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林改錯/卷下
卷上 ◄ | 醫林改錯 卷下 |
► |
半身不遂論序
编辑醫家立言着書,心存濟世者,乃良善之心也。必須親治其症,屢驗方法,萬無一失,方 可傳。倘病不知源,方不對症,是以活人之心,遺作殺人之事,可不畏歟?如傷寒、溫疫、雜症、婦科,古人各有所長,對症用方,多半應手取效,其中稍有偏見,不過白玉微瑕。惟半身不遂一症,古之着書者,雖有四百餘家,於半身不遂立論者,僅止數人。數人中,並無一人說 明病之本源。病不知源,立方安得無錯?余少時遇此症,始遵《靈樞》、《素問》、仲景之論,治之無功。繼遵河間、東垣、丹溪之論,投藥罔效。輾轉躊躇,幾至束手。
伏思張仲景論傷寒,吳又可着《溫疫》,皆獨出心裁,並未引古經一語。余空有活人之心,而無濟世之手。凡遇是症,必細心研究,審氣血之榮枯,辨經絡之通滯,四十年來,頗有所得,欲公之天下,以濟後人,奈不敢以管見之學,駁前人之論,另立方法,自取其罪。友人曰:真胸有確見,屢驗良法,補前人之缺,救後人之難,不但有功於後世,正是前代之勳臣,又何罪之有?余聞斯議,不揣鄙陋,將男、婦、小兒半身不遂,癱腿痿症,抽搐筋攣,得病之源,外現之症,屢驗良方,難治易治之形狀,及前人所論脈理臟腑經絡之錯誤,一一繪圖,申明其說,詳述前後,以俟高明,再加補助,於醫道豈無小補云爾。
半身不遂論
编辑半身不遂,病本一體,諸家立論,竟不相同。始而《靈樞經》曰:虛邪偏客於身半,其 入深 :風中五臟六腑之俞,所中則爲偏風。張仲景曰:「夫風之爲病,當令人半身不遂。」三書立論,本源皆專主於風。至劉河間出世,見古人方論無功,另出手眼,云:「中風者,非肝木之風內動,亦非外中於風,良由將息失宜,內火暴甚,水枯莫制,心神昏昧,卒倒無所知。」其論專主於火。李東垣見河間方論矛盾。又另立論曰:「中風者,氣虛而風邪中之,病在四旬以後,壯盛稀有,肥白氣虛者間亦有之。」論中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中經絡之分,立法以本氣虛外受風邪,是其本也。朱丹溪見東垣方症不符,又分途立論,言西北氣寒有中風,東南氣 濕非真中風,皆因氣血先虛,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其論專主於痰,濕痰是其本也。 王安道見丹溪論中有「東南氣濕非真中風」一句,便云:「《靈樞》、《素問》、仲景所言是真中風,河間、東垣、丹溪所言是類中風。」虞天民言:「王安道分真中風、類中風之說,亦未全是。四方病此者,盡因氣、濕、痰、火挾風而作,何嘗見有真中、類中之分?」
獨張景岳有高人之見,論半身不遂大體屬氣虛,易中風之名,着非風之論,惟引用《內經》厥逆,並辨論寒熱、血虛 、及十二經之見症,與症不符,其方不效者,可惜先生於此症閱歷無多。其餘名家所論病因 ,皆是因風、因火、因氣、因痰之論。所立之方,俱系散風、清火、順氣、化痰之方。有云「氣血虛弱而中風邪」者,於散風清火方中,加以補氣養血之藥;有云「陰虛虧損而中風邪」者,於滋陰補腎藥內,佐以順氣化痰之品。或補多而攻少,或補少而攻多,自謂攻補兼施,於心有得。今人遵用,仍然無效。又不敢議論古人之非,不曰古方不合今病,便云古今元氣不同。 既云方不合病,元氣不同,何得傷寒病,麻黃、承氣、陷胸、柴胡,應手取效,何得中風門愈風、導痰、秦艽、三化,屢用無功?總不思古人立方之本,效與不效,原有兩途。其方效者,必是親治其症,屢驗之方;其不效者,多半病由議論,方從揣度,以議論揣度,定論立方,如何能明病之本源。因何半身不遂,口眼歪邪;因何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大便乾燥,小便頻數,毫無定見,古今混猜。以一虧損五成元氣之病,反用攻發克消之方,安得不錯? 溯本窮源,非錯於醫,乃錯自着書者之手。嗟乎!此何等事,而竟以意度,想當然乎哉!
