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百六十八卷 |
第三百六十八卷目錄
遼州部藝文一
李縣尹祈雨感應碑 元王國賓
重修宣聖廟記 呼延伯起
別知賦贈吾友王陝州 明喬宇
重修文廟碑記 高穀
學田記 王雲鳳
開鐵冶疏 高巍
修和順縣志序 錢受祺
遼州部藝文二
祝融廟 明張仲尹
虎谷 王雲鳳
清河泉 喬宇
西溪靈井 前人
分賑 李繼先
過石鼓嶺三首 前人
九京新月 周鉞
八賦晚霞 前人
風撾石鼓 前人
雨洗麻衣 前人
鳳臺異形 前人
漳水環帶 前人
歸次黃澤關 王顯名
次黃榆古戍韻 劉順昌
次松子香風韻 前人
次漳水環帶韻 前人
山春色 孫毓英
文昌祠 鍾武瑞
石佛洞 前人
千畝靈泉 前人
五指勝蹟 前人
許洞清風 胡會
北城眺望 潘巨
遼州部紀事
遼州部雜錄
職方典第三百六十八卷
遼州部藝文一
编辑《縣尹李公祈雨感應碑》元·王國賓
编辑
榆社縣東北隅,有廟曰「亞嶽」,以祀崔府君。廟無碑石, 不審創自何代。《梁紀》重修。金泰和二年壬戌,後增東 西兩廡,並舞門、應門,大元封號,牓曰「靈惠齊聖廣佑 王廟。」神既貴既靈,凡水旱厲疫,禱之無不響應。苟令 長得人,以時致祭,則雨暘時若,民不夭札。如或吏惰 不恭,怪風劇雨,發作無節,人罹其害。至正八年,朝廷 慎選守令,於是絳人李僎公儀由國子上舍生釋褐 授榆社尹。公直諒廉明,中心和易,祇慎所職,事神治 人,各得其道。至縣之二年,夏大旱,草木焦卷,水泉竭 涸,麥收十分之一,苗則槁矣。公憂形於色,食不下咽。 乃問《禮書》,考祭法,會吏民,謂之曰:「嘗聞山川之神,水 旱厲疫,於是乎禜之。蓋以其崇高深廣,能出風氣為 雲雨,滋養潤澤乎一方也。今廣佑王廟在縣,且舊有 亞嶽之號,是能禦災捍患以庇斯民者,盍往禱焉?」乃 出沉檀一斤,捐俸金二月,以備牲醴之費。齊祓一心, 聿至廟下。請於神曰:神之所降依者人也;人之所藉 庇者神也。當茲雨澤愆期,嗇人焦勞,無以為命,不敢 以不告。若縣尹有罪,「宜罰及其身。百姓無辜,誠可矜 憫。」遂曝身中庭,朝夕拜祝,期以五日不雨,當解印去 職,不忍立視人民流亡以死也。其至誠懇切難以言。 既越四日,晨起祝酬,但見陰雲四合,澍雨隨至。君凝 立雨中,衣履盡濕,且拜且祝,不已益虔。眾固請少休, 不聽。至夕,時雨漸密,眾不堪其苦,遂叩頭請曰:「君之 精誠已達於神明矣,何為苦身若是?」強扶之,不得已, 乃上堂。既而雨大集,眾皆懽呼鼓舞,如自膏火中出。 凡三次,得雨尺許,苗則盡活,秋田大穰。於是四鄰及 各州縣祈禱者甚眾,卒無顯應,獨是縣先得,遠近莫 不嘆服。大抵公之為政,不事刑威,專以誠信導民。至 縣甫二年,其所以興利除害者,不可殫記,故能克協 神意,休應如響。蓋君之禱也久矣。咸願刻諸廟石,以 著厥美,而繫以詩。
《重修宣聖廟記》呼延伯起
编辑
