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433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四百三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百三十三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四百三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三十三卷目錄

 河南府部彙考七

  河南府祠廟考上

職方典第四百三十三卷

河南府部彙考七

编辑

河南府祠廟考上    府州縣志合

编辑

府城:洛陽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西北郊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南郊。

郡厲壇 在府城北一里。

八蜡廟 在府城西

府城隍廟 :在府西門內。

縣城隍廟 在縣西關

里社鄉厲二壇 。在府城外四鄉。

旗纛廟 「在府治東,洪武二年建。」

禹王廟 在龍門口。大禹鑿伊闕,通伊水,故建廟祀於此。

湯王廟 在府城南四十五里浥澗。《碑記》云:「係成湯聘伊尹,使停驂處。」 蓋伊本嵩產,故以伊水為姓。《志人物》者列伊尹於陳留,豈非誤哉!元聖廟 在府東關石堰頭,祀商阿衡、伊尹。周公廟 即定鼎堂,在府城西關。嘉靖四年建,太守王來慶重修,同縣令井洛如各置有祭田。漢高祖廟 在府南三十里清風嶺上。

薄太后廟 在府城東。太后,漢文帝之母,酇陽侯祠 。附城隍廟。太守呂朝佐重修。朱買臣廟 在府城東關。

董令祠 在府治東。祀漢洛陽令董宣、太守汪楫。知縣佟學翰重修。

漢壽亭侯廟 在府西北隅。元至正間建,明洪武間重修。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通判朱作舟重修。

賈太傅祠 在東關火燒街,祀漢梁太傅賈誼。明末寇燹後,武攀龍重修。康熙二十八年,太守汪楫重修。

關王塚 廟在洛水南,離城十五里。葬漢左將軍關公於此,後人立廟祀之。康熙三十一年,撫軍閻興邦捐俸修獻殿置供器。

狄梁公祠 :在白馬寺左,祀狄公仁傑。祠毀,春秋搭棚以祭。康熙二十八年,太守汪楫改建「狄梁公書院」 於城內西南隅,奉主以祭。

朱文公祠 在南關竹竿巷,祀朱夫子。晦菴「三賢祠 」 在大東關,祀閆禹錫、白良輔、劉健。康熙三十四年,知府孫居湜重建。

三聖廟 「三聖」 者,周武王乃洛陽定鼎之君,漢光武乃洛陽建都之君,宋太祖乃洛陽篤生之君。祀三聖於一堂,不為無義,今廢。

宋太祖廟 在府城外夾馬營,嘉靖三十一年,知府吳相建。

文昌祠 在府東門外

東嶽廟 在府城東關

龍神廟 在府城南

二郎廟 在府城西關,祀隋灌州刺史楊煜。煜嘗斷蛟築堤,以防水患,故民為立廟焉。

春秋閣 在府城北關,知府孫居湜重修。唐李靖廟 在府城舊旌善坊。

宓妃廟 在府城東關。元至正六年建。

少姨廟 在府城東南。世傳是啟母之妹,故名「少姨。」

馬靈官廟 祀馬元帥,在府治後街。

三皇廟 在後察院街。祀伏羲、神農、黃帝,以十代名醫配,歲時醫卜之輩結社祀焉。

玉皇廟 在府同王街

真武廟 ,在府北門內,一在南門外。傍侍五龍神人以為「五龍廟」 云。

關帝廟 在洛陽縣西北隅,初祀於東南隅,今府學街小廟,乃其故處也。鄉民因彼處地狹,改祀大像於此,彼地猶存小像,兩地皆著靈驗。「《三義》廟 」 在府同王街北,弘治八年河南衛指揮同知王圮建。

三官廟 在洛陽縣治東,弘治元年建。伊國王夜夢有火落於東北隅之隙地,因差官偵查,見一道士用磚立一小廟於此,云欲募創建「三元廟。」 王大以為異,因捐資倡率士民喁然嚮應,不日而成。神像爐瓶之類,皆範銅為之。

