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524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二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卷目錄

 貴陽府部彙考二

  貴陽府城池考

  貴陽府關梁考

  貴陽府公署考

  貴陽府學校考

  貴陽府戶口考

  貴陽府田賦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五百二十四卷

貴陽府部彙考二

编辑

貴陽府城池考        通志

编辑

本府。貴筑縣附郭。

貴陽府城池 即省城。明洪武十五年,都司馬煜建石城,周圍九里七分,高二丈二尺。門五:東曰「昭文」 ,南曰「迎恩」 ,西南曰「廣濟」 ,西曰「振武」 ,北曰「布德。」 東北有池,西南一帶濱河。

皇清順治十六年,總督趙廷臣、巡撫卞三元重修,增

「高三尺。」 明天啟六年,總督張鶴鳴、巡撫王瑊于北門外增砌外城六百餘丈,門四。後燬。康熙十一年,總督甘文焜復加版築。

外州縣

龍里縣城池 ,舊為龍里衛城。明洪武二十三年建。周圍五百三十八丈,高一丈七尺。門四:東曰「朝陽」 ,南曰「通化」 ,西曰「威遠」 ,北曰「鎮靖。」 萬曆三十一年,巡撫郭子章增築二百丈有餘。

貴定縣城池 ,舊為新添衛城。明洪武二十二年,鎮撫王璧建土城。正統間,指揮孫禮重建。萬曆十三年,巡撫舒應龍、巡按毛在、參議王恩民甃以石。周圍一千七十丈,高一丈一尺,寬八尺。門四:東曰熙春,西曰延秋,南曰武陽,北曰「肅遠。」 城樓四座,月城西、北二座。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裁衛併縣,遷縣於此。

修文縣城池 ,即故敷勇衛城。明崇禎三年,建石城,周圍七里三分,高一丈八尺,門四。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裁「衛」改縣治。

開州城池 明崇禎二年建,高一丈二尺,周圍五百一十丈,門四。

定番州城池 ,舊為「程番府城。明成化十三年,知府鄧廷瓚築土城。萬曆十四年改州,知州范郴重修,砌以石。周圍五百十丈,高一丈五尺,門四。」

廣順州城池 ,明萬曆二十九年設。州無城。崇禎二年,知州李紹沆議請題建。後都司陳謙議廢舊城,改建新城於北岡上。今州署仍舊城,而以新城駐防兵。

貴陽府關梁考        通志

编辑

本府。貴筑縣附郭。

新添關 ,在城東南二里。《貴州》站在其下。鴉關 ,在城北五里。四川驛道經此。

響水關 在城西北五里。

遵德橋 在城內布政司西,明永樂年建。

皇清康熙十二年改造。

振武橋 在城內舊都司治左。

忠烈橋 以近南公祠,故名。在府治左,明時建。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毀,知府汪礦捐金重修,旋圮復。

