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先生眞文忠公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
西山先生眞文忠公文集 卷第十 宋 真德秀 撰 景江南圖書館藏明正德刊本
|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第十
對越甲藁
奏申
奏乞將武岡軍簽判葉莫褒賞狀
臣等竊惟人材之優劣未易知也平居暇日勉
自修飭夫誰弗至於事變之來紛紛轇轕呼
吸之頃安危係焉乃從容區畫摧群兇陸梁
之氣成一方綏靖之功則其材始有可者矣
臣所部武岡軍近者有兵卒之變原其始也盖
以守臣司馬遵不善撫循至此紛擾〈臣某〉嘗劾
奏以聞奉 㫖罷免矣遵雖去郡然兇卒蔣宗
等自知以軍伍之㣲巳嘗陵犯郡守剽掠居民
𢦤殺保丁罪在不赦締交合黨其謀日深旣脅
取州郡文帖爲諸營之長且以將領自檀岀
文引役使郡兵鳴梆集衆無敢後者方其鼓衆
倡亂之日巳刼郡民三十餘家臣等移文撫定
之後雖不復行刼但以意諭富室借犒軍之名
令輸錢於巳所積日冨氣𦦨愈張包藏禍心寔
有叵測獨頼本軍簽判葉莫者平時素以寛厚
爲兵民所信愛自𥘉變作司馬遵託疾在告莫
躬任撫諭之責使蔣宗等不敢大肆其兇臣
等得報亟令莫權攝郡事且宻授討䇿使莫圖
之又深沉弗露外示撫柔而中爲規晝以措
置火政爲名選兵卒之可用者團結什五軍畨
守𪧐區䖏旣定即以臣所下賞榜及借𥙷文帖
宻示其中之可仗者數人使爲之倡於是群卒
爭𡚒遂梟蔣宗等三人之首於崇朝之頃自
兇黨同時就無一漏網闔郡吏民歡更
臣等𥨸見宣敎即簽書武岡軍判官㕔公事權
軍事葉莫學問洽操行㓗修早登儒科两
邑令始在善化以和平爲政潭人之継在遂
昌修復經界迄今猶頼其利及至武岡㑹闕
守攝承數月政譽藹然捄㐬㫪陵民實惠今
兹又殄除兇逆震憺國威使軍律巳壊而復
修民情方摇而遽定其事雖止一方其利實及
一路其効雖止一時其功可及百年用敢合辝
上干天聴伏望 聖慈将莫加褒賞仍賜拔
擢以風厲當世使凡爲國竭力為民除患者知
所𭄿勉實天下幸甚湏至奏聞者右謹録奏聞
伏𠉀勑㫖并申尚書省樞宻院諌院御史臺〈又与〉
〈廟堂書云某近自武岡兇卒授首之後一再奏起禦陳㐲計悉塵鈞覧今震本軍具到事之本〉
〈未及用力兵級姓名謹用備中朝者切惟簽判葉莫以辭然一儒生平時謙㳟靜黙無所〉
〈爲者臨事制變乃毅然𡚒發如此其所區䖏又極縝宻故翦除𠒋醜綏靖一方其力甚難而〉
〈其力甚偉某巳同權憲大夫露薦于 朝伏望鈞慈加奨櫂以風厲當世盖今有位之大夫〉
〈抵習爲保身持祿之謀其捐󠄂軀犯難爲公家立事者甚少况莫暫攝郡符事之齊否初非已〉
〈責一發不効則舉族殱焉常情於此鮮不顧慮而莫之用心知有公家而不知有𥝠室知有一〉
〈方之利害不知一身之安危其在今日實爲難得方事之未齊也諸郡尺籍浸有瞋目語難之〉
〈風爲有司者未免姑息容養以幸無事一旦首亟徧徇諸州此等意態不摧自沮後雖有喜亂〉
〈之人誰敢復效者故某薦莫之章以爲其事雖主於一方於利實乃一路其効雖止一時其〉
〈功可及百年公論實然非夸語也惟大丞相先生知之諸卒之用力者人數頗多無悉賞之理〉
〈惟李成陳喜李收于志四名不可不録巳詳其公狀申聞乞正行𥙷授原諸卒所以用力者爲〉
