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 (四庫全書本)/卷106上

卷一百五之四 魏書 卷一百六上 卷一百六中

  欽定四庫全書
  魏書卷一百六上
  齊     魏    收    撰
  志第五
  地形二上
  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蓋王者之規摹也戰國分幷秦吞海内割裂都邑混一華夷漢興即其郡縣因而増廣班固考地理馬彪志郡國魏世三分晉又一統地道所載又其次也自劉淵石勒傾覆神州僭逆相仍五方淆亂随所跨擅長更相侵食彼此不恒犬牙未足論繡錯莫能比魏定燕趙遂荒九服夷翦逋偽一國一家遺之度外吳蜀而已正光已前時惟全盛戸口之數比夫晉之太康倍而已矣孝昌之際亂離尤甚恒代而北盡為邱墟崤潼已西煙火斷絶齊方全趙死於亂麻於是生民耗減且將大半永安末年胡賊入洛官司文簿散棄者多往時編户全無追訪今錄武定之世以為志焉州郡剏改随而注之不知則闕内史及相仍代相汾魏自明莊宼難紛糾攻伐既廣啓土逾衆王公錫社一地累封不可備舉故總以為郡其淪陷諸州户據永熙綰籍無者不錄焉
  司州治鄴城魏武帝國於此太祖天興四年置相州天平元年遷都改
  領郡十二   縣六十五
  戸三十七萬一千六百七十五
  口一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三十五
  魏尹故魏郡漢高祖置二漢屬冀州晉屬司州天興中屬相州天平初改為尹
  領縣十三
  戸一十二萬二千六百一十三
  口四十三萬八千二十四
  鄴二漢晉屬天平初併蕩隂安陽屬之蕩隂太和中置關今罷有西門豹祠武城牖里城蕩城石竇堰有南部右部西部天平中決漳水為萬金渠今世號天平渠臨漳天平初分鄴併内黄斥邱肥鄉置有鼓山肥鄉城邯鄲城斥邱城列人城鸕鷀陂林臺澤有左部東部北部尉繁陽二漢屬晉屬頓邱真君六年併頓邱太和十九年天平二年屬治繁陽城列人前漢屬廣平後漢屬晉屬廣平天平初屬昌樂太和二十一年分魏置永安元年置郡天平中罷郡復有昌城武安二漢屬晉屬廣平天平初屬臨水晉屬廣平真君六年併鄴太和二十一年復屬二漢晉屬平邑天平二年分元城置易陽二漢屬趙國晉屬廣平天平初屬有易陽城元城二漢屬晉屬陽平天平初屬有沙鹿山斥章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晉屬廣平真君三年併列人太和二十年復天平初屬貴鄉天平二年分館陶置治趙城有東中郎將治有空陵城關城
  陽平郡魏文帝黄初二年分魏置治館陶城
  領縣八
  戸四萬七千四百四十四
  口十六萬二千七十五
  館陶二漢屬魏郡晉屬有館陶城清淵二漢屬郡晉屬有清淵城樂平二漢屬東郡晉屬前漢清縣後漢章帝更名治樂平城發干二漢屬東郡晉屬有發干城臨清太和二十一年武城永安中置天平元年罷二年復有武城武陽二漢晉屬東郡曰東武陽後改屬陽平二漢屬東郡晉屬永嘉後併樂平太和二十一年復屬有陽平城崗城趙簡子陵武溝水白馬淵廣平郡漢武帝為平于國宣帝改為廣平國後漢建武中省屬鉅鹿魏文帝黄初二年復改治曲梁城
  領縣六
  戸二萬三千七百五十
  口十萬三千四百三
  平恩二漢屬魏郡晉屬治平恩城有康臺澤曲安景明中分平恩置治曲安城邯戰二漢屬趙國晉屬後屬魏真君六年屬有紫山廣平前漢屬後漢屬鉅鹿晉屬後罷太和二十年復治廣平城曲梁前漢屬後漢屬魏晉屬廣年前漢屬後漢屬鉅鹿晉屬永嘉後廢太和二十年復治廣年城汲郡晉武帝置治城頭
  領縣六
  戸二萬九千八百八十三
  口十萬二千九百九十七
  北修武孝昌中分南修武置治清陽城有清陽泉馬泉丁公神育河陶河熨斗泉覆釡山五里泉七里熨馬鳴泉重泉郡戒安陽城南修武二漢屬河内晉屬有黄家吳城宜陽城二漢屬河内晉屬後罷太和十二年復治汲城有比干墓太公廟陳城興和二年恒農人率戸歸國仍置義州於城中朝歌二漢屬河内晉屬有朝歌城崔方城大方山淇水白溝水天井溝苑城新城伏羲祠山陽二漢晉屬河内後屬有沁陽城南北二武陽城孝景二年置郡初治其城後移治山陽城尋罷獲嘉二漢屬河内晉屬後省太和二十三年復治新洛城有獲嘉城
  廣宗郡太和十一年立尋罷孝昌中復
  領縣三
  戸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二
  口五萬五千八百九十七
  廣宗後漢屬鉅鹿晉屬安平中興中立南北廣宗尋罷後屬有廣宗城建始城建徳城武強真君三年併信都太和二十一年復有武城後漢晉屬安平真君二年併南宮後復屬
  東郡秦置治滑臺城晉改為濮陽後復天興中置兗州太和十八年
  領縣七
  戸三萬五百二十一
  口十萬七千七百一十七
  東燕二漢屬晉屬濮陽後屬有燕城堯祠伍子胥祠平昌孝昌二年分白馬置治平昌城白馬二漢屬晉屬濮陽後屬有朝溝白馬樊城凡豪城涼城有源城南中城西王母祠酸棗二漢晉屬陳留後屬有酸棗城肺山白涉淵望氣臺五馬淵長垣二漢晉屬陳留後屬真君八年併外黄景明三年復有平邱城匡城蒲城子路祠長垣城衛靈公祠龍城長樂武泰初分涼城置有盤
  北廣平郡永安中分廣平置
  領縣三
  戸一萬六千六百九十一
  口九萬一千一百四十八
