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三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目錄
當歸部彙考
當歸圖
爾雅〈釋草〉
東坡雜記〈四神丹說〉
本草綱目〈當歸 土當歸〉
當歸部選句
當歸部紀事
當歸部雜錄
百部部彙考
百部圖
鄭樵通志〈昆蟲草木略〉
本草綱目〈百部〉
百部部雜錄
三七部彙考
三七圖
本草綱目〈三七〉
列當部彙考
列當圖
本草綱目〈列當〉
曲節部彙考
曲節圖
本草綱目〈曲節草〉
由跋部彙考
由跋圖
本草綱目〈由跋〉
坐拏部彙考
坐拏圖
本草綱目〈坐拏草〉
格注部彙考
格注圖
本草綱目〈格注草〉
離鬲部彙考
離鬲圖
本草綱目〈離鬲草〉
草木典第一百三十二卷
當歸部彙考
编辑釋名
《薜》。〈爾雅〉 白蘄:〈爾雅〉
《山、蘄》。〈爾雅〉 當歸。〈爾雅注〉
《乾歸》。〈本經〉 文無。〈綱目〉
當歸圖
《爾雅》
编辑
釋草
编辑《薜》。〈音百〉《山、蘄》。
〈註〉《廣雅》曰:「山蘄,當歸。當歸今似蘄而粗大。」〈疏〉《說文》云:「蘄,草也。」生山中者,一名薜,一名山蘄。色白者名白蘄。下文「薜,白蘄」是也。生平地即名蘄。案《廣雅》張揖撰,以廣《爾雅》之闕漏也。曰山蘄當歸者,言即今藥草當歸。案《本草》當歸不言名薜及山蘄,是即以時驗而言也。故郭云「今似蘄而粗大」,言似平地蘄而差粗大耳。
薜,白蘄。
〈註〉即上《山蘄》。
《東坡雜記》
编辑
四神丹說
编辑熟地黃、元參、當歸、羌活各等分《列仙傳》:有山圖者,入 山採藥折足,仙人教服此四物而愈,因久服遂度世。 余以問名醫康師孟,大異之,云:「醫家用此多矣,然未 有專用此四物如此方者。」師孟遂名之曰「四神丹。」洛 下公卿士庶爭餌之,百疾皆愈。藥性中和,可常服,大 略補虛益血,治風氣,亦可名草還丹。
《本草綱目》
编辑
當歸釋名
编辑蘇頌曰:按:《爾雅》:「薜,山蘄。」又云:「薜,白蘄。」薜音百。蘄即古 芹字。郭璞註云:「當歸也,似芹而粗大。」許慎《說文》云:「生 山中者名薜,一名山蘄。」然則當歸芹類也。在平地者 名芹,生山中粗大者名當歸也。
寇宗奭曰:「今川蜀皆以畦種,尤肥好多脂,不以平地山中為等差也。」
李時珍曰:當歸本非芹類,特以花葉似芹,故得芹名。 古人娶妻,為嗣續也。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有思夫 之意,故有當歸之名。正與唐詩「胡麻好種無人種,正 是歸時又不歸」之旨相同。崔豹《古今註》云:古人相贈 以芍藥,相招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芍藥一名將離 故也。
陳承曰:「當歸治妊婦產後,惡血上衝,倉卒取效,氣血 昏亂者,服之即定。能使氣血各有所歸,恐《當歸》之名, 必因此出也。」
集解
《別錄》曰:「當歸,生隴西川谷。二月、八月採根,陰乾。」 陶弘景曰:「今隴西西陽黑水當歸,多肉少枝,氣香,名 馬尾當歸。西川北部當歸,多根枝而細。歷陽所出者, 色白而氣味薄,不相似,呼為草當歸,缺少時亦用之。」 蘇恭曰:「今出當州、宕州、翼州、松州,以宕州者最勝。有 二種:一種似大葉芎藭者,名馬尾當歸,今人多用;一 種似」細葉芎藭者,名蠶頭當歸,即陶稱「歷陽者。」不堪 用。莖葉並卑下於芎藭。
蘇頌曰:「今川蜀、陝西諸郡及江寧府、滁州皆有之,以 蜀中者為勝。春生苗,綠葉,有三瓣。七、八月開花似蒔 蘿,淺紫色。根黑黃色,以肉厚而不枯者為勝。」
李時珍曰:今陝、蜀、秦州、汶州諸處,人多栽蒔為貨。以 秦歸頭圓尾多、色紫、氣香肥潤者,名馬尾歸,最勝他 處頭大尾粗、色白堅枯者,為鑱頭歸,止宜入發散藥 爾。《韓𢘅》言:「川產者,力剛而善攻;秦產者,力柔而善補」, 是矣。
