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溪先生文集 (朴仁老)/卷一

蘆溪先生文集
卷一
作者:朴仁老
1831年
卷二

世系圖

编辑

始祖新羅王朴赫居世以下世代寢遠。故以中祖晉祿爲一世。

一世 二世
晉祿 中美
號菊潤高麗大提學典祀令海東龍榜錄云典設令圃隱鄭先生題菊潤卷子詩曰卜居近城市心遠絶世塵愛花獨愛菊種之幽澗濱燦爛歲將暮手擷淸香新物我自妙合於焉樂天眞籬東晋淵明澤畔楚靈均千載誰同操子今見斯人載圃隱集中 號竹隱高麗忠穆朝登第官至中書討紅巾賊錄勳純誠輔理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封密直君 通政大夫行和寧府少尹
三世 四世
繼祖
號歸林我朝文科大司憲知韓州 號慕古文科丹城縣監 進士
承祖
生員
嗣祖
縣臣
纘祖
文科府使
五世 六世
順祖 英孫
中司馬官至燕岐縣監
英孫
天順庚辰文科成廟朝弘文校理掌樂院正外補豊川郡守繡啓廉明淸潔氷玉無瑕上嘉之腸號淸風堂 生員
七世 八世
珽號 允凊
承先軒集慶殿參奉 號知足堂官教授 號敬齋禮賓寺參奉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仁老 敬立
承仕郞承議副尉 號蘆溪墓郡南大良山乙坐享道溪書院弟仁叟仁者
興立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興立 好善 時雄 聖弼 泰元 尙文
時傑 聖規
聖謹
時望
時亮 聖升
爾善 時宗 聖熙
聖諧
性善 時元 聖麟
時亨 聖佑
尙善
繼善
敬立 止善 時儉 世梓
道薦官昌陵參奉爲親廬墓六年仁廟昇遐方喪三年事載郡誌
時相 世煥
進善 思忠 世俊
思亨 世天
世章
思義 世根
世標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二十世
尙文 慶潤 天柱 基遵 容鎭

中庸誠圖

编辑

 

大學敬圖

编辑

 

致知不以敬。則昏惑紛擾。無以察義理之歸。躬行不以敬。則怠惰放肆。無以致義理之實。故必由是而格物致知。以盡事物之理。則所謂尊德性而道問學。由是而誠意正心。以修其身。則所謂先立乎大者。而小者不能奪。由是而齊家治國。以及乎天下。則所謂修巳以安百姓。騖恭而天下平。然則敬之一字。豈非聖學始終之要乎。

小學忠孝圖

编辑

 

自警目

编辑

 

捫足賦

编辑

噫父母之天性。通萬古而無間。旣勤斯而鞠斯。惟疾病之是患。何彼寇之有母。獨擲槌而傷趾。豈愛薄而乃爾。實鍾愛之所致。苟逸居而無敎。縱曰愛而非愛。不以道而愛子。愛何異於禽犢。恐爲遊田之蕩子。赫庭怒於今日。念旣切於警爾。奚暇及乎捶撻。曰汝孤之三尺。年已至於成人。或朝出而晩來。或暮往而不還。倚門閭之斜陽。望幾斷於眼寒。豈意爾之不肖。貽老母之悁悁。以男子而多懼。在聖人而猶然。況如我之薄命。敎詎弛於命面。嗟有子而不敎。顧安用乎愚蠢。愧未能於胎敎。恨未效於三遷。縱誨汝之已晩。盍迨今而丁寧。豈爲道而求遠。在日用而當行。入則孝兮出則悌。有餘力則學文。觀世間之無學。無萬物之比倫。嗟余子兮二字缺。胡佚遊之是習。忽子心之惕若。感昊天之罔極。豈母心之有他。痛子道之靡克。發於誠而深責。雖血流而何怨。欲自撾而甘心。敢不承其庭訓。奉當日之一言。擬無恤之懷簡。革舊染之汚穢。冀日新而又新。行旣篤於誠敬。其敢忘乎造次。思戰兢而自持。亦有事乎經史。日孜孜而勉強。竟弘濟於當時。旣其母之若茲。宜有子之賢哲。偉寇母之志行。乃百世之柯則。卓今古而景仰。痛後人之無及。

