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17

卷十六 廣西通志 卷十七 卷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廣西通志卷十七
  山川
  思恩府
  蜿蜒山在府治北山勢起伏環抱府治四時蒼翠如畫屏中有仙巖又名筆架山
  獨秀山在舊城東一峯特立不與羣山相連大明山在府東高峻綿廣界抵上林武緣
  崇武山在舊府西北高峻為一方巨鎮
  將軍山在舊府西遠望如武士特立兩峯峙其左右
  獅子山在舊城後形似伏獅前有圓阜如毬仙女山在舊府城中前有池其水光如鏡俗云仙女照鏡
  蓬山在南海里下有碧泉
  安山在城北十里郡治屏障土人云暗山
  仙跡山在南莊上有池水
  人影山在紅水江之右半山石壁上若有人影定武山在府東南與教塲相對
  三寶山在舊城西
  三台山在舊郡學宫後
  鷹山在舊城西北臨江屹立
  玉印山在府城東四十里石山森列攢聚中有方平如印者上附一小石龜如紐然壁間有古刻砥柱二大字又玉印二字乃知府吳鼎鉉所題土人因以名山達泉出其下
  靖遠峯在府東北八仙堡明𢎞治中官軍討岑濬登峯頂以望賊氛事平因名
  天鳳嶺在府東門外勢起如鳳
  黄嶺在府東四十里為武緣縣發龍之祖
  琥珀嶺在府東四十里山頂雲覆三朝即雨璞嶺在府東四十里形如覆鐘
  滴玉巖在舊城西
  通天巖在舊城西
  栖霞巖在舊城西門内巖中虛敞烟霞隠映白雲巖在舊城東北十餘里有泉自巖出流成溪澗
  獅子巖去城十里山勢蹲踞如獅子巖洞玲瓏石乳凝結物象不可名狀東南絶壁有烟霞深處四大字筆力遒甚不知時代南面有清虚洞三字西南有别一洞天四字稍内有陽明先生過化之地八大字皆蒼老為明人書又洞側有小石巖刻藏真石室四字乃蓮花峯山人筆題咏頗富皆在懸崖莫能探記
  牂牁江一名右江發源雲南由剥隘流入土田州經奉議上林下達南寧府與左江合下廣東入於海
  紅水江一名紅江河發源雲南由西隆州入界經泗城東蘭等境自羅墨渡出流慶遠府與栁江合下潯州與左右兩江㑹流
  府江自府東西二溪發源流白范村下與武緣縣西江合流
  䭾䝉江源出那馬司界𨷏標嶺東經鷹山下至府北四十里亦曰清水江又東北入紅水江
  東溪發源自府東北流繞城東與西溪合流西溪發源府西北至城南與東溪合流入府江下武緣
  通津水出城中合喬利達清水江
  達泉在府東四十里玉印山石澗直達大鳴山崖故名達泉
  湧泉井在城東北三里水出小阜一日三湧味甘可汲名曰惠泉
  武緣縣
  大明山新建伯王疏草作大鳴山又名鏌鎁山一統志云延袤三百餘里武緣諸山最高峻者此為首上有風穴下有廟甚靈
  伊嶺山在縣南三十里樂昌一圖有村墟上巖洞極深邃宋嘉定間周師慶結菴修煉坐化巖中有古刻詩像銘贊後人題曰望仙巖
  起鳳山在縣東南十五里突起兩峯軒舉如雙鳳上有飛來寺古刻石上蓮花字跡尚存
  暗山在縣南三十里兩山相夾林木深阻昔儂智高嘗結壘於此
  思鄰山在縣東十五里昔有何鄰得道百餘歲隠此山後不知所適人思之故名
  黄道山在縣北二十里有巖黄道人修煉於此鄉人立觀祀之今圯
  㡌山在縣南一十五里其形如帽
  郎山在縣西北六十里狀如人立
  都決山在縣西六十里嶙峋高峻登之可遠望又有房山耳山俱在其下
  崢山在縣西北七十里上有泉甚清冽
  榜山在縣南二十里形如掛榜
  武臺山在縣東四十里形如半月為諸山之秀茅山在縣西三十里
  潘山在縣西六十里山頂突出二石狀如人立中有泉不涸
  華蓋山俗名岜偘山縣西七十里有巖曰感仙巖中甚幽敞
  劍脊山在縣西北六十里狀如劍脊中有隘路南山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三潮水出此
  獨秀峯又名印笏山在縣南五十里突起一峯如筆高數十丈
  高峯嶺在縣南五十里嶺南為宣化縣界通南寧要道高二百餘丈周一十五里山峯險峻路徑﨑嶇
  國朝康熈年間思南協副將王三華捐俸修平行旅稱便
  天井嶺在縣南二十五里山頂有井相傳儂智髙戰敗崑崙西奔人馬俱渇跑石窩拔劍穿之水出劍痕馬跡尚存泉名天井泉
  紫金嶺在縣南二十里有儂智高營壘遺跡嶺傍掘井得古藏紫金故名
  長嶺在縣西十里路平如砥
  韋公巖縣東一百里相傳韋將軍征蠻有功終於此鄉人立廟祀之
  仙女洞在縣西南五十里樂昌四圖石巖深敞三面皆石壁上有古題朝天巖仙女洞六字墨跡猶存
  七星坡在縣南三十里形像七星
  南流江源出大明山之淥黎由歐村韋村合下沙博澁二水經緑布江口下黄下洞㑹西江出宣化入大江
  西江源出大明山之劍江流五百餘里至縣西門通舟楫㑹南流江至隆安縣杜柴村分界至江口合大江
