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柏軒先生文集/卷四
書
编辑上蘆沙奇先生甲戌
编辑載圭稽顙再拜。昨年六月。自晉州月橫。伏承下狀。惻怛之敎。慰勉之意。有非尋常一副式語。慈恩所覆。感涕交流。且不知載圭不肖無狀。示以衛身之方。繼以先事之誡。兼賜敎條明辨。稽顙拜讀。無異於辟咡受詔。載圭雖愚且迷。安敢忘懷。地僻絶無往來人。貧甚又難專伻。不惟不修謝禮。而常以不聞先生候度。私竊恨焉。忽於是月。得綾州鄭君義林書。始知大槩。稍釋下懷。卽日春氣溫和。道體伏惟萬重。伏慕之至。不任下誠。孤子祇奉几筵。頑縷尙保。而餘禍未艾。去秋冬。疊遭叔母二喪。功慘又間之。慈癠若兒憂又重疊。哀遑焦絶。無一日安頓時節。今則少定。而叔父衰病。二哀弟年幼。而治喪營葬。方擔著於身上。又不暇於讀禮究經。但恐光陰益邁。將有竆廬之嘆而不能効敎育之萬一也。是罪是罪。鄭君本無雅分。而半千里外。因便致書。其意甚厚。但未知何所聞於門下而有此異事耶。旋切愧赧。所欲稟達者山積。而擾甚未能。容俟服闋後拜謁之日。伏祝爲道保重。以慰遠誠。
上蘆沙奇先生丁丑
编辑載圭再拜白。天氣已寒。不審服中道體萬康。違拜隔歲。憑信無梯。昕夕瞻慕。在平歲固爾。况復今年春夏。何等厄運。饑餓癘痢。空人之家。殘人之村。到底皆然。未知那上能保淨界耶。載圭春夏經過。實有不堪其憂者。客臘以糊口沒策。奉母入梅山下紺巖洞。去舊居五十里。蓋爲少省負米之勞。而僅僅延命。春間以癘毒次第染臥。拕至五月。老親幾危僅甦。室人因病不起。同鼎口十三。獨載圭一人免耳。諸父家亦半傳染。上中下之殤。大小功之服。不可枚達。凉生。雖幸粗淨。而中饋無人。老慈多欠。幼稺失庇。經荒之餘。家又滌如。仰俯焦絶。堪耐不得。柰何柰何。平生讀書。正爲此等處得力。而自省無驗。不惟自愧愧人。仰負父師敎育之至意。是罪是罪。近間得月橫書。以同行見招。竭蹶勇往。豈非至願。顧以亡者新埋。病者未甦。而孤寓峽村。無人守屋。不惟是耳。窘束殊甚。倉卒末由。其心顧何如哉。此歲內。期欲一晉。而亦未知果爾否也。林谷崔丈惟允氏竟不起疾。傷痛無已。此公志行甚篤。固竆力學。鮮與倫比。且平生欽慕門下。非淺淺比。每相對謂曰。吾東方數百載。見道分明如尊師門者幾人。其知見之正。於此亦槩可見矣。居不甚遠。受砭不些。今也則亡。不勝益孤之痛。而因以仰白耳。不宣上狀。
別紙
编辑或謂先生所答明德問目。多有可疑。其答吾子問曰。指其不犯氣不犯物之本體。又曰說牲恐非本旨。不犯氣不犯物之本體。非性而何哉。其答崔琡民問曰。理氣合三字。籠罩昆侖口氣。又曰指儲水之盤盂。儲水之盤盂。非理氣合而何哉。合二答而觀之。則旣曰不犯氣。又曰儲水之盤盂。亦非相反乎。載圭曰心之本體。光明洞徹。能具衆理。知此則指性之非儲水之諭。或可以默識矣。所謂不犯氣者。以其至精至爽。湛一虛明。恰似無了氣也而言也。
理無運用作爲。所謂無者。謂無其事也。若謂無其妙。則夫所謂理者。未足爲萬化之樞紐根柢。祇是箇塊然死物也。天地之間。化化生生。氣爲主張。而理則乘之而已。寓之而已。氣東則東。氣西則西。聖人何以曰太極生兩儀耶。蓋此等理會。不可徒勞於摸捉。無形無影。亦不必徒信先儒唇舌。但驗之人物之生生不息而其妙可曉也。若人物之生。祇是氣化而已。理却無爲。則其氣之升降飛揚。紛擾參錯者。固其變幻無常也。而其必人產常人。獸育常獸。角者常角。鬣者常鬣何也。蓋理有一定不可易之妙而氣聽命焉故耳。盈於天地之間者。無非是理。默而觀之。可以識矣。
今之儒者。其規模氣象。蓋有兩樣。有持守謹嚴。徒事繩尺者。有𥳑易宏博。不事檢束者。恐皆有弊。困於持守者。易至拘迫。拘迫則隘陋。隘陋則雖終身持守。不免爲鄕曲之拘儒。閨閤之檢押。又何足道哉。至若一味簡易而不事檢束。則必流蕩不法。貴通達而賤名檢。不爲莊蘇之猖狂橫縱者鮮矣。必須謹嚴而不隘陋。簡易而有規矩。然後庶乎其可也。然此非初學之士所可易及也。與其失之通達。寧失之檢束。檢束之失其害小。通達之蹉其弊大。朱先生所以平日敎人。常勉勉於規矩準繩之中者以此也。不審如何。論語弘毅二字。蓋非兩截事。相須乃成。弘而不毅則非惟不毅。所謂弘者。非眞弘矣。
上崔夢關惟允
编辑嘗讀劉子澄贄晦菴書。經師易遇。人師難遇。願以素絲之質。附近朱藍。而竊自解之曰絲之素者。固受采之質。而若先爲汙泥所染則何。須澣濯之澡雪之。然後可以施采也。載圭之質。卽素絲之染於汙泥者也。然亦竊有近朱藍之願。伏乞幸賜不鄙。先敎以澣濯之方。又加以朱藍之采。則自幸斯世得人師。爲之依歸而庶幾有分寸之效也。向於鄕校講會時論論語一二句。而猶恐其見得未分明。不敢自信。玆以別紙仰稟。而又道其慕仰之私。賦四韻拜呈。竝賜批評伏望。夏炎方酷。伏祝爲道保重。以慰瞻仰。
上崔夢關
编辑久違承誨。徒切下懷。魚鴈又從而邈然。豈謂兩舍相距。若是之夐遠耶。伏不審靜養氣體萬護。區區不任下誠。載圭卽日侍奉。幸免它苦。而日事悤擾。自無整頓時節。其於靜坐工夫。慚愧實多。前以河戚家變禮。有所受敎。而反復思之。終未能開惑。別紙仰稟。詳細回示伏望。
別紙
编辑本生親之於出後子。稱以亡姪。旣聞命矣。而以兄若姪班祔爲非。以曾高二代祠板遷奉於最長房云者。亦不能無疑。沙溪先生以嫡孫死無後。而宗子之弟代奉其祀。則其祧主還入於祠堂爲然。然則已祧之主。猶云還入。而未祧之主。自我遷奉。未知如何。所謂代奉。指兄亡弟及。旁達爲榦。而其兄永無立後處而云耶。若爾則與彼家姑爲攝奉而終當立後者有間。然南塘云嫡子無後。其弟奉祀。其兄題主以顯兄而姑在祔位。待其立後歸宗。以此言之。兄若姪之班祔。或不爲甚失。而其曰姑在祔位。則其高位之不爲遷奉可知也。且彼家最長房。亦在攝奉者。則旣攝宗祀。而其曾高位之遷於私室。或者無礙耶。雖云攝祀。而亦無主人。則與攝幼之攝字有異。尤翁所謂用權字稍安者是耳。南塘曰無主人而稱攝者。有婦人故也。今權爲攝奉而遷其高位。則是用有主人親盡之禮矣。亦或無疑否。
與金重菴平默
