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072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七十二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七十二卷目錄

 法帖部彙考十三

  宋黃伯思法帖刊誤第一帝王書 第二漢魏吳晉人書 第三晉宋齊

  人書 第四梁陳唐人書 第五雜帖 第六王會稽書上 第七王會稽書中 第八王會

  稽書下 第九王大令書上 第十王大令書下 記與劉無言論書 記石經與今文不同

  漢簡辨 鷂雀賦辨 王敬武書辨 汝州新刻諸帖辨

字學典第七十二卷

法帖部彙考十三

编辑

《宋黃伯思法帖刊誤》

编辑

《第一帝王書》

编辑

凡草書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但謂之草,猶古隸 之生今正書,故章草當在草書先。然本無章名,因漢 建初中杜操伯度善此書,章帝稱之,故後世目焉。今 此卷首帖偶章草,便以為章帝書,誤矣。然此書亦前 代作,但錄書者集成《千字》中語耳。米徑以此辯之,未 中其病。米云「晉武書當是孝武」,非也。僕案《省啟帖》與 後《譙王帖》,雖在《疑錄》,似非一家書。《續帖》中《炎報帖》頗 與此筆法同。炎,晉武名,非孝武也,然皆後人依倣。此 帖末云「故遣信還」,古者謂使為信,故逸少帖云:「信遂 不取」答《真誥》云:「公至山下,又遣一信見告。」《謝宣城傳》 云:「荊州信去倚待。」陶隱居帖云:「明旦信還,仍過取反。」 凡言信者,皆謂使人也。近世猶有此語,故《虞永興帖》 云:「事已信人口具。」而今之流俗,遂以遣書饋物為信, 故謂之書信,而謂前人之語亦然,不復知魏晉以還, 所謂信者,乃使之別名耳。

《阿史病轉差帖》云:「晉宣帝亦未然。」

安軍破堈數朝,三草書筆勢糾繞若一,其偽不疑。僕 幼時,嘗觀世傳《七賢書》,末有白字,皆連名作點,七人 所作,了無小異。雖當時筆法傳授或同,然人書不同, 亦如面焉,不應乃爾無別,固疑其偽。是時宿輩長者, 或謂不然。後觀竇𣳻《書賦》,始知《七賢帖》果李懷琳偽 作,此三帝草書亦是類也。

米云:「梁高當是齊高」,非也。此帖末云「蕭衍正梁武名。」 梁武廟號高祖,此書目誤以「祖」為帝耳。

《宋明帝帖》云:「報休祐、休範二家。」內人知祐晉平王也, 範,桂陽王也。《宋史》以休祐為休祜,蓋冊牘轉寫之訛, 當以祐為是。

《弔江叔帖》,非唐文皇書。案高宗永隆元年七月丙申, 江王元祥薨,即此帖所謂江叔也。高宗多以國呼諸 父,如滕叔不須賜,謂滕王元嬰猶以元祥為江叔,此 正高宗書也。《叔藝韞多材帖》亦高宗書,中云「聊以示 藹」,謂魯王靈夔之子范陽王藹也。靈夔亦高宗叔,史 稱其篤學善草隸,此帖所謂「叔藝韞多材,慈深善誨。」 藹,夙奉趨庭之訓,早擅臨池之工者以此。後有「《答進 枇杷》并《移營五橋南》」二帖,皆高宗書,此數段並誤入 《太宗帖》中。

陳文帝謂宣帝:「我名子以伯,汝宜以叔。」此㢧陳永陽 王伯智書誤錄在長沙王叔懷後。又据《陳史》,長沙王 但有叔堅,而無叔懷,其晜亦無此名。觀帖尾作名處, 疑是叔慎。叔慎,陳岳陽王也。蓋摹傳之變。

《第二漢魏吳晉人書》

编辑

唐文皇《右軍傳贊》云:「伯英臨池之妙,無復餘蹤。當是 時,遠購冥搜,古帖畢出,而御府所畜,其富無倫,尚無 伯英書,後世豈可復得」,非特唐也,晉世見者亦寡,故 庾翼《與右軍書》云:「昔得伯英章草十紙,過江亡失,常 歎玅蹟永絕。」此卷章草芝白一帖差近古,亦疑先賢 摹放也。前《知汝殊愁》以下五帖,米云「皆張長史書」,信 然,但帖中有云「數往虎丘,祖希時面。」祖希,張元之字 也。元之與大令同時,虎丘地在江左,當是長史書二 王帖辭耳。

《崔子玉書》云:「數附書知聞,以解其憂。」唐人書也,字亦 非漢。

《尚書宣示鍾書》真蹟,本在王丞相導家。導過江時藏 衣帶中,以遺逸少。逸少以遺王修,修死,其母以修平 日所寶并入棺,真蹟遂絕。此本右軍所臨者。

《白騎遂帖》,乃王大令臨,唐開元中在滑臺人家,并逸 少臨《宣示帖》藏之,故誤錄在鍾部。《長風帖》,乃逸少早 年書,殊未變鍾體,故亦誤寘。此「長風范母子」等語,二 王帖間多有。米云「齊梁人書」,非也。

《皇象文武帖》,蓋寫漢《東觀挍書郎中高彪,送幽州督 軍御史第五永箴》耳,結字亦古。史本云「呂尚七十」,此 云「師尚七十。」史本云「明其果毅」,此云「昭其果毅」,蓋作 史者避晉諱,當以此為是。五將「三門」下,當云「地有九 變,丘陵山川,。人有計策,六奇五間。總茲三事,謀則咨 詢。無曰己能,務在求賢。淮陰之勇,,廣野是尊,。勿謂時 險,,不正其身。勿謂無人,莫識己真。忘富遺貴,福祿乃 存,。枉道依合,後無所觀。先公高節,永越可遵。佩藏斯

