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229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二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二十九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三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二十九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四十九

  宋十五

  王庶       陳康伯

  王綸       朱倬

  汪澈       葉顒

  史浩       蔣芾

  洪适       洪遵

官常典第二百二十九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四十九

编辑

宋十五

编辑

王庶

编辑

按《宋史》本傳:「庶字子尚,慶陽人。崇寧五年,舉進士第, 改秩知涇州保定縣。以种師道薦,通判懷德軍。契丹 為金人所破,舉燕雲地求援,詔師道受降。庶謂師道 曰:『國家與遼人百年之好,今坐視其敗亡不能救,乃 利其土地,無乃基女直之禍乎』?不聽。宣和七年,金果 入寇,太宰李邦彥夜召庶問計,庶曰:『宿將無如种師 道,且夷虜畏服,宜付以西兵,使之入援』。」邦彥以語蔡 攸,攸不然,以庶為陝西運判兼制置解鹽事。疆事益 棘,欽宗欲幸襄、鄧,先命席益為京西安撫使,益求庶 自副。高宗即位,除直龍圖閣、鄜延經略使,兼知延安 府。累立戰功,進集英殿修撰,陞龍圖閣待制,節制陜 西六路軍馬。先是,河東經制使王燮既遁歸,東京留 守宗澤承制以庶權陝西制置使。會宣諭使謝亮入 關,庶移書曰:「夏人之患小而緩,金人之患大而迫,秋 高必大舉盍,杖節率兵舉義,驅逐渡河,徐圖恢復。」亮 不能從。金人大入,庶調兵自沿河至馮翊,據險以守。 金人先已乘冰渡河,犯晉寧,侵丹州,又渡清水河,破 潼關,秦、隴皆震。庶傳檄諸路,會期討賊。涇原統制曲 端雅不欲屬,庶以未受命辭。居數日,告身至,又辭。金 人知端與庶不協,併兵寇鄜、延。庶在坊州聞之,夜趨 鄜延以遏其衝。金人詭道陷丹州,州界鄜延之間,庶 乃自當延安路。時端盡統涇原勁兵,庶屢督其進,端 訖不行,遂陷延安,語在《端傳》。初,庶聞圍急,自收散亡 往援,觀察使王燮亦將所部發興元。庶至甘泉,而延 安已不守,既無所歸,遂以軍付燮,而自將百騎馳至 襄樂勞軍,尚倚端為助。庶至,端令每門減從騎之半, 比至,帳下僅數騎,端厲聲問庶延安失守狀,且曰:「節 制固知愛身,不知為天子愛城乎?」庶曰:「吾數令不從, 誰其愛身者!」端怒,謀即軍中誅庶而奪其兵,乃夜走 寧州,見謝亮曰:「延安五路襟喉,今既失矣,《春秋》大夫 出疆之義,得以專之,請誅庶。」亮曰:「使事有指,今以人 臣而擅誅于外,是跋扈也,公則自為之。」端阻而歸,乃 奪庶節制使印,又拘縻其官屬。會詔庶守京兆,庶先 以失律自劾得罷。丁內艱,時張浚自富平敗歸,始思 庶及端之言可用,乃並召之。庶地近先至,力陳撫秦 保蜀之策,勸浚收熙河、秦鳳之兵,扼關、隴以為後圖。 浚不納。求終制,不許,乃版授參議官。浚念端與庶必 不相容,端未至,但復其官,移恭州。庶因謂浚曰:「端有 反心。」浚亦畏端得士,始有殺端意矣。語在《端傳》。紹興 五年,起復知興元府、利夔路制置使。庶以士卒單寡, 籍興、洋諸邑及三泉縣強壯,兩丁取一,三丁取二,號 「義士。」日閱於縣,月閱於州,厚犒之。不半年,有兵數萬。 浚言于朝,陞徽猷閣直學士。有讒於浚者,徙庶知成 都,改嘉州。明年,浚劾庶輕率傾險,落職奉祠。尋起知 遂寧,固辭,得請。六年,除湖北安撫使、知鄂州。趨闕,上 因燕見,庶言:「陛下欲保江南無所事,如曰紹復大業, 都荊為可。荊州左吳右蜀,利盡南海,前臨江、漢,出三 川,涉大河,以圖中原,曹操所以畏關羽者也。」上大異 之。復顯謨閣待制、知荊南府、湖北經略安撫使,又復 直學士。七年十月,以兵部侍郎召。明年春,入對,上曰: 「召卿之日,張浚已去,趙鼎未來,此朕親擢,非有左右 之助。」庶頓首謝,因奏:「恢復之功,十年未立,其失在偏 聽,在欲速,在輕爵賞,是非邪正混淆。誠能賞功罰罪, 其誰不服?昔漢光武以兵取天下,不以不急奪其費, 不知兵者不可使言兵。」又口陳手畫秦、蜀利害。上大 喜,即日遷本部尚書。閱月,拜樞密副使。議者乞遣重 臣行邊,遂命庶措置江淮邊防。京湖宣撫使岳飛聞 庶行邊,遺書曰:「今歲若不出師,當納節請閒。」庶壯之。 庶還朝,論金人變詐,自渝海上之盟,因及飛納節之 語。當是時,秦檜再相,以和戎為事。金使烏陵思謀至, 詔趣庶還。庶力詆和議,乞誅金使,其言甚切。金又遣 蕭通古來許割地,還梓宮,歸太后。庶曰:「和議之事,臣 所不知。」凡七疏乞免官,乃以資政殿學士知潭州。御 史中丞勾龍如淵劾庶本趙鼎所薦,欺君罔上。庶罷 歸,至九江,被命奪職,徙家居焉。十三年,御史胡汝明 論庶譏訕朝政,責嚮德軍節度副使,道州安置,至貶 所卒。孝宗思庶言,追復其官,諡「敏節。」子六人。之奇,乾 道中,知樞密院事

