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六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百六十七卷目錄
柳部紀事
柳部雜錄
柳部外編
草木典第二百六十七卷
柳部紀事
编辑《琴操》:「昔思革子,尹文子、叔儋子,相與為友,聞楚成王 賢,俱往見之。至嶔巖之間,卒逢飄風暴雨,共伏於空 柳之下,衣寒糧乏,自度不能俱活,以革子為賢,乃共 衣糧與之,二子遂凍餓而死。」
《戰國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 發百中。」
《淮南子注》:展禽之家有柳樹,身行惠德,因號柳下惠。 《莊子至樂篇》:支離叔與滑介叔觀於冥伯之丘,崑崙 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 支離叔曰:「『子惡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惡?生者,假借 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死生為晝夜。且吾與子觀 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惡焉』?」
《西京雜記》:「梁孝王遊於忘憂之館,集諸遊士,各使為 賦。枚乘為《柳賦》,其辭曰:『忘憂之館,垂條之木。枝逶遲 而含紫,葉萋萋而吐綠。出入風雲,去來羽族。既上下 而好音,亦黃衣而絳足。蜩螗厲響,蜘蛛吐絲。階草漠 漠,白日遲遲。于嗟細柳,流亂輕絲。君王淵穆其度,御 群英而翫之。小臣瞽聵,與此陳詞,于嗟樂兮。於是樽』」 盈縹玉之酒,爵獻金漿之醪,庶羞千族,盈滿六庖。弱 絲清管,與風霜而共凋;鎗鍠啾唧,蕭條寂寥,雋乂英 旄,列禁聯袍。小臣莫效於鴻毛,空銜鮮而嗽醪。雖復 河清海竭,終無增景於邊撩。
《三輔黃圖》:「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 橋,折柳贈別。」
《三輔故事》:漢苑中有柳,狀如人形,號曰「人柳」,一日三 眠三起。
《漢書眭弘傳》:「孝昭元鳳三年正月,泰山萊蕪山南,匈 匈有數千人聲,民視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 十八圍,入地深八尺,三石為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 下集其旁。是時昌邑有枯社木臥復生。又上林苑中 大柳樹斷枯臥地,亦自立生,有蟲食樹葉成文字,曰: 『公孫病已立』。」孟推《春秋》之意,以為石柳皆陰類,下民 「之象。而泰山者,岱宗之嶽,王者易姓告代之處。今大 石自立,僵柳復起,非人力所為,此當有從匹夫為天 子者。枯社木復生,故廢之家,公孫氏當復興者也。」孟 意亦不知其所在,即說曰:「先師董仲舒有言,『雖有繼 體守文之君,不害聖人之受命漢家。堯後有傳國之 運,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䄠以』」帝位而退,自封 百里,如殷、周二王後,以承順天命。孟使友人內官長 賜上此書。時昭帝幼,大將軍霍光柄政,惡之,下其書 廷尉,奏賜孟妄設祅言惑眾,大逆不道,皆伏誅。後五 年,孝宣帝興於民間,即位,徵孟子為郎。
《地理志》:「信都國扶柳。」〈注〉師古曰:「闞駰云:其地有扶澤, 澤中多柳,故曰扶柳。」
《楚國先賢傳》:「孫敬到洛,在太學左右一小屋,安止母, 然後入學。編柳為簡以寫經,睡則懸頭於梁。」
《晉書嵇康傳》:「康性絕巧而好鍛,宅中有一柳樹甚茂, 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鍛。」
《五行志》:「太康末,京洛為《折楊柳》之歌,其曲始有兵革 苦辛之辭,終以擒獲斬截之事。是時三楊貴盛而被 族滅,太后廢黜,幽死中宮,折楊柳之應也。」
成帝咸和六年五月癸亥,曲阿有柳樹枯倒六載,是 日忽復起生。至九年五月甲戌,吳縣吳雄家有死榆 樹,是日因風雨起生,與漢「上苑斷柳起生」同象。初,康 帝為吳王,於時雖改封瑯琊,而猶食吳郡為邑,是帝 越正體享國之象也。曲阿先亦吳地,象見吳邑雄之 舍,又天意乎!