〈本司明立賞罰許事成之日保奏𥙷官故踴躍效命捐󠄂數人之賞以全一郡之生靈仰惟公〉
〈朝必所不靳願早賜㫖揮行下某豈勝惓惓徯望之至十二月十九日奉 聖㫖葉莫特轉三〉
〈官陞差充通判武岡軍仍令吏部将本軍簽判員闕日下者罷其巳差下又令赴部别注授〉
又申乞黄逹等賞
本司昨爲蔣宗楊徳等鼓衆作亂光熖熾然
睢日甚若典刑乆而未正必有必蔓難圖之憂
効者將相而起遂與僚属共議所以區䖏
之䇿行下委權軍事葉莫選兵級之可用者許
以重賞使之效命必有濟於是書冩賞榜出
給𥙷帖宻切發下本軍且許事成之日具申
朝廷𥙷授真命權軍事葉莫遂借潜火爲名團
結軍伍擇其中之可仗者數人示以本司賞㮄
及借𥙷文帖果皆踴躍争𡚒軍兵李成首設
計誘之使出陳喜李收于志首先用命擒戮渠
魁四人之功實居其最已先用本司發下文帖
將李成陳喜各借𥙷承信郎李收于志各借𥙷
進武校尉遂具申 朝廷並與給降真命𥙷授
其黄逹等四十一人各係隨從用力巳行下轉
資激犒及押隊徐炳等四員各行薦舉本司亦
行開列姓名供申 朝廷證會三月二十七日
凖樞宻院劄子節文二月十一日奉 聖㫖依
李成陳喜各特與𥙷承信郎李收于志各得與
𥙷進武校尉本司巳㳟禀関牒去訖今㩀武岡
通判葉宣敎莫前項狀申乞將黄逹等一十六
人特更與並加旌賞本司證得所申黄逹等一
十六人當來係陳喜同等用命擒捕斫到蔣宗
等首級之人委有勞效謹具申樞宻院尚書省
伏乞㫖揮特賜詳酌推賞施行
又申併乞推周安衡賞
證會武岡軍叛卒蔣宗等鼓衆倡亂本司随冝
行下權軍簽判葉宣敎莫先次撫定使軍民按
堵徐議措置討方畧遂取責本司都吏周安衡
軍令狀不管稍有漏泄仍令專一承行機宻文
字其時書冩條畫賞㮄補帖等不欲宣泄盡出
周安衡一手且許以事濟之後當與具申 朝
廷補官所是周安衡自差委承行之後朝夕究
心備宣忠力継而葉簽判果以本司所下賞格
𥙷帖宻示軍兵李成等踴躍用命一朝之頃三
𠒋就戮今李成等見蒙 朝廷録其勞效授以
官資巳足爲軍卒用命者之勸至於周安衡在
司年深累曾承行軍機事務別無過失前政安
撫鄒閣學曾具申 朝廷乞行補官未凖囬降
令契勘蔣宗等作亂實非其他盗賊之比今事
巳就緒統周安衡之功雖不可與李成等並言
而其宣勞效力若不具申 朝廷加旌賞無
以爲胥吏忠勤者之勸本司保明是實欲望鈞
慈特賜敷奏將周安衡比附次等立功人李成
于志體例特與𥙷就官資施行庻㡬寸功必録
人知激勵湏至申聞者
又申乞將董汝霖䖏㫁狀
本司昨凖 朝廷㫖揮將武岡軍吏董汝霖根
勘限十日具情莭申尚書省巳於今月十四日
酉時入樞宻院奏字記黒牌遽申發去訖契勘
本軍諸卒之變皆是李安世董汝霖生事激作
之故獄司勘到情節巨蠹除李安世先巳自盡
外其董汝霖欲乞㫖楎行下特從䖏斬以爲公
使生事激變者之戒湏至申聞者
奏置惠民倉狀
臣揋以踈庸叨蒙推擇假守湘𡈽深惟委𭔃之
重朝夕疚心苟可以惠飬民生培固本者不
敢不用其至惟是民食一事最関休戚臣在官
二年春夏之間郡城居民率苦貴糴盖其生齒
阜蕃土産有限全仰客米以濟其乏若鄰路與
上江歳豐賤轉販者多僅免闕食一或不然
則市直驟增平民下户立見狼狽常平義倉之
儲本自無機加以法禁嚴重非飢荒巳甚之歳
不敢輙請發糶故二年之間雖苦貴糴臣皆那
融借撥别色米斛以糶而不敢遽發常平至今
夏米價益翔借撥之米不足以然後洊申常