陳康伯

编辑

按《宋史》本傳:「康伯字長卿,信之弋陽人。父亨仲,提舉 江東常平。康伯幼有學行,宣和三年中上舍丙科,累 遷太學正。丁內艱。貴溪盜將及其鄉,康伯起義,丁逆 擊,俘其渠魁,邑得全。建炎末,為敕令刪定官,預修《紹 興敕令》,尋通判衢州,攝郡事。盜發白馬原,康伯督州 兵濟王師進討,克之。除太常博士,改提舉江東常平」 茶鹽。高宗進蹕建康,康伯以職事過闕,得對,因請擇 將,上開納。紹興八年,除樞密院大計議官,累遷戶部 司勳郎中。康伯與秦檜太學有舊,檜當國,康伯在郎 省五年,泊然無求,不偷合。十三年,始遷軍器監借吏 部尚書。使金至汴,將晡,不供餉,閉戶臥勿問。入夜,館 人扣戶謝不敏,亦不對。後因金使至,詔康伯館伴,端 午賜扇帕,與論拜受禮。言者以生事論罷。知泉州。海 盜間作,朝廷遣劉寶、成閔逐捕,康伯以上意招懷,盜 多出降,籍為兵。久之,不逞者陰倡亂,康伯訊得實,論 殺之,州以無事。秩滿,三奉祠垂十年。檜死,起知漢州。 將出峽,召對,除吏部侍郎。康伯首請「節用寬民,凡州 縣取民無藝,許監司」互察,臺諫彈劾。尋兼禮、戶部。乞 約歲用,會所入儲什之一二備水旱。奏上,議竟不決。 兼刑部。前此有司希檜意,興大獄,康伯平讞直冤,士 大夫存歿多賴之。除吏部尚書。宰臣擬用權尚書出 命,高宗顧曰:「朕且大用,何權為?」尋拜參知政事。自孫 道夫使北還,已聞金以買馬非約為言。朝廷特恃和, 康伯與同知樞密院事王綸白發其端,綸使還,乃言 和好無他,康伯持初論不變。九月,以通奉大夫、守尚 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例賜銀絹。康伯固辭 減半,又辭兼史院。上嘗謂其靜重明敏,一語不妄發, 真宰相也。又命與湯思退輔政事,勿憚商論,惟其當 而已。康伯言:「大臣事當盡公,若依阿植黨,此鄙夫患 失者。臣非惟不敢,亦素不能。」高宗嘆其長者。普安郡 王居潛藩,高宗一日謂康伯當以使相封真王,今宜 冠以屬籍。於是詔以為皇子,封建王實三十年二月 也。明年三月,拜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五月,金遣使 賀天申節,出嫚言求淮、漢地,指取將相大臣,且以淵 聖凶問至。康伯主禮部侍郎黃中之論,持斬衰三年。 先是,葉義問、賀允中使還,言金必敗盟,康伯請早為 之備,建四策:一、增劉錡荊南軍以重上流;二,分畫兩 淮地,命諸將結民社各保其境;三,劉實獨當淮東,將 驕卒少,不可倚;四,沿江諸郡修城積糧以固內地。至 是,召三衙帥及楊存中至都堂議舉兵,又請侍從、臺 諫集議。康伯傳上旨曰:「今日更不問和與守,直問戰 當如何時。」上意雅欲視師,內侍省都知張去為陰沮 用兵,且陳退避策,中外妄傳幸閩、蜀,人情洶洶,右相 朱倬無一語。同知樞密院事周麟之受命聘金,憚不 欲行,康伯獨以為己任,奏曰:「金敵敗盟,天人共憤。今 日之事,有進無退,聖意堅決,則將士之意自倍。願分 三衙禁旅助襄、漢,待其先發應之。」康伯勉周麟之以 國事,麟之語侵康伯,康伯曰:「使某不為宰相,當自行。 大臣與國存亡,雖死安避?」麟之竟以辭行罷,尋貶責。 殿中侍御史陳俊卿言當用張浚,且乞斬張去為,以 作士氣。康伯以俊卿振職,奏權兵部侍郎。九月,金犯 廬州,王權敗歸,中外震駭,朝臣有遣家豫避者,康伯 獨具舟迎家入浙,且下令臨安諸城門,扃鐍率遲常 時,人恃以安。敵迫江上,召楊存中至內殿議之,因命 就康伯議。康伯延之入,解衣置酒,上聞之,已自寬。翌 日,入奏曰:「聞有勸陛下幸越趨閩者,審爾,大事去矣。」 盍靜以待之。一日,忽降手詔,如敵未退,散百官。康伯 焚之而後奏曰:「百官散,主勢孤矣。」上意既堅,請下詔 親征,以葉義問督江、淮軍,虞允文參謀軍事。上初命 朱倬為都督,倬辭,乃命義問。允文尋敗敵於采石,金 主亮為其臣下所斃而還。方亮之犯江,國人即立葛 王褒。三十二年,始遣高忠建來告登位,議授書禮,康 伯以誼折之,於是報書始用敵國禮。高宗倦勤,有與 子意,康伯密贊大議,乞先正名,俾天下咸知聖意。遂 草立太子詔以進。及行內禪禮,以康伯奉冊。孝宗即 位,命兼樞密使,進封信國公,禮遇殊渥,但呼丞相而 不名。康伯自建康扈從回,即以病祈去位,不允。明年, 改元隆興,請益堅,遂以太保、觀文殿大學士、福國公 判信州。上慰勞甚勤,且曰:「有宣召,慎勿辭。」宰執即府 餞別,百官班送都門外。已又辭郡,丐外祠,除醴泉觀 使。二年八月,起判紹興府,且令赴闕奏事,復辭。未幾, 召陪郊祀。時北兵再犯淮甸,人情驚駭,皆望康伯復 相。上出手札,遣使即家居召之,未出里門,拜尚書左 僕射、同中書平章事兼樞密使,進封魯國公。親故謂 康伯實病,宜辭,康伯曰:「不然,吾大臣也,今國家危,當 輿疾就道,幸上哀而歸之爾。」道聞邊遽,兼程以進,至 闕下,詔子安節婿文好謙掖以見,減拜賜坐,間日一 會朝,許肩輿至殿門,仍給扶,非大事不署。敵師退,尋 以目疾免朝謁,臥家旬餘一奏事。乾道元年正月上 辛,有事南郊,康伯起陪祠,已即丐歸,章屢上,不許。一日,出殿門,喘劇,輿至第薨,年六十有九。贈太師,諡「文 恭。」擇日臨奠,子偉節固辭,乃止。命工部侍郎何俌護 喪歸。二子,偉節除直祕閣,安節賜同進士出身,五辭 不受,上手札批諭寄留省中,以成其美。康伯薨,給還 之。慶元初,配享孝宗廟庭,改諡「文正。」

