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九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三百九十五卷目錄
李姓部列傳十五
金
李師夔 李三錫
李師雄 李偲
李瞻 李成
李上達 李老僧
李通 李慶嗣
李石 李晏
李革 李愈
李獻可 李完
李仲略 李英
李純甫 李演
李復亨 李獻能
李獻甫 李經
李懋 李汾
元
李守賢 李楨
李邦瑞 李璮
李昶 李俊民
李冶 李忽蘭吉
李德輝 李恆
李進 李淦
李伯溫 李國用
李庭 李謙
李邦寧 李杲
李之紹 李忠
李茂 李家奴
李元禮 李天澤
李孟 李端
李泂 李好文
李孝光 李桓
李鵬飛 李齊
李明德 李彥忠
李黼 李稷
李誠 李原祐
李善繼 李朝英
李關 李顏子
李珪 李道純
氏族典第三百九十五卷
李姓部列傳十五
编辑金
编辑李師夔
编辑按《金史李師夔傳》:「師夔字賢佐,奉聖永興人。少倜儻 有大志,以廕入仕,為本州麴監。天輔六年,太祖襲遼 主於鴛鴦濼,郡守委城遁去,眾無所屬,相與叩門請 師夔主郡事,師夔許之。乃搜卒治兵迪古乃兵至奉 聖州,師夔與其故人沈璋出降。詔以師夔領節度,以 璋佐之。明年,加左監門衛大將軍。劇賊張勝以萬人」 逼城,師夔偽與之和,使人刺殺之,是後賊眾不敢入 境。以勞,遷靜江軍節度留後,累遷武平軍節度使,改 東京路轉運使,致仕。
李三錫
编辑按《金史李三錫傳》:「三錫字懷邦,錦州安昌人,以貲得 官。遼主走天德,劉彥宗辟三錫將兵保白雲山。金兵 下冀州,三錫以其眾降,攝臨海軍節度副使,參預元 帥府軍事,改知嚴州。克汴京,三錫從闍母護宋二主 北歸,復知嚴州,改歸德軍節度副使。詔廢齊國,擇吏 三十人與俱行,三錫在選中,還為慶州刺史,三遷武」 勝軍節度使,察廉第一,遷三階,改安國軍節度使,除 河北西路轉運使,致仕。三錫政事彊明,所至稱治。世 宗舊聞其名,大定初,起為北京路都轉運使,制下,而 三錫已卒。
李師雄
编辑按《金史李師雄傳》,「師雄字伯威,鴈門人也。宋宣和中, 以騎射登科,累官大名清平尉。王師至,師雄與府僚 出降,攝本路兵馬都監。齊國建,知淄州。齊廢,為汴京 馬軍都虞候,歷知寧海軍、曹州刺史。皇統二年,為武 勝軍節度使。正隆末,為河州防禦使,以疾歸汴,卒。」
李偲
编辑按《金史李偲傳》:「偲字子友,定州安喜人。中天眷二年 進士,調遼山簿,累官戶部主事。大定初,同知中都路 都轉運使事,遷戶部侍郎。每朝會,與高德基屏人私 語。上聞而怪之,改同知北京留守,沂州防禦使,改陝 西西路轉運使,卒
李瞻
编辑按《金史李瞻傳》:「瞻,薊州玉田人。遼天慶二年進士,為 平州望雲令。張覺據平州叛,以瞻從事。宗望復平州, 覺亡去,城中復叛,瞻踰城出降,其子不能出,為賊所 害。宋王宗望嘉之,承制以為興平府判官。天會三年, 遷大理少卿,從宗望南伐,為漢軍糧料使。四年,金兵 圍汴,宋人請割河北三鎮,瞻與禮部侍郎李天翼安」 撫河北東西兩路,略定懷、濬、衛等州,衛湯陰等縣。七 年,知寧州,累遷德州防禦使。為政寬平,民懷其惠,相 率詣京師請留者數百千人。貞元三年,遷濟州路轉 運使,改忠順軍節度使。正隆末,盜賊蜂起,瞻增築城 壘為備,蔚人賴之以安。大定初,卒於官。
李成
编辑按《金史李成傳》:「成字伯友,雄州歸信人。宋宣和初,累 官淮南招提使,聚眾為盜,宋遺兵破之,遂歸齊,累除 知開德府。齊廢,再除安武軍節度使。宗弼再取河南, 奏成為河南尹。嘗取官羨粟充公費,坐奪兩官。正隆 閒,起為真定尹,封濟國公,卒。」
李上達
编辑按《金史李上達傳》:「上達字達道,曹州濟陰人。在宋時, 以蔭補官,累東平府司戶參軍。撻懶取東平,上達給 軍須,號辦治。齊國建,為吏部員外郎,攝戶部事。齊國 廢,以河南與宋人,上達隨地入宋。宗弼復取河南,上 達為同知大名尹,按察陝西、河南。是時關陜、蒲、解、汝、 蔡民饑,上達輒以便宜發倉粟賑百姓。累遷知山東」 西路轉運使,卒官。
李老僧
编辑按《金史李老僧傳》:「老僧舊為將軍司書吏,與大興國 有親,素相厚。海陵秉政,興國屬諸海陵,海陵以為省 令史。及將舉事,使老僧結興國。興國取符鑰,納海陵 宮中,成弒逆。海陵既立,以老僧為同知廣寧尹事,賜 名惟忠,改延安府同知。大定二年,與兵部尚書可喜 謀反,誅。」
李通
编辑按《金史李通傳》:「通以便辟側媚,得幸於海陵,累官右 司郎中,遷吏部尚書。請謁賄賂,輻輳其門。頃之,拜參 知政事。海陵恃累世彊盛,欲大肆征伐,以一天下。通 揣知其意,遂與張仲軻、馬欽、宦者梁珫近習群小輩, 盛談江南富庶子女玉帛之多,逢其意而先道之。海 陵信其言,以通為謀主,遂議興兵伐江南。六年,海陵」 使通喻旨,宋使徐度等,進拜右丞。世宗即位於東京, 改元大定。海陵謀北歸,遇弒,都督府以南伐之計,皆 通等贊成,殺之。
李慶嗣
编辑按《金史李慶嗣傳》:「慶嗣,洛人。少舉進士不第,棄而學 醫,讀《素問》諸書,洞曉其義。天德間,歲大疫,廣平尤甚, 貧者往往闔門臥病,慶嗣㩦藥與米分遺之,全活者 眾。慶嗣年八十餘,無疾而終。所著《傷寒纂類》四卷,《改 證活人書》二卷,《傷寒論》三卷,《針經》一卷,傳於世。」
李石
