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高麗史節要
卷三
作者:金宗瑞
卷四

顯宗元文大王

编辑

,字安世安宗郁之子,母孝肅王后皇甫氏成宗十一年壬辰七月壬辰朔生。性聰悟仁惠,敏於學,工詞翰。初,祝髮寓崇敎寺,有僧嘗夢,大星隕寺庭,變爲龍,又變爲人,卽王也。由是,衆多奇之。移寓神穴寺,又夢,聞雞聲砧響,問於術士,以方言解之曰:「雞鳴高貴位,砧響御近當。是卽位之兆也。」在位二十二年,壽四十。

庚戌元年宋大中祥符三年,契丹統和二十八年。

编辑

春閏二月。復燃燈會。國俗,自王宮國都以及鄕邑,以正月望燃燈二夜,自成宗以來廢而不擧,至是,復之。

○夏四月。親祀大廟。

○賜徐崧等八人明經三人及第。知貢擧孫夢周奏,試詩賦,不試時務策。

○五月。流尙書左司郞中河拱辰和州防禦郞中柳宗于遠島。先是,拱辰嘗從事東西兩界,擅發兵,入東女眞部落,見敗,柳宗聞之,深怨女眞。會,女眞九十五人來朝,至和州館,盡殺之,故皆流之。女眞亦訴于契丹,契丹主謂群臣曰:「高麗康兆弑君而立,大逆也。宜發兵問罪。」

○秋七月。契丹遣給事中梁炳大將軍耶律允來問前王之故。

○城德州

○八月。遣內史侍郞陳頔尙書右丞尹餘如契丹。

○禁僧尼釀酒。

○九月。遣左司員外郞金延保如契丹,秋季問候,左司郞中王佐暹將作丞白日昇如契丹東京,修好。

○冬十月丙午朔。以吏部尙書參知政事康兆行營都統使吏部侍郞李鉉雲兵部侍郞張延祐副之,檢校尙書右僕射上將軍安紹光行營都兵馬使御史中丞盧頲副之,少府監崔賢敏左軍兵馬使刑部侍郞李昉右軍兵馬使禮賓卿朴忠淑中軍兵馬使刑部尙書崔士威統軍使,率兵三十萬,軍于通州,以備契丹。

○癸丑。契丹遣給事中高正閤門引進使韓杞來,告興師。參知政事李禮鈞右僕射王同穎如契丹,請和。

○十一月。遣起居郞姜周載如契丹,賀冬至。

○契丹主遣將軍蕭凝來,告親征。

○復八關會,王御威鳳樓觀樂。初,成宗以雜技不經且煩擾,悉罷之,但於其日幸法王寺行香,還御毬庭,受文武朝賀而已。廢之幾三十年。至是,政堂文學崔沆請,復之。

○辛卯。契丹主自將步騎四十萬,號義軍天兵,渡鴨綠江,圍興化鎭巡檢使刑部郞中楊規鎭使戶部郞中鄭成副使將作注簿李守和判官廩犧令張顥嬰城固守。

○壬辰。崔士威等分軍出龜州恧頓湯井曙星三道,與契丹戰,敗績。

○契丹主獲通州城外收禾男女,各賜錦衣,授紙封一箭,以兵三百餘人送興化鎭,諭降。其箭封有書曰:「朕以前王誦服事朝廷,其來久矣,今,逆臣康兆弑君立幼,故親率精兵,已臨國境。汝等擒康兆送駕前,便卽回兵。不然,直入開京,殺汝妻孥。」癸巳。又以勅書繫矢,揷城門曰:「勅興化鎭城主幷軍人百姓。朕以前王誦紹其祖,服爲我藩臣,捍禦封陲,忽被姦兇所害。朕將精銳來討罪人,其餘脅從,皆與原免。況汝等受前王撫綏之惠,知歷代逆順之由,當體朕懷,無貽後悔。」是日,李守和等上表曰:「戴天履地者,合去姦兇,資父事君者,須堅節操,若違此理,必受其殃。伏乞俯循民情,用回睿略。大開天網,何求鳥雀之先投。載轄兵車,可獲貔貅之率服。」甲午。契丹主以錦衣銀器等物賜鎭將有差,仍勅曰:「省所上表奏具悉。朕纂承五聖,臨御萬邦,忠良則必示旌褒,兇逆則須行誅伐。以康兆弑其故主,挾彼幼君,轉恣姦豪,大示威福。故親行誅伐,特正刑名,方擁全師,以臨近境。比特頒於綸旨,蓋式示於招懷,遽覽封章,未聞歸款。陳瀝靡由於誠實,詞華徒見於敬恭。況汝等早列簪裾,必知逆順,豈可助謀於逆黨,不思雪憤於前王。宜顧安危,預分禍福。」乙未。李守和又回表云:「臣等昨奉詔泥,輒陳心石。望賜泣辜之惠,切祈解網之仁。陵霜耐雪,加安百姓之心,灰骨粉身,永奉千年之聖。」契丹主見表,知其不降。丁酉。解圍,更傳勅旨曰:「汝等慰安百姓而待之。以二十萬兵屯于麟州無老代,以二十萬兵進至通州。」契丹主移軍銅山下。

○己亥。康兆引兵,出通州城南,分軍爲三,隔水而陣。一營于州西,據三水之會,居其中。一營于近州之山,一附城而營。以劍車排陣,契丹兵入,則劍車合攻之,無不摧靡。丹兵屢退,遂有輕敵之心,與人彈棊,契丹先鋒耶律盆奴詳穩耶律敵魯,擊破三水砦。鎭主告丹兵至,不信曰:「如口中之食,少則不可,宜使多入。」再告急曰:「丹兵已多入。」驚起曰:「信乎。」怳惚若見穆宗立于其後,叱之曰:「汝奴休矣。天伐,詎可逃耶。」卽脫鍪長跪曰:「死罪死罪。」言未訖,丹兵已至,縛矣。李鉉雲都官員外郞盧戩監察御史盧顗楊景李成佐等皆被執,盧頲司宰丞徐崧注簿盧濟皆死。丹人以氈裹,載之以去,我軍大亂,丹兵乘勝,追奔數十里,斬首三萬餘級,所棄糧餉鎧仗,不可勝計。契丹主解縛,問曰:「汝爲我臣乎。」對曰:「我是高麗人。何更爲汝臣乎。」再問,對如初,又剮而問,對亦如初。問鉉雲,對曰:「兩眼已瞻新日月,一心何憶舊山川。」怒,蹴鉉雲曰:「汝是高麗人,何有此言。」於是,丹兵長驅而前,右奇軍將軍金訓金繼夫李元申寧漢伏兵于緩項嶺,皆執短兵,突出敗之。丹兵小却。

○契丹詐爲康兆書,送興化鎭,諭降。楊規曰:「我受王命而來,非受命。」不降。又使盧戩及其閤門使馬壽持檄,至通州,諭降,城中皆懼。中郞將崔質洪淑投袂而起,執,乃與防禦使李元龜副使崔卓大將軍蔡溫謙判官柴巨雲閉門固守,衆心乃一。

○十二月庚戌。丹兵入郭州防禦使戶部員外郞趙成裕夜遁。右拾遺乘里仁大將軍大懷德申寧漢工部郞中李用之禮部郞中簡英彥皆死。城遂陷,契丹留兵六千餘人,守之。

○壬子,丹兵至淸水江安北都護府使工部侍郞朴暹棄城遁,州民皆潰。初,王聞丹兵至,遣中郞將智蔡文,將兵鎭和州,以備東北。及敗,命蔡文移兵,援西京蔡文卽與軍容使侍御史崔昌進,次剛德鎭

○癸丑。丹兵至西京,焚中興寺塔。

○甲寅。肅州潰。是日,盧顗爲鄕導,與丹人劉經齎檄,至西京,諭降,副留守元宗奭與僚佐崔緯咸質楊澤文晏等已修降表。蔡文等聞之,引兵至西京,城門閉。崔昌分臺御史曹子奇曰:「吾等奉王命,倍道而來,不納,何也。」子奇具告諭降事,遂開門。蔡文入屯故宮南廊。宗奭,拘留等固守,宗奭不從。密與蔡文謀,遣兵城北,候等還,掩殺之,取其表,焚之。時,城中疑貳,蔡文出屯城南,從之者,獨大將軍鄭忠節耳。俄而東北界都巡檢使卓思政率兵而至,遂與合軍,復入城。王以三軍敗衄州郡陷沒,上表請朝。契丹主許之,遂禁俘掠,以馬保佑開城留守王八副之,遣乙凛將騎兵一千,送保佑等。乙卯。丹主又使韓杞以突騎二百至西京城北門,呼曰:「皇帝昨遣劉經盧顗等,齎詔曉諭,奈何至今了無消息。若不拒命,留守官僚來聽我指諭。」思政語,謀諸蔡文,使麾下鄭仁等將驍騎突出,擊斬等百餘人,餘悉擒之,無一人還者。思政蔡文爲先鋒,出與乙凛戰,乙凛保佑敗走。於是,城中人心稍安,思政還入城,蔡文李元出屯慈惠寺。丹主復遣乙凜擊之。邏卒報,敵兵來屯安定驛,其勢甚盛。蔡文馳告思政。丙辰。遂與思政法言率兵九千,迎擊于林原驛南,斬首三千餘級,法言死之。翌日,蔡文復出戰,丹兵敗走。於是,城中將士登城以望,競出逐之,至馬灘,丹兵回軍,擊敗之,遂圍城,丹主次于城西佛寺。思政懼紿將軍大道秀曰:「君自東門吾自西門出,前後夾攻,篾不勝矣。」遂以麾下兵夜遁。道秀出大東門,始知見紿,又力不可敵,遂率所部,降于契丹。諸將皆潰,城中恟懼。己未。統軍錄事趙元隘守鎭姜民瞻郞將洪叶方休莫知所措,乃共禱神祠,筮得吉兆。於是,衆推趙元兵馬使,收散卒,閉城固守。

