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034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三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十四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三十四卷目錄

 龍神部彙考一

  宋真宗天禧一則 神宗熙寧一則 徽宗大觀一則 孝宗乾道一則 理宗一則

  元泰定帝致和一則

  明神宗萬曆一則

 龍神部彙考二

  山海經燭龍圖 海外北經 大荒北經 應龍圖 大荒東經 大荒北經

 龍神部藝文一

  燭龍           晉郭璞

  祈雨龍祠祝文       宋蘇軾

 龍神部藝文二

  奉和聖製燭龍齋祭    唐張九齡

  龍女祠           岑參

  龍宮操           顧況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齋天平寺詣九龍祠祈雨

  二十韻          劉禹錫

  解雨送神曲        宋李常

  龍女祠祈順風       梅堯臣

  夜汎渦河龍潭       金吳激

  遊龍祠           陳賡

  金華尉趙德夫祈雨有感   元葉顒

  禱雨龍洞山        趙孟頫

  湖龍姑曲         楊維楨

  龍王廟          明王彝

  遊仙詩           張泰

  擬楊鐵崖小遊仙      王鴻儒

  和馬貫五松小龍女歌     方行

  復和五松小龍女歌      前人

 龍神部選句

 龍神部紀事

 龍神部雜錄

 龍神部外編

 馬神部彙考一

  周總一則

  隋總一則 煬帝大業一則

  唐總一則 元宗開元一則 代宗永泰一則

  遼聖宗統和一則

  宋總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仁宗慶曆一則 徽宗政和一則

  明太祖洪武一則 世宗嘉靖一則

 馬神部彙考二

  詩經小雅吉日

  爾雅祭名

  晉書天文志

 馬神部總論

  鼠璞蠶馬同氣

 馬神部藝文一

  祀馬祖文        唐王仲丘

  祭戰馬文         宋路振

 馬神部藝文二

  和張太祝冬祭馬步    唐儲光羲

 馬神部紀事

 馬神部雜錄

 先農之神部彙考一

  周總一則

  漢總一則

  後漢總一則 章帝元和一則

  晉武帝泰始一則

  宋文帝元嘉二則

  南齊世祖永明一則

  梁高祖天監一則

  北魏太祖天興一則 太宗泰常一則

  北齊總一則

  隋總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高宗永徽一則 中宗嗣聖一則 神龍一則 元宗開元二則 肅

  宗乾元一則 憲宗元和一則

  宋太宗雍熙一則 真宗景德一則 仁宗明道一則 神宗元豐一則 徽宗政和一則

   高宗紹興二則 光宗紹熙一則

  元世祖至元六則 武宗至大一則

  明太祖洪武三則 成祖永樂一則 世宗嘉靖二則 穆宗隆慶一則 愍帝崇禎二則

皇清順治一則 康熙一則

神異典第三十四卷

龍神部彙考一

编辑

真宗天禧四年定修河致祭增龍神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天禧四年從靈臺 郎皇甫融請。凡修河致祭。增龍神。

神宗熙寧九年命官祭龍祠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禮志》,「熙寧九年,以西江 運糧獲應,命本州長吏往祭龍祠

徽宗大觀四年詔封龍神王爵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大觀四年,封 英靈順濟龍王為「靈順昭應安濟王。八月,詔天下五 龍神皆封王爵,青龍神封廣仁王,赤龍神封嘉澤王, 黃龍神封孚應王,白龍神封義濟王,黑龍神封靈澤 王。」

孝宗乾道四年封龍母為顯應夫人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蘇州府志》:「靈濟廟白龍 神,宋屢封忠烈昭應廣惠靈豐公,神母顯正孚順聖 善妃。乾道四年知府姚憲又奏封龍母為顯應夫人。」

理宗   年敕封井龍為廣潤侯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按《廣信府志》:「貴溪縣仁福 鄉聖井,宋理宗朝三十代真人。赴闕雩旱檄井龍致 雨,大驗。遺言於朝,敕封廣潤侯。」

泰定帝致和元年春正月甲申加封幸淵龍神福應昭惠公

编辑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云云。

神宗萬曆二十六年加封黑龍潭神

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萬曆二十六年四月,文書房傳旨:「朕 先年謁祭天壽山及擇看壽宮回鑾,道經金山地方, 見一廟宇,傍有泉,名曰黑龍潭,山形秀異,泉水清奇, 朕駐蹕幸焉。邇年以來,或遇祈雨,遣禱輒應。昨因入 春徂夏,雨澤愆期,朕甚焦勞。每日夜分,在於宮中秉 誠露禱,復遣正一嗣教大真人張國祥前赴彼潭,建 立壇場。自本月十七日起、至二十日止,竭虔祈禱。即 於十八日,甘霖旋降。又十九至二十日,大雨普施,四 郊沾足,三農慶幸。天德龍功,神靈響應,朕心不勝感 戴忻慰。欲加封龍王廟及龍津潭名號,立碑刻文,表 述護國濟民,靈應顯化之功。卿等議擬來行。」因加封 廟號「護國濟民神應龍王」廟,潭名為「神應龍潭。」

龍神部彙考二

编辑

《山海經》。

燭龍神圖

燭龍神圖

《海外北經》

编辑

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 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䏿之東,其為 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廣注郭曰:「燭,龍也。是燭九陰,因名云。息,氣息也。」《淮南子》曰:「龍身一足。」任臣案:《括地圖》曰:「鍾山之神,名曰燭龍。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息為風。」《楚辭》:「日安不到,燭龍何照?」王逸注云:「天之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柳宗元《天對》曰:「修龍旦燎,爰北其首。九陰極冥,厥朔以柄。」楊萬里解云:「旦燎謂銜燭也。」張憲《燭龍行》云:「蛇身人面,髮如赭,銜珠光吐照天下。」謂此也。

《大荒北經》

编辑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 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 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廣注郭曰:「身長千里。直目,目從也。正乘,未聞晦明,言視為晝,瞑為夜也。謁,言能請致風雨也。」任臣案:《八景玉錄》曰:「乃異天之絕,祝,秘宣龍燭之元北。」《鴻烈解》曰:「燭龍在鴈門北,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高誘注云:「龍銜燭以照太陰,蓋長千里。」朱建《治平略》曰:「日月蟻行,《晉志》之妄,燭龍銜火,天問之誣。又種火之山,日月所不照」,有青龍銜燭火以照山之四極,同此類。《唐地理志》:北庭有燭龍軍,亦取斯義耳。《楚辭》曰:「北有寒山,逴龍赫只。」注云:「逴龍當是燭龍。」《乾坤鑿度》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溫暖,行南時大殺,行北時嚴殺。」推測其義,似不指此也。

應龍神圖

應龍神圖

《大荒東經》

编辑

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 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 乃得大雨。

《應龍》:「龍有翼」者也

《大荒北經》

编辑

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 雨。」

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 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 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龍神部藝文一

编辑

《燭龍》
晉·郭璞

编辑

《天缺》西北,龍銜火精。氣為寒暑,眼作昏明。身長千里, 可謂至神。

祈雨龍祠祝文       宋蘇軾

编辑

神食於民,吏食於君。咎思乃事,食則無愧。吏事農桑, 神事雨暘。匪農不力,雨則時嗇。召呼風霆,來會我庭。 一勺之水,膚寸千里。尚饗。

龍神部藝文二

编辑

《奉和聖製燭龍齋祭》
唐·張九齡

编辑

上帝臨下,鑒亦有光。孰云陰騭?惟聖克彰。六月徂暑, 四郊愆陽。我后其勤,告于壇場。精意允溢,群靈敱舞。 蔚兮朝雲,沛然時雨。雨我原田。亦既有年,燭龍煌煌。 明宗報祀。于以助之,天人帝子。聞《詩》有訓,《國風》茲始。

《龍女祠》
岑參

编辑

龍女何處來。來時乘風雨。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語。 蜀人競祈思。捧酒仍擊鼓。

《龍宮操》
顧況

编辑

龍宮月明光參荖,精衛銜石東飛時。鮫人織綃采藕 絲,翻江倒海傾吳蜀。漢女江妃杳相續,龍王宮中水 不足。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齋天平寺詣九龍祠祈雨二十韻》
劉禹錫

编辑

有事九龍廟,潔齋梵王祠。玉簫何時絕,碧樹空涼颸。 吏散埃壒息,月高庭宇宜。重城肅穆閉,澗水潺湲時。 人稀夜復閑,慮靜境亦隨。緬懷斷鰲足,凝想乘鸞姿。 朱明盛農節,膏澤方愆期。瞻言五靈瑞,能救百穀萎。 吚喔晨雞鳴,闌干斗柄一作杓「垂修容,謁神像」,注意陳 正。詞,驚飆起,泓泉若調。一作召《雷雨師》「黑煙聳鱗甲,灑 液如棼絲。豐隆震天衢,列缺揮火旗。炎空忽凄緊,高 霤懸綆縻。生物已霶霈,濕雲稍離披。丹霞啟南陸,白 水含東菑。熙熙飛走適,藹藹草樹滋。浮光動宮觀,遠 思盈川坻。吳公敏於政,謝守工為詩。商山有病客,言 賀舒龐眉。」