编辑壬辰元月初旬。八溪鄭載圭謹再拜上書于重菴文丈門下。載圭生長僻鄕。不能遠遊四方。於當世君子長德之門。不惟足跡不能遍及。以若華西先生振世之大賢。至於年過三十而始獲聞知。繼聞華門傳鉢之賢。有若重菴老子者。而俱未悉其盛德大業。果能紹前而垂後否也。越在壬午之歲。偶因西遊。獲知勉菴崔公,柳斯文性存氏。沿流遡源。已想得其七分。而因得雅言一部於性存氏而反復焉然後。始信聖賢之眞詮。吾道之正統在是矣。於是誦陳了翁責沈之文。而華西先生已無及矣。雖責何補。雖然傳先生之道者。是亦先生已矣。卽欲趨詣。而文丈時作涪州之行於海上矣。惘然以歸。竊欲追宋之巢谷老人故事。而家貧無資。親老難離。瞻望海雲。撫躬自悼。因誦尤翁上淸陰先生書。有曰士之爲仁。雖在於我。而亦不曰事其賢者乎。雖歲後千載。地距萬里。猶可以尙論而神會。今幸生竝一世。居不越國。而好賢尙德之心。出於秉彝而不可泯者乎。繼引孟子知之於聖賢命也之說。深致慨焉。竊惟尤翁早師沙門。而又與之依仰而從遊者。若愼老若春翁。德不孤矣。又名公賢相倚望之重於朝野者。不止一二。而必於淸陰先生而獨如此者。豈不以夫當華夷變革之際而身任春秋之義者。惟淸陰先生是已耶。然則今日又何等時也。當人獸交戰之際。毅然以驅抑自任者。環顧一世。其誰有諸。其誰有諸。今此民彝之未全泯者。識與不識。莫不瞻仰。有同日星乎昏衢。砥柱乎頹波。而若載圭之愚則又有異於人者。蓋其性偏氣濁。胷中之華夷未辦。悠悠和戰。不能以自拔。頃嘗獲親有道。粗有所聞。而行之不力。遽又樑折。依仰無所。歲月侵尋。遽然作五十無聞之人。負厥初心。草生獸死。可愧可懼。庶幾賴天之靈。卒償志願。一承警欬。以補前缺。而蒲柳之質。未老先衰。又竆困轉深。千里舂糧。力所未及。將終抱不及門之恥而止耳。知之於聖賢。雖曰有性。而果命也歟。身旣然矣。而一書替謁。有愈於已乎。敢布心腎。不覺張皇。大耋頤養之下。煩猥可誅。殊甚悚仄。不備。
與李寒洲震相
编辑欽仰德義。已有年所。而不惟不一造軒屛。亦不以姓名一通於將命者。亦見其緇衣誠薄矣。秋間特因降屈鄙近。始獲展拜。尤足以彰其慢矣。而乃蒙不鄙。與之酬酢。於以見汎愛之量懷少之仁也。爲感豈淺淺哉。載圭未嘗不有志於此事。亦未嘗不有聞於先生長者。而才鈍氣懦。行之不力。三十年成就。直一癡獃罔兩漢矣。自悼而已。昨年因鄕友得盛著數篇而讀之。其精微淵深。非管窺之所可測矣。然大綱則固已暗合於前所聞者而大非世儒繳繞之論也。一倍嚮慕。又幸得御。其或因仍承誨。不遂爲小人之歸也耶。玆敢數條別紙仰質。若蒙駁敎則終始之賜也。
別紙
编辑盛論曰性本一也。何相近之有。惟其發而氣用事。然後善惡以類而相近矣。
謹按此一節。恐非論語本義。此所謂性兼氣質而言者也。蓋曰氣質所稟。固有美惡之不同。其初則不甚相遠也云爾。若指其已發而氣用事者而言。則善惡之判。相去遠矣。亦何相近之有哉。且道以類而相近。抑善與善爲類。惡與惡爲類。而各相近云爾耶。此善彼善。同一善也。此惡彼惡。同一惡也。亦何相近之有哉。
盛論曰性者未發之理也。情者已發之理也。心者通貫動靜。管攝性情之理也。
謹按此亦恐有些語病。若曰性者理之未發者也。情者理之已發者也。心者理之貫動靜統性情者也云爾。則不待下文分疏。而已了然矣。今曰云云。則頭面太多。恐費分疏。
答趙月皋性家○丙子八月
编辑權友見訪。承惠覆書。辭旨諄複。勉勵彌切。仰認盛眷。示諭新得。示破望之。不於其人。縱使無觖得乎。載圭少學功令業。後就有道。得聞立志竆理之說。始知古人所謂學者在此而不在彼也。行之不力。半彼半此。進不得爲古人之學。退不得爲功令之儒。悠悠歲月。將近無聞也已。雖然每念師敎。竊欲鞠躬盡力。而但僻陋。無與資益。恒抱離索之憂。而近幸獲知於文丈。又蒙不鄙。收置於往復之列。庶幾因仍感發。得免小人之歸也耶。大抵此學必須務實。循名則徒爲耳。務實者身心內外。幽獨明顯。無一不實。然後方有根本之地。不然則雖業文章工言語。炳炳烺烺。如傅粉塗錦而的然可好。不過爲琉璃禪之一擊便碎。所謂名者。亦爲烏有矣。近來覺得此意思甚確。未知文丈以爲如何。湖唁承欲秋計。何間啓行耶。此有一幅書封付耳。
答趙月皋戊寅十一月
编辑舜卿阻餘相見。已甚喜。而袖中又有二紙德音。因承師門安信。喜感何可盡達。比來震艮書中所未及言者。舜卿又詳言之。實慰顒祝。况孜孜矻矻。不知老之將至底意。溢於紙面。尤何等欽嘆。因謂舜卿曰。此丈亦云老矣。豈刻苦鑽紙時節耶。猶能如此。吾輩之悠泛。誠可慨處。前所仰達一條紙。以不敢自信而冀蒙一言之駁敎。今曰豈敢妄議於其間。軒下猶云爾。則載之敢與寒丈議。誠妄矣妄矣。不覺瞿然。然承許考得示及。當恭己以俟耳。夾紙可謂得栗翁之本旨。後之學者看得皆如此。則理氣之說。可以不歧。而但不能看得如此。而頭戴此一句。以爲栗翁亦嘗云爾。此可慨也。然非有使之四字。恐亦說得過重。而其下所以二字。又恐推過一層矣。後之隨語生解者。安能看得圓活而不失本旨耶。更詳之切望。
答趙月皋
编辑昨年至月下書。至今日始拜復。於敵以下。猶不可逋慢若是。而况於文丈乎。伏問侍體萬重。湖行想已稅駕矣。師門愼節復常。而有多少講質耶。俱切願聞之至。載圭家間以意外事。經一番劫運。言之羞澀。而最有一事大狼狽。載也以讀書爲業。拾聚得一二文字。藏在肚裏。是得於十數年極辛苦之餘者。而四朔奔走。歸視舊藏。枵然無有。但覺風埃波浪。混淆汩擾。不能寧靜耳。柰何柰何。舜卿不惟資質純美。其篤志力學。好問虛受。鮮與倫比。一此不懈。則吾黨庶有賴也。頫問謹別答。
惡之來處。蓋難言也。謂不本於性則性外有物也。謂本於性則性混善惡也。必深探細究。有以見其雖非不本於性。而又非與善相混。然後始可以言矣。性中而已。中無不善。性之本然也。旣是中則亦必有上下兩邊。上焉而過。下焉而不及。惡之所由生也。亦理之所固然者也。蓋語錄所云自其已然者言之而以明性之本善也。瞽說所云就其已然者。深探其所從來而以明性之爲萬有之本也。非相戾也。乃互相發明也。昨冬侍師門旹。因以質之。得蒙頷可。又退與金景範論此。景範亦以爲然。於是方始信得及。不審文丈更以爲如何。如有未契。更賜駁敎切望。
與趙月皋壬午正月
编辑雪山分歧。實有惘惘之色。非前日比。伏惟歸省萬康。勉齋之筆。責任不輕。不審脫藁在何時。文成後僻處一會。能復言否。載圭初九日始返膝下。親安幸矣。而道中添睹患。一目幾盲。閉眼無聊。殊甚悶絶。擬策使一童抄出。字細又不楷。恐不合於長老之眼甚悚。年譜及行錄。旣蒙謄示之敎。是以恭竢耳。會處半路好矣。自文丈所指示亦望。
