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巖先生文集 (柳長源)/卷九

卷八 東巖先生文集
卷之九
作者:柳長源
1807年
卷十

祭文

编辑

淸溪書院貞愍公位版改題告由文

编辑

於赫先生。諡典久闕。百世議定。有命自天。溫溪流長。陶山嶷嶷。聯芳聖敎。增色斯文。玆涓吉辰。版題是改。謹以泂酌。用告厥由。

三峯書院告由文

编辑

伏以行紀太常。節惠有命。衿冠胥慶。俎豆增光。玆涓吉辰。改題位版。謹以泂酌。用告厥由。

道溪里社告由文

编辑

伏以有儼廟宇。歲薦芬苾。主以子孫。公議猶鬱。爰改廟號。增色斯文。今將題版。玆用告虔謹告。

奉安文

编辑

恭惟先生。圭璋令質。夙親有道。面承旨訣。本之孝悌。充以學力。溫良豈弟。平易正直。暫儀王朝。退居林壑。謙卑道光。一鄕矜式。子孫私享。豈云報祀。因已成所。陞以鄕社。衿冠胥慶。俎豆增色。於百千年。虔祀無斁。

蒙泉精舍追享時祝文

编辑

緬惟先生。於玆主講。齋名蒙泉。義取易象。醴泉有源。賢孫繼興。官以敎養。祖美是承。同堂揭虔。允合輿情。玆涓吉辰。齊造薦馨。俎豆增光。儒林動色。於百千禩。報祀無斁。右告主享尹憂菴時衡。

猗歟先生。養德林篁。逖矣海堧。其鳴實皇。聲聞于天。粤自道剡。井觀一編。遂經睿覽。王庸嘉之。官以敎養。山不藏名。祿自天降。蓋公之學。氣數其門。獨得之見。擺落羣言。行著于家。孝友睦婣。接引後進。亦旣莘莘。畏壘之奉。人無異評。先祖有宮。何必新營。於焉揭虔。俎豆增光。惟祖惟孫。悠揚一堂。一路衿紳。瞻慕無竆。曷不享右。多士深衷。右告追享尹篁林思進。

西江精舍還安文

编辑

恭惟夫子。至行純誠。爰擧孝廉。遂隱不仕。西江一曲。沂水風光。有亭翼然。歌詠其上。其風洒洒。薄夫以敦。源遠流長。世有名德。事倣陳董。三世一堂。傾圮有虞。遂謀改建。稍移步武。地勢孔陽。工役旣完。涓吉還奉。衿冠交慶。山川改觀。齋沐薦馨。庶降歆右。右告風乎亭公。

風翁之孫。又以孝聞。王曰嘉汝。孝案命編。肖像于堂。德容如昨。古綃一幅。七分精神。于以享之。于祖之室。歲久易桷。廟貌重新。像設儼然。衿佩齊造。洋洋如在。惠我光明。右告勿村公。

孝子之門。忠臣卽有。義烈俱炳。千古綱常。命錄續編。煌煌圖牒。增光祖烈。宜享一堂。三世忠賢。百代芬苾。有儼有翼。新廟孔安。山高水泱。彷彿靈爽。祗薦泂酌。多士深誠。右告參判公。

祭酒禹先生墓封植後祭文代本孫作○甲寅

编辑

顯允我祖。麗代揚靈。正直之操。神明之學。儉德林壑。仍葬其鄕。兵火屢經。墳塋失守。曩惑僞誌。竪碣殷山。詢考多年。始覺其誤。亟撤其石。遑遑四求。天誘其衷。不遠而邇。邑誌可據。洞名足徵。十里家東。泉井其麓。有儼堂斧。大人之塋。荊棘不生。牛馬不踐。姦民作變。侵冒後前。州家詰治。俱得奸狀。滌埽汙穢。開審堂封。考妣之藏。宛然可記。藐玆殘裔。一喜一悲。遠近儒紳。相率來相。曰先生道。自此復明。式薦明禋。彷彿臨上。誠深豺獺。感切羹墻。陟降於斯。世萬無極。

族譜成。告先祖廟文。

编辑

惟完之柳。遙遙傳世。于京于鄕。千億其麗。猗歟我祖。中世聿興。爰宅于水。永裕雲仍。謹厚遺範。淸素家傳。相與保守。庶幾無愆。第惟後屬。漸遠而踈。路人是懼。聚首相謀。遂修譜牒。閱月告功。支分派別。會源歸宗。事力不逮。雖未廣及。詳吾所自。秩秩世級。覽譜油然。敢忘祖德。有儼岐陽。報祀無斁。伏惟先靈。尙克顧佑。俾我子姓。益敦孝友。無翩無反。而和而睦。永守遺業。世萬無極。

追遠祠奉安文

编辑

遙遙我柳。赫世冕紱。直學內翰。位不滿德。遭家不造。飄颻南服。寺正種德。嗟不永年。烈烈夫人。舍命殉天。吾祖幼孤。居喪比連。執經渭陽。有偉鶴翁。得聞旨訣。治心飭躬。孝悌忠信。嚴正質直。化行家室。敎及鄕塾。出佐戎幕。猷謀密勿。當時義蹟。載在日錄。兵荒之餘。餓殍載路。日作釜粥。活人千數。不食之報。施于子孫。振振兟兟。益昌而繁。耆德磊落。名卿爀燀。去廟爲祧。禮制有截。雖則有截。敢忘報德。猗歟我祖。肇基岐陽。建立門戶。規模實皇。覆露涵育。澤流無疆。廼謀宗黨。詢于遠邇。董陳已事。古人義起。春秋奉嘗。何啻桐鄕。岐山峩峩。渭水洋洋。有翼書齋。秉拂舊堂。杖屨留痕。草木餘香。生也游衍。歿也陟降。今涓吉辰。肇擧明享。黍稷馨香。籩豆嘉靜。凡我駿奔。孰非後昆。潔淸齊誠。如或見焉。幽光復揚。彷彿昭明。其始自今。歆于萬齡。

大坪祠宇。移安瓢谷時祝文。代伯氏作

编辑

自失嚴敎。尤悔山積。事出不已。動撓家宅。每念先訓。秪切惶悈。第惟瓢谷。祖廟攸在。况有兩弟。接屋以居。往與同住。勢成輔車。短長互資。庶免大過。惟子惟孫。可敎可課。是以爰謀。遂決入山。已於前月。擧室移搬。惟父母祠。不敢輕動。更竊思惟。益增震悚。古人遊宦。曁寓他鄕。必奉廟主。以薦烝嘗。矧玆移寓。還奠未易。久違祠側。曷任孝思。新基廟宇。雖未及成。枕澗蕭灑。庶安尊靈。伯父遺塵。尙留亭室。亦越祖廟。咫尺邇密。團圓之樂。無間幽明。旣協神理。亦合人情。玆涓吉辰。敢請移安。自顧殘息。感極涕潸。伏惟降監。默誘陰隲。俾定厥居。得保先業。

老萊山地神祭文

编辑

老萊山在靑鳧之西。界最險僻。人跡所不到。近歲山火屢起。山中樹木燒死。始有至其處者。種葱葱大如鵝卵。種麻麻長過尋。其土肥可知。家少輩聞而往尋焉。緣崖攀藤而上。至最高處。四面高中央下。曠然成一別區。土地可耕者。殆數百頃。往往有破砌傾礎。蓋古有民居。或羽客所住也。但樹木腐積。未易耕墾。時見落葉撓動。山下居民以爲山猪從葉中行云。吾兄弟素有入山之願。聞此悠然有爛柯之想。遂决意誅茅。族人願從者八九家。送人靑鳧出立案。刻日開基祭土神。是壬寅二月日也。開基之日。雪下一尺。泥濘沒脛。白雲坌集。咫尺不辨。諸人已憮然有悔意。旣而遠近喧傳以爲某家知有亂兆。避地入山。其言極可畏。遂中止。偶檢亂紙。得此文。追念當時事。可發一笑。今存其藁。爲好動喜事者之戒。辛亥臘月日。

