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12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十二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十三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十二卷目錄

 邊裔總部藝文

  南蠻北狄同日朝見賦    唐王起

  論漢唐備邊         林駧

  統御內外夷論       明章潢

 邊裔總部紀事

 邊裔總部雜錄

 邊裔總部外編

 東方諸國總部彙考

  夏后相三則 帝少康二則 后槐一則 后泄一則 帝發二則

  商太戊一則 仲丁一則 河亶甲一則

  周成王一則

  晉武帝咸寧二則 太康七則 太熙一則 惠帝元康一則 孝武帝太元一則

 東方諸國總部總論

  後漢書東夷傳序

  三國志東夷傳序

  隋書東夷傳論

  杜佑通典東夷序略

 東方諸國總部藝文

  頌東夷          唐元結

  送冊東夷王使        馬戴

 東方諸國總部紀事

邊裔典第十二卷

邊裔總部藝文

编辑

《南蠻北狄同日朝見賦》以渡瀘款塞咸造闕庭為韻

编辑

唐王起

我皇上制百蠻以德輝,刑八狄以威靈,俾曠代之絕 域,同一日而來庭。則不叛不侵,知遐邇之無外;自南 自北,昭聲教之永寧。惟蠻也,荒陬有倔強之號;惟狄 也,絕漠有桀黠之暴。辭炎徼應感而偕來,謝穹廬不 期而兩造。上乃御正殿,臨中區,文物有耀,聲明以殊。 小周王之賓肅慎,卑漢后之享單于。於是卉服雲集, 旃裘風趨。駿奔而遠無不屆,麏至而實繁有徒。垂衣 而朝,三表自慚於制虜;止戈為武,五月孰矜其渡瀘。 百辟式瞻,九儀以配。寧有截而斯暢,儼無譁而相對。 獻琛盡禮,雜彩服以和光;蹶角展容,望珠旒而欣戴。 若非越荒徼,踰紫塞,則南同魚鱉,安得仰龍章於舜 年;北喻豺狼,未可親獸舞於堯代。是知歷寒鄉之觱 發,欽百度兮無闕,忘沓嶂之嶄巖,彰九區兮克咸。聖 上惟北辰之位是纘,匪南面之尊自滿。窮髮斯服,雕 題無算。仰天威以懷柔,化彝德為悃款。盛禮必具,幽 遐既慕。同寅協恭兮斯親,在遠如邇兮斯赴。始差肩 於著定之位,終收蹟於敻絕之路。史臣《書》曰:「美異俗 而同臻,象斯華而合」趣,則昔有梯山驟至,航海徑渡, 無蠻狄入覲之遇

《論漢唐備邊》
林駧

编辑

漢之邊防,簡於高文而詳於武帝之世;唐之邊防,密 於太宗,而疏於元宗之後。夫自簡而詳者,非曰得率 然首尾相應之勢也,武帝喜功之過也。自密而疏者, 非曰得護風寒數處之要也,元宗而下,不知備邊之 道也。蓋漢自高祖《平城之圍》,以匈奴數侵代地,遂北 置雲中郡以備之。迨至高后、孝文,匈奴知北邊有備, 於是自隴西、北地入。然漢之邊防,亦不過此爾。自夫 武帝好大喜功,始自遺禍,而入寇之路始廣,不出上 谷,則出定襄、代郡,其後又通西域,欲以斷其右臂。而 單于之兵反自其所置之郡而入,然後漢兵往來於 秦、涼之北而不得息。夫東之於遼西、北平,西之於張 掖、酒泉,中之於定襄、雁門,疆場廣莫,靡有定所,有不 勝其為防者,豈非武帝有以速之耶?唐世匈奴之患, 莫甚於吐蕃。太宗之初,為之防患矣。「天下十道,分置 都督,而隴右一道乃居其八。天寶之初,易為節度,而 隴西節度使之兵凡七萬五千,又附以劍南三萬九 百人」,其為西戎之患,豈不極至?自夫河北難作,兵皆 東徙,其後吐蕃乘虛內侵,不數年間,隴右數十州相 繼陷沒,豈非謀事之疏以至是也!然嘗論之,漢之失 於喜功,唐之失於寡謀,固不免有備禦之難,而能經 略邊事,使彝狄尚不敢輕視中國,亦不為無策也。「本 始中,匈奴常帥十餘萬騎南旁塞以寇,而趙充國乃 將四萬騎屯沿邊九郡,單于聞之引去。」夫以四萬騎 分屯「九郡,而充國乃總領於其間,非老將為謀之審 耶?太和中,李德裕建籌邊樓於劍南、四川,按南道與 蠻相入者圖之左,西道與吐蕃接圖之右,而弓弩甲 冑,人皆素備,總十一軍而作仗義城,作禦侮城,作柔 遠城,二邊侵懼,南詔東服。」夫以十一軍皆雄邊子弟 而制二邊,非德裕之善謀,殆不能也。嗚呼!使漢、唐禦 邊之寄,皆如趙充國、李德裕之謀,又何西北之足憂哉?然觀漢之單于鳴鍾,渭橋貢琛,漢廷不至如前日 陸梁之態,而唐之吐蕃、南詔相挺為患,卒與唐終始 者,豈非漢之備邊之策,周思曲慮,不若唐之疏略耶? 夫發武軍以贍邊兵,發少府以給邊費,北邊諸郡持 藏兵器,西北二邊分養苑「馬,其備甚悉矣。徙邊之民, 廩給衣食,北邊騎士,軺車不算,邊民被害,饑寒相失, 則天下共給其費。六郡良家子則給以期門、羽林之 選」,其恤邊優矣。內郡有守有丞而已,邊郡又有長吏 以掌兵;內郡之縣有令而已,邊縣則又置障塞尉,其 設官又備矣。彼唐之區畫備禦,果若漢之備且盡歟? 無怪乎唐之邊患,三百年間之無寧歲也。

