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齋先生集/卷十五

卷十四 剛齋先生集
卷十五
作者:宋穉圭
1865年

附錄

编辑

世系年譜世系,無載墓所之例,而爲雲仍久遠之徵,近代墓所,附以小註云。

编辑

一世諱大原宋氏,系出恩津縣高麗時公爲判院事。

二世諱得珠,郡事。或云:「珠,當作周,官舍人。」

三世諱春卿寶城郡事。

四世諱明誼,字宜之,司憲府執端,爲麗朝名臣,與鄭圃隱諸賢,相推重,始家於懷德

五世諱克己,進士。配柳氏,二十二而寡,父母欲奪志,負幼孤歸舅姑家。本朝孝宗大王,命㫌其閭。○已上並高麗人。

六世諱,號雙淸堂,虎賁衛司正,太宗朝,隱德不仕。

七世諱繼祀尙州判官,以原從功,贈持平。

八世諱順年,文科禮曹正郞贈副提學。

九世諱汝諧,字虞卿,文科,安東府使贈禮曹參判。

十世諱世良,字貞夫健元陵參奉贈戶曹參判。

十一世諱龜壽,字耆叟,號西阜,宗廟署副奉事贈吏曹判書。性至孝,居喪,白鷰巢廬。與弟圭菴文忠公麟壽,妹婿成東洲悌元講學,人號其居曰三賢閭。生三子,應期應禎應光。○應光士觀牛峯縣令贈戶曹參判。第三子諱煕祚,字公受,典籤贈左承旨,取從兄習靜邦祚第二子爲后。諱時瑩,字幼輝,司馬,大君師傅。丙子建虜僭號,上疏請斬其使。第二子諱基泰,爲從叔父尤菴先生后。

十二世諱應期,字仲遇,儀賓府都事,贈左贊成。生五子,欽祚承祚天祚邦祚甲祚。○邦祚永叔,號習靜,司馬文科,以淸名直道,顯光海朝,斥絶權奸,黜爲平安評事以卒,贈吏曹參議。與淸陰金文正公澤堂李文靖公,爲知己友,金文正稱以剛直峻潔,李文靖推以豪傑材志,是生師傅,諱時瑩

十三世諱甲祚,字元裕,號睡翁,中司馬兩試,司甕院奉事,以獨拜西宮大節,初贈執義,後以推恩贈領議政,英宗朝賜諡景獻。生五子,時熹時默時烈時燾時杰

十四世諱時烈,字英甫,號尤菴萬曆丁未生。魁司馬,官左議政,致仕奉朝賀。道德事功,爲百世宗師。肅宗己巳,受後命于井邑,是日星隕,白氣亘天。淸州靑川壬坐原,配李氏合祔。甲戌更化,復官,賜諡文正英宗丙子,贈領議政,從享文廟正宗丙申,配享孝宗廟庭,御製碑文,御筆碑面大字,命刊《大全》。無嗣,以從兄師傅諱時瑩習靜公第二胤。第二子基泰,爲后。

十五世諱基泰,字來伯,蔭都正同中樞。水原萬義舞鳳山下艮坐原,配李氏合祔,後配柳氏,別葬懷德外南鳳谷艮坐原。生五子,殷錫疇錫茂錫淳錫晦錫

十六世諱殷錫,字仁一鎭安縣監贈吏曹參判。黃澗冷泉艮坐原,配朴氏合祔,後配申氏,別葬沃川伊院辰坐原。生五子,一源漢源混源浩源會源

十七世諱會源,字有極,贈吏曹參議。懷德鳳谷先兆下丑坐原,配鄭氏合祔。生子礪相

十八世諱礪相,字用汝,贈吏曹參判。沃川郡北瓦亭松林洞坤坐原,配朴氏墓,懷德外南紫足巖子坐原,後配柳氏墓,懷德鳳谷甲坐原。生子煥明

十九世諱煥明,字於世,有才行早世,贈吏曹判書,配平山申氏思德女。沃川松林洞先兆右岡酉坐原,合兆。生子稺圭學圭

二十世諱稺圭,字奇玉,是爲先生,事實詳見《年譜》。無嗣,以族兄僉樞諱得圭野隱忠顯公後。第三子欽成,爲后。

二十一世欽成安城郡守。珍山南一面龍洞子坐原,令人申氏公州牛井面悅美山午坐原。生子騏洙晩洙魯洙

二十二世騏洙,司馬前縣監,生子秉善秉和

晩洙生子秉始秉大秉健秉道秉雲秉雨

魯洙沃川松林洞先兆下坤坐原,孺人權氏合祔。繼子秉健

二十三世秉善

秉和

秉始

秉大

秉健

年譜

编辑

皇明毅宗皇帝崇禎紀元後百三十二年,本朝英宗大王三十五年己卯四月十八日戊辰巳時,先生生于永嘉九潭里之外氏第。先生之始生,形貌端秀,肌膚瀅潔,眼彩燁燁照人,見之者,已知其爲非常兒也。○方其生也,內舅申公夢,神人告之曰:「此兒當名以孝翼。」時王考參判公懷德,聞先生之生,爲命小字而送之,故不用其名矣。及長孫騏洙生,先生遂以神人所告命之。

