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民國演義
◀上一回 第一五九回 石青陽團結西南 孫中山宣言北伐 下一回▶

  卻說盧永祥、何丰林、臧致平三人下野以后,戰局的形勢,大為變化。奉天和廣東都是反曹助盧的,當然各有舉動。那廣東方面,東江的戰事,因雙方都已筋疲力盡,成了相持之局。吳佩孚見陳炯明不能得志,命廣西的陸榮廷,江西的方本仁,克日攻粵,也俱沒有效果。沈鴻英不但不能助陣,反又降了中山先生,回桂攻擊陸榮廷,因此吳佩孚方面,不但失了一臂之助,而且增加了一個敵人。沈鴻英之反复,亦民國軍閥中所罕見。至于廣東方面,因財政困難,北伐的事業又极重要,不能不勉力籌措。這時財政當局,因擬統一馬路旁舖業權,与改良馬路起見,征辦一种舖底捐,凡馬路兩旁的店舖,依照舖底价值,繳費二成,以作在馬路旁營業的代价。此外又有租捐、特种藥品捐、珠寶玉石捐、儀仗捐等,各商店一齊團結反對,并接洽以總罷市為對付。一面召集全市商團与附近各鄉團,以聯防為名,集中廣州,向當局警戒。此時廣東省長徐紹楨已經去職,但是對于國事,仍然十分當心。他听了這個消息,恐怕影響治安,急忙出任調停。商界方面,便提出七個條件:

  一、永遠取消統一馬路業權案。

  二、取消租捐。

  三、取消特种藥品捐。

  四、取消其他一切擬辦之苛捐。

  五、軍隊出駐市外。

  六、交回各江封用之輪船,以利交通。

  七、免財政廳長陳其瑗職。

  徐紹楨調停了几天,廣東省長楊庶堪,方才發出布告,取消馬路統一業權案。商界方面因沒有永久兩字,不肯承認,非要達到永久取消的目的不可。徐紹楨只得又向兩方面竭力磋商,方才由楊庶堪答應增加永久取消字樣,其他各項雜稅,也一律取消。這風潮總算這樣完結了。那些開到廣州市的商團鄉團,原是為總罷市的后援而來的,現在見事情解決,便各紛紛回防。這時各團代表,又開會設立聯防總辦事處,不料這一個舉動,早已起了野心家利用之心,因前商會會長陳廉伯,私向挪威購買大批軍械一案,遂釀成各地的大罷市,和商團与駐軍的沖突,甚而牽動到外交,只看九月一日孫中山先生對外的宣言,就可以知道了。那宣言的原文道:

  自廣州匯丰銀行買辦,開始公然叛抗我政府后,予即疑彼之叛國行動,有英國之帝國主義為其后盾。但余不欲深信,因英國工党今方執政,該党于會議中及政綱中,曾屢次表示同情于被壓迫之民族。故予當時常希望此工党政府,既已握權在手,或能實行其所表示,至少拋棄從前以禍害恥辱積壓于中國之炮艦政策,而在中國創始一國際公道時代,即相傳為英工党政治理想中之原則者。不意八月二十九日,英總領事致公文于我政府,聲稱沙面領團“抗議對一無防御的城市開炮之野蠻舉動”。末段數語,則無异宣戰。其文曰:“予現接上級英海軍官通告,謂彼已奉香港海軍總司令訓令,倘中國當局對城市開炮,所有一切有用之英海軍隊,立即行動。”茲我政府拒絕“對一無防御之城市開炮之野蠻舉動”之妄言。須知我政府對于廣州全市,或因不得已而有此舉動之處,只有西關郭外之一部,而此處實為陳廉伯叛党之武裝根据地。此項妄言所從出之方面,乃包含新嘉坡屠殺事件,及阿立察(印度)、埃及、愛爾蘭等處殘殺行為之作者在內,故實為帝國主義熱狂之總表現。他國姑勿論,最近在我國之万縣英海軍,非欲炮擊一無防御之城市,直至我同胞二人被捕,不經審判,立即槍斃,以滿足帝國主義之凶暴,而始免于一擊乎?然則是否因此种暴舉,可以行諸一軟弱不統一之國家而無礙,故又欲施諸別一中國之城市當局歟?惟予覺此項帝國主義的英國之挑戰,其中殆含有更惡之意味。試觀十二年來,帝國主義各強國于外交上,精神上,以及种种借款,始終一致的贊助反革命,則吾人欲觀此項帝國主義之行動,為并非企圖毀坏吾之國民党政府,殆不可行。蓋今有對我政府之公然叛抗舉動,其領袖為在華英帝國主義最有力机關之一代理人。

