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千三百九十八 永樂大典
卷之二千三百九十九
卷之二千四百一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三百九十九  六模

蘇轍

蘇穎濵年表左奉議郎賜緋魚袋孫汝聴編。仁宗寳元二年己卯。二月丁亥。蘇轍生。轍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山人。老蘇先生之季子。其世家已具老

蘇先生表中。康定元年庚辰。慶暦元年辛巳。二年壬午。三年癸未。四年甲申。五年乙酉。六年丙戌。七年丁亥。五月乙酉。轍祖

父序卒。八年戊子。父洵以家艱閉户讀書。因以行學授二子曰。是庻幾能明吾學者。皇祐元年己丑。二年庚寅。三年辛卯。四年壬辰。

五年癸巳。至和元年甲午。二年乙未。轍娶史氏。年十五。父曰瞿。嘉祐元年丙申。是春。轍父子三人同游京師。過成都。謁知益州張方平。方平

一見待以國士。七月癸巳。以侍御史范師道開封府判官。祠部郎中直秘閣王疇。祠部員外郎集賢校理胡俛。屯田員外郎集賢校理韓彦。太常

博士集賢校理王瓘。太常丞集賢校理宋敏。求考試開封舉人。轍中其選。明年登第後。有謝秋試官啓二年丁酉。轍兄弟試禮部。中第。三月辛

已上御崇政殿試進士。丁亥放章衡以下及第出身。轍中第五甲。有上韓琦樞宻書。四月癸亥。轍母武陽縣君程氏卒于家。轍父子還蜀。三年

戊戌。四年己亥。十月侍父𨔼京師。十二月至江陵。集舟中所為詩賦一百為南行集。五年庚子自江陵至京師途中。所為詩賦。又七十三篇。為

南行後集。轍有南行後集引。三月。以選人至流内銓。天章閣待制楊畋調銓之官吏。轍授河南府澠池縣主簿。畋謂轍曰。聞子求舉直言若必無

人。畋願備數。於是舉轍。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兄弟寓懷逺驛。十一月。歐陽永叔為樞宻副使。有賀啓。六年辛丑。有上冨弼丞相。曾公亮參政。

及兩制書。八月丁卯。會翰林學士吳奎。龍圖閣直學士楊畋。御史中丞王疇。知制誥王安石。考試制科舉人于秘閣。乙亥上御崇政殿。策試制

科人。時上春秋高。始倦於勤。轍因所問極言得失。覆考官司馬光第以三等。初考官胡宿爭不可。光與范鎮議以轍為第四等。蔡襄曰。吾三司使也。

司會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惟胡宿以為不遜。力請黜之。詔差官重定。司馬光奏臣近蒙差赴崇政殿後覆考應制舉人試卷。内𡇑𣭆兩號所對策。

辭理俱高。絶出倫軰。然𣭆所對命秩之差。虚實之相養等一兩事。與所出差舛。臣遂與范鎮同議。以𡇑為第三等。𣭆為第四等。詳定官已定從覆考。

竊知初考官以為不當。朝廷更為差官重定。復從初考。以𣭆為不入等臣竊以國家置此六科。本欲取材識高逺之士。國不以文辭華靡記誦雜博

為賢。𣭆所試文辭。臣不敢言。但見其指陳朝廷得失。無所顧慮於四人之中。最為切直。今若以此不蒙甄收。則臣恐天下之人皆以為朝廷虚設直

言極諫之科。而𣭆以直言被黜。從此四方以言為諱。其於聖主寬明之德。虧損不細。臣區區所憂。正在於此。非為臣已考為高等。苟欲遂非取勝而

已也。伏望陛下察臣愚心。特收𣭆入等。使天下之人皆曰𣭆所對事目。𨿽有漏落。陛下特以其切直收之。豈不美哉。既而執政以𣭆所試進呈欲黜

之。上不許。曰其言切直。不可棄也。乃降一等收之。即轍也。己夘。以轍為試秘書省校書郎。充商州軍事推官。制曰。朕奉先聖之緒以臨天下。𨿽夙窹

晨興。不敢康寧。而常懼躬有所關。羞于前烈。日御便坐。以延二三大夫垂聴而問。而轍也指明其微。甚直不阿。雖文采未極。條貫靡究。亦可謂知愛

君矣。朕親覧見。獨嘉焉。其以轍為州從事。以試厥功。克慎爾術。思永脩譽。時知制誥王安石。意轍古宰相專攻人主。比之谷永。不肯撰詞。宰相韓琦

笑曰。比人策語謂宰相不足用。欲得婁師德郝䖏俊而用之。尚以谷永疑之乎。知制誥沈遘亦考官也。知其不然。故當制有愛君之言。諫官楊畋見

上曰。蘇轍臣所薦也。陛下赦其狂直而收之。盛德之事也。乞宣付史館。上悅從之。轍有謝制科啓。是時父洵被命編脩禮書。而兄軾出簽書鳳翔判

官。傍無侍子。轍乃奏乞養親。詔從之。十二月軾赴官。十九日與轍别於鄭州西門外。有辛丑除日寄子瞻詩。七年壬寅。次韻子瞻减降諸縣囚徒

事畢。登覧詩。四月諫議大夫楊畋卒。年五十六。有哀詞八月乙亥。伯父利州路提點刑獄渙卒。年六十二。次韻子瞻秋雪見寄詩。次韻子瞻

記歲暮鄉俗三首。有新論三首。八年癸卯。有記歲首鄉俗寄子瞻二首。寒食前一日。有寄兄詩。三月辛未。仁宗崩。六月庚辰。渙夫人楊氏卒。

有挽詩。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四月晦日。有題上清宫辭。後十二月。軾自鳳翔解官歸京師。二年乙巳。轍為大名府留守推官。有謝韓丞相啓。尋

差官勾大名府路安撫總管司機冝文字。有北京送遜曼叔屯田權三司開拆司詩。有中秋夜八絶。冬有留守王君貺生日詩。三年丙午春。有送

陳安期都官詩。二月。有寒食贈𣸯壓沙諸君詩。四月戊申。父洵卒於京師。年五十八。轍兄弟自汴入淮。溯于江歸。十二月入峽。四年丁未。正月

丁巳。英宗崩。十月壬申。葬父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神宗熈寧元年戊申冬。轍兄弟免喪東遊京師。二年己酉春。至京師。二月甲子。叅知

政事王安石。知樞宻院陳升之。同制置三司條例。三月。轍上書論事。丙子。上批付中書曰。詳觀䟽意。知轍潜心當世之務。頗得其要。鬱於下僚。使

無所伸。誠亦可惜。即日召對延和殿。癸未。以轍為制置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安石急於財利。而不知本。吕惠卿為之謀主。轍議事率不合。因以書

抵安石。指陳其事之不可行者。安石大怒欲加以罪。升之止之。八月庚戌。轍上言每於本司商量公事。動皆不合。臣已有狀申本司。具述所議不

同事。乞除一合入差遣。上問所以處轍。曾公亮奏。欲與堂除差遣。上從之。以轍為河南府留守推官。乃定制。策登科者不復試館職。皆送審官。與合

入差遣自此始。癸丑以三司度。支副使蘇寀。為集賢殿脩撰知梓州。有送蘇公佐詩。三年庚戌。正月九日。差充省試點檢試卷官。二月戊午。觀

文殿學士新知河南府張方平知陳州。方平奏改辟轍為陳州教授。有初到陳州詩二首。八月丙戌。知成都府陸詵卒。有陸介夫挽詞。九月。吕

陶中賢良方正科。有代方平答陶啓。有代張方平論時事書。十二月。王安石同平章事。四年辛亥。六月甲子。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致仕。有賀

