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021

卷二十 經義考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十一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
  二十
  王氏易學
  通考一卷
  存
  湜自序曰余生平喜易内求於已外求於人非一日矣晚得邵康節易學喜不自禁晝夜覃思未嘗暫捨方其有所得也或不寐逹旦然聖人至理萬物取之不竭而康節先生遺書或得於家之草藁或得於外之傳聞草藁則必欲刪而未及傳聞則有訛謬而未實儻不能用心精擇則是非雜擾而至理終不出矣於是平心如權衡無今古無物我無智愚無彼此惟道是從而輕重之自希夷先生陳公而下如穆伯長李挺之以至劉長民鈎隠圖之類兼而思之罔或遺佚亦不敢以私知去取但重别推衍使明白易見或見不能窺測藩籬而難盡者作闕疑説以示方来俟明哲者之思索焉大抵道之不明其説有二愚不肖者固不足以及此賢與智者反從而鑿之其於聖人妙意豈不胥失乎哉凡諸好學君子當如是求焉可也
  喬氏執中易説
  宋志十卷
  未見
  宋史喬執中字希聖髙郵人擢進士元祐初為吏部郎中遷起居郎權給事中進中書舍人以寳文閣待制知鄆州
  李氏清臣易論
  三篇
  存
  東都事略李清臣字邦直魏人皇祐中舉制科授秘書郎僉判平江軍召試集賢校理累遷翰林學士吏部尚書元豐六年擢尚書右丞元祐初爲户部尚書以資政殿大學士知河南府尋奪職徽宗即位以禮部尚書召復大學士拜門下侍郎
  史氏易蓍
  
  唐庚志墓曰通字子深眉州青神人以貢舉不第退居楠溪之上杜門著書絶人事者數年得易蓍若干卷乾坤别解三卷禮記義一卷詳説四卷律吕氣數十二卷書義八卷詩義若干卷論語孟子解各若干卷史論若干卷其書既出學者翕然稱之君中元祐三年進士第歴逹州通州尉資州磐石令
  黄氏易傳
  