半身不遂辨
编辑或曰:半身不遂,古人風火濕痰之論,諸家層次議駁,有證據可憑乎?余曰:即以仲景 《傷寒論》中風篇云:「中風則令人頭疼身痛,發熱惡寒,乾嘔自汗。」《金匱要略》論:「傷風則令人鼻塞噴嚏,咳嗽聲重,鼻流清涕。」中風本門又云:「夫風之爲病,當令人半身不遂。」今請問:「何等風,何等中法,令人頭疼身痛,發熱惡寒,乾嘔自汗?何等風,何等中法,則令人鼻塞噴嚏,咳嗽聲重,鼻流清涕?何等風,何等中法,則令人半身不遂?」半身不遂若果是風,風之中人,必由皮膚入經絡,亦必有由表入裡之症可查。嘗治此症,初得時並無發熱惡寒,頭疼身痛,目痛鼻乾,寒熱往來之表症。既無表症,則知半身不遂,非風邪所中。再者,眾人 風、火、濕、痰之論立說更爲含混。如果是風、火、濕、痰,無論由外中,由內發,必歸經絡。經絡所藏者,無非氣血。氣血若爲風、火、濕、痰阻滯,必有疼痛之症。有疼痛之症,乃是身痛之痹症,非是半身不遂。半身不遂,無疼痛之症。余平生治之最多,從未見因身痛痹症而得半身不遂者,由此思之,又非風、火、濕、痰所中。
半身不遂本源
编辑或曰:君言半身不遂,虧損元氣,是其本源,何以虧至五成方病?願聞其說。余曰:夫元氣氣衰,則無力;元氣絕,則死矣。若十分元氣,虧二成,剩八成,每半身仍有四成,則無病。若 虧五成,剩五成,每半身只剩二成半,此時雖未病半身不遂,已有氣虧之症,因不疼不癢,人自 不覺。若元氣一虧,經絡自然空虛,有空虛之隙,難免其氣向一邊歸並,如右半身二成半,歸並 於左,則右半身無氣;左半身二成半,歸並於右,則左半身無氣,無氣則不能動,不能動,名曰 半身不遂。不遂者,不遂人用也。如睡時氣之歸並,人不能知覺,不過是醒則不能翻身,惟睡醒時氣之歸并,自覺受病之半身,向不病之半身流動,比水流波浪之聲尤甚,坐時歸並,身必歪倒 ,行走時歸並,半身無氣,所以跌仆。人便云因跌仆得半身不遂,殊不知非因跌仆得半身不遂,實因氣虧得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辨
编辑或曰:半身不遂,既然無風,如何口眼歪斜?余曰:古人立歪斜之名,總是臨症不細心 審查之故。口眼歪斜,並非歪斜,因受病之半臉無氣,無氣則半臉縮小,一眼無氣力,不能圓睜,小眼角下抽,口半邊無氣力不能開,嘴角上抽,上下相湊,乍看似歪斜,其實並非左右之歪斜。嘗治此症,凡病左半身不遂者,歪斜多半在右;病右半身不遂者,歪斜多半在左。此理令人不解,又無書籍可考。何者?人左半身經絡上頭面從右行,右半身經絡上頭面從左行,有左右交互之義。余亦不敢爲定論,以待高明細心審查再補。
又曰:口眼歪斜,盡屬半臉無氣乎?余曰:前論指兼半身不遂而言。若壯盛人,無半身 不遂 亦能病口眼歪斜,用通經絡散風之劑,一藥而愈,又非治半身不遂方之所能爲也。
辨口角流涎非痰飲
编辑或曰:口角所流非痰飲乎?余曰:嘗治此症,見所流盡是清水,並非稠痰。明明氣虛不固津以他症互相參看,流涎者屬氣虛無疑。
辨大便乾燥非風火
编辑或曰:「患半身不遂,兼大便乾燥,古人名曰『風燥』,言其病有風有火,有是理乎?」余曰:「若是風火,用散風、清火、潤燥、攻下藥,大便一行,風散火清,自當不燥。」
嘗見治此症者,誤用下藥,下後乾燥更甚。總不思平素出大恭時,並非大恭順穀道自流,乃用氣力催大恭下行。既得半身不遂之後,無氣力使手足動,無氣力使舌言,如何有氣力到下部催大恭下行?以此推之,非風火也,乃無氣力催大恭下行。大恭在大腸,日久不行,自乾燥也。
辨小便頻數遺尿不禁
编辑或曰:小便頻數、遺尿不禁,有火有虛,有分別乎?余曰:有溺時玉莖內疼痛,尿一點 一滴 開張,尿流而不知,名曰遺尿。不禁者,尿欲出而人禁止不溺,尿仍自出。此專指小便自病 而言。若半身不遂,兼小便頻數,遺尿不禁,絕無玉莖疼痛之苦,此是氣虛不固提也。
辨語言蹇澀非痰火
编辑或曰:說話不真,古名語言蹇澀。前人論舌之本有痰有火,此理想來不錯?余曰:非痰 火也能動,舌亦半邊無氣,亦不能全動,故說話不真。試看小兒氣不足不能行走時,高年人氣衰 時,說話俱不真,是其證也。
辨口噤切牙
编辑或曰:既無風火,如何口噤切牙?余曰:口噤自是口噤,切牙自是切牙,古人以口噤、切牙 傷寒、溫疫、雜症、婦科,有虛證口噤者,有實證切牙者。獨半身不遂,有口噤,絕無切牙,亦有口噤太甚,下牙裡收,其聲如銼似切牙,實非切牙,亦虛症也。如無半身不遂,又無他症相兼,忽然口噤不開,乃風邪阻滯經絡,氣不上達之所致,用疏通經絡之劑即愈。
記未病以前之形狀
编辑或曰:元氣既虧之後,未得半身不遂以前,有虛症可查乎?餘生平治之最多,知之最悉 。每 故一陣風響者,有耳內無故一陣蟬鳴者,有下眼皮常跳動者,有一隻眼漸漸小者,有無故一 陣眼睛發直者,有眼前常見旋風者,有常向鼻中攢冷氣者,有上嘴唇一陣跳動者,有上下嘴 唇相湊發緊者,有睡臥口流涎沫者,有平素聰明忽然無記性者,有忽然說話少頭無尾、語無 倫次者,有無故一陣氣喘者,有一手常戰者,有兩手常戰者,有手無名指每日有一時屈而不 伸者,有手大指無故自動者,有胳膊無故發麻者,有腿無故發麻者,有肌肉無故跳動者,有 手指甲縫一陣陣出冷氣者,有腳指甲縫一陣陣出冷氣者,有兩腿膝縫出冷氣者,有腳孤拐骨 一陣發軟、向外棱倒者,有腿無故抽筋者,有腳指無故抽筋者,有行走兩腿如拌蒜者,有心 口一陣氣堵者,有心口一陣發空、氣不接者,有心口一陣發忙者,有頭項無故一陣發直者, 有睡臥自覺身子沉者,皆是元氣漸虧之症,因不痛不癢,無寒無熱,無礙飲食起居,人最易於疏忽。
