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 04

目錄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上一卷 卷第四 下一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四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褒灑陀一切僧伽有罪單白

「若十五日褒灑陀時,一切僧伽悉皆有犯,然無一人能向餘住處對清淨苾芻如法說悔,可令我等對彼苾芻如法悔除其罪。一切僧伽但為單白羯磨而作長淨,後向餘住處當說其罪。次作單白,應如是作: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五日作褒灑陀,於此住處一切僧伽悉皆有犯,然無一人能向餘住處對清淨苾芻說除其罪,可令僧伽對彼苾芻如法說悔。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作單白羯磨為褒灑陀,後向餘住處當如法除罪。白如是。』作斯事已,方為長淨,不應廢闕。若不爾者,得越法罪。

「若十五日褒灑陀時,一切僧伽於罪有疑,然無一人能向餘住處就解三藏苾芻請決疑罪,可令我等對彼苾芻決除疑罪。一切僧伽但作單白羯磨為褒灑陀,後向餘住處請除疑已,當如法除罪。應如是作。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五日為褒灑陀,於此住處一切僧伽於罪有疑,然無一人能向餘住處,就解三藏苾芻請決疑罪,可令僧伽對彼苾芻決除其罪。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作單白羯磨為褒灑陀,後向餘住處請決疑已,當如法除罪。白如是。』作單白已方為長淨。若不爾者,得越法罪。」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有苾芻犯罪,頗得對有犯罪人說悔罪不?」佛言:「不合。」「若如是者對何人說悔?」佛言:「對非同分者,說除其罪。」「大德!云何同分罪?云何非同分罪?」佛言:「波羅市迦望波羅市迦為同分,望餘非同分;僧伽伐尸沙望僧伽伐尸沙為同分,望餘非同分;波逸底迦乃至突色訖里多,准上應知。」

褒灑陀單白

「若諸苾芻有犯罪者,至褒灑陀時,既作如上法已,應說波羅底木叉戒經。既說序已,應作單白羯磨,應如是作:『大德僧伽聽!今僧伽黑月十四日作褒灑陀。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作褒灑陀,說波羅底木叉戒經。白如是。』次應說戒(上來是大僧作法;若有苾芻尼作法,准事應為)。」

褒灑陀時不來白二

若長淨時,復非結界,有癲狂苾芻不能與欲、不堪扶舁,佛言:「應作羯磨,令眾無犯,應如是作。若有餘事不得來集,准此應為。

「『大德僧伽聽!彼苾芻某甲癲狂病發,不能與欲、不堪扶舁,僧伽今與作病患羯磨,令眾無犯。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與苾芻某甲病患羯磨。白如是。』羯磨准白成。」

差分臥具人白二

如世尊說:「汝諸苾芻至五月十六日,應夏安居時。」諸苾芻不知云何作夏安居?佛言:「欲至安居日,預分房舍僧伽所有臥具諸坐枮等,下至洗足盆,並須將集,悉皆均分。」諸苾芻等不知何人應分?佛言:「分臥具等有十二種人,具五法者應差。若無五法,未差不應差,已差應捨。云何為五?有愛、恚、怖、癡、有臥具分與不分不能辦了。其十二種人,若翻前五,未差應差、已差不應捨。作前方便,如是應差。次應問言:『汝某甲能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苾芻不?』彼答言:『能。』令一苾芻作白二羯磨差。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某甲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人。白如是。』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人,僧伽今差此苾芻某甲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人。若諸具壽聽差此苾芻某甲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人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已聽差此苾芻某甲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人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差藏衣人白二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與僧伽作掌衣物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此苾芻某甲作掌衣物人。白如是。』羯磨准成。」

差分衣人白二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與僧伽作分衣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此苾芻某甲作分衣人。白如是。』羯磨准白成。」

差藏器物人白二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與僧伽作藏器物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苾芻某甲作藏器物人。白如是。』羯磨准白成(餘八羯磨准事成)。

「至五月十五日,授事苾芻所有行法,我今當說。授事人應掃塗房舍令清淨已,應告白言:『諸大德!明日僧伽作夏安居。』所有諸事咸應思念,其授事人看人多少可為辦籌,其籌不得麁惡曲捩,以香水洗香泥塗拭,安淨槃中鮮花覆上,以淨物覆之,鳴揵稚集大眾,籌槃安上座前,次宣告:『僧伽安居制令,如律廣明。』次後上座應作單白。」