  閩書蕡字仲實浦城人元祐五年進士爲贑尉罷去起爲宣城丞調奉新令嘗著易傳推明大衍之數號爲精確
  王氏端禮易解
  
  江西通志王端禮字懋甫吉水人元祐三年進士仕富川令
  彭氏汝礪易義
  宋志十卷
  佚
  伏羲俯仰畫卦圖
  通志一卷
  
  東都事略彭汝礪字器資饒州鄱陽人舉進士爲禮部第一元祐中拜中書舍人紹聖初拜吏部尚書著有易義詩義
  房氏審權周易義海
  通考一百卷
  闕
  晁公武曰其書集鄭康成至王安石凡百家摘取其専明人事者爲一編或諸家説有異同輙加評議附之篇末
  陳振孫曰書只四卷近時江東李衡彦平稍加刪削而益以東坡漢上伊川之說爲撮要十卷所稱百卷未之見也
  費著曰審權秘書昭庶之子著大樂演義
  胡一桂曰義海専明人事則象數必非所偹矣
  米氏易義
  僅存真蹟書二條
  芾自題曰元符元年春二年夏三年秋游中天竺訪堂頭禪師紹聖四年同佛印訪禪師師已垂年苦留心於易芾遂贈其易義并大書讀易堂三字遺之周伯琦曰米襄陽爲天竺大士書易義數語深得乾造坤化之奥世每以能書讓襄陽而其學識乃如此豈知米公者哉
  鄭元祐曰襄陽論易及於洪範五行五位五性五味五味人皆可知獨金曰從革從革作辛辛為辛辣使以金銀銅鐵百計煑之不能辛也此雖細事然於朱子門人固嘗以爲問終不能折其爲何如恨不能起襄陽於九亰而質之
  張氏汝明易索
  宋志十三卷
  佚
  陳振孫曰汝明字舜文撰上下經六卷外觀象三觀變玩辭玩占叢説各一汝明元祐壬申進士大觀初爲御史省郎游酢定夫誌其墓
  董真卿曰汝明吉州左利人登元祐壬申第知岳州易索每卦以索曰釋經又有觀象觀變玩辭玩占叢説通十三卷
  胡一桂曰其説支離葢以意逆之也
  宋史汝明易學精㣲研象數所著書不蹈襲前人語江西通志汝明泰和人元祐進士徽宗時拜御史後知岳州
  潘氏易要義
  三卷
  佚
  張耒志墓曰齊安有君子曰潘昌言其學也正其言也文其居家篤於孝弟其爲吏惠下愛民嗚呼君子哉君諱鯁從周希孟學登元豐己未進士初調蘄水縣尉遷和州防禦推官知江州瑞昌縣監楚州都鹽倉吉州軍事推官改宣徳郎監漢陽軍酒税以奉議郎致仕有春秋㫁義十二卷講義十五卷易要義三卷
  黄氏周易澶州講義
  一篇
  存載演山集
  程瑀撰碑曰公諱裳字勉仲其先金陵人五代時遷延平元豐五年登進士第歴越州簽判太學博士秘書省校書郎大宗正丞尚書考功員外郎起居舍人太常少卿徽宗朝遷兵部侍郎又遷禮部侍郎求外任差知潁昌府移河南府未行留爲禮部尚書閱數月申前請除顯謨閣學士出知青州移廬州又移鄆州久之丐宫祠差提舉杭州洞霄宫政和四年以龍圖閣直學士起知福州歴二任除龍圖閣學士於是復以提舉杭州洞霄宫居錢唐至宣和七年除端明殿學士再領宫祠建炎二年始歸延平抗章乞致仕轉正議大夫
  何氏執中周易解
  
  括蒼彚記何執中字伯通熈寧進士歴官吏部尚書特進尚書左僕射改太宰進少師封榮國公進封清源郡王卒諡正獻
  蘇氏伯材周易解義
  三十卷
  佚
  閩書伯材字廷構晋江人紹聖四年進士知潮陽擢知韶州
  沈氏易解
  通考二卷
  未見
  東都事略沈括字存中吳興人舉進士熈寧間爲太子中允遷集賢校理太常丞未幾以右正言知制誥權三司使遷翰林學士
  陳振孫曰沈存中易解甚略不過數卦而於大小畜大小過獨詳
  朱氏易傳
  
  赤城志朱玠字寳臣臨海人元豐五年進士終棣州防禦判官有朱氏易行於世
  吕氏大臨易章句
  宋志一卷
  佚
  晁公武曰大臨字與叔登進士第歴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從程正叔張子厚學通六經尤精於禮解中庸大學等篇行於世易解甚略有統論數篇無詮次未完也
  朱子曰吕與叔惜乎夀不永如天假之年必所見又别
  董真卿曰芸閣先生微仲親弟易解一卷統論數篇無詮次未成之書也學出程門朱子謂吕與叔易説精約可㸔
  游氏易説
  宋志一卷
  存
  楊時作誌曰公諱酢定夫其字建州建陽人元豐六年登進士第用薦為太學録忠宣范公秉國政除公太學博士請外除徐州簽書判官㕔公事再調泉州簽判上皇即位召爲監察御史
  楊氏易説
  散見大易粹言
  陳振孫曰工部侍郎延平楊時中立及從程明道卒當建炎四年年八十七於程門最爲夀考
  黄震曰易自升卦以後闕餘皆全書葢先生平生最用工於易於程門理義之學多有發明惟其以濳龍爲顔子事見龍爲孔子事九三為周公居攝事九四為顔淵未見其止飛龍爲孔子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似頗拘又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為乾象非聖人不足以盡故取其行健而已似不必於本意上更探髙一等耳聖經何以求加爲哉
  閩大紀公將樂人熈寧九年進士除徐州司法以師禮見程伯子於潁昌歸送之門曰吾道南矣明道卒復師伊川髙麗使至問龜山先生安在乃召爲秘書郎尋兼國子祭酒歴工部侍郎以龍圖直學士致仕贈少師諡文靖明𢎞治九年追封將樂伯從祀孔子廟廷
  謝氏易義
  宋志十二卷
  佚
  姓譜湜金堂人元豐進士官至國子博士伊川髙弟也
  王氏周易傳
  一卷
  佚
  吳郡志王蘋字信伯福清人繼世父伯起後伯起居吳江震澤命蘋從游於伊川紹興四年召對補廸功郎特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兼史舘校勘遷著作佐郎通判常州主管台州崇道舘
  徐釚曰先生著有易傳見尹和靖書葢與和靖講習而成者當時曾鏤板於慈谿今不得見矣
  郭氏忠孝兼山易解
  宋志二卷
  闕惟大易粹言所載存
  四學淵源論
  宋志三卷
  