王綸

编辑

按《宋史》本傳:「綸字德言,建康人。幼穎悟,十歲能屬文。 登紹興五年進士第,授平江府崑山縣主簿,歷鎮江 府、婺州、臨安府教授,權國子正。時初建太學,亡舊規, 憑吏省記,吏緣為姦。綸釐正之,其弊稍革。遷敕令所 刪定官,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兼權兵部郎官。言孔門 弟子與後世諸儒有功斯文者,皆得從祀先聖。今闢 庠序,修禮樂,宜以其式頒諸郡縣。」二十四年,以御史 中丞魏師遜薦,為監察御史。與秦檜論事,忤其意。師 遜遂劾綸,且言智識淺昧,不能知綸,由此罷去。踰年, 知興國軍。檜死,召為起居舍人,兼崇政殿說書,尋兼 權禮部侍郎。二十六年,試中書舍人。高宗躬親政事, 收攬威柄,召諸賢於散地,詔命填委,多綸所草。綸奏 「守臣裕民事,乞毋拘五條」,從之。兼侍講。上喜讀《春秋 左氏傳》,綸進講與上意合。嘗同講讀官薦興化軍鄭 樵學行,召對命官,且給筆札,錄其所著史。兼直學士 院,遷工部侍郎,仍兼直院。撰《吳玠神道碑》,稱上旨,賜 宸翰褒寵。二十八年,除同知樞密院事。金渝盟,邊報 沓至,宰相沈該未敢以聞,綸率參知政事陳康伯、同 知樞密院事陳誠之共白其事,乞備禦。已而綸病《肺 暍》,告請祠,上遣御醫診視,且賜白金五百兩。二十九 年六月,朝論欲遣大臣為泛使覘敵,且堅盟好。綸請 行,乃以為稱謝使,曹勛副之。至金,館禮甚隆。一日,急 召使人,金主御便殿,惟一執政在焉,連發數問,綸條 對,金主不能屈。九月,還朝,入見言:「鄰國恭順和好,皆 陛下威德所致。」宰臣湯思退等皆賀。然當時金已謀 犯江,特以善意紿綸爾。綸舊疾作,力丐外,除資政殿 大學士、知福州,上解所御犀帶賜之。明年,知建康府 兼行宮留守。敵犯江,綸每以守禦利害驛聞,上多從 之。三十一年八月,卒。贈左光祿大夫,諡章敏。無子,以 兄綽之子為後。

朱倬

编辑

按《宋史》本傳:「倬字漢章,唐宰相敬則之後。七世祖避 地閩中,為閩縣人。世學《易》,入太學。宣和五年,登進士 第,調常州宜興簿。金將犯邊,居民求避地,倬為具舟 給食,眾賴以濟。未幾,民告澇於郡,郡檄倬考實,乃除 田租什九,守怒不能奪。張浚薦倬,召對,除福建、廣東 西財用所屬官。宣諭使明橐再薦於朝,時方以劉豫」 為憂,倬因賜對,策其必敗,高宗大喜,詔改合入官。與 丞相秦檜忤,出教授越州。用張守薦,除諸王府教授。 檜惡言兵,倬論掩骼事,又忤之。梁汝嘉制置浙東,表 攝參謀。有群寇就擒,屬倬鞫問,獨竄二人,餘釋不問。 曰:「『吾大父尉崇安日,獲寇二百,坐死者七十餘人。大 父謂此饑民剽食爾,烏可盡繩以法』?悉除其罪,不以 徼賞,吾其可愧大父乎?」通判南劍。建寇阿魏眾數千, 劍鄰於建,兵懦不可用。倬重賞募卒擒獲,境內迄平。 除知惠州,陛辭,因言嘗策劉豫必敗。高宗記其言,問: 「卿久淹何所?」倬曰:「厄於檜。」上愀然慰諭,目送之。旬日 間,除國子監丞,尋除浙西提舉,且命自今在內除提 舉官,令朝辭上殿,蓋為倬設也。既對,上曰:「卿以朕親 擢出為部使者,使咸知內外任均。」又曰:「人不知卿,朕 獨知卿。」除右正言,累遷中丞。嘗言:「人主任以耳目,非 報怨任氣之地,必上合天心。」每上疏,輒夙興露告,若 上帝鑒臨。奏疏凡數十,如發倉廩、蠲米價、減私鹽、覈 軍食,率焚稿不傳。知貢舉,遷參知政事。紹興三十一 年,拜尚書右僕射。金兵犯江,倬陳戰、備、應三策,且謂 兵應者勝,上深然之。又策敵三事:上焉者為耕築計, 中焉者守備,下則妄意絕江,金必出下策。果如所料。 史浩、虞允文、王淮、陳俊卿、劉珙之進用,皆倬所薦也。 高宗自建康回鑾,有內禪意。倬密奏曰:「靖康之事,正 以傳位太遽,盍姑徐之。」心不自安,屢求去,詔以觀文 殿大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孝宗即位,諫臣以 為言,降資政殿學士。明年致仕,卒。復元職,恤典如宰 相,贈特進。