五言絶句

编辑

題德淵亭鄭公四勿溪亭

编辑

牧笛寒塘外。漁歌斷岸頭。隨風聲入耳。淸興政悠悠。

卽事

编辑

白鷺眠沙際。游魚戲碧波。貪看仍久坐。斜日在山坡。

病中詠懷

编辑

庭草新春色。衰翁舊病辰。看渠交翠意。長臥愧吾身。

白玉懷中蘊。寒氷屋裏淸。氷玉渾相似。怡然共一生。

贈鄭公延吉

编辑

洞有明德洞。山有九仞山。名山名洞裏。高臥有餘閑。

贈崔上舍起南公嘗愛蘆洲水石之勝。誅茅闢荒以居之戊午年間人有侵耕其田者。公不一辨。擧而讓之。作此詩以見志。人謂朴某心事氷淸玉潔。

编辑

不貴人所貴。不貪人所貪。江山風與月。是我百年貪。

蘆洲幽居

编辑

蘿月穿茅屋。疏篁掃石壇。巷深人不到。山鳥去來閑。

重疊靑山下。臨溪卜數間。風淸經夏易。松碧送春難。

題崔上舍山亭

编辑

事業千書卷。生涯一釣竿。天慳眞樂地。高臥有餘閑。

五言律詩

编辑

鍊玉亭

编辑

江亭秋已晩。景物最依依。楓葉紅幃亂。蘆花白雪飛。渚明魚戲浪。雲澹月增輝。形勝雖無語。能令客未歸。

朝陽閣

编辑

天作奇巖上。人開第一樓。明牕黃鶴月。丹檻岳陽秋。地接三山遠。江連二水流。秦童如見此。何必訪瀛洲。

天字十五韻。贈樂山亭主人。主人。鄭公好義,好禮,好信。

编辑

深入紫陽洞。洞中別有天。蕭灑一小亭。迥臨白雲天。憑欄通四望。若到兜率天。臨淵翫游魚。又見鳶飛天。相彼飛與躍。莫非自然天。人傑乃地靈。民俗羲皇天。主人三昆季。爰居養吾天。狀如萬丈松。落落撑長天。誠心愼其獨。念念不欺天。吾雖一武人。同得秉彝天。世間富與貴。得失都付天。腔子絶世慮。棄擲寧怨天。着心忠與孝。俯仰無愧天。但願明吾德。乃復所賦天。晩托商山契。相從物外天。

