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六十七

卷第六十六 雞肋集 卷第六十七
宋 晁補之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
卷第六十八

濟北晁先生雞肋集目録


 第六十七卷

  墓誌銘


   朝請大夫致仕晁公墓誌銘


   朝奉郎致仕陳君墓誌銘


   朝請郎王君墓誌銘


   仙源縣君趙氏墓誌銘


   夀昌縣君晁氏墓誌銘


   刑部侍郎杜公墓誌銘

   奉議郎致仕崔君墓誌銘








濟北晁先生雞肋集目録

濟北晁先生雞肋集巻第六十七


 墓誌銘


  朝請大夫致仕晁公墓誌銘


公諱端仁字堯民世家開封後徙鉅野贈工部侍


郎諱廸之曾孫贈吏部尚書諱宗簡之孫而贈左


銀青光禄大夫諱仲參之子也母公孫氏濟南郡


太君公兒童知學問如成人通昜春秋洞達世務


尤妙於詞賦曄然為山東名進士再從鄉書皆舉


首聲動京師翰林學士滕甫知制誥邵必見其試

文而驚時英宗諒陰罷臨軒遂𠙽别試第二擢甲

科而公文實第一以宋渙知名太學而躋焉塲屋


洶洶為不平初調常州司理叅軍聽決明甚嘗以


事請逮宜興豪守王説長者吏葢豪狀白即訊公


聞走詣説告所以逮者吏猶白檄已去公怒叱吏


曰檄固守出守改檄不可耶卒逮之說𠙽是知公

前守陳襄大興學為東南冠至是公以掾兼廪食


事而士從公講授常數百人丁銀青憂銀青精吏


道卹民隱初通判舒州上書言馬當山羅刹石之

險請鑿秋口浦樅陽渠以避之報可而沒公護喪


浮江㑹王荆公在金陵遽往請銘荆公一見而知


之又荆公嘗佐舒其事葢㫺所欲興而不果者也


為作銘特詳銀青因益顯免喪調夀光縣主簿帥


清獻趙公抃未入境即以學官薦之時熙寜四年


也初遣使察訪諸路而京東以命鄧潤甫吕升卿


兩人素非知公亦首辟之既見乃知出荆公意也


然公詳重論數不合故已事不遷久之以定陶丞


為兵部主簿改著作佐郎充河北糴便司句當公

事遷祕書丞初修官制預討論者皆一時文學士


而公在選中時尚書右丞黄公履為御史中丞又


以御史薦公既召對而宰相王歧公以姻嫌罷之


然公資抗直喜事人亦畏其在言責者㑹再遣使


髙麗議以公為書狀官往見歧公未及語歧公曰


豈以母老憚海行乎還朝為館職有故事矣公曰


非為是也顧事有細而繫國體者頃豐稷甞以此

官往矣髙麗使者欲令稷庭謁稷不肯使者雖降


揖而竟不客之時稷猶選人也今用朝臣往見其

國主固客也而其使者欲不客之可乎願蕝此儀


即往歧公難之而止除太僕丞丁濟南憂免喪充


廣濟河輦運而局在鉅野日從親舊宴語殫其俸


為食飲費廣濟輸穀羨應賞不自列改提舉河北


便糴糧草計辦如廣濟時又改提舉江淮鑄錢事


以逺丐罷得知沂州治尚安静前此民或不知吾


守誰何而公治近民至耕夫牧兒皆能言吾守晁


公或圖其像藏之𦒱課以最聞召對便殿哲宗迎


語曰是嘗與吕大防爭河北事者耶公徐對曰臣

嘗任河北便糴尚書省以白劄子改鈔法此臣職


事且干邊計故嘗論列而止非與大防爭也因復


從容論時事得失哲宗皆嘉納復以為提舉河北


常平等事代還執政曰積粟充然不按吏何也公


對以職在農役不敢以是為先執政不悦乃知夀


州又改知曹州𦒱課復第一上以彰信節度即位


吏民爭言吾軍上龍潛地皆求貢覬非常恩以是