脩啓。有陪歐陽公燕穎州西湖詩。有次韻子瞻穎州留别詩。八月戊寅。張方平除南京留臺。有送方平詩。九月。知制誥直學士院陳襄知陳州。

轍有迎襄啓。十二月。次韻子瞻初到杭州見寄二首。五年壬子六月。曾公亮致仕。轍有賀啓。閏七月二十三日。歐陽文忠公脩卒。有祭文。并挽

詞三首。八月。同頓起等於洛陽妙覺寺考試舉人。及畢事。共得大小詩二十六首。六年癸丑二月。重到穎州。有寄軾詩二首。甲申。有次韻二

月十日雪詩。四月樞宻使文彦博罷。以守司徒兼侍中判河陽。彦博辟轍為學官。轍有謝啓。已而改齊州掌書記。有自陳適齊戯題詩。九月。尚書

右司郎中知登州李師中來知齊州。十月。有京西北路轉運使題名記。七年甲寅。二月己巳朔。以李師中為天章閣待制知瀛州。有師中燕别

西湖詩序。拜送師中赴瀛州詩。四月壬辰。以知青州右諫議大夫李肅之知齊州。有代肅之到任謝上表。有送青州簽退翁致仕還湖州詩。九

月丙申。有和青州教授頓起九日見寄詩。有和子瞻喜虎兒生詩。十一月辛亥。有洛陽李氏園亭記。八年乙卯。有和劉敏殿丞送春。趙至節推

首夏詩。有𨔼太山詩四首。有舜泉詩。有閔子廟記。及次韻徐正權謝示閔子廟記及惠𥿄詩。六月辛亥。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王安

石。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以脩詩書周禮義畢推恩也。轍有東方書生行。九年丙辰。二月辛丑。李肅之提舉南京鴻慶宫。以病

自請也。有和李常赴歷下道中雜詠十二首。九月有次韻李常九日見約以疾不赴詩。十月。宰。相王安石罷。轍歸京師。有自齊州回論時事書。

十二月辛亥。有次韻范鎮除夜詩。十年丁巳正月八日。有王氏清虚堂記。有次韻范鎮正月十二日訪吳縝寺丞二絶。轍以舉者改著作佐郎。

有謝啓。二月癸巳。以張方平為南京留守。方平辟轍簽書應天府判官。有謝方平啓。時軾亦得徐州。兄弟相遇於澶濮之間。相從至徐。留百餘日。

有逍遥堂會宿等詩。有漢高帝廟試劔石銘。有漢高帝廟祈晴文。徐州大水。九月。轍自徐至南京。有寄王鞏詩。有九日送交代劉勢詩。十月甲辰。

祀南郊。大赦天下。有代方平免陪祀表。賀南郊表。拜謝加恩表。有除夜會飲南湖懷鞏詩。張方平請老。拜東太一宫使就第。以龔鼎臣知應天府。

元豐元年戊午。正月。有次韻王鞏上元閑遊見寄三首。二月寒食。有遊南湖詩三首。五月己卯。知應天府龔鼎臣為右諫議大夫知青州。有代

鼎臣謝知青州表。有送龔諫議知青州詩二首。戊戌。提舉醴泉觀兵部郎中陳汝羲知應天府。有代謝上表。有送林子中。安厚卿奉使高麗詩。

七月癸巳。同李倅鈞訪趙嗣恭。留飲南園晚衙先歸詩。有秋祀高辛詩。有答陳州陳師仲書。八月丙辰。有中秋見月寄兄詩。九月有黄樓賦。有

次韻張恕九日寄兄詩。有次韻頓起試徐沂舉人見寄詩二首。二年己未。正月丁丑。有次韻軾人日獵城西詩。己丑。資政殿大學士知杭州

趙抃。以太子少保致仕。有賀抃啓。庚寅。新知湖州文同卒於陳州。有祭與可文。二月丁巳。以軾知湖州。有和軾自徐移湖將至宋都途中見寄

五首。四月三日。有古今家誡序。有代張方平乞致仕表。七月甲戌。以宣徽南院使東太一宫使張方平。為太子少師。宣徽南院使致仕。有代方

平謝表。八月。軾下御史臺獄。轍上書乞納在身官。續兄罪。不報。十二月癸亥。軾責授水部員外郎黄州團練副使轍亦坐貶監筠州塩酒稅。

三年庚申。自南京適筠。有過龜山詩。高郵别秦觀詩。楊州五詠。逰金山詩。初至金陵詩。池州簫丞相樓詩二首。過九華山詩。佛池口遇風雨詩。五月

至黄州。有陪軾逰武昌西山詩。六月。有自黄州還江州詩。有逰廬山詩。南康阻風逰東寺詩。至筠。有次韻筠守毛維瞻司封觀脩城三首。八月

乙巳。有中秋對月二首。子瞻次夜字韻。九月戊辰。有次韻毛君九日詩。辛未。屯田郎劉渙凝之卒。有哀詞。十二月丙寅。有東軒記。四年辛酉。

五月癸巳。有盧山新脩僧堂記。六月壬申。有聖壽院法堂記。七月甲午。有吳氏浩然堂記。有送王適徐州赴舉詩。八月有試院唱酬十一首。

九月有聖祖殿記。十二月。有黄州師中庵記。五年壬戌有上高縣學記。有送毛君司封致仕還鄉詩。六年癸亥。正月丁丑朔有次韻王適元日

拜示曹煥二詩。閏六月。有次韻王適大水詩。四月丙辰朔中書舍人曾鞏卒。有挽詞。七月丙辰國子司業朱服言諸州學或不置教授。乞委

長吏選見任官兼充。先以名上禮部。從本監體驗可為教授。即依所乞。其餘逐州舊補差教授。悉乞放罷。仍録進轍權筠州教授。所撰策題三道。以

其乖戾經㫖。禮部言見為教授人候有新官令罷。其蘇轍乞令本路别差官兼管勾。從之。有次韻賈蕃大夫思歸詩。八月有庭中種松竹詩。九月

癸酉。有書事詩。十一月壬寅朔。有黄州快哉亭記。十二月。文彦博致仕。轍有賀啓。庚子有除夜詩。七年甲子。正月乙卯。有上元夜詩。拜次韻

王適上元夜二首。二月。有次韻王適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絶。子瞻自黄移汝。三月癸卯。有次韻子瞻特來高安相别。却寄邁迨過遯詩。拜

和端午日與遲。适。逺三子遊真如寺詩。次韻子瞻贈别詩。七月乙丑。軾幼子遯卒。有勉子瞻失幹子詩二首。九月。以轍為歙州續淡令。謝洞山石臺

逺來訪别。乘小舟出筠江詩。除夜宿彭蠡湖。有遇大風雪詩。八年乙丑。正月丙申朔。有正旦夜夢李志寧詩。拜舟中風雪五絶。己酉。有南康軍

直節堂記。拜太守宅五老亭詩。有再逰廬山詩。至績溪。有謁城隍神。孔子廟丈。視事三日。有出城南謁二祠。游石照寺詩。有縣中諸花多交代江汝

明所種。牡丹已過芍藥方開詩。三月戊戌。神宗崩。哲宗即位。己亥。大赦天下。有代歙州賀登極表。轍始至邑。適有朝㫖。江東諸郡市廣西戰馬。江

東素乏馬。每縣雖不過十餘疋。而諸縣括民馬。吏緣為姦。有馬之家。為之騷然。轍謂縣尉郭惇愿曰。廣西取馬使臣未至。事忌太。徐為之備可也。

邑孰為有馬者。惇愿曰。邑有逓馬簿。嚴月逺矣。然有無之實。尚得其半也。即取簿封之。又曰何從得馬牙人乎。曰召粥。羊豕者詰之。則馬牙出矣。果

得曾人市馬者。辭以不能。曰吾不責汝以馬。但為我供文書耳。曰諾。州符日至縣督責買馬。乃以夏稅過期為名。召諸鄉保正副驟問之。曰汝保誰

為有及格馬者。相顧辭不知。曰保正副不知。誰則知之。第勿以有為無。以無為有。則免罪矣。汝等所具。吾將使人訴其不實。而陳其脫略者。不可不

實也。人知不免。皆以實告。復諭之曰。買馬事止此矣。廣西取馬者至郡。則馬出。若不至。則已矣。皆再拜曰。邑人幸矣。然取馬者卒不至。五月。轍卧

疾至秋良愈。有病退對。有病後白髮詩。八月戊午。資政殿學士司馬光為門下侍郎。丁卯。以轍為秘書省校書郎。有初得校書郎示同官三絶。有

答王定國問疾詩。有辭靈惠廟歸過新興院詩。過相廬。有㳺桐君山寺詩。十月己巳。有㳺抗州天竺寺詩。丁丑。以轍為右司諌。哲宗元祐元年

丙寅。轍至京師。二月癸酉。有論臺諌言事。留中不行狀。甲戌。有乆早乞放民間積欠狀。乙亥。有論罷免役錢。行差役法狀。丙子。有送陳睦出

守潭州詩。癸未有論蜀茶五害状。丙戌。有乞選用執政狀。閏二月乙丑朔。有乞罷左右僕射蔡確韓縝狀。庚寅。確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陳州。