周王一支。南走北迤。而飛而翔。萬葉千枝。忽起靈峀。其勢崒嵂。中開一局。窈窕葱鬱。有泉可飮。有土可耕。界絶三橋。地秘千齡。若有所待。今焉破荒。伏惟靈區。有神皇皇。冀蒙顧佑。敢不虔禱。其始自今。永獲神護。虎豹遠跡。蛇虺遁藏。惟田膴膴。惟稼穰穰。山名老萊。孝思攸則。竭力耕田。仰事俯育。因以暇日。料理經業。勤謹相勉。敬讓成俗。如或不然。神降之殃。旣告同約。且質神明。謹以雞牲。齋沐薦饗。歲歲修祀。以答靈貺。

祭九思堂金先生文

编辑

眞儒旣喪。知行未一。口談性命。而遠其實。躬行孝弟。見或鹵莾。猗歟先生。足目俱到。入而事親。今世曾閔。出講師友。咀嚼洛建。眞知實踐。裕古諧今。斂而不有。君子之謙。允矣斯人。霽翁之胤。承襲家庭。儼有繩準。嗟吾道竆。世禍薄天。遂令先公。易簀海堧。西山旣逝。尙有仲默。胡天靳筭。而又不淑。蓋公稟質。豈弟溫良。言不欲盡。行不必方。恂恂兢兢。恒若畏㥘。其中實確。威不能懾。風霜旣緊。志行愈篤。憂戚其身。操履益卓。一生用力。誠正之關。尊信朱書。寤寐陶山。游戲翰墨。咳唾珠玉。行高藝備。遹爲全德。顧余無似。荷公提掇。拈出微旨。書商面隲。其有一得。輒賜奬誘。如或執迷。辨誨不置。是以愚陋。得有省發。而未大受。愧我朽質。公曾來枉。校勘朱錄。同我弟兄。極意究索。遺以一本。使之更商。未及卒業。公遽云亡。書猶在案。何忍再讀。此道年來。賴有先覺。南有大山。東有我公。而和而唱。牖我昏蒙。今忽失公。如屋摧杗。哀彼芝谷。亦已北邙。儒林喪氣。國人同悲。念我蒙學。倀倀何依。惟有蘭翁。播芳空谷。庶幾相勉。扶持一脈。公或默誘。俾免尤悔。悲深文喪。一飯五噫。知德者希。孰識公貴。從氏優學。嗣子趾美。收拾遺文。無敢失墜。兩世德業。庶傳來後。歿而不朽。君子之終。公庶無憾。永妥玄宮。

祭大山李先生文

编辑

眞儒世遠。士失趍向。各私所聞。日以猥穰。甚或諓諓。逞氣競能。昊天其復。夫子勃興。派接錦水。統承陶山。一世宗仰。致胙奉盤。蓋其所養。中正平實。規模廣大。心法嚴密。沉潛經訓。親切受用。拈一敬字。問學歸摠。俛焉孜孜。日有課程。始若矜持。終焉渾成。裒衣博帶。從容禮法。本末兼該。義理浹洽。殆天有意。久閒林泉。究此大業。啓後光前。旌招夕降。年已車懸。望絶茅征。事大杞園。衆望方注。斯世遽厭。旣順旣安。夫子何憾。而未卒業。門生之恫。長夜漫漫。孰開昏蒙。墜緖茫茫。孰探本源。爲啓縹箱。尙有遺編。制養約中。朱箴退銘。咸有著述。建立門庭。矧惟遺集。緖言俱在。盍與共讀。以承嘉惠。自念愚魯。晩窺門墻。有悅無改。依舊狷狂。臨終面戒。諸弟同受。牖迷實多。敢不銘肚。微言將堙。德音難諼。狀出賢弟。道傳家門。善箕有兒。蔚然文識。庶幾相勉。扶持一脈。卽遠有期。菲禮送往。誠深負土。痛切文喪。下懷千萬。姑擧其略。尊靈不昧。尙或鑑格。

祭表兄金芝谷正漢

编辑

惟靈。枯木形骸。秋水精神。事無虛假。口絶忮嗔。體弱心强。桂辣薑辛。潛心古書。蒭豢不易。字求其旨。句求其則。譬彼酷吏。按律勘獄。是以爲文。精切簡當。非若俗文。梔飾粉粧。使公秉筆。以吐其奇。鐫金伐石。匪公而誰。貯公翰院。俾修國史。宜汗其竹。傳百千禩。嗟公數蹇。才不見售。空抱珠璣。畢命圭竇。世豈知子。我獨悲公。范釜生塵。顔瓢長空。兒飢妻讁。糴催租索。無一慰心。但看四壁。猶不渝操。是公之難。忍竆守餓。求心所安。非不營生。而不妄求。非不應擧。亦不詭趍。人如知仲。物不苟辭。苟非其義。曾不屑而。性不喜閙。厭人喧爭。稠人廣坐。言議崢嶸。公必引卷。掩面而睡。其於同志。欣然接遇。論詩討文。通宵竟夕。蓋公所養。坦易明白。寧耽棊局。不言人過。寧醉麴糱。不說鄙瑣。超然意象。昂然氣宇。惟公德器。豈終竆爲。天用玉成。待價宜沽。况念公家。積德百年。伯氏如玉。抱寃竆泉。運豈終否。曁公必亨。庶幾受祿。張皇家聲。豈知中年。奄忽傾背。公生人世。辦得何事。榮達有數。雖未可必。如假以年。料理家學。其所成就。寧不煒煒。顧余晩生。賴公掖誘。親爲兄弟。義兼師友。而膠而漆。相資胥扣。臨文釋義。棄短集長。間以雅戲。笑語鏘鏘。去歲之夏。公來信處。臨分悵然。坐語溪澨。曰余衰甚。望絶外營。願與同志。共討遺經。我將移家。就君弟兄。君能爲我。辦得茅衡。余曰甚善。敢不盡力。第恐吾兄。未能赴約。公新得解。宜大其閭。肯向山中。共結幽廬。公不爲忤。欣然笑謔。追思若夢。世事蕉鹿。不知今年。是何運厄。平生師友。一時凋落。有偉思翁。與公伯仲。庶幾相勉。以續絶響。天喪吾宗。遽摧梁棟。公悲斷絃。如汲失綆。我往弔公。于松之菴。相握一慟。有淚盈衫。曾未數日。一番滄桑。奎沉璧碎。蕙焚蘭戕。匪椓公門。實禍吾黨。羣英旣逝。後死安倣。依依面目。臨門惜別。留以後期。那知永訣。始公染痘。我適有愼。家兄先往。弟且追診。至月之晦。夜夢甚惡。驚起束裝。强疾扶策。踏雪穿氷。踰蹊越皋。忽逢家兄。淚泫雙眸。我已默揣。不忍遽問。嗟我表兄。已傾大運。兄弟三人。會哭山寺。天乎鬼乎。胡寧忍是。平生定力。臨化可見。氣息已微。精爽不舛。區處後事。面訣諸親。詢時覓句。一笑歸眞。死生之際。爲變實大。苟不達理。曷能斯泰。實荷愛余。臨絶贈言。勉卒所業。以永家傳。公旣敎我。我敢不承。庶幾夙夜。無負規繩。但念公家。欲說涕潸。兒長未娶。婦老躬爨。公在亦然。公歿將何。可哀阿咸。以公爲爺。今又失公。無復依庇。循環有數。庶或傾否。君子錫衍。其後必糓。以是慰公。公勿慽慽。卽遠有期。祖道已設。滿眼陳跡。只增悲咽。哭不盡哀。文不盡情。單杯告訣。或鑑我誠。

祭蘭翁金濯以文

编辑

眞儒旣喪。瑤絃響絶。彼雕篆者。陋矣無說。從事吾學。亦尠實踐。只拾頷頰。以資講辨。公獨脫然。用心親切。爰稟家庭。早謝場屋。絶利一源。天機以深。江齋夜靜。默坐澄心。本體影象。宛然露出。人或疑公。偏主尊德。公實不然。却由問學。沉潛經史。咀嚼閩洛。析理之精。毛牛絲蠶。記問之强。出入古今。晩抱易書。棲于白雲。脫略訓義。親見羲文。學旣心得。恥騰口舌。獨到之見。邁衆之識。不以言傳。不以文述。斂然方寸。遂歸冥漠。在公爲高。後人之恨。自古巖穴。固多髦彦。淸修篤學。似公無幾。愧余踈狂。得忝末交。許以知心。期以歲寒。今遽失公。孰訂吾頑。公家禍變。不忍提說。子以殉父。行固卓絶。竟乏嗣續。天理難詰。來尋舊躅。增我忉怛。倀倀暮途。孰知余懷。痛哭侑觴。靈庶歆哉。