考證

五嶽廟 在府城東北隅。祀五嶽。

濟源廟 在府城北三里。因濟水之源,在河北之濟源縣,鄉民歲時向彼進香,先於此廟結社焉。

三靈侯廟 在府東關,周大夫唐葛周也。周遷都洛,民因祀之。

金龍四大王廟 一在府南郭外,一在耿公橋,河道神,商賈祀之。

四龍廟 在府西門外

九龍廟 ,在府城東北三里許。廟在臺上,遊客、騷人多過而觀焉。上有一井,深不過臺,水在平地,亦一異也。

皇清順治己丑,武攀龍重修,補建右翼屋三楹。

白龍廟 在縣東南陳昌保。宋天聖元年,因白龍潭建廟。明永樂十三年旱,官民祈禱即應。十四年,河南府知府劉麟重修。

范文正公祠 在大西關。明弘治間,都御史徐公恪創建,少傅徐溥記。明末兵燹無遺。

皇清順治戊子,邑令武攀龍改建於二程祠之右,以

其子忠宣公配焉

裴商廟 在府飲馬衚衕。宋宣和間,有裴商者,字山夫,能治小兒痘疹,有起死回生之功,活人甚多。卒,鄉人立廟祀之。

洪山廟 在府城北一里。

關帝廟 在府東南四十里翟鎮街東。

皇清順治十六年,創建。

后土廟 在府北關。明福府建。

邵康節祠 二一在大西關,一在城南五里許,名為「安樂窩。」 河南守虞廷璽創建。明末兵燹無遺。

皇清順治戊子,邑令武攀龍重建堂三楹,二門、大門。

如之,仍以其子伯溫、孫溥配。康熙壬申,大中丞閻興邦重建三楹為先賢祠,并添二門、兩角門。其武令所建啟賢祠,左設九賢祠,右設書院配之。

二程祠 :在府城西,明弘治十一年建,如闕里之制。正殿以祀二程兩廡從事門人八十三人。康熙二十六年,

御書扁額「學達性天」四字,懸掛祠堂。二十八年,中丞

閻公、太守汪楫、通判朱作舟、知縣佟學翰重修四賢祠 在府學內。景泰間,巡撫王暹建,祀邵康節、程明道、程伊川,名「三賢堂。」 後增司馬溫公,為「四賢」 云。

「十賢祠 」 在府城南五里伊洛書院內。祀周惇頤、程顥、程頤、邵雍、張載、司馬光、朱熹、呂祖謙、張栻、許衡。

「《劉文靖公》祠 」 祀劉健,專祠原在府學街,今遷於小西關迤西路北。

王襄毅公祠 在舊後察院東,祀王公邦瑞,即今之旗纛廟後。

尤先生祠 在大西關,祀尤時熙。康熙三十三年,知府孫居湜重修。

洛南伯廟 在府城南二里。正德壬申,薊盜攻洛,總兵馮禎戰於洛水之南,中矢而死。事聞於朝,贈「洛南伯」 ,因建祠祀之。

董恭敏堯封祠 在東關奎樓東。

給諫陳麟祠 在大西關馬尾巷。

「尚書孫應奎祠 」 舊在大街「伊府」 地,今移。總督張松祠 在河南府迤東。

「曹節婦祠 」 在東關火燒街,祀曹昴妻張氏。「閆貞女祠 」 舊在南門月城內,今遷於曹節婦祠內。祀閆氏存姐。

外州縣

偃師縣

社稷壇 在縣城外西南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外南一里。

邑厲壇 在縣城外北一里。

八蜡廟 在縣東街

城隍廟 舊在縣治西北隅。元延祐四年,縣尹賈孟淵徙於新民坊,今仍之。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中嶽壇 在縣城外東南一里。