○庚申。楊規興化鎭率兵七百餘人,至通州,收兵一千人。辛酉。入郭州,擊契丹所留兵,悉斬之,徙城中男女七千餘人于通州。是日,契丹主攻西京,不拔,解圍而東。

○癸亥。西京神祠旋風忽起,契丹軍馬皆僨。

○召還河拱辰柳宗,復其爵。

○辛未。智蔡文奔還于京。

壬申。奏西京敗軍狀,群臣議降。姜邯贊獨曰:「今日之事,罪在康兆,非所恤也。但衆寡不敵,當避其鋒,徐圖興復耳。」遂勸王南行。蔡文請曰:「臣雖駑怯,願在左右,庶效犬馬之勞。」王曰:「昨李元崔昌奔還,自請扈從,今不復見,爲臣之義果如是乎。今卿旣勞于外,又欲捍衛,深嘉乃忠。」仍賜酒食及銀粧鞍轡。是夜,王與后妃及吏部侍郞蔡忠順等禁軍五十餘人出京城

癸酉。至積城縣丹棗驛,武卒堅英與驛人張弓矢,將犯行宮,蔡文馳射之。賊徒奔潰,復自西南山突出遮道,蔡文又射却之。晡時,王至昌化縣,有吏告曰:「王識吾名面乎。」王陽不聞,吏怒將構亂,使人呼曰:「河拱辰將兵來矣。」蔡文曰:「何故來耶。」吏曰:「欲擒蔡忠順金應仁耳。」應仁侍郞李正忠郞將國近等皆遁。夜賊又至,侍從臣僚宦官嬪御皆亡匿,唯玄德大明兩王后侍女二人承旨良叶忠弼等侍。蔡文或出或入,隨機應變,賊不敢近。及曉,蔡文請二后先自北門脫去,手鞚御馬,間行入道峯寺,賊不之知,忠順繼至。蔡文奏曰:「去夜賊疑非拱辰,臣請往跡之。」王恐其亡,不許。蔡文奏曰:「臣若背君,言與事違,天必誅之。」王乃許,卽往昌化縣,道逢國近國近曰:「吾之衣裝盡被賊奪。」蔡文曰:「汝爲臣不忠,獲保首領,足矣。」適,拱辰柳宗赴行在,蔡文遇諸道,具言賊變,且詰之,果非拱辰所爲也。拱辰道見中軍判官高英起敗軍南走,與之俱來。時,拱辰所領卒二十餘人,蔡文遂以其卒圍昌化縣,搜得賊所盜馬十五匹鞍十部,將還。蔡文拱辰等曰:「吾與諸君偕進,王必驚動。請諸君少後。」遂獨行。忠弼在寺門望之,入奏智將軍來矣,王喜出門迎之。蔡文奏曰:「臣尋得賊取贓,實非拱辰所爲。且偕拱辰來。」王引見拱辰柳宗,勞之。

○甲戌。王次楊州河拱辰奏曰:「契丹本以討賊爲名,今已得康兆,若遣使請和,彼必班師。」王筮得吉卦,遂遣拱辰高英起奉表狀往丹營。行至昌化縣,以表狀授郞將張旻別將丁悅,先往軍前,告曰:「國王固願來覲,第懼兵威,又因內難出避江南,差遣陪臣拱辰等,陳告事由。拱辰等亦惶懼不敢前來,請速收兵。」等未至,丹兵先鋒已至昌化拱辰等具陳前意,丹兵問國王安在,答曰:「今向江南,不知所在。」又問遠近,答曰:「江南太遠,不知幾萬里。」追兵乃還。

辛亥二年宋大中祥符四年,契丹統和二十九年。

编辑

春正月乙亥朔。契丹主入京城,焚燒大廟宮闕民屋皆盡。是日,王次廣州,失兩王后所之,令蔡文往尋之,至饒呑驛,乃得奉還。王喜爲留三日。

○丁丑。河拱辰高英起至丹營,乞班師。丹主許之,遂留拱辰等,扈從諸臣聞拱辰等被執,皆驚懼散走。惟侍郞忠肅張延祐忠順周佇柳宗金應仁不去。

○戊寅。王發廣州,次鼻腦驛蔡文奏:「扈從將士皆托尋妻子四散,昏夜,恐有姦賊竊發。請爲幟分揷將士冠以辨。」從之。

○己卯。柳宗奏曰:「陽城臣之籍鄕,去此不遠,請幸之。」王悅遂幸。夜,柳宗應仁等矯旨,毀御鞍,以賜縣人,遲明,縣吏皆遁。柳宗應仁等又請,遣二王后各歸其鄕,除扈從將卒,令往東邊備急。王以問蔡文蔡文大哭曰:「今君臣失道,橫罹殃禍,播遷如此。正當動由仁義,以收人心,棄王后,以求生,其可忍乎。」王曰:「將軍言是也。」遂行過蛇山縣蔡文見群雁下田,欲慰悅王心,躍馬而前。雁驚飛,翻身仰射,應弦而墮。王大悅,蔡文下馬,取雁進前曰:「有臣如此,何憂盜賊。」王大笑慰奬。至天安府柳宗應仁等奏云:「臣等請先往石坡驛,供頓以迎。」遂逃。

○辛巳。次于公州節度使金殷傅備禮郊迎,奏曰:「豈意聖上跋涉山川,凌冒霜雪,至於此極。」仍獻衣帶土物,王嘉納更衣,分賜土物扈從官僚。暮至巴山驛,吏皆遁,御廚闕膳,殷傅所進膳羞適至,分供朝夕。王謂蔡文曰:「玄德王后有娠,不宜遠行。本貫善州距此不遠,可以遣之。」蔡文固執前議,王曰:「勢不獲已。」遂遣之。次礪陽縣,將卒有離心。蔡文奏曰:「聖祖統合之時,有功者,雖小必賞。況今方涉險艱,要得衆心,宜先懋賞。」王從之,授玄安之等十六人爲中尹

壬午。至參禮驛全州節度使趙容謙以野服迎駕,朴暹奏曰:「全州卽古百濟,聖祖亦惡之。請上勿幸。」王然之,直至長谷驛,宿焉。是夕,容謙謀欲止王,挾以號令,與轉運使李載巡檢使崔檝殿中少監柳僧虔以白幟揷冠,鼔譟而進,蔡文使人閉門堅守,賊不敢入。王與后乘馬,在驛廳事。蔡文登屋問曰:「汝等何得如是。柳僧虔來否。」賊曰:「來矣。」又問:「汝爲誰。」賊曰:「汝亦爲誰。」蔡文答以他語,賊曰:「智將軍也。」蔡文認其聲曰:「汝是親從馬韓兆也。」仍以王命召僧虔僧虔曰:「汝不出,吾不敢入。」蔡文出門呼僧虔,引至駕前,僧虔泣奏曰:「今日之事,容謙所爲。臣不知也。請奉旨召容謙來。」王許之,僧虔出逃。王命良叶容謙李載,旣至,諸將欲殺之。蔡文呵止之,使二人牽大明宮主馬而行,旣而遣還全州

○乙酉。丹兵退。

○丁亥。王踰蘆嶺,入羅州

○庚寅。夜,候人誤報丹兵至,王大驚,走出于外。蔡文奏曰:「大駕夜行,百姓驚擾。願還行宮。臣詗知,然後動,猶可及也。」蔡文出候之,通事舍人宋均彥別將丁悅齎契丹前鋒元帥駙馬書及河拱辰奏狀而來。蔡文率詣行宮,王見拱辰狀,知兵已退,喜以均彥都兵馬錄事丁悅親從郞將。駙馬書,無解契丹字者,莫曉其意。

○辛卯。龜州別將金叔興中郞將保良擊丹兵,斬萬餘級。

○壬辰。楊規掩擊丹兵於無老代,斬二千餘級,奪被擄男女三千餘人。癸巳。又戰於梨樹,追至石嶺,斬二千五百餘級,奪被擄男女一千餘人。

○乙未。王回駕,次伏龍縣

○丙申。楊規又戰於餘里站,斬一千餘級,奪被擄男女一千餘人。是日,三戰皆捷。

○庚子。次全州留七日。

○壬寅。楊規復邀擊丹兵前鋒於艾田,斬一千餘級。俄而契丹主大軍掩至,叔興終日力戰,兵盡矢窮,俱陷陣死之。以孤軍旬月之間凡七戰,所殺丹兵甚衆,奪被擄人三萬餘口,獲駞馬器械不可勝數。丹兵爲諸將鈔擊,又因大雨,馬駞疲乏,甲仗皆失。

癸卯。乃得渡鴨綠江引去,鎭使鄭成追之,及其半渡,尾擊之,丹兵溺死者甚衆,諸降城皆復之。

○罷中臺省,復置中樞院。

○以蔡忠順秘書監朴暹司宰卿周佇禮部侍郞中樞院直學士安北遁還京都,挈家往其鄕務安縣,道逢車駕,隨至羅州,已而辭歸。及聞兵退,來謁,乃有是命,時議譏之。

○二月丁未。發全州。戊申。次公州,留六日。節度使金殷傅使長女製進御衣,因納之,是爲元成王后

○贈楊規工部尙書叔興將軍

○賜中郞將智蔡文田三十結。敎曰:「朕因避寇狼狽遠途,所從臣僚罔不逃散,唯蔡文蒙犯風霜,跋涉山川,不辭羈靮之勞,終保松筠之節。諒多殊效,何惜異恩。」

○丁巳。次淸州

監察御史安鴻漸上言:「丹兵至長湍,風雪暴作,紺岳神祠若有旌旗士馬,丹兵懼不敢前。昔苻秦伐晉,望見八公山草木變爲晉兵,畏而退去,神明所贊,古今何殊。請令所司修報祀。」從之。

○設燃燈會于行宮。是後,例以二月望行之。

○庚申。發淸州。丁卯。還京都,入御壽昌宮。

○刑部奏:「劉彥卿世受國恩,不思報效,率先降敵,請流配妻子。」從之。

○三月。以劉瑨內史侍郞平章事趙之遴崔士威參知政事

○夏四月。以卓思政右諫議大夫

○禱雨于宗廟,移市肆,禁屠宰。斷繖扇,審冤獄,恤窮匱。

○命有司給楊規殷栗郡君洪氏粟,授子帶春校書郞。王親製敎,賜洪氏曰:「汝夫才全將略,兼識治道,效節輸誠,忠貞罕比。昨,於北境追捕寇賊,城鎭得全,累多捷勝,乃至隕亡。常思厥功,歲賜汝稻穀一百苫以終其身。」

○贈盧頲禮賓卿

○以大將軍蔡溫謙申寧漢郞將元泰別將崔元拾遺乘里仁太史丞柳仁澤戰歿,賻其家米布有差。

○命有司收瘞中外戰死骸骨,祭之。

○敎宰相曰:「云:『危而不持,顚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曰:『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君臣之義,得不悉心以匡救乎。朕自叨纘服,備歷艱危,夙夜兢愧,思免厥愆。卿等勉輔不逮,且無面從。」

