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
第二十九卷目錄
母子部彙考
禮記〈曲禮〉
爾雅〈釋親〉
揚雄方言〈雜釋〉
劉熙釋名〈釋親屬〉
許慎說文〈方音〉
張揖博雅〈釋親〉
母子部總論
易經〈蠱卦〉
禮記〈喪服小記〉
儀禮〈喪服〉
春秋四傳〈隱公不書即位 文姜奔齊 文姜會齊侯 文姜如齊莒 哀姜奔邾
葬哀姜 杞伯姬與子來朝 葬夫人嬴氏 姒氏卒〉
應劭風俗通義〈愆禮篇〉
朱子全書〈論人倫〉
母子部藝文一
王莽服母緦縗議 漢劉歆
請致仕侍親表 北魏拓跋興宗
第二表 前人
第三表 前人
請致仕侍親表 敬讓
陶母截髮賦 唐浩虛舟
鄠人對 韓愈
先太夫人河東縣太君歸祔誌 柳宗元
祕書監穆公夫人裴氏元堂誌 穆員
諫代宗為太后營章敬寺書 高郢
紫芝白兔判 劉憲
倚門望子賦 五代梁嵩
五代史李彥珣射母論 宋歐陽修
福州上執政書 曾鞏
跋周一愚負母圖 文天祥
壽母賦 明何景明
乞養疏 萬崇德
茅焦論 商輅
二孝子傳 耿定向
乞終養疏 陳獻章
郭巨孝論 呂維祺
上壽母太夫人九十序 屠隆
敕贈顯妣羅氏太安人壙記 鄒元標
陳情疏 任環
家範典第二十九卷
母子部彙考
编辑《禮記》
编辑
《曲禮》
编辑
《祭母》曰「皇妣。」
〈註〉更設稱號,尊神,異於人也。皇,君也。「妣」之言媲也,媲於考也。
又
生曰:「母。」
〈疏〉生時所稱也。
死曰「妣。」
〈疏〉「死曰妣」者,前是宗廟之祭,加其尊稱,故曰「皇」也,此謂非祭時所稱也。
《爾雅》
编辑
《釋親》
编辑
母為妣。
〈註〉《禮記》曰:「生曰母,死曰妣。」今世學者從之。案《尚書》曰:「如喪考妣。」《公羊傳》曰:「仲子者何?桓之母也。」《蒼頡篇》曰:「考妣延年。」明此非死生之異稱矣。
《漢揚雄方言》
编辑
《雜釋》
编辑
南楚:洭之間,母謂之「媓。」
〈注〉《𣊻匡》兩音。洭水,在桂陽。
《劉熙釋名》
编辑
《釋親屬》
编辑
「母」,冒也。含生已也。
又
子,孳也。「相生」,蕃孳也。
《許慎說文》
编辑
《方音》
编辑
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母曰「嬭。」又曰:㜷吳人曰媒,方 音不同,皆自母而變。魚有馬鮆,蚻有馬蚻,薊有馬薊, 皆其類之特大者。馬蓋母之譌也。俗遂作媽姥。
《魏張揖博雅》
编辑
《釋親》
编辑
媓,妣。《嬭媼》姐,母也。母,牧也。子,孜也
母子部總論
编辑《易經》。
《蠱卦》
编辑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程傳〉九二陽剛為六五所應,是以陽剛之才在下,而幹夫在上,陰柔之事也,故取「子幹母蠱」為義。以剛陽之臣,輔柔弱之君,義亦相近。二巽體而處柔,順義為多,「幹母之蠱」之道也。夫子之於母,當以柔巽輔導之,使得於義,不順而致敗,蠱則子之罪也。從容將順,豈無道乎?以婦人言之,則陰柔可知。若伸己剛陽之道,遽然矯拂則傷恩,所害大矣,亦安能入乎?在乎屈山?下意,巽順將承,使之身正事治而已,故曰「不可貞。」謂不可貞固,盡其剛直之道,如是,乃中道也,又安能使之為甚高之事乎?若於柔弱之君,盡誠竭忠,致之於中道則可矣,又安能使之大有為乎?且以周公之聖輔成王,成王非甚柔弱也,然能使之為成王而已,守成不失道則可矣,固不能使之為羲、黃、堯、舜之事也。二巽體而得中,是能巽順而得中道,「合不可貞」之義,得「幹母蠱」之道也。〈本義〉九二剛中,上應六五,「子幹母」,蠱而得中之象。以剛承柔而治其壞,故又戒以「不可堅貞」,言當巽以入之也。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程傳〉二得中道而不過剛,「幹母、蠱」之善者也。〈大全〉中溪張氏曰:「幹母之蠱」,與幹父之蠱不同。子之於母,但當柔行巽入,以飭治其蠱。若專尚剛直,盡行撥亂反正之事,則於中道未為得也。
禮記
编辑《喪服小記》
编辑
「為父後者」,「為出母無服。」
〈陳註〉出母,母為父所遣者也。適子為父後者不服之,蓋尊祖敬宗,家無二主之義也,非為後者服期。
又
「為父後者,為出母無服。」無服也者,喪者不祭故也。
〈陳註〉出母,父所棄絕,為他姓之母以死,則有他姓之子服之。蓋居喪者不祭,若喪他姓之母,而廢己宗廟之祭,豈禮也哉?故為父後者不喪出母,重宗祀也。然雖不服,猶以心喪自居為恩也,非為後者期而不禫。〈大全〉朱子曰:「出母為父後者無服。」此尊祖敬宗,家無二主之意,先王制作,精微不苟蓋如此。金華應氏曰:「祭,吉禮也;喪,凶事也,凶服不可以行吉禮。子無絕母之理,而為父後則有祭祀之責,以宗廟為重,故寧奪母慈,而不敢廢祖父之祀。然出婦既得罪於宗廟,則其為服亦無望於前夫之家。其有故而它適者,必有受我」而為之服矣。
儀禮
编辑《喪服》
编辑
父卒則為母。
〈註〉尊得伸也。
繼母如母。《傳》曰:「繼母何以如母?」繼母之配父與因母 同,故孝子不敢殊也。
〈註〉「因」,猶親也。〈疏〉傳發問者,以繼母本是路人,今來配父,輒如己母,故發斯問。答云「繼母配父」,即是牉合之義。既與己母無別,故孝子不敢殊異之也。
春秋四傳
编辑《隱公不書即位》
编辑
《春秋》:隱公元年「春,王正月。」
《左傳》: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宋 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故 仲子歸於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 春王正月,不書即位,攝也。
《公羊傳》:「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 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 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 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 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也微,國人莫知隱 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立之。隱於是焉而辭立,則未」 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 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 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 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文姜奔齊》
编辑
《春秋:莊公元年》:「春,王三月,夫人孫于齊。」
《左傳》不稱「姜氏」,絕不為親,禮也。
《公羊傳》:「孫者何?孫猶孫也。內諱奔,謂之孫。夫人固在 齊矣。其言孫於齊何?念母也。正月以存君,念母以首 事夫人。」何以不稱姜氏?貶。曷為貶?與弒公也。其與弒 公奈何?夫人譖公於齊侯。公曰:「同。非吾子,齊侯之子 也。」齊侯怒,與之飲酒。於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於 其乘焉,搚幹而殺之。念母者所善也,則曷為於其念
母焉貶?不與念母也《穀梁傳》:「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接練時錄母之變,始人之也。不言氏姓,貶之也。人之於天也,以道受命 於人也。以言受命,不若於道者,天絕之也;不若於言 者,人絕之也。臣子大受命。」
《胡傳》:「夫人,文姜也。桓公之弒,姜氏與焉。為魯臣子者, 義不共戴天矣。嗣君夫人所出也,恩如之何?徇私情 則害天下之大義,舉王法則傷母子之至恩,此國論 之難斷者也。經書夫人孫於齊」,而恩義之輕重審矣。 梁人有繼母殺其父者,而其子殺之,有司欲當以大 逆。孔季彥曰:「文姜與弒魯桓,《春秋》去其姜氏,《傳》謂『絕 不為親,禮也』。」夫絕不為親,即凡人耳。方諸古義,宜以 非司寇而擅殺當之,不得以逆論也。人以為允,故通 於《春秋》,然後能權於天下之事矣。孫者,順讓之辭,使 若不為人子所逐,以全恩也。哀姜去而弗返,文姜即 歸於魯,例以「孫」書,何也?與聞弒桓之罪已極,有如去 而弗返,深絕之也,然則恩輕而義重矣。《河廣》之詩。其 詞何取。而聖人錄於《國風》者。明宋襄公之重本。亦此 義也。其垂訓遠矣。
〈大全〉劉氏曰:「母子至親而不得不絕者,義也。《春秋》為人之不明於義,而私其親,有不忍也,故示之以絕之之文。」杜氏曰:「夫人,莊公母,魯人責之,故出奔。內諱奔,謂之孫,猶孫讓而去。」范氏曰:「文姜有殺夫之罪重,故去姜氏;哀姜有殺子之罪輕,故貶曰夫人氏之喪。」此輕重之差。永嘉呂氏曰:「書『夫人孫於齊,則夫婦母子之義』」絕矣;夫婦、母子之義絕,則凡人耳。《文姜》之會齊侯,其薨、其葬皆書「夫人。」聖人之書此也,毋乃溷於名實乎?曰:桓公雖見弒,而莊公之於母也,尚以夫人之禮事之,彼且以為夫人也,我可以不謂之夫人乎?聖人書法,亦紀實而已矣。汪氏曰:「文姜與弒桓公,哀姜與弒二君,皆罪大惡極,不可復居魯國,故」皆書「孫。」雖不曰「奔」,使若自知媿恥而去,然亦可見其無所容,則其絕之也至矣。哀姜去而不返,齊人討而殺之,得討賊之義矣。文姜復歸於魯,而或會或享,如齊如莒,一書再書而又再書。《春秋》非與其歸魯也,所以深罪魯之臣子無憤疾之心,而不能仗大義以誅之也。先儒謂唐武后廢中宗而移其宗廟,張柬之等當廢為庶人而賜之死,引《春秋》「絕文姜」之義以為斷,可謂得聖人之意矣。《春秋》於文姜不曰姜氏而書夫人,《綱目》於武后不曰太后而稱武后。蓋稱姜氏則疑於妾媵而其罪不彰,稱太后則猶為天下之母而非庶人矣。況聖人筆削父母國之史,而朱子筆削前代之史,師其意而不襲其文,豈非得傳心之要典也乎?啖氏曰:「《公羊》云:『夫人固在齊矣。其言遜於齊,念母也』。豈有先在而今書遜乎?蓋見無夫人至文,故云耳,不知夫人隨喪而歸矣。」
《文姜會齊侯》
编辑
《春秋》:莊公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饗齊侯于祝丘。」
《左傳》書,姦也。
《穀梁傳》:「婦人既嫁不踰竟,踰竟非正也。婦人不言會, 言會非正也,饗甚矣。」
《胡傳》:「婦人無外事,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踰閾。在家 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今會齊侯於禚,是莊公不 能防閑其母,失子道也。故趙匡曰:「姜氏齊侯之惡著 矣,亦所以病公也。曰:『子可以制母乎?夫死從子,通乎 其下,況於國君。君者,人神之主,風教之本也,不能正 家,如正國何?若莊公者,哀痛以思父,誠敬以事母,威』」 刑以督下,車馬僕從,莫不俟命。「夫人徒往乎?夫人之 往也,則公威命之不行,哀戚之不至爾。」
《文姜如齊莒》
编辑
《春秋》:莊公十有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十有九年「秋, 夫人姜氏如莒。」
〈大全〉杜氏曰:「非父母國,而往書姦。」張氏曰:「為國君之母,非父母國,而出入縱恣,此行比於《詩》之所刺,謂魯道有蕩,齊子豈弟」者,抑又甚矣。莊公既無復防閑之意,而執國政者無人,抑又可知,安得不成淫風而致篡弒之禍也!臨川吳氏曰:「夫人自齊襄弒後,八年不出,因十五年又一至齊,蓋假托國事以愚其昏懦之子,莊」公不能制,故於今如莒也。父母歿,不得歸寧,雖兄弟之國,且不可往,況往他國乎?