三十六年庚辰。先生二歲。

三十七年辛巳。先生三歲。

三十八年壬午。先生四歲。○時先生在外家,外黨至親行婚禮,先生隨母夫人往觀。羣兒爭取彩花,先生獨恬若無覩,觀者異之,取一朶與之,亦不受。蓋不屑羣兒所爲也。

三十九年癸未。先生五歲。

四十年甲申。先生六歲。九月,丁判書公憂。先生時在外家,聞病患急報,隨母夫人還家,中路承訃,哀痛攀擗無異成人,見者嗟歎。

四十一年乙酉。先生七歲。

四十二年丙戌。先生八歲。

四十三年丁亥。先生九歲。○是歲就學于外家,蓋先生之舅申公及外黨諸從,文學行義,有可楷範,故先生受王考命,遂往學焉。潛心劬書,不煩敎督,而文理日進,外黨長者,莫不稱歎。

四十四年戊子。先生十歲。

四十五年己丑。先生十一歲。

四十六年庚寅。先生十二歲。

四十七年辛卯。先生十三歲。是歲,自九潭,還懷德月浦本第。先生自幼不好嬉戲,言笑不妄,動止有常。讀書未嘗草率涉獵,專意究索,學業漸就,識趣日進。日侍參判公,左右服勤,夙夜不懈,宗黨咸稱賞焉。

四十八年壬辰。先生十四歲。

四十九年癸巳。先生十五歲。十月,行冠禮。

五十年甲午。先生十六歲。四月,聘夫人光山金氏沙溪先生後孫,縣監諱亮和女,約婚後,人有以閨中有疾,流言沮之者,參判公難之,先生禀以爲道理不當如是,遂娶焉,而夫人實不病,聞者歎服。

五十一年乙未。先生十七歲。

五十二年丙申。先生十八歲。是年夏,就學于再從叔心齋先生心齋先生期許甚重,每稱如玉其人。

正宗大王元年丁酉。先生十九歲。

二年戊戌。先生二十歲。

三年己亥。先生二十一歲。是年,受業于過齋金先生先生自委禽之歲,已受知於金先生,至是請業,先生素不治擧業,遂專意於聖賢之學,金先生益加奬勵,期以遠大。

四年庚子。先生二十二歲。

五年辛丑。先生二十三歲。

六年壬寅。先生二十四歲。

七年癸卯。先生二十五歲。○是歲,過齋先生移寓淸州砂山,與先生月浦所居相近,晨夕往還,講討亹亹。

八年甲辰。先生二十六歲。

九年乙巳。先生二十七歲。六月,丁祖考參判公憂。

十年丙午。先生二十八歲。

十一年丁未。先生二十九歲。

十二年戊申。先生三十歲。

十三年己酉。先生三十一歲。

十四年庚戌。先生三十二歲。四月,丁申夫人憂。先生之丁判書公憂也,以穉昧未能執禮,常以爲至痛,及遭夫人憂,哀毁過節,守廬盡制,三年不見夫人面,出入几筵,必閉內門,服闋後,將謁廟入內,先生幼女,亟閉內門曰:「父主入來矣。」夫人疾劇時,思食生雉鸎含等物,或背節,且未獲,未及進嘗,遂終身不食二物。○先生嘗在九潭,聞癠患之報,疾馳而歸,峽路崎嶇,時又昏黑,行人斷絶,適有虎前導數十里,及投店而還,聞者異之,此未知的在何時,故附于此。

十五年辛亥。先生三十三歲。

十六年壬子。先生三十四歲。

十七年癸丑。先生三十五歲。十一月,哭季氏。

十八年甲寅。先生三十六歲。是年,自月浦移寓田村蓋取近金先生貞山所居也。

十九年乙卯。先生三十七歲。

二十年丙辰。先生三十八歲。

二十一年丁巳。先生三十九歲。

二十二年戊午。先生四十歲。五月,道臣韓用和,以學有淵源,望重士林,薦于朝,六月,拜英陵參奉,不就。

二十三年己未。先生四十一歲。正月,哭過齋先生。喪以九月有祭文。拜元子宮講學廳僚屬。○內賜《雅誦》一帙。○自貞山輸來《朱子大全》一帙,此冊源委,煞有曲折。蓋蘇堤宗家,元有《朱子大全》二帙,一則今在性潭件也,一是貞山輸來件也。始在某年自性潭,借看一帙于宗家,又自性潭,轉借于貞山,而性潭先生,則又借一帙于宗家,此冊乃尤翁所嘗親閱者也。後某年,宗孫宅圭南原,又新印一帙,而告于性潭曰:「姪旣有新印,昔年所先借一帙,則永納焉。」蓋指貞山轉借帙也。其後性潭過齋曰:「那中所在《大全》,宗姪旣許付于我,今爲我冊須還之,而尊則借等耳,更借看吾家所在之帙,如何?」過齋果換借而來。過齋下世後,先生請得其冊于宗姪欽書,遂自貞山輸來于家矣。世之驟聞者,未詳顚末,胥動訛言,乃曰:「此冊自尤翁傳之遂菴遂菴傳之南塘南塘傳之雲坪雲坪傳之性潭性潭傳之先生也,有若傳衣鉢者然。」若以是冊爲傳鉢之書,則尤翁之後,當在黃江,安得仍留于宗家也。傳之遂菴之說,已爲爽實,至於再傳三傳之說,尤無苗脉矣。人之爲言,旣屬虛誕,而性潭後承,亦未之察也,至以妄傳之言,疑眩之辭,糢糊說及於性潭家狀中,固無損益於先生,而在後學,不可不知也。

