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六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六十四卷目錄
宣化府部紀事三
宣化府部雜錄
職方典第一百六十四卷
宣化府部紀事三
编辑《鎮志》:「明太祖洪武二年春,參政傅友德及元脫列伯 戰於宣德,敗之。友德率步騎屯朔州,遂巡太和嶺以 北,至宣德府,值元將脫列伯南下,進擊,遂敗之。征虜 將軍常遇春兵至開平,都督汪興祖兵至興和,元主 入于應昌,遂取之,因置開平衛指揮使司,興和、懷來 俱置守禦千戶所。」
《明外史李文忠傳》:「文忠拜征虜左副將軍,與大將軍 分道北討,以十萬人出野狐嶺,至興和,降其守將。進 兵察罕腦兒,禽平章祝真。次駱駝山,擊走平章沙不 丁。次開平,降平章上都罕等。」
《鎮志》:「洪武三年春三月,北平守禦華雲龍攻下雲州, 獲元平章火兒忽答、右丞哈海。至是,文忠等又率師 出野狐嶺,降其守將。至察罕腦兒,擒其平章祝真。次 白海子之駱駝山,元太尉蠻子、平章沙不丁、朵兒只 八剌等拒戰敗潰,進攻紅羅山,楊思祖等一萬餘人 皆請降。遂進次開平,獲元平章火都罕等。知元君以」 疾殂於應昌,因進師克之。時郡縣皆附,因徙其民如 居庸關,遣將卒守之,名《宣德》曰「宣府。」
洪武四年,賜元遺臣璽書。元臣驢兒有眾萬餘,數窺 伺塞外,至是入居宣德府之常峪。上以璽書諭之曰: 「三月間,罕帖兒火者歸,言將軍駐常峪,又將移營東 去。將軍能事幼主,自世間美事,忠臣之道也。但恐幼 主失所,群臣中強者自立,弱者從之,將軍能忘君以 事讎乎?驅兵向之,又恐力有不贍。何若通使於我,結 大丈夫之知,他日遇難,相托為依,庶進退有據也。」 洪武二十五年,都督劉真、指揮使李彬來行障塞,歷 宣德、興和、雲州、大興、保安、龍慶、懷來諸處,度量城隍, 增設險隘,分撥戍守,畫示屯種,邊人賴以無恐。 洪武二十六年,置宣府前左、右三衛於宣德,置萬全 左、右二衛於宣平,置懷安衛於懷安廢縣,俱領以指 揮使。并開平、興和、懷來衛所隸北平都指揮使司。 洪武三十二年秋八月地震
成祖永樂七年,置鎮守總兵官,佩「鎮朔將軍印,駐鎮 城。」
永樂十一年,置隆慶州及永寧縣。〈又〉謝定住,廣昌所 人也。永樂十一年,其家失牛,母周氏抱弟嬰子往尋。 時定住方十二歲,隨行至村西,一虎躍出噬其母,定 住以牛鞭擊退,取弟抱之,扶母而行。虎復隨至,嚙母 頸,仍以鞭擊退。行數步,虎復噬母右足,定住又以石 擊之,虎遂去,母子三人獲生,里人驚異之。
《名山藏》。「永樂十二年二月庚寅,車駕發北京,皇太孫 從行。戊戌,駐蹕宣府,上從容教太孫,太孫所對皆合 上意。」
《鎮志》:「永樂十二年,禮部尚書趙羾來輯遷民。時隆慶、 保安、永寧州縣,雖命創置,尚無編戶,至是始遷內地 民實之,乃命羾來安輯。羾至,披荊棘,立坊市,畫田畝, 布約束,二三載遂為都會之區。是年置保安衛於廢 州,置美峪守禦所於美峪。」
永樂十三年,發內郡民丁轉餉。時宣鎮軍餉缺乏,詔 發山東、山西、河南及鳳陽、淮安、徐、邳等處民丁十五 萬,運糧赴鎮,各給行糧腳價,仍免差役一年。是年復 置保安州,置永寧衛,置保安右衛,治順聖東城。 永樂十五年秋,「大有年。」
永樂十六年改懷來所為衛。革「北平都指揮使司」,諸 衛所直隸京師。
永樂十八年夏六月,大水。
永樂十九年,令罪人來輸粟自贖。以本鎮所屬地方 多缺軍糧,特令法司囚人運糧自贖。雜犯死罪五十 石,流罪三十石,徒罪八石,杖罪六石,笞罪四石。又令 各府州縣民運本鎮糧者,各免差役一年,有犯徒杖 罪者,釋之。其官吏犯贓,輸粟本鎮者,減還官正數一 年。