論小兒半身不遂
编辑或曰:小兒亦有半身不遂者?余曰:小兒自周歲至童年皆有,突然患此症者少,多半由 傷寒 如泥塑,皆是氣不達於四肢。古人以風治,是於此症閱歷無多。
癱痿論
编辑或曰:元氣歸並左右,病半身不遂,有歸並上下之症乎?余曰:元氣虧五成,下剩五成 ,周 之源,因足陽明胃經濕熱,上蒸於肺,肺熱葉焦,皮毛憔悴,發爲痿症,概用清涼攻下之方。余論以清涼攻下之藥,治濕熱腿疼痹症則可,治痿症則不相宜。豈知痹症疼痛日久,能令腿癱,癱後仍然腿疼。痿症是忽然兩腿不動,始終無疼痛之苦。倘標本不清,虛實混淆,豈不遺禍後人。
補陽還五湯
编辑此方治半身不遂,口服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大便乾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
黃耆(四兩,生) 歸尾(二錢) 赤芍(一錢半) 地龍(一錢,去土) 川芎(一錢) 桃仁(一錢) 紅花(一錢)
水煎服。
初得半身不遂,根據本方加防風一錢,服四、五劑後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懼黃耆,只得遷就人情,用一、二兩,以後漸加至四兩,至微效時,日服兩劑,豈不是八兩,兩劑服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劑。如已病三、兩個月,前醫遵古方用寒涼藥過多,加附子四、五錢。如用散風藥過多,加黨參四、五錢。若未服,則不必加。此法雖良善之方,然病久氣太虧,肩膀脫落二、三指縫,胳膊曲而搬不直,腳孤拐骨向外倒,啞不能言一字,皆不能癒之症。雖不能癒,常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癒後,藥不可斷,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將來得氣厥之症。方內黃耆,不論何處所產,藥力總是一樣,皆可用。
【方歌】補陽還五赤芍芎,歸尾通經佐地龍, 四兩黃爲主藥,血中瘀滯用桃紅。
瘟毒吐瀉轉筋說
编辑上吐下瀉轉筋一症,古人立名曰「霍亂」,宋朝太醫院立方,名曰「局方」,立藿香正氣散以治之。 毒流行,病吐瀉轉筋者數省,京都尤甚,傷人過多,貧不能葬埋者,國家發帑施棺,月餘之間,費數十萬金。彼時業醫者,有用參朮薑附見效者,便言陰寒;有用芩連梔柏見效者,則 云毒火。余曰:非也,不分男婦老少,眾人同病,乃瘟毒也。或曰:既是瘟毒,薑附熱,芩 連涼,皆有見效者,何也?余曰:芩連效在初病,人壯毒勝時。薑附效在毒敗,人弱氣衰時 。又曰:有芩連薑附服之不效,而反有害者,何也?余曰:試看針刺而愈者,所流盡是黑紫血,豈不是瘟毒燒煉。瘟毒自口鼻入氣管,由氣管達於血管,將氣血凝結,壅塞津門,水不得出,故上吐下瀉。初得,用針刺其胳膊肘里彎處血管,流紫黑血,毒隨血出而愈。或曰:所刺是何穴?請明白指示。余曰:余雖善針,不必論,是穴名曰尺澤。人氣管周身貫通,血管周身亦貫通,尺澤左右四、五根血管,刺之皆出血,皆可愈,尺澤上下刺之亦可愈。總之,用針所刺而愈,皆風火氣有餘之症,不足之症,愈針愈壞。此針灸家隱諱而不肯言也。倉卒之時,用針刺,取其捷便也。一面針刺,一面以解毒活血湯治之,活其血,解其毒,未有不一藥而癒者。但此症得之最速,傷元氣最快,一半日可傷生。若吐瀉一兩時後,或半日後,一見腿抽,便是腿上氣少,一見胳膊抽,便是胳膊上氣少。如見眼胞塌陷,汗出如水,肢冷如冰,謾言涼藥有害,即余所立解毒活血湯,亦有過無功。此時無論舌乾口燥,大渴飲冷,一時飲水數碗,放心用薑附回陽湯,一副可奪命。此法非淺醫所能知也。
解毒活血湯
编辑連翹(二錢)葛根(二錢)柴胡(三錢)當歸(二錢)生地(五錢)赤芍(三錢)桃仁 (八錢,研)紅花(五錢)枳殼(一錢)甘草(二錢)
水煎服。
【方歌】解毒活血連翹桃,紅花歸殼葛赤芍, 柴胡甘草同生地,吐瀉良方用水熬。
此方謂初得吐瀉而言,若見汗多,肢冷,眼塌,不可用。
急救回陽湯
编辑若吐瀉一見轉筋、身涼、汗多,非此方不可,莫畏病患大渴飲冷不敢用。
黨參(八錢)附子(八錢,大片)乾薑(四錢)白朮(四錢)甘草(三錢)桃仁(二錢,研)紅花(二錢)
水煎服。
【方歌】急救回陽參附薑,溫中朮草桃紅方, 見真膽雄能奪命,雖有桃紅氣無傷。
解毒活血湯與急救回陽湯,兩方界限釐清,未有不應手而愈者。慎之!慎之!