汪澈

编辑

按《宋史》本傳:「澈字明遠,自新安徙居饒州浮梁。第進 士,教授衡州、沅州。用万俟卨薦,為祕書正字、校書郎。 輪對,乞令帥臣、監司、侍從、臺諫各舉將帥。高宗善之, 行其言。除監察御史,進殿中侍御史,特賜鞍馬。時和 戎歲久,邊防浸弛,澈陳養民、養兵、自治、豫備之說,累 數千言。顯仁皇后攢宮訖役,議者欲廣四隅,士庶墳」 在二十里內,皆當遷。命澈按視。還奏:「昭慈、徽宗、顯肅、 懿節四陵,舊占百步,已數十年,今日何為是紛紛?漢 長樂、未央宮夾樗里疾墓未嘗遷。國朝宮陵儀制,在 封堠界內,不許開故合祔,願遷出者聽,其意深矣。」高 宗大悟,悉如舊。葉義問使金還,頗知犯邊謀,澈言:「不素備,事至倉卒,靖康之變可鑑。今將驕卒惰,宜加蒐 閱,使有鬥心。文武職事,務選實才,不限資格。」除侍御 史。左相湯思退不協人望,澈同殿中侍御史陳俊卿 劾罷。又論鎮江大將劉寶十罪,詔奪節予祠。三十一 年,上元前一夕,風雷雨雪交作,澈言:「《春秋》魯隱公時, 大雷震電,繼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間再有大變,謹 而書之。今一夕間,二異交至,此陰盛之證,殆為金人。 今荊、襄無統督,江海乏備禦。」因陳修攘十二事。殿帥 楊存中久握兵權,內結閹寺,王十朋、陳俊卿等繼論 其罪。高宗欲存護使去,澈與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罷。 會金使高景山來求釁端,澈言:「天下之勢,彊弱無定 形,在吾所以用之。陛下屈己和戎,厚遺金繒,彼輒出 惡言以撼吾國。願陛下赫然睿斷,益兵嚴備,布告中 外,將見上下一心,其氣百倍矣。」除御史中丞,尋遣馬 帥成閔以所部三萬人屯荊、襄,以澈為湖北、京西宣 諭使。詔凡吏能否、民利病悉以聞。過九江,王炎見澈 論邊事,辟為屬,偕至襄陽撫諸軍。鄂帥田師中老而 怯,立奏易之。時欲置襄守荊南,澈奏:「襄陽地重,為荊、 楚門戶,不可棄。」敵將劉萼擁眾十萬,揚聲欲取荊南, 又欲分軍自光、黃擣武昌。朝廷以敵昔由此入江南, 令吳拱嚴護武昌津渡。拱將引兵回鄂,澈聞之,馳書 止拱,而自發鄂之餘兵戍黃州,俾拱留襄。敵騎奄至 樊城,拱大戰漢水上,敵眾敗走。時唐、鄧、陳、蔡、汝、潁相 次歸職方。未幾,金主亮死,澈乞出兵淮甸,與荊、襄軍 夾擊其歸師。未報,而金新主罷兵請和,召澈入為參 知政事,與宰相陳康伯同贊內禪。孝宗即位,銳意恢 復,首用張浚使江、淮。澈以參、豫督軍荊、襄,將分道進 討。趙撙守唐,王宣守鄧,招皇甫倜於蔡,襄、漢沃壤,荊 棘彌望。澈請因古長渠築堰,募閒民,汰冗卒,雜耕,為 度三十八「屯給種與牛,授廬舍,歲可登穀七十餘萬 斛。民償種,私其餘,官以錢市之,功緒略就。」隆興元年, 入奏,還武昌,而張浚剋期大舉,詔澈出師應之。澈以 議不合,乞令浚併領荊、襄。諫議大夫王大寶論澈無 制勝策;皇甫倜以忠義結山砦,扼敵要衝,澈不能節 制,坐視孤軍墮敵計。趙撙以千五百人救方城,敗散 五百餘人,澈漫不加省,乞罷黜。澈亦請祠,除資政殿 學士、提舉洞霄宮。大寶疏再上,落職仍祠祿。明年,知 建康府,尋除樞密使。在位二年,以觀文殿學士奉洞 霄祠,尋知鄂州兼安撫使。孝宗訪邊事,澈奏:「向者我 有唐、鄧為藩籬,又皇甫倜控扼陳、蔡,敵不敢窺襄。既 失兩郡,倜復內徙,敵屯新野,相距百里爾。臣令趙撙、 王宣築城儲糧,分備要害,有以待敵。至於機會之來, 難以預料。」孝宗善之。時議廢江州軍,澈言不可。知寧 國府,改福州、福建安撫使。復請祠,尋致仕,卒,年六十 三。贈金紫光祿大夫,諡莊敏。澈為殿中日,薦陳俊卿、 王十朋、陳之茂為臺官。高宗曰:「名士也,次第用之矣。」 在樞府,孝宗密訪人材,薦百有十八人。嘗奏言:「臣起 寒遠,所以報國,惟無私不欺爾。」其自奉清約,雖貴猶 布衣時。有文集二十卷、奏議十二卷。