祭再從兄世源

编辑

嗚呼。休休乎長者氣度。坦坦乎古人襟期。泛若虛舟。觸之而物不忤。儀如仙鶴。望之而人起欽。機心不萌於中。春意恒滿於宅。以是酹公。公必莞爾而以爲知我者矣。人間悲歡。欲說還止。念公平日。愁不上眉。吾何進乎苦語。以傷公浩然歸化之意也邪。

祭族兄江浦公弘源

编辑

公新卜築。于江之浦。有人來言。迂哉此老。有水可玩。無田可耕。絶黨孤往。冷落數楹。雇人乘屋。其下彈琴。機妻停梭。役者忘綝。其言未半。淸意逼人。我亟往叩。公岸山巾。靜似高禪。瘦若病鶴。拓囱頫流。地界寥廓。余乃戲公。宜爾斯館。水非不美。不可漑灌。人非不高。而拙謀身。斯人築斯。爰得其眞。人以爲迂。我以爲賀。公欣以笑。曰爾知我。援琴理絃。爲奏峩洋。如不平鳴。旋又陽陽。胷懷本相。露出琴曲。嗟哉夫子。今世無擇。世無知音。宜爾山扃。困而猶亨。君子之貞。願言挈家。爲公雞犬。鷗渚烟汀。攜手游衍。公今不待。寂寞軒囱。風高霜冷。物色悲凉。獨立掩涕。孰奪予美。奇偉之論。不復入耳。脫俗之姿。更不可覿。巖穴遂空。騷壇寥落。公浩其歸。我悲後死。人間苦惱。公已謝去。何必啕啕。俾爾怛怛。只哭以心。不費煩說。思公所嗜。有酒盈巵。公其飮之。飮之醉之。

祭從弟誠甫純源

编辑

嗚呼誠甫乎。吾聞淺嗜欲者壽命長。君旣淺嗜欲。胡不得其壽也。又聞有心德者福祿厚。君旣有心德。胡不享其祿邪。以君爲幹時之具則人未必信。而以君爲齷齪之人則非知君者也。以君爲繩墨中人則君未必然。而以君爲世俗之人則非識君者也。嘐嘐乎有古人之風。泛泛乎若水上之萍。半世竆居。疏糲不充。而利欲不萌於中。錢糓不上於心。吾嘗笑君之拙而悶君之迂矣。今而思之。其迂與拙。乃所以爲賢也。嗚呼。不知今世。更得如吾君者邪。君有詩酒癖。頗闕事務。吾嘗戒之。以此吾若在坐。則飮不敢盡酌。吟不能放懷。一日吾戲謂君曰。今日且寬酒令。君且痛飮。恣其吟嘯。君欣然引滿。賦詩一章。抵掌而歌。音調高宕。是癸巳春至之日也。是後不復會飮。而君遽逝去。今雖欲更與君遊詠如曩時。其可得乎。君平生習忘。於世間事無所經心。臨化之際。亦無慽嗟意。惟以老親爲憂。未知君乘風御氣。周遊八紘。不復顧人世之淟涊邪。抑或眷顧鬱結。躕躇庭闈之間而不忍去邪。吾家世有偉人。種善積德。而子孫零殘。今子姪勝冠者。纔數輩耳。吾與君其將敎誨成就。以圖後祿。而君不少須。悲夫悲夫。君之葬也。有非常事變。不能把筆爲誄君之語。今又以家兄劇病。奔走於爐鼎之役。心緖卒迫。無以究所懷之萬一也。然人間苦語。亦不必提說。以起君九原之忉怛也。惟是季母氏近來匙箸粗健。是可爲慰君之語也。

祭再從姪泰休文

编辑

東巖老人聞再從姪士吉將歸窀穸。泣書數行。送展于靈筵之前。是癸丑十一月初三日壬辰也。嗚呼。去八月中。君自靑鳧寓所。訪余于東巖。終日話娓娓。其告別也。躕躇不能去。余亦悵然。有不佳意思。今而思之。是其永訣之兆也。君幼從余受句讀。多氣而才鈍。余疑其難敎。金表兄雲谷公有鑑識。謂余曰此兒他日。必爲愼厚長者。君其善敎之。及其成立。果儼然爲信善之士。雖未有奇才異能。可以動人之觀聽。而其容頹然。其口隱然。氣象悠遠。而智慮深長。古所謂優於趙魏老者。君其近之矣。每以爲此非淺薄之器。必也得遐年而享厚祿。大而爲一鄕之好父老。小而爲一家之賢父兄。以鎭浮薄而醫末俗。豈意年僅中身而遽然長逝也邪。余少爲村師長。所授後生中。其有長厚之風質行之美者。君與來瑞爲最。往年來瑞意外逝去。痛惜之情。久而未已。今士吉又奄忽焉。則天何奪吾兩君之速也。顧此老物。獨在人世。又將誰仗而誰賴也。君以二子托我。其伯有君之風而治擧業有聲。其季則留意古人之學。其進殆未可量也。吾方倚而爲重。而君旣入峽。其子隨之。已不勝其離索之歎。况此喪威震剝。摧頓柴毁。將無以保其性命矣。雖或保命。又何能保有前日之意象邪。雖或有前日之意象。纍然之跡。其何能數及吾所而與相講討哉。老人鮮緣。失了多少好朋友。昨題南自汝哀辭。今又草君之酹語。此何爲哉。此何爲哉。病思荒亂。懷不能盡抒。所未言者。君其默喩焉。嗚呼痛哉。

祭子婦義城金氏文

编辑

嗚呼。吾子婦孺人義城金氏。以辛卯四月之七日丁丑。棄鏡奩。將以五月十九日己未。永歸于泉下。其舅冒雨奔走於廣輪之役。不能把筆爲告訣之文。其引也。情不能已也。遂和淚而書數語。痛哭而送之曰。子婦乎。子婦乎。爾何之乎。爾何之乎。昔爾之出入隣比。必請於舅姑。舅姑許之而後敢往。今爾之行。胡不請之於舅姑也。昔余之自外而還。爾輒下階而迎拜。上堂而酌酒。昨余治汝之壙。冒雨而還。爾胡不迎余而酌余也。吾素多病。厭食呻吟。爾每以煨栗煉棗。候其氣乏而饋余。今吾悲哀困悴。不食已數日矣。胡不候余之飢而勸余之食也。吾或饋汝則汝輒敬受而嘗之。今吾饋汝以魚果。爾胡不敬受而嘗之乎。或者子婦告行於余而余不知。迎於階下而余不見。酌余饋余而余不覺。又或嘗余之魚果而余不識者邪。抑亦昧昧冥冥。都無知覺者邪。嗚呼悲夫。嗚呼悲夫。吾固不利於子女者。平生喪三子三女。伯女又二十而寡。以此忽忽無况味。獨以子婦事余甚謹。洞屬之意。達於面目。雖神氣不平。大不聊遣之時。而見吾子婦。則輒融解消釋。時有酒醪。命子婦呈盃。令小孫誦詩。欣然而樂之。不知人間有多少悲苦底事。今又失汝。萬念俱灰。不知此生。更有開口底時節邪。吾自叙苦懷而不能叙汝之淑行也。自悲身命而不暇悲汝之寃死也。雖然古人有言曰死者日遠。生者日忘。爾之於世。倐然若海漚之起滅矣。歲改月化。影響云遠。則孰知吾家曾有閒靜之婦。奉笲而惕惕者乎。雖家室之人。亦或浸浸而忘汝矣。念之至此。不能不爲汝而悲之也。雖然吾見世之人。勿論男女。有行年五六十或七八十。而生而無稱。死而無後。肉未冷而名已泯。今吾子婦。賢行已著於閨門。令譽已洽於宗黨。且其三子隱隱有異骨奇格。他日成就。可以享嘗吾子婦。而又將時節。省候於子婦之親堂。以慰衿帨之餘悲矣。其視生無稱而死無後者。豈不多矣哉。昔年伯姪婦之喪。吾以是語慰之。今吾又以慰子婦。子婦其亦以爲然乎。吾旣以慰子婦。又有所自慰者。吾輩不孝。不能善養父母。而遽遭終天之痛。往年伯姪婦歸養家大人于達谷之原。今汝又歸養先慈氏于砧谷之原。爾姒爾娣。苟能善養吾父母。吾兄弟雖不受養於汝輩。亦復何恨哉。又况伯嫂氏。實汝之本生姑。而鏡奩之藏。亦在先慈氏墓左。今日之歸。亦或執堇而見之乎。嗚呼悲夫。嗚呼悲夫。汝之二子已入學。吾可撫而敎之。不離於懷抱之中。悅也汝之姑顧復如慈母。或可以保而養之。獨女孫往在汝之親堂。其養育之道。必勝於此。而吾內外之心。亦不能忘也。欲竢秋凉。更爲率來。爾其知之乎。所欲言者。不止於此。而心緖慌錯。不能盡其懷也。嗚呼痛哉。

