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001卷

經濟彙編 食貨典 第三百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卷目錄

 禮樂總部彙考一

  上古太昊伏羲氏一則 炎帝神農氏一則 黃帝有熊氏一則 顓頊高陽氏一則

  帝嚳高辛氏一則

  有虞氏帝舜一則

  夏后氏禹一則

  殷成湯一則

  周成王一則

  漢文帝一則 武帝元朔一則 成帝一則

  後漢章帝元和一則 和帝永元二則

  魏文帝黃初一則

  晉總一則 武帝泰始一則

  南齊世祖永明一則

  梁武帝天監一則

  北魏道武帝天興一則 文成帝和平一則 宣武帝正始一則

  北齊總一則 孝昭帝皇建一則

  北周武帝保定一則

  隋總一則

  唐總一則 高宗咸亨一則 憲宗元和一則

  宋總一則 神宗熙寧一則 元豐一則 徽宗崇寧二則 宣和一則 孝宗隆興一則

   寧宗慶元一則

  金世宗大定一則 章宗明昌一則

  元總一則 世祖中統一則 至元一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皇清總一則

 禮樂總部彙考二

  禮記月令 文王世子 王制 射義

禮儀典第一卷

禮樂總部彙考一

编辑

上古

编辑

伏羲氏始制禮樂

编辑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太皞庖犧氏始制嫁娶,以儷皮 為禮,作三十五弦之瑟。」

按《古史攷》: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作琴瑟以為樂。 按《路史》:「伏羲氏百令具舉,乃命蜚龍氏職圖父,因尊 事以為禮儀,而天下治。長離徠翔,爰作荒樂,歌扶徠, 詠網罟,以鎮天下之人,命曰立基。」斲桐為七尺二寸 之琴,繩絲以為絃,絃二十有七,命之曰離徽天音操 駕辨,以通神明之況,以合天人之龢。緪桑為三十六 絃之瑟,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灼土為塤,而禮樂於 是興焉。

神農氏行蜡祭之禮作扶犁之樂

编辑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炎帝神農氏作蜡祭,以赭鞭鞭 草木。又作五絃之瑟。」

按《路史》,神農氏每歲陽月盍百種,率萬民蜡戲于國 中,以報其歲之成,故祭司嗇山林川澤神示在位,而 主先嗇享農,及郵表畷禽獸、貓虎、水防、昆蟲,而祝之 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亡作,草木歸其澤,葦籥 土鼓、榛杖喪殺,既蜡而收民息。」已年不順成之方,其 蜡不通,以謹民財也。惟不順成則厭禮而婚,條風至 則合。其亡夫家者以蕃,其民是固。淳鹵作而人民毓。 教化興行,應如桴鼓。耕桑得利,而究年受福。乃命邢 夭作扶犁之樂,制《豐年》之詠。以薦釐來,是曰「下謀。」制 雅琴,度瑤瑟,以保合太龢而閑民欲。通其德於神明, 同其龢於上下。

黃帝作咸池之樂定袞冕衣裳之制備吉凶之禮

编辑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路史》,黃帝命大容作承 雲之樂,是為《雲門》《大卷》,著之椌楬,以道其龢。中陽之 月,乙卯之辰,日在奎而奏之,弛張合施,動靜麗節。是 故翕純皦繹聲而聽嚴,五降之後而不彈矣。今曰「咸 池。」乃廣宮室,壯堂廡,高棟深宇,以避風雨。作合宮,建 鑾殿以祀上帝,接萬靈以采民言,法乾坤以正衣裳, 制袞冕,設斧黻,深衣大帶,屝屨赤舄,元衣纁裳,黈纊 贅旒,以規視聽之逸。旁觀翬翟草木之花,染為文章, 以明上下之衰。褘衣褕展以為內服,故於是有袞龍 之頌。端璧瑞以奉天,委珩牙以嫮武。是以衣裳所在, 而兇惡不起,謂附於身者必誠必信。乃飾棺衾以送 死封,崇表木以當大事創請幫助識別此字。侲設鬱律說青烏,記白 澤,以除民害,而民宜之。於是吉凶喪葬靡不備也。

====顓頊高陽氏定牲玉服度之制作五基六請幫助識別此字。之樂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路史顓頊高陽氏祭請幫助識別此字。牲用騂薦玉以赤繒釐改服度符采尚赤作五基六==== 請幫助識別此字。之樂,以調陰陽。享上帝,命曰《承雲》。

帝嚳高辛氏定陞降長幼及祭祀之禮作九招之樂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路史帝嚳高辛氏修其禮樂正其兵農故陞降得以有數長幼得以有敘以

编辑

「日至,設丘兆於南郊,以祀上帝日月星辰。先王偕食, 潔其祭服,備其帷帳,陳之圭幣,薦之黑繒,右社稷而 左宗廟,制其谿陵,明鬼神而敬祭,為之數薦,所以重 本也。」命咸黑典樂為聲歌,作九招,制六列五罃,享上 帝,以中罃。命柞卜作鼙鼓,制笭筦。壎箎祥金之鐘,沉 鳴之磬。伶人咸抃,鳳凰天翟舞之,以康帝功。鼓奏以 「觀聲,歌奏以觀龢,舞奏以觀禮,禮以樂龢,政是以成。 命曰《九招》。」咸黑為頌,以歌《九招》之就。

有虞氏

编辑

舜命伯夷典三禮夔典樂又於巡狩正禮樂

编辑

按《書經虞書·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 「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 拜稽首,讓于夔、龍。帝曰:「俞,往,欽哉!」帝曰:「夔!命汝典樂, 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 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 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按《禮記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歲二月東巡守,至于 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命大 師陳詩以觀民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淫 好辟。命典禮,考時月,定日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 山川神祇有不舉者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廟 有不順者為不孝,不孝者君絀以爵,變禮易樂者為 『不從』」,不從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為畔,畔者君討。