中嶽行祠 在縣治南高龍保。宋政和二年創建。明洪武間,民孫成甫等重修。

東嶽行祠 在縣治南高龍保。宋政和四年創建。明洪武間,民崔士原等重修。

濟瀆行祠 二「一在西北五里邙山上,始建未詳,弘治十年鄉人姚清等重修,今廢。一在城內西北隅。」

皇清順治十五年,鄉人田《野杞》重修。

伊尹祠 在墓前

古賢祠 在縣治東二里許,知縣呂純如修。周公行祠 在縣治西石橋保,唐開元二年建。嶽瀆行祠 在縣治東十五里孫家莊保。王輔嗣祠 在墓前,嘉靖三十八年水湮圯。舜帝廟 在縣治西北十里首陽山下。永樂三年鄉人張文禮等重修。

少姨廟 在縣治南少微保古皇甫村,即啟母之姨也。

湯王廟 二一在縣治南緱氏保,宋祥符九年,民楊進等創建。金明昌六年民梁三重修,明洪武二十年民梁顯重修。一在縣治北八里邙山上,因久廢圯,里人移建於治東北五里邙山之麓,下有池,旱嘗禱雨。

文王廟 在縣北邙山之麓。

三皇廟 在縣治東街,今廢。

昇仙太子廟 在緱山上。始建莫詳。嘉靖初災,邑人高維誠等重修。內有《則天皇后御製碑記》,及宋謝絳《修大殿碑記》,多古名人題詠石刻,俱毀於火。

薄姬廟 二一在縣治西北三十五里,凡蝗入境,祀之即滅。一在縣治西南五十里浮山上,宋宣和間創建。薄姬即漢文帝母薄太后也。《真武廟 》三一在北城上。

皇清順治八年,知縣宋中鴻重修。《一》在縣治東《鳳凰》

《山上》一在縣治西三十里邙山上。

關聖廟 二一在縣治西,洪武間知縣汪可行建,永樂間民王吉安等重修。一在縣治北邙山上,崇禎間知縣夏士譽創建。

宓妃洛神廟 在縣治南少微保。

泰山廟 二一在縣治東三里許,民張儒等重修。一在緱氏東,周廣順中,李進建,宋祥符、元祐間重修。

黑龍廟 在縣治北北邙山之麓。上有黑白二龍潭,水常不竭,旱禱雨即應,土民立廟以祀之。「金龍四大王廟 」 在縣治東十五里孫家灣。弘治十一年民藺淵等重修。

三官廟 三一在縣治西二里,弘治十三年民周普建。一在縣治南一里,一在縣治南三十里。裴商廟 二:一在縣城內東南。一在縣治西二十里。商即宋宣和間人,能治小兒,有起死回生之功者。

五龍廟 在縣治東十里。

火神廟 在縣南關。天啟五年,知縣張學周、李希白同修。

鞏縣

社稷壇 在縣西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門外。

邑厲壇 在縣北

八蜡廟 在縣南關外

城隍廟 在縣治南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真武廟 在縣治南,今移北門上。

五嶽廟 在縣南隄東保。

河瀆廟 在縣北神隄保。

龍王廟 在孝義保

金龍四大王廟 在神隄保。

牛王廟二 :一在縣治南,一在縣治北。

馬王廟 在縣治東

關聖帝廟二 :一在西門裏,一在東門外。二郎廟 在縣北。

府君廟 在東站

鞏王廟 在孝義保

成湯廟 在神隄保

薄姬廟 在羅口保

嚴子陵廟 在縣治西

汾陽王廟 在縣治西,元至治間建。相傳郭子儀嘗帥師過邑,芻糧俱乏,徵於此。邑人告曰:「草可得,糧不可得。」 公問所以,人曰:「是邑南岡,歲有妖霧害稼。」 明日,公詣岡,指之曰:「四方之亂,予皆掃除妖氛,敢為害耶?」 乃引兵還。自是妖霧不復為害,五穀成熟。土人立廟祀之。

「杜工部祠 」 在康家店。

孟津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南二里許。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一里許。