永樂二十年,戶部尚書夏原吉來稽軍餉。時議北伐, 廷臣方賓、呂震、吳中等,以為宜先養民。賓復言糧儲 不支,遂召原吉對曰:「僅給將士之費,不足以供大軍。」 即命原吉至開平稽視軍餉,至則具數與賓同。上怒, 急召原吉還,賓懼,自殺。原吉至,繫內官監。仁廟登極, 解縛釋之。是年棄興和,徙其守禦所,附宣府。是秋,大 「有年」
《楊慎外集》:「童瑄字碧瑄,號玉壺,以明天文召入,扈從成祖北征,至野狐嶺,上有碑識云:『嶺去天十八里,其 寒裂膚,此地極北,紫微北斗已向南觀』。」
《名山藏》。永樂二十二年四月,以親征發北京,六月庚 寅,次榆林川,上大漸,辛卯,上崩。大學士楊榮等祕不 發喪,馳計皇太子,命皇太孫馳訃開平迎龍轝。乙酉, 龍轝次鵰鶚,皇太孫至,始發喪。
《鎮志》:「宣宗宣德元年,詔鎮兵番閱京師。永樂間,鎮兵 數從征伐,武事練習,承平既久,漸以廢弛,于是詔宣 鎮分兵春秋二番較閱京師。」
宣德三年,詔增京操軍月廩。先是,洪熙元年,令鎮兵 番上京師操練,月每人支糧四斗。至是又選鎮兵入 京,如洪熙制,除家給正糧外,月支行糧各三斗。又令 在邊衛所旗軍月糧文書到倉,過二月不支者,折支 鈔錠。是年夏六月,大水。
宣德四年,鎮朔大將軍、陽武侯薛祿來行障塞,上疏 言「開平自大寧棄後,孤懸寡援,餉道艱阻,移衛獨石 為便。」上下其疏,朝議難之。祿因請回,面陳其詳,遂移 衛獨石。是年春三月饑,官賑之。秋,有年。
《名山藏》:「宣德五年四月,陽武侯祿、豐城侯賢築獨石、 雲州、赤城、鵰鶚堡,賜之出車五月之詩。六月,獨石、雲 州、赤城、鵰鶚城堡成,遂棄開平。十月閱邊。癸未見宣 府總兵譚廣于泥河,賜綺紗。」
《鎮志》:「宣德五年,駕巡邊,至宣府還。是年置萬全都指 揮使司,以都指揮使掌司事,都指揮同僉貳司事,徙 居庸關。隆慶右衛附懷來,隆慶左衛附永寧,割大同 之蔚州衛及廣昌所來屬,棄開平,徙其衛治獨石。又 命大臣督餉給開平。時令歲運開平糧四萬石,自京 師至獨石立十一堡,每堡屯軍一千名,各具運車,以」 六十日為限。其開平備禦官軍,輪班於獨石搬運。仍 令都督一員領軍防護,伯一員總督。次年、又令五軍 操備井、彭城、永清左右三衛旗軍擺堡儧運糧料一 十萬石赴獨石等處。以武職一員把總提督
宣德六年,置龍門衛于《廢龍門縣》,置龍門守禦所于 廢縣之東莊。
《名山藏》,「宣德九年九月,上巡邊,出居庸關,至懷來、萬 全」
《鎮志》:「英宗正統元年,隆慶木連理。」
正統四年夏六月,「大水」,官賑之。
正統五年春,饑。秋,有年。
正統十二年,令歲運糧直給軍,每歲運銀十五萬兩 於宣府糴買糧料。又令萬全都司所屬衛分,不分旗 軍,月支米一石,米與折色銀布間月關支,如閏月全 支米。又令宣府夜不收軍士,月添支口糧二斗 《名山藏》。正統十三年,巡撫大同、宣府右副都御史羅 亨信奏:「塞卒勞邊,歲無寧日。餘丁無他生業,惟事田 作而已。今計一歲得盡力南畝者,十無八九。蓋每歲 正、塞卒候接使臣,二月出境,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 復采草,八月以後修關備邊,十月又將迎接使臣矣。 邊地砂鹼磽脊,霜早雨遲,收穫甚薄。聽之自食,猶慮 不足,若徵其稅,必致逃竄。昔太宗皇帝詔闢邊土者 無徵,皇上初年亦有是命。今大同、宣府所有新闢,戶 部遣官經量,人除八十畝外,餘地每畝徵稅五升。臣 竊謂為戶部者,但知積粟實邊,孰知守邊在人心。人 心不固,誰與共守?乞罷其役。」上嘉納之。
《鎮志》:「正統十四年春,地屢震。」