《哀姜奔邾》
编辑
《春秋閔公二年》:「秋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
《穀梁傳》:「孫之為言,猶遜也,諱奔也。」
《胡傳》:「夫人稱孫,聞乎故也。」不去姓氏,降文姜也。莊公 忘親釋怨,無志於復讎,《春秋》深加貶絕,一書、再書,又 再書,屢書而不諱者,以謂三綱人道所由立也。忘父 子之恩,絕君臣之義,國人習而不察,將以是為常事, 則亦不知有君之尊,有父之親矣。莊公行之而不疑, 大臣順之而不諫,百姓安之而無憤疾之心也,則人 欲必肆,天理必滅。故叔牙之弒械成於前,慶父之無君動於後,圉人犖、卜齮之刃交發於党氏、武闈之間, 哀姜以國君母,與聞乎故而不忌也。當是時,魯君再 弒,幾至亡國,其應不亦憯乎!《春秋》以復讎為重,而書 法如此,所謂「治之於未亂,保之於未危」,不可不察也。
〈大全〉范氏曰:「文姜有殺夫之罪重,哀姜有殺子之罪輕。此輕重之差。」陳氏曰:「文姜無妻道,哀姜無母道,故文姜一見貶絕之,哀姜再見而復貶絕也。」汪氏曰:「莊公之娶哀姜,納幣觀社,逆女屢往以致其勤;丹楹刻桷,用幣以示其侈;而哀姜不與公偕至,悍然驕狠之志,已見於薦舍之時矣。蓋哀姜習聞文姜淫姣禍賊之行」,而莊公不能防閑,則於莊公乎何有?是以通乎共仲而無羞惡之心,與弒閔公而無惻隱之心,實莊公不知防微,謹始有以致之也。然哀姜、孫邾不去姜氏者,文姜孫於宗國,不削姓氏,不足以見其罪,哀姜孫於邾,雖不去姓氏,而絕之之意已著矣。
《葬哀姜》
编辑
《春秋》:僖公二年:「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公羊傳》:「哀姜者何?莊公之夫人也。」
〈大全〉臨川吳氏曰:「哀姜有罪,齊桓以霸令誅之者,義也。然姜實莊公之正配,僖公之適母也。子無絀母之道,故僖公以小君之禮葬之也。」
《杞伯姬與子來朝》
编辑
《春秋》僖公五年「春,杞伯姬來朝其子。」
《公羊傳》其言來朝其子何?內辭也,與其子俱來朝也。 《穀梁傳》:婦人既嫁不踰竟,踰竟非正也。諸侯相見曰 朝伯姬,為志乎朝其子也。伯姬為志乎朝其子,則是 杞伯失夫之道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 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杞伯姬來朝其子,參譏也。」
〈大全〉范氏曰:「譏伯姬。杞伯、魯侯也。」薛氏曰:「無父歸寧,猶曰不可,況非禮之朝乎?」張氏曰:「朝者,人君相見於宗廟朝廷之上,父在而使其子行之,又使婦人參之,皆失正也。」臨川吳氏曰:「曹伯有疾,遣其世子射姑代父朝魯,《春秋》譏之。杞惠公疑亦有疾,伯姬以其子為魯之甥,故挾之至魯,就令攝父行朝禮。是年杞惠公卒,成公嗣位」,蓋伯姬豫欲托其子於魯也。「杞伯失君道,失夫道,失父道,伯姬失妻道,失母道,其子失子道」,而魯僖受其朝,皆非禮也。
《葬夫人嬴氏》
编辑
《春秋》宣公八年「夏六月戊子,夫人嬴氏薨。冬十月己 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 《左傳》:「雨不克葬,禮也。禮,卜葬先遠日,避不懷也。」 《公羊傳》:「頊熊者何?宣公之母也。而者何?難也。乃者何? 難也。曷為或言而,或言乃?乃難乎而也。」
《穀梁傳》:「葬既有日,不為雨止,禮也。雨不克葬,喪不以 制也,而緩辭也,足乎日之辭也。」
《胡傳》:敬嬴以其子宣公屬諸襄仲,殺太子及其母弟, 雖假手於仲,實敬嬴之謀也。經書「子赤卒,夫人姜氏 歸於齊」,其文無貶,而讀者有傷切之意焉,則以秉彝 不可滅也。《傳》謂哭而過市,市人皆哭敬嬴,逆天理、拂 人心之狀慘矣,其於終事「雨不克葬」,著咎徵焉,而謂 無天道乎?此皆直書以見人心與天理之不可誣者 也。夫喪事即遠,有進無退。浴於中霤,飯於牖下,小斂 於戶內,大斂於阼階,殯於客位,遷於廟,祖於庭,塴於 墓。以弔賓,則其退有節;以虞事,則其祭有時,不為雨 止,禮也。雨不克葬,喪不以制也。或曰:「卜葬先遠日,所 以避不懷也。」諸侯相朝與旅見天子,入門而雨霑服 失容,則廢矧送終。大事,人情所不忍遽者,反可冒雨, 不待成禮而葬乎?潦車載蓑笠,士喪禮也。有國家者 乃不能為雨備,何也?且公庭之於墓次,其禮意固不 同矣。不得不可以為悅,無財不可以為悅,得之為有 財,古之人皆用焉而不能為之備,是儉其親也,不亦 薄乎?故《穀梁子》曰:「雨不克葬,喪不以制也。厚葬,古人 之所戒,而墨之治喪」也以薄,又「君子之所不與,故喪 事以制」,《春秋》之旨也。
《姒氏卒》
编辑
《春秋》定公十有五年「秋七月壬申,姒氏卒。」
《左傳》:「不稱夫人,不赴,且不祔也。」
《公羊傳》「姒氏者何?哀公之母也。何以不稱夫人?哀未 君也。」
《穀梁傳》:「姒氏卒,妾辭也,哀公之母也。」
〈大全〉啖氏曰:「自成風之後,妾母皆僭用夫人禮,故亦書薨;書『夫人』,著其非禮也。哀公母定姒卒時,子未踰年,雖行喪禮,不可加於母,故書卒。子既未成君,故不稱夫人也。」茅堂胡氏曰:「姒氏不稱夫人為正名,孟子不稱夫人為隱惡。姒氏定公妾也。《公羊》據魯失禮言之爾。論《春秋》之法,哀雖已君,豈得稱夫人乎?來賵仲子會」葬成風,深貶天王而名冢宰,則知哀雖已君,亦不得稱夫人矣。陳氏曰:「自成風訖於宣襄子,苟為君,則其母為夫人。書『葬定姒,則是哀公以夫人葬其母,猶宣、襄也,則何以卒不稱夫
人葬不稱小君,徒以喪在殯,不及尊其母焉耳。汪氏曰:「成風、敬嬴、齊歸,尚以妾母稱夫人小君,豈以定公正夫人而反不稱夫人小君乎?蓋僖、宣、昭即位久,遂尊妾母為夫人,哀初立未踰年,故仍其本號也。」 劉氏曰:「《左氏》不稱夫人之說非也。」 安有夫人薨而不書夫人者乎?凡夫人始卒則史書之,書之固云「夫人矣,不」 待赴祔而書其夫人也。姒氏要為妾母,哀未成君,故亦未敢謂其「母夫人」 爾。
漢應劭風俗通義
编辑《愆禮篇》
编辑
九江太守武陵威,生不識母,常自悲感。游學京師,還 於陵谷中見一老母,年六十餘,因就問母姓為何,曰: 「陳家女李氏。」「何故獨行?」曰:「我孤獨,欲依親家。」子威再 拜長跪自白曰:「子威少失慈母,姓陳,舅氏亦李。又母 與亡親同年,會遇於此,乃天意也。」因載歸家,供養以 為母。
謹按《禮》:「繼母如母,慈母如母。」謂繼父之室,慈愛己皆 有母道,故事之如母也,何有道路之人而定省?世間 共傳丁蘭刻木而事之,今此之事,豈不是似?如仁人 惻隱,哀其無歸,直可收養,無事正母之號耳。
朱子全書
编辑《論人倫》
编辑
葉用之問:「范氏言襄公出母事,有『生則致孝,死則盡 禮』之說。然出母既義不可迎之以歸,則所謂『致孝盡 禮』者,恐只是遣使命往來遺問否?」曰:「恐只是如此。如 《定省》之類,自是都做不得了。」
母子部藝文一
编辑《王莽服母緦縗議》漢·劉歆
编辑
居攝二年,莽「母功顯君死,意不在哀,令太后詔議其服。」 少阿、羲和劉歆與博士諸儒七十八人議,莽遂行焉。