根修治
《雷斆》曰:「凡用,去蘆頭,以酒浸一宿,入藥止血破血。頭 尾效各不同。若要破血,即使頭一節硬實處;若要止 痛止血,即用尾。若一併用,服食無效。不如不使,惟單 使妙也。」
張元素曰:「頭止血,尾破血,身和血,全用即一破一止 也。先以水洗淨土治上,酒浸治外,酒洗過,或火乾、日 乾入藥。」
李杲曰:「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 流,全活血而不走。」
李時珍曰:雷、張二氏所說頭尾功效各異。凡物之根, 「身半已上,氣脈上行,法乎天;身半已下,氣脈下行,法 乎地。人身法象天地,則治上當用頭,治中當用身,治 下當用尾。」通治則全用,乃一定之理也,當以張氏之 說為優。凡曬乾乘熱,紙封甕收之,不蛀。
氣味
苦溫無毒。
《別錄》曰:「辛,大溫。」
《吳普》曰:「神農、黃帝、桐君、扁鵲:甘,無毒;岐伯、雷公:辛,無 毒;李當之:小溫。」
李杲曰:「甘、辛,溫,無毒。氣厚味薄,可升可降,陽中微陰。 入手少陰、足太陰、厥陰經血分。」
徐之才曰:「惡䕡茹、濕麪。畏菖蒲、海藻、牡蒙、生薑。制雄 黃。」
主治
《本經》曰:「欬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 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汁飲之。」
《別錄》曰:「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痓,汗不出,濕痺 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
甄權曰:「止嘔逆,虛勞,寒熱下痢,腹痛齒痛,女人瀝血, 腰痛崩中,補諸不足。」
《大明》曰:「治一切風,一切氣,補一切勞,破惡血,養新血, 及癥癖,腸胃冷。」
李時珍曰:「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 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
王好古曰:「主痿癖嗜臥,足下熱而痛。衝脈為病,氣逆 裡急。帶脈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發明
甄權曰:「患人虛冷者,加而用之。」
陳承曰:「世俗多謂惟能治血,而《金匱》《外臺》《千金》諸方, 皆為人補不足,決取立效之藥。」古方用治婦人產後 惡血上衝,取效無急於此。凡氣血昏亂者,服之即定, 可以補虛,備產後要藥也。
寇宗奭曰:「《藥性論》補女子諸不足」一說盡當歸之用 矣。
成無己曰:「脈者血之府,諸血皆屬心。凡通脈者,必先 補心益血。故張仲景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用當 歸之苦溫,以助心血。」
張元素曰:「其用有三:一、心經本藥;二、和血,三治諸病 夜甚。凡血受病,必須用之,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之 甘溫能和血,辛溫能散內寒,苦溫能助心散寒,使氣 血各有所歸。」
王好古曰:「入手少陰,以其心生血也;入足太陰,以其 脾裹血也;入足厥陰,以其肝藏血也。頭能破血,身能養血,尾能行血。全用同人參、黃耆,則補氣而生血;同 牽牛、大黃,則行氣而補血;從桂、附、茱萸則熱;從大黃、 芒硝則寒。佐使分定,用者當知。酒蒸治頭痛諸痛皆 屬木,故以血藥主之。」