平司得米五萬石賑糶一城生齒頼以全活而
公家之積則巳垂罄矣今歳一旱所傷甚多來
春以後民食必乏倘不早為備豫之計惟盻盻
焉湏客販之至一或不其將柰何竊見 國
朝張詠 淳化中守成都以蜀地素狹生齒寔
蕃稍遇水旱民必艱食時米一升直錢三十六
乃按諸邑田稅如其價歳折米六萬石至春籍
城中細民計口給劵俾輸元估糶之奏爲定制
其後百餘年間雖時有災饉米甚貴而民無菜
色臣之於詠無爲役然心竊慕之考之吏牘
本州秋稅米内有所謂折粳者本正苗之數其
後折錢以充郡用前後守臣或遇闕米支遣則
令仍輸本色臣今措置自今歳爲始將上項折
粳令人户輸納本色更不折錢以嘉定十六年
納到數目計之合正與耗爲米五萬餘石别敖
盛貯名曰惠民倉歳歳賑糴其規模大畧悉倣
張詠之法庻㡬城市細民自此永無艱食之虞
而因養寓敎又於風化不爲無補所有張詠舊
法與臣今來區䖏事冝不敢上溷天聴巳具申
朝省外竊惟古人良法未有百年而無𡚁者帷
𧧷賑糶一事自 淳化至 宣和百有三十餘
年蜀民惠如一日不惟詠之區畫有方亦由
其後者更相維持小有𡚁病隨即求藥雖有
異議不爲動摇而 朝廷著之令甲前後議臣
復主張而申明之以故行之愈乆其利愈慱臣
今欲望 聖慈將臣奏申事宜特降勑㫖行下
本州永永遵守使潭人世世蒙 聖朝子育
之恩實一方大幸謹録奏聞伏𠉀 勑㫖〈後批二件〉
〈送户部勘當限五日申尚書省本部契勘今都省批下湖南真安撫奏今措置將本州秋稅米〉
〈内折粳米者自今歳爲始今人户納本色更不折錢以嘉定十六年納到數目計之合正耗爲〉
〈米五萬餘石别敖盛貯名曰惠民倉歳歳賑糶永無艱食之虞送部勘當事理今部照得今詳〉
〈潭州真安撫所申以本州折粳並納本色米置惠民倉如張忠定公知益州日故事必帥守〉
〈節用愛人而不較折粳以爲郡計之利乃相継經乆之良法羙意俾百姓歳受平糴之惠又〉
〈可保全常平義倉水旱之備今勘當欲𠉀今秋㫖揮下日行下本州依應申取 朝廷㫖揮伏〉
〈𠉀㫖揮右劄付潭州從户部勘當到事理施行准此寳慶元年正月二十五日〉
申朝省借撥和糴米狀
竊見湖南一路今夏一旱甚廣而潭州爲甚潭
州諸縣多以旱告而長沙善化寜郷益陽等縣
爲甚早稲之傷㡬及其半愬旱之狀日以千
百計某巳委官分行檢視入秋以後雖幸得雨
然潭之風土多種早稻其視晚禾居什之七晚
禾雖稔自輸官外嬴餘無㡬冨家之所儲蓄細
民之所仰食惟早稲而巳今旣不稔則來歳春
夏間闕食必甚某濫叨郡𭔃視民利病實巳休
戚毎一念之䆮食㡬廢且去歳收成日𫉬中熟
徒以般販出境爲數頗多今春以來米價翔踴
甚至無米出糶州城自二月後即行賑糶至七
月終計米七百萬石諸縣郷村在在勸分免流
莩今歳所收比之去年大相遼絶晚禾雖茂近
者不雨又半月矣頗聞髙田巳多龜坼倘更不
稔其將柰何豫備之計豈容不講然常平之積
旣巳甚乏其他又無米斛可以那融倘非控告
朝廷存綱運則州郡雖有救䘏之心安使
人實全活之惠數内一契勘本州有未起嘉
定十六年上供米三萬三百石并嘉定十四年
和糴米三萬二百餘石十五十六年和糴米一
十一萬一千七百八十餘石近凖省劄指揮於
上項和糴米内起一十萬石赴湖廣總領所交
納見今不住装發所餘止有一萬一千餘石而
巳今來欲乞 朝廷將上項未起上供和糴米
共七萬二千三百餘石存本州爲來春以後
賑糶之備庻庻在城十萬餘户不至有闕食狼
狽之患其糶到價錢謹當令項椿管𠉀將來豐