一切僧伽夏安居單白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五日欲作夏安居。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日受籌、明日安居。白如是。』

「其授事苾芻擎籌槃在前,收籌者持空槃隨後,大師教主先下一籌,次向上座前住,上座離本座蹲踞合掌,受取其籌,然後置空槃上,如是至末。若有求寂,阿遮利耶或鄔波馱耶代受取籌。次下護寺天神籌。既總行已,應數其籌白大眾言:『於此住處現受籌者,苾芻有爾許,求寂爾許。』又分房舍人,乃至半月撿閱房舍受用軌儀,不如法者治罰之式,如律廣明。

「至十五日眾和集時,其授事人應為告白:『諸具壽!今此住處有爾許人,明日當依某甲施主,依某村坊為乞食處,以某甲為給侍人,某甲為瞻病人,應作安居。』諸苾芻眾應撿行隣近村坊乞食之處。既觀察已,各自念言:『我於此處堪作安居,及同梵行者令憂惱不生,設復生時速能除滅,所有歡樂未生令生,已生者勸令增進,我當於此巡行之處隣近村坊乞食不生勞苦。若我病患,有供侍人給我醫藥,諸有所須皆悉充濟。』作是念已,應向屏處對一苾芻蹲踞合掌,作如是說:

「『具壽存念!今僧伽五月十六日作夏安居,我苾芻某甲亦於五月十六日作夏安居。我苾芻某甲於此住處界內前三月夏安居,以某甲為施主、某甲為營事人、某甲為瞻病人,於此住處,乃至若有圮裂穿壞,當修補之,我於今夏在此安居。』第二、第三亦如是說。所對苾芻應云:『奧箄迦。』說安居者答云:『娑度。』苾芻兩眾咸對苾芻說,苾芻尼三眾並對苾芻尼說。」

差看撿房舍人白二

時諸苾芻既至夏中,於寺房廊多有諸鳥,養鶵兒卵遂生喧噪。以緣白佛,佛言:「應差執竿杖苾芻巡寺撿察巢無兒卵,應可除棄;有者待去方除。」復多蜂窠,佛言:「觀察無兒應棄;必有蜂兒,將線縷繫,由此緣故便不增長。如是應差,鳴揵稚眾集已,應先問言:『汝某甲能為僧伽作看撿房舍人不?』彼答言:『能。』令一苾芻作白二羯磨: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為僧伽作看撿房舍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此苾芻某甲作看撿房舍人。白如是。』羯磨准白成。

「既被差已,看撿房舍苾芻應半月半月巡行房舍,觀其臥具。若有苾芻將疎薄垢膩破碎之物用替僧祇臥具氈席者,若是老宿,白大眾知,奪其臥具;若是少年,應白二師方收臥具。其授事人,如我所說不依行者,得越法罪。此應番次差作。」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說:『應作安居。』諸苾芻眾不知誰合安居?」佛言:「謂出家五眾。何者為五?一者苾芻、二者苾芻尼、三者正學女、四者求寂男、五者求寂女。此之五眾合作安居,如有違者,皆得惡作罪。」

受日出界外白二

爾時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說:『夏安居苾芻不應界外輒為止宿。』者,諸苾芻眾於其界外有三寶事及別人事須出界外,即便不敢出界。」白佛,佛言:「必有因緣,我今聽諸苾芻守持七日法出界外。」時諸苾芻不知是何等事?佛言:「謂三寶事、鄔波索迦事、鄔波斯迦事、苾芻、苾芻尼事、式叉摩拏、求寂男、求寂女事,或是親眷請喚因緣、或為外道除去惡見、或於三藏請他除疑,或於自行未得令得、未證令證、未解令解,斯等皆應守持七日出界外。」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向所說:『應守持七日法出界行。』者,於誰邊守持?」佛言:「隨時對一苾芻蹲踞合掌,作如是說:

「『具壽存念!我苾芻某甲於此住處,或前或後三月夏安居。我苾芻某甲為某事因緣故,守持七日出界外,若無難緣還來此處。我於今夏在此安居。』第二、第三亦如是說。所對之人應云:『奧箄迦。』守持日者答言:『娑度。』」

爾時憍薩羅國勝光大王與給孤獨長者,久在邊隅為有防固。時此長者思念聖眾,便啟王知。王即令使勅留守臣曰:「在彼聖眾,卿勿與教,方便請求,與吾相見。」是時大臣遂懷密計,令諸聖眾自詣王軍。是時大臣至逝多園,以繩絣絡,諸苾芻眾問言:「賢首!汝何所作?」答言:「聖者!大王有勅,今欲於此穿渠泄水。」(其事廣說,如《目得迦第五卷》中具述)

苾芻報曰:「仁應且住!我當白王,共為商度。」苾芻問曰:「今日欲去,可得還不?」答言:「不得。」「二日、三日乃至七日頗得還不?」答言:「不得。」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有大眾事,我聽苾芻守持四十夜出界外。」如世尊說:「守持四十夜出界行者。」諸苾芻不知云何守持?佛言:「先敷座席、鳴揵稚。眾既集已,應可問能:『汝某甲能為僧伽守持四十夜出界外行不?』彼應答言:『我能。』若二人多人並如是問。次一苾芻先作白已,方為羯磨: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於此住處界內,或前或後三月夏安居。此苾芻某甲今欲守持齊四十夜,為僧伽事故出界外,此人今夏在此安居。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與此苾芻某甲守持四十夜,為僧伽事故出界外,此人今夏在此安居。白如是。』『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於此住處界內,或前或後三月夏安居,此苾芻某甲今欲守持齊四十夜,為僧伽事故出界外,此人今夏在此安居。僧伽今與此苾芻某甲守持四十夜,為僧伽事故出界外,此人今夏在此安居。若諸具壽聽與此苾芻某甲守持四十夜,為僧伽事故出界外,此人今夏在此安居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已與此苾芻某甲守持四十夜,為僧伽事故出界外,此人今夏在此安居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為二人、三人作羯磨時,當云何作?」佛言:「隨名牒作。」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頗合守持一日夜不?」佛言:「得。」「如是頗得守持兩夜三夜,乃至四十夜不?」佛言:「得。」「大德!頗得守持過四十夜不?」佛言:「不合。」「若如是者有何過失?」佛言:「一夏之中應多居界內,少在界外。」

「大德!守持一夜、二夜、三夜乃至七夜,對誰作法?」佛言:「應對一人。」「若過七夜已去,當云何作?」佛言:「過七夜已去,乃至四十夜,並從僧伽而秉其法,隨有事至准其多少量緣受日。」

如世尊說:「若於乞食病藥所須,及看病人有廢闕者,聽隨情去。若有女男半擇迦為礙緣者,亦不應居。若有八難事有緣出界外,逢此難時,不還者不名失夏,以有障緣故。」斯等諸文,安居事中廣明。

差作隨意人白二

如世尊說:「夏安居已,汝諸苾芻應於眾中以三事見聞疑而為隨意。」時諸苾芻不知云何作隨意事?佛言:「汝等苾芻去隨意日有七八日在,當於隨近村坊預為宣告、或可言陳、或書紙葉、在棚車上高聲告語,令遠近咸知:『仁等苾芻、苾芻尼及求寂等,諸施主輩、若老、若少悉可諦聽,某寺僧伽當作隨意,仁等至時於供養事咸共修營。諸少年苾芻應共掃灑所居寺宇,以新瞿摩可淨塗拭,制底香臺並為莊校。諸舊住人應可營造諸好美膳,隨時供設。有解三藏苾芻及持經者,至十四日夜,應通宵誦經。至十五日宜可知時作隨意事,勿過明相。』大眾許已,差隨意苾芻或一、或二,乃至眾多。受隨意苾芻要具五德:不愛、不恚、不怖、不癡、隨意非隨意善能了別。具斯五法,未差應差,已差不應捨;若翻前五,未差不應差,已差應捨。如是應差。作前方便,眾既集已,先應問能:『汝某甲頗能為出夏僧伽以三事見聞疑而為隨意不?』彼答言:『能。』次一苾芻應先作白已,方為羯磨: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今為夏坐僧伽作隨意苾芻。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某甲當為夏坐僧伽作隨意苾芻。白如是。』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今為夏坐僧伽作隨意苾芻,僧伽今差某甲當為夏坐僧伽作隨意苾芻。若諸具壽聽某甲當為夏坐僧伽作隨意苾芻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已聽某甲當為夏坐僧伽作隨意苾芻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如世尊說:「作隨意苾芻所有行法,我今當說:受隨意苾芻應行生茅與僧伽為座。若一人為受隨意者,應從上座為隨意,乃至下座。若二人者,一從上座受隨意,一人從半已下至終。若差三人者,從三處起。准義可知。