《解雨送神曲》
宋·李常

编辑

怒風兮揚塵,日爍石兮將焚。水泉竭兮厚地裂,嘉穀 槁兮孰耨且耘。神龍兮靈壑,挹清波兮幽濆。鳴鼉鼓 兮舞神覡,庶下鑒兮霈祥氛。

《龍女祠祈順風》
梅堯臣

编辑

「《龍母》龍相依,風霜隨所變。舟人請予往,出廟旗腳轉。」 旗指西南歸,飛帆疾流電。長蘆江口發平明,白鷺洲 前已朝膳。竹根杯珓不欺人,世間然諾空當面。

《夜汎渦河龍潭》
金·吳激

编辑

輕舟弄素月,靜夜橫清渦。天風毛髮亂,疏星燦明河。 《圖經》記父老,冥寞年歲多。淵沉三千丈,湛碧寒無波。 微流帶文藻,絕岸無柔莎。炯如帝鴻鏡,可鑑不可磨。 中蟠至神物,役使群蛟鼉。蜿蜿頭角古,勁鬣誰敢劘。 深宮照珠貝,頗費蚌與螺。何時葛陂竹,化作陶公梭。

《遊龍祠》
陳賡

编辑

「黃河如絲導崑崙,萬里南下突禹門。支流潛行天地 底,泒作八道如霆奔。吾聞川真嶽靈有真宰,況乃利 澤開洪源。龍神窟宅瞰平野,千古廟貌何雄尊。深林 含蓄雷雨潤,冷殿似帶波濤痕。」我來南州走塵坌,執 熱未濯憂思煩。試𣂏甘冽洗肝肺,一勺注腹清且燉。 悠然晞風坐東廡,倏見繪畫如飛騫。仙官華裙乘朱 軒,旗纛掩藹蛟伏轅。雷公電母踏煙霧,天吳海石驅 鼉黿。何時借取霹靂手,倒挽銀漢清乾坤。廟前老翁 顧我語,孺子未易排天閽。胡為高論乃如此,一笑滿 面春風溫。是時三月遊人繁,男女雜遝簫鼓喧。搴茭 沈玉荅靈貺,割牲釃酒傳巫言。巫言恍惚廟扉闔,拜 手上馬山煙昏。

===
《金華尉趙德夫祈雨有感》
元·葉顒
===「陽烏赫赫明高穹,火雲不雨天西東。晴波渴飲千丈

虹,嘉穀槁死生蝱蟲。金華趙宰亦憫農,陳詞涕泣呼 天公。食天之祿因農功,視農不救寧為忠。下人無罪 天所容,願以斯責歸微躬。志誠直通龍伯宮,須臾遣 出雙玉龍,利爪排空怒且雄,阿香推車海若從,鞭雲 駕雨隨天風,下與世人為年豐,要令飢旅顏回童。少」 焉雲散天宇空。神龍卻歸潭水中,廟閑山空鼓《鼕鼕》。

《禱雨龍洞山》
趙孟頫

编辑

蒼山如犬牙,細路入深谷。絕壁千餘仞,上有凌雲木。 陰崖不受日,洞穴自成屋。蕭森人跡少,薈蔚獸攸伏。 雲林互隱映,澗道相迴復。翔禽薄穹霄,鳴鳥響岩曲。 臨橋濯清颸,汲井漱寒玉。神物此淵潛,愆陽有祈祝。 風漓慚善教,吏懦恥厚祿。暫懷塵外想,獨往疑有梏。 過幽難久居,濟勝乏高躅。策馬尋故溪,歸樵相追逐。

《湖龍姑曲》
楊維楨

编辑

湖風起,浪如山,銀城雪屋相飛翻。白鼉豎尾月中泣, 倒卷君山輕一粒。浪中拍碎岳陽樓,萬斛龍驤半空 立。雨工騎羊鞭迅雷,紅旗白蓋蚩尤開,青蛾鬒髮紅 藍腮,紫絲絡頭雙黃能。神絃歌急龍姑來。

《龍王廟》
明·王彝

编辑

《鼕鼕》天鼓秋湖裏,雪山曜日青山紫。金鎖蛇鱗百尺 身,領得江中萬魚起。女巫亂乳飲龍孫,兩蕊芙蓉瀉 秋水。神絃棖棖風雨黃,明珠一夜照龍堂。三江水渾 龍濯足,明朝化作「林中綠。」

《遊仙詩》
張泰

编辑

蓬萊水淺不容舠,欲借瑤池養六鼇。王母裁書報龍 伯,仙源秖好灌蟠桃。

龍女攜筐到日南,扶桑摘葉飼冰蠶。繅絲倩得鮫人 手,為織紅綃製舞衫。

魚軒輾破水中天,霧鬢風鬟從列仙。鼉鼓鼕鼕敲向 月,洞庭君女嫁涇川。

《擬楊鐵崖小遊仙》
王鴻儒

编辑

戲拋白鳳下青冥,黃鶴樓頭雨正晴。十八女郎歌勸 酒,人間誰識是龍精。

《和馬貫五松小龍女歌》
方行

编辑

《五松》小姑龍帝女,綽綽飛璫夜行雨。天吳移海醉不 歸,江色千年作誰主。漂星輾月流翠滑,青霓曳裾玳 窗八。同心縷結寄玉郎,複疊毾㲪製霞襪。玉罌轉水 月獨漉綷䌨,香裾蹙蘭屋。閑擲明珠贈宓妃,一片長 眉寫新綠。罘罳瑤殿罩何年,排空鳳管衝九天。割鮮 不食起鳴絃,水波帖玉無驚煙。

《復和五松小龍女歌》
前人

编辑

東方龍君降靈女,騰飈曳煙軋腥雨,撲花掃海神為 悲,玉帝封為九河主。貝宮銅龍刺雲滑,彤臺鬥玉蛟 柱八。瓊絲絡鳳騎紫霞,金帖瓏瓏水晶襪。鰲頭牽波 月𥰡漉,翠幄銀屏沓珠屋。倒窣天瓢澆火龍,九點齊 州一時綠。撾鐘歡飲邀萬年,花宮盤盤象青天。湘妃 獻樂鼓冰絃,下窺四海銷氛煙。

龍神部選句

编辑

唐盧照鄰詩:「島夷復祀,龍伯來賓。」

李白詩:「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劉禹錫詩:「讀盡龍王宮裏書。」

溫庭筠詩:「龍伯驅風不敢上。百川噴雪高崔嵬。」 南唐王繼勳詩:「龍神降伏住持堅。」

宋蘇軾詩:「今朝一雨聊自贖龍神社鬼各言功。」 元袁桷詩:「龍淵明玕秀恍惚百靈皦。」

張天英詩:「龍女吹簫出畫舫。」

張可久詩:「小龍二女相從游,眉山低壓青黛羞。」 楊維楨詩:「龍女遺珠雞卵大,結為雙佩賜方平。」 明高啟詩:「又見太湖動我前,洶涌三十萬頃煙波濤。 長風吹人度層嶂,不用仙翁赤城杖。峰迴秋礙海鵠 飛,日出夜聽天雞唱。中有一線長不枯,乃是蜿蜒神 物之所都。老藤陰森洞府黑,樹上不敢留棲烏。當年 禱雨車來此投合符。」靈旗風轉白日晦,馬鬣一滴霑 三吳。

梅鼎祚詩:「女魃非北御,應龍安可為。」

龍神部紀事

编辑

《滑縣志》:「漢武帝時,城西北大河水勢猛惡,以黑白二 龍相鬥,衝渰城池,敕修宣防宮,又起龍虎廟禳鎮之。」 《唐書王璵傳》:「璵托鬼神,致位將相,當時以左道進者 紛紛出焉。李國楨者,以術士顯,廣德初建言請即義 扶谷故湫祠龍,置房宇。有詔從之,乃除地課工。方歲 飢,人不堪命,昭應令梁鎮上疏切諫,以為湫者,龍所 托耳。今湫竭已久,龍安所存?不宜崇去龍之穴,破生 人之產。今所興造,臣請以便宜悉停。」帝從之《唐逸史》:明皇在東都,晝寢,夢一女子,容艷異常,梳交 心髻,大袖寬衣。帝曰:「汝何人?」曰:「妾凌波池中龍女也。 衛宮護駕,妾實有功。今陛下洞曉鈞天之樂,願賜一 曲,以光族類。」帝于夢中為鼓胡琴,倚歌為《凌波池》之 曲,龍女拜謝而去。及寤,盡記之。命禁樂,自御琵琶,習 而翻之。因宴於凌波宮,臨池奏新聲。忽池波湧起,有 神女出於波心,乃夢中之女也。望拜御坐,良久乃沒。 因置祠池上,每歲祀之。