○禱雨于松岳,大雨。

○遣工部郞中王瞻如契丹,謝班師。

○置迎賓會仙二館,以待諸國使。

○五月。東北女眞酋長鉏乙豆率其屬七十人來,獻土物。各賜衣服銀皿。

○加平壤木覓橋淵道知巖東明王等神勳號。

門下侍郞平章事韋壽餘請老,不許,賜几杖。

○秋七月。以崔士威西北面行營都統使張延祐蔡忠順竝爲中樞使

○刑部奏:「郞中白行隣當車駕南幸之際,留在京城,自稱御史中丞,與李因禮巨貞等召募徒奴爲軍,見敵,不戰而潰。請除名。」從之。

○敎曰:「去年,契丹圍西京,沙門法言見義奮勇,忘生徇國。可贈首座。」

○八月。刑部奏:「趙容謙柳僧虔李載崔檝崔成義林卓於南幸之時驚動行宮。請除名支配。從之。

○以文仁渭右僕射張延祐判御史臺事

○論康兆之黨,流卓思政朴昇崔昌魏從政康隱于海島。

○敎曰:「贈將軍金叔興自守邊城,勇於赴敵,旣成功於破竹,終致命於伏弢。言念舊勞,合加優賞。其母李氏,歲給粟五十碩以終其身。」

○遣戶部侍郞崔元信如契丹。

○御寬仁殿門,饗耆老孤獨篤疾者,賜物有差。

○以參知政事崔士威西京留守

○增修松岳城。

○築西京皇城。

○東女眞百餘艘寇慶州

○城淸河興海迎日蔚州長鬐

○九月。參知政事趙之遴卒。之遴有吏幹,性嗜酒,日夜悞樂。穆宗朝拜吏部侍郞知銀臺事,時以朋比乾沒,譏之。

耽羅乞依州郡例賜朱記,許之。

○冬十月。以庾方參知政事西京留守西北面行營都兵馬使

○遣都官郞中金崇義如契丹,賀冬至。

○修營宮闕。

○十一月。遣刑部侍郞金殷傅如契丹,賀生辰。

○十二月。以文仁渭參知政事

○敎曰:「古先哲王視民如子,朕居司牧,敢不盡心。方當歉歲,又屬祈寒,惟恐鰥寡孤獨未免飢凍。其令所在賑給衣糧,勿使失所。」

○是歲,禮部侍郞周起奏定進士糊名試式。

○契丹殺河拱辰。初,拱辰被留,內圖還國,外示忠勤,丹主甚加寵遇。拱辰高英起密謀,奏曰:「本國今已喪亡,臣等願領兵以往,檢點而來。」丹主許之,尋聞王返國,使英起中京拱辰燕京,皆妻以良家女。拱辰多市駿馬,列置東路以爲歸計,人告其謀,丹主鞫之。拱辰具以實對,且曰:「臣於本國不敢有二心。罪當萬死,不願生事大朝。」丹主義而原之,諭令改節效忠。拱辰辭益厲不遜,遂見害。

壬子三年宋大中祥符五年,契丹開泰元年。

编辑

春正月。敎曰:「比見,沙門衣服漸成奢僭,與俗無異。令有司定其服式。」

○罷東京留守,置慶州防禦使。又廢十二州節度使,置五都護七十五道安撫使

○城弓兀山

○二月。敎曰:「西北州鎭自經兵亂,民乏資糧,今當東作之時,無以墾植。其令本道官吏給糧與種,毋使失業。」

○女眞酋長麻尸底率三十姓部落子弟來,獻土馬。

○敎曰:「曰:『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頃因戎事,民失農業,道殣相望。念黎庶之若此,豈君父之獨安。其令尙食大官減省常膳。」

○以韋壽餘門下侍中劉瑨門下侍郞崔士威內史侍郞平章事崔沆吏部尙書參知政事朴忠淑尙書左僕射蔡忠順禮部尙書

○三月庚午。慶州地震。

○宋人王福等七人來投。

太子詹事卒,太祖庶孫也。其父東陽君險戾,交結群小,潛懷異圖,光宗賜死,與其兄左僕射以幼獲免,逃竄民間,丐乞爲生。康兆用事,建議興復宗室,奏授兄弟爵位,給臧獲田莊,始入屬籍。卒諡溫潔東陽君孝隱太子也。

○敎曰:「洪範八政以食爲先,此誠富國强兵之道也。比者,人習浮靡,棄本逐末,不知稼穡。其諸道錦綺雜織甲坊匠手,竝令抽減,以就農業。」

金殷傅還至來遠城,契丹惎女眞,執之以歸。

○夏四月。禁市賣綾絹扇。

門下侍中韋壽餘卒。壽餘端愨守法。自光宗朝在司膳,久不調,王卽位,謂壽餘於朝臣中爲最老,乃大用焉。

○契丹詔王親朝。

○五月。東女眞寇淸河迎日長鬐縣。遣都部署文演姜民瞻李仁澤曹子奇督州郡兵,擊走之。

○撤慶州朝遊宮,以其材修皇龍寺塔。

○謁元陵。孝肅太后陵也。

○敎曰:「去年,西京水旱爲災,穀價騰踊,民用困乏。朕夙興夜寐,念之惻然,其令所司發倉賑之。」

○六月。龍津鎭三百四十餘戶火。

○以時御宮庭湫隘,令常參官五日一見。

○宋人葉居腆林德王皓來投。

禮官請令中外陳賀生辰。敎曰:「寡人早値凶閔,永違供養,每及劬勞之日,益切追感之心。忍以悲懷而爲慶會,兩京諸道進賀,一切禁之,止置祝壽道場,永爲恒式。」

監察御史李仁澤免。仁澤東北面行營兵馬使姜邯贊有隙,論訴不已,故免。

○以旱命有司治冤獄,放輕繫,禱祠山川。

○遣刑部侍郞田拱之如契丹,夏季問候,且告王病,不能親朝。丹主怒,詔取興化通州龍州鐵州郭州龜州等六城。

○秋七月。敎曰:「朕頃在泗水彥孝孝質二人扶持左右,夙著勤勞。可賜良田,以賞其勞。」

○八月丙申朔。日食。

○日本國潘多等三十五人來投。

耽羅獻大船二艘。

○城慶州

○九月。遣西頭供奉官文儒領如契丹來遠城

○冬十月。宋楚人陸世寧等來,獻土物。

○閏月。女眞毛逸羅鉏乙豆率部落三十姓,詣和州,乞盟,許之。

○遣工部尙書張瑩禮部侍郞劉徵弼如契丹。

○改葬愍宗于城東,陵曰義,改諡宣讓,廟號穆宗。初,穆宗之遇弑也,上諡廟號皆康兆撰定也。至是,改之。

金殷傅還自契丹。

○契丹使太尉韓邠來。

○十二月丁丑。慶州地震。

○敎曰:「昔在晉朝大室燒毀,杜預謝鯤等奏,修嘉德門,權安神主,以行祭禮。今,以寡人不德,致令淸廟挻災,惻愴雖深,興營未暇。乃欲先造木主,置于齋坊,其令禮官擬議奏聞。」

○契丹使引進使李延弘來。

○作西京木覓祠神像。

○城長州金壤

癸丑四年宋大中祥符六年,契丹開泰二年。

编辑

春正月。遣禮賓少卿張洎如契丹。

○宋閩人戴翼來投,授儒林郞守宮令,賜衣物田莊。

○二月壬午。慶州地震。

○敎曰:「朕以眇躬,忝爲元首,愆違所積,變異相仍。傳不云乎:『祅不妄作。』是用憂懼,不敢遑寧。宜令有司講求弭災之道以聞。」

○遣中樞院使蔡忠順如契丹。

○三月。禁伐松柏。

○辛丑。金州地震。

○契丹使左監門衛大將軍耶律行平來,責取興化等六城。

○夏四月。以參知政事張瑩西京留守

○五月。契丹來告改元開泰。

○女眞引契丹兵來,將渡鴨綠江大將軍金承渭等擊,却之。

○納敬章太子女爲妃。敬章戴宗第三子。

○六月。遣借尙書右丞金作賓如契丹,賀改元。

○秋七月。契丹使耶律行平復來,索六城。

○八月。謁義陵,赦。

○九月。賜林維幹等八人明經一人及第。

○敎曰:「輔國大將軍宋能驃騎大將軍庾孫逮事太祖,從軍有勞,已及期頤,其各加大匡。」

○以吏部尙書參知政事崔沆監修國史禮部尙書金審言修國史禮部侍郞周佇內史舍人尹徵古侍御史黃周亮右拾遺崔沖竝爲修撰官

○冬十二月戊午朔。日食。

甲寅五年宋大中祥符七年,契丹開泰三年。

编辑

春正月壬子。彗見于五車。

○宮闕成。

○二月庚申。彗入大陵。

○鐵利國酋那沙使女眞萬豆來,獻馬及貂鼠靑鼠皮。

○敎民年七十以上無官者,竝加正位級。

○夏四月。禁民佩匕首。

○親禘于齋坊,加上尊諡。時,大廟未成,每値時祭,各於本陵遣官行事,令修齋坊,權安神主,始以穆宗祔,赦流罪以下。

○以劉瑨檢校太師守門下侍中崔士威門下侍郞平章事金審言內史侍郞平章事

○賜禹玄符等十一人及第。

○五月。中樞院副使田拱之卒。善辭命,歷職二十餘年,以勤恪稱。

○六月。敎曰:「軍人在防戍,若在道死者,官給斂具,函其骨,驛送于家。其商旅死而不記姓名本貫者,所在官司權厝,誌其老壯形貌,勿使疑誤。」

○三司奏:「物價騰湧,麤布一匹直米八斗。雖因歲稔,柰穀賤何。請量其輕重,增損其價。」從之。

○加陳頔李禮均門下侍郞平章事王同穎內史侍郞平章事尹餘司宰卿王佐暹將作少監,以奉使契丹被留未還也。

○秋七月。中樞使姜邯贊請,修社稷壇,令禮司議定儀注,從之。

○八月。遣內史舍人尹徵古如宋,獻金線織成龍鳳鞍幞繡龍鳳鞍幞各二良馬二十二匹,仍請歸附如舊。宋帝詔登州置館于海次,以待之。

○以平章事金審言西京留守

○九月。契丹遣將軍李松茂,又索六城。

○冬十月。契丹遣國舅詳穩蕭敵烈來,侵通州興化鎭將軍鄭神勇別將周演擊敗之,斬七百餘級,溺江死者,甚衆。

○十一月癸未朔。上將軍金訓崔質等率諸衛軍作亂,流中樞院使張延祐日直皇甫兪義。自庚戌用兵以來,增置軍額,由是,百官祿俸不足,兪義等建議,奪京軍永業田,以充祿俸,武官頗懷不平。又以邊功累拜武官,而不得文官,常怏怏。至是,朴成李恊李翔李暹石邦賢崔可貞恭文林猛等以奪田激衆怒,誘諸衛軍士,鼓譟闌入禁中,縛延祐兪義,棰撻垂死,詣閤中面訴云:「兪義等占奪我田,實謀自利,殊非公家之利。若截趾適屨,奈四體何。諸軍洶洶,不勝憤怨,請除國蠹,用快群情。」王重違衆志,姑從其請,遂除名流配。