玉帶橋 在城內龍井前。

月殿虹橋 在城南舊貢院前。

南浦橋 在富水上

霽虹橋 在城外南明河上。明永樂二年,鎮遠侯顧成建。

通濟橋 :「在城西。」 一為頭橋,一為二橋,一為三橋。

金鎖橋 在西門外,定廣往來之所。

濟番橋 在城南三十里,入定番州大道。太慈橋 ,在城西南五里。

麥架橋 :在城北三十里。

化龍橋 在新城上有大石,形肖靈龜。

浮玉橋 在南城堤,所謂「鼇磯浮玉」 是也。仙臨橋 ,在城北二十里。上有仙人足蹟,旁有松梵菴,頗幽蒨。

洪濟橋 在城北十五里。土人謝鼎建。

三江橋 :在城西北四十里。

廣濟橋 在城西南三里。

龍里縣

長衝關 在衛城西一十七里。

隴聳關 在衛城東二十里。俱明洪武二十五年置。

水橋 在城西五里,往來大道。

永通橋 在衛城西四里。

廣濟橋 在衛城西南五里。

貴定縣

打杵關 在新添城東五里。

馬桑關 在新添城西五里。

谷忙關 :在城東一十五里。

甕城關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

北門橋 在新添城北一里。

西門橋 在新添城西門外。

甕城橋 在新添城西二里。

珍珠橋 在新添城東十里。康熙十一年,營衛守備郝一茂、邊之鉁修。甕侶橋 在衛城東。

《麥新》橋 跨麥新溪。

落北渡 在新添城北十里。

藤茶渡 在新添州行司前十里。

修文縣

烏江渡 在息烽東五十里。

大廣渡 在濯靈西三十里。

開州

茶山渡 在城東三十里。黔、蜀分界。

棉花渡 在城東南五十里。黔、蜀分界。

定番州

程番橋 在城西二里

廣順州

天生橋 在從仁里。水穿山腹而成,人往來其上,如臥波之長虹。

墨綠橋 在城東五里

貴陽府公署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貴陽府治 在城中,明隆慶四年建。

皇清康熙二年修。

同知署 舊在府署內,今遷於貴州前衛。舊署在外城北。

通判署 未載

經歷司署 :在府治內。

貴筑縣治 在城內西南,舊為都司署,明洪武初,以八番順元都元帥府改建。明末賊燬。

皇清順治十六年,重建。康熙二十六年,裁都司,設縣

以司署為縣署

典史署 未載

巡撫都察院署 在城內東北。明成化十年,巡撫朱欽建。弘治間,巡撫鄧廷瓚改建。明末賊毀。

皇清順治十八年,巡撫卞三元重建。

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在城中。明永樂十一年,建於北城外。景泰七年,布政使蔣琳改建。明末賊毀。

皇清順治十五年,布政司黃中通以「城西公館」暫建。

康熙四年,布政使董顯忠改於舊署地右。九年,布政使潘超先捐貲重建。三十年,布政使蔣寅、董安國前後增修。

經歷司署 在廨內西

照磨所署 舊在廨內,今移。

貴州等處提刑按察使司署 舊在城中大街,明永樂十八年建,明末賊毀。

皇清順治十六年,按察使王鍈改建城西「貴州前衛。」

舊址。康熙八年,按察使張文德重修。

經歷司署  、照磨所署  、司獄司署 俱未載所在。

糧驛貴東道署 舊在城中,「安平道」 舊址。

皇清順治十八年副使王廷弼建,康熙十一年參議。

陳寶鑰重修,二十年,參議勞之辨遷於貴寧道舊署。

提學道署 舊在城內南隅。

皇清順治十七年僉事趙燾建。康熙二十三年僉事。

袁時中遷建於糧驛道舊址,工未成,二十五年,僉事畢忠吉續成之。

貢院 舊在省城西南隅。嘉靖十四年,御史王杏題建。規模弘敞,制度完備,筆峰卓立於前,帶河環繞其右,甚為得地。明末燬於賊。

皇清順治十六年,以「偽秦王府」改為貢院。康熙十一

年,增建「彌封、《謄錄》」 、「《受卷》各所」 並號房。

撫標左營 在城內東

撫標右營 在城內北

《貴陽城守》營 暫以「舊貢院」 基為署,在省城內西南隅。

外州縣

龍里縣治 :在城內南。舊為刑廳駐鎮公署。康熙十一年,建為縣署。

典史署 未載

貴定縣治 舊為新添衛署,康熙二十六年,徙縣於衛,為縣署。

典史署 未載

新添城守營署 :在貴定縣新治內。

修文縣治 在城內西北,舊為敷勇衛署,明崇禎四年建。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改衛為縣署。