論小兒抽風不是風
编辑夫抽風一症,今人治之不效者,非今人錯治,乃古方誤人。古人不止論病立方誤人,立 病名 ,則名曰慢驚風。慢驚風三字,相連立名,更爲可笑,不但文義不通,亦未細察病源。若真是風,風之中人,必由皮膚入經絡,亦必有由表入里之症可查。既查無外感之表症,古人何得著書立方,總言是風。其所以言風者,因見其病發作之時,項背反張,兩目天吊,口噤不開,口流涎沫,咽喉痰聲,昏沉不省人事,以爲中風無疑。殊不知項背反張,四肢抽搐,手足握固,乃氣虛不固肢體也;兩目天吊,口噤不開,乃氣虛不上升也;口流涎沫,乃氣虛不固津液也;咽喉往來痰聲,非痰也,乃氣虛不歸原也。如不明此理,試看高年人,久病壽終時,或項強身重,或露晴天吊,或牙緊流涎,或痰聲拽鋸,或冷汗淋漓,一派氣脫之症,明明顯露。以抽風之兩目天吊,口噤流涎,痰聲拽鋸,互相參看,則抽風之症,氣虛無疑。元氣既虛,必不能 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以一氣虛血瘀之症,反用散風清火之方,安得不錯?服散 風藥,無風服之則散氣;服清火藥,無火服之則血凝;再服攻伐克消之方,氣散血亡,豈能望生?溯本窮源,非死於醫,乃死於着書者之手。每見業小兒科閱歷多者,絕不誤人,因抽風古方不效,見抽風則棄而不治。亦有高手,看小兒現下之症,知將來必抽風,雖無方調治,亦必告知病家,此病恐將來抽風。何以知其將來必抽風?凡將欲抽風之前,必先見抽風之症,如見 頂門下陷,昏睡露睛,口中搖舌,不能啼哭,哭無眼淚,鼻孔煽動,咽喉痰聲,頭低不抬,口噤無聲,四肢冰冷,口吐白沫,胸高如碗,喘急氣促,面色青白,汗出如水,不能裹乳,大便綠色,腹內空鳴,下泄上嗽,肌肉跳動,俱是抽風之兆。前二十症,不必全見,但見一二症,則知將來必 抽。其中有可治者,有不可治者,並所用之方,皆開列於後。若露睛天吊,不食不哭,痰鳴 氣喘,病雖沉重,乃可治之症。若天庭灰色,腎子上縮,或脈微細,或脈全無,外形雖輕, 乃不治之症。
可保立蘇湯
编辑此方治小兒因傷寒、瘟疫,或痘疹、吐瀉等症,病久氣虛,四肢抽搐,項背後反,兩目 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皆效。
黃耆(一兩五錢,生)黨參(三錢)白朮(二錢)甘草(二錢)當歸(二錢)白芍(二錢)棗仁(三錢,炒)山萸(一錢)枸杞子(二錢)故紙(一錢)核桃(一個,連皮打碎)
水煎服。
此方分兩,指四歲小兒而言;若兩歲,分兩可以減半;若一歲,分量可用三分之一;若兩、三個月,分兩可用四分之一。又不必拘於副數。余治此症,一日之間,常有用兩、三付者。服至不抽,必告知病家,不可因不抽,遂不服藥,必多服數副,氣足方妥。
【方歌】可保立蘇故紙棗,術歸芍藥參草,山萸枸杞水煎服,一個核桃帶殼搗。
論痘非胎毒
编辑夫小兒痘疹,自漢至今,着書立方者,不可勝數。大抵不過分順險逆,辨別輕重死生, 並無;有遵解毒湯,用犀角、黃連者。痘本一體,用藥竟不相同。遇順險之痘,查小兒壯弱,分 別補瀉清涼,用之皆可望生。唯一見逆症,遂無方調治,即雲天數當然,此不知痘之本源故 也。或曰:古人若不知痘之本源,如何見逆痘便知幾天死?余曰:此非古人知痘之本源也, 因看痘多,知某日見苗,某日何形,某日何色,某日何症,治之不效,至某日必死。古人知 逆痘幾天死者,蓋由此也。如知痘之本源,豈無方調治?或曰:如君所言,痘之逆症有救乎 ?余曰:痘之險症,隨手而愈,不足論。至於逆症,皆有本源,辨明本源,豈不可救?如余所 治,悶痘不出,周身攢簇,細密如蠶殼,平板如蛇皮,不熱即出,見點紫黑,周身細密無縫 ,紫白灰色相間,蒙頭、鎖口、鎖項、托腮,皮肉不腫,通身水泡,不起脹行漿,不化膿結 痂,見 ,胃口不開,至危之時,頭不能抬,足歪不正,兩目天吊,項背後反等逆症,初見之時,辨 明虛實,皆可望生。易此理者,知余補前人之未及,救今人之疑難;不明此理者,妄加評論 ,以余言爲狂妄,而不知非狂也,知痘之本源也。不似諸家議論,出痘總是胎毒。諸書又曰 :自漢以前無出痘者。既雲胎毒,漢以前人獨非父母所生。此論最爲可笑。若根據古人之論, 有謂胎毒藏於臟腑,而何以未出痘以前,臟腑安然無病?有謂胎毒藏於肌肉,而何未出痘以 前 花。信如斯言,因驚恐跌仆,傷食感冒,觸動而發,則是自不小心。伏思出花正盛時,非止 一人出花,少則一方,多則數省,莫非數省之人,同時皆不小心?此論更爲無理。再見世上 種痘之醫,所種之痘,無論多少,無一不順。