  那楞江在葛墟北紫金嶺右流出鄧橋㑹南流江靈水在縣南二里江底平石源泉湧沸夏月江漲潦濁獨此水清澈日光薄射五色晶瑩上有元帝廟祈禱輙應一統志云昔有靈犀出岸頂有光彩故以靈名水口出南流江
  三潮泉水縣西一百三十里源出南山前有廟相傳當年水一日潮汐者三
  咘排水在縣東北十五里由黄道山流出東橋㑹南流江
  龍窟在縣東四十里深不可測土官岑瑛砌石城立廟其上一名羅坡潭
  潘山泉在縣西潘山下泉流滑滑四時不涸應衆泉在六楚橋西通縣之永寧路
  楞色泉在永寧境四時流注清澈不竭
  楞環泉在永寧七圖中多魚
  布雍泉在葛墟北水色清綠如錦相傳宋治平中下有伏龍一日雷震石裂龍忽飛去
  水提井在近蘇村水出石竅中澄泓如鑑
  賓州
  南山在州城南四十里為州治案山
  馬碑山在州城南二十里上有鍾馗遺像
  金雞山在州城西二十里相傳昔有金雞棲此石壁山在州東三十里
  白羊山在州東與石壁山相對
  仰婆山在州城東北約三十里
  領方山在城東領方古郡縣名因以名山
  仙影山在州北傳有二仙女遊此
  武淥山在州南
  雙山在州東兩山相對
  古漏山在州西四十里有泉如滴漏四時不竭鎮龍山在州東南八十里高出羣山綿亘百里登臺山在州西南八十里高聳為諸山之望又名天柱山
  銅泉山在州東十七里下有神祠
  羅鳳山離城十里形勢如長蛇即州之後屛山社留山在城南七十里
  淥里山在城南六十里
  馬鞍山在城西五十里形勢如馬鞍
  圓珠嶺州南門外大江環流其下
  勒馬嶺在城北三里又北二里為斷嶺
  銅鼓嶺在城東南三里
  青嶺在城東南四里
  相思嶺在城西北三里
  南蛇嶺在城東北十里
  廖平巖在石壁山旁清勝奇絶昔傳釋氏六祖常憇巖中
  甘村巖在州西南二十里中極幽深下有潭水葛公巖與白村巖近石壑深邃晉葛洪曾遊避暑白村巖在州西南舊傳巖中有道潛通武緣今塞李依江在州城東三十里源出瑯琊鄉
  武陵江在州東南三十里源出武淥山
  臨浦江在州西二十里北流入思覽
  丁橋江水一自州南淥塘山一自西南上林界山穴俱係細流下至丁橋塘滙為一江流出簡村思覽江一名四覽江賓水即此在州西源出大明山細流過邦光隘近鄒墟小舟可入
  東恢江水自州南馬頭寨小流出武陵三團下注入江
  官橋江在州東細流下出陀山村合膺埠江膺埠江源出州東南鎮龍山細流經雙山下至龍龔團曰龍龔江再下至膺埠團即曰膺埠江東出合鄒墟大河
  古漏水在州西源出古漏山下流合賓水李依江入都泥江合大江
  寶水在州西南三十里源出上清里北流經州東入思覽江即賓水支流
  馬潭塘在州東二十里遇旱禱雨於此
  白鶴泉在州南三十里源出南山
  <span id="寨泉四時常温">[[#寨泉四時常温|寨泉四時常温]]
  遷江縣
  掛榜山在縣東半里過江東岸形如掛榜綿亘十里為一邑屏障
  淡竹山在縣南八里
  印山在縣西過紅水江三里形如金印特峙為邑後峯
  鷓鴣山在縣東南過清水江十里山形如鷓鴣巖谷險峻樹木叢雜亦名白鶴山下有洞曰白龍洞相近曰佛頂山
  紗帽山在縣東南過清水江六十里與貴縣交界内有巖可容百人舊為大林諸賊伏匿之藪古黨山在縣西五十里唐書有黨州即此
  萊山在縣東南五里
  雙髻山在縣南十里兩峯並合
  泊艦山縣西北三十里石筍竒特行舟可以駐觀鐘山在縣北一里下有巖
  岜梧山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永昌山在縣東北四十里
  烟合山在縣東北二十里時有烟雲變幻
  虎山在縣東北二里
  寶積山在縣東叠石崔巍不通道路山頂稍平鄉人常依以避冦
  甲山在縣東北五十里
  朝山在縣西四十里武節水出此
  石牛崖在印山側相傳有牛盜食横州永淳田稻夜盡百畝土人跟隨至此牛遂隠入石壁乃募匠煮油且淋且鑿石裂牛現碎之今牛跡油痕尚存遇仙巖在印山半腰巖口僅方丈光明再入則幽暗傳有樵者避雨見三仙相奕遂構亭名曰望仙土人或有災祲禱之輙應今廢
  瓦山巖在縣西十里即龍江縣舊址上玲瓏光徹可容百人下勢平坦堪居牛畜民環住山下凡有警即入巖避之
  黑峝巖在縣西南四十里不甚高有路可通石筍林立傍一石盤玲瓏竒巧池一時有金色魚土人欲鑿其盤忽見巨蛇蟠蜛人莫敢近又一石磬扣之清響可愛凡遇蚺蛇出曝年必旱每以此驗豐歉
  鴛鴦窩在遇仙巖内幽處產石有雌雄不可以火取伏行暗捉或一二對回磨如錢厚見黑點即止將碗貯醋雌雄各一方徐徐近合因名相傳婦女佩之不孕
  清水江源出上林至城東北合紅水江流下來賓達潯梧東粤由江口轉江通桂林栁慶其魚梁灘最險大船難進小舟僅可達上林鄒墟
  紅水江亦曰都泥江源出貴州穿山㵼至城東北㑹清水江合流而下秋夏水紅黄難飲春冬水清上有灘十五處高險無比