居攝之義,所以統立天功,興崇帝道,成就法度,安輯 海內也。昔殷成湯既沒,而太子蚤夭,其子太甲,幼少 不明,伊尹放諸桐宮而居攝,以興殷道。周武王既沒, 周道未成,成王幼少,周公屏成王而居攝,以成周道。 是以殷有翼翼之化,周有刑錯之功。今太皇太后比 遭家之不造,委任安漢公,宰尹群僚,衡平天下,遭孺 子幼少,未能共上下,皇天降瑞,出丹石之符。是以太 皇太后則天明命,詔安漢公居攝踐祚,將以成聖漢 之業,與唐虞三代比隆也。攝皇帝遂開祕府,會群儒, 制禮作樂,卒定庶官,茂成天功。聖心周悉,卓爾獨見, 發得《周禮》,以明因監,則天稽古而損益焉。猶仲尼之 聞《韶》,日月之不可階。非聖哲之至,孰能若茲?綱紀咸 張,成在一匱,此其所以保佑聖漢,安靖元元之效也。 今功顯君薨,《禮》,「庶子為後,為其母緦。」《傳》曰:「與尊者為 體,不敢服其私親也。」攝皇帝以聖德承皇天之命,受 太后之詔,居攝踐祚,奉漢太宗之後,上有天地社稷 之重,下有元元萬機之憂,不得顧其私親。故太皇太 后建厥元孫,俾侯新都,為哀侯後。明攝皇帝與尊者 為體,承宗廟之祭,奉共養太皇太后,不得服其私親 也。《周禮》曰:「王為諸侯,緦縗弁而加環絰。同姓則麻,異 姓則葛。」攝皇帝當為功顯君緦縗弁而加麻環絰,如 天子弔諸侯服,以應聖制。
《請致仕侍親表》北魏·拓跋興宗
编辑
臣某言:「臣聞懷祿者恥於冒進,事親者貴在及時。」苟 貪非分之榮,何報所生之德?臣興宗〈中謝〉「伏奉某月 日敕,許臣入京覲省者。」臣母譙郡太夫人曹氏,今八 十有四,一遭風疾,倍加羸惙。臣之戰灼,罔知攸從。然 曹氏有臣,更無他子。臣纔齠齔,父已背亡,守志偏棲, 鍾情善訓,恩深徙宅。慈過折葼,孤危相保,臣得成立。 蕃裔賤末,久荷國恩,磨鈍策疲,已歷三紀。腰金拖紫, 四昇八命。每慚祿厚,慮臣身災。況老親在「堂,迫於衰 疾,而更晨昏有闕,尸素無厭,碩鼠貽刺,林烏不若尚 參朝列,心豈遑安?特乞停官,許從歸侍,則藜藿之養, 子道獲申;桑榆之暉,母心是慰。」當今大聖御極,群賢 共理,豈資微臣,而在冗職?雙鳧隻鴈,寧覺少多?九牛 一毛,未為增損。倘明神見祐,母體漸平,在臣犬馬,敢 不驅策。伏望採詩人之錫類,鑒令伯之陳情。曲降鴻 私,俯矜微懇。垂恩遂志,死將萬足,不勝懇款之至。
《第二表》前人
编辑
臣某言:臣前表自陳,上訴母親,乞停所職,以就私養。 聖恩未許,懇願莫從,母子二人,肝腦塗地。臣某〈中謝〉 臣初孩則孤,未冠而仕,不識父兄之教,但承慈母之 育。向母無臣,則烏鳥誰哺;向臣忘母,則禽獸不若。更 無性命,以至成長。今臣老母八十五載矣,加之疾疹, 日甚一日,有增無減,湯藥杜口,粥食不入。頃乃祈恩 請命,忍死待臣。臣不承聖恩,不復見母;母不蒙聖造, 亦不重見臣。自從去年,漸能開釋,若臣又辭母,母更 「別臣,臣母必即倚門氣絕,上馬心斷。母必失臣,臣亦 失母。忠孝雙闕,公私並喪。假臣強顏,苟冒榮寵,猶望孝理,抑就名教。以蕃裔之賤品,忝冠冕之清流,身帶 三印,爵封五等。人踐命卿,出為副將,正是臣報國立 功,榮宗輝戚之時。愛惜毛羽,保持名位,寧可寸進其 容退尺?豈願驅華轂以傳板輿,樂閑居而忘厚秩。士 君子猶貪其富貴,臣種類豈知其矯飾。母不能割慈 忍愛,子不可背義違親。二者之心,賢愚共悉。方寸既 亂,焉可以理軍?否臧皆凶,焉足以謀敵?」無自招於遄 死,則未戰以取亡。何以為萬人之命,赴國家之急?陛 下於愚臣過聽,謂遣將得人,則有隴右專知教練兵 馬使右驍衛將軍藺「廷輝,材略冠軍,智勇無對,今節 度王忠嗣知其名,已令攝使替臣。如流輩諸將,皆是 可惜。臣匹夫之勇,而不見萬人之敵,何抑烏鳥之眾, 而不用熊羆之帥?」陛下必以臣幸無大過,不令失職, 即望全其官守,罷以軍麾,減其俸祿,以延老母;略許 其宿衛,兼遂微臣之定省。朝則覲君,退還侍母,公私 兩遂,忠孝並存。母子如初,生死萬足。遠近裔落,咸知 聲教。無任懇切危急之至。
《第三表》前人
编辑
臣某言:「臣聞事君愛親,出忠入孝,孝苟不足,忠能獨 全,自古及今,未之有也。臣夙遭凶憫,早喪父兄。母祇 育臣,臣唯侍母,更相為命,逮至於今。誠願報國安親, 兩遂忠孝。況臣少從邊役,侍養多違,母常憶臣,積憂 成疾。往者一辭天闕,六變星霜,徒叨守郡之榮,終切 倚門之望。加以老母年將遄邁,景晏桑榆,衰疾交侵」, 藥餌無主。頃乃祈哀上請,忍死待臣。臣幸獲歸寧,老 母稍安寢息。再造之施,空荷於乾坤;廣大之恩,無階 於答效。臣又聞「子急告父,臣急告君。」今母若無臣,臣 定失母。所以隳裂肝膽,塵犯威嚴,乞停臣尸素之祿, 假老母殘餘之命。誠為至願,非敢飾情。自聖鑒未迴, 懇誠猶阻,而臣又不幸,愚子供奉官「右威衛郎將守 義近亡。」臣今惸然,形影相弔,生人之極,無甚於臣。老 母既見,孫亡,預愁臣去,舊患未損,泣盡繼血。伏惟聖 主孝理天下,特降綸言。「戶有老親,令蠲賦役;鄉有孝 子,必表門閭。」洎乎荒外百蠻,咸被教化。臣雖邊裔賤 品,忝沐薰風,烏鳥之心,實愧乳哺。若使貪榮徇祿,背 義忘親,固天地所不「容,人倫所同棄,更何面目,敢列 聖朝?特望上垂天光,俯照愚懇,矜臣養親之日短,效 命之日長,允其停官,許令侍疾。四夷慕義,陛下之德 化無窮,豈惟微臣,獨荷恩施。」無任迫切屏營之至。
《請致仕侍親表》敬讓
编辑
臣某言:「臣聞事君事親,率由之道斯一;為臣為子,資 敬之途無二。臣實不才,累昇榮級,徒以家承勳舊,地 分茅土,寵命優渥,實此之由,非臣妄庸,所堪獎拔。臣 未登壯歲,乾蔭先傾。逮於強仕,母氏為育,欣欣而就 祿者,希祿養之及親也。臣雖愚鄙,妄佩朝簪。臣母王 夙侍巾櫛,久經憂苦,一纏風疾,二十餘年。今秋以來」, 所苦增劇。板輿周覽,近在於家園;綵服承歡,久違於 膝下。臣謬居藩佐,累變炎涼,瞻望庭闈,五情紆結。雖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而孝道蒸蒸,因心罔極。伏惟陛 下聖明統業,孝理天下,文軌同於八荒,德教加於百 姓。況臣沐浴皇化,差池班列,塵忝滋久,臣復何言?臣 兄弟之中,臣又居長,五起三省,是臣「微志。視膳嘗藥, 非臣而誰。臣之愚誠,天地神祇,所共照鑒。伏乞天恩, 少留哀察。臣請解所職,侍養京都。冀烏鳥之情,俯遂 終食;犬馬之報,希酬萬一。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無 任倥傯迫切之至。」
《陶母截髮賦》唐·浩虛舟
编辑
以「賓至情極,無惜《傷毀》」 為韻
陶家客至兮方此居貧;母氏心恥兮思無饌賓。斷鬢 髮以將貿,庶珍羞而具陳。欲明理內之心,不求盡飾; 庶使趨庭之子,得以親仁。原夫蘭客方來,蕙心斯至。 顧巾橐而無取,俯杯盤而內愧。啜菽飲水,念雞黍而 何求。舍己從人,雖髮膚而可棄。於是搔首心亂,低眉 恨生。畏東閭之恩薄,歸北堂而計成。拂撮凝睇,抽簪 注情。解髮而鳳髻花折,發匣而金刀刃鳴。喜乃有餘, 慚無所極。窺在握而錯落,撫垂領而綢直。鋒鋩不礙, 翻似雪之孤光;倭墮徐分,散如雲之翠色。已而展轉 增思,徘徊向隅。元鬢垂顱而散亂,青絲委簟而盤紆。 象櫛重理,蘭膏舊濡。傷翠鳳之全棄,駭盤龍之半無。 觀夫「擢乃無遺,斂之斯積。凝光而粉」黛難染,盈握而 腥羶是易。將成特達之意,欲厚非常之客。賓筵既備, 空思一飯以無慚;匣鏡重窺,豈念同心而可惜。及乎 宴罷空館,閑成曉妝。纚換新髻,釵迷舊行。誠伐木之 可親,疏而是愧;苟如珪之足慕,斷亦何傷。重義者情 莫違,厚慈者身可毀。語其同勉虞之一戰思其仁。 逾訓孟之三徙。昔咸曰「陶氏所以成大名。」母賢如此,
《鄠人對》韓愈
编辑
