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縣志 (四庫全書本)/卷13

卷十二 元和郡縣志 卷十三 卷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元和郡縣志卷十三
  唐 李吉甫 撰
  河南道
  海州東海上
  開元户二萬三千七百二十八 鄉四十元和户鄉數傳寫缺
  禹貢徐州之域春秋時魯國之東鄙七國時屬楚秦置三十六郡以魯為薛郡後分薛郡為郯郡漢改郯為東海郡領三十七縣理在郯縣屬徐州後漢以為東海國封皇子疆為王晉惠帝封髙密王子越為東海王梁武帝末年長江以北悉附後魏武定七年改青冀二州為海州髙齊文宣帝移海州理琅琊郡改琅琊郡為朐山郡隋末喪亂臧君相竊據之武徳四年君相以郡歸順改為海州
  州境東西一百九十八里案南北里數𫝊寫缺
  八到西至上都取沂兗路二千五百五里西至東都一千六百四十里
  東南至楚州四百一十里南至揚州七百里
  東南至泗州連水縣取官河水路三百四十里陸路二百五十里西北至沂州三百三十里西至徐州取下邳路五百六十里
  北至密州三百八十四里東至海二十里
  貢賦開元貢 楚布賦 綿 絹
  管縣四
  胊山 東海 沭陽 懐仁
  朐山縣上郭下
  本漢朐縣也屬東海郡後周武帝建徳六年改朐山縣為朐山郡取界内朐山為名也隋開皇三年廢郡縣屬海州
  羽山在縣西北一百里書曰殛鯀于羽山即此也碩濩湖在縣南一百四十二里
  龍且故城在縣南六十里
  鍾離昧故城在縣南百里項羽將鍾離昧所築昧即此縣人
  東海縣上西至州水路九十里
  本漢贛榆縣地俗謂之鬱州亦謂之田横島宋明帝失淮北地乃于鬱州上僑立青州地後入魏魏改青州為海州又于此置臨海鎮髙齊廢臨海鎮周武帝後置東海縣後遂因之
  小髙山在縣北六十里田横弟避漢所居之山也其山三面絶壁皆百餘仞惟東面一道劣容行人
  大海在縣東二十八里
  贛榆故城在縣北四十九里隋末土人臧君相築田横國在縣北五十七里齊王田廣既死田横乃代立為王與灌嬰戰于嬴下横敗走與其屬五百人入居海島即此也
  沭陽縣中東北至州一百六十里
  本漢厚丘縣地宋文帝元嘉四年于此置縣屬南彭城郡至太清二年地入魏孝靜帝改為沭陽郡在沭水之陽故以為名仍于郡東置懐文縣周武帝改懐文縣為沭陽縣
  沭水西自下邳縣界流入經縣南十步
  碩濩湖在縣東八十里與朐山連水三分湖為界懐仁縣中東南至州九十里
  本漢贛榆縣地梁于此置北海郡後魏改置義唐郡隋開皇初廢郡移懐仁縣理于此改屬海州
  贛榆故城一名鹽倉城在縣東北三十里漢舊縣也屬琅琊郡
  沂州琅琊中
  開元户二萬七千四百 鄉五十五案元和户鄉數傳寫缺
  禹貢徐州之域春秋時為齊地秦并天下置琅琊郡因琅琊山以為名也漢因之髙后立營陵侯劉澤為琅琊王文帝元年徙澤為燕王以琅琊為郡晉武帝咸寧二年改封東海王睿為王王即帝位于江東是為東晉元帝元帝于郡城置發千戍以南軍鎮之自永嘉之後琅琊陷于胡寇成帝于丹陽江乗縣界别立南琅琊郡至宋武得河南尋又没于後魏莊帝置北徐州琅琊郡屬焉周武帝改北徐州置沂州以州城東臨沂水因以名之隋大業十三年亂離郡為徐圓朗所破武徳四年討平圓朗復置沂州
  州境東西三百二十一里南北四百二十九里
  八到西至上都二千二百七十五里西至東都一千四百一十五里
  東南至海州二百三十里西至兗州三百八十里
  東南至泗州下邳縣二百七十七里北至青州四百五十里
  西至徐州三百五十里東至密州三百七十里
  西北至淄州五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 紫石英 黄銀賦 綿 絹