二十四年庚申。先生四十二歲。正月,拜世子侍講院諮議經筵官書筵官,下別諭召之,上疏辭,不就。是時純祖冊儲位,心齋先生以贊善承召赴朝,上下別諭於先生曰:「昔我先王孝廟光陞儲位也,始設贊善、進善、諮議等職,以待山林之士,時則有金文敬公爲贊善,爾祖文正公爲進善,徵士李惟泰爲諮議,至今稱宮僚之盛揀,可以比隆於三代。顧予承先王之丕基,行冊儲之大禮,而爾之從叔都憲爲贊善,爾爲諮議,凡周亦世,有奕其光,爾豈不與有榮矣乎?爾以爾家之人,講道邱園,克紹家聲,登招㫌之列,而縻挾冊之任,予心欣喜,何以形喩?爾須亟回東岡之志,儀我講肆。」又命乘馹,下諭不書僞號。

六月,正宗大王昇遐,入縣庭擧哀。公除後,貞純大妃特下諭召,嗣聖又以別諭敦召,上疏陳慰,仍辭召命。別諭略曰:「爾以先正嫡傳之孫,膺先王㫌招之列,固守東岡,不思幡然,是豈予所望於爾哉?嗚呼!小子不天,遭此愍凶,藐然冲歲,煢煢在疚,而國勢岌嶪,人情震蕩,朝象泮渙,民事艱虞。于斯時也,輔導我德性,資益我問學,政須林下讀書之士,則予之所以企望於爾者,尤豈前日之比也云云。」

八月,陞拜戶曹佐郞。是冬,又下別諭。

純祖大王元年辛酉。先生四十三歲。正月,拜司憲府持平,貞純大妃,又下諭召,上疏辭。大妃諭旨,略曰:「予固未接爾面目,未聽爾謨猷,而尙此惓惓於招徠之禮者,誠以爾爲先正之孫,足可以無忝乃祖,一心王室,成就冲王之德,資益冲王之學故也。爾以乃祖之孫,聽予體先之諭,不思所以幡然,則是豈特負予知也?非所以承爾家休烈也云云。」○是疏末段曰:「臣從遊於坐累人金正默之門,則自處之義,有不敢比於恒人,而不宜爲朝著間所擸掇,顧何可抗顔冒進,滓穢淸朝乎?」大司諫兪岳柱,繼而疏請金先生復逸,上詢于大臣,大臣奏曰:「金正默之復逸,亦所以特開宋稺圭進身之路。」上遂命復逸。

二月,又承別諭,上章陳情,兼辭經筵官。諭旨略曰:「爾以世祿之家,本非隱遯之比,則縱我遐棄,獨不念先王之所特,慈聖之所虛佇乎?况師門之私義,今無可引,臺垣之新銜,亦已許解,此皆出於爲爾進身,惓惓欲致之意云云。」

五月,上遣史官諭召,仍有偕來之命,附奏懇辭,繼又上疏,而疏未及達,史官旋卽再來傳諭,期於偕來,又懇辭。諭辭略曰:「閔予小子,煢然在疚,付托艱大,機務叢脞,于斯時也,出入啓沃,輔導我,薰陶我,捨爾其誰?顧今法筵日開,儒臣大僚,勸講資益,而深奧之經旨,精微之義理,必待專門宿學之討論講明,此時望爾,不啻如渴云云。」再諭略曰:「惟爾生長詩禮之家,服習家庭之訓,自在先朝,已登招㫌之列,此時輔導成就之責,捨爾誰歟?云云。」

六月,史官來留日久,先生不敢晏然在家,入縣待罪。史官馳啓,上召還史官,繼降諭旨,有歸次調病之敎,先生始還第。諭旨略曰:「向於疏批,罄予勤懇之意,益切側席之思。今見史官馳啓,遐心莫回,膺命無期,莫非予誠淺之致,可勝歉歎。爾以先正之孫,當今日一初之治,誠宜出入講筵,輔導寡躬,克趾先美,展布所蘊,而固守東岡,不思幡然,是豈所望於爾者哉?經筵勸講,慈聖以日熱姑命停止,爾須待生凉,卽爲登途,庸副至意。至於待罪縣獄,萬萬過矣,萬萬過矣,卽爲歸次調病。」

