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辯
上篇
编辑或問曰:儒者稱《論語》孔子弟子所記,信乎?曰: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參最少,少孔子四十六歲。曾子老而死。是書記曾子之死,則去孔子也遠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無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為之也。何哉?且是書載弟子必以字,獨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號之也。然則有子何以稱子?曰:孔子之歿也,諸弟子以有子為似夫子,立而師之。其後不能對諸子之間,乃叱避而退,則固嚐有師之號矣。今所記獨曾子最後死,予是以知之。蓋樂正子春、子思之徒與為之爾。或曰:孔子弟子嚐雜記其言,然而卒成其書者,曾氏之徒也。
下篇
编辑堯曰:「谘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予小子履,敢用元牡,敢昭告於皇天後土,有罪不敢赦。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聯躬有罪,無以爾萬方。」或問之曰:《論語》書記問對之辭爾,今卒篇之首,章然有是,何也?柳先生曰:《論語》之大,莫大乎是也。是乃孔子常常諷道之辭雲爾。彼孔子者,覆生人之器者也。上之堯舜之不遭,而禪不及己;下之無湯之勢,而已不得為天吏。生人無以澤其德,日視聞其勞死怨呼〈(一作乎)〉,而己之德涸焉無所依而施,故於常常諷道雲爾而止也。此聖人之大志也,無容問對於其間。弟子或知之,或疑之不能明,相與傳之。故於其為書也,卒篇之首嚴而立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