鄠有以孝為旌門者,乃本其自於《鄠人》,曰:「彼自剔股 以奉母疾,瘳大夫以聞其令尹,令尹以聞其上,上俾 聚土以旌其門,使勿輸賦以為後勸。鄠大夫常曰:『他 邑有是人乎』?」愈曰:「母疾則止於烹粉藥石以為是,未聞毀傷支體以為養,在教未聞有如此者。苟不傷於 議,則聖賢當先眾而為之也。是不幸因而致死,則毀」 傷滅絕之罪有歸矣。其為不孝,得無甚乎?苟有合孝 之道,又不當旌門。蓋生,人之所宜為,曷足為異乎?既 以一家為孝,是辨一邑里皆無孝矣;以一身為孝,是 辨其祖父皆無孝矣。然或陷於危難,能固其忠孝,而 不苟生之逆亂,以是而死者,乃旌表門閭,爵祿其子 孫,斯為為勸已。矧非是而希免輸者乎。曾不以毀傷 為罪。滅絕為憂。不腰於市。而已黷於政。況復旌其門
《先太夫人河東縣太君歸祔誌》柳宗元
编辑
先夫人姓盧氏,諱某,世家涿郡,壽止六十有八。「元和 元年歲次丙戌,五月十五日,棄代於永州零陵佛寺。 明年某月日,安祔於京兆萬年棲鳳原先侍御史府 君之墓。」其孤有罪,銜哀待刑,不得歸奉喪事,以盡其 志。姪洎太夫人兄之子弘禮承事焉。嗚呼天乎!太夫 人有子不令,而陷於大僇,徙播癘土,醫巫藥膳之不 具,以速天禍,非天降之酷,將不幸而有惡子以及是 也。又今無適主以葬,天地有窮,此冤無窮。既舉葬紖, 猶以不肖之辭,擬述先德,且志其酷焉。嘗逮事伯舅, 聞其稱太夫人之行以教,曰:「汝宜知之。」七歲通《毛詩》 及劉氏《列女傳》,斟酌而行,不墜其旨。汝宗大家也,既 事舅姑,周睦姻族,柳氏之孝仁益聞。「歲惡少食,不自 足而飽孤幼,是良難也。」又嘗侍先君,有聞如舅氏之 謂,且曰:「吾所讀舊史及諸子書,夫人聞而盡知之,無 遺者。」某始四歲,居京城西田廬中,先君在吳,家無書, 太夫人教古賦十四首,皆諷誦之。以《詩》《禮》圖史及翦 製縷結授諸女。及長,皆為名婦。先君之仕也,伯母、叔 母姑姊子姪皆遠在數千里外,必奉迎以來。太夫人 之承之也,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 畜子;敵己者,友之如兄弟:無不得志者也。諸姑之有 歸,必廢寢食,禮既備,嘗有勞疾,先君將改葬王父母, 太夫人泣以蒞事。事既具,而大故及焉,不得成禮。既 得命於朝,祗奉教曰:「汝忘大事乎?吾冢婦也,今也宜 老」,而「唯是則不敢暇,抑將任焉,若有日,吾其行也。」及 命為邵州,又喜曰:「吾願得矣。」竟不至官而及於罪。是 歲之初,天子加恩群臣,以宗元任御史尚書郎,封太 夫人、河東縣太君。八月,會冊太上皇后於興慶宮,禮 無違者。既至永州,又奉教曰:「汝唯不恭憲度,既獲戾 矣,今將大儆於後,以蓋前惡,敬懼而已。苟能是,吾何 恨哉!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嘗有戚戚也,而卒以無孝 道,不能有報焉。」喪主子婦,七歲而不果娶。竄窮徼,人 多疾殃。炎暑熇蒸,其下卑濕,非所以養也。診視無所 問,藥石無所求,禱祠無所資,蒼黃叫呼,遂遘大罰。天 乎神乎,其忍是乎?而獨生者誰也?為禍為逆,又頑狠 而不得死,逾月逾時,以至於今。靈車遠去,而身獨止, 元堂暫開,而目不見。孤囚窮縶,魄逝心壞。蒼天蒼天! 有如是耶?有如是耶?而猶言「猶食」者何如人耶?已矣 已矣!窮天下之聲,無以舒其哀矣;盡天下之辭,無以 傳其酷矣。刻之堅石,措之幽陰,終天而止矣。
《祕書監穆公夫人裴氏元堂誌》穆員
编辑
員不夭不死,先公棄背,迫先王制禮,免喪五月。太夫 人河東郡太夫人以貞元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違 養,又不孝不滅,以及龜筮遠期。十月二十一日,孤子 贊、洎、質、員、賞奉遷靈座,自東都歸義里私第正寢歸 於偃師首陽山北原先公之居。第三子員,伏念常稟 慈訓,撰述前誌,當時實聞「不忍聞」之命,俾繼斯文,不 敢不茹血吐迷,粗舉大略。裴氏自漢魏以還,蓋為天 下著姓外族之於本宗也。若泉有源,山有峰,披圖按 牒,可明徵矣。五代祖諱鴻琳,周易郡太守。高祖諱客 兒,隋長平丞。曾祖諱文行,皇朝并州石芝縣丞。祖諱 元度,絳州絳縣令。父諱翔,魏州朝城縣令。世以懿德 令名,清風和氣,昭穆授受,宜於邦家。太夫人則朝城 府君之季女也。淳仁如天,博厚如地,精誠如神,中節 如時。少喪怙恃,長於季母諸姑,以孝友誠明,俾見懿 慈,有天性之答。所至家政,輒聞我於未成人之年,洎 有行君子,作配盛德。移內則之美,盡家人之義。居上 齊下,視人以身主祭祀,以心為馨香,事賓客,以手集 中饋。先公厄於未濟,困於屢空,太夫人以樂道為貴, 肥家為富。先公初仕河朔,蹈難平原,太夫人以勤儉 成清白,誠義佐名節。先公出入崇貴,間逢遷黜,太夫 人居常以天不假《易》自警,處否以泰道自安。先公直 道高義,不容於時,剝落當年,優遊晚暮。太夫人始則 以「不磷不緇,何憂何懼」為《韋弦》焉,中則以「不容何病」, 然後見君子為塤篪焉。終則以施於有政,是亦為政 為琴瑟焉。先公孝以立家,仁以合族,太夫人輔佐之 德,達於神明,員伯姑元夫人高明純至,不幸早孀,太 夫人就養於堂,服勤以力,視色先意,主於無違。伯姑 嘗顧小子同氣曰:「自吾歸爾家,安爾母也。」自忘孤寡, 自忘長老,嘻嘻然如未笄之初,承歡於父「母之前,夜 夢吾先君,則為爾父;夜夢吾先夫人,則為爾母。豈爾 父母乃吾宿世之父母乎?不然,何迷我心靈,發於夢寐者」,三十年如此。中外孤幼,以先公之祿為待哺待 絮者,其來如歸。太夫人所以衣服飲食之,蓋有竭無 倦,有不足無不均,有孤惸老幼之先,無親疏厚薄之 別。若乃甥姪群從之眾,賢愚恭狠之差。太夫人用不 慍不校,不欺不伐,積為至德,以嫗煦之。不違直心而 曲順其理,不越中制而各厚其宜。是故寢我無私有 常之化者,歸我懷我,如服天地,豈無忮戾之性,多言 之口,不忍以造次幽昧遷焉。員三從叔寂,感太夫人 少長子愛之慈,以為生成罔極之重。及壯納室,則先 請於女氏之介曰:「吾嫂,吾母也。苟能服事如姑,則為 某妻,不者則否。」女氏許諾,然後贄幣行焉。太夫人自 痛早孤,終鮮兄弟,惟周公蓋祔仲尼合葬之事,咨於 先公曰:「絳雖故鄉,世乏喬木,洛汭中土,首陽家山。今 將奉先人於北原,卜鄰舅姑,吾與公存沒之志也。」命 長子行之。本族凋落,蒸嘗殆曠,鞠孤兄子以涕泣教 之,使學古入官,承家主祭。乃至宗從之祀,興廢繼絕, 繄太夫人是賴者非一。先公享懸車之榮,太夫人受 偕老之福,河洛安宅,京師就養,板輿所至,讌喜相從。 旬朔獻壽,子孫成列,歲時稱慶,冠蓋盈門,當時士族, 以為榮羨。晚年學道於聖善寺法疑大師所受,方便 平等,則家政也;忍辱慈悲,則素行也;真如正覺,則天 性也。皆異積舊習,彼於德施,盡大師之法,吾無得焉。 贊等從事守官,世道多故。太夫人以為苟不虧先王 先公之訓,則義在不辱,是為無忝。未始見責,而姑勉 之。祿俸供養,不給於家之經費。太夫人每顧念,有一 饑一寒者,則為之不飫不煖。其遇窮獨無告,不獲其 所,輒心體以之不康。是以甘旨輕鮮之獻,未嘗以尊 高自異,常有汲汲不足之患而不患焉。初太夫人之 從先公也,公方褐衣,家無數口。太夫人以繁祉元福, 阜興德門。男女為人父母、為人大父母、為人師者,內 外孫洎曾孫四十有三,食先公洎諸子之祿者五十 一政,主家主祀者五十一。年壽七十四,封河東縣君, 先公故也;河東郡太夫人,贊故也。列郡啟封,為妻為 母,論者以兼命斯貴,同時難之。然天下公議,稱先公 位不稱德。雅知贊者,亦謂贊等命不偶時。而太夫人 五福百祿之徵,蓋上有所不充,下有所未極。贊、質、員 賞皆自痛,欲養欲報,各孤其分,號天訴天,天不我聞。 伏念昔罹荼毒,備承至誠,以為殺身「無逮,揚名有補, 忍死為重,徇情則輕。煢獨苟至,不敢自滅。謹哀纂《至 德》,密行之可傳者,勒之貞石,以永厚地。」嗚呼蒼天!