七月,拜司憲府掌令,上疏辭,不許。

八月,上遣史官,許遞憲職,敦召益懇,附奏懇辭。諭旨略曰:「爾以先正孫,讀先正書,所講劘者義理也,所蘊抱者經綸也。思先以勖,不仕無義,而以巽爲義,以病爲辭,聽猶藐藐,終靳于于,雖愧予誠禮之未孚,而獨不念世祿非嘉遯之比,家學任兼濟之責乎?予旣有必致爾之心,爾豈有遐棄予之理,不縻以臺銜,只待以經筵者,寔出於求助如渴之意云云。」慈聖又遣史官別諭敦召,仍令偕來。別諭略曰:「目今悠悠萬事,無過於輔導我冲王,况爾以其地則先正之後孫,以其學則先朝之深許也。輔導啓沃,捨爾而更誰之責,敦諭屢下,巽牘輒至,此莫非予未亡人誠不足以致賢,識不足以參政之故,撫躬慙恧,無以爲喩。爾須莫謂予不誠,莫謂予無知,亟回遐心,幡然登途云云。」史官來留累月,先生不勝惶恐,三上疏,乞召還史官,上不許,批旨愈隆。

十月,又下敦諭。是時,上筵敎于大臣曰:「連開講席,所望於山林宿德之啓沃左右者,誠不淺淺,經筵官招徠,豈可虛徐?方敦諭於宋稺圭,大臣亦以此企待之意,懇勸儒賢,必致其幡然,甚好甚好。」

二年壬戌。先生四十四歲。正月,上召還史官,二月,因筵臣奏請,繼下別諭,略曰:「自予思見爾而未見者,居然三載于今。邱園玉帛,遐心莫回,白露蒹葭,悵想曷喩?予雖凉德,亦方訪求治道,恥爲凡主。惟爾半世林下所究者,之道也,况以先正之孫,夙負士望,義同休戚,世德作求。若使先正有知,其必曰『世臣無可去之義』,爾可以出而仕矣云云。」上疏陳情。

二月,又拜掌令,促召,上疏辭。

七月,又拜掌令,上疏辭。

十月,敦諭又降,又上疏辭。○時新刊《陶菴集》送一帙于先生,先生辭不受,人多疑之。門人有問者,先生曰:「當初李黃州之來訪我也,謂當印送一帙,余曰:『亦欲並送于性潭否?潭翁之於先生,門路雖殊,平日尊慕,少無差殊,並送甚好云爾。』則李黃州亦肯許。後於上,語及於此,潭翁亦樂聞矣。及其印送也,只送於我,而不送于上。故余不敢遽受,答以:『潭翁是我堂內父兄也。前旣承諾,今我獨受,誠有所難安,並送則當謹受云矣。』因不復來,可歎,而在我道理,自不得不然也。」

三年癸亥。先生四十五歲。二月,上又下諭召,上疏辭。諭旨略曰:「嗚呼!予之必欲致爾於朝端者,以爾之地處與他自別,所講者,先正之學業也,所守者,先正之義理也,出處行止,必以先正爲準,而惟昔先正起自邱園,佑我孝廟,風期之密,契合之隆,至今爲昭代盛事,則爾豈不以先正之心爲心,以事予寡昧乎哉?云云。」

十二月,上又遣史官諭召,附奏懇辭。

四年甲子。先生四十六歲。正月,上因仁政殿火變,遣史官諭召,有以來不來卜治不治等語,附奏懇辭。

七月,陞拜軍資監正。

十月,復拜掌令,上疏辭。上遣玉堂,問經筵繼講冊子,又遜辭。

五年乙丑。先生四十七歲。正月,貞純大妃昇遐,入縣庭擧哀,上疏陳慰。

二月,上以因山月數進退,遣禮郞問議,辭不獻議。

六月,因山後,上疏陳慰,兼辭職名,仍陳不能製進輓章之罪。上又遣史官諭召,附奏懇辭。

七月,拜司憲府執義,上疏辭。

六年丙寅。先生四十八歲。正月,貞純大妃練後,上疏陳慰,兼辭職名。

七年丁卯。先生四十九歲。正月,貞純大妃祥事後,上遣禮郞,問祔廟儀節,辭不獻議。上又遣玉堂,問經筵繼講冊子,先生以讀書次第,已著於朱子所編《近思錄》中,仰對。

八月,哭再從叔性潭先生。有祭文。

八年戊辰。先生五十歲。閏五月,上別諭召之,上疏辭。

六月,上遣史官傳諭,命薦林下宿德之士,先生以抱疾罕出,愚蒙無知等語,仰對。上再遣史官,申諭前命,又固辭。○是歲,取野隱忠顯公後孫族兄僉樞得圭之子欽成,爲後。

九年己巳。先生五十一歲。冬,自田村,移寓鰲村

十年庚午。先生五十二歲,四月,拜執義,上疏辭。

九月,復拜執義。

十一年辛未。先生五十三歲。三月,召命又下,敦勉懇至,上疏辭。諭旨略曰:「林下讀書,非爲獨善其身,蓋欲兼濟世道。是以古之聖王,以求賢,爲急先之務,古之良弼,亦必以進身爲當然底義,而干旄之盛禮未摯,薖軸之遐心莫回。此雖予誠淺辭拙,未能孚感,而爾何爲遺世果忘,必欲長往云云。」

十二年壬申。先生五十四歲。六月,拜世子侍講院進善,先生以聖候康復,賀儀已擧,元良定位,冊禮將行,而未得簉朝,上疏辭職,仍待罪。批旨擧性潭先生赴召冊禮時事,以先正之後贊成之親,先君以思前人是似等語,聖諭諄諄,先生以《朱子封事》中,賈誼早諭敎選左右之說及後世帝王之疎略於敎子等說,又上疏陳勉,兼辭臺職宮銜。

