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编号计划(2017年版)



电 信 网 编 号 计 划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7年4月


前 言

近年来,电信新技术新业务发展日新月异,电信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对电信网码号资源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支撑行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我部在《电信网编号计划(2010年版)》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变化,编制出台了《电信网编号计划(2017年版)》。 该编号计划主要对《电信网编号计划(2010年版)》中的E.164号码和E.212号码的相关规划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并删除了附件中有关分配现状的内容。编号计划中各类码号资源的具体分配和占用情况,请登录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或电信网码号管理系统查询。 本编号计划适用于中国内地电信网,港澳台地区的编号计划从其规定。 为适应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必要时对编号计划的内容进行调整,重新公布。


目 录 1 编制范围和编制原则 1 1.1 编制范围 1 1.2 编制原则 1 2 E.164编号计划 1 2.1号码结构 1 2.2 首位为“0”及其后号码的规划 2 2.3 首位为“1”号码的规划 3 2.4 首位为“2”~“8”号码的规划 11 2.5 首位为“9”号码的规划 13 2.6 号码分配和占用情况 15 3 “*/#”号码的编号计划 16 4 七号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 17 4.1 国际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 17 4.2 国内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 18 5 分组数据网的编号计划 21 5.1 号码结构 21 5.2 数据网络识别码的分配情况 22 6 E.212编号计划 23 6.1 号码结构 23 6.2 移动网络识别码(MNC)的规划和分配情况 23 附件一:相关名词的说明 25 附件二:我国固定电话网长途区号表 26 附件三:智能网业务号段的归属情况 31 附件四: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分配情况 33 附件五:*/#”号码的使用情况 34

1 编制范围和编制原则 1.1 编制范围 本编号计划涉及的码号包括我国电信网使用的ITU-T E.164编号首位为“0”~“9”的全部号码;固定网、移动网中“*/#”号码;七号信令点编码;分组数据网的编号;ITU-T E.212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等。 1.2 编制原则 1、 应使码号资源容量具有延续性和扩展性,满足用户、业务的增长和网络的发展对码号资源的需求。 2、 应尽可能保证编号的规律性,以便于用户使用和网络识别。 3、 应提高码号资源的利用率。 4、 应保持编号计划在较长时间内的整体稳定性。 5、 应体现运营商间的公平。 2 E.164编号计划 2.1号码结构 (1)固定网电话号码 我国固定网电话号码采用长途区号的结构,即: 国家码(86)+ 长途区号 + 本地用户号码; 固定网电话号码采用不等位编号,国内有效号码最大位长为11位。 (2)移动网电话号码 我国移动网电话号码采用网号的结构,即: 国家码(86)+ 网号 + HLR识别号(H0H1H2H3)+ 用户号码(ABCD) 其中: 公众移动网电话号码网号为3位,采用等位编号,国内有效号码位长为11位。 物联网网号为5位,采用等位编号,国内有效号码位长为13位。


2.2 首位为“0”及其后号码的规划 表1 首位为“0”及其后号码的规划 号码 管理位长 用途 0 1 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字冠 00 2 国际长途电话业务字冠 10 2 长途区号 11 4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 12 备用 13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140~144 5 物联网网号 145~149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15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160 备用 161~162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163 备用 164~167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168~169 备用 170~178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179 备用 18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19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2 2 长途区号,目前未用作长途区号的作为备用 3~8 3 长途区号,目前未用作长途区号的作为备用 90~91 3 长途区号,目前未用作长途区号的作为备用 92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93~97 3 长途区号,目前未用作长途区号的作为备用 98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99 3 长途区号

2.3 首位为“1”号码的规划 首位为“1”的号码原则上应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号码,按照号码用途可以分为两种: (1)业务号码:包括紧急业务号码(3位)、短号码(5位)、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运营商业务代码、路由码以及其他电信业务接入号码等。对于仅在运营商网内使用的号码可以采用可变位长的编号方式,需在不同运营商的网络之间使用的号码暂不能采用可变位长的编号方式。 (2)用户号码:包括等长11位的公众移动网电话号码和等长13位的物联网号码。 注1:除目前已经用作业务号码的用户号码外,本编号计划中规划用于用户号码的资源不能用作业务号码。 注2:在同时提供电话服务和短消息类服务的情况下,首位为“1”的电话接入号码可以同时申请用作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仅限用于提供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