典史署 未載

開州治 在城內北,明崇禎四年建。

皇清康熙十年,知州王之官重修。

吏目署 未載

定番州治 在城中,明洪武間建。

皇清康熙元年重修。

吏目署 未載

定番協鎮署 :在城內。

廣順州治 在城內,明萬曆三十九年建。

皇清康熙四年重修。

吏目署 未載

貴陽府學校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貴陽府儒學 在郡治北。明成化間建於舊程番府。隆慶二年,遷府入省,與宣慰司共之。萬曆二十一年,巡撫林喬相、巡按薛繼茂、布政王來賢、提學徐秉正、知府劉之龍捐貲以北城外貴州驛地鼎建。中為殿,旁列兩廡,後為明倫堂,東祭器庫、饌堂,西牲房、神廚。殿。前為戟門,右「敬一亭,左射圃,碑亭一。總之以櫺星門」 ,門旁豎石為坊,坊外左右為「騰蛟起鳳」 ,坊中為《青雲得路》。坊外甃石引薛井為泮池,池外列屏牆一。天啟壬戌安賊毀,崇禎四年重建,後復毀。

皇清順治十八年,總督趙廷臣、巡撫卞三元重建。中

為殿七間,明倫堂五間,兩廡各七間,戟門五間,屏牆一,櫺星門仍舊。康熙元年,提學副使衛紹芳捐貲增修。三十年,貴西道參議張奇抱、提學道僉事華章志議建「尊經閣」 於明倫堂右。三十一年,巡撫衛既齊率布政司董安國、按察使丹達禮、糧驛貴東道參政陸祚蕃、提學道僉事華章志、貴陽府知府時騰蛟,捐貲重修正殿、明倫堂,增「尊洗所」 三楹於殿左,望瘞所三楹於殿右。新闢宮左甬道,築四圍垣牆,復浚泮池於宮牆外。知府時騰蛟親督修理,閎敞壯麗,規模一新。並新造兩廡先賢、先儒各神主。教授署在戟門左,訓導署在戟門右。

陽明書院 「在治東。明嘉靖十四年,巡撫王杏建。二十五年巡撫王學益改建於府學右。隆慶五年,按察使馮成能建於撫署左。中三楹祀陽明先生。後五楹為山斗堂。外為昭代真儒坊」 ,明末賊毀。

皇清康熙十二年,巡撫曹申吉捐貲重建,並置書籍。

數千卷於中,後俱為人竊去。二十一年,巡撫楊雍建重修,易「山斗堂」 為「後覺堂」 ,并置前後兩廡十二楹以課士。二十八年,巡撫田雯重修,別建合一亭、「傳習軒」 五楹,集孝廉諸生讀書其中。三十一年,巡撫衛既齊增修學舍,躬為訓課,捐貲館穀,造就人才。

義學 二一在城南永祥寺後,扶搖閣舊址;一在城北般若庵內,巡撫衛既齊、布政使董安國新建,延選師儒,捐貲館穀,以訓民間子弟之貧寒者。

學田 原額一千六百六十八畝七分四毫四絲。

荒蕪田四百四十五畝八分四釐二毫四絲三忽四微六纖三塵四渺。

實在熟田一千二百二十二畝八分六釐一毫九絲六忽五微三纖六塵六渺。

原額本色學租倉斗米二百一十二石四斗一升七合九勺四抄二撮七圭五粒。

荒田無徵米七十五石八斗二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三粒二粟。

實在有徵米一百三十六石六斗一升五合五勺一抄四撮二圭一粒八粟。

學租 原額倉斗穀一百五十一石七斗二升。

一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五粒。

荒田無徵穀六十七石一斗八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七粒五粟。

實在有徵穀八十四石五斗三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七粒五粟。

原額全徵折色學租米三十七石七斗七升九合二勺,該折色銀一十三兩六錢五毫二絲。原額學祭銀一百九兩二錢三分一絲六忽六微七纖五塵。

荒田無徵銀一兩九錢四分七釐三毫二絲一微七纖五渺。

實在有徵銀一百七兩二錢八分二釐六毫九絲六忽五微六纖七塵五渺。

府親轄

原額學田三百二十六畝三分九釐。

荒蕪田,二十四畝二分一毫;