《蘇州府志》:「錢謙益《煥靈廟記》:『梁天監元年,有村姥居 山之東,感孕而生白龍,三日龍來就乳,姥怖而死。鄰 為瘞之,忽雷雨,遷塚於山之腹,泉池泓然,木無棲鳥。 歲之五月,龍來省視,一境驟寒。唐貞觀十年,龍常鬥 墨龍於虞山之東,山裂水出,故名破山。邑人因設像 祠龍母於寺西澗旁,水旱禱焉。宋太平興國中,遷像 於頂山寺。是日白氣亙天而龍見,三日後遶于祠上』。」 《文獻通考》:「䢼亭廟在南康軍䢼亭湖上,能使行舟分 風上下。先是江中有蛟為害,東晉旌陽令許遜斬之, 小蛟逸去。後頗為害,行舟多覆溺者。大中祥符三年, 內侍趙履信奉使過滄湖,有龍長十餘丈,自空而下, 須臾暴雨,因焚香祝之。翌日,龍自湖」中復乘雲而上。 又有木筏過湖,忽有巨蟒登筏,筏遂沈。俗言即廟神 也。遂詔官吏祭蛟,又改蛇山為吳山,立廟山側,下即 其穴。六年十月,上作《戒蛟文》,遣中使齎往刻石,仍致 祭。自是頗有靈應。

《聞見近錄》:「金州道左有石洞,入洞十里有石門,門間 有仙人像,半掩扉外。又有白石龍一條,觀者必秉炬 而入,有落燼即旋失去。每旱必往祈請,及出洞門,必 有書字記雨之多少。商人或過洞外,必森然心動,莫 不加敬。」

夔峽,將至灔澦堆,峽左巖上有題「聖泉」二字,泉上有 大石,謂之洞石,而初無泉也。過此擊石大呼,則水自 石下出。予嘗往焚香,俾舟人擊而呼之曰:「山神土地 人渴矣。」久之不報,一卒無室家,復大呼曰:「龍王,萬姓 渴矣。」隨聲水注,時正月雪下,其水如湯,或曰夏則如 冰。凡呼者必以萬歲,必以龍王而呼之,水於是出矣。 《蘇州府志》胡偉《靈濟廟記》:「晉隆安中,繆氏女因出歸 途,日暮,天欲雨,忽遇老人,詢姓氏居所,願假避雨。待 旦而前語,竟失老人所在。已而有娠,父母惡而逐之, 乞食於鄰。踰年產一肉塊,棄之水中,忽焉化為白龍, 宛延母前,若有所告者。母驚仆地。須臾雷電晦冥,風 雨交作,良久開霽,則白龍夭矯於山」椒,俄頃復還產 所,視母已死,乃飛騰而去。鄉民厚葬其母於此,今所 謂龍冢是也。自是憑巫以求立祠,且言所產白龍,已 廟食長沙。於是鄉民建龍廟於山顛。每歲三月十有 八日,龍歸省母。前期旬日,天氣肅寒,四山煙雨,乍晴 復合。正誕之辰,龍必見形。或身長尋丈,隱顯於眾山 之上;或小如蜥蜴,依於廟貌,暴風雷雨,澍溝號木,則 其驗也。歲在庚辰,三月三日,客有艤舟南徐者,一白 衣老附舟云:「吾至自長沙,欲省親於蘇之陽山,願以 錢十緡僦直而酬其半。」舟師從之。辰巳間,解維至夜, 僅行數十里,老人怒其緩,自為操舟,舟師因共臥。遲 明,蹴之使興,舟已近岸,距南徐三百六十里矣。老人 翩然登岸,徐步入廟,舟師隨之,寂無形影。顧龍母帳 前僦舟半直在焉。既而雷雨大作,舟師問寺僧,始知 龍歸也。長沙廟食誕辰省母,至是益驗。

陸韶《煥靈廟記》:景祐二年,范公仲淹守郡,親詣廟禱 雨。政和初,錫額膺封,遷其祠於龍池。紹興辛巳,逆亮 犯順,高宗降祝文以禱。時李寶奏海道之捷,既而獲 裨將倪新、殷簡言於眾曰:「當戰時有大龍舟,旂幟皆 白,上植一旗,書『海虞山龔皓』。」風濤大作,敵舟不能自 制,遂敗。蓋白龍助順云。

紹熙甲寅春,無雨。至夏,侍御冷世光諸紳禱龍於慧 日寺,夢白衣老人曰:「我龍也,水涸將於何取?」旁有古 澗,澗水一泓,指曰:「可矣。」及寤徐,覺窗紙皆鳴,甘雨驟 澍。邑令孫應時下車,未幾苦旱,亦迎禱於寺。五月九 日,龍見尚湖之濱,片雲正黑,爪角時露而尾垂,屬地 可數十丈,色如霜。後二日,大雨霑足。

《異聞總錄》:舊傳荊州江亭柱間有詞曰:「簾卷曲闌獨 倚,山展暮天無際。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數點 雪花亂委,撲漉沙鷗驚起。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 裏。」黃魯直讀之,悽然曰:似為予發也。不知何人所作, 筆勢類女子,又「淚眼不曾晴」之句,疑為鬼耳。是夕夢 女子曰:我家豫章吳城山,附客舟至此,墮水,死不得 「歸,登江亭有感而作,不意公能識之。」魯直驚寤曰:「此 必吳城小龍女輩也。」時建中靖國元年云。乾道六年, 吳明可芾守豫章,其子登科,同年生清江朱景文因 緣來見,得攝新建尉。適府中葺吳城龍王廟,命之董 役,頗極嚴緻。及更塑偶像,朱指壁間所繪神女容,相 謂工曰:「必肖此乃佳。」凡三四易,然後明麗艷冶如之。 朱甚喜,忽憶《荊州》詞,以為語意憤抑悽惋,殆非龍宮 嫺雅出塵態度。為賦《玉樓春》一闋,書於壁曰:「玉階瓊室冰壺帳,寧地水晶簾不上。兒家住處隔紅塵,雲氣 悠揚風淡蕩。有時閑把蘭舟放,霧鬢煙鬟乘翠浪。夜 深滿載月明歸,畫破琉璃千萬丈。」既而夜夢旌幢羽 葆,儀衛甚盛,擁一輜軿,有美女子居其中,傳言龍女 來謁。下車相見,宴飲寢昵,如經一日夜,言談瀟灑,風 儀穆然。將行,謂朱曰:「君不記疇昔事矣,君前身本南 海廣利王幼子,因行游江湖,為我家婿,妾實得奉箕 箒。今君雖以宿緣來生朱氏,然吳城之念,正爾不忘, 故得祿多,在豫章之分。須君官南海陽,祿且盡,此時 當復諧佳偶。知君所作《玉樓春》詞,破前人之誤,甚以 為感。非君憶舊遊,亦無因知吾家如此其熟也。」言畢, 愴別而去。既覺,乃亟作文記其事,特未悟南海之說, 但云:「豈非他日或以言事貶竄至彼邪?」爾後每夕,外 人常聞室內笑語聲,久而病瘠,家人疑其有祟,挽使 罷歸。明年,又以事來,吳公已去。後帥龔實「之留攝酒 官,俄以家難去,服闋,調袁州分宜主簿。頃次家居,縣 之士子,昔從為學,聞其歸鄉,相率來謁,因話邑中風 土,偶及主簿廨前有南海王廟,朱恍然自失,明日抱 疾,遂不起。」元未嘗得至官,凡兩攝職於豫章,所謂多 得祿者,如是而已。蓋初治像及撰詞時,方寸墜妄境, 故自絕其命。神女之夢契,殆必黠鬼託以為姦者歟? 樂平人楊振者,為臨江司戶,說其事甚詳。

《金史五行志》:「天眷元年夏,有龍見於熙州野水,凡三 日。初於水面見一蒼龍,良久而沒。次日見金龍,一爪 承一嬰兒,兒為龍所戲,略無懼色,三日如故。又見一 人乘白馬,紅袍玉帶,如少年官狀,馬前有六蟾蜍,凡 三時乃沒。郡人競往觀之。七月丁酉,河水溢,壞民廬 舍。」

《輟畊錄》亦集:乃路在西北方,有山曰蹇占,山北多龍 湫,土人欲有所事則投之。吉安道士劉學仙嘗至其 地,見有烹羔筒酪祠焉,數皮而沈之,祝曰:「神為我鞣 而治之。」為期而去。至期復祠之,則得成革矣。若有曰 鬼工然,不可測也。歸語于虞邵菴先生,初以為誑,及 質諸其土人之在京師者,則始信。蓋其人習以為常, 不以為異耳。