表2 1XX号码的规划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全国性电信运营企业客户服务短号码 运营商 业务代码 运营商 业务代码 备用 备用 备用 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 备用 国际直拨被叫付费、话务员受话付费和国际卡业务 国际话务员受话付费和国际卡业务 11 紧急业务 备用 备用 备用 查号业务 备用 运营商 业务代码 备用 运营商 业务代码 紧急业务 12 紧急业务 社会服务类短号码 紧急业务 政府公务类短号码 路由码 运营商 业务代码 备用 备用 备用 备用 13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14 物联网网号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15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16 电话信息 服务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互联网类业务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电话信息服务 互联网类业务 17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IP电话类业务 18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19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2.3.1 首位为“1”号码的具体规划 表3 首位为“1”号码的具体规划表 号码 管理位长 用途 备注 1000X 5 中国电信客户服务类号码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1001X 5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类号码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1002X~1006X 5 移动转售客户服务号码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1007X 5 备用 1008X 5 中国移动客户服务类号码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1009X 5 全国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客户服务类号码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101XX 5 中国联通运营商业务代码 企业自行规划,启用前向主管部门备案 102XX 5 中国移动运营商业务代码 企业自行规划,启用前向主管部门备案 103 备用 104 备用 105 备用 106 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 详见表4 107 备用 10800X 6 国际直拨受话付费业务 接入码 1080(1~9) 备用 108(1~9) 4 国际直拨话务员受话付费和国际卡业务号码 109 备用 110 3 报警类紧急业务号码 公安部负责管理 111XX 5 备用 已启用11183(原183)、11185(原185) 112 备用 113 备用 114 3 电话查号业务号码 各运营商共用 115 备用 116XX 5 中国联通运营商业务代码 企业自行规划,启用前向主管部门备案 117 备用 118XX 5 中国电信运营商业务代码 企业自行规划,启用前向主管部门备案 119 3 火警号码 公安部负责管理 120 3 急救中心号码 卫生部门负责管理 121XX 5 社会服务类短号码 未核配号码备用 122 3 道路交通事故报警号码 公安部负责管理 123XX 5 政府公务类短号码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124X 4 路由码 中国电信1241,中国移动1242,中国联通1243。 其他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125XX 5 中国移动运营商业务代码 企业自行规划,启用前向主管部门备案 126~129 备用 13X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使用位长等长11位; 其中1349是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专用号段 140XX 5 中国联通物联网网号 使用位长等长13位;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141XX 5 中国电信物联网网号 使用位长等长13位;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142XX~143XX 5 物联网网号 使用位长等长13位 144XX 5 中国移动物联网网号 使用位长等长13位;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145~149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使用位长等长11位 15X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使用位长等长11位 160 3 省内人工信息服务台接入码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在南北方属地化使用 161~162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使用位长等长11位,16101和16102原用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同步/异步拨号入网接入码,现将业务调整,调整时限为2018年底前 163XX 5 互联网类业务接入码 主要是中国电信使用,其中的未占用号码备用 164~167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使用位长等长11位,1648和1649 原用于ATM网网号和帧中继网网号,现将业务调整为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168XX 5 电话信息服务业务接入码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使用,其中的未占用号码备用 169XX 5 互联网类业务接入码 主要是中国联通使用,其中的未占用号码备用 170~178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其中:170和171是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专用号段; 174是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专用号段。 使用位长等长11位 179XX 5 IP电话业务接入码 未核配号码备用 18X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使用位长等长11位 19X 4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使用位长等长11位 190、196和197原用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运营商标识码以及智能网电话卡业务,现要求对标识码进行调整,分别调整为1241(中国电信)、1243(中国联通)、1242(中国移动),调整时限为2017年底前;卡类业务逐步清退,清退时限为2018年底前。 194(1~5)原用于中国电信和联通帧中继和ATM网网号,现进行业务调整,调整时限为2018年底前 2.3.2 106号段的具体规划 106号段规划用于短消息类服务,采用不等位长编码,不同用途的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管理位长不同。每个短消息类服务提供主体获得1个服务接入代码后,根据业务的需要可以扩展使用,扩展后总位长视基础运营商网络支撑情况而定。具体规划如表4所示。 表4 106号段的具体规划 X 0 1 2 3 4 5 6 7 8 9 1060 备用 1061 备用 1062 省内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 1063 省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 接入平台 省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 省内公益性 短消息类服务 1064 机器通信号码 1065 基础运营商自营短消息类服务 1066 跨省/全国范围内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 1067 备用 1068 跨省/全国范围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接入平台 1069 跨省/全国范围内非经营性 短消息类服务接入平台 跨省/全国范围内 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 跨省/全国范围内公益性短消息类服务 说明: 1、 “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是特指向用户提供的短消息类服务除了收取通信费外,还允许收取通信信息费。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的提供者须取得相应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根据提供服务的地域范围的不同,分为省内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以及跨省/全国范围内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 2、 “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包括公益性短消息类服务)”是特指向用户提供的短消息类服务只收取通信费,不收取通信信息费;根据提供服务地域范围的不同,分为省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以及跨省/全国范围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接入平台经营者须取得相应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和公益性短消息类服务的提供者不须取得相应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3、 1062号段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管理位长8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规划、分配和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可重用。 4、 1063号段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规划、分配和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可重用。其中:  10630~10634号段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接入平台,管理位长8位,使用时可扩展用于标识接入在平台后的内容提供主体。  10635~10638号段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管理位长12位。  10639号段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公益性短消息类服务,管理位长8位;该号段代码使用者应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相关单位。 5、 1064号段用于机器通信业务(仅限用于非语音业务),管理位长5位,使用位长等长13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分配和管理。 6、 1065号段用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自营业务,管理位长5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规划、分配和管理。 7、 1066号段用于跨省/全国范围内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管理位长8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分配和管理。 8、 1068号段用于跨省/全国范围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接入平台,管理位长8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分配和管理,使用时可扩展用于标识接入在平台后的内容提供主体。 9、 10690~10694号段用于跨省/全国范围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接入平台,管理位长8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分配和管理,使用时可扩展用于标识接入在平台后的内容提供主体。 10、 10695~10698号段用于跨省/全国范围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管理位长12位。其中:  10696号段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统一规划,并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具体分配和管理,各省(区、市)号段具体规划情况详见表5。  10698号段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分配和管理。  10695和10697号段备用。 11、 10699号段用于跨省/全国范围内公益性短消息类服务,管理位长8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分配和管理。 12、 1060、1061、1067号段备用。