以門下侍郎司馬光為右僕。射。是日有乞罷蔡京知開封府狀。壬辰。轍言陛下以久旱憂禱勤至。自冬歷春。天意未荅。災害廣逺。又近歲民苦重歛。

儲積空僵。應官債負。有資産耗竭。實不能出者。令州縣監司保明除放。使民心說附。詔户部勘會諸欠官本息罰錢。拜免役坊場净利錢數目。及民

户見有無抵當物力。具保明以聞。甲午。右諌議大夫孫覺同轍進對。有㫖俟簾下内臣盡出。方敷奏。是日有乞罷右僕射韓縝劄子。壬寅。有乞

招河北保甲充軍以消盗賊狀。癸卯。有差役五事状。甲辰。有乞黜降韓縝状。丙午。轍言竊見近日以蜀中賣鹽。榷茶。及市易比較為人疾苦。委

咸都提點刑獄郭槩體量事實。臣觀此三事利害易見。而槩畏憚茶官陸師閔。不敢依限體量。足以見其意在拖延。始因提舉官韓玠收息增羡。槩

以韓玠叔祖縝見任右僕射。意欲趍附。妄言韓玠不曾以户口比較息錢。又代說詞理已在赦前。槩謂朝廷不合相度。赦前之事。附下罔上。乞罷黜

郭槩。别委官體量。詔郭槩特差替其賣鹽市易。令黄廉先次體量詣實以間有乞罷章惇知樞宻院狀。拜乞牽復英州别。駕鄭俠狀。庚戌。知開封

府蔡京出知成德軍。辛亥。有廢官水磨狀。拜乞葬埋城外白骨狀。是日章惇罷知汝州。壬子。有乞脤救淮南飢民狀。甲寅。有乞罷蔡京知真定

府狀。丙辰。有乞罷安燾知樞宻院狀。三月己未。有𠕂論安燾狀。乙丑。有論發運司以糶米代諸路上供狀。丁卯。有乞責降韓縝第七狀。壬

申。有乞責降韓縝第八狀。甲戌。有乞給還京西水櫃所易民田狀。庚辰。有論三省事多留滯狀。四月己丑。右僕。射韓縝罷知穎昌府。庚寅。

有言科場事狀。丙申。有招畿縣保甲充軍狀。庚子。有乞令户部役法所會議狀。己酉。有乞禁軍旦教狀。壬子。有乞差官與黄廉同體。量蜀

茶狀。乙卯。有乞以發運司米救淮南飢民狀。五月壬戌。有論明堂神位狀。甲子。有乞借常平錢買上供及諸州軍糧狀。丁卯。有論蔡京知

開封府。不公第五狀。乞亥。有乞誅竄吕惠卿狀。丁丑。有再乞差官同黄廉體量茶法狀。壬午。有再言役法劄子。乙酉。有乞責降吕和卿状。

六月己丑。有乞兄子邁罷德興尉狀。甲午。有再乞罪吕惠卿狀。戊戌。吕和鄉責知台州。庚子。有論青苗狀。壬寅。資政大學士正議大夫

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宫吕惠卿。洛職降中散大夫光禄卿。分司南京蘇州居住。甲辰。有三論差役狀。丙午。有論吕惠卿第三狀。辛亥再責惠

卿為建武軍節度副使。建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甲寅。有論蘭州池狀。七月壬戌。有再論蘭州池狀。甲子。有論京畿保甲冬教等事狀。甲

