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忠公文集 (四部叢刊本)/集古錄跋尾卷第二
歐陽文忠公文集 集古錄跋尾卷第二 宋 歐陽脩 撰 宋 胡柯 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元刊本
|
集古録跋尾卷第二 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三十五
後漢堯母碑〈嵗月見本文〉
右漢堯母碑漢建寧五年造其文略曰堯母慶都感
赤龍而生堯遂以侯伯恢踐帝〈下有闕〉慶都僊𣳚蓋𦵏
于兹欲人莫知名曰靈臺上立黄屋堯所奉祠三代
改易荒廢不修漢受濡期興滅繼絶如堯爲之遂遭
亡新禮祠絶矣故廷尉〈姓名磨滅不可讀矣〉深惟大漢堯之苗
胄當修堯祠追逺復舊前後奏上帝納其謀𡻕以春
秋奉大牢祠時濟隂太守魏郡審晃成陽令博陵管
遵各遣大輔助〈闕一字〉君經之營之不日成之此其
大槩也按皇覽云堯家在濟隂城陽吕氏春秋云堯
𦵏榖林皇甫謐云榖林即城陽然自史記地志及水
經諸書無堯母𦵏處惟見於此碑蓋亦葬城陽也而
諸書俗本多爲城陽獨此碑爲成陽當以碑爲正碑
後列當時人名民又云審晃字元讓管遵字君臺又
云漢受濡期莫暁其義也〈右集本〉
後漢堯祠碑〈𡻕月見本文〉
右漢堯祠碑在濟隂碑云帝堯者蓋昔世之聖王也
又曰聖漢龍興纂堯之緒祠以上犧至于王莾絶漢
之業而壇場夷替屏懾〈真蹟作攝〉無位大抵文字磨滅
字雖可見而不復成文其後有云李樹連理生於堯
祠太守河南張寵到官始初出錢二千敬致禮祠其
餘不〈一作可〉讀也碑後有年月蓋熹平四年建也治
平元年五月晦日書〈真蹟〉
後漢堯祠祈雨碑〈嵗月見本文〉
右漢堯祠祈雨碑首尾殘滅其僅可識者有云股肱
賢良廣祈多福䖍䖍夙夜又云常以甲子日詔太常
陳上古之禮舞先王之樂又云延熹十年仲春二月
陽氣侵隂又云享祀羣神仰瞻雲漢又曰嘉澍優霑
利茂萬物又云孟府君知堯精靈與天通神修治大
殿以此知爲祈雨於堯祠也堯祠在漢濟隂郡孟府
君者當是濟隂郡太守也其餘𨽻字完者頗多亦往
住成句但斷續不可次序爾〈右集本〉
後漢老子銘〈𡻕月見本文〉
右漢老子銘按桓帝本紀云延熹八年正月遣中常
侍左悺之苦縣祠老子至十一月又遣中常侍管霸
祠之而此碑云八月夢見老子而祠之世言碑銘蔡
邕作今檢邕集無此文皆不可知也〈右真蹟〉
後漢魯相置孔子廟卒史碑〈𡻕月見本文〉
右漢魯相置孔子廟卒史碑云司徒臣雄司空臣戒
稽首言魯前相瑛書言詔書崇聖道孔子作春秋制
孝經演易繫辭經緯天地故特立廟襃成侯四時來
祠事巳即去廟有禮器無常人掌領請置百石卒史
一人典主守廟謹問太常祠曹馮牟史郭玄辭對
故事辟雍祠先聖太宰太祝各一人備爵太常丞監
祠河南尹給牛羊豕大司農給米臣愚以爲如瑛言
可許臣雄臣戒愚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臣稽首以聞制曰可按漢書元嘉元年吴雄爲司徒
二生趙戒爲司空即此云臣雄臣戒是也魯相瑛者
據碑言姓乙字仲卿漢碑在者多磨滅此幸完可讀
録之以見漢制三公奏事如此與羣臣上尚書者小