八月,王世子冊禮後,自王大妃殿及惠慶宮嘉順宮,各下官服次表裏,先生上疏辭職,兼辭表裏,不許。

十一月,因大臣筵白,陞通政階,下別諭召之,諭有縷縷五六百言,而末段曰:「嗚呼!小子好賢有爲之德,雖未及於孝廟之禮遇先正,而爾以先正之肖孫,獨不可以先正輔孝廟之事,以輔予今日乎?毋曰予小子先正是似,卽予區區之望也云云。」先生附奏懇辭,尋拜工曹參議,又上疏辭。

十三年癸酉。先生五十五歲。五月,拜成均館祭酒,上疏辭。上遣史官,敦召益勤,附奏固辭。

十四年甲戌。先生五十六歲。

十五年乙亥。先生五十七歲。正月,陞嘉善階,拜世子侍講院贊善,上疏辭,不許。批略曰:「以卿所學,莫肯惠我,是誠予反省處。顧今我元良知思日開,講學日就,蒙養作聖之功,政在此時,望須幡然,副予側席之望。」

二月,拜工曹參判,又上疏辭。

十二月,上遣禮官,問惠慶宮喪事服制及公除後祀典疑文,先生以邦朝莫重變禮,不敢妄對,辭不獻議。

十六年丙子。先生五十八歲。正月,上疏陳慰,兼辭職名。○哭仲女金氏婦。

三月,拜司憲府大司憲,上疏辭。

九月,上疏辭職,仍謝追榮恩典。

十月,復拜大司憲。

十七年丁丑。先生五十九歲。三月,王世子入學後,陞嘉義,拜大司憲,上疏辭,不許。批略曰:「是年,卽吾家吉慶之會也。儲宮入學禮行齒讓,延頸之忱,八路同然,卿以胄筵舊僚,遠在山樊,未覩盛擧,必不禁耿結之戀也,至於晉秩之命,卽廣慶飾喜之意,卿之膺是命,庸可已乎?顧今雷肆之講筵日開,胄子之知思漸長,此政宿德宏儒涵養薰陶,輔翼將就之時也。望卿更勿辭遜,趁卽簉朝,毋負予延佇之至意。」

五月,長孫騏洙生。

九月,移承政院左承旨兼經筵參贊官。召命繼下,上疏辭。

十月,拜大司憲,有周恤之命,繼下別諭。略曰:「廩繼粟庖繼肉,著於《鄒書》,熟而薦服而謝,載於《戴經》。今玆若而不腆之物,固不足以表予平日禮待之至意,而卿乃過於辭巽,不爲領受,誠非始料所及,不覺瞿然自愧。原憲蓬廬,烟火蕭然;仲由縕袍,風雪凄其。肆予念卿淸寒,物雖不稱,望卿體予心曲,受言勿辭。」先生上疏固辭,仍辭本兼諸職,疏略曰:「虛縻宮銜,久損朝體,臣內愧私分,外懼公議,而亦恐殿下之敎胄,將不免於朱子所謂踈略云云。」優批不許。批略曰:「望卿念紫陽勉學之格言,述先正盡忠之家訓,幡然改圖,惠然肯來。風憲之職,果是匡君正俗之重任,此時此任,非卿伊誰云云。」

十八年戊寅。先生六十歲。四月,上疏辭憲職,不許。批略曰:「高閣之晝漏稀報,邇英之講席頻開。此時啓沃薰陶之責,捨卿伊誰?况又雷肆開筵,輔導成就,尤須林下老成之人,以卿宿德,豈可固守東岡,莫予肯顧乎?竢間登途,庸副予如渴之望云云。」

十二月,又上疏辭。批又累百言,辭益懇摯。

八月,孫晩洙生。

十九年己卯。先生六十一歲。三月,上下別諭召之,略曰:「卿以大賢之裔,蘊有爲之學,懷瑾握瑜,不肯自展,安隱遯之名,棄君臣之義,不亦惑乎?元良著阼之禮,於焉近止,望卿毋謂予不足與爲,幡然而起,賁我大禮,儀我朝端。」先生惶恐上疏辭。批略曰:「卿卽先正之孫也。先正事我孝廟,大義則丕闡於百世,洪猷則克贊於裕後。卿在此時,輔儲之任,豈偶然也哉?春宮冠首之禮,是中外同慶之辰,而予之所以必欲致卿者,豈直爲三加之賁禮而然也?予則當以聖祖之待先正者待卿,卿則當以先正向國之心爲心。卿其無負予誠,卽起造朝云云。」上遣禮郞,問春宮冠禮時服色,以通變之節,有難容易獻議,爲對。○四月十八日,卽先生周甲,而子弟門生,欲設酌稱慶,先生以程子當倍悲痛之意不許,是日只略設。