戌。有論西邊警備狀。己卯。有再論青苗錢狀。壬午。有乞放巿易欠錢狀。癸未。以刑部郎中杜紘為右司郎中。甲申。有言淮南水潦狀八

月丙戌朔。有乞罷杜紘右司郎中狀。丁亥。有論差除監司不當狀。己丑。有乞罷青苗錢状。拜申三省状。辛卯。詔諸路提刑司。自今後常平司

錢榖。令州縣依舊法糴糶。其青苗錢更不俵散。壬辰。有再言杜紘狀。癸巳。有言張璪札子。請罷右職縣尉劄子。論户部侍郎張塤札子。丙申。有

再言張璪狀。丁酉。有言張頡第江狀。己亥。有言責降官。不當帶觀察團練使狀。癸卯。有言張頡第四狀。甲辰。以轍為起居郎。有辭免二狀。

丙午。有論傅堯俞等。謂司馬光為司馬相公狀。戊申。有言張頡第五狀。辭起居舍人第二狀。辛亥。有申江省論張頡狀。轍權中書舍人。九

月己卯。中書侍郎張璪罷知鄭州有制。十一月丙子。轍召試中書舍人。戊寅。制曰。在昔典謨訓詰誓命之文。為體不同。而其㫖無二。學者宗之。

以為大訓。盖當是時。壹特經紀法度。後世有不能及哉。至於左右言語之臣。皆聖人之徒。亦非後世之士所能仿髴也。斯道未墜。得人則興。庻幾先

王。朕竊有志。具官其。學有家法。名重天下。高文大册。為國之光。追還古風。有望於汝。矧夫身備近侍。職在論思。位于西臺。實與政事。以爾器識。足以

輔余不及。以爾諒直。足以行其所知。兼是數長。朕命惟允。任重于已。責難於君。在爾勉之。以永終譽。可中書舍人。有辭免狀二。謝表二。十一月戊

午。尚書右丞吕大防為中書後郎。御史中丞劉摯為尚書右丞。轍有大防摯制。十二月丁亥。有論梁惟簡。除遥郡刺史不當狀。庚寅。有不撰葉

康直秦州告狀。二年丁卯。正月辛巳。以給事中顧臨為河北都轉運使。有送臨詩。五月己巳。太師文彦博等言。伏奉詔㫖。以時兩愆期。太皇太后

陛下憂閔元元。側身脩行躬自貶薄。以奉天戒。權停受册之禮。今時兩溥注。二麥既登。秋稼有望。正名定位。義不可後。謹據太史局選定八月初四。

崇上徽號。不許。轍有請太皇太后受册表。戊申尚書左丞李清臣。以資政殿學士。知河陽有制。辛未。集賢殿脩撰知陳州鮮于侁卒。有子駿哀

詞。七月辛未。有門下侍郎韓維。為資政殿大學士知鄧州制。八月丁未。熈河蘭會路經略司。言今月十九日岷州行營將官种誼收復洮州。擒

西蕃大首領鬼章。戊申。宰相率百官賀于延和殿。轍有賀表。有論西事狀。九月甲子。以講論語終篇。賜宰臣執政經筵官。宴于東官。轍有謝講論

語賜宴表。十月以奉安神御於西京。轍先告裕陵。壬午。還過鄭州列子觀。有御風辭一首。甲辰。有游師雄除陝西路轉運判官制。十一月甲

戌。以轍依前朝奉郎試户部侍郎。有辭免札子。拜謝表二。言者論買撲場務人。自熈寧初至元豐末。多有四界。少者三界。緣有實封投狀添價之法。

小民爭得務勝。不復計較利害。自始至末。添錢多者至十倍。由此破蕩家産。傍及保户。猶不能足。父子流離。深可閔䘏。乞取累界内。酌中一界為額。

除元額已足外。其元額雖未足。而於酌中額得足。並與釋放。唯未足者依舊催理。及酌中額而止。轍善其說。奏請施行之天下。欠户蒙賜者。不可勝

數。十二月戊申。宿齋于右曹。三年戊辰。正月己酉朔。有三絶句寄軾。辛亥。祈榖。三月丙辰。韓康公絳卒。有挽詞三首。丁未。上策試進士。

戊午。策試武舉于集英殿。以轍及王欽臣等為考官。轍有廷試武舉策問一首。有次韻欽臣集英殿井詩。己巳。賜進士及第出身。有考試罷詩二

首。四月戊寅。以文思副使。兼閣門通事舍人高士敦。為成都府利州路兵馬鈐轄。有送士敦詩。五月丙午朔。文德殿轉對。有論事狀。有詩。六

月癸卯。以承議即程之元為江南西路轉運判官。有送之元奉使江西詩。丙辰。以朝請大夫考工郎中周尹知梓州。有送尹兼簡吕陶二絶。九

月辛亥。以御史中丞孫覺拜轍。中書舍人彭汝礪。秘書正字張繢。考試制科舉人。有呈同舍諸公二首。有次韻繢院中感懷一首。十一月癸卯朔。

有次韻軾旦日鎖院賜酒及燭詩。有祭范景仁文。四年己巳。正月癸巳。知鄭州王克臣卒。有挽詞。二月甲申。司空申國公吕公著卒。有吕司

空挽詞三首。六月辛丑朔丁未。以轍為吏部侍郎。有辭免劄子。辛亥。以轍為翰林學士知制誥。有辭免劄子。謝宣召狀。謝賜對衣金帶鞍馬。謝救

設狀。八月辛丑。以轍及刑部侍郎趙君錫。爲賀遼國生辰國信使。己未。范鎮葬汝州襄城縣。子百嘉百歲附馬。轍有蜀公捝詞三首。百嘉百歲

挽詞二首。辛酉。撰太皇太后將來明堂禮成。罷賀。賜門下手詔。九月丙子。有將使契丹。九日對酒懷子曕兄。并示坐中詩。戊寅。上齋于垂拱

殿。百官齋于明堂。己卯。薦饗景靈宫。庚辰。齋于垂拱殿。有皇帝宿齋明堂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聖體答書六首。辛未。大享明堂禮畢。御宣

德門肆赦。有皇帝謝禮畢。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合書。有宰相吕大防。皇伯祖。叔祖。皇弟。并馮京。劉昌作加恩制。有歐陽文忠公夫人薛氏墓誌

銘。十月戊戌。轍進呈神宗皇帝御集。命宰執觀讀吕大防讀詩數篇。太皇太后泣下。一十五日。轍婿王適卒。轍至契丹。虜主以其侍讀學士王師

儒館伴。師儒稍讀書。能道轍父兄所為文。曰。恨未見公全集。然亦能誦服茯苓賦等。虜中愛敬之。轍君錫。使還過相州。有祭韓中獻公文。五年庚

午。有王子立秀才文集引。二月庚戌。太師文彦慱除開府儀同三司河東節度使致仕。有除彦博制。有河東官吏軍民示喻敕書。有送彦博致仕

還洛詩三首。三月壬申。以尚書左丞韓忠彦。同知樞宻院事。以翰林學士丞㫖蘇頌為尚書右丞。有賜忠彦頌。辭免不允。詔有賜知樞宻院孫固。

乞致仕不許不允詔。己卯。以知毫州鄧温伯為翰林學士承㫖。四月。有乞罷五月朔旦朝會劄子。上從之。丁巳。轍有太皇太后。皇帝。以旱賜

門下避殿减膳。罷五月朔文德殿視朝手詔二首。辛酉。有除馮京司空彰德軍節度使。再任知大名府制。有彰德軍官吏軍民示喻敕書。五月

己巳。有端午帖子二十五首。乙亥。群臣詣閣門拜表。請御正殿復常膳。有不許不允批答。自是四上表乃從之。壬辰。以轍為龍圖閣直學士。御

史中丞。有辭免劄并謝表。六月辛丑。以禮部侍郎陸佃。權禮部尚書。兵部侍郎趙彦若權兵部尚書。轍有論執政生事劄子。有分别邪正劄子。

自元祐初。革新庻政。至是五年矣。一時人心已定。惟元豐舊黨。分布中外。多起邪說。以摇撼在位。吕大防。及中書侍郎劉摯。尤畏之。遂建言欲引用

其黨以平舊怨。謂之調亭。宣仁后疑不决。轍於延和靣論其非。退復再以劄子論之。反復深切。宣仁后命宰執於簾前讀之。仍喻之曰。蘇轍疑吾君

臣遂兼用邪正。其言極中理。諸公相從和之。自是參用邪正之說衰矣。八月丙辰。轍言新除知荆州王光祖不。當。詔以光祖為太原府路總管。

九月八日。有論役法五事劄子。十月己酉。以徐君平虞策並為監察御史。從轍薦也。又言新除知順安軍王安世罪狀。詔罷為京西南路都監。其違

法事令都水監依條施行。癸丑。轍有裁損待高麗事件劄子。從之。乙卯。龍圖閣學士滕元發卒。轍有乞優恤元發家劄子。十二月辛卯。尚書

右丞許將罷為資政殿學士知許州。甲辰。殿中侍御史上官均。言右丞許將不當罷執政中丞。蘇轍侍御史孫升等。附會大臣意指。姦邪不忠。臣

竊聞外議。以為轍等合為朋黨。動移聖意。以疑似不明細事。合謀併力。逐一執政。自此大臣人人不得安位矣。伏乞早賜施行。以協中外之望。詔罷

均知廣德軍。丁未。以轍為龍圖閣學士。六年辛未。二月庚寅朔。辛卯。門下侍郎劉執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癸巳。以轍為中大夫守