虞夏之制也。

按《大戴禮五帝德》篇:「重華使伯夷主禮以節天下,夔 作樂以歌籥舞,和以鐘鼓。」

夏后氏

编辑

禹即位定祭祀冕裳之制建旗旐以別尊卑作大夏之樂

编辑

按《史記·夏本紀》不載。 按《路史》:「禹即真,革正朔,奠服 色,其祀戶祭先心,社用松,牲用黝,大事斂用昏,戎事 乘雒驪,尚明水而旂,緌山罍揭豆琖斝四槤以施之。 宗廟元堂世室,九階三階,厥用亡文。衣裳細布,牟追 元冕,袞龍而山。」請幫助識別此字。立尸而卒祭,祭以其闇,明日而復 祚。蓋貴爵而尚齒,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燕 衣而以饗禮,以教民之孝弟。襲堯爵,行堯道,修五等, 以賞諸侯。命任奚為車正,子吉光暨相土佐之。昇物 以時,五財皆良。乃刱鉤車,建綏斾。相土始乘,肇用六 馬,於是登降有數。命扶登氏為《承夏》之樂,歌《九敘》,以 樂其成,是謂《九夏》。

按:《通鑑前編》:「禹作《大夏》樂,建旗旐以辨等級。」

湯即位定朝會祭祀車服之儀命伊尹作大濩之樂按史記殷本紀不載 按通志湯踐天子位朝會以晝社用柏或云社用石葬植松牲用白以白為徽號

编辑

朝燕,服哻冠,而縞衣十二寸為尺。初作囿,取禽獸以 奉宗廟。命伊尹作樂,曰:「大濩,修《九韶》、六列。聞宮聲,使 人溫良而寬大;聞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角聲使 人惻隱而仁愛;聞徵聲使人樂養而好施;聞羽聲使 人恭謹而好禮。」湯令未命之士不得朱軒及飛軨,不 得乘飾車軿馬,衣文繡,命然後得。

成王六年周公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又以禮樂教萬民及國子

编辑

按《書經周書周官》: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

蔡注成周合樂於禮官,謂之「和」者,蓋以樂而言也。

按《禮記明堂位》:「昔殷紂亂天下,脯鬼侯以饗諸侯,是 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紂。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 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 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於成王。」

按:《周禮地官》:大司徒之職,「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 之。」

物,猶事也,「興」猶舉也。

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禮》《五禮》之義。樂六樂之歌舞。

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以《六樂》防萬民之情 而教之和。

五禮,謂吉、凶、軍、賓、嘉;六樂,謂《雲門》《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禮者,辨尊卑,別貴賤,皆有上下之宜,不得奢侈僭偽,故云「禮所以節止民之侈偽也。」使其行得中者,上不逼下,下不僭上,得其中正是也。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不覆申射御書數,而獨申禮樂二事,但化民以禮樂為急,故特言禮樂耳。

《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 《春官大宗伯》「以天產作陰德,以」中禮防之;以地產作 陽德,以和樂防之。

鄭司農云:「《陰德》謂男女之情,天性生而自然者

考證

過時則奔隨,先時則血氣未定,聖人為制其中,令民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以防其淫泆,令無失德。情性隱而不露,故謂之陰德陽德,謂分地利以致富,富者之失不驕奢則吝嗇,故以和樂防之。樂所以滌蕩邪穢,道人之正性者也。一說地產,謂土地之性各異,若齊性舒緩,楚性急悍,則以和樂防其失,令無失德,樂所以移風易俗者也。此皆露見於外,故謂之陽德。陽德陰德不失其正,則民和而物各得其理,故曰「以諧萬民,以致百物。」 元謂天產者,動物謂六牲之屬。地產者,植物謂九穀之屬。陰德陰氣在人者,陰氣虛,純之則劣,故食動物,作之使動,過則傷性,制中禮以節之。陽德陽氣在人者,陽氣盈,純之則躁,故食植物,作之使靜,過則傷性,制和樂以節之,如是然後陰陽平,情性和,而能育其類。

