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64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六十四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六十四卷目錄

 符節部總論

  文獻通考符節

  大學衍義補璽節之制

 符節部藝文一

  遷荊州輸江州節表     梁元帝

  咸陽獲寶符賦       唐闕名

  棄符繻判          闕名

  玉節判           闕名

 符節部藝文二

  漢虎符歌        元朱德潤

 符節部紀事

 符節部雜錄

考工典第一百六十四卷

符節部總論

编辑

文獻通考

编辑

《符節》

编辑

陳氏《禮書》曰:「節之為物,或以玉,或以角,或以金,或以 竹,或用以守,或用以使,或用以民。《周官》:掌節之所掌 者八:玉節也,角節也,虎節也,人節也,龍節也,符節也, 璽節也,旌節也。小行人之所達者六:虎節也,龍節也, 旌節也,符節也,管節也。掌節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 鄙者用角節,此用以守者也。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 節,澤國用龍節」,皆金為之,此用以使者也。「門關用符 節,貨賄用璽節,道路用旌節」,皆有期以反節,此用於 使與民者也。析竹為符節,全竹為管節。《小行人》有管 節,而掌節無之者,掌節所掌,謂之邦節,以輔王命。則 所掌邦國之使節,使邦國者所執也。《小行人》所達,謂 之「天下之節」,則所謂龍節、人節、虎節、「管節邦國都鄙」, 使者所執,非王官所掌也。掌節,無都鄙之使節,以使 都鄙者。無節,特以旌節行之也。《小行人》無璽節,以其 所掌者使節,而貨賄之事不預也。然節不特八節、六 節而已。《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軍旅; 琬圭以治德,以結好;琰圭以除慝,以易行;穀圭以和 難,以聘女。」鄭氏皆以為「王使之瑞節,則珍圭、牙璋、琬 圭、琰圭、穀圭,使者為信於所適者也;龍節、虎節、人節、 符節、旗節,行人為信於道路者也。」《調人》:「凡和難弗辟, 則與之瑞節而以執之。」此琰圭耳,則琰圭不特施於 使者,民亦與之也。《書·康誥》曰:「越小臣諸節。」春秋之時, 宋司馬握節以死,司城效節於府人而去,司馬牛致 其邑「與圭而適齊。」則守節不特於邦國都鄙,雖官府 小臣亦有之也。《考工記》:「牙璋、穀圭七寸,琬圭、琰圭九 寸。」漢竹使符,竹箭五枚,長五寸。然則先王之節,其長 蓋亦不過於此。若夫旌節之制,又加長焉。觀蘇武之 杖節,則非以寸計之也。漢竹使符、銅虎符各分其半, 右留京師,左付郡守。唐符璽郎,凡國有大事,則出納 符節,班其右而藏其左。先王之節,其班藏蓋亦如此。 然《老子》曰:「執左契不責於人,則藏其右」者,非是。

大學衍義補

编辑

《璽節之制》

编辑

《周書·康誥》曰:「小臣諸節。」

臣按:《符節》小臣皆有之,蓋自周則已然矣。

《周禮》:「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守邦國者 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 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以英簜輔之,門 關用符節,貨賄用璽節,道路用旌節,皆有期以反節。 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 不達。」

臣按:「節」 者,古人為符契,牝牡二者以相合,各持其一以相驗信者也,凡乘傳者必有節,如今世符驗之類。

《司關》,凡四方之賓客。敂關則為之告。有外內之送。令, 則以《節傳》出內之。

臣按:有內外之送令則以節傳出內之謂,有文書自外入者則以節傳納之於內,有文書自內出者則以節傳出之於外,後世設人以傳送公文者本此。

《小行人》「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 國用龍節,皆以金為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 鄙用管節,皆以竹為之。」

臣按:《小行人》之所達者即掌節之所掌也,但「掌節」 所掌者是主天子之節為言,而《小行人》「之所達」 謂諸侯使者之入聘者耳。考漢世有所謂銅虎符,以金為之,是即虎節之屬,竹使符以竹為之,是即旌節之屬。

《禮記·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在官不俟屨,在外不俟車。」

臣按:三代以前,人君召臣皆必有節,非但於遠,雖在朝廷官府、居室皆用焉。

《左傳·文公十二年》:秦使西乞術來聘,曰:「不腆先君之 敝器,致諸執事,以為瑞節,要好命。」

臣按:此所謂「節」 ,蓋用圭玉以為節爾,非別有一物也。《註》謂「節,信也」 ,用圭以表信,故為之節焉。

昭公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孔穎達曰:「《周禮》『澤國用龍節,皆金也』。」 杜子春謂以玉為函輔,盛龍節,謂之龍輔。

臣按:以玉為節,春秋之時皆用之。

《史記》:「魏公子無忌用侯生計,得虎符,以解趙圍。 漢高后八年,襄平侯紀通尚符節,令持節矯納周勃 北軍。」

臣按:此古人以符節發軍者,其後武帝時,又使光祿大夫范昆等衣繡衣,持節發兵以興擊,則是古人發兵不但有符又有節也。

《漢書南粵王傳》:「漢十一年,立尉佗為南越王,剖符通 使。」

臣按:《說文》符,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其後唐人給蕃國符十二,銘以國名雄者進內、雌者付其國,其國朝貢使客齎至不合者劾奏,其制蓋始於漢也。今世蕃國朝貢者皆給以勘合,本此。

