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術珍言
謀術珍言
1.得時者昌,逆時者亡。(列子.說符)
譯文﹕順應時變,則繁榮昌盛,違反時變,則滅亡。順乎歷史潮流或違背歷史潮流,乃是一國繁榮昌盛或衰落頹廢的標誌,不是個人所能阻擋的規律變化發展。
2.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謀攻篇)
譯文﹕不用武力而能戰勝敵人,乃是上上策。不戰而使人稱臣的關鍵在於知敵、用敵,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便可制勝。
3.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公孫丑上)
譯文﹕身處軍營之中,能料度千里之外戰場春秋,且策劃制勝的謀略。掛帥親征是小謀,決勝千里則是大智。其本領乃得至於不露聲色的洞察和巧於心機的韜略。
4.雖有智慧,不如乘勢。(孟子)
譯文﹕智慧雖重要,但仍不如把握時機。智慧非人人皆有,但如能把握時機,則平庸之人也可有所成就,如坐失良機,智者也可能痛失前程。
5.先即制人,後則為人制。(史記.項羽本紀)
譯文﹕把握時機,先發制人則成制人之人,坐失良機,則會被人所制。先下手為強,率先行動,往往可變劣勢為優勢。如一猶豫遲疑則將鑄成大錯。例如楚漢戰爭。實力強大的項羽,在鴻門宴瞻前顧後,喪失殺死劉邦的機會,而後反為劉邦所敗。
6.鷹搏狡兔須急救之,不及必反為所噬。 (資治通鑒)
譯文﹕鷹在捕捉狡免時,須迅急,不然反會被咬傷。由此觀之,人之行事也須快捷、勇猛。不然不但失敗反受其累。
7.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周易.系辭)
譯文﹕德性高超之人只要有機會就行動,不會等待。時機不易出現也不等人,所以要見機行事,不可瞻前顧後,坐失良機。
8.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述而)
譯文﹕要多方聽取、觀察,依從那些好的。所謂從善如流,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要多觀察、辨析,才能識別善惡。
9.善擇者制人,不善擇者人制之。(荀子)
譯文﹕善於抉擇的人會成為制人之人,不善抉擇的人則會被人所制。制人與被人制決定於個人的智慧、謀略而非運道、天意。而智慧、謀略就是抉擇。抉擇有方才能順時應變,立於不敗之地,成為制人之人。
10.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杜甫)
譯文﹕要射中人,必先射中其坐騎,要消滅盜賊,必先擒獲其魁首。把握住得勝的關鍵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兵不妄動,師必有名。 唐.白居易(策林三)
譯文﹕不可隨便出兵,一定要出兵得合乎正義的名份。意同任何事都有它一定的道理。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
12.兵貪者亡,兵應者強,兵義者亡。 唐.白居易(議兵策)
譯文﹕以侵略為目的的戰爭,必失敗﹔應戰來犯之敵,則越戰越勇﹔為正義而出戰,則無敵於天下。
13.阻兵無眾,安忍無策。(左傳.隱瓜霖四年)
譯文﹕依仗兵力強大而行事則失去民眾,安於做殘忍的事則無親近之人。
14.天下雖興,好戰必亡。 唐.白屠易(議兵策)
譯文﹕國家雖然興盛,但如頻繁發動戰爭,也會衰亡。
15.主多怒而好用兵,簡本教而輕戰攻者,可亡也。(韓非子.亡征)
譯文﹕國君易怒而喜用兵,對民忽視農業的教導,又把戰爭攻伐看得很輕率,國家就會減亡。
16.數戰則民勞,久師則兵弊。(戰國策.燕策一)
譯文﹕頻繁出戰,老百姓會勞苦不堪﹔長期出兵,軍隊會疲備削弱。
17.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司馬法.仁本)
譯文﹕天下雖安定,但如忘記戰備必導致危險。
18.夫國之大務,莫先于戒備,若夫失之毫厘,則差若千里。(諸葛亮.將苑)
譯文﹕國家大事,以戰備最重要,細微的疏忽,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19.天下無事,不可廢武。(百戰奇略)
譯文﹕天下太平時,也不可廢棄武備。
20.夫安不忘危,治不忘亂。(百戰奇略)