葉顒

编辑

按《宋史》本傳:「顒字子昂,興化軍僊遊人。登紹興元年 進士第,為廣州南海縣主簿,攝尉。盜發,州檄巡尉同 捕,巡檢獲盜十餘人,歸其勞於顒。顒曰:『掠美、欺君、倖 賞,三者皆罪,不忍為也』。」帥曾開大喜之。知信州貴溪 縣,時詔行經界,郡議以上中下三等定田稅,顒請分 為九等,守從之,令信之六邑以貴溪為式。知紹興府 上虞縣,凡繇役,令民自推貨力甲乙不以付吏,民欣 然皆以實應。催租,各書其數與民約,使自持戶租至 庭,親視其入,咸便之。帥曹泳令今歲夏租先期送什 之八,顒請少紓其期,泳怒及麥大熟,民輸租反為諸 邑最,泳大喜,許薦於朝,顒固辭。賀正中薦顒靜退,遂 召見。顒論「國讎未復,中原之民日企鑾輿之返。」其語 剴切,高宗嘉納。除將作監簿、知處州。青田令陳光獻 羨餘百萬,顒以所獻充所賦。湯思退之兄,居處州,家 奴屠酤犯禁,一繩以法,思退不悅。屬常州逋緡錢四 十萬,守坐免。移顒知常州。金犯邊,高宗視師建康,道 毗陵,顒賜對舟次,因言:「恢復莫先於將相,故相張浚 久謫無恙,是天留以相陛下也。」顒初至郡,無旬月儲, 未一年,餘,緡錢二十萬。或勸獻羡,顒曰:「名羡餘,非重 征則橫斂,是民之膏血也。以利易賞,心實恥之。」召為 尚書郎,除右司。詔求直言,顒上疏謂:「陛下以手足之 至親,付州郡之重寄,是利一人害一方也。」人稱其直。 除吏部侍郎,復權尚書。時七司弊事未去,上疏言選 部所以為弊,乃與郎官編《七司條例》為一書,上嘉之, 令刻板頒示。除端明殿學士,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 密院事。武臣梁俊彥請稅沙田、蘆場,帝以問顒,對曰: 「沙田乃江濱地,田隨沙漲而出沒不常,蘆場則臣未 之詳也。且辛巳軍興,蘆場田租並復,今沙田不勝其 擾。」上曰:「誠如卿言。」顒至中書,召俊彥切責之曰:「汝言 利求進,萬一為國生事,斬汝不足以塞責。」俊彥皇恐 汗下。是日,詔沙田、蘆場並罷。御史林安宅請兩淮行鐵錢,顒力言不可,安宅不能平。既入樞府,乃上章攻 顒,云:「顒之子受宣州富人周良臣錢百萬,得監鎮江 大軍倉。」御史王伯庠亦論之,顒乞下吏辯明,乃以資 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上下其事臨安府。時王炎知 臨安,上令炎親鞫置對,無秋毫跡。獄奏,上以安宅、伯 庠風聞失實,並免所居官,仍貶安宅筠州。召顒赴闕, 入見,上勞之曰:「卿之清德,自是愈光矣。」除知樞密院 事,未拜,進尚書左僕射兼樞密使。顒首薦汪應辰、王 十朋、陳良翰、周操、陳之茂、芮曄、林光朝等,可備執政、 侍從、臺諫,上嘉納之。又言:「自古明君用人,使賢使愚, 使姦使盜,惟去泰甚。」上曰:「固然。虞有禹、皋,亦有共、驩; 周有旦、奭,亦有管、蔡,在用不用。」顒曰:「誠如聖訓,但今 日在朝雖未見有共、驩、管、蔡,然有竊弄威福者,臣不 敢隱。」上問為誰,顒以龍大淵對,語在《陳俊卿傳》。上以 國用未裕,詔宰相兼國用使,參政同知國用事。顒乃 言:「今日費財養兵為甚,兵多則有冗卒虛籍,無事則 費財,有事則不可用。雖曰汰之,旋即招之,欲足國用, 當嚴於汰、緩於招可也。孔子曰:『節用而愛人』。蓋節用 則愛人之政自行於其間,若欲生財,秖費民財爾。」上 曰:「此至言也。」上曰:「建康劉源嘗賂近習,朕欲遣王抃 廉其姦。」顒曰:「臣恐廉者甚於姦」者,乃止。乾道三年冬 至,上親郊而雷,顒引漢故事上印綬,提舉太平興國 宮。歸至家,不疾而薨,年六十八。以觀文殿學士致仕, 贈特進,諡正簡。顒為人簡易清介,與物若無忤,至處 大事,毅然不可奪。友人高登嘗上書譏切時相,名捕 甚急,顒與同邸,擿令逸去,登曰:「不為君累乎?」顒曰:「以 獲罪,固所願也。」即為具舟,舟移乃去。自初仕至宰相, 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舊。