《孫綽傳》:綽所居齋前種一株松,恆自守護。鄰人謂之 曰:「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恐永無棟梁日耳。」綽答曰: 「楓柳雖合抱,亦何所施邪?」
《陶侃傳》:「侃性纖密好問,頗類趙廣漢。嘗課諸營種柳, 都尉夏施盜官柳植之於己門。侃後見,駐車問曰:『此 是武昌西門前柳,何因盜來此種』?施惶怖謝罪。」 《苻堅載記》:「自永嘉之亂,庠序無聞。及堅之僭,頗留心 儒學。王猛整齊風俗,政理稱舉,學校漸興,關隴清晏, 百姓豐樂。自長安至於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里 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行者取給於途,工商貿販於道。 百姓歌之曰:「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鸞 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
《桓溫傳》: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少為瑯琊時所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 條,泫然流涕。」
《顧愷之傳》:愷之信小術,以為求之必得。桓元嘗以一 柳葉紿之曰:「此蟬所翳葉也,取以自蔽,人不見己。」愷 之喜,引葉自蔽,元就溺焉。愷之信其不見己也,甚以 珍之。
《王恭傳》:恭美姿儀,人多愛悅。或目之曰:「濯濯如春月 柳,嘗被鶴。」裘,涉雪而行。孟昶窺見之,歎曰:「真神仙 中人也。」
《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安西將軍奕之女也。 聰識有才辯,嘗內集,俄而雪驟下,安曰:「何所似也?」安 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 起。」安大悅。
《荊州記》:「緣城堤邊,悉植細柳。綠條散風,青陰交陌。」 《荊楚歲時記》:「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今州里 風俗,望日祭門,先以楊柳枝插門,隨枝所指,以酒餔 飲食祭之。
《宋書陶潛傳》:「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 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 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 柳樹,因以為號焉。」
《南齊書王敬則傳》:「敬則初為散騎使魏,於北館種楊 柳。後員外郎虞長耀北使還,敬則問:『我昔種楊柳樹, 今若大小』?長耀曰:『魏人以為甘棠』。敬則笑而不答。」 《劉瓛傳》:「瓛字子珪,沛國相人,晉丹陽尹惔六世孫也。 祖弘之,給事中。父惠,治書御史。瓛初州辟祭酒、主簿, 宋大明四年,舉秀才。兄璲亦有名,先應州舉,至是別 駕」東海王元曾與瓛父惠書曰:「此歲賢子充秀,州閭 可謂得人。」除奉朝請,不就。少篤學,博通《五經》,聚徒教 授。嘗有數十人。丹陽尹袁粲於後堂夜集,瓛在坐。粲 指庭中柳樹謂瓛曰:「人謂此是劉尹時樹,每想高風。 今復見君,清德可謂不衰矣。」
《南史張緒傳》:「緒少知名,永明三年,轉太子詹事。緒每 朝見,武帝目送之,謂王儉曰:『緒以位尊我,我以德貴 緒』。」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緒吐納風流,聽者皆 忘饑疲,見者肅然如在宗廟,雖終日與居,莫能測焉。 劉悛之為益州,獻蜀柳數株,枝條甚長,狀若絲縷。時 舊宮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於太昌靈和殿前,常賞 玩咨嗟曰:「此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時。」其見賞 愛如此。
《陸慧曉傳》:廬江何點常稱慧曉心如照鏡,遇形觸物, 無不朗然。慧曉與張融並宅其間有池,池上有二株 楊柳。點嘆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讓。」
《徐嗣伯傳》:「時有薛伯宗,善徙癰疽,公孫泰患背,伯宗 為氣封之,徙置齋前柳樹上。明旦癰消,樹邊便起一 瘤如拳大,稍稍長二十餘日,瘤大膿爛,出黃赤汁斗 餘,樹為痿損。」