與趙月皋論蘆沙先生行狀別紙
编辑大抵總述諸條。援議古人處太多。孝則援曾閔。安貧則援顔子。明道之泥塑。濂溪之光霽。孟子之斥楊墨。朱子之斥象山。節節援引。恐非誌狀體製。反似作大話頭。以夸張於人貌樣。蓋詳書其事實。以發明其心地氣象。則雖不言某人。某人之實已著見。不必自我指的句斷。勉齋所撰朱子狀文。其詳悉擬議。何等鄭重。而未嘗有一句援古人。較量比方。何不取而爲法。昔歐陽玄撰其師之狀。歷擧周程張朱諸先生。以比方其師。我朝尤翁撰孝廟誌。又歷擧禹湯以下聖賢之君以擬之。以此言之。援議古人。古人已有之。皆叙事訖。一處湊合列書。何嘗逐段排定。如今之爲耶。然歐陽所撰。前輩有笑之者。
與趙月皋甲辰六月
编辑禍福無門。允兄遽然謝庭。驚怛何已。伏惟大耋罹獨。宜以何慰。仁義之不行于世久矣。若孔若朱以父而哭子。吾先師亦然。先師當日情景。與文丈今日。如印一板。止慈之地。情當如何。而亦能理遣自譬。保得太和靈襟。文丈之所親侍而目擊者。然則文丈之所自勉。吾輩之所仰慰者。在此而已。遠儒何以支嗇。重省下情地。極可念也。載圭病寒病暑。日就凘盡。雖欲匍匐。其勢末由。俟凉生或甦。則準擬晉慰矣。適得湖生去便。先此仰問起居。惟千萬加護。以副遠忱。
與柳溪堂疇睦
编辑載圭生長南鄕。足跡未嘗履於君子之庭。而見聞亦鄕人而已。竊惟執事者厚德重望。爲全嶺之所依仰。若斗於星岱於山。自顧顓蒙。抱不及門之恥而不知恥。此亦鄕而已矣。春間鄙族自軒下還傳動止頗詳。仍道眷禮過當。益嘆夫君子汎愛之量出尋常萬萬。第答問一段。奉讀再三。終不能無疑於心。以載圭之謏聞蔑識。其有疑固也。何敢說道於其間哉。然有疑思問。亦下學之一事。請得以詳復之。間代繼後。禮經之所不載。國典之所不許。程朱諸賢之所未嘗言。則豈可以何琦,白居易所爲。爲竢百無疑。而援而行之耶。此不獨何白。亦有人焉。若阮孚,劉頌,齊王煥,魏王春及李昉。是皆已然。而庾蔚之譏之曰。間代取後。禮未之聞。抑行之者獨可爲法。而譏之者獨無所見耶。寒岡先生曰非禮之正。尤菴先生曰呈官改正。兩先生此論。可謂正何白之失。而斷今日之疑也。且繼不失序。明律載焉。孫不爲後。大典著焉。則以吾從周之義言之。皇朝之律。國家之典。所當從也。何白之事。所不當援也。不惟於袒免之親。雖於己子之子。亦不當如是。通典曰出繼人之子。還爲本生祖後。又曰還繼所生祖者。猶不得著代。其曰還爲祖後者。不忍絶祀而還奉其祀也。其曰不得著代者。雖奉其祀而不得繼代也。是故尤菴曰。此子將以何人爲父而繼其祖乎。芝村語錄曰。此不可以繼論也。稱之只當曰本生祖可也。黃秋浦家亦有此事。稟於愼獨齋。愼老則以班祔爲可。以此言之。己子之子。猶不得著代禮也。况於袒免之親乎。蓋祖者父之父之名也。孫者子之子之名也。旣無其父則祖之名無所加也。旣無其子則孫之名無所當也。故間代繼後。未之前聞。雖有如何白者。不足援而爲說也。且人生八歲以上。皆以籍告。夫籍者告君之書也。尤所當愼重。則旣爲人後。不以籍告可乎。欲以籍告。則將何以書其父而繼其祖乎。籍則以其父其祖書之。而猶曰爲人後。詎信乎哉。載圭之所見聞者。不過如此。故從前篤信而無疑矣。今讀所論。大槩與前所聞者有異。未知前日無疑。未必十分是當。而今日有疑。或者開新得之路耶。且傳至六七世云云。卽由前日問者有所未詳之致也。請陳其本末。鄙家癸未譜有二。前癸譜佐郞公子若孫在時刊行者也。繼佐郞公於本宗。而司果公諱字下。卽書無後。其後庚子譜則亦如前。而但於佐郞公下。註之曰爲族祖某奉祀。又其後癸甲譜則未知其由也。越在丙辰修譜旹。以爲與其從後來癸甲之譜。莫若從前癸譜之爲正也。然亦不敢率爾。問於禮家。則曰從庚子譜例爲宜。故從庚譜註之。此參酌前後譜而雖不得著代。猶爲之奉祀。如通典所云。於禮於情。似或兩無所憾矣。不審以爲如何。更賜一言以開此惑。則載圭之受賜。爲如何哉。十舍云遠。無由面稟。而一幅覼縷。敢瀆尊嚴。悚懼之至。言不知裁。
與鄭參判顯奭
编辑載圭之獲知於令公。不爲不久矣。不爲不深矣。受賜亦不啻多矣。如是而有懷不達。是以面貌事人也。以巧令悅人也。令公亦奚取於面貌巧令之人也。玆敢忘其僭越。仰溷一言。令公試垂察焉。自令公莅晉之後。治理有聞。晉民手額顒俟。庶幾其更甦。而近聞有改量之擧。而晉民有蕩析之慮。豈以令公而樂爲是也。此必有不得已者。然以不得其職則去之之義言之。則令公之處乎此。亦必有道矣。蓋晉州結政之爲瘼。一國之所共聞知也。觀於壬戌負芻之變。槩可知矣。舊瘼未醫。新證交添。則其不死者鮮矣。孟子曰。受人之牛羊而牧之者。無牧與芻也。則其將立而視其死歟。令公豈未聞乎。爲令公筭之。事雖旣張。有猶可及止者。以改量之弊。具條報營。以至上聞而猶不見許。則解符歸家。還爲爽然而處得其當也。若不然則萬姓嗷嗷。怨將焉歸。前頭禍色。宜可鑑於壬年也。不審如何。古人云士之品大槩有三。志於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於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今世則認富貴爲功名。往往壞了令名者有之。惟令公之深思焉。載也以年少蔑裂。出位犯分。有此仰白。固知其狂僭之極。而原其情則實出肝肺。幸加三思。所欲面論者非一而不獲前。姑進其大者如此。以俟回敎。
與河戚叔奎源
编辑伏惟比來。氣體萬重。伏慕區區。載圭省事依昨。幸幸。下示固不敢妄意臆度。而或者引尤翁之說恐當。芝窩丈所謂主祭者死而無廟內改題之禮者可疑。以退溪尤菴南溪諸先生之說考之。雖主祭者死而無不可改題之義。况尤翁之說。如或者之所引乎。然則又豈以攝祀而必無祝單獻耶。竊以爲尊門變禮。當改題以顯從祖從叔從兄及亡姪。而兄若姪姑爲班祔。以待宗孫立後。改題旹以權奉改題從當立後還宗之意。具由告廟行之似當。然芝窩丈亦必有見。更以此問之而行之則信周詳矣。若有可據明文。錄示之伏望。諸先生之說。錄之於後。雖於尊門事有間。然亦可以類推之。其中用諸親一語。尤爲允合。其引尤菴之說者誰也。尤說曾未目擊。更爲書示深企耳。
與李同樞秉銖○乙巳