○乙酉。金訓等請武官常參以上皆兼文官。又請,罷御史臺,置金吾臺,又罷三司,置都正署。從之。

○訛言:「北山諸寺僧擧兵來。」京城大駭,戒嚴。

○十二月。赦,唯兪義延祐,不赦。減今年租稅之半,錄太祖功臣後,推恩中外有差。

乙卯六年宋大中祥符八年,契丹開泰四年。

编辑

春正月。契丹作橋於鴨綠江,夾橋築東西城。遣將攻破,不克。

○癸卯。契丹兵圍興化鎭將軍高積餘趙弋等擊,却之。甲辰。又侵通州

○三月。幸西京

○宴群臣於長樂宮,誅金訓崔質李恊崔可貞石邦賢李暹金貞悅孝嵓林猛崔龜等十九人。是時,武臣用事,竝帶文官,政出多門,朝綱紊亂。前和州防禦使李子琳密謂日直金猛曰:「王何不效漢高雲夢之遊乎。」諭其意,密奏,王納之,以子琳嘗爲西京掌書記頗得人心,卽權授西京留守判官,促令先往設備。至是,乘等醉,以兵襲殺之。儒士,以兵部郞中扈從,性麤鄙,與等交,故及。

○契丹侵龍州

○女眞以船二十艘寇狗頭浦鎭溟道都部署擊,敗之。

○夏四月。契丹使將軍耶律行平來,又索六城,拘留不遣。

○王至自西京

○五月。以金殷傅知中樞事

○六月己酉朔。日食。

○閏月。陞泗水縣泗州

○宋泉州歐陽徵來投。尋授右拾遺

○秋七月。罷金吾臺,置司憲臺。武官所請建者,皆罷之。

○都兵馬使奏:「將軍鄭神勇林英含及軍士一萬二千五百餘人皆有邊功,請增級以賞。」從之。

○八月。內史令柳允孚卒。

○九月甲寅。契丹使監門將軍李松茂來,索六城。

○己未。契丹來攻通州興化鎭大將軍鄭神勇別將周演散員任憶校尉楊春太醫丞孫簡太史丞康承穎等引兵,出契丹軍後,擊殺七百餘級,神勇等六人死之。

○丁卯。契丹攻寧州城,不克而退。大將軍高積餘將軍蘇忠玄高延迪散員金己別將光參等追擊,死之。丹兵擄兵馬判官王佐錄事盧玄佐而去。

○冬十一月。戶部尙書張延祐卒。新羅末父避亂吳越,習華語而還,光宗累授客省,每中國使至,使儐接之。延祐長於吏事,踐歷華顯,以幹能稱。

○是歲,契丹取宣化定遠二鎭,城之。

○遣民官侍郞郭元如宋,貢方物,仍告契丹連歲來侵。

丙辰七年宋大中祥符九年,契丹開泰五年。

编辑

春正月庚戌。契丹耶律世良蕭屈烈郭州。我軍與戰,死者,數萬人,獲輜重而歸。

○甲寅。契丹使十人到鴨綠江,不納。

○贈鄭神勇尙書右僕射上柱國周演將軍任憶中郞將楊春郞將孫簡尙藥奉御康承穎太史令,授神勇均伯郞將尙乘奉御

○兵部奏:「郞將秦明柳高價康孝等七十四人,請增爵一級,以賞邊功。」從之。

○敎曰:「江南郡縣以去歲不登,民多飢饉。所在官給糧種,以勸農耕。」

○以故將軍高延迪死事,賻其家米五十碩麥三十碩布一百匹。

○蠲抱州等十九縣今年租調。

○奉太祖梓宮,復葬顯陵。庚戌之亂,移安于負兒山香林寺,至是,還葬。

郭元還自宋。之入宋,會,女眞亦訴爲契丹騷動,累年不得朝。帝以契丹旣受盟,難於答辭,學士錢惟演草詔曰:「朕位居司牧,志在安民。雖分域以有殊,惟推誠而無間,念卿本道,固深軫於懷思,眷乃隣封,亦久從於盟好,所期,輯睦用泰黎蒸。」帝覽之,喜曰:「如此,則雖契丹見之,無妨。」勅開寶寺,密使館伴員外郞張師德開諭。師德登塔,從容謂曰:「今,京都高屋大廈摠是軍營。今,陛下一統寰海,猶且養卒,日令習戰,以備北方。天子猶且如此,況貴國與之連境,結好息民,是遠圖也。」