《諫代宗為太后營章敬寺書》高郢
编辑
陛下大孝因心,與天罔極,烝烝之思,要無以加。臣謂 悉力追孝,誠為有益,妨時勦人,不得無損。捨人就寺, 何福之為?昔魯莊公、丹桓公廟楹而刻其桷,《春秋》書 之為非禮。漢孝惠、孝景、孝宣令郡國諸侯立高祖、文、 武廟。至元帝,與博士、議郎斟酌古禮,一罷之。夫廟猶 不越禮而立,況寺非宗祏所安,神靈所宅乎?殫萬人 之力,邀一切之報,其為不可亦明矣。間者昆吾孔熾, 薦食生人,百姓懍懍,無日不惕,遣將攘卻,亡尺寸功, 隴外壤地,委諸豺狼。太宗艱難之業,傳之陛下,一夫 不獲,尺土見侵,告成之時,猶恐有闕。況用武以來十 三年,傷者不救,死者不收,繕乘補卒,於今未已。夫興 師十萬,日費千金,計十三年,舉百萬「之眾,資糧履履, 取足於人,勞罷宛轉,十不一在。父子兄弟,相親無聊, 延頸嗷嗷,以俟王命。縱未能出禁財,贍鰥寡,猶當稍 息勞疲,以噢咻之。」奈何戎虜未平,侵地未復,金革未 戢,疲人未撫,太倉無終歲之儲,大農有搉酤之敝,欲 以此府興力役哉?比八月雨不潤下,菽麥失時,黔首 狼顧,憂在艱食。若遂不給,將何以救之?無寺猶可,無 人其可乎?然土木之勤,功用之費,不虛府庫,將焉取 之?府庫既竭,則又誅求。若人不堪命,盜賊相挺而興, 戎狄乘間,以為風塵,得不為陛下深憂乎!臣聞聖人 受命於天,以人為主。苟功濟於天,天人同和,則宗廟 受福,子孫蒙慶。《傳》曰:「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此天 子之孝也。又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既受帝祉,施於 孫子。」是知王者之孝,在於承順天地,嚴配宗考,恭慎 德教,以臨兆民,俾四海之內,懽心助祭,延福流祚,永 永無窮。未聞崇樹梵宮,彫琢金玉之為孝者。夏禹卑 宮室,盡力溝洫,人到於今稱之。梁武帝窮土木,飾塔 廟,人無稱焉。陛下若節用愛人,當與夏后齊美,何必 勞人動眾,踵梁武遺風乎?及制作之初,支費尚淺,人 貴量力,不貴必成;事貴相時,不貴必遂。陛下若回思 慮,從人心,則聖德孝思,格於天地,千福萬祿,先后受 之。曾是一寺較功德耶?
《紫芝白兔判》劉憲
编辑
懷州申「衛士楊建德被差,母亡,廬墓哀毀,有紫芝生,白兔來馴。州司請旌」 ,廉察以為避差科罪。對曰:
橫戈出塞,雖五校之嚴規;主奠臨喪,亦十倫之重制。 建德身參戎旅,名列材官。負羽腰鞬,將馳邊戍;枯魚 銜索,旋迫私庭。瞻大樹於轅門,痛風枝之不靜;聽嘶 驂於戎幕,感隙駟之難留。燕雀之心,已纏於罔極;熊羆之效,未遑於載馳。詳甲乙之科,無虧典禁;推忠孝 之道,何爽公私。既而匍匐墳埏,充窮隴隧。霜露之思, 義貫天經;精感之徵,遂彰靈應。白兔呈貺,背三窟而 來馴;紫芝符祥,對九莖而擢秀。州司請加褒異,錫類 之儀載光;使局;作此科繩,昧禮之情何甚?聖朝孝理, 史官自合發揮;建德至誠,門閭固宜旌表。
《倚門望子賦》五代梁嵩
编辑
「蒼蒼,茫茫道遠,倚倚望望情傷。念蕩子之久別,投慈 心於遠方;渺渺何之,動幽懷於眷戀。滔滔不返,向上 國以觀光。」當其截髮投師,操心托跡,遙望皇都,俯登 紫陌,囓臂於衛國門前,題柱於升仙橋側。擔簦日久, 希寸祿以資榮;負米程遙,仗何人而請益?征輪蓬斷, 別騎塵飛,涕眸睠睠,凝思依依。欲歷而既升雲路,遙 「憐而獨倚柴扉。汨沒難明,我則每晨昏而悵望。宗枝 有托,汝盍無早晚以言歸。常曠望於煙霄,每淒涼於 蓬蓽。杳杳兮故路,寂寂兮舊室。幾行鴈陣空來,萬里 尺書難述。水聲山色,遽驚懷古之人;別恨離情,愁對 秋風之夕。眷戀徘徊,愁心靡開。抑鬱之情恒自切,湮 淪之事有誰哀。念一葦於津涯,誠難去矣;聽孤鴻於 碧落,得不悲哉!想彼淹留,傷乎離索。躊躕兮不止,優 游兮何托?盈庭之萱草徒榮,滿眼之蘆花自落。楊朱 陌上,蕭條而恨淚潸潸;漢武臺邊,宛轉而殘霞漠漠。 悵陸海之高深,念行役以難尋。憶昔伯俞之志,寧無 泣杖之心。對月而常憐獨坐,聞蛩而每憶寒吟。動茲 懷土之思,為憑蜀魄」;觸爾還鄉之計,暗託秋砧。峨峨 《仲丘》,殷勤士子。獻書之疏復何如,干祿之心幾時止。 遣我日日望紅塵,未見此心終未巳。
《五代史李彥珣射母論》宋·歐陽修
编辑
「嗚呼甚哉,人性之慎於習也。故聖人之於仁義深矣。 其為教也,勤而不怠,緩而不迫,欲民漸習而自趣之, 至於久而安以成俗也。」然民之無知,習見善則安於 為善,習見惡則安於為惡。五代之亂,其來遠矣。自唐 之衰,干戈饑饉,父不得育其子,子不得養其親。其始 也,骨肉不能相保,蓋出於不幸,因之「禮義日以廢,恩」 愛日以薄,其習久而遂以大壞,至於父子之間自相 賊害,五代之際,其禍亂不可勝道也。夫人情莫不共 知愛其親,莫不共知惡於不孝。然彥珣彎弓射其母, 高祖從而赦之,非徒彥珣不自知為大惡,而高祖亦 安焉不以為怪也。豈非積習之久而至於是歟?《語》曰: 「性相近,習相遠。」至其極也,使人心不若禽獸。可不哀 哉!若彥珣之惡而恬然不以為怪,則晉出帝之絕其 父,宜其舉世不知為非也。
《福州上執政書》曾鞏
编辑
鞏頓首再拜上書某官。竊以先王之跡,去今遠矣,其 可概見者,尚存於《詩》。《詩》存先王養士之法,所以撫循 待遇之者,恩意可謂備矣。故其長育天下之材,使之 成就,則如蘿蒿之在大陵,無有不遂;其賓而接之,出 於懇誠,則如《鹿鳴》之相呼召,其聲音非自外至也。其 燕之,則有飲食之具;樂之,則有琴瑟之音;將其厚意, 則有幣帛筐篚之贈。要其大旨,則未嘗不在於得其 歡心。其人材既眾,列於庶位,則如棫樸之盛,得而薪 之。其以為使臣,則寵其往也,必以禮樂,使其光華皇 皇於遠近;勞其來也,則既知其功,又本其情而敘其 勤。其以為將率,則於其行也,既送遣之,又識薇蕨之 始生,而恐其歸時之晚;及其還也,既休息之,又追念 其悄悄之憂,而及於僕夫之瘁。當此之時,后妃之於 內助,又知臣下之勤勞,其憂思之深,至於山脊石砠 僕馬之間,而志意之一,至於雖采卷耳,而心不在焉。 蓋先王之世,待天下士,其勤且詳如此,故稱「周之士 也貴」,又稱「周之士也肆。」《而天保》亦稱「君能下下以成 其政,臣能歸美以報」其上,其君臣上下相與之際如 此,可謂至矣。所謂必本其情而敘其勤者,在《四牡》之 三章曰:「王事靡盬,不遑將父」,四章曰:「王事靡盬,不遑 將母」,而其卒章則曰:「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釋者以為諗告也。君勞使臣,敘述其情,曰:「豈不誠思 歸乎!」故作此詩之歌,以養父母之志,來告其君也。既 休息之而又追敘其情如此。由是觀之,上之所以接 下,未嘗不恐失其養父母之心,下之所以事上,有養 父母之心,未嘗不以告也。其勞使臣之辭則然,而推 至於戍役之人,亦勞之以王事靡盬,憂我父母,則先 王之政,即人之心莫大於此也。及其後世,或任使不 均,或苦於征役,而不得養其父母,則有《北山》之感,鴇 羽之嗟;或行役不已,而父母兄弟離散,則有《陟岵》之 思。詩人皆推其意,見於《國風》,所謂「發乎情止乎禮義」 者也。伏惟吾君有出於數千載之大志,方興先王之 治,以上繼三代。吾相於時,皆同德合謀,則所以待天 下之士者,豈易於古?