《蘇州府志》「《陸龍煥靈廟記》:明萬曆中,水旱洊仍,忠烈 楊公漣隨禱而應。報祀之日,白龍旋繞於祠,邦人皆 拭目焉。」

《衡岳志》:「白雲峰在紫蓋鄉,西有白雲寺,下有龍潭,神 龍出入,靈感有驗,人茹葷者不敢近。為朱陵洞,天之 東便門,下有白雲洞。」

《山東通志》:「駝山在青州府城西南八里,雲門山右,山 陰有龍湫,上有龍祠,禱雨輒應。」

龍神部雜錄

编辑

《抱朴子·登涉篇》:「山中辰日,有自稱雨師者,龍也。」 《月令廣義》:「月建申、初七、初九、十五、二十七,西海龍王 下魚鬼,登天訴事。午時後惡風,無風即雨,須慎行船。 八月十八日,四海龍王神會之日。」

龍神部外編

编辑

《柳毅傳》:「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於涇陽者,遂往告去。至六七里,鳥起馬 驚,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見有婦人牧羊於道畔, 毅怪視之,乃殊色也。然而娥臉不舒,巾袖無光,凝聽 翔立,若有所伺。毅詰曰:『子何苦而自辱若是』?婦始楚 而謝,終泣而對曰:『賤妾不幸,今日見辱於長者,然而 恨貫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聞焉。妾洞庭龍君小女 也。父母配嫁涇川次子,而夫婿樂逸,為婢僕所惑,日 以厭薄。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禦。逮訴 頻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毀黜以至此』。」言訖,欷歔流涕, 悲不自勝。又曰:「洞庭於茲相遠,不知其幾多也。長天 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斷盡,無所知哀。聞君將還吳,密 邇洞庭,欲以尺書寄托侍者,未卜將以為可乎?」毅曰: 「吾義夫也。聞子之說,氣血俱動,恨無毛羽,不能奮飛, 是何可否之謂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塵間,寧可 致意耶?惟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致負誠托,又乖懇 願。子有何術可導我耶?」女悲泣自謝曰:「負戴珍重,不 復言矣。脫獲迴耗,雖死必謝,君不許,何敢言?既許而 問,則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也。毅請聞之。」女曰:「洞 庭之陰,有大橘樹焉,鄉人謂之社橘。君當解去鎡帶, 束以他物,然後舉樹三發,當有應者,因而隨之,無有 礙矣。幸君子書敘之外,悉以心誠之話倍託,千萬無 渝。」毅曰:「敬聞命矣。」女遂於襦間解書,再拜以進。東望 愁泣,若不自勝。毅深為之戚,乃置書囊中,因復問曰: 「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豈宰殺乎?」女曰:「非 羊也,雨工也。」「何為雨工?」曰:「雷霆之類也。」毅復視之,則皆矯顧怒步,飲齕甚異,而大小毛角,則無別羊焉。毅 又曰:「吾為使者,他日歸洞庭,慎勿相避。」女曰:「寧止不 避,當如親戚耳。」語竟,引別東去。不數十步,回望女與 羊俱亡所見矣。其夕至邑而別其友,月餘,到鄉還家, 乃訪於洞庭。洞庭之陰,果有社橘,遂易帶向樹,三擊 而止。俄有武夫出於波間,再拜請曰:「貴客將自何所 至也?」毅不告其事,曰:「徒謁大王耳。」武夫揭水指路,引 毅以進。謂毅曰:「當閉目數息可達矣。」毅如其言,遂至 其宮。始見臺閣相向,門戶千萬,奇草珍木,無所不有。 夫乃止毅停於大室之隅,曰:「客當居此以伺焉。」毅曰: 「此何所也?」夫曰:「此靈虛殿也。」毅觀之,則人間珍寶,畢 盡於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晶,雕 琉璃於翠楣,飾琥珀於虹棟,奇秀深杳,不可殫言。然 而王久不至。毅謂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君方幸元 珠閣,與太」陽道士講《大經》。少選當畢,毅曰:「何謂《大經》?」 夫曰:「吾君龍也,龍以水為神,舉一波可包陵谷。道士 乃人也,人以火為神,發一炬可燎阿房。然而靈用不 同,元化各異。太陽道士精於人理,吾君要以聽焉。」語 畢,俄而宮門間景從雲合,而見一人披紫衣,執青玉 夫躍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問曰:「豈 非人間之人乎?」毅對曰:「然。」既而拜,君亦拜。復坐於《靈 虛》之下,謂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遠千里, 將有為乎?」毅曰:「毅,大王之鄉人也。長於楚,遊學於秦。 昨下第閑驅涇水之涘,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 雨鬢,所不忍視。」毅因詰之,謂毅曰:「為夫婿所薄,舅姑 不念,以至於此。悲泗流漓,誠怛」人心。遂託書於毅,毅 許之:「今已至此。」因取書進之。洞庭君覽畢,以袖掩面 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診鑒聽,坐貽聾瞽,使閨窗孺弱, 遠罹詬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齒髮,何敢 負德。」詞畢,又哀咤良久,左右皆流涕。時有宦人密侍 君者,君目以書授之,令達宮中。須臾,宮中皆慟哭,君 驚謂左右曰:「疾告宮中,無使有聲,恐錢塘知。」毅曰:「錢 塘何人也?」曰:「寡人愛弟也,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矣。」 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過人耳。昔堯遭洪水九年 者,乃此子一怒也。近與天將失意,穿其五山。上帝以 寡人有薄德於古今,遂寬其同氣之罪,然猶縻繫於 此,故錢塘之人日來候焉。」詞未畢而大聲忽發,天坼 地裂,宮殿擺簸,雲煙沸湧。俄有赤龍,長萬餘尺,電目 血舌,朱鱗火鬣,頂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繳繞 其身。霰雪雨雹,一瞬皆下,乃擘青天而飛去。毅初恐, 蹶仆地,君親起持之,曰:「無懼。」毅良久安抑,乃獲自定, 固告辭曰:「願得生歸,以避復來。」君曰:「不必如此,其去 則然,其來則不然,幸為少盡繾綣。」因命酌互舉,以款 人事。然而祥風慶雨,融融怡怡,幢節玲瓏,簫韶以隨, 紅妝千萬,笑語熙熙。中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璫滿身, 綃縠參差。迫而視之,乃前所寄辭之女。然而若喜若 悲,零淚如絲。須臾紅煙蔽其左,紫氣舒其右,香凝環 旋,入於宮中。君笑謂毅曰:「涇水之囚人至矣。」君乃辭 歸宮中。須臾又聞怨苦,久而不已。有頃,君復出,與毅 飲食。又有一人披紫裳,執青玉,貌聳神溢,立於君左 右。君謂毅曰:「此錢塘也。」毅起趨拜之,錢塘亦盡禮相 接,謂毅曰:「女姪不幸為頑童所辱,賴君子信義昭彰, 致達遠冤,不然者,是為涇陵之土矣。饗德懷恩,詞不 盡意。」毅撝退辭謝,俯仰唯唯,迺告兄曰:「向者辰發靈 虛,巳」至涇陽,午戰於彼,未還於此,中間馳至九天,以 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譴執,因而獲免。然 而剛腸激發,不遑辭候,驚擾宮中,復忤賓客,愧惕慚 懼,不知所還。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殺幾何?」曰:「六十萬 傷稼乎?」曰:「八百里無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憮然曰: 「頑童之為是心也,誠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賴上帝 靈聖,諒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辭焉?從此已去,勿復如 是。」錢塘復再拜。坐定,遂宿毅於凝光殿。明日,又宴毅 於凝碧宮,會友戚張廣樂,具以醪醴,羅以甘潔。初笳 角鼙鼓,旌旗劍戟,舞萬夫於其右。中有一夫前曰:「此 錢塘《破陣樂》。」旌鉦傑氣,顧驟悍慄。坐客視之,毛髮皆 豎,復有金石絲竹,羅綺珠翠,舞千女於其左。中有一 女前進曰:「此貴主《還宮樂》。」清音宛轉,如訴如慕。坐客 聽之,不覺淚下。二舞既畢,龍君大悅,錫以紈綺,頒於 舞人。然後密席貫坐,縱酒極娛。酒酣,洞庭君乃歌曰: 「大天蒼蒼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 鼠聖兮薄社依牆,雷霆一發兮,其孰敢當。荷貞人兮 信義長,令骨肉兮還故鄉。永言慚愧兮何時忘。」洞庭 君歌罷,錢塘君再拜而歌曰:「上天配合兮生死有塗, 此不當婦兮彼不當夫,腹心辛苦兮涇水之隅。風霜 鬟鬢兮雨雪羅繻。賴明公兮引素書,令骨肉兮家如 初。永言珍重兮無時無。」錢塘君歌闋,洞庭君俱奉觴 於毅,毅踧踖而受爵。飲訖,復以二觴奉二君,乃歌曰: 「碧雲悠悠兮涇水東流,傷美人兮雨淚花愁。尺書遠 達兮以解君憂,哀冤果雪兮還處其休,荷和雅兮感 甘羞。山家寂寞兮難久留,欲將辭去兮悲綢繆。」歌罷, 皆呼萬歲。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貯以開水犀。錢塘君復出紅珀盤,貯以照夜璣,皆起進毅,毅辭謝而受。然 後宮中之人咸以綃綵珠璧投於毅側,重疊煥赫,須 臾埋沒前後。毅笑語四顧,媿揖不暇。洎酒闌歡極,毅 辭起,復宿於凝光殿。翌日,又宴毅於清光閣。錢塘因 酒作色,踞謂毅曰:「不聞猛石可裂不可捲,義士可殺 不可羞者耶?愚有衷曲,一陳於公,為可則俱履雲霄, 如不可則皆夷糞壤,足下以為何如哉?」毅曰:「請聞之。」 錢塘曰:「涇陽之妻,則洞庭君之愛女也。淑性茂質,為 九姻所重,不幸見辱於匪人,今則絕矣。將欲求託高 義,世為親賓,使受恩者知其所歸,懷愛者知其所付, 豈不為君子始終之道者!」毅肅然而作,欻然而笑曰: 「誠不知錢塘君孱困如是。毅始聞跨九州,壤五嶽,洩 其憤怒;復見斷鎖金,掣玉柱,赴其急難,毅以為剛決 明直,無如君者,蓋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愛其 生」,此真丈夫之志。奈何簫管方洽,親賓正和,不顧其 道,以威加人,豈僕之素望哉!若遇公於洪波之中,元 山之間,鼓以鱗鬚,被以雲雨,將迫毅以死,毅則以禽 獸視之,亦何恨哉!今體以衣冠,坐談禮義,盡五常之 至性,窮百行之微旨,雖人世豪傑,有「不如者,況江河 靈類乎!而欲以介然之軀,悍然之性,乘酒假氣,將迫 於人,豈近直哉!且毅之質,不足以藏王之一甲之間, 然而敢以不伏之心,勝王不道之氣,惟王籌之。」錢塘 逡巡致謝曰:「寡人生長宮房,不聞正論。向者詞述狂 狷,唐突高明,退自循顧,戾不容責,幸君子不為此乖 間也。」其夕復懽宴,其樂如舊。毅與錢塘遂為知心友。 明日,毅辭歸洞庭君夫人別宴毅於潛景殿,男女僕 妾悉出預會。夫人泣謂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 得展愧戴。」遂至暌別。使前涇陽女當席拜毅以致謝。 夫人又曰:「此別豈有復相遇之日乎?」毅始雖不諾錢 塘之請,然當此席,殊有歎恨之色。宴罷辭別,滿宮悽 然。贈遺珍寶,怪不可述。毅於是復循出,塗上岸,見從 者十餘人,擔囊以隨,至其家而辭去。毅因適廣陵寶 肆,鬻其所得,百未發一,財已盈兆。故淮右富族,咸以 為莫如。遂娶於張氏,亡。又娶韓氏,又亡。徙家金陵。常 以鰥曠多感,欲求新匹。有媒氏告之曰:「有盧氏女,范 陽人也。父曰浩,嘗為清流宰。晚歲好道,獨遊雲泉,今 則不知所在矣。」母曰:「鄭氏前年適清河張氏,不幸而 張夫早亡。母憐其少艾,惜其惠美,欲擇婿以配焉,又 何如哉?」毅乃卜日就禮。既而男女二姓,俱為豪族,法 用禮物,盡其豐盛,金陵之士,莫不健仰。居月餘,毅因 晚入戶視其妻,深覺類於龍女,而逸艷豐狀則過之, 因與話昔事。妻謂毅曰:「人世豈有如是之理乎?」經歲 餘,有一子,毅益重之。既產踰月,乃濃飾豓服,召毅於 簾室之間,笑謂毅曰:「君不憶余之于昔邪?」毅曰:「夙非 姻好,何以為憶?」妻曰:「余即洞庭君之女也。涇川之辱, 君能救之,自此誓心求報。」洎錢塘季父,論親不從,乖 負夙心,悵望成疾。中間父母欲配嫁於濯錦小兒某, 遂閑戶剪「髮,以明無意。雖君子棄絕,分無見期,而當 初之心,死不自替。他日父母憐其志,復欲馳白於君。 值君累娶張、韓二氏,理不可遣。迨張韓繼卒,君卜居 于茲,故余之父母得以為心矣。誠不意今日獲奉君 子,感喜終世,死無恨矣。」因咽泣良久,復謂毅曰:「始不 言者,知君無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愛子之意。 婦人匪薄,不足以懽厚永心,故因君愛子,以託賤質。 未知君意如何?愁懼兼心,不能自解。君附書之日,笑 謂妾曰:『他日歸洞庭,慎無相避』。誠不知當此之際,君 豈有意於今日之事乎?其後季父請於君,君固不許, 君乃誠將不可耶?抑忿然耶?君其話之。」毅曰:「似有命 者。僕始見君於長涇之隅,枉抑」憔悴,誠有不平之志。 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初言「慎勿相避」 者,偶然耳,豈有意哉?洎自錢塘逼迫之際,唯理有不 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義行為志,寧有殺其婿 而納其妻者邪?一不可也。某素以操貞為志,尚寧有 屈於己而伏於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肆胸臆,酬 酢紛綸,唯直是「圖,不遑避害。然而將別之日,見君有 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終以人事扼束,無由報謝。吁!今 日君,盧氏也,又家於人間,則無始心,未為惑矣。從此 以往,永奉懽好,心無纖慮也。」妻因深感嬌泣,良久不 已。有頃,謂毅曰:「勿以他類遂為無心,固當知報耳。夫 龍壽萬歲,今與君同之水陸,無往不適,君不以為妄 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國客乃復為神仙之餌。」乃相與 覲洞庭。既至,而賓主盛禮,不可具紀。後徙居南海,僅 四十年,其邸第輿馬,珍鮮服玩,雖侯伯之室,無以加 也。毅之族咸遂濡澤,以其春秋積序,容狀不衰,南海 之人,靡不驚惑。洎開元中,上方屬意於神仙之事,精 索道術,毅不得安,遂相與歸洞庭,凡十餘載,代莫知 跡。至開元末,毅之表弟薛嘏為京畿令,謫官東南。經 洞庭,晴晝長望,俄見碧山出於遠波,舟人皆側立,曰: 「此本無山,恐水怪耳。」指顧之際,山與舟稍相逼,乃有 彩船自山馳來,迎問於嘏,其中有一人呼之曰:「柳公 來候耳。」嘏省然記之,乃促至山下,攝衣疾上。山有宮闕如人世,見毅立於宮室之中,前列絲竹,後羅珠翠, 物玩之盛,殊倍人間。毅詞理益元,容顏益少。初迎嘏 於砌,持嘏手曰:「別來瞬息。」而髮毛已黃。嘏笑曰:「兄為 神仙,弟為枯骨,命也。」毅因出藥五十丸遺嘏曰:「此藥 一丸,可增一歲,歲滿復來,無久居人世。」歡宴畢,嘏乃 辭行。自是已後,遂絕影響。嘏常以是說告於人世殆 四紀,嘏亦不知所在。