文帝二年九月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

臣按:「與郡守為符,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

《武帝征和二年》更節加黃旄。

臣按:節之為制,以竹為之,柄長八尺,以《旄牛》尾為其眊,三重,人臣出使必杖節自守不可失,若爰盎解節而懷其旄、蘇武杖節而旄盡落,皆所謂「不失節」 也。

昭帝元始元年,遣王平等五人持節行郡國。

臣按:自後宣帝遣使者持節詔郡國二千石,「謹牧養民而風德化」 ,則是漢世之節不但以發兵出使外夷,則雖巡行郡國亦持節矣。

唐初,高祖入長安,罷隋「竹使符」,班「銀菟符。」其後改為 「銅魚符」,以起軍旅,易守長、京都留守、折衝府、捉兵鎮 守之所及左右金吾、宮苑牧監皆給之。畿內則左三 右一,畿外則左五右一。左者進內,右者在外,用始第 一。周而復始。宮殿門、城門給交魚符、巡魚符,左右廂 給開門符、閉門符。

臣按:「此唐朝符節之制。」以上符節。

《周禮》:司約小約劑書於丹圖。

漢高祖六年,始剖符封功臣,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 書鐵券,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唐代宗廣德元年,給功臣鐵券,藏名於太廟。

臣按:自古封功臣必有鐵券以紀其功,我聖祖得國之初,欲依前代作券而不得其製作之制。有言「錢鏐之後居浙者,家傳唐昭宗賜鏐之券猶有存者」,乃遣使求之,按其制造之,用金填其字,功臣初封者賜之,以為一代之制。以上《鐵券》。

符節部藝文一

编辑

《遷荊州輸江州節表》
元·帝

编辑

周有掌節之職,漢有符節之令,所以子孫慷慨忠肅, 勤劬,無絕終古,有高前載。臣自擁麾鶴塞,執茲龍節, 幸逮銀山自溢,玉燭調年,雖免茂弘之譏,竟微辛毗 之勇。

《咸陽獲寶符賦》
唐·闕名

编辑

「君生人者在乎寶位,守寶位者在乎靈符。鎮四海而 攸重,臨萬方而作孚。」時或遘迍,暫淪精於甸邑;道將 昭泰,旋應德於皇衢。日者兇師犯順,賊臣附進,隨黃 鉞以外遷,與翠華而西幸。苟遇運之云否,將隨時而 匿影。忽影脫於金繩,遂沉埋於土梗。既而寇盡天府, 駕旋京師,衣冠再朝於紫殿,文物重布於丹墀。聖上 愍茲符之闕遺,恆寤寐以求之。結精誠而仰望,契幽 昧以思惟。皇心退修,已聞於其政;神器大集,又葉於 其期。其形欲「呈,其氣先覿。何五色之可愛,與三光而 相射。光凝渭濱之苑,宜玉樹之青青;媚貫王都之川, 狀銀河之奕奕。載求載索,甸人斯獲。捧之而片月下 來,懷處而長虹上格。」臨宸扆,同舜德之文;明照階墀, 葉堯心之光宅。玉鈕惟舊,芝埿尚新,螭文外發,鳥篆 中陳。題為天子之寶,實撫遠方之人。彼之近縣,俯接 城闉,我唐既斬敵將於橋上,漢氏亦拜單于於渭濱。 不然者,曷不呈於異境,而見於他辰也。當其大君出 令,布移風之政,匪我無以重其成命;遠人底寧,執玉 帛於庭,匪我無以闡其威靈,足知寶符之復光。我昭 代唐雖舊邦,其命惟再。頌聲作於外,喜氣溢於內。藏 之王府,將神鼎以俱崇;列彼帝庭,與寶圭而相對。盛矣哉我唐之景祚,信三皇之作配。

《棄符繻判》
闕名

编辑

岐州參軍郭丹充計吏,在路遺棄符繻。及至大震關,贈令五千文,而府吏胡有捉丹越度,告令取受。隴州依狀結罪,二人不伏。

漢陽故國,隴岑舊境,眷彼郭丹,效官茲邑。同元淑之 計吏,比孫楚之參卿。而重關設險,是稱襟帶,因辨馬 而方來,候鳴雞而載入。符繻且棄,雖有異於終軍;道 德斯留,亦何慚於柱史?從茲經度,未失事宜,若論尹 喜之辜,誰執伯陽之罪?胡有妄告,欲扺刑書,在於二 人,何所推鞫?

《玉節判》
闕名

编辑

癸盜玉節於諸其家,科盜罪,不伏。

符璽出入,惟帝之命;節傳迓送,有國之恆。寶山圖獸, 知林木之多虞;澤國用龍,取江海之安祲。飾玉之者, 惟人所持。萬里無塵,寢於廟堂之上;四郊多壘,行於 軍陣之間。癸何人斯?不率而盜?子卿漢朝之勇將,擁 節不移;無忌魏國之名臣,竊符加罪。彼已之子,曾不 是思。藪之萑蒲,尚聞攻伐;邦之旌節,安可穿窬?請歸 義於《鉤金》,庶無譁於束矢。

符節部藝文二

编辑

《漢虎符歌》
元·朱德潤

编辑

建章前殿金鳳凰,兵符五出單于降。漢家明詔下雞 鹿,將軍夜送呼韓王。棘門驃騎多猛士,酒酣擊劍願 效死。征和丞相佐君王,從此合符兵不起。霜風千年 換陵谷,銅秀土花青似玉。班班只憶漢彤庭,用夏那 知變。請幫助識別此字。《俗》當時銜命出關中,編鬚豈敢要奇功。平原 豺獸不擇肉,印章千里空泥封。