《統御內外彝論》
明·章演

编辑

國家威惠孚洽,極天所覆,悉主悉臣,以時入貢,匍匐 闕廷。東南際海,若朝鮮、暹羅、瓜哇,凡十有六國。西南 彝若婆羅、蒲剌加,凡二十九國。其由天方通者,又十 有六國。西域則泥剌朵,凡七國;其由哈密通者,又三 十六國。它如以蜀屬者,若烏蒙諸;所以粵屬者,若龍 英諸;所以湞屬者,若平緬諸;所以楚屬者,若永順、保 靖諸所,以川陝屬者若番僧、番族,又百餘所。其迤北 二王,朵顏三衛,海西女直、赤斤、蒙古諸凡航浮索引 之國,日域月窟之民,貢方物稱「外臣」者,紛不可枚數 也。暨今俺答、把罕那吉祖孫,一意投誠款塞,奉我明 約,歸我叛人,大漠以北,盡奔走之矣。是以火珠玉璞, 車渠鎧甲、利劍山海巨麗之珍,麒麟獅、象、虎、豹、駝、馬、 火雞,白鹿、紅猴,殊章異質之品,絨𦋺奇錦,苾布鎖袱, 兜羅,紛綸精鑿之技,畢充諸庭。又貴之貢人,怪之貢 佛與舍利子,方賄多者至六十種。猗與至盛極隆,匹 商周而陋漢唐矣。然其所由來者,則以我祖宗撫運 於前,今上纘緒於今,聖作明述,威惕惠懷者有以致 之也。但衣袽之戒,戶牖之虞,今日不可以無講夫海 氛息矣,而倭奴俟隙,垂涎浙、直,則沿海兵防,不可弛 也。南荒靖矣,而山魈峽魅出沒不常,則百粵撫綏,不 可忽也。西陲戢矣,而哈密棄置,無益中國,則恢復之 圖,宜可需也。三衛屬矣,而交婚北虜陰為鄉道,則庚 戌之變弗可忘也。迤北來矣,而外示悃誠,內懷狡黠, 則羈縻之策弗可恃也。而諸彝所當亟為慮者,尤莫 如北虜。必惠出於威令,惠不狎而降心固;威行於惠 令,威不測而雄心懾。此古先聖王控制群醜,使其懷 我畏我,頫伏臣妾,而長保塞上之安者也。惟今日圖 之。

邊裔總部紀事

编辑

《說苑君道篇》:「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號高宗。成 湯之後,先王道缺,刑法違犯,桑穀俱生乎朝,七日而 大拱。武丁召其相而問焉,其相曰:『吾雖知之,吾弗得 言也。聞諸祖己,桑穀者,野草也,而生於朝,意者國亡 乎』?武丁恐駭,飭身修行,思先王之政,興滅國,繼絕世, 舉逸民,明養老。三年之後,蠻彝重譯而朝者七國。此」 之謂「存亡」繼絕之主,是以高而宗之也。

《管子·輕重甲》桓公曰:「四彝不服,恐其逆政,游於天下 而傷寡人。寡人之行為此有道乎?」管子對曰:「吳越不 朝,珠象而以為幣乎?發朝鮮不朝,請文皮毤服而以 為幣乎?禺氏不朝,請以白璧為幣乎?崑崙之虛不朝, 請以璆琳瑯玕為幣乎?故夫握而不見於手,含而不 見於口,而辟千金者,珠也,然後八千里之吳越可得 而朝也。一豹之皮,容金而金也,然後八千里之發,朝 鮮可得而朝也。懷而不見於抱,挾而不見於掖,而辟 千金者,白璧也,然後八千里之禺氏,可得而朝也。簪 珥,而辟千金者,璆琳瑯玕也,然後八千里之崑崙之 虛,可得而朝也。故物無主,事無接,遠近無以相因,則 四彝不得而朝矣。」

《拾遺記》:「石季倫愛婢名翔風,妙別玉聲,巧觀金色。石 氏之富,珍寶瑰奇,視如瓦礫,皆殊方異國所得,莫有 辨識其出處者。乃使翔風別其聲色,悉知其所出之 地。言西方北方,玉聲沉重而性溫潤,佩服者益人性 靈;東方、南方,玉聲輕潔而性清涼,佩服者利人精神。」 《冊府元龜》:「貞觀二十一年二月,陁洹國獻白鸚鵡,毛」 羽皓素,頭上有紅毛數十莖,垂與翅齊,并五色鸚鵡 各一,及婆律膏。三月,帝以遠彝各貢方物,珍果咸至。 其草木雜物有異於常者,詔皆使詳錄焉。葉護獻馬 乳蒲桃,一房長二丈餘,子亦稍大,其色紫。摩伽陁國 獻菩提樹,一名「波羅」,葉似百楊。康國獻黃桃,大如鵝 卵,其色黃金,亦呼為《金桃伽》。請幫助識別此字。國獻鬱金香,葉似麥 門冬,九月色開,狀如芙蓉,其色紫碧,香聞數十步,華 而不實,欲種取根。《𦋺賓》獻俱物頭花,其花丹白相似, 而香遠聞。伽《失畢》國獻泥樓缽羅,葉類荷葉,缺圓,其

