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族譜亭記

蘇氏族譜亭記
作者:蘇洵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古文評註》和《老泉文鈔/10卷
《古文評註》:氏,卽眉山蘇氏也。族譜,合族之人,立為譜系,庶知源流之遠,支派之分也。亭立于墓之側,祭畢會集之處。亭旣設,不可不立說以示勸懲,故作此記而勒諸石,使合族明知其意。

匹夫而化鄉人者,吾聞其語矣。[1]國有君,邑有大夫,而爭訟者訴於其門;[2]鄉有庠,里有學,而學道者赴於其家。[3]鄉人有為不善於室者,父兄輒相與恐曰:「吾夫子無乃聞之?」[4]嗚呼!彼獨何修而得此哉![5]意者其積之有本末,而施之有次第耶![6]今吾族人猶有服者,不過百人,[7]而歲時蜡社,不能相與盡其歡欣愛洽;[8]稍遠者,至不相往來。[9]是無以示吾鄉黨鄰里也。[10]乃作《蘇氏族譜》,立亭於高祖墓塋之西南,而刻石焉。[11]既而告之曰:[12]「凡在此者,死必赴,[13]冠、[14]娶妻必告;[15]少而孤,則老者知之;[16]貧而無歸,則富者收之。[17]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誚讓也。」[18]歲正月,相與拜奠於墓下,[19]既奠,列坐於亭。其老者顧少者而嘆曰:「是不及見吾鄉鄰風俗之美矣。[20]自吾少時,見有為不義者,則眾相與疾之,如見怪物焉,慄焉而不寧。其後少衰也,猶相與笑之。今也則相與安之耳。是起於某人也。夫某人者,是鄉之望人也,而大亂吾俗焉。[21]是故其誘人也速,其為害也深。[22]自斯人之逐。其兄之遺孤子而不恤也,而骨肉之恩薄;[23]自斯人之多取,其先人之貲田,而欺其諸孤子也,而孝悌之行缺;[24]自斯人之為其諸孤子之所訟也,而禮義之節廢;[25]自斯人之以妾加其妻也,而嫡庶之別混;[26]自斯人之篤于聲色,而父子雜處,讙嘩不嚴也,而閨門之政亂;[27]自斯人之瀆財無厭,惟富者之為賢也,而廉恥之路塞。[28]此六行者,[29]吾往時所謂大慚而不容者也。今無知之人,皆曰:『某人何人也,猶且為之。』[30]其輿馬赫弈,婢妾靚麗,[31]足以盪惑里巷之小人;[32]其官爵貨力,足以搖動府縣;[33]其矯詐修飾言語,足以欺罔君子。[34]是州里之大盜也。[35]吾不敢以告鄉人,而私以戒族人焉:[36]彷彿於斯人之一節者,願無過吾門也。」[37]予聞之懼而請書焉。[38]老人曰:「書其事,而闕其姓名,使他人觀之,則不知其為誰;而夫人之觀之,則面熱內慚,[39]汗出而食不下也;且無彰之,庶其有悔乎?」予曰:「然。」乃記之。[40]


註釋

编辑
  1. 《古文評註》:劈空拈一極好鄉人以示勸謂不過匹夫耳而能化其一鄉之人盡歸于善蓋古有之是言吾嘗聞之矣
  2. 《古文評註》:此段是客
  3. 《古文評註》:此段是主
  4. 《古文評註》:夫子指為教于鄉人之說
  5. 《古文評註》:謂其人則何德能而使人敬畏如此
  6. 《古文評註》:吾意若而人者凡事必先本而後末如欲齊家必先修身由身而家由家而鄰由鄰而鄉里其本末次第間秩然不紊事事皆可法而可師故龍化道鄉人如是也
  7. 《古文評註》:謂有喪服者不滿百人
  8. 《古文評註》:蜡音乍歲終祭神之名社土神言有服者皆同高祖親切之人不過百人易為聯絡今當歲時蜡社正鄉里間歡聚會飲之時而猶不能歡洽大非敦睦之道
  9. 《古文評註》:族之遠者甚至不相往來
  10. 《古文評註》:以其不能化族人豈能化鄉人
  11. 《古文評註》:看他一徑入題更不連帶上段恰如說過一篇便休
  12. 《古文評註》:亭立而族人咸往然後可立為約而告之使遵
  13. 《古文評註》:此譜也赴弔唁也凡在此譜之列者死必往弔之使共知其終也
  14. 《古文評註》:冠去聲
  15. 《古文評註》:遇冠婚之禮必當告之通族使知戊人者幾何人也
  16. 《古文評註》:幼而無父之子則擇其年高者而撫字之使相依以生
  17. 《古文評註》:貧而無依者令富者收養之使不至于失所
  18. 《古文評註》:此段敍作亭之由與訓族之條約
  19. 《古文評註》:奠列鼎俎以祭也
  20. 《古文評註》:是猶若也謂汝輩少未有知不及見向時光景矣此託老人立言寫得如聞之
  21. 《古文評註》:言斯人為一鄉所仰望者而敗風亂俗如是是又拈一極不好鄉人以示儆
  22. 《古文評註》:一段主意在此二句先總提下細開
  23. 《古文評註》:無骨肉之恩不善之行一
  24. 《古文評註》:無孝悌之行不善之行二
  25. 《古文評註》:棄禮蔑義不善之行三孤字乃譜中第一件事故再三言之
  26. 《古文評註》:混瀆天常不善之行四
  27. 《古文評註》:關門不肅不善之行五
  28. 《古文評註》:寡廉鮮恥不善之行六
  29. 《古文評註》:總束一句而後下
  30. 《古文評註》:此等人素不齒于鄉里今無知者皆下人為其人乃一鄉所仰望者尚然行此等事則羣然從之矣
  31. 《古文評註》:靚音倩妝飾也粉白黛黑謂之靚妝
  32. 《古文評註》:誘人之速一
  33. 《古文評註》:誘人之速二
  34. 《古文評註》:誘人之速三看他六段後又寫三段
  35. 《古文評註》:是合智愚貴賤之人皆有以移其慮而變其心不較之竊財之盜又加一等乎此亦總束一句而後下惡痛之詞也
  36. 《古文評註》:這樣人所當徧告鄉人使其為或者也然鄉人之情疎不如族人之情親故思以戒焉看他如此折筆挽到族中來
  37. 《古文評註》:謂吾族中有學他一節事者當擯之族人之外蓋深惡而痛絕之惟恐族人之所誘也老者顧少者言之止此下方及其述之之意
  38. 《古文評註》:書前所言六行之事以為鑒或
  39. 《古文評註》:天音扶
  40. 《古文評註》:而夫人之觀之句以下轉筆偶誤只應云而吾之族人觀之則怵惕戰悼惟恐或有其一以大累我同譜云云

《古文評註》:【評】過高候曰:此亭記非譜序也,特從老人坐于亭,述其生平之言為法戒,而刻石于亭以記之。始終只是在亭字上生情,妙于起手一段,先以善者興起,而後以惡者懲勸。嗚呼!讀其文者,修身齊家之念,亦可汕然生矣。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