榆社,遼州屬縣,古儀州,唐改今名焉。其山水明秀而 容,土風淳厚而美者,翰林王國賓記之矣,茲不復云。 若夫綱常顯著,禮器昭明,三代而下,吾夫子不言而 聖人也。今茲但文其廟,承先遺後,紀歲時顯晦之跡 云爾。廟居城之艮隅,故城發源已久,遠跡罔尋,知濫 觴於唐宋,其幾灰燼矣。逮及聖朝,天開嘉運,曆應休 祥。中統建元翌年辛酉,歲亨時會蘇公宰縣,睹廟基 瓦礫之丘墟,傾心倡首,率其僚佐,創興正殿,繪塑中 聖十哲之像。至元乙亥,宣差忻都。至元己卯,縣宰王 天祐俱從公議,益展新謀,或補建賢廡,或增衍講舍其功皆中道而止。大德癸卯,前尹辭班,事歸新政,達 魯花赤不花公蒞任焉。公幼年英毅,家世淵源,德度 沈摯,臨事多決。因春丁釋菜之日,仰瞻廟貌,以其摧 圮隘陋,不足以嚴奉聖人,慨然有興起之念。縣宰奉 公天資質實,為政以寬,凡所謀為,迥出人表,乃為經 畫之。主簿曹公亦能持謙下士,樂善好義,相與輔相 之。於是協謀集議,度材施工,創起應門於南,謀堂齋 舍於後,左右廊廡亦從而更新之。殿宇丹雘,賢像繪 畫,不勞民力,不弛民政。甫及秋丁,凡昔之未完者皆 完之。時則教諭朱公神美、直學白秉文、前商酒務都 監郄仲祥、胡顯、前州吏王良甫、縣吏張恕輩咸為之 董治贊助,克勤無怠,故其事舉無遺矣。竊嘗論之,凡 用力少者易以謀收功大則難於成。不然,何至中統 以迄「於今,四十餘年,經營締搆,至於再,至於三,而後 大就焉。豈非修廢起敝,自有時歟?抑亦建功立事,必 待能者歟?」落成之日,前河南江北行省掾張公君寶、 忻州吏目趙君德明、前縣吏連琇,暨鄉邑中進士賈 公師敬、呂君良臣等,為之樹碑,以頌其功,庶傳於永。 謹書其歲月云。
《別知賦贈吾友王陝州》明·喬宇
编辑
巍哉太行之嶙峋兮,盤厚地而坱圠。枕三晉而控燕 齊兮,萃扶輿之滃浡。中崚迤為虎谷兮,窾上黨而《嶭 巀》。薾修姱於若人兮,瓌淑姿而秀拔。鬱疆理之相望 兮,屹北巘之橫岡。前石龕而後柏巖兮,曰「吾與子之 舊鄉。」曼予目於寰區兮,周流四方久乃下。觸世路之 崎嶮兮,蘊素修而莫寫。舍結愲以延佇兮,爰締盟而 要之。悵吾道之弗返兮,諒伐木之在茲。揖東皇而導 文昌兮,遂騁步乎曲江。啟閶闔以造籍兮,寤委質於 遭逢。聽鏘鸞而待玉螭兮,充下位於南省。鑴江蘺與 芳芷兮,佩夜光之耿耿。幸朝夕以輔仁兮,繙載籍以 校文。心怦怦而亮直兮,匪吾人其誰敦?何浪跡之靡 處兮,怊惝怳而多虞?辭京洛以載入兮,迭日月而居 諸。邈正學之湮淪兮,羌永嘅乎遺矩。摭微言而奮力 兮,共條分而析縷。末俗日以工巧兮,兢哫訾而詑謾。 指迂狂以嘲誚兮,曰「非哲人之所安。」「步踽踽而徑趨 兮,言侃侃而不惑。苟予分之當然兮,又奚較孰失而 孰得?」排異端而昌言兮,邁允踐於厥躬。怒汗顏而淟 涊兮,固予心之所同。荃蕙化而雜揉兮,紛魚目之混 珍也。情悄悄而介立兮,鬱孤憤之莫伸也。愬豐隆而 上征兮,叩帝閽以懲艾。「皇穹亶無私阿兮,囿萬物而 無外。雷霆倏鼓以威兮,忽雨露之沾濡。殆苦心而抑 志兮,彼焉知造化之所如?」羞瓊枝以戒行兮,葺蘭茝 之初服。忻順受以康樂兮,匪愆尤之是贖。出國門而 南鶩兮,指《甘棠》之遺墟。帝重念此烝民兮,簡賢勞而 受圖。