  南和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晉屬後併任太和二十年復有左陽亭沙陵南和城一名嘉和城安豐城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晉屬有廣平鄉城宛鄉城豐城張相祠襄國秦為信都項羽更名二漢屬趙國晉屬後併任太和二十年復有襄國城
  林慮郡永安元年
  領縣四
  戸一萬三千八百二十一
  口五萬二千三百七十二
  林慮二漢屬河内晉屬汲郡前漢名隆慮後漢避殤帝名改焉真君六年併鄴太和二十一年復有陵陽河東流為垣臨淇天平初分朝歌林慮共縣置有王莾嶺源河東流為淇有黎川祜柏嶺黎城淇城二漢屬河内晉屬汲天平中屬有星城几城卓水陂栢門山桓門水南流名大清水有檐山白鹿山魏徳天平二年分朝歌置有累山冷泉
  頓邱郡晉武帝置
  領縣四
  戸一萬七千一十二
  口八萬七千六十三
  頓丘太和中併汲郡餘民在畿外者景明中置有魚陽澤帝顓頊冢帝嚳冡衛國二漢屬東郡晉屬漢曰觀後漢光武改有衛國城衛康叔冢子路冢蒯聵冢孔悝冢衛輒冢衛靈公冢武鄉城臨黄真君三年併衛國太和十九年復有宮城黄城衛新臺昌鄉水陰安二漢屬魏郡晉屬真君三年併衛國太和十九年復有陰安城審食其冢
  濮陽郡晉置天興中屬兗州太和十一年屬齊州孝昌末又屬西兗天平初屬
  領縣四
  戸一萬八千六百六十四
  口五萬五千五百一十二
  廩丘前漢屬東郡後漢屬濟陰晉屬有羊角哀左伯桃冢管公明冢濮陽二漢屬東郡晉屬城陽二漢晉屬濟隂後屬有瓠子河雷澤鄄城二漢屬濟隂晉屬
  黎陽郡孝昌中分汲郡置治黎陽城
  領縣三
  戸一萬一千九百八十
  口五萬四百五十七
  黎陽二漢晉屬魏郡後罷孝昌中復屬有黎陽山東黎永安元年分黎陽置頓丘二漢屬東郡晉屬頓丘太和十八年屬汲後屬永安元年分入内黄天平中罷
  清河郡漢高帝置
  領縣四
  戸二萬六千三十三
  口十二萬三千六百七十
  清河二漢晉屬前漢曰厝後漢安帝改為甘陵晉改有河城貝丘二漢晉屬侯城太和十三年置有侯城武城二漢晉曰東武城屬後改有武城有闇閤
  定州太祖皇始二年置安州天興三年
  領郡五   縣二十四
  户一十七萬七千五百一
  口八十三萬四千二百七十四
  中山郡漢高帝置景帝三年改為國後改
  領縣七
  户五萬二千五百九十二
  口二十五萬五千二百四十一
  盧奴州郡治二漢屬世祖神䴥中置新城宫有焉卿城樂陽城上曲陽前漢屬常山後漢屬晉屬常山真君七年併新市景明元年復屬有闕樂城有恒山嘉山黒山堯山黄山魏昌二漢晉屬前漢曰苦陘後漢章帝改為漢昌魏文帝改有魏昌城安城新市二漢晉屬有藺相如冢羲臺城新市城毋極二漢屬晉罷太和十二年復治毋極城有新城亷臺安喜二漢晉屬前漢曰安險後漢章帝改有天井澤安喜城趙堯祠二漢晉屬有左人城寡婦城唐水狼山祠
  常山郡漢髙帝置曰恒山郡文帝諱恒改為常山後漢建武中省真定郡屬焉孝章建初中為淮陽永元二年
  領縣七
  戸五萬六千八百九十
  口二十四萬八千六百二十二
  九門二漢晉屬有常山城九門城有安樂壘燕趙神受陽壘明臺神真定前漢屬真定國後漢晉屬故東垣漢髙帝十一年改有趙朔祠行唐二漢晉曰南行唐屬後改太和十四年置唐郡二十一年罷郡立熙平中移犢乾城治唐城蒲吾二漢晉屬有嘉陽城靈壽二漢晉屬有所山西王母祠慈水井陘二漢晉屬有回星城石邑前漢屬後漢罷晉復屬有石邑城
  鉅鹿郡秦置後漢建武中省廣平國屬焉
  領縣三
  戸二萬七千一百七十二
  口一十三萬二百三十九
  曲陽二漢晉屬趙國曰下曲陽後改有臨平城真鄉城曲郷城有堯祠青丘槀城前漢屬真定後漢屬晉罷太和十二年復有肥壘二漢晉屬有鄡城安定城有西門趙君神有青丘牛丘黄丘馳丘靈丘
  博陵郡漢桓帝立
  領縣四
  戸二萬七千八百一十二
  口一十三萬五千七
  饒陽前漢屬涿後漢屬安平晉屬有魯口城博陵城三良神饒陽城安平前漢屬涿後漢屬安平晉屬治安平城有樓女貴人神深澤前漢屬涿後漢屬安平晉屬二漢晉曰南深澤後改有女媧神祠安國二漢屬中山晉屬真君七年併深澤景明二年復有鹽石淵安國城
  北平郡孝昌中分中山置治北平城
  領縣三
  戸一萬三千三十四
  口六萬五千一百二
  蒲陰二漢晉屬中山前漢曰曲逆章帝改名有蒲陰城安國城安陽赤泉神北平二漢晉屬中山有北平城木門城望都二漢晉屬中山有髙昌城朝陽城伊祁山有堯神孫山
  冀州後漢治髙邑袁紹曹操為冀州治鄴魏晉治信都晉世邵續治厭次慕容垂治信都皇始二年平信都仍置
  領郡四   縣二十一
  戸一十二萬五千六百四十六
  口四十六萬六千六百一
  長樂郡漢髙帝置為信都郡景帝二年為廣川國明帝更名樂成安帝改曰安平晉改
  領縣八
  戸三萬五千六百八十三
  口十四萬三千一百四十五
  堂陽前漢屬鉅鹿後漢晉屬安平國後屬有荆邱棗強前漢屬清河後漢罷晉復屬廣川神瑞二年併廣川太和二十二年後屬有煑棗城扶桞前漢屬後漢晉屬安平國真君三年併堂陽景明元年索盧晉屬廣川神瑞二年併廣川太和二十二年復屬有索盧城廣川前漢屬後漢屬清河晉屬廣川後屬南宮前漢屬後漢晉屬安平後屬信都二漢晉屬有武陽城安城辟陽城下博二漢晉屬
  渤海郡漢髙帝置世祖初改為滄水郡太和二十一年