汪機曰:「治頭痛,酒煮服,清取其浮而上也。治心痛,酒 調末服,取其濁而半沈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 服,取其沈入下極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 當歸血藥,如何治胸中欬逆上氣?」按:當歸其味辛散, 乃血中氣藥也。況欬逆上氣,有陰虛陽無所附者,故 用血藥補陰,則血和而氣降矣。
韓𢘅曰:「當歸主血分之病。川產力剛可攻,秦產力柔 宜補。凡用本病宜酒制,有痰以薑制,導血歸源之理。 血虛以人參、石脂為佐,血熱以生地黃、條芩為佐,不 絕生化之源。血積配以大黃。要之,血藥不容舍當歸, 故古方四物湯以為君,芍藥為臣,地黃為佐,芎、藭為 使也。」
附方
「血虛發熱,當歸補血湯」治肌熱燥熱,困渴引飲,目赤 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力,此血虛 之候也。得於饑困勞役,證象「白虎」,但脈不長實為異 耳。若誤服白虎湯即死,宜此主之。當歸身酒洗,二錢 綿黃耆蜜炙,一兩作一服,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溫服, 日再服。〈東垣蘭室祕藏〉
失血眩運,「凡傷胎去血,產後去血,崩中去血,金瘡去 血,拔牙去血」,一切去血過多,心煩眩運,悶絕不省人 事。當歸二兩芎藭一兩每用五錢,水七分,酒三分,煎 七分,熱服,日再。〈婦人良方〉
衄血不止:當歸焙研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聖濟錄〉 小便出血:當歸四兩剉,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肘后方〉 頭痛欲裂:當歸二兩,酒一升,煮取六合飲之,日再服。 〈外臺祕要〉
內虛目暗,補氣養血:用當歸生曬六兩,附子火炮一 兩,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名「六一 丸。」〈聖濟總錄〉
心下痛刺當歸為末,酒服方寸匕。〈必效方〉
手臂疼痛:「當歸三兩切,酒浸三日,溫飲之,飲盡,別以 三兩再浸,以差為度。」〈事林廣記〉
溫瘧不止:當歸一兩,水煎飲,日一服。〈聖濟總錄〉 久痢不止:當歸二兩,吳茱萸一兩,同炒香,去萸不用,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名「勝金丸。」〈普濟 方〉
大便不通:當歸、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下。〈聖濟 總錄〉
婦人百病,諸虛不足者:當歸四兩,地黃二兩,為末,蜜 丸梧子大,每食前米飲下十五丸。〈太醫支法存方〉 月經逆行,從口鼻出,先以京墨磨汁服止之。次用當 歸尾、紅花各三錢,水一鍾半,煎八分,溫服下,其經即 通。〈簡便方〉
室女經閉,當歸尾、沒藥各一錢,為末,紅花浸酒,面北 飲之,一日一服。〈普濟方〉
婦人血氣,臍下氣脹,月經不利,血氣上攻,欲嘔不得 睡:當歸四錢,乾漆燒存性二錢,為末,煉蜜丸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溫酒下。〈永類方〉
墮胎下血不止:當歸焙一兩,蔥白一握,每服五錢,酒 一盞半,煎八分,溫服。〈聖濟總錄〉
妊娠胎動神妙佛手散,治婦人妊娠傷動,或子死腹 中,血下疼痛,口噤欲死,服此探之,不損則痛止,已損 便立下。此乃徐玉《神驗方》也。當歸二兩芎藭一兩,為 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令欲乾,投酒一盞,再煎一 沸,溫服或灌之。如人行五里再服,不過三五服便效。 〈備急方〉