熟收糴𥙷還其於公朝積貯初無虧損而細民
實被更生之恩伏乞劄付本州從申施行仍劄
下湖廣總領所證㑹伏𠉀㫖揮〈九月一日奉聖㫖令潭州於〉
〈和糴樁管米内支撥二萬石充賑糴使用務要實惠及民其糴到價銭令項樁管候來年秋熟〉
〈收糴𥙷還〉
申尚書省乞撥和糴米及囬糴馬狀
昨縁潭州諸縣今歳告旱禾稻損傷來歳春夏
之間闕食必甚常平之積旣巳控乏其他又無
米斛可以那融遂畫項具申 朝廷其一乞將
嘉定十六年上供米十四年以後和糴米共七
萬二千石存本州爲來春賑糶之備其二乞
將嘉定十七年合發馬料綱免起一年從本州
措置就諸縣郷村置敖收納來歳給貸末等人
户充爲種糧今月二十五日㳟惟九月𥘉八日
省劄付九月一日 聖㫖令潭州於和糴樁管
米内支撥二萬石充賑糶使用務要實惠及民
其糶到價錢令項樁管俟來年秋熟收糴補還
仰見聖 朝愛育斯民之意與天無極但某元
請存留米七萬餘石今來止蒙 朝廷支撥二
萬所有馬一項又未凖指揮仰惟仁聖在上
視民如傷毎遇一方水旱悉力賑救未嘗少有
靳惜某昨漕江東值大歉與諸司共請于朝
前後得米凢五十餘萬石官會度牒又不與焉
大扺悉行給予當時九郡四十三縣之民無一
流莩感戴至今叨恩此來值道州飢疫又同漕
臣控請旋蒙行下撥賜和糴米一萬二千餘石
徑行給濟四縣生靈垂死復生今本州之旱視
江左㫪陵則爲稍輕某之所請亦不敢輙援前
例盖撥米賑糶自當收糴㭪還兊給貸亦以
價錢起觧非逕乞賑濟之比 朝廷昨尚從其
所難今豈不從其所易皆某敷陳未力之罪也
合𠕅具申請如左
一本州生齒最爲畨庻某去歳以來舉行賑
糴在城貧民抄劄一萬二千八百餘户長
沙善化两縣郷都之近城者抄到七千一
百餘户其始三日一糶自春至秋共糶過
米七萬餘石去冬收成日係中熟徒以鄰
境告歉客販不來本州之米却泄於外縁
此價直驟增細民艱食然不過三两日一
糶尚用過前件米數况今夏一旱損傷至
多目今諸縣申到檢放旱田凡三百一十
六萬九千三百餘𤱔來春以後米價翔踴
必甚於今非連日計口給糶米有所不可
則所用米斛比之今年又湏加倍證得某
近置惠民倉撥人户納到折粳米五萬餘
石椿充賑糶巳具奏申外今蒙朝廷支
撥和糴米二萬石總而計之僅有七萬石
指凖切恐給糶决是不敷某不敢以將去
之故不爲力陳然亦不敢必望 朝廷悉
如前請契勘十四年以後和糶米見有四
萬一千二百餘石椿頓州倉除巳除指揮
支撥二萬石外自餘二萬一千二百餘石
欲望 朝廷併賜行下撥充本州賑糶將
糶到價錢令項樁管收糴𥙷還所有十六
年上供米三萬三百餘万一面接續装綱
起發徃㐮陽交卸不敢再有申請
一本州管下名爲産米之地中户以下輸賦
之餘僅充食用富家巨室所在絶少毎歳
郷村闕食諸縣例行勸分徃徃所得無㡬
雖間有勸到米石去䖏以之給糶無田之
貧民尚不徧及五等下户𦆵有寸𡈽
即不預糶其爲可憐更甚於無田之家盖
其名雖有田實不足以自給當農事方興
之際稱貸冨民出息數倍以爲畊種之資
及至秋成不盡償則又轉息爲本其爲
困苦巳不勝言一有艱歉富民不肯出貸
則其束手無䇿坐視田疇之荒蕪有流移
轉徙而巳某居常深念所以救之而未得
其今春艱食諸䖏細民窘迫至甚惟長
沙縣諸郷有社倉二十八所凡二十𤱔以
下之户皆預貸頼此得充糧種比之他
縣貧民粗有所恃某因是詳加體訪乃知
本縣社倉剏始於慶元初年迨今二十餘
載雖不無𡚁而貧民蒙利實多以比遂