戒,以厲終身。」時蔡邕輩並賦詩送永,獨彪作此箴,邕
考證
等甚美之,以為莫尚也。全章見《東漢書》,此段軼之。象

書人間殊少,惟建業有《吳時天發神讖碑》,若篆若隸, 字勢雄偉,相傳乃象書也。張懷《瓘目》以「沈著痛快」,真 得其筆勢云:《皇象後章草》一表,蓋唐人偽作,其體正 與世傳曹植書《鷂雀賦》同,皆非真蹟。至若孫皓《上晉 武表》,亦章草書,字畫高古,與此有間矣。王小令《此年 帖》,本唐人所畜,與二鍾、虞松三帖為一。《㢧珉帖》末云: 「輔國司馬君,筆勢婉雅。」與此有間矣。亦無後五字。 謝安後一帖,傳摹遠真,米以為偽者,蓋以「惶恐再拜」, 當時罕用,然施於尊老或有之。陶《華陽真誥》中有帖 云:「許元惶恐再拜」,正晉世體也。

王世將《二十四帖》,與第一㢧數朝等偽帖字勢無異。 惟後兩表極古,信能傳鍾氏筆意,而右軍學之也。表 中有云,「頓乏勿勿。」按《顏氏家訓》云,「世中書翰,多稱勿 勿」,相承如此,莫原其由,或有妄言,此忽忽之殘闕耳。 《說文》「勿者,州里所建之旗,蓋以趨民事,故匆據者稱 勿勿。」僕謂顏氏以《說文》證此字為長,而今世流俗,又 妄於勿勿字中斜益一點,讀為匆字,彌失真矣。按《祭 義》云:「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注:「勿勿,猶勉勉也,慤愛 之貌。」杜牧之詩:「浮生長勿勿。」是知勿勿出於祭義,唐 人詩中用之,不特稱於書翰耳。

《第三晉宋齊人書》

编辑

《庾亮書》云:「奉告書箱,先為媞子作。」案江淮之間,謂母 曰「媞」,此云媞子,未知目何戚也。爾疋云媞媞安也 《庾翼帖》稱「故吏從事中郎。」按翼嘗為陶侃太尉府從 事中郎,此當是與侃啟也。

杜預《十一月二十四日帖》云:道遠書問,又簡間得來, 況非當時尺牘中語,或是江左人書,不特親故帖偽 也。親故末云:「數附書信,以慰吾心」,亦近世流俗語耳。 晉劉超為人慎密,自以書類元帝,不敢與外書,此帖 不應尚傳,又字勢與元帝大別,其偽甚矣。謝莊首終 仕宋,而題曰晉,大誤。王著敘王坦之書,列于逸少諸 子間,意以名皆從之。殊不知坦之乃述子,自太原王 耳,非瑯琊族也,非通古甚那至爾。川本去此七字意非字下有不字 劉瓌之乃東晉時善八分者,大令既不肯書太極殿 牓,謝安石遂令瓌之以八分題之。今此草帖非真,與 王廙《二十四日帖》無異。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皆 真帖。逸少七子上四人與子敬書具傳,惟元之、肅之 遺跡未見,餘皆得家範,而體各不同,是善學逸少書 者。猶顏延年對宋文帝論其諸子,自謂「竣得臣筆,測 得臣文,㚟得臣義,躍得臣酒」,書亦猶是也。僕今以擬 王氏諸子,則逸少之書,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 之得其勢,渙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然而大令之書 特知名,而與逸少方駕者,蓋能本父之書,意所循者 大故也。真行則法鍾,草聖則師張,二家之法,逸少所 自出,從而效之,所以特高於諸王,猶魯堂諸子。由賜、 商偃皆以儒稱,卒之得其傳者,子淵而已。

索靖《七月二十六日帖》,本七紙。晉王平南廙,每寶玩 之。值永嘉亂,乃四疊綴衣中以渡江。唐蒲州桑泉令 豆盧器得之,疊跡猶存。今所錄惟一紙耳,摹傳失真, 無復意象。

《紀瞻帖》中有云:「貧家無以將意」,所謂物微意全也。觀 此語,不待見筆蹟,可判其偽矣。山濤啟事與李懷琳 所撰《七賢書》中濤書自相戈盾,但此啟事文是而書 非,《七賢帖》中筆語皆妄也。

此卷偽帖甚眾,如庾翼後一帖,與沈嘉、王循、司馬攸、 劉穆之、王劭、王廞、張翼、陸雲、羊欣、卞壼、謝發,與前杜 預一帖/,及劉超、劉瓌之、紀瞻、山濤等帖,皆偽作。 孔琳之帖有「恨,恨腳中轉劇,近明散未覺」,「益」十二字 偏小,蓋行側注字,摹帖者妄以入行耳,當依本為勝。 王僧虔兩啟皆佳,結字與《擬王琰乞江郢所統郡啟》 同,書聲信不虛得。

《第四梁陳唐人書》

编辑

齊豫章王嶷孫,確子範之子,在梁位司徒右長史。此 云「征南將軍」,不知何據,恐是梁邵陵王綸之子確也。 其書《孝經》一章,亦偽體,非江左書。阮研帖亦然。 蕭子雲有章草史孝山《出師頌》一章,甚古雅,與此卷 正書《列子》遠矣。紙中王濛筆下徐偃《信篤論》也。 陳逵者,晉西中郎將也。此云「陳朝陳逵書」,誤矣。 褚河南《潭府帖》末云「舅遂良報薛八侍中,前外舅張 知常以為河南謫潭時,無有薛姓為侍中者。」僕嘗攷 之,信然。按遂良以高宗永徽六年貶潭州都督,前此 上至神堯時為侍中者,裴矩、齊王元吉、杜如晦、王珪、 魏元成、楊師道、劉洎、張行成、高季輔、宇文節、韓瑗,凡 十一人,未有薛姓者。至儀鳳中,薛元超始作相,既在 遂良,後又不作侍中,當時在外鎮,未有兼此官者。及 觀字勢,亦學褚作嫵媚態,其偽必矣。後家姪至一帖, 乃真河南《得意書》,翩翩有逸敬體,以前帖視之,猶蓬 葭倚瑤林也。

《山河帖》,乃褚河南所書,《枯樹賦》中鈔出耳。此庾子山 作而褚書之。後「褚遂良述」四字,後人妄益《虞永興大運帖》,《歐陽率更比年帖》,皆集二公碑中字 為之。

柳少師《與弟帖》,末云:「誠懸呈。」人多疑之。以顏籀注《漢 書丞相衡傳》云:「字以表德。」豈人所自稱,柳不當稱字。 然嘗觀逸少《敬謝帖》,自云:「王逸少白」,《廬山遠公集》盧 循《與遠書》,自云:「范陽盧子先叩頭。」則古人稱字,蓋或 有之。