《酉陽雜俎》:大定初,有士人隨新羅使風吹至一處,人 皆長鬚,語與唐言通,號長鬚國。人物茂盛,棟宇衣冠, 稍異中國地曰扶桑洲,其署官品有王長戢波目伇 島邏等號。士人歷謁數處,其國皆敬之。忽一日有車 馬數十,言大王召客,行兩日方至一大城,甲士守門 焉。使者導士人入伏謁,殿宇高敞,儀衛如王者。見士 人拜伏小起,乃拜士人為司風,長兼駙馬。其主甚美, 有鬚數十根。士人威勢烜赫,富有珠玉,然每歸,見其 妻則不悅。其王多月滿,夜則大會。後遇會,士人見姬 嬪悉有鬚,因賦詩曰:「花無蕊不妍,女無鬚亦醜。丈人 試遣㹅無,未必不如㹅有。」王大笑曰:「駙馬竟未能忘 情於小女頤頷間乎?」經十餘年,士人有一兒二女。忽 一日,其君臣憂慼,士人怪問之,王泣曰:「吾國有難,禍 在旦夕,非駙馬不能救。」士人驚曰:「苟難可弭,性命不 敢辭也。」王乃令具舟,命兩使隨士人,謂曰:「煩駙馬一 謁海龍王,但言東海第三汊第七島長鬚國有難求 救,我國絕微,須再三言之。」因涕泣執手而別。士人登 舟,瞬息至岸,岸沙悉七寶,人皆衣冠長大。士人乃前 求謁龍王。龍宮狀如佛寺所圖天宮,光明迭激,目不 能視。龍王降階迎士人,齊級升殿,訪其來意。士人具 說,龍王即令速勘。良久,一人自外白曰:「境內並無此 國。」其人復哀祈言:「長鬚國在東海第三汊第七島。」龍 王復叱使者「細尋勘速報。」經食頃,使者返曰:「此島蝦 合供大王此月食料,前日已追到。」龍王笑曰:「客固為 蝦所魅耳,吾雖為王所食,皆稟天符,不得妄食,今為 客減食。」乃令引客視之,見鐵鑊數十如屋,滿中是蝦, 有五六頭,色赤,大如臂。見客跳躍,似求救狀。引者曰: 「此蝦王也。」士人不覺悲泣。龍王命放蝦王一鑊,令二 使送客歸中國。一夕至,登舟回顧二使,乃巨龍也。 于闐城東南有大河,溉一國之田,忽然絕流。其國王 問羅洪僧,言龍所為也。王乃祀龍。水中有一女子,凌 波而來,拜曰:「妾夫死,願得大臣為夫,水當復舊。」有大 臣請行,舉國送之。其臣車駕白馬,入水不溺,中河而 後,白馬浮出。負一旃檀鼓及書一函。發書言:大鼓懸 城東南,寇至,鼓當自鳴。後寇至,鼓輒自鳴。

