥。与梦中所见之境无异。遂留诗云。石桥未到已先知。入眼端如入梦时。僧唤我为严首座。前身会写石桥碑。

  游定夫

  游酢。字定夫。建阳人。师事可南二程子。第进士。累官监察御史。尝致书於开福宁禅师曰。儒者执五常。欲各尽其分。释氏谓世间虚妄。要人反常合道。旨殊用异。何欤。师答曰。人溺尘情爱网。昼思夜度。无一息之停。须力与之决。收其放心。死生乃可出。若只括其同异。揭揭焉尽分於郛廓之间。我习内熏。爱缘外染。於道何能造合。能反厥常。则心自通。道自合。不然。难以口舌争也。定夫又问造道必有要法。师曰。道不在说与示也。说示者方便耳。须用就己知归。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也。定夫默然。

  于宪

  于宪。侍郎张九成之甥也。常随舅氏自岭下归淦。九成令拜大慧禅师。宪曰素不拜僧。曰汝姑叩之。宪遂举子思中庸天命之谓性三句以问。慧曰。凡人不知本命元辰下落处。又要牵好人入火坑。如何圣贤於打头一着不凿破。宪曰。吾师能为圣贤凿破否。慧曰。天命之谓性。便是清净法身。率性之谓道。便是圆满报身。修道之谓教。便是千百亿化身。宪以告舅氏。曰子拜何辞。

  朱晦庵

  朱憙。字元晦。婺源人。少年不乐读时文。因听一尊宿谈禅。直指本心。遂悟昭昭灵灵一着。年十八。从刘屏山游。屏山意其留心举业。搜之箧中。惟大慧语录一帙而已。金城录谓公之学得於道谦禅师。公尝致书问师云。向蒙妙喜开示。从前记持文字。心识计较。不得置丝毫诈在胸中。但以狗子话时时提撕。愿投一语警所不逮。师答曰。某二十年不能到无疑之地。后忽知非。勇猛直前。便是一刀两段。把这一念提撕狗子话头。不要商量。不要穿凿。不要去知见。不要强承当。公於言下有省。有久雨斋居诵经诗曰。端居独无事。聊披释氏书。暂息尘累牵。超然与道居。门掩竹林幽。禽鸣山雨余。了此无为法。身心同晏如。

  冯济川

  冯楫。字济川。号不动居士。自壮叩诸名宿。虽在仕涂。不忘学佛。居龙门从佛眼游。偶一童子趋庭吟曰。万象之中独露身。佛眼拊公背曰好聻。公於其契入。后帅泸南。笃志净业。所至劝发道俗。兵兴以来。教藏煨烬。公发愿从建炎后。凡名山巨剎藏经残失者。给与俸禄印施补之。足五千余卷者凡四十八藏。有偈曰。我赋耽痴癖。视财等空虚。不作子孙计。不为声色娱。所得月俸给。惟将赎梵书。庶使披阅者。咸得入无余。古佛为半偈。尚乃舍全躯。是以不惜财。开示诸迷途。借问惜财者。终日校缁铢。无常忽到日。宁免生死无。绍兴三十二年。以给事中乞休。一日忽报亲朋。期以十月三日告终。至日设高座。见客如平日。辰巳间降阶望阙肃拜。复登座书偈曰。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尽。龟哥眼赤。书毕。拈拄杖按膝而化。

  陆放翁

  陆游。字务观。仕至华文阁待制。封谓南伯。孝宗朝。南台劾其恃酒颓放。因自号曰放翁。尝问松源岳禅师云。心传之学可得闻乎。师曰。既是心传。岂从闻得。公领解呈偈曰。几度驱车入帝京。逢僧一例眼双青。今朝始觉禅家别。说有谈空要眼听。公居镜湖时。有涂毒策禅师往来寖厚。策往双径受生。余七日跏趺而逝。公哭以诗曰。岌岌龙门万仞倾。翩翩只影又西行。尘侵白拂绳床冷。露滴青松卯搭城。遥想再来非四大。尚应相见话三生。放翁大欠修行力。未免人间怆别情。

  王龙舒

  王日休。字虚中。自号龙舒居士。为国学进士。作六经训传数十万言。一且捐之曰。是皆业习。非究竟法。吾其为西方归乎。自是一意念佛。年六十。布衣蔬茄。重研千里。以是诲人。闲居持戒甚严。坐必宴寂。卧必冠带。面目奕奕有光。见者知为有道之士。有净士文行於世。凡修持法门。感验彰着。具有颠未。