竊儃佪以鄣癰兮,曶曶其塊處也。恫麗澤之漸 違兮,思好修而莫吾與也。淑景轉而司春兮,撫白日 之眾芳。斾旌搖搖不可止兮,意緯繣而難忘。雲屏屏 而結蓋兮,馳予情以求索。覽蓬瀛而歷崑崙兮,隨上 下之所適。惟人生之大節兮,曰行義而不頗。嗤彼氓 之栗斯兮,沬襲愆而終訛。乘嘉運以遠遊兮,豈君子 之獲多。輕陰砉而有寤兮,雖外處其亦何。嗟孱予質 之恂愗兮,憫吾道之不早。窮年矻矻而未得兮,愐役 心於辭藻。中忉怛而外觸兮,聊徙倚而遐思。會悟不 可常眷眷兮,歎中道之分岐。予固知嘵嘵而無所用 兮,惟知我者之難得。往事既莫予追兮,庶來今之不 忒。莽倀倀而欲有贈兮,具前修之「格言。」尚崇德以永 譽兮,矢《斯盟》之勿諼。
《重修文廟碑記》高穀
编辑
孔子之道,歷萬世而不泯,極四海而崇重者,何也?其 德與功大侔穹壤,明並日月,刪述《六經》,明堯、舜、禹、湯、 文、武之道,儀型天下,備君臣、父子、夫婦之倫。由周而 下,繼漢而唐,而宋而元,人被其教,士仰其化,躬行綱 常,興起禮讓,其通祀天下也宜矣。遼州故有孔子廟, 創自前代,而規制卑狹,興廢靡常。歲久將傾,仰聖容 者,不能無上穿旁漏之歎。知州黃君鉞,同知王君俸, 判官白君瑾、朱君勉、劉君充各捐俸。乃勸諸鄉賢樂 助其事,撤舊維新,殿廡門房,煥然巍然,像繪聖賢,禮 備祭器,章服有差,品式有數。蓋儀以表敬,名以副實, 使來者興起夫企學之心,以罄報功之典,《春秋》崇祀, 永永無替,所謂「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夫子者。」英君 誼辟,靡不師之。建學立廟,用王者禮,被服兗冕,坐南 面而申拜謁焉。遼之為學,雖介萬山之中,而廟則昉 於元大德初,距今百有餘歲,聖賢像設,興廢所由,尚 有文字可考。黃輩能因其敝而新之,不亦知所本哉? 雖然,孔子人道之極也。使其在當時,非堯、舜、禹、湯、文、 武之道,推明天下君臣父子夫婦之教,淑諸人人,抱 德懷義,徒焉以沒。若沮、溺丈人所為者,宰我、孟軻,安 有「賢於堯舜之譽、聖之時之」之歎乎?州學正周鑑、訓 導高傑、張儀以書來請記,因為述其概以復。
《學田記》王雲鳳
编辑
多寡不同,著令:每歲給米,府一千石,州八百,縣六百。 田有餘者歸之官,不足則割他田足焉。後去田而為 徵米於有司,以至於今。然是時諸生,府惟四十,州三 十,縣二十,蓋凡學於學者,無不廩食之人。後增有曰 增廣,各如廩膳之數,有曰附學,無名數之限。故每學 之中,廩食者不過三四分之一,其孤貧之士,困於饑 寒,迫於婚喪,而無所控訴者多矣。州縣或有閒田,官 必令與吏耕,以自取其入,否則以賄賂請託以與人 耕。若告之曰「以資諸生之養」,則置若弗聞也。大抵近 世士大夫不稽古禮文教化儒業之務,乃習尚固然, 已非一日。遼州故隙地數段,皆前守自耕及與人耕 者,今守楊侯取以畀之學,請於巡撫何公,公從請焉。 其耕穫之役,斂散之法,具有明約,予聞而喜之。予向 守陝州,曾毀泰山廟,以其址予學,監司以為非。