符節部紀事

编辑

《列女傳》:貞姜者,齊侯之女,楚昭王夫人也。王出遊,留 夫人漸臺之上而去。王聞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 忘持其符。使者至,請夫人,夫人不去,曰:「王與宮人約, 令召宮人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往。」於是使 者取符,則水大至,臺崩,夫人流而死,號之曰貞姜。 《公羊傳》:齊景公謂陳乞曰:「吾欲立荼,何如?」陳乞曰:「君 如欲立之,臣請立之。」陽生謂陳乞曰:「聞子蓋將不欲 立我也。」陳乞曰:「夫千乘之主,將廢正而立不正,必殺 正者。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也。走矣!」與之玉節而走 之。

《劉向別錄》:田成子與宰我爭,宰我夜伏卒將攻田成 子,令於卒中曰:「不見旌節,毋起鴟彝。」子皮聞之,告田 成子。成子因為旌節,以起宰予之卒而攻之,遂殘宰 我。

《史記信陵君傳》:秦昭王破趙長平,又進圍邯鄲。魏昭 王之子無忌,號信陵君,其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 夫人。平原君數遺公子書,請救於魏,魏王使將軍晉 鄙將十萬眾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平原君使者相 屬謂公子曰:「『今邯鄲旦暮降秦,魏救不至,獨不憐公 子姊耶』?公子患之,過侯嬴問計。嬴屏人語曰:『嬴聞晉 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力能竊之。嬴聞 如姬父為人所殺,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如 姬欲為公子死,無所辭,公子誠一開口以請姬,姬必 許諾』。」公子從其計,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遂矯 魏王令,奪晉鄙兵進擊秦,秦軍遂解。

《呂不韋傳》:不韋說華陽夫人,請立子楚,夫人然之,承 太子間,從容言,子楚質於趙者絕賢,往來者皆稱譽 之,乃涕泣曰:妾幸得充後宮,不幸無子,願得子楚立 以為嫡嗣,以託妾身。安國君許之,乃與夫人刻玉符 約以子楚為嫡嗣。

《淮陰侯傳》:「漢王晨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 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

《漢書高帝本紀》:「高祖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券,金 匱石室,藏之宗廟。」

《高后本紀》:「八年,太后崩,祿、產謀作亂。朱虛侯章知其 謀,迺使人告兄齊王發兵西,章欲與太尉勃、丞相平 為內應,以誅諸呂。齊王發兵,產、祿等遣灌嬰將兵擊 之。嬰至滎陽,使人諭齊王連和、賈壽,使從齊來。具以 灌嬰與齊楚合從狀告產。平陽侯窋聞其語,馳告丞 相平、太尉勃,勃欲入北軍,不得入。襄平侯紀通尚符」 節,迺令持節矯內勃北軍,勃遂將北軍,然尚有南軍。 丞相平召朱虛侯章佐勃,章擊產,殺之。帝令謁者持 節勞章,章欲奪節,謁者不肯。章乃從與載,因節信馳

斬長樂衛尉呂更始。還入北軍,復報太尉勃,勃起拜
考證
賀。章曰:「所患獨產,今已誅,天下定矣。」

《吳王濞傳》:吳王反。周丘者,下邳人,亡命於吳,酤酒無 行,王薄之不任。周丘乃上謁,說王曰:「臣以無能,不得 待罪行間,臣非敢求有所將也,願請王一漢節,必有 以報。」王迺予之。周丘得節,夜馳入下邳,至傳舍,召昆 弟所善豪吏告曰:「吳反兵且至,屠下邳。」下邳皆下。周 丘一夜得三萬人,使人報吳王,遂將其兵。

《漢書終軍傳》:「軍字子雲,濟南人。初,軍從濟南當詣博 士,步入關,關吏予軍繻,軍問何為,吏曰:『為復傳還當 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還』。棄繻而去。軍 為謁者,使行郡國,建節東出關,關吏識之曰:『此使者 迺前棄繻生也。軍行郡國,所見便宜以聞。還奏事,上 甚說』。」張晏曰:「繻音須。繻,符也。書帛裂而分之,若券 契矣。」蘇林曰:「繻,帛邊也。舊關出入皆以傳,傳還,因裂 繻頭合以為符信也。」

《蘇武傳》:「單于欲降武知武終不可脅,乃徙武北海上 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武杖漢節,牧羊,臥起操 持節旄盡落。」

《南粵傳》:「元鼎四年,南越王興嗣立其母為太后,求內 屬。相呂嘉數諫止,王不聽,有叛心。天子聞之,遣韓千 秋將二千人入越境。呂嘉迺遂反,以兵擊千秋等,滅 之。函封漢節置塞上,好為慢辭謝罪。」

《匈奴傳》:「漢使王烏等闚匈奴。匈奴法,漢使不去節,不 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廬。王烏,北地人,習胡俗,去其 節,黥面入廬。單于愛之。」

漢使楊信使於匈奴。信為人剛直屈強,素非貴臣也, 單于不親,欲召入,不肯去節,乃坐穹廬外。見楊信 《武帝本紀》。征和二年「秋七月,按道侯韓說使者江充 等掘蠱太子宮。壬午,太子與皇后謀斬充,以節發兵, 與丞相劉屈氂大戰長安,死者數萬人。庚寅,太子亡, 皇后自殺。初置城門屯兵,更節加黃旄。」