表5 10696号段的详细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 负责分配和管理的号段 北京 10696010、10696000 天津 10696022 河北 10696031 山西 10696034、10696035 内蒙 10696047、10696048 辽宁 10696024、10696041、10696042 吉林 10696043 黑龙江 10696045、10696046 上海 10696021、10696001 江苏 10696025、10696051、10696052 浙江 10696057 安徽 10696055、10696056 福建 10696059 江西 10696070、10696079 山东 10696053、10696054、10696063 河南 10696037、10696039 湖北 10696027、10696071、10696072 湖南 10696073、10696074 广东 10696020、10696066、10696075、10696076 广西 10696077 海南 10696089 重庆 10696023 四川 10696028、10696081、10696082、10696083 贵州 10696085 云南 10696069、10696087、10696088 西藏 10696089 陕西 10696029、10696091 甘肃 10696093、10696094 青海 10696097 宁夏 10696095 新疆 10696090、10696099 2.4 首位为“2”~“8”号码的规划 首位为“2”~“8”的号码是在本地范围内使用的号码,主要用作固定本地电话网的用户号码。部分首位为“2”~“8”的号码还用作全国和省内智能业务的接入码。 固定本地电话网用户号码结构为: 局号PQR(S)+用户号码ABCD,总位长7/8位并存。本地网局号的规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遵从通过PQ位区分不同运营商的原则。 注:除目前已经用作业务号码的用户号码外,本规划中用作用户号码的号码资源不能用作业务号码。

表6 首位为“2”~“8”号码的规划 号码 管理位长 用途 备注 200,201 3 本地电话卡智能业务、 校园卡业务接入码 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在南北方属地化使用。 300 备用 400 4 主被叫分摊付费智能业务 接入码 号码总位长10位 500 备用 600 4 国内虚拟专用网智能业务 接入码 号码总位长最长13位 700 4 通用个人通信智能业务 接入码 号码总位长13位 800 4 全国被叫集中付费智能 业务接入码 号码总位长10位 PQR (P=2~8, Q=0, R=1~9) 3 本地电话局号/省内智能业务接入码 对201的规划见本表第一行。 各省可根据自身情况,在未启用的PQR号段中,规划和预留部分号码用于省内智能网业务,其余号码用作本地电话局号。 PQR(S) (P=2~8,Q=1~9,R=0~9,S=0~9) 3或4 本地电话局号 为方便用户使用、网络寻路、互通结算和号码管理,原则上不同本地电话运营商的号码段应分布清晰,尽量通过PQ位区分不同的运营商: 在固定本地电话号码7位位长的本地网中,尽量分配连续的号码资源。没有连续的P位则分配连续的Q位,没有连续的Q位则分配连续的R位。 在固定本地电话号码8位位长的本地网中,尽量分配连续的号码资源。启用新的P字头应避开4、7,并应逐个启用

2.5 首位为“9”号码的规划 95号段号码是在全国范围统一使用的号码,96号段号码是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内统一使用的号码。92和98号段号码规划用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电话号码,采用等位编号,国内有效号码位长为11位,根据情况适时启用。其他首位为“9”的号码规划为备用。 为提高号码利用率,95和96短号码可以申请扩展位长并经审批后使用。其中:用于客户服务的95和96短号码原则上不拓展位长使用;用于电信业务接入的95和96短号码拓展后总位长应不超过8位(我国本地电话号码最大位长),如确有需求,拓展后总位长应不超过13位(国内电话号码最大位长)。 在同时提供电话服务和短消息类服务的情况下,95和96号段电话接入号码可以同时申请用作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仅限用于提供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其中:95字头短消息接入代码用于跨省/全国范围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96字头短消息接入代码用于省(区、市)内非经营性短消息类服务。 2.5.1 9X号码的规划 表7 9X号码的规划 号段 规划用途 90 备用 91 备用 92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93 备用 94 备用 95 跨省/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客户服务短号码、电信业务接入号码等,具体规划参见表8 96 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内统一使用的客户服务短号码、电信业务接入号码等 97 备用 98 公众移动通信网网号 99 备用 其中: 1、 95号段号码规划用于跨省/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客户服务短号码、电信业务接入号码等,采用不等位长编号方式,但不能采用可变位长的编号方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规划、分配和管理。 2、 96号段号码规划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内统一使用的客户服务短号码、电信业务接入号码等,采用不等位长编号方式,但不能采用可变位长的编号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规划、分配和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可重用。 3、 92和98号段号码规划用于公众移动网用户号码,采用等位编号,国内有效号码位长为11位,根据情况适时启用。 4、 其他号段备用。其中99号段已启用999(仅限北京地区)和9977(仅限部分本地网的应急通信专用号段)。 2.5.2 95号段号码的规划 表8 95号段号码的规划 号码 管理位长 用途 950XX 5 跨省/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电信业务接入号码 951XX 5 952XXX 6 953XX 5 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客户服务短号码 954XX 5 955XX 5 956XXX 6 957XX 5 跨省/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电信业务接入号码 958XX 备用,根据情况适时启用。 原分配号码退回时限为2017年底前 959XX

2.5.3 96号段号码的规划 表9 96号段号码的规划 号码 管理位长 用途 96XXX(X) 5~6 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内使用的客户服务 短号码、电信业务接入号码等 96号段号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参照95号段号码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管理。 2.6 号码分配和占用情况 我国E.164编号计划中各类码号资源的具体分配和占用情况,请登录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http://miit.gov.cn/)或电信网码号管理系统(http://miinac.gov.cn/)查询。

3 “*/#”号码的编号计划

“*”、“#”号码主要用于各个网络的补充业务。目前网间信令中不能传送“*”、“#”信号,但可以在话路中传送,因此在一些业务(如智能网业务等)中也有端到端的“*”、“#”号码的传送。

