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義考 (四庫全書本)/卷291

卷二百九十 經義考 卷二百九十一 卷二百九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九十一
  翰林院檢討朱𢑴尊撰
  刋石
  宋髙宗御書乾卦
  未見
  張鉉金陵新志髙宗書乾卦并羣臣書諸卦繫辭秦梓刻在溧陽
  唐蕪湖縣篆書易謙卦
  存
  陶宗儀曰李陽冰字少溫趙郡人官至將作少監唐三百年以篆稱者惟陽冰獨歩
  曹昭格古要論曰唐李陽冰篆書謙卦爻辤字方三寸大四扇板門在太平府蕪湖縣民家
  楊愼曰陽冰唐人以小篆著者也其書謙卦爻辤謙字二十餘多搆别體乃以𧦦代謙按說文𧦦多言也从言冉聲地名有𧦦邯縣汝閻切謙敬也苦兼切音義不同相去千里乃以充乏衒奇徒以此學人所罕習是以欺人如此豈知千載而下為識者所勘邪于奕正天下金石志曰唐謙卦篆刻李陽冰書大小三種在蕪湖民家
  按葉氏菉竹堂書目載之
  宋臨安府磨崖家人卦
  一卷
  存
  宋鑑紹興六年十一月庚辰上諭大臣曰司馬光隸字眞似漢人近時米芾輩所不能彷彿朕有光隸字五卷日夕置之座右每取展玩又所書乃中庸與家人卦皆修身治國之道不特玩其字而已趙鼎曰如光所謂動容周旋中禮而無纖毫遺憾者也
  葉紹翁曰南屏山興教寺磨崖家人卦中庸大學篇司馬溫公書新圖經不載錢唐自五季以來無干戈之禍其民富麗多淫靡之尚其於齊家之道或闕焉故司馬公書此以助風教非偶然為之也
  周密武林舊事曰南屏興教寺舊名善慶有齊雲亭清曠樓米元章書琴臺及唐人磨崖八分家人卦中庸樂記篇後人於石傍刋右司馬溫公書六字其實非也
  吳自牧夢粱錄曰南屏山怪石聳秀中穽一洞上有石壁如屏幛可愛司馬溫公書家人卦刻之石見存其跡矣
  李日華六研齋筆記曰杭州邵皇親墳吳越時法因寺基也後山壁上有司馬溫公篆家人卦遒勁可觀按篆書家人卦今在淨慈寺之西嵗在辛丑予與同里曹侍郎秋嶽山行見之其旁題名尚多惜未克摹搨卦後書樂記篇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至舉而措之一段又中庸道不逺人至無入而不自得焉一段泗水潛夫謂非洓水書然以宋鑑證之似屬公所書矣
  宋休陽縣磨崖兌卦
  未見
  曹學佺曰休陽縣治古城淳熙中縣令鄒補之磨崖隸兌卦本文于山上因名兌卦峰
  朱子石刻易繫辤
  未見
  王佐續格古要論曰朱子書易繫辤自易有太極至易逆數也末有朱熹書蔡元定刋字正統三年舊刻漫滅知府周鼎重刋
  程敏政書後曰有晦菴先生書繫辤易有太極以下百十有二字西山蔡氏刻石在常徳府學字有小失眞處殆翻刻本也今先生八世孫婺源司訓貞復以鐫梓惓惓手澤不忘可謂賢矣此乃聖人微言經世啓䝉所從出而西山皆與討論焉固宜其得之深也體用一原顯微無間學者豈可自安於凡近而不沈心於此哉
  宋昌州石刻六十四卦象碑
  佚
  王象之輿地碑目曰六十四卦象碑在昌元縣
  宋道州石刻太極圖
  未見
  曹昭曰周子太極圖說石刻一在南安府學一在撫州府學一在道州
  明凌雲山石刻易圖
  五篇
  未見
  杜應芳續全蜀藝文志曰嘉州凌雲山注易洞主事安佑讀易於此知州梅羮題額陳嘉言作序銘袁子讓刻注易五碑一圖龍馬象河洛數羲文卦序二圖卦位及先後天三圖直曰及大小父母四圖外循環内變通渾天六位卦納甲五圖圓倍乗方因重及卦氣運世配方司化洞正方可坐數十人
  按安佑四川嘉定州人𢎞治壬戌進士
  張氏𤈴古文尚書石刻
  
  晁公武曰予抵少城作石經考異之餘因得此古文全編於學官乃進或作延士張𤈴倣吕氏所鏤本書丹刻諸石是不徒文字足以貽世若二典曰若奥□之類學者可不知與今其石當已不存而摹本亦未見傳之人間也世無好古之人雖金石其能保與盛熙明書法考曰古文尚書乃後人不知篆者以夏竦韻集成全不合古
  明太僕寺石刻冏命
  一篇
  