祭孫載文文

编辑

嗚呼。葬汝之日。吾未能有訣語。小祥時欲有所言。書未數行。又筆落掩抑而止。今於大祥。亦何忍把筆而爲文。然汝之音容。日遠日忘。今吾不言。後之爲汝子者。無以知汝之彷彿矣。是以抑哀忍淚而略言之。汝其知之邪。汝生而瀅秀如明珠。俊爽如逸駒。先君子甚愛之。常置座側。人無親疎。見必抱而弄之。旣入學。聲響琅然。過者傾耳而聽之。年踰十歲。讀兩都三都七發七啓等諸鉅篇。便能曉其體製。效而爲之。筆勢浩汗。金上舍中立賞之曰。此兒已得兩都手法矣。但汝稟性傑驁。不肯下人。多與同類忿爭。讀書又不能會疑。余每戒之。一日取疑思問忿思難六字。排作圖子。貼之書几之上以自警。蘭翁見之曰。此兒已有儒家意象。他日成就未可量也。又作道統圖。上自三皇五帝。下至我東退溪而止。其間雖有疎繆處。而其鋪排類例。亦自有意義。又以空冊進於余。書其面曰。願王父書訓戒之辭於此冊。小孫當終身服行。傳之後世。如顔氏家訓。余許之而未果作。至今空冊留在箱中。又識其私集之後曰。吾之爲是文。王父之敎也。若進進不已。則又豈止於此而已哉。又作讀書銘累十句。指意甚佳。揭之壁上而讀書其下。此皆年十五六時事也。時方幼少。雖未必實踐其言。眞有實得。而其規模間架。決知其不作庸闒之兒矣。又多作小冊子。或書古今格言。或書世譜。或書生忌。或書古詩古賦東人詩賦。或抄寫文字。或謄出類聚。或始書未畢。或只作空冊。又或修補敗冊而自書題目。又有粧冊器具扁釘圓錐冊竹筭子簡筆硯墨花藥種子種種雜物。或裹以紙。或盛以囊。或整束或散置。滿于小籠中。別以一紙錄家中書冊及籠中雜物。無所遺漏。汝欲以此付之何人而乃爾也。汝之堂叔。偶爲開籠而淚不能禁。况汝之父與祖乎。余以爲汝六言圖及讀書銘帖在壁上。余可坐卧見之。以代汝面。汝手中雜物。皆在籠中。可以遺爲汝子者。不意童蒙輩。以余見之而泣。毁去圖銘。籠中之物。亦多散失。如又數年。豈復有汝之陳跡邪。汝之生。如風燈如石火。乍起旋滅。無復蹤跡。杞梓未尺而徑折。芝蘭欲秀而遽萎。歲久年深。孰知材美與芳香乎。節節思之。無非遺恨。汝早失母。一室之人。孰不愛汝重汝。而終不如在母之懷中。且以家貧。不能善其衣食。汝之年旣將上。而氣血枯燥。不能如幼時之豐茂者。未必不由於此也。汝有文才。欲大成就之。過加鉗鎚。不假辭色。汝之語聲低微。殊欠發揚之氣者。未必不由於是也。往年妄生移居之計。捲入靑峽。離羣索居。寂寞殊甚。汝不勝其鬱鬱。或散步林端。或卧睡風堂。其神氣頗覺憔悴。汝之疾病。未必不兆眹於此時也。汝作東床之行。旣越月矣。而猶不促還。使汝盤礴客地。撞著惡氣。奄忽於數日之間。此亦誰之咎哉。思之痛心。念之刻骨。未死之前。此恨寧有已時邪。汝之婦婦行甚修。其貞靜淑哲。有汝母之典刑。汝苟無恙。汝母亦在世。汝與汝弟。讀書于子舍。吾負手徜徉而聽之。汝母與汝婦。調其鹹淡而養余。人間滋味。無過於是。宜乎凉福之人。不得享有其樂。而遂成缺陷世界也。延吳達觀。吾非不自勉。而每中夜無寐。撫念疇昔。衰腸易弱。悲淚自傾。吾平生喜誦聖學十圖。汝在傍習聞而解其音讀。或有遺忘。往往問汝而知之。汝死之後。吾不復誦十圖矣。汝生時喜誦赤壁賦。每月白如晝。使汝兄弟步月而誦之。余亦有時興發。自誦一過。汝死之後。不忍使汝弟誦此賦也。汝所爲文。頗有可觀者。吾欲使兒輩錄作一冊。附以輓誄。以示子孫。而汝得意之作。散逸殆盡。惟穉年所作賦若行文若干首見存。此豈足以不朽汝哉。痛矣痛矣。前年受先君子文字於湖上。至子孫條註汝名下。曰有才行早死。此數字可以永傳於後世矣。汝旣早死。不能充其才成其行。則以當日成就而言之。恐未足以承當此數字。而君子譽人。必有所以。汝嘗納拜門下。甚被稱奬。蓋得汝於眉睫之間。而知其爲才行底人也。惜乎不能假之以年。得備灑埽之役。而與被陶鑄之化也。吾仲氏悔窩公拈出是語而銘汝之墓。汝其知之邪。汝父以吾之故。勉自抑遏。而心腸已腐矣。吾亦以汝父之故。强爲言笑。而神精已散矣。况汝之婦旣哭所天。又哭其親堂之喪。其何以爲生邪。汝弟若曾幸得成長。而汝已作泉下之人。若曾之婦。又將入門。而汝之婦。以玉質婉容。囚首向隅。與世長慽。一慰一悲。吾何以爲心也。偶於亂紙中。得汝手筆。乃吾勉汝之言。而汝之書以自警者也。其言曰生而爲人爲一幸。爲男子爲二幸。生於士族之家爲三幸。有賢父兄爲四幸。與好朋友遊處爲五幸。旣得此五幸矣。而美食安坐。不讀書修行。乃天地間一蠧耳。今更思之。此言猶有所未盡也。以汝言之。雖謂之兼五幸。能讀書可也。而惟其不得壽。故五幸皆歸虛。讀書無所用。始知人之幸。莫大於壽。而宜其爲五福之首也。雖然目見如是之慘境。身當無限之憂慽。苟寄人世。不知其壽之喜也。惟願仁覆之天。憫恤下民。均其壽命。使之子葬其父。孫哭其祖。未有絶世之喪。而得免逆理之悲。則許多寃鬱之氣。庶可以消散矣。言之至此。心腸欲裂。已乎載文。其將奈何。汝墳之上。有吾伯氏之藏。汝體魄則依乎伯氏。魂氣則隨余之身。須臾不離。如平日爲也。吾已老矣。便作下山光景。與汝相見。直早晩事耳。但念汝無子而夭。異日立汝之後。吾及見之。則庶可以慰吾之心而歸報於汝也。嗚呼載文。其有知乎無知乎。信手寫情。語不知裁。汝尙有以聽之。