  晁公武曰郭忠孝撰忠孝字立之河南人頗明象數自謂得李挺之卦變論於陳子惠因亟讀有得焉靖康中持憲闗右死於難故其書散落大半
  程迥曰易者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者也而辭變象占皆易中之一體主於一則用其三至秦指為卜筮之書豈秦人以巽言對暴君俾得不焚抑所見者然耶近世郭兼山乃曰周易古者卜筮之書是襲秦人之謬也
  陸游曰郭立之從程先生遊最乆程先生疾革猶與立之有問答語著於語録而尹彦明獨謂立之自黨論起即與程先生絶死至不弔祭葢愛憎之論也程氏易學立之父子實傳之
  朱子曰兼山易書溺於象數之學
  陳振孫曰忠孝名将樞密逵之子自言得先天卦變於河陽陳安民子恵其書出李挺之由是頗通象數仕爲永興軍路提刑死於難其書散逸
  譙氏易傳
  
  程迥曰譙定字天授涪州人嘗受易於𦍑中郭載載告以見乃謂之象與擬議以成變化之義郭本蜀人其學傳自嚴君平定嘗過武侯廟觀八陣圖謂必本於易見伊川先生於涪伊川欲與同修易書後和國許公薦於朝授通直郎
  宋史定學易於郭曩氏自見乃謂之象一語以入郭曩氏者世家南平始祖在漢為嚴君平之師世傳易學葢象數之學也定至汴聞伊川程頥講道於洛潔衣徃見棄其學而學焉其後頥貶涪實定之鄉也北山有巖師友遊詠其中涪人名之曰讀易洞靖康初吕好問薦之召為崇政殿説書辭不就髙宗即位定猶在汴許翰又薦之詔宗澤津遣詣行在㑹金兵至定復歸蜀愛青城大面之勝棲遯其中蜀人指其地曰譙巖稱之曰譙夫子繪象祀之定易學授之胡憲劉勉之而馮時行張行成則得定之餘意者也
  陳氏易解 先天圖説
  
  興化縂志陳易字體常興化縣人崇寧初舉遺佚又舉八行辭不赴
  羅氏志冲易解
  
  姓譜志冲合州人精於易作解發明程氏爲多
  黄氏庶先易圖
  一卷
  佚
  文同跋曰京房受易於焦延夀延夀謂房必以吾道亡其身後果然豈以其自置太審而尚鑿與取六十卦更直用事候一歳風雨寒濕以驗其灾祥獨以坎離震兌號方伯監司以分至専王之氣主之彊配不精後人臨文而惑此庶先之論所由興也庶先少遊四方博學善辨悟周流六虚之説遂以完合京之罅漏散八卦所重之畫均諸消息而著之圖焉終始出入無一悖謬如瑵之聚斗如輻之擁轂循睨僂指不失倫類復撰明閏演圖卦氣三篇以證諸家之未至世之君子考其圖閱其書不待講解而其法自得矣
  周氏易説
  十卷
  佚
  揚州府志周秩字重實泰州人熈寧癸丑與兄穜同舉進士仕終集賢殿修撰贈徽猷閣待制
  徐氏易談
  二十卷
  佚
  興化府志徐鐸莆田人熈寧九年進士第一官至吏部尚書
  林氏易説
  宋志九卷
  未見一齋書目有
  陸友仁曰林虙字徳祖其先福清人今為吳縣人紹聖四年進士教授潤州常州揚州擢河北西路提舉學事除開封府左司録一日上章請老夜自書牘旦報可家人無知者即日束装出國門士大夫走餞皆不及既歸杜門與宗族故黨嘯咏山水間無一言及世事所著有易説詩義書禮觧
  趙氏克頠周易開奥圖
  