六月,上疏辭憲職,兼辭錫馬恩典。

十一月,東宮嘉禮後,內賜鹿皮,先生以有罪而逃刑,罔功而叨賞,上疏辭。

二十年庚辰。先生六十二歲。五月,又拜大司憲,有召命,上疏辭。批略曰:「昔卿家先正,難進易退,固守東岡,而惟我聖祖,禮隆誠孚,俾回遐心。予旣以聖祖之心爲心,卿當以先正之心爲心,而幾年㫌招,尙遲駒縶,此豈始慮之攸及哉?見今殿角風薰,廈氊日永。此時思卿,不啻如渴,而胄筵資益,尤須老成,悠悠萬事,莫急於此。卿試思之,使先正而當今日,其進其退,義將何居?風憲之任,輔導之責,惟卿是待,勿復辭巽,竢間上來,庸副予側席之望。」

九月,會諸生,講學于公州忠賢書院

二十一年辛巳。先生六十三歲。三月,孝懿大妃昇遐,入縣庭擧哀,上疏陳慰。

五月,上遣說書張敎根,問因山前春宮開講當否,先生以「大臣及賓客獻議,援例而欲倣召對之儀者,實出於勉進問學之誠,據禮而欲從先正之論者,亦主於孝弟爲先之意,略有守經從權之別,惟在酌量義理事勢,而自上裁處之意」,仰對。同月,上又遣禮郞,問山陵合祔時,將事所服,先生以「王朝莫重之禮,未有經文之可據者,不得不參用士禮」之意,仰對。

六月,拜大司憲。

二十二年壬午。先生六十四歲。二月,哭貞夫人金氏

同月,拜大司憲。

二十三年癸未。先生六十五歲。正月,拜大司憲。

二月,嘉順宮薨逝,上疏陳慰。上遣禮郞,問喪禮疑文,先生以「禮堂援據數條,盡情文」之意,仰對。

九月,上以李文成公祀系事,遣禮郞收議。獻議略曰:「先正臣李珥宗事,因故相臣金壽興,往復商確於臣先祖文正公時烈,建白于朝,成命特下,倫紀大定者,已百有餘年,而今此李希祖之疏,乃以宗統隳壞,神理幽枉爲言,且以臣祖之書,隱然以爲有所激而不得其正,臣讀之未終,自不覺駭汗浹背,臣之不敢妄有所開喙者,又奚但以其固陋愚蒙而已也?第竊念伊時公私文蹟具在,今日淸朝公議未泯,惟在自上裁處之如何耳。」

二十四年甲申。先生六十六歲。正月,拜大司憲,上疏辭。

九月,拜大司憲,上疏辭。

二十五年乙酉。先生六十七歲。正月,上疏辭憲職。

三月,哭子婦申氏

六月,下別諭敦召,上疏辭。

二十六年丙戌。先生六十八歲。正月,上遣史官敦諭縷縷累百言,略曰:「國事多艱,憂虞溢目。非但得賢共理,輔予不逮之爲急,春宮敎導之方,實資於長德邃學,兩聖朝所以行於先正曁贊成者,予安得不望於卿乎?云云。」上疏辭。批略曰:「士之欲獨善其身,特不遇者所爲耳。不曰『不仕無義』乎?何獨自甘肥遯,視予若凂,不以先正之心爲心,而任斯世之責乎?予惟所望者厚,故所言者切,卿其諒之,卿其諒之。」

十二月,因宰臣尹命烈,大臣沈象奎疏箚,上疏待罪,時以松都豐德合縣聖殿埋牌事,有申綱輩疏事,而燕岐儒生韓慶岳,作擬與先生書,書入於淸州掛書罪人文書搜探中,至徹朝廷兩臣箚中,有擬與鰲邨書一案之說。,於先生,自是素昧,元不相干,箚語只擧擬書爲彼案,亦非有干於先生,而先生以「鰲村書」三字之登於章疏爲不安,上疏待罪。上優批。略曰:「擬書一事,凶徒怪鬼,弄朝廷之悖肚,至及於卿,於卿何有?卿以先正肖孫,學術德望,爲朝野矜式,卿不起而輔予,明天理,正人心,斥讆言,端士趍,而乃有此引咎辭巽之語,不亦果於忘世乎?」○時先生之子欽成筮仕,未幾,因大臣沈象奎筵白,有「勿拘詞訟,差送本道守令」之命,除木川縣監。

二十七年丁亥。先生六十九歲。二月,王世子代理。

同月,就養于木川衙中,五月,還第。先生爲承惠養之德意,就養數月而還。

七月,元孫誕降,先生上書陳賀,仍辭兼帶諸職。書略曰:「我邸下睿質天成,令聞夙彰,而未滿弱冠之年,遽膺代勞之命,責任之重,宜若不能無動心者,而克念克敬,夙夜匪懈,政令施措之間,罔或有違,羣情翕然,愛戴冞切,必須益懋睿學,益進睿德,所知所行,各臻其極,然後可以躋治於唐虞,有光于祖宗,而所以懋學進德之要,朱子之告於其君者,詳且盡矣,命取其奏箚諸篇之最切於今日受用者,而進講於書筵,深究而實體之,則其收效也,當如何哉。」