○二月。兵部奏:「中郞將蔡宏李康等一百五十九人竝有戰功,請增爵一級。」從之。

○契丹王美延相等七人來奔。

金訓等父母妻姊妹祖孫叔伯緣坐者,皆放之,其子若同產兄弟,歸之本貫,常赦不原。

○辛丑。太白經天。

○兵部奏:「將軍黃虎猛等三十九人皆有戰功,請加爵一級。」從之。

○契丹曹恩高忽等六人來投。

○夏五月乙巳。王子生。

○刑部奏:「官吏監臨自盜者,勿計贓物多少,竝除名,流本貫。」從之。

○契丹馬兒保良王保等十三戶來投。

龜州橘僊永夢謀叛,斬之。

○契丹要豆志甫等六人來投。

○六月。契丹張烈公現申豆猷兒王忠等三十戶來投。

○秋七月。都兵馬使奏:「將軍高積餘中郞將徐肯郞將守嵒等三千一百八人曾於通州之役殺獲甚多,請不拘存沒,增爵一級。」從之。

○賜金顯等九人明經五人及第。

○以李周憲尙書右僕射

○契丹由道高宗等九人來投。

○敎曰:「比聞,秋稼將成,飛蝗爲害。豈刑政之或戾,將災沴之使然。其內外囚徒流以下,取保出獄,疏理,速決。」

○八月。契丹朱簡從道等八人來投。

○九月。以南界州縣蝗旱,避正殿,減常膳,禁諸宮院飮酒作樂。

○契丹羅墾等五人來投。

○以李周憲西京留守

○三司奏:「江南飢饉,請轉關內倉穀,賑之。」從之。

○契丹奉大高里等十九人來投。

○冬十月。敎:「南界强盜頗多,令諸州縣嚴加追捕。」

○十一月。賜鄭神勇家良田二十結。

○以崔沆內史侍郞平章事庾方刑部尙書參知政事

○祈雪于群望。

○契丹匡乂兒等十人來投。

○十二月。吏部尙書姜邯贊奏:「臣於開寧縣有良田十二結,請給軍戶。」從之。

○契丹瑟弗達等六人來投。

○是歲,復行宋年號。

丁巳八年宋天禧元年,契丹開泰六年。

编辑

春正月。參知政事張瑩上表乞退,從之。

○令中外官吏捕故燒人家竊取財物者。

○復禁,人捨家爲寺,婦女爲尼。

○三月。賜鄭倍傑等八人及第。

○夏四月。遣門下平章事崔沆中樞副使尹徵古泗州,奉遷安宗梓宮。王備法駕,迎于東郊,葬乾陵。

○五月。以李龔知中樞事

中樞使金殷傅卒。殷傅性勤儉,元成元惠元平三后皆其女也。後贈侍中

○六月。螟。

○秋七月。契丹光正等七戶來投。

○兵部奏:「正甫李龍奉正朝任述光等三十人皆有邊功,請加鄕爵一級。」從之。

○宋泉州林仁福等四十人來,獻土物。

○賑京城貧民。

○女眞靺鞨木史率部落來朝,賜爵,仍賜衣物。

○契丹買瑟多乙鄭新等十四人來投。

○遣刑部侍郞徐訥如宋,獻方物。

尙書右僕射安紹光卒。紹光將種也,體貌魁偉,且使氣,酷好鷹馬。穆宗卽位,以翊戴功令掌宿衛,寵待絶等。

○八月。契丹果許伊等三戶來投。

○謁乾陵。

○東女眞蓋多弗等四人來投,請效邊功,許之,優賜禮物。

○西女眞揩信擒契丹東京道遵以來。

○契丹蕭合卓興化鎭,攻之九日,不克。將軍堅一洪光高義出戰,大敗之,斬獲甚多。

○黑水靺鞨阿離弗等六人來投,分處江南州縣。

○九月。契丹群其昆伎女眞孤這等十戶來投。

○契丹烏豆等八人來投。

○御宣政殿,閱兵。

○旱蝗,王避正殿,減常膳。

○冬十一月己亥。太白經天。

○十二月。以蔡忠順中樞使

○謁顯陵,赦。

○敎:「高句麗新羅百濟王陵墓,竝令所在州縣修治,禁樵採,過者,下馬。」

戊午九年宋天禧二年,契丹開泰七年。

编辑

春正月。遣使西京,祭太祖聖容殿,以重新肖像也。

○西女眞未閼達等七人來,獻甲鍪及馬。

○定安國人骨須來奔。

○宰臣率百官上表,請還御正殿復常膳。不允。

○東女眞鋤栗弗西女眞阿主等四十餘人來獻馬甲鍪旗幟貂鼠靑鼠皮。

○以興化鎭比因兵荒民多寒餓,給綿布鹽醬。

○群臣累請復常膳,許之。

○二月。賜海弩二軍校尉船軍以下茶布有差。

○罷諸道安撫使,置四都護五十六知州郡事二十八鎭將二十縣令

○西女眞凌擧渠伊等來,獻皮鐵甲馬。

○御宣化門,閱射。

○敎曰:「禮記:『季春之月,省囹圄,去桎梏。』內外法司宜遵月令,以導陽和,用爲恒式。」

○東女眞猱於率部落來,獻馬貂皮,賜衣物。

○都兵馬使奏:「興化鎭自經寇亂,民戶竝無牛畜。乞借官牛,以助農耕。」從之。

龍州校尉朴鳴金請以所授邊功階職代授其父,從之。

○加國內山川神祗勳號。

○西女眞麻捫麻閼達等來,獻馬,賜貨物。

○契丹張正等四人來投。

○三月。契丹宋匡襲伊蓋等十餘人來投。

○命收瘞郊圻餓死人骸骨。

○東女眞阿梨古西女眞凌渠等百餘人來,獻方物,竝賜爵,又賜匹段。

○夏四月戊辰。王后金氏薨。諡元貞,葬和陵。

○庚午。黃霧四塞,凡四日,京城多患瘴疫,分遣醫療之。

○東女眞仇陁囉西女眞渠逸等二十餘人來,獻馬器仗,賜衣物。西女眞木史木開等二百戶來投。

○閏月。門下侍中劉瑨等奏:「民庶疫癘,陰陽愆伏,皆刑政不時所致也。謹按月令,三月節,省囹圄,去桎梏,無肆掠,止獄訴。四月中氣,挺重囚,出輕繫,七月中氣,繕囹圄,具桎梏,斷薄刑,決小罪。又按獄官令,從立春至秋分,不得奏決死刑,若犯惡逆,不拘此令。然恐法吏未盡審詳。請今後內外所司皆依令施行。」從之。

○東女眞酋長阿盧大等來,獻馬貂鼠皮,賜衣物。

○宋江南王肅子等二十四人來,獻土物。

○修開國寺塔,度僧三千二百餘人。

○五月。契丹史夫來投。

○飯僧十萬。

○東女眞牛那特烏伊弗等三十餘人來,獻馬兵器,竝賜爵及衣物。

○以姜邯贊西京留守內史侍郞平章事。王手書告身後曰:「庚戌年中,有虜塵,干戈深入漢江濱。當時,不用姜公策,擧國皆爲左衽人。」世多榮之。

佐尹康閏奉等十九人,以戰功增爵一級。

西北界螟。

○敎:「乙卯年契丹入寇之時,諸州鎭將卒有功績者,增級,死者,優加賻贈。」

○賜黃靖等九人明經十人及第。

○西女眞陁億實弗等十人來,獻馬甲鍪,竝增職賜物。

○六月。以蔡忠順吏部尙書參知政事

○西北女眞加乙弗等三十人來,獻馬兵仗。

○始創玄化寺,以資考妣冥福。

○庚戌。彗出北斗,長四丈餘。

○東女眞尼骨伊西女眞諸毛等來朝。

○兵部奏:「將軍楊渥中郞將咸進等四百四十九人皆有邊功,增爵一級。」從之。

○秋七月丁丑。王子生。

○東女眞烏頭朱等三十餘人來,獻馬兵仗。竝賜衣物。

○八月。敎:「自乙卯年以來,北鄙戰亡將卒父母妻子,賜物有差。」

○九月。御宣化門,集三衛鷹揚軍功臣子孫及文班六品以下有武藝者,試定科等。

內史侍郞平章事金審言卒。審言初從常侍崔暹學,坐寐夢,審言頂上出火氣,屬于天,心異之,妻以女。登第,歷遷臺省,出牧外州,務農愛民,甚獲時譽。

○東女眞尼于弗來朝,增授鄕職。

○以尹徵古中樞使

○赦。

○冬十月。右僕射金老玄卒。老玄以勤幹稱,每有營造,必令監督。

○賜龜州女眞木史等三十四人絹紬布五百餘匹以賞捕賊功。

○以內史侍郞平章事姜邯贊西北面行營都統使

○東西女眞酋長鹽之渠伊那徐乙那等五十人來,獻馬甲冑兵仗,竝賜衣物。

○遣禮賓少卿元永如契丹,請和。

○十一月。輔臣以彗星已滅,表請御正殿,復常膳。從之。

○以全輔仁尙書左僕射

○以于山國被東北女眞所寇,廢農業,賜農器。

○十二月。東北女眞阿次烏乙弗等十四人來,獻馬兵器。

○契丹王遂來投。

○戊戌。契丹駙馬蕭遜寧帥兵來侵,號十萬。王以平章事姜邯贊上元帥大將軍姜民瞻副之,帥兵二十萬八千三百屯寧州。至興化鎭,選騎兵一萬二千,伏山谷中,又以大繩貫牛皮,塞城東大川,以待之,賊至,決塞發伏,大敗之。遜寧引兵,直趨京城民瞻追及於慈州來口山,大敗之。侍郞趙元又擊於馬灘,斬獲萬餘級。

○奉太祖梓宮,移安于負兒山香林寺

○甲寅。京城戒嚴。

○赦流罪以下,蠲州郡二年以前逋欠租。

○丁巳。彗見于天市垣。

己未十年宋天禧三年,契丹開泰八年。

编辑

春正月庚申。姜邯贊以丹兵逼京,遣兵馬判官金宗鉉領兵一萬,倍道入衛京城東北面兵馬使亦遣兵三千三百入援。

○辛酉。蕭遜寧新恩縣,去京城百里。王命收城外民戶入內,淸野以待。遜寧耶律好德齎書,至通德門,告以回軍,潛遣候騎三百餘,至金郊驛。我遣兵一百,乘夜掩,殺之。

○東女眞酋長于那等來朝。

○辛巳。契丹回兵,至渭州邯贊等掩擊,斬五百餘級。

○二月己丑朔。丹兵過龜州邯贊等邀戰於東郊,兩軍相持,勝敗未決。金宗鉉引兵赴之,忽風雨南來,旌旗北指。我軍乘勢奮擊,勇氣自倍。丹兵奔北,我軍追擊之,涉石川至于盤嶺,僵尸蔽野,俘獲人口馬駞甲冑兵仗,不可勝數,生還者,僅數千人。丹兵之敗未有如此時之甚。丹主聞之大怒,遣使責遜寧曰:「汝輕敵深入,以至於此,何面目見我乎。朕當皮面,然後戮之。」

右僕射全輔仁卒。性輕躁,以明經出身累授學官,時稱宿儒。

○甲午。三軍凱還獻俘獲,王親迎于迎波驛,結綵棚,備音樂,宴賜將士。以金花八枝親揷邯贊頭,右執金觴,左執邯贊手,慰嘆不已,邯贊拜謝,不敢當。遂改迎波興義,賜驛吏冠帶,與州縣吏同。

○宴將帥于明福殿,幷勞三軍。

○三月戊午朔。日食。

尙書左僕射文仁渭卒。仁渭悃愊無華。穆宗朝爲千秋宮使,及誅金致陽,宮僚多連坐誅竄,仁渭獨以康兆之庇獲免。

○以通州都部署庾伯符等一百七十三人力戰死敵,命贈官,賜其家米麥有差。

○鐵利國酋那沙使阿盧大來,獻馬。

○禮司奏:「請禁衛士春月擐鐵甲。」從之。

○夏四月。以遂安象山峽溪新恩等縣民困於丹兵,官給糧種。

姜邯贊上表請老,不允,賜几杖。

○鎭溟船兵都部署張渭男等獲海賊八艘。遣供驛令鄭子良于日本,歸海賊所虜二百五十九人。

○五月。蠲獐山解顏等縣今年租稅。

○契丹東京文籍院少監烏長公來見。

○以旱慮囚。

○遣使如鐵利國,報聘。

○六月。東女眞酋長那沙弗等率衆來朝。

翰林學士郭元奏:「請除進士對策,試以論,必用禮記中義爲題。」從之。

○城永平鎭

○秋七月。以異膺甫李元右僕射

○宋泉州陳文軌等一百人來,獻土物。

○西女眞酋長阿羅弗率衆來,獻馬。

○宋福州虞瑄等百餘人來,獻香藥。

○都兵馬使奏:「今禦契丹戰陣有功者九千四百七十二人,各增階職。」從之。

○于山國民戶曾避女眞侵掠來奔者,悉令歸之。

○定新及第榮親式。

○八月。遣禮部卿崔元信李守和如宋,賀正。

○契丹東京使工部少卿高應壽來。

○遣考功員外郞李仁澤如契丹東京

門下侍中劉瑨卒。忠州大原縣人。后妃之姓劉者,皆出其宗,故世爲戚里。爲人廉介,美風儀。自光宗以來恒居近職,未嘗補外。雖無獻替,頗得公輔之望。

○東女眞毛逸羅率衆來朝,增階職。

○九月甲寅朔。太史奏日食,陰雲不見。

○賜楊規金叔興功臣錄券。

○冬十一月。以姜邯贊檢校太尉門下侍郞同內史門下平章事天水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徙江南州縣丁戶,以實象山伊川遂安新恩峽溪牛峯等縣。

○奉太祖梓宮,復葬顯陵。

○十二月癸未朔。王子生。

○東黑水酋長仇突羅來,獻馬兵仗。

○以崔士威爲推忠佐理同德功臣淸河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姜邯贊爲推忠恊謀安國功臣,庾方爲推誠佐理輔國功臣千乘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蔡忠順爲推忠盡節衛社功臣濟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姜民瞻爲推誠致理翊戴功臣。

○謁顯陵。

○辛亥。彗見。

庚申十一年宋天禧四年,契丹開泰九年。

编辑

春正月。以晉含祚右僕射

○黑水靺鞨閼尸頃高之門等二十四人來,獻土物。

○賜崔沆推忠盡節衛社功臣號。

○西女眞酋長高豆化來,獻土物。

○二月。以遂安縣赫然李曾龜州柴音達戰死,厚賜其家。

○東女眞黔弗羅等七人來,獻馬。

○以門下侍郞陳頔李禮均內史侍郞王同穎司宰卿尹餘將作少監王佐暹少府丞金德華將作注簿金徵祜太醫監金得宏被留契丹,各賜其妻米穀有差,封佐暹妻爲開城郡君,子夷甫禮部主事

○宋泉州懷贄等來,獻土物。

○遣李作仁奉表如契丹,請稱藩納貢如故,遂歸所留耶律行平等。

○三月。契丹使檢校司徒韓紹雍來。

○女眞歸德將軍弗那率衆來朝。

○以將軍彭洪霸等十人有邊功,竝增一級。

蔡忠順請:「軍士有父母年八十以上者,免軍就養,諸文武員僚父母年七十以上無他兄弟者,不許補外,其父母有疾,給告二百日,護視。」從之。

○賜鄭神勇家穀三百碩。

○夏四月。冊子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司徒兼內史令上柱國崇仁廣孝輔運功臣,封延慶君