编辑按《金史李石傳》:「石字子堅,遼陽人,貞懿皇后弟也。先 世仕遼為宰相,高祖仙壽嘗脫遼主之舅於難,遼帝 常以李舅目之。父雛訛只,桂州觀察使。石敦厚寡言。 天會二年,授世襲謀克,為行軍猛安。八年,除禮賓副 使,轉洛苑副使。天眷元年,為汴京都巡檢使,歷大名 少尹,累官景州刺史。海陵遷都燕京,石隨例入見,除」 興中少尹,託疾還鄉里。世宗留守東京,石巡察城中。 《大定》元年,以定策功,為戶部尚書,無何,拜參知政事。 世宗納石女後宮,生鄭王永蹈、衛紹王永濟,是為元 妃李氏。三年,石罷為御史大夫。久之,封道國公。六年, 上幸西京,石與少詹事烏古論三合守衛中都宮闕。 七年,拜司徒兼太子太師。石司憲,既久年寖高,奏對 不稱旨,以太保致仕,進封廣平郡王。十六年,薨。子獻 可、《逵可》。
李晏
编辑按《金史李晏傳》:晏字致美,澤州高平人。皇統六年,登 經義進士第,調岳陽丞,轉遼陽府推官,歷中牟令。世 宗識其才名,召為應奉翰林文字,五遷祕書少監,除 西京副留守。世宗謂侍臣曰:「翰林舊人,少新進士,類 不學,詔赦冊命之文,鮮有能者。」左右舉晏,於是召為 翰林直學士,擢吏部侍郎,俄為中都路推排使,遷翰 林院侍講學士,兼御史中丞。世宗不豫,命宿禁中,一 時詔冊皆晏為之。章宗立,晏畫十事以上,皆採納之。 改禮部尚書。越二年,授沁南軍節度使,久之,致仕。明 昌六年,詔除其子仲略為澤州刺史。承安二年卒。
李革
编辑按《金史李革傳》:「革字君美,河津人。父餘慶,三至廷試, 不遂,因棄去。革,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真定主簿,察 廉遷韓城令,同知州事。納富商賂,以歲課軍須配屬 縣,革獨不聽,提刑司以為能。遷河北東路轉運都勾 判官,太原推官。丁母憂,起復,遷大興縣令、監察御史同知昭義軍節度事。丁父憂,起復,簽南京按察事。貞」 祐三年,遷戶部侍郎,知開封府事,戶部吏部尚書、陝 西行省參議官。四年,拜參知政事。是歲,大元兵破潼 關,革自以執政,失備禦之策,上表請罪,不許,罷為絳 陽軍節度使。興定元年,以知平陽府事為河東行省。 二年十月,平陽被圍,裨將李懷德縋城降兵自城東 南入,左右請革上馬突圍出,革歎曰:「吾不能保此城, 何面目見天子!」乃自殺。贈尚書左丞。
李愈
编辑按《金史李愈傳》:「愈字景韓,絳之正平人。業儒術,中正 隆五年詞賦進士第,調河南澠池主簿,察廉優等,遷 冀氏令,累遷解州刺史。章宗即位,召授同知濟南府。 明昌二年,授曹王傅,兼同知定武軍節度使事,改棣 州防禦使。未幾,授大興府治中,擢河南路提刑使。五 年入見。明年,改河平軍節度使。承安二年,徙順義軍」, 奏屯田利害。四年,召為刑部尚書。舊制,陳言者漏所 言事於人,並行科罪。愈言:「此蓋所以防閑小人也。比 年以來,詔求直言,及命朝臣轉對,又許外路官言事, 請除去舊條,以廣言路。」上嘉納焉。泰和二年春,上將 幸長樂川,愈切諫不從。夏四月,愈復諫,授河平節度 使,改知河中府事,致仕,卒。
李獻可
编辑按《金史李石傳》:石子獻可,字仲和,大定十年中進士 第。世宗喜曰:「太后家有子孫,舉進士,甚盛事也。」累官 戶部員外郎,坐事降清水令,召為大興少尹,遷戶部 侍郎,累遷山東提刑使,卒。衛紹王即位,追封道國公。 子道安,擢符寶郎。
李完
编辑按《金史李完傳》:「完字全道,朔州馬邑人。經童出身,復 登詞賦進士第,調澄城主簿,用廉遷定襄令,召補尚 書省令史。明昌初年為監察御史,擢尚書省都事,出 為同知橫海軍節度使事,河間府治中,陞沁州刺史, 遷同知廣寧府,改北京臨潢路提刑副使。承安二年, 遷陝西西路轉運使,尋授南京路按察使,卒。」
李仲略
编辑按《金史李晏傳》:「晏子仲略,字簡之,登大定十九年詞 賦進士第,調代州五臺主簿,轉韓州軍事判官,遷澤 州晉城令,補尚書省令史,除翰林修撰,兼太常博士, 改授左司都事,轉員外郎,以親病求侍,特授澤州刺 史。起為戶部郎中,俄授翰林直學士,改吏部郎中,遷 侍郎。未幾,授山東東西路按察使。泰和五年卒。」
李英
编辑按《金史李英傳》:「英字子賢,其先遼陽,徙益都。明昌五 年進士第,調淳化主簿、通遠令,補尚書省令史。大安 三年,集三品以上官議兵事,英上疏不報,除吏部主 事。貞祐初,攝左司都事,遷監察御史。朮虎高琪辟為 經歷官,充宣差都提控,居庸等關隘悉隸焉。召還,遷 翰林待制,因獻十策,頗施行之。宣宗南遷,次真定,以」 英為國子祭酒,充宣差提控隴右邊事。無何,召為御 史中丞。中都久圍,英收河間、清、滄義軍,救中都,至大 名,得兵數萬。貞祐三年,與元兵遇於霸州北,大敗,英 死,士卒殲焉。
李純甫
编辑按《金史李純甫傳》:「純甫字之純,弘州襄陰人。祖安上, 嘗魁西京進士。父采,卒於益都府治中。純甫幼穎悟 異常,初業詞賦及讀《左氏春秋》,大愛之,遂更為經義 學。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為文法莊周、列《禦寇》《左氏》 《戰國策》,後進多宗之。喜談兵,慨然有經世心。章宗南 征,兩上疏策其勝負,上奇之,給送軍中,後多如所料。」 宰執愛其文,薦入翰林。及大元兵起,又上疏論時事, 不報。宣宗遷汴,再入翰林。時丞相高琪擅威福柄,擢 為左司都事。純甫審其必敗,以母老辭去。既而高琪 誅,復入翰林,連知貢舉。正大未,坐取人踰新格,出倅 坊州,未赴,改京兆府判官,卒於汴,年四十七。純甫為 人聰敏,少自負其材,謂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賦》,以諸 葛孔明、王景略自期。由小官上萬言書,援宋為證,甚 切,當路者以迂闊見抑。中年,度其道不行,益縱酒自 放,無仕進意。得官未成考,旋即歸隱。日與禪僧士子 游,以文酒為事,嘯歌袒裼,出禮法外。或飲數月不醒。 人有酒見招,不擇貴賤必往,往輒醉,雖沈醉,亦未嘗 廢著書。然晚年喜佛,力探其奧義,自類其文,凡論性 理及關佛、老二家者,號「內槁」,其餘應物文字為「外槁。」 又解《楞嚴》《金剛經》《老子》《莊子》《中庸集解》《鳴道集解》,號 「中國心學。」西方父教數十萬言,以故為名教所貶云。