《齊宗室傳》:衡陽王鈞,居身清率,言未嘗及時事。會稽 孔珪家起園,列植桐柳,多搆山泉,殆窮真趣。鈞往遊 之,珪曰:「『殿下處朱門,遊紫闥,詎得與山人交耶』?答曰: 『身處朱門而情遊江海,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珪大 美之。
《陳書陸瓊傳》:「瓊第三子從典,字由儀,幼而聰敏。八歲 讀《沈約集》,見迴文研銘,從典援筆擬之,便有佳致。年 十三,作《柳賦》,其詞甚美。瓊時為東宮管記,宮僚並一 時俊偉,瓊示以此賦,咸奇其異才。」
《南部煙花記》:陳後主與張麗華遊後園,有柳絮點衣, 麗華謂後主曰:「何能點人衣?」曰:「輕薄物,誠卿意也。」麗 華笑而不答。
《隋書五行志》:仁壽四年八月,河間柳樹無故枯落,既 而花葉復生。京房《易飛候》曰:「木再榮,國有大喪。」是歲 宮車晏駕。
《高熲傳》:「熲少明敏有器局,略涉書史,尤善詞令。初孩 孺時,家有柳樹高百尺許,亭亭如蓋,里中父老曰:『此 家當出貴人』。」
《柳機傳》:機偉儀容,有器局。高祖踐祚,出為華州刺史。 奉詔每月朝見,尋轉冀州刺史,後徵入朝。初,機在周, 與族人文成公昂俱歷顯要。及此機昂並為外職。楊 素時為納言,方用事,因上賜宴,素戲機曰:「二柳俱摧, 孤楊獨聳。」坐皆歡笑,機竟無言。
《北史柳昂傳》:昂子調,歷祕書郎、侍御史。左僕射楊素 嘗於朝堂見調,因獨言曰:「柳條通體弱,獨搖不須風。」 調斂版正色曰:「調信無取,公不當以為侍御,信有可 取,不應發此言。公當具瞻之地,樞機何可輕發?」素甚 奇之。
《開河記》:「大業中開渠,兩堤上栽垂柳,詔民間有柳 一株賞一縑,百姓競植之。」
虞世基請用垂柳栽於汴渠兩堤,上帝御筆寫賜垂 柳姓楊,曰「楊柳」也。
《鄴侯家傳》:泌賦詩譏楊國忠曰:「青青東門柳,歲晏復 憔悴。」國忠訴於明皇,上曰:「賦柳為譏卿,則賦李為譏朕,可乎?」
《南部煙花記》:元宗幸建章,見楊花點妃子衣,曰:「似解 人意。」
《唐書韋虛心傳》:「虛心,維子,為工部尚書、東京留守,累 封南皮郡子。卒贈揚州大都督,諡曰正。弟虛舟,歷洪、 魏二州刺史,有治名,入為刑部侍郎。初,維為郎,蒔柳 於庭,及虛心兄弟居郎省,對之輒斂容。自叔謙後至 郎中者數人。」
《王維傳》:「維別墅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里 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與裴迪遊其中,賦詩相酬為 樂。」
《五行志》:「興元元年,中書省枯柳復榮。」
《呂渭傳》:「渭,貞元中累遷禮部侍郎。始,中書省有古柳, 建中末枯死。德宗自梁還,復榮茂,人以為瑞柳。渭令 貢士賦之,帝聞,不以為善。」
《范希朝傳》:希朝遷振武節度使,積十四年,敵保塞不 敢橫。初,單于城池不樹,希朝命蒔柳,數歲成林。 《訶陵傳》:訶陵亦曰社婆,曰闍婆,在南海中國最富,有 穴,自湧鹽,以柳花、椰子為酒,飲之輒醉。
《續前定錄》:柳宗元自永州司馬徵至京師,意望錄用。 一日,詣卜者問命,且告以夢曰:「『余柳姓也。昨夢柳樹 仆地,其不祥乎』?卜者曰:『無苦,但憂遠官耳。夫生則柳 樹,仆則柳木,木者,牧也,其牧柳州乎』?」卒如其言。 《全唐詩話》:樊素善歌,小蠻善舞。樂天賦詩有曰:「櫻桃 樊素口,楊柳小蠻腰。」至於高年,又賦詩曰:「失盡白頭 伴,長成紅粉娃。」因為《楊柳詞》以託意云:「一樹春風萬 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東角荒園裡,盡日無人 屬阿誰?」及宣宗朝,國樂唱是詞,帝問永豐在何處,左 右具以對。遂因命取永豐柳兩枝,植於禁中。白感上 知,又為詩云:「一樹衰殘委泥土,雙枝移種植天庭。定 知此後天文裡,柳宿光中見兩星。」洛下文士無不繼 作。韓常侍琮時為留守,亦有詩和云:「《折柳歌》中得翠 條,遠移金殿種青霄。上陽宮女吞聲送,不分先歸舞 細腰。」盧貞和云:「一樹依依在永豐,兩枝飛去杳無蹤。 玉皇曾采人間曲,應逐歌聲入九重。」示意也。
《湖山勝概》:「段橋又名段家橋。萬柳如雲,望如裙帶。白 樂天詩云:『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青鎖詩話》:「韓翃少負才名。鄰居有李姓者,每將妓柳 氏至其居,必邀韓同飲,既久愈狎。柳每以隙壁窺韓 所往來,語李曰:『韓秀才甚貧,然所與遊皆名人,是必 不久貧賤』。李深頷之。一日具饌邀韓,酒酣謂韓曰:『秀 才當今名士;柳氏當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 乎』?」遂命柳從坐接。韓未幾成名。從辟淄青,置之都下, 連三歲不果。迓寄詩曰:「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 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柳答曰:「楊 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 使歸來不堪折。」後果為番將沙吒利所劫,翃會入中 書,道逢之,謂「永訣矣。」是日,臨淄大校置酒,疑翃不樂, 具告之。有虞候將許俊以義烈自許,即詐取得之。時 沙吒利寵殊等,翃懼禍,訴於侯希逸,以事聞諸朝,詔 柳氏歸翃。