《劉屈氂傳》:戾太子為江充所譖,發兵使長安,囚如侯, 持節發長水及宣曲,胡騎皆以裝會侍郎莽通使長 安,因追捕如侯,告胡人曰:「節有詐,勿聽也。」遂斬如侯。 初,漢節純赤,以太子持赤節,故更為黃旄加上以相 別。

《西域傳》:楚主侍者馮嫽,能史書習事,常持節為公主 使,行賞賜於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

《諸葛豐傳》:「豐字少季,為司隸校尉,刺舉無所避。時侍 中許章以外屬貴幸賓客犯事,與章相連,豐案劾章 欲奏其事,適逢許侍中私出,豐駐車舉節,詔章曰:『下, 欲收之』。」章馳車去,豐追之,許侍中因得入宮門,自歸 上。豐亦上奏,於是收豐節。司隸去節,自豐始。

《王莽傳》:初始元年,莽即真天子位,易服色上黃,使節 之旄旛皆純黃,其署曰「新使五威節」,以承皇天上帝 威命。

《東觀漢記》:赤眉欲立宗室,以木札書符曰:「上將軍。」與 兩空札置笥中,大集會三老從事,令劉盆子等三人 居中央,一人奉符,以年次探之,盆子最幼,探得將軍, 三老等即皆稱臣。

郭丹之長安,從宛人陳洮買《入關符》以入。既入,封符 乞人。歎曰:「不乘使者車,不出關矣。」

郭丹為更始諫議大夫更始敗丹無所歸以弊布纏 裹節傳節合如擔晝伏夜行詣更始妻子奉還節傳 因歸鄉里。

《續漢書》:「鮑永為更始大將,將兵安集河東。赤眉害更 始,三輔道絕。世祖即位,遣諫議大夫儲大伯持節徵 永,永疑不從,收繫大伯,封節傳舍壁中。遣人馳至長 安,知更始審亡,即發喪出降。」

《後漢書岑彭傳》:「光武拜岑彭為刺姦大將軍,督察眾 營,授以常所持節。」

《溫序傳》:序字次房,遷護羌校尉,為隗囂別將苟宇所 拘劫。序素有氣力,大怒,叱宇等曰:「爾何敢迫脅漢將?」 因以節撾殺數人。宇曰:「此義士,死節,可賜以劍。」序受 劍,銜鬚於口,顧左右曰:「既為賊所迫殺,無令鬚污土。」 遂伏劍而死。

《杜詩傳》:初,禁網尚簡,但以璽書發兵,未有虎符之信。 詩上疏曰:「臣聞兵者國之凶器,聖人所慎。舊制,發兵 皆以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已。符策合會,取為大信, 所以明著國命,斂持威重也。間者發兵但用璽書,或 以詔令,如有奸人詐偽,無由知覺。愚以為軍旅尚興, 賊人未殄,徵兵郡國,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絕奸端。 昔魏之公子威傾鄰國,猶假兵符以解趙圍。若無如 姬之仇,則其功不顯。事有煩而不可省,費而不得已, 蓋謂此也。」書奏,從之。

《東觀漢記》:永平中,遣鄭眾北使匈奴,眾因上言:「臣前 奉使不為匈奴拜,單于恚恨,遣兵圍臣,今復銜命,必 見凌折,臣誠不忍持大漢節,對氈裘獨拜,如令匈奴 遂能服臣,將有所損大漢之強。」上不聽。

延熹五年,長沙賊起,攻沒蒼梧,取銅虎符。太守甘定、 刺史侯輔各奔出城《後漢書袁紹傳》:「中平五年,紹為佐軍校尉,董卓議欲 廢立,言劉氏種不足復遺,紹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 董公』!橫刀長揖徑出,懸節於上東門而奔冀州。」《山 陽公載記》曰:「卓以袁紹棄節,改第一葆為赤旄。」 《傅燮傳》:「燮為漢陽太守。初,郡將范津明知人,舉燮孝 廉。及津為漢陽,與燮交代,合符而去,鄉邦榮之。」 《孔融傳》:「太傅馬日磾奉使山東,及至淮南,數有意於 袁術。術輕侮之,遂奪取其節。求去,又不聽。日磾深自 恨,遂嘔血而斃。」

《吳書》:婁圭字子伯,初依劉表,後歸曹公,向荊州,表子 琮降,以節迎曹公。諸將皆疑。公以問子伯,子伯曰:「天 下撓攘,皆貪王命以自重,今以節來,至誠。」公善之。 《魏書》:桓範黃初中為洛陽典農中郎將、使持節都督 青徐諸軍事,治下邳。與徐州刺史芻岐爭屋,引節欲 斬岐,為岐奏不直,坐免。

《晉書石苞傳》:苞遷徐州刺史。文帝之敗於東關也,苞 獨全軍而退。帝指所持節謂苞曰:「恨不以此授卿,以 究大事。」乃遷苞為奮武將軍,假節,監青州諸軍事。 《華陽國志》:晉太康五年,罷寧州諸郡,還益州,置南夷 校尉,持節如西夷,皆舉秀才廉良。

《永昌起居注》:元帝使司空王導距王敦,詔曰:「以吾征 東時節給司空。」

《晉書王機傳》:「廣州人背刺史郭訥,迎機為刺史。機遂 將奴客門生千餘人入廣州,州部將溫卲率眾迎機。 郭遣將軍葛幽追之,及於廬陵。機叱幽曰:『何以敢來? 欲取死邪』?幽不敢逼而歸。郭訥聞卲之納機也,乃遣 兵擊卲,反為所破。訥又遣機父兄時吏拒之,咸倒戈 迎機。訥眾皆散,乃握節而避機。機遂入城就訥求節」, 訥嘆曰:「昔蘇武不失其節,前史以為美談。此節天朝 所假,義不相與,自可遣兵來取之。」機慚而止。

