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記 (四庫全書本)

初學記 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十一
  初學記        類書類
  提要
  等謹案初學記三十巻唐徐堅等奉勅撰案唐書藝文志載元宗事類一百三十卷又初學記三十卷注曰張說類集要事以教諸王徐堅韋述余欽施敬本張烜李鋭孫季良等分撰似乎二書皆說總其事而堅等分修晁公武讀書志則曰初學記三十卷唐徐堅等撰初張說類集事要以教諸王開元中詔堅與韋述等分門撰次又似乎事類為說撰而堅等又奉詔擇其精粹編為此書考南部新書載開皇十三年五月集賢學士徐堅等纂經史文章之要以類相従上制曰初學記則晁氏所言當得其實唐志所注叙述未明偶合兩書為一耳其書分二十三部三百一十三子目大致與諸類書相同惟地部五岳之外載終南山四瀆之外載洛水渭水涇水又驪山湯泉昆明池别出兩條則唐代兩都之故也其例前為叙事次為事對末為詩文其叙事雖雜取羣書而次第若相連屬與他類書獨殊其詩文兼録初唐於諸臣附前代後於太宗御製則升冠前代之首較玉臺新詠以梁武帝詩雜置諸臣之中者亦特有體例其所採摭皆隋以前古書而去取謹嚴多可應用在唐人類書中博不及藝文類聚而精則勝之若北堂書鈔及六帖則出此書下逺矣春明退朝録及温公詩話並稱中山劉子儀愛其書曰非止初學可為終身記李匡乂資暇集則曰初學記月門下吳牛對魏鵲魏鵲者引曹公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為據斯甚疎濶漢武秋風詞云草木黄落兮雁南歸今月門既引魏鵲則風事亦可用漢雁矣若是採掇文字何所不可東海徐公碩儒也何乖之甚云云其說頗是後李商隠詩因鮑昭代白頭吟有清如玉壺氷句遂以鮑壺對王佩實沿堅之失然不以一眚掩其全書也乾隆五十一年二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初學記原序
  聖人在上而經制明聖人在下而述作備經制之明述作之備皆本於天地之道聖人體天地之道成天地之文出道以為文因文以駕道達而在上舉而措之其見於刑名度數之間者禮樂之文所以明經制也窮而在下卷而懐之其藏於編籍簡冊之間者詩書之文所以備述作也禮樂之文炳若丹青詩書之文潤於金石非吾聖人直為是炳炳琅琅者以誇耀於千萬世之人也由是以載其道而濟千萬世之人者也傳曰經天緯地之謂文聖人措斯文於禮樂以化成於天下者莫若乎文王故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乃若文王則可謂之文也已矣聖人藏斯文於詩書以化成於後世者宜莫若乎孔子故曰天之未䘮斯文也乃若孔子則可謂之文也已矣禮樂之文随世而存亾不見其大全惟是詩書垂世煥乎其可觀者皆貫道之器非特雕章繢句以治聾俗之耳目者也學者不問古人之文為貫道之器誦其詩讀其書往往獵取其新竒壯麗以駕其道聽塗說入乎耳出乎口者發為一切之文自許髙風逸氣可以跨越乎古今峻峯激流可以晄駭乎觀聽謂天地造化之工皆在其筆端而聖人之用心處為盡在此矣所謂郁郁之文可以明經制未喪斯文可以備述作當年天下異時来世所賴以濟者未嘗過而問焉可勝惜哉嘗謂人生而不學與無生同學而不能文與不學同能文而不載乎道與無文同文之不可以已也如此是以近世有摘六經諸子百家之言而記之凡三十卷開卷而上下千數百年之事皆在其目前可用以駢四偶六協律諧吕為今人之文以載古人之道真學者之初基也愚願學者摭此以成文因文以貫道祈至於文王孔子之用心處而後止毋為獵取其新竒壯麗之語雕章繢句以治聾俗之耳目焉乃善學者也時紹興四年嵗次甲寅正月上元日右修職郎建陽縣丞福唐劉本序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十一
  初學記目録      類書類
  卷一
  天部上
  天一
  日二
  月三
  星四
  雲五
  風六
  雷七
  卷二
  天部下
  雨一
  雪二
  霜三
  雹四
  露五
  霧六
  虹蜺七
  霽晴八
  卷三
  嵗時部上
  春一
  夏二
  秋三
  冬四
  卷四
  嵗時部下
  元旦一
  人日二
  正月十五日三
  晦日四
  寒食五
  三月三日六
  五月五日七
  伏日八
  七月七日九
  七月十五日十
  重陽十一
  冬至十二
  臘十三
  嵗除十四
  卷五
  地部上
  總載地一
  總載山二
  泰山三
  衡山四
  華山五
  恒山六
  嵩髙山七
  終南山八
  石九
  卷六
  地部中
  總載水一
  海二
  河三
  江四
  淮五
  濟六
  洛水七
  渭水八
  涇水九
  卷七
  地部下
  湖一