  北三江在城東北五十里一源出忻城土縣板黄村一源出北三牛蠟村至那寺村合流直下其北三各村環兩岸居民多引以灌田入紅水江下來賓
  龍降江在縣南二十里一源出自上里石叠村一源出自中流村至清水江合流而下相傳白龍下飲因名
  賀水在縣西南四十里源出岜梧山又武繩水在其北源出黑洞巖皆東入清水江
  武節水在縣西南八里源出朝山東流入都泥江黄牛灘去文輝塔下水七里紅水江中突出一石如黄牛沸浪潑天舟行稍不慎輒壞
  日瀑灘去文輝塔二里源出北四感舊村至剝峽山㑹紅水江合流江口灘高丈許水勢飛奔驚濤虐浪形如瀑布
  銅鼓灘即黄牛灘尾也水甚險右岸一石水涸撃之如銅鼓聲
  北府淵附城東北隅即清紅水分界之處上有灘頗險下即深淵灘上每年水漲堆沙成坡如傍城岸則來歲主豐或傍榜山岸則來歲主旱土人常以此占驗
  上林縣
  鏌鎁山在縣西南傳云昔有樵者入山得古劍因名
  羅艾山在縣南二十五里突兀巉巖昔傳羅艾入山採茶遇仙於此遂移妻子家焉
  八角山在縣北五里一名扶嵐八山分矗
  雲陵山在縣東唐邑人盧六修道處
  羅勾山在縣西六里山勢盤曲如勾
  思鄰山在縣西十二里道者何鄰嘗隠此詳前武緣
  雙山在縣東二十五里
  獅山在縣東與螺山隔水並峙
  螺山在縣東五十里平地特起旁有獅螺江古淥山一名古麓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上有石壇號仙殿宋雍熈中有盧氏登山採藥遇仙於此下有古淥水
  磨山在城東四十里
  石光山在縣北十里日照山石有光
  茶山在上林鄉產茶味佳寰宇記謂之都茗山馬陂山在縣東四里北江徑其下
  金雞山在縣東南六十里
  羅宻山在城東四十里
  文梁山在城東四十里
  旗山在八寨
  雞籠山在城東南
  止輦山在縣東平地突起圓阜形如輦
  高眼山在城東南其山最高林木深鬱
  大明山舊志作天明山在縣治之西延接武緣層巒插霄青翠奪目飛瀑懸崖人跡罕到為邑之靈境盧莫二仙化身其上
  石篷山在城東南中有巖洞容數百人小江穿石罅水清碧多魚
  魚峯嶺在縣東
  爭光嶺在縣東一名章光嶺俗稱嶺夜有光與大明山相映故名南北二江合流其下
  莫山巖去縣四十里内有潭
  羅洪峝在縣治東北為前賢羅洪隠居修煉地峝内石臺石床古蹟猶存距城八十餘里接遷江之毛峝
  智城峝在縣東二十里唐韋厥隠居處
  白雲峝在縣北三十里宋白雲先生韋旻居此巷賢峝城南四十里
  南江自大明山發源而來至章光嶺與北江合流東注於澄江
  北江距城四里自古零土司發源歴十五里與南江合而東注其水瀠洄曲折由鄒墟達遷江里仁江在縣北十五里周江之水下流與合入馬陂
  周江在縣北二十里源出茶山
  黄龍江在縣北源出羅勾山
  馬陂江黄龍江水下流經馬坡山陰曰馬陂江案舊圖志皆北江
  澄江在縣南二里源出大明山入馬陂唐澄州以此名
  樊廟江源出淥七隘東北流至縣東三十里滙流入大江
  龍母江亦名龍馬江在縣南三里源出高眼山化龍江在縣南八里源出淡竹山亦曰淡竹水亦曰單竹江㑹流馬陂
  周利江在縣南十五里源出縣西南界與化龍江合流入馬陂案舊圖志皆南江
  明鏡湖在縣南其水清澈亦入馬陂江
  田州土州
  雲瓶山在州西北其形若瓶
  八面山在州西周圍多樹木
  萬山在州西峯巒層峙溪壑連綿數百里
  屛風山在州西峯巒排列若屛
  鞏山在州東北羣山對峙若門俗稱門為鞏故名鞏山
  隆山在州治東北百里田之髙山惟此為最岜馬山在州北峭壁上一㣲徑有石穴十二清泉湧出
  横山在州東南十里山勢蜿蜒横亘故名
  烏龍山在州治東北二百五十里
  岜野山一名岜社在州西北曼衍而東連亘百餘里
  飄嵐山在州北九十里其上有泉
  縣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里定之水穿其中以出剝㳍山在州東南四十里剝㳍之水出焉
  那兔山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那兔水出其下卜峝在州東北一百八十里卜水出焉合篆溪而注入紅水河
  扶頭峝在州治西南二百里其中有泉
  罕𣆟坡在城西二十里明岑紹建嘉樂亭於其巔今廢
  巖長坡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上有泉
  右江由雲南富州東流入州境至百色市合泗城水又東合砦歐溪又東經州治西繞南又東合練溪又東入上林界
  紅水河源自滇中由泗城那地東蘭繞州東北界萬洞溪在城西二十里其水深濶居民常漁於此若溪一名䭾命水源出鎮安府由奉議州流入州東南界注於右江
  砦歐溪源出萬山西南流注於右江都陽安定諸土司下遷江又泗城水源自泗城府流入州界至百色注右江