《王諒傳》:「新昌太守梁碩專威交土,迎立陶咸為刺史。 咸卒,王敦以王機為刺史。碩發兵拒機,自領交趾太 守,乃迎前刺史修則子湛行州事。永興三年,敦以諒 為交州刺史。諒將之任,敦謂曰:『修、湛、梁碩,皆國賊也, 卿至便收斬之』。諒既到境,湛退還九真,廣州刺史陶 侃遣人誘湛來詣諒所,諒敕從人不得入閣,既前,執」 之。碩時在坐,曰:「湛故州將之子,有罪可遣,不足殺也。」 諒曰:「是君義故,無豫我事。」即斬之。碩怒而出。諒陰謀 誅碩,使客刺之,弗剋,遂率眾圍諒於龍編。陶侃遣軍 救之,未至而諒敗。碩逼諒奪其節,諒固執不與,遂斷 諒右臂。諒正色曰:「死且不畏,臂斷何有!」十餘日,憤恚 而卒。

《陶侃傳》:王導入石頭城,令取故節。侃笑曰:「蘇武節似 不如是。」導有慚色,使人屏之。

《何無忌傳》:「無忌以興復之功,封安城郡開國公,食邑 三千戶,增督司州之弘農,揚州之松滋。加散騎侍郎, 進鎮南將軍。盧循遣別帥徐道覆順流而下,舟艦皆 重樓,無忌將率眾距之,長史鄧潛之諫曰:『今以神武 之師,抗彼逆眾,迴山壓卵,未足為譬。然國家之計,在 此一舉。聞其舟艦太盛,勢若上流,蜂蠆之毒,邾魯成 鍳宜決破南唐,守二城以待之,其必不敢舍我遠下, 蓄力俟其疲老,然後擊之。若棄萬全之長策,而決成 敗於一戰,如其失利,悔無及矣』。」無忌不從,遂以舟師 拒之。既及,賊令強弩數百,登西岸小山以邀射之,而 薄於山側。俄而西風暴急,無忌所乘小艦被飄東岸, 賊乘風以大艦逼之,眾遂奔敗。無忌尚厲聲曰:「取我 《蘇武節》來!」節至,乃躬執以督戰。賊眾雲集,登艦者數 十人。無忌辭色無撓,遂握節死之。

《冊府元龜》:丘冠先,永明中為給事中。時求使蠕蠕國, 尚書令王儉言:「冠先雖名位未昇,而義行甚重,若為 行人,則蘇武、鄭眾之流也。」於是使蠕蠕。蠕蠕逼令拜, 冠先執節不從,以刃臨之,冠先曰:「能殺我者爾也;不 能以天子使拜爾者,我也。」遂見殺。

《南史梁宗室傳》:吳平,侯景為安右將軍,監揚州,稱明 斷,符教嚴整。有田舍姥訴得符,還至縣,縣吏未即發, 姥語曰:「蕭監,州符如火,汝手何敢留之?」

《梁書蔡道恭傳》:「道恭為平北將軍。中興三年,魏圍司 州,時城中眾不滿五千人,食裁支半歲,魏軍攻之,晝 夜不息。會道恭疾篤,乃呼兄子僧勰、從弟靈恩及諸 將帥謂曰:『吾受國厚恩,不能破滅寇賊。今所苦轉篤, 勢不支久,汝等當以死固節,無令吾沒有遺恨』。又令 取所持節謂僧勰曰:『稟命出疆,憑此而已。即不得素 以還朝,方欲攜之同逝,可與棺柩相隨。眾皆流涕』。」 《南史韋叡傳》:「天監二年,叡再遷豫州刺史,領歷陽太 守。四年侵魏,詔叡都督眾軍。叡遣長史王超宗、梁郡 太守馮道根攻魏小峴城,未能拔。叡巡行圍柵,魏城 中忽出數百人陳於門外,叡欲擊之,諸將皆曰:『向本 輕來,請還授甲而後戰』。叡曰:『魏城中二千餘人,閉門 堅守,足以自保。今無故出人於外,必其驍勇;若能挫 之,其城自拔』。」眾猶遲疑,叡指其節曰:「朝廷授此,非以 為飾。韋叡之法,不可犯也。」乃進兵。魏軍敗,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唐書屈突通傳》:煬帝即位,遣持詔召漢王諒。先是文 帝與諒約,若璽書召驗,視「敕」字加點,又與「玉麟符合 則就道。」及是書無驗,諒覺變,詰通,通占對無屈,竟得 歸長安。

《隋書衛元傳》:楊元感圍逼東都,元與宇文述等合擊, 破之。帝勞之,賜以良田、甲第,資物鉅萬,還鎮京師。帝 謂之曰:「關右之任,一委於公,公安社稷乃安,公危社 稷亦危。出入須有兵衛,坐臥恆宜自牢。勇夫重閉,此 其義也。今特給千兵,以充侍從,賜以玉麟符。」

《樊子蓋傳》:子蓋為東都留守,帝顧謂子蓋曰:「朕遣越 王留守東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終以委公,特 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後出,此亦勇夫重閉之義也。 無賴不軌者,便誅鋤之,凡可施行,無勞形跡。今為公 別造玉麟符,以代銅獸。」