固定网中补充业务号码的规定主要是参考国外一些国家补充业务号码使用的规定。在固定网中启用了含有字符“*”、“#”和数字“4”、“5”、“6”的号码组合。在这些组合中 “*”作为业务登记的首位,“#”作为业务撤销的首位或号码的结束符,并在“*”和“#”之间根据业务的需要插入“*”、“#”或数字等符号。 GSM中补充业务基本遵从国际标准,和固定网采用了大致相同的方法,启用了含有字符“*”、“#”和数字“2”、“3”、“4”、“6”、“0”的号码组合。在这些组合中 “*”作为业务登记的首位,“#”作为业务撤销的首位或号码的结束符,并在“*”和“#”之间根据业务的需要插入“*”、“#”或数字等符号。 CDMA 中补充业务基本上按照北美的标准制定,使用的号码包括了“*”为首的后续数字为“6”、“7”、“8 ”、“9”的号码作为补充业务的号码。 由于上述“*”、“#”号码在固定网、GSM和CDMA中的使用均已经在相关技术标准中做出了规定,因此对于已经启用的号码,各运营商可以继续使用。对于已经启用的号段中尚未启用的号码,启用前应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备用号段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规划使用。如要启用备用号段的号码,应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申请。 “*/#”号码的规划如表10所示,*/#的使用情况见附件二。 表10 “*/#”号码的规划 号码 用途

  • 0 基础运营商网内业务
  • 1 备用
  • 2~*9 基础运营商网内业务
    • 基础运营商网内业务
    1. 基础运营商网内业务
  1. 0 基础运营商网内业务
  2. 1 备用
  3. 2~#6 基础运营商网内业务
  4. 7~#9 备用
    • 备用
    1. 基础运营商网内业务

4 七号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 4.1 国际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 4.1.1 号码结构 国际信令点编码的结构由14个比特组成,具体的格式如表11所示: 表11 国际信令点编码的结构 N M L K J I H G F E D C B A 区域标识 地区/网络标识 信令点标识 信令地区 / 网络编码 (SANC) 国际信令点编码 (ISPC) 其中: NML:三个比特用于识别世界的地理区域。 KJIHGFED :八个比特用于标识在NML所标识的区域内一个地区或网络。 CBA:三个比特用于标识在KJIHGFED所标识的一个地区或网络内的一个信令点。 国际信令点编码的前11比特即信令地区/网络编码(SANC)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统一管理和分配。我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向ITU-T申请。 为防止资源浪费,ITU-T要求已获得的国际信令点编码的利用率达到75%后才能新增分配新的SANC,另在申请时需要提交已经获得的国际信令点编码以及每个编码的名称(可包括地点:城市/城镇)、运营商和使用的国家(跨域使用时)等信息。 4.1.2 分配情况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申请获得的国际信令点编码资源为: 4 -(120~129)-(0~7) 共计80个国际信令点编码。

我国对国际信令点编码的具体分配情况,请登录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http://miit.gov.cn/)或电信网码号管理系统(http://miinac.gov.cn/)查询。

4.2 国内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 4.2.1 号码结构 我国国内信令网采用24比特的全国统一的编码,信令点的编码的格式如图1所示:




图1 国内信令点编码格式

每个国内信令点编码由三部分组成:主信令区、分信令区和信令点编码。每部分为8比特二进制数。高8比特为主信令区的编码,中间8比特为分信令区的编码,最后8比特为信令点编码。 国内信令点编码用于分配给连接在NO.7信令网上的节点,如电话交换机、网关设备、短消息中心等。 4.2.2 分配情况 表12 国内信令点编码分配情况(数据截至2016年8月31日) 国内No.7信令点编码 主信令区-分信令区-信令点 使用单位 0-(0~255)-(0~255) 预留 (1~8)-(0~239)-(0~25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9-(0~239)-(0~255)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0-(0~239)-(0~25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1~15)-(0~239)-(0~255)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6-(0~239)-(0~25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7~30)-(0~239)-(0~255)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30)-(240~251)-(0~25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1~30)-(252~253)-(0~255) 备用 (1~30)-(254~255)-(0~25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31~40)-(0~255)-(0~255) 备用 41-(0~7)-(0~255) 备用 41-(8~255) -(0~25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42~43)-(0~255)-(0~25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44~49)-(0~255)-(0~255) 备用 50-(0~255)-(0~255)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51~80)-(0~255)-(0~255) 备用 81-0-(0~255) 备用 81-(1~6)-(0~255) 国信寻呼有限责任公司 81-(7~255)-(0~255) 备用 82-(0~255)-(0~255) 由各省通信管理局负责核配管理 (83~184)-(0~255)-(0~255) 备用 185-0-(0~9) 北京船舶通信导航有限公司 185-0-(10~255) 备用 185-1-(0~14)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85-1-(15~255)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85-(2~4)-(0~255)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86~252)-(0~255)-(0~255) 备用 253-(0~255)-(0~255)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54~255)-(0~255)-(0~25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我国国内信令点编码的最新分配情况,请登录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http://miit.gov.cn/)或电信网码号管理系统(http://miinac.gov.cn/)查询。 4.2.3 主信令区82的规划 为满足省内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专用电信网等单位因网络建设发展对国内NO.7信令点编码的需求,规划部分信令点编码(主信令区82),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分配和管理。

表13 主信令区82的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 负责分配和管理的信令点编码 北京 82-(1~3)-(0~255) 天津 82-(9~11)-(0~255) 河北 82-(17~19)-(0~255) 山西 82-(25~27)-(0~255) 内蒙古 82-(33~35)-(0~255) 辽宁 82-(41~43)-(0~255) 吉林 82-(49~51)-(0~255) 黑龙江 82-(57~59)-(0~255) 江苏 82-(65~67)-(0~255) 山东 82-(73~75)-(0~255) 上海 82-(81~83)-(0~255) 安徽 82-(89~91)-(0~255) 浙江 82-(97~99)-(0~255) 福建 82-(105~107)-(0~255) 江西 82-(113~115)-(0~255) 河南 82-(121~123)-(0~255) 湖北 82-(129~131)-(0~255) 湖南 82-(137~139)-(0~255) 广东 82-(145~147)-(0~255) 广西 82-(153~155)-(0~255) 海南 82-(161~163)-(0~255) 四川 82-(169~171)-(0~255) 重庆 82-(177~179)-(0~255) 贵州 82-(185~187)-(0~255) 云南 82-(193~195)-(0~255) 西藏 82-(201~203)-(0~255) 陕西 82-(209~211)-(0~255) 甘肃 82-(217~219)-(0~255) 青海 82-(225~227)-(0~255) 宁夏 82-(233~235)-(0~255) 新疆 82-(241~243)-(0~255)