及提 學陝西,有學正書院,每欲置田數十頃,謀之數年,此 可彼否,竟以無成。今「楊侯能行人所不行之事,公能 從人所不能從之請」,然則予之喜,豈特為諸生溫飽 之私哉?有感於是焉耳。侯之好儒而篤於禮教,且致 其上之相信如此,諸生可不知所以副侯之意乎?今 學者雖群然終日誦聖賢之書,而不知以一言用之 於身,規為識見,無以異於鄉里之常人。迨入仕路,則 又以「智巧求合於時,姦譎求富於利,惟便其身之為, 而鮮有君民之念。然則何取於學哉?吾遼諸生,自今 返此,而求吾所以為人者,於吾所讀之書,主敬以存 其心,窮理以明其智,行道以復其性,窮則以是修於 家,達則以是用於世,則侯之意庶乎其不負矣。」侯諱 惠,字澤民,洛陽人,以宰費治高遷而來,愛養貧弱,招 徠流亡,吏惕姦慝,境無盜賊,頒《呂氏鄉約》,以化其民, 其政之善皆可書云。
《開鐵冶疏》高巍
编辑
臣聞「地不愛寶。夫寶者何?魚鹽金、銀、銅、錫鐵是也。」今 我國家魚鹽之利既興,不可復有議也。惟金、銀、銅、錫、 黑鐵,所謂山澤之利,未盡出也。且金銀雖寶,不過富 貴之家為婦女之首飾,銅錫為器皿裝點耳。惟黑鐵 一物,軍民利器,不可一日而無者也。天下山澤之利, 臣不知其餘。且以臣鄰境所有言之,今在河南之北, 北平之南,山西之東,山東之西,舊有八冶,曰臨水,曰 彭城,曰固鎮,曰「崔爐,曰祁陽,曰山嘴兒,曰沙窩,曰渡 口。」詢之故老,言在元時設立總司,提督搧取,日萬貫, 例禁民間不敢私販,此元之舊弊。今三布政司地面, 農民多缺利器,使自搧取,許納課程,猶且不敢。以臣 愚見,以產鐵去處行移文榜,如有丁「力之家,或兩戶 三戶,或五戶,起爐一座,礦炭隨便所取,國家每月課 收鈔貫,止徵鐵數,易換粟帛,許民興販。如此上濟國 用,下便農器,庶不棄山澤自然之利也。臣昔經過礦 炭之場,計料礦炭之利而興販之,實得軍國所用之 大利也。」
《修和順縣志序》錢受祺
编辑
嘗讀《詩》,至《𨚍鄘》,竊歎古昔輶軒之使,未嘗以小國忘 採也。蓋國雖小,而甿俗之貞淫奢儉,誠足備一王之 法誡,故太史識之迨聖人刪詩而錄變風,仍以𨚍鄘 次二南,其意深且遠矣。今之和順,即古之梁餘,介萬 山之中,巖壑㟏岈,寒霜早零。厥產麻豆,不可以麥。氓 不炫賈,士不喜游,民風之樸略,尤有陶唐之遺焉。顧 曩昔無志也,志創自萬曆之十有一年,閱今七十餘 載。其間天運變遷、人事興廢,不可謂不稔矣。倘循襲 故傳,靡所更正,懼其殘缺失次,而無以備訾考也。邑 侯李君憂之,以修志為己任,謀諸耆獻,博採輿人佚 文雜記,躬自校讎。凡疆輿、風土、賦徭、戶版、食貨、祠祀, 與夫官師、人物、藝文之類,一仍舊貫,而補訂其所未 備。於是乎不散不越倫,則成紀載具矣。以余職在衡 文,迺郵致成書,而屬敘於簡首。予維國大者習淫,國 小者志儉。淫則易於為非,儉則可與向善。故雖荒陬 僻壤,無不可以臻富教之成也。昔衛文公遷於楚丘, 勞勸農桑,卒致騋牝三千之富;而蕞爾武城子游氏, 道以禮樂,邑有絃歌「之聲」,豈非無地不可致治歟?