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役法 (民国35年)

兵役法 (民国32年) 兵役法
立法于民国35年9月28日(非现行条文)
中华民国35年(1946年)9月28日
中华民国35年(1946年)10月10日
公布于民国35年10月10日
兵役法 (民国40年)

中华民国 18 年 8 月 3 日立法院通过原则建议案
中华民国 18 年 8 月 21 日中政会通过委员分组名单,原则草案交何应钦朱培德东肇英三委员审查
中华民国 22 年 2 月 4 日经中政会通过原则草案

中华民国 22 年 6 月 9 日 制定12条
中华民国 22 年 6 月 17 日公布1.国民政府制定公布全文 12 条
中华民国 24 年 2 月 23 日 修正第7条
中华民国 24 年 3 月 2 日公布2.国民政府修正公布第 7 条条文;并自二十五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中华民国 25 年 3 月 1 日施行
中华民国 32 年 2 月 27 日 修正全文32条
中华民国 32 年 3 月 15 日公布3.国民政府修正公布全文 32 条
中华民国 35 年 9 月 28 日 修正全文35条
中华民国 35 年 10 月 10 日公布4.国民政府修正公布全文 35 条
中华民国 40 年 12 月 14 日 修正全文36条
中华民国 40 年 12 月 29 日公布5.总统令修正公布全文 36 条
中华民国 43 年 8 月 3 日 修正全文54条
中华民国 43 年 8 月 16 日公布6.总统令修正公布全文 54 条
中华民国 48 年 7 月 21 日 修正第14, 15, 17, 49条
中华民国 48 年 7 月 31 日公布7.总统令修正公布第 14、15、17、49 条条文
中华民国 63 年 7 月 2 日 修正第35条
中华民国 63 年 7 月 12 日公布8.总统令修正公布第 35 条条文
中华民国 89 年 1 月 15 日 修正全文52条
中华民国 89 年 2 月 2 日公布9.总统 (89) 华总一义字第 8900028450 号令修正公布全文 52 条;并自公布日起施行
中华民国 94 年 11 月 22 日 修正第47, 48条
中华民国 94 年 12 月 14 日公布10.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09400199351号令修正公布第 47、48 条条文
中华民国 96 年 3 月 5 日 修正第3, 16, 50条
中华民国 96 年 3 月 21 日公布11.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09600034651号令修正公布第 3、16、50 条条文
中华民国 97 年 12 月 12 日 修正第16条
中华民国 97 年 12 月 30 日公布12.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09700282051号令修正公布第 16 条条文
中华民国 98 年 4 月 14 日 修正第44条
中华民国 98 年 4 月 29 日公布13.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09800105861号令修正公布第 44 条条文
中华民国 100 年 12 月 13 日 修正第4, 16, 25, 27, 32至35, 44, 45条
增订第16之1, 20之1条
中华民国 100 年 12 月 28 日公布14.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000294221号令修正公布第 4、16、25、27、32~35、44、45 条条文;并增订第16-1、20-1 条条文
中华民国 101 年 12 月 18 日 修正第16, 16之1条
中华民国 102 年 1 月 2 日公布15.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100290781号令修正公布第 16、16-1 条条文
中华民国 105 年 5 月 3 日 修正第17, 41, 44条
中华民国 105 年 5 月 18 日公布16.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500042811号令修正公布第 17、41、44 条条文
中华民国 106 年 5 月 26 日 增订第44之1条
修正第17, 35条
中华民国 106 年 6 月 14 日公布17.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600072481号令修正公布第 17、35 条条文;增订第 44-1 条条文
中华民国 108 年 3 月 22 日 修正第16条
中华民国 108 年 4 月 17 日公布18.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800037131号令修正公布第 16 条条文
中华民国 109 年 4 月 28 日 修正第20, 43, 44条
中华民国 109 年 5 月 13 日公布19.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900049611号令修正公布第 20、43、44 条条文
中华民国 112 年 4 月 18 日 修正第44条
中华民国 112 年 5 月 3 日公布20. 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1200036381号令修正公布第 44 条条文