尚書右丞。有辭免劄子四首。轍言兄軾召還。本除吏部尚書。以臣之故。除翰林學士承㫖。臣之私意。尤不遑安。乞寢新命。與兄軾同備從官。詔不許。

有謝表二。己酉。有謝生日表二首。八月辛亥。以軾為龍圖閣學士。知穎州。有次韻子瞻感舊詩。有乞外任劄子。十月庚戌。上朝。獻景靈宫。因

幸太學。有車駕視學。甲戌。以王鞏得罪自劾。家居待罪。遣中使賜詔不允。十一月乙酉朔。右僕射劉摯。以觀文殿學士知鄆州。庚子。監察御

史安鼎罷知絳州。先是鼎與趙君錫。賈易。同造飛語。誣罔兄軾惡逆之罪。君錫易既謫去。鼎猶在言路。復因王鞏事。攻轍甚急。宣仁察其誣。故斥黜

之。辛丑。中書侍郎傅堯俞卒。有挽辭。十二月乙卯朔。張文定公方平卒。甲戌。有祭方平文。丁丑。有李簡夫少卿詩集序。七年壬申。二月

癸酉。有生日謝表二首。四月。以轍攝太尉。充册皇后告期使。五月戊戌。立皇后孟氏。六月辛酉。以轍為大中大夫守門下侍郎。有辭免劄子一

首。表二首。謝表二首。八月。有祭文與可及文逸民文二首。癸酉。故龍圖閣學士滕甫葬。有甫挽詞二首。九月壬辰。太皇太后垂簾。三省進呈翰林

學士顧臨等郊祀議。太皇太后曰。冝依仁宗先帝故事。吕大防。蘇頌。與轍。請合祭。唯范百禄議不同。甲午再進呈。翌日太皇太后宣諭曰。皇帝即位

以來。未嘗親祀天地。今且合祭。冝有名也。令學士院降詔。十一月癸巳。合祭天地于圓丘。大赦天下。有進郊祀慶成詩并狀。以郊祀恩特加護軍。

進開國伯。食實封二百户。有乞免加恩表二首。謝加恩表二首。八年癸酉。正月癸巳。有次韻子瞻上元扈從觀燈詩。二月丁卯有謝生日表二

首。三月丁亥。監察御史董敦逸。言轍及范百禄差除不當事。留中不下。轍奏臣近以御史董敦逸言川人大盛。差知梓州。馮如悔不當指為臣過。

遂具劄子及靣陳本末。尋蒙德音宣諭察敦逸之妄。而以臣言為信。臣德望淺薄。言者輕相誣罔。若非聖明在上。心知邪正所在。則孤危之蹤。難以

自安。切詳敦逸所言。謂馮如晦事。乃其前狀所言之一則。其餘事不可不辨。遂乞一一付外施行。復蒙再三宣諭。以謂其他别無實事。伏惟聖恩深

厚。知臣愚拙。曲加庇護。仰㴠恩造。死生不忘。然臣忝備執政。知人言臣過惡而嘿然不辨。實難安職。陛下愛臣雖深。而不令臣得知敦逸所言。臣竊

有所未論也。若敦逸所言果。中臣病。何惜使臣引去以謝朝廷。若敦逸所言不實。亦使臣略加别。白。然後出入左右。粗免愧耻。如不蒙開允。非所以

愛臣也。所有董敦逸言臣章疏。伏乞早賜付三省施行。己丑。有北流軟堰劄子。四月甲子。以李清臣為吏部尚書。給事中范祖禹封還詔書進

呈不允。轍於簾前極論之。己卯。罷。五月丙申。董敦逸罷知臨江軍。六月己未。賜知穎昌府范純仁詔書召赴闕。七月丙子。以純仁為右僕。射

兼門下侍郎。八月庚申。張方平葬。有祭方平文并挽詞。辛酉。太皇太后不豫。壬戌。吕大防。范純仁。蘇轍。鄭雍。韓忠彦。劉奉世。入問聖體。九月戊

寅。太皇太后高氏崩。乙酉。詔轍撰大行太皇太后謚册文。癸巳。有祭兄嫂同安郡君王氏文。十一月戊子。三省樞宻院同進呈。中書舍人吕希

純。封還劉惟簡等除内侍省押班詞頭。上曰。禁中闕人。兼亦有近例。吕大防奏曰。雖有此。衆論頗有未安。轍曰。此事非謂無例。盖為親政之初。中外

拭目。以觀聖德。首先擢用内臣。故衆心驚疑耳。然臣等昨來開陳不盡。不能仰回聖意。致使宣布於外。以至有司封駮。此皆臣等之罪。劉奉世曰。雖

有近例。外人不可户曉。但以率先施行為非耳。大防曰。致令人言。浼瀆聖聽。此實臣罪。今若不從其言。其餘舍人亦必未肯奉行。轉益滋章。於體不

便。臣聞太祖一日退朝。有不悅之色。左右覺而問之。太祖曰。適對臣僚指揮。事有失當。至今悔之也。以此見人君不以無失為明。以能悔而改之為

善耳。上釋然曰。除命且留。俟祔廟取㫖可也。轍又奏。竊聞仁宗聽政之初。即下手詔。凡内批轉官。或與差遣。並未得施行。仰中書樞宻院讅取處分。

史臣記之曰。是時上方親閲庻政。中外聞之。人情大悅。正與今日事相類矣。大防等知上從善如流莫不欣幸。壬辰。轍言奉敕撰大行太皇太后謚

册文。諲先進呈。詔恭依。壬寅。轍奏准敕。差篆太皇太后謚寳文。據太常寺狀。合依所請到謚。以宣仁聖烈皇后之寳為文。十二月己巳。群臣詣

慶壽宫。上大行太皇太后謚册。紹聖元年甲戌。正月丁丑。詔禮部給度牒千付。京東等路體量賑濟司。募人入粟。二月。司農卿王孝先言賑濟

之餘。軍糧匱竭。又送伴北使張元方等還。言相滑等州飢民衆多。倉廪空虚。轍見范純仁鄭雍議曰。此事豈可不令上知。二人皆不欲曰。侍郎何以

為計。却恐上問及。轍曰。雖未知所出。然當令上知之。昔真宗初即位李沆作相。每以四方水旱盗賊聞奏。參知政事王旦謂沆曰。今天下幸無事。不

冝以細事撓上聽。沆曰。人主年少。當令聞四方艱難。不爾。侈心一生。無如之何。吾老不及見。此參政異日憂也。純仁曰。善。劉奉世曰。誠冝先白。君上

先言。極不便。既而純仁奏。近日張元方自河朔來。言流民甚衆。轍曰。元方言相州見養流民四萬餘人。通利軍一萬餘人。滑州二千餘人。然軍中月

糧止支一斗。其餘盡令坐倉。盖倉廪已空矣恐别生事。上曰。為之奈何。轍曰。滑州已支山陵餘糧萬石與之。可以支持兩月耳。兼京東賑濟司准備

糧食太多。提刑司又太多。已令安撫轉運司再相度矣。俟見得去着。更議慮副。又京城賑濟應副備至。然省倉軍糧。止有二年。五月。備臣曾令王孝

先具的實數子在此。上曰。何其寡備至此。轍曰。非一日之故。盖累年官賣米太多。去年臣曾與吕大防啇量。限市價九十已上。乃出糶。今為飢饉。止

賣六十。蓋不得已也。熈寧初。臣在條例司。竊見是年有九年以下糧。上曰。湏九年乃可。轍曰。九年未易遽置。但陛下常以為意。慎事惜費。令三五年

間。有三五年備。亦漸可也。臣之愚意。以為朝廷新經大䘮。繼以飢饉匱乏。若灾止如此尚可。萬一更水旱。何以繼之。方今正是君臣恐懼脩省之日。

不可不知耳。丁未。以户部尚書李清臣為中書侍郎。兵部尚書鄧温伯為尚書右丞。二人乆在外不得志。遂以元豐事激怒上意。清臣尤力。己

酉。葬宣仁聖烈皇后于永厚陵。轍有挽詞二首。己未虞。王祔廟。三月乙亥。左僕射吕大防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穎昌府。乙酉。上御集英殿。

策試進士。李清臣撰策題。郎為邪說以扇惑群聽。轍上䟽曰。伏見御試策題歷詆近歲行事。有欲復熈寧元豐故事之意。臣備位執政。不敢不言。然

臣竊料陛下本無此心。其必有人妄意陛下牽於父子之恩。不復深究是非。逺慮安危。故勸陛下復行此事。此所謂小人之愛君。取快於一時。非忠

臣之愛君。以安社稷為悅者也。臣竊觀神宗皇帝。以天縱之才。行大有為之志。其所施設。度越前古。盖有百世而不可改者也。臣請為陛下指陳其

略。先帝在位近二十年。而終身不受尊號。裁損宗室。恩止𥘵兒。减朝廷無窮之費。出賣坊場雇募衙前。免民間破家之患。罷黜諸科誦數之學。訓練

諸將慵惰之兵。置寄禄之官。復六曹之舊。嚴重祿之法。禁交謁之私。行淺攻之策。以制西戎。收六色之錢。以寛雜役。凡如此類。皆先帝之睿筭。有利

無害。而元祐以來。上下奉行。未嘗失墜者也。至於他事有失當。何世無之。父作之於前。子敕之於後。前後相濟。此則聖人之孝也。漢武帝外事四夷。

内興宫室。財用匱竭。於是脩鹽鐵榷酤均輸之政。民不堪命。幾至大亂。昭帝委任霍光。罷去煩苛。漢室乃定。光武。顯宗以察為明。以讖决事。天下恐

懼。人懷不安。章帝即位。深鑒其失。代之以寛。豈弟之政。後世稱焉。及我本朝真宗皇帝。右文偃革。號稱太平。群臣因其極盛。為天書之說。及章獻明

肅太后臨御。攬大臣之議。藏書梓宫。以泯其迹。仁宗聽政。亦絶口不言。天下至今韙之。英宗皇帝自藩邸入繼。大臣過計。創濮廟之議。朝廷為之洶

洶者數年。及先帝嗣住。或請復舉其事。浸而不答。遂以安靖。天以漢昭章之賢。與吾仁宗神宗之聖。豈其薄於孝敬。而輕事變易也哉。盖有不可不

以廟社為重故也。是以子孫既獲孝敬之實。而父祖不失聖明之稱。此真明君之所務。不可與流俗議也。臣不勝區區。願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輕事