李演
编辑按《金史李演傳》:「演字巨川,任城人。泰和六年進士第 一,除應奉翰林文字。再丁父母憂,居鄉里。貞祐初,任 城被兵,演墨衰為濟州刺史,畫守禦策,召集州人為 兵,搏戰三日,眾皆市人,不能戰,逃散。演被執,大將見 其冠服非常,且知其名,問之曰:『汝非李應奉乎』?答曰:
『是也』。使之跪,不肯以好語撫之,亦不聽,許之官祿。演曰:「我書生也,本朝何負於我,而利人之官祿哉?」大將怒,擊折其脛,遂曳出斬之。贈濟州刺史,詔有司為立 碑云。
李復亨
编辑按《金史李復亨傳》:「復亨,字仲脩,榮州河津人。登進士 第,調臨晉主簿,遷南和令,改陝西東路戶籍判官。貞 祐閒,歷左司員外郎、郎中,遷翰林直學士。興定三年, 置京東西、京南三路行三司,復亨攝西路治中京以 勸農有勞,遷兵部尚書,再閱月,轉吏部尚書。四年,拜 參知政事。河南雨水害稼,復亨為宣慰使,奏河南閑 田多,可招河東、河北移民耕種,被災及沿邊郡縣租 稅全免,內地半之,以救塗炭之民。」無何,被詔提控軍 興糧草。五年,廷試進士,復亨監試進士盧元謬誤,濫 放及第,罷為安國軍節度使。元光元年,城破自殺。
李獻能
编辑按《金史李獻能傳》:「獻能字欽叔,河中人。先世有為金 吾衛上將軍者,時號李金吾家。迨獻能昆弟皆以文 學名,從兄獻卿、獻誠、從弟獻甫相繼擢第,故李氏有 四桂堂。獻能苦學博覽,於文尤長於四六。貞祐三年, 特賜詞賦進士,廷試第一人,宏詞優等,授應奉翰林 文字。在翰苑凡十年,出為鄜州觀察判官,用薦者復」 為應奉,俄遷修撰。正大末,以鎮南軍節度副使充河 中帥府經歷官。大元兵破河中,奔陝州行省,以權左 右司郎中。值趙三三軍變,遇害,年四十三。獻能為人 眇小而墨色頗有髯,善談論,每敷說今古,聲鏗亮可 聽。作詩有志於風雅,文刻意樂章,在翰院,應機敏捷, 號得體。趙秉文、李純甫嘗曰:「李獻能天生今世翰苑 材,故每薦之,不令出館。家故饒財,盡於貞祐之亂,在 京師無以自資,其母素豪奢,厚自奉,小不如意則必 訶譴,人視之殆不堪憂,獻能處之自若也。」時人以純 孝稱之。嘗謂人曰:「我幼夢官至五品,壽不至五十。」後 竟如其言。
李獻甫
编辑按《金史李獻甫傳》:獻甫,字欽用,獻能從弟,博通書傳。 為人有幹局,心所到則絕人遠甚,故時人稱其精神 滿腹。興定五年,登進士第,歷咸陽簿,辟行臺令史。正 大初,夏使來請和,朝廷以翰林待制馮延登往議,時 獻甫為書表官從行,夏使有口辨,延登不能折,數日 不定,至以歲幣為言,獻甫進曰:「夏國與我兄弟之國, 使兄輸幣,寧有據邪?」使者曰:「兄弟且不論,宋歲輸吾 國幣二十五萬疋,君不知邪?金朝必欲修好,非此例 不可。」獻甫作色曰:「宋以歲幣餌君家而賜之姓,岸然 以君父自居,夏國君臣無一悟者。誠謂使者當以為 諱,乃今公言之。使者果能主此議以從賜姓之例,敝 邑雖歲捐五十萬,獻甫請以身任之。」夏使語塞,議乃 定。朝廷錄其功,授慶陽總帥府經歷官,入為尚書省 令史。天興元年,遷鎮南軍節度副使兼右警巡使。死 於蔡州之難。所著文章號《天倪集》,傳於世。
李經
编辑按《金史李經傳》:「經字天英,錦州人。作詩極刻苦,喜出 奇語,不蹈襲前人。李純甫見其詩曰:『真今世太白也』。 由是名大震。再舉不第,拂衣去。南渡後,其鄉帥有表 至朝廷,士大夫識之,曰:『此天英筆也』。朝議以武功就, 命倅其州。後不知所終。」
李懋
编辑按《金史李懋傳》:「懋不知何許人,有異術。正大閒,遊京 兆,行省完顏合達愛其術,與俱至汴京,薦於哀宗,遣 近侍密問國運否泰,言無忌避,居之繁臺寺,朝上日 走問之,懋能道隱事及吉凶之變,人以為神。帝惡其 言太洩,遣使者殺之。使者乃持酒殽入寺,懋出迎,笑 曰:『是矣』。使者曰:『何謂也』?懋曰:『我數當盡,今日復何言』。」 遂索酒痛飲就死。
李汾
编辑按《金史李汾傳》:「汾字長源,太原平晉人。為人尚氣,跌 宕不羈,性褊躁,觸之輒怒,以是多為人所惡。喜讀史, 工詩,雄健有法。避亂入關,京兆尹子容愛其材,招致 門下。留二年,去之涇州,謁左丞相張行信,一見即以 上客禮待之。元光間,遊大梁,舉進士不中,用薦為史 館書寫。書寫特抄書小史耳。凡編修官得日錄,纂述」 既定,以槁授書寫。書寫錄潔本呈翰表,汾既為之,殊 不自聊。時趙秉文為學士,雷淵、李獻能皆在院,刊修 之際,汾在旁正襟危坐,讀太史公《左丘明》一篇,或數 百言,音吐洪暢,旁若無人。既畢,顧四坐漫為一語曰: 「看秉筆。」諸人積不平,而雷、李尤切齒,乃以嫚罵官長 訟於有司,然時論亦有不直雷、李者。尋罷入關。明年 來京師,上書言時事不合,去客唐、鄧間。恆山公武仙 署行尚書省講議官。既而仙與參知政事完顏思烈 相異同,頗謀自安,懼汾言論,欲除之。汾覺,遁泌陽。仙 令總帥王德追獲之,鎖養馬牢,絕食而死,年未四十。 汾平生詩甚多,不自收集,世所傳者,十二三而已。
===元===
李守賢