  管縣五
  臨沂 沂水 費  承  新泰
  臨沂縣上郭下
  本漢舊縣也屬東海郡東臨沂水故名之後漢改屬琅琊國晉屬琅琊郡髙齊省隋開皇末復置屬沂州羽山在縣東南一百一十里與海州朐山縣分界沂水東去縣一里
  王僧辯城在縣東北五十里梁將王僧辯屯兵于此王導故宅在縣東北四十八里
  沂水縣上南至州二百里
  本漢東莞縣即春秋莒魯所爭之鄆邑也城陽姑幕縣南有員亭即鄆也俗變其字耳後魏孝文帝于此置新泰縣隋開皇四年改為東安縣十六年又于古葢城别置東安縣而此改名沂水縣
  沂山在縣北一百二十四里周禮青州其鎮沂山穆陵山在縣北一百九十里管仲曰賜我先君履南至于穆陵是也
  大峴山在縣北九十里宋髙祖北伐慕容超大將公孫五樓說超曰呉兵輕銳難與爭鋒宜斷大峴使不得入上策也超曰引使過峴我以鐵騎蹙之此成擒耳不從宋髙祖兵遂得入初是役也或曰彼若嚴守大峴軍無所資何能自返髙祖曰鮮卑性貪且愛其榖必將引我兵一入大峴吾何患焉及師過大峴髙祖喜曰天贊我也遂大破之伍緝之從征記曰大峴去半城八十里直度山二十五里崖坂峭曲石徑幽危四岳三塗不是過也
  雹山在縣西北二十八里出紫石英好者表裏映徹形若雹狀故名雹山今猶入貢
  成平公營在縣北百五十六里周武帝拔鄴城齊王髙緯先送其母妻于青州是日緯率千騎走青州周遣大將軍成平公尉遲勤率二千騎追之擒緯于青州南之雙溝周因授以青州總管立碑紀功
  費縣上東南至州九十里
  古費國也隠公元年傳曰費伯帥師城郎後為魯季氏之邑至漢為費縣屬東海郡自宋至隋皆屬琅琊郡大業末為賊潘當所破武徳四年重置屬沂州
  䝉山在縣西北八十里楚老萊子所耕之處
  東䝉山在縣西北七十五里論語曰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䝉主
  南城縣城在縣南九十里史記齊威王使檀子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是也
  承縣上東北至州一百八十五里
  本漢之承縣春秋時鄫國也屬東海郡隋開皇三年罷郡承縣屬徐州大業十三年縣為山賊左君衡所破武徳四年又于此置鄫州又改蘭陵縣為承縣貞觀八年廢鄫州縣屬沂州縣西北有承水因以名焉
  抱犢山在縣北六十里壁立千仞頂寛而有水此山去海三百餘里天氣澄明宛然在目昔有遁隠者抱一犢于其上墾種故以為名山髙九里周迴四十五里蘭陵縣城在縣東六十里史記曰荀卿以儒者適楚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因家焉
  縣界有陂十三所竝貞觀元年以來修立以溉田焉新泰縣上東南至州二百六十三里
  春秋時魯平陽邑也宣公八年城平陽晉武帝泰始中鎮南將軍羊祜此縣人也表改為新泰縣屬泰山郡隋開皇四年屬莒州大業二年廢莒州以縣屬沂州䝉山在縣東南八十八里書曰䝉羽其藝
  障山在縣東八十里出銷石石腦炬火等石居人常採為貨
  萊州東萊下
  開元户二萬三千一百五 鄉四十三案元和戸鄉數傳寫缺
  禹貢青州之域即古萊子國也齊滅之遷萊子于郳在齊國之東故曰東萊漢髙帝四年韓信虜齊王廣分齊郡置東萊郡領縣十七理掖縣屬青州後魏獻文帝分青州置光州取界内光水為名隋開皇二年改光州為萊州隋末陷賊武徳四年討平綦順復為萊州
  州境東西四百二十八里南北二百四十一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七百六十里西南至東都一千九百里
  東北至登州二百四十里正南微西至密州三百四十五里
  北至大海五十里西南至青州三百四十五里
  貢賦開元貢 黄銀 文蛤 牛黄 滑石器賦 絹 綿 貲布
  管縣四