「諸苾芻等並居茅座蹲踞而住,次後上座應為單白: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五日作隨意事。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作隨意。白如是。』

「其受隨意苾芻,向上座前蹲踞而住,上座應就茅座蹲踞合掌,作如是說:『具壽存念!今僧伽十五日作隨意,我苾芻某甲亦十五日作隨意。我苾芻某甲對僧伽向大德以三事見聞疑作隨意事。大德僧伽攝受教示我,饒益哀愍我。是能愍者,願哀愍故。若知見罪,我當如法如律而為說悔。』第二、第三亦如是說。隨意苾芻應報彼曰:『奧箄迦。』答云:『娑度。』如是次第乃至行終。若二人、三人應可更互為隨意事,作法准知。作法既了。

「次喚苾芻尼眾令入眾中,隨意苾芻在一邊坐,尼至其所,如大苾芻作隨意法。

「次喚式叉摩拏、求寂男、求寂女,一一對受隨意者,作法同前(如其不能誦得文者,紙抄讀之,亦成非損)。其受隨意苾芻向上座前立,作如是言:『大德諸姊妹!二部僧伽已作隨意竟。』二部僧伽並應唱言:『善哉已作隨意!極善已作隨意!』唱者善。如不唱者,得惡作罪。

「若至此時,出家五眾,或兼俗旅,各以刀子、針線及巾帛等,共為解夏,供養現前眾。其受隨意苾芻應持小刀子,或將針線,或持諸雜沙門資具等,在上座前立,作如是言:『大德!此等之物頗得與安居竟人作隨意施不?若於此處更得諸餘利物,和合僧伽應合分不?』舉眾同時答云:『合分。』若異此者,隨意苾芻及大眾得越法罪。」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至隨意日,有病苾芻不能赴集,此欲如何?」佛言:「如十五日褒灑陀時,應與欲淨,至隨意時准長淨法,與其欲淨。應如是說:『具壽存念!今僧伽十五日作隨意,我苾芻某甲亦十五日作隨意。我苾芻某甲自陳遍淨,無諸障法,為病患因緣故,彼如法僧伽事,我今清淨與欲隨意。此所陳事,當為我說。』第二、第三亦如是說。餘如身語表業,准長淨法。應知如長淨時,苾芻憶所犯罪、或有疑罪,眾中憶所犯罪、或有疑罪,或復僧伽咸悉有罪、乃至疑罪,應作單白守持,於隨意時有罪疑罪類,彼應知此中別者,隨意苾芻眾中憶罪,或是疑罪隨時說悔。」

作隨意時眾中諍罪單白

「若作隨意時,眾因論說罪之輕重,諍事紛紜,僧伽應作單白共決其罪。如是應作: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五日作隨意事,於此眾中有諍事起,論說輕重妨廢法事,僧伽今欲求決其罪。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共決斷其罪。白如是。』」

作隨意時眾中決定罪單白

「既作白已,當問三藏能決斷者,依法依律決其罪事。若決定已,應更作白告眾令知。罪已決定識其輕重,不應更說。如是應作: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五日作隨意事,眾因論說罪之輕重,妨廢法事,僧伽今已於罪如法決斷。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共決罪訖更不得言。白如是。』

「又如一人、二人、三人作褒灑陀,隨意亦爾。一人、二人、三人、四人,咸皆對首應作。若滿五人即應作白為隨意事。作隨意者,應差許可。設有病人應將入眾,如有六人或復過此,咸作單白為隨意事。作隨意時,若有病人應取欲淨,不對俗人求寂半擇迦等,並須清淨復須同見一處應作,然我不許不為隨意。」