哀辭

编辑

金孝子大用始器哀辭

编辑

金孝子者。蘭翁之子也。孝子抱翁柩。死於陶瀑之下。翁之友叔遠爲作哀詞三章。以相紼云。

河之南兮蘭之谷。中有人兮按瑤琴。瑤琴兮響絶。胡不留一兒兮理餘音。

寄語游觀客。愼莫向陶淵之水觀潮頭。潮頭兮應有孝子魂。日夜兮啾啾。

爲人子兮死於父。心所安兮復何怨。丹旐兮素車。歸山足兮副君願。

南自汝景祖哀辭

编辑

南君自汝少豪逸。挾弓矢遊射塲。已而喟然曰。吾家世以文雅相傳。弓矢非吾業也。遂從鄕秀才學時文有聲。嘗與同儕戰藝於府庭。忽取草裂之。其聲砉然。同儕驚問之。君曰此小技耳。猶不及人。吾將歸而讀書。同儕皆笑以爲狂。歸卽閉門靜坐。取聖賢之書而讀之。漸覺其言之有味。聞大山李先生講道湖上。將往從之。未及行而先生下世。己酉冬。余在東巖。有一先輩儼然來訪。余望其眉睫而異之。迎而入。乃自汝也。旣一宿。起而拜曰。某賦質麤疎。顚倒狂妄。近始回顧慚忸。竊有補復前非之意。而未知其向方。願依廡下。以受一言之誨。余起而謝曰。子之志誠美矣。然不就正於有道之門。而顧欲從遊於未始有聞之人。正所謂意勤而事左者也。敢辭。君復拜而請。言愈懇而禮彌恭。其誠意有足動人。乃曰如不欲相棄。只得以朋輩相處。相與講一般文字而歸何如。君遂留住一旬。講大學。日夜相守。共啖草蔬而不以爲苦。夜覆單被而不以爲寒。晨必盥櫛。整襟讀書。有疑則問。有聞則記。有時燕坐。從容問行己之要處世之道。蓋無一刻而放過也。但其言論氣調。往往有俠士之風。余每戒之。而亦以此奇之。後半歲復來訪。其容充然。其口隱然。其言語步趍。駸駸有儒者之矩度矣。講中庸及聖學十圖。攻苦半月而歸。自是有便輒有書。有書輒有詢。地步旣遠。雖未得源源相從。而蓋無歲而不會。無月而不書問也。自幸臨老。得此好朋友。可以相依而有成。豈意其捨我而先逝邪。君之細行疎節。吾未能盡知。而每一來訪。輒覺其進。如其得年。吾知其進進而不已也。近世有都公吉謨者。少豪健不覊。晩乃師事大山先生。折節讀書。遂爲江右名士。自汝之爲人近之矣。而都公得入大爐鞴。得成其器。自汝不得師友之助。而其年又未及中身。平生志業。無以表見於世。豈非重可哀者哉。今自汝將入地矣。不可無送行之語。而老病昏塞。不能鋪張其德美。只叙平日相從之大槩如此。自汝其知乎否乎。悲夫悲夫。呻吟中揮淚寫成。以相虞殯之曲云。

族祖處士公久時哀辭

编辑

公諱久時字大遠。少精敏有膂力。竆不能自存。一日奮然曰。與其讀一行書。不如取一負薪。令父母卧溫突。遂束書架上。上山取薪數日。積薪如山。見隣人之耕者。從而學其術數日。其耕倍於隣人。又能知播種之時。糞漑之法。力耕十餘歲。家計頗饒。父母歿。致哀以終喪。有一兄早死無後。乃曰吾旣稍立産業。忍令兄無後乎。擇親屬之賢者。以再從姪致鉉爲兄後。所居瓦屋耕牛釜鼎犂鋤之屬及田土之美者。盡推與之。遂結茅于山谷而居。朝晡有時不繼。終無悔恨之志。力耕數歲。家計漸復其舊。乃出山卜居于花林村。與致鉉恩意益篤。致鉉嘗潛遘。公欲親入救病。妻子諫止之。公夜輒潛入勸粥。雞鳴而還。家人不之知也。公性急。喜怒往往有過當處。晩更和平。安分守拙。未嘗與人相爭辨。但曰吾無識見。何以知事理之當否乎。夫人洪氏。承順公之志。家政甚修。胤子仁鉉亦淳厚周詳。奉二親無違行。往歲回巹之宴。門族畢會。皆嘖嘖稱歎以爲公之家。自此其昌大矣。今年二月日。公以天年考終。享年八十四。孝子奉衣冠藏于先壠之側。從遺意也。長源嘗與公隣居。知公最深。今於大歸之日。不可無一言。謹綴數語以哀之曰。

飢不餐兮寒不裘。夜樵蘇兮晝耕耘。得之兮艱難。錙銖兮難攀。惟其義重而財輕兮。擧而推兮兄之兒。茅爲屋兮山之中。啜菜蔬兮怡怡。天翁有知兮。生祥下瑞。子孝婦順兮。家業日豐。誰能立公之傳。垂示兮無竆。

族孫之文哀辭

编辑

族孫之文有才有行。不幸死且葬矣。東巖老人病不能臨壙。以哀辭一闋。寄題靈筵。嗚呼悲夫。辭曰。

溫溫乎其氣味也。耿耿乎其眉宇也。懇懇乎其誠款也。勉勉乎其志意也。寧有不知而有誤。未嘗知之而作非。寧有過恭而失中。未嘗矯謇而取郵。讀書則勤穿榻之工。寫字則妙棘猴之技。旣質美而才良。允吾家之寶樹。自吾之得君也。如和璞之入手。逝將鎚汝而琢汝。成璀璨之美器。嗟昭質其易虧。遽蘭芽之飛霜。人事之不可知。吾猶卧牀而君歸邙。懷鬱結而在中。寧略之而不說。猶天道之可徵。有一塊之血肉。食報兮有日。爾爺兮勿哭。

聞韶世稿序

编辑

近世士大夫家往往裒輯先世文字。合爲一編。名之曰世稿。蓋所以闡發家門文獻之美也。然其連世而有德業者寡矣。歷五六世或十餘世而能世其家者爲尤寡。况自得姓以來至于己身。皆有文章事行之可述。豈非絶無而僅有者哉。吾友金君鎭東甫。以其所編世稿示余。余謹受而卒業。作而曰。盛矣哉。吾聞源深者流長。根培者葉茂。其公家之謂乎。聞韶之金。爰自羅季。迄于國朝。儒賢輩出。不可悉記。今以七峯一派言之。七峯,開巖,東岡三先生。以德學文章。顯於明宣之際。後數世而入吾先生父子又繼起。爲之光前而啓後。蓋其法門。以忠孝爲主本。廉潔爲家計。經訓爲菑畬。於是乎子孫世守之。弘儒韻士。比肩林立。桂籍蓮榜。逐世蟬聯。封靺成行。珠璣照燭。蔚然爲一邦之名宗。已數十世矣。譬如閬苑琪樹。枝枝相承。葉葉相禪。瓊葩玉蘂。其發益奇。而同出於一根。今因是編之出。而悉以表見於世。則吾子裒輯之功。又曷可少哉。雖然吾子之編是書。非以耀明于世。蓋欲使後世子孫。追念先德而有所持循也。吾觀是編。有居家之道焉。有事君之節焉。有撿身之則焉。有接物之方焉。自玆以往。凡爲金氏者。無不以是編爲繩尺。行一事出一言。必曰無或得罪於世稿乎。處乎家需乎世。輒曰無乃有違於世稿乎。其或有不入規度者。又必責之曰爾不見世稿乎。不以科宦之不繼爲憂。而惟以德義之不修爲懼。不以門闌之彬郁爲喜。而惟以先業之不墜相勉。則吾見金氏之門。日見其昌大。而世稿之書。世世有續編矣。豈不休哉。金君曰。善乎子之言也。吾將載之而歸。與門族共勉焉。於是次其語。爲世稿序。