「以禮樂合天地之化,百物之產」,「以事鬼神,以諧萬民, 以致百物。」

《禮》濟虛,樂損盈,並行則四者乃得其和。能生非類曰「化」,生其種曰「產。」

文帝 年以賈誼言欲興禮樂不果

编辑

按:《史記》《漢書文帝本紀》皆不載。 按《漢書禮樂志》:「文 帝時,賈誼以為漢承秦之敗俗,廢禮義,捐廉恥。今其 甚者殺父兄,盜者取廟器,而大臣特以簿書不報期 會為故,至於風俗流溢,恬而不怪,以為是適然耳。夫 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地類,非俗吏之所能為 也。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綱紀有序,六親和睦,此非天 之所為,人之所設也。人之所設,不為不立,不修則壞。 漢興至今二十餘年,宜定制度,興禮樂,然後諸侯軌 道,百姓素樸,獄訟衰息。迺草具其儀,天子說焉。而大 臣絳灌之屬害之,其議遂寢。」 按《賈誼傳》,「文帝遷誼 為太中大夫,誼以為漢興二十餘年,天下和洽,宜當 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迺」草具其儀,法 色上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謙讓,未皇也。 然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說皆誼發之。於是 天子議以誼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 害之。迺毀誼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 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以誼為長沙王 太傅。後歲餘,文帝思誼,徵之,迺拜誼為梁懷王太傅, 數問以得失,誼數上疏陳政事,曰:「商君遺禮義,棄仁 恩,并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 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鉏,慮有德色,母 取箕帚,立而誶語,抱哺其子,與公併倨,婦姑不相說, 則反脣而相稽。其慈子嗜利,不同禽獸者亡幾耳。然 并心而」赴,時猶曰蹶。六國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終不 知反廉愧之節,仁義之厚,信并兼之法,遂進取之業, 天下大敗。眾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壯陵衰,其亂至矣。 是以大賢起之,威震海內,德從天下,曩之為秦者,今 轉而為漢矣。然其遺風餘俗,猶尚未改。今世以侈靡 相競,而上亡制度,棄禮誼,捐廉恥,日甚,可謂「月異而 歲不同矣。逐利不耳,慮非顧行也,今其甚者殺父兄 矣。」盜者,剟寢戶之簾,搴兩廟之器,白晝大都之中,剽 吏而奪之金,矯偽者出幾十萬石粟,賦六百餘萬錢, 乘傳而行郡國,此其亡行義之尢至者也。而大臣特 以簿書不報、期會之間以為大故。至於俗流失,世壞 敗,因恬而不知怪,慮不動於耳目,以為是適然耳。夫 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 也。俗吏之所務,在於刀筆筐篋,而不知大體。陛下又 不自憂,竊為陛下惜之。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 禮,六親有紀,此非天之所為,人之所設也。夫人之所 設,不為不立,不植則僵,不修則壞。《管子》曰:「禮義廉恥, 是謂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使管子愚人也則可, 管子而少知治體,則是豈可不為寒心哉!秦滅四維 而不張,故君臣乖亂,六親殃戮,姦人並起,萬民離叛, 凡十三歲而社稷為虛。今四維猶未備也,故姦人幾 幸而眾心疑惑。豈如今定《經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 差,父子六親,各得其宜。姦人亡所幾幸,而群臣眾信, 上不疑惑,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若 夫經制不定,是猶渡江河亡維楫,中流而遇風波,船 必覆矣,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又凡人之智,能見已 然,不能見將然。夫《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 已然之後。是故法之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至難知 也。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此之政,堅 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時,據此至公無私,如天地 耳,豈顧不用哉?然而曰《禮》云《禮》云者,貴絕惡於未萌, 而起教於微眇,使民日遷善遠辠而不自知也。孔子 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為人主計者,莫如 先審取舍,取舍之極定於內,而安危之萌應於外矣。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積漸 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積,在其取舍。「以禮義治之 者積禮義,以刑罰治之者積刑罰。刑罰積而民怨背禮義積而民和親。」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 善者或異,或道之以德教,或敺之以法令。道之以德 教者,德教治而民氣樂;敺之以法令者,法令極而民 風哀。哀樂之感,禍福之應也。秦王之欲尊宗廟而安 子孫,與湯武同。然而湯武廣大其德行,六七百歲而 弗失,秦王治天下十餘歲則大敗,此亡他故矣。湯武 之定取舍審,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審矣。夫天下,大器 也。今人之置器,置諸安處則安,置諸危處則危。天下 之情與器亡以異,在天子之所置之。湯武置天下於 仁義禮樂,而德澤洽,禽獸草木廣裕,德被蠻貊四夷, 累子孫數十世,此天下所共聞也。秦王置天下於法 令刑罰德澤,亡一有而怨毒盈於世,下憎惡之如仇 讎,旤幾及身,子孫誅絕,此天下之所共見也。是非其 明效大驗邪?人之言曰「聽言之道」,必以其事觀之,則 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禮「誼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 如刑罰,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觀之也?」

武帝元朔五年詔興禮樂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朔五年夏六月詔曰:「蓋聞導民 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閔焉。故詳延天下 方聞之士,咸薦諸朝。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舉遺 興禮,以為天下先。」

成帝   年以劉向言議定禮樂

编辑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成帝時,犍為郡 於水濱得古磬十六枚,議者以為善祥。劉向因是說 上,宜興辟雍,設庠序,陳禮樂,隆《雅》《頌》之聲,盛揖讓之 容,以風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曰:不能 具禮。禮以養人為本,如有過差,是過而養人也。刑罰 之過,或至死傷。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請定 法,削則削,筆則筆,救時務也。至於禮樂,則曰「不敢」,是 敢於殺人,不敢於養人也。為其俎豆管絃之間小不 備,因是絕而不為,是去小不備而就大不備,大不備, 惑莫甚焉。夫教化之比於刑法,刑法輕,是舍所重而 急所輕也。且教化,所恃以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 今廢所恃而獨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自京師 有誖逆不順之子孫,至於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絕,繇 不習五常之道也。夫承千歲之衰周,繼暴秦之餘敝, 民漸漬惡俗,貪饕險詖,不閑義理,不示以大化,而獨 敺以刑罰,終已不改。故曰:「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初, 叔孫通將制定禮儀,見非於齊魯之士,然卒為漢儒 宗,業垂後嗣,斯成法也。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議,會向 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請立辟雍。案行長安城南,營表 未作,遭成帝崩,群臣引以定諡。

後漢

编辑

章帝元和二年詔議興禮樂

编辑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不載。 按《曹褒傳》,褒父充,建武 中為博士,從巡狩岱宗,定封禪禮,受詔議立七郊、三 雍、大射、養老禮儀。顯宗即位,充上言:「漢再受命,仍有 封禪之事,而禮樂崩闕,不可為後嗣法。五帝不相沿 樂,三王不相襲禮,大漢當自制禮,以示百世。」帝善之。 會肅宗欲制定禮樂,元和二年詔曰:「河圖稱赤九會 昌,十世以光,十一以興。」《尚書璇璣鈐》曰:「述堯理世,平 制禮樂,放唐之文。予末小子,託於數終,曷以纘興,崇 弘祖宗,仁濟」元元。《帝命驗》曰:「順堯考德,題期立象。且 三五步驟,優劣殊軌。況予頑陋,無以克堪,雖欲從之, 末由也已。」每見圖書,中心恧焉。褒知帝旨,欲有興作, 乃上疏曰:「昔者聖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禮作樂,以著 功德。功成作樂,化定制禮,所以救世俗,致禎祥,為萬 姓獲福於皇天者也。今皇天降祉,嘉瑞並臻,制作之 符,甚於言語。宜定文制,著成《漢禮》,丕顯祖宗盛德之 美。」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 可許。帝知群寮拘攣,難與圖始,朝廷禮憲,宜時刊立。 明年,復下詔曰:「朕以不德,膺祖宗弘烈。乃者鸞鳳仍 集,麟龍並臻,甘露宵降,嘉穀滋生。赤草之類,紀於史 官。朕夙夜祗畏,上無以彰於先功,下無以克稱靈物。 漢遭秦餘,禮壞樂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觀省。有知其 說者,各盡所能褒省詔。」乃歎息謂諸生曰:「昔奚斯頌 魯,考甫詠殷。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 當仁不讓,吾何辭哉!」遂復上疏,具陳禮樂之本,制改 之意。拜褒侍中,從駕南巡。既還,以事下三公,未及奏, 詔召元武司馬班固問改定禮制之宜。固曰:「京師諸 儒,多能說《禮》,宜廣招集,共議得失。」帝曰:「諺言『作舍道 邊,三年不成』。會禮之家,名為聚訟,互生疑異,筆不得 下。昔堯作《大章》,一夔足矣。」