七言絶句

编辑

戴勝吟十三歲作

编辑

午睡頻驚戴勝吟。如何偏促野人心。啼彼洛陽華屋角。令人知有勸耕禽。

蘆溪卜居

编辑

離群脫俗入山中。獨釣苔磯細柳風。千載非無西伯獵。可憐虛老一溪翁。

詠首陽松

编辑

夷齊精魄化爲松。瘦影淸陰萬古同。叩馬誠心猶未已。臨風蕭瑟泣孤忠。

謾興

编辑

年老家貪客不來。但看黃鳥自飛來。松牕晝永無餘事。更有閑雲任去來。

四友亭

编辑

千百花中獨也梅。瓊琚蕭灑冒霜開。暗香似識幽人意。月下無風自八杯。

西湖遺種一叢梅。千里移栽雪下開。靜裏好爲知己友。閑吟相對酌深杯。右梅

此間不可居無竹。手植軒前數十竿。外直中通能起我。雪牕長對却忘寒。

種竹非徒偏愛竹。閑居兼欲作漁竿。淸陰看罷因徐步。獨釣秋江月色寒。右竹

池邊植立數株松。鬱鬱凌霜倚碧空。時送虛堂淸韻入。懦夫長對伯夷風。

池上亭亭百尺松。寒天斜日翠浮空。四時不變專孤節。肯畏嚴霜與疾風。右松

陶後無人知愛菊。翁今偏愛數叢香。掇英泛酒醒還醉。不覺西岑已夕陽。右菊此下一首缺

底事斯翁愛花卉。人心物性自天眞。老來得友彝倫外。獨也人間有六倫。

江村卽事

编辑

臨潭可作東坡百。對月能成太白三。閑中自有相隨友。不必人間益者三。

夢陪先親。覺後泣書。

编辑

永慕平生寸草心。潛催華髮鬢蕭森。依然殘夢三更後。枕上那堪淚濕襟。

月城古池。次李提督三省韻。

编辑

羅代興亡問幾年。方塘物色尙依然。臺沼如今民共樂。更看於牣躍于淵。

送全節度三達赴關西二首○戊辰

编辑

懷忠奮義啓師行。虜賊聞風膽已驚。英雄所向應無敵。西土塵埃一掃淸。

義氣崢嶸十丈虹。高牙飄拂向秋風。今行應上麒麟閣。竹帛垂名永不窮。

戲贈富山鄭公延吉二首

编辑

富山山下人皆富。底事高明獨守貧。願作芳隣期百歲。樵山釣水共安貧。

世人莫笑漁樵叟。家計雖貧德不貧。採山釣水生涯足。彼富焉能換此貧。

贈鄭奉事弘業

编辑

松竹凌霜翠色新。山家別有四時春。閑中高臥無餘事。疑是羲皇以上人。

述懷

编辑

懷中白玉千匀寶。身上縕袍百結衣。縱使比肩狐狢立。吾何羨彼恥吾衣。

述明德洞義。贈鄭丈延吉三首。

编辑

明德洞中願托隣。欲明明德自修身。吾人功力寧容懈。日日新之又日新。

何人明德名斯洞。今古東都擅美名。若使吾心無所得。焉知斯洞稱斯名。

吾人同是秉彝天。不失良心不愧天。山南願借淸溪曲。共我風煙一洞天。

黃太守呼韻二首

编辑

天光雲影蘸淸潭。魚數分明一二三。高臥磯頭塵慮斷。求仙何必學童男。

狎鷺盟鷗傍碧潭。閑中朋友自成三。忘形對坐消長日。不羨人間伯子男。

述懷二首

编辑

草野愚慵一箇身。念時憂國暗傷神。聖恩未報頭先白。西望長安淚濕巾。

報國初心久未成。孤眠長夜惱愁情。夢中馳入遼陽路。射殺單于奏凱聲。

有感

编辑

永慕情懷老益深。窮天無地盡吾心。楸原霜露偏增感。省掃年年淚不禁。

宜弟宜兄睦一家。人言友愛世無加。如今謾作孤飛雁。隻影虛堂只自嗟。

贈鄭公延吉

编辑

草野常懷慷慨心。傷時憂國百年心。多病人間頭已白。可憐虛老一丹心。

題琢玉橋

编辑

琢玉橋高百尺凌。雲梯相接杳難升。升高自下如無已。會上橋頭第一層。

卽事

编辑

蘆花風動三冬雪。楓葉霜深二月花。好是奇觀偸造化。不知何雪又何花。

迎壻日詠雁

编辑

爲問九秋何處雁。飛來繡幕落華筵。汝須喚做新人福。生子生孫享永年。

吳山書院。敬次張旅軒韻。

编辑