代宗景泰元年夏,詔京營兵來屯。先是,少保于謙議 「守紫荊、白羊口、倒馬關,發京營兵二萬,分駐涿、易、真、 保定。有警則涿兵援白羊,易、保定兵援紫荊,真定兵 援倒馬,大急則諸道齊出邀擊。」至是鎮人告急,乃發 駐涿五千人,備白羊以東。又鎮朔大將軍昌平侯楊 洪來行障塞,工部尚書石璞來督軍務,都督董斌來 修復八城。初,給事中葉盛言:「今日之事,邊關為急。往 者獨石、馬營不棄,則六師何以陷土木、紫荊、白羊不 破,則敵騎何以薄都城?」至是少保謙請令洪行視障 塞,且同總督尚書璞等商確,北路八城若可修復,遂 便宜行事。洪、璞因上言「八城俱宜修復,須責委任事 之臣,專督其事。」事下會議。禮部尚書王寧以為宜且 棄置,以俟餘日,專力永寧、懷來以通。宣大少保謙抗 疏曰:「獨石諸城,邊境藩籬,京師屏蔽,不可自餒以資 讎敵。尺寸進退之機,安危治亂之所係也。且當干戈 擾攘之時,尚宜慎守封疆,況平居無事,而可自慼土 地耶?」上意大決,乃召斌來督工役。
景泰三年,令京營兵來轉軍餉。時令五軍等營撥軍 七萬,運糧十萬石于懷來,每人給腳銀三錢。又令口 外旗軍照舊支月糧一石。「又令報效舍餘有冠帶者, 月支米一石,無冠帶有家小者八斗,無家小六斗。又 令各邊老幼殘疾屯軍,俱令守城把門,月支米三斗。」 從之。又詔參政葉盛贊理獨石軍務。獨石諸城,屢事 修復,未見安輯。盛至,因上《興革事宜》八條,行之,軍民 大便。盛復立社學以教子弟,置醫藥以濟疾病,立義 塚以瘞死亡,設暖鋪以便行旅,均蔬圃以給將士,制度品式,纖悉具備。
景泰四年,兵部侍郎王偉來行障塞。偉即保安州人, 初為少保于謙所知,以御史遷兵部職方司郎中,一 時奏牘多所草定。謙引使佐己,至是擢侍郎。詔出宣、 大稽考軍餉,察訪人情,審度形勢,規畫事宜。偉一一 密具方略付謙,士大夫多重之。是年夏,大旱。
景泰五年春正月,積雪,恆陰。二月,饑,官賑。秋,大有年。 雲州產嘉禾,一本三穗、五穗者甚多。
景泰六年,令法司罪人來運軍餉有差。凡法司罪囚 「領運通州倉糧赴宣府,不完者,發巡撫官處,減半,自 備米納宣府。」斬絞罪二十石,流并徒三年;十六石,徒 二年半;十三石,五斗,徒二年;十一石,一年半;九石,一 年;六石五斗,杖每一十四斗。又令土木、榆林、擺站有 家小軍士,月糧給八斗。是年夏六月,大水。
英宗天順八年五月五日,大風飄屋瓦拔木。
憲宗成化三年,置遊擊將軍。前此遊擊領京營兵截 戰。至是選精銳土兵統以遊擊,號稱「前鋒。」
成化六年夏六月,大水。次年春,饑。
成化八年,設兵戍守葛峪、大小白陽、常峪、青邊、趙川 六堡,置協同參將統之,尋革去。
成化九年,定鎮兵月餉。凡宣府選操上班舍人,照操 軍例、月支糧一石。選操旗軍,照邊軍例給之。其在邊, 夜不收,月糧添為五斗。
成化十二年秋七月,黑眚見。其物黑小金睛,修尾,體 狀類犬,行疾如風,多自戶牖入,遇者輒昏迷驚擾,或 身面被傷,人乃夜張燈持刃防之。
成化十九年春三月,地震。冬旱,無雪。
名山藏。成化二十年正月庚寅,京師地震。是日,宣府、 大同、遼東地皆震。宣府裂湧水,居庸關一帶,城垣墩 臺驛堡多潰裂,人有壓死者。二月命余子俊兼都察 院左副都御史,總督大同、宣府軍務,兼督糧儲 《鎮志》。子俊至鎮,選將練兵,墾田備餉,造戰車,利兵器。 既具,乃上言:「臣先巡撫延綏時,曾築長城,或斸山為 牆,或立墩挑塹,西人至今賴之。今宣、大地勢平衍,過 于延綏,築城為險,尤不可緩。乞朝廷不惜小費,成此 大功。」詔許之。
成化二十一年夏,詔京營兵來助塞役。總督侍郎余 子俊奏「築宣鎮塞垣,慮兵力不足,乞發京營兵來助。」 于是朝廷命都指揮顧綱率二萬人至,子俊分布就 役。宣人謂得勤兵息民、均勞謹要之意。是年春正月, 星隕有聲。秋八月,《大有年》。
孝宗弘治元年,令邊鎮上險易圖志。查得《諸司職掌》, 「凡天下要衝及險阻去處,各畫圖本并軍人版籍,須 令所司成造送部,務知險易。」今將該造圖本及管軍 戶口、馬騾文冊定為限期,在京并北直隸衛所,大寧、 萬全二都司,限二月終。其餘各都司俱量遠近定限, 一體造報,違者問罪,著為令甲。