  那兔溪源出那兔山西流注於右江
  剝㳍溪源出剝㳍山北流注右江
  練溪源出武龍山繞州治西北注於右江
  冷水溪源出隆里山西流百餘里轉南合練水注於右江
  隆溪源出隆里山東流注於紅水河
  里定溪源出里定山東流合隆溪注紅水河篆溪源出東蘭州由篆里東流注紅水
  那霸泉在州西五十里四時不竭
  㳍瀾泉一名皮瀾泉在州東一百里其味甘冽囂坡泉一名大篤泉在州治東八十里
  罕𣆟泉在州治西二十里
  那氷泉在州西北十里
  上林土縣
  那造山在縣南山勢層層茂林叢棘鳥獸所居人跡罕至
  筆架山正東離縣署二里
  局豐山在縣東七里
  隴坡山在縣東十里
  岜暗山在縣東十里
  琴地山在縣東南十五里
  感錢山在縣南二十里接果化州界
  枯陋山在縣西南三十里上有小池水清如鏡四時不竭與佶倫土州接界
  蓮花山在縣西南三十里巉巖峭壁遠望如蓮花雷矮嶺在城西山巒高聳東西穿徑皆黄茅青草行人無所安憇與向武分界
  質利嶺在縣西南山中無樹木
  懷喜嶺在縣東南無樹木
  平葛嶺在城西北又表割嶺在東北與土田州分界
  右江自百色田州流下經縣前歴果化隆安至南寧是為左江右派故曰右江
  大含溪在縣北源自向武州流入境東注於右江大羅溪在縣南源自向武州流入境注右江白山土司
  九兒山在司治西遠望如嬰兒排列
  獨秀山在舊司治之東接武緣界詳前
  筆架山亦在舊司治東起伏三峯如筆架形九娘江在司東南相傳昔有九女渡江驟水衝去因名
  小溪在司治東源自下旺地方流至秋冬淺涸春夏泛漲
  興隆土司
  掛榜山在司治北二十里平遠蒼翠狀如懸榜旗山在司東三十五里石壁上傳有羅隠題刻旗山帶水四字
  暗山在司南六十里林木深鬱舊傳雖晝行必以炬炬滅則暗如黑室
  雞籠山在司治西南三十里昔人見有雞棲嶺上天將曉輒鳴
  七首山在司西二十里高嶺峭壁起伏七峯似七人首相傳古姊妹七人學仙於此冲舉而去鳳凰山在司西五十里山勢翩翩宛如鳳翥黄旛山在司西二十五里一望黄色如樹幟然清水江在司治東北自安定刁河隘流下合紅水江一線澄清水色不雜
  七首水在司西南從七首山下流入紅水江雞籠水在司治南水自雞籠山下流入府城河那馬土司
  岜旦山在司西北十里峭壁插天中有石洞幽逈俗祀真武於内
  文胡山在司南五里尖峯突兀連接武緣岜頓村峩山在司西北十五里
  蘇㙔山在司西南五十里
  𨷏標嶺在司南四十里與武緣之永寧地接嶺勢高峻
  六部嶺在司南十五里接白山思黎城山勢高大超出羣峯
  砦崇嶺在司北一里山勢嵳峩如屛障
  穠企嶺在西城十五里
  穠企水自石穴湧出由上下馬安城頭流入舊城岜橙村春夏汎濫田畦多資灌溉
  峩山水發源石穴逶迤而下至淥都城頭與蘇㙔水合流
  蘇㙔水水從坑塹仰出流至淥都城頭與峩山水合遶周鹿城頭東出興隆界入紅水江四時不涸田無旱虞
  定羅土司
  感土山在司東北五十里秀麗清幽中有巖穴若有風雨其頂先出雲氣遇旱歲人皆仰占
  獨鳳山在司治北三十里形如孤
  將軍山在司北三十里一峯高出怪石巉巖與那馬交界
  三架山在司南三峯尖聳形如筆架故名
  大成山峯巒秀拔峭立雲表樹木蓊鬱司治建其下
  羅漢山在司治北屹然聳峙石壁間刻有羅漢山三字内有羅漢洞及大士巖詩刻甚多
  玉屏山在司北二十五里四面削立高可百仞中天嶺在司西南二十五里高約百仞頂上有泉橋傍水源出中天嶺北經損城頭東出鞏橋又經傲城頭之東與架溪合
  架溪在司北三十里自舊城司流入經架城頭南又東經傲城頭北折繞出那馬司界入紅水江產溪自舊城司流入經鐵鎖橋折而北經凌城頭又西至傲城頭與架溪合
  舊城土司
  八峯山又名元武山在司城内
  朱雀山在司治前尖峯獨聳明岑瑛書悅服二字刻石
  崠嶁山在司東北層𡶶磊石下有泉源
  䭾感山在司西南石巉巖有湧泉
  崠藏山在司西
  崠嶁水源自崠嶁山下一石池仰穿而出秋冬稍淺春夏漲溢漫流入䭾感山
  䭾感水源從䭾感山下石穴湧㵼四時不竭流出都陽土司界
  下旺土司
  蓬山在司後與城相連屏翰司治崖半有觀音閣大王山在司治左層峯插霄
  波岌山在司西南有泉湧出日每三潮三汐壘石山在司治左石壁巉巖
  鬼山在司北深林岑鬱有泉湧出於下
  崇峻嶺在司治前山勢高拔
  穠穰嶺在司治北出磨刀石
  淥勞水在舊司治源出淥多山
  波岌水源出司西南波岌山下流入舊城土司穠穰水在司北源出鬼山經司治左與波岌水合流
  安定土司
  砦油山在司治西北二十五里山勢崔嵬干霄傍有石磴嶔﨑可梯而上好事者登其巔往往見署宇臺榭城門啟閉在依稀間内金銀器具輝煌心目稍萌覬覦之念則陰霾四起雷雨交作凛然不敢仰視匍匐而下天氣清爽如初歴傳此山為昔蠻王岑順屯駐之地歿而為神故有此異
