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四百九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九十卷目錄
景東府部彙考
景東府建置沿革考
景東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景東府山川考〈水利附〉
景東府城池考
景東府關梁考
景東府公署考
景東府學校考
景東府戶口考
景東府田賦考
景東府風俗考
景東府祠廟考〈寺觀附〉
景東府兵制考
景東府物產考
景東府古蹟考
景東府土司考
景東府部藝文
景東府部紀事
廣南府部彙考
廣南府建置沿革考
廣南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廣南府山川考
廣南府城池考
廣南府關梁考
廣南府公署考
廣南府戶口考
廣南府田賦考
廣南府風俗考
廣南府祠廟考〈寺觀附〉
廣南府驛遞考
廣南府兵制考
廣南府物產考
廣南府古蹟考
廣南府土司考
廣南府部紀事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九十卷
景東府部彙考
编辑景東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编辑古徼外荒服地,名曰「柘南蠻」 ,又名猛谷,又名景董,為昔樸、和泥二蠻所居。莊蹻王滇,漢武開西南,諸葛亮定益州,皆未嘗涉其境。唐時,蒙氏立銀生府,後金齒白蠻侵奪其地,移府治於威楚,遂為生蠻所據。宋時,段氏莫能復。元中統三年內附,以其所部隸威楚萬戶。至元十二年,置開南州,隸威楚路。明洪武中,改為「景東府,設景東衛。」
皇清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景東衛屯賦併府。
景東府疆域考 通志
编辑景東府疆域圖
東至楚雄府南安州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順寧府,雲州界二百二十里。
南至鎮沅府界二百九十里。
北至楚雄府鎮南州界一百三十里。
由府至省,一千八百里。
東西廣三百四十里,南北袤四百二十里。
形勝附
编辑《舊志》:邦泰、孟沼突兀於東南;景、董、鶴籠逶迤於西北。大河源夙名水寨,沿江路長抱山根。蒙樂為屏,屹矣崆峒之勢;蘭津若帶,儼然江漢之長。徼外之極邊,緬僰之阨塞。
景東府山川考 通志
编辑錦屏山 在城南一里,青翠如屏。
邦泰山 :在城東北。土官世居其麓。
景董山 在城西北。昔為彝寨,後立衛城,今裁。鶴籠山 在城北三十里。一峰突兀,頂圓如盤。蒙樂山 在城西北九十里,一名無量山。亙三百餘里,一峰特起,上有石枰,蒙氏號為「南嶽」 ,毒泉出此,人畜飲之立斃。
浪滄江 ,即蘭滄江,經城西南二百餘里歸《車里》江,入南海。
「大河 」,源出定邊縣河。村,合三岔河,流經府治南入馬龍江。
通華河 在蒙樂山南
清水河 在蒙樂山北。二河俱東流入大河。「筧泉 」 源出蒙樂山舊衛城。舊無井泉,明指揮袁賢始治竹筧,引入城中,鑿池構亭於上。龍潭 ,在府北九十里。歲旱,禱雨有應。
水利附