若是胎毒,毒必有輕重,毒重者痘必險,何以 能無一不順?由此思之,如何胎毒二字,牢不可破,殊不知痘非胎毒,乃胞胎內血中之濁氣 也。兒在母腹,始因一點真精凝結成胎,以後生長臟腑肢體,全賴母血而成,胞胎內血中濁 氣,降生後仍藏榮血之中,遇天行觸濁氣之瘟疫,由口鼻而入氣管,由氣管達血管,將血中 濁氣,逐之自皮膚而出,色紅似花,故名天花,形圓如痘,故名曰痘。總之,受瘟疫輕,瘟 毒隨花而出,出花必順;受瘟疫重,疫毒在內逗留,不能隨花而出,出花必險;受瘟疫至重 ,瘟疫在內燒煉其血,血受燒煉,其血必凝,血凝色必紫,血死色必黑,痘之紫黑,是其證 也。死血阻塞道路,瘟疫之毒,外不得由皮膚而出,必內攻臟腑,臟腑受毒火煎熬,隨變生 各臟逆症。正對痘科書中所言某經逆痘,不知非某經逆痘也,乃某經所受之瘟毒也。痘之順 逆,在受瘟疫之輕重。治痘之緊要,全在除瘟毒之方法。瘟毒不除,花雖少而必死。瘟毒若 除,花雖多不致傷生。痘科書中,但論治胎毒,而不知治瘟毒,縱知治瘟毒,而不知瘟毒巢 穴在血。若辨明瘟毒輕重,血之通滯,氣之虛實,立救逆痘於反掌之間,此所謂知其要者, 一言而終耳。
論痘漿不是血化
编辑痘出時是紅色,五六天後忽變清漿,次變白漿,次變混漿,次變黃膿,終而結痂。古人 謂痘之變清水、白漿、混漿、黃膿乎?痘本血管內血中濁氣,遇天行逐濁氣之瘟疫,自口鼻而入 於氣管,達於血管,將血管中濁氣與血,並氣管中津液,逐之自毛孔而出,所以形圓色紅, 五六天後,痘中之血,仍退還血管,痘內止存濁氣津液,津液清,名曰清漿。清漿爲瘟毒燒 煉,稠而色白,故名白漿。白漿再煉,再稠而混,故名混漿。混漿再煉,稠如瘡膿,故名黃 膿。將黃膿煉干而結痂。痘不行漿,皆因血不退還血管,血不退還血管,皆因血管內有瘟毒 燒煉,血凝阻塞血之道路,若通血管之瘀滯,何患漿之不行?
論出痘飲水即嗆
编辑出痘有四五天、七八天飲水即嗆者,古人論毒火壅於咽喉,列於不治之症。總是不明咽 喉左,名左氣門、右氣門。舌根有一白片,其濃如錢,名曰會厭,正蓋肺管、左右氣門上口。人咽飲食,必以舌尖抵上,使會厭將肺管與左右氣門蓋嚴,飲食方可過肺管、左右氣門,入 後之胃管。試看人吃飯,飲食將入嗓至喉,未入咽時,或忽然冷笑,氣暴上沖,會厭一開, 或一粒米、一滴水,入左右氣門,立刻由鼻嗆出,是其證也。今瘟毒燒煉,會厭血凝,不能 蓋嚴氣門,故飲水滲入即嗆。食不嗆者,因微微小縫,能滲水而食不能入,故不嗆。化開會厭中瘀血,其嗆立止。
論七、八天痘瘡作癢
编辑痘瘡作癢者,當先分明皮膚。皮是皮,膚是膚,皮膚不分,如何能明痘瘡作癢之本源? 如人津液盡歸於皮之外,膚之內。痘窠之中,正氣虛,不能達痘中行漿、化膿、結痂,以致瘟毒 外不得出膚,內不得入皮,毒在皮外膚裡,故作癢。醫家遵《素問》「諸瘡痛癢,皆屬於火 」之句,隨用清涼之品,克伐生氣,不但作癢不止,胃氣轉傷。有專用補氣者,氣愈補而血愈瘀。血瘀,氣更不能外達於皮膚。斑此時用補氣破血之劑,通開血道,氣直達於皮膚,未有不一藥而癢即止者。
通經逐瘀湯
编辑此方無論痘形攢簇,蒙頭覆釜,周身細碎成片,或夾疹夾斑,浮衣水泡,其色或紫、或 暗、 其方中藥性,不大寒大熱,不大攻大下,真是良方也。
桃仁(八錢,研)紅花(四錢)赤芍(三錢)山甲(四錢,炒)皂刺(六錢)連翹(三 錢,去心)地龍(三錢,去心)柴胡(一錢)麝香(三厘,絹包)
水煎服。
大便乾燥,加大黃二錢,便利去之。五六日後,見清漿、白漿,將麝香去之,加黃耆五錢,若一、二歲,分兩可減半,若八、九歲,分兩可加一半。
【方歌】通經甲皂麝香龍,逐瘀赤芍桃與紅,連翹柴胡毒可解,便乾微用大黃攻。
會厭逐瘀湯
编辑此方治痘五、六天後,飲水即嗆。
桃仁(五錢,炒)紅花(五錢)甘草(三錢)桔梗(三錢)生地(四錢)當歸(二錢) 元參(一錢)柴胡(一錢)枳殼(二錢)赤芍(二錢)
水煎服。
此方指五六天後嗆水而言。若痘後抽風兼飲水即嗆者,乃氣虛不能使會厭蓋嚴氣管,照抽風方治之。
【方歌】會厭逐瘀是病源,桃紅甘桔地歸元, 柴胡枳殼赤芍藥,水嗆血凝立可痊。
止瀉調中湯
编辑治痘六七日後泄瀉不止,或十餘日後泄瀉,皆治之。
黃耆(八錢)黨參(三錢)甘草(二錢)白朮(二錢)當歸(二錢)白芍(二錢)川芎(一錢)紅花(三錢)附子(一錢,制)良薑(五分)官桂(五分,去粗皮)
水煎服。
此方指痘六七天後泄瀉而言。痘後抽風兼泄瀉者,亦效。不是初出痘泄瀉之方。
【方歌】止瀉調中耆參草,朮歸芍藥芎紅隨,附子良薑桂少用,氣虛泄瀉總相宜。
保元化滯湯
编辑治痘五、六日後痢疾,或白或紅,或紅白相雜,皆治。