《龍王身光》曰:「憂流迦。」此言天狗。

《己瘧編》:張士傑客壽陽,被酒歷淮陽濱,入龍祠,見後 帳龍女塑像甚美,乃取桐葉題詩,投帳中云:「我是夢 中傳彩筆,書於葉上寄朝雲。」忽見一舍有美女,士傑 竟詣置酒,女吟曰:「落帆且泊小沙灘,霜月無波淮上 寒。若向江湖得消息,為傳風水到長安。」士傑昏醉既 醒,孤坐於廟門之右,小女奴曰:「娘子傳語,還君桐葉, 勿復置念。」

《廣信府志》貴溪縣仁福鄉聖井,「相傳宋初有郭巫祈 雨,井上忽墜所吹白牛角,巫投取之,遂墜井。初不覺, 既而見水中有樓臺,儼然一老翁中坐,侍衛森列,持 所墜角於牖間。巫進請角,翁謂曰:『旱乃天數,非吾獨 專。小民不修誠回天,而晝夜聒井,何為故奪汝角。巫 懇請不已,謂後不復敢聒井,翁命還之,巫得出,衣巾』」 不濡。後再旱,巫違前誡,吹角井上,角復墜井,巫取之, 溺不復出。踰五日,屍出山前潭水上,僵坐不仆。漁者 推赴長流。旦視坐如前。如是者數四,屍竟不去,亦不 朽敗。是夕,見夢於鄉人曰:「吾郭巫也,向再入井見龍, 龍謂數入冥間不令出,既因命我掌祠,出屍以見異。」 鄉人往驗之,信為立祠,凡有禱則應。

馬神部彙考一

编辑

周制,「以四時祭馬祖、先牧、馬社、馬步諸神。」

按:《周禮夏官校人》:「春祭馬祖執駒。」

訂義鄭鍔曰:「馬未嘗有祖,此言馬祖者,賈氏謂天駟也。以天文考之,天駟,房星也。房為龍馬,馬之生者,其氣實本諸此,則馬祖為天駟可知。」於春則祭,春者,萬物始生之時,駒始生之馬,血氣未定,不可通淫,順春祭祖之時,則執而維縶之,以其有始生之氣。鄭司農曰:「執駒無令近母,猶攻駒也。二歲曰駒,三歲曰駣。」

夏,祭先牧,頒馬《攻特》。

訂義鄭鍔曰:「先始教人以放牧者也。夏草方茂,馬皆出而就牧,思其始教以養牧之法,故祭於夏。夏者,放牧之時,可以就牧,故頒而牧養之。夏火方盛,馬者火畜,又況馬之特乎?至夏而氣益盛,不可制畜,故祭先牧之時,則攻而治之,使皆調伏。」鄭康成曰:「先牧始養馬者,其人未聞。」王氏曰:「攻特者,駒之不

可習者,庾人攻之矣,及成焉而不可習,則校人攻之。

「秋,祭馬社」,《臧僕》。

訂義王昭禹曰:「馬社,廐中之土,示。凡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秋馬入廐之時,故祭馬社。」鄭鍔曰:「皁廐所在,必有神焉,賴乎土神以安其所處,故祭馬社。」王昭禹曰:「僕御五路之僕。」王氏曰:「臧僕則簡,馭者簡其臧,亦簡其或不臧。」

冬,祭馬,步獻馬,講馭夫。

訂義鄭康成曰:「馬步,神,為災害馬者。」鄭鍔曰:「寒氣總至,馬方在廐,必存其神,使不為災。」唐人之頌曰:「冬祭馬步,存神也。」王昭禹曰:「馬步,為馬禱行冬則大閱之時,故祭馬步。」賈氏曰:「馬神稱步,若元冥之步、人鬼之步之類,與酺字異音同義。」鄭鍔曰:「及冬之時,自春所養乘者,至是皆見其良矣,乃擇其良者以獻於王,如物至」冬成而可獻也。馭夫則主馭者,將使之馭。使車,貳車,佐車之人。五馭必有法,安可不講其藝乎?於冬講之,一年之事也。鄭鍔曰:「馬之難育也,必祈諸神以為之助。故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冬祭馬步,四時各有所祭之神,順其時各有蕃馬之法。」

《庾人》「掌十有二閑之政教,以阜馬佚特,教駣攻駒,及 祭馬祖,祭閑之先牧,及執駒、散馬耳、圉馬。」

訂義《鄭鍔》曰:「庾人職卑,安得主馬祖之祭於校人祭馬祖之時,己則祭閑之先牧於校人命執駒之時,己則散馬耳、圉馬。」《校人》,「夏祭先牧,迺祭夫,始教牧馬之人。」此祭閑之先牧,則祭始作閑以牧馬之神。

隋制,「以四時祭馬神。」

按《隋書禮儀志》:「隋制,常以仲春用少牢祭馬祖於大 澤。諸預祭官,皆於祭所致齋一日,積柴於燎壇,禮畢 就燎。仲夏祭先牧,仲秋祭馬社,仲冬祭馬步,並於大 澤,皆以剛日,牲用少牢,如祭馬祖,埋而不燎。」

煬帝大業七年設壇祭馬祖命有司祭先牧及馬步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禮儀志大業七年征遼

编辑

東於《薊城》北設壇,祭馬祖於其上,亦有燎。又於其日 使有司并祭先牧及馬步,無鐘鼓之樂。

唐制,「以四時祭馬神。」

按:《舊唐書禮儀志》:「仲春祭馬祖,仲夏祭先牧,仲秋祭 馬社,仲冬祭馬步,並於大澤,用剛日。牲各用羊一,籩 豆各二,簠簋各一。」

元宗開元二十年四時祭馬祖馬社先牧馬步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云云。

代宗永泰五年復置馬祖壇

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永泰五年四 月丙午,命太常寺復置馬祖壇,依常式享祭。」

聖宗統和十六年五月甲子祭白馬神

编辑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宋以馬祖等祭為「小祀。」

按:《宋史禮志》:小祀,「仲春祀馬祖,仲夏享先牧,仲秋祭 馬社,仲冬祭馬步。」

太宗太平興國五年禱馬於馬祖壇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太平興國五年十 一月,車駕北征前一日,遣官禱馬於馬祖壇,用少牢, 仍遣內侍一人監祭。」

仁宗慶曆 年定馬神壇壝之制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禮志》,慶曆《馬祖祀典》:「仲 春祀馬祖,仲夏享先牧,仲秋祀馬社,仲冬祭馬步,並 擇壇壝之制,各廣九步,高三尺,四陛,一壝。」

徽宗政和 年祀儀馬祖先牧祭以少牢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

太祖洪武二年立馬祖諸神壇

编辑

按《明會典》:司馬、馬祖先牧神廟,國初築壇於南京後 湖,並祀。今立廟如之。每歲二、八月中旬,擇日遣太僕 寺官祭。

按《大政記》:「洪武二年正月癸丑,命祀馬祖諸神,築壇 於後湖。」

世宗嘉靖 年定馬祖遣官致祭

编辑

按《明會典》云云

馬神部彙考二

编辑

《詩經》。

《小雅吉日》

编辑

吉日維戊,既伯既禱。田車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 從其「群醜。」

毛傳「《伯》,馬祖也。」重物慎微,將用馬力,必先為之禱其祖。言王以吉善之日,維戊也,於馬祖之伯既祭之求禱矣。以田獵當用馬力,故為之禱祖,求其馬之強健也。馬,國之大用,王者重之。故《夏官校人》:「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冬祭馬步。」注云:「馬祖,天駟;先牧始養馬者。馬社,始乘馬者。馬步,神為災害。馬者,既四時各有所為祭之。」馬祖,祭之在春,其常也。而將用馬力,則又用彼禮以禱之。祭必用戊者,日有剛柔,猶馬有牝牡,將乘牡馬,故禱用剛日。知「伯馬祖」者,《釋天》云:「既伯既禱,馬祭也。」為馬而祭,故知馬祖謂之伯。伯者,長也。鄭云:「馬祖,天駟」,《釋天》云:「天駟,房也。」孫炎曰:「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駟。」鄭亦引《孝經說》曰:「房為龍馬。」是也。