吳山形勝舊聞名。來訪今朝眼忽驚。休道武夫狂且濫。看他心事一般淸。

次友人韻

编辑

採山耕野又漁潭。素業生平只有三。陋巷簞瓢堪自樂。却慙年老更多男。

黃鳥無世態

编辑

聞道鶯花不棄貪。日三來訪布衣身。莫言巧舌元無信。厚意諄眞却勝人。

謾興

编辑

夜靜空山暑氣衰。風淸江上月明時。徘徊巖畔閑來往。石逕筇音宿鳥知。

翫月

编辑

誰云明月本無情。以理觀來若有情。一往一來終不已。慇懃訪我最多情。

四時吟八首

编辑

東風微雨暗催春。庭畔梅梢已動春。瘦影對來成一友。強携樽酒賞新春。

擧目南郊物色新。千林萬樹一般春。東風不慣人間事。吹入庭中不棄貧。右春

滿園花事盡飄颺。綠葉成陰夏日長。只有墻頭端午樹。數枝紅影倒池塘。

松關月白三更晝。竹戶風淸二伏秋。高臥北牕無一事。無懷民也葛天不。右夏

白鷺洲邊波萬頃。碧梧階上月千秋。年非壬戌人非古。却訝蘇仙赤壁秋。

萬里滄江獨泛舟。一輪明月政高秋。如何赤壁蘇仙子。虛度良辰八月遊。右秋

風急千山萬葉空。但看西嶺秀孤松。世間何限英雄輩。高節無人與爾同。

佳句成來雪裏吟。寒蓑半着步江潯。橋邊遇石閑垂釣。不覺西岑日已沈。右冬

春日詠懷

编辑

巖上持竿消永日。花前獨酌醉深春。明時衆棄無相訪。自謂湖山老主人。

次李僉知明遠金剛臺韻臺在郡南巨老洞。有皇甫將軍能長遊躅。將軍。高麗太祖朝人也。築金剛城有功。合骨火,道洞等縣爲永州。

编辑

天作名區人作臺。千巒如畫挹斯臺。英雄壯節今安在。依舊斜陽獨照臺。

新春

编辑

東風和雨暗催春。花柳靑紅各自新。佳節一年難再得。家家釀酒莫言貧。

戲贈東湖主人

编辑

早業詩書志未伸。江頭高臥養天眞。無心垂釣無相訪。白首東湖老主人。

奉呈細谷亭主人三首

编辑

明時細谷孤棲鳳。葉落疏桐閱幾霜。千仞岡頭飛不得。不知何日到朝陽。

春風閑臥綠楊深。養性怡神惜寸陰。如玉一心窮益固。深園脩竹爽神襟。

才疏雖未學天人。願效安貧樂道人。若使操存天賦性。寧憂浮世是非人。

次竹院韻二首

编辑

築室巖頭何所翫。數叢脩竹倚牕寒。世人豈識箇中趣。孤節端宜雪裏看。

十載幽居養性情。人間無處細論情。淸陰玉節長隨我。此物由來不世情。

耕田歌十韻時寓感而作

编辑

舜何人也歷山耕。伊尹之賢莘野耕。古昔聖賢皆若此。此翁何獨不躬耕。

每願生平釣與耕。雖能自釣未能耕。如今幸得羸牛一。雨後春田帶月耕。

生民事業本於耕。遊手何人獨不耕。戴勝亦知農務急。飛來飛去勸民耕。

乘涼步出早朝耕。罷釣歸來午後耕。吾豈厭貧求富者。不妨蓑笠雨中耕。

莫言干祿勝於耕。干祿焉能及此耕。宦路有時榮與辱。無榮無辱莫如耕。

上古民心遜畔耕。今人何事互侵耕。草萊耕者知無數。未見長沮桀溺耕。

太古之時未始耕。徒知木實不知耕。雖無五穀猶能壽。底事神農始敎耕。

虞芮爭田未決耕。如周入界讓其耕。如何後世爭田者。不識吾儒以禮耕。

誰云飢餒在於耕。若信斯言不必耕。簞食一瓢何足苦。丹田方寸學耘耕。

自古荒田澤澤耕。丹田何事不知耕。若能鋤穢方寸地。培養工程百倍耕。

贈細谷亭主人

编辑

白首同爲物外人。甘心棄擲不尤人。淸風細谷松陰下。自謂煕然太古人。

芙蓉

编辑

千古濂溪一種花。如今移作道川花。淸香玉色渾依舊。却憶先生愛此花。

百日紅

编辑

百日紅花百日紅。嬋娟眞態冠千紅。花人未辨花王在。錯道花中第一紅。

中秋泛舟

编辑