第一章 总则

编辑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男子,依法皆有服兵役之义务。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兵役,为军官佐役、军士役、兵卒役。

第三条

  男子自年满十八岁之翌年一月一日起役,至届满四十五岁之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役。
  军官佐之除役,另以法律定之。

第四条

  凡身体畸形残废或有痼疾不堪服役者,免服兵役。

第五条

  凡曾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以上之刑者,禁服兵役。

第二章 役种

编辑

第六条

  兵役分为常备兵役、补充兵役、国民兵役三种。

第七条

  常备兵役分左列二种:
  一、现役:以男子年满二十岁之翌年,经征兵检查合格,征集入营者服之,为期二年。但步兵之军士及特种兵、特业兵为期三年。
  二、预备役:以现役期满退伍者服之,至届满四十五岁止除役。
  常备兵现役如为高中以上毕业生,其服役期间为一年,但特种兵、特业兵为期一年又六个月。

第八条

  补充兵役分左列二种:
  一、现役:凡适合常备兵役之超额男子,视国防需要,每年征集一部入营,由常备师或管区施以四个月至六个月之训练,期满退伍。
  二、预备役:以补充兵现役期满退伍者充之,至届满四十五岁止除役。

第九条

  国民兵役分左列三种:
  一、初期国民兵役:以男子年满十八岁者服之,为期二年,得就所在地施以军事预备教育。
  二、甲种国民兵役:以初期国民兵役期满,适合于常备兵及补充兵现役所需之超额者服之,及龄之年,由县市政府施以二个月至三个月之集中军事训练。
  三、乙种国民兵役:以初期国民兵役期满,而未服常备兵役、补充兵役及甲种国民兵役者服之,施以相当之军事训练。
  前项第二款、第三款国民兵役期限,均至届满四十五岁止除役。

第三章 服役

编辑

第十条

  常备兵在战时依年次召集,担任捍卫国家之作战任务。

第十一条

  补充兵在战时依战事需要,得依年次召集,参加作战,并得临时施以补习教育。

第十二条

  国民兵平时受规定之军事教育,战时或非常事变时,得召集服左列勤务:
  一、辅助作战勤务,必要时得参加作战。
  二、维持地方治安。
  三、担任当地之防空勤务。

第十三条

  现役中,身体疾病,不堪行动,在六个月内无健复之望者,予以停役,至健康恢复时回役。

第十四条

  现役中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延长其服役期问。
  一、战时或非常事变之际。
  二、航海中或在国外服勤务时。
  三、重要演习或特别校阅时。
  四、因天灾或其他不可避免之事故时。

第四章 管理

编辑

第十五条

  国防部为全国兵役行政主管机关,内政部为全国兵役行政协管机关,其他有关各部会署事项,由关系各部会署会同办理之。

第十六条

  为施行兵役事务,由国防部按人口标准,配合常备兵额,适应行政区域,划分全国为若干师管区、团管区,设置师管区、团管区司分部,受当地军事高级机关指挥监督,分别办理各该管区内之兵役及其有关事务。

第十七条

  省政府主席、院辖市市长为省市征兵监督,受国防部部长及内政部部长之指挥监督,协助管区司令办理兵役及其有关事务。

第十八条

  县长及省辖市市长为县市征兵官,受该管管区司令之指挥监督,办理所管区内兵役及其有关事务。

第五章 征集

编辑

第十九条

  男子年满十八岁者为国民兵役及龄,年满二十岁者为常备兵役、补充兵役之现役及龄。常备兵与补充兵届现役及龄之年,应受左列征兵处理,由县市政府会同地方民意机关及其有关机关办理之。
  一、身家调查。
  二、体格检查。
  三、抽签。
  四、征集。

第二十条

  身家调查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四月至六月举行,侨居国外之现役及龄男子,其身家调查由驻外使领馆办理之。