编辑水寨渠 在治東十五里。
者孟渠 ,在治南五十五里。
者干渠 ,在治南七十五里。
景東府城池考 通志
编辑景東府城池 ,係衛城。明洪武二十三年建,周二里。東曰利城,南曰《泰女》,西曰定彝,北曰「肅清。」
皇清康熙九年,設城守,建營房,別為小城,周一里四。
分在衛城之外景東山頂,名曰「玉筆城」 ,無池。
景東府關梁考 通志
编辑安定關 在府北二十里,接壤定邊,為郡咽喉。景蘭關 母瓜關
通化橋 在府北一里。建自明洪武二十三年,水溢傾圮。
皇清康熙十年,同知胡向極捐俸重修。
馬官橋 、新橋 俱在府南六里。
平川橋 在府南十里
孔雀橋 在府南十八里。
南川橋 清涼橋 俱在府南二十三里。大河橋 在府東二里。覆以瓦屋四十九楹。今因水溢傾圮。
水寨橋 在府北十六里。
新站橋 在府北八十里。水泛衝沒,往來病涉。
皇清康熙九年,同知胡向極捐俸重修。
蘭津橋 西岸峭壁竦立,仰插霄漢,俯映滄江,飛泉急峽,複磴危峰,信奇觀也。以鐵索南北為橋,相傳「漢明帝時造」 ,永樂間重修。
景東府公署考 通志
编辑掌印同知署 在衛城南門外景董山之右。明洪武二十一年建,因兵毀,同知倪巽生修建。
皇清康熙二年,同知薛藎、五年同知郭世榮,相繼重。
修
經歷司署 在治內
積盈庫 在治內
景東衛指揮 ,在府城。
皇清順治十六年,改為守備。康熙六年,裁,今廢
景東府學校考 通志
编辑景東府儒學 在城外。舊為衛學,明正統七年建。萬曆十五年,通判尹學孔遷於府南三里錦屏山下。二十四年,巡撫都御史陳用賓奏改為府學。明末猓寇焚燬。
皇清順治十七年,同知薛藎暨紳士買「徐指揮舊宅。」
權為廟學。康熙六年教授倪垣修葺。二十一年署掌印同知事楚雄府通判汪遴卿再遷於「開甲書院」 即錦屏山下舊址。二十二年奉
旨郡邑重修。二十四年本府掌印同知趙清楨修。《大》
成門。二十七年,本府掌印同知湯傳楷撤徐氏舊宅,改建「明倫堂。」
新城書院 明萬曆間,通判尹學孔建,今廢。義學 一在本城,一在河東土府前,一在城外文德坊,一在蠻井村,一在者干鄉。康熙二十九年,掌印同知湯傳楷捐俸延師訓課。
景東府戶口考 通志
编辑康熙三十年分,原額人丁一百六十丁,額徵丁銀六十八兩八錢。
康熙二十六年,奉裁,景東衛分歸府徵收原額軍舍人丁并編審清出,除頂補老故外,共丁三百六十五丁。額徵丁銀一百七十五兩二錢。
景東府田賦考 通志
编辑原額民田一百二十七頃三十一畝六分七釐七毫五絲一微五纖。查額內尚有荒蕪額編錢糧,見係除荒徵解,統俟開墾全熟足額。
實徵秋糧本折米七百三十五石八斗三升四合七勺一撮九粒八顆二粟。
實徵《條編》銀五百五十七兩四錢五分五釐八毫六絲三微六纖二塵八漠。
附額徵
差發銀一百六十六兩六錢六分六釐,全徵。差發米二百六十二石九斗一升七合,全熟商稅、牛稅銀一百五十六兩,遇閏加銀十兩,全徵。
康熙二十六年,奉裁景東衛分歸本府,徵收原額屯官馬料田地共一百七十九頃四畝七釐四毫四絲。查額內尚有荒蕪田地,額編錢糧,見係除荒徵解,統俟開墾全熟足額。
實徵秋糧本色米一千三百三十石一斗二升四合二勺。
實徵折色秋糧米穀,共二千五百四石一斗七升八合二勺四撮九圭,各折不等。該折色銀四百六十二兩二錢七分三毫四絲四忽二微九纖附額徵,除懸額無徵外。
原額草場地租,除荒蕪無徵外,實徵銀一十兩三錢。
