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謝榛全集
卷六
卷七 

卷六•五言律詩一百二十首

编辑

薄暮,趙戶部良弼官署西園同鄭山人中伯醉賦五首

编辑

薄暮偶乘興,開樽非預期。野夫偏坐久,庭雀故飛遲。地拔群松勁,天成片石奇。種蔬甘此味,還使後人知。

△二

官況殊瀟灑,深居誰見真。交遊存古意,奴隸敬詩人。陰合松亭爽,花垂瓠架新。遲留共明月,相對幾綸巾。

△三

要識為農苦,官園半畝禾。有才知計遠,無事閱書多。童子琴樽待,山人杖屨過。長吟見幽意,獨鳥下庭柯。

△四

園中有亭沼,宦邸得幽棲。曲折由人勝,深沉使客迷。竹枝風外嫋,蓬葉雨中低。我欲盡奇絕,明朝還杖藜。

△五

騷雅成幽賞,相依古樹叢。未論金谷勝,真與漆園同。宦跡風雲轉,王程關塞通。隨君秋夜夢,乘月遇遼東。

讀林僉憲邦陽詩,作此寄懷

编辑

遙憶石洲子,金聲久不聞。天連百越樹,人隔萬山雲。刻意能驚代,冥心苦到君。清秋若共賦,風月兩平分。

答楊明府安見示新作

编辑

志節同陶令,君何疏酒卮。老無身外計,坐有興中詩。劍匣閉星斗,書樓閑歲時。朝來歎衰白,霜滿菊花枝。

暮秋集小山王孫第,分得新字

编辑

悲秋仍菟苑,華髮幾莖新。黃菊頻催老,青山久待人。交情且樽俎,世事各風塵。醉別王孫去,天涯草自春。

送范中丞堯卿鎮贛州四首

编辑

相見春鶯合,相違秋葉疏。河橋通去路,雲樹隔行車。上策蒼生定,中丞白髮初。曾勞萬里念,寄我日南書。

△二

朔雁催行色,江天入望遙。旌飛秋草岸,船壓夕陽潮。有賦思梁宴,虛心聽楚謠。霜威及嶺外,千里瘴煙消。

△三

九月虔州去,天南宿霧開。揚帆生遠思,秉鉞見雄才。地轉三吳盡,山連百粵回。夜深瞻北斗,獨上鬱孤台。

△四

重鎮行期迫,孤懷驛道賒。我還漳水曲,君向楚天涯。聚散今多感,風騷舊一家。遙知大庾嶺,相憶有梅花。

廩延謝夏楚愚明府載酒過訪

编辑

道院停鳧舄,飛觴邂逅中。知心千里合,促膝幾宵同。白髮燕歌短,清秋楚賦雄。槐庭初下葉,別思向西風。

答錫山華明伯寄詩,中及盧柟事二首

编辑

有客緘書至,新詩更一看。氣回吳調別,骨變楚騷寒。河嶽嗟吾老,江城見爾難。三茅舊時洞,誰與話還丹。

△二

久客了心事,慚君獨許多。力當排難久,眼見惜才多。失意逢鸚鵡,全生返薜蘿。騷人近凋謝,江海送悲歌。

酬李伯華見寄新製樂府

编辑

誰是風騷侶,今聞李太常。賞音無遠近,作者見行藏。齊瑟正聲轉,燕歌悲調長。秋來桐葉下,千里動清商。

題山水圖二首

编辑

川原人不到,盡日草亭閑。秋晚樹搖落,天高雲往還。沙邊多白鳥,湖上一青山。榜子復何處,暝投紅蓼灣。

△二

石樹重陰合,郊亭遠色分。泉飛半空雨,江落數峰雲。幽興自深坐,長歌誰更聞。申生今白首,無意待玄纁。

寄南都毛明府正之

编辑

又宰南都邑,烏台空薦書。詎知人事巧,翻使宦情疏。梅雪清相映,山雲澹自如。大江春水發,應有北來魚。

洛陽懷古