改易。若輕變九年已行之事擢任累歲不用之人。人懷私忿。而以先帝為詞。則大事去矣。奏入不報。再以箚子靣論之。上不恱。曰人臣言事。何所害。

但卿昨日以劄子奏謂機事不可宣于外。請秘而不出。今日乃對衆陳之。且引漢武帝以上比先帝。引喻甚失當。轍曰。漢武帝。明主也。王曰。卿所奏

言漢武帝外事四夷。内興宫室。立鹽鐵榷酤均輸之法。其意止謂武帝窮兵黷武。末年下哀痛之詔。豈明主也。范純仁進曰。武帝雄材大略。史無貶

調。况轍所論事與時也。非論人也。上意稍解。轍退。上奏。今者偶因政事懷有所見。轍欲傾盡以報知遇。而天資闇𡨋。不達機務。論事失當。冒犯天威。

不敢自安。伏乞聖慈。憐臣不識忌諱。出於至愚。少寬刑誅。特賜屏逐。以允公議。李鄧從而媒蘖之。丁酉。除端明殿學士。知汝州。告詞略曰。文學風節。

天下所聞。擢任大臣。本出朕意。事有可否。固冝指陳而言。或過中引義非是。朕雖曲為含忍。在爾自亦難安原誠終是愛君。薄責尚期改過上批蘇

轍引用漢武故事。比擬先帝。事體失。當。所進入詞語不著事實。朕進退大臣。非率。易也。盖義不得已。可止以本官知洪州。仍别撰詞進入。制曰。朕以

眇躬。上承烈考之緒。夙夜祇飭。懼無以丕揚休功。實頼左右輔弼之臣。克承厥志。其或身在此地。倡為姦言。怫於衆聞。朕不敢赦。太中大夫守門下

侍郎蘇轍。頃被選擢。興聞事機。義當協恭。以輔初政。而乃忘體國之義。徇習非之私。始則宻奏以指陳。終於宣言而眩聽。至引漢武。上方先朝。欲以

窮奢黷武之姿。加之經德秉哲之上。言而及此。其心謂何。宜解東臺之官。出守列郡之寄。尚為寬典。姑務省循。可特授依前太中大夫知汝州。四

月壬戌。轍至汝州。有謝上表。是日以提舉杭州洞霄宫章惇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范純仁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穎昌府。丁卯。有謝