動公公曰吾以守臣恩任子非常矣公等自為之


乃獨以上在邸時諭戒吏民之語刻石上之詔改

興仁軍焉故人子得疾京師殆語僕曰以我之曹


南晁守及境而死吏白應視屍公不許而為治喪


還其家召為金部郎中㑹常計句隱伏出餘贏號


稱職而論事正色數不屈其長適有江淮使者來


見之愕然私謂曰郎中啓事尚書乃爾耶公曰人


復有憃如我者乎即上章求去改主客郎中而公


又不願畱乃知徐州改襄州蔡州皆未行偶執政


有不合而罷者宰相疑其異已故數徙公而公故


倦游對客時誦淵明㱕去來詞浩然無意於世矣


俄乞致仕得請而公亦感疾以崇寧元年七月丁


亥終于家年六十有八即其年十月辛酉葬于濟


州任城縣之魚山自佐著作九遷為朝請大夫勳


柱國服五品娶葉氏錢唐縣君前卒五子損之兗


州龔丘縣主簿泰之單州城武縣主簿謙之太廟


齋郎其第二子臨之第四子渙之蚤卒渙之幼竒


警公痛傷之一女適單州單父縣主簿李公濟孫


男八人公美公善公序公瑾公儀公琬公惠公琰


孫女四人長適曹南董䅅次適同郡李相如次適

富春孫尚賢幼在室公事親孝豈弟老於文學以


糾宗睦族為志不設機械而喜導人於善人亦多

愛之其亾鄉黨皆為之流涕焉有昜論十巻文集


十巻而於昜尤致志其說七日來復八月有凶義

特妙詞多不載初公少日與今尚書右丞范公純


禮俱學許昌又與故門下侍郎李公清臣相從毗


陵皆厚善范公與其善論事李公嘗謂其不媿屋


漏者兩公同時秉政而公為郎終不倚以進豈非

賢哉江南黄庭堅有美名尤厚公其詩曰慇勤均

骨肉四海一堯民黄亦不妄與人者也銘曰


楚人有言何方圓之能周孰異道而相安葢不齊


者物之情而齊之實難士有志業所蘄者時豈無


其時從古異施往追吾亾歧又有歧捨旃勿從則


又後之公逢世治童冠有聞欲任士責以其一身


譬彼大木工師既求斲而小之則惟匠尤中和之


行果逹之才濟以其學文詞孔偕召而罷之時則


有命去彼取此惟恬不競惟恬不競能樂若此不


施其邦亦施其里彼汙得志惟厚爾顔我忱不怍

有魚彼山


  朝奉郎致仕陳君墓誌銘


陳媯姓舜後滿始封陳至完有齊其裔徙泉州仙


游者曰郁有文學事王審知為諫議大夫郁生榮


緒以勇名福州㱕於錢氏而儇為東府安撫使治


福州奏榮緒司馬復徙明州象山世亂子孫因不


仕而其四世孫曰大雅工為詩而甚好義甞舍逆


旅遇之逺官病垂死者倒囊濟之畱閱月病者去


迺去尤為清憲趙公抃所知而年八十有八竟不

用用鍾其慶於君以君登朝累遷通直郎配丁氏


封仙源縣君繼劉氏封仁夀縣君而仙源實生君

君諱輔字安國四嵗喪仙源哀慕如成人七嵗誦


書百巻能為人言其意中嘉祐二年進士第授挍

書郎司理濵州部使者郡守争欲出己門下遷義


烏令尉王錫輕且専一日無罪鞭其隸十輩皆不

服譁然欲起君聞往𠉀錫徐數隸罪収去錫曰微


君殆不濟雙林傅大士道塲嵗輸供至二百萬緡


提㸃刑獄元積中欲盡以助公君持不可猶取七

十萬然雙林賴是不爲墟民有以財雄其里中私


貨禁物者君忽出令曰往某民室取某物幾何民


不得逃物若合契咸以爲神秦固監兵潤州其子


勉君妹之壻也勉死家常有怪擾人㑹君道潤止


固家三日闃然君適登舟怪已復遷忠武軍推官


知武當縣縣瀕漢數潰隄君教民以大竹絡石爲


岸髙五丈方冬下之明年水至無患武當山有諸


葛孔明廟俗以清明數百人爲社祠神以侈相夸


或格鬭死君因其俗加約束爭爲衰改著作佐郎

知安吉縣嵗饑籍富家出粟食流民所活以千計