  隴茶山在夷江洞内
  夷江洞在司東一百五十里由匹夫關險仄盤旋始達其地洞形條直如巷中㵼小水前横大江夷江水自東蘭發源入司境由山根湧出流入大河
  紅水江距西四十里横於司治之南冬涸濶僅十數丈霔雨則汎濫汪洋不可度擬通河皆赤上下俱名紅水江惟司之刁河隘地透出一線清流不混為清水渡一河兩名亦可異也江水來自田州多從山竅潛透難通舟楫其源有云自黔南鐵鎖橋來者去則由慶遠之羅墨渡經忻城遷江來賓而歸右江
  韋太村水在司北五十里一水泓然仰出莫測其源
  都陽土司
  峝層山在司治北十五里山勢髙大起伏如虎下有峝巖逺望重巒層叠因名
  旦山在司西北十五里山下有洞虚敞清幽怪石林立有石筍石座等異相傳昔有樵者遇綠衣神人於此端拱對語須㬰不見至今遺跡尚在遠望婷婷獨立如人
  强山在司南一百二十里峯巒髙聳下有石巖相傳羅隠曾居此題刻順山隠巖四字故又名順山岜造山在司治後山勢如屏
  六婁山在司南一百二十里一峯矗起
  紅水江在司治南二十里水急山狹土民常用獨木小舟架渡極險
  咘岜水在司治西南一百二十里平地有穴濶數丈水由地出初視極澄清可鑒眉髮移時混濁如血久之漸變如米色一日色凡三變流數武滙入咘敬潭
  咘敬潭在司西南一百二十里潭濶過於咘岜淵深莫測水從潭底仰出清澈多魚觀者必誠心默祝一時浮躍水面如梭歴歴可數水由順山東注武緣縣河潭側田疇賴其灌溉
  古零土司
  龍角雙峯山在司治東北二里兩山峙立尖峯突兀狀如龍角山下有古零堡土官岑瑛壘石為垣基址存焉
  虎頭山在司南三里山高聳起伏蹲踞儼若虎形山頂有寨名曰金剛亦岑瑛建
  紗㡌山在司北三里獨立無附勢干雲霄後髙前低有類紗㡌故名
  下勞山在司治左
  敦旺巖在司治後偏西四里
  荔水巖在司治左偏北二里
  司前水自上林界山下湧出迂繞司左由紗㡌山後下注入下遠潭溪澗盈尺亢旱則涸土民常於溪内掘地聚水汲之
  下遠潭在司治後潭濶數丈其水碧澄清澈合司前之水穿入刁律隘山根
  泗城府
  凌雲山在府治北極高峻
  迎暉山在府西北山勢朝陽故名
  餞暘山在府西山形端雅如餞納日
  蓮花峯在府北羣峯團簇登高逺望諸山皆培塿靈洞在府北崖谷深廣溪出洞中夏可避暑紅水江自西隆流入府界又東北經那地東蘭二州入都陽安定司界
  澄碧水在府西繞南流注於汾州橋
  龍淵水在府北舊圖志在府南一百五十里有神物踞之
  西隆州
  三台山州署倚之三峯蟬聯聳峙因名
  大雅山文廟倚之
  砦雄山守備署倚之
  埧達山在州治西二百五十里渾河繞其下埧樓山在本州甲西南高聳矗天上下三十餘里風箱嶺在古障甲距州三百五十里嶺上一石形似風箱故名
  渾水河即紅水源自雲南陸凉州來西南入州境逶迤而東北經巴結甲南繞那貢寨北至埧達山下板埧塘入剥弼甲流出府界百樂寨
  清水河源自雲南維摩州至本州埧達山之北灌入渾水河
  同舍河源自雲南廣南馬别山流出至本州土黄甲同舍寨之東南流入西林縣界即䭾娘江上流隴高水源自革長甲内山中流出遶扁牙寨東北合渾水河
  西林縣
  交椅山在縣治後三里
  獨旺山在縣南四十里中峯尖聳石壁峭絶木龍山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廣南交界
  界亭山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西隆州分界大山在縣東北二百三十里與府分界
  晩架山在縣南二十里
  潺岜山在縣東南二百里羣峯叠聳茂林幽蔚石巖有泉
  累峯山在縣東二百里平布二十餘里
  樣山在縣東二百四十里與府界
  夾山在縣東南二百四十里與田州及廣南府連界
  端峯山在縣治前五里秀峯端拱邑之麗山𣆟猫嶺縣西北八十里巉巖峭壁行半日始抵其巔俯覽羣峯皆如小阜煙霧常蔽片雲即雨高處一石穴流泉有聲曲折㵼落居民耕食咸賴之蒼嶺在縣東二百里舊日土官曾築土寨今遺址猶存
  黄坭坡在縣北一百五十里少木石土色皆黄府及西隆俱分界
  䭾娘江在縣西北發源西隆流入境内與淥䭾河合流而東至瓦村隘轉南直至田州百色兩岸俱懸崖峭壁中流二大石屹然相峙名曰鉗牙石縫僅二三尺獨木小舟從中穿過水勢絶險陰雨江漲即不可渡
  䭾悶江源自廣南與淥䭾河合流
  淥䭾河源自廣南出繞縣側至𣆟角墟與䭾娘江合
  直𨽻鬱林州
  寒山在城西北三十里九域志云越王佗夏月遣人入山採橘十日方回問之曰山中大寒不得歸因名山頂建廟有飛來石上書感應龍王四字神姓張能興雲雨旱禱輒應歴代皆賜封號
  大容山在城東北五十里峯巒層叠高聳接天界容潯諸境州治發龍於此
  榜山在城東北三十里
  信石山在城南二里一名牢石坡上有夾石形如側鐘每歲候此石若雲氣覆之歲豐稔