和帝永元九年張奮請定禮樂

编辑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不載。 按《張奮傳》,奮為司空,永 元九年,以病罷在家,上疏曰:「『聖人所美,政道至要,本 在禮樂。五經同歸,而禮樂之用尢急。孔子曰:『安上治 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又曰:『揖讓而化天 下者,禮樂之謂也』。先王之道,禮樂可謂盛矣』。孔子謂 子夏曰:『禮以修外,樂以制內,丘已矣夫』!又曰:『禮樂不 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厝其手足』。」臣以為漢當制作禮樂,是以先帝聖德,數下詔書,愍傷崩 缺,而眾儒不達,議多駮異。臣累世台輔而大典未定, 私竊惟憂,不忘寢食。臣犬馬齒盡,誠冀先死,見禮樂 之定。

永元十三年,張奮復請定禮樂。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不載。 按《張奮傳》,「永元十三年, 奮召拜太常,復上疏曰:『漢當改作禮樂,圖書著明。王 者化定制禮,功成作樂。謹條禮樂異議三事,願下有 司以時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禪告成,而 禮樂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詔曹褒,今陛下但奉而 承之,猶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為制,誠無所疑。久 執謙謙,令大漢之業不以時成,非所以章顯祖宗功 德,建太平之基,為後世法』。」帝雖善之,猶未施行。

文帝黃初元年詔正朔依虞夏故事禮樂服色一如土德之數

编辑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祀不載。 按《宋書禮志》,魏文帝 雖受禪於漢,而以夏數為得天。故黃初元年詔曰:「孔 子稱『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此聖 人集群代之美事,為後王制法也』。」《傳》曰:「夏數為得天。」 朕承唐虞之美,至於正朔,當依虞夏故事。若殊徽號, 異器械,制禮樂,易服色,用牲幣,自當隨土德之數,每 四「時之季,月服黃;十八日臘以丑,牲用白。其飾節旄 自當赤,但節幡黃耳。其餘郊祀、天地、朝會四時之服, 宜如漢制;宗廟所服,一如周禮。」尚書令桓階等奏:「據 三正、周復之義,國家承漢氏人正之後,當受之以地 正,犧牲宜用白。今從漢十三月正,則犧牲不得獨改。 今新建皇統,宜稽古典,先代以從天命」,而告朔犧牲, 壹皆不改,非所以明革命之義也。《詔》曰:「服色如所奏, 其餘宜如虞承唐,但臘日用丑耳。」此亦聖人之制也。

晉制,以太常統禮樂之官。

按:《晉書職官志》:「太常有博士、協律校尉員,又統太學 諸博士、祭酒及太史、太廟、太樂、鼓吹、陵等令。」

武帝泰始二年詔禮樂權用魏儀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樂志》,「泰始二年詔郊祀 明堂禮樂權用魏儀。遵周室肇稱殷禮之義。但改樂 章而已。」

南齊

编辑

世祖永明二年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表定禮樂

编辑

按《南齊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永明二年。太子 步兵校尉伏曼容表定禮樂。於是詔尚書令王儉制 定新禮。立治禮樂學士及職局。」

按《梁書徐勉傳》:「永明三年,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表 求制一代禮樂,於是參議置新舊學士十人,止修五 禮。」

武帝天監七年以太常為太常卿統禮樂之官

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天監七年五月己亥,詔復置宗正、 太僕、大匠、鴻臚,又增太府大舟,仍先為十二卿。」 按《隋書百官志》,「天監七年,以太常為太常卿,置丞及 功曹主簿,而太常視金紫光祿大夫,統明堂二廟太 史、太祝、廩犧、太樂、鼓吹、乘黃、北館、典客館等令、丞,及 陵監、國學等。又置協律校尉、總章校尉、監掌故、樂正 之屬」,以掌樂事。太樂又有清商署丞。

北魏

编辑

道武帝天興元年始定禮樂

编辑

按《魏書太祖本紀》:「天興元年十有一月辛亥,詔尚書 吏部郎中鄧淵典官制,立爵品,定律呂,協音樂。儀曹 郎中董謐撰郊廟、社稷、朝覲、饗宴之儀。」

文成帝和平六年詔議修明禮樂

编辑

按《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刁雍傳》:興光二年,詔雍 還都,拜特進,將軍如故。和平六年表曰:「臣聞有國有 家者,莫不禮樂為先。故《樂記》云:『禮所以制外,樂所以 修內。和氣中釋,恭敬溫文。是以安上治民,莫善於禮, 易俗移風,莫善於樂。且於一民一俗,尚須崇而用之, 況統御八方,陶鈞六合者哉?故帝堯修五禮以明典 章,作《咸池》以諧萬類,顯皇軌於泰岱,揚鴻化於介丘』」, 令木石革心,鳥獸率舞,包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夫 感天動神,莫近於禮樂。故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 天地同節。和故百物阜生,節故報天祭地。禮行於郊, 則上下和肅。肅者禮之情,和者樂之致。樂至則無怨, 禮至則不違。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歟?」惟聖人 知禮樂之不可以已。故作樂以應天,制禮以配地,所 以承天之道,治人之情。故王者治定制禮,功成作樂, 虞夏殷周,易代而起。及周之末,王政陵遲。仲尼傷禮 樂之崩亡,痛文武之將墜,自衛返魯,各得其中。逮乎 秦皇,翦棄道術,灰滅典籍,坑燼儒士,盲天下之目,絕 象魏之章,《簫韶》來儀,不可復矣。賴大漢之興,改正朔, 易服色,協音樂,制禮儀,正聲古禮,粗欲周備。至於孝 章,每以三代損益,優劣殊軌,歎其薄德,無以易民視聽。博士曹褒睹斯詔也,知上有制作之意,乃上疏求 定諸儀。以為「漢禮終於休廢,寢而不行;及魏、晉之日, 修而不備。伏惟陛下無為以恭己,使賢以御世,方鳴 和鸞以陟岱宗,陪群后以升中岳,而三禮闕於唐辰, 象舞替於周日。夫君舉必書,古之典也;柴望之禮,帝 王盛事。」臣今以為有其時而無其禮,有其德而無其 樂。史闕封石之文,工絕清頌之饗,良由禮樂不興,王 政有缺致也。臣聞樂由禮,所以象德;禮由樂,所以防 淫。五帝殊時不相沿,三王異世不相襲。事與「時並,名 與功偕故也。臣識昧儒先,管窺不遠,謂宜修禮正樂, 以光大聖之治。」詔令公卿集議,會高宗崩,遂寢。