《實在》熟田三百二畝一分八釐九毫。

原額本色學租倉斗米二十一石三斗。

荒田無徵米四石七斗一合。

實在有徵米一十六石五斗九升九合。

原額租祭銀三十七兩六錢四分一絲六忽六微七纖五塵。

荒田無徵銀一兩二錢五分七釐三毫二絲一微七纖五渺。

實在有徵銀三十六兩三錢八分二釐六毫九絲六忽五微六纖七塵五渺。

貴筑縣儒學 附府學

原額學祭田三百一十一畝六分。

荒蕪田七十九畝五分

《實在》熟田二百三十二畝一分;

原額本色學租倉斗米八十一石四斗九升七合一勺四抄二撮七圭五粒。

本色學租倉斗穀二十八石五斗七升一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五粒。

荒田無徵米一十五石五斗七升一合四勺二抄八撮五圭三粒二粟。

無徵穀,一十四石二斗八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七粒五粟。

實在有徵米六十五石九斗二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一粒八粟。

有徵穀一十四石二斗八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七粒五粟。

原額全徵學租銀三兩

外州縣

龍里縣儒學 舊為龍里衛學。明宣德八年,副使李睿建於衛治西。嘉靖三十二年,巡撫董威、副使趙之屏遷於治左。萬曆八年,復遷於治南。明末,兩經賊燬。

皇清康熙十年,以行臺改創,十三年裁衛設縣,改為

縣學

原額學田九十畝五分

荒蕪田一十六畝

「寔在熟田」 七十四畝五分;

原額本色學租倉斗穀一十八石一斗。

荒田無徵穀三石二斗

實在有徵穀一十四石九斗。

貴定縣儒學 舊為新添衛學。明宣德八年,副使李睿建於城西。成化十八年,指揮陳琳、訓導周鳳改建城北。嘉靖三十一年,副使趙之屏重修。後兵燬。

皇清順治十七年,推官張俊重建後圮。康熙八年教。

授胡密建「明倫堂。」 十二年,守備邊之鉁、教授王祚蕃建正殿、戟門。二十六年,總督范承勳、巡撫慕天顏徙縣於衛,以衛學為縣學。

原額學田二百五十二畝一分五釐九毫四絲五忽。

荒蕪田一百三十六畝六分四釐一毫四絲三忽四微六纖三塵四渺。

實在熟田一百一十五畝五分一釐七毫九絲六忽五微三纖六塵六渺。

原額本色學租倉斗穀一百五石五升。

荒田無徵穀四十九石七斗。

實在有徵穀五十五石三斗五升。

修文縣儒學 在治北,舊為敷勇衛學。明崇禎二年建,後賊燬。

皇清康熙五年重修。二十六年,改衛為縣,因為縣學。

龍岡書院 在城內。明正德間,王守仁謫居龍場時建,今廢。

原額學祭田四百八十二畝。

荒蕪田,一百八十五畝一分;

「寔在熟田」 二百九十六畝九分;

原額本色學租倉斗米一百六石八斗二升八勺。有徵折色學租倉斗米三十七石七斗七升九合二勺。

荒田無徵本色學租倉斗米五十五石五斗三升。

實在有徵學祭倉斗米五十一石二斗九升八勺;有徵折色學祭租米二十二石二斗二升二合二勺。該折色銀一十三兩六錢五毫二絲。開州儒學 附修文縣學

原額學田四十一畝五分。

荒蕪田四畝四分

「寔在熟田」 ,三十七畝一分;

原額學租銀六兩五錢

荒田無徵銀六錢九分

實在有徵銀五兩八錢一分。

定番州儒學 在城中。舊為程番府學。明成化十一年,知府鄧廷瓚建。弘治初,知府汪藻遷於城西南隅。嘉靖十五年,知府林春澤改建於「中峰書院故址。後移府治入省,改為州學。」 明末賊燬。