異也又見漢祠孔子其禮如此治平元年六月二十
日書〈右真蹟〉
後漢修孔子廟器碑〈一作 𡻕月見本文表〉
右漢〈一有朝字〉韓明府修孔子廟器碑云永壽二年青龍
〈二字一作嵗〉在涒灘霜月之靈皇極之日永壽桓帝年號
也按爾雅云𡻕在申曰涒灘桓帝永興三年正月戊
申大赦改元永壽明年〈一有嵗次二字〉丙申曰𡻕在涒灘是
矣云霜月之靈皇極之日莫曉其義疑是九月五日
前漢文章之盛庶㡬三代之純深自建武以後頓爾
衰薄崔蔡之徒擅名當世然其筆力辭氣非出自然
與夫楊馬之言醇醨異味矣及其末也不勝其弊霜
月皇極是何等語韓明府者名勑字叔節前世見於
史傳未有名勑者豈自余學之不博乎春秋左氏𫝊
載古人命名之說不以爲名者頗多故以勑爲名者
少也治平元年二月晦日書〈右真蹟〉
後漢魯相晨孔子廟碑〈𡻕月見本文〉
右漢魯相上尚書章其略云建寧二年三月癸卯朔
七日已酉魯相臣晨長史臣謙頓首死罪上尚書臣
晨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以元年到官行秋饗飲酒
泮宫復禮孔子宅而無公出酒脯之祠臣依社稷
出王家榖春秋行禮建寧靈帝年號也於此見漢制
天子之尊其辭稱頓首死罪而不敢斥至尊因尚書
以致逹而巳余家集録漢碑頗多亦有奏章患其磨
滅獨斯碑首尾完備可見當時之制也又云孔子乾
坤所挺西狩獲麟爲漢制作故孝經援神契曰玄丘
制命帝夘行又尚書考靈耀曰丘生倉際觸期稽度
爲赤制䜟緯不經不待論而可知甚矣漢儒之狹陋
也孔子作春秋豈區區爲漢而巳哉治平元年三月
廿五日書〈右真蹟〉
後漢碑隂題名〈𡻕月未詳〉
右漢碑隂題名不知爲何人碑余家集録古文旣多
或失其所得之自然漢碑存於今者惟華嶽與孔子
廟最多其隂徃徃列修廟人姓名并記其所出錢數
不過三百至五百今斯碑所題文字缺滅而中間有
錢各五百四字則似是修廟人所記其人可見者有
濟隂定陶蔡顥子盛山陽金郷張諺季徳河南宛陵
趙堂世萇南陽南郷鄧升升逺濟隂成武周鳳季節
而其餘人姓名邑里多不完又時時有故吏字不知
爲何人祠廟第以漢𨽻難得録之爾治平元年閏五
月八日書〈右真蹟〉
同前
右漢碑隂題名不知爲何碑之隂蓋余家集録旣多
而或失其所得之處又其文字磨滅莫可考究惟有
錢各五百四字似是漢時修廟人爾漢碑今在者惟
華嶽與孔子廟中最多其碑隂題名者徃徃各書所
出錢數不過三百五百也而此碑所列邑里姓名字
完可見者尚十餘人然皆是濟隂山陽彭城汝南陳
留人則疑爲修孔子廟人也今列于後覽者可以察
焉濟隂定陶蔡顥子盛濟隂張翔季審陳留酸𬃷李
直顯節山陽金郷張諺季徳河南宛陵趙堂世萇南
陽南郷鄧升升逺濟隂成武周鳳季節山陽昌邑田
胤元尊濟隂成武史楞世明彭城朱翔元舉〈右真蹟〉
同前
右漢碑隂題名二皆不知爲何碑隂其人各記所出
錢數似是漢時修廟人題名余家集録華嶽及孔子
廟碑多如此此亦疑是二廟中碑前碑殘滅尤甚第
時有門生濟南東郡䓁字而姓名無復完者後碑則
有議曹功曹𮪍吏有蓮勺左郷有秩池陽左郷有秩
池陽集丞有秩皆不知是何名號又有〈闕一字〉陽候長
祋祤候長則是縣吏之名其𨽻字不甚精又無事實
可考姑録其名號以俟知者爾〈右集本〉
後漢張公廟碑〈𡻕月君本文 真蹟〉
右漢張公廟碑在𥠖陽而碑無題首又其文字殘滅