《唐詩紀事》:雍陶典陽安,送客至情盡橋。問其故,左右 曰:「送迎之情止此,故名。」雍命筆為一詩云:「從來只有 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 恨一條條。
《雲仙雜記》: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聞有彈指聲,固 言問之,應曰:「吾柳神九烈君,已取柳汁染子衣矣,科 第無疑,果得藍袍,當以棗糕祀吾。」固言許之,未幾狀 元及第。
《麗情集》:「柳枝娘,洛中里妓也。因誦李義山《燕臺詩》,乃 折柳結帶,贈義山乞詩。」
《酉陽雜俎》:「河陽城南百姓王氏莊有小池,池邊巨柳 數株,開成末,葉落池中,旋化為魚,大小如葉,食之無 味。至冬,其家有官事。」
《全唐詩話》:韋蟾廉問鄂州罷,賓僚祖餞。蟾曾書《文選》 句云:「悲莫悲兮生別離,登山臨水送將歸。」以牋毫授 賓從,請續其句。逡巡,有妓泫然起曰:「某不才,不敢染 翰,欲口占兩句。」韋大驚異,令隨念云:「武昌無限新栽 柳,不見楊花撲面飛。」坐客無不嘉嘆。韋令唱作《楊柳 枝詞》。
湖州崔芻言郎中,初為越副戎。宴席中有周德華者, 劉採春女,善歌《楊柳枝詞》,所唱七八篇,皆名流之詠。 滕邁郎中一首云:「三條陌上拂金羈,萬里橋邊映酒 旗。此日令人腸欲斷,不堪將入笛中吹。」
《遼史禮志瑟瑟儀》:「若旱,擇吉日行瑟瑟儀以祈雨。前 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致奠於先帝御容,乃射柳。 皇帝再射,親王宰執以次各一射,中柳者,質誌柳者 冠服,不中者以冠服質之。不勝者進飲於勝者,然後 各歸其冠服。」又翌日,植柳於天棚之東南,巫以酒醴 黍稷薦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東方畢,子弟射柳。皇 族、國舅群臣與禮者,賜物有差。既三日雨,則賜敵烈麻都馬四匹,衣四襲,否則以水沃之。
馬令《南唐書》:江為避亂建陽,遊廬山白鹿洞,師事處 士陳貺,居二十年,有風人之體。嘗吟《隋堤柳》詩云:「錦 纜龍舟萬里來,醉鄉繁盛忽塵埃。空餘兩岸千株柳, 雨葉風花作恨媒。」盛傳於時。
《清異錄》:「盧文紀有玉枕骨,故凡枕之堅實者悉不可 用。親舊間作楊花枕贈之,遂獲安寢。自是縫青繒,充 以柳絮,一年一易。」
新栽柳樹,必用泥封其頭,頗類比丘頂。元伯玉宅前 插柳,初春吐芽,伯玉曰:「喜得漏春和尚,一一無恙。」蓋 取杜子美「漏洩春光有柳條」之句。
《宋史郭進傳》:「進為洺州團練使,有善政,郡民詣闕,請 立碑頌德,詔左拾遺鄭起撰文賜之。進嘗於城四面 植柳,濠中種荷芰蒲薍,後益繁茂,郡民見之,有垂涕 者,曰:『此郭公所種也』。」
《辛仲甫傳》:仲甫拜右補闕,出知光州,移知彭州。先是, 州少種樹,暑無所休。仲甫課民栽柳蔭行路,郡人德 之,名為「補闕柳。」
《河渠志》:「太祖建隆三年十月,詔緣汴河州縣長吏,常 以春首課民夾岸植榆柳,以固隄防。」
開寶五年正月,詔曰:「應緣黃、汴、清御等河州縣,除準 舊制種蓺桑棗外,委長吏課民別樹榆柳及土地所 宜之木。仍案戶籍高下,定為五等:第一等歲樹五十 本,第二等以下遞減十本。民欲廣樹蓺者聽,其孤寡 惸獨者免。」
《暇日記》:孟伯饒說:「宋用臣種柳睿思殿,用常柳五株, 批開急合為一,取圜直麻縷,繫牛矢泥固濟,深藏之, 一年有三年力。」
《西朝寶訓》:真宗賦《御溝柳》詩,令宰相兩省和進。陳執 中詩曰:「一度春來一度新,翠光常得照龍津。君王自 愛天然態,恨殺昭陽學舞人。」其詩最尢者。
《宋史劉隨傳》:「隨字仲豫,開封考城人,以進士及第,為 永康軍判官。軍無城堞,每伐巨木為柵,壞輒以他木 易之,頗用民力。隨因令環植楊柳數十萬株,使相連 屬,以為限界,民遂得不擾。」
《河渠志》:真宗咸平三年,申嚴盜伐河上榆柳之禁。 《陳堯佐傳》:「堯佐知并州,每汾水暴漲,州民輒憂擾,堯 佐為築堤,植柳數萬本,作柳溪,民賴其利。」
《太原府志》:「柳溪,在府城西,太守陳堯佐築堤,植柳數 萬,有亭有閣,率郡僚上已泛舟於此。」
《嘉興志》五:柳橋,在嘉興縣治西。宋張堯同詩:「為懷陶 靖節,無復見其人,惟種橋邊柳,猶含舊日春。」
《宋史五行志》:「天聖元年二月,河楊柳二本連理。」 《李璋傳》:「璋知鄆州,發卒城州西關,調夫修路數十里, 夾道植柳,人指為李公柳。」
《張愈傳》:「愈丁內艱,鹽酪不入口,再期植所持柳杖於 墓,忽生枝葉,後合抱。」