史浩

编辑

按《宋史》本傳:「浩字直翁,明州鄞縣人。紹興十四年,登 進士第,調紹興餘姚縣尉,歷溫州教授,郡守張九成 器之。秩滿,除太學正,升國子博士。因轉對,言普安、恩 平二王宜擇其一,以係天下望。高宗納之。翌日,語大 臣曰:『浩有用才也』。除祕書省校書郎,兼二王府教授。」 三十年,普安郡王為皇子,進封建王,除浩權建王府 教授。詔建王府置直講、贊讀各一員,浩守司封郎官 兼直講,一日講《周禮》,言:「膳夫掌膳羞之事,歲終則會, 惟王及后、世子之膳羞不會。至酒正掌飲酒之事,歲 終則會,惟王及后之飲酒不會,世子不與焉。以是知 世子膳羞可以不會,世子飲酒不可以無節。」以王作 而謝曰:「敢不佩斯訓!」三十一年,遷宗正少卿。會金主 亮犯邊,下詔親征。時兩淮失守,廷臣爭陳退避計,建 王抗疏,請率師為前驅。浩為王力言:「太子不可將兵, 以晉申生、唐肅宗靈武之事為戒。」王大感悟,立俾浩 草奏,請扈蹕以供子職,辭意懇到。高宗方怒,覽奏意 頓釋,知奏出於浩,語大臣曰:「真王府官也。」既而殿中 侍御史吳芾乞以皇子為元帥,先視師。浩復遺大臣 書,言:「建王生深宮中,未嘗與諸將接,安能辦此哉?」或 謂使王居守,浩復以為不可。上亦欲令王遍識諸將, 遂扈蹕如建康。三十二年,上還臨安,立建王為皇太 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受禪,遂以中書 舍人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張浚宣撫江、淮,將圖恢復, 浩與之異議,欲城瓜洲、采石。浚奏:「不守兩淮而守江, 不若城泗州。」除參知政事。有詔議應敵定論,洪遵、金 安節、唐文若等相繼論列,宰執獨無奏。上以問浩,浩 奏:「先為備禦,是為良規。儻聽淺謀之士,興不教之師, 寇去則論賞以邀功,寇至則斂兵而遁跡,謂之恢復, 得乎?」薦樞密院編修官陸游、尹穡。召對,並賜出身。隆 興元年,拜尚書右僕射。首言趙鼎、李光之無罪,岳飛 之久冤,宜復其官爵,祿其子孫。悉從之。李顯忠、邵宏 淵奏乞引兵進取,浩奏:「二將輒乞戰,豈督府命令有 不行耶?」浚請入覲,乞即日降詔幸建康。上以問浩,浩 陳三說不可退。又以詰浚曰:「帝王之兵,當出萬全,豈 可嘗試以圖僥倖?」復辯論於殿上,浚曰:「中原久陷,今 不取豪傑,必起而收之。」浩曰:「中原決無豪傑,若有之, 何不起而亡金?」浚曰:「彼民間無寸鐵,不能自起,待我 兵至為內應。」浩曰:「勝、廣以鉏耰棘荊亡秦,必待我兵, 非豪傑矣。」浚因內引奏:浩意不可回,恐失幾會,乞出 英斷。省中忽得宏淵出兵狀,始知不由三省,徑檄諸 將。浩語陳康伯曰:「吾屬俱兼右府,而出兵不與聞,焉 用相哉?不去尚何待乎?」因又言:「康伯欲納歸正人,臣 恐他日必為陛下子孫憂。浚銳意用兵,若一失之後, 恐陛下終不得復望中原。」御史王十朋論之,出知紹 興。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視之,正 志與浚論辯,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併及浩,遂與祠, 自是不召者十二年。起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持母 喪歸,服闋,知福州。淳熙初,上問執政:「久不見史浩無 他否?」遂除少保、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五 年,復為右丞相。上曰:「自葉衡罷,虛席以待卿久矣。」浩 奏:「蒙恩再相,唯盡公道,庶無朋黨之弊。」上曰:「宰相豈 當有黨?人主亦不當以朋黨名臣下。朕但取賢者用之,否則去之。」樞密都承旨王抃建議,以殿、步二司軍 多虛額,請各募三千人充之。已而殿前司輒捕市人, 京城騷動,被掠者多斷指示不可用。軍人怙眾,因奪 民財。浩奏盡釋所捕,而禽軍民首讙呶者送獄。獄成, 議罪,欲取兵民各一人梟首以徇。浩曰:「諸軍掠人奪 貨,至于鬨,則始釁者軍人也。軍法從事固當,若市人 陸慶童特與抗鬥爾,可同罰乎?陛下恐軍人有語,故 一其罪以安之。夫民不得其平,言亦可畏,等死固可 乎?是豈軍人語?」上怒曰:「是比朕為秦二世也。」浩徐進 曰:「自古民怨其上者多矣,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豈 二世事?」尋求去,拜少傅、保寧軍節度使,充醴泉觀使 兼侍讀。後有言慶童之冤者,上曰:「史浩嘗力爭,坐此 求去,至今悔之。」趙雄嘗薦劉光祖試館職,光祖答策 論科場取士之道,進入,上親批其後,略曰:「用人之弊, 人君乏知人之哲。宰相不能擇人,國朝以來過於忠 厚。宰相而誤國,大將而敗軍,未嘗誅戮,要在人君必 審擇相,相必當為官擇人。懋賞立乎前,誅戮設乎後, 人才不出,吾不信也。」手詔既出,中外大聳。議者謂曾 覿視草,為光祖甲科發也。上遣覿持示浩,浩奏:「唐、虞 之世,四凶極惡,止于流竄,三考之法,不過黜陟,未嘗 有誅戮之科。誅戮大臣,秦、漢法也。太祖制治以仁,待 臣下以禮。列聖傳心,迨仁宗而德化隆洽,本朝之治, 與三代同風,此祖宗家法也。《聖訓》則曰『過於忠厚』。夫 為國而底於忠厚,豈有所謂過哉?恐臣議者以陛下 自欲行刻薄之政,歸過祖宗,不可不審也。」及自經筵 將告歸,乃于小官中薦江浙之士十五人,有旨令升 擢,皆一時選也。如薛叔似、楊簡、陸九淵、石宗昭、陳謙、 葉適、袁燮、趙靜之、張子智,後皆擢用不至通顯者六 人而已。十年,請老,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晚治第鄞 之西湖上,建閣奉兩朝賜書,又作堂上為書「明良慶 會」,名其閣;「舊學」名其堂。光宗御極,進太師。紹熙五年 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寧宗登極,賜諡文惠,御書 《純誠厚德元老之碑》賜焉。嘉定十四年,追封越王,改 諡忠定,配享孝宗廟庭。浩喜薦人才,嘗擬陳之茂進 職與郡。上知之茂嘗毀浩曰:「卿豈以德報怨耶?」浩曰: 「臣不知有怨,若以為怨而以德報之,是有心也。」莫濟 狀王十朋行事,詆浩尤甚。浩薦濟掌內制,上曰:「濟非 議卿者乎?」浩曰:「臣不敢以私害公。」遂除中書舍人兼 直學士院,待之如初,蓋其寬厚類此。子彌大、彌正、彌 遠、彌堅。彌遠,嘉定初為右丞相,有傳。

蔣芾

编辑

按《宋史》本傳:「芾字子禮,常州宜興人,之奇曾孫。紹興 二十一年進士第二人。孝宗即位,累遷起居郎兼直 學士院。時宦者梁珂事上,潛邸撓權,尹穡論珂與祠, 芾繳奏罷之。簽書樞密院事。首奏加意邊防,又奏拔 將才,行伍間識其姓名,一旦披籍,可立取具。又料簡 歸正人,仍以北人將之,或令深入山東,或令自荊、襄」 深入。除權參知政事、同知國用事。芾奏:「方今財最費 於養兵,藝祖取天下,不過十五萬人。紹興初,外有大 敵,內有巨寇,然兵數亦不若今日之多。近見陳敏勇 汰三千人,戚方汰四千人,然多是有官人,與以外任, 請券錢,添借給如故,是減於內而添於外,何益?又招 兵耗蠹愈甚,臣考覈在內諸軍,每月逃亡事故常不 下四百人,若權停招兵,一年有半,俟財用稍足,招丁 壯,不惟省費,又得兵精。」上悟,一日,因進呈邊報,上顧 芾曰:「將來都督,非卿不可。」芾奏:「臣未嘗經歷兵間。」又 奏:「方今錢穀不足,兵士不練,將帥與臣不相識,願陛 下更審思其人。」南郊禮畢,宰相葉顒、魏杞罷,芾採眾 論參已見為《籌邊志》上之。明年,拜右僕射、同中書門 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會母疾卒,詔起復,拜左僕射,芾 力辭,有密旨欲今歲大舉,手詔廷臣議,或主和,或主 恢復,使芾決之。芾奏天時人事,未至拂上意。服闋,除 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提舉洞霄宮。尋以言者論, 落職建昌軍,居住期年,有旨自便,再提舉洞霄宮,卒。 芾始以言邊事結上知,不十年間致相位,終以不能 任兵事受責,豈優於論議而劣於事功歟?