原額學租除荒蕪無徵外,實徵銀七錢五分。以上額徵,共銀一千三百六十一兩四錢四分二釐二毫四忽六微五纖二塵八漠。又《人丁》項下額徵銀二百四十四兩。二項共銀一千六百五兩四錢四分二釐二毫四忽六微五纖二塵八漠。
一起運
「布政司」 項下起運銀五百七十七兩六錢五分一釐八毫六絲三微六纖二塵八漠。
《糧道》項下,銀四百六十二兩二錢七分三毫四絲四忽二微九纖。
一存留
《俸工》項下官役俸食,共銀五百一十七兩五錢二分。
「支給」 項下鞭祭等銀四十八兩。
一本色
額徵秋糧二千六十五石九斗五升八合九勺一撮九粒八顆二粟。
附額徵項下
額徵差發米二百六十二石九斗一升七合。以上米石、聽糧儲道支用報銷
景東府風俗考 通志
编辑《舊志》:「民多僰彝,性本馴樸。」 田舊種秫,今皆為禾稻,漸習書史,民風地宜,日改而月化。
《圖說》「風俗近樸,課讀漸興。」
景東府祠廟考 通志
编辑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治南。
社稷壇 在府治西
郡厲壇 在府城北
城隍廟 在府城中
旗纛廟 在景東後衛
關王廟 在府城外
東嶽廟 在府城南一里。
土主廟 在府城南一里。
龍王廟 在府北一里
諸葛廟 :在衛城山頂。
寺觀附
编辑開化寺 在府治南,習儀之所。
龍泉寺 在府治西南三里。
祝壽寺 在府治內
元珠寺 在府北二里
玉皇閣 在府治,萬曆年建。
真武觀 按《明一統志》「在府治西。」
景東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皇清開滇兵制
景東營 ,康熙八年設,駐景東府。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馬戰兵五十名。
步戰兵二百名 ,守兵二百五十名。
景東府物產考 通志
编辑《淨瓶》「蕉 布子而生,本大末銳儼若淨瓶。孔雀 竹䶉 青紙,苦子 仙茅 石風丹。」
莎羅布 鎮沅亦有
羊肚布 :織紋如羊肚。
景東府古蹟考 通志
编辑《無量山洞 深不可測》。嘗有人執火入。遇蝙蝠如斗。怖而返。
景東府土司考 通志
编辑土知府
俄陶,本府人。其先阿只魯,元時為景東土知府,統威遠州及案井母、龍猛統阿籠三甸,賜以金牌印信,陶仍其職。明初,官兵至楚雄,以通事阿哀從軍納款。大理既平,陶至楚雄,獻鎧仗馬匹,并元所給牌印,因授陶為知府。後與師可戰不敵,奔白崖,調神策衛鎮其地,是為景東衛。乃漸以流官綰符蒞之。尋頒賜金帶,上鐫「誠心報國」 四字及銀幣甚厚。陶死于陶幹嗣遂以陶為姓。後陶瓚偕景東衛官兵攻麓川者,張羽牙殺奉撒等,晉大中大夫、資治少尹。及陶,金以罪未襲。會者樂甸、刁儀、刁重搆兵,奪印去。金以兵攻之,斬刁儀,得印歸,仍令襲職。鐵索、米魯、那鑑、安銓、阿党、鳳繼祖、烏撒諸役,皆以兵從,沿至陶明卿傳璽。璽傳「《爾鑑》,《爾鑑》」 傳「斗。」
皇清平滇,斗投誠,尋故,無子,眾舉同祖兄垐應襲,仍。
授世職垐死,孫陶濋襲土知事。
明洪武中,把事善固宗隨阿哀輩齎金牌、印信降。尋以象馬入貢,從馬都督攻𥔲嘉,以功得冠帶。子姜嵩,宣德中陞猛緬正長官,後改本府知事。沿至姜可久,傳述望。《述望》傳啟賓。
皇清平滇,啟賓投誠,仍授世職。康熙九年,啟賓病故。
無子公舉,親叔姜顯望子。十年三月內奉文承襲。
三岔河土巡檢