欲推行之於諸邑郡計雖乏極力樽節粗
可官僚皆謂馬料之可以陳乞兊撥盖
其可行者二去歳合起之數尚有八萬
一 千石在倉見今在倉装發則軍前馬料
未至闕乏一也湖北州縣今歳多稔以
價錢解總領所就彼收糴自可接續支遣
二也某昨來申請之後切度 朝廷必垂
矜𠃔而工役煩夥非數月不可成若竢指
揮恐某替期巳迫不集事先遂行下諸
縣置立倉敖近據逐縣申各起造了畢及
巳選差郷士主掌分撥稅户送納田野農
民知州郡爲控告 朝廷立此乆長之利
人欣恱歸感 聖恩今年雖欲申輟有所
不可某在官二年所以爲民食計者無所
不至在城則置惠民倉諸縣則勸立義
近又申常平司將今年義米權就置社倉
去䖏别敖受納以備來歳賑糶然所及者
亦止是無田之民若末等稅户有田而貧
者自置立社倉儲給貸之外别無他䇿
可使蒙恵且㳺手浮食之民旣被存恤而
力田輸賦之家反不沾匄揆之人情所
未安欲望特賜指揮從某所請令本州證
目今價直以行在㑹子并紐筭水脚縻費
解赴總領所交納徑就湖北𭣣糶在總領
所實無所損而本州得此數之散諸郷
村歳歳給貸循環無窮實一方大幸
小貼子某第二項所請恐議者以社倉易生
𡚁倖徒費斛未必有益某考之諸䖏社倉
敗壊之由盖縁其始多是勸諭士民出本因
令管幹徃徃視爲巳物官司亦一切付之不
加考察且無更替之期安得不滋𡚁倖某今
來所置諸縣社倉百餘所一切從官司出本
選擇佐官分任出納鄉士之主執者不得獨
專其權兼令二年一替其視向來規摹似稍
周宻其他考察一一加詳質之衆論似可悠
乆且㝷常救荒最以般運米下郷爲難今
一郷之間輙爲數倉毎倉儲數百石其爲
荒歉之備無出此䇿伏望 朝廷垂察令某
迄成此事以幸十二邑之民不勝大惠所有
某不竢指揮徑將人户稅就社倉送納專
輙之罪併乞矜宥施行〈十二月十四日奉聖㫖並依所申劄付〉
〈潭丹〉
奏置十二縣社倉狀
臣㳟惟 孝宗皇帝深惟民食之重因朱熹有
請攽社倉法于天下自是數十年間凡置倉之
地雖遇凶歳人無菜色里無聲臣少時實親
覩其利歳乆法壊毎爲之太息嘉定乙亥蒙恩
將漕江東歳旱蝗承詔措置荒政奔走屬部
親見饑窮之民惟鄉落最甚而致粟又爲最艱
勞費不啻數倍因然深念使社倉之法推行
而不廢在在皆有藏粟以之振民猶取之懐也
其利豈不慱㢤至是益知 孝宗皇帝之聖謨
神畫有百世不可易者近歳士大夫以其蠹𡚁
多端徃徃歸於法欲舉而廢之抑不思古今
之法常無𡚁亦在夫維持整飭之爾如以常
平義倉論之侵漁移易其害亦不一矣然卒不
可廢者以其害不揜利故也何獨社倉必欲
舉而廢之㦲仰頼 聖朝深知此法未容輕變
前後監司守臣有欲建立者皆可詔之凡今有
食之地如建昌南城𡊮州萍鄉等䖏推行有法
人蒙實惠而潭之屬縣曰長沙者而有倉二十
八所蓋慶元初知縣事饒幹所立距今三十餘
載雖不亡𡚁而窮民頼之亦多臣叨蒙湖湘
潭人連歳艱食今夏旱暵甚禱請之餘齋
居深念所以爲一方飢饉之備盖無出社倉之
右者用是樽節浮費以官錢易于總所凡八
萬石益以他爲九萬五千餘石十二縣置倉
凢百所令人户之當輸于州者就輸之社倉
其歛散之規息耗之數大槩悉倣朱熹所上條
約而因時捄𡚁視俗制冝者又加詳焉此盖淳
熈勑㫖之所許也仰惟 仁朝深知之初方務
行 孝宗故事臣敢昧死以聞其申請事冝巳
上之尚書省乞賜敷奏施行伏望 聖慈察臣
汲汲爲民之心從臣所請攽降㫖揮令本州常
切遵守庻㡬良法羙意乆存而不壊貧民下户