宣武帝正始四年詔定禮樂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樂志》:正始四年,公孫崇 表言:「伏惟皇魏四祖三宗,道邁隆周,功超鴻漢,頌聲 廟樂,宜有表章。右僕射臣高肇宜委之監就,以成皇 代典謨之美。」詔曰:「王者功成治定,制禮作樂,以宣風 化,以通明神,理萬品,贊陰陽,光功德,治之大本,所宜 詳之。可令太常卿劉芳亦與主之。」

北齊

编辑

後齊「太常掌禮樂之事。」

按《隋書百官志》:「後齊制,太常,掌陵廟群祀禮樂、儀制、 天文術數、衣冠之屬。其屬官有博士四人,掌禮制;協 律郎二人,掌監調律呂音樂。八書博士二人等員。統 諸陵,掌守衛山陵等事。太廟,掌郊廟社稷等事。太樂, 掌諸樂乃行禮節奏等事。衣冠,掌冠幘舄履之屬等 事。鼓吹,掌百戲鼓吹樂人等事。太祝,掌郊廟贊祝祭」 祀衣服等事。廩犧掌養犧牲、供祭群祀等事。太宰掌 諸神祀烹宰、行禮事等署令、丞。而太廟兼領郊祠掌 五郊群神事。崇虛掌五岳、四瀆神祀在京及諸州道 士簿帳等事。二局丞。太樂兼領清商部丞、掌清商音 樂等事。鼓吹兼領黃戶局丞,掌供樂人衣服。

孝昭帝皇建 年命王晞等錄歷代禮樂

编辑

按《北齊書昭帝本紀》,不載。 按《王晞傳》,乾明元年八 月,昭帝踐祚。九月,除晞散騎常侍,仍兼吏部郎中。後 因奏事罷,帝從容曰:「比日何為自同外客,略不可見。 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懷,隨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徑 進也。」因敕尚書陽休之、鴻臚卿崔劼等三人,每日本 職務罷,並入東廊共舉錄歷代廢禮墜樂、職司廢置、 朝「饗異同,輿服增損,婚葬儀軌,貴賤齊衰,有不便於 時而古今行用不已者,或自古利用而當今毀棄者, 悉令詳思,以漸條奏,未待頓備,遇憶續聞,朝晡給與 御食,畢景聽還。」

北周

编辑

武帝保定四年五月丁亥改禮部為司宗大司禮為禮部大司樂為樂部

编辑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

隋制,太常寺統禮樂之官。

按《隋書百官志》:「隋制,太常寺又有博士四人,協律郎 二人,奉禮郎十六人。統郊社、太廟、諸陵太祝衣冠、太 樂、清商、鼓吹、太卜、稟犧等署,各置令。」

唐制,禮部及太常掌禮樂內則,尚儀總之。

按《舊唐書職官志》:「禮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禮儀 祭享之政令。郎中員外郎之職,掌貳尚書侍郎,舉其 儀制而辨其名數。凡五禮之儀一百五十有二:一曰 吉禮,其儀五十有五。二曰賓禮,其儀有六;三曰軍禮, 其儀二十有三。四曰嘉禮,其儀五十;五曰凶禮,其儀 一十有八。凡元日大陳設於含元殿,服袞冕臨軒,展」 宮懸之樂,陳歷代寶玉、輿輅,備黃麾仗。二王後及百 官朝集使、皇親並朝服陪位。大會之日,陳設如初。凡 冬至大陳設,如元正之儀。其異者,無諸州表奏、祥瑞 貢獻。凡元正、冬至大會之明日,百官朝集使等皆詣 東宮慶賀。凡千秋節,御樓設《九部》之樂,百官褲褶陪 位。凡京司文武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參;五品已 上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參。凡 諸蕃國來朝,皆設宮懸之樂及黃麾仗。若蕃國使,則 減黃麾之半。凡冊皇后、太子、太子妃、諸王、諸王妃、公 主,並臨軒冊命,陳設如冬正之儀。訖,皆拜太廟。凡祥 瑞,皆辨其名物,有大瑞、上瑞、中瑞,皆有等差。凡太陽 虧,所司預奏。其日,置五鼓五兵於太社,而不視事,百 官各素服守本司,不聽事,過時乃罷。月蝕,則擊鼓於 所司。若五岳、四鎮、四瀆崩竭,皆不視事三日。凡二分 之月,三公巡行山陵,則太常卿為之副。凡百官拜禮 各有差。致敬之士,若非連屬應敬之官,相見或自親 戚者,各從其私禮。凡國有五聲、八音、六律、六呂,陳四 懸之度,分二舞之節,以和人倫,以調節氣,以享鬼神, 以序賓客。凡私家不得設鐘磬,三品已上得備女樂, 五品女樂不得過三人。居大功已上喪,受冊及之官, 雖有鼓樂,從而不作。凡太廟、太社及諸宮殿門,東宮