今 李君自下車以來,病民生之匱也,風教之衰也,田賦 之凋耗而戶齒之不登也,勞心撫字,蓋二載於斯。為 教織紝以贍其素業,建黌序以作其賢材,勤賑卹以 拊其凋殘,闢蒿萊以廣其蕃殖,生聚教訓,勿遺餘力, 而和邑遂駸駸,有康阜之色焉。則昔之所以寖微,與 今之所以漸復,具載是書之中。取而鑒之,當必有佶 然以思、憮然以興者。是侯之為志,前以補七十四年 之未備,而後以風示乎來茲,疇謂「志」可以已哉!若乃 文質而典,事核而詳,至於損益盛衰之由,未嘗不反 覆叮嚀,以相誥誡,則侯之殫思民瘼,而情見乎詞也。 侯諱順昌,襄厥役者鄉先生胡君淑寅、學博白君毓 秀與搜羅者趙子漪、李子開祥,例得並載。是為序
遼州部藝文二
编辑《祝融廟》明·張仲尹
编辑
顓頊分封不記年,山河俯仰景依然。聖朝文教今霑 被,絃誦家家禮樂全。
《虎谷》王雲鳳
编辑
深山草木稠,結廬向虛敞。盡日無人至,禽鳥互來往。 讀書心力倦,手曳青藤杖。出門何所之?獨坐碧石上。 山頭白雲生,我心自蕭爽。田父驅犢來,喜道桑麻長。
《清河泉》喬宇
编辑
萬斛明珠地湧泉,《茶經》應載品通僊。松蘿上映峰頭 月,蘭芷中涵沼內天。興到臨流嗟逝者,歌成呼酒愛 陶然。茲遊記取各鐫處,嘉靖時維亥紀年。
《西溪靈井》前人
编辑
千仞靈淵鬼鑿開,真從一竅洩胚胎。蛟龍石底能潛 現,霖雨寰中任往來。地界遠分梁子國,山形高枕趙 王臺。西溪勝跡堪留詠,徙倚蒼松坐碧苔。
《分賑》李繼先
编辑
萬曆癸未歲,予初任,值本縣旱甚,饑民流棄鄉井。蒙上賑濟,予分給四鄉,民皆鼓舞,《喜而賦此》。
山國炎炎久涸泉,偶從分賑過東川。閑花帶笑迎征 輅,飛鳥窺人下野田。童叟歡呼霑化雨,村墟爐竈喜 生煙。踟躕思上《流民賦》,愧我難圖《鄭俠箋》。
《過石鼓嶺三首》前人
编辑
勒馬山頭四顧賒,傍崖深處有人家。農夫指我東原 麥,今歲多開五色花。
一峰不盡一峰來,柏葉松花笑眼開。流水聲中簫管 奏,馬蹄飛處擁莓苔。
莫惜奔馳道路遙,吾身今已屬皇朝。願期民社皆熙 皞,縱守清貧樂亦饒。
《九京新月》周鉞
编辑
吏隱長年泯宦情,西風一笑出郊行。忘機鷗鳥沙邊 臥,跨竹兒童馬首迎。路入九京遊衍處,人留千載古 今名。一鉤斜掛林梢月,恰到嚴城已報更。
《八賦晚霞》前人
编辑
「上黨東來翠嶺賒,梁餘西去碧雲遮。崚嶒石磴羊腸 遠,洶湧波濤鼉鼓撾。行處縱橫多鳥跡,望中寂寞少 人家。」夕陽殘照無今古,孤鶩長空帶落霞。
《風撾石鼓》前人
编辑
幾度曾經此嶺過,一規石鼓委山阿。琢磨或類宣王 制,吟詠誰賡《韓子歌》。路險力疲頻駐馬,雨多溪漲怯 凌波。懸崖隱約風姨手,水底填填夜擊鼉。
《雨洗麻衣》前人
编辑
神僧此地事精修,宋祖當年誓遏劉。金甲拋來無臥 榻,麻衣著去不回頭。北安香火虛千載,南渡衣冠閟 一丘。雨後登陴頻悵望,極天芳草正悠悠。
《鳳臺異形》前人
编辑
疊嶂迴巒漳水湄,崇岡一似鳳來儀。風松乍作《簫韶》 奏,露草還吟萋菶詩。天半朱霞增壯采,雲扶旭日望 中移。臨卭舊有求凰操,西去長天不可思。
《漳水環帶》前人
编辑