得以蒙天施行無窮臣不勝大願湏至奏聞者
〈㝷得㫖依奏行下〉
禮部申省論小祥不當從吉狀
某伏覩巳降㫖揮群臣𠉀過 寜宗皇帝小祥
並服純吉者某謹按禮經子爲父臣爲君皆服
斬衰三年此禮之所當然人情之不容巳者也
自漢文帝率情變古後世始不復見三代之全
禮間有天資篤孝銳欲復古如晋武帝者而其
臣習卑守陋顧沮而止之其不過曰君服於
上臣除於下是有父子無君臣也獨弗思古禮
之不行患在人君惮其難耳豈有君服之而
臣顧不耶我 本朝 列聖相承外庭雖用
易月之制而宫中實行三年之服迨至 阜陵
獨出宸㫁易月之外衰服如初朝衣朝冠皆以
大布三代之下盖未之有惜當時輔臣禮官不
推廣聖意并定臣下執䘮之儀遂使人主衰
服三年於上而群臣易月公除於下此千載無
窮之恨也迨 紹熈甲寅 阜陵上賓從臣羅
等建議乞令群臣於易月之後未釋衰服朝
㑹治事權用公服黒帶毎遇七日及朔望時節
朝臨奉慰應干䘮禮皆以衰服行事山陵之後
期與再期則又服之至大祥而後除至於燕服
亦當稍爲之制去紅紫之飭此於臣子行之非
有甚難而可以畧存三年之制者詔從之當時
臺諌集議以爲等所請雖未純古亦畧存遺
意可以扶持衰薄𥙷助名敎且請併君服討論
竟以不果議者至今惜之某愚竊謂古制之不
行乆矣使人君居䘮必 阜陵之禮群臣執
䘮必甲寅之制雖其節文度數未盡如古而
其意則巳庻㡬於古矣自侂冑弄權群姦朋附
但欲一切反 慶元初政故 光宗之䘮群臣
復以小祥純𠮷今以會要諸事攷之群臣禫除
而純吉者 累朝之制也其後易以升祔至紹
興而易以小祥至甲寅而又易以大祥二百餘
年之間䘮制四變皆近而之逺非自逺而之近
也侂胄變甲寅之制而從小祥之舊是自逺而
之近也自逺而之近是舍厚而從薄也其可乎
㦲且 嘉泰元年八月禮部大常寺申乞遵
紹興巳行之典 淳熈申命之文令百官過小
祥日並服純吉臣今考之 淳熈宅憂之日雖
有群臣自從易月之令初未嘗有小祥從吉之
文盖 髙廟登遐在十四年十月八日至十六
年二月二日 孝宗内禪 光宗踐祚於是文
武百僚鞍韀佩帶悉用吉禮然則當時之純吉
自縁新君之受禪非爲髙廟之小祥也 嘉
泰禮官敢於舞禮如此豈不重駭耶乃者有司
偶失討論徒以 光宗䘮紀最近而可遵不知
甲寅所定乃 寧考初政之善而辛酉之議乃
𫞐臣更改之失自嘉定以來凡權臣之舛政繆
令剗革多矣䘮紀重事豈容反蹈其失乎且揆
之禮意參之人情有未安者二焉 皇帝以至
性篤孝躬執三年之䘮自今至于大祥在宫庭
則苴麻未釋也臨朝視事則淺黄之服黒犀之
帶未改也而群臣遽巳無所不佩豈君服斯服
之義乎此其未安者一也八月三日實維小祥
越七日而遂純吉追念去歳是時先皇帝
扆朝群臣尚無恙也今音容存仙㳺巳邈臣
子雖𭈹慟泣血未足以其哀乃於此時遽即
純吉之服遂忘憂戚之容揆之人情必所不忍
此其未安者二也 先帝臨御踰三十年臣子
蒙恩實同天地雖捐󠄂肝腦絶筋骨未足論報况
區區服章文飭之末乎且帶不以金鞓不以紅
佩不以魚而鞍韀不以文綉此在群臣初何所
損而於 朝廷之儀亦未見有妨愛禮存羊則
所繫者甚重欲望 朝廷更下有司考求紹興
甲寅巳定之制斟酌而行之其八月十日百官
純吉㫖揮姑賜收庻㡬稍合禮意足以貽示
方來亦 皇上初政之先務也某以迂踈𮐃恩
擢貳宗伯稽古禮文之事實其所職庸敢冐昧
輙薦其所聞如或可采即乞 朝廷詳酌速賜