乖厓集序

编辑

夫連抱之梓。生於無人之境。卒摧朽於竆山者何限。或幸而遇匠石。亦旣致之於庭。將施之以采色而爲棟爲梁。畢竟斲而小之。只得爲扂楔之用而止。噫。此可爲用人者之戒也。余少從父老後。得聞乖厓先生之風而竊有慕焉。蓋其直節似汲長孺。器量似張方平。治民如諸葛武侯之治蜀。又本之以忠信。而行之以廉潔。蓋嘗一入臺省而班列肅然。試之民社而奸猾屛息。苟使處之以具瞻之地。則正所謂麾之不去。招之不來者。而庶幾乎托孤而寄命者矣。委之以方岳之重。則必能承流宣化。激濁揚淸。而貪汙之吏。有望風而解印者矣。不然而付之以鎖鑰之任。則亦必嚴部伍信賞罰。使王靈遠暢。殊俗歸化矣。公旣富有其具。而又早登仕籍。望實日隆。是連抱之梓而已致之於庭者也。宜其棟梁於廟朝。屛翰於邦國。而乃反棲遲枳棘。與散材同用何哉。嗚呼。公氣節偉然。亢厲自守。不肯俯仰於世。雖當路權貴。苟非其人。輒藐之而不爲禮。夫如是。烏得不畸於人而阨於時乎。晩尹東京。以病旋遞。遂歸隱故山。杜門斂跡。無復有當世之念矣。未幾黨禍大起。一時流輩誅竄殆盡。而公獨超然免於評論。其進退之從容。識量之淵偉。豈人之所能測哉。公受學於百拙菴先生之門。日聞正人君子之論。其超詣之見。正大之情。蓋亦有自焉。己亥邦禮時。道見收議禮官。大驚曰。此禮大誤。禮訟其起矣夫。路次立談之間。剖判大義理如此。知言君子於此一事。有可以識公矣。木齋洪先生以書稱賀。不亦宜乎。又聞公貧而輕財。人有求假。輒傾儲應副曰。我若無之。則又當求於人而用之。觀其氣象。殆子路與朋友共之之意。此不可以細事論耳。公不喜著述。或有所作。輒去其藁。只有疏箚數篇。公之玄孫浩源搜訪遠近。得挽誄若干及短札數十。合成一冊。屬長源勘校。仍令書數語于卷首。自惟眇末。不足以堪是役。然吾曾王考牧使府君。與公同受學於拙老之門。志業出處。亦略與之同。而家禍荐酷。文蹟蕩逸不傳。今觀是編。如得吾祖之謦欬。其何忍終辭。謹略訂其魚魯。又僭論公終始大節如此。未知鑑賞之士。果以爲如何也。公卜居高川。高與乖聲相近。故自號乖厓。然其規模間架。與張乖厓。有朝暮遇者。以是爲號。蓋亦竊比之意云。

族父松陰翁周甲宴序

编辑

昔錢牧叟喜爲文章。凡爲人作壽親詩若序。多至五六十篇。而壽周甲者。居三之二。其文皆睠顧徊翔。有沉灰夜壑之感焉。余每讀之。未嘗不三復而興歎也。夫歲六十而周一甲焉。六十者。天地之大數也。黃鐘之宮。竆于六十。陰陽之策。亦究于六十。而河圖洛書之經緯縱橫。無不以六十爲數。此古之志士達人。所以有感於天地盈虛之運。而不能不傷惜於六十之年者乎。雖然人之稟賦。什百不齊。受氣旣薄則提孩猶六十也。受氣之厚則六十猶少年也。又何遽戚戚於年數之多寡哉。吾族父諧伯氏。少負才華。有敏妙之譽。秀麗之標。蓋將拾取科第。出爲世用。而每進輒屈于人。荏苒摧頹。輥到周甲之歲。今卽而視之。葱鬚蒜髮。癃然如一老禪。旋思向日之敏妙秀麗者。爲何如哉。然而公之志猶未已也。筋力未衰也。篝燈讀書。手作蠅頭。與少時無異。其游戲翰墨之餘。又皆隱隱有氣格。七十擔花之英。其將復見於今日乎。不然則葆精頤神。長年久視。如光音天人。遺種劫後者。公其人焉。恨不令錢叟見之而爲著珠林玉海之頌。以示于來世也。公嘗受業于家大人。與吾兄弟。周旋於魚灣蟹舍之間。已四十年矣。今於懸弧之夕。公之子相速甚勤。適以故不果赴。遂援筆爲介壽之文。而使兒子侑觴。公其受而飮之。壬辰之十月哉生明。族子長源序。

書贈李養元

编辑

養元從余于東巖。講大學或問。甚有相發之益。將歸。請余一言以相贈。此又古人之意也。然近日所講。是入德之門路。爲學規模大略具焉。養元求之於此足矣。何必求余之言哉。世之人方爲功令家所驅。如山移海飜。莫可如何。養元能有聽信身心。來與相守。作此冷淡活計。余雖不足爲解惑之師。而養元之趨向已正矣。又必先之以大學。而紬繹乎朱子之訓。養元之爲學。已得其先後緩急之序矣。如是而又加以刻勵之工。朝益暮習而步步靠實。銖積寸累而進進不已。則何理之不可竆。何遠之不可到哉。雖然爲學之道。貴於知要。知要然後。工夫方有頭緖。敬之一字。是千聖傳示之要法也。朱夫子拈此一字。揭之或問之首。以爲大學之宗旨。養元誠能從事於斯。歸處私室。亦如在嚴師畏友之側。莫令此心霎時弛放。則聰明睿智可從此出。而天下萬善。方有所湊著矣。養元勉之哉。戊申陽月日。東巖老人書贈。

書贈金舜叟

编辑

金君舜叟百里訪余。爲旬日之遊。視其色。如有所取於愚陋者。顧此朽殘之身。何足以備江湖匹鴈。而辱賢者之留意至此哉。其歸之日。又有贈言之請。尤使人愧窘而不知所以爲說也。而况君嘗遊李先生之門。得聞爲學之方。又在賢父兄之側。日受義方之訓。余雖言。豈有萬分一可以助竿頭之步者邪。雖然朋友之道。貴相責善。何但進諛辭而已哉。今幸相與周旋。得以竊覸其所存。志意堅懇。而基址或未甚恢拓也。資地雅潔。而城府或未甚深密也。持論或欠於平穩。文義或失於繳繞。其於矯偏就中之道。恐不可不加之意也。愚嘗聞弘大平粹收斂凝聚八字。是學之大題目。在愚陋。尤爲拔肓之藥。而於君之證候。亦似爲十全之劑。願相與勉焉。君欣然聽受。遂書以爲贈。己酉立春日。柳叔遠書。

臘月二十日。是庚戌立春。而書以己酉者。惜年之意也。舜叟知此而下惜分之工則又幸矣。

書贈族姪訔休

编辑

一日族姪訔休來與講話。作而曰。小子嘗受學於蘆厓門下。自遭樑摧之痛。恤恤焉靡所依歸。願依廡下。以卒所業。而丈席年齡衰邁。不敢煩以講授之役。請依古人贈言之例。提示話頭。以爲終身服行之地。余曰吾無德以贈言。然爾言誠足動人。將誦前言以貽之。昔有問譙先生爲學之要。譙云先立其大者。所謂大者。指心而言也。心爲一身之主宰。主宰旣立。則物不能動而心德全。爲學之要。無大於此也。是以朱子贊之曰。譙公於躬行上。有得力處。爾其勉之哉。訔休起拜曰謹受敎。遂書以贈。甲寅臘月日。東巖老人。

雙節記

编辑

自古忠臣義士。史不絶書。而其兄弟並美齊光。惟伯夷叔齊是已。夫以中國幅員之廣。人物之盛。歷萬世而僅得二子。况在海外遐陬。而雙節凜然。直與二子同調。其事之悲壯。抑又有甚焉者。則豈非竆天地亘古今之氣節也哉。謹按前朝知郡事金先生諱濟,典書籠巖先生諱澍。乃判書元老之子。當麗末。郡事公出知平海郡。郡在東海上。聞我朝受禪。改名齊海。蓋取齊仲連蹈東海之意也。一日題詩壁上。浮海而去。不知所終。時典書公奉使中朝。歸到鴨江。聞本國革命。寄書家人而遜于荊蠻。二先生殉義本末。大槩如是。而惟浮海一事。出於傳聞。世之尙論者。輒置之疑信之間。乙巳年間。因重修籠巖來格廟。得上樑文。其頌曰東海朝朝赫日紅。一曲塤音何處斷。千秋悵仰魯連風。於是始知傳聞之說。爲可徵信。而猶未得其當時眞蹟。己酉秋於龜城士人家。得海東詩譜。公蹈海之作。載在第一卷。乃平海壁上詩也。其詩曰呼船東問魯連津。五百年今一介臣。可使孤魂能不死。願隨紅日照中垠。其辭氣激烈。足以隕千古志士之淚。先生殉義之蹟。幾乎泯滅。而此一詩留落人間。爲後日發揮之張本。豈偶然哉。其末句蓋用陸秀夫赤日出海心不死之語。而寄意於典書公也。兄弟肝膽。萬里相照。尤可以泣鬼神矣。嗟夫。二先生以藐然者身。任五百年綱常之重。一沉名於東海。一泯跡於南蠻。殆所謂求仁得仁。無所怨悔者。而其名與跡。卒不可沉而泯焉。意者天生二子。扶倫紀於中州。又生兩先生。植綱常於海外也。二公童子時。有江上聯句。平海公聯曰巖磨水府千層白。典書公聯曰錦落天機一段紅。其蹈海遜蠻之志節。隱然見於詩句。吁亦異矣。先生嶺南人也。今其遺墟。在善山治之北。山高水深。氣象凜然。過者爲之髮豎云。庚戌正月日記。

