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百五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五十七卷目錄
鞏昌府部彙考一
鞏昌府建置沿革考
鞏昌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鞏昌府星野考
職方典第五百五十七卷
鞏昌府部彙考一
编辑鞏昌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编辑本府
上古之成紀也。上自鳥鼠山渭水界,下至隴山汧水界,皆成紀地。以太昊始成綱紀而名之也。《禹貢》雍州之西徼,殷小乙世為戎所侵。徐廣曰:戎番分散,居成紀山谷。周孝王命非子主馬于汧、渭間,封附庸國,邑于秦。平王元年,封秦襄公為諸侯,伐戎,分岐西居之。九年,秦文公至汧、渭,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後為」 諸侯,乃徙汧、渭之間。桓王六年,文自汧渭徙平陽。襄王二十八年,秦穆公西伐戎,得由余,遂霸西戎,闢地千里。始皇罷封建,置隴西郡。漢改天水郡,分南境為武都郡,總屬涼州刺史部。莽篡漢,隗囂據其地,東漢分焉。一漢陽,治冀縣;一南安,治平襄。延熙中,盡淪於魏。魏改隴西郡治襄武,南安郡治貆道,兼治秦州。後魏分隴西、南安、略陽三郡。晉代魏置秦安刺史,領天水、隴西、略陽、武都、陰平六郡,後改漢陽郡治上邽,尋廢置秦州。建興以後,二趙、二秦、李涼、西魏互相割據,改易不一。宋滅後秦,復置秦州刺史,武都、略陽、下辨太守隸焉。西魏分南秦州,領河池、武都、陰平,北秦州治天水如故。隋廢郡為秦州,尋置隴西郡。大業初,復為天水郡。十三年,薛舉據之。唐置渭州。天寶初,置天水郡,屬隴右道武都、河池成州下辨,屬山南西道。乾元初,復為秦州。寶應初,陷於吐蕃。咸通收復。歷後梁及唐、晉、漢間,或稱節度,或稱總管,郡名大抵多仍舊。後周併南安郡。宋乾德中,改轉運使,南境階、成、河池等隸利州路。皇祐中,以州地置古渭寨。熙寧中,改隴西為通遠軍,天水為雄武軍。崇寧中,分通遠軍為鞏州。開禧初,為天水軍,治天水縣。紹興初,置都總制,南境俱聽節制。富平之敗,六路盡入於金,止餘階、成、岷、鳳、洮五州。九年,和議成,金歸秦、隴地入宋。十年,復陷。十一年,通遠、雄武二軍屬金,階、成、西鳳四州屬宋。金置熙河路,北境郡邑皆隸之。後改鎮遠軍,治成紀。元初為秦州,以成紀縣省入,改鞏昌路。明置鞏昌府,領州三,縣一十四,衛五、所四。
皇清因之。順治間,併階文禮店三所,又裁鞏秦二衛。
分附鄰封州縣
隴西縣
秦置隴西郡,縣因郡名為附郭邑。漢易襄武縣。東漢為貆道縣,併寧遠。後改成紀縣,分隸寧遠。蜀魏互爭,魏每於其地宿兵以拒蜀。南北朝置南安郡,附郭為漢陽縣。唐復為隴西縣,繼改首陽縣。宋為鞏州。金為通遠軍。元為鞏昌路,屬總帥府附郭。明仍為鞏昌府附郭首邑,編戶三十二里。
皇清因之。
安定縣