  玊海熈寧九年五月宗子克頠進周易開奥圖詔褒之
  趙氏令湑易發微
  宋志十卷
  佚
  張氏葆光易解宋志作易解義
  宋志十卷
  佚
  黄裳序曰易之為道不出乎象數不足以爲聖人以前民用不用乎象數不足以爲天下以同民患是故聖人方其坐進乎道怳乎惚其中有物惚兮怳其中有象有物即有象有象即有數及其怳惚之象數杳㝠之真精相遇而為混沌然後二儀萬物五行四象皆存乎其中可以作易故惟聖人爲能知象之所以立知數之所以起知言之所以黙云知意之所以用捨以蓍得爻以爻得卦吉凶之兆禍福之證如響之聲如形之影可以善勝難以幸免葢夫神易之在聖人入而反一則形而上者與之爲體出而應物則形而下者與之爲用惟象與數夲於道行於神聖人取其無乎不為之易以濟民行以同民患乃命以爲書焉舜元讀易於山中輙自大悟以謂後世之學易者類以臆論徒説義理苐為虚言無補於事葢夫聖人不以前民用則何事乎為易不用乎象數則何以前民用於是範天地之化而得象圍天地之化而得數聖人言意夲於爻象象數夲於神易舜元推於爻卦之變動禍福之兆休廢之理密與人事合若符節因民之言動而貳之以是非使之趨吉而背凶因民之向徃而貳之以迷悟使之違惡而依善一氣之起滅五行之衰盛有常有幸或依或違使之知所避以幸而遂免使之知所修以常而獲報而彼末學方用區區之說與人徒論人事雖執以歸竟無其實然則舜元之學當與秦漢之髙士議其優劣諸生其勤而承之不可失也
  晁公武曰弼興化軍人字舜元章惇薦於朝賜號葆光處士紹興二年黄裳等再薦之詔以爲福州司户夲州教授其學易頗宗鄭氏
  林至曰馬融虞翻崔憬多論互體近世張弼専用以解易其説曰大傳二與四同功而異位三與五同功而異位此正論互體不知聖人以六位當否言而非爲互體設也
  董真卿曰莆陽張汝弼泉州教授賜號葆光處士周易解義十卷紹聖三年章惇進其書九卷建夲二十五卷黄裳龔原皆序之稱其明於象數古今之説未能當意黙誦繫辭二十年一日釋然而悟得大例幾百條毛伯玉謂其専主輔嗣然亦主卦變如朱子發胡一桂曰舜元莆陽人紹聖二年章惇劄進其周易解義九卷三年授福州司户参軍充泉州州學教授何喬逺曰弼刻意於易以為繫辭者聖人所以翼易其大例當在於此乃置諸家傳注獨執經誦之凡三十年釋然領悟不覺引鼓自撾窮日不已久而益信推明為書根象數原義理雖與前此談易者異同而用於爻象之辭一字皆有所夲有漢晉易家所不到者
  卜子夏易傳解
  佚
  按弼子夏易解見尤氏遂初堂書目
  范氏易論
  一篇
  存
  陳巗肖曰先生姓范氏名浚字茂明家世父祖爲名卿賢刺史昆弟多居膴仕而先生了無仕進意今天子詔復科舉公卿有以先生應詔者先生立辭予嘗過香溪之上見先生危坐一室塵埃棲户牖凝几席敗帷故器人所不堪而先生神宇泰然其言經術如親得聖人而授其㫖其為文辯博而峻整非志於道而全其氣者能若是乎










  經義考卷二十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