  綠鴨山在城西北三十五里厥土青黄冶者取以煉鐵
  西山在城西四十里其形如樓臺鼓角壤接博白及廣東之廉州
  羅㜑山在城西三十里石上有巨人跡
  銅鼓山在城西六十里近南流江有銅鼔聲聞於下
  天門山在城東三十里即天門關
  荔枝山在城東南二十里為州治屏障
  鳳凰山在城東十里
  登高山在城北五十里
  青南山在城西北五十里
  凌烟峯在城東二十里獨聳諸峯兩巖中通一望寥廓
  豸堂嶺在城北一里其形如豸上建真武廟伏牛嶺在城西五十里狀如牛
  獅子嶺在城東十五里又東北十五里有龜嶺推來嶺在城西二十里
  五岡嶺在城西三十五里五峯並峙為文筆兩道嶺在州南十里其峯峭削路分博陸
  流山嶺在州北五十里為一州險要
  東門嶺在城東一里嶺旁建東嶽廟
  水月巖州東南三十里虚明爽豁如琅玕倒垂澗水出巖中漰湃有聲循澗入洞遊必列炬跨木渡水石勢益竒聯絡二十八洞最為佳勝
  張道巖在城西北三十里又西南為隠仙巖白石洞在城東三十里周圍七十里道書二十一洞天
  天馬洞在州南二十里兩首昻然對峙石多馬蹄跡深入二三寸許
  鈞天洞與天馬相連分上下二界上界軒豁可布十筵下界臨潭水有石垂垂扣之鏗然清越鐘磬龍頭石在州前宣化坊内
  南流江在州左源出大容山㑹綠鴨水西南流十餘里經羅望入定川歴博白合馬頭江至廉州入海
  羅望江又作西望江在州右源出大容山遶州北西流十餘里㑹南流入海
  鴨橋江州西北三十里源出綠鴨山入南流江定川江在州西南二十里源出興業葵山入南流江
  橋麗江源出陸川馬坡入南流江
  沙田江州南四十里源出博白綠澄峝入南流江五龍潭在州南三里水深如靛石壁鐫有佛龍神三字
  遊魚洲在南流江中近紫泉俗䜟曰遊魚到瑞泉鬱林出狀元
  西甌池在州治西晨曉多烟氣上升相傳舊有蛟出池中
  紫泉在州南南流之濱舊名濯纓有巨石伏羣石間水從石竅湧出四時不竭宋嘉定間忽湧紫水因改紫泉又名瑞泉明洪武永樂間紫水再出賓興歲以水出紅泉之數為驗合若符契
  七星井形如北斗
  博白縣
  凝霧山在城東二十五里山勢屹立晨夕雲霧興頂
  宴石山在城西南六十里山背盤石峭立下臨大江中有流泉相傳南越王宴游處
  八將山在縣東一百三十里八峯攢立有颯爽之狀
  鳳飛山在縣東北一百三十里與八將山隔江而峙形如飛鳳
  衛公山在城東十里崔嵬聳立為一邑鎮舊有靈應侯壇歲旱祈禱地今惟址存焉
  鳳凰山在縣北九十里舊志傳宋時有鳳見此飛雲山在縣西六十里山峯峻聳時見雲彩流結有扶禄王壇
  伏割山在縣城西四十里舊嘗產鸚鵡孔雀近山有伏割村因名
  萬禄山在城西二十里有顯應侯壇
  蟠龍山在縣南八十里山峯綿亘層次蟠矯如龍乳石山在縣城南三十里巖中石乳垂如華蓋下有流泉
  九岐山在縣南七十里迴巒叠嶂分為九峯綠羅山在城西二十里下有綠珠井并祠相傳即梁氏故宅
  雙角山縣西十五里二峯角立高峻秀麗上有富林侯壇下有金谷園相傳晉石崇曾經其地一水流合容江人呼為綠珠江
  射寮山在縣南二十五里高出雲表有應天侯壇旱禱輙應
  洞房山在縣東十五里下有石洞玲瓏深邃如室宋劉子羽寓此
  天馬山在縣西南二十里邑南鎮山
  大荒山在縣南一百五十里周圍四十五里上有池相傳有魚曰婢妾如人形生兩翼臍下垂練帶長三四尺揺動有光
  木樸山在縣西七十里山勢險峻
  凌青山在縣城東南五十里
  射丰山在城南五里又八十里為射孚山皆高峻雲流山在城東三十里有泉穴為小白江源金魚山在縣城南四十里
  陵山在縣南三十里下有井水常温
  登高嶺在城東二里九日士民登高之地下有井泉春時官長常於此勸農故又名勸農嶺
  將軍嶺在城西北二里宋狄青討儂智高曾駐軍嶺畔故名
  綠秀嶺在縣東南三十里山勢高廣下有龍潭舊建龍母廟旱禱輙應
  紫陽巖在縣南六十里巖洞清虛上連碧落下瞰清泉南漢劉崇遠所鑄鐵佛像銅鐘古碑存焉石鐘巖在縣東二十五里巖如室上圓下方懸乳若鐘狀扣之有聲
  將軍峝在縣南三十里石門三重入峝數武有石室石田一石如伏龍狀二泉温凉分兩𣲖石壁刻南州太守領將軍龎孝泰十字
  綠澄峝在縣城北四十里
  獅子石在縣南六十里平地拔起如獅子
  雞距石在縣城東南三十里山皆石板上有跡如雞距
  馬踏石在縣西七十里石上多馬蹄跡
  南流江在縣城西二里詳前鬱林州
  南立江在縣北三十里源出綠澄峝流經縣北四十里至南流江合流
  綠淇江在城東十里源出洞房山入南流江綠珠江在城西北七里源出綠羅山歸南流江合流
  鴉山江在城南十五里源出凌青山水歸南流江合流
  小白江在城東十里源出雲流山與南流江合浪馬江在縣城西二十里源出木樸山流合頓榖江
  飲馬江在城南一里源出登高嶺流經縣治西南畧塘江五里入南流江漢馬援南征於此飲馬故名
  環玉江在縣南一里西流入南流江