  王世貞跋曰周禮太僕秩下大夫孔氏以下大夫無稱太者定為中大夫要之非甚貴倨也乃穆王於冏而特命之至嫓於大司徒而俾之繩愆糾謬格其非心又戒以慎簡乃寮毋昵匪人則亦重矣第讀其詞則若後世所謂奉車駙馬都尉職耳其於攻埶撫和禁𧔞驅䗽之責無與也夫以穆王之賢一侈心啓而七萃之士高奔戎輦應之八駿之迹徧天下而莫顧返是時伯冋者無論其人在否躬命之而躬與之左甚可慨哉夫子所以刪書而不廢者非特以其文也按冏命石刻在太僕寺廨吳人周天球所書勒石在萬厯甲戌四月
  石刻魯頌駉篇
  四章
  未見
  魏正始石經大學偽本
  一卷
  存
  許孚逺曰余觀石經大學編次殊不可曉二千餘年忽有此本多出好事者為之也
  毛竒齡曰大學石經今世所行係唐開成間所鏤石雖非漢熹平蔡邕舊跡然與鄭注禮記原文竝無異同至明嘉靖間忽有魏正始本石經出於甬東豐考功坊家其文但有變纂不分章節増顔淵問仁二十二字刪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此謂修身在正其心一十八字其時海鹽鄭端簡曉從同邑許黄門相卿宅得其書極為表章其言曰魏政和中詔諸儒虞松等為正五經衛覬邯鄲淳鍾㑹等以小篆八分刻之於石始行禮記而大學中庸傳焉考魏史正始中諸儒虞松等挍過石經魏邯鄲淳鍾㑹以古文小篆八分書之於石𥪡在漢碑之西則魏正始中原有五經書石之事其云政和則宋徽宗年號係政始筆誤第是時無衛覬名衛覬者衛瓘之父經典稽疑據傳謂覬當以太和三年死死時虞松年十五鍾㑹方五嵗斷不能同時作書且鍾㑹母張氏傳稱㑹十三頌周禮禮記則禮記之行斷不俟㑹之書而始傳於世其言之紕漏不辨自明至萬厯甲申南戸曹唐氏伯元得其書於吉安鄒氏遽疏請頒布學官㑹其疏以别事與中貴忤遂駁奏不行然其疏詞則有云石經大學魏虞松受之賈逵逵父徽與其師杜子春俱受業劉歆當漢武時周禮出巖屋間歸祕府五家之儒皆不可得見至成帝朝歆始表而出之其後逵官中祕又注禮記傳義詁及論難百萬餘言為學者所宗於時友人鄭衆與逵各有解而馬融推逵獨精故逵解獨行於世衆解不行考漢史賈逵傳逵但受春秋為春秋五家說并周官傳竝不受禮記為禮記傳義此皆借逵傳舊文影射立說如周禮出巖屋間即周官也五家之儒即春秋五家也其為傳義詁即春秋之傳義也唐氏不明五家為何家周禮何禮謬加禮記二字於傳義之上固屬可笑且當時有兩賈逵一在熹平間受春秋者一在政始與虞松等同挍石經若前賈逵則去松等逺不及授受而在後賈逵則又焉得有馬融相推逵解獨行之事此真囈語也又其言曰若注疏大學則東漢鄭𤣥受之摰恂馬融而傳自小戴聖聖出自后蒼孟卿蕭奮奮本之髙堂生是為髙堂古文當時以非祕府蔵不得與録夫禮記出自髙堂固自可據然竝無髙堂劉歆兩本兼行之事且慶戴三家皆立博士而小戴所傳當時已著為經其曰非祕府不錄何以稱焉
  毛先舒曰石經大學出於嘉靖時豐道生自謂家蔵魏政和中石搨古文云其本傳自賈逵復有虞松述賈逵之言曰孔伋窮居於宋懼先聖之學不明而帝王之道墜故作大學以經之中庸以緯之此本是也方石經大學本出一時諸公尊信之者管登之著其八不可易唐伯元奏請欲以易天下學者所習朱子章句本王元羙則謂其不可信楊時喬刻大學三書以駁其偽周從龍亦著遵古編謂大學當復注疏古本以王文成守仁之論為歸考魏無政和年號斷石經為妄且謂其有四大拙以攻管說第石經本食而不知其味下有顔淵問仁二十二字則從龍更從之謂舊原有之為唐𤣥宗削去者今自應補入又以誠意章有曾子曰則從賈逵定以為是子思之書道生并有石經中庸民鮮能久矣句後便接道其不行矣夫通為一章辟如行逺章在費隱章後鬼神為徳章在達孝章後則從龍又盡宗其本且自謂幸得聞之若寐而醒蓋未免自相矛盾焉豐道生初名坊字存禮嘗官考功後廢人故目為狂生者也
  南京國子監石刻大學
  未見
  安世鳯墨林快事曰樗寮子書大學首簡祭酒程公刻之南雍之東序
  韓氏石刻春秋通例
  一卷
  佚
  陸龜䝉曰貞元中韓晉公嘗進春秋通例刻之於石王象之曰韓晉公春秋通例石刻今在潤州文宣王廟
  唐石臺孝經
  四卷
  