编辑首夏晉拜。深荷眷愛。退而與子舍諸從叙寒暄討襞積。得遂十數年積仰之私。充然以歸。久而益覺芬馥之餘薰。夏霖殿秋。伏不審大耋震艮不瑕有損。載圭未老便衰。二豎侵欺。僅自捱過。而又以漏屋傾圮。方營改作。雖聽子不顧。念渠辛苦。不能無憒憒耳。滄浪亭遺稿。拭眵累櫛。逐段付標。釐正編次。竭其力之所及。其所不及處不可強也。姑依此繕寫。更詢於有眼處。以爲定本而付諸剞劂氏。至望至望。謹遣姪兒齎去。又使偕鄭生景晦。蓋鄭生與聞次輯之意。可以替陳故也。旣蒙不鄙。忘陋犯手。不容無數行跋語。謹錄呈。竝乞鑑在。
與崔勉菴益鉉○壬午八月
编辑載圭白。大冬長松洪河砥柱。斯語也載圭得之卷中人。雖曠百世隔萬里。猶寓朝暮遇之思。况今有其人。而生幸竝世。居不越國。其向風馳義。奚但卷中人比也。此載圭之於明公。願切執鞭奉轡。十年于玆矣。顧親年益高。貧病轉深。手腳爲塵汩絆縛。轉動不得。三百里蘆門之行。動經數年。况三月聚糧之地哉。今春洛行。實非意慮之所到。而因此獲拜明公。夙願快愜。抑造翁憫憐載圭之愚迷無知徒抱耿耿。而驅而至此耶。自幸事不偶然。而數月殘杯冷炙。千里泥塗跋涉。誠不自知其爲勞也。矧又明公不以人微而鄙夷之。不以交淺而疎外之。削去邊幅。展盡赤際。若班荊忘形者然。明公之待人以誠。愛人以德。奚至於此。誠非小人之腹所能度也。歸來慕用之私。較之疇曩。奚啻百層。但再登龍門。前期渺茫。懷緖還復作惡。記得蘆沙先生一句語曰惟應朝暮遇。皓首師心明。載圭苟能推慕仰明公之心。反身自修。有好德之實見賢之益。則所謂朝暮遇者在是耶。雖然十年久病。非一服藥可打。千丈渾濁。非一寸膠可救。明公雖盛德。安能一見顔色而移其鈍質耶。惟明公時惠德音。俾有以振拔則終始之賜也。暑雨蒸鬱。奉晨百福。以慰遠誠。不備。
答崔勉菴庚寅
编辑中夏李生養浩還。承下函慰勉。假借不遺細物如此。亦可見德卲禮恭之一端。銘感何任。竊惟明公淵源之正。樹立之卓。其在今日吾東。非所謂萬屋皆焚。靈光獨存。頹波橫流。砥柱屹立者耶。凡讀春秋而講孟朱者。孰不竊慕下風。而載圭幸得一承容接者。沾沾自喜。何日可忘。地遠千里。趨拜固難再圖。羽鱗又路阻。遂復漠然。徒抱耿耿。何幸李生爲之梯。不金玉其音。遙挹聲光。心竊慰喜。尊先師華西先生。載圭生也後。未及供灑掃。而頃年自明公所歸路。得雅言一書於柳兄性存氏。盥讀紬繹。頑竅略開。妄竊以爲斯文一脈。賴而不墜。恨不得全書而私淑也。又竊聽於多士之誦。重菴金公,省齋柳公。乃其衣鉢之賢。而明公之知己也。欲以明公爲范淳夫而因爲之紹介於河南。以免陳了翁責沈之羞者。固非一日。而積年湯憂。今又草土。柰如之何哉。若頑命不卽死滅。則尙若可期。而蒲柳之質。未老先衰。又貧病次骨。可保其遂吾願乎。未面先書。古人有行之者。非不欲效顰。而罪蟄之地。顧有所不敢。然則載圭之瞻仰自勖者。專靠於明公。明公將何以敎載圭。願明公終始不遺也。金柳二公所論著若干編。使門下少年錄以惠之。則尤幸尤幸。洪公在鶴氏後事何如。聞有遺孤。想非凡毛。載圭於此公。恒切幷世不相見之恨也。頃以數句侑文。猥煩明公。或爲載圭酹一盞否。李生今行。有所仰懇者。其意蓋以明公一言。榮於華衮。而顧瑣尾猥褻。內抱畏難。其情則戚矣。其所秉執則亦不可謂不正矣。明公幸叩其所以來之意。特賜一言。則非特於渠有所藉而自重。亦未必不爲明天理正人心之一端耳。
與崔勉菴丙申
编辑時事有不忍說者。不敢仰煩崇聽。而七月初。得見朝報一紙。明公陞擢工判。未知明公所以處義者爲如何。每切耿耿。今因羅生見過。始知不赴。不赴是常法。固無議爲。而嘗竊妄謂我國士族。無論官職卑尊。有三代世祿之義。皆與國同休戚者也。國家有急。雖一命之士。不容不奔問矣。今於明公。竊自疑前見之謬也。忘僭質疑。明以敎我則幸甚。慕仰之地。偶成一絶曰低頭莫學蘇齋老。著脊須爲後栗翁。四海沉沉風雨夜。金雞何處報天東。不敢有隱尾附焉。敢望俯和。惟恕其愚而領其意則幸矣。
答崔勉菴
编辑書後歲改。台體伏惟萬相。竊念今世何世。蹄跡交國。烟塵漲天。可謂黑窣窣世界。然夜之必曉。冬之必春。理之常也。然則異日之事。非常人之所能任者。明公恐終不得辭也。正宜及此閒居。學已精而益究其精。道已明而益求其明。德已崇而益致其崇而不自已也。載圭以此深有望於明公而不勝惓惓。不敢復爲贊嘆唯諾之辭。以竊自附於效誠酬遇之義。不審明公亦將何以報載圭也。前後手誨。有假借而無規警。豈載圭所求於明公者哉。汝直言明公有意嶺遊。夫嶺是文昌侯遺眞之所在。其它吟哦遊賞之迹。至今照人耳目者。非止一二所。明公之一遊。似不容已者。因仍陪從。得遂至願。則載圭之幸也。旋念文昌侯配食聖廟。而其遺像奉揭梵宮。實所未安。當遷奉於院享之所。或別立影堂於後孫之家。而迄未有聞。常竊慨然者也。玆敢奉告。明公有意否耶。前書微示同室歧貳之憂。而未知甚由。因汝直而得其槩矣。蓋重省兩丈。國之望也。其所論辨。必皆以道義爲主而欲同歸於至當之地。豈若世儒之立彼我爭勝負之爲哉。然則愈辨而愈詳。必有前人所未及發者。願明公收錄兩家議論。爲一通以寄惠焉。竊欲反復而私淑也。
答崔勉菴庚子
编辑宜春田生還。伏承下覆。道達委曲。無異面命。又蒙垂示先師銘草。喩以斤正。語意懇到。由衷非例。伏讀感歎。有以見大君子德愈盛而禮愈恭。望益隆而心益下。載也何人而乃獲此。撫躬瞿然。不知所以仰復也。書後日富。不審台體候履道萬護。載圭僅依劣。而志氣之昏惰。莫能自強。日益甚焉。只終作可憐漢而死耳。曷浼崇聽。銘文鋪叙揄揚。可謂極矣。而猶於愚意。不能無更商者。錄于別紙。以備擇蕘。垂察幸甚。
別紙
编辑先師八十年林下。事業不見於施措。其可見者。惟丙寅斥和疏一著耳。銘序之擧此起頭。宜若然矣。以余觀之。先師生當道術分裂之際。尋墜緖辨異說。以明聖賢之傳。以開後學之眼。其功爲最大。而斥和陳章。卽明道中一事耳。特擧一事而爲一篇頭臚。未知其如何耳。且以文字體製言之。序末以復濂閩之舊。有功於學者爲大。以世儒嘵嘵之說爲異。銘中大意。句句皆然。而特於劈頭處。提起一事以冒之。亦恐有首尾橫決之嫌。恐當更商。或者以蘆沙先生銘中竝擧華西先生爲疑。此則不然。二先生雖幷世不相見。其道之同。不約而合。有功於聖門均矣。竝擧爲言。尤有光焉。何嫌何疑。華西先生丙寅一著。亦先生明道中一事。爲先生作文者。恐當以明道之功爲主。不當以丙寅一事而蓋之也。至於銘。以奇氏先德之綿連。鋪敍數句。繼以天篤其慶。生我先生。則亦恐未然。蓋稱人之善。先述世德。忠厚之道也。然竊以爲先師之生。實有關於斯道之興廢。則決是間世之氣所鍾。豈止爲一家積累之餘慶耶。且序已詳之。復此鋪敍。有繁而不殺之嫌。恐亦當更商處。若其句語有櫽栝增減者。不惟倉卒不可一一指的。俟文字頭面之得正然後。言之未晩也。伏乞更加深思。如有可采。更爲定本投示之。則亦當竭愚效誠矣。顧玆空空一鄙夫。敢議到於大君子手筆。狂僭之誅。何所逃也。所恃者好察之量。而不敢負垂示之至意耳。