5 分组数据网的编号计划 5.1 号码结构 我国分组数据网的国际号码结构为:

  数据国家代码(3位)+网号(1位)+网络终端号码

或者:

     数据国家代码(3位)+网号(1位)+专用网络识别码(最多6位)+专用数据网终端号码

其中: 号码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4位。 “专用网络识别码”从“网络终端号码”的第一位开始,号码最多可由6位数字组成(ZXXXXX),X:0~9;Z:2~9。 我国的数据国家代码为460。 我国网络终端号码采用8位等长编号,格式为X1X2X3X4X5X6X7X8。 其中,X1X2表示编号区的号码,X3表示编号区内RM节点交换机的号码,X4X5表示RM节点交换机下所连接的AM节点交换机的号码,X6X7X8表示端口号。 首位为“0”号码的规划如表14所示: 表14 首位为“0”号码的规划 号码 位长 用途 备注 0 1 国际呼叫前缀 00 2 用于PDN与ISDN或综合的ISDN/PSTN的互通,并表示请求目的地网络的数字接口,其中“0”称为转义码 00+国际电话号码 08 2 用于PDN与TELEX的互通,其中“8”称为转义码 08+国际用户电报号码 09 2 用于PDN与PSTN或综合ISDN/PSTN的互通,并表示请求目的地网络的模拟接口,中“9”称为转义码 09+国际电话号码

5.2 数据网络识别码的分配情况 表15 数据网络识别码的分配情况 数据网络识别码 用途 4600 备用 4601 用户电报及低速数据网 4602 分组试验网及民航分组网 4603 公用分组网 4604~4607 备用 4608 部分号码段归铁路部门 4609 备用

6 E.212编号计划 6.1 号码结构 ITU-T E.212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是在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唯一地识别一个移动用户的号码,其结构如图2所示,最长位数为15位,目前我国IMSI的位数为所允许的最长位数,即为一个15位数字的号码。


图2 IMSI的结构

 IMSI由三部分组成:

移动国家号码MCC:由3个数字组成,唯一地识别移动用户所属的国家,中国为460; 移动网络识别码MNC:识别移动用户所归属的移动网,中国采用2位; 移动用户识别码MSIN:唯一地识别移动通信网中的移动用户,中国采用10位。 6.2 移动网络识别码(MNC)的规划和分配情况 表16 移动网络识别码的规划和分配情况 移动网络识别码MNC 使用单位 00 中国移动 01 中国联通 02 中国移动 03 中国电信 04 中国移动 06 中国联通 07 中国移动 08 中国移动 09 中国联通 10 中国联通 11 中国电信 12 中国电信 1X(X=3~9)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2X(X=0~9) 中国移动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3X(X=0~9) 中国联通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4X(X=0~9) 备用 5X(X=0~9) 中国电信 (根据需要核配启用) 6X~9X(X=0~9) 备用

我国移动网络识别码(MNC)的最新分配情况,请登录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http://miit.gov.cn/)或电信网码号管理系统(http://miinac.gov.cn/)查询。


附件一:相关名词的说明 1、 管理位长 是指电信主管部门核配码号的长度。 2、 短号码 是指位长小于本地网电话用户号码位长的号码。例如,在本地电话号码长度为7位的本地网中,长度为6位或6位以下的号码即为短号码。 3、 紧急业务号码 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当国家利益、公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等紧急情况下用于呼救、报警的电话号码,如火警、急救等使用的号码。目前已经使用的紧急业务号码是110(报警服务台/公众紧急业务呼叫台)、119(火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号码。 4、 社会服务类号码 是指各电信运营商或非赢利社会机构提供一般性公益信息服务所使用的号码,如报时、天气预报业务使用的号码。用户拨打此类号码一般只收取本地通话费。 5、 政府公务类号码 是指政府部门为方便开展面向公众的政务所使用的号码,一般提供咨询、投诉等热线服务。用户拨打此类号码一般只收取本地通话费。 6、 运营商业务代码 是指基础电信运营商开展全国性电信业务而使用的1XX号码。该号码后接两位分项业务类别码,使用位长最短为5位,进一步扩展使用时应保证国内有效号码的长度不超过13位。其它运营商的交换机进行路由判别的位长最长不超过5位。 7、 转义码 是一个1位数字的指示符,表示它后面跟随的数字是另外一个编号方案中的号码。

附件二:我国固定电话网长途区号表 表17 我国固定电话网长途区号表 (数据截至2016年8月31日)