《爾雅》

编辑

《祭名》

编辑

《既伯》《既禱》,馬祭也。

伯,祭馬祖也。

《晉書》

编辑

《天文志》

编辑

傳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馬」,或曰伯 樂星,亡,馬大貴。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 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房 四星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南星曰左驂,次左服, 次右服,次右驂,亦曰天廐。

馬神部總論

编辑

《鼠璞》:

《蠶馬同氣》

编辑

唐《乘異集》載:蜀中寺觀多塑女人,披馬皮,謂馬頭娘 以祈蠶。《搜神記》載女思父,語所養馬:「若得父歸,吾將 嫁汝。」馬迎得,父見女輒怒。父殺馬,曝皮於苞中,皮忽 卷女飛去。桑間俱為蠶俗,謂蠶神為馬明菩薩,以此。 然《周禮》馬質禁原蠶,注:「天文辰為馬。」《蠶書》曰:「蠶為龍 精,月值大火,蠶馬同氣,物不能兩大,禁再蠶者,為傷」 馬。舊禮先蠶與馬同祖,亦未可知。

馬神部藝文一

编辑

《祀馬祖文》
唐·王仲丘

编辑

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天子謹遣某官臣姓名,昭告於 馬祖天駟之神:「爰以春季,遊牝於牧。祗薦制幣犧齊, 粢盛庶品,明薦於《馬祖》之神。尚饗。」

《祭戰馬文》
宋·路振

编辑

咸平中,契丹犯高陽關,執大將康保裔,略河朔而去。 天子幸魏,特遣將王榮以五千騎追之。榮無將才,但 能走馬,以馳射為事,受命恇怯,數日不敢行,伺賊渡 河而後發。賊有剽淄、齊者數千騎,尚屯泥沽,榮不欲 見敵,遂以其騎略界河南岸而還。晝夜急馳,馬不秣 而道斃者十有四五。天子憫之,遣使收瘞焉。因作《祭 文》曰:「房駟之精,降為驪騂。泉水呀風,流沙激霆。虎脊 孤聳,龍媒鷙獰。丹髦曉霞,的顙秋星。茀方著幹,宜乘 旋鷹。巉臚角起,方眥珠明。爾其絕塞草荒,八月隕霜。 毛縮蹄堅,筋舒脈張。獸惡恐噬,虯獰欲驤。噴沙散沫, 千里飛雪。圉人負紖,武士索鐵。前遮後突,雷動地裂。 忽挽一而制百,終伏撾而授絏。牧官」劬劬,歲入券書, 蹄踵纍纍,通乎《鬼區》。名駒大請幫助識別此字。銜尾入塞。勞其酋長, 節以驛儈。蜀錦吳繒,積如丘陵。馬歸於我也重,幣入 於彼也輕。於是絡黃金之羈,浴天池之波。鼓鬣雲衢, 弄影星河。或踶而齧,或齅而吪。請幫助識別此字。蠶申禁,駔駿何多。 帝念神物,來經遠道。閱之於內殿,養之於外皁。飲以 玉池,秣之瑤草。窮冬虜塵,入我河漘。羽書宵飛,龍馭 北巡。選仗下之名馬,屬閫外之武臣。琱戈電燭,禁旅 星陳。授以長策,帥以全軍。將士怒兮山可擘,猛馬哮 兮虎可咋。向嚄唶之無勇,反遷延而避敵。冰霜凄凄介甲而馳。不飲不秣,載渴載饑。駿馬餒死,行人嗟咨。 委天骨於衢路,返星精於雲霧。報主恩之無及,齊戎 力而何誤。生芻致祭,弊帷成禮。瘞于崇岡,全爾具體。 馬如有神,知帝之仁。嗚呼!

馬神部藝文二

编辑

《和張太祝冬祭馬步》
唐·儲光羲

编辑

故壇何肅肅。中野自無喧。烈火見陳信,颺言聞永存。 房星隱曙色,朔氣動寒原。今日歌《天馬》,非關征《大宛》。

馬神部紀事

编辑

《滑縣志》:「宋高宗為康王質于金,逃歸倦息崔府君廟, 夢神告以門外備馬候,王覺,門外果有馬,遂馳渡河, 馬為泥,土人建泥馬廟,在縣南二十里。」

《恆岳志》:「弘治十四年,宣府、大同、延綏馬生蟲,死者數 萬匹,禱馬神弗應以聞。上遣使祭北岳,災頓息。」

馬神部雜錄

编辑

《抱朴子》「按《九鼎記》及《青靈經》言:人物之死,俱有鬼也, 馬鬼常時以晦夜出行,狀如炎火。」

先農之神部彙考一

编辑

周「始祈年于《田祖》。」

按《周禮春官籥章》:「凡國祈年于田祖,龡豳雅,擊土鼓, 以樂田畯。」

訂義鄭康成曰:「田祖始耕田者,謂神農也。」陳及之曰:「田畯,田大夫,古有功于農事者。」

漢以耕日祠先農。

按:《後漢書禮儀志》注:《漢舊儀》曰:「春始東耕于籍田官 祠先農。」先農即神農炎帝也,祠以太牢,百官皆從。 按賀循《籍田儀》:「漢耕日,以太牢祭先農于田所。」

後漢

编辑

後漢以「始耕告祠先農。」

按《後漢書禮儀志》。「正月始耕。晝漏上水初納。執事告 祠先農」按《祭祀志》。縣邑常以乙未日祠先農于乙 地。

章帝元和元年元武司馬班固奏用周頌載芟祠先農

编辑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不載。按《齊書樂志》云云。

武帝泰始四年以太牢祀先農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禮志》,「泰始四年,有司奏 耕祠先農,可令有司行事。詔主者詳具其制,以太牢 祀先農。」

文帝元嘉二十年立壇祠先農

编辑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元嘉二十年,整制 千畝,開阡陌,立先農壇於中。耕日,太祝以一太牢祠 先農,悉如祠帝社之儀。」

元嘉二十一年,立壇祀先農。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禮志》,「元嘉二十一年春 親耕,乃立先農壇于藉田中阡西陌南。車駕未到,司 空、大司農率太祝令及眾執事,質明以太牢祠。」

南齊

编辑

世祖永明三年詔以正月丁亥祀先農

编辑

按《南齊書世祖本紀》,不載。按《禮志》,永明三年,有司 奏「來年正月二十五日丁亥,可祀先農。」兼太學博士 劉蔓議,「據五行之說,木生於亥,以亥日祭先農,又其 義也。」參議奏用丁亥,詔可。

高祖天監十二年設先農神座陳薦羞之禮

编辑

按《梁書高祖本紀》,不載。按《隋書禮儀志》:梁初藉田, 依宋齊,以正月用事,不齋不祭。天監十二年,武帝以 為啟蟄而耕,則在二月節。內書云:「以殷仲春藉田,理在建卯。」於是改用二月。又《國語》云:王即齋宮,與百官 御事並齋三日,乃有沐浴祼饗之事。前代當有耕而 不祭,故闕此禮。《國語》又云:「后稷臨之,太史讚之。」則知 耕藉應有先農神座,兼有讚述耕旨。今藉田應散齋 七日,致齋三日,兼於耕所設先農神座,陳薦羞之禮, 讚辭如社稷法。

北魏

编辑

太祖天興三年春祭先農用羊一

编辑

按《魏書太祖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

太宗泰常三年立先農之壇于別兆

编辑

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

北齊

编辑

北齊以每歲正月吉亥祀先農。

按《隋書禮儀志》:「北齊每歲正月上辛後吉亥,使公卿 以一太牢祀先農神農氏于壇上,無配享。」

隋制,「以孟春吉亥親祭先農。」

按《隋書禮儀志》:「隋制,于國南十四里啟夏門外,置地 千畝為壇,孟春吉亥,祭先農于其上,以后稷配,牲用 一太牢。皇帝服袞冕,備法駕,乘金根車,禮三獻。」

太宗貞觀三年正月二十一日親祭先農

编辑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會要》云云。

高宗永徽三年正月丁亥親享先農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會要》云云。

中宗嗣聖 年即武后垂拱 年改藉田壇為先農壇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按禮樂志先農唐初為帝社亦曰藉田壇垂拱中武后改藉田壇曰先農壇