答崔勉菴辛丑
编辑新春載屆。伏惟台體茂對膺休。先師碑銘。頃因台敎。猥陳愚妄之見。自知僭率。宜得譴斥之罪。乃蒙盛度包荒。還賜手敎。撫存開納。示意勤厚。古人所謂位愈高而心愈下。德彌盛而禮彌恭者。那意復見於今日耶。降屈尊嚴。開心見誠如此。敢不罄竭愚悃以備財擇也哉。銘首數句。旣蒙印可。而序文起頭。倡主理之學。任闢邪之功。兩下說去。則果甚平正。其間已修潤成文耶。如蒙更示則日下添燭。固知甚愚。而亦豈敢不仰成好問之美哉。抑又有仰懇焉。鄙先祖府使公有臨亂敵愾之功。退休自守之節。而緣子孫孱劣。沉晦三百年。而墓道尙闕顯刻。倘蒙垂憐而特書之。以闡潛光。則闔宗之感恩鏤骨。爲如何哉。且伯曾祖及王考及族黨二公墓文。幷以仰懇。蓋伯曾祖聞望傾一省。而遺文行蹟。散逸無傳。只有以口傳口數段事而已。王考載圭所草事行。先師所撰幽誌可考也。至於族公。一則事遠難詳。而惟炳幾一節。鄕評如昨。一則載圭一生知己也。樂善好義。蓋出於天性。而載圭撰次爲狀。賜覽則可悉矣。冒瀆煩懇。殊甚主臣。擬病軀少康。一晉面懇。而年益至而病益深。恐終不得成而遂齎恨於泉下也。玆乃使從弟替行再拜而送之。伏乞賜之坐而矜察焉。不備。
與崔勉菴癸卯九月
编辑卽日冬令。伏惟台體對時康泰。自泉隱拜別。已過一周。迄未能奉咫尺之書。以候起居。非直以便梯難得。蓋內有疑懼。有所不敢者矣。載圭平日慕用之私。若岱若斗。若砥柱於頹波。而昨年夏。籃輿南爲。數朔陪遊。獲被寵光。私心依附。又若屛幪。時有師誣。雖則譸張。有所恃而不恐。冬間得奇會一書。有碑文還收之說。而云勉丈曾以身持以與人者。豈肯爲繞指鉛耶。是必有商量者在。第觀下回如何耳。載圭則終不能無有孚不終之疑。卽欲請敎於門下。而以會一之言而止之矣。今夏有人錄示門下與湖人問答一紙。云收文非我也。淵書如此。故爲息閙。有此權宜之答矣。畢竟閙端不息。而徒爲見欺於一邊之人爲自咎。又曰吾於蘆翁。成敗未論。死生當與俱。我之雅執如此而已。於是載圭之明。終讓會一一頭地。而始信門下於此雖有一握之笑。可以勿恤而往矣。方且自切愧悚。不能爲懷。而適得沈李二生之行。敢此奉稟。伏乞恕其始疑之罪而特下一言之敎焉。彼邊爻象轉甚。當此世道之昏矇如黑窣窣之際。爲渠所欲爲者。亦何難之有。自古賢哲之遭此厄者亦有之。庸何傷哉。但因此而詆誣連及於華重二賢。殊爲可嘆。然道旣同。譏謗之同。亦其所也。但未知吾黨之士能爲崇安默誦者。有幾人也哉。是可憂也。載圭爲人喫齕。已不足道。孤坐竆山。日誦澤風之象辭以自考耳。
答崔勉菴乙巳三月
编辑昨秋下函。久闕鳴謝。只恨鱗羽之無憑也。伏見歲裏筵奏封章及前月封章讀之。不勝幸甚。於是知天之生一先生於海東今日。最不尋常。君臣之大義。華夷之大防。人獸之大分。一切委之先生一身。以做擔荷。使國朝五百年禮義之敎。先聖數千載扶仰之義。賴之而不墜於地。皇天降任之大旣如此。先生勝任之勤又如此。所謂將降大亂。必擬生一已亂之人者。果不誣也。中夜不寐。北望噓唏。自幸久病不死。得見此否極將泰消息也。或者謂勢已去矣。時已晩矣。先生雖唇焦氣竭。何補於國。而徒取被押拘幽之辱而已。答曰獨不聞文山之語乎。父母有疾。雖不可爲。無不用藥之理。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也。三年燕獄。實爲有宋之光輝。子以爲辱乎。第惟文山旣獄矣。而猶不卽殊。撐然自持。至於三年之久。其心可想也。豈不以天猶有祚宋之日而或悔其禍也耶。况今日猶有間於文山之時矣。願毋遽絶庶幾日望之心。壁立萬仞。益爲吾道光。則設終無祚宋之日。將使天下後世。賴先生而得免服左衽而言侏離矣。不亦偉哉。竊欲策病軀走前去。以候起居於門下。而抖擻不得。玆奉咫尺之書。兼呈一絶韻語。以道下誠。伏惟鑑在。
與崔勉菴丙午二月
编辑魯城之會。竟乖初約。不可無事淹留。且歲迫資竆。無可以整頓處。遂作悤悤拜別。冕圭,雲煥諸人。使之直還。載圭取路湖南。展訣於南陽之阡。與奇會一相對一痛而歸。徒喫無限泥塗之苦。而於強艱之道。無絲毫之補。晝而倚楹。夜而仰屋。迄未定情。矧惟先生。斯文興廢之所關。國家存亡之所繫。憊臥林樊。其獨苦之心。豈生輩草莽之比哉。必不以時勢之到極。遽自隕穫。而求活國救民之策於萬分有一之中也。夙夜懸想。秖增忉怛。前在湖南。因茂長鄭生樂彥還。得見抵會一書。今因晉州李生回。聆其口報。益信先生之心。死且未已也。大抵此事固不可倉卒。亦不可遲疑。須是十分審愼。十分勇決。若其成敗利鈍。不足言也。苟使大義聲於天下。起二千萬已死之心。則韓愈氏所謂由愈而粗傳。則雖滅死萬萬。無恨者非耶。淵齋所就。固可謂殉國。而以子在何敢死之義推之。其門下諸公。宜有何敢不死之擧。而迄未之聞。俛宇旣不得已而退耳。亦豈以無可柰何。爲自處之準的。宜有密勿商度而未之叩。此皆令人叫鬱處。載圭旣得李生之報。卽欲奮身前走。而衰病因勞攘添劇。吟呻喀喀。力所不堪。且况才短謀拙。無用添日下之燭。姑此逡廵。亦當加餐進藥。矯首北望以俟義聲矣。鄭生自湖南同來而聞李報。蹶然勇趨。後生可畏。此之謂也。書所不敢悉。略付此生口角。伏惟俯諒。
答申侯梨山斗善