春秋戰國羌戎侵之。漢屬隴西郡。唐為西市貿馬之所。五代淪於先零。宋築定西城,屬通遠軍。金改定西縣,屬鞏州,尋陞為定西州,領安西、通西二縣。元省二縣,隸鞏昌都總帥府,後改安定州。明去州為縣,屬鞏昌府編戶一十九里。
皇清因之。
會寧縣
古羌戎所居。秦長城外地。漢移隴西郡治。秦以舊隴西置襄武縣,為襄武北境。又分襄武治枝陽縣,屬金城郡,尋廢枝陽,更置祖厲縣,屬安定郡。後魏置烏蘭縣,又析烏蘭之北置會寧縣。後又改西寧州。金置保川縣。元併縣入新會州,隸鞏昌路。明省會州,併保川,復名會寧縣,屬鞏昌府編戶一十六里。正統二年,以衝邊分北境四里,設靖遠衛,止一十二里。
皇清因之。
通渭縣
春秋戰國羌戎地。秦置襄武縣,屬隴西郡。漢屬涼州。靈帝時屬南安。三國魏晉俱仍舊。西魏屬渭州。隋屬隴西。唐寶應沒入吐蕃。宋復之,置通渭縣,屬通遠軍,又移置雞川為安遠砦。金復陞。
為縣。屬鞏昌路。元省入雞川、甘谷二縣,屬總帥府。明仍為通渭縣編戶九里。
皇清因之。
漳縣
古為鹽川砦。宋始建縣,名曰「漳。」 明相沿,編戶四里。
皇清因之。
寧遠縣
古貆戎所居。秦逐貆戎,置貆道鎮,屬隴西郡。漢屬南安郡。東漢併附貆道縣,後分隸之。三國屬魏,改城武縣。晉改新興縣,仍屬南安郡。唐屬鞏州縣屏山臨渭,有一夫當關之勢,故宋、金立寨爭之。元併來遠鎮省入為寧遠縣,屬鞏昌都總帥府。明相沿編戶一十七里,後併一十四里。
皇清因之。
伏羌縣
春秋戰國為冀戎地。秦武公伐冀戎,置冀城縣。唐始易伏羌縣。後併渭川、永寧置伏州,尋廢州,析置鹽泉縣,屬秦州。天寶後,沒於吐蕃。宋曹瑋復之,仍為伏羌縣。金、元亦為伏羌縣,屬鞏昌路。明相沿編戶一十二里。
皇清因之。
西和縣
古為羌戎所居。本秦臨洮縣。漢為上祿,屬武都郡。魏析上祿置長道縣,蓋諸葛武侯出師地。隋、唐因之。宋紹興中,金入中原,陝西盡陷。吳玠復五路,改屬洮、岷。又以去洮岷遠,徙治白石鎮,據南山建城,十二相連,極嚴峻,為岷州,僑寓屬利州路,領長道縣。後與金和,改名和州。元併長道入本州,縣遂廢。明改州為西和縣,隸鞏昌府,編戶八里。
皇清因之。
成縣
春秋時,白馬氐居之,為白馬氐國。世為氐酋楊氏所有。秦屬隴西郡。漢為下辨,屬武都。後魏為仇池郡。梁改南秦州。西魏改成州。隋屬漢陽郡。唐改同谷鎮。寶應中,沒於吐蕃,收復後,為同谷縣。宋寶慶初,以理宗潛邸,升同慶府,以同谷、天水二縣省入,尋廢。金、元皆為成州。明改成縣編戶六里,後增至九里。
皇清因之。
秦安縣
古《成紀》地。秦置隴城縣,屬天水郡。莽篡漢,隗囂據其地。囂平,為涼州刺史治,尋易顯親縣,屬漢陽郡。晉為臨渭縣,屬天水郡。元魏、隋、唐俱名隴城。苻秦以後,互為僭竊所據。宋不能有,故南為軍,屬宋,北為砦,屬金,而秦分矣。南隸利州路,北隸熙秦路。元併雞川、隴城入秦州,屬鞏昌都總帥府。明置秦安縣,隸秦州,屬鞏昌府,編戶一十里。後分三里置《禮縣》,止六里
皇清因之。
清水縣
古秦仲所封地。秦武公伐邽戎,置上邽縣。漢武帝更名清水,屬天水郡。隗囂竊據,築東西二城,東曰上邽,西曰西城。三國仍為上邽,司馬懿守以拒蜀。晉屬略陽郡。南北朝屬魏。隋、唐皆為略陽,屬天水郡。後陷於吐蕃。大中間,鳳翔節度使崔珙收復,屬鳳翔。五代唐移鎮於上邽,鎮在邽山之陽,舊清水棄於小隴間。宋、金復為清水縣,屬秦州。明屬鞏昌府編戶八里。