编辑按《元史李守賢傳》:「守賢字才叔,大寧義州人也。祖小 字放軍,嘗從金將攻宋淮南。金大安初,守賢暨兄庭 植、弟守正、守忠、從兄伯通、伯溫歸款於太師國王木 華黎,入朝太祖於行在所,守賢授錦州臨海軍節度 觀察使,遷河東南路兵馬都總管。歲戊子,朝於和林, 知平陽府事,兼本路兵馬都總管。太宗南伐,會師圍」 汴,留守賢屯嵩、汝。金兵十餘萬保少室山、太平寨,守 賢以三千人介其中,度其帥完顏延壽無守禦之才, 正月望夕,潛遣輕捷者數十人,緣崖蟻附以登,殺其 守卒,遂大縱兵入,破之,諸寨望風俱下。守賢未嘗妄 殺一人,關東、洛西遂定。甲午,卒。子彀嗣,授河東道行 軍萬戶,兼總管。中統三年,改河東路總管,移京兆路, 加昭勇大將軍。未幾,轉洺磁路。至元七年卒。子十一 人。伯溫,見《忠義傳》。
李楨
编辑按《元史李楨傳》:楨字幹臣,其先西夏國族子也。金末, 楨以經童中選入為質子,以文學得近侍,太宗嘉之。 十年,從大將察罕下淮甸,楨以功授軍前行中書省 左右司郎中。楨奏尋訪天下儒士,令所在優贍之。十 三年,師圍壽春,天雨不止,楨言於察罕曰:「請退舍數 里,身往招之。」遂單騎入敵壘,曉以利害,明日與其將 三人率眾來降,授「襄陽軍馬萬戶」,卒。
李邦瑞
编辑按《元史李邦瑞傳》:「邦瑞,字昌國,京兆臨潼人。嘗被掠, 逃至太原,為金將小史,從守閻漫山寨。國王木華黎 攻下諸城堡,金將走,邦瑞率眾來歸,復居太原。庚寅, 受旨使宋,至寶應,不得入。未幾,復命往,道出蘄黃,宋 遣賤者來迎,邦瑞怒叱出之。宋改命行人,乃議如約 而還。太宗慰勞,因奏干戈之際,宗族離散,乞歸,尋訪」 親戚或以隸諸部者,悉歸之。甲午,從諸王闊出經略 河南,凡所歷河北、陝西州郡四十餘城,繪圖以進,授 金符、宣差、軍儲使。乙未,卒。子榮。
李璮
编辑按《元史李璮傳》:「璮小字松壽,濰州人,李全子也。或曰, 璮本衢州徐氏子,父嘗為揚州司理參軍,全蓋養之 為子云。太祖十六年,全叛宋,舉山東州郡歸附,太師、 國王孛魯承制拜全山東淮南楚州行省,而以其兄 福為副元帥。太宗三年,全攻宋揚州,敗死,璮遂襲為 益都行省,仍得專制其地。憲宗七年,命璮取漣、海數」 州,璮遂發兵攻拔漣水相連四城,大張剋捷之功。中 統元年,世祖即位,加璮江淮大都督,詔蒙古、漢軍之 在邊者,咸聽節制。三年四月,以宋賈似道誘總管張 元、張進等書來上。蓋璮專制山東三十餘年,前後所 奏凡數十事,皆恫疑虛喝,挾敵國以要朝廷,而自為 完繕益兵計。初以其子彥簡質於朝,而僭為私驛,自 益都至京師質子營。至是,彥簡遂用私驛逃歸,璮遂 反,還攻益都,甲午,入之。民皆入保城郭,或奔竄山谷, 自益都至臨淄數百里,寂無人聲。壬子,璮盜據濟南, 癸酉,命史樞、阿朮帥師赴濟南,璮眾出掠,官軍邀擊, 大敗之,璮退保濟南。五月庚申,築環城圍之,璮日夜 拒守,城中以人為食,各什伯相結,縋城以出。璮知城 且破,乃手刃愛妾,乘舟入大明湖,自投水中,水淺不 得死,為官軍所獲,遂與蒙古軍官囊家并誅焉。
李昶
编辑按《元史李昶傳》:「昶字士都,東平須城人。父世弼,更名 彥。興定二年,父子廷試,昶以《春秋》中第二甲第二人, 世弼中第三甲第三人,父子褒貶各異,時人以比向、 歆,而世弼遂不復仕,晚乃授東平教授以卒。昶釋褐 授孟州溫縣丞。至大改元,為鄭州河陰簿。國兵下河 南,奉親還鄉里,行臺嚴實辟授都事。實卒,子忠濟嗣。」 陞昶為經歷。居數歲,忠濟怠於政事,昶去官,杜門教 授。歲己未,世祖伐宋,聞昶名,召見。明年即位,召至開 平,訪以國事,昶知無不言。時徵需煩重,行中書省科 徵稅賦,昶移書時相,為蠲逋戶之賦。中統二年春,內 難平,昶上表賀,因進《諷諫》,世祖稱善久之。世祖嘗燕 處,望見昶,輒斂容曰:「李秀才至矣。」其見敬禮如此。會 嚴忠濟罷,以其弟忠範代之,忠範表請昶師事之,特 授翰林侍講學士,行東平路總管軍民同議官。昶條 十二事,划除宿弊。至元元年,遷轉之制行,減併路府 州縣官員,於是謝事家居。五年,起為吏禮部尚書,品 格條式,選舉禮文之事,多所裁定。凡議大政,宰相延 置上座,傾聽其說。八年、授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 未幾致仕。二十六年卒。
李俊民
编辑按《元史李俊民傳》:「俊民字用章,澤州人。得程氏傳受 之學。金承安中,舉進士第一,應奉翰林文字。未幾,棄 官不仕,教授鄉里,隱於嵩山,俄復隱於西山。隱士荊 先生授以邵雍皇極數。世祖召之,延訪無虛日,還山 死,賜諡莊靖先生。」
===李冶===按《元史李冶傳》:「冶字仁卿,真定欒城人,登金進士第, 知鈞州事。歲壬辰,城潰,冶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間,世 祖在潛邸,聞其賢,遣使召之,既至,問今之人材,對曰: 『天下未嘗乏材,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又問:天下當何 以治之?對曰:為治之道,不過立法度,正紀綱而已。紀 綱者,上下相維持;法度者,賞罰示懲勸。」又問:「昨地震 何如?」對曰:「天裂為陽不足,地震為陰有餘。苟能辨姦 邪,去女謁,屏讒慝,省刑罰,慎征討,則可轉咎為休矣。」 世祖嘉納之。冶家元氏,買田封龍山下,學徒益眾。及 世祖即位,復聘之。以老病,懇求還山。至元二年,再以 學士召,就職。期月,復辭去,卒於家。
李忽蘭吉