邑厲壇 在縣治北

八蜡廟 在縣西關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城隍廟 在縣西門裏北街。

文昌閣 在縣南門上

子耕廟 在縣治白坡堡。祀冉伯牛。

昌嗣宮 在城隍廟後

三官廟 共七座一在縣城內西街,一在縣城南,一在縣城北,一在《下古鎮》,一在舊縣,一在扣馬村,一在白雲觀。

真宮土地廟 在三官廟北。

藥王廟 在土地廟北

瘟神廟 在三官廟南

火神廟 在縣城南。邑紳李公根率眾創建。「大王廟 」 在舊縣渡口。

夷齊祠 在縣城東。明嘉靖年,邑侯王公堯弼建。

「漢世祖光武皇帝廟 」 在縣西北十五里。關聖帝君廟 共十一座,一在城內北街,餘在各鄉。

玉皇廟 在縣東

五龍廟 在縣西

真武廟 在縣北關

泰山廟 在白坡

伏羲廟 在縣西負圖寺前,晉永嘉四年,改為「河圖寺。」

「二聖廟 」 祀夏禹王、周武王,在東關。

禹王廟 在縣西

「湯王廟 」 共二處,一在西關,一在穀城山上。《周武王廟 》,在扣馬村。

馮侯廟 在城南,為漢大樹將軍、孟津侯馮異建,今廢。

裴商廟 在城西

神州廟 在城東南

蠶姑廟 在城西

宜陽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關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縣城西南二里鐵藻溝內。

八蜡廟 在縣城東關

邑厲壇 在縣城北關

城隍廟 :在縣城中街。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黃帝廟 在縣治西。世傳軒轅黃帝鑄鼎於此,故立廟焉。

女几廟 在縣治西女几山。祀晉彭娥。

三結義廟 在縣龍屋保。元至正十一年重建。唐太宗廟 在縣治西南趙村保。元至正十四年建。

三皇廟 在縣治後東北隅。

泰山廟 一在北門內,一在東郊屏山,境內甚多。

關聖帝君廟 在縣東關。明末因寇亂增建。城內府廳故址,鄉村無處不祀。

德應侯廟 在縣西三里。宋熙寧中,咸德軍守臣以水旱禱應狀聞,詔立廟,封侯爵,享祀。崇寧六年復修。

火德廟 :在社稷壇內。

真武廟三 :一在神峪山,一在福昌閣,一在半壁山。

龍王廟 在縣西街,境內甚多。

二郎廟二 :一在西官莊,一在王耀村。《山阜》伯王廟三 :一在縣東高橋南,一在趙保東南,即唐太宗廟;一在汴村。

三官廟 一在柳泉東,一在水崖菴,境內頗多。光武廟 在縣西上莊保。新莽末,赤眉寇宜陽,光武親率六軍克之。明帝永平元年,邑人追慕其功,因立廟以祀之。

九龍聖母廟 在九龍洞口。

玉仙聖母廟 在聖井溝。

香山廟 在屏山中峰之麓。一在高橋東南山岑。

馬村娘娘廟三 :一在縣治東,府廳故址;一在黃澗口村;一在岳社村下。唯黃澗口村係原初廟宇,其縣中與岳社二廟,皆因祈雨靈異而新建之耳。

夫子廟 在平泉

崔府君廟 在東官莊村。

「齊天大聖廟 」 在花果山。

都土地廟 在縣西灣子白坡。傳聞此地舊係南北孔道。後周世宗微時過此,山路崎嶇難行,忽出一白髮老人,代為拉牽,及至平坦處,跪送於側。世宗問其故,老人對曰:「臣本山土地也。」 世宗慰之曰:「朕異日果登極,封汝為都土地。」 今廟重新,土人歲時享祀。

三結義廟 在張屋村,至正十一年重建。帝舜廟 在高美店東。

薄太后廟 在河北后莊村。

嚴子陵廟 在上莊保。宋顯慶三年,范文正公建。

成湯廟 在上莊保,永樂十一年建。

馬明王廟 在縣東養馬處。一在馬明王洞。《玉皇廟》二 :一在陶公洞;一在嶽頂山。

晉高祖廟 在柴家峪。宋開寶六年建,金大定六年重修。

登封縣

社稷壇 在縣西關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縣南關外。

邑厲壇 在縣北關外

八蜡廟 在縣城外

城隍廟 在縣城內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中嶽廟 在縣治東八里黃蓋峰下。自西漢祀之,歷唐、宋、元、明。

