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東溪文集

我朝有兩丙子節義之著稱。而世祖朝丙子。卽生死六臣效節之日也。仁祖時丙子。卽東國陪臣秉義之日。而漁溪先生大節旣如彼曒然。公又繼之。當南漢被圍之時。聞和媾已成。疽發背以死。蓋其忠憤所激。大命隨之。而前後丙子節義之名。盡歸於公家。詎不偉歟。余嘗讀六臣傳。旣知公沿承。又讀尊周錄。略知公事實。而恨未得其詳。今因是役。究觀公本末。則公雖當國家擾攘之時。慨然投筆。而早耽儒術。兼工翰墨。所與遊皆一代儒賢。當厓爺在相位時。公爲籌郞。壬癸之間。軍務叢集。羽書旁午。而酬答之際。公應口書如流。不錯一字。大爲厓翁所稱賞。卽此一事。而公之學識優長。可以槩之矣。於乎。卻縠不敦詩則無以盡奇正之變。武穆不讀春秋則無以殫涅背之忠。讀是集者。其尙知公龍蛇之勞勩。柔兆之忠憤。其有所自也夫。驪江李鍾祥謹書。

此吾先祖東溪公所著遺文也。藏諸巾衍。祇爲傳家之乘者已歷累世。而公之大節。如壬辰勤王之績。丙子疽背之忠。自有不可掩而著於世矣。在正廟朝。命奎章閣臣刊印忠烈錄。而吾先世參十有三人。公卽其一也。純祖朝故李相書九纂輯尊周彙編。而公亦與焉。以至公山會盟之書。火旺倡義之錄。藏之名山石室。又遍于諸家。公之節義則炳炳然著矣。當龍蛇搶攘之際。見國步艱危。公嘗奮然從事兵革。而所與交遊。無非當世之名贒志士。往覆唱酬之句。悲悼挽誄之章。多出於諸先輩集中。公之文華則燁燁焉敷矣。此亦足爲不朽公於後世。而於後孫之心。嘗以原集之未刊爲恨。幸惟族弟基緖,基平。與潤祜,重祜。殫誠蓄貲。將鋟于梓。工訖俾余爲之跋語。余豈敢乎哉。夫欲闡先世之實行偉蹟者。莫有信重於國家之乘公家之筆。而顧惟後孫之語。雖語公而恐私也。余豈敢乎哉。玆將略叙鋟繡顚末。後孫之誦其詩讀其書者。若承謦欬於卷中。豈惟羹牆之寓慕而已哉。

七代孫基祿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