编辑

神龍元年改先農壇為帝社壇

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神龍元年,禮部 尚書祝欽明議曰:「《周頌》載『芟,春藉田而祈社稷』。」禮:「『天 子為藉千畝,諸侯百畝』。則緣田為社,曰王社侯社。今 曰先農,失王社之義,宜正名為帝社。」太常少卿韋叔 夏、博士張齊賢等議曰:「《祭法》,『王者立太社,然後立王 社。所置之地則無傳也。漢興已有官社,未立官稷,乃 立于官社之後,以夏禹配官社,以后稷配官稷』。」臣瓚 曰:「『『高帝立漢社稷,所謂太社也。官社配以禹,所謂王 社也。至光武乃不立官稷,相承至今。魏以官社為帝 社,故摯虞謂魏氏故事,立太社』是也。晉或廢或置,皆 無處所。或曰,二社並處,而王社居西』。崔氏、皇甫氏皆 曰,王社在藉田。按衛宏《漢儀》,春始東耕于藉田。引《詩》, 先農則神農也。」又《五經要義》曰:「壇于田,以祀先農如 社。」魏秦靜議:「風伯、雨師、靈星、先農、社稷,為國六神。」晉 太始四年,耕于東郊,以太牢祀先農。周、隋舊儀及國 朝先農皆祭神農于帝社,配以后稷,則王社、先農不 可一也。今宜于藉田立帝社、帝稷,配以禹棄,則先農、 帝社並祠,葉于周之載「芟之義。」欽明又議曰:「藉田之 祭,本王社。古之祀先農,句龍、后稷也。烈山之子,亦謂 之農,而周棄繼之,皆祀為稷。共工之子曰后土,湯勝 夏,欲遷而不可。故二神,社稷主也。黃帝以降,不以羲、 農列常祀,豈社稷而祭神農乎?社稷之祭,不取神農 耒耜大功,而專于共工、烈山,蓋以三皇洪荒之跡,無 取為教。彼秦靜何人,而知社稷、先農為二,而藉田有 二壇乎?先農、王社一也,皆后稷、句龍異名,而分祭牲 以四牢。」欽明又言:「漢祀禹,謬也。今欲正王社、先農之 號而未決,乃更加二祀,不可。」叔夏、齊賢等乃奏言:「《經》 無先農。《禮》曰:『王自為立社,曰王社』。先儒以為在藉田 也。永徽中猶曰藉田,垂拱後乃為先農。然則」先農與 社一神。今先農壇請改曰帝社壇,以合古王社之義。 其《祭,準令》,以孟春吉亥祠后土,以句龍氏配。于是為 帝社壇。又立帝稷壇于西,如太社、太稷。而壇不設方 色,以異于太社。

元宗開元十九年停帝稷而祀神農于壇上以后稷配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云云。

開元二十三年,親祀神農于東郊,配以「勾芒。」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云云。

按《會要》:「開元二十三年正月十八曰,親祀先農。其年 十一月十六日,親祀神農于東郊,以后稷配。」

肅宗乾元二年祭神農以后稷配

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乾元二年,詔去 耒耜雕刻,命有司改造之。天子出通化門,釋軷而入, 擅遂祭神農氏,以后稷配。冕而朱紘,躬九推焉。」

憲宗元和五年為先農壇於藉田

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元和五年,詔以 來歲正月藉田。太常修撰韋公肅言,「藉田禮廢久矣, 有司無可考,乃據禮經,參采開元、乾元故事,為先農 壇于藉田。」

太宗雍熙四年詔以來年正月祀先農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禮志》,雍熙四年,詔「以來年正月擇日有事於東郊。所司詳定儀注,依南郊置 五使,除耕地朝陽門七里外,為先農壇,其祭先農如 郊祀例,餘並權用大祠之制。皇帝散齋三日,致齋二 日,百官不受誓戒。神農、后稷冊,學士院撰文進書。」

真宗景德四年有司請以亥日祀先農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禮志》:景德四年,判太常 禮院孫奭言:「『來年正月一日享先農,九日上辛祈穀 祀上帝』。《春秋傳》曰:『啟蟄而郊,郊而後耕』。《月令》曰:『天子 以元日祈穀于上帝,乃擇元辰,親載耒耜,躬耕帝藉』。 先儒皆云:元日謂上辛郊天也,元辰謂郊後吉亥,享 先農而耕藉也。」《六典》《禮閣新儀》並云:「上辛祀昊天,次 云」吉,亥,享先農,望改用上辛,後亥日,用《符禮》文。

仁宗明道二年二月丁未祀先農於東郊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神宗元豐二年詔于京城東南建先農壇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元豐二年十月癸 卯,詔于京城東南度田千畝為藉田,置令一員,徙先 農壇于其中。先是,五月九日,王存等議以南郊鏺麥 殿前地及玉津園東南羨地并民田共一千一百畝 充藉田外,以百畝建先農壇。」

徽宗政和元年有司議享先農為中祠命有司攝事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云云

编辑

高宗紹興七年五月壬申命禮官舉先農之祀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十六年,親饗先農。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紹興十六年正月 五日。禮官修定親享先農親耕儀注。上之。二十二日 壬辰。皇帝袞冕親享先農。二十五日乙未。百官表賀。」

光宗紹熙五年太社令陳峴奏葺先農壇從之

编辑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紹熙五年,太 社令陳峴奏。「九宮先農高禖壇壝。蕪廢不治。而農壇 為甚。乞命臨安府守臣葺築。以嚴祀典。」從之。

世祖至元九年始祭先農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九年二月戊申,始祭先農,如 祭社之儀。」

至元十三年二月戊午,祀先農東郊。

至元十四年二月戊辰,祀先農東郊。

至元十五年二月戊午,祀先農。

至元十六年二月戊寅朔,祭先農于藉田。

至元二十一年二月丁亥,命翰林學士承旨撒里蠻 祀先農於藉田。

按:以上俱《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武宗至大三年建壇祀先農

编辑

按《元史武宗本紀》。不載按《祭祀志》。「至大三年夏四 月。從大司農請。建農蠶二壇。博士議二壇之式與社 稷同。是歲命祀先農。如社稷禮。」

太祖洪武元年御史尋适請耕藕田享先農以勸天下上從之

编辑

按:《春明夢餘錄》云云。

洪武二年、始建「先農壇。」每歲親祭

按《明會典》,「洪武二年,始建先農壇于山川壇西南,列 為大祀。每歲親祭,遂耕藉田,以后稷氏配。已又奉仁 祖配。後改中祀,止遣應天府官致祭,不設配位。祭畢, 猶親耕藉田。」

洪武八年、令府尹祭先農壇。不設配

按:《春明夢餘錄》云云。

按《圖書編》:洪武八年奉欽依:「我想先農只是上古一 箇種田的人。今後祭先農時,百官都致齋。那當祭日 子,教應天府官率耆老并種田的老人去祭。祭畢,我 率百官到那田所,依前親耕。欽此。遣應天府尹祭不 設配,上親耕如故。」

成祖永樂 年北京建壇祀先農

编辑

按《明會典》:「永樂定都,建壇如南京,遣順天府官致祭。 自後遇登極初,行耕藉禮,則親祭。每歲以仲春上戊 日,遣官致祭。」

按《春明夢餘錄》:「先農壇,永樂初建于太歲壇傍之西 南,上耕藉田親祭。餘年,順天府尹祭天子耕用亥日」, 蓋亥之地,直上天倉星,又以建辰月祭靈星,以求豐 穰靈星,是天田星在于辰,故「農」字從辰。

世宗嘉靖十六年諭戶部尚書祭先農

编辑

按《明會典》:「嘉靖十六年諭,凡親耕則戶部尚書先祭 先農,上至止行三推禮。」

「嘉靖四十一年,遣順天府尹祭先農」,免樂舞。

按《圖書編》云云。

穆宗隆慶元年禮官言先農之祭即祈穀遺意宜罷祈穀於先農行事大享禮亦宜罷詔可

编辑

按:《春明夢餘錄》云云。

愍帝崇禎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上親祭先農壇

编辑

按:《春明夢餘錄》云云崇禎十五年,復親祀先農。

按《春明夢餘錄》:「崇禎十五年二月己未卯刻,上駕至 先農壇,六科同禮部導駕至具服殿,易皮弁服絳紗 祭服,至壇。壇上結黃幄奉先農,下設上拜位,上拜揖 甚恭。」

皇清

编辑

順治十一年

编辑

《大清會典》。順治十一年二月

皇上行耕藉禮。躬祭

先農壇

康熙十一年

编辑

《大清會典》。康熙十一年二月

皇上行耕藉禮。親祭

先農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