弘治二年夏,麥大熟。
弘治三年,詔「會計軍餉。今萬全都司所屬衛所官軍 俸糧折色,照大同例,每年會計山東、河南并大名等 府稅糧折布、戶口、食鹽錢鈔,擿撥解赴管糧官處支 給。又令沿邊征哨并按伏備堡等項官軍出百里之 外者,俱日支口糧一升五合;都指揮與把總等官,日 支廩米三升;備禦官軍日支行糧一升七合;馬,日支」 料三升、草一束。在營草料住支。如在百里之內起關 濫支廩米、行糧、口糧者、聽撫按官參奏。又令鎮巡官 巡邊,不得多帶人馬、濫支糧料
弘治八年夏六月,大旱,饑。
《名山藏》「弘治十年六月命戶部左侍郎劉大夏兵部 左侍郎李介俱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整飭大同宣 府兵糧」
《鎮志》大夏召邊上父老日夕講究,遂得要領。一日揭 榜通衢云:「某倉場缺糧草若干,每石束給官價若干。」 封圻內外官民客商及中貴子弟但願報告者,米自 十石以上,草自百束以上,俱准。甫兩月,倉場俱有餘 積。蓋往時糴買,須糧千百石,草千萬束方准,故勢家 爭相為市,轉買邊堡軍民糧草以應。自此法立,有糧 草之家即得報告勢家,無從市易,公私無虧,軍民無 擾,而宦勢亦無怨謗。
弘治十三年,分守北路,宦官唐祿請於沿邊築鑿墩 塹,以阻敵侵。報罷。疏略曰:「禦邊莫先設險,設險在於 添墩。欲於沿邊里築一墩,墩配七卒,中空鑿塹,以阻 侵軼。墩備火石,以事徂擊。役夫三萬,期工七年可成 也。」時兵部尚書馬文昇、給事中蔚春交論之,以為不 可。文昇曰:「禦敵之道,在於士馬精強,將帥謀勇。修邊 之役,止遏鼠竊而已。宣鎮邇值多事,行伍罷弊,正宜 休養,以作戰氣。忽遽興此大工,不惟人心嗟怨,恐有 他虞。」春曰:「敵若擁眾,一墩七卒,必不能敵。且邊地風 沙,縱使挖掘塹溝,亦恐易為漫沒。又本鎮遊兵,不踚 三千,而役夫三萬,期功七年,非惟無益,害則隨之。」 弘治十八年春二月,地震武宗正德元年,右都御史劉宇來督軍務。「宇舊以僉 都御史巡撫大同,至是邊報急甚。吏部尚書馬文昇 薦宇,乃進右都御史,總制宣、大。未幾召入,宇因依附 權宦劉瑾,得為兵部尚書,代許進云。」
正德四年、增置遊擊將軍。選銳卒三千領之。視舊遊 兵營例
正德五年,兵部侍郎文貴來督軍務,戶部侍郎胡汝 勵來理軍餉。汝勵知劉瑾意在富邊,曲為阿附。遂下 令搜粟,丈量屯地頃畝,溢增糧額,嚴限追徵。閭里騷 然,咸不自保。瑾敗,乃自殺。
正德六年,詔鎮兵南征。霸州賊劉寵等,起自畿甸,流 劫郡縣,討之不克,至是調鎮兵南征,是年《黑眚》見。 正德十年,詔鎮兵入宿衛。時,徵鎮兵六千餘名,同遼 東、大同、陝西各六千,操練京師,充宿衛京師,因號曰 「外四家。」其京營兵六千,則命二遊擊將軍統之,歲番 戍于宣操備焉。
正德十一年冬,令揀閱鎮兵。時總兵官朱振以軍中 司伍強弱相雜,會撫臣疏請「檢閱精壯者為前營,次 者為後營,前營出戰,後營為援。」從之。
《名山藏》。「正德十二年十一月癸酉,上駐驆大同,戊子, 還至宣府。十二月丁亥,上迎春宣府。以大車數十,使 僧與女共載。女執毬車驅之,轂擊僧首,相觸或墮,上 大樂焉。」
《鎮志》:「正德十三年正月郊祀,車駕出關,幸宣府。二月, 以太皇太后崩,還京。六月復北幸宣府,駐師數月,乃 西歷大同偏關、榆林,至十四年二月始還。」
正德十四年,兵部侍郎馮清來規邊務,戶部侍郎鄭 宗仁來理邊餉。先是,「十二年毅皇巡邊,即命清規畫 邊務,宗仁總理邊餉。」至是,召宗仁回,仍留清,以駕還 京故也。是年春二月,饑。
正德十五年秋九月,地震。
正德十六年春三月,大饑,人相食。