花色碧而蕊黃,香芳數十步。《健達》獻佛土葉,一莖五
考證
葉,花赤心中正黃而蕊紫色。泥《缽羅》獻波稜菜,類紅

藍,實如蒺梨,火熟之,能益食味。又有酢菜,狀類慎火, 葉闊,味雖少苦,久食益人。胡芹,狀似芹而味香。渾提 蔥,其狀猶蔥而甘辛。嗅藥,其狀類凌冬而青,收乾末, 味如桂、椒,其根能愈氣疾。薛延陁獻拔蘭鹿,麇毛而 牛角大如麚。西蕃、突厥獻馬蹄羊,其蹄似馬。波斯國 獻活耨蛇,形如鼠而色青,身長八九寸,能入穴捕鼠。 西蕃咄陸可汗獻金卵鉼,烏𪃟也,雕刻作禽獸而塗 以黃金。西蕃胡國出石蜜,中國貴之。帝遣使至摩伽 陀國取其法,令揚州煎諸薦之汁,於中廚自造,色味 逾於西域所出。前代或有貢獻,人皆不知。及破高昌, 收馬乳、蒲桃實於苑中種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損益, 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緹盎。既頒賜群臣, 京師始識其味。八月,骨利幹國遣使朝貢,獻馬百匹, 尤駿。帝奇之,各為製名,號為十驥。其一曰「騰霜白」,其 二曰「皎雪駿」,其三曰「凝露驄」,其四曰「元光驄」,其五曰 「決波騟」,其六曰「飛霞驃」,其七曰「發電赤」,其八曰「流金 𩢍」,其九曰「翔麟紫」,其十曰「奔虹赤。」 《燕翼貽謀錄》:唐有《王會圖》,皇朝亦有《四彝述職圖》。大 中祥符八年九月,直史館張復上言,「乞纂朝貢諸國 衣冠,畫其形狀,錄其風俗,以備史官《廣記》。」從之。是時 外邦來朝者,惟有高麗、西夏、注輦、占城、三佛齊、蒙國、 達靼而已,不若唐之盛也。

《金史完顏安國傳》:「安國歷樞密副使,封道國公。諸部 入貢,安國能一一呼其祖先弟姪名字以戒諭之,諸 部皆震悚,甚為鄰國所畏服。」

《元史成宗本紀》:元貞二年十一月「乙酉,樞密院臣言, 江南近邊州縣,宜擇險要之地,合群戍為一屯,卒有 警急,易為徵發。」詔行省圖地形、覈軍實以聞。

《釋老傳》:「必蘭納識里者,初名只剌瓦彌的理,北庭感 木魯國人。幼熟畏兀兒及西天書,長能貫通三藏暨 諸國語。大德六年,奉旨從帝師授戒於廣寒殿,代帝 出家,更賜今名。皇慶中,命繙譯諸梵經典。延祐間,特 賜銀印,授光祿大夫。是時諸番朝貢表牋文字,無能 識者,皆令必蘭納識理譯進。嘗有以金刻字為表進」 者,帝遣視之,廷中愕眙,觀所以對。必蘭納識理,隨取 案上墨汁,塗金葉,審其字,命左右執筆,口授表中語 及使人名氏與貢物之數,書而上之。明日,有可閱其 物色與所齎重譯之書,無少差者。眾無不服其博識, 而竟莫測其何所從授,或者以為神悟云。

《圖書編》國朝諸彝所貢方物:「朝鮮以馬、苧、葠、豹、獺;安 南以犀、象、白練、沉水諸香;暹羅以生象、孔翠、珊瑚、瓊、 碧、硫黃、薇水;琉球以赤銅、瑪瑙、刀、錫;占城以龍瑙、兜 罷,真臘以犀、象、黃蠟;日本以劍鎧,瓜哇以矛鐵,犀、象、 苾布、珠、瓊、碧,血瑣里以紅撒哈剌,西洋瑣里以黑虎, 三佛齊以白獺、大雞,浡泥以玳瑁、熊皮倒掛,百花以 赤猴,彭亨以腦檀,淡巴以苾布,古里以寶刀、蘇合、龍 涎,滿剌加以熊、狼、白麂、華縵、鎖袱;錫娑羅以玳瑁、珠 蕉,小葛蘭以珠蓋,阿魯以象齒,榜葛剌以琉璃、紫膠, 錫蘭山以水晶、蘆薈、細布,蘇門荅剌以番刀,回青、蘇 祿以竹布。迤北瓦剌以貂、駝、馬、鶻,朵顏、三衛、海西以 馬、豹、貂、鷹、鶻、珠角,哈密以玉石禽皮,烏思藏以氆氌 毛纓甲胄。長河以氆氌足力,鐵力,朵甘思以明胄、長 刀。董卜韓胡甲胄、毛纓。洮、岷番族以馬刀、明胄。」