《唐書夏侯端傳》:「端擢祕書監。李密之降,關東地未有 所屬,端請假節招諭,乃拜大將軍為河道招慰使。即 傳檄州縣,東薄海,南揵淮二十餘州,遣使順附。次譙 州,會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道塞無所歸,麾下 二千人,餓死十四三,遇賊眾潰,從者纔三十餘人,遂 東走,擷䝁豆以食。端持節臥起,嘆曰:『平生不知死地, 乃在此』。」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書、少吏部印綬召 端,解所服衣以贈端曰:「吾天子使,寧汙賊官耶?非持 首去不可見。」即焚書及衣,因解節,毛懷之間道走宜 陽,歷崖峭榛莽,比到其下,僅有在者,皆體髮癯焦,人 不堪視。端入謁,自謝無功,不及危困狀。帝憫之,復拜 祕書監,出為梓州刺史。

《冊府元龜》:「陳行焉為吉州長史,使往吐蕃,吐蕃大臣 欽陵使行焉拜㐲。行焉擁節不屈,臨之以兵,竟不從, 因被拘留十餘年而卒。至永隆二年喪還,高宗深嘉 歎之,贈睦州刺史。」

《唐書潁王璬傳》:璬領劍南節度大使,璬之出,遽不及 受節。司馬史賁請建大槊,蒙油囊先驅,以威道路。璬 笑曰:「既為真王矣,安用假節為?」

《舊唐書嚴震傳》:「李懷光連賊,德宗欲移幸山南。震聞, 令大將張用誠迎護。既而用誠為賊所誘,欲謀背逆, 震又遣將馬勛迎候。勛得震符,出駱谷,用誠以數百 騎迎勛,勛與俱之傳舍,火發於驛外,軍士爭附火。勛 乃從容出懷中符示之曰:『大夫召君』。用誠惶懼起走, 壯士自背束手而擒之。」

《唐書李夷簡傳》:德宗幸奉天,朱泚遣使東出關,至華, 候使李翼不敢問,夷簡曰:「向發幽隴兵五千救襄城, 乃賊舊部,是將追還,請驗之。」馳及潼關,果得召符,白 於關大將駱元光,乃斬賊使,收偽符獻行在。

《楊汝士傳》:「汝士開成初繇兵部侍郎為東川節度使。 時嗣復鎮西川,乃族昆弟,對擁旄節,世榮其門。」 《北夢瑣言》:「咸通中,南蠻圍西川,朝廷命太尉渤海高 公駢自天平軍移鎮成都。戎車未屆,乃先以帛書軍 號其上,仍畫一符於郵亭遞之,以壯軍聲。」

《書蕉》蕭結嘗令祁陽,方暮春時,有州符下取急渡船, 結怒批其符曰:「秧開五葉,蠶長三眠,人皆忙迫,划甚 閒船。」守慚而止。其風力如此。

《冊府元龜》:周王峻為樞密使,初降制除青州,有司撰 製旄節,以備迎授。前之夕,其旄節有聲甚異,聞者駭 之。主者曰:「安重誨授河中節,亦有此異焉。」尋被誅死。 《演繁露》:唐制,太守交事,皆合銅魚為信。周世宗顯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書,罷銅魚不用。

《宋史·輿服志》:「嘉祐四年,三司使張方平編驛券則例, 凡七十四條,賜名《嘉祐驛令》。」

《洪皓傳》:皓子遵知太平州。前守周璪以嘗論遵,聞遵 來,不俟合符馳去。遵追餞至十里,勞苦如平時,曰:「君 當官而行,我何怨。」聞者以為盛德。

《輿服志》:孝宗詔以其藩邸旌節迎置天章閣。淳熙中, 光宗亦詔奉東宮旌節。其後寧宗踐祚,有司言:「安奉 皇帝藩邸旌節宜有推飾。今用朱漆青地金字牌二, 其一題曰『太上皇帝藩邸旌節』」,其一曰「今上皇帝藩 邸旌節。」蓋襲用元豐、延安故事云。

《賈似道傳》:度宗,似道所立。每朝必答拜,稱之曰「師臣」 而不名,朝臣皆稱為周公。甫葬,理宗即棄官去。使呂 文德報北兵攻下沱急,朝中大駭,帝與太后手為詔 起之。似道至,欲以經筵拜太師,以典故須建節,授鎮 東軍節度使。似道怒曰:「節度使粗人之極致爾。」遂命 出節。都人聚觀,節已出,復曰「時日不利。」亟命返之。宋 制節出,有撤關壞屋,無倒節理,以示不屈。至是人皆 駭嘆。然下沱之報,實無兵也。

《元史張晉亨傳》:「憲宗即位,欲賜晉亨金虎符。辭曰:『虎 符,國之名器,長一道者所佩。臣隸忠濟麾下,復佩虎 符,非制也,臣不敢受』。」帝益喜,改賜璽書金符,恩州管 民萬戶。中統三年,李璮叛,晉亨從嚴忠範戰於遙牆, 濼勝之,改本道奧魯萬戶。四年,授金虎符,分將本道 兵充萬戶,戍宿州《楊大淵傳》:世祖中統四年,憲宗拜大淵侍郎都行省, 詔「以大淵麾下將士有功,賜金符十、銀符十九,別給 海青符二,俾事亟則馳以聞。」