编辑載圭白。庚炎殊惱人。伏惟省下篆體萬護。第念愚陋賤狀。動輒令人生憎。今閤下呴噓撫摩。拂拭推借。有若可進而敎者。無乃閤下用白圭之術耶。取所棄奚以哉。禮無不答。賜無不報。載圭雖不足言。獨無報答之心乎。柰空疎虛殼。無一知半解可以仰裨崇德何。因日前帖喩。筭較各項事目而竊有感焉。凡士也何嘗不以經濟爲自己分內事。及其當務也。不化於俗則奪於利。喪其所守。否者雖有是心而無是政。卒之同歸於負所學。今閤下有是心。又有是政。百里手額。庶幾復蘇。今此各項釐正。尤繫民望。不可少忽。可因可革。宜不逃於神筭。欽豔曷任。民瘼固汲汲救濟。而習俗之正。尤不可少忽也。習俗之正。閤下旣爲之兆矣。鄕規中海州鄕約。月朔講規是已。然有其兆而無其效。此固在下者不勤奉行之失。而竊以爲舊習之染。如膩著衣。決非一澣濯。可以光鮮者。必整其條例。申其約束。作氣張膽。振起鼓動。使大小民人。奔走聽命。如蟄蟲之聞䨓。然後反復以申之。優游以待之。方有實效。是豈一紙數行墨所能轉移者哉。於朱先生南康漳州已事。可考而知也。榜喩面飭。一何懇懇也。潮之陋蜀之僻。一經韓文之淘洗。至今稱盛。况玆鄕今雖貿貿。以過去論之。亦不至於僻且陋耶。冥翁高風。振乎百世。而其六十年講道之所。鞠爲茂草。以朱先生表章劉西㵎父子,陶靖節祖孫故事觀之。亦長民者之所宜留念者。其餘孝子節行學問忠義爲一鄕之所慕仰者。間亦有之。亦在所當褒奬。聳動士民之觀聽者。退陶先生亦嘗杖屨於此。雙明軒題咏。可謂草木衣被。而見今襟堂之楣。尋常墨客之作大書特書者。不啻重疊襞累。而陶翁墨迹。泯然如雲影過空。是固吾鄕之羞。亦閤下之所宜留念者。凡此亦化民作士之一事。故猥復及之。若蒙不以迂遠而揮之。則其設施之方。亦當續後貢愚矣。蓋吾鄕得閤下爲侯。可謂千載一時。良吏世豈無人。儒者作邑長。豈其易易。幸而得之。不有得之之實而止。則載竊恨焉。玆敢冒瀆。不審以爲如何。
答申侯梨山
编辑昨昨書。出位侵官。誠是妄發。宜得譴斥。而乃蒙賜以酬酢。可見容受之量。迥出等夷也。感佩之餘。不勝欽豔。大抵此等設施。非言之難。行之爲難。非行之難。惟斷於心爲難。三歧兩端。筭前筭後。似做不做。則天下雖似纖芥之微。反覆手之易者。必無可成之理。精神一到。金石可透。苟斷於內。何憂於難成。韓愈氏所云惟斷乃成四字。眞至論也。輒復誦以聞之。餘猶有待焉。姑勿白。
答申侯梨山
编辑載圭白。夫士也學古懷道。不得立乎本朝而屈於蹭蹬下邑。不可謂不沉淪。而有民人焉。有社稷焉。專管百里。亦足以少試可。不盡心力而爲之乎。自閤下莅官以來。輿情之愛慕日深。而載圭獨竊爲閤下憂之。蓋前乎今日。輿民之望於侯也。曰不加我以無罪之笞。不徵我以無名之錢則足矣。如有一半分惠澤之及民者。則擧欣欣相告曰。賢哉侯乎。惠民也能若是乎。歌誦洋溢。今也不然。政已立矣而猶曰未也。弊政尙多未擧也。惠已及矣而猶曰未也。膏肓尙多未祛也。一節深於一節。其故何哉。望於前者輕而約。望於今者重而周。輕而約故其望易足。重而周故其望難副。見今嘉民之意若曰侯能是。是固善矣。在它人然矣。在侯常事。侯豈止是者哉。民情之若是。亦有由焉。閤下五十年林下之望。若岱於山。若斗於星。多士之欽仰有素。始五馬之南爲也。遠近士友相與言曰。嘉鄕其庶幾乎。於是坊曲小民。聽之若驚。喜之若狂。奔走胥告曰。吾儕小人。雖不足以知之。諸君子之公誦可信。吾鄕眞庶幾矣乎。府印未交。巷碑已屹。其所以重而周者以此也。彼之所望。旣重而周。我之所以副其望者。顧不亦重而難乎。此載圭所以竊憂者也。前日之妄言。蓋亦出於竊憂之餘。而幸蒙不揮。諭以開示。載圭敢不罄愚以對。以備千一之擇。而未敢遽言者。猶未知果能不揮而欲其采擇否也。今再承垂問。安敢不畢其說乎。錄于下方。幸毋曰已見之昭陵。而加勉於察邇之道。其取與不曾可取。一一論辨以破蒙蔀。則亦敎誨之一事也。載實望焉。
講學一款。所頒規儀節目詳備。無容更評。但在加意訓勅。勿令墜失而已矣。乞下別諭于大小民人父老等處。使之更勉其子弟敬聽講長指揮。務遵規儀。又下帖于講長。責以講課不勤。徒擁虛名。諭以更著精采。恪遵規儀。毋爲文具之意。而其辭旨務令十分懇到。使聽者竦然興起。
各里講長。豈能盡得其人。然里多人少。其勢沒柰何。更就各里講長中。擇經學行義爲衆所推者二三人。爲都講長。使分管幾里。使各里講長。聽其指揮。各里講長。依規儀每月一講。講畢。直日錄講章起止講說問答于講生名下。合成一冊。以輸于都講長。以報于官。都講會以四季月爲定。講日各里講長。各率諸生以就講。講畢。考前講兩次所定優劣。分其等第。勸戒勤怠。因修報于官。如此則事有統紀。有所效則。互相飭勵。庶幾有益。
各里講長。錄直日執禮讀法諸員及諸生姓名。依規儀成案冊。置于講所。又書二件。一上于官。一納于都講所。都講長每月以各里講會成冊。輸報于官。官就講說問答諸條。手批還投。以示講生。
每講會時。會員午饒之費皆自備。勿排于里中多士。文會亦不可無酒一廵。一廵而止。勿令濫觴。此則不得不分排于里中。其所費幾何。亦書告于都講所。轉報于官。以防濫費。
至於鴈鶩之列。亦當依講規考講。使之知方。小人學道則易使。子游氏豈虛語哉。彼各有事役。然事役之暇。亦多閒日閒時。而無所用心。惟事酣飮。惟思利竇。此在上者所宜警動策勵者。量其事役之𥳑煩。定其所讀之起止。嚴立課程。使一府上下。無一人不誦讀。則其中豈無感發興起。慕義向善之人哉。此輩中若得一二人向善者。其於官政。爲效不淺。此輩所讀。尤不宜汎濫。以小學論孟三書。使之輪講。最爲簡要。
鄕約一款。大抵難言。昔在栗谷時。朝議有欲以鄕約頒行者。先生難之。旣難之於頒行。而行之於海州。其意可測認。爲國之道。富敎有序。不富而敎。其勢難行。退試於一方。以爲復古之漸。亦不可已也。然則鄕規中依海州鄕約行之云者固得之。而但未悉眞欲行之歟。抑以爲鄕約好規也古道也。縱不能行。不可沒其名。姑收錄鄕規中。如孔子之存羊耶。竊以爲未論一國。雖於一方。遽爾納之於鄕約之中則恐不可。其必別爲條例。布告一鄕。願入者同約。不願入者不強。而旣與之同約則約束以申明之。不使之放過違越。其勸戒之切。信愛之情。令人興起。則今日之不願入者。明日亦將願入。古語云一夫善射。百夫決拾。謂此也。持之固而行之以實。則風俗之美。庶可馴致矣。閤下旣言之於鄕規。而終無試可之擧。則得無躬不逮之嫌乎。略以淺見可及錄于左。
不須統一鄕爲一約。里各爲一約〈若數少不可爲一約。則合附近里或二里三里。〉約中推行誼聞望爲一約之表率者一人爲約正。〈不拘年齒。不隨年例遞改。久任責成。〉又以醇謹勤幹者一人爲直月。凡約中之事皆掌之。人存政擧。理無大小也。擇任不可少忽。
一約立一案。列錄同約之人。各出若干文。〈隨其力。自二錢止一兩。〉因以修契。名曰講信契。每春秋一會。考賞罰籍。〈約正糾察同約之人。如約與未及他善惡。置籍記之。至是考之。以賞罰之。〉以勸戒之。契錢不可夥數。只要存本取利。爲兩次會費及歲時存問。契長〈契長一約中年最高者。而若常人年高於契長。則案錄雖不可居首而歲問同。〉之費而止。不可存餘錢以殖利。