  张南轩

  张栻。字敬夫。尝问万庵颜禅师曰。见即便见。拟思即差又作么生。师曰。还问不知有。公曰。政当知有时如何。师曰。闻声见色只如常。公豁然有省。乃留偈曰。闻声见色只如常。熟察精粗理自彰。脱似虚空藏碧落。曾无少剩一毫芒。师然之。公僭心经史。动以古圣贤自期。孝宗朝直秘阁。累官吏部侍郎。谥曰宣。所着有论孟大极诸书。学者称为南轩先生公疾革。定叟求教。公曰。蝉蜕人欲之私。春融天理之妙。语讫而逝。

  尤遂初

  尤袤。字延之。梁溪人。绍兴中进士。众拟延之为秘书丞。张南轩得报曰。此真秘丞矣。闻释氏出世之法。见庐山归宗禅师。欲谋隐计。朱元晦寄诗。有逃禅公勿遽。且毕区中缘之句。出守台州。孝宗临轩亲遣曰。南台有何胜槩。延之曰。太平洪福。国清万年。上曰。闻石桥应真是五百强汉。时忽出现。乡以何法处之。延之报拳曰。臣有金刚王宝剑在。上喜。书遂初老人四字赐之。到台一以慈爱莅民。官至礼部尚书。谥文简。所着有遂初小稿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

  吴明可

  吴芾。字明可。仙居人。举进士。累官龙图阁直学士。前后守六郡。吏畏民怀。尝曰睹官物当如己物。视公事当如私事。与其得罪於百姓。宁得罪於上官。为文豪徤峻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以淳熙五年逸老於休休堂。时简堂和尚自天台景星岩再赴隐静。公和渊明诗十三篇送行。其一曰。师心如死灰。形亦如槁木。胡为衲子归。似响答空谷。顾我尘垢身。正待醍醐浴。更愿张佛灯。为我代明烛。

  叶水心

  叶适。字正则。永嘉人。淳熙中进士。雄文奥学推重当世。绍熙中徧历华选。尝密助赵汝愚定策。上疏辨朱熹之诬。官至宝谟阁学士。谥忠定。所着有水心等集诸书。公以佛书条项甚多。相反处亦不少。往问石岩琏禅师。师曰。佛以戒定慧为宗。心境不感诸缘。水流花开。鸢飞鱼跃皆吾性真。要在千差一照。事理浑融。日久月深。真空妙智自印本心矣。若能收视返听。心外原无别佛。不必问条项多言相反也。适由是知归。与朱子书云。适在荆州。无事赞佛书。乃知世外瑰奇之说。本不与道相乱。良由读者不深考也。

  真西山

  真德秀。字景元。庆元中进士。累官参知政事。世称西山先生。谥文忠。公帅湘州时。潭人为立生祠。深於禅学。尝谓遗教经以端心正念为首。而深言持戒为智慧之本。至谓制心之道。如牧牛。如御马。不使纵逸。去瞋止妄。息欲寡求。然后由禅定造智慧。具有渐次阶级。非谓一超可入如来地也。又云。予读楞严经。观世音以闻思修为圆通第一。其曰初於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答能如是圆拔一根。则诸根皆脱。於一弹指顷。徧历三空。即与诸佛无异矣。又读金刚经至四果。乃废经而叹曰。须陀洹所证。则观世音所谓初於闻中入流亡所者耶。入流非有法也。惟不入六尘。安然常住。斯入流矣。至於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阿那含名为不求而实无不来。盖往则入尘。来则返本。斯陀含虽能来矣而未能无住。阿那含非徒不往而亦无来。至阿罗汉则往来意尽。无法可得。然则名虽四果。实一法也。但历三空有浅深之异耳。

  钱公相

  钱象祖。字公相。钱塘人。宁宗时问道於保宁全禅师。又参护国此庵元禅师。师曰。欲究此事。须得心法两忘乃可。法执未忘。契理亦非悟也。公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如何。师曰。本自无疮。勿伤之也。公涣然有得。自左丞相归。日修净业。

  刘后村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淳佑中迁秘阁修撰。克庄生有异质。为文援笔立就。真德秀以学贯古今。文追骚雅荐之。有十释咏。其达磨咏曰。直以心为佛。西来说最高。始知周孔外。别自有英豪。图澄咏曰。值乱行何适。随缘住亦安。能将石虎辈。只作海鸥看。