《世祖本紀》:「中統二年六月,授管領重慶府黎、雅、威、茂、 邛、灌七處軍民小太尉虎符。」

《續文獻通考》:「世祖中統三年,賜夔州行省楊大淵金 符一、銀簪十九,賞麾下將士,別給海青符二,事有急 速馳以上聞。」

《元史世祖本紀》:「中統三年四月庚戌,賜諸王合必赤 金銀海青符各二。」

《續文獻通考》:「至元四年,以威州山後大番弄麻等十 一族來附,賜以璽書金銀符。」

十一年,授河北道宣慰使,佩「虎符。」

十四年三月壬子,寶應軍人施福將其守將降於淮 東都元帥府。詔以福為千戶,佩金符。

「六月丙寅,涪州安撫陽立及其子嗣榮相繼來附,命 立為夔路安撫使,嗣榮為管軍總管,並佩虎符。」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五年春正月,以千戶鄭鄩有 戰功,陞萬戶,佩虎符。」

夏,四月,追江南工匠官虎符。

八月,中書省臣言:「近有旨追諸路管民官所授金虎 符,其江南路臣宜仍所授。」從之。

閏十一月朔,羅氏鬼國主阿榨、西南番主韋昌盛並 內附,詔各為其地安撫使,佩虎符。十二月,都掌蠻夷 及其屬內附,詔以其長為安撫使,賜虎符,餘授宣敕、 金銀符有差。

十六年二月,張弘範以千夫長塔剌海獲文天祥有 功,請授總管軍千戶,佩符,從之。

五月己酉,中書省請復授宣尉司官虎符,不允。 壬申,以呂虎來歸,授順慶府總管,佩虎符。

《續文獻通考》:「至元十七年,四川宣尉使請賜海青符。 詔以二符給之。」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九年二月壬寅,授溪洞招討 使郭昂等九人虎符。」

二十年二月戊子賜俱藍國王瓦你金符。

《續文獻通考》:「至元二十年,以海道運糧招討使朱清 為中萬戶,賜以虎符。張瑄子為千戶,賜金符。」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二年正月辛丑,以楊兀魯 帶為征骨嵬招討使,佩二珠虎符。」

二十三年秋七月壬午,給「《金齒》國使臣圓符。」

《續文獻通考》:至元二十三年,典瑞院都事某建言:「凡 省官提調軍馬,必佩虎符。今太師伯顏難與他人同, 宜錫龍鳳牌以寵異之。可」遂製龍齒牌一面,其三珠 各函徑寸,真珠一枚,而飾以紅刺鴉忽寶石,牌身脫 鈒「元德上輔功臣」號字,仍用白玉嵌造。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十八年三月壬戌,南丹州莫 國麟入覲,授國麟安撫使,三珠虎符。」

二十九年七月乙丑,阿里願自備船,同張存從征瓜 哇軍,往招占城、甘不察。詔授阿里三珠虎符,張存一 珠虎符。

《武宗本紀》:至大元年閏十一月「乙巳,中書省臣言,回 回商人持璽書,佩虎符,乘驛馬,名求珍異。既而以一 豹上獻,復邀回賜,似此甚眾。臣等議:虎符,國之信器, 驛馬,使臣所需,今以𢌿諸商人,誠非所宜,乞一概追 之。」制可。

《續文獻通考》:「文宗天曆元年,給淮東宣慰司銀字圓 符。」

至順元年,立行樞密院討雲南,賜給驛璽書十五,銀 字圓符五。閏七月,封諸王卯澤為永寧王,授金印,及 給「銀」字圓符,給驛璽書。

二年十二月,以黃金符鑴文曰:「翊忠徇義迪節同勳」, 賜西城親軍副都指揮使欽察,以旌其天曆初紅橋 戰功。

《元史乃蠻台傳》:「至順元年,遷上都留守。國初,諸軍置 萬戶、千戶、百戶。時金銀符未備,惟加纓於槍,以為等 威。至是,乃蠻台為請於朝,皆得綰符。」

《續文獻通考》:「順帝至正三年,賜伯顏七寶玉書龍虎 金符。」

十二年,命典瑞院給淮南行省「銀」字圓牌三面,驛券 五十道。

虞集《驛傳考》使者銜密命以出,不能待有司文移,則 典瑞院徑自御前出金字圓符付之,即佩以行。 莘野纂聞安化王寘鐇據寧夏,潛圖不軌,與逆瑾交 通誓書,約為內應。而寧夏都指揮何錦輩又從而附 之,假偽符以號召諸路官軍,具有形跡。俄有詔率兵 討之,擒瑾輩,并檻車寘鐇,械遞京師。得其狀,初不出 於寘鐇,而瑾實先之,則瑾其首誅耳

符節部雜錄

编辑

《書經》·《周書·康誥》「越小臣」諸節。小臣諸有符節之吏, 《六韜》,太公曰:「主與將有陰符,大勝克敵之符,長一尺。」 《鹽鐵論》:博士褚泰、徐偃等承明詔,建節馳傳,巡省郡 國,舉孝廉,勸元元。而流俗不改,招舉賢良方正文學 之士,超遷官爵,或至卿大夫。非特燕昭之薦士,文王 之廣賢也。

《文心雕龍》:「符者,孚也。徵召防偽,事資中孚。三代玉瑞, 漢世金竹。末代從省,代以書翰矣。」

《耳目記》:「漢發兵用銅虎符。」及唐初為銀兔符,以兔子 為符瑞故也。又以鯉魚為符瑞,為銅魚符以佩之。至 偽周,武姓也,元武,龜也,又以銅為龜符。

李氏《刊誤》:「《禮》曰:『君有賜則拜而受之。賜莫重於九錫, 衣服、朱戶納陛,乘輿樂縣、虎賁、弓矢,鈇鉞、秬鬯,遍詳 禮文,未有拜衣服虎賁者也。是物也,故不宜拜。若拜 朱戶渠門,宜謂之神。《禮記祭法》,累代祭名,不聞有㦸 神,是知無拜祭之禮也。近代受節置於一室,朔朢必 祭之,非也』。」