  浪醴江在縣西六十里源出尚流鄉滙諸水洗馬江在城東一里源出白鴿埇西流入南流江頓榖江在縣城西三十里源出飛雲山水歸南流江合流
  銅鼓潭在縣北二十里深十餘丈西岸石壁峭立舊志漢時銅鼓浮水面響聲遠聞鄉人來觀久之復沈明𢎞治乙未邑人獲其一解送制府正德乙亥又得其一送縣今俱失
  龍潭在綠秀嶺下有石穴
  北戍灘在縣西南一百里馬門灘下唐咸通二年安南都䕶高駢平南詔師旋經此舟不可行命海門防遏使疏浚至今賴之
  馬門灘南流江中勢如奔馬二石峙立有漢伏波廟
  温井即湯井在城南三十里陵山下
  文石井在縣治前相傳昔年邑市火井泉湧沸髙數尺邑人藉以滅火官司以聞封曰文石泉大王綠珠井在縣西十五里綠羅村舊志飲此水產女多麗色里人以美色無益遂以巨石填之鄒文仲有詩
  北流縣
  大容山在縣城北二十里詳前容縣
  筆架山在東南二廂離城十里三峯聳峙狀如筆架因名
  綠藍山在西北吉京里離城三十里乃大容山之東一支山也
  雙威山在縣東南二百五十里思賀江源出其下銅石山在縣東十五里層巒秀麗上有靈池中有石如鯉泉從魚口流出冬夏不竭舊產水銀硃砂金龜山在南二廂離城一里許高數仞山豐隆如龜形因名
  花石山在縣西南二十里其嶺有石散布如花印巖山在縣東去城一里許四畔皆平中突一埠有紋如印
  勾漏山縣東北十五里石峯千百皆矗立特起其巖穴勾曲穿漏故以名山又嘗以名縣道書為二十二洞天葛洪求為勾漏令修煉於此
  㑹靈臺山在縣東二十五里臺高百餘丈嵳峩峻險由絶壁攀援而上元至元四年縣尹陳楠建亭於山巔有飛泉貫崖而下東有龍井遇旱祈雨多應
  望夫山在東坡地離城十里
  天門山在西二廂離城十里
  白雲巖在縣東北十五里巖中有佛像題咏普照巖在勾漏山如覆釜登巖却顧黄坡翠巘與石峯相間燦若幡幢交錯翻翻欲動
  獨秀巖在普照巖西洞宏邃石室廣高六丈乳石掛壁有彌陀大士像
  通津巖在縣南埧鄉有清溪自南而入從北流出石山對峙如門故曰通津
  㑹僊巖在東小二里離城二十里
  勾漏洞勾漏山洞有十所曰靈寶曰寶圭曰白沙曰玉虛曰韜真曰普照曰獨秀曰玉田曰金龜或斷或連皆幽竒怪異逈出人寰洞前有小亭俯瞰横塘倚欄四顧列峯迴環秉燭而入有丹竈床几盤甕碾臼皆石乳天然凝結塘前水草間產葛仙米夏月可採而食
  白沙洞勾漏山秉燭從竇入凡經六七竇行里餘乃至勾漏竒甲天下此為第一
  玉虛洞在勾漏山洞中物象皆瑩潔如玉每雲從洞出則雨風從洞入則霽舊名念經窟觀衝洞吳元美改今名
  玉田洞在韜真觀西洞闢三門中門明廣可入其中田數畝有石花如玉色田後二石池中有小嶼水潛通江
  景星石在寶圭洞山巔孔穿望之如星
  雙女石在縣東二十里銅石山旁舊志宋初有縣民生二女性孝謹春月養蠶嘗以一女奴相隨採桑里有來議親者則愠怒既而父母以其年長宻以許聘里人二女知之詰朝沐浴更衣托採桑為名登山立化為二石人其母往觀之女奴猶立二石傍云
  穿鏡石在縣西十里空圓如鏡故名
  鵝公石又名峩石山在縣南八十里近水北一山對峙為鵝母石形皆類鵝因名
  綠藍江在縣城東源出綠藍山分二𣲖西𣲖至冲龍里由平安江達廉州入海東南𣲖經落桑橋入繡江
  思賀江發源雙威山下流合香墟經縣西南入繡江
  圭江源出大雲嶺經羅皂出大坐坪至定良村㑹思賀水合香墟水香墟有三源一自石鼓嶺經安樂垌出雞兒坡一自那樓山出南綠一自天塘山出充隆三水合流至縣城西南是為圭江之水又登龍橋水在黄嶺山發源順至城西遶城北經通仙橋出廣濟橋合圭江水又落桑橋水由烏巢山發源乃大容山之東流經冲龍里中村至大里村合都隴里水俱出落桑江㑹圭江由容藤而至大江又有平安橋水去縣西北三十里乃大容山之西流入平安江經茂林橋合鬱林博白諸水達合浦縣入大海
  葛洪井在勾漏山相傳葛洪於此洗藥久湮惟石盤石
  聖水井在靈寶觀内其水甘冽一名文石井陸川縣
  鳴石山在縣西十里一名石鼓山一名天馬山山形聳峻如馬半山一石擊之其聲清越寰宇記載董奉仙後有人見於陸川鳴石山中即此
  白羊山在縣東北二十里山多白石四面孤懸上有飛泉下產勾芒木土人取木皮績為布
  大這山在城東南三十里高峻通化州
  石湖山在縣西北二十里一名石袍山髙數十丈巉巖峭壁上有一池澄清而深雨後山色晶瑩望似積雪
  文龍山在城東十里下有小溪水流遶城市石羊山在縣西南三十里小石碁布伏如羣羊荔枝山城北四里有荔枝林芳翠襲人夏月可避暑
  三台山在縣南一里峯列如三台向學宫
  金坑山在縣東南十里下有溪流不絶沙黄如金山頂建金華寺
  文黎山在縣南五十里
  後陽山在城北一里綿亘起伏為一邑之勝山下有報恩寺元妙觀今廢
  分水山在縣北五里山下有二水一順流十里至縣城東一返流十里合米塲河流入鬱林州界鳳凰山在城西十里似鳳凰翔舞故名山頂有石盤泉出其中
  謝仙山在縣東三十里分列八峯山頂一潭鯉魚盈尺山中多產四時果實世傳謝仙得道於此雙流山在縣西南二十里