编辑按《元史李忽蘭吉傳》:「忽蘭吉一名庭玉,隴西人。父節, 仕金,自鞏昌石門山從汪世顯,以城降忽蘭吉為質 子。從征西川,以功為管軍總領。憲宗南征,忽蘭吉掌 橋道。大獲山守臣楊大淵納款,已而逃歸,憲宗怒,將 屠其城,忽蘭吉急追之,單騎至城下,下馬執大淵手, 遂與偕來。大淵以故官聽命,而民得生全。總帥汪德」 臣沒於軍,命忽蘭吉以其軍殿後,宋兵水陸晝夜接 戰,皆敗之。宗王穆哥承制命忽蘭吉為鞏昌元帥。中 統元年,德臣子惟正襲總帥,忽蘭吉赴上都。至元元 年,命與同僉總帥汪良臣還蜀,守青居。是時,國兵與 宋兵相持於釣魚山。三年,宋兵陷大梁平山寨,忽蘭 吉領兵千餘騎掠其境,先與七百人覘之,聞寨中擁 老幼西去,追擊之。六年,授昭勇大將軍、夔東路招討 使。十三年,引兵略重慶,復取簡州。十四年,授延安路 管軍招討使,改同知利州宣撫使。入覲,授四川北道 宣慰使。忽蘭吉請以先授鞏昌元帥之職及虎符與 其弟庭望。二十年,改四川南道宣慰使。二十三年,以 老病乞歸田里,還鞏昌。元貞二年卒。
李德輝
编辑按《元史李德輝傳》:「德輝,字仲實,通州潞縣人。世祖在 潛藩,用劉秉忠薦,使侍裕宗講讀,乃與竇默等皆就 辟。憲宗封宗親,割京兆隸世祖潛藩,擇廷臣能理財 賦者,俾調軍食,立從宜府,以德輝為使。德輝募民入 粟綿竹,散錢幣,給鹽券為直,未期年,而軍儲充羨。至 元元年,授太原路總管。五年,徵為右三部尚書,皇子」 安西王鎮關中,奏以德輝為輔,遂改安西王相。十二 年,詔以王相撫蜀。十四年,德輝為西川行樞密院副 使,軍圍合州,德輝出合,俘繫順慶獄者縱之使歸。語 州將張玨「以天子威德遠著。」又為書以禮義禍福反 復譬解之。玨未及報,而德輝還王邸。既而合州遣李 興、張卻詗事成都,獲之,釋不殺。復為書縱歸,使諭其 將王立,如《諭玨》者,而辭益剴切。立使興等懷蠟書閒 至成都。德輝單舸濟江,薄城下,呼立出降,安集其民 而罷置其吏,合人自立而下,家繪事之。十七年,置行 中書省,以德輝為安西行省左丞。是年,西南夷羅施 鬼國既降復叛,詔討之,兵且壓境。德輝適被命在播, 乃遣張孝思諭鬼國趣降,其酋阿察熟德輝名,曰:「是 活合州李公耶!」即身至播州降。乃改《鬼國》為順元路, 以其酋為宣撫使。德輝卒,蠻夷哭之哀,如私親,為位 而祭者,動輒千百人。合州安撫使王立衰絰,率吏民 拜哭,聲震山谷。為發百人護喪,立廟祀之。
李恆
编辑按《元史李恆傳》:「恆字德卿,其先姓於彌氏,唐末賜姓 李,世為西夏國主。太祖經略河西,有守兀納剌城者, 夏主之子也,城陷不屈而死。子惟忠方七歲,求從父 死,主將異之,執以獻宗王合撒兒,王留養之,為達魯 花赤。惟忠生恆,中統三年為尚書斷事官。至元七年, 改宣武將軍,從伐宋。襄陽守將呂文煥時出拒敵,恆」 設伏敗之。進攻樊城,樊城破,襄陽亦降。遷明威將軍。 十一年,丞相伯顏大會師襄陽,進至郢州,留恆為後 拒,以功遷宣威將軍,遂從伯顏東下。俄有詔分三道 出師,以恆為左副都元帥,出江西。宋相文天祥敗走, 益王遁碙州。十四年,拜參知政事,行省江西。益王殂、 張世傑、陸秀夫等復立衛王昺守廣東諸郡,詔以恆 為蒙古、漢軍都元帥經略之。破張世傑,衛王赴海死, 嶺海悉平。十七年,拜資善大夫、中書左丞,行省荊湖。 占城之役,恆奉旨給糧餉,毒矢貫恆膝,至思州卒。子 散木䚟,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囊加真,益都淄萊萬戶; 遜都台,同知湖南宣慰司事。孫薛徹干,兵部侍郎;薛 徹禿,益都般陽萬戶。
李進
编辑按《元史李進傳》:「進,保定曲陽人。幼隸軍籍,以功陞百 戶。憲宗西征,史天澤時為河南經略大使,命進為總 把。是年秋,道由陳倉入興元,度米倉關,其地荒塞不 通。進伐木開道,至定遠七十關。進夜率勇士,掩其不 備,攻毀懸門,納諸軍,宋兵棄走,進遂得其堡守之,關 路始通,諸軍盡度。世祖即位,入為侍衛親軍。至元十」 二年,從略地湖南、湖北。宋平,以兵馬使分兵屯鄂州。 十四年,加武略將軍,陞千戶。十九年,進懷遠大將軍二十五年,授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僉事。明年, 改授左翼屯田萬戶。元貞元年春卒。子雯襲,授武德 將軍。皇慶二年,加宣武將軍。泰定元年,以疾辭。子朵 耳只襲。
李淦
编辑按《元史葉李傳》:桑哥為丞相,擅顓國政,急於財利,毒 及生民。李雖與之同事,然莫能有所匡正。會桑哥敗, 頗連及同列,李獨得請南還。揚州儒學正李淦上書 言:「『葉李本一黥徒,受皇帝簡知司為千載一遇,而纔 近天光,即以舉桑哥為第一事,宜斬以謝天下』。帝矍 然曰:『葉李廉介剛直,朕所素知者,寧有是耶』!」有旨,驛 召淦詣京師。二十九年,李南還,至臨清,帝遣使召之, 俾為平章政事,佐丞相完澤治省事。李上表力辭,未 幾卒。李既卒,而淦至,詔以淦為江陰路教授,以旌直 言。
李伯溫
编辑按《元史李伯溫傳》:伯溫,守賢之孫,彀之子也。長兄惟 則,懷遠大將軍,次伯通。歲甲戌,錦州張致叛,國王木 華黎命擊之,大戰城北,伯通死焉。伯溫行平陽元帥 府事,鎮青龍堡。平陽陷,弟守忠被執,選驍勇拒守。久 之,金人盡銳來攻,守卒夜多遁去。李成開水門導敵 入,伯溫謂左右曰:「吾弟已被執,我不可再辱,汝等宜 自逃生。」即拔劍殺家屬,投井中,以刃植柱刺心而死。 子守正,幼質於木華黎,後為平陽守。軒成據隰州,守 正往擊之,中矢傷足,及歸,瘡甚。金人攻平陽,守正裹 瘡戰歿,大帥以其兄守忠代之。丁亥夏,金紇石烈真 襲擊平陽,城陷,金人執守忠至汴,誘以高爵使降,守 忠罵之,語惡,金人怒,置守忠鐵籠中,火炙死。〈按李守賢傳金