  陆省庵

  陆沅。号省庵居士。尚书左丞陆佃之孙。任福建提举。中交代郑兴裔之言。闲退於家。客至语及。必合爪曰。沅与郑历却中冤耳。谨当以善法解之。否则彼此酬酢无了时也。居常持法华经。晨起即澡浴焚香。目不他瞬。首倡偈曰。盥手清晨贝叶开。不求诸佛不禳灾。世缘断处从他断。劫火光中舞一回。然后开卷而读。不缓不忽。声如贯珠。有清晨三度到灵山之句。又阅毗卢大藏。凡台教律部。少林心宗。靡不参究。

  范致虚

  范冲。字谦叔。一字致虚。甲翰苑守豫章。谒圆通道旻禅师曰。某宿世作何福业。今生堕在金紫囊中。去此事稍远。旻呼内翰。公应诺。旻曰何远之有。公为跃然。

  吴履斋

  吴潜。字毅夫。号履斋。正肃公柔胜之子。理宗朝拜相。后为贾似道所排。遂谪循州。宿枫亭接待寺。与僧曰。昔文殊告世尊曰。我初入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所谓系心一缘。如日观月观。眉间毫相。与鼻准白之类。事虽浅近。理实幽微。如赵州云。老僧十二时。惟粥饭二时是杂用心。沩山问懒安云。汝十二时当作务。安云牧牛。沩云作么生牧。安云。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来。此皆系心一缘也。自后尊宿又生生巧妙方便。令学者看个话头。如狗子佛性。麻三斤。乾屎橛。青州布衫。庭前栢子之类。都是理路不通处。教人取次看一则。看来看去。疑来疑去。十二时中。常不放舍。忽然鼻孔喷地一下。即是当人安身立命处。此皆系心一缘之证据也。公於法门得大自在。其在循州豫知死日。语人曰。吾将逝矣。夜必雷雨。已而果然。作诗端坐而逝。封许国公。

  饶德操

  饶节。字德操。临川人。以文章着称。曾子宣魏了翁皆与之游。往来襄邓间。尝令其仆守舍。一日见仆归。占对异常。怪问之。仆曰。守舍无所用心。闻邻寺长老有道价。特往请一转语。忽尔开悟。身心泰然。无他也。德操慨然曰。汝能是。我乃不能。何哉。径往白崖问道。与其仆祝发为浮屠。德操法名如壁。仆名如琳。琳有疾。德操躬亲药饵。既卒。尽送终之义。夏均父为其疏云。无复挟书。更逐康成之后。何忧成佛。不居灵运之先。时称其精当。德操号倚松道人。所撰诗辞有倚松集。吕紫薇云。饶德操自为僧之后。诗更高妙。尝劝予专意道诗云。向来相许济时功。大似频伽饷远空。我已定交木上座。君犹求旧管城公。文章不疗百年老。世事能排两颊红。好贷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幡风。

  刘中明

  刘昉。字中明。初为丞相府史积劳。出为左殿直。已而叹曰。为吏良苦。吾将清吾中扃。脱屣尘垢之外。遂往郴州。栖止於东山僧坊。沙门道觉詑中明曰。吾然膏油於如来前三十年矣。胜利当无涯。中明曰。异乎吾所闻。修竹之子。以身为檠。以戒行为膏油。以心为然器。照一切无明。古所称然灯佛也。道觉大异之。居百日。别觉而去。后於南康伽蓝尸解。周有从至东都。见中明葛裘卖药於市。问曰。先生尸解。何至此耶。中明曰。无则入有。解乃归真。吾家常事耳。子何讶焉。有从曰。居与先生同闬。先生面若红琼。有从将为枯骨。独不念之乎。中明曰。踰五十之年。虽志於道如败屋然。支倾补漏。第可延岁月。况子行年七十。平生好法律。佐人争讼。损子阴德多矣。尚何言。遂去不知所之。