编辑

百戰龍蛇定,中原舊帝居。邙山誰酹酒,落日自停車。漢室浮雲過,周京亂草餘。即今蘇季子,只合老田廬。

謝給事仲川幽居

编辑

歸來見華髮,章疏幾勞思。白鳥共風雨,滄州虛歲時。一琴童子伴,數畝稻花垂。聖代堪高枕,何煩學楚詞。

贈瞽僧

编辑

禪床閑白日,坐覺雨花深。談法元無象,觀空只在心。缽盂知舊物,鍾磬會餘音。尚記西方路,恒河自可尋。

宿少林寺同莫、陳二秀才

编辑

蘿徑通深處,蒼然峭壁重。吟成太室雨,坐久少林鍾。習靜聊今夜,探奇復幾峰。還期共禪榻,莫負歲寒松。

達麽洞

编辑

長江折蘆後,面壁此高岑。隻樹抱岩古,法雲垂洞深。石存一片影,天印萬年心。徒使登攀客,松風聽梵音。

張德徵汴中見訪,僕已過杞,兩不相值

编辑

相尋非預期,乘興我何遲。兩地琴樽夜,同懷風雨時。苦吟燈自對,良晤夢先知。好共碧筒飲,荷花香滿池。

答沈禹文見寄

编辑

未息吳中戰,寧聞燕市歌。一官身事重,長夜國憂多。古道淹騏驥,秋山老薜蘿。趨朝成百感,風色動鳴珂。

送吳逸人汝震歸甬東

编辑

有客歎無魚,河亭送別初。馬歸梁苑路,兵阻越鄉書。野岸滄波轉,霜天赤葉疏。世情堪一醉,還定海門居。

靜公園借居

编辑

欲覽匡廬勝,衰年惜未能。棲遲無俗侶,幽寂共鄰僧。禪定階前石,心空夜半燈。浮屠著靈異,昨上最高層。

鄒子序過鄴,因談吳門之亂,偶贈

编辑

家在兵戈裏,還成相見期。死生多難過,骨肉異鄉悲。山照吳門火,城翻漢將旗。苦懷殊不盡,仍送渡江詩。

維揚兵後寄張僉憲士直

编辑

羽書飛不絕,東望海天遙。旗雜廣陵樹,兵喧揚子潮。材官曾幾戰,壯士莫輕招。獨立多悲感,江城颯晚飆。

寄豫章周子乾

编辑

解官君獨早,南北募兵年。烽火端居外,雲霞高枕邊。放歌行野寺,垂釣坐江船。剩有閑遊地,開池種白蓮。

寄陸太守子部

编辑

目極九江水,誰傳雙鯉魚。城當吳楚地,天逼斗牛區。懷古雲西駐,求賢榻左虛。郡齋梅正發,歲晚意何如。

送黃隱君南歸

编辑

黃生久不見,一見即言歸。落葉世情薄,浮雲生事微。潮聲隨晚棹,江色照寒衣。還醉莆中酒,春風自掩扉。

酬王郡丞明輔見寄

编辑

相逢胡馬後,南北重予哀。雁逐邊聲起,鯨翻海色來。朝端收眾議,河朔滯君才,安得同樽酒,長歌魏武台。

送姚景芳應辟北上

编辑

道氣由來重,心期兩不違。君應虛榻久,我自造門稀。去路多秋草,離觴共夕暉。此行由故國,悵望不同歸。

寄懷張山人徵伯

编辑

為客感浮萍,桑田隔洞庭。梁園頻有賦,楚醴獨能醒。望裏暮雲白,病餘春草青。張衡愁已過,歸計報山靈。

哀江南八首

编辑

為說江南勝,豪華異往年。波濤揚子夕,風雨秣陵天。歲苦兵間賦,春荒戰後田。都門遲飛挽,何處泊吳船。

△二

昆明未習戰,南伐轉憂深。兵氣連瓜步,人煙斷柘林。吳姬窮海淚,燕將故關心。何日鐃歌轉,蒼生望捷音。

△三

戰馬嘶江上,寒生楓樹村。新兵五都盡,舊業幾家存。共倚中朝盛,誰將上策論。梁鴻避世者,寧復老吳門。

△四

