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與群德
作者:李大釗
1913年5月1日
本作品收錄於《《言治》月刊第一年第二期
署名「李釗」發表

  暗殺,可倡於有德之群,不可倡於喪德之群。暗殺,可行於英雄,不可行於盜賊。暗殺行於英雄,則鋤奸誅佞,長義俠之風,功乃比於甘露楊枝。暗殺行於盜賊,則摧賢害能,啟殘忍之端,禍乃深於洪水猛獸。而行暗殺者之或為英雄,或為盜賊,實其群德有以範成之。是暗殺之風,所以不可長於群德墮喪之國歟!

  戰國之際,任俠成風。秦暴而荊卿獻匕,韓亡而子房椎車。流血五步,壯快千秋,斯以知其時群德之昌也。三韓既並,重根一憤而斷藤,載明一憤而刺李,斯以知韓社雖屋,其群德尚未衰也。晚清之季,吾族男兒,慨中原之陸沉,憤虜廷之誤國,相率乞靈於鐵血者,則有吳樾之炸五使,徐伯蓀之殪恩銘,燕都橋下,精衛飛來,良弼門前,彭公盡節。一瞑不顧,視死如歸,群德將有復活之機,遂以開民國方興之運。而孰知夫昔以殄民賊者,今乃傷我國士;昔以功我民國者,今乃禍我民國。神州光復之後,吾群德之墮落,乃反有江河日下者哉!痛矣,吾群德之衰也!

  夫世之衰也,任俠每流為盜賊,衣冠遂淪於禽獸。蓋天良一滅,萬法無靈,而德義節操,不復能矩範於殘暴之群。則向者崇俠之風,適開今者好殺之漸,犯禁之習,遂以為蔑理之階。而嫉良妒能,仇怨相尋,殺機環報,寧有已時?毒戾之傖,貪利忘義,更敢於殺人以圖酬贈。朝纏黃鏹,夕弄黑鐵,其去率獸食人者幾何哉!則所謂手槍炸彈,譬諸甘露楊枝者,其於群德墮落之國,功能或有窮時也。

  抑暗殺者,不獲已之舉也。仁人志士,本悲天憫人之苦衷以出於暗殺,大不幸之遇也。惟以反抗暴力之故,有不得不需乎暴力者;以毀滅罪惡之故,有不得(不)蹈乎罪惡者。縱賴以為斯民除暴,而其深自懺悼者,終其身弗能怡然自安。仁人志士,疾惡若仇,猶必不獲已而出此,且引以為大不幸焉。及強暴者為之,反恃此為快心之具,以濟厥奸,滔滔禍水,流毒尚有窮時耶?

  桃源漁父,當代賢豪,不幸而殞於奸人之手。死之者武士英,所以死之者群德也。群德非〔非〕能死漁父者,群德非能使武士英死漁父者,群德之衰,武賊之流,乃敢出沒於光天化日之下,以行其滔天之罪惡。群有巨憝而容之,群有彥俊而無以衛之,乃漁父之所以死耳!然則漁父之死,非死於群德之衰而何也?非其群殺之而何也?昔晉靈公患趙宣子之驟諫也,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夫麑,靈公之鷹犬耳,乃為民愛賢,為君守信,不惜殺身以殉。今漁父奔走南北,調洽統一,天以大任責斯人,生民利賴,曠世難遇,而棲息於其群者,遽戕賊之,俾賫志以歿。嗚呼!黯黯中原,並鉏麑其人者,亦不可得,吾於是益悼吾群德之衰矣。悲夫!

  1913年5月1日

  《言治》月刊第1年第2期

  署名:李釗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7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