邊裔總部雜錄

编辑

《列子湯問》篇:「南國之人,祝髮而裸;北國之人,鞨巾而 裘,中國之人,冠冕而裳。九土所資,或農或商,或田或 漁。如冬裘夏葛,水舟陸車,默而得之,性而成之。」 賈誼《新書修政語上》:「帝堯曰:『吾存心於先古,加意於 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故一民或饑, 曰:此我饑之也;一民或寒,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 曰:此我陷之也』。」仁行而義立,德博而化富。故不賞而 民勸,不罰而民治。先恕而後行,是以德音遠也。是故 堯教化及雕題、蜀越,撫交趾,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 見王母,訓及大夏、渠搜,北中、幽都及狗國,與人身鳥 面及焦僥。好賢而隱不還,而彊於行,而菑於志,率以 仁而恕,至此而已矣。

《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 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 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彝納職,合諸侯於塗山, 執玉帛者萬國。」

夫能理三苗,朝羽民,徙裸國,納肅慎,未發號令而移 風易俗,其惟心行者乎!法度刑罰何足以致之也? 天文訓不周,風至,則修宮室,繕邊城。

《荀子正論》篇:「世俗之為說者曰:『湯武不能禁令,是何 也』?」曰:「楚越不受制。」是不然。湯武者,至天下之善禁令 者也。湯居亳,武王居鎬,皆百里之地,天下為一,諸侯 為臣,通達之屬,莫不振動從服,以化順之,曷為楚越 獨不受制也?彼王者之制也,視形勢而制械用,稱遠 邇而等貢獻,豈必齊哉?故魯人以榶,衛人用柯,齊人 「用一革。」土地形制不同者,械用備飾,不可不異也。故諸夏之國,同服同儀,蠻彝戎狄之國,同服不同制。封 內甸服,封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彝要服,戎狄荒服。甸 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終王。 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夫是之謂視形勢而制械 用,稱遠近而等貢獻,是王者之制也。彼楚、越者,且時 享、歲貢,終王之屬也。必齊之日祭、月祀之屬,然後曰 受制耶?是規磨之說也。溝中之瘠也,則未足與及王 者之制也。《語》曰:「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以謀知;坎井 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此之謂也。

《春秋繁露精華》:「《春秋》慎辭,謹於名倫等物者也。是故 小彝言伐而不得言戰,大彝言戰而不得言獲,中國 言獲而不得言執,各有辭也。有小彝避大彝而不得 言戰,大彝避中國而不得言獲,中國避天子而不得 言執,名倫弗予,嫌於相臣之辭也。是故大小不踰等, 貴賤如其倫,義之正也。」

《白虎通禮樂》篇:「王者有六。樂者,貴公美德也,所以作 供養。謂傾先王之樂,明有法,示亡其本與己所以自 作樂,明作己也。樂所以作四彝之樂何?德廣及之也。 《易》曰:『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詩》云: 『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樂元語》曰:『受命而六樂。樂先王 之樂,明有法也;與其所自作,明有制;典四彝之樂,明』」 德廣及之也。故南彝之樂曰兜,西彝之樂曰禁,北彝 之樂曰昧,東彝之樂曰離,合觀之樂舞於堂,四彝之 樂陳於右,先王所以得之,順命重始也。此言以人得 之先以文,謂持羽毛儛也;以武,得之持干戚儛也。《樂 元語》曰:「東彝之樂持矛舞,助時生也;南彝之樂持羽 舞,助時養也;西彝之樂持戟舞,助時」煞也。北彝之樂, 持干舞,助時藏也。誰制彝狄之樂?以為先聖王也。先 王推行道德,和調陰陽,覆被四彝,故四彝安樂,來朝 中國,於是作樂。樂之南之為言任也,任養萬物。昧之 為言昧也,昧者,萬物老衰。禁者,萬物禁藏。侏離者,萬 物微,離地而生。一說東方持矛,南方歌,西方戚,北方 擊金。四彝質不如中「國,中國文章,但隨物名之耳。」 揚子《法言孝至》篇:「或問泰和曰:其在唐虞成周乎?觀 《書》及《詩》,溫溫乎其和可知也。周康之時,頌聲作乎下, 《關雎》作乎上,習治也。齊桓之時縕,而《春秋》美邵陵,習 亂也。故習治則傷始亂也,習亂則好始治也。漢德其 可謂允懷矣!黃支之南,大夏之西,東鞮北女,來貢其 珍。漢德」其可謂允懷矣,世鮮焉。芒芒聖德,遠人咸慕, 上也。武義璜璜,兵征四方,次也。宗裔猾夏,蠢迪王人, 屈國喪師,無次也。麟之儀,儀鳳之師,師其至矣乎?「螭 虎桓桓,鷹隼䎒䎒」,未至也。或曰:「訩訩北國,被我純繢, 帶我金犀,珍膳寧」請幫助識別此字。「不亦享乎?」曰:昔在高文武,實為 兵主,今稽首來臣,稱為北藩,是為宗廟之神,社稷之 靈也。可不享乎?龍堆以西,大漠以北,郡勞王師,漢家 不為也。朱厓之絕,捐之之力也。否則介鱗易我衣裳。 君人者務在殷民阜財,明道信義,致帝者之用,成天 地之化,使粒食之民粲如也,晏如也,享於鬼神,不亦 享乎?