省/区/市 行政区 长途区号 北京市 北京市 10 天津市 天津市 22 河北省 石家庄市 311 张家口市 313 承德市 314 秦皇岛市 335 唐山市 315 廊坊市 316 保定市 312 沧州市 317 衡水市 318 邢台市 319 邯郸市 310 山西省 太原市 351 大同市 352 朔州市 349 阳泉市 353 长治市 355 晋城市 356 忻州市 350 晋中市 354 临汾市 357 运城市 359 吕梁市 358 内蒙古 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 471 包头市 472 乌海市 473 赤峰市 476 通辽市 475 呼伦贝尔市 470 鄂尔多斯市 477 乌兰察布市 474 巴彦淖尔市 478 兴安盟 482 锡林郭勒盟 479 阿拉善盟 483 辽宁省 沈阳市 24 铁岭市 抚顺市 本溪市 朝阳市 421 阜新市 418 辽阳市 419 鞍山市 412 丹东市 415 大连市 411 营口市 417 盘锦市 427 锦州市 416 葫芦岛市 429 吉林省 长春市 431 白城市 436 松原市 438 吉林市 432 四平市 434 辽源市 437 通化市 435 白山市 439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433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451 齐齐哈尔市 452 黑河市 456 大庆市 459 伊春市 458 鹤岗市 468 佳木斯市 454 双鸭山市 469 七台河市 464 鸡西市 467 牡丹江市 453 绥化市 455 大兴安岭地区 (加格达奇) 457 上海市 上海市 21 江苏省 南京市 25 徐州市 516 连云港市 518 宿迁市 527 淮安市 517 盐城市 515 扬州市 514 泰州市 523 南通市 513 镇江市 511 常州市 519 无锡市 510 苏州市 512 浙江省 杭州市 571 湖州市 572 嘉兴市 573 舟山市 580 宁波市 574 绍兴市 575 衢州市 570 金华市 579 台州市 576 温州市 577 丽水市 578 安徽省 合肥市 551 宿州市 557 淮北市 561 阜阳市 558 亳州市 蚌埠市 552 淮南市 554 滁州市 550 马鞍山市 555 芜湖市 553 铜陵市 562 安庆市 556 黄山市 559 六安市 564 池州市 566 宣城市 563 福建省 福州市 591 南平市 599 三明市 598 莆田市 594 泉州市 595 厦门市 592 漳州市 596 龙岩市 597 宁德市 593 江西省 南昌市 791 九江市 792 景德镇市 798 鹰潭市 701 新余市 790 萍乡市 799 赣州市 797 上饶市 793 抚州市 794 宜春市 795 吉安市 796 山东省 济南市 531 聊城市 635 德州市 534 东营市 546 淄博市 533 潍坊市 536 烟台市 535 威海市 631 青岛市 532 日照市 633 临沂市 539 枣庄市 632 济宁市 537 泰安市 538 莱芜市 634 滨州市 543 菏泽市 530 河南省 郑州市 371 开封市 三门峡市 398 洛阳市 379 焦作市 391 济源市 新乡市 373 鹤壁市 392 安阳市 372 濮阳市 393 商丘市 370 许昌市 374 漯河市 395 平顶山市 375 南阳市 377 信阳市 376 周口市 394 驻马店市 396 湖北省 武汉市 27 十堰市 719 神农架林区 襄阳市 710 荆门市 724 孝感市 712 黄冈市 713 鄂州市 711 黄石市 714 咸宁市 715 荆州市 716 宜昌市 717 随州市 722 仙桃市 728 天门市 潜江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 718 湖南省 长沙市 731 株洲市 湘潭市 张家界市 744 常德市 736 益阳市 737 岳阳市 730 衡阳市 734 郴州市 735 永州市 746 邵阳市 739 怀化市 745 娄底市 738 湘西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 743 广东省 广州市 20 清远市 763 韶关市 751 河源市 762 梅州市 753 潮州市 768 汕头市 754 揭阳市 663 汕尾市 660 惠州市 752 东莞市 769 深圳市 755 珠海市 756 中山市 760 江门市 750 佛山市 757 肇庆市 758 云浮市 766 阳江市 662 茂名市 668 湛江市 759 广西壮族 自治区 南宁市 771 崇左市 桂林市 773 柳州市 772 来宾市 梧州市 774 贺州市 贵港市 775 玉林市 钦州市 777 北海市 779 防城港市 770 百色市 776 河池市 778 海南省 海南省 898 重庆市 重庆市 23 四川省 成都市 28 资阳市 眉山市 广元市 839 绵阳市 816 德阳市 838 南充市 817 广安市 826 遂宁市 825 内江市 832 乐山市 833 自贡市 813 泸州市 830 宜宾市 831 攀枝花市 812 巴中市 827 达州市 818 雅安市 835 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 837 甘孜藏族自治州 836 凉山彝族自治州 834 贵州省 贵阳市 851 遵义市 安顺市 六盘水市 858 毕节市 857 铜仁市 856 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 855 黔南布依族苗族 自治州 854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859 云南省 昆明市 871 曲靖市 874 玉溪市 877 保山市 875 昭通市 870 丽江市 888 普洱市 879 临沧市 883 德宏傣族景颇族 自治州 692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886 迪庆藏族自治州 887 大理白族自治州 872 楚雄彝族自治州 878 红河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 873 文山壮族苗族 自治州 876 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州 691 西藏 自治区 拉萨市 891 那曲地区 896 昌都地区 895 林芝地区 894 山南地区 893 日喀则地区 892 阿里地区 897 陕西省 西安市 29 咸阳市 延安市 911 铜川市 919 渭南市 913 宝鸡市 917 汉中市 916 榆林市 912 安康市 915 商洛市 914 甘肃省 兰州市 931 金昌市 935 武威市 白银市 943 天水市 938 嘉峪关市 937 酒泉市 张掖市 936 庆阳市 934 平凉市 933 定西市 932 陇南市 939 临夏回族自治州 930 甘南藏族自治州 941 青海省 西宁市 971 海东地区 972 海北藏族自治州 970 海南藏族自治州 974 黄南藏族自治州 973 果洛藏族自治州 975 玉树藏族自治州 976 海西蒙古族藏族 自治州 (除格尔木市) 977 格尔木市 979 宁夏回族 自治区 银川市 951 石嘴山市 952 吴忠市 953 固原市 954 中卫市 95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991 克拉玛依市 (除独山子区) 990 和布克赛尔蒙古 自治县 奎屯市 992 独山子区 乌苏市 石河子市 993 沙湾县 阿拉尔市 997 阿克苏地区 阿合奇县 喀什地区 998 图木舒克市 阿勒泰地区 906 北屯市 铁门关市 和田地区 903 吐鲁番地区 995 哈密地区 902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除阿合奇县) 908 博尔塔拉 蒙古自治州 909 昌吉回族自治州 994 五家渠市 巴音郭楞 蒙古自治州 996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除奎屯市) 999 塔城地区 (除乌苏市、沙湾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901