百雉孤城間兩洲,南流北澗總東流。三門作品題清 議,二水成人泛白鷗。向晚霞收涵兔影,入寒潦盡見 龍湫。危橋跨處堪圖畫,高詠《滄浪》興未休。
《歸次黃澤關》王顯名
编辑
千里風塵換客顏,歸來此處識鄉關。飛泉百道縈羅 帶,列岫千峰擁翠環。日傍晚崦秋氣爽,月明故地夢 魂閑。家園信宿忻相近,許坐眠床話澗山。
《次黃榆古戌韻》劉順昌
编辑
嚴關千仞古今宜,遙望黃榆分外奇。老樹扶疏高燕 雀,殘碑磨滅隱龍螭。秋風隕籜來偏早,朝日升輪度 每遲。自此一夫能守險,將軍何必過憂疑。
《次松子香風韻》前人
编辑
何年藝種飽經霜,老幹虯枝氣色蒼。日為蓋遮常叱 馭,鳥因濤沸幾迴翔。青青蔭傲寒冬歲,謖謖風迴醉 夢鄉。況有後凋持晚節,應同《柏子》噴《天香》。
《次漳水環帶韻》前人
编辑
不信人間有「十洲」,今逢雙澗水交流。陰山浪捲疑翔 鷺,猴嶺濤飛起宿鷗。前輩文章推虎谷,環城襟帶賴 龍湫。臨河欲展濯纓志,極目南池奮翼修。
《山春色》孫毓英
编辑
高起危樓接太空,層巖廣砌勢崢嶸。花明曲檻留新 月,柳拂虛櫺送曉鶯。水色山光行處好,塵緣俗慮坐 中清。人間自有丹丘在,何用乘槎上玉京。
《文昌祠》鍾武瑞
编辑
隔溪咫尺一峰標,高擁文星接九霄。水合碧紗開錦 繡,山環翠岫鬱岧嶢。圖書夜映青藜迥,甲第連雲彩 筆搖。回首山城煙樹簇,天經地緯屬誰描。
《石佛洞》前人
编辑
聯珠幽洞伴雲開,寶頂毫光滿鏡臺。入定可當真面 壁,點頭應是活如來。幡搖水月禪心淨,香裊松風梵 語哀。世路隔溪纔咫尺,津梁何處問「輪迴
《千畝靈泉》前人
编辑
河源聞道翻天涌,瀑布今看動地來。漱玉遠分千畝 籍,作霖高起十龍腮。聲搖幽壑迷昏曉,泒轉層巒問 往回。漳水有靈雲自合,年年風雨滿春臺。
《五指勝蹟》前人
编辑
倚天一壁望中傾,五指森羅迥自橫。天外謾傳媧氏 補,山頭疑有巨人擎。痕偏挹露臨仙掌,勢欲摩空捧 太清。但願乃時賒一臂,倒翻銀漢破愁城。
《許洞清風》胡會
编辑
寂寂青山春復秋,更無人到此溪頭。棄瓢巖畔中霄 月,千古空聞屬《許由》。
《北城眺望》潘巨
编辑
列障城頭坐虎茵,不須樓閣自嶙峋。襟收河漢羅西 國,背負燕雲護紫宸。萬石仰攀瓴甋建,千山環抱子 孫陳。秋風一望煙塵絕,樽俎應酬坐上賓。
遼州部紀事
编辑《舊志》:晉太康二年五月,河東上黨雨雹,傷禾稼。 永寧元年,自夏至秋,旱。
宋太平興國七年八月,遼州平城鄉民田,禾隔二壟 至五壟合穗,有十三本或二十一莖合為一者。和順, 有鳳凰集於臺上,群鳥咸集。
明英宗正統六年,和順大饑。
憲宗成化八年五月初六日,雨雹大如雞卵,傷稼。 肅宗正德六年七月,流賊陷城,殺掠甚眾。
世宗嘉靖三十一年,和順窯村產白鹿。
嘉靖三十九年,饑。
四十一年,饑賊牛大、《牛二》等蜂起寇掠,知州朱領兵 勦捕,隊長李黃、孫豸等死之。知州被劫,越一日釋之。 四十五年大水。
穆宗隆慶三年七月,和順大雨七晝夜,禾稼衝突。 神宗萬曆八年,大疫。七月,和順大雹傷稼。
十一年,和順旱,人食樹葉,詔發賑濟。
十二年,「和順大有年。」
二十九年旱,知州鍾武瑞請領布政司正項銀二千 八百兩賑給,設粥廠十所,活飢民五千口。