  漢水二
  驪山湯三温泉附
  昆明池四
  冰五
  井六
  橋七
  關八
  卷八
  州郡部
  總叙州郡一
  河南道二
  關内道三
  河東道四
  河北道五
  隴右道六
  山南道七
  劔南道八
  淮南道九
  江南道十
  嶺南道十一
  卷九
  帝王部
  總叙
  帝王
  卷十
  中宫部
  皇后一
  妃嬪二
  儲宫部
  皇太子三
  太子妃四
  帝戚部
  王五
  公主六
  駙馬七
  卷十一
  職官部上
  太師太傅太保一
  太尉司徒司空二
  尚書令三
  僕射四
  諸曹尚書五
  吏部尚書六
  左右丞七
  侍郎八郎中員外郎附
  中書令九
  中書侍郎十
  中書舍人十一
  卷十二
  職官部下
  侍中一
  黄門侍郎二
  給事中三
  散騎常侍四
  諫議大夫五
  御史大夫六
  御史中丞七
  侍御史八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附
  祕書監九
  祕書丞十
  祕書郎十一
  著作郎十二著作佐郎附
  太常卿十三
  司農卿十四
  太府卿十五
  光禄卿十六
  鴻臚卿十七
  宗正卿十八
  衛尉卿十九
  太僕卿二十
  大理卿廿一
  卷十三
  禮部上
  總載禮一
  祭祀二
  郊丘三
  宗廟四
  社稷五
  明堂六辟雍靈臺附
  廵狩七
  封禪八
  卷十四
  禮部下
  藉田一
  親蠶二
  釋奠三
  朝會四
  饗讌五
  冠六
  婚姻七
  死䘮八
  𦵏九
  挽歌十
  卷十五
  樂部上
  雅樂一
  雜樂二
  四夷樂三
  歌四
  舞五
  卷十六
  樂部下
  琴一
  筝二
  琵琶三
  箜篌四
  鍾五
  磬六
  皷七
  簫八
  笙九
  笛
  卷十七
  人部上
  聖一
  賢二
  忠三
  孝四
  友悌五
  恭敬六
  聰敏七
  卷十八
  人部中
  師一
  交友二
  諷諫三
  貴四
  富五
  貧六
  離别七
  卷十九
  人部下
  美丈夫一
  美婦人二
  醜人三
  長人四
  短人五
  奴婢六
  卷二十
  政理部
  赦一
  賞賜二
  貢獻三
  薦舉四
  使五
  假六
  醫七
  卜八
  刑罰九
  囚十
  獄十一
  卷二十一
  文部
  經典一
  史傳二
  文字三
  講論四
  文章五
  筆六
  紙七
  硯八
  墨九
  卷二十二
  武部
  旌旗一
  劍二
  刀三
  弓四
  箭五
  甲六
  鞍七
  轡八
  鞭九
  獵十
  漁十一
  卷二十三
  道釋部
  道一
  僊二
  道士三
  觀四
  佛五
  菩薩六
  僧七
  寺八
  卷二十四
  居處部
  都邑一
  城郭二
  宫三
  殿四
  樓五
  臺六
  堂七
  宅八
  庫藏九
  門十
  牆壁十一
  苑囿十二
  園圃十三
  道路十四
  市十五
  卷二十五
  器用部
  漏刻一
  帷幕二
  屏風三
  簾四
  牀五
  席六
  扇七
  香爐八
  鏡九
  鏡臺十
  舟十一
  車十二
  燈十三
  燭十四
  煙十五
  火十六
  卷二十六
  服食部
  冠一
  弁二
  印三
  綬四
  手板五
  佩六
  舄履七
  裘八
  衫九
  裙十
  酒十一
  飯十二
  粥十三
  肉十四
  羮十五
  脯十六
  餅十七
  卷二十七
  寳器部花草附
  金一
  銀二
  珠三
  玉四
  錢五
  錦六
  繡七
  羅八
  絹九
  五榖十
  蘭十一
  菊十二
  芙蓉十三
  萱十四
  萍十五
  苔十六
  卷二十八
  果木部
  李一
  柰二
  桃三
  櫻桃四
  棗五
  栗六
  梨七
  甘八
  橘九
  梅十
  石榴十一
  𤓰十二
  松十三
  栢十四
  槐十五
  桐十六
  栁十七
  竹十八
  卷二十九
  獸部
  獅子一
  象二
  麟三
  馬四
  牛五
  驢六
  駝七
  羊八
  豕九
  狗十
  鹿十一
  兎十二
  狐十三
  鼠十四
  猴十五
  卷三十
  鳥部鱗介蟲附
  鳯一
  鶴二
  雞三
  鷹四
  烏五
  鵲六
  鴈七
  鸚鵡八
  龍九
  魚十
  龜十一
  蟬十二
  蝶十三
  螢十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