不可考究莫知爲何碑第時時得其字之可識而僅
成文者曰惟和平元年正月丙寅和平桓帝年號以
此知爲漢碑也又曰豐碑廟堂之前又曰於穆張公
則又知爲張公廟碑矣又云國無災祲屢獲豐年作
歌九章頌公徳芳其辭有云公與守相駕蜚魚往来
倐忽逺熹娱祐此𡉵民寧厥居其餘字畫尚完者甚
多但不成文爾治平元年閏五月九日書是日奏事
垂拱退召赴延和閱謝契丹禮物遂歸休
後漢公昉碑〈一作仙人唐君碑𡻕月未詳〉
右漢公昉碑者廼漢中太守南陽郭芝爲公昉修廟
記也漢碑今在者𩔖多磨滅而此記文字廑存可讀
所謂公昉者初不載其姓名但云君字公昉爾又云
𦒿老相傳以爲王莾居攝二年君爲郡吏啖𤓰旁有
真人〈一有居字〉左右莫察君獨進羙𤓰又從而敬禮之真
人者遂與期谷口山上乃與君神藥曰服藥以後當
移意萬里知鳥獸言語是時府君去家七百餘里休
謁往来轉景即至闔郡驚焉白之府君徙爲御史〈一作〉
〈吏〉鼠齧具君乃畫地爲獄召鼠誅之視其腹中果
有具府君欲從學道頃無所進府君怒勑尉部吏
収公昉妻子公昉呼其師告以厄其師以藥飲公昉
妻子曰可去矣妻子戀家不忍去於是乃以藥塗屋
柱飲牛馬六畜湏有大風雲来迎公昉妻子屋宅
六畜翛然與之俱去其說如此可以爲怪妄矣嗚呼
自聖人殁而異端起戰國秦漢以来〈一作之際〉竒辭怪說
紛然爭出不可勝數乆而佛之徒来自西夷老之徒
起於中國而二患交攻爲吾儒者往往牽而從之其
卓然不惑者僅自守而已欲排其說而黜之常患
乎力不足也如公昉之事以語愚人竪子皆知其妄
矣不待有力而後破其惑也然彼漢人乃刻之金
石以傳後世其意惟𢙢後世之不信然後世之人未
必不從而惑也治平元年四月二十三日以旱開宫
寺祈雨五日中一日休務假書〈右真蹟〉
後漢析里橋郙閣頌〈𡻕月見本文〉
右漢析里橋郙閣頌建寧五年立云惟斯析里處漢
之右溪源漂疾横注于道渉秋霖漉稽滯商旅休謁
往還常失日晷行理咨嗟郡縣所苦斯溪旣然郙閣
尤甚臨深長淵三百餘丈接木相連號爲萬柱遭遇
隤納人物俱隋〈一作隳〉沈没洪淵酷烈爲禍於是太守
阿陽李君諱㑹字伯都以建寧三年二月辛巳到官
思惟惠利有以綏濟聞此爲難其日乆矣乃俾府
仇審改解危殆即便求𨼆析里大橋於爾乃造又醳
散𨵿之𡼼漯徙朝陽之平𤍜減西髙閣就安寧之石
道禹導江河以靖四海紀厥績艾康萬里乃作頌
曰頌後又有詩皆磨滅不完其云遭遇隤納又云醳
散𨵿之𡼼漯徙朝陽之平𤍜刻畫適完非其訛繆而
莫詳其義疑當時人語與今異又疑漢人用字簡略
假借不同爾故録之以俟博識君子治平元年六月
十日書〈右真蹟〉
後漢人闕銘〈𡻕月未詳 真蹟〉
右漢人闕銘二其一曰永樂少府賈君闕其一曰雒
陽令王君闕二者皆不知爲何人按漢書桓帝母孝
崇匽皇后居永樂宫和平元年詔置太僕少府如長
樂故事又按顔師古注地里志曰魚豢〈真蹟誤作劵〉云漢
火行忌水故去洛水加隹師古謂光武以後始改爲
雒然則二人者皆後漢時人也又按漢官儀長樂少
府以宦者爲之則賈君者蓋亦宦者也治平元年九
月十五日書
後漢文翁石柱記〈𡻕月見本文〉
右漢文翁石柱記云漢初平五年倉龍甲戌旻天季
月修舊築周公禮殿始自文翁開建泮宫據顔有意
益州學館廟堂記云按〈一無此字〉華陽國志文翁爲蜀郡
守造講堂作〈一無此字〉石室一名玉堂安帝永初間烈火