三十一年,「大有年。」
三十四年,榆社大有年。
三十八年,榆社麥災。
三十九年,大饑。
四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榆社地大震,軋軋有聲,如 萬車奔放,河南街房塌百餘間。十二月十三日復震。 四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卯時,榆社地震如雷。 熹宗天啟元年夏五月,榆社大風拔木。
二年,大有年,斗米四十錢。
三年,榆社邑人牛一中妻,一產三男。
六年六月,榆社地大震,聲如雷。
愍帝崇禎元年,榆社夏麥兩岐,秋禾一莖三穗。 四年夏六月,大蝗。冬,大寒,雪深五六尺,樹木凍死三 分之一。
五年,「榆社城濠生蟹。」次年,流賊大亂。
六年癸酉,大疫。
八年,蝗,大饑。
十一年夏,榆社有狼十數成群,在野囓人。
十三年,大饑。
十四年,鄧峪村產雙頭牛,遊聖村有牛口作人語。
遼州部雜錄
编辑《遼州雜事》:「周狐突,文公外祖狐偃之父也。懷公時,子 毛及偃從重耳在秦,曾僑寓於榆社縣西三十五里, 名狐家溝。俗傳為神,禱雨甚靈,今為榆之土神云。 唐狄仁傑太原人,中宗時封梁國公,嘗寓於榆,撰通 懸觀碑文。」
洪樹禪師自幼愚頑,不曉經義。後忽奮發,勇猛精進, 心拜觀音。越年餘,夢觀音大士以甘露灌其口,遂穎 悟絕人,諸品經無不洞曉,多為比丘演說,人呼為「聖 僧。」至於筆法,不讓晉之智永也。一日,與大眾談經而 化。
宋麻衣和尚姓氏不傳,惟以好著麻衣,即以為之名 焉。考寺碑云:「此寺為麻衣上人修持於此,貞珉尚存。」 其可信無疑矣。上人在華山,相錢若水,人咸奇異之, 因有《麻衣相法》傳於世。
明弘治辛酉,和順縣一糧戶往布政司取通關,夜宿 廟旁公寓,忽夢隨縣尹至一宮闕,金書「會議府」三字, 見全省。府州縣正堂,皆集堂上坐。一尊官,大同、平陽太原三知府上坐,澤、潞、汾、沁、遼五知州前席,其餘知 州、知縣以次列坐。俄有符使齎文一通置案,眾曰:「天 降山西秋榜至矣。」開榜,旁一官唱名曰:「第一名李翰」 臣,大同府學生。知府知縣皆起應曰:「其人孝友,多為 人方便。」至第六名陳桂,和順縣學生。知縣應曰:「其人 事繼母能孝。」至三十四名,縣官應曰:「其人舉放私債, 迫死二人命。」中坐者舉筆名下一義。至四十一名,縣 官應曰:「其人不孝,且逐其弟為人傭。」中坐又舉筆一 義。至五十九名,縣官應曰:「其人曾姦良家婦女。」中坐 又舉筆一義,至六十一名。縣官應曰:「其人捏寫詞訟, 害者凡幾家,死者凡幾人。」中坐又舉筆一大義,唱名 畢,中坐者曰:「眾位可各舉所知。」凡二十五人。中坐者 擇九人,呼寫本者快寫訖上奏。糧戶醒而默記之。次 日,布政司領通關至盤陀驛,遇陳桂,報曰:「公今年中 第六名矣。」因述其事。及揭榜,果然,餘皆如所夢。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