明時,楊勝為把事。宣德中,屢以麓川饋餉者章羽牙功得冠帶。弘治中,官司請于三岔河哨設巡檢司,以當寇賊之衝,授楊祥土巡檢。後以一碗水、九窯坡二哨多寇,并責楊氏鈐之。沿至楊程,立傳國翰,國翰傳鴻緒,鴻緒傳鴻仁。
皇清平滇,鴻仁投誠,仍授世職。康熙九年,鴻仁病故。
長子楊承文,于十年七月內奉文承襲。
保甸土巡檢
明宣德中,陶暹為頭目,貢象入京,授土巡檢。從征馬龍、他郎甸、者章、羽牙寨有功。以縣丞管巡檢事。沿至《陶國臣傳》、承宣
皇清平滇,承宣投誠;授世職。子增侯襲。
板橋驛土驛丞
明初,阿賽為俄羅鋪村頭,以諳彝語,迎送得賓旅心,授土驛丞。賽傳阿哀,哀傳徐,徐傳雲漢,遂以「雲」 為姓。沿至雲必高。必高故,子騰嗣。騰故,子聯極嗣。
皇清平滇,聯極投誠,仍授世職。
景東府部藝文
编辑《筧泉亭記》明·林鳳
编辑
「景東衛治設在無量山麓,疊嶂,層巒穹然,後負峭壁 懸崖,左右環拱。前則原野寬平,一望無際,溪流縈迴, 錯綜旋繞,特其中之所少歉者水耳。雖有寒泉數穴, 脈地細微,不足於用。昔人於創建之初,有見於此。乃 隨山愬流,決渠接筧,將一舍許,順勢自然而導之,直 抵城之南隅。鑿池一區,深闊各丈餘,甃以磚石,上覆」 以亭,下實以沙。歲令定夷門卒更相巡視,俾無阻滯。 故水之來無窮,而其用不乏。自成化初,亭廢池塞,時 或寒泉少竭,則皆群趨競取,惟恐弗得,甚至擔瓶負 甕,下汲溪流,人甚苦之。弘治甲寅,回祿為殃,燬串樓 若干楹,延及敵樓。時欲索杯水以救烈焰,其可得耶? 歲至丙辰,懷遠將軍楊侯佐總司兵政,視篆之餘,懲 創往事,謂斯亭正以「充不足、防不虞而設,今乃廢而 弗修,可乎?」乃疏池建亭,凡三越月而功成。眾皆謂楊 侯之惠吾儕者至矣。索予記之。
景東府部紀事
编辑《明通志》:「景東山中有蒙肚花,生樹皮上如蘚,土人採 以用蠱。欲人醉死,則醉往採。欲人淫死,則淫往採。欲 人狂爭死,則狂爭往採。及毒發,一如其狀。」嘉靖丙寅, 千戶陳祺奉命往景東,賜知府陶金金帛。祺善,署書, 金厚款之,請書扁額。祺醉墨瀋涴其錦袍,金恚,以蒙 肚毒之,歸發狂死。後雷擊其樹,今無。
廣南府部彙考
编辑廣南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古徼外荒服地。宋皇祐間,儂智高作亂,命狄青討之,追至科岩,智高敗死,其裔居此,曰特磨道。元至元間,立廣南西路宣撫司,領路城等五州。後為來安路,併其路城、上林、羅左三州,惟領安寧、富州二州。明洪武十六年,歸附,改為廣南府,後裁安寧州入府,領州一」 :
皇清因之。康熙八年,裁維摩州,與開化府分屬焉。
舊富州
元至元中置。明,富州。
皇清因之。
廣南府疆域考 通志
编辑廣南府疆域圖
東至廣西土田州界四百二十里。
西至開化、廣西二府界,三百里。
南至廣西土鎮安縣界,二百九十里。
北至廣西西林縣界,一百四十里。
由府至省,八百五十里。
東西廣七百二十里,南北袤四百三十里。
形勝附
编辑《舊志》:崇巖巨壑,峻阪深林,南限以西洋之水,北表以牌頭之山,一夫當關,千人莫入。
兩粵衝途,交彝要障。南水洑流,遠匯右江之水;《者鷂》高峙,遙連古器之墟;旅途之斥堠當嚴,蠻獠之出入宜備。
廣南府山川考 通志
编辑牌頭山 在府西北五里。峰巒起伏,其右小山連峙如盾,土民築寨其上。