士之出於是時者,豈有不得盡 其志邪?鞏獨何人,幸遇茲「日。鞏少之時,尚不敢飾其 固陋之質,以干當時之用。今齒髮日衰,聰明日耗,令 其至愚,固不敢有徼進之心,況其少有知邪?轉走五 郡,蓋十年矣,未嘗敢有半言片辭,求去邦域之任,而冀陪朝廷之儀。此鞏之所以自處,竊計已在聽察之 日久矣。今輒以其區區之腹心,敢布於下執事者,誠 以鞏年六」十,老母年八十有八,老母寓食京師,而鞏 守閩越,仲弟守南越。二越者,天下之遠處也。於著令 有一人仕於此二邦者,同居之親當遠仕者,皆得不 行,鞏固不敢為不肖之身,求自比於是也。顧以道里 之阻,既不可御老母而南,則非獨省晨昏,承顏色,不 得效其犬馬之愚。至於書問往還,蓋以萬里,非累月 踰時不通,此白首之母子,所以義不可以苟安,恩不 可以苟止者也。方去歲之春,有此邦之命,鞏敢以情 告於朝,而詔報不許。屬閩有盜賊之事,因不敢繼請。 及去秋列職,閩之餘盜,或數十百,為曹伍者,往往蟻 聚於山谷;桀黠能動眾為魁首者,又以十數相望於 州縣。閩乏室閭,莫能寧,而遠近聞者,亦莫不疑且駭 也。州屬邑又有出於饑旱之後,鞏於此時又不敢以 私計自陳,其於寇孽,屬前日之屢敗,士氣既奪,而吏 亦無可屬者。其於經營,既不敢以輕動迫之,又不敢 以少縱玩之,一則諭以招納,一則戒以剪除,既而其 悔悟者自相執拘以歸,其不變者亦為士吏之所繫 獲。其魁首則或縻而致之,或殲而去之。自冬至春,遠 近皆定。亭無枹鼓之警,里有室家之樂。士氣始奮,而 人和始洽。至於風雨時若,田出自倍。今野行海涉,不 待朋儔,市粟而來,價減什七。此皆吾君吾相至仁元 澤覆冒所及。故寇旱之餘,曾未期歲,既安且富,至於 如此。鞏與斯民,與蒙其幸。方地數十里,既無一事繫 「官於此,入已彌年,則可以將母之心告於吾君吾相, 未有易於此時也。」伏惟推古之所以待士之詳,思《勞 歸》之詩,本士大夫之情而及於其親,逮之以即乎人 心之政,或還之闕下,或處以閒曹,或引之近畿,屬以 一郡,使得偕其就養之心,慰其高年之母,則仁治之 行,豈獨昏愚得蒙賜於今日?其流風餘法,傳之永久, 後世之士,且將賴此。其無《北山》之怨,《鴇羽》之譏,《陟岵》 之嘆,蓋行之甚易,為德於士類者甚廣,惟留意而圖 之不宣。
《跋周一愚負母圖》文天祥
编辑
己未之變,周君一愚家於《狗咬石》之下,最先遇禍。君 從其兄負母越溪以逃,妻子溺死,不能救也。事平,君 為圖紀其狀,諸公嘉其臨難識所重輕,褒之不絕口。 予謂人子之事其親,不幸而處人事之變,急所重而 緩所輕,本心之不能不爾,其於天則蓋非有一毫之 增益也。一愚之處此,豈其欲以為高哉?正可悲耳!嗚 呼!自《狗咬》石之失險,江右之父母妻子離散,不知幾 人。覽君之圖,豈獨為其一家哭哉!誰謀不臧,一至於 此。昔魏陵繪襄樊之戰,為于禁屈,伏龐德怒罵之狀, 將恥禁也。彼禁敗事者見之,宜發慚以死,然龐德憤 憤就殞,使其骨肉見此畫像,尚復何忍?君此一圖,開 卷當一流涕,毋為自苦。予將請之,轉示前之玩敵抽 戍。使誤國者死有餘愧,而君其庶少寬乎。
《壽母賦》明·何景明
编辑
春仲之朢,為母壽節,與父偕享。時諸子舉觴,諸婦進履,諸孫羅舞,及女姪、諸壻咸在。少子景明前跪稱賦曰:
「美吾母之降辰兮,惟歲月之協良。當白日之鼎盛兮, 值昭灼之春陽。華鄂鄂以含榦兮,草萋萋以交莖。獸 駪駪於原隰兮,鳥雍雍而載翔。秉明檠於中室兮,徵 豐膳於下房。薦五絲之文履兮,舉九醞之芬觴。矧翁 甫之齊年兮,亦欣欣而樂康。仰令則於家人兮,夙孝 著於宗祊。固聖善之慈惠兮,爰日臻於嘉祥。」賦畢,又 稱歌曰:「惟南山兮日遐,母壽考兮休嘉。秉春陽兮茂 草,列靈莖兮丹葩。中有萱兮芾芾,言樹之兮堂背。春 榮滋兮秋華,永忘憂兮千歲。」於是眾咸稱壽,乃命諸 子婦孫女姪、諸壻飲食,無不醉飽歡喜。
《乞養疏》萬崇德
编辑
奏為驚聞母病,情急控天,「懇乞聖慈推廣孝思,容臣 歸養,以弘大化」事:「臣奉命督鹺河東,一年已滿,業於 去年三月報竣。雲舍之思,時縣望眼;簡書之畏,未敢 告勞。愁苦之日,親闈夢遶定省。雖爾熱中行止,不得 自專,日惟幾幸綸俞渙發,旦暮復命,以終所事。乃情 勢急迫,有不能一日留者,敢不為皇上控之!」臣生來 「最苦,少而失怙,賴母鞠育,以有今日。母今七十三歲, 老矣。雁行寥落,既無兄弟之堪依;蘭砌孤萎,祗有稚 兒之相傍。形影單隻,情景悲楚。臣昔於舍,晨夕菽水 供懽,猶破淒涼之色。自臣奉河東之命,爾時具疏,欲 辭依養,厲色嚴諭,勉以大義。」迨就道,姑媳煢煢,寒燈 寂寞,七齡黃口,膝下咿喔。時即善飯無恙,亦且不免 遊子之悲矣。乃兩年分別,音信杳然。忽今二月十六 日,自《京報》筒中得一家書,內言臣母從七月傷寒一 病,勞復損弱,行動必假人扶。臣皇皇無計,業具呈都 察院馬求代題請告。至二十一日,復得一書,備道始 病之時,幾濱于危,瘥而復作痿弱臥床,至今飲食日
減,肢體日離,時而昏沉不省人事,時而叫號目悔。念臣望臣奄奄微息。且書中隱顯其詞尚多,有未盡病狀者。臣讀未竟,五內摧裂,神魄震搖,痛心昏倒,死而 復甦。嗟嗟!人身非出空桑,養子祗需侍老臣。母老無 人代養,母病無人調藥,倘戀豸繡之榮,頓忘親病之 危,即一歲九遷,有靦面目,天親不顧,禽獸奚異?況當 聖孝邁古之時、海隅維則之日,而有不顧親養、不急 親病之臣,無論自背王化,非盛世之所宜有。不能孝 於親,豈其能忠於君,不可以為子?又豈其可以為臣? 端士尚羞與友,大孝如皇上,將焉用之?臣伏讀《功令》, 「獨子而無兄弟者歸養。」今臣獨而無依,母病危甚,情 急勢迫。伏祈皇上推尊崇聖母之孝,思弘四海作則 之大化。俯察下情,必知己病或假而惟控,親之病不 忍假。百念可制而惟急,親之念不容制,其憐而容臣 歸養者,曠代之特恩,臣之所不敢必也。或以臣擅歸, 付之廷議者,糾參之紀法,臣之所不容逭也。臣歸一 面,臣母死亦無憾,其何有於一官哉?除先具堂呈,求 其代題外,歸心如灼,度日如年。不得已將原領《敕印》 差官繳上,仰候聖慈推恩施行。
《茅焦論》商輅
编辑
嫪毐之亂,秦王遷太后於雍,客之諫而死者二十七 人。焦也後至,不畏《鼎鑊》而力爭之,於是秦王悟而迎 太后焉,復為母子如初。談者以為穎考叔之錫類,不 是過也。噫、長信非母弟之親,宣淫非溺愛之比,秦之 先王有知,太后不得入莊襄之廟矣,「不為楚也妻,是 不為政也母,雖誓之黃泉,老死雍里,亦不足以謝先」 王,而何焦之汲汲於諫也?《春秋》之義,絕不為親,於文 姜則然,非仇母也,以父而仇之也。秦太后非莊襄之 仇乎?始皇惡得而母之?焦其未聞《春秋》之義耶?且曰: 「車裂假父,囊撲二弟。」此何人也,而父之弟之,其忍污 諸口吻哉?然則始皇何以悔而從之?焦之說曰:「秦方 以天下為事,而大王有遷母之名,恐」諸侯聞之而倍 秦。是始皇之樂從者,非為天性之親也,欲帝業之速 成,而懼諸侯之合從也。然則焦之諫,固戰國之奇士, 而亦穎考叔之罪人也。
《二孝子傳》耿定向
编辑