八月,拜大司憲,徽號誕進後,頒賜鹿皮,上書辭。

九月,上號及進爵後,頒賜鹿皮二令,又上書辭。

十二月,哭族兄僉樞得圭,加麻三月。欽成之生親,而情分最好故也。

二十八年戊子。先生七十歲。

二十九年己丑。先生七十一歲。三月,上書辭進讌後頒賜鹿皮。

六月,有逐朔優送米肉之令,上書辭,不許。

七月,再上書辭,又不許。

九月,拜大司憲,上書辭,兼辭月送米肉。

十一月,拜世孫師。

十二月,因先生固辭米肉,遣史官傳諭。略曰:「屢次傳宣余意,而卿何一向固辭,優老禮待,卽出崇儒重道,亦越我家法,卿何不諒乎,卿其安心領受云云。」

三十年庚寅。先生七十二歲。二月,上書辭世孫師,仍乞收米肉之令。書答略曰:「世孫幼冲之齡,薰陶養正之方,必先左右正人,而惟卿先正故家,朝家之優待,非特山林而已。望卿更勿固辭,幡然趍朝,輔余凉德,仍參封冊之慶禮,庸副余望。所送月需,特出優老之典云云。」

三月,遣禮郞,問大報壇祭享祝上旬日不用「初」字當否。獻議略曰:「竊伏念上旬日之不用初字,是《大統曆》之例,則壇享祝之前所不能然,恐是一時偶然之失,而今欲釐正之者,乃出於睿念之審愼,而實關乎尊周之大義云云。」

五月,王世子薨逝,入縣庭擧哀。上遣禮官,問服制,先生以「今此邦禮,係是先祖臣得禍之案,心神驚錯,尤何以措舌仰對。」先生如是引嫌,而微意則可見矣。

六月,上疏陳慰。先生前後上疏,不書僞號,而此疏之到喉院也,承旨姜浚欽,以違格還下送。先生更治疏以進,而依前不書僞號,疏末略言:「自始有疏事以來,至今三十餘年,曾不以違格退之,則朝家所以處之者,豈無所以哉?政院之今忽以是爲言,臣有所不敢知者,而臣若因以書之,則甚無謂。玆敢依前不書,而見退之餘,第切縮縮云云。」批略曰:「下款事,咎在喉院,慰章雖緩何必深引云云。」

七月,又遣禮郞,問邦禮疑文,病未獻議。

八月,王世子襄禮後,上疏陳慰。

同月,上遣史官諭召。時王世子襄禮後,定行王世孫冊禮,而特有敦召之命。諭旨略曰:「今玆世孫封冊,雖是有國之常事,在予此日情理,其爲幸喜慶祝與天无疆。况予冠首之日,我先王延致宋、李兩儒賢於朝,卽又予所當繼述者也。卿須趁期趨朝,以賁飾盛典,使幼孫早有觀感云云。」

九月,拜世孫侍講院贊善。王世子喪後,世孫仍冊儲位,而復設春坊,故先生仍兼是職。先生以冊禮時,未赴召命,上疏待罪。

十月,上疏辭冊禮後豹皮頒賜。

十二月,拜大司憲,上疏辭。

三十一年辛卯。先生七十三歲。二月,拜吏曹參判。

五月,王世子常事後,上疏陳慰。

十二月,拜大司憲,且因大臣金履喬筵白,有先生之子欽成道內守令差送之命。先生上疏辭職,仍乞停撤米肉之恩,還收除邑之命。批略曰:「卿子近地守令差送之請,右相之言,實合優待之禮,米肉之致,由於養老之意,則到今還寢,雖恐有不承權輿之歎。然卿旣苦心力辭,已及數載,一向相強,亦非以誠實待卿之道。特許寢之,以安卿心云云。」

三十二年壬辰。先生七十四歲。二月,又拜大司憲,上疏辭。

九月,以王世孫開講,上遣史官,別諭敦召,略曰:「自予嗣服以來,寤寐致卿者,積有年矣,而尙未一見卿面,此固予德薄誠淺而然,予庸慚歎。見今春邸開講吉日已涓,予心之一喜一愴,卿必諒之。卿於此時,亦必切延頸之忱。蒙養之方,正須如卿宿德,薰陶誘掖,成就溫文之性,永基无疆之休,悠悠萬事,孰大於是?卿以先正之孫,追先正之事,正在於今日。予之望卿,安得不有倍於前云云。」先生上疏,辭召命,兼辭頒賜鹿皮。批略曰:「繼述之方,先從早諭,君臣之間,亦講世誼。然則今日輔邸之責,安得不先求之於卿家?欲求之於卿家,則咨于卿士,詢于衆庶,老成宿德,又非卿而誰?見今書筵日開,知思日長,此時思卿,比之前日,不啻百倍。望卿厚加調攝,遄臻勿藥,幡然登途,以副予虛佇之心云云。」

三十三年癸巳。先生七十五歲。正月,村閭癘疫大熾,避寓,仍就養于靑陽衙中。先生子欽成,時爲靑陽縣監。

八月,拜大司憲,上疏辭。

九月,哭長女金氏婦。

十二月,孫魯洙生。○門人宋欽文、張憲周等,來會于衙中,留侍數月,晨夕講討。

三十四年甲午。先生七十六歲。四月,村癘始息,自靑陽還第。

十一月,純祖大王昇遐,入縣庭擧哀,上疏陳慰。○以王世孫成服時冠禮當否,禮官承命來問。獻議略曰:「禮官銜命遠臨,詢以因喪而冠之禮。臣早孤餘生,聞命掩泣,益無以爲心。今此禮曹所陳《疑禮問解》之說,似當爲今日之可據云云。」○《問解》有曰:「孔子曰:『武王崩,成王年十三而嗣立,明年夏六月,旣葬,冠而朝於祖云云。」