黃耆(一兩,煎湯沖)滑石(一兩,末)
晚服,加白砂糖五錢更妙。
此方乃余之心法,不獨治小兒痘症、痢疾,大人初痢、久痢,皆有奇效。然大人初痢, 滑石用一兩五錢,白糖一兩,不必用黃。久痢加黃,滑石仍用一兩五錢。 方歌 保元化滯補攻方,一兩黃煎作湯, 爲末滑石須一兩,沖服痢止氣無傷。
助陽止癢湯
编辑治痘六、七日後,作癢不止,抓破無血。兼治失音聲啞。
黃耆(一兩)桃仁(二錢,研)紅花(二錢)皂刺(一錢)赤芍(一錢)山甲(一錢,炒) 水煎服。
此方治痘後六七日,作癢甚者,抓破無血。不是治初出痘一二日作癢之方。
【方歌】助陽止癢桃紅,皂刺赤芍山甲同,聲啞失音同一治,表虛因裡氣不行。
足衛和榮湯
编辑治痘後抽風,兩眼天吊,項背反張,口噤不開,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周身潰爛,膿水直流,皆治之。
黃耆(一兩)甘草(二錢)白朮(二錢)黨參(三錢)白芍(二錢)當歸(一錢) 棗仁(二錢)桃仁(一錢五分,研)紅花(一錢五分)
水煎服。
此方專治痘後抽風及周身潰爛。若因傷寒、溫疫、雜症疾久,氣虛抽風,抽風門另有專方。
【方歌】足衛和榮耆草朮,參芍歸棗桃紅扶, 抽風風字前人誤,服此還陽命可蘇。
少腹逐瘀湯說
编辑此方治少腹積塊疼痛,或有積塊不疼痛,或疼痛而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血見時,先腰 兼少腹疼痛,或粉紅兼白帶,皆能治之,效不可盡述。 更出奇者,此方種子如神,每經初見之日吃起,一連吃五副,不過四月必成胎。必須男 女年 雙歲,必擇單月方生子。擇月不可以初一爲定準,以交節爲定準。要知偶有經過二十日結胎 者,切記准日期。倘月份不對生女,莫謂余方不驗。余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
道光癸未年,直隸布政司素納公,年六十,因無子甚憂,商之於余。余曰:此易事耳。 至六 。此方更有險而不險之妙。孕婦體壯氣足,飲食不減,並無傷損,三個月前後,無故小產,常有連傷數胎者,醫書頗多,仍然議論滋陰養血、健脾養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 宮內,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長,其內無容身之地,胎病靠擠,血不能入胎胞,從旁 流而下,故先見血。血既不入胎胞,胎無血養,故小產。如曾經三月前後小產,或連傷三五 胎,今又懷胎,至兩個月前後,將此方服三五副,或七八副,將子宮內瘀血化淨,小兒身長 有容身之地,斷不至再小產。若已經小產,將此方服三五副,以後存胎,可保無事。此方去 疾,種子,安胎,盡善盡美,真良善之方也。
少腹逐瘀湯
编辑小茴香(七粒,炒)乾薑(二分,炒)元胡(一錢)沒藥(二錢,研)當歸(三錢)川芎(一錢)官桂(一錢)赤芍(二錢)蒲黃(三錢,生)靈脂(二錢,炒)
水煎服。
【方歌】少腹茴香與炒姜,元胡靈脂沒芎當, 蒲黃官桂赤芍藥,種子安胎第一方。
懷胎說
编辑(兼記難產胎衣不下方) 古人論胎在子宮,分經輪養:一月肝經養,二月膽經養,三月心經養,四月三焦養,五月脾經交代,膽經交棒,此論實在無情無理。兒在母腹,全賴母血而成,一言可了,何必圖取虛 名,故作欺人之論。又如子啼門云:兒在母腹,口含臍帶疙瘩,吮血養生。請問初結胎無口 時,又以何物吮血養生?既不明白,何不歸而謀諸婦,訪問收生婆,訪問的確再下筆,斷不致遺笑後人。豈知結胎一月之內,並無胎衣。一月後,兩月內,始生胎衣。胎衣既成。兒體已定。胎衣分兩段,一段濃,是雙層,其內盛血;一段薄,是單層,其內存胎。濃薄之間, 夾縫中長一管,名曰臍帶,下連兒臍。母血入胎衣內盛血處,轉入臍帶,長臟腑肢體,周身 齊長,並非先長某臟,後長某腑。一月小產者,並無胎衣;兩月小產者,有胎衣,形如秤錘 ,上小下大,不過是三指長短;三月小產者,耳目口鼻俱備,惟手足有拳不分指;至月足臨 生時,兒蹬破胎衣,頭轉向下而生,胎衣隨胎而下,胎衣上之血,隨胎衣而下,此其長也。 最關緊要是難產,古人原有開骨散,服之有效者,有不效者,其方總論活血開骨,不重用力 勞乏。佘每用開骨散,重加黃,不過一時胎即下。至胎衣不下,古人原有沒竭散,始而用 之,有效與不效,繼而加倍用之,胎衣立下。藥味要緊,分量更要緊。
古開骨散
编辑治難產。