爲災堂及寺舎並皆焚燎惟石室獨存至獻帝興平
元年太守髙朕於玉堂東復造一石室爲周公禮殿
有意又謂獻帝無初平五年當是興平〈四字一作當如華陽志爲〉
〈興平〉元年蓋時天下喪亂西蜀僻逺年號不通故仍稱
舊號也今檢范曄漢書本紀初平五年正月改爲興
平顔說是也治平元年六月十三日書〈右真蹟〉
後漢文翁學生題名
右漢文翁學生題名凡一百有八人文學𥙊酒典學
從事各一人司儀主事各二人左生七十三人右生
三十人文翁在蜀教學之盛爲漢稱首其弟子著籍
者何止於此蓋其磨滅之餘所存者此爾治平元年
六月二十日書〈右真蹟〉
後漢泰山都尉孔君碑〈𡻕月見本文〉
右漢泰山都尉孔君碑云君諱宙字季將〈二字一作秀特〉孔
子十九世之孫也年六十一延熹四年正月乙未以
疾卒〈一有于家二字〉其序官閥甚簡又或殘滅不完但見其
舉孝㢘爲𭅺遷元城令遂爲泰山都尉爾其辭有云
躬忠恕以及人兼禹湯之罪已宙人臣而引禹湯以
爲比在今人於文爲不𩔖蓋漢世近古簡質猶如此
也治平元年閏五月二十一日書〈右真蹟〉
後漢孔宙碑隂題名
百人其親授業者爲弟子轉相傳授者爲門生今宙
右漢孔宙碑隂題名漢世公卿多自教授聚徒常數
碑殘缺其姓名邑里僅可見者𦆵六十二人其稱弟
子者十人門生者四十三人故吏者八人故民者一
人宙孔子十九世孫爲泰山都尉自有録治平元年
閏五月二十一日書〈右真蹟〉
後漢孔君碑〈𡻕月見本文 真蹟〉
右漢孔君碑其名字磨滅不可見而世次官閥粗可
考云孔子十九代孫潁川君之元子也舉孝㢘除𭅺
中昌長遭太守君憂服竟拜尚書侍郎治書御史
陵太守遷下邳相河東太守建寧四年十月卒其
餘文字歷歷可讀以其斷絶處多文理難續故不復
盡録然其終始略可見矣惟其名字皆亡爲可惜也
治平元年五月十日書
後漢孔徳讓碑〈一作 𡻕月見本文碣〉
右漢孔徳讓碑蓋其名巳磨滅但云字徳讓者宣尼
公二十世孫都尉君之子也仕歷郡諸曹史年二十
永興二年七月遭疾不禄碑在今兖州孔子墓林中
永興孝桓帝年號也〈一有都尉者宙也五字〉其人〈二字一作德讓〉早卒
無事蹟可考余集録所藏〈一有獨闕二字〉孔林中漢〈一無此字〉碑
最後得此遂無遺者蓋以其文字簡少無事實故世
人遺而不取獨余家有之也治平元年閏五月二十
日書〈右真蹟〉
後漢劉寛碑〈中平二年〉
右漢太尉車𮪍將軍特進逯郷〈二字一作封〉昭烈侯劉公
碑公諱寛有兩碑皆在浴陽余家集録皆得之其一
故吏李謙所〈一作等〉立而此碑門生殷包等所〈一無此字〉立
其所書與李謙等〈一作碑〉所載不異惟漢𨽻難得當録
〈二字一作故録之〉漢公卿〈一有卒字〉故吏門生各自立碑以伸感
慕惟見於此今人家碑碣非其子孫則他人不爲立
也治平元年六月十四日書〈右真蹟〉
後漢太尉劉寛碑〈同前〉
右漢太尉劉寛碑漢書有傳其官閥始卒與碑多同
而傳載遷官次序頗略蓋史之所記善惡大事官次
雖小略不足爲失惟其繆誤與闕其大莭不可不正
碑云大將軍以禮脅命拜侍御史遷梁令三府並用
博士徴皆不就司𨽻校尉舉其有道公車徴拜議郎
司徒長史而傳但云大將軍辟五遷司徒長史今據
碑止四遷爾博士未甞拜也碑於長史下遂云入登
侍中延熹八年地震有詔詢異而拜尚書遷南陽太
守拜太中大夫復拜侍中屯𮪍尉宗正光禄勲遂授
太尉傳至太中大夫始云遷侍中其前自長史入登