《陸柬之帖》云:「近得告,為慰,上下無恙。不得吳興近問, 懸心。得藥書散勢,耿耿嘗也。」殊不類唐人語,當是臨 晉宋人帖不爾,效其語作此耳。

薄紹之,宋世為丹陽尹,《書》與羊欣齊名,時號「羊薄。」此 卷目為「唐人」,謬甚矣。

《第五雜帖》

编辑

自蒼頡至程邈書,皆偽史籀書,傳世者岐、鼓耳。今此 書云揚州裴易德系字,殊無三代體,與其辭皆唐人 筆也。李斯書,米云不知何人書。僕按其文云「田疇耕 耨,為政期月而致法令,使父子為鄒魯。」乃李陽冰篆 王密所撰《明州刺史河東裴公紀德碣》中字也。其碑 略云「驚逋復田疇,闢教以耕耨,故為政可期月而致」 寬之,則法令非行,公之化裔俗為鄒魯,使父子長幼 各得其宜。此帖乃摹田疇等十八字為斯書,與碑中 篆無銖黍差。而米云不知何人書,蓋未見此碑耳。 程邈在秦雲陽獄作「隸」字,乃今漢碑中字是也。有此 隸,方生今正書,不應邈已作之。

宋儋,唐明皇帝時人。學鍾書,但作側戾,殊失天勢。王 著錄此書,不知乃唐士,意為遠古人,故與斯邈並列, 其誤至此。儋有《嵩山圭禪師》等碑傳于世,字亦不甚 工。

《衛夫人帖》,蓋唐初李懷琳作,事見竇𣳻《述書賦》。如《續 帖》中嵇康《絕交書》,世傳《七賢帖》,皆懷琳偽蹟也。此與 師帖尤疏謬。按梁蕭子雲答武帝敕云:「臣昔不能拔 賞,隨時所貴」,規模子敬,多歷年所。年二十六,著《晉史》 至《二王列傳》,欲作論草隸法,言不盡意,遂不能成。十 許年始見敕旨。《論書》一卷,商略筆狀洞徹,字體始變。 「子敬全範元常,逮爾已來,自覺功進。」此偽帖云:「但衛 隨世所學,規摹鍾繇,遂歷多載。年二十,著《詩論》草隸。」 又云:「筆勢洞精,字體遒媚。」皆竊取子雲啟中語,欲小 改之,遂失其句讀。今世高識,豈無何不悟此?又衛夫 人乃晉李矩妻李充母,名鑠,字茂猗。既與師書,自當 著名,不但稱夫族及姓也。以數事考之,其偽不疑。又 前輩論此帖,以其「敕」字從「力」,「館」從「舍」為偽,未中其病。 蓋自二王以來,譌字甚多,「陳」為「陣」,「策」為「筴」,皆二王輩 自製,不可據此定真偽也。

隋詔書中「敬」字缺其波,蓋淳化中摹此書時,特省去 避諱耳。或指此目為偽帖,非也。梁武帝《書評》,乃命袁 昂作者,其《答啟》云:「奉敕遣臣評古今書,臣愚短,豈敢 輒量江海,但天旨諉臣,斟酌是非,謹品字法如前。」此 云梁武評書,誤矣。袁昂不以書名,而評裁諸家,曲盡 筆勢。然論者以其《評張芝書》云:「如漢武愛道憑虛,欲」 仙,則欲仙而已。至況薄紹之書,乃云「如仙人嘯樹,則 真仙也。」為比擬失倫,此亦一病也。寫此者字法局束, 天然太少,疑非智果書。果號得右軍骨,借譽浮其實, 亦不至爾。

何氏書,若云何人耳。或以為何姓,非也。米以二帖為 歐陽率更書,良是。

《敬祖》《鄱陽》二帖,大令部中已有,此重出耳。敬祖,王導 子武岡侯協也,與大令不同時,恐非其書。

孤,不度德量力,與亮白,董卓以來二帖,皆《諸葛傳》中 與昭烈問答語,有一段自「孫權據有江東」以下,與此 文相接,誤寘?第十卷《王大令部》中,皆章草書,雖字畫 大小微異,而筆勢若一,大是全寫《亮傳》首語。此文雖 出亮言,亦史家潤色之。又中云「亮曰亦史家所記。」米 遂謂亮書差千里矣。僕謂此帖當是逸少書,蓋與此 公《章草豹奴帖》筆法同。

「《移屋》有意適」、《閒曠》二帖,真羊中散書,與唐薛邕家所 畜《筆精帖》字勢同,與法帖本部中《三月六日帖》殊不 類,彼《六日帖》,乃偽也。《筆精帖》,真羊公得意書,或以為 逸少,則過矣。

《第六王會稽書上》

编辑

《自適》得書,至慰馳疏。或作竦耳。中間諸帖,除《穆松》及《秋 中》二帖差似逸少書,餘並近世不工書者偽作耳。非 特筆無晉韻,又《宅上靜眠》,「過此如命」等,乃今流俗語, 不待觀筆蹟已可辯之。

酸感至「比加。」一作和下「及宰相并噉豆鼠」,伏想嫂等亦 偽作。蓋以《逸少別帖》垂三十年,比加下。請幫助識別此字。等語廁其 間。或云宰相《安和帖》,乃郗愔書。謂宰相者,簡文作相 王時也。殷生者,殷浩也。然此或是書《郗愔帖》語耳,而 結字實近世人偽作。愔書,與逸少早年抗衡,而此 帖了無晉韻,其非審矣。

《鯉魚帖》,「敬」字,《行成帖》「殷」字皆缺,語在第五章夫人及 蔡家二帖,亦後人依放。賈曾《送張說赴朔方序》中云「備官而行成旅比從」下云:「有詔具寮,爰開祖宴。且申 後命,寵以蕃錫。」此卷有此文,自「行」字上「祖」字下皆亡 之,而作草書多不綴屬,當是集逸少書寫此序耳。先 輩以為張說《送賈至》文,非也。米亦以「自是月下」為偽, 殊不知「自行成下」已偽,蓋此帖失其首尾,而米未嘗 考賈曾文也。