當歸(一兩)川芎(五錢)龜板(八錢)血餘(一團,燒灰)加黃耆(四兩,生)
水煎服。
古沒竭散
编辑治胎衣不下。
沒藥(三錢)血竭(三錢)
爲末,滾水調服。
黃耆桃紅湯
编辑治產後抽風,兩目天吊,口角流涎,項背反張,昏沉不省人事。
黃耆(八兩,生)桃仁(三錢,研)紅花(二錢)
水煎服。
婦科以《濟陰綱目》爲最,《醫宗金鑒》擇其方論,纂爲歌訣,令人易讀易記。惟抽風 一症,方不效,余已補之。
古下瘀血湯
编辑治血鼓。何以知是血鼓?腹皮上有青筋,是血鼓腹大。
桃仁(八錢)大黃(五分)蟅蟲(三個)甘遂(五分,爲末沖服,或八分)
水煎服。
與前膈下逐瘀湯,輪流服之安。
抽葫蘆酒
编辑治腹大周身腫。
自抽乾葫蘆,焙爲末,黃酒調服三錢。
若葫蘆大,以黃酒入內煮一時,服酒頗效,取其自抽之義。
蜜蔥豬膽湯
编辑治通身腫,肚腹不大。
豬膽(一個,取汁)白蜜(四兩四錢,調和一處)蔥頭(四個,帶白一寸)黃酒(半斤)
用酒煎蔥兩三沸,將酒沖入蜜膽內,服之立效。
刺皮散
编辑治遺精,夢而後遺,不夢而遺,虛實皆效。
刺皮一個,瓦上焙乾,爲末,黃酒調,早服。實在效真難吃。
小茴香酒
编辑治白濁,俗名騙白,又名下淋,精道受風寒,藥全不效。
小茴香一兩炒黃爲粗末,黃酒半斤燒滾沖,
停一刻,去渣服酒。
痹症有瘀血說
编辑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總名曰痹症。明知受風寒,有溫熱發散藥不癒, 云:病在皮脈,易於爲功,病在筋骨,實難見效。因不思風寒濕熱入皮膚,何處作痛。入於 氣管,痛必流走;入於血管,痛不移處。如論虛弱,是因病而致虛,非因虛而致病。總滋陰 ,外受之邪,歸於何處?總逐風寒,去濕熱,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如水遇風寒,凝結成冰,冰成風寒已散。明此義,治痹症何難。古方頗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
身痛逐瘀湯
编辑秦艽(一錢)川芎(二錢)桃仁(三錢)紅花(三錢)甘草(二錢)羌活(一錢)沒藥 (二錢)當歸(三錢)靈脂(二錢,炒)香附(一錢)牛膝(三錢)地龍(二錢,去土)
若微熱,加蒼朮、黃柏;若虛弱,量加黃耆一、二兩。
【方歌】身痛逐瘀膝地龍,羌秦香附草歸芎, 黃耆蒼柏量加減,要緊五靈桃沒紅。
磠砂丸
编辑治瘰鼠瘡,滿項滿胸,破爛流膿,無不應手取效。
磠砂(二錢,研細) 皂角子(一百個) 乾醋(一斤)
前二味入醋內浸三日,入砂鍋內熬之,將乾,將鍋底磠砂拌於皂子上,候乾,以微火焙乾,或以爐台上炕之。每晚嚼五粒,或八粒,一日早晚或吃兩次,以滾白水送。然乾則皂子過硬,爲末服亦可。
方內磠砂,有紅、白二種,余所用是紅色者。未知白色磠砂,功效若何。磠砂紅色者,出庫車北山洞中,夏令從洞中出火,人不能近前,冬令回民赤身近洞取之。《本草》言西域鹽滷熬成者,誤也。
癲狂夢醒湯
编辑癲狂一症,哭笑不休,詈罵歌唱,不避親疏,許多惡態,乃氣血凝滯,腦氣與臟腑氣不接,如同作夢一樣。
桃仁(八錢)柴胡(三錢)香附(二錢)木通(三錢)赤芍(三錢)半夏(二錢)腹 皮(三錢)青皮(二錢)陳皮(三錢)桑皮(三錢)蘇子(四錢,研)甘草(五錢)
水煎服。
【方歌】癲狂夢醒桃仁功,香附青柴半木通, 陳腹赤桑蘇子炒,倍加甘草緩其中。
龍馬自來丹
编辑馬錢子(八兩) 地龍(八條,去土,焙乾,爲末) 香油(一斤)
將香油入鍋內熬滾,入馬錢子炸之,待馬錢子微有響爆之聲,拿一個用刀切兩半,看其內以 ,鹽水送。若五、六歲小兒,服二分,紅糖水送。如不爲丸,麵子亦可服。如吃齋人,去地龍亦可。
黃耆赤風湯
编辑治癇症,俗名「羊羔風」,每晚先服黃耆赤風湯一付,臨臥服丸藥一付,吃一月後,不必服湯。
黃耆(二兩,生) 赤芍(一錢) 防風(一錢)
水煎服,小兒減半。
治癱腿,多用一分,服後以腿自動爲準,不可再多。如治諸瘡諸病,或因病虛弱,服之皆效不滯,血活而不瘀,氣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黃耆防風湯
编辑治脫肛,不論十年、八年,皆有奇效。
黃耆(四兩,生) 防風(一錢)
小兒減半。水煎服。
黃耆甘草湯
编辑治老年人溺尿,玉莖痛如刀割,不論年月深久,立效。
黃耆(四兩,生)甘草(八錢)
水煎服。病重一日兩付。
木耳散
编辑治潰爛諸瘡,效不可言,不可輕視此方。
木耳(一兩,焙乾,研末)白砂糖(一兩,和均)