皇清因之。
禮縣
古,往往為郡縣。秦曰天嘉。漢為漢陽軍。三國屬蜀,諸葛出師履其地。後於祁山堡置長道縣,隸西和州。五代以其近嶓冢,置漢源縣,又改大潭,屬武都。高宗南渡,割於金吳璘恢復,置禮店、文縣蒙古軍民府。元置奧魯所。明初,改禮店千戶所,隸岷州衛,屬陝西都司。洪武十年,改隸秦州衛,屬仍舊。成化間,割秦州南鄙三里置禮縣,與千戶所分城而治,編戶一十九里。
皇清因之。順治間併所。
階州
戰國時,白馬氐居之。漢置武都郡。魏置武都鎮。西魏置武階郡,尋改武州。隋復為武都郡。唐復為武州景福初,始名階州,屬隴右道。宋屬秦鳳路。金、元移治柳城,以福津、將利二縣省入為階州。明洪武改為階縣,尋復為階州有階州所屬鞏昌府編戶一十二里,領縣一:
皇清因之。順治間併所。
文縣
《禹貢》梁州之域。漢武帝通西南彝,置陰平道地。
隸秦隴,入蜀通道也。鄧艾寇蜀,從此入。晉略陽氐人楊茂搜據其地。五代西魏置文州。後周改文縣,屬武都郡。宋設安撫使統之。高宗省安撫,置曲水縣。元置番漢軍民府,屬鞏昌都總帥。明洪武四年,定陝西,復為文縣,隸鞏昌府。二十年省入階州。成化九年,復置縣。有文縣所。編戶三里。
皇清因之。順治間併所。
秦州
秦曰隴西。漢曰天水,著名隴土。隋、唐以後,秦、隴並稱,每置牧焉。則隴以西州縣惟秦為鉅。其平襄、上邽、勇士、新陽諸縣,皆在其域中。而雄武、鎮遠,金、元皆置為軍。明省。《成紀》復為州。有秦州衛。領縣三,編戶三十二里。
皇清因之。順治間併衛。
徽州
春秋時,氐羌侵之。漢為河池縣。《華陽志》稱仇池者,後魏拓地仇池百頃,徽亦其地耳。或為河池,或為廣化,皆得為郡。或屬天水,或屬梁利,亦嘗置軍撫使。金稱永寧。元為南鳳州,屬鞏昌路。明改徽州,隸鞏昌府編戶十九里,領縣一:
皇清因之。
兩當縣
古梁雍之交。春秋、戰國羌戎所居。秦置故道縣,屬隴西郡。漢高帝破章邯,從故道出師。三國為蜀、魏之界。晉仍故道,縣屬武都。後魏更今治,蓋以兩當水為名,屬故道郡。唐改為鳳州,與河池郡并屬山南西道。宋徙治廣鄉鎮,隸秦鳳路。元復今治,改屬徽州,隸鞏昌路。明屬鞏昌府編戶二里。
皇清因之。
岷州衛
春秋、戰國為西羌地。秦屬隴西郡。漢屬金城郡。晉南渡,為前涼張駿所據。魏大統中,始置州。隋為臨洮郡。唐改臨潭郡,屬隴右道,領白石、大潭、岷山三縣。後陷於吐蕃,唃廝囉瞎欺丁居之。宋熙寧收復,屬熙河路。金置砦,隸秦鳳路。元為岷州吐蕃宣慰使司。明洪武三年,鄧愈兵至,李思齊歸附,曹國公李景隆開設岷州軍民府衛。永樂初,又設鎮守都指揮。天順間,改守備。成化中,又設兵備道。
皇清因之。
洮州衛
明洪武間,西平侯沐英建衛。「永樂初,設都指揮。天順間,設守備。嘉靖間,易守備為參將。」 萬曆六年,易參將為副總兵。
皇清因之。
靖遠衛
古為北戎地。唐、宋以來,或為枝陽,或為祖厲,遷徙無常。金為會州,尋改為西寧州。元移會州而南,空其地於河上。明於迭烈遜置巡檢司,統戍兵防河東而已。正統間,始設靖遠軍民府衛,並列乾鹽、打剌、平灘等堡。東接原州,西界金、蘭,南屏隴、渭,北倚松、蘆,誠臨鞏、寧、固重地,故又設兵糧道副總兵以鎮焉。