附件三:智能网业务号段的归属情况 表18 智能网业务号段(业务接入码+数据库标识码KN1N2)归属情况 号段 使用单位 批准用途 4000(00~99) 中国联通 主被叫分摊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4001(00~99) 中国移动 主被叫分摊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4006(00~99) 中国联通 主被叫分摊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4007(00~99) 中国移动 主被叫分摊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4008(00~99) 中国电信 主被叫分摊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4009(00~99) 中国电信 主被叫分摊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6006(00~99) 中国联通 国内虚拟专用网智能业务号码 6007(01~20) 中国移动 国内虚拟专用网智能业务号码 6008(00~99) 中国电信 国内虚拟专用网智能业务号码 6009(10~29) 中国联通 国际虚拟专用网智能业务号码 7007(01~20) 中国移动 通用个人通信智能业务号码 7008(00~99) 中国电信 通用个人通信智能业务号码 8000(00~99) 中国联通 被叫集中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8001(00~99) 中国移动 被叫集中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8006(00~10); 800622;800624; 800626;800631; 800635;800637; 800640~800649; 800653; 800660~800669; 800680~800684; 800686;800688. 中国联通 被叫集中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800611~800621; 800623;800625;800627~800630; 800632~800634;800636; 800638~800639; 800650~800652;800654~800659; 800670~800679; 800685;800687;800689~800699 中国电信 被叫集中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8007(00~99) 中国移动 被叫集中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800800~800806; 800808~800819; 800821~800827; 800829; 800831~800839; 800841~800856; 800859~800867; 800870~800875; 800881~800885; 800887~800888; 800890;800896; 800898~800899. 中国联通 被叫集中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800807;800820;800828;800830; 800840; 800857~800858; 800868~800869; 800876~800880; 800886;800889; 800891~800895;800897 中国电信 被叫集中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8009(00~99) 中国电信 被叫集中付费智能业务号码

我国智能网业务号段的最新分配情况,请登录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http://miit.gov.cn/)或电信网码号管理系统(http://miinac.gov.cn/)查询。

附件四: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分配情况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的结构为011X1X2(X1,X2=0~9),其中X1作为运营商的标识,X2作为业务类别的标识。 表19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号码的分配情况 号码 管理位长 用途 状态 110 4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 未核配 1110 4 被叫集中付费业务(ITFS/UIFN)的 国际来话 中国电信 1111 4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 未核配 1112 记帐卡呼叫业务的国际来话HCD 中国电信 1113 4 虚拟专用网业务的国际来话 中国电信 1114 4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 未核配 1115 4 新增国际转接智能网业务 中国电信 111(6~8) 4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 未核配 1119 4 寰球畅听业务 中国电信 112(0~9) 4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 未核配 113 (0~9) 4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 未核配 114(0~9) 4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 未核配 1150 4 国际卡业务来话路由码 中国移动 1151 4 国际虚拟专用网业务(VPN业务) 来话路由码 中国移动 1152 4 国际直拨受话付费业务(ITFS业务) 来话路由码 中国移动 115(3~9) 4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 未核配 11(6~7) 4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 未核配 1180 4 国际直拨受话付费业务(ITFS业务) 来话路由码 中国联通 118(1~9) 4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 未核配 1190 4 国际和全球800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的 国际来话路由码 中国联通 119(1~9) 4 国际智能业务来话路由码 未核配

附件五:*/#”号码的使用情况 本附件中所列的“*/#”号码的情况截至日期为2016年8月31日。 1 PSTN业务的使用情况 表20 PSTN业务使用“*/#”号码的情况 业务 登记 撤消 验证 应用 追查恶意呼叫 事先登记 按R键*33# 呼叫遇忙前转  *40*B'# #40# *#40*B'# 呼叫无应答前转 *41*B'# #41# *#41*B'# 缩位拨号 *51*MN*B# #51*MN# XXMN 热线服务 *52*B# #52# 免拨号待5秒接通 呼出限制 *54*KSSSS# #54*KSSSS# *#54# 闹钟服务 *55*H1H2M1M2# #55# *#55*H1H2M1M2# 免打扰服务 *56# #56# 呼叫无条件前转 *57*B'# #57# *#57*B' # 呼叫等待 *58# #58# 遇忙回叫 *59# #59# 注: B为被叫用户号码;

      B'为要转移到的临时去处的电话号码;                          
      K=1表示限制全部呼出;
      K=2表示限制国际和国内长途全自动呼出;
      K=3表示限制国际长途全自动呼出;
      SSSS为密码。
      MN缩位号码
      H1H2 小时
      M1M2 分钟

2 ISDN业务的使用情况 表21 ISDN业务使用“*/#”号码的情况 业务 登记 撤消 验证 应用 呼叫遇忙前转  *40*FTN*SUB*BS# #40*BS# *#40*BS# 呼叫无应答前转 *41*FTN*SUB*BS# #41*BS# *#41*BS# 呼叫无条件前转 *57*FTN*SUB*BS# #57*BS# *#57*BS# 呼叫等待 *58# #58# *#58# 主叫线识别限制 *61# #61# *#61# 被连接线识别限制 *63# #63# *#63# 注:FTN是呼叫前转目的地号码;SUB是呼叫前转目的地子地址,可选参数;BS是基本业务代码,可选参数。 3 GSM业务的使用情况 表22 GSM号码显示限制业务使用“*/#”号码的情况 补充业务名称 登记 删除 激活 去活 询问 主叫号码识别显示 主叫号码识别限制 被叫号码识别显示 被叫号码识别限制 - - - - - - - - - - - - - - - - *#30#