《皇清》屢加修葺。

許由廟 在縣治東南箕山上。

啟聖廟 在縣治北嵩山麓,啟之母也。廟前有啟母石井亭。漢武帝祀中岳,見啟母石,因建廟焉。

純孝伯廟 在縣治西南,祀潁考叔。

二賢祠 在縣學內,祀周甫侯、申侯。

禹廟 在縣東關。萬曆間,知縣傅梅創建,以益配之。

周公廟 在告成鎮。知府陳宣建,知縣侯泰、傅梅重修。

啟母廟石闕 ,在啟母石正南百步許。漢安帝延光二年,潁山守朱寵等造。闕左有《大傳書銘》二篇可辯。

少姨廟 在少室山下,唐高宗敕命重修。潁源廟 在陽乾山潁源上,以祀水神。

真武廟 在太室中峰上。

三官廟 在縣西關。居民王貢等重修。

迎仙廟 在嶽廟西望朝嶺上,今以祀火星。裴商廟 在懊來山陰。

扁鵲廟 ,在劉碑村,有「大學士高拱《碑記》。」 九龍廟 ,在嵩山東九龍潭上。

永寧縣

社稷壇 在縣西郭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郭外。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八蜡廟 在縣城東北鳳山澗水間。

城隍廟 在縣治西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文昌祠 在縣城外東南隅。

石神廟 在縣東北二里許。祈嗣必有應。禹王廟 在縣治西長水鎮。昔禹治水成功,洛龜呈瑞,故立廟祀焉。宋淳化六年建。元延祐三年,學士孫友諒修。明正統間重修。

岐伯廟 在縣治西,景泰元年重建。

酇陽侯廟 在縣治西南。

文潞公祠 在縣治西鳳翼山下。祀宋丞相文彥博。

五賢祠 在縣治洛西書院內,祀康節、溫公、橫渠、明道、伊川。

二妙祠 在縣治洛西書院內。祀宋薛庸及其子友諒。

玉皇廟 在嶕嶢山之巔。

真武廟 在時和街之北,倚城起臺。

雷神廟 在縣西關

五嶽廟 一在縣東關,一在龍頭山。

三官廟 一在縣西關,一在王范鎮。

嶕嶢廟 在嶕嶢山

洛河龍神廟 在龍頭山。

金山龍神廟 在金門山下。

石神廟 在縣城東北二里許。

湯王廟 在原村

薄太后廟 在河南鎮

藥聖藥王廟 在王范鎮。

白龍王廟 在縣南醴泉上。

新安縣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

八蜡廟 在縣東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東。明洪武三年建。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關帝廟 :在縣西門內。

河濱大王廟 在縣北六十里狂口鎮。

後唐莊宗廟 在縣東,今廢。

甘上卿廟 在縣東,今廢。

薄姬廟 在縣西北二十里薛村南山嶺。祀漢薄姬祈子靈應。

韓上柱國廟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廟頭村。宋乾德五年重建。太宗太平興國六年碑封題「隋上柱國閻羅王之祠墓」 在廟後。有人疾篤,忽入其家曰:「我來謁閻羅王。」 擒虎曰:「生為上柱國,死為閻羅王足矣。」 因寢疾卒。後人為立廟。今名為韓王廟。