時諸苾芻先因鬪諍共相論說,各懷嫌恨,共在一處而作隨意,佛言:「不應怨嫌未息共為隨意,先可懺摩,後當作法。」

時彼苾芻於大眾中而求懺摩,鬪諍苾芻不背容恕,佛言:「去隨意時有七八日在,應須更互而求懺摩,方為隨意。」是時僧伽咸相愧謝,婆羅門眾及諸俗旅便生譏議:「但是苾芻皆有讎隙。」佛言:「有嫌恨者請求愧謝。既容恕己,隨年禮敬展轉懷歡方為隨意,無嫌隙者無勞致謝。」時諸苾芻既隨意已,即於此日更為長淨,佛言:「隨意即是清淨,無勞說戒。」

處分衣物將作羯恥那衣白二

時有眾多苾芻夏安居了,隨意事竟,詣逝多林,禮世尊足。路逢天雨三衣皆濕,擎持極難。至逝多林,安置衣鉢,洗足已禮世尊足,佛言:「住止安樂、乞食易不?」白言:「大德!我等疲頓來至於此。」佛作是念:「我今云何令諸苾芻得安樂住,并諸施主福利增長,應聽諸苾芻隨意竟,至十六日張羯恥那衣。張此衣時,於五月中得十饒益,凡於其處所得利物,取一好者作羯恥那衣。至八月十四日白眾令知,敷座席作前方便,准上應為。令一苾芻作白羯磨:

「『大德僧伽聽!此衣是此處夏安居僧伽所獲利物,僧伽今共將此衣作羯恥那。此衣當為僧伽張作羯恥那。若張衣已,雖出界外,所有三衣尚無離過,何況餘衣!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將此衣當為僧伽張作羯恥那。若張衣已,雖出界外,所有三衣尚無離過,何況餘衣!白如是。』羯磨准白成。」

差張羯恥那衣人白二

時諸苾芻既作法已,將此衣財作羯恥那衣竟,白佛。佛言:「差一苾芻具五德者,作張衣人。鳴犍稚,作前方便,眾既集已,先應問言:『汝某甲能為僧伽作張羯恥那衣人不?』彼答言:『能。』令一苾芻作白羯磨: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樂作張羯恥那人,今為僧伽張羯恥那衣。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某甲苾芻作張羯恥那衣人,此某甲當為僧伽張羯恥那衣。白如是。』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樂作張羯恥那人,今為僧伽張羯恥那衣。今僧伽差此苾芻某甲作張羯恥那人,此某甲當為僧伽張羯恥那。若諸具壽聽差某甲作張羯恥那人,此某甲當為僧伽張羯恥那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已聽此某甲作張羯恥那人,此某甲當為僧伽作張羯恥那人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付張羯恥那衣白二

「次作白二羯磨,後持衣付張衣人。如是應作。

「『大德僧伽聽!此衣當為僧伽作羯恥那衣,此苾芻某甲僧伽已差作張衣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以此衣作羯恥那付某甲苾芻。白如是。』

「『大德僧伽聽!此衣當為僧伽作羯恥那衣,此苾芻某甲僧伽已差作張衣人,僧伽今以此衣作羯恥那付某甲苾芻。若諸具壽聽將此衣為僧伽作羯恥那,僧伽今以此衣作羯恥那付某甲苾芻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已許此衣為僧伽作羯恥那,付某甲苾芻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出羯恥那衣單白

「時此苾芻既受衣已,應供餘苾芻作浣染縫刺等,諸餘軌式如羯恥那衣事中具說。」時諸苾芻共受羯恥那衣,至五月滿,不知云何?白佛,佛言:「至正月十五日,張衣之人白僧伽言:『諸大德!明日當出羯恥那衣,仁等各守持自衣。』既至明日,僧伽盡集,作前方便已,令一苾芻作單白羯磨,如是應作:『大德僧伽聽!於此住處和合僧伽共張羯恥那衣。若僧伽至時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共出羯恥那衣。白如是。』」時諸苾芻既出衣已,不知云何?白佛。佛言:「汝諸苾芻張衣之時得十饒益,衣既出已此事應遮,違者得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四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