皇清因之。康熙二年,裁「道。」二十年,裁廳。
西固所
古白馬氐地。漢武帝時,將軍李廣征,西入疊州,置武都郡,即本所城。唐、宋以來,俱為漢陽南境。元至正三年,以元帥汪完者帖木兒守其地。二十六年,設西固千戶所。明洪武四年,徐達兵至,千戶韓文率眾歸附,改守禦千戶所,隸岷州衛防禦,設守備,又分階州州同理民事焉。編戶四里。
皇清因之。
鞏昌府疆域考 府志
编辑鞏昌府疆域圖
鞏昌府南圖
鞏昌府北圖
本府
東至鳳翔府隴州界五百二十里,至省城一千一百八十里。
西至臨洮府渭原縣界七十五里。
南至四川龍安府平武縣界一千二百二十里。北至平涼府固原州西安州所界七百四十里。東南至四川青江所界一千三百里。
東北至靖遠衛黃河界,七百里,至
京師三千八百里
西南至番界五百里
西北至蘭州金縣界四百里。
東西廣五百九十五里,南北袤一千九百六十里,延袤一千七百里。
隴西縣
隴西,附邑也。東至寧遠縣天衢鎮界四十五里,西至渭原縣鍬家鋪界七十五里。
南至漳縣藥鋪山界,六十里。
北至安定縣何家堡界八十里。
東南至漳縣界六十里
東北至通渭縣界七十里。
西南至岷州衛界一百里。
西北至安定縣七十里
延袤約四百里
安定縣
郡東一百六十里為「安定。」 東至會寧縣界龜兒嘴一百里。
西至狄道縣界葫麻嶺八十里。
南至隴西縣界何家堡八十里。
北至蘭州金縣界車道嶺六十五里。
東南至隴西縣界七十里。
東北至靖遠界三百三十里。至省一千二百里。至。
京師四千五百里
西南至金縣界二百里
會寧縣
郡北二百一十里為會寧。東至靜寧州界界首鋪一百二十五里。
西至安定縣界龜兒嘴,二十里。
南至靜寧州安定監界邀食峴六十里。
北至靖邊衛界小白草原,二百二十里。
東南至隆德縣界八十里。
西南至隴西縣界二百八十里。
西北至金縣界三百里。至省一千一百里。至。
京師四千二百里
通渭縣
郡北一百六十里為「通渭」 ,東至秦安縣界王家鋪七十里。
西至隴西縣界杜家堡七十里。
南至伏羌縣界土橋子,一百二十五里。
北至靜寧州界佟家堡九十里。
東南至伏羌縣界一百里。
東北至靜寧州一百三十里。至省一千里。至。
京師三千六百里
西南至隴西縣,一百六十里。
西北至會寧縣,一百八十里。
延袤約四百里有奇
漳縣
郡南七十里為漳縣,東至寧遠縣界孫家峽二十五里,至省一千二百里,至
京師四千三百里
西至岷州衛界石關兒四十五里。
南至岷州衛界紫石溝一十五里。
北至隴西縣界藥鋪山十里。
東南至禮縣界七十里
東北至寧遠縣界五十里。
西南至岷州衛界五十里。
西北至渭原縣界一百二十里。
延袤約三百里
寧遠縣
郡東九十里為寧遠。東至伏羌縣界小落門五十里,至省一千一百里。
西至隴西縣界天衢鎮,四十五里。
南至禮縣界分水嶺九十里。
北至通渭縣界榆盤鎮六十里。
東南至禮縣界六十里
東北至通渭縣界八十里,《至》
京師三千六百里
西南至漳縣界五十里
西北至通渭縣界六十里。
延袤約四百里
伏羌縣
郡東一百九十里為伏羌。東至秦州界槐樹嶺六十里,至省九百七十里,至
京師三千五百里
西至寧遠縣界小落門,五十里。
南至禮縣界聖湫山七十里。