《方言雜釋》:「裔,彝狄之總名。邊地為裔,亦四彝通以為 號也。」

《風俗通》:「封泰山封者,立石高一丈二尺,刻之曰:『事天 以禮,立身以義,事父以孝,成名以仁,四守之內,莫不 為郡縣,四彝八蠻,咸來貢職,與天無極,人民蕃息,天 祿永得』。」

《獨斷》四彝,樂之別名。王者必作四彝之樂,以定天下 之歡心。祭神明,和而歌之,以管樂為之聲。東方曰「𩎟」, 南方曰「任」,西方曰侏離。一作禁北方曰「禁。」一作昧 《枹朴子君道》篇:「正朔所不加,冕紳所不暨,氈裘皮服, 山棲海竄。莫不含歡革面,感和重譯。靈禽貢於彤庭, 瑤環獻自西極。員首遽善,猶氤氳之順勁風;要荒承 指,若響亮之和絕音。誠升隆之盛,致三五之軌躅也。」 《古今注》:「紫塞,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 塞焉。丹徼,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為南方之極也。塞」 者,塞也,所以擁塞戎狄也。徼者,繞也,所以繞遮蠻彝, 使不得侵中國也。

《續博物志》:「夷者」請幫助識別此字。「也,其類九:畎彝、于彝、方彝、黃彝、白 彝、赤彝、元彝、風彝。蠻者,慢也,其類八:天竺、咳首、僬僥、 跛踵、穿胸、儋耳、狗、軌旁。《春戎》者,兇也,其類六,僥彝、戎、 央老、白耆、羌、《鼻息》《天剛》。」狄者,辟也,其類五,月氏。請幫助識別此字。貃 匈奴單于白屋。

明黃潤玉《海涵萬象錄》:「禦邊之法,擇將分守地方,用 其邊民為兵,置屯田以養之,寇來則拒,寇去不追,莫 容貢附。」

《春明夢餘錄》:「征蠻法:全勦不如殲魁,明捕不如暗執。」

征戎法:「避銳不避歸,殺眾不殺降
考證

邊裔總部外編

编辑

《列子湯問》篇:「湯問曰:『物有巨細乎?有修短乎?有同異 乎』?夏革對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 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 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 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州,五曰蓬萊。其 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 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 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者不 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 者,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 往還,不得蹔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四 極,失群聖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鼇十「五,舉首戴之,迭 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有大 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 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岱輿、員嶠二山, 流於北極,沈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 侵減龍伯之國使阨,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 農時,其國人猶數十丈。從中州以東四十萬里得僬 僥國,人長一尺五寸。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 荊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 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朽壤之上有 菌芝者,生於朝,死於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 生,見陽而死。《終髮》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 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 翼若垂天之雲,其體稱焉。世豈知有此物哉?大禹行 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江浦之間生 麼蟲,其名曰焦螟,群飛而集於蚊睫,弗相觸也,棲宿 去來,蚊弗覺也。離朱子羽方晝拭眥揚眉而朢之,弗 見其形;《𧣾俞》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 唯黃帝與容成子居崆峒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 徐以神視,塊然見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氣聽,砰然聞 之,若雷霆之聲。吳楚之國有大木焉,其名為請幫助識別此字。碧樹 而冬生,實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憤厥之疾,齊州珍 之,渡淮而北而化為枳焉。鴝鵒不踰濟貉,踰汶則死, 地氣然也。雖然,形氣異也,性鈞已無相易已,生皆全 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識其巨細?何以識其修短?何以 識其同異哉?

《周穆王篇》: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 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不礙,千變萬化, 不可窮極。既已變物之形,又且易人之慮。「穆王敬之 若神,事之若君,推露寢以居之,引三牲以進之,選女 樂以娛之。化人以為王之宮室卑陋而不可處,王之 廚饌腥螻而不可饗,王之嬪御羶惡而不可親。穆王」 乃為之改築,土木之功,赭堊之色,無遺巧焉。五府為 虛,而臺始成,其高千仞,臨終南之上,號曰「中天之臺。」 簡鄭衛之處子,娥媌靡曼者,施芳澤,正娥眉,設笄珥, 衣阿錫,曳齊紈,粉白黛黑,珮玉環,雜芷若以滿之。奏 《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月月獻玉衣,旦旦薦玉 食,化人猶不舍,然不得已而臨之。居亡幾何,謁王同 遊,王執化人之袪,騰而上者,中天迺止。暨及化人之 宮,化人之宮,構以金銀,絡以珠玉,出雲雨之上,而不 知下之據,望之若屯雲焉。耳目所觀聽,鼻口所納嘗, 皆非人間之有。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 所居。王俯而視之,其宮榭若累塊積蘇焉。王自以居 數十年不思其國也。化人復謁王同游,所及之處,仰 不見日月,俯不見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視; 音響所來,王耳亂不能得聽;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 迷精喪,請化人求還。化人移之,王若請幫助識別此字。虛焉。既寤,所 坐猶嚮者之處,侍御猶嚮者之人。視其前,則酒未清, 餚未昲。王問所從來,左右曰:「王默存耳。」由此穆王自 失者三月而復。更問化人,化人曰:「吾與王神游也,形 奚動哉?且曩之所居,奚異王之宮?曩之所游,奚異王 之圃?王間恆疑,蹔忘變化之極,徐疾之間,可盡模哉?」 王大悅,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游,「命駕八駿之 乘。」右服。請幫助識別此字。「驑而左綠。」「耳右驂赤」,驥而左白。請幫助識別此字。主車,則 造父為御。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為右。次車之乘,右服渠黃而左踰輪, 左驂盜驪而右山子。柏夭主車,參百為御,奔戎為右, 馳驅千里,至於巨蒐氏之國。巨蒐氏乃獻白鵠之血 以飲王具,牛馬之湩以洗王之足。及二乘之人,已飲 而行,遂宿於崑崙之阿,赤水之陽。別日升崑崙之丘, 以觀黃帝之宮,而封之以詒。後世遂賓於西王母,觴 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迺觀 日之所入,一日行萬里。王乃嘆曰:「於乎!予一人不盈 於德而諧於樂,後世其追數吾過乎。穆王幾神人哉!」 能窮當身之樂,猶百年乃徂。世以為登假焉。

