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志 (四庫全書本)/全覽2

全覽1 赤城志 全覽2


  欽定四庫全書
  赤城志巻三十一    宋 陳耆卿 撰祠廟門
  夫以勞定國以死勤事禦大菑捍大患則祀之此先王之制也余觀州之神祠錯峙紛出以其牖一時之民而廟千里之食豈曰無之亦有空山斷蹊踵訛沿謬而風靡波蕩遂贅疣其間者豈其樂鬼重巫越之遺風固爾耶昔狄仁傑巡撫江南毁滛祠至千七百惟存禹太伯以下四人夫四人者不可數見而千七百之滛祠今未必不爛漫於宇宙間也猶以土俗傳信重於鋤剔姑並存之使來者擇焉
  
  城隍廟在大固山東北唐武徳四年建初吳尚書屈晃妻夢與神遇生子曰坦有神變能興雲雨後與母俱隱山中及是以屈氏故居為州治祀為城隍神水旱禱祈多驗吳越王時號興聖永安王國朝政和中以范守祖述請雨立應賜額鎮安建炎三年封顯佑侯四年以保䕶巡幸加通應紹興八年加靈惠乾道四年加昭貺慶元二年進靈濟公四年加顯佑六年加廣澤嘉泰四年加普應嘉定元年進順利王廟屢修嘉定十五年齊守碩又新之遷正殿増禰殿寢殿十六年復請諸朝加顯應
  靈佑信助侯祠在州治後山祀吳尚書屈晃嘉泰元年吳守英雋重建初郡祀屈坦為城隍神故追祠晃焉世號聖公慶元六年封靈佑尋加信助
  三台星祠在天慶觀東舊在聖祖殿後隆興元年趙守伯圭建按道書州上應三台如處以處士名婺以婺女名之類故祠之嘉定九年康守仲頴徙今地
  三官堂在天慶觀西廡大中祥符三年道士張日損建按道書三官職在按籍以察天下善惡故祠之夏英公竦記云台之郡治東出百步且北而扺山有古宫室舊傳茅盈駕鶴上仙始建為白鶴觀既廢至唐明皇興之築天寳闕 之臺于庭書以開元之榜唐命既草棟宇將朽自天福五載永嘉威儀葉後已之門人太元大師黄永乾惠然来居始議興葺凡五十祀乃傳門人張日損太和冲融悃幅無華黄老之教擇其正而後學藥石赴人之意不避風雨時議以為長者上即位之十二載敕本郡以禮遣至闕辭疾不起由是逺民始知日損有髙尚之節㑹國家降禪于社首有詔改賜觀額為䕶國由是逺民始知朝廷右清静之治乃有石湛來俊等獻直三十萬請新三官之堂以列塑像以廣焚修既就予往觀之而不知其何神日損曰道家之說太虚之上虚皇在焉分命元卿治於紫㣲鄷都清泠之宫而三元按籍考察天下有猾㸃詭異苛忍暴慢險詖隠慝僣佞欺偽者可殺可奪可貧可賤有信厚仁惠恭遜和易謹愿端方孝悌正介者可安可夀可富可貴故上天有命宥宻無聲疏而不漏如合符契者三官之職也噫吾嘗讀聖人言有云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又云皇天無親惟徳是輔故常疑造化中有主者耶其自然耶果如日損言則三官其為主者乎夫位為上真職司造化能使天下枉者直善者安暴者夭仁者夀貪者損㢘者益雖盡𣏌梓之材為之宫備山龍之章為之服罄玉帛之禮為之薦日祀而辰享可矣非謂無名之土木也予結髮讀書弱冠為吏未嘗為惡惡亦不及從今而往益致為善以聴隂隲以驗三官之說
  元應善利真人祠在天慶觀昊天殿東祀仙人王喬淳熙九年唐守仲友建初喬為右弼真人治桐栢山掌天台水旱五代時封元弼真君國朝政和中封元應真人祠初附桐栢紹興九年旱郡請通守李彚迎像以禱及境雨洽郡以聞加善利其後唐守以旱禱亦驗故祠之唐守記云道家言仙人王子晉受帝命為右弼真人治天台山桐栢福地坐金庭宫受五岳朝謁總御衆仙其位髙其職重其冠服儀衛尊嚴率民以事神其禮冝稱䝉澤而效報者可茍簡而但已耶淳熙辛丑夏旱郡以故事迎香火于山至郊而雨邦民咨嗟願致崇敬乃更天慶塑像鏤木加髹絢以竒彩帳座輿輦幢節旌扇葩果燈燭之供皆新之工匠精能金碧輝映瞻者改觀壬寅嵗上元慶賛于郡之君子堂後二日奉安于昊天殿之東偏使吾民永有依嚮自周及今數千載真人道益光政和紹興繼錫顯號仲友之報徳則已㣲矣故采國語仙傳效步虚之音為賛詠九章授羽流歌之其詞曰周道昔波蕩王子生不辰忠言諌壅川親意不我親天壊不可支厭此濁世塵樂師爾何知吾將去上賔吹笙洛陽道邂逅浮丘公方瞳一莫逆精思嵩髙峯劒舄我何冇飛馭凌剛風時聞鳳凰鳴隠隠丹霞中弦月何皎皎緱山何巍巍上有白鶴駕聊與時人期後天凋三光何必千年歸金闕帝冇命吾非丁令威帝念下土民山川分百靈命汝右弼君秘宇開金庭闔闢隂陽機五岳趣朝纓暇日帝汝思時時来玉京桐栢亦何有清輝照瓊臺衆泉注金石萬木羅琳瑰玉室静窈窕鶴轡紛徘徊紫雲擁飛盖知是真仙来丹符列素奏黄水晞雲漿吾道固欲傳世人殊可傷授汝紫陽周語爾芧山楊食之仙人芝引𬒮同飛翔丹丘壤千里水旱固所司吾民實可矜有守孰不祈應汝捷影響樂嵗免阻飢萬人齊呌閽天子逺亦知天子鍚榮號賁我靈宫祠吾道豈加損羣心自瞻依峩峩芙蓉冠劍佩明朱衣自周迄于今千載彌光輝外傳烱遺迹真誥垂㣲言子㣲有妙筆羅列丹青傳我生後諸子傾心慕真筌像設儼如在白雲聊續篇
  天王堂在州治後城西北祀毗沙門天王唐天寳初建武烈帝廟在州東南二里靖越門内祀隋司徒陳果仁唐乾符二年守封彦卿建果仁字世威初沈法興據江表自稱總管大司馬以果仁為司徒隋大業中連平二冠遂拜大司徒初廟于常州唐咸通末金陵兵曹丁爽繪像而至夢于守譚洙曰吾願祠此譚從之闢基現靈草且禱雨隨應廟遂成乾符四年封忠烈公廣明二年進忠烈王李氏保大十四年加今封
  佑正廟在巾子山後祠五通淳化五年栁延邵重建按廟記吳越時祈禳如響事聞封保徳王建炎四年賜今額門有雙檜甚古按諸邑皆有廟此為正祠餘不書舊傳癸已之火勢延燎欲東亟禱于神神現雲表俄有火飛入祠之後麓回風撲燄境頼以安又傳鄞之象山土人採銀未獲有黄衣人指其所告之且曰吾中子山下人也倘有獲毋相忘後果如其言槖金來謝求於此祠得之遂新其堂廡云
  大固山廟在州北三百步淳熙十年守史彌正重建小固山廟在州東南二里
  鄭户曹祠在州東一里户曹巷祀唐鄭䖍巷盖其所居也俗訛為興福將軍詳見坊巷舊傳一日里巷有悖其母者母泣訴于廟是子忽見神叱曰汝不孝當誅但吾志在興福未欲降禍更爾不貸明年是子復然一夕雷雨遂殞此興福之名所由始也
  義靈廟在州治後山北祀滕户曹膺舊祠于天慶觀繼徙靈康廟東淳熈八年唐守仲友登北山覽膺舊跡剏新廟淳熈十五年江守乙祖徙今地宣和二年睦冦方臘嘯聚聲摇二浙膺白郡請為備不聴已而民迸走膺慰集誓以死守鳩土豪鄉兵及營壁子弟教習號忠義兵未幾仙居冦吕師囊應臘攻城守以下且遁膺躬擐甲與戰日戰數十合卒磔師囊城遂全洎去為立祠其後歴漕淮西以忌廢居興化還無室廬台父老迎之天台沒且𦵏焉慶元元年賜廟額嘉定四年封忠烈𠉀未幾謚忠惠邦人以生之日來祭大夫士咸集焉朱文公熹記云慶元元年春正月勅以台州士民所請故直秘關滕侯之祠為義靈廟州人老穉聞是命下驚喜歡呼奔走迎拜遵至祠下酌奠以告大書扁榜金朱煒煌掲于門㯮庸侈上賜而其耆艾學士大夫葉君聖耦等四十餘人亦㑹祠庭相與言曰往嵗盗起幫原連䧟六州戎冦所加民無噍類而吾台人獨得全其室家仰父俯子傳世不絶以至于今者滕侯力也沒而弗祀固無以慰吾民之心祀而弗命又無以彰吾侯之徳今則廟事既脩而亦幸䝉上恩列祀典矣顧無金石以著本初其何以昭報事於長久且當日棄城冒賞之人其子孫猶有存者盖嘗肆為妄說強祔其祖以遂侵誣之計吾州之人亦斥其偽以控于朝而報絀之矣然或久而不傳則未敢必其無後患也迺以書來請篆其事熹以衰朽欲謝不能而復自念往使浙東留台最久固已熟聞兹事而有感於中矣矧以諸君之請之力其何可辭則應曰諾而病未能也乃今太守周府君曄又因鄞縣主簿趙生師䢼踵門以請則為考按台人前進士陳君師恭所為日記及故禮部侍郎陳公公輔諸人之銘序賛頌皆言聞亂之初闔郡震恐太守趙資道郡丞李景淵咸愕眙不知所為謀欲遁去他吏相顧亦無敢出一語者侯方司户曹事迺獨慨然請任其責有異議者輙面叱之即日移書訣其父母昆弟而閉其妻子於官舎悉召州人諭以利害人人感泣踴躍聴命乃亟下令發夫守險増埤濬隍除器募兵積糧致用分屯列柵為死守計日夜循撫甘苦同之城中之人始冇固志而守丞以下則皆已遁去久矣既而山民吕師囊起兵應賊號十餘萬導以攻城前後數四侯皆應機設械立摧破之手弓臨城殪厥渠帥賊逐退走卒全其郛凡所存活以六萬計㕘五其說一無異詞是則侯之為烈彰彰明矣獨稽史籍則見當時實以守城破賊為丞之功進領郡符就加職秩迺與所聞不類而扵妄說反冇助焉於是更即諸書以求其故然後迺見當時守丞雖遁而侯於所下文書猶必存其位號冦退解圍亟迎以歸俾上功狀而已不預焉丞盖熙豊故家諸子又皆貴仕故得獨冒顯賞塵策書而侯反下從捕盗七人之比僅改京秩初階移官旁郡以去是則閹尹擅兵賊臣柄國之所為而後來侵誣妄論所由起也一時之謬流惑萬世向非台之文獻有足證者民吏稱思久而不怠則亦何所質証而决其是非哉嗚呼是有可嘆也已滕侯名膺字子勤後保南都守陳蔡以杭狂冦乗勝焱銳之鋒勲績尤盛勸進大元帥於濟州所陳又皆當時天下大計切中機㑹其於建炎紹興之史法當立傳而熹於是書盖嘗受詔參筆削矣是以因書此碑而并覈其真偽如此不惟少塞台人之意亦使後之執筆者有以考焉廟數遷今在城西北隅永慶寺東實侯所再築而力戰破賊䖏台人迎侯繼室趙夫人及諸孫仲宜等使居其旁通判州事吕君祖儉謀為買田以資奉守未就而去談者惜之然以台人之徳侯如此吾知其繼而成之者無難也
  東嶽行宫在栖霞宫西廡乾道七年重修
  靈康行祠在天慶觀東宣和三年
  祠山廣惠行祠在栖霞宫東淳熙十三年
  五顯靈觀王行祠在栖霞宫後山嘉定十四年建即婺
  源神也
  右四祠按諸邑類有之今不盡載
  平園土地廟在州治酒庫乾道五年神降于添差通判廨舎自稱潘閬來掌酒醴自是𨽻祀典焉
  悟真橋土地廟在橋側舊名黄牛坊橋廟慶元四年
  今名詳見坊巷
  臨海
  城隍廟在縣東一百步吳越時封興國侯端拱元年
  王子輿重建且為之記
  靈康廟在縣東南二十里白鶴山祀東漢趙炳炳東陽人能為越方善禁咒與閩人徐登遇于烏傷溪上各試其術以起人疾登死炳入章安神幻事甚衆後為章安令華表所害世傅其屍泝流止今䖏故祠之以登侑食入國朝疊顯靈異元豐七年賜今額崇寧三年封仁濟侯大觀二年進顯仁公政和三年進靈順王宣和四年加顯佑建炎四年加廣惠慶元二年加善應開禧三年改善應為威烈宣和二年廟燬於冦冦退復建淳熙八年唐守仲友嘉定六年俞守建皆更新之唐守記云白鶴山在郡城東行二十里有廟曰靈康其神曰靈順顯佑廣惠王漢人姓趙氏諱昞字公阿生於東陽行於烏傷死於章安人為立祠永康祀子山之趾未有知其所起者自太平興國暨慶厯間繼顯靈異元豐賜額崇寜始封侯大觀進爵政和錫王號宣和建炎増衍鴻名以迄于今盖王生有道術沒為明靈固嘗應水旱之禱誘閩廣之米商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神兵以殄冦澄海波以濟龍舟其事迹功徳寵榮本末具見于方術傳及郷貢進士石孺知州事侍郎陳公岩肖之碑宣和辛丑方臘亂睦仙居賊吕師囊應之將逼郡城禱于廟不吉焚之再攻不克賊退數月新廟成仲友奉命來守以淳熙辛丑嵗正月丁己謁于廟行視棟宇漏腐傾欹像設圖畫漶漫剥落供帳什噐故暗闕敗念承歉嵗方急救飢幸得中熟當議補葺越六日癸亥乙夜城南火西風急將及城闉仲友率官兵撲滅遐禱于神須㬰風轉西北城獲全六月不而復以丁巳祈于廟畢事登舟有雲如練自前山覆廟上急雨俄頃止薄暮大雨旬日霑足己巳既謝神休即計工費命臨海令陳處俊主簿向士斐董其事於是州民欲獻其力有登仕郎應世榮者謹恪能幹慨然先衆人身督工𭛠度材必良擇匠必能易𡚁而新堅壯工緻經始於八月乙已落成於正月壬午竹木土石摶植刮摩設色之工凡一千八十二用公錢二十七萬有竒民錢二十五萬有竒自寢至門旁及廊廡齋祓之舘無不葺圖像噐物悉改舊觀距宣和復建六十年矣自茲以往民之事神不懈益䖍謹摭父老頌歌之意而詞曰山巃嵸兮江之滸靈之宫兮千古惠我兮父母狂童兮一炬炫金甲兮神之怒鯨之奔兮清吾土復舊觀兮靈之宇嵗甲子兮一周薄風霜兮淹留視棟宇兮心之憂幸我田兮更収咸獻力兮何求落成兮孟陬靈之孚兮延鴻休煥土木兮一新孰成兮庻民奠㫖酒兮蘭芬神具醉兮欣欣返鶴駕兮繽紛永我思兮無垠願終惠兮邦人 章守得象題云白鶴何年入紫象空遺靈跡廟猶存岩崖暗鎻雲根老堂殿隂連海氣昏潮上神烏鳴祭鼓夜深鬼火照祠門遼天歸嘆桑田事應與麻姑仔細論
  徳淵廟在縣東北五里法安院側祀白龍潭崇寧五年令樓君明改壇而建政和五年賜今額建炎四年封滋榮侯時禦海赤頰碧□湫水四潭同被侯封俗所謂五龍是也隆興二年趙守伯圭重建嘉定十四年令趙彦槢復新之
    在縣西一十五里祠禦海潭唐㑹昌六年刺史喬莊建按廟記先一嵗禱雨立驗故祠之建炎四年賜今額封善利侯
  靈溥廟在縣西南五十里祀赤頰潭吳赤烏中建國朝
  建炎四年賜額封䕶澤侯
  靈渥廟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祀碧瀛潭建炎四年
  額封滋應侯
  靈濟侯廟在縣西南一十四里祀新現潭乾道七年淳熙八年唐守仲友聞於朝賜今封唐自為記
  開濟廟在縣東南一百四十里祀海門潭吳越時建建
  炎四年賜額
  通濟廟在縣東南一百五十里海中祀桃枝潭建炎四
  年賜額
  寧濟廟在縣東南一百二十五里祀淡水潭建炎四年
  賜額
  娑竭羅廟在縣東南三十里祀娑竭羅潭相傳兩浙廵
  檢使謝公為建
  靈應廟在縣東南一百二十五里祀東邏土地建炎四
  年賜額
  盖竹洞廟在縣東南三十里淳熙七年建世傳後漢時龍現於此及是唐守仲友禱雨而驗故祠之
  絢珠龍祠在縣東四十里本湫水行祠舊傳居近廟者不患疫癘初卜地他所既鳩木一夕水漲漂流百餘步占之地尤勝遂祠之
  平水王廟在白鶴山西祀西晉周清俗傳清以行賈往來温台俗呼周七郎娶臨海林氏女俄棄杵化龍與女皆不見後有遇之彭公嶼者遂祠之大中祥符九年以顯異于温錫今封按諸邑皆有祠今不盡載俗又云此夏禹廟廟在江濵舊傳潮自南来雖巨潦至廟下必退近廟田無水患民徳而祠之
  白石梁顯徳王廟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失其名唐建中
  二年建舊傳廟有二竹頗異
  孔相公廟在縣東一十八里舊傳祀晉孔愉紹興二十八年重建愉山隂人永嘉之亂入臨海山中嘗位左僕射故土人目曰相公按黄岩寧海亦有祠今不盡載又按晉書惠帝末愉東還㑹稽入新安道中今㑹稽有孔府君廟東陽有孔郎廟歙縣有孔靈村孔先生廟三郡圗志皆稱孔愉盖本㑹稽人又嘗入新安入臨海以故所在祠之也
  蔡大王廟在縣南二十里咸平中建按廟籍周蔡叔度之後失其名初廟于錢柱山至今石有馬蹄㾗㑹大水像流漂止今地故徙而祠云
  惠政侯廟在縣西北三十里祀薛長官唐武徳中建按廟記時有薛其姓者令於此民愛而祠之舊在他所㑹昌中徙今地應順元年復新之
  蕭長史廟在縣西北一十里按舊經祀梁時守蕭洽唐貞觀二年建洽嘗為臨海太守拜司徒左長史故云廟在浮崗土人云嵗祀之則無蚊
  董將軍廟在東湖之南世傳錢氏有國時建又嘗錫額顯應仍封順福王按林師㸃廟記唐浙東觀察使也熙寧中浚湖欲毁廟衙校左良玉董其役左無子妻忽夢神告曰留吾廟當以判官為汝子及寤語良玉遂止不毁後得子名譽肖廟之判官卒為名士
  鄒將軍廟在縣東南七里白塔山下紹興二年重建舊傳辛景破孫恩時鄒其姓者戰有功故土人祠之
  白馬將軍廟在縣東北一十里開禧二年建按舊經白
  巖號白馬山廟因以名
  石新婦廟在縣東南七十里以廟山有石婦人狀故沿襲祠之舊在山下唐武徳二年嘉定十三年徙今地其前面江山有連理木九井焉詳見山門
  江神廟在中津橋東嘉祐中徐守億建時縣西江岸摧墊故乞靈焉初廟于小固山西淳熙中以建橋徙今地
  黄巖
  城隍廟在縣東四十五步吳越時封永寧侯紹興三十
  年令龔滂重建有徐先將祠附焉
  靈感王廟在縣東五里祀邑人許氏子失其名元祐四年令錢景祥重建舊傳廣明之亂許起義兵衛一邑嘗謂人曰吾死當廟食乃以一石祝天擲之曰石所止吾廟也父老從之俗號許将軍尋封義安侯國朝治平中錫今封
  靈通感應安邦王廟在縣西五里祀陳九郎俗稱䕶國大聖舊傳陳於漢天福十二年策戰功死以靈顯得王封國朝澶淵之役有旗金書王爵里掲陳中遂錫 --(右上『日』字下一横長出,類似『旦』字的『日』與『一』相連)今封重建廟後壊建炎二年以呵衛廵幸勅新之里正王其姓者以無封額辭事遂寢未幾其家以疫死今僅存數掾
  昭應廟在縣東一十里祀方巖潭紹聖初封昭應侯政
  和六年復請為今額云
  潜濟廟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祀圓巖潭建炎四年
  
  靈巖廟在縣北一十里祀靈巖潭
  方山潭廟在縣南一十七里紹興中邑人任大直西徙
  百步
  岱石廟在縣西一十七里按舊誌永初景平中建世傳神家婺州好遊觀至黄巖而死精爽如在父老祠之廟山有巨石數株聳如人形咸以為神顯異於此奏封岱石王又傳神嘗與錢塘江神競分其潮三分今廟北有港潮生則怒濤驚浪可髙五六尺頗類錢塘邑人號斷江渡焉
  徐偃王廟在縣東南二十五里舊傳廟前地嘗産六芝按韓愈廟記徐子章禹既執於吳徐之公族子弟散之徐揚二州台古揚州也豈亦因其公族子弟而廟乎今縣南三十五里古城亦有廟
  徐將軍廟在縣西七十里漢乾祐中封助治將軍誥勅
  尚存側有義髻廟附焉
  蕭王廟在縣東南一百里詳見五龍山
  葉將軍廟在縣南四十里或謂徐偃王將云
  潘大夫廟在縣西六十里祀柏都神土人舊傳晋禦冦海島神降其地每天雨多鐵屑   嘗造兵器於此
  張太尉廟在縣東二里紹興中建俗傳康定中有商人陳其姓者從岱嶽奉燔以歸宣和冦犯邑晝見神金甲按兵河岸列幟皆神號冦驚遁邑得全民相帥祠之
  魯神廟在縣東南五里方山下舊傳有二女死𦵏于此頗有靈異後奏封魯神侍御或云有二女来從宫掖掲涉而游水墊衣裾縮衣水地上穴而成井女死𦵏其旁遂祠之或又云魯秦二女舊惟有二女像俗傳方山二神一夕炬而入焉後併祠于二女之左
  任三子廟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穿石廟在縣東南一百里隋末時建舊傳有一商舟以風濤簸巖側其勢危甚欲登巖而水急不可縻商恚奮拳穴石將以攬舟舟竟覆衆遂神事之廟址舊為海塗後以潮淤築其上宣和中復新之
  江亭廟在縣北一里永寧江側舟上下必乞靈焉商于
  海者事之尤盛
  永利橋廟在橋上開禧二年火逼簷梠竟踰河而南有枕廟居者抱一神像置于室火亦不犯人傳以為異云
  新安河西廟在縣南三十里宣和冦亂逼南鄉鄉人禱焉翼日與冦戰廟前橋上見神立空中飛矢石如雨冦驚走南鄉得全其名橋曰得勝謂此也
  天台
  城隍廟在縣北二百一十步舊在縣東吳越時封始平
  侯宣和二年徙今地
  黄山廟在縣西一十五里乾道八年建廟有石穿如牛鼻父老云昔海船繫纜處今封䕶國感應顯慶王
  應澤明王廟在縣西北三十里祀江白郎周顯徳中錫
  今額國朝宣和二年重新之事見白郎岩
  靈澤廟在縣東四十里蒼山祀靈澤潭嘉泰元年賜額
  廟有唐刻今不存
  惠濟廟在縣北五十里石橋下祀惠濟潭嘉泰元年
  