產難胎死,橫生倒生:用當歸三兩,芎藭一兩,為末。先 以大黑豆炒焦,入流水一盞,童便一盞,煎至一盞,分 為二服,未效再服。〈婦人良方〉
倒產子死不出,當歸末,酒服方寸匕。〈子母祕錄〉 產後血脹,腹痛引脅:當歸二錢,乾薑炮五分,為末,每 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入鹽酢少許,熱服。〈婦人良方〉 產後腹痛如絞:當歸末五錢,白蜜一合,水一盞,煎一 盞,分為二服,未效再服。〈婦人良方〉
產後自汗,壯熱氣短,腰腳痛不可轉。當歸三錢黃耆 白芍藥酒炒,各二錢生薑五片,水一盞半,煎七分,溫 服。〈和劑局方〉
產後中風,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瘛瘲:當歸、荊芥 穗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少許,童尿少許,煎 七分灌之,下咽即有生意,神效。〈聖惠方〉
小兒胎寒好啼,晝夜不止,因此成癇:當歸末一小豆 大,以乳汁灌之,日夜三四度。〈肘后方〉
小兒臍濕,不早治,成臍風,或腫赤,或出水,用當歸末 傅之。一方入麝香少許,一方用胡粉等分,試之最驗。 若愈後因尿入復作,再傅即愈。〈聖惠方〉
湯火傷瘡,焮赤潰爛,用此生肌拔熱止痛。當歸、黃蠟各一兩,麻油四兩,以油煎當歸焦黃,去滓納蠟攪成 膏,出火毒,攤貼之。〈和劑局方〉
白黃色枯。舌縮恍惚。若語亂者死。當歸、白朮二兩。水 煎。入生芐汁、蜜和服。〈三十六黃方〉
土當歸根氣味
编辑辛溫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除風和血。煎酒服之。閃拗手足。同荊芥、蔥 白煎湯淋洗之。」出《衛生易簡方》。
當歸部選句
编辑元陳樵詩:「當歸葉長映芭蕉。」
當歸部紀事
编辑《三國志太史慈傳》:「孫策以慈為建昌都尉。曹公聞其 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 《孫盛雜記》:「初,姜維詣諸葛亮,與母相失,後得母書,令 求當歸。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 歸也』。」
《梁書宕昌國傳》:「宕昌國,在河南之東南,益州之西北, 隴西之西,羌種也。宋孝武世,其王梁瓘忽始獻方物。 天監四年,王梁彌博來獻甘草、當歸,詔以為使持節、 都督河涼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東羌校尉、河涼二 州刺史、隴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
《續仙傳》:羅公遠,鄂人。元宗學其術,不肯,盡怒殺之。後 有使者入蜀,見公遠,自道姓名,以「蜀當歸」為寄。比元 宗入蜀,始悟當歸之意。
《雲仙雜記》:虢州別駕竇淝以當歸為地仙圓,曰:「使血 海增光。」以棗木為杵臼,號金剛骨。
當歸部雜錄
编辑《博物志》《神農經》曰:「下藥治病,謂大黃善能除實,當歸 善能止痛。」
《古今注》:牛亨問曰:「將離別,相贈以芍藥者何?」答曰:「芍 藥一名可離,故將別以贈之,亦猶相招召,贈之以文 無,文無亦名當歸也。欲忘人之憂,則贈以丹棘,丹棘 一名忘憂草,使人忘其憂也。欲蠲人之忿,則贈之青 堂,青堂一名合懽,合懽則忘忿。」
《藥譜》:當歸別名「女二天。」
《秦州記》:「隴西襄城縣有牛山,是出當歸。」
《建康記》:「建康出當歸,不堪用。」
《廣州記》:「鄣平縣出當歸。」
百部部彙考
编辑釋名
百部。〈綱目〉 野天門冬。〈綱目〉