譯文﹕國家太平,不可忘記戰爭的危險﹔社會安定,不可忘記禍亂的可能。
21.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
譯文﹕禍難中,可能伴隨著幸福,幸福中,也可能隱藏著禍患。如俗話所說的樂極生悲,富貴無常。
22.據安而念危,則終不危﹔操治而慮亂,則終不亂
譯文﹕居安而不忘危險,就可免除危險﹔治國而考慮到禍患,就能免除禍亂。
23.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尉繚子.兵令上)
譯文﹕戰爭,武力是手段,政治是目的。
24.兵勝于朝廷。(尉繚子.兵談第二)
譯文﹕軍事上的勝利,取決於國家的政治措施。
25.文所以視利喜,辨安危﹔武所以犯強敵,力攻守也。(尉繚子.兵令上)
譯文﹕政治是用以明察利害得失,辨別安危存亡的﹔軍事是用以戰勝強敵,保衛國家的。
26.內修文德,外嚴武備。 (百戰寄略.亡戰)
譯文﹕對內修明政治,對外嚴整武備。
27.兵不強,不可以摧敵﹔國不富,不可以養兵。戰國策(商君書)
譯文﹕軍隊不強,不能毀敵﹔國家不富裕,難以養兵。
28.多易必多難。(老子第六十三韋)
譯文﹕把事看得太容易,必遭困難
29.安危相易,禍福相生。(莊子.則陽)
譯文﹕安和危相倚伏,禍與福相依存。
30.慮多成則人服。(司馬法.定爵)
譯文﹕策謀屢次成功,便能使人信服。
31.慮既定﹕心乃強。(司馬法.定爵)
譯文﹕作戰之略既已定,執行的決心就應堅定不移。
32.計定而發,分決而動,將無疑謀,卒無二心。(淮南子.兵略訓)
譯文﹕作戰之計已定便執行,決定發兵便馬上行動﹔將帥不需懷疑計劃,士兵也不需亂想心疑。
33.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子兵法.謀攻贍)
譯文﹕用兵的上策是運謀取勝,其次是利用外交,再次是滅其軍隊,下策是攻城。
34.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敵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孫子兵法.謀攻篇)
譯文﹕善用兵的人,使敵兵不戰而屈服,不硬攻而奪其城,不久戰而可滅其國。務求用全勝計謀爭勝於天下,軍隊就不受挫,取得全部利益。此乃﹁謀攻﹂的法則。
35.全勝不鬥,大兵無創,與鬼神通。(六韜.武韜.發飲)
譯文﹕不經戰鬥而獲全勝,大舉興兵而無傷亡,真可謂用兵如神。
36.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諸葛亮集.便宜十六策)
譯文﹕善於進攻的人,不出兵就能使人降服﹔善於防守的人,不依城郭就能抗御敵軍。
37.多算勝,少算不勝。(孫子兵法.計篇)
譯文﹕謀策多能取勝,少則不能。
38.非計策無以決嫌定疑。(黃石公三略.中略)
譯文﹕不計劃,便無法確立決心,排除疑慮。
39.戰非孫武之謀,無以出其計運。(諸葛亮集.便宜十六策)
譯文﹕作戰如無孫武那樣的謀略,就無靈活運用的戰策。
40.凡將正而無奇,則守將也﹔奇而無正,則鬥將也﹔奇正皆得,國之輔也。(唐李間對.卷上)
譯文﹕墨守成規之將,只用正不會用奇.,魯莽從事之將,只用奇不會用正﹔奇、正運用得當才是輔國良將。
41.正復為奇,善復為妖。(老子第五十八章)
譯文﹕正常可能變反常.,善良可能變妖孽。
42.信而安之,陰以圓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三十六計之笑裡藏刀)
譯文﹕使敵人相信而安然,鬆懈,再暗中策備而後行動,不使發生變化。此仍暗藏殺機,外示柔和的策略。
43.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來返。(三十六計之調虎離山)
譯文﹕利用天然條件以困敵,用人為以誘敵。前往攻伐,有危險﹔敵之來犯,反有利。
44.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呂氏春秋.義賞)
譯文﹕欺詐的戰法,可偶爾用,不可一用再用,此非長遠戰術。
45.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孫子兵法.勢篇)
譯文﹕以利誘敵,備兵滅敵。
46.詭伏設奇,遠張誑誘者,所以破軍擒將也。(六韜.龍韜.奇兵)
譯文﹕設埋伏,置奇兵,虛張聲勢以誘敵,此為殲滅敵軍,俘虜敵將。
47.以誘待來,以靜待躁。(唐李問對.卷中)
譯文﹕以誘詐應付來犯之敵,以冷靜應付急躁之敵。