將代民詣郡及使者言古之循吏所去見SKchar我曹


於陳君不待去而SKcharSKchar其將去而不樂也使者知


其才命攝華亭且俾求前令張若濟罪君不願使


者怒徙攝夀昌日與其僚飲酒尋山水作詩百篇


率以縣小為官樂冠之時王介守湖請使者曰安


吉不可以無陳君也迺得㱕道聞其繫囚衆以旦


至邑遽閲牘有競渡毆人死至繫百人者且情得


矣即械應法者于州餘悉遣至莫庭為虚人讙舞

天目山水溉一邑其附山六鄉為防專利而下二


十一鄉請決隄主簿劉璹視之千餘人擁璹鬭隄


下璹走還君徐以他事至旁佛舍召六鄉老人諭


散之與約決隄三日慰二十一鄉民老人唯爭趨


令而溪悍猛既決則三日不能復下鄉用穰朝廷


初以七十五等定家業均役錢使者屬君立浙西


法而翰林沈公括方察訪二浙遽言于朝挽與俱


遂推其法浙東部使者交薦監杭州市昜務兼市


舶司以勞遷祕書丞太常博士服五品差通判信


州未行丞相蘇公頌方尹開封引以知左軍巡判


官事又差通判揚州或欲穿渠龜山南徑洪澤以


避淮波者疑下有石不可鑿使者復屬君君言可


鑿渠成民便之遷屯田員外郎改朝奉郎管句京


東排岸司時托西疆又擢通判秦州未行權度支


且用矣㑹有以君揚州釋寄杖事為言者由是罷


去拘催兩浙市昜貸錢繼丁仁夀通直憂服除管


句成都府轉運司文字有飛語井研令申宗道取


井戸金㑹宗道在府使者遽遣𢯱橐得金盛怒欲

自掠訊君言匿名書勿治而金何必井戸物茍未


白以屬吏可也後所司言金有從來王子文霍唐


臣張堯士趙衮以治郡亾狀得罪詔大中大夫以


上以歲舉堪知州一員今門下侍郎許公將首以


君應詔差知卭州事丞相吕公大防范公純仁亦


寖知君復欲用矣㑹君以疾致仕元祐四年十一


月庚午卒以某年月日葬于某縣某原娶張氏徳


安縣君有淑徳先君二年卒二子琦瀛州推官知


臨江軍録事叅軍珌舉進士志藝甚修而琦問學

有才智幹其蠱者也三女嫁朝請郎曹昜西頭供


奉官曹暟左侍禁曹習而習妻蚤卒孫男伯羣仲


寔女一人君為人豈弟敏彊㑹親族喜賔客輕財


重義胸中洞然少貧賤刻意於學夜不寢牀置足


水中以警寐故蚤以文辭有塲屋聲東明劉温竒


之使其子槩等師焉槩後試禮部第一知名云銘



以此其志則無不可成也命不與期以此其才則


無不可能也位不得為何以信此於時耶曰有大

君子者數人焉皆知之君尚何悲


  朝請郎王君墓誌銘

君王氏諱元字舜弼其先大名莘人也尚書兵部


侍郎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晉國公諱祜曾祖


也尚書兵部郎中贈太尉諱某祖也通議大夫贈

正議大夫諱端考也正議前夫人李氏文安郡君


後夫人李氏華原郡君而君文安出也王得姓於


周大於漢迄今多公輔顯人而大丞相魏國文正


公諱旦道徳忠義勳在王室為本朝第一故家城


東民慕而不姓之曰城東太尉公之從祖也其子


孫蟬聨珪組文學政事直諒多聞隱然為國名臣


者往往而出相望也而君幼讀書業進士以世父


天章閣待制諱質任為郊社齋郎再為主簿椉氏


醴泉年尚幼即以才稱故樞宻副使辥公向轉運


陜西首薦其能監鎮戎軍折博務鎮戎當虜要路


交昜夥它郡嘉祐末以鈔法害之逮君領事入復


羨以勞擢大理評事知唐縣事神宗即位遷光禄


丞又遷大理丞充徳清軍使兼知清豐縣事清豐

介澶魏戎使往來之道故頃錫軍名以爲重而部


使者不察議撤其額君爲言朝廷本所以命此今