  靈峰廟在縣東四十里祀靈峰潭嘉定元年賜額劉阮廟在縣西北三十里雙闕下元祐二年建世傳二
  仙所至即其處
  黎將軍廟在縣西六十步祀晉黎䕶將軍劉元捨宅為闡法寺處寺徙廟存側有三井邑人汲之舊傳即闡法寺之洗菜池俗呼為黎將軍
  楊少保廟在縣西一里西橋之北俗傳嘗有大白蛇出
  民禱輒應呼白蛇將軍
  折山廟在縣東二十里按松山舊記吳赤烏二年已有之相傳神王姓漢豫章人五兄弟皆剽勇遂祠之今折山松山明山聖山峇□是也
  金相公廟在縣西南三十五里世傳為梁普通時人攷南史無之意流俗尊稱也今鎮國院亦有祠
  鎮國大將軍廟在縣西六里咸平元年重建父老言民有於廟側得古鏡者文曰始豐寨縣主鎮國大將軍雷𤍞不知何代人也
  赤城山廟在縣西六里舊在卧佛巖側祀韋山神世所謂登
  壇大神也嘉定十四年徙今地
  松山廟在縣東南一十里宣和六年建東有董將軍廟
  附焉亦靈驗
  峇□廟在縣東三十里吳赤烏中建
  峇山廟在縣西五十里本龍王祠吳赤烏二年建白皇壇廟在縣西二十五里據父老言大不經然里俗呼王為皇今廟之左右多
  王姓抑嘗有王姓居此而偶然効異耶

  土墻山廟在縣西三十五里以山形如繞墻故名獨孤廟在縣西四十里石壁嶺東俗傳一婦人也周顯
  徳二年建
  焦山廟在縣西南六十里吳赤烏二年
  僊居
  城隍廟在縣東郭外舊在縣治東七十步呉越時封昇
  平侯紹興二十一年徙今地
  佑聖真君廟在縣西二里淳熙十二年以舊五通廟改
  
  慈感廟在縣北六里祀杜氏二女唐天寶中令鍾離介建按廟記二女生隋大業末家鬻湯餅甫笄䘮父母庖人挑之二女憤激殺庖人去而之盂溪隠焉㑹溪溢溺死後介寓長安夢二女揖曰吾家盂溪君今中第尹吾邑矣後果如其言入境見二枯骸罣藤上即之道左斧藤藤流血斸石石亦流血及舉其骸鈎連有聲遂取以還道遇樵父告曰此石藤石稜二夫人鎻子骨也語竟忽不見介嗟異塑其骨祠之國朝宣和中民避冦其間冦望山中草木皆為兵懼不敢犯慶元二年令趙㓜聞以聞遂賜額祠廟在縣北三十里行祠在縣西二里
  應瑞侯廟在縣東二十五里麻姑巖祀管供奉唐時建初管持詔詣洞宫設齋醮是夕麻姑見管不悟謂常人也且歸偕行五六里忽化鶴飛入麻姑山而去管嗟望墜馬死有司奏祠之錫今封紹興二十一年重建先是門人蕭徳藻赴南宫夢神告以必中蕭問何神以應瑞侯對且言上帝檄我為監門官故相白爾既登第注仙居主簿視圖諜有侯祠首祭焉
  紫籜廟在縣北五里祀竹山神唐天寶六年建先是神夢於明皇謂来呈瑞鳳已而鳳翔止遂以紫籜名廟及山封瑞應侯為建廣度寺云詳見紫籜山
  三井廟在縣東北三十里祀三井潭皇祐中令陳襄有禱隨驗欲新廟不果有謝雨詩云曽禱神龍井雲林杳莾間蘋蘩朝薦廟風雨夜離山百里田疇熟一年囹圄閒因循失報謝石險路難攀又云何年修廟貌棟宇巳摧殘牲幣三時少風泉四月寒野僧多稔穥古木有衫欒深欲重修葺蹉跎又解官
  彭溪廟在北四十里祀彭溪潭淳熙十四年丞王柄
  因禱雨靈驗重建
  仁濟廟在縣東五十步祀盤山神崇寧中建
  韋羌廟在縣西四十里祀韋羌山神建炎二年重建俗傳五代時有韋三郎者捨宅為金像寺已而升仙故祠之一云神乃顓帝之裔號豕韋氏其廟食最久民䝉頼焉
  蜀王廟在縣西三十里
  麻姑廟在縣西南二十五里麻姑山
  項羽一作山廟在縣東三十五里俗傳祀漢項羽紹興十
  八年建
  支將軍廟在縣東七里唐末建舊傳支乃黄巢將也死
  而顯迹故祠之
  赤城廟在縣西七十里祀赤城山神崇寧三年建石龕廟在縣東一十五里俗傳其鄉土神唐時建大營廟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紹興二十八年建俗傳大
  營小營二兄弟戰死顯異故祠之
  韋大將軍廟在縣東三里俗傳韋羌伯仲也乾道三年
  
  石橋廟在縣西八十里祀胡四郎嘉祐中建
  枕海廟在縣西六十里祀枕海山神唐咸通二年建蒼山廟在縣南四十里祀吳將軍朱剛赤烏元年建白巖廟在縣南七里紹興中建
  靈山廟在縣西一十七里紹興五年建舊傳隂陽家言此地有異氣運工疏鑿其監官死此嘗有靈異故祀之其鑿處今號聖坑後廢















  赤城志巻三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赤城志巻三十二    宋 陳耆卿 撰人物門一
  歴代
  攷才於異代自昔難之非吾之難於攷也而彼之難於傳也蓋非有勲業不傳非有名節不傳非有文藝不傳無是三者而非有爵位則不傳爵位之傳與彼三者之傳則又大有逕庭矣今所据惟信史而信史之法應立傳者固有數不能人人白也以故自漢至五季綿歴如許而仕焉者止十人遁焉者止七人寓焉者止十一人三者不同而同於傳者也以其所傳推其所不傳則人物亦豈止是哉吾知山巔水湄雲谷月嶠必有深藏遐蹈而人不得聞者矣
  仕進
  呉
  屈晃舊經云郡人呉志作汝南人為尚書僕射時孫權欲廢和立亮晃諫叩頭流血權不納斥還鄉里後皓即位封其子緒為東陽亭侯弟韓恭為立義都尉緒亦位至尚書僕射
  張悌臨海人為呉丞相天紀四年為晉兵所殺見呉志及搜神記
  虞翔章安人為鄱陽太守按㑹稽典録云與御史中丞任奕各馳文檄曄若春榮見呉志虞翻
  傳注

  黄他為章安小吏身當白刃濟君於難見呉志
  
  任旭章安人字次龍立操清修不染流俗郡將蔣秀請為功曹嘗以秀不奉法苦諌不納謝去久之秀坐事被收歎曰任功曹真人也惠帝元帝明帝時咸召不起咸和三年卒子琚位大宗正
  呉超章安人為國子祭酒後避地東甌見舊志
  
  吕文顯臨海人永明初為通事舍人與茹法亮等並見親厚各住一省世謂四户見南史
  
  鄭祕書德宗時以召起白樂天贈詩有赤城别松喬黄閣交䕫龍之句後謝病居石溝溪項斯郡人字子遷按張為唐詩主客圖有清竒雅正升堂項斯之語擢進士第官至丹徒尉張
  洎集序作江東人

  孫郃按方干詩前後序皆云樂安人字希韓登乾寧進士第
  遺逸
  漢
  高察隠居天台佛隴之北今所謂察嶺是也
  
  鄧盧叙居章安弟犯公憲自殺乞代
  
  李廞居臨海兄侍中墓下王導辟為掾不就
  禇世標義熈中隠士
  
  蔣政字文通避地居寧海鄉人以其姓名山
  庾肩吾字子真新野人信之父隠居天台故哀江南賦云少微真人天台逸民
  
  張濆天台隠士喻鳬贈詩有道高天子問名重四方招之句王正白集亦有憶天台張處士詩
  僑寓
  晉
  江逌字道載避蘇峻亂居臨海州辟不就後從蔡謨何充之命始出仕
  許詢高陽人字𤣥度清峻不仕遊臨海山不歸後入剡山見初學記
  
  顧歡鹽官人字景怡年二十隠天台山開館授徒母亡廬墓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之句
  輒執書慟哭學者廢蓼莪篇高帝召之不起

  褚伯玉字元璩錢塘人少有隠操居瀑布山三十年高帝詔不起勅於剡白石山立太平館
  舍之徐靈府山記又云居桐栢觀小嶺年百餘歲未知孰是

  
  王元規太原人八歲而孤隨母嫁依舅氏居臨海時年十二土豪劉頊者欲妻以女元規力
  辭之後従沈文阿受業仕至祠部郎

  
  顧况呉中人字逋翁以文入仕終江南郡城有文集二十巻皇甫湜為之序嘗寓臨海有所居
  三絶及剡溪至赤城詩

  許渾字用晦大中間為睦郢二州刺史嘗寓于台
  任翻有詩名其題帢幘峯一絶尤膾炙按唐詩主客圖云郡人今按翻所賦台州早春詩有豈
  堪滄海畔為客十年来之句則知其寓此耳

  王展前進士寓天台項斯有懐王展先輩在天台山詩云赤城山下寺無計得相隨又見白郎
  岩記

  周朴泉州人張為唐詩主客圖有清竒雅正入室周朴之語為天台道士後入仕莫彦脩按孫郃作才名志云前進士莫彦脩本貫鄞川徙居台州











  赤城志巻三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赤城志巻三十三    宋 陳耆卿 撰人物門二
  本朝
  本朝文獻尚矣厥初洗五季之陋天下以儒奮其嘘呵䟽濬火始然而泉始達也故吾州雖號落逺而文教無不之焉蓋自咸平初始有科目是時儒先長者劚荒燧闇以為多士之倡流風所暨莫不根柢行義枝葉藝能在朝則致君在州縣則阜俗如尤守袤所祠三老蓋魁傑也接于南渡文物益振故其圭衮之煒燿筆槖之層複為宰輔者四人為法從者幾十人其次不為宰輔法従而為卿監郎曹不為卿監郎曹而為部使者郡守又不知其幾人矣官有大小績用隨之固古今天下之所共然有以下僚末綴而風蹟不減達宦者有窮不得位而文行超於科級者又未易以區區之名位為限㫁也兹巻諗之邦侯骫之郡文學祖長樂志及黄守㽦徃年凡例凡擢第姓氏咸備列焉故其重年甲者重始進也著父子同産若羣従者尊世科也著所歴官簿及其所至者備終始也著身所至而又及其子孫所至者崇繼襲也攷他邦之志若特科若右科若宗室或著或不著今並著貴不遺也乃若其事業則已見國史其文墨議論見家集其發揮幽潛見碑碣誌状今不復贅若夫名不登仕版而有異行懼將湮沒則採次書之至有不生長是邦而居焉者渡江後為尤盛且多名人故亦標其姓氏爵里云
  仕進
  進士科
  咸平三年陳堯咨榜
  杜垂象黄岩人字闕 按杜氏家譜為祁公衍従叔父終尚書職方郎中括蒼志則云都官郎中知處州或者先為都官而後為職方也垂象生建中建中生七子長曰誼建中性微厲誼善事之以孝聞居喪晝夜號慟勺水不入者累日負土為隴徒步行雨雪中每皸裂流血則以漆塗之如是者三年葬後廬墓左日一飯不葷明年大水發洚所在山皆漲溢誼所居獨免人以為孝子之報郡上其事下詔賜粟帛蘇舜欽作孝子傳以美之後歴衛尉大理寺丞通判梓州太子右贊善大夫今誥勅落同姓尚可攷也余故特掲於人物之首以勸孝云
  大中祥符二年梁固榜
  姚拱闕 人字闕終都官員外郎
  天禧三年王整榜
  胡仲元闕 人字闕終著作佐郎
  天聖二年宋郊榜
  王琥臨海人字闕終都官郎中
  王珏臨海人字闕 琥之弟終屯田郎中事見坊市門
  慶厯六年楊寘榜
  楊蟠臨海人字公濟歴通判杭州終知壽州按國史章安人章安今臨海蟠文號章安集必不誤而登科記乃稱杭人臨川集有金華縣君呉氏志又云蟠父徽始去麗水為錢塘人夫既為錢塘人必不應又為杭倅或者本籍麗水後徙錢塘或又自錢塘徙章安也
  皇祐五年鄭獬榜
  方瑗臨海人字闕 終安仁縣令方為世儒自此始
  嘉祐六年王俊民榜
  周弁寧海人字君儀終宣教郎知青陽縣後贈少師見寧川志云
  姚震臨海人字闕
  八年許將榜
  張希房臨海人字闕終金壇縣主簿
  治平三年彭汝礪榜
  陳貽序臨海人字叔倫為蘇文忠軾曽舍人鞏所知終奉議郎湖南運判子克刪定官有天
  台集行于世李察院庚為之序

  羅適寧海人字正之歴五縣提㸃府界兩浙京西刑獄終朝㪚大夫州言前輩大雅以適為稱首有易説赤城集行于世事見鄒諌議浩送董尊逸序秦觀生祠記及州學三先生記
  四年許安世榜
  方洵武臨海人字闕 瑗之子終朝奉大夫知南安軍
  陳貽範臨海人字伯模貽序之兄為陳宻學襄胡安定瑗高弟與羅提刑適友歴宗正丞終
  朝奉郎通判處州有慶善集行于世子師純師聖中八行

  熙寧六年余中榜
  方洵直臨海人字闕 洵武之弟終知闕 縣
  張希甫臨海人字闕 希房之弟終樂清縣尉
  王磻闕 人字闕
  元豐五年黄裳榜
  朱玠臨海人字寳仁終棣州防禦判官贈正議大夫事見陳侍郎公輔所為銘有朱氏易行于
  

  王尹臨海人字少伊終宣教郎知松陽縣
  八年焦蹈榜
  蕭令脩臨海人字闕終知貴溪縣
  元祐三年李常寧榜
  周煒寧海人字光庭弁之子歴知徽溫二州興化軍終中大夫
  周炳寧海人字光佐煒之兄終知瓊州兼瓊管司安撫都監
  牟金臨海人字闕終陽榖縣主簿
  六年馬㳙榜
  方昌武臨海人字闕 洵武洵直之弟時號三方終朝散大夫北京司業
  元符三年李釡榜
  呉經臨海人字闕 終奉議郎知武進縣
  大觀三年賈安宅榜
  朱景行臨海人字闕 終勅令所刪修官
  左譽臨海人字與言終湖州通判事見陳侍郎公輔所為銘
  政和二年莫儔榜
  朱縡臨海人字樞言玠之子歴國子博士宗子正辟雍博士工部司封郎官温州鹽事湖南運判提舉浙西茶鹽知嚴州提㸃浙西刑獄改漕事知信州終朝議大夫知嚴州事見朱少卿斐所為行状
  五年何㮚榜
  蔣旦仙居人字澹然先是邑人未知教自旦以力學中第始争自奮歴通判越州終承議郎監
  石炭場鄉人推其清節祠之學宫有適齋集藏于家

  應灌仙居人字仲宣與蔣旦同為邑倡自是其家世以儒顯接踵登科級至今未衰終衡州教
  

  王衎臨海人字和仲終監廣陳鹽倉
  八年嘉王榜
  謝升俊臨海人字成彦終朝請大夫知徐州子廓然見淳熙四年科名卓然知南雄州左知微臨海人字闕終宣州教授
  宣和三年何渙榜
  潘大年臨海人字祖道終從政郎監南嶽廟
  范醇仙居人字希孟歴大理寺丞湖南安撫司參議官知南安軍終左朝請大夫
  六年沈晦榜
  朱伯臨臨海人字彦與景行之猶子終朝請郎通判池州事見朱少卿斐所為行状李衎寧海人字和叔終常山縣令
  建炎二年李易榜
  杜穎臨海人字君美垂象之曽孫終明州司理叅軍
  方行可臨海人字從志洵武之子終勅令所刪修官
  朱斐臨海人字知裁年十二預鄉薦歴大理丞提㸃廣西刑獄大理正刑部郎中大理少卿奉祠再除大理少卿未行卒初尤守袤祠三老欲以公預議不成而止有燕石集藏于家
  呉謙仙居人字多益歴知嚴處二州終朝奉大夫
  紹興二年張九成榜
  呉芾仙居人字明可謙之從弟歴刪定官正字通判處婺二州紹興府知處州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知婺州紹興府刑部侍郎給事中改吏部侍郎知臨安府復除吏侍遷禮侍知太平州紹興府後以龍圖閣直學士致仕自號湖山居士年八十卒謚康肅事見國史及朱文公所為神道碑有文集奏議行于世子津見乾道五年科名洪奉直大夫江西提舉沃朝請郎知筠州
  林藴臨海人字粹道終善化縣主簿
  李晞甫臨海人字闕終臨江軍教授
  五年汪應辰榜
  陳良翰臨海人字邦彥歴監察御史右正言左司諌知建寧府福建轉運副使提㸃江東浙西刑獄宗正少卿權兵部侍郎右諌議大夫給事中除禮部侍郎不拜以敷文閣待制提舉興國宫召除太子詹事後除敷文閣直學士奉前祠卒贈太中大夫謚獻肅舊與侍郎公輔通譜系其風節實相繼事見國史及三先生記朱文公熹所為行状周丞相必大所為銘子耆壽直寳謨閣兩浙運判彭壽福建提㸃刑獄廣壽見乾道八年科名
  陳爟臨海人字世明良翰之猶子終武昌軍掌書記
  陳夷行臨海人字清臣公輔之子終監南嶽廟
  呉詠仙居人字永言芾之従兄終宣教郎知西安縣有西安詩集藏于家
  八年黄公度榜
  陳仲德臨海人字闕
  錢豐天台人字彦和終温州教授
  十二年陳誠之榜
  鹿汝弼臨海人字國器終闕 部架閣
  劉知變天台人字與權終池州教授
  鹿汝明臨海人字國强汝弼之弟終金溪縣尉
  十五年劉章榜
  何純佑臨海人字粹中終承議郎通判靖州
  顧士則臨海人字孝仲闕
  李庚臨海人字子長歴御史臺主簿監察御史兵部郎中繼奉祠提舉江東常平知南劍撫二
  州後知袁州未上卒有集號詅癡符樓參政鑰為之序

  石墪臨海人字子重祖公孺辟庚子之亂自㑹稽徙此後以詔居遺逸補廸功郎墪従朱文公遊自是里人知有洛學歴将作監太常寺主簿終朝散郎知南康軍事見文公所為銘
  十八年王佐榜
  王滋黄巖人字闕終鄱陽縣尉
  陳舉善臨海人字能之歴御史臺主簿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知衢常二州提舉浙東常平提㸃浙西刑獄左司郎中太常少卿終秘閣修撰事見左尚書袤所為銘子鑄見乾道八年科名姪鍾知施州
  二十一年趙逵榜
  陳嘉善臨海人字容之舉善之弟終知江隂軍
  彭龜年黄巖人字元老嘗中教官與弟椿年號二彭歴常德府僉判終朝請郎子藻今知臨
  江軍

  徐大受臨海人字元章終四川制置司幹官
  陳庸仙居人字時中歴御史臺主簿知常州兵部郎中太府少卿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知撫州終提㸃江西刑獄事見彭殿撰椿年所為行状子禫終知雷州章見淳熙八年科名
  應頥臨海人字頥正時州薦名纔八頥與弟艮猶子士龍同貢鄉人榮之
  二十四年張孝祥榜
  左璠黄巖人字仲琰與弟璵㻫號三左終勅令所刪定官
  葉昌嗣臨海人字景厚終兩浙路轉運司幹官
  呉浚仙居人字達中謙之子終南外睦宗院教授
  陳騤臨海人字叔進省試第一歴祕書郎工部郎官將作監祕書少監權中書舍人兼太子諭徳祕書少監祕書監中書舍人奉祠知寧國府袁州召除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同知樞宻院參知政事知樞宻院以資政殿大學士知婺州俄提舉洞霄宫進觀文殿學士薨贈少保事見國史及蔡尚書㓜學所為行状有文集行于世水心葉侍郎適為之序
  劉敦臨海人字處厚歴知道州終朝奉郎主管沖佑觀
  二十七年王十朋榜
  王道臨海人字夷仲衎之弟甲科第四人歴太學博士祕書省正字校書郎終奉議郎主管玉
  隆觀事見水心葉侍郎適所為銘

  應士龍臨海人字長文終宣教郎
  賈偉天台人字之竒歴祕書郎終知漢州子涉字濟川歴寳謨閣直學士淮東制置安撫使知楚州兼京東河北節制使淮西制置使以顯謨閣學士致仕贈龍圖閣學士光祿大夫
  彭椿年黄巖人字大老龜年之弟歴國子監主簿編修官提舉福建市舶知處州太常丞吏部郎中國子司業江東轉運副使終右文殿修撰事見商侍郎飛卿所為行状有雜稿藏于家
  丘大猷臨海人字子訥終監嚴州比較務
  左㻫黄巖人字文琰璠之弟為賀正書状官死于㓂
  鮑祖文黄巖人字獻夫與弟祖武號二鮑終朝請郎通判興化軍
  三十年梁克家榜
  王齊輿寧海人字之孟歴刪定官將作司農丞知鄂州提㸃東川刑獄倉部郎中樞宻院檢
  詳軍器監大理宗正少卿終直煥章閣致仕

  鹿何臨海人字伯可歴監登聞鼓院通判吉州知饒州諸王宫教授屯田金部郎官年五十二乞致仕進朝奉郎直祕閣官一子以華其歸時號見一先生子昌運知連州
  應揚臨海人字唐卿終奉議郎知義烏縣
  鄭寅臨海人字正叔終従事郎知豐城縣
  王若仙居人字若夫歴知歸道二州終朝奉大夫淮東安撫司參議官
  李由仙居人字民載終奉議郎知玉山縣
  隆興元年木待問榜
  王章寧海人字之韓齊輿之弟終從政郎湖南轉運司幹官
  宋之瑞天台人字伯嘉歴宗正祕書丞吏部司封郎官都大提㸃坑冶吏部郎官樞宻院檢詳文字大理少卿提舉福建常平陞提㸃刑獄祕書少監中書舍人知寧國府華文徽猷閣待制知江陵府龍圖閣待制寳謨閣直學士今以光榮大夫致仕次子濟今知湖州
  林處厚臨海人字淳甫藴之猶子終奉議郎
  謝脩臨海人字子長歴太常寺主簿祕書郎終太宗正丞兼户部郎官
  應振仙居人字伯起權之子終儒林郎知昌國縣
  李遂夫仙居人字良夫由之子終宣教郎知長溪縣
  呉偰黄巖人字舜鄰終永豐縣主簿
  丁可天台人字無可終監行在惠民北局有文集藏于家
  陳澤仙居人字澤民終宣教郎
  王師尹寧海人字民瞻終闕州司理參軍
  乾道二年蕭國梁榜
  盧芷寧海人字良臣終通直郎
  周洎寧海人字子及光闕之孫厯大學正軍器監主簿將召試卒事見水心葉侍郎適所為銘有
  文集奏議藏于家

  王及寧海人字達之歴太學國子博士國子丞終朝奉大夫知信州
  謝深甫臨海人字子肅歴大理丞提舉江東常平左曹郎官借禮部侍郎為金國生辰使歸歴右正言起居郎權給事中知臨安府權工部侍郎兼權吏部侍郎兼給事中御史中丞端明殿學士僉書樞宻院事知樞宻院兼參知政事進右丞相丐歸拜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以少傅致仕贈太師先是州人固有位執政者為宰輔自深甫始事見國史及張郎中布所為行状
  謝倜臨海人字子周修之弟歴軍器監主簿終知建昌軍
  錢伋臨海人字彦思終隆興府司理參軍
  徐似道黄巖人字淵子歴官告院知郢州太常丞禮部司封郎官起居舍人權直學士院遷
  祕書少監終朝散大夫提㸃江西刑獄自號竹隠有文集藏于家

  應策仙居人字衍仲權之猶子終宣教郎
  五年鄭僑榜
  呉津仙居人字仲登芾之子歴通判紹興府知南康軍改興化未上卒事見樓參政鑰所為銘
  長子機朝請大夫淮南轉運判官

  蔣鶚臨海人字攷叔師顔之姪孫終従事郎知象山縣有内錄及䝉齋門人錄藏于家王卿月臨海人字清叔歴宗正寺主簿太府寺丞秘書郎起居舍人起居郎權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知廬州湖南運副使知静江襄陽府瀘州宗正少卿兼檢正中書門下諸房公事假吏部尚書為金國生辰使未行除太府卿卒終朝請大夫事見樓參政鑰所為銘
  呉驤仙居人字仲魯詠之子終定海縣主簿
  沈遷臨海人字克升終上虞縣主簿
  八年黄定榜
  張布臨海人字伯旉以南省第四人登甲科所居儒學科名之盛蓋自布始歴太學錄博士樞宻院編修官宗正丞權金部侍右郎官遷衩書丞知徽州不赴奉祠終朝奉大夫有六經講解藏于家
  謝敷經臨海人字子暢薦状垂及格不就終従事郎監南嶽廟
  周忠厚天台人字仁仲終監行在打套局門
  陳廣壽臨海人字成卿良翰之子歴大理太常丞兼倉部郎中知饒州宗正丞軍器少監都大提㸃坑冶刑部郎中知撫州寧國府金部郎中司農少卿兼知臨安府太府卿兵刑部侍郎今以通奉大夫提舉桃源萬壽宫
  林鼐黄巖人字伯和終承議郎通判筠州事見水心葉侍郎適所為銘
  陳鑄臨海人字伯冶舉善之子歴大理寺主簿司農寺丞知汀州提舉福建路常平工部郎中
  終朝散郎主管沖祐觀