  我政府謀施對付此次叛抗舉動之唯一有力方法,而所謂英國工党政府者,乃作打倒我政府之恐嚇,此是何意味乎?蓋帝國主義所欲毀坏之國民党政府,乃我國中唯一努力圖保持革命精神之政府,乃唯一抗御反革命之中心,故英國之炮欲對之而發射。從前有一時期為努力推翻滿清,今將開始一時期為努力推翻帝國主義之干涉中國掃除完成革命之歷史的工作之最大障礙。

  這件風潮,后來由范石生、廖行超兩人的調停,總算得到一個解決。后來又因被陳廉伯利用,曾經過一次大變,此是后話,按下不提。

  卻說中山先生因東南東北的戰事,俱已爆發,時時召集各要人討論北伐的計划。這一天正在開會之際,忽然傳報石青陽來見。原來石青陽自從熊克武失敗后,因在四川沒有立足之地,不能不到別省去暫住。后來知道熊克武在云南、貴州邊境,便也到云南去依唐繼堯。那唐繼堯本有圖川之志,听說石青陽來滇,倒也很表歡迎,立刻請他到省城相會。石青陽到了省城,唐繼堯已派代表來迎,石青陽到了唐繼堯的署中,繼堯立刻出來,一見青陽,便歡然若舊相識。坐下以后,青陽約略問了些云南現狀,又大約把川中所以失敗的原因說了一遍。唐繼堯歎息道:“錦帆兄是我們的老友,我無日不希望他能戡定全川,驅除北方的勢力,為我西南各省張目,不料垂成的事業,又复失敗,真是可惜!”石青陽笑道:“桑榆之收,未必無期,尚須看錦帆的努力耳。”唐繼堯也笑道:“但能如此方好。”石青陽道:“話雖如此,但以我的目光看來,熊君決不能重入四川,恐怕這天府之區,完全要入于吳佩孚的掌握之中咧。”妙妙。石青陽大有說士之風。唐繼堯道:“何以見得?”石青陽道:“吳佩孚素抱武力統一主義,對于四川,早已處心積慮,希望并入他的版圖。他現据有全國之半的地盤,實力雄厚,哪個是他敵手?以奉張之強,兵力之厚,不值他的一擊,何況區區一旅之眾,豈能抗半國之兵。所以我料熊君必不能再入四川,作云南各省的屏蔽,而吳佩孚的必然据有四川地盤,也在意料之中咧。”妙妙。石青陽大有說士之風。唐繼堯愕然道:“此言恐怕也未必可靠。武力統一,不過是一句話罷咧,實際上怎能做得到呢?”石青陽笑道:“我們不必說他做得到做不到,卻先把現在的大勢來較論一下。吳佩孚現有的地盤,是直隸、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湖北、江西、福建等九省,還有熱、察、綏、京兆等特別區域。四川与湖南,實際上也不啻他附庸。与吳為敵的,只有奉張,浙盧,粵孫,和黔、滇等省而已。浙盧現在受了蘇、皖、贛、閩四省的監視,自保尚且不暇,哪里還講得到向外發展?浙盧不能為吳之患一。奉張雖稱雄關外,然而一直隸之兵,已足當之,要想入關,也是大難大難。奉張又不足為吳之患二。粵孫東江之亂尚不能平,更無暇北伐。粵孫更不足為吳之患三。