不可昜之意使者爲沮止而君亦不嫌忤其意也

浮屠甲者與婦人忿夜懐甓入其室折婦人足而


婦人倉卒不知誰何也君陰訊其故物色而擒之


甲伏其罪人以爲神遷太子右贊善大夫熙寧中


安南用師爲江淮荆湖六路計置㸃撿催促軍器


時平久東南兵備尤弛戎器取充數而已方事急

詔大臣擇才吏以往而君用樞密府薦云水浮陸

轉軍興得不乏以勞減磨勘月日賜五品服監在


京倉遷殿中丞改奉議郎為國子監主簿遷承議


郎哲宗即位遷朝奉郎通判應天府事以親老不


赴改監左藏北庫遷朝散郎又監元豐庫繼遭正


議華原喪服除迺以朝請郎知澤州事始至擒衣


冠子之尤無良者數輩寘諸法城中大聳父老憂


其去也數十百人詣使者願畱㑹歲旱躬禱于桑


林既還即雨而犯暑得疾遂不起紹聖四年七月


二十七日也年六十九初君之罷清豐也當塗知

其可用矣顧正議華原春秋髙不可去定省即求


筦庫閑局葢家居二十年不外遷或勞之君曰吾

以華髮奉親𰯌樂甚去此九遷不願也其侍親疾


晝夜不解帶其庶乎傳所謂以愛孝者非耶為人

敦厚疏通不設町畦博綜技藝有家集十巻所游


多一時君子長者娶趙氏仙源縣君再娶晁氏夀


昌縣君仙源前君葬十一年矣初君愛其弟大理


丞忖忖之亾窆近仙源卜者曰不利於君君曰我

且死不可以逺吾弟也卒不改嗚呼難矣男六人


曰毅朝散郎曰坦將作監主簿曰發曰通曰縠曰


轂坦通皆蚤世而毅號能吏累贈君左朝議大夫


發縠轂皆舉進士自立女長適霸州判官劉唐欽


次適進士焦禧次適率府率宗室子颿次適下蔡


丞李士袤次適西頭供奉官賈佾次適襄州推官


皇甫侁孫十一人其名在晁夫人之誌將以崇寧


四年十月癸酉葬于開封縣大邊村之原從晉公


兆也毅以夀昌君於補之為從姑知君詳來求銘

銘曰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人民社稷其施如此有賢朝


議生于大家積善之藴粤忱不華為親忘寵居二


十年以弟愛故卜違不遷是亦為政云胡不然魏


公之封名則可大惟原大邊名亦斯在何以似之


惟餘慶吾賴


  仙源縣君趙氏墓誌銘


朝請郎贈左朝議大夫王公諱元之夫人趙氏開


封府開封縣人叅知政事諱安仁之孫司農少卿


諱慎微之女生十六年㱕王氏以徳容稱王氏故

丞相家婣黨數百而夫人亦名家女以妙齡執婦


道事尊章睦姒娣撫幼卑咸適閨門愛譽無間言


舅正議姑華原君年已髙而華原又多疾皆意安

夫人華原非夫人所和藥不御食必夫人視甘酸


節乃饗或通㫺𠉀轉側涉旬不捨匜帨因以得疾


而忍不言也華原愛其季女夫人能奉其欲無不


至人以為難焉嘉祐八年二月十八日以疾卒享


年三十時朝議官鎮戎正議華原聞訃哭之慟後


朝議通籍乃追封仙源縣君男六人毅坦發通縠

轂毅今爲朝散郎號才吏幹其蠱者也將以崇寧

四年十月九日葬朝議于開封之大邊村以夫人

祔銘曰

十六而嫁在㱕妹卦抑長非娣亦良其袂三十以

亾在爻能常常徳不凶從一而終居爲淑女行爲

令婦亦可以無負矣

  夀昌縣君晁氏墓誌銘

朝請郎贈左朝議大夫王君諱元之夫人晁氏開

封府開封人尚書祠部員外郎祕閣挍理贈金紫

光禄大夫諱仲衍之女也妣潁川郡夫人王氏朝


議前夫人仙源縣君趙氏而夫人為繼室晁氏自


文元公以道徳文章為世儀範而文莊公以忠亮


位丞弼家聲爗然夫人恭順懿和為晁氏賢女王


氏令婦舅正議姑華原君春秋髙朝議以親養從