《河渠志》:神宗熙寧五年,東頭供奉官趙忠政言:「界河 以南至滄州,凡三百里,夏秋可徒涉,遇冬則冰合,無 異平地。請自滄州東接海,西抵西山,植榆柳桑棗,數 年之間,可限契丹,然後施力耕種,益出租賦以助邊 儲。」詔程昉察視利害以聞。
七年六月丁丑,河北沿邊安撫司上言,「於沿邊軍城 植柳蒔麻,以備邊用。」從之。
元祐初,文彥「博、呂大防拔吳安持為都水使者,委以 東流之事。京東、河北五百里內差夫,五百里外出錢 雇夫,及支借常平倉司錢買梢草斬伐榆柳,凡八年 而無尺寸之效。」
元祐中,知杭州蘇軾既開湖,因積葑草為隄,相去數 里,橫跨南北兩山,夾道植柳林希,榜曰「蘇公隄。」行人 便之,因為軾立祠隄上。
政和五年閏正月,詔於恩州北增修御河東隄,為治 水隄防,令京西路差借來年分溝河夫千人赴役。於 是都水使者孟揆移撥十八埽官兵,分地步修築,又 取棗強上埽水口以下舊隄所管榆柳為樁木。 《墨莊漫錄》:揚州蜀岡上大明寺平山堂前,歐陽文忠 公手植柳一株,謂之歐公柳。公詞所謂「手種堂前楊 柳,別來幾度春風」者。薛嗣昌作守相對。亦種一株,自 榜曰薛公柳。人莫不嗤之。嗣昌既去,為人伐之。不度 德有如此者。
《歲時記》:「洛陽人家寒食,煮楊花粥。」
《花史》:宋憲聖時,收楊花,為冬日鞋襪氈褥之用。 《文昌雜錄》:杜甫晚出左掖詩云:「退朝花底散,歸院柳 邊迷。」乃知唐朝殿前種花柳,今殿庭唯對植槐楸,鬱 鬱然有嚴毅之氣。
《漢中府志》:金絲柳出鳳縣。宋元豐間,有旨下鳳州取 金絲柳一百根。《墨客揮犀》云:「鳳州妓女,手皆纖白,州 境內生柳,翠色可愛,與他處不同。又公庫多美醞,故 世言鳳州有三出。淳熙初,太守傅子平作詩云:『珍珠 不見小槽紅,遐想柔荑剝嫩蔥。惟有萬條羅帶綠,年 年依舊舞春風《宋史河渠志》:「紹熙五年,淮東提舉陳」損之言:「高郵、楚 州之間,陂湖渺漫,茭葑彌滿,宜創立隄堰,以為瀦泄, 庶幾水不至於泛溢,旱不至於乾涸。乞興築自揚州 江都縣至楚州淮陰縣三百六十里,又自高郵、興化 至鹽城二百四十里,其隄旁開一新河以通舟船,仍 存舊隄以捍風浪,栽柳十餘萬株,數年後隄岸亦牢, 其木亦可備修補之」用。
《癸辛雜識》:焦達卿云:「韃靼地面極寒,並無花木,草長 不過尺,至四月方青,至八月為雪虐矣。僅有一處開 混堂,得四時陽氣和暖,能種柳一株,土人以為異卉, 春時競至觀之。」
《高僧傳》西域尼拘律陀樹。即東夏之楊柳。西域來人 止稱尼拘。
《方輿勝覽》:「建康有鳳州柳,蜀主與江南結婚,求得其 種。鳳州出手柳酒。曾極詩云:『蜀主函封遣使時,芳根 原自鳳州移。柔荑醽醁今安得,惟有青絲拂地垂』。」 《平涼府志》:「柳湖在府城北三十里,宋守蔡挺建。湖畔 柳數千株,綠蔭平堤,湖光可挹。」
《慶陽府志》:「寧州治後圃,宋建。蓮池、柳巷、花嶼、蘭皋,一 郡勝地也。」
《金史太祖本紀》:「收國元年夏五月甲戌,拜天射柳。」故 事,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拜天射柳,歲以 為常。
《元史劉德泉傳》:延祐間,蔚州吳思達兄弟六人,嘗以 父命析居。思達為開平縣主簿,父卒還家,治葬畢,會 宗族泣告其母曰:「吾兄弟別處十餘年矣,今多破產, 以一母所生,忍使兄弟苦樂不均耶!」即以家財代償 其逋,更復共居。母卒,哀毀甚。宅後柳連理,人以為友 義所感。
《蜀都雜抄》:「楊柳多奇生,狀類冬青,亦似紫藤,經冬不 凋。春夏之交作紫花,散落滿地。省衙前有數株,冬月 望之,榮枯各異。」
《筆記》:蜀僧湛然註《楞嚴》及《易》,皆有名理。與余同坐顧 光祿熙園橋上,指柳枝云:「此物何以易生?」蓋柳星在 二十八宿中,寄根於天,故栽之輒活。
《高梁橋記》:「高梁橋在西直門外,京師最勝地也。兩水 夾植垂楊十餘里。」
《小輞川記》:藍田別墅前有池,渟泓一碧,左右垂柳交 蔭,顏曰「水木清華。」
《小崑山記》:紅菱渡之東,板橋橫焉,左右多垂楊,曰「楊 柳橋。」
《閩部疏》:「閩部最少楊柳。福州城中士大夫園池邊間 有一兩株作長條,拂地不能拱把。」
西浮籍:「皖城之東,垂楊撲江,陰羃數里,帆影盡綠。」 《淮南記》:「南門三里許,有池曼衍,碧澗映底,菰蔣菱蒲, 互相凌亂,柳樹百株,籠煙拂風,架木為橋,闊可並騎。 度橋及洲,洲上築天妃宮,堂楹精楚,庭除清蔭,亦柳 為翳景也。宮外二百步,又為板橋小渚,渚有亭,亭有 柳,澄懷味象,渺然盡陂澤山林之思。」
《西湖志》:西湖北山有柳洲亭。《覽勝志》引《元史》云:南渡 後自湧金至錢塘,沿城五里,堤岸遍插垂柳,故名。 《西湖志餘》:凌彥翀於瞿宗吉為大父行。彥翀作梅詞、 《霜天曉角》、柳詞、《柳梢青》各一百首,號《梅柳爭春》。宗吉 一日盡和之,彥翀驚嘆,呼為小友,宗吉以此知名。 《慶陽府志》:予師帶溪曲,公自西粵左轄入覲,為予言: 「西粵」無柳,僅藩司一株,每吐葉,則司中設席,請三司 賞柳,以為奇觀。後以質之予同年唐兄抱一,唐云:「豈 止此,某鄉紳園中仍有一株。」夫柳中土林立,而粵西 至比之異卉奇葩,然則物之貴賤,豈有定哉?