條約則栗翁之增損無虧欠。而但慶弔贈遺一條。患難相救數條。恐不可不定爲限節。人家慶事雖多。而惟嫁女娶婦及登科三者爲最。水火盜賊則其往救追捕之節。依本註行之。而或有往救而不及救者。或有追捕而不得捕者。至若死喪。是人家大事。傷哉之嘆。於此最切。其致奠會哭。依本註行之。而初終葬旹費夥役巨。尤當出力共助。嫁也娶也。水火之不救也。盜賊之未捕也。初終也葬時也。約中鄰居者。具由告于約正。則約正通告于同約之人。使之各隨其力。量宜補助。使直月收送。因錄于籍。〈有不肯者責之。責之不從。會衆罰之。罰之不從。黜之。〉考賞罰籍。有當黜者。俵給本錢以黜之。案則姑勿削以待期年然後削之。有追入者。則依原入例納幾文立本錢。卽日錄于案中。
吾鄕舊有鄕約。洪侯在愚所設。始者規模條例甚疏。又契錢收夥。〈自官出三兩於每里。而里人效嚬。或三或二或一。其數自夥。〉未免爲殖利飮食之契。其何能久而無替耶。其設行之初三四年間。則猶有可觀者。〈時里中常婦有不養其舅姑者。聞鄕約法行。還迎其舅姑。〉今則無有者。惟陸洞尙存魯羊耳。上項所謂契錢不可夥者。蓋亦懲此也。然凡事上行而下效。於此不得不用破官錢若干。
南冥先生舊居在縣南兔洞。其雞伏堂,䨓龍亭遺址尙在。冥翁之居兔洞六十餘年。而晩歲入頭流山中。三嘉是冥翁生長老之鄕。故嶺人以三嘉爲南冥鄕。而自書院壞撤。無片言隻字爲南冥識別。而南冥鄕三字。今爲鐵爐步矣。鄕人士有慨於此。欲立一堂於遺址以寓慕。而議累發。每爲長民者所沮。蓋長民者鮮能知表章先賢之爲當務。又非黜陟所繫。視非己事。又慮鳩財之難。是以沮之矣。上二者固無足道。至於鳩財一事。雖存心斯文。欲法往哲〈朱子祠淵明西澗諸賢。又旌東溪。〉者。不得不慮也。以載圭慮之。恐無甚難。此令之發。凡爲儒冠者。莫不欽豔奔走。至於小民之業農者。亦皆知吾鄕有南冥先生。而知其尊慕之爲當。衆議大同。自官擔荷區劃。則於鳩財也何有。凡鄕鄰有興作。則一日赴役。是鄕隣之常誼也俗例也。今爲南冥先生作堂。而爲玆鄕之民者。可不一日助役乎。載圭竊觀春初戶布出秩旹一邑戶數都總。則除雜役及至殘戶。實戶四千九百三十七戶。每戶捧助役錢二錢五分。則爲一千二百四十餘兩。苟得人以任之。不爲濫觴乾沒之弊。則不待別般分排而此亦可用。又與一鄕士友相度爲永久之計。則自當有區劃而不至病民矣。竊念閤下豈不欲法往哲副民望。恐鳩財或至於病民而爲難。故特詳陳之。若曰助役錢亦難云爾。則竊謂未也。士農之相資。不下於梓匠輪輿之通功。斯義也孟子已言之矣。且况除雜役殘戶。則皆幼學戶也。獨士族乎哉。
興儒化。莫先於象先賢。表章南冥。吾鄕之所不容已者。至若退溪先生。吾東儒門之正脈。所過之地。山川草木。宜有精采。而雙明軒雙絶。何等瓊章。軒楣尙闕題板。載圭常慨然。是以有曩日言耳。此非難事。只求得一尺板木。足以新一鄕之耳目矣。吾鄕先輩亦有合致崇奬者。若白棗堂鄭公〈玉良〉,蘆坡李公〈屹〉,立齋盧公〈欽〉,林谷林公〈眞怤〉,參議朴公〈思齊〉,義兵領將尹公〈鐸〉。或以孝廉。或以學行。或以忠義。皆吾鄕之所慕仰者。下帖諭于校任。求其誌狀文字而觀之。可悉矣。此數公表章。亦無別事。倣朱先生已事。而各爲數行文果脯之奠。遣人〈或齋任或鄕首。〉致祭于墓。〈我東慕齋,寒岡亦行之。〉一鄕人民。刱見欽嘆。似當有感發興起者。至若近故夢關處士崔公〈惟允〉。篤志好古。固竆力學。操潔行修。杜門獨善。蓋近世鮮與倫比。若一體致祭。則吾鄕多士耳目之餘。其爲感發。似勝於古人也。崔公卽崔𤨿翰之大人。而載圭之素所從遊講質者也。
凡此所言。皆迂闊之論。想多無取。然以載圭自觀則斷然皆是長民者之所當盡底擔荷者也。於此尤見其迂而又迂也。惟在擇之之如何。而此等紙勿令左右看之。曩已仰稟。伏想默諒矣。載圭草此時。雖同房少年。勿使見之。千萬照察。切望切望。
答申侯梨山
编辑本月初吉。爲會稽行。日昨乘昏還棲。華緘留塵几。已七八日。伏讀亟拜。感愧交極。伏審篆體奉晨連護。實慰下懷。日昨之水。傷稼病民。無處不有。而獨邑治最甚。想惱神思。還覺伏悶。深衣旣承面諭。又奉手誨。大槩相合幸甚。而但瓊山說。未嘗耳目焉。乞錄示焉。大抵家禮疎漏。誠有不及修正處。然我東自退沙以後。雖嘗致疑而不敢創改。其義何居。是用不敢以合於己意而斷曰必行也。記昔尤翁有野服圖說。而李參奉采附於家禮增解。載圭野人。服此似宜。竊有意焉。示破亦幸。
答申梨山丙午
编辑昨冬雪泥浪走。只是病風喪心之歸耳。靡是衰病蹩𰸷。無由進於門下。得陪二宵話。亦一奇緣也。伊後聲響。遂復茫然。北望忉忉。兩度下緘。不浮不沉。日昨拜領。仰認勤厚至斯。僕僕不覺手至地也。書後累改弦望。不審頤養康謐。載圭轉輾兩湖。至今年二月。始還棲。得免路中僵仆。傍人皆賀其無恙。而此將爲牖下可憐死耳。可哀可歎。今日國邊人。皆爲文山之囚。而偃仰私室。安享妻子之奉。豈不可羞哉。魯城之會。竟歸虛筭。趙李諸公。可謂先見。而所謂無益而挑禍。未知其可也。閉門安坐者。果有何益。浩歎浩嘆。爲虜爲獸。迫在目前。只有死法。何以死得。因風下誨。不勝其厚冀也。適有貴鄕朴君便。付此。
與鄭忍齋瑀民○壬寅
编辑令抱忽焉不淑。此何變也。未一年而慘禍不止再三。此豈人理之所可堪也。白首疚懷啓處之狀。不見可圖。悲遡遙望。不知所以奉慰也。雖然死者已矣。生者之所依庇者誰歟。正宜割情於彼。厲氣於此。使不至於莫可收拾。是急切要務。惟祝千萬加意。載圭師誣莫辨。憤痛柰何。晩圃碣文。可謂備述無遺。而但世系有一錯處。俟蓍卿來。當告奇兄點改矣。躬唁未得。而因遞付狀。俯恕伏望。
答河進士在九○辛丑
编辑顧慚無善狀。而猥荷長德厚眷罪也。載也匏繫一方。於四方名下。絶罕遊從。而鐺耳未全塞。自靑少時節。已聞天嶺有某丈。尙不能一承顔色。祇此一事。其迂拙庸懦。已厭然不得矣。乃降屈年德。施以古道之書。雖蒙誘引之盛意。曷任惶懼之私分。卽欲走走鳴謝。而年未至而病先至。人事𨓏還廢閣已數年。柰何柰何。夏末令姪見枉。伏悉動靜康泰。精力不少衰。仰歎所養之崇深。刊事今至垂成。實賴士友之力。幸幸不備。
與曺漢瑞禧奎