冷局二十年夫人躬儉素以致甘旨温毳舅姑安


之族人以其久而不倦為難也累封夀昌縣君元


祐八年三月二十日以疾卒年五十三男曰毅朝


散郎曰發曰縠曰轂皆進士餘蚤卒見於朝議仙

源之誌云孫十二人仿蚤卒俁休伋侁俅儼普博


冠隆降毅等將以崇寧四年十月九日葬朝議於


開封之大邉村以夫人祔銘曰


惟晁與王家大名澶文正文元卿士蟬聨以元宗


女嬪正裔子生宜其家沒有後祉亦可以為榮矣


  刑部侍郎杜公墓誌銘


公杜氏諱紘字君章京兆萬年人後徙濮州鄄城


曾祖尚書司封郎中兼侍御史知雜事贈刑部侍


郎諱堯臣妣永安縣太君馬氏繼萬年縣太君馬

氏祖尚書吏部郎中直史館贈吏部尚書諱曾妣

彭城縣太君劉氏𦒱尚書虞部郎中贈特進諱彭

夀妣太寧郡夫人朱氏公少穎邁知自彊於學問

一上中進士第調㴱州司法叅軍丁朱夫人憂服

除為永年縣令嵗飢民將徙公悉召父老語曰令

不能使汝必無行若畱能使汝無飢民喜曰如令

言尚何行迺悉與印劵使貸於兼幷家約歲豐償

即不貸若償不如約令能治之於是民咸得食無

徙者㑹明年稔民徳公皆先期償時熙寧二年

神宗方側席異才即召為大理寺詳斷官兼刪定

編敇改大理丞權樞密院宣旨庫撿用官未幾擢

權判尚書刑部丁特進憂服除遷太子中允撿詳

樞密院刑房文字兼修武經要略詳定將官敕又

提舉晉汾州義勇保甲嘗從容對上曰陛下寓兵

於農臣愚不足以知然臣有不能黙者因條十餘

事上初未俞後卒知公兼判尚書兵部兼提舉樞

密院宣旨庫遷太常丞復以職事對翊日上語宰

相曰杜紘論事明白朕甚嘉之然未果用也鄉人


前貴溪丞馬隨來調京師病逆旅且死公聞往視


即載與㱕召醫冀全之隨病卒公哭之哀為治喪


第中或以為嫌不卹也擢撿正中書刑房公事提


舉中書制敕庫兼修羣牧司騏驥院敕復權判刑


部奏事面賜服銀緋毎議獄必𫝊經以決先是民


間女幼許嫁未行而養諸壻氏者曰養婦㑹有殺


養婦以誣人者吏議如婚法公曰禮婦三月而廟


見未廟見而死㱕葬于女氏之黨示未成婦也故


律謂定婚夫犯同凡人養婦雖非禮律其未成婦

則禮律之所有也議乃定又論天下囚應死吏懦


不行法輒以疑讞且非殺人則可殺人而以疑讞

是縱民為殺之道也㫺羊舌職曰善人在上則國


無幸民荀卿陳王道之本亦曰民無幸生夫為政

而下數幸欲盜之奔秦難矣請治妄讞者不從差


接送伴北朝正旦使改奉議郎除刑部郎中椉輿


幸省遷承議郎哲宗即位遷朝奉郎又遷朝散郎


為夏國母梁氏祭奠使時戎初修貢入其國禮猶

倨迓者衣毛裘邀王人以朝服覿設王人座䝉以


黲且不跪受詔公持不可戎猶自若公曰天王以


國母喪遣赴甚厚今不可以不如禮戎懼悉從公


言差詳定元豐敕令格式又差按成都等路茶事


以修書不行㑹夏國以汎使來請復土疆又差公


押伴而使者欲入見自有所陳公遽止之使者語


頗不遜公念初不之制且生事即謂曰國主奏乞

具在表章回詔必自有旨揮况此大事也朝廷豈


因使人口語便為可否乎隨語隨折之意小屈畢


見不復敢言擢右司郎中俄遷大理卿又論元祐

徳音赦文鬭殺情輕減等今寺議一切以減等法


從事雖朝廷不以為然吏猶守此古者大司冦以


獄之成告於王王三宥之然後制刑焉徳在上也

今使朝廷持殺有司主徳君臣之職於是乎紊疏


上不報時邉臣襲鬼章青宜結生致闕下詔公鞫

問公習知戎情雖黠不能隱故其國中詭計悉得


上甚說遷朝請郎丐外官除直祕閣知齊州治尚


寛厚不設鈎距町畦崇善良别材能人親附之然