《深澤縣志》:「大柳樹在西城外,相傳有仙息其下,至今 無蟻。」
《安州志》:「萬柳堤在州東南,自丘家道抵曲堤,長二十 里,多植柳,故名。」
《新河縣志》:「申家莊東史家墳後,有楊樹一株,歷年既 久,高十餘丈,橫大數十圍,時陟其巔,可望南宮塔。」 《南和縣志》:「高公柳,為顯之先生舊植,遶城皆青樹,陰 翳森翠,嫩色如染。人傍溪行,影皆空綠,人家四時都 在秋城中也。」
《東明縣志》:「長堤在縣南六十里,杜勝南郭,蜿蜒數十 里,為洪濤巨障,內外植柳萬餘株,翠蔭交加,映蔽天 日。每當曉霧暝煙,春風秋雨,不減隋堤黛色。行人遊 憩其上,天影倒涵,雲光四幕,鶯簧蛙鼓,悠然有山陰 道上之想。」
《淄川縣志》:「柳泉,縣北十五里變衣鋪西,泉出路旁,深 一二尺,甃為池,渟泓澄潔,上建石廟,旁植高柳,可飲 可憩,行人利焉。」
環青園張少保園也。在水磨頭莊,范陽河北岸。臨溪 構長廊,匾曰「水雲居。」東有古柳,盛夏蟬聲盈耳。柳北 有亭,壁間題曰「高柳新蟬。」
《德平縣志》:「重平,後魏時縣址也,有河流故跡,俗傳為 九龍尋母處。地多楊柳,望之蒼翠蔚然《泗水縣志》:「玉溝煙柳,在縣治西十里,其泉北流入泗, 堤柳成林,淡煙籠翠。」
《嶧縣志》:「嶧多山,故宜木,獨不宜柳。每歲河干種植,率 皆市材於他境,未幾而枯敗成朽株矣。」
《魚臺縣志柳店集》有大柳一株,其下冬不積雪,其芽 迎春先舒,或曰「有物蟄之,人訝其異。」
《曹州志》:「清丘在城西南三十里,即宋齊會處。上有古 剎,遠近多柳,朝暮望之,鬱然如煙。」
《臨汾縣志》:「月池在千金堰北,周二百餘步,沿池堤畔 并河渠兩岸植桃柳數百株,一桃一柳相間,春光秋 色,綺麗悅人,人多遊賞。」
《陳留縣志》:「城東古道,去縣十里,高陽舊域,兩岸如堤, 上植綠柳,帶雨拖煙,不減蘇堤。」
元聖祠,樂道橋在先覺殿前,任道門外,甬道上植楊 柳,春深垂條,濯濯如髮,翠色欲滴。
《通許縣志》「治西北古城,有合抱古柳數十章,清陰連 畝,盛暑過此,蕭爽逼人。」
城北鳳形岡,為一邑之勝。方春柳,浪桃緋,四圍列綺。 《儀封縣志》:「故王廟在適衛門東,相傳為朱溫兄全昱 葬此,墓傍有廟祀之。後廟塚俱廢,止有高坦一區,二 柳合抱相連,挺生其上,後又為積水渰沒。」
《沈丘縣志》:「孤柳,古所植也,在治北,材榦槎枒,每秋冬 群烏噪集。」
醒柳在縣正西七里。城高爽,周圍皆柳。每晴,樹頭青 翠,出沒煙光。
《林縣志》:「葦泉在縣西北十五里,生葦特茂,故名。」今葦 無人,多植柳,更曰「柳渚。」
柳泉,在縣東北三十里。泉傍多柳,因以為名。
《濟源縣志》:「萬柳亭在縣西溴水北岸。唐白居易詩:『獨 立蒼茫殘照外,落花飛絮點人衣』。即此。」
《宜陽縣志》:「柳泉在縣西官莊保,寬丈許,旁植以柳,因 名。」
《鄠縣志》:「柳塘南山下,元楊奐隱居教授,其徒植柳千 株。」
秦渡仙柳在四真觀。宋沖陽王真人演教之所。馬、譚、 丘、劉自山東來,受業於沖陽,分志插柳,各自為蹤,遂 名四師堂。春夏之交,仙柳爭榮,綠陰茂密,更宋元柳 枯。入明洪武初,敕賜應夢真人孫碧雲遊覽終南大 華,經歷於此。仙柳枯而復榮,乃復立觀,亦一異也。 《商州志》:「泮池側金線柳一株,圍徑二丈,長條至地,為 文《廟勝觀》。」
《延安府志》:膚施縣柳湖,在城南五里,延利渠水從北 入城,復穿城南出,溢而為湖,以多種柳於堤上,名柳 湖,在嘉嶺山下。唐李益有「路旁幾株柳,此路向延州」 之句。
中部縣柳枯泉南五里,沸出懸流,旁多叢柳,每至秋 風葉落,隨流飄蕩。