澠池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

邑厲壇 在縣治北

八蜡廟 在縣治內

城隍廟 在縣治內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河神廟 在縣治南村堡,宋嘉祐間建。

曹學正祠 在縣治南,祀學士曹端。正統六年建,天順五年修。

關帝廟 在縣治內

堯帝廟 在縣治東劉村。元延祐二年,居民王義等重修。

舜帝廟 在縣治西二十里陸甲鱗村。

禹王廟 在縣治西三十里,元大德年建。湯王廟 在縣治北百十里南村東城外。「五龍廟 」 在縣治東,洪武五年建。

雷公廟 在縣治北二十里。唐潞王敕建。真武廟 在縣治北二十里。

馬神廟 在縣治內,新建。

河伯廟 在縣治北一百二十里,宋嘉祐間建。玉皇廟 在縣治東北一里許。

三清廟 在縣治東關外。

三官廟 舊在縣治西門外,今移入治內。《泰山廟 》各里一所。

壓川都土地廟 在縣治東二十五里。五代唐潞王創建。

董公三老祠 :在縣治東義昌鎮,寇毀。

嵩縣

社稷壇 在縣北關迤西鐵冶坡之下,東向。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關西。

邑厲壇 在縣北關外《高都河》東岸。

八蜡廟 在縣城南白衣菴前。

旗纛廟 在演武場

城隍廟 在縣西關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兩程故里祠 在縣治東北二十五里耙樓山下。本伊川故宅,今後裔所居。前為祠,前代詔比顏、孟例,起祠殿,廡寢室,計房五十餘間。詳載《重修碑記》。鼎革之際,焚毀無存。

皇清順治六年,嫡裔生員程宗昌援《前代嵩永宜協》

修之例建正殿三間,啟賢堂三間,東西廡各三間。康熙九年,復搆拜殿三間,「春風」 、《立雪》二亭。康熙三十四年,知府孫居湜募闔省官紳重修九賢祠 ,祀周惇頤、程顥、程頤、邵雍、張載、司馬光、朱熹、呂祖謙、張栻。

「魯齋祠 」 祀許衡。以上二祠俱在縣治北鳴皋鎮伊川書院內。

邵康節祠 在縣治北辛店官廳之西。中為堂三間,以祀康節先生。堂後為皇極書屋,左右有天根、月窟二軒,各三間;堂東西為擊壤、弄丸二亭,各一間。二亭之中有小亭曰「行安樂窩。」 窩前為門,題曰「邵子祠。」 俱久廢,止存荒祠半壁。康熙二十四年,教諭李滋修葺完固,丹堊未施。康熙二十六年