吳現在只用河南、湖北、陝西三省的兵力,再加以親吳的川軍,已不止有二十万大兵,以圖四川一省,何難一鼓而平?四川不難一鼓而平一。四川平定之后,出一支兵南入貴州,更由湖南出兵西趨,以夾擊之勢,攻一貧弱的貴州,何愁不能克日戡定?貴州又不足平二。川、黔俱平之后,合擊云南,蓂賡兄雖然智勇冠天下,恐怕未必能抗豫、陝、鄂、川、湘、黔六省之兵。云南又不足平三。云南得手而后,由湘出兵,以拊廣西之背,云南出兵,以搠廣西之腹,廣西也必不能抗。廣西又不足平四。西南各省既定,一廣東何能孤立?孫中山也惟有出國西游,再圖机會了。此言廣東又不足平五。西南全平之后,解決浙盧,更是不費吹灰之力。浙江又不足平六。那時竭全國之力以東趨,奉張又豈能獨免?奉張又不足平七。蓂賡兄,你看這武力統一的計划,能不能夠實現?”以上一大篇說詞,三層說天下之大勢,直已优胜,次論各省之削平,以鼓起滇唐之憂慮,甚妙。唐繼堯默然半晌,又道:“如此說,我兄將如何對付?”不先決自己對付之策,而先問石青陽對付之策,亦妙。蓋石青陽如有解決之法,則已亦不必憂矣。石青陽笑道:“我不過一光身而已,并沒什么地盤,還講什么對付的方法。能夠在國內住一天,便住一天,在四川不能立足,可到別省,別省又不能立足,可去國外。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何必計較什么對付。”妙甚,自己之不用計較對付,正是反激唐之不可不力謀對付也。唐繼堯想了一會道:“吳佩孚能聯合各省的力量,以實行他武力統一的政策,我們各省,也何嘗不可聯絡起來以對抗吳氏?”漸漸上了道儿。石青陽笑道:“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計划。但是言之非艱,行之維艱,結果也不過是一种空气而已。試看這次錦帆在四川失敗,誰肯助他一臂之力,當他胜利時,胡若愚還肯賣力,等到一次戰敗,大家又都袖手旁觀,想保全自己的實力了。其實北軍方計划各個擊破,想保全自己的實力,結果也不過是空想而已。”妙甚妙甚。唐繼堯奮然說道:“哪有這話?我今偏要出人意料之外,竭全力來助錦帆重入成都,驅除北方勢力。”上了道儿了。石青陽笑道:“兄果有此決心,也非獨力能任之事,必須西南各省,大家團結起來,方能成為一种絕大勢力呢。果然蓂賡兄這計划能夠實現,不說是自己的計划,反說是唐的計划,使他格外努力,妙。不但可以保持西南的力量,而且還可以窺取中原,覆滅曹、吳咧。”又歆之以利。唐繼堯道:“我的主張已經決定了,我兄能否助我一臂之力,代我和熊君与貴州劉君接洽,共同組織一個聯軍,以抗四川的侵略?”石青陽慨然道:“既然蓂賡兄肯做此大義之舉,兄弟豈有不幫忙之理?我當即日到貴州,和錦帆兄接洽便了。”唐繼堯大喜。