  領縣四
  户三萬七千九百七十二
  口一十四萬四百八十二
  南皮二漢晉屬有渤海城東光二漢晉屬前漢晉屬號修後改有董仲舒祠安陵晉置渤屬
  武邑郡晉武帝置
  領縣五
  户二萬九千七百七十五
  口一十四萬四千五百七十九
  武遂前漢屬河間後漢晉屬安平後屬阜城前漢屬渤海後漢屬安平晉屬渤海後屬有弓高城灌津前漢屬信都後漢晉屬安平後屬有竇氏冢武邑前漢屬信都後漢晉屬安平後屬武強神光二年併武邑太和十八年復有武強淵
  安徳郡太和中置尋併渤海中興中復
  領縣四
  户二萬二千二百一十六
  口六萬八千三百九十六
  平原二漢晉屬真君三年併鬲太和二十一年復屬渤海後屬安徳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後屬kao繹幕二漢晉屬清河真君三年併武城太和二十一年復後屬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後屬治臨齊城
  并州漢晉治晉陽晉末治臺壁後治晉陽皇始元年平仍置
  領郡五   縣二十六
  户一十萬七千九百八十三
  口四十八萬二千一百四十
  太原郡
  領縣十
  户四萬五千六
  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七十八
  晉陽二漢晉屬真君九年罷榆次屬焉有介子推祠西南有懸甕山一名龍山晉水所出東入汾有晉王祠梗陽城同過水出木𤓰嶺一出沾嶺一出大亷山一出原過祠下五水合道故曰同過西南入汾出帝永昌中覇朝置大丞相府武定初齊獻武王止置晉陽宮二漢晉屬有祁城祁奚墓周黨冡太谷水趙襄子城榆次二漢晉屬真君九年併晉陽景明元年復有鹿臺山祠長寜水西北合同過中都二漢晉屬有榆次城夀陽城平譚城原過祠早山二漢晉屬後罷太和十九年復有中都有鄔城太岳山慮水入區夷澤平遙二漢晉為平陶屬後改有京𨹧城平遙城過山二漢屬上黨晉屬樂平真君九年罷樂平郡屬焉有夾山豫水出得車嶺西北入汾有汾陽追城受陽晉屬樂平真君九年罷樂平屬有大陵城文谷水長安泰常二年置真君中省景明初復有二陵城三角城陽邑二漢晉屬真君九年罷景明二年復有白壁嶺樊陽水八表山徐水
  上黨郡秦置治壺關城前漢治長子城董卓作亂治壺關城慕容儁治安民城後遷壺關城皇始元年遷治安民真君中復治壺關有白馬祠劉公祠上黨關石井關天井關
  領縣五
  户二萬五千九百三十七
  口一十萬四千四百七十五
  屯留二漢晉屬冇屯留城鳯凰山一名天冢山大王山上有關龍逢祠有疑山邁澤黄沙嶺絳水自寄氏界來入濁漳因名交漳余五城陽水源出三槐山東流合車臺水東南入絳水長子二漢晉屬慕容永所都有亷山濁漳出焉有長子城應城傾城幸城長灣水東流至梁川北入濁漳羊頭山下神農泉北有穀關即神農得嘉榖處有泉北流至陶鄉名陶水合羊頭山水北流入濁漳有鮑宣墓壺關二漢晉屬後罷太和十二年復有羊腸坂静林山鷄鳴嶺一名大山有赤壊川其地寒而早霜魯般門一名天門㣲子城鐵鼔山五馬門令狐徴君墓五龍祠寄氏二漢為猗氏屬晉景明元年復改有猗氏城三想山北有水源出蒲谷東南流入給水有八禮泉上黨谷有盤秀嶺藍水出其南東流入濁漳有方山伏牛山樂陽普泰中分長子寄氏置有望天嶺絳水所出有堯廟
  鄉郡石勒分上黨置武鄉郡後罷延和二年
  領縣四
  戸一萬六千二百一十
  口五萬五千九百六十一
  陽城二漢晉屬上黨曰涅永安中改有涅城覆甑山涅水出焉東南合武鄉水襄垣二漢晉屬上黨有五音山神祠襄垣城臨川城郡治晉屬上黨真君九年罷遼陽屬焉有武郷城魏城榆社城方山上有堯廟三臺嶺上有李陽墓有古麻池即石勒與李陽所争池銅鞮二漢晉屬上黨有銅鞮城石弟水東行入漳有烏蘇城沙石堆有堯祠
  樂平郡後漢獻帝置真君九年治太原孝昌二年復治沾城
  領縣三
  户一萬八千二百六十七
  口六萬八千一百五十九
  遼陽晉屬真君九年併鄉孝昌二年復有黄澤嶺遼陽城樂平晉屬真君九年併治孝昌二年復有象山祠沾嶺八賦嶺石艾前漢屬太原後罷晉屬真君九年罷孝昌六年復故名上艾後改有井陘關葦澤關董卓城宏女泉及祠
  襄垣郡建義元年置治襄垣城
  領縣四
  戸七千五百一十三
  口三萬六千五百六十七
  襄垣郡治建義元年分郷郡之襄垣置有安民城襄垣城五原建義元年分郷郡之銅鞮置建義建義元年分上黨之屯留置有鹿臺山及祠刈陵二漢晉曰潞屬上黨真君十一年改後屬有伏牛山黎城三壟山積布山潞城武軍城渉城有渉水臺城
  瀛州太和十一年分定州河間高陽冀州章武浮陽置治趙都軍城
  領郡三
  户十萬五千五百四十九
  口四十五萬一千五百四十二
  髙陽郡晉置高陽國後改
  領縣九
  戸三萬五百八十六
  口十四萬一百七
  高陽前漢屬涿後漢屬河間國晉復有郝神高陽城博野有博陸城侯城武城中鄉城蠡吾前漢屬涿後漢屬中山晉屬有清涼城顓頊城蠡吾城石羊壘前漢屬涿漢晉屬河間後屬有易京扶輿前漢屬涿後漢罷晉復屬前漢晉曰樊輿後罷太和中改復新城二漢晉曰北新城前漢屬中山後漢屬涿晉屬樂鄉前漢屬信都後漢罷晉復屬有樂鄉城永寧有班姬神石闌神清苑高祖太和元年分新城置
  章武郡晉置章武國後改
  領縣五
  戸三萬八千七百五十四
  口十六萬二千八百七十