蓮花山 在府東北二十里。五峰連起,諸小峰參差傍峙,形如蓮花。
板郎山 、速部山 、木王山 ,三山連峙,皆在府治西北。山各一泉,為西洋江源。
西洋江 在府南八十里。源出板郎、速部、木王三山,合流入田州,至粵之右江。
祛丕山 在城西,形如石獅。昔土人結屋避兵,名「獅頭寨。」
花架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
玉泉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頂有飛泉如練,下有石池,甚清碧,流入西洋江。
者鷂山 ,在城東南七十里。高可二百仞,怪石嵯峙,上有彝寨。
西寧山 ,在城東北一百五十里。下多巖洞,蠻人潛匿其中,時出為患。
南木溪 :在城東三十里,源出花架山,其水常溫。
南江溪 在城西。源出麻卯、僻令二山。流至州南,合南木溪東行至右洞,伏流十五里,復出,入於右江。
廣南府城池考 通志
编辑廣南府城池 在平關坡上。明洪武十九年,建排柵,周四里,設西南二門,有池。
廣南府關梁考 通志
编辑西安橋 在府西三里。舊架木橋。明萬曆間,土舍儂應祖易以石。
通津橋 在府西五里。明萬曆間建。
廣南府公署考 通志
编辑廣南府治 在城內,明洪武十九年建,萬曆二十二年焚燬。今止門堂、寢樓存。
經歷司署 在府內
廣安庫署 在府內
舊富州署 :明洪武十七年建,今廢。
舊制:照磨所一在府治內,驛二:一在府城,一在速為,今廢。
永寧倉 按《明通志》:「在府治內。」
養濟院 按《明通志》,「在府治。」
廣南府戶口考 通志
编辑康熙三十年,分本府設,居彝方;原未編審人丁。明戶四百四十,口七千四百八十六。
廣南府田賦考 通志
编辑原係彝方田地,免丈照納。康熙八年,奉文,「維摩州裁并本府入額彝地共六十五頃八畝四分五釐二毫四絲四忽五微四纖三塵七渺五漠。」 查額內尚有荒蕪額編錢糧,見係除荒徵解,統俟開墾全熟足額。
實徵夏稅折色麥一石八斗。
實徵秋糧折色米一千四百六十三石七升六合一勺三抄八撮八圭。
實徵地畝銀一百六十七兩一錢一分七釐四毫六絲四忽五微四纖二塵七渺二漠。
附:額徵差發折色米七百一十八石,全徵商稅銀一兩七錢三分六釐。
商稅門攤、酒課雜項麻布五百六十九段,每段易銀一錢,該銀五十六兩九錢;全徵:
新設「本府《剝隘商稅》」 一道,原無定額,遇有商賈經過,照貨抽收彙解。
以上額徵銀二百二十五兩一錢五分三釐四毫六絲四忽五微四纖二塵七渺二漠。
存留
俸工項下官役俸食銀四百六十三兩。《全書》編定。除將前項實徵銀兩坐放外,尚有不足支領銀兩赴布政司庫、於各屬解司銀內支領本色。
實徵夏稅秋糧折色麥米一千四百六十四石八斗七升六合一勺三抄八撮八圭。
額徵項下實徵差發米七百一十八石
以上麥米聽糧儲道支用報銷。
廣南府風俗考 通志
编辑《圖說》:「苗猓雜居山磽穫薄,男女花布裹頭。性緩力弱,病不服藥,專禱鬼神,刻木為契。喜食諸蟲。喪葬惟儂人、沙人用火化,餘皆割棄懸尸。不知禮義,時相讎殺摽掠。府州土著,無漢人,學校未興。」
按《明一統志》:「習俗儉約,嚚訟好鬥。」
廣南府祠廟考 通志
编辑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治南。
社稷壇 在府治西