大安初,守賢暨兄庭植、弟守正、守忠從兄伯通。伯溫歸款於太師、國王木華黎。守賢卒,子彀嗣。彀子十一人,伯溫見《忠義傳》。是以伯溫為守賢兄,又以伯溫為守賢孫也。此傳言伯溫弟守忠被執,又言「子守正戰沒,大帥以其兄守忠代之」 ,是以守忠為伯溫弟,又以守忠為伯溫子姪行也。史恐有訛,存之以俟考核。
〉李國用
编辑按《杭州府志》:國用自北來,寓杭州,能望氣占休咎,兼 相術,但厓岸倨傲,時貴亦頗敬之。謝后諸孫謝退樂 延致之,即據中坐,省幕官皆下位,不得其一言。時趙 文敏公為司戶,陪席,風瘡滿面,李遙見即起迎謂坐 客曰:「我過江僅見此人,面瘡愈即面君矣。公輩記取, 異日官至一品,名聞四海。」後果如其言。
李庭
编辑按《元史李庭傳》:「庭小字勞山,本金人蒲察氏,來中原, 改稱李氏,家於濟陰,後徙壽光。至元六年,以材武選 隸軍籍,權管軍千戶。從伐宋,圍襄陽。襄陽降,以功授 管軍總管。十一年,從伯顏次郢州,攻沙洋、新城,砲傷 左脅,破其外堡,復中砲,墜城下,矢貫於胸,氣垂絕,伯 顏命剖水牛腹納其中,良久乃甦,加明威將軍,授萬」 戶。十二年,與宋將孫虎臣戰丁家洲,加宣威將軍。宋 主降,伯顏,命庭防護赴燕。世祖嘉其勞,大宴,命坐於 百官之上,加鎮國上將軍、漢軍都元帥,仍命其次子 大椿襲萬戶。十四年,拜福建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改 福建道宣慰使。十七年,拜驃騎衛上將軍、中書左丞。 東征日本,遇風,船盡壞,庭抱船板漂流扺岸,由高麗 還京師。二十四年,宗王乃顏叛,召至上都,統諸衛漢 軍從帝親征,縛乃顏以獻,以功加龍虎衛上將軍。世 祖崩,月兒魯與伯顏等定策立成宗,庭翊贊之功居 多,眷遇甚至。大德八年卒。子大用,同知歸德府事。卒。 大椿襲職,為宣武將軍、益都新軍萬戶,戍建康。大誠, 襲職後衛親軍都指揮使。
李謙
编辑按《元史李謙傳》:「謙字受益,鄆之東阿人。祖元,以醫著 名。父唐佐,不仕。謙為東平府教授,累官萬戶府經歷, 復教授。東平王磐以謙名聞,召為應奉翰林文字。至 元十五年,陞待制。十八年,陞直學士,為太子諭德,侍 裕宗於東宮,陳十事。裕宗崩,世祖又命傅成宗於潛 邸,轉侍讀學士,以足疾辭。成宗即位,陞學士。元貞初」, 引疾還家。仁宗即位,召見於行在,疏言九事,帝嘉納 焉。遷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致仕,卒於家。子偘,官至 大名路總管。
李邦寧
编辑按《元史李邦寧傳》:「邦寧,字叔固,錢塘人。初名保寧,宋 故小黃門也。宋亡,從瀛國公入見世祖,命給事內庭, 授御帶庫提點,陞章佩少監,遷禮部尚書,提點太醫 院使。成宗即位,進昭文館大學士、太醫院使。武宗立, 命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邦寧辭不敢奉詔。帝大悅, 使大臣白其言於太后及皇太子,以彰其善。俄加大」 司徒、尚服院使,遙授丞相,行大司農,領太醫院事,階 金紫光祿大夫。太廟禮成,加恩三代。仁宗即位,賜鈔 千錠,辭弗受。國學將釋奠,敕遣邦寧致祭於文宣王。 點視畢,至位立,殿戶方闢,忽大風起,殿上及兩廡燭 盡滅。燭臺底鐵鐏入地尺,無不拔者。邦寧悚息伏地, 諸執事者皆伏。良久,風定,乃成禮。邦寧因慚悔累日仁宗加邦寧開府儀同三司,為集賢院大學士,以疾 卒。
李杲
编辑按《元史李杲傳》:「杲字明之,鎮人,世以貲雄鄉里。杲幼 歲好醫藥,時易人張元素以醫名燕趙間,杲捐千金 從之學,不數年,盡傳其業。其學於傷寒、癰疽、眼目病 為尤良。北京人王善甫為京兆酒官,病小便不利,目 睛凸出,腹脹如鼓,膝以上堅硬欲裂,飲食且不下,甘 淡滲泄之藥皆不效。杲謂諸醫曰:『《內經》有之,膀胱者, 津液之府,必氣化乃出焉。今用滲泄之劑,而病益甚 者,是氣不化也』。」《啟元子》云:「無陽者陰無以生,無陰者 陽無以化。甘淡滲泄皆陽藥,獨陽無陰,欲化得乎?」明 日以群陰之劑投之,不再服而愈。杲之設施多類此。 當時之人,皆以神醫目之,所著書今多傳於世。
李之紹
编辑按《元史李之紹傳》:「之紹,字伯宗,東平平陰人。從東平 李謙學,家貧,教授鄉里,學者咸集,以薦授將仕佐郎, 翰林國史院編修官。直學士姚燧欲試其才,凡翰林 應酬之文積十餘事,併以付之。之紹援筆立成,併以 稿進。燧驚喜曰:『可謂名下無虛士也』。」大德七年,遷太 常博士。九年,丁母憂,累起復,終不能奪。至大四年,陞 承直郎、翰林待制。皇慶元年,遷國子司業。延祐三年, 陞奉政大夫、國子祭酒。四年,陞同僉太常禮儀院事。 至治二年,陞翰林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三年, 告老歸。泰定三年,卒。子勖,蔭父職,同知諸暨州事。之 紹性少斷,號「果齋」以自勵,有文集藏於家。
李忠
编辑按《元史李忠傳》:「忠,晉寧人,幼孤,事母至孝。大德七年, 地大震,郇保山移,所過居民廬舍,皆摧壓傾圮。將近 忠家,分為二,行五十餘步復合,忠家獨完,人以為孝 感所致云。」
李茂
编辑按《元史李茂傳》:「茂,大名人,徙家揚州。父興壽,臨卒語 茂曰:『吾病且死,爾善事母』。茂泣受命,奉母孟氏益謹。 母嘗病目失明,茂禱於泰安山,三年復明。又願母壽, 每夕祝天,乞損己年,益母孟氏。竟年八十四而歿,居 喪哀慟,聞者傷之。大德九年,揚州再火,延燒千餘家, 火及茂廬,皆風返而滅。事聞,旌之。」