  成平前漢屬渤海後漢晉屬河間國後屬治京城有平城樂平城平舒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二漢晉曰東平舒有章武城平郷城有城頭神里城神束州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有束州城文安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有文安平曲城廣陵趙君神西章武正光中分滄州章武置有章武城
  河間郡漢文帝置河間國後漢光武併信都和帝永元三年復晉仍為國後改
  領縣四
  户三萬五千八百九
  口十四萬八千五百六十五
  武垣前漢屬涿郡後漢晉屬有武垣城小陵城樂城二漢晉屬治河間城有高平陵二王陵中水前漢屬涿郡後漢晉屬河間國後漢晉屬治陵城有鄚城
  殷州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治廣阿
  領郡三   縣十五
  户七萬七千九百四十三
  口三十五萬七千一十六
  趙郡秦邯戰漢高帝為趙國景帝又為邯戰後漢建武中復後改
  領縣五
  户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九
  口一十四萬八千三百一十四
  平棘二漢屬常山晉屬有平棘城房子二漢屬常山晉屬有房子城回車城平州城嶂洪祠元氏二漢屬常山晉屬有元氏城大嶺山高邑二漢屬常山前漢曰鄗後漢光武改晉屬有墠亭祠漢光武即位碑有髙邑城欒城太和十一年分平棘置治關城有欒城
  鉅鹿郡永安二年分定州鉅鹿置治舊楊城
  領縣四
  户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七
  口五萬八千五百四十九
  廮陶二漢晉屬治廮陶城有沃州城宋子二漢屬後罷永安二年復治宋子城西經永安二年分經縣置有邑城三女神廮遙永安二年分廮陶置治楊城有歴城
  南趙郡太和十一年為南鉅鹿屬定州十八年屬相州後改孝昌中屬
  領縣六
  户三萬二千四十六
  口十五萬一百一十三
  平鄉晉屬後罷景明二年復治鉅鹿城有平鄉城南欒二漢屬鉅鹿晉罷後復真君六年併栢人太和二十一年復有南欒城鉅鹿二漢晉屬鉅鹿後屬栢人二漢晉屬有栢人城栢鄉城廣阿前漢屬鉅鹿後罷太和十三年復有廣阿城堯臺大陸陂銅馬祠中丘前漢屬常山後漢晉屬趙國晉亂罷太和二十一年復有中丘城伯陽城鵲山祠
  滄州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饒安城
  領郡三   縣十二
  户七萬一千八百三
  口二十五萬一千八百七十九
  浮陽郡太和十一年分渤海章武置屬瀛州景明初併章武熙平二年
  領縣四
  户二萬六千八百八十
  口九萬八千四百五十八
  饒安二漢晉屬渤海前漢曰千童靈帝改有無棣溝西鄉茅焦冢浮陽郡治二漢晉屬渤海西接漳水衡水入焉今謂之合口有浮水髙城二漢晉屬渤海治髙城有平津鄉興和中綰流民立東西河郡隰城縣武定末罷章武二漢屬渤海晉屬章武後屬治章武城有漢武帝臺漳水入海有沾水大家姑祠俗云海神或云麻姑神
  樂陵郡晉為國後改
  領縣四
  户二萬四千九百九十八
  口八萬五千二百八十四
  樂陵郡治二漢屬平原後屬魏初置義興郡晉太和中罷有樂陵城東鄉城白麻泉神陽信二漢屬渤海晉屬治陽信城有鹽山神祠厭次二漢屬平原後漢曰富平孝明改晉屬治馬領城有蒲臺祠有富城邵續居之號邵城中有鐵柱神羊䦨城濕沃前漢屬千乗國後罷晉復屬治亂城有故闇閤延鄉城后父城安德郡中興初分樂陵置太昌初罷天平初復治般界
  領縣四
  户一萬九千九百二十五
  口六萬八千一百三十七
  般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復屬治般城有故般河重合二漢晉屬渤海正平元年併安陵太和十八年復後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治重合城有苑康冢勞敬通墓重平前漢屬渤海後罷孝昌中復屬有歐陽歙冢平昌二漢晉屬平原後漢晉曰西平昌後罷太和二十二年復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治平昌城
  肆州治九原天賜二年為鎮真君七年置州
  領郡三   縣十一
  户四萬五百八十二
  口一十八萬一千六百三十三
  永安郡後漢建安中置新興郡永安中改
  領縣五
  户二萬二千七百四十八
  口一十萬四千一百八十五
  定襄前漢屬定襄後漢屬雲中晉屬新興真君七年併雲中九原晉昌屬焉永安中屬有趙武靈王祠介君神五石神闗門山聖人祠皇天神定襄城撫城陽曲二漢晉屬太原永安中屬有羅隂城陽曲澤平㓂真君七年併三堆朔方定陽屬焉永安中屬有鷄頭山神祠三㑹河蒲子始光三年置真君七年併平河屬焉永安中屬有索山祠驢夷二漢屬太原曰慮虒晉罷太和十年復改永安中屬有思陽城驢夷城倉城代王神祠秀容郡永興二年置真君七年併肆盧敷城二郡屬焉