  石青陽住了一日,便往貴州和劉顯世磋商。劉顯世當然也沒有不贊成之理。滇、黔兩省說妥以后,方來和熊克武說明,熊克武更是喜歡。當下便組織一個川滇黔聯軍總司令部,以圖進占四川,向外發展。這計划告成以后,石青陽便又跑到廣東來和孫中山先生接洽。孫中山先生原是只求國家人民有利,不講私人權利如何的,見他們肯北伐曹、吳,立刻便引為同志,并推唐繼堯為副元帥,以便率軍北伐,便宜處理一切。這時因東南的形勢緊張,所以石青陽又以川滇黔聯軍總司令代表的名義,來請師期。這時中山已決定北伐,當時便即擬定了一個北伐宣言,原文道:

  國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辛亥之役,推倒君主專制政体暨滿洲征服階級,本已得所借手,以從事于目的之貫徹。假使吾党當時能根据于國家及民眾之利益,以肅清反革命勢力,則十三年來政治根本,當已确定,國民經濟教育犖犖諸端,當已積极進行。革命之目的縱未能完全達到,然不失正鵠,以日躋于光明,則有斷然者。

  原夫反革命之發生,實繼承專制時代之思想,對內犧牲民眾利益,對外犧牲國家利益,以保持其過去時代之地位。觀于袁世凱之稱帝,張勳之复辟,馮國璋、徐世昌之毀法,曹錕、吳佩孚之竊位盜國,十三年來,連續不絕,可知其分子雖有新陳代謝,而其傳統思想,則始終如一。此等反革命之惡勢力,以北京為巢窩,而流毒被于各省。間有號稱為革命分子,而其根本思想初非根据于國家及民眾之利益者,則往往志操不定,受其吸引,与之同腐,以釀成今日分崩离析之局,此真可為太息痛恨者矣。反革命之惡勢力所以存在,實由帝國主義卵翼之使然。證之民國二年之際,袁世凱將欲摧殘革命党以遂其帝制自為之欲,則有五國銀行團大借款于此時成立,以二万万五千万元供其戰費。自是厥后,歷馮國璋、徐世昌諸人,凡一度用兵于國內,以摧殘异己,則必有一度之大借款,資其揮霍。及乎最近曹錕、吳佩孚加兵于東南,則久懸不決之金佛郎案即決定成立。由此种种,可知十三年來之戰禍,直接受自軍閥,間接受自帝國主義,明明白白,無可疑者。今者,浙江友軍為反抗曹錕、吳佩孚而戰,奉天亦將出于同樣之決心与行動,革命政府已下明令出師北向,与天下共討曹錕、吳佩孚諸賊,于此有當鄭重為國民告,且為友軍告者。此戰之目的,不僅在覆滅曹、吳,尤在曹、吳覆滅之后,永無同樣繼起之人,以繼續反革命之惡勢力。換言之,此戰之目的不僅在推倒軍閥,尤在推倒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蓋必如是,然后反革命之根株乃得永絕,中國乃能脫离次殖民地之地位,以造成自由獨立之國家也。中國國民党之最終目的,在于三民主義,本党之職任,即為實行主義而奮斗,故敢謹告于國民及友軍曰:吾人顛覆北洋軍閥之后,必將要求現時必需之各种具体條件之實現,以為實行最終目的三民主義之初步。此次暴發之國內戰爭,本党因反對軍閥而參加之,其職任首在戰胜之后,以革命政府之權力,掃蕩反革命之惡勢力,使人民得解放而謀自治。尤在對外代表國家利益,要求重新審訂一切不平等之條約,即取消此等條約中所定之一切特權,而重訂雙方平等互尊主權之條約,以消滅帝國主義在中國之勢力。蓋必先令中國出此不平等之國際地位,然后下列之具体目的,方有實現之可能也。

  一、中國躋于國際平等地位以后,國民經濟及一切生產力得充分發展。

  二、實業之發展,使農村經濟得以改良,而勞動農民之生計有改善之可能。

  三、生產力之充分發展,使工人階級之生活狀況,得因其團結力之增長,而有改善之机會。

  四、農工業之發達,使人民之購買力增高,商業始有繁盛之新机。

  五、文化及教育等問題,至此方不落于空談。以經濟之發展,使智識能力之需要日增,而國家富力之增殖,可使文化事業及教育之經費易于籌措。一切智識階級之失業問題,失學問題,方有解決之端緒。

  六、中國新法律更因不平等條約之廢除,而能普及于全國領土,實行于一切租界,然后陰謀破坏之反革命勢力,無所憑借。

  凡此一切,當能造成鞏固之經濟基礎,以統一全國,實現真正之民權制度,以謀平民群眾之幸福。故國民處此戰爭之時,尤當亟起而反抗軍閥,求此最少限度之政綱實現,以為實行三民主義之第一步。中華民國十三年九月十八日。

   此外又下了三個命令道:

  去歲曹錕骫法行賄,瀆亂選舉,僭竊名器,自知倒行逆施,為大義所不容,乃与吳佩孚同惡相濟,以賣國所得,為窮兵黷武之用,借以摧殘正類,消除异己,流毒川、閩,四海同憤。近复嗾其鷹犬,隳突浙江,東南富庶,橫罹鋒鏑,似此窮凶极戾,誠邦家之大憝,國民之公仇。比年以來,分崩离析之禍烈矣,探其亂本,皆由此等狐鼠憑借城社,遂使神州鼎沸,生民丘墟。本大元帥夙以討賊戡亂為職志,十年之秋,視師桂林,十一年之夏,出師江右,所欲為國民剪此蟊賊,不圖宵小竊發,師行頓挫,遂不得不從事掃除內孽,綏緝亂余。今者烽煙雖未靖于東江,而大戰之机,已發于東南,漸及東北,不能不權其緩急輕重。古人有言:“豺狼當道,安問狐鼠?”故遂刻日移師北指,与天下共討曹、吳諸賊。此戰醞釀于去歲之秋,而爆發于今日,各方并舉,無所謂南北之分,只有順逆之辨。凡賣國殃民,多行不義者,悉不期而附于曹、吳諸賊。反之抱持正義,以澄清天下自任者,亦必不期而趨集于義師旗幟之下。民國存亡,決于此戰,其間絕無中立之地,亦絕無可以旁觀之人。凡我各省將帥,平時薄物細故,悉當棄置,集其精力,從事破賊,露布一到,即當克期會師。凡我全國人民,應破除苟安姑息之見,激勵勇气,為國犧牲,軍民同心,以當大敵,務使曹、吳諸賊,次第伏法,盡摧軍閥,實現民治。十三年來喪亂之局,于茲敉平,百年治安大計,從此開始。永奠和平,力致富強,有厚望焉。布告天下,咸使聞知!九月五日。

  本大元帥于去歲之春,重蒞廣州,北望中原,國本未宁,危机四布,而肘腋之地,伏莽縱橫,乘隙思逞,始欲動之以大義,結之以忠信,故倡和平統一之議,以期銷弭戰禍,扶植民本。不圖北方跋扈武人曹錕、吳佩孚等,方欲窮兵黷武,摧鋤异己,以遂其僭竊之謀,乃勾結我叛兵,調唆我新附,資以餉械,嗾其變亂,遂使百粵悉罹兵燹,北江群寇,蜂擁而至,東江叛兵,乘時蠢動。西江南路,跳梁亦并進。當此之時,以一隅之地,搘四面之敵,賴諸將士之戮力,人民之同心,兵鋒所指,群賊崩潰,廣州根本之地,危而复安。在將士勞于征戰,喘息不遑,在人民疲于負擔,筋力易敝。然革命軍不屈不撓之精神,已漸為海內所認識矣。曹、吳諸賊,既不獲逞于粵,日暮途遠,始竊名器以自娛,于是有骫法行賄,瀆亂選舉之事。反對之聲,遍于全國,正義公理,本足以褫奸宄之魄,然天討未申,元凶稽戮,轉足以堅其盜憎主人之念。湖南討賊軍入定湘中,四川討賊軍規复重慶,形勢甫展,而大功未就。曹、吳諸賊,乃益無忌憚,既吮血于福建,遂磨牙于浙江,因以有東南之戰事。逆料此戰事,且將由東南而漸及于東北。

  去歲賄選時代所醞釀之大戰,至此已一發而不可遏。以全國言,一切變亂之原動力,在于曹、吳,其他小丑,不過依附以求生存,苟能鋤去曹、吳,則亂源自息。以廣東言,浙江、上海實為廣東之藩篱,假使曹、吳得逞于浙江、上海,則廣東將有噬臍之禍。故救浙江、上海,亦即以存粵。

  職此之故,本大元帥已明令諸將,一致北向討賊,并克日移大本營于韶州,以資統率。當与諸軍會師長江,飲馬黃河,以定中原。其后方留守之事,責諸有司。去歲以來,百粵人民,供億軍費,負擔綦重,用兵之際,吏治財政,動受牽掣,所以苦吾父老兄弟者甚至。然存正統于將絕,樹革命之模型,吾父老子弟所有造于國者亦甚大,當此全國鼎沸之日,吾父老子弟,尤當蹈厲奮發,為民前驅,掃除軍閥,實現民治,在此一舉,其各勉旃!毋忽。九月五日。