北至通渭縣界土橋子二十里。
東北至秦安縣界,三十里。
延袤約三百里有奇
西和縣
郡東南三百一十里為西和,東至成縣界曬經寺一百里,至省八百八十里,至
京師三千四百里
西至禮縣界張官坡,三十里。
南至階州界梁旗寨三十里。
北至秦州界鹽官鎮九十里。
東南至徽州,一百六十里。
東北至秦州界一百里
西南至兩當縣界,七十里。
西北至禮縣界八十里
延袤約三百里
成縣
郡東南四百九十里為成縣,東至徽州界橫川鋪二十里,至省八百里,至
京師三千里
西至西和縣界曬經寺八十五里。
南至階州界泰石山,二百二十里。
北至秦州界二百二十里。
東南至階州界八十里
東北至徽州界五十里
西南至西固城界二百里。
西北至秦州界一百八十里。
延袤約四百里
秦安縣。〈按:「以下三縣屬《秦州》。」 〉
州北八十里為「秦安」 ,東至清水縣界貓兒峽六十里,至省九百里。
西至通渭縣界王家鋪,七十里。
南至秦州界八里
北至莊浪縣界陽三川,三十里。
東南至清水縣界,七十里。
東北至清水縣,一百六十里。「至」
京師四千一百里
西南至伏羌縣界六十里,至府城三百里。西北至靜寧州界八十里。
延袤約三百里有奇
清水縣
州東一百三十里為「清水。」 東至鳳翔府隴州界茶拴鋪八十里,至府城四百四十里,至省七百二十里,至
京師三千四百里
西至秦州界坂坡峽一十五里,南至秦州界磨兒峽三十里。
北至秦安縣界隴城關一百里。
東南至略陽縣界八十里。
東北至靜寧州界一百里。
西南至兩當縣界,六十里。
西北至靜寧州界一百里。
延袤約三百里有奇
禮縣
州西南二百里為禮縣。東至秦州界羅家堡八十里,至省九百里,至
京師三千五百里
西至岷州衛界,界碑口一百里。
南至西和縣界張官坡,四十里。
北至寧遠縣界分水嶺六十里。
東南至西和縣界,九十里。
東北至伏羌縣界二百里。
西南至西固城,六百里。
西北至漳縣界四百里
延袤約三百里
階州
郡南六百七十里為「階州」 ,東至文縣界栗亭鋪一百二十里。
西至西固所界柳樹城九十里。
南至番界二十里
北至成縣界泰石山,二百四十里。
東南至《番界》二百里。
東北至文縣界二百里。至省一千三百里。至。
京師三千九百里
西南至西固城,界二百六十里。
西北至西和縣界二百九十里。
延袤約四百三十里
文縣。〈按:「文縣屬《階州》。」 〉
州東南二百七十里為文縣,東至四川龍安府青江所界碧玉口,二百里。
西至階州界一百里
南至龍安府平武縣界青塘嶺二百八十里,東南至生番七十里。
東北至鳳縣界八十里。至省一千五百里。至。
京師四千二百里
西南至古扶州番界哈南寨,七十里。
西北至階州界栗亭鋪一百五十里。
延袤約四百里
秦州
郡東三百一十里為《秦州》,東至清水縣界坂坡峽一百一十五里。
西至伏羌縣界槐樹嶺九十里。
南至徽州界木驢川,一百五十里。
北至秦安縣界八里灣,六十里。
東南至禮縣界七十里
東北至清水縣一百里,至省八百五十里,至
京師三千五百里
徽州
郡東南五百八十里為徽州,東至兩當縣界簸箕灣七十里。
西至成縣界橫川鋪七十里。
南至略陽縣界,一百九十里。
北至秦州界木驢川,一百三十里。
「東南至略陽縣界《大石碑》」 五十里。