  六穿山在城北十里一石壁立如碑上穿六孔故名
  黄箭山在縣城東北六十里
  東山在城東三里喬木蓊鬱邑人龎頴曾搆亭其上
  大水山在縣東南四十里山勢延袤直接平南藤縣界
  伏波山在縣西南四十里
  馬旭山在縣城東南三十五里
  鶴垌山在縣城南三十里
  石山在縣城北四十里
  簫韶山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路峝山在縣西北四十里
  大挾山在縣西南七十里
  繁龍山在縣西南六十五里
  雙角峯在縣南三十里又名雙峯山
  奎嶺在 龎姓建書樓於半山號聚奎齋因以名嶺
  黄嶺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登高嶺在縣東北四十里有泉出其下合迴龍黄箭諸水
  甶子嶺在縣北五十三里
  妙洞巖城東八里一名東山巖又名瀑布山高三十丈中有一線南流合妙洞水
  水車江在縣南二十里源出金坑山合縣前河入海
  迴龍江在城北十五里合黄箭登高二水流經米塲出馬坡入鬱林下廉州入海
  下浪江在縣西四十里源出甶子嶺流入博白縣界
  龍化江在縣南五十里合平南水通伏波灘下石城縣入海
  妙洞江在縣南一里源出妙洞巖
  路峝江在縣城西北四十里出鬱林州
  崑崙水在縣城東三十里源出謝仙山合六潭水入北流江水中有石似崑崙故名之
  六潭水在城東二十五里源出謝仙山合崑崙水入北流江
  平南水在縣南三十五里
  黄箭水在縣北二十里源出黄箭山流合迴龍登高二水入鬱林州
  分水出分水山仙靈宅窟也
  伏波灘在縣城南四十里岸左有伏波廟即烏江下流
  靈泉在城西南五十里石竇午時出泉時過即止温泉井在妙洞水旁泉自石竅中出四時温熱冬亦可浴舊搆有亭為邑士夫遊觀之所今廢興業縣
  葵山在縣北十里峯巒秀拔山半有巖雜樹交翳煙雲恒集其上有龍井世傳邑人蕭某者於此修煉得道後為洞庭湖主云
  三台山在縣西五里三峯聯屬秀拔莫倫
  北斗山在縣北十里七峯綴峙形似北斗故名東斗山在縣東十里與北斗山相對
  鐵城山在縣南十里其色如鐵中平衍外石壁險固如城上多石竇泉流不涸三面無路惟東有路可通人行門前石上有二牛跡宛然南有基約四丈名敵樓傳古避兵處
  綠陰山又名甑山在縣南二十里喬木凌空下遶清泉
  文筆山在縣西南二里山勢挺出如卓筆狀萬石山在城西南峯巒錯落如累石然
  茍蓊山在縣東二十里樹木叢䝉
  翻車嶺在縣北二十五里羊腸徑折險峻難行白馬嶺在城北一里
  黄嶺在城東南十里高數萬丈
  白馬巖在縣西二十里常有白雲覆頂遠望若馬形内深廣有小洞隙光透天如窓牖下有泉出太上巖在縣南十里層崖邃穴有水可汲内供老君像有石筍若人形一石臼無鑿痕巖上多古木參差類屏障青翠不彫
  古州巖在縣南二十里巖半有潭四時不竭東折一洞有石懸下如鐘扣之鏗然
  石掩巖在縣西南四十里上有巖石狀若浮屠前有石掩之若扉闔不可入世傳藏仙丹圖籙之所人欲啟之石動欲墮遂止
  吐華巖在縣西南三十里内外二洞相通深潭清澈魚遊如織洞有石鼓擊之響應
  牛嚨巖在縣南十里中可容百牛居民冬時常驅牛入巖以避寒氣
  黄桑峽在縣西三十里嶺嶂遼遠界廣東靈山縣龍穿江在縣西十里源出葵山東南流二十里由山下石穴中過傳有龍穿其山水因通焉流經縣東入鬱林定川江
  上鳴水江在縣北十里横石灘源出葵山合流龍母江共二十里
  下鳴水江在縣東二十里縣境諸水滙流巨石突起横距西岸灘瀨飛激聲若雷世傳科試之年中有沙嶼浮起即有中式者
  龍母江自上鳴水漸折而西繞縣北翻車嶺下兩崖森翳一水流旋西北經九十里入貴縣將軍江通津江在南門外即新江明知縣吳日乙開通濟江在東門外源出葵山合流於鳴水江馬山江在縣南八里自龍穿江分流而來與下鳴水合
  慕思江在縣東北五里南流入通濟江
  岑江亦作清江發源葵山東流經縣東曰通濟江滙慕思江水繞縣東南分二流一經城南西入龍穿江曰通津江一西南流經縣南八里曰岑江亦流截龍穿江西南入廣東廉州府界
  古州潭在縣南八里石巖下澄澈可鑒
  蛟龍潭在縣西三十里相傳石巖中有蛟龍盤蟄四時陰靄
  博泉在縣南二十里南漢封其神曰龍母夫人宋熙寧中封濟惠夫人有廟
  龍灣在縣東十里深澄不測滙下鳴水
  石井在城西井泉清甘石澗屈曲中可流觴玉井縣北十里塘山村前水清冽昔傳晉葛洪為勾漏令望井中紫氣知有丹砂採之而去







  廣西通志卷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廣西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