拱北亭重建記

编辑

拱北亭遺墟。在野城治之北五里許。故縣人申公某老焉之地也。世代緜邈。遺蹟蕩逸。未知是亭刱於何年而廢於何時。然公以中宗庚子登虎榜。歷典三邑而歸老焉。則是亭之作。其在嘉靖末乎。龍蛇之變。沿海諸郡。焚燒略盡。是亭之廢爲丘墟。疑在其時歟。今按野城志。有曰拱北亭在縣北。乃故郡守申某晩年休退之所。蓋美之也。其後孫某某等。鳩材發力。辛亥三月日。立六間屋子。以其未詳舊制。乃北其軒。以應拱北之義。廊室厨舍亦略備。工旣訖。申君致達甫。訪余于永嘉之閒坪。請爲文以記其事。余是拙於言者。重以老病昏塞。烏足以當是寄哉。然竊有所感於心者。昔裵晉公退而作堂。而名之曰綠野。樂其有鐘皷園林之勝。而未嘗以憂國戀君之語揭作堂名何哉。以其得行其志。做得多少事業。無復餘恨故也。申公則不然。才兼文武。感激恩遇。蓋將經營四方。不憚勞勩。以報君親。待其功成業就。奉身而退。以竆勝事而樂淸時。如晉公之爲者。是素所蓄積也。顧乃棲遲下邑。局束簿書。而年齡已衰晩矣。遂投紱歸隱。自放於荒閒寂寞之境。而耿耿一念。未嘗不在於國也。於是乎以拱北二字揭之楣間。以寓江湖戀闕之忱焉。其意豈偶然哉。嗟夫。世之業弓馬者。例不矜名節。往往知進而不知退。以取悔吝。而公之進退綽然。有儒者氣象。雖沉屈於州縣散局之間。而能隨遇盡職。歸舟載花。淸風灑然。及其退休。乃作拱北之亭。古所謂進不隱賢。退不忘君。殆公之謂乎。是亭也正當玉溪下流。花簾峙其南。赤壁在其西。前臨翠潭而後開石屛。號爲東海最殊勝處。此天之所以餉於公者。而公乃以是爲聖主之賜也。每角巾逍遙。瞻天望北。不勝歸向之情而遂名其亭。隱然有未盡報國之感焉。此後之君子。所以書之地志。以示來世者也。嗚呼盛矣。公世居野城。父祖以上。科宦蟬聯。以儒傳家。公亦嘗從事文學。知名士友。故其出處之際。從容如此。後世子孫。亦皆恂恂。有儒家氣味。今乃竭心殫力。重建是亭。而讀書其中。使兔葵燕麥之墟。變而爲絃誦之所。則此豈但肯搆之美而已哉。繼自今。益自砥礪。修身勅行。無負公忠孝之傳。則是亭之名。將輝暎千載。而隣鄕士友。亦與被光榮矣。旣以告申氏。因記其語如此云。壬子淸和節。完山柳長源記。

識跋

编辑

常變通考識

编辑

近世言禮之家。皆有成書。其於疑文變節。蓋已說之詳矣。而人各異据。議論交互。且於日用常體。反有遺焉。愚竊病之。遂依家禮次第。編入常禮。而繼之以疑變。其諸說交互處。則略附淺見。凡得若干卷。名之曰常變通考。將以就質於湖上。而人事遽變。余亦衰老疾病。無復心力可及於此。只得藏之巾笥。以竢具眼。若其編輯條款則具在凡例。可按而知也。癸卯長至日。完山柳長源識。

纂註增補識

编辑

先儒解經文字。散見雜出。未易遍觀。永樂諸儒。固已裒稡爲纂註。則今小註然微言大論。猶有未盡載者。今悉採摭。以備參考。非敢求多于纂註。聊以私便考閱云爾。庚子仲春。完山柳長源識。

小註考疑識

编辑

元儒道川倪氏集諸家說。爲輯釋大全。因之而往往有譌謬處。間嘗錄其一二。就質于湖上丈席。先生爲加訂正。後因修整纂註增補。更有所考。而以未經師門手訂。不敢同入編中。別爲續編。以附于後。合之爲若干條。後之覽者恕其狂僭。而更加刪補。以成完書。則庶或有補於初學之士云。

小註考疑續編識

编辑

己酉冬。得汪氏份所纂四書增訂而讀之。其論小註誤處頗詳。前日之所致疑而未及論者。盡在其中。其說雖未必一一中窾。而大抵多精核之論。遂抄取若干條。附以平日所講聞於師友者。爲考疑續編。

資警錄識

编辑

長源愚陋無似。而得從諸君子遊。其往還書札甚多。而遺失殆盡。只有若干紙見存。竊念師友責勉之語。不可委棄而不之省也。遂手寫一通。置之几間。以資警省。且間附謬說。以見議論之本末云。己丑孟冬日識。

龍山世稿後識

编辑

光山金範九,宅九甫。以世稿書示長源曰。此吾家三世稿也。訥隱李先生蓋嘗芟正而弁其首。第未成篇第。願有以序次之也。長源謹受而卒業。作而曰。盛矣哉。惟一齋先生。以厚德重望。敎授生徒。其法門一以陶山爲準的。葛峯公繼起而紹述焉。晩翠,石塘二公又羽翼之。一時文雅之盛。萃于一門。其德業崇深。文章浩博。此非老劣如長源者。所敢與聞也。金君曰是書已經訥翁眼目。今不過略更梳洗而已。且石塘公遺稿晩出。未及就訂於訥隱門下。今當世稿修正之日。不可不收入卷末。子無辭焉。長源仍念葛峯公。與我岐峯,陶軒二祖。實爲道義之交。事契深重。不敢自外。謹就遺卷中。次其篇第。而附以石塘遺稿若干篇。因書此以歸之。壬子復月日。完山後人柳長源謹書。

石塘公諱光源字和遠。葛峯公之弟。淸翠公諱得礒之子。萬曆丁未生。甲午進士。丁巳卒。葬于某山某向之原。享年七十一。公以詩文伏一世。至今爲人所傳誦。而記德文字。逸而不傳。無以考其事行本末。可勝惜哉。今取詩文若干篇。以附世稿。而又略著事實如此。使後人有所考云。長源又書。

光山卓氏世稿識

编辑

右卓景濂亭,竹亭逸稿也。景濂公仕高麗恭愍朝。旣光顯矣。一朝引年歸老。以文章自娛。蓋出於觀象玩占之意也。竹亭公又以學行著。爲國初名卿。兩世德業。輝赫一時。何其盛也。第以世代緜邈。文獻無徵。今其後裔鼎運,在龍等。始掇拾爲是錄。寂寥數詩。未成篇第。烏足以闡幽光哉。然觀鳳一羽而知五色之備。覽是錄者。亦可以有所徵也夫。丁未臘月日。完山柳長源識。

書家禮輯解後

编辑

右家禮輯解。乃故友梧山處士徐君尙甫之所纂也。尙甫早登湖上李先生之門。得聞爲學之方。遂棄擧子業。專心性理之書。晩又留意禮學。裒稡諸家說。爲內外篇。內篇則已手寫成帙。外篇則只錄在亂紙。未成部伍。而尙甫歿矣。可勝惜哉。尙甫之胤明胤,康胤。以余嘗與聞次輯之意。欲余之梳洗成篇。情義所在。有不可辭者。而老病昏憒。不得細加考撿。只略定次第而歸之。嗚呼。尙甫有知。其必喜余之訂正。而又恨其訂正之有未盡也。丙午仲春。完山柳長源書。