東北至清水縣界八十里。至省一千一百里。至
京師三千九百里
西南至成縣界九十里
西北至西河縣界八十里。
延袤約五百里有奇
兩當縣。〈按:「兩當縣屬徽州。」 〉
州東九十里為「兩當。」 東至鳳縣界單河鋪四十里,至省七百五十里,至
京師三千一百里
西至徽州界「簸箕灣」 ,二十里。
南至略陽縣界鐵鑪山,一百一十里。
北至秦州界黃交峪九十里。
東南至略陽縣界一百五十里。
東北至西和縣界一百里。
西南至成縣界五十里
西北至徽州界一百里
延袤約三百里有奇
岷州衛
郡西南二百四十里為岷州。東至漳縣界二百四十里,至省一千四百里,至
京師四千三百里
西至洮州衛界西灣壕六十里。
南至階州西固所界乾江頭一百七十里。北至臨洮府界橋道鋪一百八十里。
東北至漳縣界石關兒,一百三十五里。
西南至番界一百里
西北至臨洮府界一百里。
洮州衛
郡西南三百里為洮州,東至岷州衛界西灣壕六十里。
西:至邊牆生番界,九十里。
南至《生番》界三十里。
北至臨洮府界,古城一百四十里。
東南至《番界》五十里。
東北至岷州衛界七十里,至省一千四百里。至
京師四千三百里
西南至舊洮州番界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臨洮府界一百里。
靖遠衛
郡北五百二十里為靖遠。東至固原西安州所界乾鹽池二百二十里,至省一千里,至
京師三千八百里
西至蘭州界車路溝峴,九十里。
南至會寧縣界小白草原,九十里。
北:至松山邊牆番界:二百二十五里。
東南至靜寧州界三百里。
東北至寧夏界二百里
西南至蘭州界二百三十里。
西北至黃河五里
延袤約四百里
西固所
郡西南五百一十里為西固。東至階州界柳樹城七十里,至省一千三百里,至
京師四千二百里
西至番界武都關,二十里。
南至生番界七里
北至岷州衛界乾江頭一百里。
東南至文縣界二百八十里。
東北至階州界五十里
西南至番界五十里
西北至岷州衛界七十里。
延袤約一百里有奇
形勝附
编辑本府。〈隴西縣附郭。〉
《華陽國志》:「東接梓潼,西接天水,北接始平,土地險阻。」
《同谷志》「用武之國。」
《天水志》:「秦地重鎮。」
《郡志》:「西傾、朱圉、鳥鼠諸山稱雄。」
《輿地紀勝》。左山右江,邊陲要扼
《慈霈行廟記》蒼崖絕壁,屹為巨限。
舊《志》:左挾大隴,右掉名皋。岷嶓障前蘭,雪殿後,江分番境,階、文、洮、固為之籬,河限邊防,安、會、蘭、靖張其掖,雲棧扼三巴之喉,金城拊五梁之背。秦稱百二,鞏得其什六矣。蓋八郡上游雄藩,三輔鎖鑰重地也。
隴西縣 首陽西峙,筆架東屹。南闢石門,閉北來之哨逞;北羅重澗,遏南趨之狂徒。加以馬鹿之東,千山列障。貆道之險,一夫當關。疊藏洪濤,急難飛渡。「洮陽雄鎮,可倚在山。」 「即兩州漸迫門庭,而三衛」 足為捍衛。更復營戍之列布,足稱西北之金湯。
安定縣 東聯靖會,西抵臨蘭,北倚群峰,南臨雙峪,蓋八達之通衢,而一方之勁障也,足為臨、鞏之殿衛。
會寧縣 地控三邊,邑居四塞,層巒列峙,四水合流,近而虎岫鴉山,遠而雪峰天塹,蓋鞏、臨之右臂,而秦、隴之北門也。
通渭縣 尖岡嶾嶙,卓爾西出。斗底峭絕,屹然東障。一十八盤山,天成之險。二十四渡水,地效之奇。河套雖鄰,金湯永壯。