48.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三十六計.上屋抽梯)
譯文﹕故意露破綻,誘敵深入截斷其先實,後衛部隊,置其之死地。
49.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孫子兵法.計篇)
譯文﹕以小利誘敵,使混亂而攻取﹔敵力充實須防備﹔敵軍強大須避開。
50.剛至之兵,則誘而取之。(孫`臏兵法.五名五恭)
譯文﹕對剛愎自用之敵,要用誘而殲之的方法。
51.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孫子兵法.九地騰)
譯文﹕有利於我方就行動,不利則停止。
52.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孫子兵法.火攻篇)
譯文﹕國君不可因一時憤怒而興兵,將帥不可因一時憤恨而交戰。要合乎國之利益而行動,不合則停止。
53.觀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 (李靖.六軍鏡)
譯文﹕見敵空虛便進攻,視敵堅實則停止。
54.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孫子兵法.計篇)
譯文﹕有作戰力,裝做無.,要用兵,裝做不用。
55.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孫子兵法.計篇)
譯文﹕要向近處出兵,卻裝做向遠處﹔要向遠處出兵,卻裝做)向近處。
56.將欲鶲之,必固張之。(老子第三十六)
譯文﹕要收斂,須暫時擴張。
57.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三十六計.瞞天過海)
譯文﹕防備周到就易鬆懈.,平時看慣就不會懷疑。秘計隱藏於暴露的事物,不同公開形式相排斥。非常公開的,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
58.三軍可奪氣。(孫子兵法.軍爭篇)
譯文﹕對敵軍,可打跨其士氣。
59.進退多疑,其眾無依,可震而走。(吳子.論將)
譯文﹕敵將進退猶豫不決,士兵便無所遵從,此時可以震撼的方法將其嚇跑。
60.智而心緩者可襲也。(六韜.龍韜.論將)
譯文﹕敵將多謀而猶豫不決,可突然襲擊之。
61.廉潔而不愛人者可侮也。(六韜.龍韜.論將)
譯文﹕敵之將領廉潔而刻薄的,可輕侮他。
62.智而心怯者可窘也。(六韜.龍韜.論將)
譯文﹕敵之將領聰明而膽小怕事的,可為難他。
63.信而喜信者可誑也。(六韜.龍韜.論將)
譯文﹕敵之將領誠信而易信人的,可欺騙他。
64.勇而輕死者可暴也。(六韜.龍韜.論將)
譯文﹕敵之將領勇猛而輕犧牲的,可激恕砸。
65.貪而好利者可遺也。(六韜.龍韜.論將)
譯文﹕敵之將領貪婪而好利的,可賄賂他。
66.急而心速者可久也。(六韜.龍韜.論將)
譯文﹕敵之將領急躁而求速成的,可以持久戰拖垮他。
67.剛愎而自用者可事也。(六韜.龍韜.論將)
譯文﹕故之將領剛愎自用的,可以言詞奉承,乘機打敗他。
68.貪而忽名,可貨而賂。(吳子.論將)
譯文﹕敵之將領貪私利不顧名譽的,可以財物收買他。
69.仁而不忍者,可以勞也。(諸葛亮集.將苑)
譯文﹕敵之將領仁慈心軟的,可疲勞其軍隊。
70.貪而喜利者,可遺也。(諸葛亮集.將苑)
譯文﹕敵之將領性貪好利的,可賄賂他。
71.事貴制人而不貴制于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于人者,制命也。(鬼谷子.謀篇)
譯文﹕戰爭貴在控制人而不被人所制,控制人,便掌握了主動權,為人所制,便受致命打擊。
72.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子兵法.計篇)
譯文﹕攻擊敵軍無防備時,出乎敵軍意料之外。
73.避而驕之,引而勞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臏兵法.威王論)
譯文﹕避敵使其驕傲﹔誘敵使其疲憊﹔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74.奇發而不報,則勝矣。(孫臏兵法.奇正)
譯文﹕出敵不意的行動,使敵來不及應對,便勝利。
75.見機之道,莫先于不意。(諸葛亮集.將苑)
譯文﹕見機行事的辦法,為首的是出敵不意。