  黄震臨海人字子聞終知瑞安縣
  王鐸臨海人字子木終監行在藥局
  淳熙二年詹騤榜
  商飛卿臨海人字翬仲以省試第三人登甲科歴太府寺主簿編修官秘書丞著作郎右曹郎官知無為軍工部郎官監察御史太常少卿司農卿總領淮西就遷户部侍郎卒事見國史
  黄宜天台人字達之歴國子監主簿大理寺丞知處州侍右郎官將作監大理少卿國子司業
  秘書少監中書舍人工部侍郎今以敷文閣待制提舉上清太平宫

  劉允廸黄巖人字進之終桐城縣丞
  朱雷復臨海人字伯禮終福建提刑司檢法官
  五年姚穎榜
  劉允濟黄巖人字全之與兄允廸弟允武號三劉歴太常寺主簿國子監丞知南劒州提舉
  福建常平知温州今以中奉大夫提舉崇禧觀

  蔣文㑹仙居人字仲友旦姪孫後中教官歴監左藏西庫提轄雜買務雜賣場終主管崇道
  

  林昇臨海人字子勝終真州錄事參軍
  姚迴臨海人字及之終承議郎通判臨安府
  郭晞宗仙居人字宗之歴通判處州知道州提舉福建路市泊除瓊管安撫未行卒事見何
  參政澹所為銘

  胡栝仙居人字釋之終石城縣丞
  八年黄由榜
  商許臨海人字應仲飛卿之兄歴國子監主簿大宗正丞宗正丞侍右郎官提舉湖南常平終
  朝散郎度支郎官

  楊能臨海人字千之終湖州教授
  商逸卿臨海人字羲仲許飛卿之弟歴國子監主簿大理寺丞知嘉興府除刑部郎中終朝
  請郎主管沖祐觀

  陳章仙居人字子雲庸之子歴提轄行在雜買務雜賣場通判温州府今以朝請郎知建昌軍王恕寧海人字之荀齊輿之弟章之兄終宣教郎
  十一年衛涇榜
  楊定臨海人字應之與従兄朴弟能入太學號三楊終通直郎
  謝直黄巖人字古民歴太社令大理司直今以奉議郎通判嘉興府
  林良黄巖人字良叔歴軍器監主簿太府寺丞兼金部郎官知嘉興府大宗正丞兼尚右郎官
  終朝奉郎主管沖祐觀事見王侍郎居安所為行状

  十四年王容榜
  王居安黄巖人字簡卿以省試第二人為甲科第三人歴司農寺丞知興化軍祕書丞著作佐郎兼考功郎官左司諫兼侍講起居郎崇正殿説書知太平州浙西提㸃刑獄權工部侍郎集英殿修撰知隆興府以捕李元礪兼領吉州尋奉祠除工部侍郎今以寶謨閣待制知温州
  陳祖尹臨海人字伯任終知宣城縣
  應武臨海人字緯之揚之猶子歴闕    提舉浙西常平宗正丞尚右刑部郎官假吏部尚書充金國賀正使金部郎中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右諫議大夫卒贈正議大夫事見國史
  李閌臨海人字伯皋終知永福縣
  樓觀臨海人字子顒與兄覺號二樓歴太學正武學太學國子太常四博士知袁州提舉江西湖南常平宗正祕書丞考功郎軍器監大理少卿今以朝散大夫差知處州
  陳芝臨海人字宗瑞終武安軍僉判
  虞萬寧海人字宗道終宣教郎國子錄事見錢宗卿文子所為銘
  林三英臨海人字穎叔終吉州教授事見門人商侍郎飛卿所為行状
  周世厚天台人字闕
  陳籀臨海人字滋叔終江州教授
  紹熙元年余復榜
  章楫臨海人字濟叔終新城縣丞
  闗𡺽臨海人字仲山終江東安撫司機宜文字
  王澡寧海人字身甫歴監進奏院國子太常博士今以朝散郎通判平江府
  陳全臨海人字子卿芝之子終新城縣尉
  楊景思寧海人字成巳
  四年陳亮榜
  張次賢仙居人字子齊歴通判衢州臨安府監察御史右正言兼侍講終左司諌贈中奉大
  

  慶元二年鄒應龍榜
  陳鳳臨海人字儀父終通判池州
  陳竒之臨海人字養晦良翰之孫廣壽之猶子
  宋元老天台人字時叔終處州教授
  宋泳天台人字仲游
  陳煥臨海人字伯益終瑞安縣尉
  徐質夫天台人字季藻
  五年曽従龍榜
  周仲卿寧海人字次和終提轄左藏庫
  王棐臨海人字仲温道之子歴太常寺主簿將作監丞知衢州提舉浙西常平金部郎中國子
  司業起居舍人秘閣修撰知温州不赴今以右文殿修撰主管沖祐觀

  王華仲天台人字實之終衢州司户參軍
  陳肖允寧海人字履道終武昌縣尉
  楊似雲黄巖人字伯雄終通直郎
  林申臨海人字伯翰
  夏廷簡黄巖人字廸卿終宣教郎
  嘉泰二年傅行簡榜
  謝棐伯臨海人字元常深甫之子終通判漳州
  徐衡黄巖人字鈞父
  謝采伯臨海人字元若棐伯之兄歴知廣徳軍湖州監六部門大理寺丞今為大理正張滎臨海人字獻之
  郭明卿仙居人希宗之猶子終宣教郎湖廣總領所幹官
  盧子章臨海人字元平歴太府寺主簿樞宻院編修官兼皇子國公府教授遷宗正丞兼侍
  右郎官

  謝少連臨海人字惠伯
  方猷寧海人字元老歴國子監主簿樞宻院編修官右司郎官監察御史右正言兼侍郎今為
  宗正少卿兼勅令所刪修官

  梅昭臨海人字仲潛
  陳艾臨海人字耆叔
  丘牧黄巖人字子謙終淮西制置司幹官
  開禧元年毛自知榜
  求淳天台人字粹翁甲科第三人終武安軍節度推官
  梅廷瑞仙居人字祥伯
  陳鎔臨海人字伯聲終蘄州教授
  應行之寧海人字平父終蒲圻縣丞
  楊璘寧海人字徳翁歴太學錄國子博士今通判嘉興府
  嘉定元年鄭自誠榜
  劉決寧海人字和叔
  
  
  
  杜範黄巖人字儀之粹徳清節終始金石除殿中侍御史論執政不行憤激至車不避道柄臣
  執止之尋以右揆召朝野交慶忘身殉國纔一月史嵩之鴆之謚清獻

  楊嗣參臨海人字唯叔終朝散大夫知南雄州
  呉煥仙居人字堯卿
  徐叔用天台人字行甫
  朱淮臨海人字叔明終監南嶽廟
  于有成寧海人字君錫
  四年趙建大榜
  周成子臨海縣人字純仁洎之子
  林仍仙居人字伯淵
  胡余潜臨海人字叔昭
  丁木黄巖人字子植
  陳作新仙居人字基叔終和州教授
  張萃寧海人字叔器
  七年袁甫榜
  郭磊卿仙居人字子竒希宗之子
  陳趙卿天台人字伯鼎
  董亨復臨海人字子順
  洪汝弼天台人字季輔
  胡旦黄巖人字子周
  周楫臨海人字清甫洎之猶子終紹興府曹娥管押袋鹽
  李衛仙居人字子文
  陳耆卿臨海人字壽老
  十年呉潛榜
  張定天台人字平甫
  黄石黄巖人字曼卿終邕州教授
  倪月卿臨海人字子升
  葉應輔黄巖人字子儀
  王瀹寧海人字宗之
  應簡臨海人字子文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孫
  趙炎黄巖人字作夫
  楊渭起寧海人字少望
  張紀寧海人字子綱
  楊恭寧海人字行已
  楊元勣臨海人字聖偉定之子
  十三年劉渭榜
  洪月卿天台人字子公終靖州教授
  葉秀發仙居人字叔英
  江朝宗臨海人字平仲
  李榘臨海人字員父庚之孫
  商炳卿臨海人字晦仲許飛卿逸卿之弟
  謝鄆臨海人字應之敷經之子
  諸葛省已黄巖人字希曽
  李良黄巖人字子明
  十六年蔣重珍榜
  顧周卿仙居人字成子
  張煇天台人字子華
  周棫臨海人字少堅成子之弟
  胡嚞天台人字明仲
  陳灼臨海人字仲實
  張槃黄巖人字子木
  沈應丑臨海人字行父遷之孫
  盧子尚臨海人字仁仲子章之兄
  石森臨海人字立父
  張士遜臨海人字景祥
  徐滏臨海人字瑞叔
  王居實黄巖人字正卿居安之弟
  賜出身
  淳熙四年
  謝廓然臨海人字開之升俊之子兩預鄉書以父恩澤補官歴通判鄂州知萬真二州都官左右曹郎官殿中侍御史右諌議大夫刑部尚書端明殿學士僉書樞宻院進同知兼權參知政事薨于位州人位執政自此始事見國史子周卿歴屯田郎官復以中散大夫提舉鴻禧觀長孫復知德慶府
  嘉泰四年
  錢象祖臨海人字伯同以祖端禮恩澤補官歴太府寺主簿丞刑部郎官知處嚴信撫四州江東運判侍右郎官樞宻院檢詳左司郎中權工部侍郎知臨安府吏部侍郎工部尚書改兵部華文閣學士知建康府再除兵部尚書進吏部同知樞宻院參知政事俄以諌用兵謫信州起知紹興府以資政殿學士兼侍讀再除參知政事知樞宻院進右丞相兼樞宻使俄進左丞相乞歸終少保成國公贈少師事見國史
  博學宏詞科
  淳熙八年
  周洎第一人詳見乾道二年科名
  上舎兩優釋褐
  政和三年
  陳公輔臨海人字國佐釋褐第一歴校書郎右司諌繼以讒謫台州監稅復召除右司諌禮部侍郎知處州終敷文閣待制自號定菴居士有文集行于世州以髙科位法從且稱謇諤者自公輔始事見國史及余應求所為銘子夷行見紹興五年科名姪周行知南康軍孫達善直徽猷閣利州路轉運判官揚善歴吏部郎中終知光州
  上舎該恩釋褐
  淳熙十三年慶壽
  應柟黄巖人字仲終岳州教授
  紹熙五年登極
  王性臨海人字有道終湖廣總領所幹官
  樓覺臨海人字開之觀之兄終婺州教授
  王滋臨海人字次卿終嘉興府教授
  嘉定十五年玉寶
  鄭少明黄巖人字子信
  潘時舉臨海人字子善大年之孫終無為軍教授












  赤城志巻三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赤城志巻三十四    宋 陳耆卿 撰人物門三
  本朝
  仕進
  特科
  熙寧九年
  夏陞闕 人字闕終宜興縣尉
  求仲弓黄巖人字徳夫終知樂清縣有文集藏于家
  元豐五年
  蔣師顔臨海人字闕 鶚之闕祖終承奉郎知奉化縣
  八年
  徐沔闕 人字闕終通直郎
  元祐九年
  朱君卿闕 人字闕終承務郎
  崇寧二年
  趙逢闕 人字闕
  五年
  陳師允闕人字闕
  大觀三年
  夏奕闕 人字闕終歸善縣主簿
  張希顔臨海人字闕 希房之弟希甫之兄終闕州司户參軍
  政和五年
  孟灝仙居人字闕 終嚴州司户參軍
  周光臨海人字天錫洎之祖終恭城縣丞
  徐久中臨海人字闕終欽州刑曹
  紹興五年
  林秉文臨海人字民師終知永福縣
  二十一年
  劉知過天台人字與幾與兄知變號二劉終監南嶽廟
  陳晞愈臨海人字次韓
  二十四年
  應權仙居人字偉節終知寶應縣
  周逢闕 人字闕
  二十七年
  左璵黄巖人字闕 璠之弟㻫之兄終監御前軍器所
  朱壁臨海人字彦益終麗水縣尉
  賈輅闕 人字闕
  錢天綱臨海人字仲紀終永豐縣尉
  三十年
  陳綰黄巖人字次權終太和縣丞
  張開臨海人字彦逺終泰州文學
  隆興元年
  應敦艮仙居人字若虚頥之弟終衡陽縣主簿
  乾道二年
  胡汝舟臨海人字巨濟終威武軍僉判
  五年
  徐大中臨海人字元禮終廣西經畧司幹官
  許邦弼寧海人字右之終吉水蒜丞
  章世安闕 人字闕
  陳愿仙居人字子愿終承議郎以三品服致仕事見朱文公所贈詩
  八年
  徐易天台人字名世終闕
  陳文行闕 人字闕
  趙餘慶黄巖人字慶叟終長溪縣丞
  陳著臨海人字孟明耆卿之叔祖終従事郎
  應懋商臨海人字彦及終古田縣丞
  方斵仙居人字子木號韋溪先生終嘉州文學事見門人陳檢正庸張郎中布黄侍郎宜所為
  挽詩

  淳熙二年
  孟維翰仙居人字宗卿終通直郎
  陳問道黄巖人字圖南終宣義郎
  洪九疇闕 人字闕
  項觀古黄巖人字正已
  葉元憲仙居人字世則終縉雲縣丞
  方剛仙居人字抑彊終通直郎
  五年
  周鏸黄巖人字惠夫
  沈述臨海人字克明遷之兄終永嘉縣主簿
  陳剛中臨海人字闕
  八年
  余祈臨海人字闕
  應士廉仙居人字簡仲權之子振之兄終新城縣丞
  楊朴黄巖人字文之終承奉郎
  張鈇黄巖人字叔平
  十一年
  徐邦卿臨海人字仲勤大中之子終上虞縣尉
  徐大受天台人字季可終監行在草料場號竹溪先生有文集經解藏于家事見朱文公
  所遺帖及丁可所為行狀

  李介石仙居人字正仲終承議郎
  金師軻仙居人字仲醇終闕州文學
  十四年
  徐季闕 人字闕
  劉東臨海人字仲寛終瑞安縣尉
  左伯疇黄巖人字鍚範終闕 縣丞
  呉汲仙居人字進仲終温州司户參軍
  陳永年黄巖人字南壽終闕 縣丞
  金三復仙居人字克孝終監南嶽廟
  十五年
  陳炳仙居人字文夫終監南嶽廟
  十六年登極
  樓拱臨海人字尚輝覺觀之父終承務郎致仕
  方富業寧海人字子勤終監南嶽廟
  車九齡黄巖人字闕
  金三德仙居人字克家終闕 縣主簿
  紹熙元年
  唐堯卿天台人字咨仲第一等第一人賜出身終湖州教授
  左賚黄巖人字錫善終福州推官
  許濬寧海人字深道邦弼之猶子終承務郎
  左伯朋黄巖人字鍚龜終贑州推官
  石㞼臨海人字子鎮終闕 縣主簿
  陳煒闕 人字闕
  朱希說臨海人字子傅伯臨之猶子終忠州文學
  陳驌臨海人字季良騤之兄終監南嶽廟
  楊浹闕 人字闕
  鄭瀛黄巖人字子仙終監南嶽廟
  徐天麒黄巖人字長卿
  四年
  薛逢辰黄巖人字伯遇終侯官縣主簿
  陳三省仙居人字少曽愿之猶子終承務郎
  慶元二年
  楊起宗寧海人字仲起終慶元府觀察推官
  張萬臨海人字子大
  蔣震臨海人字起卿終監南嶽廟
  葉皆臨海人字孟我終寧國縣主簿有易解考工記辨疑行于世
  賈謂闕 人字渭之終永豐縣丞
  沈必壽黄巖人字天昌
  賈之祥天台人字闕
  胡介寧海人字安節終宣教郎
  陳育臨海人字材翁終懐安縣主簿
  林有聞闕 人字闕
  作就仙居人字闕終監南嶽廟
  
  陳南闕  人字闕
  繆之光臨海人字觀國終江陵府觀察支使
  張田臨海人字子豐萬之兄終嵊縣尉
  葛一之寧海人字元甫終德安縣丞
  戈之竒臨海人字穎父終湖口縣丞
  朱江臨海人字叔泳終安慶府觀察支使
  謝彪仙居人字文伯
  顧牧仙居人字謙之終常山縣丞
  林發藻
  鹿開臨海人字必先終監南嶽廟
  高恭臨海人字子儀終闕
  蔡賔黄巖人字闕
  嘉泰二年
  周中臨海人字子建光之孫洎之弟楫之父終嘉興府酒稅
  諸葛若黄巖人字欽之終泉州市舶
  謝九齡臨海人字子壽終監南嶽廟
  金柟天台人字茂之終連州推官
  葉日新天台人字德明終閩縣尉
  潘浹闕 人字闕
  開禧元年
  陳穎仙居人字秀叔終温州贍軍酒庫
  闗庚臨海人字子明
  商儀卿臨海人字儀仲飛卿逸卿炳卿之兄終永福縣主簿
  馮侁臨海人字先之終監南嶽廟
  朱伸之臨海人字泰叔終湘潭縣主簿
  陳洪仙居人字子良終桂陽縣主簿
  金逵仙居人字士貴終道州文學
  林登黄巖人字子驤終侯官縣主簿
  嘉定元年
  潘休臨海人字逄辰終監南嶽廟
  呉桴臨海人字才叔終廣濟縣主簿
  林唯臨海人字貫之終仙遊縣主簿
  陳方黄巖人字漢英終闕州文學
  伍章臨海人字端叔
  張叔元臨海人字廷善
  宋之謙天台人字闕
  劉倓寧海人字允叔炔之兄終黄陂縣主簿號閬風居士
  
  石繼喻臨海人字子罕惇之子森之父第一等第一人賜出身
  王煥黄巖人字子章
  張起宗臨海人字振叔開之猶子士遜之父
  朱唐卿臨海人字伯大終青田縣主簿
  七年
  郭商佐臨海人字文仲終無為縣尉
  池從周黄巖人字子文
  林季永臨海人字伯山
  十年
  湯廷俊仙居人字闕
  周鎬臨海人字子京
  徐夢熊黄巖人字叔祥
  十三年
  陳少明黄巖人字明叔
  黄元吉臨海人字伯裳
  呉洋仙居人字闕
  陳方之臨海人字深叔竒之之兄
  陳暉臨海人字吉老
  姜應龍仙居人字升之
  十五年玉寶
  盧雄飛黄巖人字升之
  朱渭老臨海人字叔霖
  沈䝉黄岩人字正叔
  商良弼臨海人字賚予
  商傅卿臨海人字翰仲
  朱巗臨海人字叔瞻
  黄申臨海人字伯翰
  柯𡵚臨海人字子堅
  姜琛臨海人字廷璧
  李簡寧海人字敬可
  林杲寧海人字子晦
  柯楫天台人字濟川
  十六年
  呉嚞臨海人字吉甫
  樓申之臨海人字吉甫
  惠芝臨海人字徳瑞
  商璡孫臨海人字温甫
  宗室
  紹興二十一年
  彦信居臨海字訢叟歴通判處州知德慶常德府西外宗正事終朝請大夫知贑州
  二十七年
  伯洙居黄巖字彦文終知南外宗正事
  伯淔居黄巖字彦正伯洙之弟終知建昌軍
  隆興元年
  彦璦居仙居字中玉終平江府觀察推官
  乾道二年
  彦敏居仙居字茂功終建康府分司糧料院
  汝翼居臨海字元輔終闕州司户參軍
  五年
  彦鼒居黄巖字國器終通判處州
  八年
  師淵居黄巖字幾道歴通判溫州將作監太常寺主簿司農太常丞終朝奉郎
  師譽居寧海字師道終兩浙轉運司船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淳熙二年
  師㞧居寧海字㑹叔師譽之弟終都大提㸃四川茶馬
  五年
  汝伋居臨海字季思終通判信州
  十一年
  善法居臨海字養直
  師端居黄巖字知道歴大理寺主簿知徽州司農寺丞度支郎淮東轉運判官終知婺州居臨海字慶長善法之兄歴知昭循二州今以朝散郎主管崇禧觀
  十四年
  師雍居黄巖字然道伯洙之子歴通判嘉興府主管官告院宗正寺主簿今以朝散大夫知通
  

  崇鉅居臨海字可大終監文思院
  汝俞居臨海字仁父歴司農寺主簿太府寺丞今以朝請郎知饒州
  紹熙元年
  師夏居黄巖字志道師淵之弟歴大理司直知南康軍撫州今以朝散郎知西外宗正事師䢼居臨海縣字共父終嘉興府判官
  潭夫居臨海字深父
  伯滸居黄巖字彦澤終長州縣丞
  汝簡居臨海字敬行終羅源縣令
  希旦居臨海字周卿終知宿松縣
  慶元二年
  崇嵒居黄巖字山父
  翰夫居寧海字宗甫
  五年
  師開居黄巖字信道
  崇□居黄巖字正甫
  師羽居黄巖字由道終都大坑冶司幹官
  嘉泰二年
  琡夫居臨海字温玉彦信之子終嘉興府判官
  開禧元年
  師蔵居黄巖字詠道伯洙之子師雍之弟
  崇□居黄巖字吉父
  希尹居臨海字吉甫
  允夫居黄巖字文卿
  嘉定元年
  時望居天台字民瞻終海鹽縣尉
  四年
  希亮居黄巖字自明
  希廙居黄巖宇欽夫師端之子
  崇琰居天台字廷玉
  希悅居黄巖字習之師夏之子
  七年
  師耕居黄巖字耕道
  崇禹居臨海字舜咨汝俞之猶子
  希恪居黄巖字元㳟
  時著居寧海字仲昭
  崇中居黄巖字和父
  與齡居臨海字徳逺
  十年
  希瑀居臨海字禹玉
  崇正居臨海字端可汝俞之猶子
  汝孖居臨海字孜卿善篔之子
  崇譽居臨海字君美
  崇禮居臨海字君用君美之弟
  十三年
  時杲居臨海字元昕彦信之孫
  崇□居臨海字子正
  十六年
  時恭居臨海字國梁潭夫之子
  崇學居臨海字處文崇譽崇禮之弟
  潛夫居黄巖字景夀彦鼒之子允夫之弟
  武科
  紹興二十四年鄭矼榜設科始此
  鮑惟幾仙居人字與權終武經郎興元府都統司計議官
  三十年樊仁逺榜
  鮑惟時仙居人字少明惟幾之弟終秉義郎泉州永春酒稅
  隆興元年孫顯祖榜
  童熙仙居人
  乾道二年蔡必勝榜
  高選仙居人字才舉歴知萬安軍栁州主管崇道觀終武經大夫
  王卿月詳見乾道五年科名
  陳必定仙居人
  五年趙鼐榜
  蔣碩仙居人字仲美
  金駒仙居人字興可終従義郎如皋縣令
  八年林宗臣榜
  王公弼臨海人字輔之終武翼郎知安豐軍
  淳熙二年蔣介榜
  蔡鎬黄巖人字正之歴武學諭終博士事見水心葉侍郎所為銘
  呉沆仙居人字仲亢歴知昭靖二州今以武經大夫主管崇道觀
  王公佐臨海人字才之公弼之弟終象山縣尉
  五年陳說榜
  陳大節仙居人字伯固終監永春縣稅
  楊斌臨海人字兼子終武經郎知賀州
  王智夫仙居人字愚可終修武郎知鬱林州
  蔣師堅仙居人字仲乂終訓武郎潼川路都監
  陳箴闕 人字闕
  八年江伯虎榜
  鄭澥仙居人字子山終修武郎主管仙都觀
  十一年林㟽榜
  葉嵩臨海人字伯高省試第一終武翼郎武學博士
  十四年黄褎然榜
  鄭漁仙居人字子淵澥之弟終清流縣尉
  張世英臨海人字文伯終殿前司幹官
  紹熙元年厲仲祥榜
  金性仙居人字子善終浙東兵馬都監
  林卨仙居人字子中終修武郎湖南兵馬都監
  鹿嘉孫臨海人字亨卿
  慶元五年陳良彪榜
  王孫震仙居人字起卿智夫之姪
  嘉泰二年
  葉漴臨海人字仲高嵩之弟優等第一人歴知郴澧二州終武經郎知沅州
  栁斌仙居人字顯父
  開禧元年鄭公侃榜
  鄭鎔仙居人字敬夫終華亭縣松浦廵檢
  王孫貴仙居人字良卿終知邵陽縣
  胡謙仙居人字聰夫特奏第一終如皋縣尉
  嘉定元年周師銳榜
  鄒顔卿臨海人字希甫
  丁希吕臨海人字渭叟
  王槱仙居人字子賢
  四年林汝浹榜
  朱仲弼臨海人字正之淮之子終知澧陽縣
  鹿伯虎臨海人字文卿嘉孫之闕
  七年劉必萬榜
  葉蓀仙居人字仲友終江州將領
  陳清卿仙居人字子直
  楊渭起詳見進士科
  呉躍仙居人字雲叔
  十年朱嗣宗榜
  鄭堅仙居人字子筠
  李周仙居人字盈之
  蔣叔虎仙居人字周卿
  十三年
  陳正大仙居人字子中清卿之弟優等第一人
  陳履泰天台人字泰叔
  郭用中仙居人字端甫
  范祖筠仙居人字節父終石門縣尉
  黄憲臨海人字成甫
  十六年杜㓜節榜
  陳寵仙居人字良卿
  陳廷蘭仙居人字伯服
  游立節仙居人字季堅
  黄光弼黄巖人字可信
  鞏俊臨海人字仲申
  高申甫仙居人字宣卿
  遺逸
  郭琮黄巖人少喪父事母極孝絶葷醴三十年以祈母壽母百有四歲鄉黨異之至道二年士民陳贊等四十人狀其事于轉運使請以聞詔旌表門閭復其徭役明年母無疾卒琮執喪甚哀自是邑人多化之
  蔣至臨海人字造之有素行家居講授甚盛母張氏年八十抄經典助之大中祥符六年詔舉德行遺逸章守得象及部使者以名聞詔索所著經解以進授將仕郎本州助教賜其母帛咸平初曽守㑹命使主學慶歴大水城潰子孫掖之往避至曰死生命也吾何逃焉正冠危坐而逝後鄉人祠于學孫師顔師閔四世孫鶚見乾道五年科名
  呂逢時仙居人字原道少受經于令陳公襄邑人知學自逄時始入太學與鄭獬友駙馬都
  尉錢景臻師之欲奏以官辭後隠于白岩山羅提刑適舉以孝廉亦不就