  張昔孝經臺賦曰孝惟行先教實理本故𤣥宗探宣尼之㫖為聖理之閫爰索隱以鈎深或詞約而意逺然後勒睿㫖於他山之石樹崇臺為儒林之苑天文焕發知孝道之克宣微㫖髙懸示仁風之已返上崇君德下達人情王猷玉潤帝典金清誼雖刑于子道理實暢於家聲施之於人風俗可移於孝理懸之於教日月方比於貞明不然何以倬爾孤標介然守正金字累累以條貫銀鈎歴歴而交映故嚮之者修睦就之者起敬斯乃示生民之大端仰高山之景行至哉聖化本本元元酌其旨而薄俗可厚毗於政而理道可敦故政以肅教為尊非無詩書始務陳其行本非無貴賤心願宗其化源且高而不危者尚乎臺磨而不磷者莫如石揭貞質於庠序殊祕府之竹帛諒乃侔天地而始終豈特垂載祀於千百靜而繹思文固在茲一人有作比屋允釐覽君君臣臣之間則心乎愛矣於尊尊卑卑之道則學而知之矧乎雕琢成章區分式序方隅而不失其正篇次而各得其所三千子之鼓篋邈矣具瞻十八章之箴規揭之備舉乃知孝理馨香有時而彰不壞不朽化被無疆所以播𢎞休於玉葉表嗣子於明王故曰孝者天之經也宜乎配地久而天長
  趙明誠曰明皇注孝經四卷天寶四載九月八分書陳振孫曰明皇孝經注今世所行本也始刻石太學御八分書末有祭酒李齊古所上表及答詔且具宰相等名銜實天寶四載號為石臺孝經乾道中蔡洸知鎮江以其本授教授沈必豫熊克使刻石學宫云歐陽公集古錄無之豈偶未之見邪家有此刻為四大軸以為書閣之鎮按唐志作孝經制㫖
  曹昭曰唐𤣥宗八分書孝經注作小隸字末有御跋草書字方三四寸碑凡四大片末具列廷臣官勳王世貞曰唐𤣥宗書孝經後有太子亨右相林甫左相適之等題名韋郇公陟稱彭城縣男蓋自吏部侍郎出為河南采訪始襲公爵此本封爾韋斌封平樂郡公可補本傳之闕書法豐妍勻適與太山銘同行押亦雄俊可喜當其時為林甫所蠱𡡾極矣猶知有是經邪
  趙崡曰此碑四面以蟠螭為首鑿嵌精工故非後世所能開元帝書法與太山銘同潤色史惟則老勁豐妍如泉吐鳯為海吞鯨非虚語也後有李齊古表行書亦佳同勒諸臣名字字不草草至如行押數十字尤豪爽可喜乃知前代帝王留心翰墨如此
  李應祥曰天寶四載唐𤣥宗八分書孝經在文廟碑洞中
  顧炎武曰石刻孝經今在西安府儒學前第二行題曰御製序并注及書其下小字曰皇太子臣亨奉勅題額後有天寶四載九月一日銀青光禄大夫國子祭酒上柱國臣李齊古上表及𤣥宗御批大字草書三十八字其下有特進行尚書左僕射兼右相吏部尚書集賢院學士修國史上柱國晉國公臣林甫光禄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書𢎞文館學士上柱國渭源縣開國公臣李適之等四十五人姓名惟林甫以左僕射不書姓舊唐書王璠傳載李絳疏云左右僕射師長庶僚開元中名之宰相表狀之中不署其姓經序注俱八分書其額曰大唐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注孝經臺中間人名下攙入丁酉嵗八月卄六日紀九字是後人所添是嵗乙酉非丁酉也又末二人官銜不書臣亦可疑
  唐御注孝經雙石幢記
  趙明誠曰在莫州唐楊諫撰劉景廉八分書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
  宋石刻草書孝經
  一卷
  
