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戲曲史/第九章

第八章
元雜劇之淵源
宋元戲曲史
第九章 元劇之時地
作者:王國維
中華民國2年(1913年)11月1日
1913年11月1日
公布於東方雜誌1913年10卷5期
第十章
元劇之存亡

  元雜劇之體。創自何人。不見於紀載。鍾嗣成錄鬼簿所著錄。以關漢卿爲首。寧獻王太和正音譜。以馬致遠爲首。然正音譜之評曲也。於關漢卿、則云觀其詞語。乃可上可下之才。蓋所以取者。初爲雜劇之始。故卓以前列。蓋正音譜之次第。以詞之甲乙論。而非以時代之先後。其以漢卿爲雜劇之始。固與錄鬼簿同也。漢卿時代。頗多異說。楊鐵崖元宮詞云。開國遺音樂府傳。白翎飛上十三絃。大金優諫關卿在。伊尹扶湯進劇編。此關卿當指漢卿而言。雖錄鬼簿所錄漢卿雜劇六十本中。無伊尹扶湯。而鄭光祖所作雜劇目中有之。然馬致遠漢宮秋雜劇中。有云不說它伊尹扶湯。則說那武王伐紂。案武王伐紂。乃趙文殷所作雜劇。則伊尹扶湯。亦必爲雜劇之名。馬致遠時代。在漢卿之後。鄭光祖之前。則其所云伊尹扶湯劇。自當爲關氏之作。而非鄭氏之作。其不見於錄鬼簿者。亦猶其所作竇娥寃續西廂等。亦未爲鍾氏所著錄也。楊詩云云。正指漢卿。則漢卿固逮事金源矣。錄鬼簿云。漢卿大都人。大醫院尹。明蔣仲舒堯山堂外紀。(卷六十八)則云金末爲太醫院尹。金亡不仕。則不知所據。據輟耕錄。(卷二十三)則漢卿至中統初尙存。案自金亡至元中統元年。凡二十六年。果使金亡不仕。則似無於元代進雜劇之理。寧視漢卿生於金代。仕元爲太醫院尹。爲稍當也。又鬼董五卷末。有元泰定丙寅臨安錢孚跋。云關解元之所傳。後人皆以解元爲卽漢卿。堯山堂外紀。遂誤以此書爲漢卿所作。錢氏元史蓺文志仍之。案解元之稱。始於唐。而其見於正史也。始於金史選舉志。金人亦喜稱人爲解元。如董解元是已。則漢卿得解。自當在金末。若元則唯太宗九年。(金亡後三年)秋八月一行科舉。後廢而不舉者七十八年。至仁宗延祐元年八月。始復以科目取士。遂爲定制。故漢卿得解。卽非在金世。亦必在蒙古太宗九年。至世祖中統之初。固已垂老矣。雜劇苟爲漢卿所創。則其創作之時。必在金天興與元中統間二三十年之中。此可略得而推測者也。

  正音譜雖云漢卿爲雜劇之始。然漢卿同時。雜劇家業已輩出。此未必由新體流行之速。抑由元劇之創作。諸家亦各有所盡力也。據錄鬼簿所載。於楊顯之。則云與漢卿莫逆交。凡有珠玉。與公較之。於費君祥。則云與漢卿交。有愛女論行於世。於梁進之。則云與漢卿世交。又如紅字李二花李郞二人。皆注敎坊劉要和壻。按輟耕錄所載院本名目。前章旣定爲金人之作。而云敎坊魏武劉三人鼎新編輯。劉疑卽劉要和。金李治敬齋古今黈(卷一)云。近者伶官劉子才蓄才人隱語數十卷。疑亦此人。則其人自當在金末。而其壻之時代。當與漢卿不甚相遠也。他如石子章。則元遺山詩集(卷九)有答石子璋兼送其行七律一首。李庭寓庵集(卷二)亦有送石子章北上七律一首。按寓庵生於金承安三年。卒於元至元十三年。其年代與遺山略同。如雜劇家之石子章。卽遺山寓庵集中之人。則亦當與漢卿同時矣。

  此外與漢卿同時者。尙有王實父。西廂記五劇。錄鬼簿屬之實父。後世或謂王作而關續之。(都穆南濠詩話王世貞蓺苑巵言)或謂關作而續之者王。(雍熙樂府卷十九載無名氏西廂十詠)然元人一劇。如黃粱夢鷫霜裘等。恒以數人合作。況五劇之多乎。且合作者皆同時人。自不能以作者與續者定時代之先後也。則實父生年。固不後於漢卿。又漢卿有閨怨佳人拜月亭一劇。實甫亦有才子佳人拜月亭劇。其所譜者乃金南遷時事。事在宣宗貞祐之初。距金亡二十年。或二人均及見此事。故各有此本歟。

  此外元初雜劇家。其時代確可攷者。則有白仁甫樸。據元王博文天籟集序。謂仁甫年甫七歲。遭壬辰之難。又謂中統初。開府史公將以所業薦之於朝。按壬辰爲金哀宗天興元年。時仁甫年七歲。則至中統元年庚辰。年正三十五歲。故於至元一統後。尙游金陵。蓋視漢卿爲後輩矣。