洪适

编辑

按《宋史洪皓傳》,「适字景伯,皓長子。幼敏悟,日誦三千 言。皓使朔方,适年甫十三,能任家事。以皓出使恩,補 修職郎。紹興十二年,與弟遵同中博學宏詞科。高宗 曰:『父在遠方,子能自立,此忠義報也,宜升擢』。遂除敕 令所刪定官。後三年,弟邁亦中是選,由是三洪文名 滿天下。改祕書省正字。甫數月,皓歸忤秦檜,出知饒」 州,适亦出為台州通判。垂滿,皓謫英州,适復論罷。往 來嶺南省侍者九載。檜死,皓還,道卒。服闋,起知荊門 軍,應詔上《寬恤》四事,輕茶額錢,它州代貢禮物;闢試 闈,以復舊額。蠲官田,令不種者輸租。改知徽州,尋提 舉江東路常平茶鹽。首言役法不均之弊。會完顏亮 來侵,上親征。适覲金陵,言「本路旱,百姓逐食於淮,復 遭金兵,今各懷歸,而田產為官鬻,請聽其估贖之。」及 亮斃,适上疏曰:「大定僭號諸國,未必服從,宜多遣密詔,傳諭中原義士,各取州縣,因以畀之。王師但留屯 淮、泗,募兵積粟,以為聲援。俟蜀、漢、山東之兵數道皆 集,見可而進,庶幾兵力不頓,可以萬全。」升尚書戶部 郎中,總領淮東軍馬錢糧。孝宗即位,海州解圍,符離 用兵,饋餉繁夥,适究心調度,供億無闕。遷司農少卿。 隆興二年二月,召貳太常,兼權直學士院。上欲除諸 將環衛官,詔討論其制,适具唐及本朝沿革十一條 上之。且言:「太祖、太宗朝常以處諸將及降王之君臣, 自後多以皇族為之,故《國史》以為官存而事廢。陛下 修飾戎備,不必遠取唐制,祖宗故事,蓋可法則,今徑 行換授,恐有減奉之患。乞如閣職兼帶節度至刺史 帶上將軍,橫行遙郡帶大將軍,正使帶將軍,副使,帶 中郎,又以下則帶左右郎將,其官府人吏,令有司相 度以聞。」除中書舍人。時金人再犯淮,羽檄㳫至,書詔 填委,咨訪醻答,率稱上旨,自此有大用意。金既尋盟, 首為賀生辰使。金遣同簽書樞密院事高嗣先接伴, 自言其父司空有德於皓,相與甚驩,得其要領以歸。 乾道元年五月,遷翰林學士,仍兼中書舍人。秦塤久 廢,忽予祠,适奏曰:「李林甫死後,諸子皆流配嶺南。秦 檜稔惡自斃,不肖之孫官職仍舊,可謂幸矣。宮觀雖 小,塤得之,則人以除用之漸,恐檜黨牽連而進。」其命 遂寢。時巫伋復召,莫伋擢樞密院編修官,余堯弼復 龍圖閣學士,适謂其皆檜黨也,隨命繳之。六月,除端 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上諭參政錢端禮、虞允文 曰:「三省事與洪适商量。」東西府始同班奏事。八月,拜 參知政事。諫議大夫林安宅以銅錢多入北境,請禁 之,即蜀中取鐵錢行之淮上。事既行,适言其不可。上 問之,适曰:「今每州不得千緡,一州以萬戶計之,每家 才得數百,恐民間無以貿易,且客旅無回貨,鹽場有 大利害。」上以為然,乃寢前命,但於蜀中取十五萬緡, 行之廬、和二州而已。十二月,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未幾春霖,适引咎乞退,林安 宅抗疏論适。既而臺臣復合奏,三月,除觀文殿學士、 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尋起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 再奉祠。淳熙十一年薨,年六十八,諡文惠。适以文學 聞望,遭時遇主,自兩制一月入政府,又四閱月居相 位,又三月罷政,然無大建明以究其學。家居十有六 年,兄弟鼎立,子孫森然,以著述吟詠自樂,近世備福, 鮮有及之。或謂适黨湯思退,又謂适來自淮東,言張 浚妄費,浚以此罷相。子九人:槻、柲、楷、樇、樌、桴、楹、槺、梠。

洪遵

编辑

按《宋史洪皓傳》:「遵字景嚴,皓仲子也。自兒時,端重如 成人,從師業文,不以歲時寒暑輟。父留沙漠,母亡,遵 孺慕攀號。既葬,兄弟即僧舍肄詞業,夜枕不解衣。以 父蔭補承務郎,與兄适同試博學宏詞科,中魁選,賜 進士出身。高宗以皓遠使,擢為祕書省正字。中興以 來,詞科中選即入館,自遵始。宰相秦檜子熹為官長」 謦,欬為人輕重,遵恬然不附麗,二年弗遷。皓南還,與 朝論異出守,遵遂乞外,通判常、婺、越三州。紹興二十 五年,湯思退薦之,復入為正字。八月,兼權直學士院。 湯鵬舉副臺端,密薦為御史。方賜對,而父訃聞。二十 八年,免喪,召對,極陳父冤,曰:「先臣與龔璹同出疆,璹 仕於劉豫,以妄殺兵官,為豫所誅,而秦檜贈以節旄, 擢用其子。先臣拒金人之命,留十五歲乃得歸,顧南 竄嶺外,臣兄弟屏跡在外。」檜不分忠逆如此。高宗悉 為道謗語所起,且曰:「卿再登三館,嘗典書命,今以修 注處卿。」遂拜起居舍人,奏乞以經筵官除罷,及封章 進對、宴會錫予、講讀問答等事,萃為一書,名之曰《邇 英記注》。其後乾道間,又有《祥曦殿記注》,實自遵始。又 因面對,論鑄錢利害,帝嘉納之。遷起居郎兼權樞密 院都承旨。舊制,修注官、經筵官許留身奏事,而近例 無有。遵奏請復舊制,且言《起居注》未修者。十五年,請 除見修月進外,每月帶修。皆從之。二十九年,拜中書 舍人。殿前裨將輔逵轉防禦使,王綱轉團練使。遵言: 「近制,管軍官十年始一遷,今兩人不滿歲,安得爾?」時 勳臣子孫多躐居臺省,遵極言乞明有所止。高宗曰: 「正立法,自今功臣子孫序遷至侍從,並令久任在京 宮觀。」遵曰:「侍從,朝廷高選,非如磨勘階官,安有遷序 之制?」退而上奏言:「今內外將家無慮二十人,若以序 遷,不出十年,西清次對,皆可坐。致太祖開國功臣,子 孫不過諸司,惟曹彬子琮、瑋以功名自奮,遂為節度, 初不聞有遞遷侍從之例。今旨一出,使穆清之地類 皆將種,非所以示天下,望收還前詔。」又言:「瑞昌、興國 之間,茶商失業,聚為盜賊。望揭牓開諭,許其自新,願 充軍者填刺,願為農者放還。」上皆可其奏。論者欲復 鄱陽、永平、永豐兩監鼓鑄,詔給、舍議。遵曰:「唐有鼓鑄 使,國朝或以漕臣兼領,或分道置使,釐為三司。自中 興來,置都大提點,官屬太多,動為州縣之害。間者亟 行廢罷,又無一定之論。初委運使,又委提刑,又委郡 守貳,號令不一,鼓鑄益少,竊以為復置便。」三十年正