召募今南討,中原羽檄過。幾年紆策定,一戰賞功多。霧變青山色,天橫滄海波。飄零國士老,長望一悲歌。

△五

華亭未奏捷,烽火更西湖。海艦賊來去,天兵功有無。人心多為漢,國計竟全吳。野哭徵求盡,蒼茫寒月孤。

△六

古來兵不到,湖裏洞庭山。日慘干戈際,雲愁猿鳥間。少年應習武,幽士且棲閑。縱熟黃柑酒,誰能長醉顏。

△七

江山天設險,滿目戰圖秋。東海兵停棹,西風客倚樓。朝廷存大體,斧鉞繫深憂。不信征南將,功成早白頭。

△八

氛祲頻年動,東南盡處看。海搖千艦出,兵犯七閩寒。殺伐寧無定,憑陵信有端。遙聞日本使,猶自貢長安。

寄江少卿端甫、張郎中伯啟同謫廬州

编辑

二君懷落落,南謫況同時。多事殊相感,全恩久自知。身違光祿酒,興在水曹詩。杜若巢湖上,深含白露滋。

過故居有感二首

编辑

舊業成暌遠,親朋久失群。百年生長地,一片往來雲。獨立空流水,長吟但落曛。結茅何日定,西隴事耕耘。

△二

飄零三十春,下馬問比鄰。相見弟兄老,堪嗟門巷新。行蹤猶泛梗,世故一浮塵。王謝豪華地,殊非舊主人。

贈別史郎中應之還張秋二首

编辑

一見遽言別,其如南北情。君今何水部,吾豈謝宣城。帆影樹中出,河流天際平。誰無感懷賦,兩地共秋聲。

△二

安平南去道,官署在河潯。一水風煙色,三秋魚鳥心。才高君柱石,計拙我山林。應念離居者,蟲鳥蔓草深。

謝劉監察質卿見寄

编辑

清霜肅海岱,春到野夫邊。驄馬勞今日,蒼生望有年。舊交仍杖屨,遐思各雲天。為問齊中俗,何人似魯連。

送徐別駕載卿之京

编辑

卿家本喬木,卻係一官憂。薏苡何人辨,功名不自謀。搖鞭霜滿路,倚劍月當秋。薄俗應懷刺,長安問五侯。

九日,方晦叔同登北城樓,兼示真上人二首

编辑

相期賦九日,倚堞興何饒。天若來風雨,人應感寂寥。長河明遠色,寒柳淨疏條。更愛東林勝,談禪坐此宵。

△二

登高有惠遠,攬勝即廬山。幽事知誰重,浮生得此閑。乾坤惟舊侶,霜露各衰顏。莫待黃花老,明朝更一攀。

重九夜吳希實隱君館陪餞君搢詩人二首

编辑

開樽當節序,歸思莫悤。秋色猶南菊,寒聲自北鴻。幾人心跡定,萬事古今同。曠達真吾輩,何如栗裏翁。

△二

茱萸共把玩,聚散復何愁。秉燭重陽過,移樽片月留。我扌棄同調侶,君醉異鄉秋。別後多詩興,還登何處樓。

酬翁子書見示新作

编辑

病餘秋思動,對月幾吳吟。江上多蓴菜,山中有橘林。感因為客久,情豈在交深。安得共耕鑿,相期松柏心。

暮秋柬徐別駕載卿

编辑

南征秋轉劇,不寐夜漫漫。自發艱虞盡,滄州去住難。旌旗連野暗,兵甲照江寒。選將須臾事,誰能議築壇。

寄塞上路監察子中

编辑

沙漠動霜威,巡行久未歸。眼中求將略,意外得邊機。日落馬南顧,天寒雕北飛。莫令諸俠少,爭獵向金微。

讀江寧王悼內子詩

编辑

淒涼不易寫,楚調復清新。字字心間淚,時時夢里人。風悲西苑樹,月慘後宮春。今與陳王並,無慚賦洛神。

示兒元煒、元燭

编辑

汝曹年漸長,衣食竟何謀。世事身多懶,吾生老更愁。江湖征雁夕,南北戰雲秋。欲效龐公隱,青山何處求。