  掖 即墨 昌陽 膠水
  掖縣上郭下
  本漢舊縣也屬東萊郡按掖水出縣南三十五里寒同山故縣取為名隋開皇三年罷郡屬萊州
  萬里沙在縣東北三十里郊祀志武帝元封元年大旱禱萬里沙
  浮游島在縣西北四十里遥望島在海中若浮游然故名
  海水在縣北五十二里
  膠水西去縣七十五里
  海神祠在縣西北十七里
  即墨縣中西北至州二百六十三里
  本漢舊縣屬膠東國城臨墨水故曰即墨髙齊文宣帝併入膠水縣隋開皇末又于此置即墨縣屬萊州大勞山小勞山在縣東南三十八里晏謨齊記曰太白自言髙不如東海勞昔鄭康成領徒于此
  壯武故城在縣西六十里晉封張華為壯武侯
  海在縣東四十三里又在縣南百里
  昌陽縣上西北至州一百九十九里
  本漢舊縣也屬東萊郡置在昌水之陽故名昌陽有鹽官隋開皇三年罷郡昌陽縣屬萊州
  黄銀坑在縣東百四十里隋開皇十八年牟州刺史辛公義于此坑冶鑄得黄銀獻之大業末貞觀初更沙汰得之
  奚養澤在縣西北四十里周禮職方氏幽州其澤藪曰奚養
  膠水縣中北至州一百里
  本漢膠東國之地後漢省膠東國為膠東縣屬北海國後魏屬北海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萊州仁壽元年改為膠水縣
  即墨故城在縣東南六十里古東齊之地史記蘇秦曰齊東有琅琊即墨之饒此其處也齊湣王時燕將樂毅伐齊下七十餘城惟莒即墨不下田單設竒䇿破燕軍迎襄王于莒盡復齊地封單為安平君漢書曰漢元年項羽徙齊王田市于即墨為膠東王田榮怒殺市于即墨自立為王遂併三齊之地漢膠東郡領八縣理即墨即此城也
  平度故城在縣西北六十七里城西北有土山古今煮鹽處
  淄州淄川上
  開元户三萬七千四百四 鄉七十一案元和户鄉數𫝊寫缺
  禹貢青州之域周之九州為幽州之境職方氏幽州其浸菑時州葢取淄水為名也春秋及戰國時屬齊秦為齊郡之地在漢為濟隂郡之般陽縣也隋開皇十六年于今理改置淄州隋亂陷賊武徳元年重置淄州州境東西一百一十五里南北一百八十二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二百九十五里西南至東都一千四百三十五里
  東至青州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兗州三百七十里
  北渡河至棣州二百一十里東南至沂州五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 防風 理石賦 綿 絹 米粟
  管縣五
  淄川 長山 鄒平 濟陽 髙苑
  淄川縣上郭下
  本漢般陽縣也屬濟南在般水之陽故名後漢屬齊國晉省宋于此置貝丘縣隋開皇十八年改貝丘為淄川縣屬淄州
  淄水出縣理東南原山去縣六十里俗傳禹治水功畢土石黒數里之中波流若漆故謂之淄水
  長山縣上東南至州六十四里
  本漢於陵縣地也宋武帝于此立武强縣隋開皇十八年改武强為長山縣取長白山為名屬淄州武徳元年置鄒州縣又屬焉八年廢鄒州依舊屬淄州
  長白山在縣西南四十里
  濟水西北去縣三十五里
  鄒平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漢舊縣也屬濟南郡隋開皇三年自梁鄒城移平原縣入鄒平城屬齊州今理是也十六年改屬淄州十八年改平原縣為鄒平縣復舊名也
  黄河西北去縣八十里
  濟水南去縣三十五里
  濟陽縣上東南至州九十四里
  本漢梁鄒縣也屬濟南郡隋又于後漢梁鄒城地置濟南縣大業二年景龍元年于漢梁鄒城置濟陽縣屬淄州
  八會津在縣南一里相𫝊水陸所凑其路有八故名濟水在縣南又東北入髙苑縣界