闊別稍久,眷與《時長帖》,末云:「遇信匆遽,萬不一陳。」字 既甚惡,而筆語乃爾,非逸少書無疑。吾昨得一日一 起帖,米以為張長史書有之,但米論書多以草字差 大者為非。二王書一概求之,理恐未竟。

《追尋帖》。米以為大令書,非也。字勢圜緊,既非獻之體, 而中云「吾老矣,餘願未盡,惟在子輩耳。」案大令壽四 十三,初無後嗣,與此不合。又《法書要錄》逸少帖內有 此語,固宜在此卷。

《二十日以下》二帖,結體雖疏,詞筆皆有王氏風氣,殆 是唐人縱筆臨放,非摹搨也。

不得《臨川問帖》,亦非逸少書,庾子嵩非同時人也。 《朱處仁帖》在十七帖間,其中有云:「往得其書信,遂不 取。」答謂昔嘗得其書,而信人竟不取報書耳。而世俗 遂誤讀為「往得其書信」,殊不知信者,乃使人也。自連 下語,非若今之所謂書信也。第一篇《晉武帖》中已詳 辯之。

《第七王會稽書中》

编辑

得都下《九日帖》中云:蔡公者蔡謨也,仁祖者謝尚也。 晉穆帝永和十二年秋,桓公破姚襄至洛,故此云「久 當至洛。」是時將以謝尚鎮司州,以病止,故此云得仁 祖二十六日問疾,更委篤,與陶穀家所畜逸少《破羌 帖》中所書事正同。其帖云:「知虞帥云桓公以至洛,即 摧破羌賊,賊重命,想必擒之。」王略始及舊都,使人悲 慨深。此公威略實著,自當求之於古,真可以戰,使人 歎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適范生書,如其語無異, 故須後問為定。今以書示君。僕嘗跋之云,晉穆帝永 和十二年秋,桓溫破姚襄于伊水,遂至洛,時將以謝 尚鎮之,屬病不行。所云桓公摧破羌賊及仁祖小差, 正當時事也。是時逸少去會稽內史已歲餘,方遯跡 山水間,宜不復以世務經懷,而此書乃「歎宣武之威 略,悲舊都之始平,憂國嗟時,志猶不息,惜其一憤遠 引,使才猷約結,弗光於世,獨區區遺翰見寶,後人覽 之,深為興歎。」此帖草法極工,惜不載《法帖》間,故附見 此條。

與足下意政同,「政」當作正,蓋逸少祖尚書郎名正,故 王氏作書,「正月」或作「初月」,或作一月。他正字皆以政 代之。後人相承斆之,非也。 自初月二日至前《從洛帖》,皆偽如初月,有云「羲之呈 耳」,願知心素,致使如然也。願足下莫見責,乃俗人偽 作,第恐是著書。觀其所補永禪師《千字格韻》與此正 同。

十月七日帖,米以為集成,予謂昨見君帖亦然,蓋二 帖字意皆不相屬,而《十月帖》頗取《十七帖》中,足慰。前 可令必達,以副此志,「遠想慨然」等帖中語廁其間,如 云足下尚停數日,得告,承長平未佳,足下大小佳也。 知比得丹陽書,熱日更甚,期已至旦,反想至七帖皆 後人依放,中有云不易,可得過夏,知有患者,早乘涼 行,皆非當時人語。承足下還來,一帖不論,可見其偽。 《荀侯帖》云「安好音」,信明公還得歸洛也。詞筆皆如《初 月帖》。劉次莊釋云安好音信那可遇得歸洛也 深以自慰,「晚復毒熱」,二帖,唐文皇所臨者,羲之《白耳 帖》不論,可見其偽。

僕近修《小園子》殊佳帖,米以為子敬書。僕謂「處動靜」 以下方是子敬筆,前兩行乃唐人書《字勢帖》語與後 迴殊。

《第八王會稽書下》

编辑

羲之死罪,小大悉佳,帖書殊惡,末云「因緣不多」,亦近 代所為耳。

足下各如常,亦唐人作,比《初月帖》差勝,中云「淡悶干 嘔」,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濕之干。今人以淡作痰,以 干作乾,非也。據此,當亦非今人所作。

《闊轉久,帖》末云「卒未近,緣如何」,非晉士語,阮公故爾。 一帖非逸少書。

《蒸濕帖》,米云「大令代父書」,非也。蓋結字殊不同詞亦 異晉體。

修齡,王胡之也;重熙,郗曇也;安西,庾翼也。其云「一昨 得安西六日書,無他,無所知說,故不復付送。」《讓都督 表》,亦復常言耳。按翼之鎮荊州,以石虎兇暴,屢表請 北伐,康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孫綽輩亦致書諫之, 則逸少所見之表,殆亦論北伐事也。翼之此舉,朝論 弗以為然,故逸少以為常言。及聞其遷襄陽,乃云「稚 恭遂進鎮,東西齊舉,想剋定有期也。」則始雖同群議, 而終以為當,猶趙充國之計罕、羌,初是之者十三,中 十五,最後十八。有詔詰前言不便者,皆頓首服,無足 怪也。然翼有志無年,徒奮十倍之氣,而蔑一統之功此志土所嗟慨者。逸少所書《進鎮帖》,唐張彥遠載於 書錄,今聞在王仲修家。

《月半帖》雖晉人語,字不合作,蓋後人寫二王尺牘中 語耳。

《此郡帖》,米謂《與王述書》,非也。逸少與藍田方隙而為 屬郡,既檢察苛急,主者疲於課對,正救過不暇,豈復 尺牘間自彰其逋滯哉!此帖官本傳摹,甚失真,如以 「就勞」為「能」,「勞」「小」卻為「小都」,皆轉失草法也。