欽頒御書「學達性天」扁額,知縣徐士訥增修《周垣》捲。

棚大門各三楹,藻繪有加,稱弘麗焉。

三塗山廟 在縣治西南三塗山上。宋熙寧三年建,明洪武十九年重修。

伊尹廟 在縣治東

東嶽廟 二:一在東門外直北山上濟瀆廟西,金太和元年建;一在縣西關後。

南嶽廟四 一在縣東北田湖鎮,一在鳴皋鎮北山上,一在常峪保,一在新店

濟瀆廟 在縣城東門外直北山上,東嶽廟東。嘉靖間,王京重建。

商山廟 在濟瀆廟東,元至正二年建。

四龍廟 在縣北關。正德二年,知縣顧正建。「玉虛祠」 二 ,一在湯下保,一在梁家屯。

「真武廟」 三 :一在縣北門內,一在黑峪五龍山,一在紅崖

「三官廟 」 有十餘處。其在「疊翠山峽」 者,跨橋臨崖,可供登眺。

薄太后廟 在縣治北

盧氏縣

社稷壇 :在西門外路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關外路北。

邑厲壇 在縣北關外路西。

八蜡廟

城隍廟 在縣治東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風伯廟 在縣治北東郭社。

虢伯廟 在縣治東北,宋咸平二年建,元至正五年修。

晉文公廟 在縣治北,《東黃社》。

扁鵲廟 在縣治東街,宋建寧元年建,元至正五年修。

張令祠 在縣治西一里。祀元縣令張世英。「關帝廟 」 在縣西門外。

皇清康熙庚午,僧普化「募眾重修寢宮兩廊」並鐘鼓。

二樓

三官廟 在縣東門外。古昔建以鎮水,今傾圯。泰山廟 在縣西門外。

老子祠

火神廟 俱在虢臺,俱重修,每歲清明大會。堯帝廟 在縣東,咸平二年邑人雍和柔建,元統三年邑人楊友直重修,今廢。

禹王廟 在范鎮里

太宗廟 :在北山漢川。唐初敕封「豐公老龍」 ,歷代修葺不一,今邑人遇旱,致禱輒應。

陝州

社稷壇 :在州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州南關。

郡厲壇 在州北門外

八蜡廟 在州南城西

城隍廟 在州治東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神農廟 在州治東南太陽社。唐天保元年建,明洪武間修。

召公廟 在州治東北

老子祠 在州治東。相傳老子嘗煉丹於此,後人立廟祀之。

河上公廟 在州治南雞足山下。公,漢文帝時人。

姚梁公祠 在州治東,祀唐梁國公姚崇。宋元祐八年建,乃崇故居也。

義烈祠 :在州治南。宋知州李彥仙死節,故立廟祀之。

后土廟 在州城南,宋紹興三十二年,里人高大等建。

神農廟 在太陽社,唐太和元年耆老高奉仙建。

禹王廟 在馬河社,唐天祐元年,金部郎中長孫操建。

伯王廟二 一在州治西南五十里,一在州治南四十里,即唐太宗

中岳廟 在州治西南曲村社。金貞祐五年,郡人建。

峴山廟 在州治西南五原社。金正隆二年知州徐文建。

雷公廟 在州治東磁鐘鎮。

龍王廟 在州北門外,對靈湫泉,禱雨輒應。元至正元年建。

旗纛廟 在州城東北隅。明洪武十五年,指揮汪盛建。

關帝廟 舊在州東門外,元至正間,監郡公吉剌繹班建。明末,火焚,猗氏張公璞改建州城西門內。

天齊廟 :在州治東南五十里。趙一社,祈嗣輒應,里人建祀。

名山白龍廟 在州治東百里。旱禱即雨。萬曆間,敕封「都龍。」

玉皇廟 在州治東南七十里。東二社歷代敕祀。

靈寶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八蜡廟 在社稷壇東

城隍廟 在縣治西南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文昌祠 在縣學西,知縣梁儒建。

考證

龍逢祠 在縣治東門外,宋紹聖二年建,明弘治二年修。

漢高祖廟 在縣治南項城里。高祖嘗駐軍於此,後人因之立廟。洪武二十七年重修。

三田廟 在縣治南。祀孝子田真、田廣、田慶。許襄毅公祠 在縣治東街。祀吏部尚書進,以其子戶部尚書誥、大學士讚祔焉。

三神廟 在縣衙東。祀馬王、獄神、土地。

馬神廟 在桃林驛,今移三神廟後。

牛神廟 在逓運所。「禹王廟 ,在縣城西。」

漢高祖廟 ,在縣城西南七十里,即帝與羽持守處。

靈泉廟 在縣治西南,宋曲里女郎山上。遇旱,禱雨輒應。

楊后廟 在縣城南。后,邑人也。

關帝廟 在縣東門外

真武廟 在縣治東

雙烈祠 在縣東門外。祀康、楊二節婦。

閿鄉縣

社稷壇 在縣西關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關。

邑厲壇 在縣西關北

八蜡廟 在社稷壇側,今廢。

城隍廟 在縣東街

里社鄉厲二壇 在各里。

后土祠 在縣東關高阜。知縣張三省重修。「王將軍廟 」 在縣治東,祀晉王濬。

真武廟二 「一在學宮後,弘治二年,訓導宋亮建,萬曆三十年知縣黃方重修。」 一在縣西南四十里。

關王廟 在南街

《牛王廟 》在逓運所,今廢。三官廟 ,在南關東。

靈官廟 在南關東

黃帝廟 鑄鼎原上,今廢。

九龍廟 在縣南十里

顯聖廟 在縣西三十里。

黑龍廟 在縣西十里

梁文貞廟 在縣東北十五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