  髙苑縣上南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漢舊縣也屬千乗國後漢屬樂安國宋于此置長樂縣屬渤海郡十八年改為會城縣隋大業三年改為髙苑縣取縣東南髙苑故城為名隋末陷賊武徳元年重置髙苑縣屬鄒州八年廢鄒州縣屬淄州
  濟水北去縣七十步
  千乗故城在縣北二十五里漢千乗國也
  登州東牟中府
  開元戸二萬八千五百三十三 鄉三十六案元和戸鄉數𫝊寫缺
  禹貢青州之域古萊子之國春秋齊侯滅萊至漢為東萊郡之地後魏孝靜帝分東萊于黄縣東一百步中郎故城置東牟郡髙齊廢隋開皇三年改置牟州大業三年廢武徳初又置因文登縣人不從賊黨遂于縣理置登州
  州境東西五百六十里南北一百六十五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三千里西南至東都二千一百四十里
  東至文登縣界大海四百九十里東南至大海四百六十里
  南至大海六十里南至萊州昌陽縣二百里
  西至海四里當中國往新羅渤海過大路北至海三里
  正北微東至大海北岸都里鎮五百二十里
  貢賦開元貢 牛黄 水蔥席賦 布 麻
  管縣四
  蓬萊 牟平 文登 黄
  蓬萊縣中郭下
  本漢黄縣之地屬東萊郡昔漢武帝于此望蓬萊山因築城以蓬萊為名在黄縣東北五十里貞觀八年于此置蓬萊鎮神龍三年析黄縣置蓬萊縣在鎮南一里即今登州所理是也
  牟平縣中西至州二百里
  本漢縣也屬東萊郡有鐵官鹽官在牟山之陽其地夷坦故曰牟平漢書齊悼惠王子將閭為牟平侯後屬萊州武徳四年于中郎城置牟州牟平縣屬焉貞觀元年牟州及縣俱廢麟徳二年析文登縣于此重置牟平縣屬登州
  文登縣上西北至州一百二十五里
  本漢牟平縣也屬東萊郡髙齊後帝分牟平置文登縣屬長廣郡取縣界文登山為名隋開皇三年廢長廣郡文登縣屬萊州武徳元年改屬登州
  之罘山在縣西北一百九十里史記曰秦始皇二十九年登之罘刋石紀功封禪書曰齊有八祠之罘為陽主即此
  成山在縣東北百八十里史記曰始皇二十九年又東遊登成山升之罘勒石紀功郊祀志曰齊有八祠成山為日主封禪書曰七曰日主祠成山
  文登山在縣西北九十里
  海在縣南六十里縣東一百八十里三面俱至于海縣東北海中有秦始皇石橋今海中時見有堅石似柱之狀
  東牟故城在縣西北一百十里漢髙后二年封齊悼惠王子興居為俟
  不夜故城在縣東北八十五里屬東萊郡春秋時萊子所置初築此城有日夜出故名之
  黄縣中東北至州九十里
  本漢舊縣也屬東萊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萊州武徳四年屬牟州神龍三年置登州黄縣割屬焉漢書曰秦欲攻匈奴運糧使天下飛芻輓粟起于黄腄琅琊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鍾面致一石黄即今黄縣腄即今文登縣屬東萊郡腄直瑞反北河朔方以北六斛四斗曰鍾計道路所費凡百九十二斛乃致米一石
  萊山在縣東南二十里封禪書曰齊之八祠六曰月主祠之萊山
  故黄城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古萊子之國春秋傳曰齊侯滅萊杜注曰今萊黄縣是也
  大人故城在縣北二十里司馬宣王伐遼東造此城運糧船從此入今新羅百濟往還常由于此
  蓬萊鎮在縣東北五十里
  海瀆祠在縣北二十四里大人城上














  元和郡縣志卷十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