侍中史闕書也碑又云固疾遜位拜光禄大夫遷衞
尉復作太尉而傳云以日食免拜衛尉以日食免當
從傳爲正而不書光禄大夫史闕也其餘皆同故不
復録〈右集本〉
後漢太尉劉寛碑隂題名〈𡻕月見本文〉
右漢太尉劉寛碑隂題名寛碑有二其故吏門生各
立其一也此題名在故吏所立之碑隂其别列於後
者在寛子松之碑隂也寛以漢中平二年卒至唐咸
亨元年其裔孫湖〈一作胡〉城公爽以碑𡻕乆皆仆于野
爲再立之并記其世序嗚呼前世士大夫世家著之
譜牒故自中平至咸亨四百餘年而爽䏻知其世次
如此之詳也蓋自黄帝以来子孫分國受姓歷堯舜
三代數千𡻕間詩書所紀皆〈一有各字〉有次序豈非譜繫
源流傳之百世而〈一無此字〉不絶歟此古人所以爲重也
不然則士生於世皆莫自知其所出而昧其世徳逺
近其所以異於禽獸者僅識其父祖爾其可忽哉
唐世譜牒尤備士大夫務以世家相高至其弊也或
䧟䡖薄㛰姻附託邀求貨賂君子患之然而士子修
飭喜自樹立兢兢惟恐墜其世業亦以有譜牒而䏻
知其世也今之譜學亡矣雖名臣巨族未甞有家譜
者然而俗習苟簡廢失者非一豈止家譜而已哉嘉
祐八年七月二十九日書〈右真蹟〉
後漢楊震碑〈嵗月未詳〉
右漢楊震碑首題云漢故太尉楊公神道碑銘文字
殘缺首尾不完其可見而僅成文者云聖漢龍興神
祇降祉乃生于公又云窮神知變與聖同符鴻漸衡
〈一作于〉門羣英雲集又云貽我三魚以章懿徳又云大
將軍辟舉茂材除襄城令遷荆州刺史東萊涿郡太
守又云司徒太尉立朝正色恪勤竭忠其餘字存者
多而不復成文矣治平元年六月十日書〈右真蹟〉
後漢楊震碑隂題名
右漢楊震碑隂題名者一百九十人其餘磨滅不完
者又十餘人余家所録漢碑隂題名頗多或稱故吏
門生弟子或稱從事曹之𩔖其人皆著州縣邑里
名字甚詳獨此碑所書簡略直云河間賈伯錡博陵
劉顯祖之𩔖凡百九十人者皆然疑其所書皆是字
爾蓋後漢時人見於史傳者未甞有名兩字者也漢
𨽻世所難得幸而在者多殘滅不完獨此碑刻畫完
具而𨽻法尤精妙甚可喜也治平元年中伏日書〈真蹟〉
後漢沛相楊君碑〈𡻕月見本文 真蹟〉
右漢沛相楊君碑在閿郷楊震墓側碑首尾不完失
其名字按後漢書震及中子秉秉子賜賜子彪皆有
傳又云震長子牧冨波相牧孫竒侍中竒子亮陽成
亭侯又云少子奉奉子敷敷子衆蓩亭侯又有彪■
子脩楊氏子孫載于史傳者止此爾不知沛相爲何
人也碑云孝順皇帝西廵以史召見拜郎中遷常
山長史換犍爲府丞宰司累辟應于司徒州察茂才
遷鮦陽侯相後拜議郎五官中郎將沛相年五十六
建寧元年六月癸丑遘疾而卒其終始尚可見而惜
其名字亡矣治平元年六月十日書
後漢繁陽令楊君碑〈熹平中〉
右漢繁陽令楊君碑首尾不完文字磨滅可識者四
百三十字不可識者六十一字碑云君遭叔父太尉
薨委榮舉吏民攀轅守闕上書運榖萬斛助官賑
貧以乞君還又云〈一作君〉冨波君之子按漢書楊震子
牧爲冨波相君廼牧子也叔父太尉者秉也出米乞
令前史所無惜其名字磨滅不可見矣嘉祐八年十
月廿三日書〈右真蹟〉
後漢髙陽令楊君碑〈𡻕月未詳〉
右漢髙陽令楊著碑首尾不完而文字尚可識云司
𨽻從事定潁侯相最後爲善侯相善上一字磨滅不
可見蓋其中間甞爲髙陽令而碑首不書最後官者
不詳其義也按楊震碑髙陽令著震孫也今碑在震
墓側〈一有右真蹟也字〉