雨文。有汝州楊文公詩。石記。五月癸卯。侍御史虞策。中侍御史來之邵。井亮采。言轍近以論事失當。責守汝州。而吳安詩草制有風節。天下所

聞。及原誠本於愛君之語。命詞乖刺如此。質之公議。難逭典刑。又監察御史郭知章。言安詩行蘇轍誥。重輕止徇於私情。褒貶不歸於公議。不加黜

責。何以懲戒。詔安詩罷起居郎。乙巳。虞策言太中大夫知汝州蘇轍。引漢武帝比先朝。止守近郡。請逺謫以懲其咎。上曰。已謫矣。可止也。乙丑。

有龍興寺吳畫殿記。六月甲戌。右正言上官均言近具劄子。論奏。前宰臣吕大防。門下侍郎蘇轍。擅權欺君。竊弄威福。及前御史中丞李之純等。

朋邪誣罔。同惡相濟。乞明正典刑。以服中外。既及旬浹。未蒙施行。臣以為人主之所以臨制天下。為腹心之臣者。莫重於執政。為耳目之官者。莫重

於諫官。審詔誥。慎出納者。莫重於舍人給事。方大防。蘇轍。擅操國柄。不畏公議。引用柔邪之臣。如李之純輩。充塞要路。以固寵禄。又以張來秦觀撰

次國史。曲明大防輩改變法度之功。是以人主賞罰私其好惡。具惡一也。同時執政如胡宗愈。許將。劉摯。蘇頌。皆以與吕大防蘇轍議論異同。轍陰

諭諫官御史。死力排撃。卒皆斥罷。敢以姦謀轉移陛下腹心之臣。易於反掌。其罪二也。李之純頃在成都。與吕大防相善。大防秉政。引用之純為侍

郎。又除知開封府。之純尹京無狀。又府舍遺火延燒殆盡。法當譴責。反挾私愛。擢為御史中丞。楊畏。虞策。來之邵等。皆任為諫官御史。是四人者。傾

險柔邪。嗜利無耻。其所彈撃者。皆受大防蘇轍宻諭。或附會風指。以濟其欲。是以天子耳目之官佐其喜怒。以塗蔽朝廷之視聽。其罪三也。舍人主

出制命。給事主行封駁。命令有未善。差除有未。當。皆許繳駁。如范祖禹。喬執中。吳安詩。吕希純四人者。皆附會吕大防蘇轍好惡。隨意上下。不恤公

論。其所繳駁者。皆大防蘇轍之所惡。其所掩蔽者皆大防蘇轍之所愛。是以天子掌誥命出納之臣。濟其好惡。其罪四也。吕大防自為執政。以至宰

相。凡八九年。最為歲乆。蘇轍執政雖止三四年。而強狠徇私尤甚。如隳壞先帝役法官制。學校科舉之制。士民失業。棄先帝經畫。塞徼要害之地。招

西戎侵侮。邉陲之患。至今未弭。其罪五也。吕大防蘇轍。身為大臣。義當竭忠盡公。以輔佐人主。乃便辟柔侫。陰結宦官陳衍。伺探宫禁宻㫖。以固

寵禄。其罪六也。大防蘇轍。同惡相濟。固非一日。李之純。楊畏。虞策。來之邵。為朝廷耳目。曾不紏察。反陰相黨附。以圖進用。御史黄慶基。董敦逸憤發

彈奏蘇轍等專權之罪。罷斥為轉運判官。李之純。楊畏。來之邵。布附軾轍等。反指慶基敦逸以為誣䧟忠良。不當更除監司。遂謫守軍壘。陛下既親

機務。洞分邪正。軾轍既已斥罷。來之邵輩方始奏論。其朋邪罔上。趍時附勢。情狀明白。衆所共知。非臣之私言臆度也。李之純既已罷免尚書。謫守

單州。今楊畏尚為禮部侍郎。來之邵為侍御史。虞策為起居郎。喬執中為給事中。范祖禹。吕希純。雖出守外郡。皆尚除待制。罪同罰異。此中外之所

未喻也。議者以為李之純柔懦無能。遄為中丞。其所附吕大防蘇轍指意彈撃。皆楊畏。來之邵。朝夕說喻。脅持為之。二子姦險。過於之純。之純既

已斥謫而二人尚居清要。哆然自得。曾不愧避。臣聞治國之要。莫先於辨邪正。欲辨邪正。莫若驗之以事。今楊畏軰邪險之情。皆已明驗。若不加斥

逺方。俾安要近。則是邪正兼容。忠侫雜處。蠹敗國政理之必然。竊觀陛下自親機務。收還權會。大防蘇轍黨人。十已去七八然楊畏等六人尚居清

要。未快士論。伏望陛下考察吕大防。蘇轍。擅權欺君。姦邪不忠之罪。推究楊畏等。朋邪害正。趍時反覆之惡。譴責黜免。明正典刑。以示天下。制曰。事

君者有犯勿欺。所以盡為臣之節。無禮必逐。豈容逃慢上之誅。太中大夫知汝州蘇轍。父子兄弟。挾機權變詐之學。驚愚惑衆。轍昔以賢良方正對

策于庭。專斥上躬。固有異志。有司言轍懷姦不忠。如漢谷永。冝在罷絀。我仁祖優容。特命以官。在神考時。獻書縱言時事。召見詢訪。使與討論。與軾

大倡醜言。未嘗加罪。仰惟二聖厚恩。冝何以報。垂簾之初。老姦擅國。置在言路。使詆先朝。以君父為仇。無復臣子之義。愎忮深阻。出其天資。援引猥

浮。盗竊名器。專恣可否。疇敢誰何。至與大防。中分國柄。罔上則合謀取勝。徇私則立黨相傾。排嫉忠良。眩亂風俗。既洞察險詖。猶肆誕謾。假設虚詞。

規喧朝聽。比雖薄責。未厭公言。繼覧奏封。交疏惡狀。維爾自廢忠順之道。而予務全終始之恩。甫屈刑章。尚假民社。徃自循省。母速後愆。可特降左

朝議大夫知𡊮州。七月丁巳。三省言近聞朝廷以吕大防。劉摯。蘇轍。落職降官黜知小郡。臣始以謂陛下慈厚不欲盡言姑示薄責而已。今覩制

詞。在大防則曰睥睨兩宫。呼吸群助。誣累慈訓。包藏禍心。在劉摯。則曰誣詆聖考。愚視朕躬。窺伺禁省。宻為離間。在轍。則曰老姦擅國。肆詆先朝。以

君父為仇。無臣子義。既及此矣。則罪重謫輕。情法相逺。伏望更加詳酌。以正其罪。監察御史周秩言朝廷議吕大防。劉摯。落職。降蘇轍三官貴知小

郡。臣愚竊以為未也。大防等罪尚可以為民師。帥乎。然大防與摯始責。姑易地再施行猶可也。轍之責己再三矣。而止於降官。則不若未青。而更容

臣等極論之也。臣愚謂大防等罪不在蘇轍之下。大防。摯。轍。是皆言之。而又行之者也。盖大防等所言所行。皆害先朝之事。彼得罪於先朝而輕論

之。它日有得罪於陛下者。而重論之。於義安乎。吕惠卿以沮難司馬光。罪至散官安置。則為人臣者寧犯人主。勿犯權臣為得計也。且摯與轍譏斥

先朝。不减於軾。大防又用軾之所謀所言。而得罪輕於蘇軾。天下必以為非。詔司馬光。吕公著。各追所贈官并謚告。及追所賜神道碑額。降授左正

議大夫知隨州。吕大防守本官。行秘書監。分司南京郢州居住。降授左朝議大夫知黄州。劉摯守本官試光禄卿。分司南京蘄州居住。降授朝議大

夫。知𡊮州轍守本官。試少府監。分司南京筠州居住。轍在郡有異政。既罷去。父老送者。皆嗚咽流涕。數十里不絶。八月過真州。有阻風詩。行至江州

彭澤縣。被筠州之命。九月癸亥至筠。有謝表。二年乙亥。正月壬子。次韻兄惠州上元見寄詩。甲辰。有曹谿卓錫泉銘。二月二十五日。有古史後

序一首。九月戊申。逍遥聦老卒。有塔碑。辛未。饗明堂。大赦天下。轍有賀表。三年丙子。二月。有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一首。三月乙未。有。祭

寳月大師文。并送成都僧法舟西歸詩。四年丁丑。二月庚辰。三省言吕大防。劉摯蘇轍。為臣不忠。朝廷雖嘗懲責。而罰不。稱愆。其餘同惡相濟。幸

免者甚衆。亦當量罪示有懲艾。詔大防責舒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劉摯鼎州團練副使。新州安置。又制曰。朋姦擅國。責有餘辜。造訕欺天。理不可

赦。其加顯黜。以正明刑。降授左朝議大夫試少府監。分司南京筠州居住。蘇轍。操傾側孽臣之心。挾縱橫策士之計。始與兄軾。肆為詆欺。晚同相光。

協濟險惡。造無根之詞而欺世。聚不逞之黨以蔽朝。謂邪說為讜言。指善政為苛法。矯誣太后。愚弄冲人。助成姦謀。交毁先烈。發怨懟於君臣之際

忘忌憚於父子之間。陰懷動摇公肆排訐。粤予親政尚爾撓權。持罔上之素心。為怙終之私計。罪同首惡。法在嚴誅。而事乆益彰。罰輕未稱。朕顧瞻

嚴廟。跂念裕陵。義不敢私。恩難以貸黜居散秩。投置遐陬。非徒今日知馭衆之威。亦使後世識為臣之義。勉思寬憲。務蓋徃愆。可責授化州别駕。雷

州安置。閏二月甲辰。軾責授瓊州别駕。昌化軍安置。五月甲子。兄弟相遇於藤。相與同行。六月丁亥。至雷州。有謝到州表。癸巳。軾與轍相

别渡海徃昌化。有和子瞻過南海詩。十月。軾有停雲詩寄轍。轍次韻答之。十一月己卯。廣西經略安撫司走馬承受段諷。言知雷州張逢。周恤

安置人蘇轍及軾兄弟。與之同行至雷州。請下不干礙官司按罪。詔提舉荊湖南路常平董必具實狀以聞。十二月癸未。新州安置劉摯卒。己

亥。有和陶詩集序。元符元年戊寅。二月。軾以轍生日。有沈香山子賦贈轍。轍和以答之。丙申。詔差河北路轉運副。使吕升卿。提舉荊湖南路

常平董必。並充廣南東西路察訪。時有告劉摯在政府日謀廢立者。章惇。蔡卞。欲因是起大獄嶺表。悉按誅元祐臣僚。故遣升卿等。戊申。長星見。三

月癸丑。詔吕升卿等。差充廣南東西路察訪指揮。更不施行。癸酉。提舉荊湖南路常平董必。言朝請郎知雷州張逄。於轍初到州日。同本州官吏門

接。次日為具召之。館於監司行衙。又令僦進見人吳國鑑宅居止。每月率一再移厨管待。轍差借白直七人。海康縣。令陳某追工匠應副國鑑脩宅。

詔轍移循州安置。逢勒停諤衝替。八月。轍至循州。寓居城東之聖壽寺。已乃裒橐中之餘鬻之。得五十千。以易民居大小十間。北垣有隙地可以

毓蔬。有井可以灌。乃與遜荷鉏其間。州民黄氏。宦學家也。有書不能具。時假其一二讀之。題白樂天文集後。二年己卯。有巢谷者。自眉山徒步訪

轍於循州。又將見軾於海南。行至新州而卒。年七十三。轍為之傳。四月二十九日。有龍川略志序。七月二十二日。有龍川别志序。閏九月丁

丑。有春秋傳後序。戊寅重陽。有與父老小飲四絶。十一月辛未。有祭孫婦黄氏文。三年庚辰。正月己卯。哲宗崩。徽宗即位。庚辰大赦天下。

二月癸亥。轍量移永州安置。轍有次韻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四月庚戌。元子生。辛亥赦天下。丁巳。轍移岳州。勑曰。朕即祚以來。哀士大夫

失職者衆。雖稍收叙。未厭朕心。兹者天祚予家。挺生上嗣。國有大慶。賚及萬方。解網䘏辜。何俟終日。責授某官蘇轍。擢自先帝。與聞政機。坐廢累年。

在約彌厲。漸還善地。仍畀兵團。可濠州團練副使岳州居住。轍歸至處州。被命有謝状。十一月癸亥朔。勑曰。朕初踐祚。思赴治功。敷求俊良。常恐不

及。念雖廢棄。不忍遐遺。轍富有藝文。嘗預機政。謫居荒裔。積有歲時。稍從内遷。志節彌厲。昭還故秩。仍領真祠。服我異恩。無忘報稱。可特授太中大

夫提舉鳳翔府上清宫。外州軍任便居住。至鄂州被命。有謝表。有田在穎昌府。因徃居馬。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巳。正月己巳。中太一宫使范純