世宗嘉靖元年,詔「革濫陞職爵。凡宣府賜姓人員,及 見犯罪冒姓者,各復本姓。其取到留用者,不分官職 大小,各回原衛原籍,帶俸閒住。但因賜姓義子廕陞 職爵,兵部盡行查革。凡宣府近倖之人,獻諂希恩,蓋 造鎮國總督府老兒院皇店等項,便著撫按官逐一 查勘,或拆毀改正,或存留別用,或變賣還官。官匠人 等有因蓋造陞官者,亦就查革改正。」又詔:「軍門辦事 害人者,罪勿赦。凡先在軍門辦事,如宣府指揮張璽、 張綸及掌案寫字等項人員,宮動趙貞、殷大安、王縞、 王縝、陳貴、龐璽、晁用、鄭曦、賈銘、高濙、朱鳳翔,管皇店 千戶趙錦、姚俊,俱倚勢生事,蠹政害人,內外軍民怨 入骨髓,本都當處死,姑從寬,各連當房家小,押發兩 廣煙瘴衛分,永遠充軍。其餘跟隨辦事、管店、助惡有 名小班,答應旗校人等,錦衣衛還拿送法司究問。中 間罪惡顯著者,一體押發兩廣煙瘴衛分,永遠充軍。 家小隨住,俱遇赦不宥。」
嘉靖二年,鎮城市樓災。
嘉靖三年夏四月,地震。
嘉靖六年秋,隆慶州城南嘉禾生國學生李文會地 頃餘一莖雙穗者三之二。
嘉靖七年,滴水崖兵亂,副總兵劉淵平之。滴水崖軍 人賈鑑、錢保等與市,商訟不勝,因激怒眾曰:「我輩出 死力捍地方,商非土著人,坐肆綱利,反蔑我輩耶!」遂 聚圍商居,掠其貨,縱火焚倉場嬰城,且曰:「兵至即北 走。」時官兵在境外焚荒。巡撫都御史劉源清聞之大 駭,密遣人至境外,檄副總兵劉淵、參將李彬曰:「事已 無歸,鎮便可出間道禽滴水諸惡也。」淵、彬馳赴之,其 作亂之二日,兵即至城下。彬部卒飛石墜其陴,眾遂 附登。已而淵至,呼曰:「兵一入,殺止亂者邪?又得禁焚 掠邪?」乃止。因令城中曰:「撫臺已得情。」禽止鑑等十八 人,餘不問。鑑等多自殺。門開,整兵入,禽未死數人,送 鎮斬之。
嘉靖八年春二月,鎮城御史行臺災,辦事、監生、書吏 各焚死一人。
嘉靖十年夏六月,地震。閏六月,鎮城、懷來、隆慶大水, 傷禾。
嘉靖十二年秋八月,星隕。九月,地震。
嘉靖十三年冬,詔鎮兵西討。大同。士卒素驕恣玩法, 主帥李瑾意欲振勵,凡一切軍令務為嚴明。士卒憚 之,乃謀亂,瑾遂遇害。朝廷命兵部侍郎劉源清、都督 卻永提督鎮兵,並保定、遼陽、延綏諸營將士往討。及 得罪人始罷。
嘉靖十五年秋七月,蝗。
嘉靖十六年秋七月,蝗,人捕而食之,遂止。
嘉靖十八年,兵部尚書毛伯溫來督軍務,兵部尚書 翟鑾來行障塞。時邊報疊至,朝議伯溫總制四鎮兵 馬。已而駕幸承天府,特申命鑾「巡行九邊,勞撫諸將 士。」鑾以宣府京畿重鎮首至,留數日,竣事去。是年秋 七月,鎮城大風拔木嘉靖十九年春三月,大旱。
嘉靖二十年春,饑。〈又〉德徖,秦晉間僧,少遊燕代,至隆 慶州,居應夢禪林,日誦《法華經》數卷。嘉靖辛丑,道士 張雄以妖幻鼓惑愚民,據青峰砦為亂,脅徖從之。徖 至,罵曰:「聖朝容我輩脫賦役之累,各向宮院為國祝 釐,乃為此事耶?賊貽害不細矣。」雄怒,令縛出就斬。徖 曰:「我以善死,死雖速,不謂死。汝以惡死,死雖少遲,然 死固已久也。」因遇害。張雄,燕、代間人也,少從道士郭 沖遊,盡得妖幻術。沖死,雄以其術自神,卜地隆慶之 青峰砦,居焉。時有僧王姓者,慕其術,往從之。州人劉 伯川、趙天祿輩相語曰:「王故異僧,尚投禮張師座下, 我等何不朝夕尊奉,求利益耶?」由是聞風而趨者日 眾,聚且千人。雄乃為異圖,自擬王者服色用黃,出鐵 印,署伯川輩偽職。守備都指揮丘陵、知州事辛住聞 變,謀曰:「是不可使滋蔓也,亟鋤之便。」因使軍人徐龍 等以次往從,實為內應。陵兵繼至,擒雄等四十人,其 類多投深澗死,于是送雄等詣鎮,伏誅。