「適欲遣書」,帖非逸少書。

逸少《十七帖》,本唐正觀御府中書。張彥遠云:「王草書 中烜赫著名帖也。」僕謂當時書卷首帖有十七日字, 故諸帖總謂之十七耳,非帖數也。本二十七條,今官 法帖有其十五,散寘。逸少書三卷中,又《續法帖》有五, 而「邛竹杖」、「絲布衣」、「漢講堂」、「諸葛顒」、「天鼠膏」、「四果種」、「虞 安吉」七條不載,當是亡軼,而世有完卷者,傳摹殊精, 非此比也。此卷有帖云:「周益州送此邛竹杖,卿尊長 或須今送。」僕按《十七帖》有云:「去夏足下致邛竹杖皆 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遠惠之 至。」以前帖觀之,即知此帖蓋與周益州矣。自昔相傳 《十七帖》乃逸少與蜀太守者,未必盡然。然其中問蜀 事為多,是亦應皆與周益州書也。但《來禽》一帖,則或 以為與桓溫而已。本朝僧邦者,有《寄李昌武翰林》詩 云「來禽簡寄桓宣武。」不知何據?案此帖有云:「今在田 里,惟以此為事」,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逸少視桓公, 位殊𨖚絕,與書不當爾耳。然當時真長、子猷輩猶嫚 侮桓公,彼亦能容逸少作書若交友,蓋無足怪。溫飛 卿詩云:「畫圖驚畏獸,書帖得來禽。」此帖垂寶,非一世 也。

《第九王大令書上》

编辑

此卷《王大令部》,偽者最少,相過無復日借,非獻之韻 自可賞。

鵝,還慰姊意帖,鵝者,王氏子姓之小字耳,猶袁羊顧 虎之類,或以此鵝即逸少所愛之鵝,甚可鄙笑/。《二十 九日帖》云,「昨遂不奉恨深」,此近世人語,非子敬書。《靜 息帖》云:「賴消息,內外極生冷」,「內外」二字,本行旁注,故 字差小,而昧者摹填著行中,非也。當依本為勝。諸帖 中此例甚多,如《十七帖》中「遠想慨然」、《孔琳之帖》「恨恨 『腳中轉劇』」等字,本皆側注,後人摹以入行,雖失格體, 猶于理未害。至于讀《蘭亭敘》者,以「不知老之將至」,旁 一「僧」字為逸少作「曾」字之誤,借使摹入行中,則害理 矣。案《古蘭亭敘》本二十八行至第十四行間特闊者, 蓋接紙處而不與「知」字,適在此行之末。梁舍人徐僧 權於其旁著名,當時謂之「押縫。」梁御府中法書率如 此,而此帖「僧」字下亡其「權」字。近世人殊不知此乃云 僧者「曾」之誤,因讀為「曾不知老之將至」,非也。又案《晉 史逸少本傳》及《書錄》第十卷皆載此敘,但云「不知老 之將至」,而無「曾」字,益可是正。乃知善摹帖者,勿問其 黵滅注缺、橫斜、細大,一放其本而不小異,乃不失真 矣。今法帖多妄更易之,至以注字入行,大小既殊,體 不綴屬。後人不曉,從而效之,一行之中,洪纖頓異,號 「子母體」,如第五卷近世偽作《釋智果書》是也。每一觀 之,使人深慨。

《靜息帖》云:「礜石深」是可疑事。兄憙患散輒發癰,散者, 寒食散之類,散中蓋用礜石,是性極熱有毒,故云深 可疑也。劉表在荊州與王粲登障山,見一岡不生百 草,粲曰:「此必古冢,其人在世服生礜石,熱蒸出外,故 草木焦滅。鑿看果墓,礜石滿塋。」又今洛水冬月不冰, 古人謂之溫。洛下亦有礜石,今取此石置甕水中,水 「亦不冰,又鸛伏卵以助煖氣,其烈酷如此,固不宜餌 服。」子敬之語實然,聊附於此。

《異苑》:魏武北征,踰頓,升嶺眺矚,見山岡不生百草。王粲曰:「是古冢。此人在世服礜石,而石生熱蒸出外,故草木焦滅。」即令發看,果得大墓,內有礜石滿塋。此段《本草》誤列在礜石部。此云:「劉表登障山」,當別有出

《授衣帖》,歷世所傳,自為一卷,《法帖》中亡,其帖尾政在 此耳。下當云:「當今可復使不萬全,不願以其多筭難 易,得之,便自可令不為因絫耳。比者忉怛,當不可言, 當不可言!獻之死罪。」《法帖》無此四十三字。又其間多 有燥筆及魚食處,而官帖不復依本,其失多矣。 《奉對帖》云:「方欲與姊極當年」之足,以之偕老,豈謂乖 反至此?當是與郗家帖也。案子敬病篤,請道士上章, 法應首過。子敬曰:「不憶餘事,惟省與郗家離婚。」子敬 前室郗曇女也。郗氏自太尉鑒後,為江左名族,其姓 讀如絺繡之絺,而世人以俗書郗字作郄,因讀為郤 詵之郤,非也。郤詵乃《春秋》晉大夫郤縠,郗鑒乃漢御 史大夫郗慮之後。姓原既異,音讀迥殊。後世因俗書 相亂,郗郤二姓,遂不復辯,亦近代氏族及小學,二家 之學不講故也。陸魯望博古矣,其詩云「一段清香染 郄郎」,亦誤讀也。今因《郗氏帖》,聊爾及之,以糾俗繆。 梁中書郎虞龢表云:「逸少為會稽,子敬為吳興,故三 吳之地,偏多遺蹟,又是暮年遒美之時。」今此卷中亦時有《吳興帖》。然《大令帖》傳於世,佳者尚多,如《乞假表》 《庾公帖》《周姊帖》《洛神賦》,劉氏所藏十二字等帖,官帖 中皆遺之。僕頃以韻語題河南王氏所藏《子敬帖》云: 「君家大令書盈紙,筆勢翩翩趣多媚。雖云沓拖如少 年,豈至拘攣同餓隸。會稽七子五知名,此公風概尤 超詣,《太極璇題》猶重書。」謂不書太極殿榜「一時凜凜標英氣, 半袖精裓眾爭求。數幅新帬世尤貴,當時親遇得已 難。況復傳今僅千歲,龍珠歸浦劍還津。」「此帖君藏真 得地,才披尺許目增明。鸞跂鴻驚欲飛逝,硬黃響搨 若傳吾。完碧摹刊願垂世。」《聊爾以記。大令書事,漫附 於》此。

