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村稿/卷五十八

卷五十七 象村稿
卷之五十八
作者:申欽
1629年
卷五十九

求正錄中

编辑

古人以心喩之鏡喩之水。鏡取其明。水取其淨。明者鏡之本體。淨者水之本體。物翳之則鏡失其明。風搖之則水失其淨。翳去則明自還。搖止則淨自還。爲鏡與水。唯無翳與搖而已。本體之外。不加毫末。自淨自明。明久則神。淨久則定。萬形畢呈照之耳矣。愚者放而不知求。智者矯而至於鑿。

天命之性。無不善。氣質之性。有善有不善。孟氏之言性善。天命之性也。荀氏,楊氏之言性惡性混。指氣質之性。而不知有天命之性也。且不知天命與氣質之爾殊也。天命之性。渾乎難見。氣質之性。著而易用。凡物欲之蔽。皆原於氣質之累。氣之稟於人也。多駁少醇。此所以疑乎性之本惡本混也。水本淸而流入於澄潭潔澗。則淸與淸爲一而全其淸。流而入於濁河溷湫。則淸爲濁所汩而不得全其淸。此天命氣質之所以分也。心統性情。心淸則氣亦淸。心汚則氣亦汚。復性之本。在乎心。唯大賢爲能復性。下焉者。出入而已。

命之說有二。仁義禮智受於天者謂之天命。窮達壽夭係乎人者亦謂之天命。一卽性。性卽理也。一卽氣。氣卽數也。理無眹也。屬天。氣有眹也。屬形。纔形爲物矣。纔物有成壞矣。纔成壤。有美惡長短吉凶矣。其所以然者理也。二者不相離矣。故聖人率其性之當然。而任其數之自然。後之人。違其當然而不由之。昧其自然而欲圖之。惑矣。

情有七而發於性。人之不可無者也。但以中節不中節。爲聖凡之別。聖人之情。一於理。故情而性。凡人之情。多發於氣。故違性者衆。小人之情。純乎欲。故反於性而淪於惡。君子愼所以用之。苟使情之用而顧諟明命則其庶矣乎。

志者。萬事之先。而志有凶有吉。善惡邪正。無非志也。遠近大小。無非志也。志之所向。趨必從之。志不得其正。終無望其爲吉人矣。爲學者。貴乎志。志立則心定。心定則功成。嘗觀於人。少而澡身。長而服義。亹亹望道者。未有不成就。少而滅裂。長而惰窳。訑訑却步者。未有不淪陷。志雖正矣。須健而不息。一而無貳。息則間。貳則雜。間則懦得以入之。雜則邪得以隙之。懦與邪。壞志之螟蠹也。

孔子曰。汝爲君子儒。毋爲小人儒。君子小人之分。不過誠與僞。實與名之間已矣。誠者。發於天理而自然也。發於中心而無飾也。言非有爲而必顧行也。行非有爲而必踐形也。肫肫然敦厚而去其華采也。穆穆然深遠而貞其笑貌也。屋漏如稠廣也。宵寐如白日也。鄙瑣婦寺之談。不出於口也。營爲財賄之計。不萌於心也。衣敝縕袍而自視若冠冕佩玉也。飯蔬飮水而自視若列鼎方丈也。其居如此。其動如此。其事父兄事君。至於夫婦朋友。一於誠與實也。則不患其不爲君子闇然而日章矣。僞者則不然。治其貌也。以媚人爲務。治其言也。以動人爲得。涉獵古今以爲博也。滑澤趨走以爲達也。外爲疏闊而違於俗也。陽示簡澹而傅於士也。安於自欺而異其表也。幸於欺人而售其邪也。沽直而惑衆也。慆佞而悅世也。凡若是者。其態不一。故以棠之賊而程門目以持敬。以檜之姦而康侯不能不惑。後之觀人者。其無蔽於名實則幾矣。

少而欲好衣服美飮食。長而欲治車馬盛畜積者。皆非士也。有一於是。雖日誦經傳。日談性命。僞而已。

人生有定分。周公之富貴。顏子之貧賤。皆其分也。

才與器俱。然後才爲器所畜而能成其德。若徒才而已。非徒不能成德。亦有因才而益其惡者。

爲子弟者。謹厚爲先。輕俊非所宜也。謹厚而爲惡者。未之聞也。輕俊而不流於不善者。寡。

與之言道德則從而無違也。與之言文章則悅而能會也。足以爲士歟。曰。視其迹。不如視其心。聞其言。不如察其行。

欲者。理之反也。利者。義之反也。內多欲而言理則終必爲大奸。喩於利而言義則終必爲大貪。

閑思慮。極害道。

疑起吝。吝起私。纔私。卽有物我。不能虛受。

曾子語一貫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可謂能近取譬。何嘗有高遠之語。使後之儒者論一貫。則必談天談性。引以自高。無所不至。孔門敎人。愈近愈下。而切於人之日用。如飢之必待食。寒之必待衣。必得其效。季世之言。愈高愈大。而與人事不相干。珍如珠玉而不足以療飢。華如紆翠而不足以禦寒。故談道者多。而得道者少。