遇事濬發故小人亦嚴憚凡訟者必呼使前為一

二别白欺者輒按牒語之曰汝情若是吾知之矣


不願竟者亟去太守恕亦不汝竆也欺者即以手


加顙拜而走人以為神徙知鄧州兼京西南路安


撫司公事治如齊人尤愛之復召為大理卿因言


唐鄧土曠可積榖陜西常窘兵食若養兵唐鄧間


以備西戍徑商於距邊略與陜西内州軍道里等


平土昜運用以飛輓利甚博事下本道議者不達


遂寢擢權刑部侍郎賜服金紫復丐外官除集賢


殿修撰充江淮荆浙等路發運使先是嵗轉東南

粟給京師葢七百萬石吏習於無事弊日積公盡


條上之事頗施行又言京東河北飢即轉淮南米


振之清河歲涸輸常後不惟名惠實費又幷受其


弊可别爲淺腳船隸京東轉運司而俾發運司歲


以諸路上供錢和糴無問豐歉以淺腳綱輸京東


沿流倉積之幷待河北緩急之須豐則使兩路償


如直不行改知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司公事汶


號難治繫囚至三百人或歲餘未決者公下車旬


日剖判立盡屬令趨府持其縣之疑事請即書尾


曰如是如是情法皆當一歲中獄常空者四五吏


伏聽命取充員而已再召為刑部侍郎或言公守


齊時嘗坐有司失入人死罪命遽寢復知鄆州一


夕有揭幟城隅著妖言其上且為變者城中大恐


俄而草場白晝火幟中一事也衆益洶或請大索


公笑曰賊計正在此冀因吾洶迺發爾奈何墮其


計中諸公第黙吾知其無能為也久之獲盜殺防


送卒者驗之姦民馬安上等為此遂伏誅因急治


境中盜盡得其囊槖姓名牓購之盜不得容皆遁

去復徙知鄧州老稚扶攜迎於道相語曰我舊使


君也請為公立生祠不行改差知應天府兼南京


畱守司公事感疾卒元符元年八月十二日也以


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葬于開封府祥符縣臨黄村


之原前夫人耿氏永年縣君後夫人朱氏長安縣


君子欽益前襄邑縣主簿欽晏尚幼女長適前澶


州司理叅軍韓璉次適新單州録事叅軍王檻次


適承事郎知韓城縣事張秩秩妻蚤卒公性至孝


親喪毁瘠過禮與伯兄修撰公俱知名謂之二杜

閨門主恩而嚴事修撰公加於人數等修𢰅公訃


至時在汶上哭曰兄教我成我今亾不得臨死不


瞑矣㑹以貳卿召而其孤開適奉柩㱕葬祥符迎


于國門哀動路人既事之明日㑹復還汶人或以


為善兄弟所感云開奉寡㛐寄潁昌公悉俸錢給


之三當任子再以與其兄之子欽舜及兄之孫君


溥而君溥者欽舜之孤也或謂公自有子若孫奈


何公曰君恩當以長幼為序故逮公沒而次子一


孫俱未命焉公為人清慎而中曠達不寘纎毫與

人傾倒無不可而至發於事則毅然不可干以私


好酒不能劇飲而客至欣然與同醉醒喜山水為


州有勝處必造行遇蟠木巨石必下取酒使客自


酌悠然遐想無復軒冕意好讀書雖老不倦尤長


于禮經好檀弓文常倣其語法顧喜論兵而未嘗


試也詩辭贍麗尚氣格至表章述事與書記尤翩


翩也有文集二十巻奏議十巻昜説數十篇既屢


修敕令嘗言配隸與編管太密祥符中其科四十


有六後稍益至三百四十有餘科人得自新者寡


因悉裁其法葢省四百二十有餘科初公請治讞


減者論有司主徳非是人皆以為㴱至是人更以


為恕云銘曰

於昭神𦒱文王之文亦不已思皇熙寧秉文之徳


此多士如川之增則不可既遺其嗣展也杜侯奮


熙寧初為已試宜卿常伯時周士貴惟其似下猶