㫖揮湏至申聞者〈未到闕前巳有從𠮷㫖揮旣供職遂以此継之上廟堂劄〉
〈子云前日進待東閣嘗𢡚及 宣宗小祥百官純吉事伏蒙鈞諭聖上方且執䘮群臣豈應純〉
〈吉但昨來指揮巳下諸道不可復追欲旦夕率百官請上御殿聖徳謙冲必未聽𠃔即降㫖𠉀〉
〈大祥從吉仰見大丞相從善如流䖏事有法某不勝歎仰之至但簿海内外均爲臣子若在廷〉
〈服飾仍舊而外方獨先從吉則内外異容恐有所未安某謂莫苦亟降㫖揮徑作都省勘會昨〉
〈㩀禮部大常寺申乞令百官以小祥純吉雖巳從所申縁 皇帝見三年之䘮群臣未應據行〉
〈純𠮷見别議施行置郵傳命不過兼旬可以徧逹諸道獨川廣其至少遲耳如此則正大明白〉
〈雖不必他爲委曲亦自可行盖前降㫖揮乃有司之誤非 朝廷之失昨因其有請而從之今〉
〈以其未安而改之非惟無損 聖朝之大體抑足以争光君相之盛徳某區區又切謂 朝廷〉
〈之上事無大小莫不皆然非但䘮制一端而巳蘇文忠公所謂印刻有同児戯何嘗累 髙祖〉
〈之知人以明聖人之無我正謂此也若以其旣行而惮於更改則所失多矣某夙荷大丞相〉
〈先生容狂瞽苟有知見不敢自嘿仰乞鈞察㝷百官拜表表請御殿批荅不𠃔遂詔行在職〉
〈事官以上𠉀大祥從吉諸路依巳降㫖揮時巳闔門求去遂不復争〉
江東漕謝到任表
臣言凖告授臣具位臣巳於二月初一日就本
路信州永豐縣界割職事訖者两螭夾侍乆玷
近班四牡載馳叨分劇部假中祕隆儒之寵爲
外臺將官之光望過所期感深以臣某中謝
伏念臣材非用幸有逢辰属漢廷更化之𥘉
首唐室登瀛之選金鑾夜直承宻命者六期玉
陛晨趨對清光者再稔凡吮墨濡毫之任皆振
纓峩弁其間利責既稀所願優繇於邇列主恩
未報寧忘眷戀於本朝其如親闈喜懼之年當
謹人子凊温之職輙援公輔等翰林之清庻㡬
潘岳奉版輿之懽分太守之符日湏成命出少
府之節遽冐殊恩懐章而過里門閱𪧐而臨封
部敬卜和中之節重宣寛大之書軺傳𥘉馳旄
争覩謂朝廷所以輟柱下之史皆聖主將以
惠江左之民因愽采於風謡頗究知其疾苦以
垂罄之家而因追需之目以婁豐之歳而多流
徙之人官無足證之簿書里有難平之徭𭛠文
移星火不勝胥史之誅求牒訴丘山半爲賦租
之煩重興言及此勿捄可虖輙殫朝夕之咨諏
兼体公𥝠之緩急賦難遽省盍漸捐󠄂賦外之征
民未易蘇當先法民間之蠹竊自量其緜薄恐
終於選掄兹盖㳟遇 皇帝陛下洪造曲成
大明照念臣志存將母俾𫉬便於㫖甘知臣
學本愛人欲稍觀其政事肆加䆳職仍𢌿重權
臣敢不以阜俗爲阜財之方以悗民爲悗親之
之本輸所仰媿初無鞭筭之樽節是先唯敬
佩玉 音之訓
爲賑濟無罪可待謝表
臣某言昨以知廣徳軍魏峴奏臣將賑糶米擅
行給濟臣㝷具奏聞待罪外恭凖尚書劄子三
省同奉 聖㫖真某無罪可待魏峴與宫觀臣
除已即時望闕遥謝訖者嚢封引咎甘竢竄杸
詔㫖䟽恩遽從原貰驚魂甫定感涕交流臣某
誠惶誠惧頓首頓首伏念臣猥以生塵華
貫雖亡他技可自詭於事功獨有此心常愿忠
於君父頃玷諮諏之𭔃罹旱暵之菑一道生
靈命方危於絲髪九重宵旰痛苦切於体膚蒙
振贍之有加惧奉行之弗惟此年之通患眡
荒政爲具文昔嘗竊歎於里閭今忍自欺於天
日懇誠一念不翅巳憂纎悉百爲㡬如家事官
僚惟其可用復何常職之枸徳意有所當宣皇
䘏小嫌之避方相川之再至麥壠之未秋嗸
嗸衆口之告飢毣毣累章之𤁋懇雖尚稽承
詔臣子不得而專然苟可活民 仁聖必無所
愛逺稽汲黯河内之故事近考范鎮宛丘之巳