後漢楊君碑隂題名〈真蹟〉
右漢楊君碑隂題名首尾不完今可見者四十餘人
楊震子孫𦵏閿郷者數世碑多殘缺此不知爲何人
碑隂其後有云右後公門生又云右沛〈二字集本作後史〉君
門生沛君疑是沛相者自有碑而亡其名字矣後公
亦不知爲何人也治平元年六月十日書
同前〈真蹟〉
右漢楊君碑隂題名凡一百三十一人有稱故吏者
故民者處士者故功曹史者故門下佐者𩔖例不一
似當時人各隨意書之而文字磨滅僅可讀其姓名
字俱完可識者八十三人其餘或在或亡蓋後漢楊
震墓域中碑也楊氏墓在閿郷有碑數庁皆漢世所
立余家集録得其四震及沛相繁陽髙陽令碑并得
碑隂題名然〈一有嚮字〉得時參錯不知爲何碑之隂也其
名氏可見者當時皆無所稱述顧其人亦不足究考
第以漢𨽻真蹟金石所傳者至今𩔖多磨滅可惜故
録之爾治平元年三月晦日書
後漢碑隂題名
右漢碑隂題名在閿郷楊震墓側文字磨滅不復可
考其僅可見者曰候長汾隂趙遺子宣候上滅一字
又曰故督郵曹史縣功曹郷部吏柏昱等人名郷上
又滅一字又曰西郷亭長柏昱子政又曰郷亭長翟
國相如郷上又滅一字又曰麟都亭長隂定安定谷
口亭長方文雅方上又滅一字東門亭長梁忠子孝
四望亭長吴鴻子名麟武亭長常暠君宣其餘缺裂
不完蓋楊氏子孫當時皆𦵏閿郷碑碣往往磨滅此
不知爲誰碑也治平五年五月廿日謝雨致齋于太
社書〈右真蹟〉
後漢楊公碑隂題名〈真蹟〉
右漢楊公碑隂題名楊氏世𦵏閿郷墓側皆有碑今
其存者四余家集録皆得之乃太尉沛相髙陽繁陽
令也此碑隂者不知爲何人碑文字殘缺其僅存者
十五人又滅其一其在者十四人曰懷陵圉令相蔣
禧字武仲冝禄長蕭劉瑞字仲祐孝㢘杼秋劉旭字
子明太官日丞譙曹臻字建國辭曹史鄲公孫銀字
山根門下書佐史韓純字子敬豐畢珮字廣世鄲孟
縱字河雒决曹書佐鄲公孫晹字元晹皆稱故吏又
有故吏〈一無二字〉賛陳俊字仲顯蘄夏陽字儀公蘄兒銀
字伯玉杼秋劉順字子選沛周儀字帛民凡五人皆
不著職〈一有但稱故吏四字〉而孟縱字河雒周儀字帛民文字
皆完非訛繆而莫曉其義也治平元年六月十四日
書
後漢殘碑隂〈𡻕月未詳〉
右漢殘碑隂前後〈二字一作亦〉磨滅不知爲何人碑其知
爲漢碑者蓋其𨽻字非漢人莫爲也其字僅可見
者尚數十而姓名完者九人曰王伯郷趙仲方賈元
周王景陽賈元輔宗石處王仲宣馬安國王通國皆
無官號邑里莫知爲何人惟漢𨽻在者少爲難得故
録之治平元年五月十八日書〈右真蹟〉
後漢朔方太守碑隂〈𡻕月見本文〉
右漢朔方太守碑隂題名〈一無此字〉云永壽二年朔方太
守上郡仇君察察下滅一字除郎中大曲長大下又
滅一字延熹四年九月乙酉詔書遷衙令五年正月
到官奉見明府見下又滅一字立祠刋石表章大聖
之遺靈永示来世之未〈一作末〉未下又滅一字謹出錢
千千下又滅兩字者下行因紀姓名〈一無七字〉據此乃當
時修廟出錢人爾今其姓名往往可見云衙郷三老
時勤伯秋上官鳳季方録事史楊禹孟布衙主記椽
楊綬子長門下功曹裴篤伯安倉曹任就子優又
有集曹軍〈一作君〉假司馬之𩔖名字多不完其所出
錢不過三百至五百蓋漢世物幣重今華嶽孔子
廟碑隂所列亦皆如此其所立祠蓋不知爲何廟也
治平元年夏至日書〈右真蹟〉
後漢劉曜碑〈一有并 𡻕月未詳隂二字 真蹟〉
右漢劉曜碑在今鄆州界中文字磨滅僅有存者云