留別接上人

编辑

相逢正秋雨,春雪復來時。信宿能分榻,虛懷且愛詩。曇雲寧有色,隻樹豈多枝。別路聞鍾磬,斜陽去馬遲。

暮秋,聞倭寇稍平,寄上南都大宗伯孫公,兼懷太史文和二首

编辑

才罷江南戰,憑高動越吟。濤聲翻日暮,兵氣結秋陰。聽履青天遠,含香紫霧深。世傳修漠史,誰識二班心。

△二

省中霜葉下,百感向斜暉。北餉多留滯,南征幾是非。寸丹經國遠,尺素到家稀。共擬孫弘閣,無勞說布衣。

才子中歸自荊楚,具陳苦懷,賦此以贈

编辑

柳花三十度,嗟爾尚飄然。愁臥湘江雨,行吟楚塞天。饑寒身不定,兒女意長懸。自喜殘裘在,猶堪當酒錢。

老懷

编辑

殘年百事過,閱世復何言。多病仍春草,全家豈故園。遊絲風不定,亂雀日相喧。我欲從丹侶,青山靜掩關。

送許殿卿守建寧

编辑

移官君獨遠,惆悵撤離筵。山轉荊南路,江浮蜀外天。自能臨異俗,幾為問荒田。到日梅花發,春生五馬前。

贈盧次楩三首

编辑

五年君一到,未是曳裾頻。曉發黎陽騎,宵探漳浦春。交遊魏公子,懷抱楚騷人。好覓滄洲侶,相將采綠蘋。

△二

誰識豐城劍,天空紫氣高。老來悲道路,醉後益風騷。物議冰霜過,才名歲月勞。一寒今范叔,誰復贈綈袍。

△三

五十君多感,艱危不可忘。自知兄弟少,寧為鶺鴒傷。漢黨無文字,燕歌獨醉狂。莫違湖海興,徒自老黎陽。

哭弟松四首

编辑

多病吾仍在,沉酣爾遽休。相依堪共老,永別杳難求。伏臘還新酒,風煙豈故丘。漳河暮轉急,嗚咽正東流。

△二

吾弟忽長往,孤魂應向東。在家憂患過,為客去留同。白日身何懶,清樽老不空。至今城北路,隴樹起悲風。

△三

汝兄今欲老,汝侄已成行。春草空經眼,秋風益斷腸。敝裘餘蠛虱,孤館但蛩螿。夢裏論歸計,寧知隔杳茫。

△四

涕淚灑連枝,冥冥長別離。可憐生事盡,無那旅魂悲。古木風鳴夜,寒城月落時。天教汝不死,同有故鄉期。

寄懷徐以言

编辑

罷官還舊業,應起著書樓。海鶴當庭下,溪雲拂檻流。獨醒風雨夜,高臥甲兵秋。況有東山勝,堪追謝傅遊。

寄李僉憲師孟

编辑

楚客限王程,春風遊宦情。山連吳地闊,天與浙江平。烽燧勞東望,干戈甚北征。莫教終孺子,獨為請長纓。

劉侍御叔清擢守扶風,賦此寄贈

编辑

旌節發河陽,君行西路長。心懸隴上月,威帶日南霜。入郡春隨馬,談兵秋滿堂。於今汲長孺,易使鬢毛蒼。

寄谷憲副子聲,時撤兵歸上黨

编辑

太行不改色,百代有功名。秋氣高燕塞,霜威肅晉兵。旌旗還舊鎮,歌頌起嚴城。藍水西來急,知君一寄聲。

寄潞州栗道夫,兼訊乃兄仁夫

编辑

清霜驅朔雁,人在夕陽西。風土蒼山隔,煙蘿白日迷。文章歸逸調,伯仲得幽棲。看竹延鄰叟,門前有杖藜。

憶洞庭湖柬漆推官

编辑

君家洞庭上,靈秀見君才,湖裏青山出,城頭白浪回。湘娥還倚竹,楚客漫登台。為說巴陵勝,西南雲霧來。

王元美鎮青州,賦此寄懷

编辑

當年客燕市,官舍每經過。促膝寒燈盡,論心夜雨多。別來成老病,愁裏問兵戈。北海開樽日,何人共醉歌。