嘉靖二十一年,兵部侍郎翟鵬來督軍務。時「邊警屢 報,總督侍郎鵬奉命至鎮。遂調遼東、延綏、寧夏及真、 保定客兵凡十營,分布宣、大險隘,過秋乃還」,而土兵 專令乘塞。一年,詔運京粟助邊。總督尚書翟鵬以年 饑,邊軍大困,乞運京米二十五萬石濟宣、大。詔從之, 宣府運十萬石,大同運十五萬石。鵬又以宣府近京, 「大同路遠,不便轉輸,乞將宣府客兵銀兩運給大同, 每石折銀一兩。其該運大同十五萬石,盡留宣府為 客兵用,二鎮俱便。」于是廟堂協議,永為定例。是年,隆 慶、懷來大水。
嘉靖二十三年,都御史王儀請修宣鎮要衝墩垣,配 兵乘守。從之。〈又〉王三,大同人也。嘉靖甲辰冬,引眾寇 蔚州,回過順聖城北,三以數十騎𨙫水地堡,自稱名 曰:「我大同王三也,素豪傑,爾宣人曷,不知敬我?其速 飲我酒,毋慢。」時大同參將張鳳以援兵駐堡中,堡人 劉伏𤣱者,老矣,私謂其子曰:「即禽是張在堡必不破 也。」乃具酒匍匐以獻。三痛飲,漸至醉瞶,𤣱猶頓首示 怖。三乃麾其騎令卻毋前,𤣱復懇曰:「畏刀耳。」三見其 誠,業已老,易之,解所佩刀擲遠地,稍前就𤣱。𤣱佯酌 酒,拉之入堡,堡人皆鼓譟登陴。鳳亦令士卒舉炮,餘 寇立視,良久去。于是撫鎮檻三致京師,伏誅。
嘉靖二十四年,兵部侍郎翁萬達來督軍務。時邊方 多故,軍政廢弛。萬達至鎮,乃併民堡,省客兵,掄將材, 調軍食,詰奸細,謹關梁,揀驍勇,集謀議,相度險夷,補 塞隙漏,極勞瘁云。是年春正月地震。
嘉靖二十五年,兵部侍郎翁萬達請酌緩急,修築塞 垣。從之。《疏》略曰:「二十三年,都御史王儀所築之塞,已 半隳隤,而諸處地為敵衝,未經措畫者,更不為少。議 以西路張家口、洗馬林、西陽河為最衝,為垣七十五 里有奇,削崖垣二十二里有奇,塹如之。西路柴溝渡 口,中路葛峪、常峪、青邊、羊房、趙川,東路永寧、四海冶 為次衝,為垣九十四里有奇,塹十之二。敵臺、月城九 十一。垣高闊以二丈,頂收以九尺;外塹深闊以一丈 五尺,底收以一丈;內塹深闊以一丈,底收以五尺;敵 臺闊視垣加二丈,高視垣加五尺為式。急衝鳩夫聚 役;次衝以待防秋,即役戍卒。」
嘉靖二十六年,翁萬達請修北路次衝墩垣。從之。《疏》 略曰:「宣府諸垣既完,則北路次衝亦宜舉役。議自獨 石兔兒墩起,南至赤城野雞山止,為垣八十六里有 奇,塹如之。敵臺一百七十有三,鋪屋如之。規制大略 無減前畫。而役以鎮兵,不急其程,務求其濟」云。是年 秋,隆慶雨雹。
嘉靖二十七年秋,有年。
嘉靖二十八年,翁萬達請築內塞,從之。疏略曰:「宣府 垣役始西中路者,先所急也。東、北二路,限於財力,又 朵顏支部巢處其外,尚能為我藩籬,故遲而未舉。今 西中路塞垣難犯,而朵顏支部為敵逼徙,則二路之 急,視前數倍也。夫二路邊七百餘里,馬步卒不三萬, 即皆為垣,乘守莫及。兵分于地廣,備疏于無援,此臣 之所懼也。擬自東路之新寧墩而北,歷鵰鶚、長安嶺、 龍門衛至六臺子,別為內垣一百六十九里有奇。塹 如之,敵臺三百有八,鋪屋如之,暗門一十有九,以重 衛京師,控帶北路。又東路鎮南墩與薊州火焰墩,中 空未塞,而鎮南而北而西至永寧、新寧墩亦原未議 塞,俱宜補築,成全險也。」
嘉靖二十九年,兵部侍郎郭宗皋來督軍務。初,宗皋 為巡撫都御史,以東路近京師,當為屏蔽計,因會同 侍郎萬達率輕騎循白河而東,遂出塞,登高山下視 之,知永寧之鎮南墩去薊州之火焰墩不三十里,無 塞垣,乃即令修築相接。其山下有可耕地萬頃,又因 地形,城寧遠、清遠、靖遠三堡,募軍卒耕戍之。軍卒稱 便。是年春三月十九日未時,大風拔木,黃沙蔽空,畫 昏晦不見,至夜分少止。同日,京都風拆正陽門外大 坊嘉靖三十三年令輸京粟賑邊兵。是年,大水傷禾,鎮 城斗米值銀五錢,極邊堡八錢。雖月給折銀,無從糴 買,軍多饑死。總督尚書許《論》累疏請,乞京運以賑。上 從之,令輸京粟十萬石,貯居庸、懷「來倉,分運各城堡 給軍士。仍計價直,於應發本鎮年例銀內扣除。」是年 春二月,饑。夏六月,大水,壞屋廬,淹禾稼,人畜壓溺死 者甚多。時亭障城墉頹十之六,居庸尤甚。其山石墜 下,填塞郭門,不能以路。