  領縣四
  户一萬一千五百六
  口四萬七千二十四
  秀容永興二年置有秀容城原平城肆盧城石鼓山神女郎神金山神䕶君神風神石城永興二年置有大頽石神肆盧治新㑹城真君七年併三㑹屬焉有清天神大羅山臺城大䢴城敷城始光初置郡真君七年改治敷城有石谷山亞角神車輪泉神
  鴈門郡秦置光武建武十五年罷二十七年復天興中屬司州太和十八年
  領縣二
  户六千三百二十八
  口三萬四百三十四
  原平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有隂館城樓煩城廣武城龍淵神亞澤神 廣武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有東西二平原
  幽州治薊城
  領郡三    縣十八
  户三萬九千五百八十
  口一十四萬五百三十六
  燕郡故燕漢髙帝為燕國昭帝改為廣陽郡宣帝更為國後漢光武併上谷和帝永元六年復為廣陽郡晉改為國後改
  領縣五
  户五千七百四十八
  口二萬二千五百五十九
  薊二漢屬廣陽晉屬有燕昭王陵燕惠王陵狼山神戾陵陂廣陽二漢屬廣陽晉屬有廣陽城良鄉二漢屬涿晉屬范陽後屬治良鄉城有大房山神軍都前漢屬上谷後漢屬廣陽晉屬有觀石山軍都關昌平城安城前漢屬渤海後漢屬廣陽晉屬有安次城萇道城
  范陽郡漢髙帝置涿郡後漢章帝改
  領縣七
  户二萬六千八百四十八
  口八萬八千七百七
  涿二漢屬涿晉屬有涿城當平城鸞城固安二漢屬涿晉屬有固安城永陽城金臺三公臺易臺范陽二漢屬涿晉屬有長安城范陽城梁門陂萇鄉晉屬有萇鄉城方城前漢屬廣陽後漢屬涿晉屬有臨鄉城方城韓侯城容城前後漢屬涿晉屬後罷太和中復二漢屬涿晉屬有遼城南北二遒城漁陽郡秦始皇置真君七年併北平郡屬焉
  領縣六
  户六千九百八十四
  口二萬九千六百七十
  雍奴二漢屬晉屬燕國後屬真君七年併泉州屬有泉州城雍奴城二漢屬晉屬燕國後屬真君七年併安樂平谷屬焉有樂山神無終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有無終城狼山漁陽二漢屬晉罷後復有漁陽城闕樂城桃芝山土垠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有北平城徐無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有徐無城晉州孝昌中置唐州建義元年改治白馬城
  領郡十二   縣三十一
  户二萬八千三百四十九
  口一十萬三十九
  平陽郡晉分河東置真君四年置東雍州太和十八年罷改置
  領縣五
  户一萬五千七百三十四
  口五萬八千五百七十二
  禽昌二漢屬河東晉屬即漢晉之北屈也神䴥元年世祖禽赫連昌仍置禽昌郡真君二年改七年併永安屬焉有乾城郭城平陽二漢屬河東晉屬州治真君六年併禽昌太和十一年復有晉永髙梁城龍子城堯廟襄陵二漢屬河東晉屬治襄陵城臨汾二漢屬河東晉屬真君七年併泰平太和十一年泰平真君七年置有泰平城齊城
  北絳郡孝昌三年置治絳
  領縣二
  户一千七百四十
  口六千二百九十二
  新安二漢屬恒農晉屬河南後罷孝昌二年復後屬北絳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二漢晉曰絳後罷太和十二年復改屬
  永安郡建義元年治永安城
  領縣二
  户二千九百三十二
  口一萬五百四十
  永安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前漢曰彘順帝改真君七年併禽昌正始二年復屬治仇池壁有霍山祠趙城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罷太和二十一年復後屬治楊城有岳陽山東明神
  北五城郡興和二年
  領縣三
  户二百一十二
  口八百六十四
  平昌興和二年石城興和二年北平昌興和二年
  定陽郡興和四年
  領縣三
  户四百九十八
  口一千九百四十一
  平昌興和四年
  西五城興和四年
  敷城郡天平四年
  領縣一
  户九十
  口三百五十九
  敷城天平四年
  河西郡天平四年
  領縣一
  户二百五十六
  口一千一百四十四
  夏陽天平四年
  五城郡天平中置
  領縣三
  户四百一十一
  口一千六百一十八
  北棗天平二年南棗天平二年永安元象元年
  西河郡舊汾州西河民孝昌二年為胡賊所破遂居平陽界還置郡
  領縣三
  户一千七百六十一
  口四千九百九十七
  永安孝昌中置治白坑城隰城孝昌中置介休孝昌中置
  冀氏郡建義元年割平陽郡置
  領縣二
  户一千三百二
  口五千三百一十六
  冀氏建義元年割禽昌襄陵置有冀氏城合陽建義元年置有合陽城
  南絳郡建義初置治㑹交川
  領縣二
  户八百三十六
  口二千九百九十一
  南絳太和十八年置屬正平郡建義初屬小鄉建義元年罷有小鄉城
  義寧郡建義元年置治孤遠城
  領縣四