  林放仙居人字達本元祐中將上禮部以親死廬墓側後築草堂于東山隠焉大觀中求八行
  縣欲以放應詔放不懌去之三十里左譽銘其墓

  左緯黄巖人字經臣以詩鳴號委羽居士與許少伊為忘年友劉元禮周恭叔以兄事之其卒陳侍郎公輔以詩哭之有有德傳鄉里無金遺子孫之句子璠璵㻫皆知名
  呉福仙居人性純實括有巨賈留千金其家乆之不至福為貿遷得贏俟賈至悉以歸之賈曰向者吾留千金耳贏則君自致吾敢覬乎互相遜决之縣縣上之郡使中分其息福仍不受賈以其半捐之僧廬謂福曰君行誼如許不應久無子吾近得顔氏女願奉君為似續計焉其後生子奉積至芾兄弟登上第歴顯官云
  余元卿黄巖人父死元卿始生母曰我不見夫何忍見子自剔其目⿰扌⿱斤言 -- 誓不他適宣和冦亂元卿負母而逃力弱不勝仰天⿰扌⿱斤言 -- 誓曰天若助我全母願焚身以報冦定欲償前誓母力止之燃一指以謝天貺其後閭里欲上其事則曰吾非干名者也旋居母喪哀毁不離墓側縣上之郡立碣以記其事
  失其字仲明宣和冦亂載老母奔山水間猝遇名 冦于東城之岡逼使就降仲明義不辱奮
  起詈冦卒死之吕丞相頤浩誄以文

  蔣煜仙居人有文學宣和冦亂與煜遇欲妻以女煜拒之脅以拜亦不従冦曰吾戮汝矣煜伸
  頸就刃詈聲不絶煜性滑稽其臨事有立如此

  黄襲明臨海人字原善宣和冦亂視郡城多圯其北倚山無闉堞首白郡以私財為倡遂增築焉訖事冦驟至合圍數日不得入事聞詔免鄉舉有滕侯膺所與書尺美其功甚詳
  王衡臨海人字平仲大觀中舉八行州歲貢一人衡名居次其上當貢者有微累居衡次者趨衡指抉之覬遞升一年衡不可竟貢當貢者時書攷法甚嚴功過即上達及貢者姓名至提學司以行不應法責郡郡欲改貢衡衡又不可遣職官往諭始聽後死於方臘之亂賊首聞之自戮其黨數人曰何敢殺王佛子
  趙占龜黄巖人字十朋志尚超卓與石尚書公弼李參政光為内外兄弟二公貴無隻字相通其介如此家有軒面植雙檜呼為檜隠士而自號木公居士宣和冦亂動以火攻獨於是軒相戒母敢犯
  徐廷筠黄巖人字季節父中行嘗舉八行中行死免喪不忍娶者十年秦丞相檜當國試題問中興歌頌廷筠曰今日豈歌頌時邪條其未足為中興者有五且曰吾不忍欺君也郡縣屈主學後進師尊之後以累舉恩合得嶽祠廷筠曰吾嘗革封事言嶽廟冗祿無用心既非之可躬蹈邪卒不就
  林鼒黄巖人字叔和與兄鼐及趙師淵杜爗兄弟皆從朱文公遊以學行知名早冠鄉書當用
  累舉恩不就邑人尊之稱為草廬先生詳見水心葉侍郎適所為銘

  僑寓不生長於此而居焉者為僑寓其子若孫生長於此而有科名者入仕進
  洪擬丹陽人字成季紹聖元年中第官至吏部尚書靖康中避地寧海謚文憲有文集十六巻
  事見國史

  呂頥浩濟南人字元直元祐九年中第紹興元年拜左僕射終少傅鎮南定江軍節度使成國公贈太師謚忠穆建炎四年寓臨海淳熙十五年配饗高宗廟庭事見國史子搢兩浙轉運副使孫昭逺知武岡軍
  綦崇禮北海人字叔厚政和八年中第官至寳文閣學士建炎中寓臨海事見國史曽姪孫
  奎歴太府少卿湖廣總領今直敷文閣

  韓昭真定人字用晦丞相縝之曽孫官至直顯謨閣自號大同居士紹興初避地仙居成大亨河間人字正仲元符三年中第官至左朝散大夫直祕閣紹興初寓天台范宗尹襄陽人字覺民宣和三年中第建炎四年拜右僕射終觀文殿學士紹興初寓臨海
  事見國史弟宗伋知衡州子榛知常州孫節知南劍州籍知江隂軍

  錢忱錢塘人字伯誠少師駙馬都尉景臻之子官至少師瀘川軍節度使榮國公紹興初奉秦
  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主寓臨海事見國史

  錢端禮錢塘人字處和少師忱之子隆興二年賜同進士出身參知政事終觀文殿學士謚忠肅紹興初自湖廣侍父徙居臨海事見國史孫象祖見嘉泰四年科名弟端仁直祕閣知郢州姪竽直祕閣知饒州従弟徽之朝議大夫知崇慶府紹興初父稔為守因寓天台従姪□幹辦行在諸司糧料院
  謝克家上蔡人字任伯紹聖四年中第建炎四年參知政事終資政殿學士紹興初寓臨海事見國史弟克明官至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贈朝奉大夫姪傑浙西安撫司參議官
  謝伋字景思參知政事克家之子官至太常少卿知處州紹興初侍父寓黄巖自號藥寮居士
  有文集葉侍郎適為之序孫直見淳熙十一年科名

  郭仲荀洛陽人字傳師官至太尉慶逺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紹興中寓臨海事見國史李擢奉符人字徳升元符三年中第官至禮部尚書徽猷閣直學士紹興初寓臨海事見國史
  子益謙吏部侍郎益能宗正丞

  盧知原山東人字行之官至徽猷閣待制紹興中寓臨海事見國史曽孫子章見嘉泰二年
  科名

  張師正大梁人字子正宣和中平冦難于此官至宜州觀察使河東都綂制紹興中寓臨海
  事見國史

  賀允中上蔡人字子忱政和八年中第紹興二十九年參知政事終資政殿大學士紹興初
  寓臨海事見國史

  蔡向東平人字瞻明樞宻挺之孫紹興初提舉本路常平因寓臨海自號浄空居士有澮水集
  藏于家

  曹勛潁昌人字功顯宣和五年賜同進士出身官至昭信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贈太師謚
  忠靖紹興中寓天台事見國史子耜工部郎中知蘄州耘今利州觀察使

  姜詵長山人字廷言官至寳文閣直學士右通議大夫贈少師紹興中寓臨海事見國史子處
  度知惠州孫注今大理丞

  王之望襄陽人字瞻叔紹興八年中第隆興二年參知政事終資政殿大學士謚敏肅紹興初寓臨海事見國史子鏞知房州銖知荆門軍鉛歴大府卿四川總領今奉祠孫涔歴金部郎官終知婺州
  桑莊高郵人字公肅官至知栁州紹興初寓天台曽文清公幾志其墓有茹芝廣覧三百卷藏于家子世昌自號莫庵有文集三十卷事見尤尚書袤楊閣學萬里陸待制游樓參政鑰葉侍郎適序跋
  虞似良餘杭人字仲房淳熈中為兵部郎官終成都府路轉運判官建炎中以父涭分教于
  此因寓黄巖自號横溪真逸

  林同長樂人字季野紹興二十四年中第官至朝請大夫知惠州先是其父仰為州推官因寓
  臨海

  奉符人字景思中特科監西嶽廟乾道中隨妻祖賀參政允中寓臨海號雪巢先生有詩
  集行于世事見尤尚書袤陳參政騤樓參政鑰楊閣學萬里序記

  李龜朋長安人字才翁與兄龜年齊名中特科監南嶽廟紹興末隨錢少師忱寓臨海應恕括蒼人字仁仲淳熙初寓黄巖朱文公熹以隠居老友稱之門人趙師淵等號艮齋先生于恕諸城人字忠甫張侍郎九成之甥中特科終昌國縣主簿紹興中以父定逺為州判官因
  寓黄巖

  節婦
  名節士大夫之所難也而婦人女子輒易之盖善出於性非必學問之所及也今紀其顯者一人餘則可以槩推矣
  陳氏臨海人貢士朱伯履妻年少夫亡有欲奪其志者陳氏拊膺慟絶既甦歎曰吾寧速死忍聞此言引刀欲自剄姑亟奪之乃免事父母舅姑至孝舅得風眩疾侍湯藥不懈者八年姑老齒豁手調甘旨以養壽百有一歲庭有桃實萱穎之祥郡以聞詔特封安人仍旌表門閭











  赤城志巻三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赤城志巻三十五    宋 陳耆卿 撰人物門四
  孟子進逃楊逃墨而韓愈闢入佛入老非以其擇術不可不謹哉道逺俗龎固有以豪偉聰明之士而遁於異教者如歐陽子所謂曼卿隠於酒秘演隠於浮屠夫隠於浮屠未若隠於儒之為正也歐陽子不之禁又俎豆之則與本論自矛㦸矣台古仙佛國也其多釋與道固宜余細攷之疑亦有沖深虚逺之士隠於其中如歐陽子所謂者乃若趺化飛昇離凡入獨雖神變莫指非所以訓也姑存之而已
  
  東晉
  曇猷燉煌人興寧中至天台舊傳赤城有五百大神居之言輒降禍猷至遇一嫗問塗忽有負而投諸淵者猷飛錫救之水立涸今乾溪是也方誦經有猛獸巨蟒交見猷不動後有神詣猷遜謝願他徙於是鼓角凌虚而去
  曇蘭青州人支姓日誦經三十萬言太元中憇赤城一日有神長數丈屈膝自言願推室相奉
  世傳韋鄉山神云

  懷玉臨海人高姓今樓石村其所居也號高玉禪師居方山運水逺谿忽見一老父曰庵前石
  下有泉也玉舉錫迸湧盈尺乃入天柱山即今湧泉延恩寺

  
  普□遼東人居白岩號普耀禪師事見妙智寺及黄展白郎岩記
  
  定光青州人許姓字静照大同初隠佛隴三十年人罕知者初智顗在江陵夢光引至山頂曰汝當住此汝當終此及顗過佛隴光曰憶昔往時招手否顗即悟光曰金地吾巳居之銀峯爾宜往今修禪寺是也陳大建十三年坐滅凡三瘞體骨踊出後置殿乃巳
  
  智顗潁川人陳姓字德安號智者大師十歲⿰扌⿱斤言 -- 誓佛前願荷正法游佛隴感定光之夢即建寺後示滅石城其徒輿葬佛隴今真覺院有塔存焉嘗著止觀十卷緇流宗為天台教天聖中詔求其書賜名天台總錄其徒如灌頂普明及智晞智璪輩皆有名詳見顔真卿梁肅碑
  灌頂章安人呉姓字法雲號章安禪師聆智顗所說法了無遺忘嘗入都講演義䟽晉王遣使送之還山為造國清寺今為天台第五祖師先是同門智晞絶而復蘇其徒問曰師生何處曰吾生兠率天上見先師智者坐寳座旁皆有人惟有一座尚虚問天人云六年後灌頂當升此説法及化果如其年
  普明㑹稽人朱姓初止國清半岩難於得水一日以杖叩石泉湧出今錫杖泉是也後示滅反
  屈三指云

  隋
  智越臨海人郭姓亦受業智顗嘗誦法華經瓶水自盈居露山精舍大業十三年終國清寺見
  高僧傳中

  唐
  豐干寒山拾得號國清三隠豐干者貎尤寢被髪布裘或時唱歌人問之第云隨我騎虎游松門三人每邂逅則長吟大笑人莫測也有詩偈三百題松石間如云日日日東出日日日西没不知千古萬古人送向青山成底物人競傳之貞觀中閭丘守嘗問豐干天台有何賢聖答云見之不識識之不見欲見而識不得取相國清有寒山拾得状類風狂歌笑不常盖普賢文殊後身也公至宜謁之至則二人方據火談笑閭丘遽作禮二人云豐干饒舌耶遂握手出門而去其後寒山隠寒石山拾得隠祥雲峯遺跡可攷獨豐干不知所終
  溈山禪師初作沙彌自福唐至國清求戒時寒山拾得掃松迎迓臨行寒山送之云千山
  萬水遇潭即止後於洪州□潭山得道見傳燈録

  湛然常州人戚姓號荆溪禪師天寳大歴間優詔不起脫歸台山注天台教今赤城釋籖巖是
  也一日説法竟隠几而化今號天台教主云

  遺則京兆人長孫姓六祖牛頭弟子嘗謂天地無物也物我無物也雖無物也而未嘗無物也如此則聖人如影百姓如夢孰能死生哉至人以是能獨照能為萬物主吾知之矣於是至佛窟四十年而終世號佛窟禪師
  普岸漢東人蔡姓百丈弟子太和初止水磑西峯翌日有虎引至平田今萬年寺未幾寺成闕夏侯姓相國孜之猶子遊天台感異人語於静安鄉剏福田院今慧峯也後守駱延訓命居靈鷲人死於饑璋聚骸以葬錢武肅王嘗夢一僧形觀甚偉寤求之不獲後圖形至此處乃璋也諭令歸國號至德大師
  闕受業白雲院嗣法於六通紹禪師人闕稱欣四面後入天台華頂莫知所終
  五代
  勝光和尚住兠率院事見傳燈録
  大小静不知何許人同憇國清寺深悟宗旨其問答為人所傳
  聖者頭陁初憇國清寺顯異甚衆其雷馬山伐木事見頭陁庵
  全宰錢塘人沈姓嘗得石霜印可晚遁暗岩二十年今趺坐處尚存
  師簡初憇天台戯龍院時大旱有龍卧巖間簡以杖叩之隨即霶霈簡善書求者多以鵝酒易
  之徳韶常語人曰此簡羅漢也後示滅錢塘

  德韶龍泉人字惠舟清泰二年入台嶺憇智顗道場後於通元峯卓庵嘗有頌云通𤣥峯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時法眼印可之凡建道場一十有二處國朝開寳中示滅蓮華峯世號韶國師
  本朝
  道榮不知何許人淳化中居長隴院習禪定靈異頗多時以羅漢目之既入滅人有見於壽昌
  五百應真位者今肉身尚存

  自詢號國一道者傳法於了定大寂嘗燃一臂供佛雍熙初勅為建受業寺詢燃身以報火滅
  舌根不壞詔改寺為壽昌今萬年是也

  遵式寧海人葉姓字知白少住寳雲洞天台宗㫖後又歸東掖其靈異非一嘗以錫卓石成泉後又講法於杭之昭慶寺學者以千計賜號慈雲一日自言將死問其所歸以浄土寂光為對天聖中入滅
  長吉住浄名庵號梵才大師事見嘉祐院
  居昱錢塘人郭姓七歲扣疑於林逋書如夙諷丱角禮僧願拾誦法華經七日而周世號昱法華通判夏竦表為沙彌卒後三日啟棺貎如生昱善為詩有松聲和雨聴山色帶雲㸔之句
  知白居永慶院郎侍郎簡記行業云天台僧獨知白為可紀白嘗謂釋書不少觀者若臨海求
  濟茫乎不知其涯必有維楫之助然後旁行不難

  清徹仙居人戒行高潔天禧中嘗截一掌為衆祈雨立應庵前猛虎馴伏洎死鄉人塑尸事之處謙永嘉人潘姓字終倩住白蓮院號神悟大師為王荆公安石所知州旱請禱雨于潭謙語
  龍曰昔智者誨汝旱則施雨今偶忘之耶言訖雨大注

  如吉臨海人僧業精修元豐間居妙智院事見陸農師記
  智賢寧海人慶歴間遊錢塘傳智顗教又事明静師儒佛皆得趣後歸崇教寺卒禹昭寧海人傳智顗教又與智賢論五經得其奥㫖羅提刑適嘗咨請焉
  了然臨海人薛姓號智湧法師初母胡無子禱於石觀音像夢有一老僧手持蓮華語曰食是當娠然非汝子也生而超異住白蓮寺寺後有龍湫路嶢陋師呪之使遷一夕大風雨遂徙寛地寧海建法㑹請主法席寐中見有持牒来者曰兠率天請説法又夢一龍化為神告曰師七月當歸矣既寤併日演法且誡且别坐而化
  本如四明人林姓住白蓮院號神照大師卒之夕所居梁木盡壞體聞異香人見雲端有一衲子焉比葬發函如化爪髪俱長矣塔近地一日生蓮花趙清獻公抃作行業記
  良弼永嘉人柯姓學天台教訪僧本如於白蓮得其要㫖従之者甚衆住香積壽安又住白蓮
  歸壽安而卒

  元照錢塘人唐姓字湛如號安忍子深明教律四方宗之少遊天台度石橋合爪誦經想方廣而度者三復遶宴坐峯石誦經失足幾堕如人扶之而免與蔣之竒楊傑諸人為方外交劉燾作行業記
  處咸臨海人王姓字應之住崇善寺寺敝謀遷之令李廷芝夢神告曰五祖臺下龍頭九九和尚宜見之公未諭閩人陳白曰五祖天台教之第五祖師也昔居此山號五祖臺又指師九月九日生辰龍也其此僧之謂乎李悟趣為興寺後住白蓮院歸寂前二日與衆别楊傑為作誦云
  妙機仙居人陳姓母初娠夢有神僧告曰當生賢子至生有竒相落髪事雙林昌師後歸林下通判章憑因行縣謁之問如何是妙曰㸃鐡成金如何是機曰百發百中章尊事之又有行機者號簡堂操行尤峻世號大機小機云
  照伯不知何許人居崇教寺塔下夏坐則向日冬卧則擁雪或引紙縦筆濃淡横斜初若狂言終無不騐宣和已亥正旦忽持巨軸與一徃還士人緘縢甚宻巳乃行哭于市其中所言自方冦猖獗次及遼亡迄于中興日時不易一日忽辭寺僧去或問何往曰不天台不五臺不東去不西来沿道誦詠數日趺坐塔下視之死矣衆欲舁入寺忽躍起狂走従寺後登山縁高如猿猱衆墮即之望木杪騰踊者數十不知所終
  法濟臨海人師黄巖浩先罕卧食冬夏不爐扇建炎冦亂與其徒各燼一指以保城邑每誦法華至藥王品輒太息曰身如垂疣附贅虚生浪死何益遂采薪自焚是夕星月皓然忽天雨白花大如朔雪清旦拾遺骨得舍利焉
  澤龕寧海人葉姓建梁王寺塔塔成或請記歲月龕曰吾自有之乃取一鐸朱書二十字使垂之絶頂曰此塔記也乾道中通守趙師䕫侍母陳經行見塔壞欲新之夜感於夢且問始末使取鐸書以觀則曰二十世十八姓之僧造塔遇走小月東邑之氏修治趙母子駭歎施緡錢百萬且繪龕像於塔下焉
  
  周
  王喬字子晉周靈王太子好吹簫作鳳鳴浮丘公接以上嵩高三十餘年後人求之不得偶見亘良曰告我家人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至時果見喬乘白鶴而去後為右弼真人治桐柏山詳見喬祠
  前漢
  茅盈咸陽人字叔申於龍顧山駕鶴上昇按茅山記云盈漢景帝時人其高祖濛字初成秦時至華山飛升先是有童謡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昇入太清時下𤣥洲戯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盈年十八委家學道詣南嶽上真西城王君受道道成命為太𤣥真人領東嶽上真卿司命真君至漢哀帝元壽元年乘雲駕龍至太霍赤城玉洞之府見道史屬辭叔申馭鶴注及臨海圖經
  後漢
  徐來勒字元和甫按本際經云昔在赤明刼一百八身為道士濟生度死其後白晝乘火上
  昇至東漢時為太極法師餘見括蒼洞

  劉晨阮肇永平中入天台山採藥失道遇二女焉詳見劉阮洞幽明錄作劉晟王逺東海人字方平舉孝廉官至中散大夫明天文圖讖逆知盛衰吉凶如指諸掌桓帝召不起後强起終不言但題數百字於宫扇上其語皆騐留太尉陳耽家三十年忽自言當死死後歛三日失其所在後至括蒼山與蔡經㑹焉詳見隠真宫
  徐公郡人居山鍾御功成以鐡錐刺穴有白鶴自石鼓飛出駕之上昇見道史屬辭按郡國志
  云漢末有徐公知於此山成道控鶴而去意其人也

  陳仲林漢末人與許道居尹林子趙叔道三人居盖竹山得道其後王世龍趙道元傅太初
  等又居之

  呉
  左慈廬江人字元放李仲甫弟子葛元之師也呉赤烏二年嘗與元遊括蒼洞錬九華丹服之
  得道

  葛元丹陽人字孝先洪之從祖初在赤城後入括蒼蓋竹等處遇三真人授以秘訣符籙戯幻之術無不通曉呉赤烏七年尸解而去為太極左仙公政和中封沖應真人見高道傳
  蔡經括蒼山人遇仙人王逺巳而羽化詳見隠真宫
  
  許邁一名元字逺遊隠盖竹山塵外記云蓋竹山有洞仙人許遠遊居之又見晉書真誥袁根栢碩剡縣人因驅羊度赤城山忽有石門豁然見二女方笄遂為室家後謝歸女以
  香囊遺之根後羽化碩年九十餘

  平仲節河中人以劉石亂中國渡江入括蒼山受業宋君存心鏡之道積四十五年後乘雲
  駕龍上昇

  梁
  徐則東海剡人居天台觀號隠真中峯武帝詔講道要徐陵欽其風致為作頌焉晉王廣鎮楊州召問道法則遜免一夕死柩自江都還台道中多見則徒行云得放還故棲矣令弟子掃室曰客至宜延於此語訖跨石梁而去須臾柩至方知其異見隋書
  陶𢎞景丹陽秣陵人字通明號華陽隠居嘗居寧海閬風里與張少霞煉丹今鐡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側有東山猶存庵址嘗夢神告曰山在後海在前金笈玉笥居兩邊是中可以藏汝丹遂瘞丹焉其後漁人每值月黒望見火光屬林紹興初邑人胡俊發地得甆合大小三重内貯石紫赤色如鐡有陸湜者取而藏之居半載有一道流至號茅山人與語大悦留之宿以丹示之道流歎異夜深各就寢比曉人與物俱亡矣見南史隠逸傳及高道傳
  