十二月,領敦寧趙萬永疏請大行大王世室,上遣禮官問議。獻議略曰:「我大行大王至仁盛德,度越百王,而臨御三十餘載,率由舊章,治化隆洽。今於世室之議,孰敢有間然者。顧臣草萊賤品,庸愚懵陋,最出人下,猥廁詢蕘之列,妄議莫重典禮,則貽累淸朝,當如何哉云云。」

憲宗大王元年乙未。先生七十七歲。五月。因山後,上疏陳慰,兼勉進聖學。略曰:「嗚呼!我殿下方在冲弱之齡,而遽膺艱大之投,目今急務,宜莫先於保護聖躬,將就聖學,而苟欲保護而將就,臣之愚昧,竊以爲未有切於進講《小學》一書,小而服食起居之節具於是,大而修齊治平之道本於是,所以充完血氣,涵養德性,皆不可捨是而他求矣。且是書所引,夫孰非要切者,而若九容、九思、敬勝怠、義勝慾等諸條,尤是服膺而不可須臾忘者也。願殿下從事於此,念釋在玆。至於朱子所謂隆師親友之道,在人主,則惟在於左右輔弼之臣,更願殿下敬禮大臣,親近正士,以盡薰陶資益之方云云。」批略曰:「卿卽我純祖冊儲初胄筵之臣也,宜其追報之誠,非比他人,而今此陳勉亶出忠愛,敢不眷眷而服膺云云。

六月,拜大司憲,上疏辭。

十一月,因大臣筵白,陞資憲階。遣史官別諭敦召,略曰:「昔我孝廟盛際,先正密贊大業,亦粤我正廟在宥,卿乃早膺㫌招。三朝之禮遇冞隆,國人之矜式愈重,予雖冲藐,夙有嚮慕,曷敢不以我列祖之心爲心,而或忽於尊賢德篤世好之義乎?予小子獲戾于天,煢煢含恤,而得至于今者,上而惟我兩慈聖是覆是庇。下而所倚毗者,惟在老成宿德之左右予輔導予,則當今日任是責者,捨卿伊誰?况今國勢之孤危,若無止泊,小子之冲藐,無所倚毗。若以先正之心爲心,則亦豈可固守東岡之志,不思所以裨輔予冲子之道乎?正卿陞秩,亶出念舊之懷,卿必愴昔日之禮遇,憫小子之孤苦,幡然改悟,勉回遐心云云。」上疏辭。

十二月,拜刑曹判書。

二年丙申。先生七十八歲。正月。上疏辭本兼諸職。

十一月。純祖大王大祥後。上疏陳慰。

三年丁酉。先生七十九歲。

四年戊戌。先生八十歲。正月,陞正憲階。

二月十日申時,以宿患,考終于正寢。先生素患風痰之證,自前冬添劇,一直彌留,氣力漸次消鑠,而精神不少爽。平日庭訓,每以飭躬修行,敦宗睦族爲雅言,而是日,又申申提及。且以家間累世文字之有志未就,過齋行狀之未及卒工爲負罪。且以父祖兩世緬禮之意,申托於子欽成。日向申,欲起大便,時風日甚酷,而侍者以先生氣力之澌盡,請取便於房中。先生以聖賢經傳及先集之羅列左右,心有所不安,強起行便於門外。左右扶將而入,反席未安而卒。○訃聞,上震悼,撤朝市,別致賻。傳曰:「宋祭酒,以林下宿德,久被先朝之禮遇,而予小子嗣服以後,尙未遂招延之誠,方切歉悵。今聞逝音,不勝傷衋之至,喪葬等需,令該曹照例擧行,造墓擔持軍,亦令本道題給。太學生徒設位而哭,又操文來奠。門人環絰者,百餘人。練布巾帶,加單股絰以喪之,而各隨恩義,或三年,或朞年,或九月,或七月,或五月,或三月。

閏四月二十一日寅時,葬于沃川郡陽內寧國寺左麓戌坐原,遷夫人墓而合祔焉。門人士友會下者千餘人。夫人墓,始葬懷德縣北大寺洞,至是遷而祔左。○家狀成。子欽成撰。

五年己亥十二月,上遣禮郞,弔孤致祭。弔祭之命,下於訃聞之初,而本家以力不贍,今始涓日祇受。士友之來會者,千餘人。

七年辛丑正月。因大臣趙寅永筵白,特命不待諡狀,賜諡文簡。道德博聞曰「文」,一德不懈曰「簡」。

九年癸卯四月。躋享于沃川龍門影堂。祠在尤菴先生嶽降之地,而刱建於肅廟丁丑,奉安尤翁眞像,其後追配性潭眞像,至是士論齊發,以先生眞像,躋配焉。

十三年丁未十二月。墓誌銘成。祭酒洪公直弼撰。

當宁二年乙丑八月。開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