懷李仲學罷官還北海

编辑

江南疲戰伐,封事更誰論。霜人多愁鬢,天餘不死恩。教兒書滿案,謝客草侵門。非復獨醒日,何妨開綠樽。

寄贈胡懋誠

编辑

家住寧陵郭,知君英妙年。歲寒沽濁酒,雪霽獵荒田。才豈青雲展,名須白首全。不聞晉嵇紹,心事至今憐。

陳道義自北都歸母喪,時滯清源

编辑

慈顏成夢杳,歸櫬滯年深。此日淒涼色,何人慷慨心。愁雲低大路,落葉響疏林。不見郭元振,中原空獨吟。

寄懷吳少呂,兼訊許克之、李於鱗、殷正夫三詩丈

编辑

近作齊城客,清樽誰為開。寒聲急夜杵,月色澹秋台。自曠吳中侶,今從海右才。阿蒙應刮目,寧遣遽歸來。

送吳克誠歸南海

编辑

孤棹乘秋發,歸期老杜蘅。煙波同客計,風格自儒生。豈負漁樵侶,遙含桑梓情。海南天欲盡,家在五羊城。

寄周郡丞準卿,時吳中水患有感

编辑

不盡江湖感,君仍佐一州。驚波蕩白日,積雨入清秋。地倍吳粳價,天加漢闕憂。誰同此懷抱,北望獨登樓。

秋日東方晦叔

编辑

端居何思遠,名士亦心勞。巨筆淩班史,秋懷得楚騷。窗虛清桂露,庭迥急松濤。詩草人爭寫,三齊紙價高。

鄭徵君中伯見過

编辑

古來疏曠者,隨意百年中。白首賦逾健,黃金囊易空。有家惟北雁,何樹不西風。相見無朝暮,幽懷謝客同。

寓居禪院,申明府幼川攜酒過夜

编辑

禪扉夜尚開,何意冒寒來。好客無餘俸,為官不盡才。冰花明古樹,燭影動春杯。落盡孤城月,乘酣車馬回。

贈包明府起春

编辑

青雲南國彥,百里試才初。賦稅多憂色,聲名一薦書。訟庭春雪滿,官舍古槐疏。深夜無人見,鳴琴窗月虛。

吳人鄭速季入鄴省兄中伯,每談倭寇之亂,久而思歸,賦此以贈三首

编辑

驅馬來河朔,雲愁故國賒。干戈身是贅,道路酒為家。海戍多歸雁,江城幾落花。白頭弟兄在,急難復何嗟。

△二

江南兵未息,朝野共憂端。戰伐疲吳稅,功名老漢官。天空山霧慘,地坼海濤寒。妻子書難達,華亭夢裏看。

△三

我惜吳門客,言歸動是哀。形容愁裏變,離亂死中來。家遠身猶滯,田荒賦幾催。時清渡江去,長嘯虎丘台。

湧金亭同冀定甫、馬伯齡醉賦

编辑

百泉聲不斷,風雨亂滄波。地接煙嵐迥,天開靈秀多。古人餘勝事,今代有狂歌。為愛蘇門好,攜樽共一過。

寓晁太史湖亭,王樂三見過同酌

编辑

子猷吾舊好,乘興過林扉。席外滄波近,歌邊白鳥歸。浦煙開霽色,松日轉春輝。學士呼新酒,寧教幽事違。

讀晁叔泰吉士墓碑,乃父君石太史所製

编辑

青雲餘舊跡,片石照佳城。落日松楸處,悲風父子情。文章多下淚,存沒兩齊名。無復同金馬,招魂空月明。

張參政仲安進表還蜀,九日過鄴失會,賦此贈別

编辑

北上千秋籙,西歸萬里橋。黃花空有約,綠酒不同宵。樹擁秦雲斷,山懸蜀棧遙。艱難杜老在,莫謾簡書招。

鄆少參還任閩中,爽鄴下之約,賦此寄懷,兼訊黃協恭

编辑

(缺)

 卷五 ↑返回頂部 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