  户二千四百七十八
  口八千四百六十六
  圑建義元年置治陶谷川義寧建義元年分禽昌置安澤建義元年沁源建義元年置郡治
  懐州天安二年太和十八年罷天平初復
  領郡二   縣八
  户二萬一千七百四十
  口九萬八千三百一十五
  河内郡漢髙帝置
  領縣四
  户九千九百五
  口四萬二千六百一
  野王二漢晉屬州郡治有太行山華岳神沁水二漢晉屬治沁城有沁水濟水河陽二漢晉屬後罷孝昌中復後漢晉屬治軹城有軹闗
  武德郡天平初分河内置
  領縣四
  户一萬一千八百三十五
  口五萬五千七百一十四
  平皋二漢晉屬河内有平皋陂平皋城安昌城二漢晉屬河内有温浿水二漢晉屬河内有長陵城懐城二漢晉屬河内有雍城中都城金城
  建州慕容永分上黨置建興郡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復永安中罷郡置州治髙都城
  領郡四   縣十
  户一萬八千九百四
  口七萬五千三百
  髙都郡永安中置
  領縣二
  户六千四百九十
  口二萬七千六百三十五
  髙都二漢晉屬上黨後屬陽阿二漢屬上黨晉罷後復屬有武靳闗
  長平郡永安中置治𤣥氏城
  領縣二
  户五千四百一十二
  口二萬二千七百七十八
  髙平永安中置治髙平城𤣥氏二漢晉屬上黨郡治有羊頭山
  安平郡
  領縣二
  户五千六百五十八
  口一萬九千五百五十七
  端氏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屬真君七年省太和二十年濩澤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屬泰寧郡孝昌中置及縣
  領縣四
  户一千三百三十五
  口五千三百三十
  東永安  西河  西濩澤  髙延
  汾州延和三年為鎮太和十二年置州治蒲子城孝昌中陷移治西河
  領郡四   縣十
  户六千八百二十六
  口三萬一千二百一十
  西河郡漢武帝置晉亂罷太和八年復治兹氏城
  領縣三
  户五千三百八十八
  口二萬五千三百八十八
  隰城二漢晉屬太延中改為什星軍太和八年復有虞城陽城介休二漢屬太原晉屬晉亂罷太和八年復有木𤓰山鄔城有郭林宗墓介休城太岳山祠永安太和十七年分隰城置
  吐京郡真君九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領縣二
  户三百八十四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新城世祖名嶺東太和二十一年吐京世祖名嶺西太和二十一年
  五城郡正平二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領縣三
  户二百五十七
  口一千一百一
  五城世祖名京軍太和二十一年改有鷄亭平昌世祖名刑軍太和二十一年改有白馬谷石城世祖為定陽太和二十一年
  定陽郡舊屬東雍州延興四年分屬焉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領縣二
  户七百九十七
  口三千二百八
  定陽延興四年昌寜延興四年置有陰陽二城
  東雍州世祖置太和中罷天平初復
  領郡三   縣八
  户六千二百四十一
  口三萬四百
  邵郡皇興四年置邵上郡太和中併河内孝昌中改復
  領縣四
  户五十二
  口一百五十八
  白水有馬頭山清亷有清亷山白馬山萇平有王屋山西太平
  髙涼郡
  領縣二
  户四千四百四十五
  口二萬一千八百五十三
  髙涼太和十一年分龍門置有髙涼城闇閤麗姬冢龍門故皮氏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真君七年改屬有臨汾城
  正平郡故南太平神䴥元年改為征平太和十八年
  領縣二
  户一千七百四十四
  口八千三百八十九
  聞喜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周陽城曲沃太和十一年
  安州皇興二年置治方城天平中陷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
  領郡三   縣八
  户五千四百五
  口二萬三千一百四十九
  密雲郡皇始二年置治提𢹂城
  領縣三
  户二千二百三十一
  口九千一十一
  密雲真君九年併方城屬焉要陽前漢屬漁陽後漢晉罷後復屬桃花山白檀郡治廣陽郡延和元年置益州真君二年改為郡
  領縣三
  户二千八
  口八千九百一十九
  廣興延和二年置真君九年併恒山屬燕樂州郡治延和九年置真君九年併水樂方城普泰元年
  安樂郡延和元年置交州真君二年罷州置
  領縣二
  户一千一百六十六
  口五千二百一十九
  土垠真君九年置安市二漢晉屬遼東真君九年併當平屬焉
  義州興和二年置寄治汲郡陳城
  領郡七   縣十九