《夢溪筆談》:古之節,如今之虎符,其用則有圭璋龍虎 之別,皆櫝將之英蕩是也。漢人所持節,乃古之旌也。 予在漢東得一玉琥,美玉而微紅,酣酣如醉肌,溫潤 明潔,或云即玫瑰也。古人有以為幣者,春官「以白琥 禮西方」是也;有以為貨者,《左傳》「加以玉琥二」是也;有 以為瑞節者,「山國用虎節」是也。

《嬾真子》:陜府平陸主簿張貽孫子訓嘗問僕魚袋制 度,僕曰:「今之魚袋,乃古之魚符也。必以魚者,蓋分左 右,可以合符,而唐人用袋盛此魚,今人乃以魚為袋 之飾,非古制也。」《唐·車服志》曰:隨身魚符,左一右一。左 者進內,右者隨身,皆盛以袋。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 以上飾以銀。景雲中,詔衣紫者以金飾之,衣緋者以 銀飾之,謂之章服,蓋有據也。

《野客叢談》:唐故事以左魚給郡守,以右魚留郡庫,每 郡守之官,以左魚合郡庫之「右魚」,以此為信。自周顯 德間廢,而此制不可復。唐之魚符,即古者銅虎符之 意也。按古之符節,左以與郡守,右以留京師,非謂留 郡庫也。謂郡守往回,以所授之左符,合京師之右符, 以防其偽。其或遣使調發於郡國,則請內庫之右符, 「以合郡國之左符。」如魏公子無忌入王臥內竊虎符, 以召晉鄙之兵,救平原之難是也。大略如此。然觀《唐 志》謂符寶郎掌國之符節,藏其左而班其右。《環濟要 略》:銅虎符、竹使符,中分留其左半,以右半付之。則知 古之符藏其右而班其左,後之符藏其左而班其右, 此為不同。今《刑統》出左符以合右符,是亦左者在內, 右者在外也。說者謂「請內庫之《左符》,以合郡國之右 符」耳。

《中華古今注》:程雅問:「『口傳者何云』?答曰:『傳者,以木為 之,長一尺五寸,書符信於其上。又一板,封以御史印 章,所以為期信,即如今之過所也,言經過所在為証 也』。」

《孝經》云:「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 也。」唐節制皆從太府寺准三禮定之。《周禮》云:「山國用 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紫檀木畫其形象,御 親金書,以賜重臣,碧油籠之,歿而不用,則倒進之。漢 蘇武使單于,不拜,單于怒,令武北海窖中牧羊,氈裹 節食,雪臥節,旄落還漢仗節而迴,旄落盡也。

《佩楚軒客談》:「半金銅虎,漢兵制也,皆刻篆云某處發 兵符,腹上皆戊癸字。」

《雲煙過眼錄》:劉浙漕伯益所藏蒼玉符,長可一尺,闊 三寸,厚半寸許,兩傍作雙螭,中碾七篆字云:「元孫北 文治水聖。」彼以為禹治水符,甚珍之。余則以為偽物 也。蓋禹,姒姓,非徒文之似。又云:孫乃軒轅之孫,何為 曰「元孫?」且三代當作鐘鼎款識,何為乃小篆刻,俱不 工,不足奇也。

道士褚雪巘所藏銅虎符一半上有篆文六,云「某處 發兵合同」,下有楷書「甲」至癸十字,各擬古。

葉森曾見先師真吾白收虎符一,長有一尺五寸,廣 四寸,上剡首,下平,一面作虎蹲在上,下有漢款識字 云:「第一至第五,皆面上作身,通垂。」下有磨滅不可辨。 剡首二邊有字刊年月磨滅難辨。

山居太史楊瑀所藏銅虎符一,全體具存,背上篆云: 「某處發兵待行。」腹下分書十干,唯戊癸二字合全,餘 八字皆平。腹內作牝牡五竅,開合之則一全虎也。往 往有漢虎符者,如褚雪巘及真吾白所收,皆是如符 牌樣,上鑄一小虎形,下云「某處發兵」,或左右或止有 一邊,今此全虎形,亦異矣。

《妮古錄》:「余見銅虎符僅二寸許,虎各半,合而為一,色 如碧羽,微帶黃金。」

《古今印史精蘊》曰:「節,限制也,其為道也,損過以就中, 天命也;其為物也,刻符以合信,君命也。臣毋敢自專, 受節於君,乃得專制於外。《周官》:『守邦國者用玉節,都 鄙用角節。凡使節以金,門關用璽節,道路用旌節,取尊君之義。故其文象秉執之形,上函象節,其垂象節, 旄節以為文者也。古之制器者,以道而命名,制字者』」 象形以明道,在天為節氣,在君為節度,在事為節儉。 臣之忠節,婦之貞節,人之骨節,木之枝節,皆取限制 之義也。節,用之則建,不用則藏。別作鬥象受而藏之 之形,配合他字,兼此二文。

《龍湖文集》:「天子饗祀郊廟、視學、籍田,勳衛扈從,當值 則給金牌,虎賁巡城則給銅符,九門守衛則給銅牌, 錦衣校尉入直則給銅魚,京官朝參者則給牙牌。」牌 有圓花、長花、長素之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