《婆婦草》。〈通志〉 百條根:〈經驗方〉
《百乃》。〈經驗方〉
百部圖
鄭樵通志
编辑昆蟲草木略
编辑《百部》曰:「婆婦草,能去諸蟲,可以殺蠅蠓。」其葉似薯蕷, 根似天門冬,故天門冬亦有「百部」之名。二物足以相 紊。
《本草綱目》
编辑
百部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其根多者,百十連屬,如部伍然,故以名之。」
集解
陶弘景曰:「山野處處有之。其根數十相連,似天門冬而苦強,但苗異爾。」《博物志》云:「九真一種草,似百部,但 長大爾。懸火上令乾。夜取四、五寸,切短,含嚥汁。主暴 嗽甚良,名為嗽藥,疑此即百部也。其土肥潤,是以長 大也。」
陳藏器曰:「天門冬,根有十餘莖,圓短實潤,味甘。百部 多者五、六十莖,長尖內虛,味苦不同,苗蔓亦別。今人 以門冬當百部,說不明也。」
蘇頌曰:「今江湖、淮陝、齊魯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藤 蔓,葉大而尖長,頗似竹葉,面青色而光。根下一撮十 五、六枚,黃白色。二、三、八月採,曝乾用。」
李時珍曰:百部亦有細葉如茴香者。其莖青,肥嫩時 亦可煮食。其根長者近尺,新時亦肥實,但乾則虛瘦 無滋潤爾。生時擘開去心曝之。鄭樵《通志》言「葉如薯 蕷者,謬矣。」
根修治
《雷斆》曰:「凡采得,以竹刀劈去心皮花,作數十條,懸簷 下風乾,卻用酒浸一宿,漉出焙乾,剉用。或一窠八十 三條者,號曰『地仙苗』。」若修事餌之,可千歲也。
氣味
甘微溫無毒。
甄權曰:「甘,無毒。」
《大明》曰:「苦,無毒。」
蘇恭曰:「微寒,有小毒。」
李時珍曰:「苦、微甘,無毒。」
主治
《別錄》曰:「欬喘上氣,火炙酒漬飲之。」
甄權曰:「治肺熱,潤肺。」
《大明》曰:「治傳尸,骨蒸勞,治疳,殺蚘蟲、寸白蟯蟲及一 切樹木蛀蟲,燼之即死,殺虱及蠅蠓。」
陶弘景曰:「作湯洗牛,大去虱。」
陳藏器曰:「火炙酒浸,空腹飲。治疥癬,去蟲蠶咬毒。」
發明
李時珍曰:「百部亦天門冬之類,故皆治肺病殺蟲。但 百部氣溫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門冬性寒而不熱,熱 嗽宜之,此為異耳。」
附錄白并
《別錄》曰:「味苦,無毒。主肺欬上氣,行五臟,令百病不起。 一名王富,一名箭簳。生山陵。葉如小竹,根黃皮白。三 月、四月採根,暴乾。」
李時珍曰:此物氣味、主治俱近《百部》,故附之。
附方
暴欬嗽:張文仲方:「用百部根漬酒,每溫服一升,日三 服。」葛洪方:「用百部、生薑各搗汁等分,煎服二合。」 《續十全方》:「用百部藤根,搗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湯煎 膏,噙咽。」《普濟方》:「治卒欬不止。用百部根懸火上炙 乾。每含嚥汁,勿令人知。」
小兒寒嗽:百部丸:用「百部炒、麻黃去節各七錢半,為 末,杏仁去皮尖炒,仍以水略煮三、五沸,研泥,入熟蜜 丸皂子大。」每服二、三丸,溫水下。〈錢乙小兒方〉
三十年嗽:百部根二十斤,搗取汁,煎如飴,服方寸匕, 日三服。《深師》加蜜二斤,《外臺》加飴一斤。〈千金方〉 遍身黃腫:掘新鮮百條根,洗搗罨臍上,以糯米飯半 斤,拌水酒半合,揉軟蓋在藥上,以帛包住,待一二日 後,口內作酒氣,則水從小便中出,腫自消也。百條根 一名「野天門冬」,一名「百奶」,狀如蔥頭,其苗葉柔細,一 根下有百餘箇數。〈經驗方〉
誤吞銅錢:百部根四兩,酒一升,漬一宿,溫服一升,日 再服。〈外臺祕要〉
百蟲入耳:百部炒研,生油調一字於耳門上。〈聖濟錄〉 熏衣去虱百部秦芄為末,入竹籠燒煙熏之,自落,亦 可煮湯洗衣。〈經驗方〉
百部部雜錄