  王逺知郡道士善易作易摠十五巻唐上元中一日雷雨暝霧中有老人叱曰所著書何在上帝俾遣六丁至取且責曰此上方禁文汝何為藏之逺知曰青丘元老傳授老人曰帝謂汝仙品巳及斯令展二紀光宅中死長壽中有人過海見之見龍城錄異人錄
  司馬承禎洛陽人字子微隠玉霄峯號白雲子博學能文尤長古篆則天朝累召不起睿宗召問理身之道對曰國猶身也老子言游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天下治矣又問隂陽術數則曰損之又損以至無為帝欲寵以官固辭歸著坐忘論年百餘歲忽謂弟子曰吾今為青童君所召乃蟬蛻而去弟子歛空衣葬之詔謚貞一先生國朝政和中封丹元真人
  謝自然華陽人㓜而入道其師以仙經示之一覽如舊記慕南嶽魏夫人之操一日往浮海尋蓬莱遇道士謂曰蓬莱隔弱水二十萬里天台山司馬子微身居赤城名在丹臺此良師也遂回詣子微受法後白日仙去事見續仙傳
  甘泉先生不知何許人隠華頂峯頻詔不起開元十八年特於王屋山置闕  居之吳筠華隂人字貞節天寳初遊天台觀滄海與名士相娯樂文辭傳京師𤣥宗召見大同殿獻
  元綱論三篇大厯中卒剡中號宗元先生見唐書隠逸傳及髙道傳

  賀知章字季真㑹稽永興人按許鼎撰通和先生祖貫碑云貫學黄老初賀監得攝生之妙負笈賣藥數百年不死後於天台山升仙元和中貫嘗遇之授斷穀丹經謂曰子寛中而柔外可語道也道以退節為首退節則寡欲寡欲則神逸神逸則無為無不為反此而求道如却走以追奔爾見唐隠逸傳髙道傳
  田虛應齊人字良逸得大洞法每水旱請禱但敝衣岸幘而坐應不旋踵元和中入天台屢
  詔不起

  應夷節汝南人字適中母夢流星入牖而生後遊天台與葉蔵質劉處静為林泉友㑹昌中於桐柏觀建壇以居凡五十年謂其徒曰玉京金闕泉曲鄷都惟心所造爾汝等勉之年八十五卒及窆惟空棺羅隠為之贊
  馬惟良相人字雲翼修道衡嶽元和中入天台㢘使元稹聞其風常造請方外事後以三洞
  法行於江表屢詔不起

  徐靈府錢塘人號黙希子居天台雲盖峯目為方瀛以修鍊自樂嘗為詩云學道全真在此生迷津待死更求生今生不了無生理縱得生知何處生㑹昌初頻詔不起但獻言志云野性歌三樂皇恩出九重来傳紫宸命遣下白雲峯多媿書傳鶴深慙紙畫龍將何佐明主甘老在岩松
  閭丘方逺舒州人字大方初學出世術受籙於玉霄道士葉藏質毎曰葛稚川陶貞白吾之師友也詮太平經為三十篇昭宗屢詔不起天復六年沐浴端坐而逝舉棺但空衣後人於仙都及廬山見之見續仙傳
  厲歸貞天台人嗜酒嘗單衣精水墨漢乾祐三年於中條山飛昇語人曰吾台州唐興縣人
  

  葉藏質括蒼人字涵象咸通初創道齋玉霄峯號石門山居精於符籙懿宗從其奏以所居
  為玉霄宫

  左元澤永嘉人居玉霄峯三年絶粒不語常制真一頌云大道杳㝠不可致詰含太虚為廣舎總萬宇為一貞以道守真真亦非一信之以自然任之以萬物胎根既斷三界逈出九祖得度三官息筆實賴無功之功其功妙而難匹
  陳寡言越人字太初隠玉霄號曰華琳以詩詠自娱其山居詩云醉卧茅簷不閉闗覺来開
  眼見青山松花落處宿縁在麋鹿羣従林際還臨化以詩别其徒

  王可交蘇州人一日棹舟入松江中流見畫舫有道士七人皆玉冠霞帔一人呼可交與以二栗命一黄衣送上岸且令合眼洎開眼已失黄衣但見峯巒中松柏參天問之乃天台山瀑布寺前也自是不食衆白於臺與州後挈妻子入四明山不復出見續仙傳
  杜光庭字聖賔天台人或曰括蒼人號東瀛子為時巨儒懿宗朝與鄭雲叟賦萬言不中遂
  入道初従僖宗入蜀有文集百巻終於上都太清宫内供奉

  王仙姑黄巖人小名子松家岱石村行至石櫃山遇仙成道咸通七年飛昇今其鄉有王仙
  姑村

  黄道士居黄巖山山旁有石驛即仙人王方平所居也
  五代
  朱霄外郡人居白雲菴善河圖秘緯持其法嚴甚錢忠懿王給驛以進錫賚一不受館於都廣順初謝歸乃葺菴為觀居之今栖霞宫是也按崇道觀蔵殿有題梁云呉越兩街道統天台道門威儀棲真明德大師通𤣥先生正一天師特進檢校太傅守太保上柱國呉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朱霄外建
  本朝
  張無夢鳯翔人字靈隠號鴻䝉子㓜入華山與种放劉海蟾為方外友師陳摶得㣲㫖廬於瓊䑓行赤松導引法間以修錬事形歌詠題曰還元篇真宗召問長久之䇿不對令講易即説謙卦曰方大有之時宜守以謙上喜除著作佐郎不受復召講還元篇答曰國猶身也心無為則氣和氣和則萬寶結有為則氣亂氣亂則英華散此還元大㫖也賜處士先生號亦不受上以長歌贈行自丞相以下咸賦詩後終於金陵
  黄永乾居天慶觀一日解化後半月有州駚足回自金陵於道中解後叙問款宻且俾寄音
  觀中道舊暨歸則知以其日尸解矣見道史屬辭

  張日損天慶觀道士事見三官堂記
  屈元應臨海道士范文正仲淹表友人王居墓言屈深於易且善琴盖祥符初嘗與范過從
  者也

  王温樂安人善造夹紵像景德四年上昇因改縣曰仙居今社壇即其址也
  張用誠郡人字平叔嘗入成都遇真人得金丹術歸以所得稡成袐訣八十一首號悟真篇巳而仙去至淳熙中其家蚤起忽有一道流踞主席而坐叩其家事甚厯厯㑹其孫他出乃去人以為用誠之歸云
  彭文昌彭溪人有道行行天心法政和中令晁昌之女惑於祟以告文昌乃市之滛祠為妖
  也焚其廟聞鬼神哭聲其恠遂絶

  蛇姑不知何許人居臨海後嶺之顛樵者見之以告居人忻生生訪焉見庵畔有一蛇䕶守遇不善人則逐之故號蛇姑邑人張得一徃謁授之訣曰心湛湛而無動氣綿綿而徘徊精涓涓而運轉神混混而徃来張矍然解悟遂遊方不歸矣


  赤城志卷三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赤城志>



  欽定四庫全書
  赤城志巻三十六    宋 陳耆卿 撰風土門一
  按周官職方揚州有金錫竹箭之利有穀與畜之宜隋志亦云㑹稽數郡饒於海陸一年蠶四五熟有夜浣紗旦成布者此通越與㑹稽言之非専指台也而台最瀕海且依山地育人培演迤深厚又與他州不類顧生之者衆而食之者亦殷則日貴月翔有過於渡江數倍者未可咎物産之薄而人之蕃息可賀也㑹歳屢豐粒米狼戾雖細民亦不欠一飽而暇責其餘哉余故自穀帛以下品列彚聚且䟽其名狀以俟博識冠之以土貢者亦尊君之義也
  土貢
  舊貢
  金漆其木似樗延蔓成林種法以根之欲老者為苗每根折為三四長數寸許先布於地一年而發則分而植之其種欲疎不欲宻二年而成五年而收收時每截竹管鋭其首以刅先斫木寸餘入管舊傳東鎮山産之以色黄故曰金漆云
  乾薑陶𢎞景云乾薑惟臨海章安二三村善為之其法以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更六日又去皮然後曬乾置甕𤭛中謂之釀也今章安城門黄杜所出尤佳齊孔琇之為守至以為獻則其來久矣
  乳柑出黄巖斷江者佳他如方山下亦有之然皮厚味酸且香韻亦差减每歲雨多則結實長未霜以餉行都貴近謂之青柑其實長八九寸者絶為艱得園丁預擇以待貢獻曽守宏父詩有一従温台包貢後羅浮洞庭俱避席之句
  甲香一名流螺臨海記云生東鎮山傳信方亦云出台州小者佳其法先以酒煑去腥涎云可聚香使不散也南州異物志曰甲香大者如甌其面纔長數寸殻有刺惟以衆香和爇則愈芳若獨爇則否
  鮫華蘇恭云形似鰲無足而有尾山海經曰鮫沙皮可以飾劒今南人但謂之沙魚本草云皮
  有二種其最大而長喙如鋸者曰胡沙小而皮粗者曰白沙

  飛生鳥本草云□鼠出山都平谷即飛生鳥也狀如蝙蝠大如鴟鳶毛紫色常夜飛生子南
  人多以為怪蔵其皮諺謂臨産者持之則易娩

  元和郡國志
  甲香三十斤
  鮫魚皮一百張
  元豐土貢錄九域志
  金漆三斤
  甲香三十斤
  鮫魚皮一十張
  今貢
  大禮
  銀六百五十兩
  絹五百疋
  瑞慶節
  銀一千兩
  絹五百疋
  土産
  穀之屬
  臨海異物志云丹丘糓夏冬再熟言其土所宜也夏熟者曰早禾冬熟者曰晚禾其最早者曰六十日曰隨犁歸曰梅裏白曰便糧其次早者曰白婢暴曰紅婢暴八月白晚者曰白香曰白堇曰大禮細禮若是數者名最著土人通藝焉又以色言之則大青矮青光頭青黄㪚秈馬觜紅金珠之類是也而馬觜紅尤香而甘以次言之則獻䑓相連寄生第二遍之類是也而獻䑓最貴至於旱稜宜旱倒水頼宜水是又其性之相反者也糯之種相傳有數十而可記者有流水糯白糯黄糯麻糯荔枝糯烏鹽糯皆以其色近似至葉婆糯郎君糯則因其人得名而矮子糯則以其穗短而稱焉占城自占城國至剡秈自剡至大中祥符五年以淮浙㣲早使於福建取稲三萬斛分給種之今土俗謂之百日黄是又其得之閩中者也名色雖多總其目曰秔曰糯爾雅所謂黏與不黏者是其别與
  有大小二種廣雅云大麰也小䅘也今小者有赤白二色以赤與白名者取其色又有名穬麥
  蠶麥者别種曰蕎麥秋花冬實

  胡麻可飯油麻可壓油大麻可為乳酪
  有秈糯二種江東呼曰粢
  有赤白紫褐黑五色又有形如虎爪羊角或刀鞘者又一種名白匾荳生籬落間可藥可食一
  種名蠶荳蠶熟時有之

  帛之屬
  越羅自唐有名杜甫繰絲行有越羅蜀錦之稱台越地也
  有花綾杜綾綿綾摴蒱綾四種
  出仙居黄奢者佳
  三伏時織者為上秋次之冬又次之絹亦同
  紡絲為之輕者曰縐紗宜夏重者曰紡絲宜冬
  以粗絲為之又有以綿繭搣之而成者曰搣綿搣繭
  有葛紵麻三種皆績其皮為之史記以紵為纑
  貨之屬
  銀出天台赤巖
  出天台赤巖郭婆坑等處
  出仙居天台等處
  出臨海興國仙居安仁天台楢溪寧海東溪
  州有蜜巖見梁傅昭傳
  有二色黄者造燭白者醫家用之
  屬于浦者成於土屬杜瀆者漉於砂
  按陸羽茶經台越下注云生赤城山者與歙同桑莊茹芝續譜云天台茶有三品紫凝為上魏嶺次之小溪又次之紫凝今普門也魏嶺天封也小溪國清也而宋公祁答茹吉茶詩有佛天雨露帝苑仙漿之語盖盛稱茶美而不言其所出之處今紫凝之外臨海言延峯山仙居言白馬山黄巖言紫髙山寧海言茶山皆號最珍而紫髙茶山昔以為在日鑄之上者也
  蘇文忠軾雜志云吕獻可遺余天台玉版過於澄心堂又米元章用黄巖藤紙硾熟掲其半用之有滑浄軟熟之稱今出臨海者曰黄檀曰東陳出天台者曰大淡出寧海者曰黄公而出黄巖者以竹穰為之即所謂玉版也
  紅花秋末種春末乗露采之可以染絳
  花之屬
  牡丹多種歐陽公花品序云南出越州呉越錢氏喜栽植其盛若菜畦今天台最著芍藥多種亞牡丹
  酴醿一名木香有花大而獨出者有花小而叢生者叢生者尤香舊傳洛京歳貢酒其色如之江西人採以為枕衣黄魯直詩所謂風流徹骨成春酒夣寐宜人入枕囊是也
  海棠紅色以木𤓰頭接之則色白又有二種曰黄海棠曰垂絲海棠垂絲淡紅而枝下向巖桂一名木犀紅者號丹桂又有黄白紫碧四色與重䑓及四時開者而黄者尤香山茶有紅白二色
  薔薇紅紫色枝榦有刺又有黄色者
  拒霜一名木芙蓉有紅白二種及百葉者
  山樊極香木髙數尺北人呼曰瑒花
  有四十餘種今可記者曰黄曰白曰紫曰御袍曰金銀荔枝之類則取其色曰甘則取其味曰毬子曰玉繡毬曰金盞銀臺則取其形之類曰酴醿曰桃花曰茉利則取其花之同至是而獨頭開者曰佛羅菊狀似孩兒者曰孩兒菊髙與籬落等者曰東籬菊自海外得種者曰過海菊餘不可勝載云
  瑞香張祠部以瑞為睡故其詩有曽向廬山睡裏聞之句而蘇文忠詠此花詞乃云領巾飄下
  瑞香風俗但稱瑞香

  丁香有紫白二色出海山
  杜鵑俗號映山紅一曰紅躑躅王荆公詩所謂亦見舊時紅躑躅是也又有一種紫色唐開元中僧自天台鉢中以藥養其根種闕林寺或見紅裳女子遊花下俗傳花神即此花也
  麗春莖生花媚而香
  金錢深黄花圓如赤仄
  玉簮質素而香其形似之
  金棣棠淡金色
  迎春一名黄雀兒花
  金沙有紫色者黄魯直詩所謂紫綿揉色染金沙是也
  錦帶長蓧而花綴其上有若錦然王元之目為海仙作詩云錦帶為名卑且俗為君呼作海仙
  

  金鳯有數色狀若飛鳯一又曰鳯仙
  八仙狀如瓊花八蝶簇一心又有小蝶簇聚如碧玉者曰玉蝴蝶
  雪玫瑰白色又有紫色者曰徘徊花
  長春紅色一名月月紅
  滴滴金黄色一名滴露花
  山丹一歳著一花
  木筆初發如筆狀一名辛夷見韓退之感春詩
  凌霄附木蔓生有毒或凌晨仰視花露滴目則能䘮明
  木槿詩名舜花一曰日及花施肩吾詩所謂但看日及花唯是朝可憐是也
  玉繡毬白圓如毬
  剪金葉分數岐如剪裁之狀
  寶相蔓生類長春
  宻槱紅黄色千葉歐陽公牡丹記作此槱字俗云蜜友者非
  水仙本云雅蒜黄魯直謂質可比梅而枝不及有只比江梅無好枝之句又有一種曰金盞銀
  

  梔子一作支子一名鮮支上林賦鮮支黄礫司馬彪注鮮支支子也佛書稱簷蔔花六出按黄
  魯直云八出者勝近有一種花瓣尤多且大名川梔

  蜀葵爾雅曰眉戎葵釋曰蜀葵也一種曰夏葵有紅白紫三色
  石竹一名曰錦竹頗多種李太白詩所謂石竹繡羅衣是也
  百合紅白色根如胡蒜疊生二三十瓣又有川百合先實後花杏黄色上有墨㸃如洒墨然甖粟以狀如瓶甖其中似粟故名本草有甖子粟正用此字俗云鶯粟者誤
  鷄冠其狀似之佛書所謂波羅奢花是也
  紫荆
  藥之屬
  百藥祖
  黄寮郎
  催風使
  含春藤
  石南藤
  清風藤
  耆婆藤
  天夀根
  千里急
  紫葛
  烏藥
  百稜藤
  右十二品按本草皆出天台山
  黄精白居易贈天台鄭隠居詩有黄精花未茸之句山中人九蒸九暴而食
  仙茅一名山茅出天台洞天宫者最勝傳云千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言其功力也白者葉大有毛甘而少膏赤者反是貫休詩黒壤生紅术指天台也杜光庭空明洞詩芝术迎
  風香馥馥指黄巖也

  茯苓松脂入地而生傍根者為茯神
  根子出天台蒸餅峯後向東者佳今貨于市者多國清天封所産故不能愈疾
  附子出仙居黄皮山比蜀産為下
  草烏出蒼山
  芍藥有赤二種
  天南星葉兩頭相抱穗似榴子根似芋而圓如蒟蒻
  天門冬爾雅謂之蘼一名虋冬夏生白花秋結黒子
  苦參根黄莖並生一名水槐
  𤣥參陶𢎞景云道家用以合香
  薏苡形如珠而稍長
  地黄有三種以水浸試其浮者曰天黄沉者曰地黄半沉半浮者曰人黄然人黄為下枸杞一名王母杖
  茱茰似椒而淺青色者曰山茱茰粒大而黄黒者曰吳茱茰又有一種紫色九日人以泛觴白芷近城及天台仙居多種之
  巻柏叢生石上以葉似柏巻故名
  半夏獨莖生皮黄肉白
  紅色香勝蜀椒今天台獨勝
  細辛白者良陶𢎞景云出臨海
  牽牛子有黒白二色蔓生籬落間一名鼔子花碧色陶𢎞景云此藥始生野人牽牛以易之
  故名

  蛇床子一名蛇米毎枝上有花頭百餘結同一窠
  車前子土人呼為蝦蟆衣
  決明子葉似苜蓿而大實似馬蹄者號馬蹄決明又有草決明
  蒼耳一名羊負米
  何首烏赤者雄白者雌本名交藤因何首烏服之故名
  五味子以五味具故名俗名南藤
  菖蒲生石罅者曰石菖蒲葉細生陂澤者曰水菖蒲葉㣲大
  五倍子子青大者如拳
  覆盆子以老者食之可温水臓故名
  葶藶月令孟夏靡草死注云蘼草薺葶藶是也
  萆薢莖有刺者根實無刺者根虛虛者勝
  黄連狀若連珠具九節者妙
  苽蔞一名黄苽詩所謂果臝之實是也
  龍膽狀似牛膝味苦故以膽名
  俗名蓬蒿土人於重午前一日收其葉以製艾
  橘皮有青陳二種
  香附子叢生道旁一云蓑草
  萞麻紫莖子青褐色
  藷藥一名玉延一種出臨海寧海山中根圓而長名山藥其下品曰水藷藥又一種紫黄色曰
  虎掌藷以形似故名多出黄巖

  狶薟一名火杴草
  骨碎補一名胡孫薑唐明皇以其主折傷有竒效故名
  石斛按本草温台亦有之以廣南者為佳
  茵陳有山茵陳家茵陳二種
  蔢荷
  芎藭
  蒲黄
  天羅
  馬蘭
  羊蹄一名蓄或又名秃
  菓之屬
  梅多種花白者為盛餘則有緑蕚梅紅梅雙梅香梅千葉梅夏梅寒梅其實之酸則一也又有黄
  色者為蠟梅無實

  桃多種以天台水南為勝皆夏熟惟紫桃一名崑崙桃以秋熟更有名寒桃以十月熟又有實小
  如梅者曰御愛桃又有水宻桃綿桃餅子桃其無實者為碧桃緋桃

  花與梨花類有緑李蠟李朱李紫抹李數種
  花類紅梅舊傳天台山有六出五色者號仙人杏
  花雪白有雪梨梅梨青消梨水梨紅縻黄縻等數種其大小不類
  花有紅白二種俱結實又有碧蓮府蓮朝日蓮
  安石榴花有單葉百葉一種號花石榴蔵其實花開不壊
  枇杷葉隂宻不凋冬花夏實
  花頗香有榻橘緑橘乳橘朱橘等種
  金柑黄色如彈丸
  皮辛色黄有青橙皺橙香綿橙等種
  朱欒實大如甌理粗而皮厚其瓣堅酢不可食俗呼沙柑又有香欒蜜覃二種
  爾雅注云似橙實今土産大者如甌盂
  楊梅臨海異物志云子如彈丸赤色五月中熟近歳土人所植多大而甘
  櫻桃一名荆桃一名含桃一名鶯桃吕氏春秋以鶯嘗舎其木故名鶯桃俗但云櫻桃林檎本名来禽出天台者佳
  蒲萄二種紫者㣲酸青緑者甘甘者名水晶味尤勝出仙居
  本草栗注云剡及始豐皮薄而甜相傳有人病足往其下食數升即能起行始豐今天台也小
  者號茅栗

  榛似栗而圓小又有二種曰鈎栗俗呼巢勾
  小而圓黑又一種名櫧差大而味澁俗呼曰苦□
  銀杏本名鴨脚後以其色白易今名
  𬃷有馬頭𬃷鍾𬃷鹽官𬃷數種又一種名棘子實小而圓
  有紅緑烏黄數色及牛妳八稜無核丁香等種
  形似柿青黒色一名緑柿
  楊桃臨海異物志云色青黄其核以𬃷蓋今山𬃷又一名羊桃本草云藤梨或名獮猴桃𤓰有金𤓰銀𤓰等種又有名八稜約青筭筩者
  木𤓰一名木梨比宣城為下
  花實相續而生天台仙居有之
  有牛頭菱緑菱三角菱等數種
  俗名雞頭陂塘間有種者
  荸薺生水田中
  出臨海蔡嶺者佳
  甘蔗有竹狄二種出黄巖亢山等處
  春生苖引蔓根大如臂
  茨菰即鳬茨東漢書作鳬茈葉有稏如燕尾生水田中今蔡嶺為多
  蔬之屬
  芥一名水蘇有紫芥黄芥青芥油芥數種出石罅者曰山芥味極辛出黄巖仙居
  大曰白菜小曰菘菜又有白頭牛肚早晚等數種
  波稜葉尖理細如波紋劉禹錫嘉話云出頗稜國有僧携子而至俗訛為波稜按唐西域傳貞
  觀十一年泥婆羅遣使入獻波稜菜非頗稜也

  一名同蒿又有蔞蒿葉細而香
  有花薺紅薺二種
  一名草鍾乳四時纂要云一剪一加糞歲不過五剪云
  胡荽一名元荽㓜㓜新書又云鵝不食草
  爾雅曰蕨鼈郭注初生者可茹土人多以配笋焉
  四時有之惟冬其白愈長
  萵苣遯齋閒覽云出萵國
  苦蕒字書曰苦□蠶婦所忌
  莙薘其莖和灰汁可澣衣
  有早筀晚筀江南含肚石筍箭筍燕筍鞭筍苦筍等種
  似韮而葉濶多白
  有五種赤白紫三色又有馬莧五色莧
  大蒜也一呼曰胡蒜舊傳天寶中此州李木生一枚呼為胡蒜俄而祿山叛乃先兆也多種出仙居稠臯者勝其地有左溪右溪中溪中溪者㝡香又天台萬年山出合蕈土人珎之
  多暴以致逺仙居亦有之

  薑本草云出臨海章安者佳
  萊菔俗名羅蔔宜於沙地出黄巖潮際者尤大
  牛蒡三歲一花根可食土人以中元日脯之
  木耳生木上又有生石上者曰石耳生木上而細者曰天花蕈
  𤓰有冬𤓰秋冬瓠𤓰稍𤓰等數種
  若蹲鴟謂之芋魁今出城西砂田者佳
  生海水中出寜海古洞者佳
  紫菜莖纎而稀生海崖石上土人以春初者為貴呉都賦綸組紫綘註紫紫菜也海藻生海中又一種甚大俗名大菜又一種細而紫色名鹿角菜
  香菜有細大二種
  有紫蘇花蘇板蘇三種
  草之屬
  芝抱朴子云芝草生盖竹括蒼山晉許邁云天台臨海山多有仙人芝草耳目記亦云赤城山頂
  有青芝二根焉