    1. 31#
    2. 76#
    3. 77#

注:在临时模式下,对一个呼叫免除主叫号码显示限制,输入*31#<被叫号码>发送键; 在临时模式下,对一个呼叫调用主叫号码显示限制,输入#31#<被叫号码>发送键。

表23 GSM前转业务使用“*/#”号码的情况 补充业务名称 登记 删除 激活 去活 询问 无条件呼叫前转 遇忙呼叫前转 遇无应答呼叫前转 遇不可及呼叫前转 所有呼叫前转 所有有条件呼叫前转 **21*DN*BS#

    • 67*DN*BS#
    • 61*DN*BS*T#
    • 62*DN*BS#
    • 002*DN*BS*T#
    • 004*DN*BS*T# ##21*BS#
    1. 67*BS#
    2. 61*BS#
    3. 62*BS#
    4. 002*BS#
    5. 004*BS# *21*BS#
  • 67*BS#
  • 61*BS#
  • 62*BS#
  • 002*BS#
  • 004*BS# #21*BS#
  1. 67*BS#
  2. 61*BS#
  3. 62*BS#
  4. 002*BS#
  5. 004*BS# *#21*BS#
    1. 67*BS#
    2. 61*BS#
    3. 62*BS#
    4. 002*BS#
    5. 004*BS#

表24 GSM呼叫等待业务使用“*/#”号码的情况 补充业务名称 登记 删除 激活 去活 询问 呼叫等待 - - *43*BS# #43*BS# *#43*BS#

表25 GSM闭锁呼叫业务使用“*/#”号码的情况 补充业务名称 登记 删除 激活 去活 询问 闭锁所有出呼叫 见注 - *33*PW*BS# #33*PW*BS# *#33# 闭锁所有国际出呼叫 *331*PW*BS# #331*PW*BS# *#331# 闭锁除归属PLMN国家外所有国际出呼叫 *332*PW*BS# #332*PW*BS# *#332#

闭锁所有入呼叫 *35*PW*BS# #35*PW*BS# *#35# 漫游出归属PLMN国家后,闭锁入局呼叫 *351*PW*BS# #351*PW*BS# *#351#

所有闭锁业务 *330*PW*BS# #330*PW*BS# *#330# 闭锁出呼叫业务 *333*PW*BS# #333*PW*BS# *#333# 闭锁入呼叫业务 - *353*PW*BS# #353*PW*BS# *#353# 注:限制类业务存在的更改(指重新登记),其操作为:

     **03*ZZ*旧口令*新口令*新口令#send ,ZZ=330(限制类)
表中字母的含义:
              DN=号码簿号码
              PW=口令
              BS=业务号码

表26 业务名称与业务号码对照表 业务分类 业务名称 BS(TS) 电信业务 所有电信业务 电话 所有数据电信业务 传真 短消息业务 除了短消息外的所有电信业务 10 11 12 13 16 19 承载业务 所有承载业务 所有异步业务 所有同步业务 所有电路型同步数据业务 所有电路型异步数据业务 所有专用分组接入 所有专用PAD接入 20 21 22 24 25 26 27

4 CDMA业务的使用情况 业务码(Feature Code),用于识别不同的业务。业务码的分配见下表。

表27 CDMA业务使用“*/#”号码的情况 序号 业务名称 业务操作 业务码 业务修改 功能字 数字序列 备注 6、 遇忙呼叫前转 登记前转号码 目的地地址 b 登记到语音信箱 8 激活 *90 去活 0 a 删除 0 7、 隐含呼叫前转 登记前转号码 目的地地址 b 登记到语音信箱 8 激活 *68 去活 0 a 删除 0 8、 无应答呼叫前转 登记前转号码 目的地地址 b 登记到语音信箱 8 激活 *92 去活 0 a 删除 0 9、 无条件呼叫前转 登记前转号码 目的地地址 b 登记到语音信箱 8 激活 *72 去活 0 a 删除 0 10、 主叫号码识别限制 临时激活(单次) *76 临时去活(单次) 0 11、 呼叫等待 临时去激活 或取消呼叫等待(CCW) *70 0

激活 *74 去活 0 12、 会议电话 请求 *60 去掉最后的与会者 0 13、 消息等待通知 提示Pip Tone激活 *62 提示Pip Tone去活 0 Pip Tone激活 *66 Pip Tone去活 0 临时Pip Tone去活

  或取消MWN(CMWN)		0		

14、 取回语音信息 请求 *80 可选请求 语音信箱号码 可选请求 密码 可选请求 语音信箱号码 + 密码

注: a: *730用于同时去活所有呼叫前转补充业务。 b: 前转目的地地址定义为:

       前转到移动用户:MAC + H0H1H2H3ABCD
       前转到固定用户:0XYZ PQR(S) ABCD

或:PQR(S) ABCD(缺省前转到本地固定电话) 其中, PQR(S)--局号, XYZ--长途区号, ABCD—用户号码 H0H1H2H3--HLR识别码;MAC--移动接入码,即网号。 5 USSD业务号码的使用情况 表28 USSD业务号码的使用情况 号段 用途 备注

    • +(100-149) USSD本地业务 **139为中国移动国际漫游业务
    • +(150-199) USSD全国业务 **173为中国移动财信通业务

其他 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