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辉道路前进
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辉道路前进 中共济南部队炮兵某部委员会 1969年5月8日 |
|
我们部队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五·七”指示的伟大号召,一九六六年九月,开赴某地办农场。经过两年半的艰苦奋斗,把一片荒凉的盐碱滩,变成了米粮川,特别是人的思想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革命、生产双丰收。
为实现将来的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编辑毛主席教导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
部队初到农场,看到茫茫碱滩一片,有些同志表现出畏难情绪。有个别战士认为:“当生产兵不光采,没出息,没前途。”也有个别干部认为,部队搞生产是“不务正业”。当时我们也担心:条件差,经验少,能不能搞出个名堂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党委的同志反复学习“五·七”指示。毛主席在“五·七”指示中说:“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我们想,在这个大学校里,首先要用毛泽东思想培育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新人,要大力进行革命理想教育,使大家懂得,眼前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共产主义大目标的。这样才能心胸开阔,放眼未来,才不致被眼前的一点困难吓倒,才能把“苦”字换成“乐”字,把“怕”字换成“敢”字。于是,我们发动干部、战士,带着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革命理想,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反复学习“五·七”指示。经过学习,干部、战士们说:“过去头脑里有个‘私’字,只看到眼皮子底下那个‘苦’字,现在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看,感到流一滴汗,挖一锹土,都是在消灭三大差别,都是为共产主义大厦增砖添瓦。”
焕发无产阶级革命朝气
编辑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一定要有不怕困难和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一定要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则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水稻生产,季节性很强。为了不违农时,从修渠、平地、插秧到秋收,都需要以战斗姿态,连续突击。持续劳动,体力消耗大,有些战士又产生了怕苦怕累的思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重温了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关于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教导,认识到: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用毛泽东思想培育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新人,必须在劳动中活学活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老三篇”,在改造盐碱滩的同时改造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在困难面前斗志昂扬,压倒一切困难,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
在各级干部的带动下,同志们带着劳动中的活思想,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在斗争中学,在斗争中用,把劳动的现场变成了斗私批修的大课堂。在突击插秧的紧张阶段,指导员谭广业在劳动中胃病复发,仍然坚持同战士们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泥里水里照样干。指战员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只要用毛泽东思想战天斗地,破私立公,就有了灵魂,有了方向,有了力量。
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
编辑毛主席教导我们:“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部队一到农场,有个别干部就反映:“部队搞生产,会不会影响提高战斗力?”这实质是受了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影响。问题反映在部分干部、战士身上,原因还在我们党委身上。于是,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五·七”指示和“古田会议决议”,大家一致认识到:部队既打仗,又搞生产,是毛主席一贯的建设一支无产阶级军队的思想,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五·七”指示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把我军建设成非常无产阶级化、非常战斗化的人民军队的指路明灯。执行“五·七”指示,就是执行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接着,我们发动广大指战员,带着什么是最大的战斗力,部队搞生产能不能提高战斗力的问题,反复学习“五·七”指示、“古田会议决议”,回忆我军的发展史,大颂毛主席建军路线的无比英明正确,狠批大叛徒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妄图篡军反党的滔天罪行。前党委副书记齐印生同志,是八路军三五九旅的老战士,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部队讲述了毛主席亲自发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保证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辉业绩。广大指战员认识到,毛主席亲自缔造的人民军队,一定要沿着“五·七”指示的光辉道路,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练成拿起枪来能打仗,拿起笔来能批判资产阶级,拿起锄头会生产的一支新型人民军队,这样的军队才是无敌于天下的。经过学习和回忆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指战员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建军路线、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觉悟。
毛主席说:“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在平时,尤其是农闲季节,我们就用毛泽东思想统帅军事训练。实弹射击取得了优异成绩。大家深有体会地说:“人听毛主席的话,炮就听人的话;那种认为部队搞生产会影响提高战斗力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部队执行“五·七”指示的实践生动地证明,战斗力比以前大大加强了。广大指战员决心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永远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光辉道路奋勇前进!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