李家奴
编辑按《元史孝友傳》:「潭州萬戶移刺瓊子李家奴九歲,母 病,醫言不可治,李家奴刲股肉煮糜以進,病乃痊。」
李元禮
编辑按《元史李元禮傳》:「元禮字廷訓,真定人,歷易州大都 路儒學教授,遷太常太祝,陞博士。元貞元年,擢拜監 察御史,彈劾無所回撓。二年,有旨建五臺山佛寺,皇 太后將臨幸,元禮上疏言其不可行者有五臺,臣不 敢以聞。」大德元年,侍御史萬僧與御史中丞崔彧不 合,詣架閣庫取前章封之入奏,帝大怒。平章政事不 忽朮抗言:「他御史懼不肯言,惟一御史敢言,誠可賞 也。」帝沈思良久,乃罷萬僧,復元禮職。未幾,改國子司 業,以疾卒。子端,仕至禮部尚書。
李天澤
编辑按《廣東通志》:「天澤,從化人,大德閒進士,任新州總管 府通判。性至孝,操履清潔,居官寬而能察威以濟惠。 盜賊聞其名,不敢入新州界。在事六載,掛冠而歸,新 民思焉。」
李孟
编辑按《元史李孟傳》,「孟字道復,潞州上黨人。曾祖執,金末 舉進士。祖昌祚,歸朝,授潞州宣撫使。父唐,歷仕秦、蜀, 因徙居漢中。孟以事至京師,中書右丞楊吉丁薦於 裕宗,得召見東宮。成宗立,首命採訪先朝聖政,以備 紀述。時武宗、仁宗皆未出,閤求名儒輔導,有薦者曰: 『李孟有宰相才,宜令為太子師傅』。」大德元年,武宗撫 軍北方,仁宗留宮中。孟日陳善言正道,多所進益,武 宗聞而嘉之。仁宗侍昭獻皇后,降居懷州,孟常單騎 以從。在懷州四年,誠節如一。成宗崩,安西王阿難答 謀繼大統,成后為之主。左丞相哈剌哈孫密使來告, 孟曰:「宗廟社稷,危疑之秋,殿下當奉太母,急還宮庭。」 仁宗猶豫未決,孟曰:「安西王即位有日,先發者制人, 後發者制於人,不可不早圖之。」仁宗振袖而起,孟及 諸臣皆步從,入自延春門,至殿廊,收首謀及同惡者, 悉送都獄,奉御璽北迎武宗。仁宗監國,使孟參知政 事。事定,乃言於仁宗曰:「執政大臣,當自天子親用。今 鑾輿載道,孟不敢冒當重任。」遂逃去。武宗即位,命搜 訪,得之許昌陘山。召見,特授中書平章政事。仁宗嗣 立,進階光祿大夫,賜爵秦國公。帝親授以印章,命學 士院降制,又圖其像,敕詞臣為之贊,及御書「秋谷」二 字,識以璽而賜之。入見必賜坐,語移時,稱其字而不 名,其見尊禮如此。延祐七年,英宗初立,太師鐵木迭 兒復相,以孟前共政時不附己,讒搆謗毀,盡收前後 封拜制命降授集賢侍講學士,度其必辭,因中害之孟拜命欣然,由是讒不得行。至治九年卒,諡「文忠。」子 獻,御史中丞、同知經筵事。
李端
编辑按《休寧縣志》:端,鎮江人,元時監察御史,晉寧國路榷 茶提舉。至治二年十一月朔,日食,建言臣下失職所 致。英宗自責曰:「是朕之過。」因敕群臣修飭。又言朝廷 記注宜悉書付史館。英宗從之。居官潔己愛人,公餘 講學,因家於中市。
李泂
编辑按《元史李泂傳》:「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異質。姚燧一 見其文,深歎異之,力薦於朝,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 泰定初,除翰林待制,以親喪未克葬,辭而歸。天曆初, 復以待制召。於是文宗方開奎章閣,延天下知名士 充學士員,泂數進見,奏對稱旨,超遷翰林直學士,俄 特授奎章閣承制學士。泂著《輔治篇》以進,文宗嘉納」 之。會詔修《經世大典》,泂方臥疾,即強起,力疾同修。書 成,既進奏,旋謁告以歸。復除翰林直學士,遣使召之, 竟以疾不能起。泂為文章,奮筆揮洒,縱橫奇變,意之 所至,臻極神妙。尤善書,自篆、隸、草、真皆精詣,為世所 珍愛。卒,有文集四十卷。
李好文
编辑按《元史李好文傳》:「好文,字惟中,大名之東明人。登至 治元年進士第,授大名路濬州判官,入為翰林國史 院編修官。泰定四年,除太常博士,拜監察御史,錄囚 河東,有李拜拜者,殺人,而行兇之仗不明,凡十四年 不決。好文曰:『豈有不決之獄,如是其久乎』?立出之。王 傅撒都剌以足蹋人而死,眾曰:『殺人非刃,當杖之』。好」 文曰:「怙勢殺人,甚於用刃,況因有所求而殺之,其情 為尢重。」乃置之死,河東為之震肅。至正元年,除國子 祭酒。三年,為同知太常禮儀院事。帝之親祀也,至寧, 宗室遣阿魯問曰:「兄拜弟可乎?」好文對曰:「為人後者, 為之子也。」帝遂拜。由是,每親祀,必命好文攝禮儀使。 九年,帝開端本堂,命皇太子入學,命好文以翰林學 士兼諭德。好文為書十一卷,名曰《端本堂經訓要義》, 奉表以進。又集帝王故事,總百有六篇,又為書名曰 《大寶錄》,曰《大寶龜鑑》,皆錄以進焉。久之,陞翰林學士 承旨。十六年,復上書皇太子,皇太子深敬禮而嘉納 之。後屢引年乞致仕,辭至再三,遂拜光祿大夫、河南 行省平章政事,仍以翰林學士承旨、一品祿終其身。
李孝光
编辑按《元史李孝光傳》:「孝光字季和,溫州樂清人。隱居鴈 蕩山五峰下,四方之士遠來受學。至正七年,詔徵隱 士,以祕書監著作郎召赴京師,見帝於宣文閣,進《孝 經圖說》。帝大悅,賜上尊。明年,陞文林郎、祕書監丞,卒 於官。有文集二十卷。」
李桓
编辑按《元史楊載傳》上:「元李桓,字晉仲,由鄉貢進士累遷 江浙儒學副提舉,以文鳴江東,紆餘豐潤,學者多傳 之。」
李鵬飛
编辑按《元史李鵬飛傳》:「鵬飛,池州人。生母姚氏為嫡母不 容,改嫁為朱氏妻,鵬飛幼不知也。年十九,思慕哀痛, 誓學醫以濟人,願早見母。行求三歲,至蘄州羅田縣 得焉,遂迎還奉養。久之,復歸朱氏。時渡江省覲,既卒, 㩦子孫往祭墓,終其身。以有司請,旌其閭。」