及一品已下諸州,施戟有差。凡內外百官皆給銅印
考證
有魚符之制。凡服飾尚黃,旗幟尚赤。天子、皇后、太子

已下之服。凡百僚冠、笏、繖、幰、珂珮各有差,常服亦如 之。凡凶服,不入公門。凡授都督、刺史,階未入五品者, 並聽著緋珮魚,離任則停。凡文武官赴朝詣府,導從 各有差。凡職事官薨卒,有《賻贈柳翣碑碣》,各有制度。

又按《志》:「太常卿之職,掌邦國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以八署分而理之:一曰《郊社》,二曰《太廟》,三曰《諸陵》,四 曰《太樂》,五曰《鼓吹》,六曰《太醫》,七曰《太卜》,八曰《廩犧》。總 其官屬,行其政令,少卿為之貳。凡國有大禮,則贊相 禮儀;有司攝事,則為之亞獻。率太樂官屬,宿設樂懸, 以供其事。讌、會亦如之。若三公行園陵,則為之副。公 服乘輅,備鹵簿,而奉其禮。若大祭祀,則先省牲器。凡 太卜占國之大事及祭祀卜日,皆往涖之於太廟南 門之外。凡仲春薦冰,及四時品物甘滋新成者,皆薦 焉。凡有事於宗廟,少卿率太祝、齋郎入薦香燈,整拂 神幄,出入神主。將享,則與良醞令實樽罍。凡備大享 之器服,有四院:丞二人,主簿二人,錄事二人,府十二 人,史二十三人,博士四人,謁者十人,「贊引二十人,太 祝六人,祝史六人,奉禮二人,贊者十六人。協律郎二 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太廟齋郎,京都各一百三 十人。太廟門僕,京都各三十人。」丞掌判寺事。凡大享 太廟,則修七祀於太廟西門之內。若祫享,則兼修配 享功臣之禮。主簿掌印,勾檢稽失,省署抄目。錄事掌 受事發辰。博士掌五禮之儀式,本先王之法制,適變 隨時而損益焉。凡大祭祀及有大禮,則與卿導贊其 儀。凡公已下擬諡,皆跡其功行,為之褒貶,無爵稱子。 養德丘園,聲實名著,則諡曰「先生。」大行大名,小行小 名之。若大祭祀,卿省牲器,謁者為之導。若小祀及公 卿大夫有嘉禮,亦命謁者以贊之。太祝掌出納神主 於太廟之九室,而奉享、薦、禘、祫之儀。凡國有大祭祀, 凡郊廟之祝版,先進取署,乃送祠所。將事,則跪讀祝 文,以信於神,禮成而焚之。凡大祭祀,卿省牲而告充。 凡祭天及日月星辰之玉帛,則焚之。祭地及社稷山 岳,則瘞之;海瀆,則沉之。奉禮郎掌朝會、祭祀,君臣之 版位。凡樽鹵之制十有四,祭則陳之祭器之位,簠簋 為前,㽅鈃次之,籩豆為後。大凡祭祀、朝會,在位者拜 跪之節,皆贊導之,贊者承傳焉。又設牲牓之位,以成 省牲之儀。凡春、秋二仲,公卿巡陵,則主其威儀、鼓吹 之節,而相禮焉。協律郎掌和六呂六律,辨四時之氣, 八風五音之節。凡太樂,則監試之,為之課限。若大祭 祀、享宴,奏於廷,則升堂執麾以為之節。舉麾,工鼓柷 而後樂作,偃麾戛敔而後止。 尚儀之職,掌禮儀起 居,總司籍、司樂、司賓、司贊四司之官屬。司籍掌四部 經籍筆札几案。司樂掌率樂人習樂,陳懸、拊擊進退。 司賓掌賓客朝見、宴會賞賜。司贊掌朝見宴會贊相。

高宗咸亨二年冬十月搜揚明達禮樂之士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憲宗元和十三年以鄭餘慶為詳定使參酌禮樂

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鄭餘慶傳》:「元和 十三年,拜尚書左僕射。憲宗以餘慶諳練典章,朝廷 禮樂制度有乖故事,專委餘慶參酌施行,遂用為詳 定使。餘慶復奏刑部侍郎韓愈、禮部侍郎李程為副 使,左司郎中崔郾、吏部郎中陳珮、刑部員外郎楊嗣 復、禮部員外郎庾敬休,並充詳定判官。」