《上海縣志》:「萬柳堤,柳氏允中之大父,植萬柳於龍江 堤上,因名。」
《杭州府志》:「錢塘三橋,垂柳萬株,陰夾兩岸,披拂行人 遊騎,最為妖冶。」
柳浪港在清波門外。古多垂柳,風擺成浪,故名。 《嘉興縣志》:「吳公柳在迎恩門外大道傍,約數百株,知 縣吳貢所植。暑月綠陰遮道,行者稱快,有甘棠之思。 歲久為居民侵伐,存者十一。」
《彭澤縣志》:「柳洲在縣北半里許,綠柳百萬株,日出時 煙霧低橫,青連十里。」
《安寧州志》:「永安橋南兩岸,高柳垂堤,翠煙如幔,遊客 常㩦斗酒,聽黃鸝聲。」 《大理府志》:浪穹縣「由東門至江幹村而東,一縷長堤, 逶迤七八里,古柳沿之,煙籠風曳,拂以湖心之水,抹 以溫泉之氣,濃青淡白,環匝漁村,繫馬維舟,悠然勝 賞。」
柳部雜錄
编辑《詩經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鳴蜩嘒嘒。」〈箋〉柳木茂盛則 多蟬。
《小雅·菀柳》:「有菀者柳,不尚息焉。」〈又〉有菀者柳,不尚愒 焉。〈傳〉「菀」,茂木也。
《管子》:「五沃之土,其木宜柳。」
《白虎通》:「庶人無墳,樹以楊柳。」
《全唐詩話》雲《溪子》曰:「杜牧舍人云:『巫娥廟裡低含雨, 宋玉堂前斜帶風』。滕郎中又云:『陶令門前𦊰接籬,亞 夫營裡拂旌旗』。俱不言『楊柳』二字,最為妙也。是以姚 合郎中吟《道旁亭子》詩云:『南陌遊人回首去,東林過 客杖藜歸』。不稱亭而意見矣。」
《古今詩話》:漢張敞為京兆尹,走馬章臺街,街有柳,終 唐世曰「章臺柳。」故杜詩云:「京兆空柳色。」
《宋史河渠志》:「凡伐蘆荻謂之芟,伐山木榆柳枝葉謂 之梢。」
《夢書》「柳為使者,夢當出遊也。」
《物類相感志》:清明柳條可止醬醋潮溢冬月令水不冰。以楊花鋪硯槽,名「文房春風膏硯。」《捫虱新話》:語曰:「南人不識雪,向道似楊花。」然南方楊 實無花。以此知南人不識雪,則亦不識楊花矣。 《西溪叢語》:楊柳二種,楊樹葉短,柳樹葉長。花即初發 時黃蕊子為飛絮。今絮中有小青子,著水泥沙灘上, 即生小青芽,乃柳之「苗也。東坡謂絮化為浮萍,誤矣。」 《苕溪漁隱叢話》:「鄭谷《柳》詩云:『半煙半雨溪橋畔,間杏 間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或 戲謂此詩乃柳謎子,觀者試一思之,方知其善謔也。」 《冷齋夜話》:「老杜詩:『江蓮搖白羽,天棘蔓青絲』。高秀實 曰:『天棘,天門冬也。天門冬一名顛棘,非天棘也。王元 之詩』」曰:「水芝臥玉腕,天棘舞金絲。」則天棘蓋柳也。 集句貴拙速,而不貴巧遲,如前輩曰:「晴湖勝鏡碧,衰 柳似金黃。」人以為巧,然皆疲費精神,積日月而後成。 《毛詩名物解》:「柳,柔木也,蕃所以禦寇,柔不足以濟難, 故曰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以柳為蕃而生之不足以 為固,故折柳者,柔之至也。猶之兔為饔餼,體」微不足 以為厚,而斯首則微之至也。《小弁》之詩曰:「菀彼柳斯, 鳴蜩嘒嘒。」夫鳴蜩於菀然之柳,至眾之民而不能使 其有所附焉,此《小弁》之所由怨也。
《臆乘》柳花與柳絮迥然不同,生於葉間,成穗作鵝黃 色者,花也。花既褪就蔕結實,其實之熟亂飛如綿者, 絮也。古今吟詠,往往以絮為花,以花為絮,略無分別, 可發一笑。杜工部詩有「雀啄江頭黃柳花」,又有「生憎 柳絮白於綿」之句,則花與絮不同,顯然可見。又曰「糝 徑楊花鋪白氈」,得非又一時鹵莽而然邪?