皇清康熙九年,知州李益陽、學正黃文焯重修《後經》。

兵毀。三十一年,署學正劉湯聘倡修,知州薛戴德、守備招國璘共建東西兩廡、「明倫堂。」

中峰書院 在治北。明弘治間,知府汪藻建。嘉靖中,知府陳則清重建。今廢。

原額全熟學田一百六十四畝五分五釐五毫。內該徵本色倉斗米二石八斗。

該徵學租銀六十二兩九分。

廣順州儒學 附定番州學

貴陽府戶口考        通志

编辑

府總

《戶口》、原額一萬五千八百一十八戶

《人丁》原額四萬八千九百八十八丁七分內除人丁三萬二千九百四丁,俱係八番苗仲原未審丁徵銀外,實額編差人丁一萬六千八十四丁七分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八千三百五十五丁五分。於三十一年新編額外人丁三十五丁,三十五年新編額外人丁八十六丁。

舊徵差人丁七千二百四十八丁二分,三十一年增一百九十六丁,三十五年增四百六丁。原額丁差銀三千七百四十一兩一分四毫,丁迯無徵銀二千四十八兩二錢八分一釐四毫,寔在有徵丁差銀一千七百一十七兩一錢二分九釐。

府親轄

戶口原額無

《人丁》原額一百一十七丁,三十一年增一十五丁,三十五年增三十二丁。有徵《丁差》銀三十四兩九錢。

貴筑縣

《戶口》、原額六千一百六十八戶

《人丁》,原額八千五百一十四丁七分,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迯亡人丁四千八百六十八丁五分。

舊徵差人丁,三千四百五十六丁二分,三十一年增九十五丁,三十五年增一百九十丁。原額丁差銀二千一百五十七兩一錢,逃丁無徵銀一千二百八十四兩七錢三釐四毫。寔在有徵丁差銀八百七十二兩三錢九分六釐六毫。

龍里縣

《戶口》、原額一千一百一十六戶

《人丁》原額八百五丁,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一百八十九丁。舊徵差人丁五百八十一丁,三十一年增一十一丁,三十五年增二十四丁。

原額丁差銀一百六十一兩,迯丁無徵銀三十七兩八錢。

寔在有徵丁差銀一百三十二兩二錢。

貴定縣

《戶口》、原額三千一百九十四戶

《人丁》,原額三千一百七十三丁,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一千七百

七十七丁

舊徵差人丁一千三百七十五丁,三十一年增六丁,三十五年增一十五丁。

原額丁差銀六百八十五兩六錢,逃丁無徵銀三百九十九兩五錢八分二釐。

《寔在》有徵丁差銀二百八十六兩一分八釐。修文縣。

戶口原額無

《人丁》原額一千二百七十八丁,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八百七十四丁。

舊徵差人丁三百八十丁,三十一年增一十二丁,三十五年增二十五丁。

原額丁差銀二百八十二兩一錢一分四毫,迯丁無徵銀一百九十九兩四錢九分六釐,寔在有徵丁差銀八十五兩二錢一分四釐四毫。

開州

戶口原額無

《人丁》原額一千四百一十二丁,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四百五十七丁。

舊徵差人丁九百二十二丁,三十一年增一十丁,三十五年增二十三丁。

原額丁差銀二百七十二兩九錢,逃丁無徵銀八十八兩七錢。

寔在有徵丁差銀一百八十四兩二錢。

定番州

《戶口》、原額四千二百二十一戶

《人丁》原額二萬五千二百二十二丁,歷係八番苗仲原未審丁徵銀。三十一年,《新編》人丁四十一丁。有徵丁差銀一十二兩二錢。

廣順州

《戶口》、原額一千一百一十九戶

《人丁》原額四千四百六十七丁,內除七千六百八十二丁俱係苗仲原未審丁徵銀外,止有流寓附籍。本州額丁七百八十五丁,內除三十一、三十五兩年清編抵補外,尚逃亡人丁一百九十丁。