仁卒。轍有挽詞。甲戌。欽聖憲肅皇后向氏崩。有慰表。并挽詞三首。三月丙子。有祭東瑩文。戊寅。有鮮于侁父母贈告跋。五月丙戌。欽聖憲

肅皇后神主祔于廟室。轍有慰表二首。七月丁亥。軾卒于常州。九月癸亥。有祭文。十月。有追和軾歸去來詞。十一月庚辰。祀南郊。赦天下。轍

有賀表。十二月庚寅。王東美器之妻蘇氏卒。有墓志。丙申。有祭范子中朝散文。崇寧元年壬午。三月戊午。跋巢谷。傳。四月丁未。有祭王氏嫂

文。五月丁卯。有祭兄文。是月庚午。詔蘇軾追貶崇信軍節度行軍司馬。其元追復舊官告繳納。蘇轍更不叙職名。乙亥。詔蘇轍等五十餘人。今三

省籍記姓名。更不得與在京差遣。閏六月癸酉。葬軾于汝州郟城縣小峩眉山。有墓誌銘。有再祭八新婦文。戊寅。詔轍降為朝請大夫。以銓品

責籍之時。差次不倫故也。有謝表。八月丙子。詔司馬光等子弟並不得任在京差遣。太常寺太祝蘇适。與外任合入差遣。十一月十三日有雪

詩。二年癸未正月。補子瞻謫居儋耳。唐佐從之學。遷居蔡州詩。二月寒食詩。己巳。有癸未生日詩。三月甲午。跋楞嚴經有六孫名字說。

辛丑。春盡詩。次日立夏。四月戊午。有夢中詠醉人詞。六月庚午。有立秋偶作。九月乙酉。有九日詩。乙巳。有立冬聞雷詩。十月。有罷提舉太

平宫。欲還居穎昌詩。十一月癸卯。有次遲韻對雪一首。三年甲申。正月庚寅。還穎昌。有甲申歲設醮青詞。三月丙子。有上巳日乆病不出示

兒姪詩。辛卯。有葺東齋詩。拜初得南園詩。六月。詔頒元祐姦黨姓名三百九人。刻石諸州。七月丁酉。有記夢詩。有抱一頌。有葺居五首。有歲暮

口號二首。四年乙酉。正月戊寅。有雪後小酌贈内詩。三月庚戌。有喜雨詩。五月。和遲田含雜詩九首。七月甲寅。詔元祐宰執墳寺特免毁

拆。不得充本家功德院。並别賜敕額為國焚修。冬至雪詩。有歲暮二首。除夜詩。五年丙戌。正月戊戌。彗出西方。丁未。大赦天下。毁元祐姦黨石

刻。三月辛亥。提舉南京鴻慶宫范純禮卒。純禮字彝叟。轍有祭文。己未。姪孫元老中進士第。有次遲韻贈陳天倪秀才。拜送元老歸鄉詩。有秋

社分題詩。有築室示三子詩。有中秋無月二首。九日獨酌三首。九月。有穎濵遺老傳。及樂城後集序。十月庚戌。有大雪詩。是時行大錢當十。民

以為病。故詩中及之。十一月八日。有夢中反古菖蒲詩。有守歲詩。大。觀元年丁亥。正月庚戌。詔應係籍宰執墳寺會經放罷者。並給還。轍有謝表。

二月。有丁亥生日詩。七月乙酉朔。有苦雨詩。有釀重陽酒詩。有九日詩。有初成遺老齋。待月軒。藏書室。三詩。有送少子遜赴蔡州酒官詩二首。

有論語拾遺二十七章。十一月乙丑。詔八寳初成。可於來年正月用之。二年戊子。正月壬子。有正旦詩。是日帝受八寳。赦天下。轍復朝義大夫。遷

中大夫。皆有謝表。并焚黄文。有七十吟。二月。有生日詩。有八壐詩。有夏至後得雨詩。八月癸巳。有移花詩。十二月壬辰。有伐雙榖詩。有除日

詩。書老子解後三年己丑。有上元夜适勸至西禪觀燈詩。二月庚寅。有望日雪詩。遜自淮康歸覲。逾旬而歸。有送行詩二首。八月有中秋新堂看

月詩。九月。有重九陰雨。病中把酒示諸子詩。有己丑除日詩。四年庚寅。有新春五絶。有上元雪詩。閏八月辛亥。有雨中秋詩。辛酉。有菊有

黄花詩。有除夜二詩。政和元年辛卯。有正月十六日一首。有七十三歲作一首。有七夕詩。重九詩。十月戊午。有雪詩四首。有冬至詩。除日詩。有

欒城第三集序。卜居賦。再題老子解後。二年壬辰。有壬辰年寫真賛。二月有壬辰生日記。胷中所懷自作一首。五月十九日。有喜雨詩。有送

遲赴登封丞詩。八月辛亥。題蔡幾先海外所集文後。九月庚申。有墳院記。是月壬午。中大夫轍轉太中大夫致仕。轍居穎昌十三年。穎昌當徃

來之衝。轍杜門深居。著書以為樂。謝郤賔客。絶口不談時事。意有所感。一寓於詩。人莫能窺其際。十月三日轍卒。年七十四。十一月乙丑。追復端

明殿學士。特賜宣奉大夫。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夫人史氏卒。同葬汝州郟城縣上瑞里。三子。遲。字伯充。官至太中大夫。工部侍郎。徽猷閣待制。紹

興二十五年卒。適。字仲南。官至承議郎。通判廣信軍。宣和四年卒。遜。字叔寬。官奉議郎。通判瀘州潼川府。靖康元年卒。五女。文務光。王適。曹煥。王浚

明。曾縱。其婿也。務光。字逸民。適。字子立。煥。字子文。縱。字子元。矩遲二子。簡。策。适三子。籀。範。築。遜。四子。筠。箴。箱。簦。轍有詩傳二十卷。春秋集傳十二卷。

老子解二卷。欒城集後集第三集共八十四卷。應詔集十二卷。子瞻評其文。以為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

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歎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没。轍少讀太史公書。患其踈畧。漢景武之間。尚書古文。詩毛氏。春秋左氏。皆

不列於學官。世能讀之者少。故其所記堯舜三代之事。多不合聖人之意。戰國之際。諸子辯士。各自著書。或增損古事以自信其說。一切信之。甚者

至採世俗之語。以易古文舊說。及秦焚書。戰國之史不傳於民間。秦惡其議已也。焚之畧盡。幸而野史一二存者。遷亦未暇詳也。故其記戰國有數

年不書一事者。於是因遷之舊。上觀詩。書。春秋。旁取戰國策。及秦漢雜録起伏羲神農。訖秦始皇帝為七本紀。十六世家。三十七列。傳謂之古史。凡

六十卷。晚在海康。刊定舊解老子。寄子瞻。子瞻題其後曰。昨日子由寄老子新解讀之。不盡卷。廢卷而歎。使戰國有此書。則無商鞅。韓非。使漢初有

此書。則孔老為一。使晋宋間有此書。則佛老不為二。不意老年見此竒特及歸穎昌時。方詔天下焚滅元祐學術。轍敕諸子録所為詩。春秋傳。古史。

子瞻易。書傳。論語說。以待後世君子。復作易說三章。及論語拾遺。以補子瞻之闕。其論大衍之數五士。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盡掃古今學者增損附

會之說。得其本真。既殁。籕等述其緒訓。為穎濵遺語一卷。紹興中以遲貴累贈太師。封魏國公。史氏楚國太夫人。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三百九十九

重録緫校官侍郎臣高  拱

學士臣翟景淳

分校官諭德臣張居正

寫晝官序班臣何 韧

圈點監生臣曹 忠

臣周  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