《元度時來》一帖,米以為無名人作。僕謂此真晉人語, 但筆勢疏緩,多失落耳。謂大令書則非,蓋中云「仁祖 欲請為軍司。」案獻之以晉孝武太元十一年年四十 三卒,上推謝尚於穆帝升平元年卒,時獻之方年十 三,請軍司,又在升平前,大令是時纔十許歲,安得已 作書論時事,殆是穆帝時他人書。後「元度何來遲」,亦 此類。

薄冷、益部二帖,米以為《歐率更書》實然,但米誤以「益 部」字為「益郎」,蓋下接《耆舊傳》字。此帖蓋借陳壽所著 《益部耆舊傳》也。

《詠史詩》「鬱鬱澗底松」數句,乃集大令書。

《一月二十九日黃門帖》,亦王氏書,而非「大令」也。

《第十王大令書下》

编辑

「吾當託桓江州助汝帖。」米以為張長史書,雖未必然, 要非大令書也。案:此帖不至惡,但縱任近俗,無晉世 清韻,真非大令書,但殊不知亦寫右軍帖詞耳。張彥 遠《右軍帖》錄有此語,此卷亡其半,其上略云:「汝決欲 來下。」張錄於來下之字下有三十九字續帖略同《上方大枋》想汝不過數 枋足人方足。張錄云人力當粗足不果爾可白吾,當託桓《江州》 助汝。

《續帖》逸少部中有前段結字,殊應模矩。蓋王氏子弟 臨逸少書,勝此遠矣。

「疾不退」,至《分張帖》,諸大草字語類江表人「元度何來」, 亦似逸少語,其字皆張長史藏真輩偽作,或自書《二 王帖》語耳。與第二卷「知汝殊愁」及藏真,長史部中諸 帖一手也。豹奴,桓嗣也,王氏甥,故二王帖中時及之, 如云「豹奴晚歸家」之類。然此豹奴惟省一書帖,亦後 人依放。

極熱敬,惟《府君帖》云,「來時幾得問,希此消息,極悶悶。」 又云「意甚無賴,君有好藥」云云,極濟事耶?又《服油帖》 云,「不至絕艱辛也。」皆近世俗言,字勢亦不至佳,非王 氏帖明甚。帖云意甚無賴君有好藥必時復與府中多少極濟事邪 「七月二日獻之白」七字人偽作也。下章草云「孫權據 有江東,以歷三世」,亦《蜀志》中語,與第五卷章草不可 爭鋒也。語相接,字雖大小異,乃一人書語已見本章。 此段「世」字闕中畫,蓋唐人臨摹時去之以避諱,猶今 集法帖時「殷敬」二字,多省其波也。但「東連吳會」與「用 武之國」,「連」「武」二字章草體差相亂,摹者謬互,置之 復面《悲積》《宋、齊人書》。

嫂等帖,王氏書,亦非。大令。

《鵝群帖》,前輩謂此墨帖乃大令真筆。僕觀此書殊不 惡,但怒張狂勁,無晉諸賢韻味。而前輩乃云,「此帖筆 勢險遠,如從空中數丈外擲下,恐是真筆。」此非僕之 所敢知也。又此帖詞云「崇虛劉道士,鵝群並復歸也, 獻之等須向彼謝之。」亦非當時尺牘體。蓋以大令父 逸少嘗書《道德經》換鵝,而山陰曇請幫助識別此字。「村道士,舉群贈 之」,故以此事傅會作是帖耳。案崇虛館乃宋明帝泰 始四年建。子敬晉人,相去亡慮五十餘年,何得已稱 之,其偽可無疑。又按魏收《釋老志》,太和十五年,詔立 道家寺宇於桑乾之陰,名崇虛寺,去晉愈遠矣。予前 所校量諸書,詎敢自謂竟理,要非臆決目論。蓋書雖 小道,亦六藝之一,能之既艱,知亦匪易。然天下理當 為天下士言之。真賞難遇,豈獨論《書》哉。