諱曜字季尼年七十三其餘爵里官閥卒𦵏𡻕月皆
不可見字爲漢𨽻亦不甚工惟其銘云天臨大漢錫
以明悊碑首題云漢故光禄勲東平無鹽劉府君之
碑以此知爲漢碑也治平元年四月一日書
後漢北海相景君銘〈𡻕月見本文〉
右漢北海相景君銘其碑首題云漢故益州太守北
海相景君銘其餘文字雖往往可讀而漫滅多不成
文故君之名氏邑里官閥皆不可考〈一作見〉其可見者
云惟漢安二年北海相任城府君卒城下一字不可
識當爲景也漢功臣景丹封櫟陽侯傳子尚尚傳子
苞苞傳子臨以無嗣絶安帝永𥘉中鄧太后紹封苞
弟遽爲監亭侯以續丹後自是而後史不復書而他
景氏亦無顯者漢安順帝年號也君卒於順帝時蓋
與遽同時人也碑銘有云不永麋夀余家集録三代
古器銘有云眉壽者皆爲麋蓋古字簡少通用至漢
猶然也治平元年四月二十九日書〈右真蹟〉
後漢謁者景君碑
右漢景君碑尤磨滅惟謁者任城景君數字尚完其
餘班班可見者皆不䏻成文故其年世壽考功行卒
𦵏莫可考也蓋漢𨽻今尤難得其磨滅之餘可惜爾
〈右集本〉
後漢景君石郭銘
右景君石郭銘者余旣得前景君碑又得此銘皆在
任城不知一景君乎將任城景氏之族多耶文字磨
滅不可考故附于此熈寧三年正月朔旦山齋記〈右〉
〈真蹟〉
後漢𡊮良碑〈𡻕月見本文〉
右漢𡊮良碑云君諱良字卿卿上一字磨滅陳國扶
樂人也厥先舜苗世爲封君周興虞閼父自此而滅
又云滿爲陳侯至玄孫濤塗以字立姓曰𡊮自此又
滅又云當秦之亂𨼆居河洛髙祖破項實從其册天
下旣定還宅扶樂蓋不知爲何人也又云孝武征和
三年曾孫斬賊先勇拜黄門郎曽孫滅其名賊下亦
〈一作又〉滅一字又曰封𨵿内侯食遺郷六百戸薨子經
嗣薨子山嗣傳國三世至王莽而絶君即山之曽
孫也舉孝㢘郎中謁者將作大匠丞相令廣陵太守
討江賊張路等威震徐方謝病歸家孝順𥘉𥘉下數
字滅〈一作滅數字〉又云府舉君拜議郎符節令其後又云
永建六年二月卒其碑首題云漢故國三老𡊮君碑
而碑文有使者持節安車又有几杖之尊𥘵割之養
君寔饗之之語以此知良甞爲三老矣其餘磨滅雖
時時可讀而不次第也又云帝御九龍殿引對飲
宴九龍殿名惟見於此治平元年五月二十九日夏
至假書〈右真蹟〉
後漢張平子墓銘〈永和四年〉
右漢張平子墓銘世傳崔子玉撰并書按范曄漢書
張衡傳賛云崔子玉謂衡數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
此銘有之〈四字一作今銘有此語〉則真子玉作也其刻石爲二
本一在南陽一在向城天聖中有右班殿直趙球者
知南陽縣事因治縣署毀馬臺得一石有文驗之廼
斯銘也遂龕于聽事之壁其文至凡百君子而止其
後〈一有半字〉亡矣其在向城者今尚書屯田貟外郎謝景
𥘉得其半於向城之野自凡百君子巳上則亡矣〈三字〉
〈一作其前半亡矣〉今以二本相𥙷續其文遂復完而闕其最
後四字然則昔人爲二本者不爲無意矣據徐方回
所記二十一字廼趙球所得南陽石之亡者〈二十一字一作〉
〈唐寳應中有徐方回者别得二十一字云是銘最後文疑球所得南陽石之半亡者爾〉今不復
見則又亡矣惜哉嘉祐八年𡻕在癸夘十月十八日
書〈右真蹟〉
集古録跋尾卷第二
堯母碑〈元第四百六十一〉堯母〈一有祠字〉恢踐帝〈一有宫字〉奉祠〈一作祀〉