李齊
编辑按《元史李齊傳》:「齊字公平,廣平人。元統元年進士第 一,歷僉河南淮西廉訪司事,移知高郵府,有政聲。至 正十三年,張士誠破泰州,河南行省遣齊往招降,被 拘久之,賊酋自相殺,縱齊來歸。俄陷興化縣,行省使 齊出守甓社湖。夏五月乙未,數賊入城,一譟呼而省 憲官皆遁,齊急還救城,賊已閉門拒我。已而有詔,凡」 叛逆者赦之。詔至高郵,不得入,賊紿曰:「請李知府來。」 乃受命。行省強齊往,至則下齊獄中。官軍進攻城,士 誠呼齊使跪,齊叱曰:「吾膝如鐵,豈肯為賊屈?」士誠怒, 扼之跪。齊立而詬之,乃曳倒,搥碎其膝而剮之。論者 謂大科三魁,若泰不華沒海上,李黼隕九江,洎齊之 死,皆不負所學云。
李明德
编辑按《元史李明德傳》:「明德,瑞州路上高縣人。讀書有志 操,孝行篤至。至正十四年,亂兵陷袁州,因抄掠上高, 兵執其父,欲殺之。明德泣告曰:『子豈不能代父乎?願 勿害吾父也』。兵遂殺明德,而免其父。其父後以高壽 終。」
李彥忠
编辑按《元史孝友傳》:「永平李彥忠,父喪,廬墓八年,不至家。」
李黼
编辑按《元史李黼傳》:「黼字子威,潁人,工部尚書守中之子。 守中性卞急,遇諸子極嚴,黼百計承順,求寧親心終 不可得。跪而自訟,往往達旦,無幾微厭怠之意。泰定 四年,以明經魁多士,授翰林修撰,遷禮部主事,拜監察御史,轉江西行省郎中,入為國子監丞,遷宣文閣 監書博士,兼經筵官,升祕書少監,拜禮部侍郎,調授」 江州路總管。至正十一年,盜起河南,陷蘄黃,焚掠數 千里,銳意南攻。「九江居下流,實江東西襟喉地。」黼治 城壕,修器械,募丁壯,分守要害,椎牛饗士,激忠義以 作士氣,數日之閒,紀綱初立。十二年正月,賊陷武昌, 江西大震。賊乘勝破瑞昌、黃梅縣主簿也孫帖木兒 願出擊賊黼,大喜,瀝酒與誓。賊游兵至境,急檄諸鄉 落,聚木石於險塞處,遏賊歸路。倉卒無號,乃墨士卒 面,統之出戰。黼身先士卒,大呼陷陣。也孫帖木兒繼 進,賊大敗,逐北六十里。鄉丁依險阻,乘高下木石,橫 屍蔽路,殺獲二萬餘。黼還,謂左右曰:「賊不利於陸,必 由水道以舟薄我。」乃以長木數千,冒鐵椎於杪,暗植 沿岸水中,逆刺賊舟,謂之「七星椿。」會西南風急,賊舟 數千,果揚帆順流,鼓譟而至,舟遇椿不得動,進退無 措。黼帥將士奮擊,發火翎箭射之,焚溺死者無算,餘 舟散走。行省上黼功,請拜江西行省參政、江州南康 等路軍民都總管。已而賊勢更熾,黼守孤城,提孱旅, 無日不戰,中外援絕。二月甲申,賊薄城,分省平章政 事禿堅不花自北門遁,黼救東門。賊已入,與之巷戰, 知力不敵,揮劍叱賊曰:「殺我,毋殺百姓!」賊自巷背來, 刺黼墮馬,與從子秉昭俱罵賊而死。黼兄冕居潁,亦 死於賊。秉昭,冕季子也。事聞,贈黼淮南江北等處行 中書省左丞,追封隴西郡公,諡忠文;官其子秉方集 賢待制。
李稷
编辑按《元史李稷傳》:「稷字孟豳,滕州人。泰定四年,中進士 第,授淇州判官,調海陵縣丞,入為翰林國史院編修 官,擢御史臺照磨。至正初,出為江南行臺監察御史, 遷都事,又入為監察御史,劾奏閹宦高龍卜交通時 相,為國基禍。又言御史封事須至御前開拆,以防壅 蔽之患。言事官須優加擢用,以開諫諍之路。帝悉可」 其奏。遷中書左司都事,又四遷為戶部尚書。十一年, 廷議以中原租稅不實,將履畝起稅。稷詣都堂言曰: 「方今妖寇竊發,民庶流亡,此政一行,是驅民為盜也。 相臣是之。」尋參議中書省事,俄遷治書侍御史。十二 年,從丞相脫脫出師征徐州。召為詹事丞,除侍御史。 俄遷中書參知政事,除樞密副使,俄陞御史中丞。二 十四年,出為陝西行臺中丞,未行,改山東廉訪使。得 疾還京,卒。
李誠
编辑按《陝西通志》:「誠,字克誠,渭南人。擢尹三原,任德緩刑, 勸農興學,屏除姦盜,鈐束群吏。時河南寇賊不軌,天 兵徂征,轉粟輓芻,賦役倍他日。誠量戶高下而均其 徭,民不告病,一境安堵,廉能足稱焉。」
李原祐
编辑按《貴池縣志》:「原祐,貴池興孝鄉人。元季紅巾煽亂,原 祐與羅友賢同起兵,保障鄉閭,元封為總管。後為帳 下夏百戶所殺。首已落猶醒,馬馳三里,至家始仆。今 土人祀之。」
李善繼
编辑按《陝西通志》:「善繼,商州人,有文名,官至朝散大夫,同 知興元路總管府事。」
李朝英
编辑按《汾陽縣志》:「朝英,孟縣人。至正閒,為汾州判官,有政 績。其祖信,金進士。朝英克遵祖訓,五世同居,百有餘 口。詔表其門閭。」
李關
编辑按《廣東通志》:「關字子羽,海陽人。早喪父,事母至孝。性 敏好學,通《春秋》諸子史,皆能舉大義。至正閒,元兵逼 城,關乘夜負母避難歸外族,從姓曾氏,隱居不仕,教 授郡邑子弟閒有貧者,輒與之書籍。鄉人有爭相戒 曰:『慎毋使李先生聞也』。」
李顏子
编辑按《廣東通志》:「顏子,花縣郭塘鎮人。元末不仕,抱道自 守。時寇盜蜂起,民不安生,顏子築郭塘鎮捍賊,一方 賴安。及何真據廣,以策干之,真愛其才,留置幕府。真 之歸附,多協贊力焉。有《復何左丞書》,詞義凜凜。至今 郭塘鎮趾猶存。」
李珪
编辑按《豐縣志》:「珪,至正間任平江路治中。子思孝,任徽州 路推官。」
李道純
编辑按《儀真縣志》:「道純字元素,都梁人,號瑩蟾子,亦曰清 菴。住長生觀,遇異人指授,得道飛昇,故又號其觀曰 昇仙。所著有《中和集》六卷,《道德經註》一卷,號所居曰 中和巷,作《中和圖說。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