宋制,禮部及太常掌禮樂之事。

按《宋史職官志》:「禮部掌國之禮樂、祭祀、朝會、宴饗之 政令。祭之名有三,天神曰祀,地祇曰祭,宗廟曰饗。又 有大祀、中祀、小祀之別,幣玉、牲牢、器服各從其等。凡 雅樂以六律六同合陰陽之聲為樂律,金、石、絲竹匏 土革木為樂器。宮架八佾,特架六佾,分武、文先後之 序為樂舞,其所歌為樂章。若有事於南北郊、明堂、籍」 田、禘祫,太廟薦享景靈宮,酌獻陵園及行朝貢、慶賀、 宴樂之禮,前期飭有司辦具,閱所定《儀注》,以舊章參 考其當否,上尚書省。冊寶及封冊命禮亦如之。凡禮 樂制度有所損益,小事則同太常寺,大事則集侍從 官、祕書省長貳或百官議定以聞。掌后妃、親王以下 推恩,公主以下嫁宗室、冠婚、喪葬之制,及賜旌節、章 服、冠帔、門戟、旌表孝行之法,若印記、圖書、表疏之事 皆掌焉。大祥瑞,則朝參官以上詣閣門表賀,餘於歲 終條奏。尚書掌禮樂、祭祀、朝會、宴享、學校、貢舉之政 令,侍郎為之貳,郎中、員外郎參領之。凡講議制度,損 益儀物,則審覆有司所定之式,以次諮決,而質於尚 書省。大祭祀,則省牲「鼎鑊視滌濯。薦腥則奉籩豆簠 簋,及飲福徹之祼,則奉瓚臨鬯。凡天地、宗廟陵園之 祀,后妃、親王、將相封冊之命」,皇子加封,公主降嫁,稽 其彝章,以詔上下而舉行之。朝廷慶會宴樂,宗室冠 婚喪祭,蕃使去來宴賜,與夫經筵、史館賜書、修書之 禮,例皆同。奉常講求參酌,而定其儀節。旌節章服之 頒,祥瑞表奏之進,凡關於禮樂者皆掌之。侍郎奏「中 嚴外辦」,同省牲及視饌腥熟之節,祼受瓚奉槃。歲祀昊天上帝、祭皇地祇,與尚書迭為亞獻。祭大社、大稷、 神州地祇,則迭為初獻。祀九宮貴神、五帝、感生帝,朝 日夕月、蜡祭東西方亦如之。大朝會,則尚書奏藩國 貢物。凡慶賀若謝,則郎中、員外郎分撰表「文。祠事,與 太常少卿、祠部官迭為終獻或亞獻。親郊,自景靈宮 朝獻,太廟朝亨至望燎禮畢,乘輿還內,皆奏解嚴。」 又按《志》,「太常寺卿、少卿、丞各一人,博士四人,主簿、協 律郎、奉禮郎、大祝各一人。卿掌禮樂、郊廟、社稷、壇壝、 陵寢之事,少卿為之貳,丞參領之。禮之名有五:曰吉 禮,曰賓禮,曰軍禮,曰嘉禮,曰」《凶禮》,皆掌其制度儀式。 祭祀有大祀,有小祀,其犧牲、幣玉、酒醴、薦獻、器服,各 辨其等。掌樂律、樂舞、樂章,以定宮架、特架之制。祭祀 享,則分樂而序之。凡親祠及四孟月朝獻景靈宮郊 祀,告享太廟,掌贊相禮儀升降之節。歲時朝拜陵寢, 則視法式辦具,以授祠官。凡祠事,差官、卜日、齋戒,皆 檢舉以聞。初「獻用執政官,則卿為終獻;用卿,則少卿 為亞獻,博士為終獻,闕則以次互攝。」郊祀已頒御札, 則撰儀以進。宮架、鼓吹、警場,率前期按閱即習。餘祀 及朝會、宴享、上壽、封冊之儀物,亦如之。若禮樂有所 損益,及祀典神祇爵號與封襲繼嗣之事當考定者, 擬上於禮部。 博士掌講定《五禮》儀式,有改革則據 經審議。凡於法應諡者,考其行狀,撰定諡文。有祠事, 則監視儀物,掌凡贊道之事。主簿掌稽考簿書。協律 郎掌律呂以和陰陽之聲,正宮架、特架、樂舞之位。大 祭祀享宴用樂,則執麾以詔作止之節,舉麾鼓柷而 樂作,偃麾戛敔而樂止。凡樂,掌其序事。奉禮郎掌奉 幣帛授初獻官。大禮則設親祠板位。「太祝掌讀冊辭, 授摶黍以嘏告。飲福則進爵酌酒受其虛爵。郊社令 掌巡視四郊及社稷壇壝,掌凡掃除之事,祭祀則省 牲。太廟令掌宗廟薦新七祀及功臣從享之禮。籍田 令掌帝籍耕耨出納之事,植五穀蔬果,藏冰以待用。 宮闈令率其屬以汛灑廟廷,凡修治潔除之事。提點 管幹郊廟祭器所,南郊太廟祭器庫、提點朝服法物 庫所、朝服法物庫、南郊什物庫、太廟什物庫,掌藏其 器服,以待祭祀、朝會之用。凡冠服,視其等而頒於執 事之臣。教坊及鈐轄教坊所,掌宴樂閱習,以待宴享 之用,考其藝而進退之。諸陵祠墳所,掌先世后妃之 墳園而以時獻享。」

神宗熙寧十年知諫院黃履請正群祀禮樂詔禮官講求以聞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熙寧十年,知諫院 黃履言「郊祀禮樂未合古制,請命有司考正群祀。」詔 履與禮官講求以聞。

元豐 年命禮部郎中員外郎參領禮樂之事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職官志》:「元豊禮部郎中、 員外郎參領禮樂、祭祀、朝會、宴享、學校、貢舉之事,有 所損益,則審訂以次諮決。凡慶會若謝,掌撰表文,與 祠部、主客、膳部並列為四。」

徽宗崇寧四年置大晟府禮樂始分為二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崇寧四年八月辛卯,賜新樂名大 晟,置府建官。 按《樂志》,崇寧四年鼎樂成,賜名大晟。 朝廷舊以禮樂掌於太常,至是專置大晟府。大司樂 一員,典樂二員,並為長貳。大樂令一員,協律郎四員, 又有製撰官,為制甚備。於是禮樂始分為二。

崇寧五年二月,命大晟府併之禮官,九月復舊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職官志》:崇寧初,置局議 大樂。樂成,置府建官以司之,禮樂始分為二。五年二 月,因省冗員,併之禮官,九月復舊 按《樂志》,崇寧五 年九月詔曰:「樂不作久矣。朕承先志,述而作之,以追 先王之緒。建官分屬,設府庀徒,以成一代之制。」二月, 嘗詔省內「外冗官,大晟府亦併之禮官。夫舜命夔典 樂,命伯夷典禮,禮樂異道,各分所守,豈可同職?其大 晟府名,可復仍舊。」

宣和二年罷禮制局詳議官大晟府聲律官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宣和二年六月甲午,罷禮制局,并 修書五十八所。」 按《職官志》:「禮制局,討論古今宮室、 車服器用、冠昏喪祭沿革制度。政和二年置於編類 御筆所,有詳議司、詳議官,宣和二年,詔與大晟府製 造所協聲律官並罷。」

孝宗隆興二年詔分禮樂之案為九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職官志》:隆興二年,詔太 常丞、簿並依舊制分案九曰禮儀,掌討論大慶典禮、 神祠道釋、襲封、定諡、檢舉忌辰。曰祠祭,掌大中小祠 祀差行事官并酒齊、幣帛、蠟燭禮料。曰壇廟,掌行室 壇廟域陵寢。曰大樂,掌大樂教習樂舞、鼓吹警場;曰 法物,掌給納朝祭服。曰稟犧,掌歲中祠祭牲牢羊豕 滌室,曰「大醫」,掌臣僚陳乞,醫人補充。太醫助教等,曰 「掌法」,曰「知雜」,並掌本寺條制雜務,裁減吏額:贊引使 二人,正禮直官二人,副禮直官二人,正名贊者七人, 守闕贊者七人,私名贊者七人,胥吏一人,胥佐四人,