讀矣〈一無矣字〉諸書〈此下一有皆字〉嘉祐元年三月二十九日書
〈一有此十一字〉
堯祠碑〈元第七百九十一〉屏懾〈真碑及公䟦皆作屏懾或因國語并左氏傳疑懾爲攝非〉
祈雨碑〈元第九百六十一〉又曰〈一作云〉斷續〈一作絶〉治平元年六
月六日書〈一有此九字〉
老子銘〈元第一百六十一〉
置孔子廟卒史碑〈元第三百九十〉辟雍〈一作廱碑作雍〉
修孔子廟器碑〈元第三百五十一〉莫曉〈莫字上一有者字〉
孔子廟碑〈元第四百七十一〉
碑隂題名〈元第八百一〉斯碑〈一無碑字〉世萇〈一作長〉
同前〈元第八百三十一〉又有〈此下闕一夏字〉治平元年閏五月九日
書〈一有此十字〉
張公廟碑〈元第八百二十一〉災�〈一作冦〉
公昉碑〈元第五百七十〉府君〈一無君字〉君徙〈碑作從〉
郙閣頌〈元第九百八十一〉府〈碑作衡官〉徙朝〈碑作從朝〉經紀〈碑作記〉
後漢人闕銘〈元第七百八十一〉人也〈一無也字〉
石柱記〈元第二百二十一〉
文翁學生題名〈元第六十一〉
都尉孔君碑〈元第三百八十一〉宙人臣〈一作宙爲人臣〉此也〈一無也字〉
孔宙碑隂題名〈元第八百六十一〉
孔君碑〈元第七百一〉
孔徳讓碑〈元第八百五十一〉漢碑最〈一作碑最多〉
劉寛碑〈元第二百七十一〉殷包〈古碑作苞〉
太尉劉寛碑〈元第二百六十一〉漢書〈二字上一有寛字〉善惡大事〈事一〉
〈作節〉與闕其大節〈一無五字〉舉其有道〈四字一作舉茂林太尉舉有道〉而拜
〈一作轉拜〉屯𮪍〈此下一有校字〉治平元年六月十四日書〈一有此十字〉
劉寛碑隂題名〈元第五百二十一〉
楊震碑〈元第九十一〉降祉〈一作祚〉
楊震碑隂題名〈元第八百七十一〉
沛相揚君碑〈元第十一〉長子〈一無長字〉
右漢楊君碑者其名字皆巳磨滅惟其銘云明明
楊君其姓尚可見爾其官閥始卒則粗可考云孝
順皇帝西廵以史召見帝嘉其忠臣之苗器其
璵璠之質詔拜郎中遷常山長史換犍爲府丞非
其好也廼翻然䡖舉宰司累辟應于司徒州察茂
林遷鮦陽侯相金城太守南蠻蠢迪王師出征拜
車𮪍將軍從事軍還䇿勲復以疾辭後拜議郎五
官中郎將沛相年五十六建寧元年五月癸丑遘
疾而卒其終始頗可詳見而獨其名字泯滅爲可
惜也是故余甞以謂君子之垂乎不朽者顧其道
如何爾不託於事物而傳也顔子窮臥陋巷亦何
施於事物耶而名光後世物莫堅於金石盖有時
而弊也治平元年閏五月二十八日書〈此與前本不同故兩存之〉
繁陽令楊君碑〈元第一百一〉
髙陽令楊君碑〈元第一百十一〉
楊君碑隂題名〈元第二十一〉亦不知爲〈一作不知其爲〉
同前〈元第四百八十一〉楊君〈一作氏〉史者〈一無者字〉
同前〈元第七百四十二〉五年〈一作元年〉
同前〈元第二百二十一〉
後漢殘碑隂〈元附二百二十一〉惟漢隷在者少爲難得故録
之〈一無此十二字〉
朔方太守碑隂〈元附二百二十一〉
劉曜碑〈元第五百一〉悊〈一作詰〉
景君銘〈元第六百二十一〉
景君碑〈元第九百七十一〉熈寧二年十月朔〈一作晦〉日山齋書
〈一有此十一字〉
景君石郭銘〈元附九百七十一〉
𡊮良碑〈元第七百七十一〉時時〈一作有時〉
張平子墓銘〈元第三十一〉謂衡〈一作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