  蘭每幹一花而香濃者蘭五七花而香薄者蕙
  埤雅云一名鹿葱可以忘憂夏開者髙而葉大秋開者短而葉細又有鞓紅百葉者有鵝黄而
  香者

  茜生山谷中三稜可以染絳
  生浦中束其葉可為薦藉有白色者其根號茭手可食
  生陂湖中
  三白農人云三葉白則稲熟
  三種中有梗者曰木藍可為澱者曰松藍可染碧者曰蓼藍
  燈心澤地叢生莖細圓可為蓆
  馬鞭莖方花鈿色下如鞭鞘
  僊掌生石壁上如人掌故名
  爾雅謂之□江生者為淡蕢近海生者為鹹蕢土人以為䌫為席為屨
  爾雅萍注云小萍也江東呼為薸有素紫二色紫者以壅田極腴又圓葉白花者曰白蘋江岸者曰紅蓼道傍者曰辣蓼可造麴蘖
  或謂之葭小者曰藋
  木之屬
  金松按唐李德裕賦序云於顔太師猶子舊宅覩竒木枝似檉松葉如瞿麥訪其名曰金松得於台嶺故為之賦其畧云風入葉而成韻露垂柯而流液含春靄而葱青映夕陽而的皪疑翠羽之羣翔笑金潭之旁射亦猶處子在於隠闕竒材遺於山澤
  琪樹按孫綽賦云琪樹璀璨而垂珠李善註云仙都所産未言其狀也至唐人詩詠始盛李紳詩註云垂條如弱栁結子如碧珠三年子乃一熟每歲生者相續一年者緑二年者碧三年者紅綴條上璀錯相間此言其狀而其詩云石橋峯上棲𤣥鶴碧澗巖邊䕃羽人氷葉萬條垂碧實玉珠千日保青春月中泣露應同色澗底侵雲尚有塵徒使伏根成琥珀不知松老化龍鱗許渾詩云月明琪樹隂鮑溶詩閒踏莓苔繞琪樹皆謂此也
  土産最盛天台有怪松大數圍髙不四五尺陸龜䝉嘗讚之寧海梁王寺亦有偃松極古怪葉匾而香
  有御愛檜海檜二種
  爾雅云椅梓注云即楸也
  天台山有八桂
  爾雅作櫰葉大而黒
  有刺杉細杉瑞杉等種
  色㣲赤氣辛
  有黄桐毛桐梧桐等種
  脂可為香名山畧記云天姥山有長楓千餘丈今無之
  黄色或名黄檀
  杜光庭題空明洞有松檉蔽日影森森之句
  根生瘤呉都賦云楠瘤之木
  謝靈運名山志云樓石山多有之
  實可食
  子似茱茰而香
  其類有十葉同而理異
  性堅得土之正可為梳材
  葉似栗可染皂其實橡也
  皮粗
  一名榖舊傳皮斑而有瓣者為楮皮白而無瓣者為榖
  出樓石山
  冬青宫中號萬年枝四時常青
  樺桃皮可為燭唐人所謂朝天樺燭香是也
  金荆木堅有文可為床
  子可熟絹
  形幹類椿葉脱處有㾗如摴蒱子故名然無用莊子所謂匠者不顧是也
  黄心以其心黄故名
  烏桕實如鷄頭液如猪脂可壓油為燭
  栟櫚呉錄云出臨海山中一名㯶櫚
  其葉下垂細者曰西河栁又一種曰櫸杜甫詩所謂櫸栁枝枝弱是也
  黄楊歳長三寸遇閏則縮一寸東坡所謂厄閏年者是也
  水楊葉圓而濶且梗短生水濵
  苦條材可為弓
  有黄桑青桑花桑水桑過海桑
  葉不類桑蠶惟三眠者食之
  皂荚南史云黄塵汚人衣皂荚相料理又一種田肥皂可浣衣
  其實可食
  竹之屬
  斑暈紫黒而㸃大又號越竹
  紫色張文⿰氵⿳⿰天天一日 -- 潜所贊紫君是也
  生二三月為早筀其皮暴乾可照夜生四五月者稱晚筀
  以莖方故名出天台玉霄峯
  㑹稽之竹箭是也
  肉薄節間有粉可造紙南人多燒取瀝焉
  節踈而平可編壁
  竹譜云節間有毛生臨海
  肉厚竅中可為弩
  又名子母竹叢生
  以筍味苦故名海物記云越人以苦毒竹為槍中虎即斃
  江南幹葉蒼翠異他竹
  佛面以根如人面故名
  釣絲可為釣竿
  桃枝爾雅云凡竹相近四寸有節者名桃枝今所産其節相去踰尺可為笈笥不假丹漆又曰
  蒲葵竹

  茅俗名笆籬竹
  公孫長尺許成叢
  四季長筍不絶
  葉云箬葉以褁物不漬潤
  畜之屬
  牛有黄牛水牛二種
  種有自他境貿易而至然皆駑材
  地宜草而肥息
  爾雅猪也色黒有白蹢者名花猪
  有黄白黒等種
  毛色等異
  有黄白烏花色大者喜鬪又有潮鷄遇潮長則鳴孟浩然天台詩所謂鷄鳴信潮早是也爾雅謂之鶩又有一種名野鴨
  有蒼白二種
  禽之屬
  烏説文云一名慈烏以其能反哺而名其腹白者曰鵶又一種名寒鵶狀差小初冬来自西北云俯鳴則隂仰鳴則晴聞其聲則喜故曰喜鵲
  陶𢎞景云有兩種似鵠而巢木者為白鸛黑色曲頭者為烏鸛
  蒼黑色亦名鷙息又有□唽而聲悲者曰鷂蒼褐色而似鴟者曰隼
  斑色方言曰鷦又一種色不斑人視其鳴為耕𠉀名布穀
  黄鸝一名倉庚俗呼為黄鶯
  即書名華蟲
  竹鷄自呼為泥滑滑俗傳白蟻聞之即化為水
  山鷄觜與足皆紅色
  鵪鶉列子云蛙變為鶉又云鼠亦為鶉善鬪人以宻網取之
  鴝鵒人畜其雛以竹刀剔其舌可使能言似鵙而有幘者是
  鴿一曰舶鴿
  似水鷄而色白
  翠碧毛可為飾南方人呼為紅翠
  郭公身赤而頭尾黒
  畫眉白眉褐質善鳴好鬪
  雪姑毛羽黑白相間
  白頭翁似雀而大首有白㸃
  謝豹一名杜鵑又名子規曰謝豹者以其聲
  斑褐色又有黄色者曰黄雀八九月羣飛稲田間人取為披綿鮓或曰海魚所化八月為雀十
  月復入海為魚

  啄木按本草褐者為雌斑者為雄穿木食蠧
  搗藥禽其聲丁當似之
  婆餅焦似雀而大羽褐色
  青絲似雀而小羽青色如絲
  山鷓長尾而碧色觜與足皆紅
  伯勞一名鵙一名博勞
  鵜鶘頤下有皮可容二升物又名淘河
  青菜嫩緑色腹下黄色
  黄頭褐色喜鬬
  似𩿾而小一名鵂鶹
  鸂鶒臨海志云毛五色善勑水取魚
  鸕鷀口中吐雛土人以捕魚
  足脩而羽白南越志云隨潮上下
  臆白翅青南越志云能隨潮上下
  飛甚速
  鴛鴦毛羽五色雌雄相逐水濵
  紅鶴身白觜與足皆赤
  似鷹而小又有一種名鶻鵃似鵲尾短東京賦云鵑鵃春鳴是也
  花臈似雀而大色黄褐白黑相間如花善鳴
  噪天似雀而大色如之性善鳴愈鳴即飛愈髙
  百舌一名孟桑遇春初作百鳥鳴
  十二紅羽毛紅褐碧緑相間
  獸之屬
  虎
  有赤黒二種又有文圓者名金錢豹
  方言曰豺犬
  似虎而小
  野猪牙利如鎌刃毛黑如錐一名豪猪即封豕也
  山羊有筋力善走
  爾雅麂大麕也旄毛狗足又有一種相類曰𪊨
  香狸形如羊而小有力味甚珍一名牛尾狸
  博物志云望月而孕論衡云䑛雄毫而孕
  貫休詩黄猿領白兒許渾詩鍾盡隴猿吟指台山也
  舊傳大厯中有數百集寧海杉林中里人伐木欲殺之有一老者飛出縱火爇其木於是人走
  救火猴得脱去其黠如此

  鯪鯉似鯉而有四足能陸能水一名鱗鯉又名穿山甲
  刺蝟足短多刺近人則縮
  似犬而口鋭毛細水不能濡善捕魚人有魚鯁以其爪爬項即愈
  鼠狼生田野中似鼠而尾如帚善捕鼠
  爾雅云似小蝙蝠
  栗鼠一名□𪕌鼠
  竹䶉贊寧云凡竹刺入肉不能出者㗖此物立消以其食竹故能化竹毒也
  魚之屬水族附
  肉脆者曰脆鱸味極珍又有江鱸差小
  石首一名鯪魚頭大尾小腦有雙小石瑩如玉故名鱗色如金其小者曰郎君曰黄衫又其次
  盛於春者曰春魚僅尺許

  鮭一名□俗稱烏狼腹多刺肝毒殺人烹之必去齒目涎血冬月為上味腹有朒白如酥名西施
  乳又一種小而黄春半方出名黄鮭

  𩸃俗作鰵三腮曰𩸃四腮為茅狂
  似□魚而膩宜鹽煎炙
  板身而鋭狀若鎗刀曰鯤匾
  二十四種有白蒲沙黄頭沙白眼沙白蕩沙青頓沙烏沙斑沙牛皮沙狗沙鹿文沙鮧沙□沙
  燕沙虎沙犂到沙昌沙丫髻沙刺沙其類甚衆

  比目雙則比目單則王餘魚狀如牛脾鱗細紫黒色眼相合乃行
  楓葉形小味極珍土人重之海物異名記云楓葉入水所化也
  子多而肥夏初暴乾可以寄逺又有大者曰馬鮆可膾一名□魚
  身圓長而鱗細黑味甘
  無大小行皆三十六鱗陶𢎞景稱為魚王
  口尖身鋭如銀條以為鮓尤美
  一名箭魚
  小者曰康䱥
  板身肉美多細鯁
  似鯔而目大似鯉而鱗粗能以鬛刺水蛇食之
  出海中曰海鯽出溪塘中者止曰鯽其形皆匾而鯽首味甘
  首大朱口金鱗土人暴以致逺次於鮆
  骨多而肉白
  馬鮫無鱗而鋸齒青斑色
  項縮而短又有一種曰鸚哥魚
  頭巨尾小身圓通赤故以火名
  𩻣身如膏髓骨柔無鱗
  竹夹近□尾有硬鱗
  白袋形似牛而白每自海入江則為水潦之兆
  謝豹杜宇鳴時有之
  烏澤與鯔相類
  柿核一名秀才魚
  形圓似扇無鱗口向下尾長於身最大曰鯨魟次曰錦魟又次曰黄魟
  形似魟以鹽裛暴乾俗呼老鴉鮝
  地青尾有刺甚長逢物則撥之毒能中人色白者曰地白與魟□相類又名邵陽魚鼠尾魚細鱗生溪塘中以鱗細故名
  石勃卒一名耒魚
  爾雅鯷魚大者長尺餘無鱗亦名鰋又呼為魨子身圓宜為鹹苗至小宜為鹹
  華臍形如篛笠有帔可食一名老婆魚
  南海異名記云脩若練帶曰帶魚
  黄色狀如蛇或傳荇蓼根莖所化
  出海中者齒尤銛利冬晴鱐之名風鰻宜於致逺出溪洞者曰鮫鰻江湖者曰湖鰻又有一種
  曰□鰻或曰𩸄鰻形似蒻江海俱有之

  背青無鱗多腴目旁有骨名乙禮曰魚去乙鄭注云東海鰫魚也品最下不登賔爼惟鹽裛以
  為鮝則佳暴其肚名赤魚鰾云

  生泥中品頗下
  章巨八足首圓南海異名記正名曰蜛蝫郭璞江賦蜛蝫森森而垂翅是也海濵人訛曰章魚又曰章舉一種足似之而小曰望湖魁首駢足目在腰股其足長三五尺許者曰石蚷
  江珧以柱為珍東坡有江珧傳言其甘郭璞江賦曰玉珧
  多種揜白而香曰香螺味辛曰辣螺有刺曰刺螺又有丁螺斑螺黄螺白螺田螺之類又有生
  深海中可為酒杯者曰鸚鵡螺

  車螯歐陽公詩璀璨殻氷玉斑爛㸃生花美此物也一名昌蛾一名魁蛤
  有赤白青黄斑數色青者大如掌土人珍之多以餉逺梅熟時曰梅蝦蠶熟時曰蠶蝦狀如蜈蚣而大者曰蝦姑身尺餘鬚亦二三尺曰蝦王不常有皆産於海其産於陂湖者曰湖蝦二鉗比他種其長倍之
  一名團魚
  烏□腹有墨性嗜烏浮水上伺烏啄其腹則以鬚巻食之骨名海鰾鮹土人以元夕隂晴卜多
  寡云

  蛤蜊善醒酒山谷詩商畧督郵風味惡不堪持到合利前是也一種小而殻薄者名蛤蜊姑大者曰竹蟶長二三寸大如指而頭開
  爾雅謂之魁陸有尾壟蚶毛蚶數種臨海土物志有云有側徑四寸者又有烏頭而似蚶者一
  名𧍧云

  似蛤而長殻有毛
  龜脚以狀似之郭璞江賦石蚴應節以揚葩是也
  牡蠣陶𢎞景云百歳鵰所化本草以左顧為牡蠣生海際崖石上磈礧相連如房曰蠣房又有
  一種曰金錢蠣云

  蝤蛑八足二螯隨潮退殻一退一長最大者曰青蟳斑者曰虎蟳後二足扁濶名撥棹云類蝤蛑而殻鋭螯銛利斷截如剪故一名曰蠘有赤膏者俗呼為母蟹冬以滷漬之曰剛蟹其
  無膏者曰白蟹

  螃蟹俗呼曰蟹螯跪帶毛糟之可致逺東坡云蟹㣲生而帶糟是也
  彭越爾雅名彭螖土人以其色青呼為青越螯赤者名擁劍名執火又一種為彭蜞性極寒正
  蔡謨謂讀爾雅不熟幾為所誤者也

  千人擘海物異名記聚刺横殻擘之不能入
  有珠郭璞江賦曰瓊蚌晞䊮而瑩珠
  海月形圓如月亦謂之蠣鏡土人刮磨其表取通明者鱗次以蓋天窻謝靈運詩所謂掛席拾
  海月是也

  石帆生海中石穴紫黒色枝柯相連
  石䗘形圓色紫而有刺
  雌常負雄而行漁者雙取之子如麻醬之可致逺韓愈詩云鱟實如惠文首眼相附行是也一名水母形如覆釡常有蝦隨食其涎縷其膚縮以礬可致逺
  毎一潮生一暈姚寛夫天台詩所謂春潮生蛤暈是也海濵人以苗栽泥中伺其長然後出生
  只都者佳

  淡菜一名夹殻或有産珠者
  一名老婆牙生於巖或簄竹上
  蟲之屬
  蛇十餘種青竹蛇與竹同色花蛇黄色喜捕鼠腹蛇胎化腹裂子生最毒惟烏蛇不螫人蜈蚣腐草所生足有青赤二種
  蜥蜴似蛇四足以備四色者為雄餘為雌縁籬落而黒色小者名蝘蜒在壁名守宫蠅虎似蜘蛛而灰色善捕蠅
  三足者名蟾蜍大者名封蛤又水中鳴者名蝦蟇
  蚯蚓俗云曲蟮
  蜘蛛織網取蚊小者名蟢子
  有黄白二種
  能㗖牛馬血
  雨時涎壁如銀色
  蜻蜓小而黄者曰胡棃
  有蜜蜂沙蜂山蜂數種
  大者曰蛱蝶有黄白黑數種
  色蒼其首赤而差大者呼為影跡見歐陽公賦
  淮南畢術螢火却馬注云取螢火褁以羊皮置土中馬見之鳴却不敢行
  螳螂青色長臂
  詩云五月鳴蜩本生土中夏則登木而蛻秋鳴為蟬
  蟋蟀一名促織有尾為雌無尾為雄雄者能鳴鳴於九月後為寒螿