  户三千四百二十八
  口一萬六千七百二十四
  五城郡永安中置屬司州天平中屬北豫州武定五年
  領縣三
  戸二千一百
  口一萬七千六十九
  隰城永安中置有鳯皇臺安郎神皇侯神介休永安中置五城永安中置
  泰寜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戸二百二十八
  口一千一百二十七
  泰寜興和中置義興興和中置郃陽興和中置
  新安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戸三百九十四
  口一千五百九十五
  西垣興和中置新安興和中置東垣興和中置
  澠池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户一百六十六
  口八百二十八
  北澠池興和中置俱利興和中置西新安興和中置
  恒農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户九十三
  口五百四十三
  恒農興和中置北郟興和中置興和中置
  宜陽郡興和中置
  領縣三
  户一百六十九
  口六百八十六
  宜陽興和中置南澠池興和中置金門興和中置
  金門郡興和中置
  領縣一
  户二百七十八
  口一千二百一十七
  北陸興和中置
  南汾州
  領郡九   縣十八
  户一千九百二十二
  口七千六百四十八
  北吐京郡
  領縣四
  户八十八
  口三百五十一
  平昌  北平昌  石城  吐京
  西五城郡
  領縣三
  户二百四十七
  口一千一百一十八
  西五城  昌寜  平昌
  南吐京郡
  領縣一
  户三十二
  口七十三
  新城
  西定陽郡
  領縣一
  户四十二
  口一百四十
  洛陵
  定陽郡
  領縣一
  户五十四
  口一百九十
  永寜
  北鄉郡
  領縣二
  户二百九
  口七百五十九
  龍門  汾隂
  五城郡
  領縣二
  户二百一十四
  口八百八十四
  五城  平昌
  中陽郡
  領縣二
  戸四百六十八
  口一千六百三十七
  洛陵  昌寜
  龍門郡
  領縣二
  戸五百七十八
  口二千四百九十六
  西太平  汾陽
  南營州孝昌中營州陷永熙二年置寄治英雄城
  領郡五   縣十一
  戸一千八百一十三
  口九千三十六
  昌黎郡永興中置
  領縣三
  戸五百九
  口二千六百五十八
  龍城永熙中置廣興永熙中置定荒興和中置
  遼東郡永熙中置
  領縣二
  户五百六十五
  口二千六百三十四
  太平永熙中置新昌永熙中置
  建徳郡永熙中置
  領縣二
  户一百七十八
  口八百一十四
  石城永熙中置廣都興和中置
  營邱郡天平四年
  領縣三
  户五百一十二
  口二千七百二十七
  富平天平四年永安元象中置帶方元象中置
  樂浪郡天平四年
  領縣一
  户四十九
  口二百三
  永樂興和二年
  東燕州太和中分恒州東部置燕州孝昌中陷天平中領流民置寄治幽州宣都城
  領郡三   縣六
  户一千七百六十六
  口六千三百一十七
  平昌郡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領縣二
  户四百五十
  口一千七百一十三
  萬言天平中置昌平天平中置有龍泉
  上谷郡天平中置
  領縣二
  户九百四十二
  口三千九十三
  平舒孝昌中陷天平中置居庸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徧城郡武定元年
  領縣二
  户三百七十四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廣武武定元年沃野武定元年
  營州治和龍城太延二年為鎮真君五年改置永安末陷天平初復
  領郡六   縣十四
  户一千二十一
  口四千六百六十四
  昌黎郡晉分遼東置真君八年併冀陽屬焉
  領縣三
  户二百一
  口九百一十八
  龍城真君八年併桞城昌黎棘城屬焉有堯祠榆頓城狼水廣興真君八年併徒何永樂燕昌屬焉有鷄鳴山石城大桞城定荒正光末置有鹿頭山松山
  建徳郡真君八年置治白狼城
  領縣三
  户二百
  口七百九十三
  石城前漢屬右北平後屬真君八年併遼陽路大樂屬焉有白鹿山祠廣都真君八年併白狼建徳望平屬焉有金紫城陽武正光末置有三合城
  遼東郡秦置後罷正光中復治固都城
  領縣二
  户一百三十一
  口八百五十五
  襄平二漢晉屬後罷正光中復有青山新昌二漢晉屬後罷正光中復
  樂浪郡前漢武帝置二漢晉曰樂浪後改罷正光末復治連城
  領縣二
  戸二百一十九
  口一千八
  永洛正光末置有鳥山帶方二漢屬晉屬帶方後罷正光末復屬
  冀陽郡真君八年併昌黎武定五年
  領縣二
  户八十九
  口二百九十六
  平剛  柳城
  營丘郡正光末置