行輙頒給而後聞果𠃔俞之亟下豈料屬城之
守廼騰罔上之章謂人臣之𤽮無甚於擅權而
天下之悪孰踰於方命始共成其過舉終 反
中以深文借前古尾太之言寘㣲臣族赤之地
維日月照臨之下靡隠弗照顧風波震蕩之衝
何恃不恐亟伸𥸤仰瀆聴聦在漢法之當
誅幸堯仁之垂宥兹盖㳟遇 皇帝陛下澤流
逺邇識洞忠邪知臣分求牧之憂𧨏難安視察
臣有放麑之故意實無他特恢含垢之恩稍正
望䜛之典以伸輿議以厚風臣敢不祗載鴻
𥝠勉殚駑頓使殺身有益倘肩一莭以報君况
爲善無傷敢替初心之及物〈又謝宰執啓云巧語上聞極杭章而〉
〈自列𨺚恩下逮迄赦過以弗誅捧詔凌競附躬感惕伏念某本漸通敏徒抱闊踈入侍軒墀毎〉
〈見 玉色憂民之切出乗軺𫝊伏𮗚 壐書䘏下之頻誓竭駑材祇承徳意灟江左並罹於旱〉
〈熯而桐川極扵凋殘蒙振贍之特優惧奉行之弗夙宵一念民飢奚異於巳飢區畫百爲〉
〈王事殆同於家事所兾推仁恩而均靡遑顧文法以自營頓當原隰驅馳之畤備覩田野焦〉
〈熬之實欲糶則人苦青蚨之乏欲濟則官無紅腐之儲抑立視其死與旣有求芻之托苟利〉
〈專之可也又難迯矯制之刑與其失職以偷安寧若損身而任責勉效便冝之舉亟蒙開可之〉
〈音顧小臣敢越於拘攣見盛世素存於寛大是乃彰 朝廷之羙何至干堂陛之嚴以王命而〉
〈睭民囏本其所職貪天功而爲巳力焉有此心豈虞止𣗥之䜛乃出部符之手情狀深藏而叵〉
〈測有媿先知語言妄發而不倫本亡足辯荷天日照臨之赫免風波淪䧟之危兹盖伏遇某官〉
〈以至公而秉化鈞以深仁而培本謂群臣之善亦王之善齊人常有格言而衆職之功乃相〉
〈之功栁子誠爲論凡悉力以禆荒政即盡忠以報公朝肯令譛愬之行等馴至是非之易位〉
〈特加全護俾逭䜛何某敢不仰佩鴻𥝠益肩素守放麑何辠旣蒙𮗚過之恩蹈虎雖危當勵匪〉
〈躬之節其爲銘旣編摩〉
禮部侍郎謝表〈乙酉七月九日〉
〈臣某〉言念伏凖告命授臣朝議大夫試尚書禮
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録院同修撰兼侍讀兼
直學士院所有直學士院職事累具辭免奉聖
㫖依所乞免兼外巳於今月初六日祗受者伏
以龍飛九五幸逢真主之興馹召𠕂三遽簉邇
臣之列職親地遽恩鉅人㣲〈臣某〉實惶實惧頓
首頓首竊惟國𫝑之重輕率視人材之聚散王
多吉士則若鳴之集梧桐朝有直臣則猛
獸之衛藜藿和聲聞而妖聲自息正氣勝而邪
氣罔干是以 元祐首年盡起諸老 𨺚興𥘉
政畢萃群賢正涂旣開治象可卜於赫盛旦遹
追先猷冝得白首耆艾之英以重清時献納之
選伏念〈臣〉學雖志道材弗瘉人忝乙第於慶元
臨軒之初綴三館於 嘉定改弦之始鼇扉乆
直曾㣲華國之文螭陛屡前徒抱愛君之志越
從予節洊易守藩尚期宣室之席前忽痛𪔂湖
之弓墮羲輪東下方簿海之仰瞻漢札西來先
時髦而收召身未登於詞掖班巳躐於儀曹金
馬玉堂假儒臣之榮寵蘭䑓石室窺太史之秘
藏自惟何人叨此殊奨兹蓋㳟遇 皇帝陛下
徳全純懿學務緝熈念皇天后土之監臨居懐
兢畏察君子小人之消長實兆興衰謂臣雖無
用之材如臣粗有勿欺之節擢躋邇服許責
㣲忠臣敢不戒在苟容期於筭報惟禮可以爲
國願廣晏嬰之言非道不敢陳前竊效孟軻之
敬謹奉表謝以聞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