  赤城志巻三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赤城志巻三十七    宋 陳耆卿 撰風土門二
  土俗
  古言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異俗俗誠有異也轉移之則在人焉州介東南之陬承平時號無事里無貴客百姓饜漁獵不識官府建炎後官吏叢脞兵旅繹騷民生産作業益艱自是機變繁滋有逐末而閧於争者幸王化宻邇風雅日奏薰郁涵浸遂為文物之邦儻誠身以為民先俾禮義四達豈非學士大夫之責而尚可議俗耶參故常列風土盖古人記歲時之意今不復贅而惟以名守令勸戒列焉盖不惟學士大夫之責而尤為政者之責也
  僊居令陳宻學襄勸學文
  咨汝邑父老夫人之為善莫善於讀書為學學然後知禮義孝悌之教故一子為學則父母有養一弟為學則兄姊有愛一家為學則宗族和睦一鄉為學則閭里康寧一邑為學則風俗美厚雖有惡人將變而為善矣今天子三年一選士雖山野貧賤之家子弟茍有文學必賜科名身享富貴家門光寵户無繇役庥䕃子孫豈不為盛事哉予自到任以來居常憫爾邑民不識為學父子兄弟不相孝友鄉黨鄰里不相存恤其心汲汲惟争財競利為事以至身冐刑憲鞭笞流血而不知止予甚哀焉奈何奉行天子詔條不可私恕每刑一人若傷膚髪而汝邑民不知予心乃相扇熾囂訟成獄自以為能使予日不得食夜不得寢以與汝斷𡚁畧不能改是誠何心雖然非汝百姓之樂於此也盖不知讀書為善之故也前年曽有文書教諭汝鄉民令遣子弟入學于今二年矣何其無人也古者十室之邑尚有忠信况今百里之邑良民之子弟不少其間豈無聰明瓌茂朴美之器可使為公卿者然而不使之為學真可惜也今汝父老歸告而子弟速令來學予其擇明師而教誨之庶幾有成如前所説予明年十二月官滿即去汝父老亟其聽予言李守兼䟦云宻學陳公昔宰僊居作勸學文歳正元日因耆老来賀使門人管師復宣讀於庭時皇祐二年也初海邦僻左人未知學及是風俗翕然丕變詩書理義之澤訖今百餘年漸漬深矣袤及千里絃誦之聲洋溢人才軰出掄魁造士諌臣碩輔名蹟相望豈惟上之人作成之功與其山川炳靈之驗亦由前軰鉅公格言遺訓近接其耳嘿感其心有以致之然爾兼承乏為州之二年始克以斯文鏤板傳示學者冀吾父兄子弟之賢相與紬繹而誦味之嘗原公之勸誨在於父母有養兄姊有愛宗族和睦閭里康寧風俗美厚此學之要亦其效也若乃身享富貴家門光寵理之固然否則有命矣然未有不學而能致此亦猶韓文公經訓乃菑畬之説非以利言曉人之法當如是爾兼輙因繕寫題其後
  勸俗文
  為吾民者父義能正其家母慈能養其下兄友能愛其弟弟恭能敬其兄子孝能事父母夫婦有恩貧窮相守為恩若棄妻不養夫䘮改嫁皆是無恩也男女有别男有婦女有夫分别不亂子弟有學能知禮義廉耻鄉閭有禮歳時寒暄有以思意往来燕飲序老少坐立拜起貧窮患難親戚相救借貸錢穀婚姻死䘮隣保相助無作盗賊無學賭博無好争訟無以惡凌善無以富吞貧行者遜路少避長賤避貴輕避重去避来耕者遜畔地有界畔不相侵奪班白者不負戴於道路子弟負重執役不令老者擔挈則為禮義之俗矣
  和鄭閎中僊居詩十一首
  我愛僊居好三年理尚寛民雖罹網罟政未息風瀾邑民大水之後困於賦役予欲少息然州縣科率勢不獲巳者比嘗有之憫物刑多省勞心席少安祗慚無恵術求配古人難
  我愛僊居好民純不用拘閭閻興禮遜囹圄長榛蕪網濶奸逾少風恬惡自無一年人已信感激謝張弧我愛僊居好臨民必以誠簿書無日暇訟獄積年生予始至邑姦豪有以債負憑折細民田土者迹驗分明予治而歸之或有年深而無稽者亦忘詞訟三年分戸二千凡有産而無業積年空納其租許其還主者不可勝數百疾求箴補千鈞待凖平嗟予不如古斯道未能宏
  我愛僊居好安民去百姦誠心雖照物政體昧循環喜有綱條立慙無教令頒二年憂且病王事豈能閒我愛僊居好慙無德政馨下車時問疾治獄且空囹老吏貧歸里有老吏余彬者貧無以自給每歸耕田里數月而後出聽之蒼生餒在庭惟憂澤未至豈敢凟邦刑
  我愛僊居好園池日退居馴禽来鶴鶴野水進徐徐園鑿新沼引水經竹林間以環流釣翁臺習坎嘉魚二亭草木通樵采圃有短垣薪樵桐子之屬時為邑民所拾桑麻有老鋤猶言民未樂更待寢刑書
  我愛僊居好家無十數人民窮惟有疾俸薄不知貧弟妹閒成癖妻孥老未淳自餘無所恨寸禄及偏親我愛僊居好公餘日在房憂民極反覆責已未周詳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老来須向學多病喜平康我愛僊居好隆儒尠大方諸生令講藝童子俾升堂公暇毎有童子十數人至堂上教授經書或試之詩買地興民學因孔子廟後修起學舎買三家之地以廣其基驅車下黨庠予每出行諸鄉遇有小學則下以觀童子三年邑未化官滿意徬徨
  我愛僊居好經營盡國工庶民心喜悦小邑勢尊隆萬瓦如雲合千題不日礱自非仁惠術愧子一觀風我愛僊居好官卑分巳盈才非漢循吏道似魯狂生擊柝心雖樂觀風志未平寧如孟夫子不食去齊卿守令賦詠甚多獨録此者以其言皆切於厲俗而多拳拳責巳愛民之意盖僊居稱善治規摹昉此推一縣則一州可知也
  蕭守振示邦人詩
  我本江海人來守僊佛國年豐訟牒稀公事不留積豈無一罇酒約客飛大白重念此邦人朝飽不謀夕頃遭兩旱荒十九皆菜色城中多餓莩倒死臭燻陌幸兹連歲豐粒米棄狼籍嬉嬉不營生便爾輕麰麥三日天不雨沙田已龜拆十家九無儲何以度饑厄我為此邦憂夜眠不安席願天歲歲豐願爾痛儉嗇一年三年儲三年九年食堯湯雖在上豐歉豈可測唐守仲友䟦云示邦人詩五言二十八句前台守蕭公侍郎作也台居山海間易水旱民媮於魚鹽惰農靡費故公作是詩以諭之仲友入境覽山川問風俗惜田事鹵莽思有以勸戒之鑱公詩於石以永邦人之思云
  天台令鄭至道諭俗七篇
  縣令之職所以承流宣化於民為最親民不知教令之罪也予自至官觀爾百姓日以争訟来至于庭其間多違理逆德不孝不悌凌犯宗族結怨鄰里以至婚姻之際多事茍合殊無恩義五服之親問以服紀全然不知浮浪盜販之人日益加衆如此者皆由風俗鄙陋教道未至兼修學從宦之家少小人無所觀法若不曉告而加之罪是罔民而刑之也今採諸經傳擇其文理易明而可以感動人之善心者為諭俗七篇百姓各以此更相訓教率而行之禮義之風必從此始若順爾舊俗反予教言恣意任情必犯刑禁
  孝父母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故孝子之事親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䘮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所以為厚德之報也昔周文王事父王季每雞初鳴則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左右曰今日安否如何左右曰安文王乃喜其有不安則左右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歩王季復膳然後亦復初凡食上必自視寒煖食下問所膳然後退其後武王亦如此事文王不敢有加焉然則不孝其親而欲子孫事我以孝豈可得也漢石奮為上大夫老歸於家其子石建為郎中令已老毎五日一歸省親入諸子之舎問侍者取其親中衣身自洗濯復與侍者不敢令其親知之夫貴者之事親猶如此况於賤乎晉王祥性至孝繼母不慈每使掃除牛下祥愈恭謹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忽有雙鯉躍出其孝誠所感如此雖然此言其能養父母者也孝之道又不止於能養而巳故孟子曰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鬪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禮記亦曰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涖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其親敢不敬乎孝經曰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争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如此則所謂孝者又貴乎修身謹行不辱其親非獨養口體而已今爾百姓父母在則私分異財離居各食從妻子之歡忘天性之愛且禮曰父母在不有私財又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則出之子不宜其妻父母曰彼善事我子行夫婦之禮没身不衰然則私貨財順妻子豈為孝乎
  愛兄弟
  兄弟者同受形於父母一氣所生骨肉之至親者也詩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䘮之威兄弟孔懷言死䘮則相恤也又曰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兄弟䦧於牆外禦其侮言患難則相救也昔衛宣公有子二人曰伋曰夀伋被謗宣公遣往齊使盗待於路欲殺之夀知以告伋使勿去伋曰棄父之命不可夀遂先行為盗所殺伋後至曰夀何罪請殺我盜又殺之故詩人作二子乗舟之詩思之也晉王祥王覽異母兄弟也母朱氏待祥不慈祥被楚撻覽年數歲輙涕泣抱持之朱氏屢以非禮使祥覽輙與俱又雪使祥妻覽妻亦往共之朱氏患之乃止又嘗使人以毒酒殺祥覽知之與祥争酒飲朱氏遂奪之自後朱氏與祥饌覽必先嘗夫異母兄弟猶如此况同母乎南唐江州陳氏七代同居族人數百口每食鋪廣席以次就坐有犬百餘頭共食一槽一犬不至餘犬為之不食禽獸猶如此况於兄弟乎今爾百姓不明禮義悖逆天性生雖同胞情同胡越居雖同室迹猶路人以至計分毫之利而棄絶至恩信妻子之言而結為死怨豈知兄弟之義哉後漢薛包好學篤行弟子求分財異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財奴婢引其老者曰與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廬取其荒頓者曰吾少時所理意所戀也器物取其朽敗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心所安也弟子數破其産輙復賑給嗚呼兄弟叔姪之不和皆因争財之不平使能少慕薛包之風豈復有争也哉
  睦宗族
  親者身之所自出祖者又親之所自出則愛吾身與吾親者不可以不尊祖推尊祖之心順而下之則宗族者皆祖之遺體可不敬乎睦族者尊祖之義也古者聖人等人情之輕重立為五服以别親踈以定上下上以治祖禰下以治子孫旁以治兄弟歲時之間合族以食序以昭穆别以禮義使之生則有恩以相歡死則有服以相哀然後宗族之義重今爾百姓多逆人理不知族屬茍有忿怨不能自勝則執持棒仗恣相毆擊豈擇尊長也力足以勝之斯毆之矣我富而族貧則耕田佃地荷車負擔之役皆其族人豈擇尊長也財足以養之斯役之矣此皆風俗薄惡人倫之深害也
  恤隣里
  古者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愛四閭為族使之相𦵏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賙五州為鄉使之相賔如此則百姓之情歡欣交通而和睦之道著矣孟子曰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盖為此也禮記言居鄉之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見父之執不使之進不敢進不使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其於道路則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鴈行所任輕則併之重則分之以至斑白者不負戴於道路則古人所以待鄉黨之老者又如此也鄉飲酒之禮於歲十二月率鄉黨之民㑹聚飲酒以正齒位長者坐少者立老者食以厚少者食以薄所以示民以孝悌之道也其有禍患則隣里之人同其憂故曰隣有䘮舂不相相謂以聲相勸里有殯不巷歌行弔之日不飲酒食肉焉漢萬石君居鄉里其子慶為内史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聞之怒而不食慶惶恐請罪萬石君責之曰内史入閭里里中長老皆走避内史坐車中自如豈當如此自後慶及諸子入里門常趨至家王吉居長安東家有大棗木垂吉庭中其婦取以㗖吉後知之乃去其婦東家聞之欲伐其棗隣里共止之因請吉令還婦里中為之語曰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全去婦復還又曹節素仁厚鄰人有失豕者相似詣門認之節不與争後所失豕自還隣人大慙送歸所認豕并謝節笑而受之夫古人所以睦隣里者如此今爾百姓以富役貧以强凌弱以少犯長豈知古人所以交隣里之意哉
  重婚姻
  男女有别然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然後父子有親婚姻者禮之本所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先祖下以繼後世可不謹乎是以婚姻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徴請期五者之禮皆主人設几筵於家廟而受之所以敬婚姻也古者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幣不交不親故齋戒以告鬼神為酒食以召鄉黨僚友所以厚其别也夫幽則質於鬼神明則證以鄉黨然後行婚姻之禮則男女不可以茍合也如此及婚禮既成男子親迎受之於母也母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教以為婦之道也既而出於大門男先率女女從男夫婦之義由此始也盖婦人從人者也㓜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男先而女後則從人之義也質明婦執棗栗榛脩以見舅姑成婦禮也舅姑入室婦以特豚饋明婦順也舅姑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以著代也古人於婚禮之義如此今爾百姓婚姻之際多不詳審閨闈之間恩義甚薄男夫之家視娶妻如買鷄豚為婦人者視夫家如過傳舎偶然而合忽爾而離滛奔誘畧之風久而愈熾誠可哀也
  正喪服
  禮記曰三年之喪何也曰稱情而立文以别親踈貴賤之節而不可損益也創大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三年者所以為至痛極也斬衰苴杖食粥枕塊所以為至痛飾也人生天地之間有血氣之屬莫不知愛其類今鳥獸失其羣匹越月踰時反其故鄉則翔回鳴號然後能去之故有血氣之屬莫智於人故人於其親也至死不窮將由夫邪滛之人則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從之則鳥獸之不若也將由夫修飾之君子則三年之喪若駟馬過隙之易然而從之是無窮也故先王為之中制止於三年使足以成文理則去之矣然則何以期年曰天地則已易矣四時則已變矣其在天地之間者莫不更始焉故以期也九月以下則漸殺之使弗及也故三年以為隆期九月以為間小功緦麻以為殺上取法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法於人人所以羣居和一之理盡矣斬衰貎若苴齊衰貎若枲大功貎若止小功緦麻容貎可也此哀之發於容體者也斬衰之哭若往而不返齊衰之哭若往而返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緦麻哀容可也此哀之發於聲音者也斬衰唯而不對齊衰對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議小功緦麻議而不及樂此哀之發於言語者也斬齊三日不食齊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緦麻再不食父母之䘮既殯食粥朝一溢米暮一溢米齊衰之䘮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大功之䘮不食醯醬小功緦麻不飲醴酒此哀之發於飲食者也父母之䘮居廬寢苫枕塊不脱絰帶齊衰之䘮居堊室編蒲而寢大功之䘮寢有席小功緦麻牀可也此哀之發於居處者也斬衰布三升齊衰布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緦麻十五升此哀之發於衣服者也聖人取於人情制為五服其等降如此今爾百姓親屬相犯問以服紀年月皆言不知以此觀之則死時不為服服而不終其制者亦多矣其去禽獸豈逺哉
  重本業
  古有四民曰士曰農曰工曰商士勤於學業則可以取爵祿農勤於田畝則可以聚稼穡工勤於技巧則可以易衣食商勤於貿易則可以積財貨此四者皆百姓之本業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若能其一則仰以事父母俯以育妻子而終身之事畢矣不能此四者則謂之浮浪游手之民浮浪游手之民衣食之源無所從出若不為盗賊即私販禁物一旦身被拘執䧟於刑禁小則鞭笞肌膚大則編配絞斬破蕩家産離棄骨肉方此之時欲為四民之業而何可得也
  臨海令彭仲剛續諭俗五篇
  崇忠信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以有人理也人理莫大於忠信忠則不欺於君信則不欺於人人能内不欺心外不欺人然後可以為人而異於禽獸矣茍能力行不息則明無人非幽無SKchar責天地祐之鬼神福之親族信之鄉黨敬之其在世也豈不樂哉若不忠不信懷私飾詐内以欺心外以欺人則人理絶滅去禽獸不逺矣如此則明有官府之典刑幽有鬼神之譴責不協於親族不齒於鄉黨又何利焉三代之時人人有士君子之行雖小夫賤𨽻婦人女子皆知蹈履忠信不敢為欺何必古之時近世如包孝肅公尹京時民有自陳某人以白金百兩寄我其人死矣以金還其子子不肯受願召其子還之尹召其子其子辭曰亡父未嘗以白金寄人兩人相遜久之又嘗親見田間一老農時當大旱人皆訴以求蠲税獨不肯訴問其故曰老夫田偶得䕃注實不傷若雷例去訴是欺天也又見一老吏有鄰人訴事於郡囑以三十千後果得理其老吏遣人送三十千還之云此事乃知州自判我實不曽致力不敢欺心受此錢也後其子登科人以為不欺之報又浙西有一牙儈之子登科人賀之答曰老夫自小為牙以至今日未嘗欺瞞官司一文税錢所以獲此報將来兒子受得官中俸錢亦無愧也如此數事皆可謂不欺心不欺人者矣今毎見詞訟動飾欺詐或有偽作契劵揩改簿約負財賴業設詐規利隠減財産規避賦役本因喧争便稱被打本因討索便稱打刼情態萬狀虚偽百端皆是自欺其心以欺他人豈不大可耻哉
  崇儉素
  儉美德也古人之所寳也禹大聖人也帝舜稱其德曰克儉於家人君富有天下猶以儉為德况民庶乎故曰儉德之共也又曰儉常足人能崇尚儉素深自撙節省口腹之欲抑耳目之好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不務虚飾以喪實費食可飽而不必珍衣可煖而不必華居處可安而不必麗吉㐫賔客可備禮而不必侈如此則一身之用易供而一歲之計可給既免稱貸舉息俯仰求之又且省事寡過安樂無事故富者能儉則可以長保貧者能儉則可以無饑寒豈不美哉今世之人不知以儉為美德而反以儉相鄙笑往往縦目下之欲而不恤後來飾一時之觀而不顧實患亦可謂愚矣故富饒之家日朘月削寖以不足中人之産積逋累欠寖以貧困於是見利忘義茍求妄取兼并争奪放僻邪侈無所不為農工商販之家朝得百金暮必盡用博奕飲酒以快一時一有不繼立見饑凍於是相攘相詐甚至盗竊身䧟刑辟妻子流離原其所由皆不知崇尚儉素之過也
  戒忿争
  一朝之忿可以亡身及親錐刀之事可以破家蕩業故忿争不可以不戒也大抵忿争之起其初甚㣲而其禍甚大所謂涓涓不壅將為江河綿綿不絶或成網羅人能於其初而堅忍制伏之則無事矣性猶火也方發之初滅之甚易既已燄熾則焚山燎原不可撲滅豈不甚可畏哉俗語云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試觀今人忿争致訟以致身亡及親破蕩家業者其初亦豈有大故哉被人少有所擊觸則必忿被人少有所侵凌則必争不能忍也則詈人而人亦詈之毆人而人亦毆之訟人而人亦訟之相怨相讎各務相勝勝心既熾無縁可遏此亡身及親破家蕩業之由也莫若於其將忿之初則便忍之纔忍過片時則必便清凉矣於其欲争之初則且忍之果所侵有利害徐以禮懇問之不從而後徐訟之於官可也若䝉官司見直行之稍峻亦當委曲以全隣里之義如此則不傷財不勞神身心安寧人亦信服此人世中安樂法也比之忿鬪争競䘮心費財伺𠉀公庭俯仰胥吏拘繫囹圄荒廢本業以至亡身及親破家蕩業者不亦逺乎
  謹戸田
  常人之家每被官司追呼禁繫不得安寧者多縁户門之事田産之争此最不可不謹也大抵税賦宜及早輸納不使違期差役合依理承認不須妄糾以至交易尤當審細須防卑㓜寡婦重疊私輟之類致有違碍又須錢物過度牙保契要之類凡事分明具張取問親隣依限投印契書即時交物抱稅無紐債負以凖折交易無擡虚價以䝉昧親隣無詭名隠寄以避免賦役無廣作四至以包佔他業抱税則盡其數不可使少抱未抱則還其錢不可使代納已典而就賣者酬其價限滿而取贖者聽其贖有隣而執恡者從其恡理曲而被訴者還其業其或理直而有争競則當聞之於官不可强種強割强種强割勢必鬪争忽有殺傷必遭刑敗至如分析財産務在和平寧可崇篤親屬損已分以資骨肉不可争訴州縣竭家資以奉吏胥如前數事茍能謹守力行無貪小利以不念大患無見目前以不恤後来無争虛氣以不思實禍如此則追呼不至其門刑責不及其身在家無耗費之財與人無争忤之怨豈不樂哉
  修隂徳
  人之所以能安身立家長育子孫者不可但恃其智力而已必積行隂德而後為天地之所祐鬼神之所福則其身康强其家昌盛其子孫逢吉茍惟矜恃智力多行不義不祐於天地不福於鬼神未有不禍敗而覆亡也若不在其身必在其子孫故隂德不可以不修也夫所謂隂德者何也知善之可欲而力行之知不善之不可為而不為不求知不責報不以隠顯二其心夫是之謂隂德能行隂德者不矜智以詐愚不逞勇以苦怯不倚强以凌弱不挟衆以暴寡不以口腹之欲而戕害物命不以已私之利而妨害他人凡事之有負於心有害於人者皆不忍為也凡事之有便於人有利於衆者皆所樂為也寧可輸人便宜不可討人便宜茍能如是豈不為天地所祐鬼神所福哉如近世所見人行數事皆獲善報或平價糶穀求濟飢民或髙貲置産深憐失業或得業即時受税不使虚掛名籍或買業亦許收贖不欲奪其祖産或周旋族黨閭里極其歡心或存撫鰥寡少弱時加賑恤見人不善委曲勸訓聞人禍患多方解救修橋道以便行人築堰埭以利農畆散藥食以濟病民為粥食以食餓者憐男女之無歸而為之婚嫁憫旅䘮之不舉而為之津遣收棄子於路而養育以俟其長拾遺物於道而標記以待其取如此之類不一而足往往身獲夀考家道興隆子孫蕃盛隂德之報豈誣也哉
  熊守克勸農十首
  雪漬冰濡土脉肥趂時舉趾莫教違荷蓑早合衝煙去負耒遲須帶月歸
  低田傍海仰依山雨即横流旱即乾時決時瀦能自力轉成沃壤不為難
  蒸涵萌動戴芒芽小廪先儲種自嘉天暖地腴當亟播好蠲甲穀潤田家
  九農主客兩相依以富資貧政所宜要彼力耕吾有望借糧借種莫遲遲
  巳田自種樂為農不肯勤耕奉主翁勸汝回心毋見錯秋成獲利兩家同
  黄巖出榖半丹丘使指新疏萬壑流築堰未妨齊著力旱天隨取灌髙疇
  午村茅舎起炊烟夫帶兒耕餒在田赤飯黄羮須婦饁往来莫憚走東阡
  蠶月農須雨及時三眠纔起食嫌遲採桑風雨無辭苦指日繅成白雪絲
  臘時得雪喜重重春到而今雨又通麥自十分堪指擬更當力穡順年豐
  唆伊争訟真伊賊勸你休和是你師縱使勝来耕已廢得便宜處失便宜
  李守兼戒事魔十詩
  勸爾編氓莫事魔魔成剗地禍殃多家財破蕩身狼籍看取胡忠季子和
  白衣夜㑹説無根到曉奔逃各出門此是邪魔名外道自投刑辟害兒孫
  金鍼引透白蓮池此語欺人亦自欺何似田桑家五畆雞豚狗彘弗違時
  莫念雙宗二㑹經官中條令至分明罪流更溢三千里白佛安能救爾生
  生時只遣事犁鉏有智宜令早讀書莫被妖僧相誘引此人決脊尚囚拘
  蚩蚩女婦太無知喫菜何須自苦為料想阿童鞭背後中心雖悔何能追
  僊居舊有祖師堂坐落當初白塔鄉眼見菜頭頭落地今人諱説吕師囊
  貴賤家家必有尊如何捨祖事魔神細思父母恩難報蚤轉頭来孝爾親
  肉味魚腥喫不妨隨宜茶飯守家常朝昬但莫為諸惡底用金爐爇乳香
  官家為是愛斯民臨遣知州誨爾諄願爾進知庠序教怕嫌爾做事魔人













  赤城志巻三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赤城志巻三十八    宋 陳耆卿 撰冢墓門
  生而敬其人死而䕶其兆此賢人君子之所以能為世勸也余觀州之冢墓自三國以来抑何其寥寥乎其埋没者巳不存而其存者或不守翁仲孑立雨披煙殘欲遐想遺風而長夜不可旦矣然自今考之亦有出於遺民故老之流傳而未訂其實者如徐梁三王之類是耶非耶今既不能知其非則不容不襲之以為是至於近世貴盛踵相躡則有不可備記者今斷自法從云
  臨海
  吳陳尚書化墓在縣東一百三十里舊有碑隋末海㓂
  仆之
  陳使君熙墓在縣東南一百二十三里白楓山北晉李使君成墓在縣東南一百二十五里白楓山南任隠君旭墓在縣東九十里東刋山南前有石麟又
  有九女冢乃其女弟之墓
  樊府君墓在縣東南七里樊續㠘按太平御覽云舊有
  空冢猶餘敗鼔角焉
  元相國墓在縣東一十五里舊傳唐元稹之後嘗為州通判而死𦵏於此按今城東有元其姓者居之藏其祖拜相麻乃白居易行詞并書後有守取以遺秦熺此其為稹後無疑但稱相國者訛也
  張中大康墓在縣東一百一十里五峴山下
  呉王墓在縣西一十四里失其名不知為何王也韓天冢在縣西二十里鯉魚墺四山環合隂陽家謂得子午卯酉之正上無林木石少土堅或云昔之僊人有韓其姓者尸解於此今章安湖側黄巖茶寮山亦各有之或云韓墓今不存舊有于其姓者葬於此
  吕丞相頤浩墓在縣西北三十里褒忠顯績院左吕薨時陳侍郎公輔營其柩於海上至一富姓家得之發其盖有朱書吕安浩三字即主者姓名可怪也
  范丞相宗尹墓在縣東四十五里報恩衍慶院側陳侍郎公輔墓在縣南三十里拗嶺
  晁金紫公為墓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金溪晁嘗為州
  後𦵏此
  曹開府勛墓在縣西四十里顯恩褒親院側
  王參政之望墓在縣南二十里定業院側
  綦内翰崈禮墓在城南一十里東山
  李尚書擢墓在縣南一十九里寶嚴院西子吏侍益謙
  墓附焉
  盧待制知原墓在縣東一百二十里柑桐盧本山東人嘗夢有告者
  云生山東死柑桐後果𦵏焉

  姜寶學詵墓在縣東四十五里西溪
  陳詹事良翰墓在縣南五里真空院右
  謝叅政廓然墓在縣南二十里楊梅山
  謝丞相深甫墓在縣西北六十里保寧院側
  商侍郎飛卿墓在縣西二十五里龍潭莊側
  應諌議武墓在縣東北四十五里靈鷲院側
  黄巖
  天冢在茶寮山南世傳有人鋤山得物狀如鐡窻呼其黨劚之見金棺熠熠有光忽雷雨暴至勢若摧山裂石衆驚走及再徃則有道士峩冠𮋹立於雲靄間明日詣之岌然石也於是相與駭異復封植之號云天冢
  徐偃王墓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勝果院後山有土甎臺址及石筍尚存按韓愈衢州廟記云王北走彭城百姓從之王死號其山為徐山鑿石為室以祠之則是其墓當在彭城矣又云或謂王之逃戰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棄玉几研於㑹稽之水則是其逃未有定止况其墓哉今象山霅川等處皆有偃王墓以一人而墓至三四誠不可攷然黄巖故㑹稽也今並墓之山亦名徐山與韓愈説合徐山南一十五里有偃王古城其敢臆斷以為非耶
  晉王氏墓在縣南七十里樓﨑山墓甎螭形魚文貫以桞或為錢狀旁有文云晉永和十二年歳次丙辰八月壬午瑯瑘國或云八月壬午作方壁二千樓﨑洽典作或云太元十五年餘皆漫不可識
  許靈感王墓在縣東五里
  唐李司直公亮墓在縣南一十五里墓誌乃顔師本撰言其先隴西人以開成三年季冬六日旅窆於台州黄巖縣南黄山西南之原
  陸康業墓在縣東南一百里世傳為宣公贄之後國初
  擢進士第倅永嘉而卒葬於此
  謝叅政克家墓在縣西五十里教忠崇報寺側
  天台
  唐豐尚書墓在縣東二里豐家橋近有人穿土得之墓記云尚書五子最㓜者名干為僧即豐干也
  秦魯國賢穆大長公主祔都尉錢太師景臻墓在縣西北二十里護國寺側少師忱叅政端禮丞相象祖仍祔焉
  滕忠烈侯膺墓在縣北七里傳教院側
  賀叅政允中墓在縣東四十五里資福院
  僊居
  唐任相墓在縣北山五里今其溪曰任溪
  韓顯謨昭墓在縣南五里管竹村
  吳龍學芾墓在縣西一十里申墺
  寧海
  吳屈尚書晃妻墓在屈母山
  梁王墓在縣西北三十里梁王山上嘗於土中得鏡劍弩牙焉一云墓不可知但有古杉一根人疑其墓爾
  田將軍墓在縣西一里昔墓圮獲鐡鍪鎧即靖邉侯也
  詳見祠廟門
  李常侍墓在縣北二十五里梅林江南後主之族鄭都官墓一呼為鄭左史在縣南五里大坑昔家於此舊傳有牛落其鑿燭之棺已成土但見四壁彩畫如新都官事錢忠懿王與葉尚書以下四人為之納土者也今誥勅猶存
  葉尚書預墓在縣東北八十里東蒼
  葉太傅景泰墓在縣東三十里梅枝
  王尚書墓在縣東北五十里瀝洋嶺
  張光禄質墓在縣西北五十里硖石
  周中大祖墓在縣南五十里東墺其家自越徙此嘉祐五年忽有天燈見冢上其孫弁登第至元祐二年復見弁二子煒炳又登第焉
  羅提刑適墓在縣西南六十里馬山
  洪尚書墓在縣北二十里項墺




  赤城志巻三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赤城志巻三十九    宋 陳耆卿 撰紀遺門
  宇宙之事無窮簡䇿之文有旣自古傳記豈能物物而竟也哉不可竟而欲竟之故有紀遺焉然而歲逺年徂日訛月謬遺事之易墜又甚於遺跡之難㝷也祥文瑞紀識者諱之然桑穀之灾嘉禾之應白魚入舟之異雖經傳不廢予得鋤而去之耶故自前代至我朝稍従採次且以古城郭而下附其後不可竟而欲竟之懼未之竟也
  遺事
  連理木
  吳大皇元年郡吏伍曜得於海際枝莖紫色有光見松陵集
  

  又
  唐永昌三年五月里人馮義得於海中凡三株一髙一尺五寸連理者九枝一髙一尺四寸連理者五十枝一髙七寸五分連理者七十枝其年郡司馬孟詵表進云中有白石扣之聲甚清皮日休送從勉游天台詩亦有行過石樹凍無煙之句註云消山有石連理木消山今赤城山也
  
  紹興十七年生於天台山闡法寺楓榆共榦三分三合其時游客以詩屬曽守宏父有政成不用中和頌看取春郊連理枝之句曽因作頌以獻於朝又通判聽後有連理號鴛鴦木而寜海溪南有櫟木亦然
  月桂子
  唐垂拱四年三月降於臨海縣境芳香有桂味食之和
  暢郡司馬孟詵以聞見封氏聞見録及陸龜䝉詩註
  五色雲
  元和中見於州按栁宗元集為薛中丞浙東奏有云紛紛郁郁自東而徂西若煙非煙一旬而再至乞宣付史館以昭簡䇿觀此可見其異矣
  瑞米
  淳化中出於寧海縣南二十五里地名九頃民應氏田
  中其稲生雙米郡以聞見㑹要
  神鰕
  天聖元年州漁人得之海中長三尺餘前二鉗二寸許末有紅鬚尺餘首如數升器若繪畫狀雙目十二足文如虎豹大率五彩皆具而狀魁梧尤異中使吳仲華繪其象以聞詔改名神鰕晏元獻公賦其事見文集
  僊鹿
  靖康元年寧海縣峡溪忽有之髙四尺餘莫知所從来遇驅逐則跪而請命中箭死時有黄朝宗者館其處夜夢有人持牘相召至一所見老道士白鬚𣯶𣯶垂其腰云小人無知余養此鹿五百載今為所殺聞子獲其麈幸見還視其左扉有司馬子㣲四字遂寤時村民旣殺鹿有周堯者截其尾以遺朝宗後朝宗百餘歲方卒
  芝草
  紹興三十二年生於天台縣圃凡二本是時臨海亦送雙蓮花雙蓮子張守昌作詩有煌煌朱草連年秀的的丹渠並蔕香之句
  