  最近數十年來,中國受列強帝國主義之侵略,漸淪于次殖民地,而滿洲政府仍牢守其民族之特權階級,与君主之專制政治,中國人民雖欲自救,其道無由,文乃率導同志,致力革命,以肇建中華民國,爾來十有三年矣。原革命之目的,在實現民有、民治、民享之國家,以獨立自由于大地之上,此与帝國主義,如水火之不相容。故帝國主義,遂与軍閥互相勾結,以為反動。軍閥既有帝國主義為之后援,乃悍然蔑視國民,破坏民國,而無所忌憚。革命党人与之為殊死戰,而大多數人民,仍守其不問國事之習,坐視不為之所,于是革命党人,往往勢孤而至于蹉跌。十三年來,革命所以未能成功,其端實系于此。廣東与革命關系最深,其革命擔負亦最重,元年以來,國事未宁,廣東人民亦不能得一日之安。九年之冬,粵軍返旆,宜若得所借手,以完革命之志事,而曾不須臾,典兵者已為北洋軍閥所勾引,遂以有十一年六月之叛亂。至十二年正月,借滇、桂諸軍之力,僅得討平,然除孽猶蜂聚于東江,新附复反側于肘腋。曹錕、吳佩孚遂乘間抵隙,嗾贛軍入寇北江一帶。西江南路亦同時嘯起,廣州一隅,几成坐困。文率諸軍,四圍沖擊,雖所向摧破,莫能為患。然轉輸供億,苦我廣東父老昆弟至矣。軍事既殷,軍需自繁,羅掘多方,猶不能給,于是病民之諸捐雜稅,繁然并起。其結果人民生活,受其牽掣,物价日騰,生事日艱。夫革命為全國人民之責任,而廣東人民所負擔為獨多,此已足致廣東人民之不平矣。而間有驕兵悍將,不修軍紀,為暴于民,貪官污吏,托名籌餉,因緣為利,馴致人民生命自由財產,無所保障,交通為之斷絕,廛市為之雕敗,此尤足令廣東人民歎息痛恨,而革命政府所由彷徨夙夜,莫知所措者也。廣東人民身受痛苦,對于革命政府,漸形失望,而在商民為尤然。殊不知革命主義為一事,革命進行方法又為一事。革命主義,革命政府始終盡力,以求貫徹,革命進行方法,則革命政府,不憚因應環境以求适宜。廣東今日此等現狀,乃革命進行方法未善,有以使然,于革命主義無与。若以現狀之未善,而謗及于主義之本身,以反對革命政府之存在,則革命政府,為擁護其主義計,不得不謀壓此等反對企圖,而使之消滅。三十余年來,文与諸同志實行革命主義,不恤与舉世為敵,微特滿洲政府之淫威,不足攖吾怀抱,即舉世之訕笑咒詛,以大逆無道等等惡名相加,亦夷然不以為意,此廣東人民所尤稔知者也。故為廣東人民計,為商民計,莫若擁護革命政府,實行革命主義,同時与革命政府,協商改善革命之進行方法。蓋前此大病,在人民守其不問國事之習,不与革命政府合作,而革命政府為存在計,不得不以強力取資于人民,政府与人民之間,遂生隔膜。今者革命政府不恤改弦更張,以求与人民合作,特鄭重明白宣布如左:(一)在最短時期內,悉調各軍,實行北伐。(二)以廣東付之廣東人民,實行自治。廣州市政廳克日改組,市長付之民選,以為全省自治之先導。(三)現在一切苛捐雜稅,悉數蠲除,由民選官吏另訂稅則。以上三者,革命政府已決心實行,廣東人民,當知關于革命之進行方法,革命政府不難徇人民之意向,從事改組。惟我廣東人民,對于革命之主義,當以熱誠扶助革命政府,使之早日實現,庶几政府人民,同心同德,以當大敵。十三年來未就之緒,于以告成。中華民國實嘉賴之。

  各省人民,听說中山誓師北伐,都延頸盼望,巴不得革命軍早到。正是:

  大地干戈無了日,万民端望義師來。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毒蛇螫手,壯士斷腕。民國成立,經十余年,而民困益甚者,無他,革命之功,未能徹底,猶之毒蛇噬人,手已螫而腕不忍斷,浸假且毒蔓全身,不可救藥也。讀孫先生北伐宣言及布告,所謂不忍黷武,而不得不用兵之苦衷,胥剖晰明白,人民無不愛和平,知北伐之目的端在和平,當無不憬悟奮起,共襄義師者,北伐成功,基于是矣。

◀上一回 下一回▶
民國演義

本作品的作者1953年逝世,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屬於公有領域。但192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2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應版權所有者撤下作品的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