嘉靖三十四年春三月,大饑,人相食。詔發帑金賑之。 嘉靖三十五年,兵部侍郎江東疏請修築《南山聯墩》, 從之。《疏》略曰:「御史李鳳毛所言,修築南山,以安畿輔, 誠經國安邊大計。宣府目前急務,莫有過於此者。先 任總督尚書許論,與臣交代之時,亦拳拳以南山隘 口逼近京畿,極係緊要,早宜修築為言。隨准巡撫都 御史張渙咨開:參議張鎬相度過懷來南山一帶地 方,居庸東北自岔道西抵龍爬山止,共隘口一十八 處,長亙一百零三里五十步;自岔道東抵四海冶鎮 南墩止,共隘口一十二處,長亙一百三十里零四十 步。東西共計二百五十里,折九萬一千八十步。每百 五十步,築墩一座;每二十座空內,築小堡一座,令墩 軍取便攜家及鄰近農家欲居者聽。其通內地隘口, 應該設卒守把,以防奸細者,各添墩一座。其隘口應 添大石牆或《尾虎》小牆者,各宜量勢修築。其軍役人 等,俱示以格式,分以尺寸,限以程期。其該用食米鹽 菜,俱以時價折估。」總計墩七百九座,墩房七百九間, 小堡三十餘座,大堡「七座,岔道城一座,共該用銀一 十萬五千七百五十一兩九錢三分五釐等因,俱屬 詳盡。岔道城議設守備兵馬并倉場官攢,相應依擬 內召募軍人,撥給屯地等項,以次修舉。」及查本官素 練戎務,習知敵情,相應陞授兵備副使,無事駐劄懷 隆,防秋移駐岔道,提調守備兵馬拒守新墩,該路參 將協「力戰守,應援兵馬聽臣等臨期酌量緩急,再行 督發。」所據前項工程應用錢糧有不容一日緩者。伏 望軫念宣府時勢之難,兵力之弱,南山一帶實為居 庸一帶內口屏蔽,乞敕該部再加詳議,各議擬上請 將前應用錢糧早賜解給,合用火器盔甲亦宜預發 參議張鎬,即賜陞授。以便督理工程,整飭「戎備。其《岔 道城》添設守備兵馬及倉場官攢印信,更乞俯賜俞 允施行。」
嘉靖三十六年夏六月,地震。
嘉靖三十七年,兵部尚書楊博請增築各路墩臺。從 之。《疏》略曰:「臣惟宣鎮北路獨石地方,極為孤懸,比之 大同右衛,其遠近緩急,尤為明甚。今自目前切要言 之,第一在修飾城堡,其次則腹裏接火墩臺,一方耳 目,關繫匪輕。除原設不堪者,即行分巡僉事許用中 見今督修外,仍于獨石城馬營溝通馬營大路,胡家 莊、孔家莊,議添空心墩臺二座,每座共高三丈三尺, 上加女牆四尺。週圍月城一道,外挑圍塹一道。」「馬營 堡,議添上哨,通君子堡司家溝口、李樹溝口、羊奶子 溝口、二隊溝口;下哨通松樹堡馮家科、尖嶺兒。本營 迤南羊房堡段家衝、西川九窠窖衝口,東北獨石溝, 通獨石城大路霍家莊共十座。」「雲州堡議添夜收嶺 墩一座,高低廣狹悉如獨石之制,通共添墩一十三 座,不惟足以制敵,居人行旅俱屬便利。見今總兵官 李賢在彼設伏,合共嚴行。本官督併參將劉漢及操 守等官刻期完報,伏乞聖明裁定。」是年秋八月,大雨 雪,樹木多壓折死。
嘉靖三十八年春正月至夏五月不雨,《虸蚄》生,甫大 雨乃盡死。自是雨連百餘日,廬垣多壞。八月復雨雹, 平地水深三尺許,禾稼一空。
普真者,媯川人,姓王氏。入金剛山修行採藥,自服禪 定,久之,乃得先覺術。一日,呼其徒具飲饌,已而賊數 人入,乃親為設几,令饜足,仍出所貯米菽恣取之。賊 攜所取者出,則環走山麓,詰旦尚不能就途,大加畏 服,伏堂下曰:「師宥我罪。」真笑曰:「物有定分,若輩無復 為此。」皆拜謝去。
《宣化縣志》:「神宗萬曆九年四月,地震三次,有聲。 萬曆十一年,疫。」
萬曆十三年秋,大水。
萬曆十八年春,鎮城大風拔木。
萬曆二十九年夏,隕霜。
萬曆三十四年,「大有年。」
萬曆三十八年,大疫。
《保安州志》:「萬曆四十二年,雞鳴山崩,左阜劈裂千尋, 闊數十丈。」