貼司一人,書表司一人。祠祭局供官十二人,祭器司
考證
供官十人,樂正三人,鼓吹令一人。本寺「天樂祭器庫」

專知官一人,庫子二人。圓壇大樂禮器庫專知官一 人,庫子一人。

寧宗慶元 年朱熹奏請編輯禮樂諸書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樂志》:朱熹在慶元經筵, 嘗草奏曰:「自秦滅學,禮樂先壞,而樂之為教,絕無師 授,律尺長短,聲音清濁,學士大夫莫知其說,而不知 其為闕也。望明詔許臣招致學徒,聚禮樂諸書,編輯 別為一書,以補六藝之闕。」後修禮書,定為《鐘律》《樂制》 等篇,垂憲言以貽後人。

世宗大定 年開詳定所以議禮設詳校所以審樂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金人之入汴也時宋承平日久典章禮樂燦然備具金人既悉收其圖

编辑

籍,載其車輅法物儀仗而北。時方事軍旅,未遑講也。 既而即會寧建宗社,庶事草創。皇統間,熙宗巡幸析 津,始乘金輅,導儀衛,陳鼓吹,觀聽赫然一新,而宗社 朝會之禮亦次第舉行矣。繼以海陵狼顧,志欲并吞 江南,乃命官修汴故宮,繕宗廟社稷,悉載宋故禮器 以還。外而黷武,內而縱欲,其猷既失,奚敢議禮樂哉? 世宗既興,復收向所遷宋故禮器以還,乃命官參校 唐宋故典沿革,開詳定所以議禮,設詳校所以審樂, 統以宰相通學術者,於一事之宜,適一物之節,文既 上聞而始彙次。至明昌初書成,凡四百餘卷,名曰《金 纂修雜錄》。

章宗明昌五年詔置所議禮樂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明昌五年春正月己巳,初用唐宋 典禮。」 按《樂志》。「明昌五年,詔用唐宋故事,置所講議 禮樂。」

元制,禮部掌禮樂。太常禮儀院,掌大禮樂等事。 按《元史百官志》:「禮部尚書三員,侍郎二員,郎中二員, 員外郎二員,掌天下禮樂、祭祀、朝會燕享之政令。凡 儀制損益之文,符印簡冊之信,神人封諡之法,忠孝 貞義之褒,送迎聘好之節,文學僧道之事,婚姻繼續 之辨,音藝膳供之物,悉以任之。」 又按《志》:「太常禮儀 院,掌大」禮樂、祭享宗廟社稷、封贈諡號等事。

世祖中統五年置大樂署令丞掌管禮生樂工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百官志》:「大樂署,秩從六 品,中統五年始置。令二員,從六品;丞一員,從七品。掌 管禮生、樂工四百七十九戶。」

至元三年二月初製太常禮樂工冠服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太祖洪武 年徵天下耆儒定禮樂

编辑

按《聖君初政記》:「皇祖於開國之初,開禮、樂二局,徵天 下耆儒宿學,分局以講究禮樂。」當時集成有《大明集 禮》,而樂未有全書。 又按「洪武六年命中書省暨翰 林院、太常寺定擬三禮,明年再議,又明年遍徵草澤 文章之士,相與考訂之,以為一代之制。」今書之存者, 有《大明集禮》《洪武定制》《禮樂定式》《稽古定制》《諸司職 掌》。

洪武十七年六月,御奉天門,以禮樂諭群臣。

按《圖書編》:「洪武十七年六月,上御奉天門,諭群臣曰: 『治天下之道,禮樂二者而已。若通於禮而不通於樂, 非所以淑人心而通治道;達於樂而不達於禮,非所 以振紀綱而立大中。必禮樂並行,然後治化醇一。或 者曰:有禮樂不可無刑政。朕觀刑政二者,不過輔禮 樂為治耳。苟為治,徒務刑政而遺禮樂,在上者雖有』」 威嚴之政,必無和平之美;在下者雖存苟免之心,終 無格非之誠。大抵禮樂者,治平之膏梁;政刑者,救弊 之藥石。卿等於政事之間宜加此意,毋徒以禮樂為 虛文也。

皇清

编辑

國朝禮部掌天下禮樂之政。內則掌儀司主之。

《大清會典》:「禮部尚書、左右侍郎,掌天下禮樂祭祀冊。」

封、朝貢、燕享、貢舉之政令,其屬有四清吏司:曰《儀制》,曰《祠祭》,曰《主客》,曰「精膳。」 其首領則有司務,又有讀祝官、司牲官、鑄印局、會同館等官。內務府掌儀司郎中,員外郎、主事,分掌筵宴祭祀,禮儀樂舞之事。

禮樂總部彙考二

编辑

《禮記》:

《月令》

编辑

《立夏》之曰,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 還反,行賞封諸侯。慶賜遂行,無不欣說。乃命樂師習 合禮樂。

「孟夏之月,天子飲酎」,用禮樂。

===
《文王世子》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

外也,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 而溫文。

《王制》

编辑

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 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

《射義》

编辑

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 因而飾之以禮樂也。故事之盡禮樂而可數,為以立 德行者,莫若射,故聖王務焉。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諸 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宮,其容體比於 禮,其節比於樂而中多者,得與於祭;其容體不比於 禮,其節不比於樂而中少者,不得與於祭。數與於祭, 而君有慶,數不與於祭而君有讓。數有慶而益地,數 有讓而削地。故曰:「射者,射為諸侯也。」是以諸侯君臣 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夫君臣習禮樂而以流亡者,未 之有也。故《詩》曰:「曾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 庶士,小大莫處御於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言君 臣相與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則安則「譽也。」是以天子 制之而諸侯務焉。此天子所以養諸侯而兵不用,諸 侯自為正之具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