○宴文武常參以上於明福殿,賜物有差。

○遣禮部尙書梁稹刑部侍郞韓去華如契丹,告封王子,宰臣庾方等諫止之,不納。

○東女眞酋長達魯率衆來,獻米三百碩。

○五月。有司奏:「前制,凡人年八十以上及篤疾者,給侍丁一名,九十以上,二名,百歲者,五名,唯征防人不與焉。請今征防軍人,亦令免役養親。」

○賜李元顯等十人明經三人及第。

○黑水靺鞨烏頭那等七十餘人來,獻土物。

○以崔元信李守和奉使汚辱,竝流之。

○六月。西北界蝗。

○遣借司宰少卿盧執中如契丹東京

○弗柰國酋長沙訶問遣女眞奴鬱達來,獻土物。

門下侍郞姜邯贊表請致仕,從之。仍加特進檢校太傅天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秋七月。以久旱慮囚。

○八月。以安西道屯田一千二百四十結施納于玄化寺。兩省再三論駁,不納。

○贈新羅執事省侍郞崔致遠內史令,從祀先聖廟庭。

○九月。宴群臣於寬仁殿。

○王如玄化寺,親擊新鑄鍾。又令群僚擊之,各捨衣物匹段。

○是歲,遣崔齊顏如契丹,賀千齡節,金猛如宋。

辛酉十二年宋天禧五年,契丹太平元年。

编辑

春正月。黑水靺鞨酋長阿豆陁弗等來,獻馬弓矢。

○二月。契丹遣御史大夫姚居信來聘。

○復安州民戶二年,蠲庚戌年以來逋租之半。

○仁壽門外二千戶災。

○東女眞懷化將軍摩底介率衆來朝。

○賜京城男女年九十以上者,酒食茶藥布帛有差。

○三月。以庾方內史侍郞平章事朱德明尙書左僕射

○西女眞毛逸羅那忽邏等來,獻馬貂鼠皮。

○鐵利國遣使表,請歸附如舊。

○契丹東京使散騎常侍張澄岳來聘。

○夏五月。命尙書左丞李可道往取慶州高僊寺金羅袈裟佛頂骨昌林寺佛牙,竝置內殿。

○六月。司憲臺奏,禁諸寺僧飮酒作樂。

○以張瑩尙書左僕射同內史門下平章事上柱國,仍令致仕。周佇翰林學士承旨崇文輔國功臣左散騎常侍上柱國

○遣韓祚如宋,謝恩。

○秋七月甲戌朔。日食。

耽羅獻方物。

○東女眞黑水酋長居蔚摩頭蓋來。

○復禁寺院釀酒。

○八月。以金因渭尙書右僕射,仍令致仕。

○王如玄化寺,觀立碑,親篆額。嘗命翰林學士周佇製碑文。

○加賜王子護國功臣號,以崔士威檢校太師守門下侍中崔沆檢校太傅守門下侍郞同內史門下平章事

○賜趙霸等七人明經四人及第。

○東女眞實彬阿梨古來朝。

○九月。以李龔中樞使

○黑水靺鞨蘇勿蓋高之門來,獻土物。

○遣中樞使李龔兵部侍郞柳宗如契丹,賀受冊。

○冬十月。以李周憲尙書左僕射參知政事柱國

○東西女眞酋長阿盧大阿蓋等來朝。

○十一月。知中樞事姜民瞻卒。民瞻晉州晉康縣人,起自書生,射御非其所長。然志氣剛果,屢著戰功。

○十二月。中樞使尹徵古卒。徵古樹州守安縣人,性沈重嚴毅,美風儀,善楷書。登第,累爲臺官,裁決平允。口不言人短,而人畏愛之。訃聞王曰:「世豈復有斯人。朕將疇依。」嘆惜再三。贈尙書右僕射,諡莊景

侍中崔士威上疏,論時政得失,令有司商議施行。

壬戌十三年宋乾興元年,契丹太平二年。

编辑

春正月。黑水酋長沙逸羅曼投弗等來朝。

○贈新羅翰林薛聰弘儒侯,從祀先聖廟庭。

○二月。西女眞這羅來,獻土物。

○戶部奏:「泗州是豐沛之地。前抽減民田,屬之宮莊,民不堪征稅,乞於州境內審量公田,如數償之。」從之。

耽羅獻土物。

○遣軍器少監金仁裕如契丹,春季問候。

○契丹孟流演擧等四人來奔。

○遣參知政事朴忠淑國子司業李瓊如契丹。

○三月。以李可道同知中樞事

尙書右僕射李周憲卒。周憲以小吏起,頗稱勤幹。成宗嘗謂『鐵中錚錚』。

○夏四月。契丹遣御史大夫蕭懷禮等來,冊王開府儀同三司守尙書令上柱國高麗國王食邑一萬戶食實封千戶,仍賜車服儀物。自是,復行契丹年號。

崔士威奏:「諸州縣長吏稱號混雜。自今,郡縣以上稱戶長,鄕部曲津口亭驛吏只稱長。」從之。

○以蔡忠順內史侍郞平章事西京留守

○五月。韓祚還自宋。帝賜聖惠方陰陽二宅書乾興曆釋典一藏。

○冊長子延慶君爲王太子。

○黑水靺鞨疎意等三十餘人來朝。

○六月。冊子平壤君樂浪君

○以庾方門下侍郞平章事

○置東宮官屬。

○戊辰。延德宮主金氏卒。諡元惠,葬懷陵。

○秋七月。都兵馬使奏:「于山國民沒蕃逃來者,處之禮州,永爲編戶。」從之。

○東西女眞阿羅大等來,獻土物。

○八月。契丹東京持禮使李克方來言:「自今,春夏季問候使,幷差一次,與賀千齡節正旦使同行,秋冬季問候使,幷差一次,與賀太后生辰使同行。」

○宋福州陳象中等來,獻土物。

○鐵利國酋那沙遣黑水阿夫間來,獻土物。

○納國子祭酒徐訥女爲淑妃

○九月。賜京城男女年八十以上及篤癈疾者,酒食茶布有差。

○契丹東京使王守榮來。

○遣都官郞中尹宗元如契丹,賀太后生辰。

○遣左散騎常侍郭元尙書右丞王諝如契丹。

○契丹首于昧烏於乙等十九人來投。

○冬十月。冊延慶宮主金氏爲王妃。

○以徐訥中樞使右散騎常侍李可道中樞使國子祭酒周佇禮部尙書李作仁司憲大夫

○十一月。司憲臺劾,侍中崔士威左僕射朴忠淑於毬庭禮會醉舞,失禮不敬,請論之,不允。

○契丹東京使高張胤來。

○十二月。契丹弗大等十一人來投。

○西女眞魚尼底來言:「親姑曾隨投化人昧那來住京都,已經數年,思戀本蕃,乞以土馬贖之。」卽命放歸,還其馬。

○東女眞首領史彬來,獻馬弓矢。

癸亥十四年宋仁宗天聖元年,契丹太平三年。

编辑

春正月。宴宰樞于內殿。

○以蔡忠順太子少師徐訥參知政事郭元中樞使庾方西北面行營都統使

○契丹焦福等十一戶來投。

○以晉含祚朱德明尙書左右僕射

○黑水靺鞨烏沙弗等八十人來,獻土物,各賜布帛。

○二月。以李龔西京留守

○追封崔致遠文昌侯

○東女眞酋長阿盧弗西女眞那閼蓋來朝。

○三月。遣秘書監劉徵弼如契丹。

○夏四月。契丹遣左散騎常侍武白耶律克恭來,冊太子輔國大將軍檢校太師守太保兼侍中高麗國公

○女眞靺鞨群豆等七十餘人來,獻馬。

○五月乙亥。金州地震。

○契丹麻許底等十三戶來投。

○司憲臺奏:「百官於朝會跪膝私語,或單拜起居,搪揬班行,殊失朝儀。請加嚴禁。」從之。

○宴文武參官於天福殿,賜馬人一匹。

○契丹大世奴齊化那等八人來投。

○女眞酋長尼于弗來朝。

○六月。以旱慮囚。

○賜張喬等四人明經二人及第。

○秋七月。契丹遣太保黃信來,賀生辰。

○吏部奏:「前大常齋郞全彥追服母喪,以孝聞。請加次第職,用勸將來。」從之。

○九月。靺鞨首領阿令朱來朝。

○閏月。契丹使栗守常來聘。

○契丹東京使高仁壽來。

○敎:「諸州縣義倉本以救急,毋得濫費。」

○冬十一月。黑水酋長耶肹羅等來朝。

○宋泉州陳億來投。

○十二月。宴宰樞及上將軍於乾德殿。

○以庾方太子太保李龔內史侍郞平章事監修國史李元檢校太子太保

甲子十五年宋天聖二年,契丹太平四年。

编辑

春正月。契丹馬史刀等三人來投。

○都兵馬使奏:「發西京畿內河陰部曲民百餘戶,徙嘉州南屯田所,以充佃作。」

○冊景興院主金氏德妃

○三月。賜李子淵等九人明經十人及第。

○西女眞高豆老東女眞瑟弗達等九十人來投。

○夏四月。黑水靺鞨古刀買等來,獻土物。

○賜楊規金叔興三韓後壁上功臣號。

○五月丁亥朔。日當食,不食。

○民有團聚籲天禱雨者。王聞其聲,因輟膳,齊沐焚香,立殿庭,仰天祝曰:「寡人有過,請卽降罰。萬民有過,寡人亦當之。乞垂膏澤,以救元元。」遂大雨。

○東女眞懷化將軍阿閼那來朝。

禮部尙書周佇卒。性謙恭,工詞翰。初,之來,學士蔡忠順知其才,密奏留之,不數月,遂掌制誥。及王南幸,扈從有功,賜功臣號。由是大顯,兩朝交聘辭命,多出其手,恩遇無比。