萬曆四十五年春三月「五日未時,黑風西來,窈冥晝 晦,居民張燈作食。」
熹宗天啟五年夏五月十五日夜子時,天鼓鳴,起西 北,止東南,聲若巨雷。
天啟六年夏六月十三日夜,地震如雷,壞民屋甚多, 每日微動,月餘方止愍帝崇禎元年夏大旱,人相食。
崇禎二年春,斗米銀一兩,人相食。
崇禎六年夏四月,有虎伏于北關。守備許國泰率軍 丁圍射之,傷一人,去。
崇禎十一年夏四月,大雪,平地深三尺,麥凍,南山羊 死殆盡。
崇禎十二年夏五月,大雨雹,起西北至汪源屯,傷禾 數百頃。
崇禎十三年夏大旱,斗米銀一兩,民食草木樹無完 膚。冬十一月,「南山寇」夜入南關肆劫,焚鋪舍。
崇禎十五年春,有紅狼殺人甚眾,民露刃防之,道路 戒嚴,至次年方止。
崇禎十七年春三月十九日,闖逆兵西來,從雞鳴驛 徑過,有數十騎至城下索羊酒,居民驚竄。
宣化府部雜錄
编辑《水經注》:「濕水出鴈門陰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 〈注〉濕水又東,逕道人縣故城南。《地理志》曰:「王莾之道 仁也。」《地理風俗記》曰:「初築此城,有仙人遊其地,故因 以為城名矣。今城北有淵潭而不注,故俗謂之為平 湖也。」《十三州志》曰:道人城在高柳東北八十里,所未 詳也。濕水又東,逕陽原縣故城南。《地理志》曰:代郡之 屬縣也北,俗謂之北郍州城。濕水又東流,又東,陽水 注之,出縣東北澤中,北俗謂之太拔迴水。水自源東 南流,注于濕水。又東逕東安陽縣故城北。趙惠文王 三年,封長子章為代安陽君,此即章封邑,王莾之競 安也。《地理風俗記》曰:「五原有西安陽」,故此加東也。濕 水東逕昌平縣,溫水注之,水出南墳下,三源俱導,合 而南流,東北逕濕水。濕水又東逕昌平縣故城北,王 莾之長昌也。昔牽招為魏鮮卑校尉,屯此。濕水又東 北,逕桑乾縣故城西,又屈逕其城北,王莾更名之曰 安德也。《魏土地記》曰:「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城西 渡桑乾水,去城十里,有溫湯,療疾有驗。《經》言出南」,非 也,蓋誤證矣。魏任城王彰,以建安二十三年伐烏丸, 入涿郡,遂北逐至桑乾,止于此也。
沽河南過漁陽狐奴縣北,西南與濕餘水合為沽河。 〈注〉沽水西南流,逕狐奴山西,又南逕狐奴縣故城西, 漁陽太守張堪于縣開稻田,教民植種,百姓得以殷 富,童謠歌曰:「桑無附枝,麥秀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 支。」視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沽水又南,陽重溝水注 之。出狐奴山,南轉逕狐奴城南,王莾之所謂舉符也。 側城南注,右會沽水。沽水又南,濕餘水注之。沽水又 南,左會鮑丘水,世所謂「東潞」也。
《山水記》:自八達嶺下視居庸關,若建瓴,若窺井。昔人 謂「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也。」
《鎮志》:四海冶本四合冶,以四水合流故名。謂之冶者, 古蓋冶鑄其地也。俗訛為「四海冶。」
「溫餘水出居庸關,東過軍都縣南,又東過益縣北。」夫 邊塞仰給于東南,水運不行于西北,蓋從古病之矣。 溫水通漕,特居庸以東者耳,其西固未之及焉。近日 有議其事者,遂亦寢閣,豈非勞費鉅重,未易以奏績 耶。
清虛觀在順聖東城大王山絕頂,毁久。今于故址建 龍王祠,祠中有泉,泉旁有芍藥花開徑尺餘,顏色妍 麗,人不敢折,折之生災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