编辑不審近節若何。載憂撓日甚。無足道者。夏間三十九韻見寄。深荷來念。時以煩劇。不惟不續貂。才看一過。而遂置諸篋笥中。未領其寄意之如何耳。近因少閒。搜取而觀之。縱橫奇偉。乍看駭然。却疑大洋波濤發作於紙上。久久看著然後。始見其範圍之宏大。機軸之轉奇。句律之雄健。意思之沉深也。此一幅詩。於吾得之固甚侈。而於吾丈作之固未易也。未知吾丈曾觀於海者耶。何其因吾之一錄而發之如是之壯哉。亦可見胷海之汪汪若也。韻高固非愚昧所可步者。而旣有賜。不可無報。只道吾前日所見者而次呈。痛加繩削是望。幽居詩前者鄙作。更點化寫去。安得道執事者意中事耶。斤正回示深企。何旹更爲面叙也。一嶺之隔若涯角。可嘆可嘆。
與趙方伯秉鎬○乙未
编辑國家之設爲藩鎭。畀以節鉞。專制方面。果何爲也哉。無事則宣上恩德。與民共樂。有事則折衝禦侮。以衛王室。試觀今日之國家。以爲有事乎無事乎。春秋書邾人戕鄫子于鄫。罪鄫之臣子不能救君難也。蓋鄫雖小國。固有城郭宮室矣。亦有侍衛守禦者。而奚至於使邾人直造其都而戕其君哉。一筆嚴於斧鉞。萬世無以逃罪。每讀之至此。未嘗不爲鄫之臣子而面發騂也。今倭寇潛師越海。直擣王城。重圍王宮。侍從之臣。守禦之兵。盡逐之於外。脅持吾君。無所不至。可謂扼其吭而撫其背矣。較諸邾鄫之事。相去不能以髮。然而內而公卿百執事。未聞有一人袒胷受刃。殉王之難者。外而方伯連帥。未聞有一人奮拳執殳。勤王之急者。嗚呼。吾君亦可曰有臣乎。布列內外。簪笏而節鉞者。亦可曰吾君之臣乎。且况亂臣賊子。人人得以誅之。故齊恒弑君。孔子告魯請討。宋萬出奔。春秋斥陳納賊。是則雖在與國。猶不忍容貸。而今泳孝,光範。我國之亂賊也。甲申之變。尙忍言哉。乃逃天誅於海外夷狄之國。而卒乃引寇入國。謀覆宗社。劫制君父。凡爲臣子者。宜食其肉寢其皮之不容晷刻。而反與之比肩交頸。日事媚賊。嗚呼。三綱絶矣。九法斁矣。天理亡矣。人心死矣。春秋之義。掃地盡矣。無惑乎一變而爲夷狄。再變而爲禽獸也。祖宗典章。旣盡變更矣。祖宗官方。旣盡易置矣。祖宗兵制。旣盡壞罷矣。祖宗貨幣。旣盡改革矣。政敎號令。一聽其操縱。而我國君臣。不敢可否於其間。則毁冠剃頭。亦其事勢之必至者。嗚呼。今天下淪胥爲夷者久矣。而獨吾東得保先王冠裳。得用先王禮樂。三百年于玆。此剝之上九碩果不食。有復生之理。爲天下後世大來之基本者。而一朝見食於長蛇封豕。則天地自此爲純坤矣。日月自此爲長夜矣。羲軒堯舜制作文明之治。自此絶矣。孔孟程朱傳受講明之道。自此亡矣。三千里仁賢之風。自此息矣。五百年禮義之澤。自此斬矣。天地神祇。聖賢精靈。曁我朝先王之靈。人人祖先之靈。方且震驚皇皇。晝夜號哭於冥冥之中。而上下伈伈。大小泄泄。聽之褎如。視之矇然。抑獨何哉。今爲賊腹心而緩辭誘我者。必曰彼爲開化而來。非奪我土地也。爲絶淸而來。非虜我臣庶也。噫。所謂開化者。果何事也。以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敎之上者。非此之謂歟。不待土地之失而國已亡矣。且彼何愛於我。何畏於我。而尊我爲皇帝也。此不足以瞞三尺童子。而欲以瞞一世耶。金人宣言議和。而徽欽北行之變在卽。楚人佯尊義帝。而懷王投江之慘斯迫。亦粤淸人初定明都。罷薙髮之令以緩中州衣冠之憤。而及其削平江南。竟何如也。鑑古可以知今。寧不痛心而切齒乎。昔趙盾以不討賊。蒙首惡之名。今日爲吾君之臣者。恐無以自解於春秋之律矣。若曰孰不知討賊之爲當務。而自上有護衛勿犯之令。無起兵討賊之命。其於逆命之誅專擅之嫌何哉。是以腐心而不敢出口。痛骨而不敢擧手云爾。則竊以爲不思之甚也。在昔漢獻之時。董卓脅制君父。行凶作惡。無所不至。其所藉者。豈不是皇帝之命。曹操脅制君父。號令天下。無所不至。其所挾者。豈不是天子之令。然而山東州縣。起兵討卓。則綱目一以義兵待之。昭烈孔明仗義討操。則昭烈爲正統而孔明爲天民。是蓋君上旣爲賊所脅制。而命令不得自由。則其所謂命令者。皆賊臣之爲也。賊臣之所爲。焉有忠臣義士而可奉行者乎。今吾君身蒙大難。受此汙辱。驚惶駭懼。莫知所爲。背城一戰。已無議爲。而潛圖播遷。無可指之路。環視臣鄰。皆賊邊之人。欲聲之以警衆則賊拳當前。欲眴之以諭意則近侍無人。姑苟且依違以爲遷延日月之計者。豈不以四都八道三百州縣。或有提師道之兵而辦宗澤死中求生之擧者乎。日夜懸望。如飢如渴。嗚呼。國勢之岌嶪。君情之危苦。至於此極。而分憂方面。仗鉞專制者。跨數十州縣。擁十萬民兵。居當爲之職。兼可爲之勢。而惟以不得命爲難而不敢起義。則卓操之時。永無討伐之擧。而炎井之火。不得復燃矣。豈不痛哉。豈不痛哉。伏願明公莫更遲疑等待。莫更畏難趑趄。辦武侯鞠躬盡瘁之心。奮祖逖擊楫渡江之勇。亟擧義旌而號令州縣。傳檄諸路。義聲所激。孰不勇躍奔走以聽指揮哉。如有逗遛觀望。不卽用命者。先治以春秋黨與之律。則軍聲自振。士氣增倍。至於草茅之士。亦將于于然爲明公起。有智慮者。爲明公出謀。有膂力者。爲明公鼓勇。有技藝者。爲明公效能。有財穀者。爲明公助餉。而如愚生者。智不足以忝籌幕。力不足以充戟伍。猶且竊附於魯汪踦死於衛社之義而不敢辭也。列邑同仇。八路齊聲。遠近共憤。大小戮力。則彼懸軍深入之賊。安得有隻輪可返之路哉。宗社旣危而復安。生民旣骨而復肉。華不爲夷。人不爲獸。古人所謂抑洪驅猛。闔闢乾坤之功。非明公之謂哉。若其用兵應敵之方。緩急隨機而變。進退相時而動。或堅壁或廝殺。或正或奇。在明公斟酌權衡之如何。愚何敢一一詳陳哉。嗚呼。宗社之存亡。億兆之死生。華夷之分。人獸之判。在此一擧。惟明公深察焉。
答權鳳巖相鎬○庚子
编辑拜別不知幾何歲月。懷仰德儀。不與歲月而杳茫。常若奉袂周旋。而惟是蒲質。未老先衰。常爲二豎子欺弄。不能趨走於人事之地。自貽伊阻。不意曲垂下念。猥蒙先施。德盛禮恭。果非淺腹之所能料也。感佩之餘。繼之以慙懼。伏審靜體康泰。實愜下忱。載圭僅保殘殼。餘無足奉白。下託文字。載實非其人。無乃吾丈過於愛人而不度其力之可堪否也耶。當還封以納。而顧以事契之有素。不可邁邁。且爲一閱盛蹟而姑留之。然至於泚筆則萬萬不敢。下察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