  紹熙五年二月生於臨海縣獄柱間七葉三層葩采可
  愛李龜朋為之記
  甘露
  乾道四年中秋夜降於州天慶觀聖祖殿前古松上狀
  如垂旒羽流採食之味甘而香
  海鰍
  淳熙五年八月出於寧海縣鐵場港乘潮而上形長十餘丈皮黒如牛揚鬐鼔鬛噴水至半空皆成煙霧人疑其龍也潮退閣泥中不能動但睛嗒嗒然視人兩日死識者呼為海鰍争斧其肉煎為油以其脊骨作臼自是海濵人多患疫焉
  遺跡
  章安城
  在臨海縣東一百一十五里本漢回浦縣屬㑹稽郡後
  漢光武時改為章安
  古城
  在黄巖縣南三十五里大唐嶺東外城周十里髙僅存二尺厚四丈内城周五里有洗馬池九曲池故宫基址崈一十四級城上有髙木可數十圍故老云即徐偃王城也城東偏有偃王廟
  漢城
  在黄巖縣北一十里按舊郡志縣北一十里有莆林郡城相傳昔置莆林郡於此然未詳何時亦無經又按縣志云昔有二童子戱於山上各立部伍一號霸王一號漢王纍石為城縦横里許一日而畢若有神助焉後漢王死而神降於山鄉人懼而禱之遂為立廟二説未詳
  孫恩城
  在黄巖縣南九十里嶠嶺髙四丈許周回六百歩永嘉記云妖賊孫恩所築按晉書安帝隆安四年賊孫恩䧟㑹稽元興元年臨海太守辛景擊斬之
  桃都山
  按郡國志在台州山上有大桃木木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桃木天雞即鳴天下之雞聞之而鳴木下有兩鬼持葦索執不祥之鬼食之
  壕頭
  在黄巖縣南五里世傳漢兵七十二陣没於此劚地得箭鏃之屬旁有楓木二根大可十數圍葉皆靡地舊志云與漢思王冢上木西靡者相類其後傳寫愈謬乃於七十二陣上直目曰思王冢按漢書東平思王冢在無鹽非台也
  鎮亭
  在寜海縣西北八十里台明越三界間按西漢地里志鄞縣有鎮亭昔晉武帝析鄞置寧海今以地里考之尤信
  砂碕
  在寧海縣北五十里父老云即漢之鮚碕按西漢地里志鄞有鮚碕亭顔師古注鮚蚌屬長一寸廣二分有小蠏在腹中今縣北皆古鄞地而砂磧中有海族正如師古之説則父老所記不妄矣或曰鮚碕今戰碕未詳
  石壘寨
  在天台縣北五十里闗嶺上壘石為之側有李相公廟盖唐廣德元年王師討袁晁處今遺跡尚存父老皆能言之
  東西二僊源
  東源在黄巖縣東北五里地僊劉奉林主之西源在縣南嶠嶺九十里地僊張兆期主之見洞天福地記七籖
  夷州
  臨海記云在郡三十里衆夷所居秦始皇遣徐福將童男女入海止此洲山頂有越王射的白石又徐堅初學記云臨海有夷洲古無銅鐡磨礪青石以作弓矢
  回浦
  在臨海縣東南一百一十九里祥符寺前按後漢志章
  安本名回浦今即其地也
  沸瀆
  按臨海記在城南門中有沸水方三尺孫皓時奚熙受刑於此其後水常沸人疑其寃按吳志孫皓昏亂舅子何都狀似皓民間訛言皓死立都臨海太守奚熙聞之舉兵欲誅都都叔父植時為定海督擊殺熙以此觀之殆是為植所擊非受刑也
  洗馬潭
  在天台國清寺荘之外唐裘甫之亂王師戰於福聖觀前今有落馬橋是其處也時以國清建寨此潭與馬敞墠三墩堂皆諸將議事之所又有王軍塘為犒軍之所
  古放生池
  在臨海縣之海際陳大建中僧智顗見居民以滬魚為業綿亘四百里遂以所得施利買民田為之事聞詔禁採捕國子祭酒徐孝克為之記今廢久矣
  赤蘭橋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舊志云晉成公綏為章安令登
  橋望江製雲賦焉又見初學記
  歇亭
  在天台禪林西北一十五里唐孟蘭廉察浙東日捐俸
  建為游人憇息之地
  柔金銅柱
  按張勃吳録及初學記云臨海中有小洲生柔金自北而南三十里有銅柱西屬國人自稱漢子孫乃漢疆場之表













  赤城志巻三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赤城志巻四十     宋 陳耆卿 撰辨誤門
  魚魯豕亥之訛自昔病之而况山川地理之大乎近之為碑刻逺之為載籍紛茸厖雜與麻葦俱甚至先後佩劍彼此立㦸有未易判者余旣循其本自釐而正之矣他未遑暇也兹巻本出陳維余愛其辯博可据因為裁次附焉其間正誤質殊有本有末有徙而屬他郡者有訂而歸吾土者覧者詳之亦足以知談今之易而考古之難也噫於是此書粗詳且備矣
  列子載黄帝遊於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註斯離也齊中也幾千萬里盖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張湛註云不必便有此國且引淮南子語以為正西曰弇州西北曰台州舊經因之遂謂台之得名其来自古不知以台名州實肇於唐之武德因天台山爾且在東隅亦非西北列子淮南皆一時寓言無庸援以為據
  陸長倩題廣軒詩云為是㑹稽東郡國不教更號小蓬莱郡國志永和三年以章安縣東甌鄉為東部侯國東部元理回浦後屬㑹稽四浦鄞地㑹稽越地元鼎五年嘗立東部都尉冶光武復改回浦曰章安以冶立東𠉀官通典云東部臨海是也陽朔元年徙冶鄞或有㓂害復徙冶句章臨海雖東部侯地然則亦屢徙矣諸説皆云東部惟顔師古注漢地里云回浦南都都尉冶未知孰是
  漢書元封元年東越降帝以其反覆遷之江淮間虚其地為冶縣顔師古注冶縣曰本閩越地注回浦曰南部都尉是也宋志乃引司馬彪曰章安故冶地則臨海亦冶地乎然冶本屬閩故髙帝時以無諸都之無諸既都冶而摇都東甌自是兩處若置冶縣豈於東甌界中又治閩閩去臨海一千二百里若嘗置縣在此則前漢表縣大率方百里安得一縣如此之逺况冶縣改為章安續又分章安南為永寧不應永寧介乎其中南北斷為兩境皆名冶縣雖後漢至吳多指東越之地為東冶實稱㑹稽故其治有東冶山亦非今臨海也
  舊經序云光武時始改回浦為章安置臨海縣屬㑹稽郡按吳少帝太平二年方分置臨海何由光武前二百年而置之乎又云吳太平二年分章安立羅江按長樂志改章安為羅陽在建安二十三年而吳太平二年亦但分羅陽等縣屬臨海郡時則有羅陽王表見於吳紀非羅江也又云晉太康四年以羅江屬晉安郡按長樂志載晉太康三年始以侯官為晉安郡領縣八羅江在焉至宋有晉安太守領縣五羅江仍與則舊經謂晉太康間羅江屬晉安雖得之若言立於吳太平中則當作羅陽豈得言羅江哉羅陽今温之瑞安元隸臨海故房元齡晉書地理志臨海郡呉置統縣八無羅江縣
  舊經云呉少帝太平二年分章安地置臨海縣又分章安地立始平永寧松陽安陽羅江合七縣立臨海郡按分章安置永寧在永建四年分二縣地置松陽始平在興平四年析永寧立羅陽在吳赤烏二年凡置五縣皆不在少帝時今云太平二年方立合而為七此盖不考之過今㑹稽志但云太平二年分章安始平永寧臨海羅陽松陽六縣屬臨海郡謂之分則舊經以為立非也然則少帝時所領止六縣耳晉地理志雖云又置臨海郡統縣八然改始平曰始豐羅陽曰安固分安固曰横陽析永寧曰寧海實在晉時豈得謂之吳置耶
  唐地理志云武德四年置寧海今以晉志考之臨海郡所統縣八寧海已居其中安得謂置於武德四年也按寜海置縣自晉武平吳王濬以兵徇地請以鄞八百户臨海之地二百户為之今白嶠是也至隋開皇九年平陳廢縣入臨海郡唐武德四年改郡名台州復置縣今海游是其處七年復廢至則天永昌元年復置遷於廣度里則今縣治是也故寧海剏自西晉以迄隋唐凡兩廢三遷然後定夷考顛末殆是晉武帝剏之唐髙祖與則天乃起廢者耳唐地理之説非也又寧海令髙述作縣學頌云濵海之西台阜之東有漢古縣屢遷儒宫寧海為縣既方剏於晉武而髙以為始於漢又大誤矣
  黄巖古之永寧縣今考其地曰鄉曰江曰驛曰山方山舊曰永寧山皆名永寧又瑞巖寺住持碑并古碑後序資福院佛殿碑皆曰台之永寧縣存本名也永寧置縣始漢永建四年至呉以孫琳為永寧侯韓晏為永寧長盖此地也今永嘉本古永寧縣分置故永嘉志云晉明帝太寧元年分臨海之嶠南永寧立永嘉郡孝武寧康二年又分永嘉郡之永寧置樂成縣隋開皇九年平陳郡廢改永寧為永嘉縣隸括州大業初郡復置縣仍屬焉唐武德五年以永嘉縣置東嘉州領永嘉永寧等縣貞觀元年州廢省永寧隸括州然則永寧盖嘗屬温與處矣黄巖雖古永寧而古永寧地廣今之永嘉樂成皆其地也自晉分臨海嶠南為永嘉地始屬之嶠南今之嶠嶺與樂清分界唐上元二年始分臨海縣置永寧縣至武后天授元年更名黄巖然則古永寧甚廣今之黄巖特上元間分臨海而置耳
  天台山賦云濟楢溪而直進落五界而迅征吕向注但云五界峻道名濟此險阻經峻道而疾行也惟李善注此獨云五界五縣之界且授孔靈府㑹稽記曰此山舊名五縣之餘地謂餘姚句章鄞剡始寧此説是也然登真隠訣謂大小台處五縣中央五縣謂餘姚句章臨海天台剡縣則與善所注㣲異今兩存之
  舊志載張遼為盪冦將軍陳簡梅成叛太祖討之簡入山中有天柱山遼遂進軍斷簡成首太祖謂功曰登山履險遼之功也増封假節按臨海之延恩寺後天台之縣西雖皆有天柱山而遼未嘗進兵至此舊志果何據而云乎今㑹稽縣宛委山一名天柱臨安亦有天柱山不應便指為台之山也
  夏英公為倅日作延慶院記云臨海濟靈江而西越萬歩至括蒼山與真隠山並間有垂流千仞潄石成淵蛟龍宅之按舊志真隠山在臨海縣西南十五里本名括蒼山又名天鼻唐天寶中改名真隠則括蒼即真隠英公析而為二非也
  孫綽天台山賦有云䕃牛宿以曜峯託靈越以正基盖言天台山據越地之靈而正基址爾非專以靈越為台山也江總修心賦曰喜南斗之分次肇東越之靈秘又晏元獻石氏山齋詩云書僊十闋壯儒宫靈越山川寶勢雄以是攷之則㑹稽本名靈越非止台也
  㑹稽志載天姥山在新昌縣東南五十里東接天台華頂峯故李白天姥歌有天姥連天向天横勢㧞五嶽連赤城之句然郡國志載天姥山乃在臨海郡山嶠與括蒼山相聨或云在越或云在臨海疑此山綿亘相延故二處皆有之然臨海記但言此山在臨海按舊經運羌山亦名天姥山在僊居縣東連括蒼且云石壁有刋字如科斗春月樵者聞笳簫之聲與臨海記同則天姥山又僊居之韋羌山也
  真誥曰越有桐柏之金庭今剡縣金庭館乃沈約造本觀記云約定居桐柏嶺建館曰金庭則是剡之金庭亦號桐柏也今天台縣洞宫以桐柏名始於唐景雲二年司馬承禎所置而寧海縣之西南亦有桐柏山連天台山故神邕天台山記力辯云從極東至寧海界有桐柏山其狀髙峻道士司馬承禎云瀑布山頂是桐柏山因置觀不知山固在寧海也又太平寰宇記云在寧海西五十里今其地猶有桐柏里是剡縣天台寧海皆有桐柏然道經云越有金庭桐柏與四明天台相連真誥又云桐柏山在剡臨海二縣之境一頭在㑹稽東海際其一頭入海中然則山之綿亘如此三邑接境宜皆指為桐柏也
  陶𢎞景真誥云天台山髙一萬八千丈李白夢逰天姥歌乃云天台四萬五千文對此欲倒西南傾疑不同也又國清寺在縣北十里長松夹道翠緑縈紆故賈島送僧歸國清寺詩石澗雙流水山門九里松張祜逰台山詩盤松國清道九里天莫覩至李白詩乃云天台連四明日入向國清五峯轉月色百里行松聲百字合作九字豈傳之訛耶
  蓋竹山為洞天福地今婺之東陽温之樂清台之臨海黄巖天台皆有之東陽志云在縣東南三十里泗渡澗之南巖有石室三間號為蓋竹福地樂清志云蓋竹山去縣二三里後山絶頂有巖洞可環坐數十人俗名楊八洞七十二福地圖云第二福地盖竹山在台州黄巖縣玉清璇極洞天圖云第十九盖竹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在台州黄巖縣而天台志云舊傳石梁側有盖竹洞天何公持節澄按嘗夢遊其地後邑宰窮探得之洞深可三丈餘中有二峡觀諸志所載不同詳攷是山實在臨海縣東三十里地名長石故塵外記以為山在臨海有洞周回八十里僊人陳仲等居之而輿地志亦云臨海郡之章安縣西北有盖竹山山有石室晉許邁住此以此觀之不在他處明矣唐守仲友記云山經地志盖竹山皆寓台之黄巖今在郡城東南三十里介臨海黄巖間雖謂之在黄巖可也
  玉京洞在赤城右脇盖十大洞天之第六周三百里見登真隠訣及名山福地記然㑹稽志載越之諸暨亦有玉京洞呉處厚題云秉燭携笻却歩前玉京迢逓訪神仙四時自有壺中景一罅都迷物外天洞在天台不應又在諸暨及考徐靈府小錄云其下别有洞臺方二百里南馳縉雲北接四明東距溟渤西通剡川台越既接境而洞之廣復如此疑相通也
  謝靈運有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詩五臣文選注但云臨海郡名彊中地名其實彊中在剡縣非郡境也彊強同音故剡中今稱强口市盖近彊中也强口者去剡一十五里其溪水尤紺澈可愛世傳王謝諸人嘗以雪後泛舟至此徘徊不能去今㑹稽志巳載此詩矣
  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揚帆采石華掛席拾海月即其地也是詩巳載樂清詩集矣今復載之天台集可乎按靈運名山志云永寧安固二縣中路東南即是赤石永寧雖今之黄巖在靈運時已分於永嘉而安固又今之瑞安也又按顧野王輿地志云樂成縣西北有赤巖山赤水所出道書云其山正赤一名燒山又曰赤山正對臨海縣南與永嘉接石映水通赤有石室從柟溪東北入樂成今温之樂清也然則所謂赤石者殆不在天台矣
  郡倚山瀕海易以捍守自晉唐間嘗經孫恩袁晁裘甫劉杜之擾至本朝宣和復罹睦冦餘孽故五邑聚落往往以城砦營柵屯戍得名如臨海之新城城門黄巖之漢城古城建城莆林城孫恩城寧海之堠城則以城名如天台之始豐寨壽昌松門闗嶺等寨則以寨名寧海之柵墟黄巖之柵嶺柵浦臨海之柵橋柵村則以柵名又如大郭營之在臨海其地至今有方將軍廟相傳舊立營於此有上營下營之名大營前之在寧海女營之在黄巖營在栢都有潘大夫廟舊傳晉人嘗攻賊於海島遂血食其地則以營名黄巖有戍浦村戍浦嶺郡城東十里有屯頭則以屯戍名也
  𩻣洋在縣東南五里今名下洋乾道之火郡人營造鄉民坎土入城市之下有魚網敗舟之屬疑此地舊嘗為江也宣和間居人有獲壞碑者曰唐龍紀元年處士李罟𦵏於𩻣洋之濵則知得名久矣
  黄巖屏山之南有墺曰晉墺湖曰晉湖山曰晉源相傳晉王之裔嘗居此故名按山半有明覺寺寺有小碑曰晉王遊適之地則又非其裔矣大抵昔人遊行之地後人思之故因而得名不記其始耳如臨海之招賢洞有晉潭殆亦此類又寧海梁王寺梁王墓舊傳為梁王詧而王亦未必至此黄巖有墺曰徐墺山曰徐山或云徐偃王之廟或援古建台州記云地主任氏女感精而生男有文在其手曰徐因號東海長竊據自號徐王死𦵏此山其言不經殆未可盡憑也
  㑹稽志載司馬悔橋在新昌縣東南四十里 唐司馬承禎隠天台山被召至此而悔因以為名竊謂此橋當表而出之以為
  為悔曰司馬悔
  橋          七籖載司馬悔山
  在台州天台山     地李明僊人所治之處山在天台新昌  故橋以山得名有過客題詩云道書司馬悔福地在天台兹山秀盤古億載青崔嵬如何越中志紀載殊未該浪云唐子㣲曽過兹橋来奉詔悔輕出欲勒俗駕回至今名字存脩梁架巖隈圖諜已大戾土俗尤疎哉以悔為晦名大字標版牌流傳愈訛舛雲笈君試開讀此詩可見其槩矣
  壁紀載曹𢎞達天祐十年到任繼之以孫琰天祐十四年張從保天祐十七年錢鎰天祐十九年今考之唐史天祐乃昭宗末年紀號至哀帝不改舊號終於天祐四年而止是年禪位於梁梁改元開平凡四年又改乾化凡二年固未嘗有天祐至十九年者而壁紀所記如此詳思之唐末錢鏐據有吳越唐政既出於梁故錢氏但循唐之紀年不改舊號臨海又其所隸故郡守更代亦止用唐正朔故書天祐至十九年也然通鑑所載則有可疑梁紀載開平初但云是時惟河東鳯翔淮南稱天祐西川稱天復餘皆稱梁正朔又云是年以鎮海鎮東節度使錢鏐為吳越王則錢氏盖受其封拜用其正朔矣觀壁記所述乃用天祐至十九年而不易其心不忘唐如此哉
  魯洵作杜雄墓碑稱雄字昌符京兆人徙台與劉文起事劉知明州因人之欲請主郡政㢘使承制加御史大夫明年兼大司憲轉左貂錫以竹使符詳攷其辭則是劉文自使之守郡後方本道畀之郡符耳又云光啟三年加工部尚書是秋遷刑部尚書今聖嗣位盖昭宗也嘉其威武謂執政曰寰宇方擾獨海郡有武不用非以德行化乎因命以德化為軍號文德元年加兵部龍紀初加右揆大順初加左揆乾寧二年加司空乾寧四年冬十月卒今壁記載杜雄中和三年到任至乾寧四年方稱駱團繼之殆與洵所製碑合攷之唐史紀年則雄在郡首尾凡十五載然洵乃雄吏其辭自稱門吏德化軍廵官魯洵則誌文未免失實且言語淺俚無足觀又一事可疑其云中和三年太守劉公改刺四明雄主州事而唐書僖宗紀云光啟二年十二月丙午台州刺史杜雄執劉漢宏降於董昌資治通鑑中和元年云臨海賊杜雄䧟台州光啟元年台州刺史杜雄誘漢宏降執送董昌斬之唐書稱執漢宏事在光啟二年十二月而通鑑稱元年年既不同而五代史九國志所載殆是漢宏因錢鏐為董昌取越州故奔台州雄執之以送昌非漢宏降雄也通鑑少誤
  檢校尚書工部郎中前兼台州刺史李師望大中十四年三月十七日凖詔領義成武寧兖海宣閏等道兵士一千七百人乗馹赴任討除草賊至其年四月二十三日戰於天台觀前其日收復唐興縣自此六戰斬首四千級招降九千人至九月方平寧咸通三年罷郡九月十一日北歸因留題以上皆師望自紀見於桐柏觀元稹碑隂觀其所刻盖捕裘甫時也裘甫衆至三萬有劉暀劉從簡輩頗勇焚掠城邑聲振中原王武為浙東觀察使請兵以行懿宗詔發忠武義成淮南等道兵授之浙東軍連戰不利故師望分統此兵方克奏㨗然師望所刻作大中十四年而通鑑以為咸通元年盖懿宗即位於大中十三年八月改元必在次年逺方自稱為十四年雖咸通三年所題仍舊號而史家書法只以改元標於即位之始年故也後六年師望以鳯翔少尹請分蜀建定邉軍遂為嶲州刺史
  台州天慶觀有唐開元真容應見碑盖開元二十九年立也後題朝散大夫使持節臨海郡諸軍事守臨海郡太守賈長源及桐柏觀碑天寶元年立則作朝請大夫使持節諸軍事守台州刺史上柱國賈長源此一人耳所載官稱及郡號不同如此盖嘗攷之唐至天寶元年改台州為臨海郡至乾元元年復為台州不應開元二十九年便稱臨海郡天寳元年却稱台州又唐自武德元年改郡為州太守為刺史加號持節後為使持節諸軍事至天寶元年復改刺史曰太守亦不應開元二十九年已稱臨海郡太守而天寳元年既改作太守復號刺史非二碑之誤則史之誤也
  舊經以千姓編云蕢雲陶唐時居白鶴觀遂冠之僊隠門非也按靈笈七籖女僊傳稱徐僊姑徐之才之女咸通初謂剡縣白鶴觀道士蕢雲陶曰我先君仕厯周隋以方術聞剡縣即今之嵊縣錢氏以剡字兩火一刀不祥改為嵊然則蕢雲陶非在台之白鶴觀舊經誤矣
  曽守幾作遺直堂詩力辯孔文仲為州推官非為司戸文仲曽舅也故公序其事云或云孔公應制乃台州司户叅軍非推官也幾謂公為舅知公所厯無疑試問其説則曰實録㑹要云爾幾曰是固書之少誤州有公所譔修城記曰從事有天台詩集有浮碧軒榜有官文書皆曰推官可覆視也或曰安知不嘗為司户乎曰公之墓誌丞相蘇公之文也一命試秘書省校書郎杭州餘杭尉再調南康軍司理昇台州軍事推官對制䇿趣還本任未嘗為司户也
  舊傳危樓髙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髙聲語恐驚天上人為楊文公㓜時詩邵氏聞見録又云舒州峯頂寺有李太白題云夜宿峯頂寺舉手捫星辰不敢髙聲語恐驚天上人前二句既不同而其説復異今天台華頂峯有孟觀詩云偶因華頂宿擡手摘星辰不敢髙聲語恐驚天上人盖華頂一峯天台山之最髙者故觀詩有此語今峯傍有摘星嶺因詩立名則前所指為太白文公語疑好事者改之爾














  赤城志巻四十
  今天下郡縣皆有紀錄台獨為闕典問之故府則知前乎此者盖嘗㑹稡而踈畧未備也碩承乏之初固竊有志而事方有所未暇越明年歳以稔告郡家粗可支吾於是命郡博姜君延集人士相與討論而屬筆於篔牕陳君閲數月而後成書吾州在浙左為佳郡讀孫興公一賦則知山川之美實甲東南况自晉唐至今前後曳組于此多一時名勝士至于騷人墨客搜竒抉秀皆班班可考然則是書之作豈特可以補職方氏之闕雖山川人物亦將由是而發揚呈露於天壤間其為益於台也深矣嘉定十六年郡守青社齊碩書
  成化丁未余始得是志於秘閣中遂手録以出於是故亞卿林公鶚黄公 皆從余本而翻録之盖是志作於宋嘉定中至是幾三百年其藏之民間者葢鮮克見念欲因此閣本特存其舊以廣其傳未能也去年秋太守陳公相以郡志屬余重修因訪得東門周氏本未幾拙訥葉先生之孫定中亦以其家所藏者来告盖皆嘉定刻本也嘉定後不十年又有所謂續志三志者續志雖存而其所載無大闗渉三志則并其本而亡之故今祗取閣本叅二家而校之大抵二家者行欵雖無甚異而視閣本則又有不同矣盖其時所刋者各自有此三本因得彼此互訂以從其是太守公遂取而重刻之與新志並行於是一郡之因革顛末皆可考而見也噫公於吾台之文獻其用心不亦勤矣哉𢎞治丁已秋八月八日郡人謝鐸識於方巖書院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