  刘经臣

  刘经臣。字兴朝。少以逸才登仕版。於佛法未之信。因会东林照觉禅师。始醉心祖道。后抵京师。谒慧林冲禅师於僧舍。问雪窦如何是诸佛本源。答曰千峰寒色。语下有省。岁余官雒幕。参韶山杲禅师。将去官。辞杲。杲嘱曰。公如此用心。何愁不悟。向后或有非常境界。无量欢喜。宜急收舍。若收拾得去。便成法器。若收拾不得。则成失心之患。未几复至京师趋智海。依正觉逸禅师请问因缘。逸曰。古人道平常心是道。尔十二时中。放光动地。不自知觉向外驰求。转疎转远。公益疑不解。一夕入室。逸举传灯所载波罗提尊者见香至国王。何者是佛见性是佛之语。问公。公不能对疑甚。归就寝。熟睡至五更觉来。方追念间。见种种异相。表里洞彻。六根震动。天地回旋。如雪开月现。喜不自胜。忽忆韶山临别所嘱之言姑抑之。逗明悉以所得告逸为证。逸厉声曰。这个是甚么事却说履践。公默契。乃作发明心地颂六首。及着明道谕儒篇以警世。

  戴道纯

  戴道纯。字孚中。官寺丞。一日咨扣灵源禅师有省。乃呈偈曰。杳冥源底全机处。一片心花露印文。知是几生曾供养。时时微笑动香云。

  杨圭

  杨圭。仕至大中大夫。尝曰。诸佛说法。不离自性。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尝见自心自性。自修自度。不从人得。又云。国初以学佛名家者不可胜数。如王文正公。晁文元公。杨文庄公。杨文公。近世陈忠肃公。李忠定公。扶皇极。开太平。风节凛然。亦何贬於儒道。文正公与士大夫结净行社。弟子社友凡八十人。文元公法藏碎金诸书。无非开佛心见。文庄公平日。五鼓盥漱诵金刚经。三十年不辍。文公与琏禅师游。出其所撰景德传灯录以淑后人。由是而观。区区之迹未可论人也。

  李端愿

  李端愿。儿时在馆舍。常阅禅书。长虽婚宦。然笃志祖道遂於后圃筑室类兰若。邀达观昙颖禅师处之。公问曰。天堂地狱。毕竟是有是无。颕曰。诸佛向无中说有。眼见空花。太尉就有里寻无。手揸水月。堪笑眼前见牢狱不避。心外闻天堂欲生。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公回说偈曰。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滔滔汴水。隐隐隋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

  高世则

  高世则。字仲贻。号无功。以节度使判温州。所得俸禄积二万缗。请以禅郡费。当时皇族居温者多恣横。世则以风裁镇之。民赖以安。初参芙蓉禅师求指心要。一日忽造微密。呈偈曰。悬厓撒手任纵横。大地虚空自坦平。照壑辉岩不借月。庵头别有一帘明。

  赵松雪

  赵孟俯。字子昂。宋宗室。母丘夫人临月。梦一僧入寝。觉而生孟俯。年甫十二。即好写金刚经。与僧语。亲若眷属。重天目中峰之道。每受师书。必焚香望拜。公尝提举江淛儒学。叩师心要。师为说防情复性之旨。后入翰林。遣问金刚般若大意。师答以略义一卷。中峰有净土偈一百八首。公为作一百八赞手书授之。有中峰净土帖。

  黄晋卿

  黄溍。义乌人。自幼笃学。博极群书。发为文章。如澄湖不波。一碧万顷。与柳贯虞集揭奚斯游。人号儒林四杰。延佑初进士。累官侍讲学士。谥文献。公於佛典横襟考究。其撰虎丘寺记。兹上人息庵铭。蒋山志公塔院记。俱脍炙人口。

  顾仲英

  顾阿瑛。字仲英。昆山人。轻财结客。豪宕自喜。年三十始折节读书。筑别业於茜泾之西。曰玉山佳处。日宴客赋诗其中。若河东张翥。会稽杨维禛。天台柯九思。方外张伯雨辈。皆乐与之游。张士诚累辟不就。母丧庐於墓。检释氏书有悟。遂祝发号金粟道人。

  杨铁崖

  杨维祯。字廉夫。诸暨人。泰定间为赤城令。弃官将妻子游天目山。与江上老渔相狎。时时唱清江款。作回波引和之。仍自歌曰。小江秋。大江秋。美人不来生远愁。吹笛海西流。又歌曰。东飞乌。西飞乌。美人手弄双明珠。九见乌生雏。尝对客云。笛有君山古弄。海可养。蛟龙可呼。非钧天大人不发也。明兴天下大定 诏征遗逸之士修纂礼乐。廉夫被召至京师。肺疾作而卒。自号铁笛道人。与僧释臻释现释信为方外友。

  法喜志卷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