西極之南隅有國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國。」 陰陽之氣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 晝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以夢中 所為者實,覺之所見者妄。四海之齊,謂中央之國,跨 河南北,越岱東西,萬有餘里。其陰陽之審度,故一寒一暑;昏明之分察,故一晝一夜。其民有智有愚,萬物 滋殖,才藝多方,有君臣相臨,禮法相持,其所云為,不 可稱計。一覺一寐,以為覺之所為者實,夢之所見者 妄。東極之北隅,有國曰「阜落之國」,其土氣常燠,日月 餘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其民食草根木實,不知火 食,性剛悍,強弱相藉,貴勝而不尚義,多馳步,少休息, 常覺而不眠。

東方諸國總部彙考

编辑

夏后相元歲徙都商丘征畎彝

编辑

按:《通鑑前編》云云。

按《後漢書》,「夷有九種,曰畎彝、于彝、方彝、黃彝、白彝、赤 彝、元彝、風彝、陽彝。」

二「歲征黃彝。」

七歲,「于《彝、畎》、彝來賓。」

按:《通鑑前編》云云。

《東漢書》曰:「昔夏太康失國,四彝背叛。及后相即位,乃征畎彝,七年然後來賓。」

帝少康二年方彝來賓

编辑

按:《竹書紀年》云云。

「四十歲」,「《方彝》來賓。」

按:《通鑑前編》云云。

按《後漢書》:「夏后氏太康失德,彝人始畔。自少康已後, 世服王化,遂賓於王門,獻其樂舞。」

夏后槐三歲東彝來御

编辑

按:《通鑑前編》云云。

按《竹書紀年》:「帝芬三年,九彝來御。」

夏后泄元歲命東彝

编辑

按:《通鑑前編》云云。

《通志》曰:「泄之世,六彝來王,於是始加爵命。」

帝發元年諸彝賓於土門諸彝入舞

编辑

按:《竹書紀年》云云。

帝發三年,畎彝入於岐以叛。

按:《竹書紀年》云云。

大戊六十一年東九彝來賓

编辑

按:《竹書紀年》云云。

仲丁六祀征藍彝

编辑

按:《竹書紀年》:「仲丁六年,征藍彝。」

按:《通鑑前編》仲丁六祀,藍彝作「寇。」

按《後漢書》:「至於仲丁,藍彝作寇」,自是或服或畔,三百 餘年。

河亶甲四年征藍彝

编辑

按:《竹書紀年》云云。

成王 年大會諸侯於成周彝及良彝入貢

编辑

按:《汲冢周書王會解》:「彝用閵采,良彝在子。」在子口身 人首,脂其腹,炙之霍,則鳴曰「在子。」

彝,「東北夷采,生火中,色黑面光,其堅若鐵。良彝,《樂浪》之彝也。貢奇獸。」

武帝咸寧二年二月東彝八國歸化七月東彝十七國內附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咸寧四年。三月。東彝六國來獻。是歲。東彝九國內附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康元年六月東彝十國歸化七月東彝二十國朝獻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康二年。三月。東彝五國朝獻。六月。東彝五國內附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康三年。九月。東彝二十九國歸化。獻其方物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康七年八月東彝十一國內附。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康八年八月東彝二國內附。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康九年九月東彝七國詣校尉內附。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康十年五月東彝十一國內附是歲東彝絕遠三 十餘國來獻。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太熙元年二月東彝七國朝貢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惠帝元康元年東彝十七國並詣校尉內附