常恨蘇仙赤壁遊。初冬寒夜又新秋。前遊太早後遊晩。明月中秋未泛舟。

鄭公延吉幽居

编辑

樂水年來又樂山。爲開茅屋近靑山。甘心守拙無塵慮。自作山翁不出山。

數間茅屋倚長松。六月猶存九月風。鬱鬱蒼髥常在目。不知春夏與秋冬。

九仞山

编辑

誠意關頭想山容。山在光風霽月中。瞻望在前因忽後。須於峻截用奇功。

七言律詩

编辑

贈鄭奉事

编辑

白首如今擇里仁。好從林下日相親。春田共作耕雲叟。秋水同爲釣月人。隨處生涯由分劑。笑他奔走費精神。功名富貴何須說。但願高吟送晩春。

吳山書院奉呈張旅軒

编辑

畫閣巋然斷岸頭。塵寰迥隔似仙區。連天遠岫吳山屹。割地長江洛水流。十里明沙留白雪。一行游鷺浴芳洲。漁歌牧笛盈雙耳。獨坐閑吟懶下樓。

無意紅塵獨掩門。梅牕圭復易乾坤。開來繼往明吾道。講禮修文溯學源。靜坐收心程氏法。眞知自得晦翁論。逢時未效君民志。德望巍巍仰益尊。

題鍊玉亭

编辑

高倚飛樓縹緲頭。丹簷倒影落芳洲。穰穰稻黍黃雲漲。歷歷泉溪碧玉流。北岸漁歌挑客興。南郊時雨解民愁。此身幸際唐虞世。耕鑿歌中任去留。

題明遠樓

编辑

飛甍高聳斷巖頭。形勝依然十二樓。削玉丹崖凌百尺。舂金碧水匯雙流。憑風望遠天疑盡。對月臨虛地欲浮。氣爽神淸無世慮。身如羽化到仙區。

奉呈細谷亭主人

编辑

處士高標迥絶塵。相從林下晩相親。春山好作躬耕叟。秋水甘爲獨釣人。竹戶淸風忘世慮。松牕皓月爽精神。如今只願修天爵。淸福名區也不貧。

七言古詩

编辑

鶯花不棄貧

编辑

紛紛世路爭趨勢。肯顧山林貧病人。紅塵紫陌知何處。僻巷未聞車轔轔。取舍炎涼滔滔是。堪嗟衰朽向誰親。惟有東風喚友鶯。訪我花下歸來頻。莫盲花鳥無知覺。不隨世情惟天眞。朱門白玉一般聲。北枝南柯同是春。風頭催喚午睡驚。陌上紛披香襲巾。天然物性本無驕。不別人間富與貧。誰云巧言鮮矣仁。獨伴林下怡精神。嬌音盈耳紅滿目。閑中自有羲皇民。彼哉微物尙如此。愧爾人心胡不淳。寄語游俠少年子。莫嫌窮村與爲隣。

安分吟

编辑

道川川上無何翁。破屋數間而已矣。白髮蕭蕭被兩鬢。但自悲歎而已矣。一奴長鬚走不還。一婢赤脚而已矣。凄涼虛室寂無人。乳燕雙飛而已矣。一身裘褐知何許。百結懸鶉而已矣。雖然弊衣何足憂。但願長醉而已矣。丈夫寧謀衣與食。任其所有而已矣。一簞一瓢猶屢空。不改其樂而已矣。縱使狐貉比肩立。泰然不恥而已矣。所以聖門稱其賢。顏子,子路而已矣。顧余愚庸何敢及。只願安貧而已矣。世傳餘業有何物。竹梅松菊而已矣。西湖無主栗里空。今我獨愛而已矣。這裏生涯淡如許。布被藜羹而已矣。食無求飽聖所云。僅免飢渴而已矣。窮巷蕭條甘守拙。不易其介而已矣。雨後春田何所事。數畝耕耘而已矣。秋風江上何所樂。獨釣閑吟而已矣。少日居官有何效。氷淸玉潔而已矣。生於斯世有何名。孝友淸白而已矣。不虞之譽過情聞。心獨恥之而已矣。此翁胸中何所蓄。忠孝二字而已矣。心長才短一未售。虛老江村而已矣。報國初心竟歸空。西望涕淚而已矣。烏鳥深情亦未報。終身孺慕而已矣。獨也天末孤輪月。照我丹衷而已矣。每遇山水殊勝處。任意逍遙而已矣。步出林亭何所聞。鶴唳猿嘯而已矣。徙倚巖畔何所見。往來閑雲而已矣。門前冷落狗不吠。晝掩柴扉而已矣。堪嗟世人莫我知。獨樂安分而已矣。況又禍福自有數。樂夫天命而已矣。由來窮達莫非命。順受其正而已矣。淸風高臥北牕下。從吾所好而已矣。如今老境抑何求。養性怡神而已矣。閑中天地自有樂。不忮不求而已矣。野老身世此亦足。富貴如雲而已矣。第此心中有一願。俯仰無愧而已矣。