  領縣二
  户一百八十二
  口七百九十四
  富平正光末置永安正光末置
  平州晉置治肥如城
  領郡二   縣五
  户九百七十三
  口三千七百四十一
  遼西郡秦置
  領縣三
  户五百三十七
  口一千九百五
  肥如二漢晉屬有孤竹山祠褐石武王祠令支城黄山濡河陽樂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令支令資屬焉有武歴山覆舟山林榆山太真山海陽二漢晉屬有横山新婦山清水
  北平郡秦置
  領縣二
  户四百三十
  口一千八百三十六
  朝鮮二漢晉屬樂浪後罷延和元年徙朝鮮民於肥如復置屬焉新昌前漢屬涿後漢晉屬遼東後屬有盧龍山
  恒州天興中置司州治代都平城太和中改孝昌中陷天平二年置寄治肆州秀容郡城
  領郡八   縣十四
  代郡秦置孝昌中陷天平二年
  領縣四
  平城二漢晉屬鴈門後屬太平  武周二漢屬鴈門晉罷復復屬永固善無郡天平二年
  領縣二
  善無前漢屬鴈門後漢屬定襄後屬沃陽
  梁城郡天平二年
  領縣二
  參合前漢屬代後漢晉罷後復屬裋鴻一夲作祗鴻
  繁畤郡天平二年
  領縣二
  崞山二漢晉曰崞屬鴈門後改屬繁畤二漢晉屬鴈門後改屬
  髙桞郡永熙中置
  領縣二
  安陽二漢曰東安陽屬代郡晉屬後改屬髙桞二漢屬代郡晉罷後復屬
  北靈丘郡天平二年
  領縣二
  靈丘前漢屬代後漢晉罷後復屬莎泉
  内附郡天平二年
  靈丘郡天平二年
  朔州本漢五原郡延和二年置為鎮後改為懷朔孝昌中改為州後陷今寄治并州界
  領郡五   縣十三
  大安郡
  領縣二
  狄那  捍殊
  廣寜郡
  領縣二
  石門  中川
  神武郡
  領縣二
  尖山  殊頽
  太平郡
  領縣三
  太平  太清  永寜
  附化郡
  領縣四
  附化  息澤  五原  廣收
  雲州舊置朔州後陷永熙中改寄治并州界
  領郡四   縣九
  盛樂郡永熙中置
  領縣二
  歸順永興中置州郡治還安永熙中置
  雲中郡秦置
  領縣二
  延民永興中置雲陽永熙中置
  建安郡永熙中置
  領縣二
  永定永熙中置永樂永熙中置
  真興郡永熙中置
  領縣三
  真興永熙中置建義永熙中置南恩永熙中置
  蔚州永安中改懐荒禦夷二鎮置寄治并州鄔縣界
  領郡三   縣七
  始昌郡永安中置
  領縣二
  于門永安中置蘭泉永安中置
  忠義郡永安中置
  領縣二
  葦池永安中置楊栁永安中置
  附恩郡天平中置
  領縣三
  西涼天平中置利石天平中置化政天平中置
  顯州永安中置治汾州六壁城
  領郡四   縣四
  定戎郡永安中置治𤓰城
  領縣二
  零山永安中置陽林永安中置
  建平郡永安中置州治
  領縣二
  昇原永安中置赤谷永安中置
  真君郡天平中置治東多城
  武昌郡武定四年置治圑
  廓州武定元年置治肆州敷城界郭城
  領郡三
  廣安郡武定元年
  永定郡武定元年
  建安郡武定元年
  武州武定元年置治鴈門川武定三年始立州城
  領郡三   縣四
  吐京郡武定八年
  領縣二
  吐京武定三年新城武定三年
  齊郡武定元年置州治
  領縣二
  昌國武定元年安平武定元年
  新安郡武定元年
  西夏州寄治并州界
  領郡二
  太安郡
  神武郡
  寜州興和中置寄治汾州介伏城
  領郡四
  武康郡武定四年置治東多城
  靈武郡武定元年
  初平郡武定元年
  武定郡武定元年
  靈州太延二年置薄骨律鎮孝昌中改後陷關西天平中置寄治汾州隰城縣界郡縣闕
  前自恒州已下十州永安已後禁旅所出户口之數竝不得知





  魏書卷一百六上
  魏書卷一百六上考證
  魏尹鄴注有南部右部西部○臣召南按此句下當有尉字下文臨漳縣注有左部東部北部尉即其証也
  陽平郡清淵注二漢屬郡○臣召南按郡字上當有魏字係從來刋本之脫
  林慮郡林慮注有陵陽河東流為垣○臣召南按垣應作洹後漢郡國志河内郡林慮注徐廣曰洹水所出蘇秦合諸侯盟處是也
  常山郡注孝章建初中為淮陽永元二年復○後漢書章帝建初四年四月徙常山王昞子側為常山王昞傳云徙淮陽王以汝南之新安西華益淮陽國昞自常山徙封淮陽非改常山為淮陽蓋魏收之誤
  長樂郡注晉改○晉志仍曰安平國似長樂郡名不始於晉也
  武邑郡灌津○臣召南按二漢及晉志俱作觀津此志作灌不知魏時改之耶抑後人轉寫因聲音相近而誤也
  太原郡受陽○晉志作夀陽
  樂平郡遼陽○晉志作轑陽
  趙郡注後漢建武中復○臣召南按漢景帝三年改趙國為邯鄲郡至五年即復為趙國是以前志列趙國豈遲至光武復置乎
  永安郡驢夷○漢前後志俱作慮虒
  范陽郡注後漢章帝改○臣召南按二漢俱名涿郡晉志曰范陽郡漢置涿郡魏文更名是改稱范陽非後漢章帝也
  永安郡注建義元年○年下當有置字
  宻雲郡宻雲注桃花山○桃字上當有有字



  魏書卷一百六上考證
<史部,正史類,魏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