舊徵差人丁五百一十二丁,三十一年增二十七丁,三十五年增五十六丁。

原徵丁差銀一百五十七兩,逃丁無徵銀三十八兩。

《寔在》有徵丁差銀一百一十九兩。

貴陽府田賦考一       通志

编辑

府總

原額田三十一萬六千四百五十畝七分九釐五毫二絲六忽二微九纖四塵六渺。

荒蕪田七萬五千九百三十七畝九分七釐五毫五絲三忽八微四纖四塵。

實在成熟田二十四萬五百一十二畝八分一釐九毫七絲二忽四微五塵六渺。

原額成熟租地四千一百九十畝八分三釐九毫六絲四忽三微三纖三塵三渺。

原額本色米三萬五百一十九石二斗八升八合七勺九撮九圭三粒七粟。

荒蕪無徵米六千七百八十七石一斗一升一合三勺三抄七撮一圭一粟

實在有徵米二萬三千七百三十二石一斗七升七合三勺七抄二撮八圭三粒六粟。

原額全熟黃豆六十六石六斗九升七合八勺。原額全熟、有徵本色蕎糧二百三十七石七斗九升二合二勺八抄六撮。

原額折色米六千二百六十一石九斗七升三勺六撮一圭五粒一粟,內除廣順州折色米一千三百六十三石七斗五升六合七勺三撮二圭六粒七粟,例係撥充馬館、另於馬館額內開造外。

實在折色米四千八百九十八石二斗一升三合六勺二撮八圭八粒四粟,該折色銀二千四百二十兩五錢七分六釐四毫四絲一忽四微四纖二塵。

荒田無徵米二千二百五十三石八斗八升三合四勺七抄二撮一粒,該折色銀一千一百一十六兩五錢六分八釐二毫九絲九忽四微八纖五塵。

《實在有徵》米二千六百四十四石三斗三升一勺三抄八圭七粒四粟,該折色銀一千三百四兩八釐一毫四絲一忽九微五纖七塵。

原額、《條編》地租、歲用力差租祭貢馬等銀八千

七百一十八兩七錢四分九釐五毫二絲二忽六纖九塵四渺。

《荒田》無徵銀二千二百二十四兩九錢八分六釐一絲一忽三纖。

實在有徵銀六千四百九十三兩七錢六分三釐五毫一絲一忽六纖六塵四渺。

原額馬館并廣順州折色馬館,銀四千三百八十六兩九錢九釐九毫八絲八忽四微九纖八塵四渺。

《荒田》無徵銀一千二百四兩八錢四分五釐一絲九忽七纖五塵九渺。

實在有徵銀三千一百八十二兩六分四釐九毫六絲九忽四微二纖二塵五渺。

府親轄

原額、田一萬二千一百六十四畝八毫三絲九忽九微三塵。

荒蕪田一千七十五畝三分九釐六毫;