  由是觀之。則元劇創造之時代。可得而略定矣。至有元一代之雜劇。可分爲三期。一蒙古時代。此自太宗取中原以後至至元一統之初。錄鬼簿卷上所錄之作者五十七人。大都在此期中。(中如馬致遠尙仲賢戴善甫均爲江浙行省務官姚守中爲平江路吏李文蔚爲江州路瑞昌縣尹趙天錫爲鎭江府判張壽卿爲浙江省掾史皆在至元一統之後侯正卿亦曾游杭州然錄鬼簿均謂之前輩名公才人與漢卿無別或其游宦江浙爲晚年之事矣)其人皆北方人也。二一統時代。則自至元後至至順後至元間。錄鬼簿所謂已亡名公才人與余相知或不相知者是也。其人則南方爲多。否則北人而僑寓南方者也。三至正時代。錄鬼簿所謂方今才人是也。此三期、以第一期之作者爲最盛。其著作存者亦多。元劇之傑作。大抵出於此期中。至第二期。則除宮天挺鄭光祖喬吉三家外。殆無足觀。而其劇存者亦罕。第三期則存者更罕。僅有秦簡夫蕭德祥朱凱王曄五劇。其去蒙古時代之劇遠矣。

  就諸家之時代。今取其有雜劇存於今者著之。

  第一期

  關漢卿楊顯之張國寶(一作國賓)石子章王實父高文秀鄭廷玉白樸馬致遠李文蔚李直夫吳昌齡武漢臣王仲文李壽卿尙仲賢石君寶紀君祥戴善甫李好古孟漢卿李行道孫仲章岳百川康進之孔文卿張壽卿

  第二期

  楊梓宮天挺鄭光祖范康金仁傑曾瑞喬吉

  第三期

  秦簡夫蕭德祥朱凱王曄

  此外如王子一劉東生谷子敬賈仲名楊文奎楊景言湯式。其名均不見錄鬼簿。元曲選於谷子敬賈仲名諸劇。皆云元人。太和正音譜則直以爲明人。案王劉諸人。不見他書。唯賈仲名。則元人有同姓名者。元史賈居貞傳。居貞字仲明。眞定獲鹿人。官至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於至元十七年。年六十三。則尙爲元初人。似非作曲之賈仲名。且正音譜寧獻王所作。紀其同時之人。當無大謬。又谷賈二人之曲。雖氣骨頗高。而傷於綺麗。頗與元曲不類。則視爲明初人。當無大誤也。

  更就雜劇家之里居研究之。則如左表。

(略)

  由右表觀之。則六十二人中。北人四十九。而南人十三。而北人之中。中書省所屬之地。卽今直隸山東西產者。又得四十六人。而其中大都產者。十九人。且此四十六人中。其十分之九。爲第一期之雜劇家。則雜劇之淵源地。自不難推測也。又北人之中。大都之外。以平陽爲最多。其數當大都之五分之二。按元史太宗紀。太宗二七年。耶律楚材請立編修所於燕京。經籍所於平陽。編集經史。至世祖至元二年。始徙平陽經籍所於京師。則元初除大都外。此爲文化最盛之地。宜雜劇家之多也。至中葉以後。則劇家悉爲杭州人。中如宮天挺鄭光祖曾瑞喬吉秦簡夫鍾嗣成等。雖爲北籍。亦均久居浙江。蓋雜劇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豈非以南宋舊都。文化頗盛之故歟。

  元初名臣中有作小令套數者。唯雜劇之作者。大抵布衣。否則爲省掾令史之屬。蒙古色目人中。亦有作小令套數者。而作雜劇者。則唯漢人。(其中唯李直夫爲女直人)蓋自金末重吏。自掾史出身者。其任用反優於科目。至蒙古滅金。而科目之廢。垂八十年。爲自有科目來未有之事。故文章之士。非刀筆吏無以進身。則雜劇家之多爲掾史。固自不足怪也。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五)及臧懋循元曲選序。均謂蒙古時代。曾以詞曲取士。其說固誕妄不足道。余則謂元初之廢科目。却爲雜劇發達之因。蓋自唐宋以來。士之競於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廢之。彼其才力無所用。而一於詞曲發之。且金時科目之學。最爲淺陋。(觀劉祁歸潛志卷七八九數卷可知)此種人士。一旦失所業。固不能爲學術上之事。而高文典册。又非其所素習也。適雜劇之新體出。遂多從事於此。而又有一二天才出於其間。充其才力。而元劇之作。遂爲千古獨絕之文字。然則由雜劇家之時代爵里。以推元劇創造之時代。及其發達之原因。如上所推論。固非想像之說也。

  附攷 案金以律賦策論取士。逮金亡後。科目雖廢。民間猶有爲此學者。如王博文白仁甫天籟集序。謂律賦爲專門之學。而太素有能聲。(太素仁甫字)號後進之翹楚。案仁甫金亡時不及十歲。則其作律賦。必在科目已廢之後。當時人士之熱中科目如此。又元代士人不平之氣。讀宮天挺范張雞黍劇第一二折。可見一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