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云云。

孝武帝太元七年九月東彝五國遣使來貢方物

编辑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云云

東方諸國總部總論

编辑

《後漢書》。

《東彝傳序》

编辑

《王制》云:「東方曰彝。」彝者,柢也,言仁而好生,萬物柢地 而出,故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焉。 彝有九種,曰畎彝、于彝、方彝、黃彝、白彝、赤彝、元彝、風 彝、陽彝,故孔子欲居九彝也。昔堯命羲仲宅嵎彝,曰 暘谷,蓋日之所出也。夏后氏太康失德,彝人始畔。自 少康已後,世服王化,遂賓於王門,獻其樂舞。桀為暴 「虐,諸彝內侵。殷湯革命,伐而定之。」至於仲丁,藍彝作 寇,自是或服或畔,三百餘年。武乙衰敝,東彝寖盛,遂 分遷淮岱,漸居中土。及武王滅紂,肅慎來獻石砮、楛 矢、管、蔡畔周,乃招誘彝狄,周公征之,遂定東彝。康王 之時,肅慎復至,後徐彝僭號,乃率九彝以伐宗周。西 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熾,乃分東方諸侯,命徐偃王主 之。偃王處潢池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陸地而朝者 三十有六國。穆王後得驥騄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 楚,令伐徐,一日而至,於是楚文王大舉兵而滅之。偃 王仁而無權,不忍鬥其人,故致於敗,乃北走彭城武 原縣東山下,百姓隨之者以萬數,因名其山為「徐山。」 厲王無道,淮彝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宣王復命 召公伐而平之。」及幽王淫亂,四彝交侵。至齊桓修霸, 攘而郤焉。及楚靈會申,亦來豫盟。後越遷琅邪,與共 征戰,遂陵暴諸夏,侵滅小邦。秦并六國,其淮泗彝皆 散為民戶。陳涉起兵,天下崩潰,燕人衛滿避地朝鮮, 因王其國。百有餘歲,武帝滅之,於是東彝始通上京。 王莽篡位,貊人寇邊。建武之初,復來朝貢。時遼東太 守祭肜,威讋北方,聲行海表,於是濊、貊、倭韓,萬里朝 獻。故章和已後,使聘流通。逮永初多難,始入寇鈔。桓、 靈失政,漸滋蔓焉。自中興之後,四彝來賓,雖時有乖 畔,而使驛不絕,國俗風土,可得略記。東彝率皆土著, 喜飲酒歌舞,或冠弁衣錦,器用俎豆,所謂「中國失禮, 求之四彝」者也。凡蠻彝、戎、狄總名。四彝者,猶公、侯、伯、 子、男皆號諸侯云。

三國志

编辑

《東彝傳序》

编辑

書稱「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其九服之制,可得而言 也。然荒域之外,重譯而至,非足跡車軌所及,未有知 其國俗殊方者也。自虞暨周,西戎有白環之獻,東彝 有肅慎之貢,皆曠世而至,其遐遠也如此。及漢氏遣 張騫使西域,窮河源,經歷諸國,遂置都護以總領之, 然後西域之事具存,故史官得詳載焉。魏興,西域雖 不能盡,至其大國龜茲、于闐、康居、烏孫、疏勒、月氏、鄯 善、車師之屬,無歲不奉朝貢,略如漢氏故事。而公孫 淵仍父祖三世有遼東,天子為其絕域,委以海外之 事,遂隔斷東彝,不得通於諸夏。景初中,大興師旅,誅 淵,又潛軍浮海,收樂浪帶方之郡,而後海表謐然,東 彝屈服。其後高句麗背叛,又遣偏師致討,窮追極遠, 踰烏丸、骨都,過沃沮,踐肅慎之庭,東臨大海。長老說 有異面之人近日之所出,遂周觀諸國,采其法俗,小 大區別,各有名號,可得詳紀。雖彝狄之邦,而俎豆之 象存。中國失禮,求之《四彝》猶信,故撰次其國,別其同 異,以接前史之所未備焉。

隋書

编辑

《東夷傳論》

编辑

史臣曰:「廣谷大川異制,人生其間,異俗嗜欲不同,言 語不通。聖人因時設教,所以達其志而通其俗也。九 夷所居,與中夏懸隔,然天性柔順,無獷暴之風,雖綿 邈山海,而易以道御。夏、殷之代,時或來王。暨箕子避 地朝鮮,始有八條之禁,疏而不漏,簡而可久,化之所 感,千載不絕。今遼東諸國,或衣服參冠冕之容,或飲」 食有俎豆之器。好尚經術,愛樂文史,遊學於京都者, 往來繼路,或亡沒不歸。非先哲之遺風,其孰能致於 斯也?故孔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誠 哉斯言!其俗之可採者,豈徒楛矢之貢而已乎?自高 祖撫有周餘,惠此中國。開皇之末,方事遼左,天時不 利,師遂無功。二代承基,志包宇宙,頻踐三韓之域,屢 發千鈞之弩,兵連不戢,四海騷然,遂以土崩,喪身滅 國。《兵志》有之曰:「務廣德者昌,務廣地者亡。」諸國朝正 奉貢,無闕於歲時。二代震而矜之,以為人莫若己,不 能懷以文德,遽動干戈,內恃富強,外思廣地,以驕取 怨,以怒興師,若此而不亡,自古未之聞也。然則四夷 之戒,安可不深念哉!