76.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孫子兵法.勢篇)
譯文﹕作戰於混亂中,須使軍隊不混亂。
77.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孫子兵法.軍爭篇)
譯文﹕以嚴整應對敵之亂,以鎮靜應對敵之輕躁,便是掌握軍心的方法。
78.以重待輕,以嚴待懈。(唐李間對.卷中)
譯文﹕以穩重應付輕率之敵,以嚴謹應付懈怠之敵。
79.以治待亂,以守待攻。(唐李問對.卷中)
譯文﹕以嚴整應付混亂之敵,以防守應付進攻之敵。
80.力不可當而勢猶可消。(三十六計.釜底抽薪)
譯文﹕強大力量雖無法阻擋,但氣勢是可削弱的。
81.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流,弱者塞其虛,如築堰。(三十六計.圍魏救趙)
譯文﹕作戰如治水一樣,須避開強敵的鋒頭,就如疏導水流﹔對弱敵進攻其弱點,就如築堤堵流。
82.無而示有,誑也。誑不可久而易覺,故無不可以終無。無中生有,則由誑而真,由虛而實矣。(三十六計.無中生有)
譯文﹕無裝作有是欺騙,長久欺騙易被察覺,所以無不可終究是無。把無變有,是由假變真,由虛變實的策略。
83.柔能制剛,弱能制強。 (三略.上略)
譯文﹕柔弱能制服剛強,弱小也能制服強大。
84.柔弱勝剛強。(老子第三十六章)
譯文﹕柔弱能戰勝剛強。
85.故為兵之事,在于順詳敵之意,并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孫子兵法.九地篇)
譯文﹕指導戰爭的原則,在於表面順敵意﹕暗中集兵力,攻其一點,長驅千里殺敵將,這就所謂巧謀成大事。
86.善戰者不怒。(老子第六十八章)
譯文﹕善於作戰的人不輕易激怒。
87.苟不知以迂為直,以患為利者,即不能安敵爭也。(孫子兵法.軍爭篇)
譯文﹕如果不懂把迂迴的路變成直路,把困難變成有利,就不能同敵爭先機之利。
88.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孫子兵法.軍爭篇)
譯文﹕軍隊行動要迅速如風雨急驟﹔徐緩如森林從容﹔進攻如烈火凶猛﹔不動如山岳穩定。
89.兵貴勝,不貴久。(孫子兵法.作戰篇)
譯文﹕用兵貴在速勝,不在持久。
90.求敵若求亡子,擊敵若救溺人。(尉繚子.攻權)
譯文﹕尋敵要如尋找走失的孩子般志在必得,擊敵要如搶救溺水的人般不顧身。
91.夫計謀欲密,攻敵欲疾,獲若鷹擊,戰如河決,則兵未勞而敵自散,此用兵之勢也。(諸葛亮集.便宜十六策)
譯文﹕計謀保密,攻敵迅速,捕獲目標如鷹搏擊,作仗如河流決堤,我未疲而軍己潰散,這乃兵勢所在。
92.逆勢則觀,順勢則攻。(百戰奇略.驕戰)
譯文﹕形勢不利就觀察等待,有利就進攻。
93.凡敵人強盛,未能急取,須當卑詞厚禮,以驕其志,俟其有間可乘,而後破之。(百戰奇略.驕戰)
譯文﹕敵強時,不急於攻取﹔須以恭維的言辭和豐厚之禮示弱,使其驕傲,待暴露缺點,有機可乘時再擊破它。
94.假作不知而實知,假作不為而實不可為,或將有所為。(三十六計.假痴不癲)
譯文﹕假裝不知,實際上清楚﹔假裝不行動,實際上因不能行動,或將待機而動。
95.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六韜.籠韜.奇兵)
譯文﹕不明軍隊治亂的原因,就談不上作戰應變。
96.勢因敵之動,變生于兩陣之間,奇正發于無窮之源。(六韜.醜韜.軍勢)
譯文﹕作戰形勢隨敵軍行動而變,臨機應變產生於兩軍交戰時,其間巧運來自將的智謀。
97.凡兵家之法,要在應變,好古知兵。(百戰奇略.變戰)
譯文﹕用兵的方法,主要在隨機應變,通曉古今並善運用。
98.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孫子兵法.虛實篇)
譯文﹕水因地勢高低決定流向,用兵要依敵之變化而獲勝。
99.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兵法.虛實篇)
譯文﹕用兵無固定方式,如水無固定流向,能依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是用兵如神了。
100.應敵形而制勝,乃無窮。(孫子兵法.虛實篇)
譯文﹕隨敵軍形勢變化而採制勝對策,便不會陷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