  江少虞曰淳化三年十月遣中使李懷節以御草書千字文一卷付祕閣李至請於御製祕閣贊碑陰勒石帝謂近臣曰千字文蓋梁武帝得鍾繇書破碑千餘字俾周興嗣以韻次之詞理固無可取非垂世立教之文孝經乃百行之本朕嘗親書勒之碑隂可也因賜李至
  玉海太宗御草孝經一卷刻石祕閣
  宋建康府學御書孝經
  一卷
  未見
  張鉉金陵新志曰高宗御書孝經賜秦檜眞草相間守臣晁謙之刻石郡學檜及謙之跋於下今存經火不全
  湖州學御書孝經
  一卷
  未見
  徐獻忠吳興掌故曰高宗御書孝經紹興十四年太守張宇立石在州學
  常州學御書孝經
  一卷
  未見
  毘陵志宋高宗御書孝經石刻淳熙中守臣林祖洽立在州學御書閣
  句氏中正石刻三體孝經
  宋志一卷
  佚
  宋史新編句中正嘗以大小篆八分三體書孝經摹石咸平三年表上之真宗召見便殿賜坐問所書幾許時曰臣寫此書十五年方成上嘉歎賜金紫命蔵於祕閣
  虞淳熙曰中正受詔以三體書孝經摹石
  楊氏南仲三體孝經
  宋志一卷
  佚
  昌州石刻古文孝經
  一卷
  
  王象之曰碑在昌州北山元二十二章與今文十八章小異按今文先出於漢初而古文與尚書同出於孔子壞宅今文已盛而古文獨不得列之學官惟孔安國馬融為之傳及明皇注今文十八章孝經為古文者益微矣司馬光范祖禹皆曾繳進光謂始蔵之時去古未逺其書最眞祖禹又為之說亦云古文庶得其正
  盛熙明曰古文孝經内一篇大謬後人妄欲作古以古文字集成者
  李氏師徳石刻孝經
  一卷
  佚
  師徳序曰萬勝使鄉里無秋毫之損雖功烈不大著於時與妻子剽掠拱手受刃者蓋有間矣事之本末見吳王祠之石刻焉師徳獲嗣其後天不降造及長而孤惸然一身思願竭力以事朝夕其可得乎聖人之經孝為大行為人子者不得躬而行之食稻衣錦於女安乎每一念之不覺涕之無從且父母之愛於子孫非止鞠之育之衣之食之而已凡一言一行常恐恐然慮其有所失而淪於非道也逮夫啓手足之際尚諄復戒之飭之不能已者誠以愛之之心無有窮盡也以不可窮盡之愛而限以死生之變該人情之所不足也師徳雖不敏上焉旣不得竭力於其親下焉敢忘於愛之乎良田廣居不足以有之也兼金美玉不足以寶之也可寶而有之者惟聖人之言乎聖人之言布在方䇿爛若日月至於立身治家事君事親其章句較然而易曉者無如孝經之為最竊願摸之堅石一植之於先壠一置之於縣庠以示其後復愧於聲迹曖昧不足以聳動人之耳目取重來世是用購求甚貴而有名於時者人題一章益之以叙得一十九人復且名之庶有託焉司馬遷曰閭巷之人欲砥名勵行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師徳竊慕之是不徒使後之孫子知吾愛之之至亦庶幾不肖之迹附見於來今又以鄉里之光傳諸永永而無窮已也朝請郎勾當東京排㟁司輕車都尉賜緋魚袋李師徳叙元祐元年三月初九日朝奉大夫充集賢挍理劉定書
  莫旦吳江志曰孝經石刻舊在縣庠景泰中尚存然則李師德蓋吳江人也
  徐師曾呉江志曰呉江縣學宋大中祥符始作元祐中乃竟邑人李師德刻孝經於石樹其中自為序
  亡名氏石刻孝經
  未見
  曹昭曰吉安府學有眞楷小字孝經今不完不知何人書
  明國子監石刻孝經
  一卷
  
  按萬厯間蔡毅中進孝經注於朝毅中復刋石嵌於國子監西廂左壁今尚存
  席氏石刻孟子
  十四卷
  佚
  晁公武曰孟子十四卷皇朝席益宣和中知成都刋石置於學官云偽蜀時刻六經於石而獨無孟子經為未備夫經大成於孔子豈有闕邪其論既謬又多誤字如以頻顣為類不可勝計
  趙希弁曰孟子十四卷不題經注字數若干亦不題所書人姓氏










  經義考卷二百九十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