《二孝子都》逸其名氏。予聞諸長老先生言,為紀其大 凡云:其一丐子也,行乞吳市中。吳門有貴人,月夜道 橋上,聽其下有歌唱聲者,下覰之,則丐子也,坐一老 嫗塊上,以所丐得酒,捧缶而跪進焉,唱蓋以侑云。貴 人訝詰之,丐子驚曰:「儂窶人,聊為阿母歡耳。」貴人嗟 良久歸。明日轉相語稱異焉。後時時人窺之,見所娛 其母者多類是。自此諸貴人每宴,輒置餘豆間,曰,以 待孝乞兒也。吳下至今口其事云。其一居浙之長興 里,蓋椎魯人也,獨事母有至性,其舊業俱以養母故 至衰落,僅餘屋數椽矣。其從父猶贏於貲,一日飲,諸 婣呼孝子侍,婣多豪貴人,饌且腆甚。孝子未及舉,即 私念曰:「令何緣得致吾母前耶?」則時時目左右盻,每 伺賓所不顧,急摘諸甘脆品,裹紙納袖中,未見一再 御即御,若未嘗旨焉。紙盡而袂已盈盈矣。縮縮逡巡 席間,復私念曰:「令何緣客罷即致吾母前耶?」會席闌 酒酣,主人出金巵酒貴客,貴客不勝酒,以巵置樓簷 間,覆以瓦,先間歸。俄侍者報亡其巵,眾客欲自明,約 曰:「請急扃戶,令人人」袒撿之,必得乃已。孝子兩手捫 袖中,至羞澀也,倉卒不得計,即謬曰:「由我詁出之。」則 曰:「匿他所矣。」至後再詰之,則又謬曰:「求諸所不得,或 為他人乘也,奈何?然當卒償之耳。」詰辰,從父責所償, 孝子願鬻其屋,且曰:「幸稍寬我,俾先僦屋奉母居,令 無訝也。不爾,懼傷母氏心。」從父雖恚,聽其語,亟道母 氏已默默心動矣。無何,貴客憶前巵,乃折簡主人,語 以故,且曰:「昨蒼黃歸,未有白也,將無枉君家僕耶?」主 人如言撿之,得急呼孝子至,孝子猶謬對如初。從父 曰:「癡兒,吾業已得巵,知非若矣。顧若何苦自誑負不 韙名?」孝子始吐實,淚淋漓下,曰:「某苦不能勉奉母氏 歡,而兒女態若此,比諸貴客在,設令把我」袖,將大詬: 「我且重為叔父羞,故寧爾。」爾從父大感悟曰:「若欲孝, 乃力不能,我即贏餘兩豚犬兒,能似爾萬分一不耶?」 乃召前坐上客,遍語之曰:「是子如是如是,忍與吾兒 二視哉!」卒三分其產,令得終奉母氏焉。聞其族里至 今多禮讓,人謂遺風所漸云。
贊曰:孔子有言:「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乃丐子 殆契是乎?世之力能具五鼎八珍前羅而不能令其 親一開顏者豈少哉?令人脈脈感愴矣。或曰:行乞至 詬恥辱親也。不知彼營營競進者,視乞墦行何殊矣? 究所止能以親顯不耶?懷肉至自誣事,若甚騃可憫。 乃其顧養一念即古穎封人奚加焉?卒感叔氏風施 「後世」,有以也夫!
《乞終養疏》陳獻章
编辑
吏部聽選監生臣陳獻章謹奏,《為患病陳情、乞恩終 養事》:「臣原籍廣東廣州府新會縣人,由本縣儒學生 員應正統十二年鄉試中式。正統十三年會試禮部, 中副榜,告入國子監讀書。景泰二年,會試下第,成化二年,本監撥送吏部文選清吏司歷事。成化五年,復 會試下第,告回原籍。累染虛弱自汗等疾。又有老母, 朝夕侍養,不能赴部聽選。成化十五年以來,廣東左 布政使彭韶,欽差總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右都御 史朱英,前後具本薦臣堪充任使。吏部移文廣東布 政司等衙門,趣令起程。」臣以舊疾未平,母年加老,未 能輒行,府縣官吏承行文書,日夕催逼,不免強起就 道。而沿途病發,隨地問醫,扶衰補羸,僅不大憊。於成 化十九年三月三十日到京,朝見赴部。乃以久勞道 路,舊病復作,延至月餘,於五月二十五日蒙吏部題 奉聖旨:「恁部裡還考試了,量擬職事來說。欽此。」欽遵。 臣時方在床褥,聞命媿𢙀,未能就試,即令姪男陳景 星赴通政使司告,轉行本部,暫令調治。再歷晦朔,心 不自安。七月十六日,扶病赴部聽試,而筋力朽弱,立 步艱難。自揣虛薄,未堪筆硯,因續具狀,再延旬日,日 復一日,病勢轉增,耳鳴痰壅,面黃頭暈,視昔所染,無 慮數倍。眾目所睹,不敢自誣。又於八月二十二日,得 男陳景易書,報臣母別臣以來,憂念成疾,寒熱迭作, 痰氣交攻,待臣南歸,以日為歲。臣病中得此,魂神飛 喪。仰「思君命,俯念親情,展轉鬱結,終夜不寐。」臣之愚 迷,實不知所以自處也。臣自幼讀書,雖不甚解,然于 君臣之義,知之久矣。伏惟我國家教育生成之恩,陛 下甄錄收采不遺,卑賤之德,至深至厚。於此而不速 就以圖報稱于萬一,非其情有甚不得已者,孰敢騖 虛名,飾虛讓,沬趄進卻于日月之下,以冒雷霆之威 哉!臣所以一領鄉書,三試禮部,承部檄而就道,聞君 命而驚心者,正以此也。緣臣父陳琮,年二十七而棄 養,臣母二十四而寡居,臣遺腹之子也。方臣幼時,無 歲不病,至於九齡,以乳代哺,非母之仁,臣委於溝壑 久矣。臣生五十六年,臣母七十有九,視臣之衰,如在 襁褓。天下母子之愛雖一,「宜,未有如臣母憂臣之至, 念臣之深」者也。臣於母恩無以為報,而臣母以「守節 應例,為有司所白,已蒙聖恩表厥宅里。」是臣以母氏 之故,荷陛下之深恩厚德,又出於尋常萬萬也。顧臣 母以貧賤早寡,俯仰無聊,殷憂成疾,老而彌劇。使臣 遠客異鄉,臣母之憂臣日甚。愈憂愈病,愈病愈憂,憂 病相仍,理難長久。臣又以病軀憂老母,年未暮而氣 則衰,心有為而力不逮,雖欲效分寸於旦夕,豈復有 所補哉?臣所以日夜憂憊,欲處而未能者,又以此也。 夫內無攻心之疾,則外不見從事之難,上有至仁之 君,則下必多曲成之士。惟陛下以大孝化天下,以至 誠體萬物,海宇之內,無匹夫匹婦不獲其所者,「則臣 之微,亦豈敢終有所避而不自盡哉!伏望聖明察臣 初年願仕之心,憫臣久病思親不能自已之念,乞敕 吏部,放臣暫歸田里,日就醫藥,奉侍老母,以窮餘年。 俟母養獲終,臣病全愈,仍前赴部,以聽試用。則臣母 子未死之年,皆陛下所賜。臣感恩益深,圖報益切,雖 死於道路,無所復辭矣。」臣干冒天威,無任皇恐戰栗 之至。為此具本,令姪男陳景星抱齎,謹具奏聞。
《郭巨孝論》呂維祺
编辑
中丘城外,有石刻云:「忠臣馮唐,孝子郭巨里。」讀《史遷 傳》,載唐薦魏尚,文帝止輦受言事甚詳,餘無足道,而 郭巨事頗不經。按:巨林慮人,家貧,寓中丘就食。子方 三歲,母嘗分食與之。巨曰:「子奪母食,子可再有,母不 可再得。」遂與其妻攜子往野,欲瘞之。掘三尺,見石蓋 下金一釜,中有丹書鐵券曰:「孝子郭巨,黃金一釜,用」 以賜汝,官不得奪,民不得取。世廟時,有司建祠致祭。 《呂子》曰:「直好名也,非孝也。世衰教微,好貨財,私妻子, 不顧父母之養,多矣,巨可少乎哉?雖然,子奪母食矣, 夫豈不可戒止必死之耶?且巨與妻寧能絕粒,何不 哺其子耶?母之分食,寧非含飴之樂?而一旦死,其子 寧與其母謀耶?假令其子竟瘞,母聞而腸寸寸斷,一 旦或疾不起,巨能安耶?㩦子至野,使不遇金,將竟瘞 耶?抑不忍瘞耶?竟忍也,不能他謀,而必瘞其子,愚也, 不必瘞而姑掘之,偽也。」或曰:古人質朴,安知非出於 至誠,而鬼神格之耶?如子所論,不恕甚矣。余謂巨此 事大與鄧攸棄子留姪類,其事不同,其情一也。攸即 留姪,子何必殺?巨即愛母,子何必瘞。《孝經》云:「身體髮 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身不敢毀傷,而敢 毀傷其子乎?余嘗謂申生、伯奇不得為孝子;曾子耘 瓜受杖,孔子猶非之,而必瘞。子以養母為孝子者,不 亦難乎?子曰:索隱行怪,後世有述,此類是也。而丹書 鐵券之說,又近誣。巨蓋好名而愚者也。然則古孝子 之所以養其親者,亦必有道矣。知孝則知忠矣。是故 《呂子》曰:「巨直,好名者也,非孝子也。」