《記與劉無言論書》

编辑

劉憲御史燾無言來,予與論書。劉因言:「政和初,人於 陝西發地,得木竹簡一瓮,皆漢世討羌戎馳檄文書, 若今吏案行遣皆章草書,然斷續不綴屬,惟鄧騭永 初二年六月一篇成文爾。今宗室仲忽及梁師成家 尚多得之,石本乃就簡上摹得者。」予因言:「見漢魏間 人章表,亦多用章草書,今猶有存者,如司馬孚、孫皓」 《表奏》,世或傳之,疑所謂章草,上章用之,不因漢章帝 好之,因謂之「章草」也。蓋此雖草書,而有波磔,若正書 之有分隸,既不顛放易曉,又可赴急,宜漢人以作檄 書也。劉言《續帖》中,李懷琳所書《絕交書》,多有古字,若 鯾鰂鯇。請幫助識別此字。鯹蝦鱷鯿。請幫助識別此字。「等字,宜有所受,非懷琳自能 作也。」予云:「張彥遠言,昔嵇叔夜自書《絕交書》數紙,人 以右軍數帖來易,惜不與之。」則叔夜書,唐世尚有之, 疑懷琳嘗見之,故倣焉,決非自能作也。蓋懷琳嘗偽 作《衛夫人》及《七賢帖》,不逮此遠矣。故竇𣳻云:「乃有懷 琳,厥蹟疏壯,假他人之姓字,作自己之形狀。」則知《絕交書》誠有所倣也。其卷尾云「右軍書」,蓋誤云。今世有 蕭子雲章草書《出師頌》,甚古雅,與子雲他書全不類, 疑亦倣漢人書也。蓋東漢人喜作分隸與章草,他書 傳世者鮮矣。予言《淳化法帖》中,有南唐人一手偽帖 頗多,如偽作山濤、崔子玉、謝發、卞壼,皆是一手寫古 人帖語耳。第三卷最多,今祕閣有數匣尚存,皆澄心 堂紙書,分明題曰「倣書」,不作傳摹與真蹟。而當時侍 書王著編彙殊不曉,特取名以入錄,故與真蹟混淆, 卻多有好帖不入,殊可惜也。予《法帖正誤》中論之甚 詳。劉言、鄧騭簡書,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二十日丙 寅。而《東漢紀》是年七月復有丙寅,恐史誤也。簡書當 時文字又有月朔不應差云。又云:「歐陽詢舉世呼為 率更傳,亦書其終於率更,而有八分書一碑,乃銀青 光祿大夫,為給事中,史未嘗書也。」予云:「此例甚多,如 《唐史·王方慶傳》云:『自褒至方慶五世,封石泉』。而今《寶 章集》中方慶官云:『瑯琊縣開國子』,則是方慶嘗封瑯 琊,後徙石泉也,亦史誤云。至於世之稱謂則不常,如 楊凝式終太子太傅,而今人」但呼楊少師之類。劉云: 「楊書賽過《珊瑚樹》」一帖,乃在洛中一僧房中,於書請幫助識別此字。 上寫之,即俗所謂書襻者。予云:洛陽文潞公家有楊 書《詩帖》十一紙,字與《珊瑚帖》相類,今洛亦有石本,而 不能盡載也。楊多書僧壁,而傳于楮素者甚少,今壁 書亦自少,洛陽惟有廣愛寺西禪院兩壁、勝果院一 壁、天宮寺一壁而已,因甲子歲大水,損失者多矣。劉 言瀛州有《邢巒碑》,甚完。金陵有唐高正臣書本,埋沒 「圃中,其父宜翁令人發出立之,今易致其字畫,殊有 虞、褚法也。」又云:「續帖中春朝微雨一帖,乃陸柬之書。」 余云:「法帖中有柬之一帖,乃晉人語,恐柬之臨學者。」 予又云:「裴行儉以書知名,而世人罕傳之。嘗見一帖, 寫兵法字甚怪放,恐非真也。」劉云:「嘗見行儉所書千 字,亦工云。」又云:「《寶章集》題者小字,乃」鍾紹京書。予云: 「《紹京碑》今有存者,蓋師薛稷也。」予又云:「《焦山鶴銘》俗 傳王逸少書,非也。一小書中載云『陶隱居書,此或近 之。然此山有唐王瓚一詩刻,字畫全類此銘,不知即 瓚書,抑瓚學銘中字而書此詩也』?」劉曰:「嘗親至彼觀, 疑即瓚書也。下有云『皇山樵人逸少書,非王逸少也。 蓋唐有此人,亦號逸少耳』。」又云:「作鍾鼎須用竹筆書 乃佳。」予云:「不然,今鍾、鼎字,若季媍鼎、伯、戔盦字,皆兩 頭纖纖,若使竹筆,何能如此?」劉又言:頃謁蘇子容丞 相,未出間,見傳唐人一書,中云文皇令群臣上奏,任 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後人遂以草名為花押,韋陟五 朵雲是也。此書偶忘其名,有朝士施結者,喜收古今 人押「字,不遠千里求之,所藏甚多,類而成書矣。嘗欲 為作序,偶忘此事所出,遂不用。」予云:「魏晉以來法書, 至梁御府藏之,皆是朱异、唐懷充、沈熾文、姚懷珍等 題名於首尾紙縫間,故或謂之押縫,或謂之押尾,祇 是謂書名耳。後人花押,乃以草書記其自書,故謂之 押字,或謂草字」,蓋沿習此耳。唐人及國初前輩與人 書牘,或只用「押」字,與名用之無異,上表章亦或爾。近 世遂施押字於檄移,或不書己名字,而別作形模,非 也。

《記石經與今文不同》

编辑

《臨漢石經》與《今文》不同者殊多,今略記之。書「女毋翕 侮成人。」今本女無侮老成人《保后胥高》。保后胥戚女永勸憂,汝誕歡憂《女》 有近,則在乃心,今近作戕《女比》猶念以相從。今作女分猷各翕 中。各設中爾惠「朕曷祗,動萬民以遷。」爾謂朕曷震動天既付命, 今付作孚曰:「陳其五行。」今汨陳嚴恭寅畏,天命自亮,以民祇 懼。今亮作度以作治懷保小人,惠于矜寡。今人作民于作鮮《毋兄》曰: 無皇曰則兄自敬德。兄作皇旦以前人之微言。今作徽言是罔 顯哉厥世。今哉作在文王之鮮光。今作耿光通殷就大命。達殷作大 命《論語》:「意與之與。」今意作抑《孝于惟孝》,今于作乎朝聞道,夕死 可也。今也作矣「是魯孔丘與?」曰:「是。是知津矣。」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是知 津矣「《耰》不輟」,子路以告,子憮然。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置其 杖而耘。今置作植其斯以乎?其斯而已矣譬諸宮牆。今諸作之《賈諸》 賈之哉。今賈作沽又《論語》每篇各計其章數,其最後云:凡 二十篇,萬五千七百一十字。又記諸家異聞之語,若 曰「在於蕭牆之內」,蓋毛包周氏於今《論語》無蓋氏,毛 氏書。此石刻在洛陽,本在洛宮前御史臺中,年久摧 散,洛人好事者時時得之,若騏驥一毛,虯龍片甲。今 張燾龍學家有十版最多,張氏婿家有五六版,王晉 玉家有小塊,洛中所有者止此。予皆得其拓本。《論語》 之末,題云「詔書與博士臣左立。」劉本無立字郎中臣書上 臣下皆缺,當是著書者姓名。或云此即蔡邕書,姓名 既亡,無以辨之,獨刻者陳興姓名甚完,何其幸與!又 有一版《公羊》,不知誰氏所得,其末云:「谿典諫議大夫 臣馬日磾、臣趙」請幫助識別此字。議郎臣劉弘、郎中臣《張文》、臣蘇陵、 臣傅楨《雜》。雜未詳下谿上缺,「谿上當是堂」,謂堂谿,典也。 此蓋《鴻都一字石經》。然《經》各異手書,不必皆蔡邕也。 三字者不見真刻,獨此一字者乃當時所刻,字畫高 古精善,殊可寶重。開元中,嘗藏拓本於御府,以「開元」