编辑《種樹書》:「果樹有蠹出者,以芫花納孔中即死,或納百 部葉。」
林檎蛀,以鐵線尋竅內鑽刺,用百部杉木釘塞之。
三七部彙考
编辑釋名
《三七》。〈綱目〉 山漆。〈綱目〉
《金不換》。〈綱目〉
三七圖
《本草綱目》
编辑
三七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彼人言其葉左三右四,故名「三七」,蓋恐不 然。或云本名山漆,謂其能合金瘡,如漆粘物也。此說 近之。《金不換》,貴重之稱也。
集解
李時珍曰:「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深山中。採根暴乾。 黃黑色團結者,狀略似白及長者,如老乾地黃,有節。 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或云:「試法以末摻豬血 中,血化為水者乃真。」近傳一種草,春生苗,夏高三、四 尺,葉似菊艾,而勁厚有岐尖,莖有赤稜。夏秋開黃花, 蕊如金絲,盤紐可愛,而氣不香。花乾則如絮,如苦蕒 絮。根、葉味甘。治金瘡折傷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 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與南中來者不類,恐是劉 寄奴之屬,甚易繁衍。
根氣味
甘微苦溫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 不止者,嚼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 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運血 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
發明
李時珍曰:此藥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 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撲傷損,淤血淋漓者,隨即爛嚼 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服一二錢,則 血不衝心,杖後尤宜服之,產後服亦良。」大抵此藥氣 溫,味甘、微苦,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 病,與騏驎竭、紫𨥥相同。
葉主治
李時珍曰:「折傷跌撲出血,傅之即止,青腫經夜即散, 餘功同根。」
附方
吐血衄血:山漆一錢,自嚼米湯下之。或以五分加入 八核湯。〈瀕湖集簡方〉
赤痢血痢三七三錢,研末,米泔水調服,即愈。
大腸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調一二錢服,三服可 愈。加五分,入四物湯亦可。
《婦人血崩》:方同上。
產後血多:山漆研末,米湯服一錢。
男婦赤眼,十分重者,以三七根磨汁,塗四圍,甚妙。 無名癰腫,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調塗即散,已破者, 研末乾塗。
虎咬蛇傷:山漆研末,米飲服三錢,仍嚼塗之。
列當部彙考
编辑釋名
列當。〈綱目〉 栗當。〈開寶〉
草蓯蓉。〈開寶〉 《花蓯蓉》:〈日華〉
列當圖
《本草綱目》
编辑
列當集解
编辑《馬志》曰:「列當,生山南巖石上,如藕根初生,掘取,陰乾 用。」
