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左給事中弘山先生墓表
戶部左給事中弘山先生墓表 作者:李元陽 明 |
|
點蒼五臺峯之麓,有隱君子曰弘山先生,以嘉靖甲寅秋九月八日卒,年七十有八。是冬十二月二十四日,葬於弘圭山先塋之次。越五年,先生之子準率諸孫來謁,曰:「吾考之葬,門人楊鶴齡旣爲誌於玄堂,而未有以表諸封隧,懼久人無得而稱焉,敢惟子也請。」
陽少時望見先生,古貌秀爽,談論亹亹,喜汲引來學,心甚慕之。后於京邸得奉周旋,先生每折行輩相下。里居以來,雖不得日侍談麈,而先生之一言一行,無非教鄉閭、風後進之懿矩。陽中心服而佩藏之。先生屬纊前三日,陽夢先生來爲別。旣葬后一年,陽夢先生來屬碑。興懷疇昔,鏤骨不忘,竊願以一言自託。於先生不可得,而陽亦老矣,况重以準之請乎?
先生少力學,工於文辭,督學使小試,大奇之。弘治辛酉,以《詩經》薦雲貴鄉試第一,上春官。失意,乃游太學。同舍生曾確爲白沙門人,述其師之說。一言孚契,深悔舊業之非,因研究性理,淸修愼獨。楊公宗堯舊同筆硯,相與講明此學,輟意進取亦旣有年。鄉之老宿以父母之命强之。先生知不可以口舌爭,雖勉强應試,屢蹶場屋,終不變其學,以狥時好。
正德丁丑,登舒芬榜進士,以文望改翰林院庶吉士,由是名動公卿。一時同館如崔如玉,以博洽自負,獨推先生,以爲莫及。已卯冬,授工科給事中,奉詔查盤湖貴糧儲。事訖,取道省親。比入鄉國,千里外輒弛導從,不欲以使節陵鄉人。惟單車疋馬,逡巡而趨。會丁外艱,哀毁骨立,輿疾復命,往返燕、黔,不受驛廪,苫塊飦粥,如在喪次。萬里長途,寒暑載變,守禮畏法,有如一日。服除之后,親識勸駕,先生曰:「太孺人在堂,何忍去離?且萬無奉以俱往理。」遂決意不出。坐卧一小樓,左右圖史,非親族慶弔,不踰戶。樓甚囂隘,貴官憫焉,欲拓其居。先生曰:「先人容焉,於某侈矣。」風雨燥溼,人不堪其陋,先生曾無蹙容。
嘉靖己丑,太孺人寢疾,先生衣不解帶,目不交睫。比殁,悲慟垂絕,復甦。旣葬,欲廬墓,嫌於沽名。遥望松楸,朝不間夕,閉戶讀書,一坐十年。吏於土者欲一見而不可得。先生之居去城二舍,兵憲安公每造其廬,信宿而后去,謂人曰:「弘山淸氣逼人,可敬可畏。」督學孫公把手晤語,嘖嘖嘆賞,謂「當斯時鮮有其儷」。時,雲南撫按、部院、科道論薦章疏,交出疊至,不謀而同。
嘉靖丁酉,吏部薦起光祿卿馬公理及先生等若干人,有司勸促日至。不得已就道。至京,補兵科給事中,尋轉戶科給事中。先生見俗尚迥別,當途非數候不得見,閽人非重賂弗爲通,遂閉關不出,以病報。有頃,吏部遣人至,曰:「補提學。」先生曰:「老弗能也。」又曰:「補司業。」先生曰:「提學且弗勝,况司業乎?」乃擬改尚寶卿,先生亟辭天官,曰:「尚寶僚屬,膏粱族也,固非貧士所堪任,而疾病餘年,非可久於京師者。」乃上疏乞骸骨。會內閣議選宫僚,先生預焉。輔臣見疏,因除名,甚惜之。命下,允還家調治,痊日赴部。
先生旣得歸,仍坐小樓,探討六籍,爲士者,往往聞其緒言而有所開悟。康節《皇極》、《甘石星經》,枕籍弗去,各爲詠贊以明其所得。巡按御史劉公、郝公、林公,巡撫都御史應公,論薦相續,皆謂先生負士林之重望,爲一方之鉅儒,不宜老於牖下。有司勸駕懇懇,先生不應,以是終老。
先生平生淸介,凡交際有餽遺,輒面赤若將浼焉。居鄉與物無忤。人有盜其弟室豚羝者,弟偵知,先生輒止之曰:「豚羝細物,烏可以盜名加人也。」有監司饋金,使武吏致之,竟爲武吏懷去,亦不復問。其敦行古道,類如此。身爲言官垂四十年,子孫無羨布餘粟,僅能力耕以食。視世之盱睢以取容,壟斷以足欲,其賢不肖何如哉!
先生諱士雲,字從龍,別號弘山,一號九龍眞逸,名其居曰「乾乾齋」。生於成化丁酉六月十日,世爲太和喜洲人,姓本董氏。其先有諱昇寶者,仕元爲鄧川州同知。寶生高祖諱俊,爲大理宣慰、儒學學錄。俊生曾祖文道,文道生祖鋐,鋐生考玹。考之幼也,祖姑董氏愛其頴敏,遂抱爲已子。祖鋐弗難也,許之,因姓楊氏,今贈兵科給事中。母陽氏,同邑賦女,鄉稱其賢,贈太孺人。妻陽氏,同鄉鐸女,封孺人,族歸其善。子男二人:準、模,模早世;女一,適周吾爲;孫四人:應柳、應胄、應虚、應井;女孫三人:楊東鬯、杜承勳、王萬春,其壻也。
先生先踐履而后著述,嘗分錄《春秋》正文以證胡《傳》之誤,又訂《尚書》蔡《傳》之得失,皆未及脫藁。所著有《黑水集證》一卷、《郡大記》一卷。先生究心《皇極經世書》、天文厯誌、律呂、諸史、《韓詩外傳》、老莊列三子、《說苑》、《太乙》,皆有詠詩可證。其門人方彙次,未行。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