二字小印印之,與灋書名畫同藏。蓋唐世以前,未錄
考證
前代石刻,獨此見收,其可寶如此。立字雜字按石經古本皆有之

《漢簡辨》

编辑

近歲關右人發地得古瓮,中有東漢時竹簡甚多,往 往散亂不可攷。獨《永初二年討羌符》,文字尚完,皆章 草書,書蹟古雅可喜。其詞云:「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 二十日丙寅,得車騎將軍莫府文書,上郡屬國都中 二千石守。」此五字古本闕「丞廷義、縣令。三水,十月丁未,到府 受印綬,發夫討畔羌,急急如律令。」按范曄《後漢書安 紀》,永初「元年夏,先零種羌畔,遣車騎將軍鄧騭、征西 校尉任尚討之。」二年正月,騭為羌所敗於冀西。七月 戊辰,詔有「羌貊畔戾,夙夜剋己」之語。其年十月庚寅, 任尚與羌戰於平襄。十一月辛酉,拜騭大將軍,召還。 則此簡所謂車騎將軍者即鄧騭也;所討叛羌者即 先零也。然以《紀》所書日月及漢簡參考之,簡云「六月 丁未朔」,則二十日正得丙寅,而戊辰乃此月二十二 日也。六月末既有戊辰,則七月不應復有之,而《安紀》 是年復有戊辰之詔,蓋《紀》誤也。又據《安紀》,是年七月 之後,繼書閏月,閏月有辛丑,九月有庚子,亦當復有 辛丑,則是年閏當在七月。據《漢》簡六月丁未朔,則後 百二十日得兩丁未,故《簡》又云「十月丁未」,正合也。而 據《紀》於七月閏,則丁未當在九月矣。又與簡不相合, 亦《紀》誤也。又《紀》書永初元年夏羌畔,遣騭討之。二年 冬始召還。而騭本傳云:「永初元年夏羌畔,於是詔騭 將左右羽林北軍五校及諸部兵擊之」,西屯漢陽。冬, 召騭班師。據《紀》,討羌在元年夏,召騭在二年冬,漢簡 亦有「二年」之文,正與《紀》合。而《傳》云「元年召還班師」者, 亦誤也。簡書甚明,乃當時文字,又日月首尾相應,非 如史之先後差謬,宜以簡所書為正。於戲!千載之下, 幸是簡偶存,得以攷正《范史》所書之誤。是以君子貴 乎博學而多識也。

《鷂雀賦辨》

编辑

頃傳長安人有得思王真蹟《鷂雀賦》者,及得張芸叟 侍郎所刻本觀之,乃近代偽帖也。按草法亦如真、行, 孳乳寖多,故後代草字,有唐以前所無者,如「於」字、「必」 字之類。魏、晉、六朝人草,此字止如行書鰌必。如此作至 隋唐以來,始省為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如此作故前輩云:「於字必字無 草書」是也。今偽書《鷂雀賦》三字,皆如唐人草灋,此一 妄。又賦之首既書賦目,復冠以「曰」字,此殆妄人錄《類 書》中,子建此賦書之,故妄去。去字未詳何本以妄為志曰字,其陋 如此。今《藝文類聚》亦有此賦,此二妄。末有武攸暨題 字,乃作今市井人所作俗古篆,仍云以永其傳,此近 人語,唐世未之有也,此三妄。又數印章云唐人印乃 與今市肆所作印篆形模字畫無異,及末有「靜華」二 字,乃摹法帖子敬字中動靜,及「華新婦」字,此四妄。其 末又有子建畫像,神氣甚俗,衣冠筆勢,亦「若今畫院 畫史所為,前人畫不如此也。」此五妄既作偽帖,又畫 其像,而偽章題署甚多,汲汲然恐人之不信也。其陋 至此而不悟,以為筆法在二王上,使人駭歎,是知非 書之難知者亦難。此與俗傳石本王摩詰所畫《四時 山水》,上有「摩詰」、「薛邕」等印同科,蓋亦今淺俗所為,見 之令人鄙吝,生而士大夫或收藏,甚者張之牆壁,是 可歎也。

《王敬武書辨》

编辑

太醫丞樂君珍畜唐人一帖,題云「委曲付師範。」跋之 者以後有《彭城私記》,為劉夢得書,以中云「大駕歸定」, 為德宗自興元還時,皆非也。余按,此乃唐平盧節度 使王敬武與其子師範書也。紙背有王珙署銜甚詳, 上云「謹上相公」,下云「從姪保義軍節度陝虢觀察等 使」珙狀封此珙與敬武書,敬武 就其紙作家問,寄師 《範耳》。大駕歸定。

蓋僖宗自鳳翔還時也。按中和元年。

王鐸為都統征黃巢,制授敬武平盧節度使。三年,進 敬武檢校太尉、同平章事。而光啟三年,王重盈入河 中,留其子珙領陝虢節度事,光啟在中和後,此珙所 以呼敬武作相公,自題「保義節度」銜也。敬武書此帖 後一載,龍紀元年卒,師範始為留後。余以此攷之,是 帖非夢得書明甚。又夢得自以系出中山,常著其望, 而此印章乃彭城彌知非是。珍以相示。《聊為辨之》。

《汝州新刻諸帖辨》

编辑

頃在洛中,聞汝州新鐫諸帖,謂之汝刻,其名已弗典 矣。意謂其彙擇必佳,及見之乃大不然,雜取法帖、《續 帖》中所有者,時載之,又珉玉閒簉,不能辨也。此猶亡 害。至其集古帖及碑中字萃為偽帖,并以一帖省其 文,別為帖語及強名者甚多,稍識書者便可別之。如 以《逸少帖》《春秋》輒為患,「不得北軍問遠近清和」等語, 乃摘取「北軍」「遠近」「春秋」等字,集為一帖,強為王衍書, 以續帖中諸縣。故佳字強名為《王楨之書》,取汝州《東 漢州輔碑》中數字,強名為《蔡中郎書》,取衛州魏孝文。 《弔比干文》中數行,強名為崔浩書,如《北齊碑》,便目為 溫子升,《後魏碑》便目為沈法會。如此者甚多。且如《弔 比干文》,魏孝文作,而崔浩之死在太武時乃目為浩 書,其不稽古如此。至若《張華帖》內,雜以《寶章集》中「王慈」字,《薛稷帖》中雜以《法帖》內「子敬」字,皆集成之,字意 全不相屬,取《王筠帖》中「和南清豫」一帖。疑有闕文「如是者 不可具載。幸世尚多古帖,極有未傳者,自可刻其全 篇,何必區區作偽,以誤後學,但貽識者嗤笑耳。汝州 既以石十餘刻之,而越州復傳其本又刻之,二州之 石,殊可弔也。信知識真者少,何足怪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