○六月。門下侍郞平章事崔沆卒。彥撝之孫。性聰悟沈訥,寡言善斷。少登第,再掌禮闈,所擧多知名士。世業儒,以淸儉持家,久秉鈞,一介不取於人,計月請俸,家無甔石之儲。不樂仕宦,年未七十,表請致仕,累起不就。但酷信浮屠,請修皇龍寺塔,身往監督,頗傷農務,又於私第造置經像,竟捨爲寺。及疾,王親臨問疾,授其子有孚秘書省校書郞,女壻李作忠,賜章服,以慰意。訃聞,王悼甚,賻絹三百匹布五百段米麥各一千碩,有孚以父遺命,固辭不受。諡節義,後配享王廟。

○秋七月。契丹遣檢校司徒高壽來,賀生辰。

○西女眞酋長闍羅東女眞奴乙堅等來,獻馬。

○以徐訥西北面行營都統郭元副之。

○以耽羅酋長周物高沒竝爲雲麾大將軍上護軍

○九月。以金因渭尙書左僕射參知政事,仍令致仕。

○黑水靺鞨阿里古來。

○西域大食國悅羅慈等一百人來,獻土物。

○冬十月。契丹遣檢校左僕射李正倫來。

○十一月乙酉朔。日當食,不食。

○以李龔尙書左僕射同內史門下平章事

○己酉。尙州地震。

○是歲,定京城五部坊里。

乙丑十六年宋天聖三年,契丹太平五年。

编辑

春正月。女眞懷化將軍耶古伽歸德將軍阿骨陁老等來朝,各賜爵幷衣物。

○以庾方判尙書兵部事蔡忠順判尙書禮部事

○召皮渭宗等六人,復其爵。初,渭宗兵部郞中巡行徼外,見契丹將軍耶律撒割游獵,與注簿鄭民義等五人馳出,斬之而歸,以邀功賞。所司以擅兵出塞,流遠方。至是,放還。

○女眞酋長毛逸羅來朝,以有功邊圉,加授大匡,優賜衣物。

○二月。以寒食宴文武常參以上官於內殿。

○三月。停諸營作,放農民。

○夏四月。以旱,避正殿,減常膳,禁屠宰,輟樂懸,審冤獄,禱群望。

○禮部言:「今御史臺新格,兩班員吏於朝門街衢公處以私禮拜伏者,隨卽糾罰。謹按禮記:『君子行禮,不求變俗。』若如臺格,何以辨上下長幼之序。請於朝廟禮會班行外,其餘私禮,任便爲宜。」從之。

○辛未。嶺南道十縣地震。

○五月。敎曰:「海陽道定安縣再進珊瑚樹,其南海龍神,宜陞祀典,以奬玄功。」

○六月。敎曰:「法天順時,然後可以禦災沴而致和平也。今,內史門下省及諸官司凡所奏行,宜各悉心,勉遵月令,以副予意。」

○敎曰:「姜民瞻河拱辰功勞俱著,旌賞未優。各加官其子。」

○秋七月。契丹遣監門衛大將軍韓橁來,賀生辰。

○丁亥。淸州安東密城地震。

○九月。大食國夏詵羅慈等百人來,獻土物。

○禁中外民庶衣服器物龍鳳紋樣。

○冬十一月己卯朔。太史奏:「日當食,不食。」群臣表賀。

寶城郡獻珊瑚樹二株。

○十二月。敎:「凡犯罪收職田者,蒙赦,除眞盜及僞造公私文書受財枉法監臨自盜諂曲奸邪所犯外,竝聽還給。」

○是歲,城霜陰縣

丙寅十七年宋天聖四年,契丹太平六年。

编辑

春正月。以李端御史大夫

○東女眞歸德將軍居閭鬱等來。

○二月。契丹遣太傅李知順來聘。

○城順德

○三月。賜崔貺等十一人明經一人及第。

○夏四月。以智蔡文右僕射

○閏五月。東西女眞酋長各率部落子弟來,獻馬弓弩。

○契丹遣御院判官耶律骨打來,請假途將如東北女眞,不許。

○六月。李端知中樞事皇甫兪義御史大夫

○秋七月。契丹遣監門衛大將軍王文簡來,賀生辰。

○丁未。大雨。京城民家漂毀者,甚多。

○八月。宋廣南李文通等來,獻土物。

○九月己酉。西京大水,漂毀民家八十餘戶。

○甲子。幸海州神光寺

○冬十月癸酉朔。日食。

○壬午。至自海州

丁卯十八年宋天聖五年,契丹太平七年。

编辑

春正月。以崔士威太子太師蔡忠順李龔竝爲門下侍郞徐訥內史侍郞郭元李可道參知政事李端金猛竝爲中樞使梁稹左僕射

○東女眞酋長昌夫等來,獻土物。

門下侍郞平章事庾方乞骸,許之,加特進門下侍中

○契丹使李正允來。

○二月。修大廟,復安神主。

○黑水靺鞨歸德大將軍阿骨阿駕來,獻馬器仗。

○城顯德鎭

○三月。女眞首領瑟弗達等一百人來朝。

○夏四月。親享大廟,加上尊諡,赦。

○五月。以旱,避正殿,減常膳,疏決獄囚。

公州隕霜,殺苗。

○以王子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內史令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兼尙書令

○六月。楊州奏:「莊義三川靑淵等寺僧犯禁釀酒,共米三百六十餘碩,請依律斷罪。」從之。

○敎曰:「前工部侍郞庾稟廉等一百四十三人雖犯諂曲奸邪之罪,已經累赦,竝削罪名敍用。」

耽羅獻方物。

○東女眞酋長毛逸羅等二十餘人來朝。

○秋七月。契丹遣太傅李匡一耶律胡都袞來,賀生辰。

靈光郡獻珊瑚樹,高八尺。

○八月。契丹東京使高延來。

○宋江南李文通等來,獻書冊凡五百九十七卷。

○禁僧服白衫韈頭袴綾羅勒帛旋襴衫皮鞋彩冒笠子冠纓。

○九月。命創慧日重光寺,徵發人夫工匠,輔臣諫官皆奏:「百姓勞弊,不宜興作。」左承宣李瓌獨奏曰:「爲佛造寺,功德無量,勞民何傷。」時議譏之。

戊辰十九年宋天聖六年,契丹太平八年。

编辑

春正月。女眞歸德將軍萬豆等七十餘人來朝。骨夫率部落五百戶來附。

○二月。遣禮部員外郞金哿如契丹東京

○敎曰:「僧尼誑誘愚民,鳩聚財物,輸以驛馬,害莫大焉。令官司嚴加禁斷。」

○遣大府卿金作賓如契丹。

○三月。賜鄭在元等十人明經一人及第。

○契丹遣將軍耶律素等來聘。

○東女眞歸德將軍阿骨來。

○夏五月。女眞來攻平海郡,不克而還。追捕賊船四艘,盡殺之。

○閏六月。北女眞酋長阿忽等五十七人來附。

○秋七月。契丹遣瀋州刺史蕭瓊來,賀生辰。

○東女眞噲拔部落三百餘戶來附。

○乙卯。王妃金氏薨。諡元成王后,葬明陵。

○東西女眞酋長尼烏弗豆盧蓋等二百餘人來,獻土物。

○八月。西北界蝗。

○九月。宋泉州李𩕊等三十餘人來,獻土物。

○遣左司郞中林福如契丹,賀皇后生辰。

○城鳳化山南,以徙高州

○冬十月。遣尙書右丞鄭莊如契丹,謝恩。

○東女眞賊船十五艘寇高城,又侵龍津鎭,虜中郞將朴興彥等七十餘人。

○十一月。遣太僕卿王希傑殿中侍御史李惟亮如契丹,賀生辰。

○十二月。東女眞沙逸羅等來,獻馬。

己巳二十年宋天聖七年,契丹太平九年。

编辑

春正月癸巳。千秋太后皇甫氏薨,葬幽陵。

○二月。王嫌名,改人姓筍爲孫。

○閏月。始令文官四品以下年未六十者,每暇日習射于東西郊。

○女眞賊船三十餘艘來寇東鄙。船兵都部署判官趙閏貞擊走之。

○禁中外軍士請托規免征役。

○東西女眞阿忽沙一羅骨蓋等一百餘人來,獻馬兵器,增爵一級。

○三月。東女眞賊船十艘寇溟州兵馬判官金厚擊却之。

○夏四月。設藏經道場於會慶殿。飯僧一萬于毬庭。

○契丹遣大將軍耶律延寧等來聘。

○契丹人曹兀絜家來奔。

○議增大廟籩豆,禮部據王制豐年不奢凶年不儉之義,執不可。乃止。

○五月。東女眞四百餘人寇洞山縣

○王謂宰相曰:「女眞屢犯邊陲,爲害滋甚。宜招諭渠帥,厚加賞賜。此所謂以德懷人也。」參知政事郭元奏曰:「女眞人面獸心。與其懷之以惠,曷若震之以威。」王然之。

○六月。耽羅世子孤烏弩來朝,授游擊將軍,賜袍一襲。

○盜起廣州山藪,遣龍虎軍將校往,捕之。

○徵有妻僧,充重光寺役徒。

○秋七月。契丹遣將軍耶律管寧等來,賀生辰。

耽羅獻方物。

○以朔方道溟州管內十九縣竝被蕃賊侵擾,特蠲租賦。

耽羅貞一等還自日本。初,貞一等二十一人泛海漂風,到東南極遠島。島人長大,遍體生毛,語言殊異。劫留七月,貞一等七人竊小船,東北至日本那沙府,乃得生還。

○八月丁亥朔。日食。

○東女眞大相噲拔率其族三百戶來投,賜渤海古城地,處之。

○宋廣南莊文寶等八十人來,獻土物。

○癸卯。王西巡。

○命參知政事李可道左僕射異膺甫御史大夫皇甫兪義尙書左丞黃周亮徵丁夫二十三萬八千九百三十八人工匠八千四百五十人,築開京羅城。先是,平章事姜邯贊京都無城郭,請築之,可道初定城基,令人持傘環立,登高而進退之,均其闊俠。周一萬六百六十步,高二十七尺,廊屋四千九百一十間。