漳縣 :三台崒嵂,榜岫崚嶒。龍水縈迴,漳河環遶。遠則西傾,青陽猶捍衛;近而青厓,鹽山若拱揖。雖彈丸黑子之地,實扼番障鞏之衝。
寧遠縣 南山瞰邑,渭水環城,《廣吳》遠捍於西郊,《樂善》近扼乎東路,當四塞獨擅之區,具一夫當關之勢。蓋鞏之左輔,秦之東扼也。
伏羌縣 ,東倚關嶺,西雄朱圉、天門,南蔽渭水,北環峻嶺重岡,萬山四布,灘高流急,舟楫不通,乃秦、隴居要之地,運轂之樞也。
西和縣 西值吐谷渾、青海之寨,東倚白馬氐黑土之雄,岷、嶓諸險峙其前,仇池、蓮城殿其後,「豐阜龍盤,紫金虎踞,內以屏翰秦隴,外則控扼羌戎。」
《成縣 》「仇池北望,盤曲羊腸;雲棧南來,紆迴鳥道。寶井張翼,昔扼漢祖;石盤昂首,今控秦原。雖稱用武之邦,尚須修文之化。」
《秦安縣 》牙錯於靖會,角峙於秦邽,有靖會之畜牧無其患,有秦邽之膏腴無其衝。雖隴城、蓮花之間多盜,而禮店、秦州之戍非遙,柔回禁猓,亦庶幾東北之一臂矣。
清水縣 山陵嵌巖,道路險扼,東連汧鳳,西控鞏臨,洵隴右之要衝,乃關西之首障。
禮縣 地雖彈丸,逵當五達,群山四鎮,二水環流,雖非一邊之衝地,實當四應之環中。
階州 「武都舊郡,將利雄藩。盤堤角弓,東西張翼。米倉太石,前後列屏。鐵嶺樹峰,雄關扼險。赤沙合流於北峪,嘉陵接派於犀牛。山川雲遶,屯戍星羅,足稱障郡之南藩,可為扼羌之要地。」 文縣 「蒼崖絕壁,獨得地雄。左山右江,號稱天險。高峰礙日,斷棧連雲。昔人懸索裹氈,開茲間道。今時櫜弓臥鼓,恃此雄關。蜀秦封疆」 ,熙隴門戶。
秦州 西倚天門,東扼隴坻,南連嶓冢,北接鳳凰。有虎豹在山之勢,具長蛇首尾之形。固蘭河之中堅,關隴之重鎮。加以卦山開天地之祕,龍石肇文字之初,實宇內大觀,隴右勝境也。徽州 巖山環峙,江水合流,東接連雲,西盤百頃,關隘扼喉,谿谷張頤。秦隴屏幃,巴蜀門戶。「兩當縣 群山錯立,萬壑分流。左倚鳳源之雄,右挹徽山之峭,前倚秦嶺,後帶陵江。」 蓋巴蜀之襟喉,而隴秦之捍蔽。
岷州衛 山川險隘,道路縈紆。右亙青海之寨,左臨白馬之氐。東連熙、鞏,西並洮、疊,內則三巴
《門戶外》則五涼扼塞,為西河之重地。
洮州衛 西控諸番,東屏兩郡,南俯松、疊,北蔽河湟,西南之要害也。金鎖即屬石門扼吭可恃,西山號為「玉筍傳」 「《火先》覘。」 要知險以人固,量必慮在機先。誠能增九條、丹巴之戍,謹白石、黑松之烽,有備無患,洮陽奠盤石之安,熙、隴保金湯之固矣。
靖遠衛 東鞏原、夏,西接莊、蘭,南蔽隴西,北扼松、賀,秦隴之北門,寧固之右臂。第自四郊一望黃沙,屯種為難,列邑百里,供輸間關不易。欲蘇「《涸鱗》之望,亟去《庚癸》」 之呼。
西固所 彈丸一區,洮、岷、階、文左控右犄者也,一線通路,三面臨番,扼羌要地,不可以其小而忽之矣。
鞏昌府星野考 府志
编辑府屬總
《天官書》:「雍主井鬼 ,又梁州主觜參。」
《舊志》鞏之南境,固梁州地,當主以井、鬼沾入參墟,則為參、井之分無疑矣。其他屬邑瑣微,星度弘闊,不敢為臆說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