第二十一条

  体格检查每年七月至九月就本籍举行,如寄居他籍者,得就寄居地行之。届检查之年,因故经许可未受检查者,于次年补行之。

第二十二条

  抽签每年十月举行,凡体格等位相同者,分别军种及兵种,依抽签定其征集顺序。
  前项抽签,由现役及龄男子亲自行之。

第二十三条

  征集就本籍举行,如寄居他籍者,经呈报核准时,得就寄居地行之。应征服现役,以每年一月一日为正规入营期,于必要时,另定补助入营期。

第二十四条

  现役及龄男子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延期征集,称为缓征。
  一、因公出国者。
  二、高中以上学校学生未毕业者。
  三、犯最重本刑为有期徒刑以上之刑之罪,在追诉中者。
  前项第一款、第三款缓征原因消灭时,仍受征集,第二款之学生,于毕业后征集入营,完成预备干部教育。

第六章 召集

编辑

第二十五条

  常备兵预备役、补充兵预备役及国民兵,受左列之召集。
  一、动员召集。
  二、教育召集。
  三、演习召集。
  四、点阅召集。
  五、临时召集。

第二十六条

  预备役及国民兵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延缓动员召集,称为缓召。
  一、现任有关国防工业之专门技术员工,经审查核定者。
  二、曾在教育部认可之师范学校毕业,现任小学教师一年以上,经审查合格者。
  三、患病经证明不堪服作战任务者。
  四、独负家庭生计责任,而无同胞兄弟者,或有同胞兄弟,而均已应召或均未满十八岁者,亦同。
  五、犯最重本刑为有期徒刑以上之刑之罪,在追诉中,或犯罪处徒刑,在执行中者。
  前项缓召原因消灭时,仍受召集。

第七章 海空军之兵役

编辑

第二十七条

  海空军之兵役,除适用于本法之一般规定外,依左列之规定。
  一、海空军之兵役,其体力智力之要求,得依特定之标准征集之。
  二、凡适合常备兵现役,其体力智力合于海空军军官佐役、军士役、兵卒役时,得尽先以志愿者征集之。
  三、海空军兵役之自愿者不足征额时,得就合格者以抽签决定之。

第二十八条

  海空军之服役,另以法律定之。

第八章 权利义务

编辑

第二十九条

  国民为国服兵役时,享有左列权利。
  一、应征应召时,学生准保留学籍,职工准保留底缺,无职业者,退伍复员后,有优先就业之权利。
  二、担任作战勤务中,其家庭不能维持生活时,政府负责救济之。
  三、战死者之子女,政府负责教养成立。
  四、战死者,由原籍地方祀祠建碑,以资表彰。
  五、勋赏、抚恤及其他法令规定应享之权利。

第三十条

  凡应征应召者,应履行左列之义务。
  一、应宣誓效忠中华民国。
  二、对于公务有保守秘密之责任,至除役后亦同。
  三、未经长官之许可,不得参加任何集会或结社,已参加者,在服役中应停止活动。

第九章 妨害兵役

编辑

第三十一条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为妨害兵役。
  一、应受征兵处理及征召服役时,无故迟延或不到者。
  二、兵役及龄,隐匿不报,或为虚伪之证明及记载,或伪造证件,或用顶替及其他诈伪方法,意图规避者。
  三、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反抗或违害兵役推行者。
  四、办理兵役人员意图舞弊,不依法令办理者。
  妨害兵役治罪条例另定之。

第十章 附则

编辑

第三十二条

  依志愿而服兵役者,其服役以命令定之。

第三十三条

  合于本法第三条年龄之女子,平时得依其志愿施以相当之军事辅助勤务教育,战时得征集服任军事辅助勤务。
  其征集及服务,另以法律定之。

第三十四条

  本法施行法另定之。

第三十五条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本作品来自中华民国法律非现行条文,依据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不得为著作权之标的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