三代之隆。爲士者先爲小學。故於大學綱領節目。卽不勞而知。不勞而成。後世之士。不爲小學而徑爲大學。烏自以成哉。我朝寒暄先生半生讀小學。眞可謂切已。

大學之書。只言綱領條目。而程朱說持敬。以爲大學進修之階。此實聖門三昧。而然無儀節度數。故務外者或以言語讆之也。至於曲禮節文。乃下學工程。不可僞爲者也。必先從事於此。使筋骸有所持循。行檢有所檃栝。心慮有所定帖。然後可以無扞格矣。

今之談道者。如說冥間事。足未嘗及。而直以言語形容之。

聲失於破釜。色見於豆羹。見微知著。

喜言人之過者。必有忮心。有忮心者。非君子也。君子嘉善而矜不能。

今人瞑目端坐。自以爲體認天理。而端坐之中。其無邪思妄念幾何人哉。苟其有之。不如且舒肆。

人之心。不走作則可以聞道。

士大夫家必須有家法。苟無家法。雖貴如季孟。富如陶猗。其子孫終不免欲敗度縱敗禮。以傾其世業。

朋友以道相求。以義相合。其所取在道義。無道無義。斯不足與友之。故友有不善則絶之。至於親戚。出乎天倫。善亦吾親戚。惡亦吾親戚。唯視天倫而已。故親戚有不善。則彌縫而隱其醜。庇助而周其急。如是而止。若摘抉瑕累。鋪揚過垢。彰聞於別人。則非所以存天倫。人家子弟所宜深體之也。

姑婦之相訾。妯娌之相失。娣姒之相毀。恒出於大家世族之富貴者。乃若貧賤之家。反無此患何也。蓋貴盛之家。習於驕傲慢佚。自尊而不尊人。自貴而不貴人。待人必先尋人之過誤以謫之。雖有所長。不言其長。而但求其短。使不得容。又多聽婢僕間言以爲之證。終至於恩義不全。此所當深戒也。大抵人家子女多。則其所配合皆是別人。和協甚難。唯在家長主婦忠信以莅之。敦厚以持之。掩過揚善。忍詬去蔽。使群從子弟。各得其所。此尤人家之所先務也。

世俗相譏揣。多是富訾貧貴訾賤。殊不知富貴乃身外之物。一朝顚沛。直爲其祟耳。

恥貧者不足與言學。欲貴者不足與立節。

以口給禦人。以口辨餂人。皆非君子。

君子寧爲人所欺。不忍欺人。寧爲人所負。不忍負人也。

戲言。人或有不屑者。至有擧親姓名相戲。而恬然受之者。余恒怪之。徐積以父名石。而平生不踐石。況以親爲戲而恬然受之乎。

關雎摯而有別。聖人稱之。人家夫婦不相悅者。爭剔抉隱過。傳於人耳。非君子也。

讀書爲文。古之君子資乎善。今之人資乎外飾。

善見人過者。必短於自檢。

能省其身者。不喜言人過。

興家者必由儉素恭謹。敗家者多是驕奢縱佚。如符之契。無家不然。

子弟之賢否。足以占家之盛衰。

孔子言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此最爲後生所佩服者也。見今少年。喜新奇。厭卑近。忽經常。雖長者訓戒。未必不摘抉而譏議之。不願吾家子弟有此行也。

易之見惡人。是大賢以上事。無立脚者爲之。鮮不淪陷。待小人。當謹之於始。不親不昵。若旣昵之後。隨事難處矣。

有若無實若虛。學者常體而勿失。

有才而如無才。人不覺其才。而臨事而發者。眞才也。德勝者也。

交友必取其平坦信實。然後能保其終。若傾側回互者。未有不携貳。

余少喪怙恃。鞠於外家。僅能治科業拔身。期於牧伯令長。不失家聲而已。至於榮宦。本非始望。中歲誤恩。驟加叨忝宰列。揆之涯分。可謂溢矣。放逐流竄。何莫非福過之災。然家無䃫石。足免於驕奢之失。固守定分。足免於徼倖之戒。徼倖。卽小人行險而徼倖也。爲子孫者。庶其體此。勿失家訓。惟謹惟儉。惟忠惟信。以持之哉。

橫渠以禮敎人。朱子美之。蓋以約失之者鮮矣。

人家祭禮品式。要有定規。使後之子孫。富者勿踰。貧者企及可也。

喪雖主哀。至於滅性。不孝之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