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東西晉演義
◀上一回 第二二〇回 桓溫率眾出伐秦 下一回▶

  甲寅十年,卻說揚州刺史、大將軍殷浩連年北伐,出師屢敗,糧械都盡,朝野生怨。

  卻說征西將軍桓溫,少與殷浩齊名;及長,溫素忌於浩。

  忽聞殷浩北伐,被降人姚襄殺敗山桑,乃遣人入朝上疏,數浩之罪。晉帝得疏,讀曰:

    按大將軍殷浩,過蒙朝恩,叨竊非分,以兵北伐,三年損折軍將過其半,未曾取得尺寸之土,空竭國家無限斗斛之存,致使華夏鼎沸,黎元珍瘁,社稷傾危之憂將及,若不加罪,則海內士民怨變,臣請廢浩,江左始安。

  卻說晉帝看疏畢,不得已降詔,遣使免浩為庶人,徙之於東陽信安縣,以王述為揚州刺史。

  卻說殷浩被帝遣使降詔兔為庶人,徙於信安。浩雖被黜,吟詠不輟,雖家人不見有流放之戚,但終日書空,作「礎礎怪事」四字而已。時浩外甥韓伯隨至徙所,經歲辭歸。浩送韓伯至渚側,詠曹顏遠詩云:「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因而泣下,分手回歸。

  卻說征西將軍桓溫,謂郗超曰:「殷浩有德有言,向為令僕,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桓溫欲以浩為尚書令,遣人以書告之,浩得書大喜,欣然回書,寫已了,慮有謬誤,閉開十數次,竟達空函,與來人歸。溫見大怒,由是遂絕之。

  浩久不得溫書,以為惑己,後憂一月而卒。

  桓溫自黜殷浩之後,內外大權,一握在手,事無巨細,要行即行,要止即止。朝中大臣,各懼其勢,凡有萬機,皆先咨知。桓溫既握重權,行事皆不奏帝。是時桓溫有平天下之志,遂問謀於參軍孟嘉。

  九月九日,溫宴諸將於龍山。時僚佐畢集,軍士盡著戎服,忽有大風至,吹落孟嘉頂上之帽。嘉不知覺,諸官皆笑。溫因命孫盛作文嘲之,嘉即答之,其文甚美。嘉好酣飲,愈多不亂。

  溫因謂嘉曰:「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曰:「公未得酒中趣耳!」時桓溫問之曰:「孤今聚有豪傑之眾,胸蘊文武之才,幸挾震主之威,意欲經營天下,愁有不賞之功,此事如何可以保全後世也?」嘉曰:「竊見晉室不可復業,胡人不可盡除,為將軍計,不如挾天子而令諸侯,收三秦,取漢中,如不克,即入蜀而據其地,宜鼎足而立,以觀天下之釁。今者北方誠多務,不如因其多務,剿滅三秦,進伐苻氏,盡關中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以圖天下,此裔帝之業也。」溫曰:「今盡力一方,冀以輔晉室耳,此言非所及也。」嘉曰:「人皆可以為堯舜,但恐將軍不肯為耳!」溫大喜,披衣起謝曰:「承教誨,富貴同享也。」於是桓溫意決,乃統步騎四萬伐秦。使人上表,不待詔許,拜表即行。自以兵從襄陽入均口南鄉,步兵自浙川取武關;又命司馬勛以軍出子午谷伐秦。軍將至灞上,桓溫遣司馬勛以銳兵五千,倍道而進,攻上洛,此無備,被勛攻陷,獲秦荊州刺史郭敬。又進攻青泥,破之。

  秦王健聞知大懼,乃使太子荷萇等率眾五萬拒溫,戰於藍田,秦兵大敗。溫轉戰而前,進至灞上,萇等率兵五千退屯城南。健與老弱六千,退守長安小城,悉發精兵三萬,遣大將軍雷弱兒等,與萇合兵以拒溫。溫以精兵二萬,分二翼而進,與秦兵相遇,復戰於藍田。雷弱兒大敗,退五十里別屯。溫大軍進屯灞上,時三輔郡縣皆來降溫,溫撫諭居民,使安堵復業。

  民爭持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觀之,耆老有垂泣者,曰:「不圖今日復睹官軍矣!」

  卻說姚襄聞知桓溫大敗秦兵於藍田,恐其攻己,乃遣人降燕。燕王慕容雋納之,方知桓溫敗秦,與群臣議封諸王以待拒晉,群臣皆奏可。於是燕王雋以恪為大司馬、錄尚書事,封太原王;評為司徒,封上庸王,霸為吳王,德為梁公,暐為中山王,陽騖為司空。初,燕王皝奇霸之才,故名之曰霸,將以為世子,群臣諫而止。然寵遇猶逾於世子,由是雋惡之。以其嘗墜馬折齒,更名曰缺,尋以其應讖文,更名曰「垂」,遷侍中、錄留台事,徙鎮龍城。垂大得東北之眾,燕王雋愈惡之,遂召還京。五月,卻說江西流民郭石等千餘人,執陳留內史官劉任,降於姚襄,建康震駭。帝以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以兵屯中堂。

  謝尚自歷陽還,帝詔入衛京師,因江候守。

◀上一回 下一回▶
東西晉演義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