無何翁傳

编辑

翁不知何許人。窮居落魄。不知老之將至。傍人譏其闊於世情。謂之無何翁。翁聞智異山下有稱烏叟者博學多聞。往訪之。叟曰。九仞山中一靈藥。萬古猶香。世人旣不識此山。又安知有此藥也。採藥之道。凡有八條焉。苟不以其道採之。其可得乎。彼四皓。隱者也。但能採芝商山。而未得採藥之道。必須誠意正心。然後始可採之。故禹湯文武孔孟相繼採之。其後累百世。採者蓋寥寥矣。遂贈一律曰。萬壑春將暮。鳥啼花亂飛。九仞山何處。千峯近却非。翁再拜而進曰。大君子至論。小子何敢窺及。但入德門誠意關。願更聞之。叟曰。入德門通于誠意關爲一安宅。而居之者。神明主人也。宅前大路。其直如矢。有目者孰不可見。有足者孰不可踐。苟能知之明而造之深。則皆可知所止而止。得所安而安。勿謂高遠。只在脚下一步地耳。翁起謝曰。粗習弓馬。不事詩書。十載窮廬。徒切已矣之歎。何幸今夕獲承盛敎。今雖苦晩。請事斯語矣。因呈短韻曰。九仞爲山是底山。含輝隱耀冠千山。許多奔走尋山者。不識人間有此山。叟和曰。人去猶存萬古山。光風霽月滿空山。樂山眞趣無文武。願與吾君共此山。傍有一童子隅坐而吟曰。琢玉如磨九仞山。浮空積翠照千山。何時滌盡泥沙汚。努力躋攀陟彼山。俄而翁告歸。更吟一絶曰。柳碧離愁暗。花紅淚濕襟。秋期難可必。千里夢相尋。叟和曰。愀然無一語。誰與敍幽襟。智異丹楓下。扶筇願更尋。童子又吟曰。今日傷心地。何殊老少襟。秋來如訪我。吾亦爲公尋。詩罷乃還。

夢見周公記

编辑

翁好讀書。尙友千古。嘗取論語一部。秉燭而讀。至夫子吾不復夢見周公。忽廢書而歎曰。吾夫子一貫之旨。雖不可得聞。若其夢周公之夢。則顧不在誠心願見耶。遂題一律曰。生平景仰周元聖。只願承顏一夢間。默誦潛思應有感。雖非眞境幸相看。而已。倚牕假眠。俄到一處。宮殿嚴邃。衮衣繡裳。儼然端坐。乃知其周公所居也。翁叩閽請謁。周公方倉吐哺。令侍者出迎。翁摳衣涉級而入。拜於庭下。具道姓名居地。公欣然問之曰。東國素稱禮義之邦。殷太師遺風餘韻。至今尙存乎。因論說三才五常之道亹亹不已。又曰。予以不德。賴天之靈。輔成王朝諸侯。享國八百餘歲。又與一二僚佐制禮作樂。以爲一代典章。又繫周易三百八十四爻辭。粗發潔靜精微之理。又作大小雅。以定朝會宴饗之樂。何莫非文武創繼之功。而世人謬以我爲爲萬世開太平。予實愧焉。又問曰。仲尼撰周易十翼。闡發天地之蘊奧。眞天縱之聖也。夢寐常來尋我。今不復見。何也。翁起對曰。仲尼氏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庚戌。至敬王四十一年壬戌而卒矣。蓋嘗聞仲尼曰。吾不復夢見周公。今公亦言之。始知聖人心融神會。有所相感者深矣。公曰。千載之下。知我者惟仲尼也。仲尼每有行道之心。夢寐相見。良有以也。又曰。子之訪我亦勤矣。吾何以爲贈。遂索筆書誠敬忠孝四大字以授之曰。子欲求道。盍於此留意焉。翁奉書再拜而謝曰。生平願承聖訓而不可得。今聞旨訣。在小子實深感幸。雖甚不敏。請事斯語矣。公又曰。周易。乃性命之根抵。伏羲開先天之妙。文考述後天之旨。範圍天地。萬理具載。學之者明乎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故可以無大過。今子盍若居則觀象翫辭。動則觀變翫占。以體之於身乎。翁曰。旣承盛敎。敢不從命。但讀易工程。雖以仲尼之聖。尙亦韋編三絶。矧此愚蠢。豈可易言哉。請待後日更來受業。遂再拜而退。蘧然而覺。乃一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