以溫水浸如糊,敷之縛之。
此方與刺皮治遺精,抽葫蘆治鼓症,義同。明此義,方可以學醫。
玉龍膏(即勝玉膏)
编辑治跌打損傷,貼之頗效。
香油(一斤)白蘞 升麻 當歸 川芎 連翹 銀花 甲片 川烏 象皮(各四錢) 乳香(一錢半,末) 沒藥(一錢半,末) 輕粉(三錢,末) 冰片(三分,末) 麝香(三分,末) 白占(二兩)
將前九味藥,入油內炸枯色,去渣;入官粉三合,離火;再入乳、沒、冰、片、麝,攪均;再 ,潰爛諸瘡可靠之良方也,不可輕視。
辨方效經錯之源論血化爲汗之誤
编辑胞侄作礪來京,見《臟腑圖記》,問曰:「伯父所繪之圖,經絡是氣管,皆本於衛總管,由衛 《傷寒》,按足六經之現症,立一百一十三方,分三百九十七法,其方效者頗多?侄不解其 理。」
余曰:「爾看其首篇,細心研究,便知其方效論錯之理。如首篇論足太陽膀胱經,爲寒邪有汗,是傷風,用桂枝湯治之。所論是足太陽經,足太陽專通兩足,而不通兩手。其論傳邪,傳足六經,不傳手六經。爾看初得傷寒,頭疼、身痛、項強、發熱、惡寒,未有兩胳膊、兩手不疼痛,發熱、惡寒者,用麻黃湯,亦未有周身皆癒,而獨不愈兩胳膊、兩手者,豈不是方雖 效而論經絡實錯之明證?若仲景以前,有人親見臟腑,著明經絡貫通,仲景着《傷寒》,必言外感寒邪入周身之經絡,用麻黃湯發散周身之寒邪,一言可了。論有汗是傷風,以桂枝湯治之,以桂枝、白芍、甘草三味,然從未見治癒一人,桂枝湯所以不見效者,因頭疼、身痛、發熱、有汗,非傷風症也,乃吳又可所論之溫疫也。
又問:「寒邪在表,自當見頭疼、身痛 、發熱、惡寒、無汗之表症,初得傷寒,尚未傳裡,如何即有作嘔之裡症?仲景著論,王叔和等數十人註釋,並未幫助『表症作嘔』之所以然。侄實不能明白,求伯父明白指示。」
余始看爾不過有讀書之志,而無業醫之才,今據爾此問,尚有思路,將來不敢粗心,輕忽人命。爾問寒邪在表,如何有作嘔之裡症?余詳細告汝:寒邪始入毛孔,由毛孔入皮膚,由皮膚入絲絡,由絲絡入陽絡,由陽絡入經,由經入衛總管,由衛總管橫行入心,由心上行入入左右氣管, 由左右氣管上攻左右氣門,故作嘔,此表症所以作嘔之本源也。用麻黃湯服之入胃,其藥汁由 津門流出,入津管,過肝,入脾中之瓏管,從出水道滲出,沁入膀胱爲尿;其藥之氣,即藥之性,由津管達衛總管,由衛總管達經,由經達絡,由絡達絲絡,由絲絡達皮膚,由皮膚達毛孔, 將寒邪逐之自毛孔而出,故發汗,邪隨汗出,汗出邪散,故嘔即止。此周身經絡,內外貫通, 用麻黃湯發散表邪,隨汗而出之次第也。」又問:「仲景論目痛、鼻干、不得眠,是足陽明胃 經之表症,以葛根湯治之,其方內有葛根,仍有麻黃,此理不甚明白。余曰:寒邪由表入經 絡,正氣將寒邪化而爲熱,故名曰邪熱,邪熱上攻頭頂,腦爲邪熱所擾,故不得眠。目系通 於腦,邪熱由腦入目,故目痛。鼻通於腦,邪熱由腦入鼻,故鼻干。明是邪熱上攻之火症, 並非足陽明胃經之表寒,用葛根而愈者,莫謂葛根是溫散之品,葛根乃清散之藥也。其方內 用麻黃者,發散在表未化之寒邪也。此又是方效經絡錯之明證。又問:仲景論胸脇痛、耳聾 、口苦、寒熱往來而嘔,其症在半表半里,是足少陽膽經之症,用小柴胡湯治之,其方神效 。侄思此症,若不在膽經,其方又神效。若在膽經,膽又居膈膜之下,又痛又在胸脇,此一段侄 又不明白。余曰:爾看臟腑圖,膈膜以上之血府便明白。邪熱入於血府,攻擊其血,故胸脇 作痛;邪向血內攻,血向外抗拒,一攻一拒,故寒熱往來;熱灼左右氣門,氣上下不通,故 嘔而口苦;邪熱上攻,故耳聾目眩;柴胡能解血府之熱,熱解汗自出,邪隨汗解,故效甚速 。此亦是方效論經錯之明證。至傳變多端,總不外表里虛實。爾若明傷寒,須看吳又可之《 瘟疫》;若見書少,必有偏寒偏熱之弊。昨晚爾當客問:古人言汗在皮膚是血,發於皮膚外是 汗,言汗即血化,此理爾不解。彼時不告汝者,非謂爾當客多言,因客粗知醫,並非名手,故 不當客告汝。汗即血化,此丹溪朱震亨之論,張景岳雖議駁其非,究竟不能指實出汗之本源 。古人立論之錯,錯在不知人氣血是兩管,氣管通皮膚有孔竅,故發汗,血管通皮膚無孔竅 ,故不發汗。何以知血管通皮膚無孔竅?爾看生瘡破流黃水者,其毒由氣管而來,每日常流 黃水,其皮膚不紅;瘡毒若在血管,初起皮膚必紅,必待皮膚潰爛,所流必是膿血。爾再看 瘟毒、發斑、出疹、小兒出痘,色雖紅而不流血,豈不是血管通皮膚無孔竅之明證乎?侄作 礪來京,因閒談問余,彼時是書業已刻成,故書於卷末以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