于張龔黄愛人漢循吏其身不競以篤斯祉其在



  奉議郎致仕崔君墓誌銘

奉議郎致仕博陵崔君承之元符二年十二月戊


戌卒未葬也其孤禮來求銘曰我先君生十歲我


大父母下世自傷其提孩孤也號泣三年迺日夜


自學問如其親之存用以成人得科名既宦不偶


即解其印紱去閒居讀書勸鄉人為善以夀終魯


人髙之咸謂其君子且知止其生而不遭命也其


殁而不傳則禮實不肯穫也禮為亭殯側名亭曰

罔極春秋祭祀哭亭上惟慢葬是懼敢以是私於


下執事補之曰孝哉自補之初偕鄉書竊好與魯


諸生學士游嘗已聞崔君賢廼敘而銘之君諱貺

承之字也齊丁公伋之裔食采於崔者漢以來益


蕃故有雙邯㝢金東西南祖中祖别派而博陵清


河之崔最顯後散處四方自唐初修氏族志猶第


一而君曾大父廷温隱居安平安平葢唐志博陵


裔然不知何祖出也避胡南徙瑕丘廷温生繼榮

贈大理寺丞繼榮生子良贈朝奉大夫君𦒱也大


夫與其兄之子知侍御史雜事暨俱進士起家大


中祥符間至君世其科則嘉祐二年也而瑕丘之

崔始大君初調沂州司理叅軍再調陳州司法叅


軍咸以能稱用舉者遷全椒令又稱治𦒱滿不遷


喟然嘆曰余不負丞而丞負余此故吾家斯立在


藍田時語也吾又倦游土SKchar安能如丞屈於不己


知漫不省事即謝病去以祕書省著作佐郎致仕


於時年六十也其掾沂州使者檄挍士東武東武


士豪喜構塲屋訟異時主司畢事出或遮道問誰


何不合或裂牓相詬諑主司恐為中夕張氏名州


遣衛迺得去人語君故君不䘏將出闢戸衆洶而


前鬨堂下索牓君徐語吏示之曰某第一某次咸


相顧若厭者君即命冠帶騎而去而所取第一者


後貴為宰相則故趙公挺之也其掾陳州守侍讀


范公鎮最厚君君議法多附經平反范公大儒眘


許可察君知書長者欲奏使教授諸王宫君辭寒


士不足範宗室貴者范公歎賞迺以治劇薦之其


令全椒以其家居諄諄語其子弟者語其民使知


孝悌力田相親睦故訟少盜衰初君常自痛祿不


及親既告休以恩遷奉議郎勲飛騎尉服五品累

贈其𦒱秩大夫妣任氏金華縣太君因愀然語人


曰吾無它時捧檄歡今幸以登朝賁往者哭告吾


𦒱妣墓不恨矣配馬氏仙源縣君繼時氏旌徳縣


君皆前卒三男子禮藻禔皆舉進士藻前卒二女


子㱕孔燮孔殻燮趙州司理叅軍殻進士諸孫男


女十四人卒後八年大觀元年閏十月壬寅葬兗


州龔丘縣萬歲鄉之三埠村其先塋之南君為人


敏逹莊重言行不欺為鄉閭所推許其學喜言經


工為詩賦蚤有名譽所嚴事徂徠石介善姜潛顔


復皆魯儒知名士與相切磋論議又自以其學教


授子孫族人率有名第修立家故饒裕而澹泊無


聲技娛貧無食病無醫藥死不能葬者皆從君甚


有恩杜門蕭散忘懐得失年八十五迺歿故魯人


髙之以此補之嘗謂士之奔競始於尚科舉唐以


來士相教語曰速化俗貫習久不復止童子足始


踐塲屋則增其年曰可蚤入仕稍長則更損焉曰


休老尚可引歲月如君蚤棄事家居二十五年死


而曰不恨補之不能知天下之逺何如此吾東州

所未有何必它竒節異行然後為賢徒使人相謂


知止亦足以愧窘拘之士什伯矣是宜銘銘曰


道何必逺入孝出悌可以為宗族師藝何必多餘


力學文可以為一世資惠何必及天下修之身可


以為政事施其大既師其小亦施抑八十五而歿


其又何悲










濟北晁先生雞肋集巻第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