韓保昇曰:「原州、秦州、渭州、靈州皆有之。暮春抽苗,四 月中旬採取,長五、六寸至一尺以來,莖圓白色。採取 壓扁,日乾。」
蘇頌曰:「草蓯蓉根與肉蓯蓉極相類。刮去花壓扁以 代肉者。功力殊劣。即列當也
根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開寶》曰:「男子五勞七傷,補腰腎,令人有子,去風血,煮 酒浸酒服之。」
附方
陽事不興:栗當好者二斤,即列當擣,篩畢,以好酒一 斗浸之,經宿一日,隨性日飲之。〈昝殷食醫心鏡〉
曲節部彙考
编辑釋名
《曲節》:〈綱目〉 《蛇藍》:〈綱目〉
六月,凌。〈圖經〉 六月霜,〈綱目〉
綠豆青:〈圖經〉
曲節圖
《本草綱目》
编辑
曲節草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此草性寒,故有「凌霜綠豆」之名。
集解
《蘇頌》曰:「曲節草,生均州。四月生苗,莖方,色青,有節。葉 似劉寄奴而青軟,七、八月著花似薄荷,結子無用。五 月、六月采莖葉,陰乾。」
莖葉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蘇頌曰:「發背瘡,消癰腫,拔毒。同甘草作末,米汁調服。」
由跋部彙考
编辑釋名
《由跋》〈本經〉 天南星:〈綱目〉
由跋圖
《本草綱目》
编辑
由跋集解
编辑蘇恭曰:「由跋是虎掌新根,大於半夏一二倍,四畔未 有子牙,其宿根即虎掌也。」
陳藏器曰:「由跋生林下,苗高二尺,似蒟蒻,根如雞卵。」 韓保昇曰:「春抽一莖,莖端有八、九葉,根圓扁而肉白。」 李時珍曰:「此即天南星之小者,其氣未足,不堪服食, 故醫方罕用。惟重八、九錢至一兩餘者,氣足乃佳,正 如附子之側子,不如附子之義也。」
正誤
陶弘景曰:「《由跋》本出始興,今人亦種之。狀如烏翣而 布地,花紫色,根似附子,苦酒磨塗腫亦效。」
蘇恭曰:陶氏所說乃鳶尾根,即鳶頭也。又言「虎掌似 半夏」,是以鳶尾為由跋,以由跋為半夏,非惟不識半 夏,亦不識鳶尾與由跋也。今南人猶以由跋為半夏。 李時珍曰:陳延之《小品方》亦以東海鳶頭為由跋,則 其訛誤久矣。
氣味
辛苦溫,有毒。主治
《本經》曰:「毒腫結熱。」
坐拏部彙考
编辑釋名
坐拏草。〈圖經〉
坐拏圖
《本草綱目》
编辑
坐拏草集解
编辑《蘇頌》曰:「生江西及滁州。六月開紫花,結實。采其苗入 藥,甚易得。後因人用有效,今頗貴重。」
李時珍曰:按《一統志》云:「出吉安永豐縣。」
氣味
辛熱有毒。
主治
《蘇頌》曰:「風痹,壯筋骨,兼治打撲傷損。」
發明
蘇頌曰:「《神醫普救方》治風藥中已有用者。」
李時珍曰:「危氏《得效方》,麻藥煮酒方中用之。《聖濟錄》 治膈上虛熱,咽喉噎塞,小便赤濇,神困多睡,有坐拏 丸」,用坐拏草、大黃、赤芍藥、木香、升麻、麥門冬、黃芪、木 通、酸棗仁、薏苡仁、枳殼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 二十丸,麥門冬湯下。
格注部彙考
编辑釋名
「格」注《草》。〈唐本草〉
格注圖
《本草綱目》
编辑
格注草集解
编辑蘇恭曰:「出齊魯山澤間。葉似蕨,根紫色。若紫草根,一 株有二十許。二月、八月采根,五月、六月采苗,日乾用。」
氣味
辛苦溫,有大毒。
主治
《唐本草》曰:「蠱疰諸毒疼痛等。」
離鬲部彙考
编辑釋名
離鬲草。〈拾遺〉離鬲圖
《本草綱目》
编辑
離鬲草集解
编辑陳藏器曰:「生人家階庭濕處。高二、三寸,苗葉似幕罨。 江東有之,北土無也。」
氣味
辛寒,有小毒。
主治
陳藏器曰:「瘰𤻤丹毒,小兒無辜寒熱,大腹痞滿,痰飲, 膈上熱。生研汁服一合,當吐出宿物,去瘧為上。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