月,試吏部侍郎。異時選人詣曹改秩,吏倚為市,毫毛
考證
不中節,必「巧生沮閡,須賂餉滿欲乃止。遵明與約,苟

於大體,無害先行後審。薦員有定限,而舉者周遮重 複,或同時一章而巧為兩牘,或當薦五員而輒踰十 數,或當舉職官而詭為京狀,或身係常調而妄稱職 司,或東西分曹而交錯攙補,或已予復奪而指云事 故,件析枚數,請凡如是者得通劾之。」舊制,致仕任子, 隨所在審敕牒即請行。是時,從議者請,必令于元州 判奏。遵言:「士大夫或遊宦奧蜀數千里外,不幸以死, 臨終謝事,其家獲歸故里,已為至難。今復因此齟齬, 反覆稽延,是明與惡吏為地也。」乃止仍舊貫。平、江、湖、 秀三州水無以輸秋苗,有司抑令輸麥,遵言:「麥價殊 不在米下,民困如是,奈何指夏以為秋,衍一以為二, 使擠溝壑乎?願量取其半,而被水害者悉免之。」金人 來索絳陽郭小的、安化劉孝恭二百家,遵以蜀之李 特可為至戒,願以根集未足為解,淹引日月報之。遷 翰林學士兼吏部尚書。汪澈論湯思退罷相,遵行制 無貶詞,澈以為言,遂丏去。以徽猷閣直學士提舉太 平興國宮。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命其尚書蘇保衡 由海窺二浙,朝廷以浙西副總管李寶禦之。寶駐兵 平江,守臣朱翊素與寶異,朝議以遵嘗薦寶,乃命遵 知平江。及寶以舟師擣膠西,凡資糧、器械、舟楫皆遵 供億。寶成功而歸,遵之助為多。車駕幸金陵,禁衛士 丐索無藝,它郡隨與不饜。至吳,乃相告曰:「內翰在此, 汝毋復然。」先是,朝廷慮商舶為賊得,悉拘入官,既而 不返,並海縣團萃巨艦及募水手、民兵,皆𦄌留未得 去。遵因對論之,以船還商,而聽水手自便,吳人德之。 孝宗即位,拜翰林學士承旨兼侍讀。詔問宰執、侍從、 臺諫曰:「敵人來索舊禮,從之則不忍屈,不從則邊患 未已。中原歸正人源源不絕,納之則東南力不能給, 否則絕向化之心。宜指陳定論以聞。」遵與給事中金 安節、中書舍人唐文若、起居郎周必大共為一議,其 略謂:不宜直情徑行,亦未可遽為之屈,謂宜遺金繒 如前日之數,或許稍歸侵地如海、泗之類,則彼亦可 藉口而來議矣。知隆興二年貢舉,拜同知樞密院事。 壽康殿產金芝十二,同列議表賀,遵引李文靖奏災 異故事風止之,薦眉山李燾、永嘉鄭伯熊及林光朝。 未及用,會湯思退為左相,而次相張浚罷,御史周璪 策遵且超遷,上章致劾,上亟徙寘他官。遵不能安位, 連章乞免,訖與御史俱去。是年七月,以端明殿學士 提舉太平興國宮。乾道六年,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 前守周璪以嘗論遵,聞遵來,不俟合符馳去,遵追餞 至十里,勞苦如平時,曰:「君當官而行,我何怨?」聞者以 為盛德。圩田壞,民失業,遵鳩民築圩凡萬數。方冬盛 寒,遵躬履其間,載酒食,親餉饁,恩意傾盡,人忘其勞。 運使張松忌功,妄奏圩未嘗決,民未嘗轉徙,必責圩 戶自閼築,且裁省募工錢米之半。遵連疏爭,至乞遣 朝臣覆按,於是將作少監馬希言、監察御史陳舉善 押至,黜松言圩遂成,合四百五十有五。松無所泄其 忿,則別治溧水永豐圩,來調丁米木數甚廣。遵曰:「郡 當歲儉,方振恤流移,勸分乞糴,如自刲其股以充喉 不暇食,況能飽他人腹哉?」執不從。楚地旱,旁縣振贍 者慮不早施置失後先,或「得米而亡以炊,或闔戶莩 藉而廩不至。」遵簡賓佐,隨遠近壯老,以差賦給蠲租 至十九。又告糴於江西,得活者不啻萬計。戍兵乘時 盜利,曹伍剽於野,盡執拘以歸其軍,故當大札瘥而 邑落晏然。徙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兼行宮留守。孝 宗諭當制舍人范成大褒其治績,且許入覲。時虞允 文當國,有《北征志》,先調侍衛馬軍出屯,其在府者,五 軍悉送其孥。謀築營砦,無慮萬竈。張松用不能罷。特 敕遵同宰執赴選德殿奏事。遵奏:「外臣不敢尾二府 後,願需班退別引。」上弗許。進資政殿學士以行。至則 揭牓民苗,米唯輸正不輸耗,聽民自持斛概庾,人不 能輕重其手。遍行郊野,卜砦地,求不妨民居、不夷冢 墓者,踰年始得之。營卒醉,妄言搖眾,斬之磔干市,三 軍無敢譁。有晝入旗亭挺刃椎壚者,械付獄。驛上,奏 未下,統帥懼得譴,請自治之。孝宗怒,罷統帥,遵亦坐 貶兩秩。未幾,五營成,復元官,仍拜資政殿學士。淳熙 元年,提舉洞霄宮。十一月,薨,年五十有五。諡文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