白玉蟾集:「太微宮中,箕星之精化而為柳,垂垂裊裊 然於淡雲疏雨之間,其中則有五柳先生。古人之所 以隱於柳者,蓋欲彰其溫柔謙遜之志也。」
《嘯翁詞評》:呂居仁有《詠柳花》詞云:「柳塘新漲。艇子搖 雙槳。閒倚曲闌成悵望。是處春愁一樣,傍人幾點飛 花。夕陽又送棲鴉。試問畫樓西畔,暮雲恐近天涯。」蓋 清平樂也。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講道,而小詞乃工穩 清潤如此。
《論畫瑣言》:「宋人多寫垂柳,又有點葉柳。垂柳不難畫, 只要分枝得勢耳。點葉柳之妙,在樹頭圓鋪處,只以 汁綠漬出,又要森梢,有迎風搖颺之意,其枝須半明 半暗。又春三月樹未垂條,秋九月柳已衰颯,俱不可 混,設色亦須體此意也。」
柳部外編
编辑《孔氏志怪》:「會稽盛逸,嘗晨興,路未有行人,見門內柳 樹上有一人,長二尺,衣朱衣冠冕,俯以舌餂樹葉上 露良久,忽見逸,神意驚遽,即隱不見。」
《酉陽雜俎》:肅宗將至靈武一驛,黃昏有婦人長大,㩦 雙鯉咤於營門曰:「皇帝何在?」眾謂風狂,遽白上潛視 舉止,婦人言已,止大樹下。軍人有逼視,見其臂上有 鱗,俄天黑,失所在。及上即位,歸京闕,虢州刺史王龍 光奏「女媧墳云:天寶十三載大雨晦冥忽沈。今月一 日夜,河上有人覺風雷聲,曉見其墳湧出,上生雙柳」 樹,高丈餘,下有巨石,兼畫圖進上。初克復,使祝史就 其所祭之,至是而見。眾疑向婦人其神也。
乾𦠆子,東都渭橋銅駝坊有隱士薛弘機,營蝸舍渭 河之隈,閉戶自處,又無妻僕。每秋時,鄰樹飛葉入庭, 亦掃而聚焉,盛以紙囊,逐其疆而歸之。常於座隅題 其辭曰:「夫人之計,將徇前非,且不可執我見,不從於 眾,亦不可。人生實難,唯在虛中行道耳。」居一日,殘陽 西頹,霜風入戶,披褐獨坐,仰張邴之餘芳。忽有一客 造門,儀狀瓌古,隆準龐眉,方口廣顙,嶷然四皓之比, 衣皁霞裘,長揖薛弘機曰:「足下性尚幽遁,道著嘉肥, 僕所居不遙,嚮慕足下操履,特相詣。」弘機一見相得, 切磋今古,遂問姓氏,其人曰:「藏經姓柳。」即便歌唫,清 夜將艾,云:「漢興,叔孫為禮,何得以死喪婚姻,而行二 載制度,吾所憾焉。」歌曰:「寒水停圓沼,秋池滿敗荷。杜 門窮典籍,所得事今多。」弘機好《易》,因問藏經,則曰:「《易》 道深微,未敢學也。且劉氏六說,只明《詩》《書》《禮》《樂》及《春 秋》,而亡於《易》。其實五說是道之難。」弘機甚喜此論,言 訖辭去,窣颯有聲。弘機望之,隱隱然丈餘而沒。後問 諸鄰,悉無此色。弘機苦思藏經,又不知所尋。月餘,又 詣弘機,弘機每欲相近,藏經輒退,弘機逼之,微聞朽 薪之氣。《藏經》隱至明年五月又來,乃謂弘機曰:「知音 難逢,日月易失。心親道曠,室邇人遐。吾有一絕相贈, 請君記焉。」詩曰:「誰謂三才貴,余觀萬化同。心虛嫌蠹 食,年老怯狂風。」吟訖,情意搔然,不復從容,出門而西, 遂失其蹤。是夜惡風發屋拔樹。明日,魏王池畔有大 枯柳,為烈風所拉折其內,不知誰人,藏經百餘卷盡爛壞。弘機往收之,多為雨漬斷,皆失次第,內唯無《周 易》。弘機歎曰:「藏經之謂乎?」建中年事。
《宣室志》:東洛有故宅,其堂奧軒級甚宏特,然居者多 暴死,是以空而鍵之且久。故右散騎常侍范陽盧虔, 貞元中為御史,分察東臺,常欲貿其宅而止焉。或曰: 「此宅有怪,不可居。」虔曰:「吾自能弭之。」後一夕,虔與從 吏同寢其堂,命僕使盡止於門外,從吏勇悍善射,於 是執弓矢坐前軒下。夜將深,聞有叩門者,從吏即問 之,應聲曰:「柳將軍遣奉書於盧侍御。」虔不應。已而投 一幅書軒下,字似濡筆,而書者點畫纖然。虔命從吏 視其字,云:「吾家於此有年矣,堂奧軒級,皆吾之居也; 門神戶靈,皆吾之隸也。而君突入吾舍,豈其理耶?假 令君有舍,吾入之可乎?既不懼吾寧不愧於心耶?君 速去,勿招敗亡之辱。」讀既畢,其書飄然四散,若飛燼 之狀。俄又聞有言者:「柳將軍願見盧御史。」已而有大 厲至,身長數十尋,立庭下,手執一瓢。其從吏即引滿 而發,中所執瓢。其厲遂退,委其瓢。久之又來,撫軒而 立,俯其首窺焉,貌甚異。從吏又射之,中其胸。厲驚若 有懼,遂東向而去。至明,虔命窮其跡,至宅東隙地,見 柳高百餘尺,有一矢貫其上,所謂「柳將軍」也。虔伐其 薪,自此其宅居者無恙。後歲餘,因重搆堂室,於屋瓦 下得一瓢,長約丈餘,有矢貫其柄,即將軍所執之瓢 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