○九月。契丹東京將軍大延琳大府丞高吉德,告建國,兼求援。延琳渤海始祖大祚榮七代孫。叛契丹,國號興遼,建元天興。

○甲子。次鹽州。路上御製重陽詠菊詩一首,宣示翰林學士以下,卽令和進。丁卯。遂幸海州。蠲今年租稅之半,所歷州縣耆年篤疾,賜酒食布貨有差。

○敎曰:「近聞,宮院屬莊戶徭役煩重,民不聊生。殿中省檢覈存恤。」

○宴扈從文武常參以上,賜物有差。

○冬十月甲午。王至自海州

○十一月。賜開京羅城及重光寺造成都監員吏爵一級。

○以平章事徐訥判西京留守事尙書左僕射李端西京留守使

○加李可道檢校太尉輸忠創闕致盛功臣,賜姓王氏,給開城縣莊田。

參知政事郭元卒。性淸廉,工文詞。歷位臺省,以吏能稱,然不自重,與李作仁厚善,人以此譏之。及興遼叛,密奏曰:「鴨江東畔契丹保障今可乘機取之。」崔士威徐訥金猛等皆上書不可,固執,遣兵攻之,不克,慚恚,發疽而卒。

○東女眞求頭等三十餘人來朝。

○十二月。興遼國太師大延定引東北女眞與契丹相攻,遣使乞援,王議諸輔臣。侍中崔士威平章事蔡忠順言:「兵者危事,不可不愼。彼之相攻,安知非我利耶。但可修城池,謹烽燧,以觀其變耳。」王從之。自此路梗,與契丹不通。

○起復西北面判兵馬事柳韶赴鎭。時,興遼求援,不許,故遣韶備之。

庚午二十一年宋天聖八年,契丹太平十年。

编辑

春正月。東女眞烏乙那等五十人來,獻馬。

○興遼國遣水部員外郞高吉德,上表乞師。

○二月。以蔡忠順判西京留守事李作仁參知政事柳韶中樞使

○東女眞毛逸羅來,獻馬。

○城麟州

○夏四月。敎曰:「上年十二月,宋曆以爲大盡,而我國太史所進曆以爲小盡。又今正月十五日奏大陰食,而卒不食。此必術家未精也,御史臺推鞫以聞。」

○東女眞曼鬪等六十餘人來,獻楛矢及戈船四艘。

○賜崔惟善等十八人及第。王製詩賜之,特加奬異。

○鐵利國酋那沙遣女眞計陀漢等來,獻貂鼠皮,請曆日,許之。

○五月。東女眞奉國大將軍蘇勿蓋等來,獻馬楛矢器仗及戈船三艘。

○契丹水軍指麾使虎騎尉大道李鄕等六人來投。自是,契丹渤海人來附,甚衆。

○加姜邯贊門下侍中

○六月。赦,減京城赴役者今年調布,諸州縣逋欠,限戊辰年蠲免。

○秋七月。興遼國行營都部署劉忠正寧州刺史大慶翰齎表來,乞援。

○宋泉州盧遵等來,獻土物。

內史侍郞晉含祚卒。含祚治術數,每遇國家有事,輒質以圖讖,遂至大用。時議輕之。

○八月。以王可道內史侍郞判三司事

○九月。耽羅獻方物。

○興遼國郢州刺史李匡祿來,告急,尋聞國亡,遂留不歸。

○遣金哿如契丹,賀收復東京

○契丹遣千牛將軍羅漢奴來,詔曰:「近不差人往還,應爲路梗。今,渤海偸主俱遭圍閉,竝已歸降,宜遣陪臣速來赴國,必無虞慮。」

○城寧德鎭

○冬十月。以韓祚知西京留守事

○契丹奚哥渤海民五百餘人來投,處之江南州郡。

○十一月。西女眞曼頭等二十七戶來附,處之東界

御史雜端崔延壽劾奏:「參知政事李作仁詐稱太祖功臣後,蔭其子,免官。」

○十二月。門下平章事蔡忠順以疾表請解職,不允。

○以徐訥門下侍郞同平章事判尙書吏部事

中樞使金猛卒。

門下侍中崔士威請老,不允,令五日一朝。

○以崔齊顏中樞使黃周亮中樞副使

○東女眞寧塞將軍睦史阿骨柔遠將軍閼那歸德將軍阿箇朱來,獻馬及鐵甲楛矢。

辛未二十二年宋天聖九年,契丹興宗景福元年。

编辑

春正月。東女眞尼牛弗來,獻馬及器仗。

○親耕籍田,赦。

門下侍郞平章事蔡忠順以疾辭。

○二月。宴文武常參以上于文德殿。

○文班有武藝者,改授將校

○東西女眞八十餘人來,獻土物。

○三月。女眞沙逸羅等四十餘人來,獻馬。

○契丹渤海民四十餘人來投。

○夏四月乙巳。王不豫。

○以李端參知政事

○五月。以柳韶吏部尙書參知政事皇甫兪義中樞使

○以崔士威內史令,仍令致仕,李龔司空左僕射判東京留守事

○赦公罪徒以下。公私貸民穀者,只取其本,蠲其息。

○辛未。王疾篤,召太子,屬以後事。俄而薨于重光殿,上諡元文,廟號顯宗。太子卽位,居翼室,朝夕哀臨。史臣崔沖曰:「傳稱:『天將興之,誰能廢之。』千秋太后自縱淫荒,潛圖傾奪,穆宗知百姓之屬望,排千秋之惡黨,遠馳使命,以授神器,俾固本支,所謂天之將興誰能廢之者,詎不信歟。然以姨母貽孼,戎臣構逆,强隣伺釁,京闕俱燼,乘輿播遷,艱否極矣。反正之後,和戎結好,偃革修文,薄賦輕徭,登崇俊良,修政公平。內外底寧,農桑屢稔,可謂中興之主矣。」李齊賢曰:「崔沖之言,世所謂命也。勾踐嘗膽雪恥會稽小白遺患於齊。人君恃有天命,縱欲敗度,雖得之,必失之。是故君子理思亂,安思危,愼終如始,以對天休。如顯宗,所謂吾無間然者乎。」

甲戌。王率群臣成服,百姓玄冠素服。

○六月。以徐訥檢校太師姜邯贊特進檢校太師侍中天水郡開國侯

○西女眞寧塞大將軍阿志大等二十七人來,獻馬。

○命有司改定大廟三陵祝文式。

○東女眞將軍大完沙伊羅等五十八人來,獻馬。

○鐵利國酋武那沙若吾者等來,獻貂鼠皮。

○丙申。葬宣陵。群臣公除。

○戊戌。王釋服。

○謁景靈殿,告卽位,赦。

○秋七月。賜輔臣諸道所進馬。

○以柳韶中軍兵馬元帥

○契丹報哀使工部郞中南承顏來,告聖宗崩,宣詔於顯宗返魂堂。王引報哀使,擧哀於內殿。

○渤海監門軍大道行郞等十四人諸軍判官高眞祥孔目王光祿來投。

○契丹賀先王生辰使耶律溫德趙象玄來,傳命於返魂堂。

○八月。東女眞將軍古於夫等三十人來,獻土物。

○制曰:「女眞將軍阿豆間等三百四十戶來投,勒留二州之地,然阿豆間本東蕃子項史之族,宜遣置東蕃。」

王可道請納妃。

○以李端左僕射參知政事

侍中致仕姜邯贊卒。邯贊衿州人。性淸儉,不營產業,少好學,多奇略。體貌矮陋,衣裳垢弊,不踰中人,正色立朝,臨大事,決大策,矻然爲邦家柱石。年七十,賜几杖,三日一朝,遂辭職,歸城南別墅。卒年八十四,弔誄賻贈甚厚,諡仁憲,命百官會葬。配享顯宗廟庭。史臣曰:「甚矣,天之仁愛斯民也。國家將有禍敗之來,必生名世之賢,爲之備。當己酉庚戌之歲,逆臣構亂,强敵來侵,內訌外亂,國步危急,于斯時也,不有姜公,未知將何以爲國也。公入參謀議,出掌征伐,平定禍亂,克復三韓,以爲宗社生民之永賴,非天之所生以備斯人之禍者,其孰能與於斯乎。嗚呼,盛哉。世傳:「有一使臣夜入始興郡,見大星隕于人家,遣吏往視之,適其家婦生男。使臣心異之,取歸以養,是爲邯贊。後宋使見之,不覺下拜曰:『文曲星不見,久矣,今在此。』」是說似涉荒唐,然傅說爲箕尾之精,維崧岳之降,獨於邯贊,何疑乎。」

九月。幸外帝釋院

○東女眞懷化將軍烏於那開老等六十七人來,獻土物。

○敎曰:「故參知政事郭元金猛中樞使尹徵古俱有勳勞,不忘朕懷。德符徵古希旦,竝加擢用。」

○冬十月。以徐訥門下侍中王可道柳韶竝爲門下侍郞同內史門下平章事

○契丹王守男等十九人來投,處之南地。

○宰輔表請復常膳,許之。

○饗國老於毬庭,樂縣而不作。

○納王可道女爲妃。

○遣工部郞中柳喬如契丹,會葬,金行恭,賀卽位。王可道奏云:「契丹與我通好交贄,然有幷呑之志。今,其主殂逝,駙馬匹梯叛據東京,宜乘此時,請毀鴨綠城橋,歸所留我行人。若不見聽,可與之絶。」乃附表請之。

○東女眞元甫開老等四十六人來朝。增爵賜物。

○御史臺奏:「判東京留守事李龔橫斂財物,又使家奴借乘驛馬,請論如法。」從之。

○幸毬庭,飯僧三萬。

○加左僕射異膺甫守司徒右僕射金如琢守司空

○閏月。設國子監試,取鄭功志等六十人,試以賦及六韻十韻詩。監試始此。

○以門下侍郞平章事王可道有疾免朝。

○十一月。東京留守使戶部尙書李作仁卒。

○命有司賜諸國來投人衣服綿絮。

○東女眞將軍毛伊羅來,獻馬,且言:「以蕃地僻遠不及會葬。願謁陵寢。」許之。

○東女眞烏頭乃等四十餘人來,獻土物。

○敎曰:「故左僕射智蔡文嘗從顯考南幸,功在第一。宜錄功科,以勸將來。」

金行恭還自契丹,言不從所奏。平章事徐訥等二十九人議,告請不聽,宜勿通使。中樞使皇甫兪義等三十三人議,若絶交,其害必至勞民,不如繼好息民。王從王可道議,停賀正使,仍用聖宗大平年號。

○十二月。命侍中致仕崔士威五日一朝,入省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