通典

编辑

《東夷序略》

编辑

東夷有九種,曰畎夷、方夷、于夷、黃夷、白夷、赤夷、元夷、 風夷、陽夷。率皆土著,喜飲酒歌舞,或冠弁衣錦,器用 俎豆,所謂「中國失禮,求之四夷」者也。昔堯命羲仲宅 嵎夷,曰暘谷,蓋日之所出也。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 始叛。其後至后發即位,賓於王門,獻其樂舞。桀為暴 虐,諸夷內侵。商湯革命,伐而定之。至於仲丁,藍夷作寇,自是或服或叛,三百餘年。武乙衰弊,東夷寖盛,遂 分遷淮岱,漸居中土。周初封商太師,國於朝鮮,時管、 蔡畔周,乃招誘淮夷作亂,周公征定之。其後徐夷僭 號,穆王命楚滅之。至楚靈王會申,亦來同盟。後越遷 瑯琊,遂陵暴諸夏,侵滅小國。秦并天下,其淮泗夷皆 散為人戶。其朝鮮歷千餘年,至漢高帝時滅。武帝元 狩中,開其地,置樂浪等郡。至後漢末,為公孫康所有, 魏晉又得其地。其三韓之地,在海島之上,朝鮮之東 南。百濟、新羅,魏晉以後,分三韓地。《新羅》又在百濟之 東南。倭又在東南,隔越大海。夫餘在高麗之北,挹婁 之南。其倭及夫餘自後漢,百濟、新羅自魏,歷代並朝 貢不絕。而百濟,大唐「顯慶中蘇定方滅之。」高麗本朝 鮮地,漢武置縣,屬樂浪郡,時甚微弱。後漢以後,累代 皆受中國封爵,所都平壤城,則故《朝鮮》國王險城也。 後魏、周、齊漸強盛。隋文帝時,寇盜遼西,漢王諒帥兵 討之,至遼水,遭癘疫而返。煬帝三度親征,初渡遼水, 敗績,再行次遼水,會楊元感反,奔退。又往。將達涿郡, 屬天下賊起,及饑饉旋師。貞觀中,太宗又親征,渡遼 破之。高宗總章初,英國公李勣遂滅其國。大抵《東夷 書》文,並同華夏。其閩越之地,秦平天下,以為郡縣。及 秦亂,其帥又自稱王於故地。武帝元封初,楊僕滅其 國,遷其人於江淮,虛其地。自後雖人庶復集,遂為郡 縣矣。

東方諸國總部藝文

编辑

《頌東夷》
元·結

编辑

嘗聞古天子,朝會張新樂。金石無全聲,宮商亂清濁。 東驚且悲歎,節變何煩數。始知中國人,耽此忘純樸。 爾為外方客,何為獨能覺。其音若或在,蹈海吾將學。

《送冊東夷王使》
馬戴

编辑

越海傳金冊,華夷禮命行。片帆秋色動,萬里信潮生。 日映孤舟出,沙連絕島明。翳空翻大鳥,飛雪灑長鯨。 舊鬢迴應改,遐荒夢易驚。何當理風楫,天外問來程。

東方諸國總部紀事

编辑

《說苑權謀篇》:湯欲伐桀,伊尹曰:「請阻乏貢職,以觀其 動。」桀怒,起九夷之師以伐之。伊尹曰:「未可。彼尚猶能 起九夷之師,是罪在我也。」湯乃謝罪請服,復入貢職。 明年,又不供貢職。桀怒,起九夷之師,九夷之師不起。 伊尹曰:「可矣。」湯乃興師伐而殘之,遷桀南巢氏焉。按此

條皆戰國兵家之言,聖君賢相,必無不供貢以怒其君之禮。且桀之無道,論其甚未甚耳,何待九夷之附否而後知?此亦如割烹之說,存之可不必信也。

《述異記》:「周成王時,東夷送六角牛。」

《淮南子人間訓》:秦穆公使孟盟舉兵襲鄭,過周以東。 鄭之賈人弦高、蹇他相與謀曰:「師行數千里,絕諸侯 之地,其勢必襲鄭。凡襲國者,以為無備也。今示以知 其情,必不敢進。」乃矯鄭伯之命,以十二牛勞之。三率 相與謀曰:「凡襲人者,以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備必 固,進必無功。」乃還師而返。晉先軫舉兵擊之,大破之 《殽》。鄭伯乃以存國之功賞弦高,弦高辭之曰:「誕而得 賞,則鄭國之信廢矣。為國而無信,是敗俗也。賞一人 而敗國俗,仁者弗為也;以不信得厚賞,義者弗為也。」 遂以其屬徙東夷,終身不返。

《夢溪筆談》:「嘉祐中,蘇州崑山縣海上有一船,桅折風 飄抵岸,船中有二十餘人,衣冠如唐人,繫紅綎角帶, 短皂布衫,見人皆慟哭,語言不可曉。試令書字,字亦 不可讀,行則相綴如鴈行。久之,自出一書示人,乃唐 天祐中告授屯羅島首領陪戎副尉制。又有一書,乃 是上高麗表,亦稱屯羅島,皆用漢字,蓋東夷之臣屬 高麗者。船中有諸穀,唯麻子大如蓮的,蘇人種之,初 歲亦如蓮的,次年漸小,數年後只如中國麻子。」時贊 善大夫韓正彥知崑山縣事,召其人,犒以酒食,食罷, 以手捧首而囅,意若歡感。正彥使人為其治桅,桅舊 植船木上,不可動,工人為之造轉軸,教其起倒之法, 其人又喜,復捧首而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