《上壽母太夫人九十序》屠隆
编辑
吾母太夫人,今年春秋九十高矣。世稱身都將相,家 累烏石,紆朱拖紫,吹笙擊鐘,在在不乏。而詰其堂上 有九十壽母乎?未必有也。即某雖布衣窮巷,負米滫 瀡,於人子心有大愉快焉。且也某之母,侃母也。陶侃 少孤貧,賓客過之,母截髮為具剉,薦以秣馬,士行賴以廷譽,功伐茂明,令千秋而下為母子者悽惻感動。 某髫時授書,歸自塾舍,太夫人親剪葵莧作糜飼某。 及某起家為令,廉而勤,每退食朝太夫人必問曰:「兒 子今日所平反冤獄幾何?所賑恤無告幾何?所為黔 首興利剔蠹幾何?有之則色喜加餐,不然則愀然不 懌,當在由拳。」某好道,稟教曇陽僊師,南北𧬈𧬈,大禍 叵測,太夫人為弗聞也者。官成敗有數,世之足以敗 官者,寧獨耽元好道邪?誠以此絓吏議去,所欣欣焉。 比某入為蘭省郎,郎俸薄,貧甚,腰下僅一銀,帶銷以 佐朝夕。而某游道日廣,四方客常滿座,太夫人與婦 拮据為供帳,意良劬,時時不給,則嘆曰:「吾兒為吏廉 貧,貧以廉故,夫復何憂?」後某為《怨家謠》,諑事起誣罔, 縉紳交唁,搤掔攘臂,車塞巷,履盈戶,而太夫人第嘻 笑自若。及削籍去國,交遊祖道,風雪黯澹,僕馬顦顇, 太夫人則曰:「兒子毋以去國芥蔕哉!若負此官,雖榮 猶靦。如其無罪,即去何傷?吾老矣。」行辭朔野,冰雹皸 瘃,而就江以南,風日駘宕,竹坪桃塢,瓜畦豆棚,胡不 樂哉?某之歸,就宅西闢園半畝,雜植芍藥,辛夷決明, 鑿一「池若研,以畜文魚,池畔栽芙蓉而跨池,架小樓 其上。某日與婦楊奉太夫人板輿,婆娑齋閣,供大士、 曇師諸仙佛像,日夕焚香頂禮罷,各就蒲團跏趺瞑 息,臧獲化之,倏然,龐居士家風」云。蓋某東歸之五年, 為太夫人九十。先是太夫人病肺頗頓,某延師理藥, 外日向如來天帝前摶顙乞哀。方五鼓,跽中庭,母夢 天人以五色華蓋覆體。少選,家設齋醮,太祝口累禱 華蓋星君,某心異之,而太夫人病,遂起強飯矣。嘉平 月三之日,為太夫人生朝,諸子姓聚族而謀,稱觴堂 下,而以某忝竊能言之科,屬某為一言,奉以上壽。某 惟仙言長生,佛言無生。夫長生猶有生,無生則無滅, 均之跳出陰陽,不受陶鑄者矣。太夫人數十年來,念 珠不去手,菩提不去心,清淨蓮臺,近在眉睫。而某則 雅慕元修,皈心禪悅,泥洹羽化,咸所服膺。誠使摩尼 現光,黃輿結鼎,如來聖師,愍吾母子之久在淪轉,而 下筏引手焉。昔為侃母,其究也;為蘇耽之母,何幸如 之。某蹇拙不能諧俗,取世資所為,身都將相,家纍烏 石,紆朱拖「紫,吹笙擊鐘者,上報母恩,而第令他日得 采雲霞為母裳,擷沆瀣為母糧,飾勝鬘為母妝,為母 御,飆輪驂鶴,乘禮釋迦,拜大士,朝金母,謁元君,逍遙 玉京,遊戲珠林,誠若是,即今日雖布衣窮巷,負米滫 瀡何恨?」於是諸子姓躍然起曰:「大哉,吾子之壽其母 也!人徒欲得世間之花誥紫泥,光榮其親,而子」乃欲 得《龍藏金言》《太霄琅書》以為親壽也。雖其語閎廓迂 誕,亦有致哉!即未至之,聆其言,蕭蕭泠泠,排空騎氣, 固似與人世凡母子自有別矣。某應曰:「然。」遂備書之, 以為吾母壽。
《敕贈顯妣羅氏太安人壙記》鄒元標
编辑
先母羅太安人,以萬曆戊戌三月十七日終正寢。元 標昕夕皇皇,惟大事是圖。偶漕坪張氏出《山圖》求售, 予按圖蜿蜒環匯,遂捐俸易之,諸形家咸以為善。元 標兄弟以己亥六月中旬丙申日奉母葬焉。山前即 張氏,左草溪,項右朋方朱,人煙鱗集,雞犬聲相聞,其 鄉多龐眉古衣冠,醇如也。元標念邑城去茲地百里 「而遙」,乃更徙居廿五都,水田可半日至。自歲時拜掃 外,猶得數瞻視焉。嗚呼!吾母精詩書,通大義,元標遠 擯九彝,人情洶洶,吾母氣不可奪,類偉丈夫。及蒙詔, 賜環數年,憂悲挫辱,毫無芥蔕,此雖素學問知義理 者,或未之能。又性慈,見元標出語傷人,輒教戒婉諭 之。生平不忍傷一人害一物,有飢寒「而來訴者,周之 則喜,違則怒。母氏聖善,無媿古大家,獨元標兄弟學 行不力,不能俾母有聞耳。」母亡三月,元標陞郎中,得 請敕贈為安人。《制》曰:「蓋以菽俎而致親一日,孰與國 恩而致親千祀乎?故愬源於荻畫,必徼寵於芝函爾。」 羅氏乃原任南京刑部廣東清吏司署員外郎事主 事鄒元標之母,心通圖史,動守箴規。育爾嗣人,慈而 能誨。爾子以直言蒙難,爾無戚而怡;爾子以司諫起 官,爾無喜而懼。惟曰「其保終譽,其迪吉康。」今茲姱節 修名,其誰非令母之教也。是用贈爾為安人,片言華 袞,雖元扄其猶賁承之,蓋殊恩也。夫以二十餘年所 得奉吾母者,徒以愚闇,所至齟齬。捧讀王言,潸然淚 下。吾「母英爽,無間幽明,不孝餘恨,或可釋萬一云爾。 謹抆淚書壙內,尚俟名世大賢,以彰母德。」地在三十 五都,名「飛鳳形。」壬山丙向兼亥巳。
《陳情疏》任環
编辑
奏為懇乞天恩,容令終制,以圖補報事:臣因生母趙 氏在家病故,臣聞喪連夜回籍外,續奉總督軍務南 京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楊信牌,開稱 「留臣奪情。」奉此遵依。竊臣一介草茅,蒙恩作養,叨中 科甲,待罪蘇松。頃因倭裔犯順,作擾東南,當事諸臣, 檄臣驅勦。臣自受檄以來,夙夜惕兢,深以不獲討賊, 貽君父南顧之憂為懼。節幸出師,微有斬獲。是皆仰 賴天威顯臨,妙算弘深之所致也。犬馬微臣,慚無寸效,荷蒙聖恩優錄,特轉今官。臣感激自天,圖報無地, 雖盡此生,何能仰酬高厚萬一?顧臣不幸,陡聞臣母 之喪。今奉前因,切思當事不避,臣之義也;金革無變, 臣之分也;因時之難,而他託以自諉,臣之所不敢也。 顧臣犬馬之愚,衷曲之苦,萬不得已而不敢不哀鳴 於君父之前者,臣請冒昧言之。臣父先臣任翱,娶臣 嫡母張氏,中年無子,晚得臣母趙氏,又止生臣一人。 臣任沙河時,臣父在家病故,臣不及見臣父之終,至 今痛恨。猶幸以為臣之二母在堂,得以慈侍。及任蘇 州時,臣母俱以老病「侵尋,不獲迎養。屢得家書,臣生 母病勢日甚一日。彼時即欲陳情求歸,緣因寇勢方 張,不敢奏請,忍心飲痛,遂至今日。」及思臣母號為生 臣,而實與無臣等。故臣有一官之祿,而不獲享其養; 臣有一命之榮,而不獲受其封。當其疾也,傍無侍藥 之人;比其卒也,斂假他婦之手。病軀委塌,形影自憐, 孤柩「在堂,誰其奠哭?每一思之,情如剜割。」即使臣終 三年之喪,猶抱終天之恨,而又忍情自留,則臣無母 之人,其何敢立於聖明之世耶?況臣嫡母在堂,今年 六十有八,夙病纏綿,危於朝露。聞臣遠出,灑淚牽衣, 不忍釋臣之手。夫臣之此身,趙生之、張容之,臣之不 孝,已誤於趙矣,而又安忍復蹈故轍於張哉!況今東 南寇勢亦略少緩,當事諸臣又皆悉心幹濟。臣之本 家,上無伯叔,下鮮兄弟,存者賴以養生,死者賴以歸 土。是臣之此身在外,不足以為有無;而臣之二母,必 得臣而後可以有濟也。恭惟皇上道高元極,孝廣因 心,凡在臣工,皆得遂其烏鳥之私,而安為子之分。如 臣犬馬之愚,衷曲之苦,號「訴無門,而不敢不鳴於君 父之前者,仰賴我皇上高天厚地之恩,有以矜臣之 愚,憫臣之苦耳。伏乞敕該部再行查訪,如果臣言不 謬,將臣放回原籍,俾臣終制,則臣舉家幸甚,臣愚幸 甚。臣之感恩圖報,又豈此生之所能盡哉!臣冒瀆天 威,無任恐懼待命之至。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