城隍廟 在府治西
郡厲壇 在府治北
關王廟 在府治東
土主廟 在府治內
東嶽廟 在府治東
白馬廟 在府治南。明萬曆初年,廣南火,惟廟獨存。
楊廣廟 在府治西。祀宋楊文廣,為狄青部將追儂智高至此。
寺觀附
编辑祝壽寺 在府治內
真武廟 在府治西。明洪武年間建。
觀音閣 在府城南門外,有池,方廣數畝;築臺池中,建閣臨於上。
廣南府驛遞考 通志
编辑在城驛 按《明通志》:「在府治西城外。」
速為驛 按《明通志》:在府治西六十里。
前鋪 速為鋪 按《明通志》,各鋪司兵共四名。前鋪 按《明通志》:司兵二名。
廣南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皇清復《滇兵制》。
廣南營遊擊康熙二十一年設,駐廣南府。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戰兵八十名。
步戰兵三百二十名 、守兵四百名。
廣南府物產考 通志府志合載
编辑糓屬:光頭 、長芒 、白、糓、麻線 、金裹銀 、早弔糓、乾糓 、圓糯 、香糯、響殼糯 、虎皮糯。
木屬
山栗 、白楊 和木。
山松
花屬
千葉桃 蟾花
菜屬
芹 :樹頭菜 、白菜。
獸屬
白面猿 ,《熊鼠》。
貨屬
黃蠟 麻布
竹屬
貓腿 雞腿
藥屬
姜黃 、防風 、桔梗
仙茅 、黃芩 、紫薑。
《千張紙 》,木實也。形似扁豆,其中片片如蟬翼。焚為灰,可治心氣痛。
草果 出本府
廣南府古蹟考 通志
编辑廣南衛舊址 在府城中。按《明通志》:「洪武二十九年立,永樂元年遷入雲南城內。」
廢安寧州 按《明通志》,「元時置,明省入富州。」 陵墓附
李公墓 在府北山之麓,不知何許人。以參政委勘事,卒葬於此,又建有廟。
廣南府土司考 通志
编辑土同知
元時,儂郎恐為宣撫,有二子:長不花,次禎祐。明初,不花歸順,授土同知。死,無嗣。禎祐襲後,以罪死。洪武二十九年,鎮臣請官其子儂郎舉,允之,待其入朝授職。至洪熙時,復請以儂郎舉為通判。郎舉死,子印祖襲。正統中,以征麓川功陞同知。嘉靖間,征元江儂承恩,殿後有功。阿黨及鳳繼祖、別者竜河底之役,儂文舉皆以功著。萬曆七年遂實授同知。後征罕岳,亦有戰功。文舉死,子應祖襲。二十一年,官兵征三鄉,應祖親獲賊首阿機魯拆、阿則,俘於軍門,欽賜白金百鎰。二十八年,征蕃。三十六年征尋甸叛目,獲大理保楊理,旌以四品服。應祖死,子紹周襲,隨征東川、尋甸有功。尋以老休致。子鵬襲。
皇清平滇,鵬投誠,授世職。
舊富州土知州
元時,沈郎,先為富州、安寧二州土官。子沈永秀,梁王署為元帥。明洪武中,永秀歸附,尋死,子大忠嗣,守邊有功,西平侯奏授知州。其後子孫微弱,多以土舍護印。萬曆初,沈仁挈印逃奔泗城,有沈銳者,取其印以歸,沿至沈世祿死,子明通繼。明通死,子崑瑺繼。
皇清平滇,崑瑺投誠,仍授世職。
廣南府部紀事
编辑《元史忽辛傳》:「忽辛改雲南行省右丞,廣南酋沙奴素 強悍,宋時嘗賜以金印,雲南諸部悉平,獨此梗化。忽 辛遣使誘致,待之以禮,留數月不遣。酋請還,忽辛曰: 『汝欲還,可納印來』。酋不得已,賫印以納。忽辛置酒宴 勞,諷令偕印入覲,帝大悅。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