實在成熟田一萬一千八十八畝六分一釐二毫三絲九忽九微三塵。

原額全熟租地一百三十五畝。

原額本色米一千六百二石七斗七升七勺五抄四撮八圭八粒三粟。

荒田無徵米三百七十三石九斗三升八合六勺。

實在有徵米一千二百二十八石八斗三升二合一勺五抄四撮八圭八粒三粟。

原額《條編》牛頭場租、地租等銀三百七十九兩三錢三分二釐六毫四絲七忽四微四纖六塵。荒田無徵銀七十四兩三錢二分二毫八絲二忽八微。

實在有徵銀三百四兩三分三毫六絲四忽六微四纖六塵。

原額馬館銀一百七十八兩五分一釐七毫七絲一忽四微七纖六塵。

《荒田》無徵銀六十六兩一錢三分七釐六絲二忽八微。

實在有徵銀一百一十一兩九錢一分四釐七毫八忽六微七纖六塵。

貴筑縣

原額民科屯田八萬七千一百八十三畝八分一釐七毫五絲二忽五微八纖六塵九渺。荒蕪田九千七百六十五畝五分三毫四絲四忽九微七纖三塵四渺。

實在成熟田七萬七千四百一十八畝三分一釐四毫七忽六微一纖三塵五渺。

原額全熟地土四千三十畝八分三釐九毫六絲四忽三微三纖三塵三渺。

原額本色米一萬二千一十八石一斗五升一合四勺一抄五撮七圭二粒七粟。

荒田無徵米一千五百三十一石四斗五升四合八勺八抄六撮一圭六粒。

實在有徵米一萬四百八十六石六斗九升六合五勺二抄九撮五圭六粒七粟。

原額全熟本色黃豆二石五斗七升二合八勺。原額全熟本色蕎五斗二升八合。

原額《條編》:貢馬歲用地租銀一千一百三十二兩九錢二釐八毫六絲一忽二微七纖八塵八渺。

《荒田》無徵銀一百二十七兩一錢三分一釐八絲七忽三微九纖三塵六渺。

《實在有徵條編》:貢馬歲用地租銀一千五兩七錢七分一釐七毫七絲三忽八微八纖五塵二渺。

原額馬館銀九十一兩六錢八分九釐一毫八絲二忽九微一纖二塵一渺。

荒田無徵銀三兩八錢八分五釐二絲七忽二微三纖八塵八渺。

實在有徵銀八十七兩八錢四釐一毫五絲五忽六微七纖三塵三渺。

龍里縣

原額、田三萬一千九百六十四畝五分八釐八毫三絲八忽二微三纖五塵。

荒蕪田九千六百四十四畝九釐二絲八忽三微六纖二塵八渺;

實在成熟田二萬二千三百二十畝四分九釐八毫九忽八微七纖二塵二渺。

原額本色米四千四百四十六石四斗七升九合八勺八抄九撮三圭二粒一粟。

荒田無徵米二千四石四斗二升五合五勺七抄七撮二圭一粒四粟。

實在有徵本色米二千四百四十二石五升四

合三勺一抄二撮一圭七粒。

原額《全熟》折色米三十石。該折色《輕齎》銀一十五兩

原額《條編》歲用力差銀四百二兩一釐三絲九忽八微一纖四塵。

《荒田》無徵銀九十三兩六分二釐七絲三忽三微九纖八渺。

實在有徵銀三百八兩九錢三分八釐九毫六絲六忽五微四纖二渺。

原額馬館銀七百八十三兩九錢二分八釐九毫五絲九忽七微一塵二渺。

《荒田》無徵銀九十一兩五錢五分四釐。

實在有徵銀六百九十二兩三錢七分四釐九毫五絲九忽七微一塵二渺。

貴定縣

原額、本折田二萬五千一百九十五畝三分二釐四毫一絲二忽

荒蕪田七千四十九畝六分四釐六毫一絲一忽二微一纖八塵三渺。

實在成熟田一萬八千一百四十五畝六分七釐八毫七微八纖一塵七渺。

原額本色米四千四十七石五斗三升六合八勺七抄一撮八圭九粒八粟。

荒田無徵米一千二十六石三斗四升二合九勺八抄三撮一圭四粒一粟。

實在有徵米三千二十一石一斗九升三合八勺八抄八撮七圭五粒七粟。

原額《全熟》折色米一百一十石。該折色輕齎銀九十九兩

原額《條編》「歲用銀差」 條雜力差、貢馬等銀二千三百四十四兩一錢五分三釐三毫二絲三忽七纖七塵八渺。

《荒田》無徵銀三百九十六兩二錢三分三釐三毫一絲三忽三微七渺。

實在有徵銀一千九百四十七兩九錢二分九忽七微七纖七塵一渺。

原額馬館銀一千二百四十三兩七錢七分七釐四毫二絲六微一纖一渺。

《荒田》無徵銀二百八十四兩六錢九分八釐一毫六絲六忽九微四纖三塵九渺。

實在有徵銀九百五十九兩七分九釐二毫五絲三忽六微五纖七塵二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