書三山易解參攷八則陽生條後

编辑

近世鹿門酉嶺諸先輩。解八則陽生之義。曰陽生云者。是言陽之所生也。如兩儀之上。各生一奇一偶。是爲四象。而其數老陰六少陰八。蓋老陰。陰生於陰儀上。上下皆陰。故爲純盛。少陰。陰生於陽儀上。上陰下陽。故謂之陽生。其說固自有據。然程朱之解九六。取義各別。今以朱子之說。解程子之傳爲未安。故參攷中。引全書大全語類諸說。以明程子不用四象老少之義。且留空簡。以待議論之定。後有一說口授學者。而未及成書。可勝惜哉。蓋此論首發於我伯父慵窩公。而公爲之往復商論者也。後得明證於二程全書。有曰先儒以六爲老陰。八爲少陰不是。蓋九六只取純陰純陽。惟六爲純陰。只取河圖數見之。過六則一陽生。至八便不是純陰云云。於此尤可見程子不用四象老少之說。而旣云過六一陽生。則鹿門陽之所生之說。爲失其本旨也。但以程子之說較之河圖。不甚脗合。慵窩公每以爲疑。而公亦未嘗分明說破。後因論易。長源擧此爲問。公曰近始考尋得一義。今不可有隱於君也。蓋程夫子明言河圖六爲純陰。過六則一陽生云。而河圖之六居子。而陽生於子。則恐不可謂純陰。河圖之一。在六之內。則亦不可謂過六則一陽生矣。惟以洛書觀之。恰恰相當。六居西北方陰盛之位。過六則一居子而陽生。至八則居東北而不得爲純陰矣。安知非程子於河圖。亦嘗互換看。如劉牧說邪。今按程子之訓。有曰畫八卦。因見河圖洛書。又曰聖人見河圖洛書而畫八卦。又曰何必圖書。看兔亦可作八卦。皆並稱圖書。有若圖書之一時並出者然。蓋用劉牧之說也。劉牧旣以圖書爲一時並出。又以十數爲洛書。九數爲河圖。其爲說並無所據。而以其生於宋初。以數名家。諸儒不察而皆祖其說。朱子初年。亦有兩存之論。其與蔡季通書。有曰七八九六之說。乃自河圖而來云云。而親註其下曰卽老兄所謂洛書者。朱子當時似亦互換看了。後乃辨破劉說之非。著於啓蒙。而楊鼎卿,唐仲友之徒。猶習熟見聞。仍踵其訛。况在程子之時乎。當時康節已說得分明。而康節未嘗說與伊川。伊川未嘗問於康節。此朱子語。且伊川於河洛之數。不肯屑屑究解。只於談話間。一二語及而已。其論九六之時。偶因劉牧說。以洛書爲河圖。亦未可知也。但先輩無如是說者。故不敢向人言耳。長源嘗以此說擧似蘭谷金濯以。濯以深以爲然。後又奉質於李大山。大山答書曰八則陽生之義。曾見諸先輩所論。宛轉推說。曲成義理。而強以朱邵之說。移解程子之傳。事理恐有不然者。二程全書。只取河圖數一段是正義。不可復求他義也。河洛互換之疑。誠如來諭。三山之見。蘭谷之意皆如此。蒙昧之見。不敢外是而爲說云云。前後往復文字。散逸殆盡。竊懼公獨得之見。湮沒不傳。玆錄其議論本末如右云。長源謹書。

讀退溪先生續集

编辑

戊戌春。追刊退溪先生續集。議者多以爲當時及門諸賢。裒成元集。稱停無憾。今續集諸說。載在草本而見遺於元集。則去取之間。必有所見。今不必追刊也。余亦以其說爲有理。己亥春。李甥世源寄示新刊本。始得伏讀而究觀焉。信乎是集之不可以不刊也。今以論禮一事觀之。其答金亨彦問。曰祠堂狹隘。西壁添一龕爲得。又曰同堂異室。羣廟皆遷。而獨祔祖一位。朱子亦以爲無意義。家禮祔在卒哭後。則遷廟尙遠。猶或可也。今在祥後。正當諸位遞遷之日。而不及他位。尤爲未當云云。此蓋初年說也。其答盧伊齋書曰。西壁添龕。後來思之。有未安。又曰今廬墓。葬不返魂。祔旣失時。至喪畢乃反。而或都告羣主而入新主。皆非禮也。愚意喪畢返魂而獨祔於祖。新主猶未入其龕。或祖龕有非便則別奉安。羣主依舊在各龕。及禫後時祭。新主與羣主合祭畢。還主之時。祧遷與新主。皆依禮入之。則旣不失祔祖之禮。又不遺羣廟皆告之義。恐兩全而可行也。此乃最後定論也。元集中只載答金書。答伊齋書則不爲收入。苟非續集之追刊。後人豈得以見此定論乎。當時諸先生深以文集未及重校。遽爲入梓爲歎。似慮有此等闕漏處而然也。文集旣成之後。又取見遺於元集者。爲拾遺二十卷。藏之陶山。今此續集。多是抄出於拾遺者。然抄出之外。又安保其更無遺漏如答伊齋書者乎。續集之刊。亦恨其卒遽。未得盡取拾遺。屬之具眼。更加校正。使嘉言至論。盡傳於世也。淸明日書。

書揭退陶先生詩說

编辑

余搆書室於東坡巖石之間。而名之曰東巖。齋居無事。讀退陶先生文集。其中有東巖言志詩。蓋先生休官而歸。築養眞菴于東巖而有是作也。遂書揭齋壁。客有詰之者曰。此非有先生遺躅。徒以地名之偶同而書揭此詩可乎。余乃遜謝曰。是誠然矣。然惟此東巖二字。入於先生咳唾之中。見此題目。不覺其有喜心。而不問其有遺躅與否也。又况地名旣同。而景物又略與之同。所謂巖石之縱橫也。烟雲之杳藹也。溪澗之彎環也。皆此間之所有也。有時諷詠遺章。怳若陪奉屨杖於水石之間而躬聽音旨。今以此詩揭之壁間。以寓高山景行之思。而庶幾因此感發。絶外慕得眞趣。以終吾生。不亦可乎。客曰子之言亦善矣。然末句所謂。不是眞休。是病休者。於子何所當乎。曰古人於詩。得其意而忘其言。至或斷章而取義。余固非休官而隱者。然休亦不可以一槩論也。余素多疾病。又居在路傍。日有迎送之勞應酬之煩。不得已而就靜僻處。爲休歇計。其跡近於隱居求志。而其實則爲養病地也。以是而稱。則謂之不是眞休是病休者。未爲不可也。客笑而去。因記其問答之辭如此云。戊申復月日。書于東巖之山泉齋。

診脈說

编辑

余有性急不容耐之病。雖痛自抑遏。而每患喜怒有過當處。頃年偶與李宅中相遇。李兄妙解脈法。爲言公以寬緩稱。而脈候則甚弦急。可怪也。余心甚驚服。以爲吾內實躁擾而外加抑遏。欲以欺人而人不可欺有如此者。遂說與李兄。李兄亦爲之一笑。己亥夏。偶閱朱子大全。其與延平書。有曰今日戴君來診脈。其言極有理。至於心意隱微。亦頗得之。信乎其不可掩也。忽念李兄之言。爲之一歎。余今五十有六歲矣。而舊病依然猶在。其他心術隱微之處。種種病痛。不勝其多。或於未死之前。按伏罪過。則又將診脈以驗之。而李兄已作古人。余亦因循頹惰。無復向進之望。重爲之一歎。因識之。

金剛杖小說

编辑

金剛在邦域之內。而余之遊筇。未之及焉。乙卯夏。姪兒範休出宰高城郡。郡在金剛山下。余寄書曰。吾已倦遊而意猶未已。須取萬瀑洞中一枯根。作短筇以來。姪兒果寄一枝筇。余戲答其書曰。金剛筇得之甚喜。但其形不甚奇古。與野山山麻杖無甚異。宜其不能長保仙區烟霞。而來作野翁手中之物也。姪兒復書曰。是筇內含仙氣。外如常木形。是渠高處。其言有會于余心。適對南宗伯言之。宗伯亦深歎其言之爲有味。遂記其說。刻之杖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