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斋先生集/卷十五

卷十四 刚斋先生集
卷十五
作者:宋穉圭
1865年

附录

编辑

世系年谱世系,无载墓所之例,而为云仍久远之征,近代墓所,附以小注云。

编辑

一世讳大原宋氏,系出恩津县高丽时公为判院事。

二世讳得珠,郡事。或云:“珠,当作周,官舍人。”

三世讳春卿宝城郡事。

四世讳明谊,字宜之,司宪府执端,为丽朝名臣,与郑圃隐诸贤,相推重,始家于怀德

五世讳克己,进士。配柳氏,二十二而寡,父母欲夺志,负幼孤归舅姑家。本朝孝宗大王,命㫌其闾。○已上并高丽人。

六世讳,号双清堂,虎贲卫司正,太宗朝,隐德不仕。

七世讳继祀尚州判官,以原从功,赠持平。

八世讳顺年,文科礼曹正郞赠副提学。

九世讳汝谐,字虞卿,文科,安东府使赠礼曹参判。

十世讳世良,字贞夫健元陵参奉赠户曹参判。

十一世讳龟寿,字耆叟,号西阜,宗庙署副奉事赠吏曹判书。性至孝,居丧,白燕巢庐。与弟圭庵文忠公麟寿,妹婿成东洲悌元讲学,人号其居曰三贤闾。生三子,应期应祯应光。○应光士观牛峯县令赠户曹参判。第三子讳煕祚,字公受,典签赠左承旨,取从兄习静邦祚第二子为后。讳时莹,字幼辉,司马,大君师傅。丙子建虏僭号,上疏请斩其使。第二子讳基泰,为从叔父尤庵先生后。

十二世讳应期,字仲遇,仪宾府都事,赠左赞成。生五子,钦祚承祚天祚邦祚甲祚。○邦祚永叔,号习静,司马文科,以清名直道,显光海朝,斥绝权奸,黜为平安评事以卒,赠吏曹参议。与清阴金文正公泽堂李文靖公,为知己友,金文正称以刚直峻洁,李文靖推以豪杰材志,是生师傅,讳时莹

十三世讳甲祚,字元裕,号睡翁,中司马两试,司瓮院奉事,以独拜西宫大节,初赠执义,后以推恩赠领议政,英宗朝赐谥景献。生五子,时熹时默时烈时焘时杰

十四世讳时烈,字英甫,号尤庵万历丁未生。魁司马,官左议政,致仕奉朝贺。道德事功,为百世宗师。肃宗己巳,受后命于井邑,是日星陨,白气亘天。清州青川壬坐原,配李氏合祔。甲戌更化,复官,赐谥文正英宗丙子,赠领议政,从享文庙正宗丙申,配享孝宗庙庭,御制碑文,御笔碑面大字,命刊《大全》。无嗣,以从兄师傅讳时莹习静公第二胤。第二子基泰,为后。

十五世讳基泰,字来伯,荫都正同中枢。水原万义舞凤山下艮坐原,配李氏合祔,后配柳氏,别葬怀德外南凤谷艮坐原。生五子,殷锡畴锡茂锡淳锡晦锡

十六世讳殷锡,字仁一镇安县监赠吏曹参判。黄涧冷泉艮坐原,配朴氏合祔,后配申氏,别葬沃川伊院辰坐原。生五子,一源汉源混源浩源会源

十七世讳会源,字有极,赠吏曹参议。怀德凤谷先兆下丑坐原,配郑氏合祔。生子砺相

十八世讳砺相,字用汝,赠吏曹参判。沃川郡北瓦亭松林洞坤坐原,配朴氏墓,怀德外南紫足岩子坐原,后配柳氏墓,怀德凤谷甲坐原。生子焕明

十九世讳焕明,字于世,有才行早世,赠吏曹判书,配平山申氏思德女。沃川松林洞先兆右冈酉坐原,合兆。生子稺圭学圭

二十世讳稺圭,字奇玉,是为先生,事实详见《年谱》。无嗣,以族兄佥枢讳得圭野隐忠显公后。第三子钦成,为后。

二十一世钦成安城郡守。珍山南一面龙洞子坐原,令人申氏公州牛井面悦美山午坐原。生子骐洙晩洙鲁洙

二十二世骐洙,司马前县监,生子秉善秉和

晩洙生子秉始秉大秉健秉道秉云秉雨

鲁洙沃川松林洞先兆下坤坐原,孺人权氏合祔。继子秉健

二十三世秉善

秉和

秉始

秉大

秉健

年谱

编辑

皇明毅宗皇帝崇祯纪元后百三十二年,本朝英宗大王三十五年己卯四月十八日戊辰巳时,先生生于永嘉九潭里之外氏第。先生之始生,形貌端秀,肌肤滢洁,眼彩烨烨照人,见之者,已知其为非常儿也。○方其生也,内舅申公梦,神人告之曰:“此儿当名以孝翼。”时王考参判公怀德,闻先生之生,为命小字而送之,故不用其名矣。及长孙骐洙生,先生遂以神人所告命之。

三十六年庚辰。先生二岁。

三十七年辛巳。先生三岁。

三十八年壬午。先生四岁。○时先生在外家,外党至亲行婚礼,先生随母夫人往观。群儿争取彩花,先生独恬若无睹,观者异之,取一朵与之,亦不受。盖不屑群儿所为也。

三十九年癸未。先生五岁。

四十年甲申。先生六岁。九月,丁判书公忧。先生时在外家,闻病患急报,随母夫人还家,中路承讣,哀痛攀擗无异成人,见者嗟叹。

四十一年乙酉。先生七岁。

四十二年丙戌。先生八岁。

四十三年丁亥。先生九岁。○是岁就学于外家,盖先生之舅申公及外党诸从,文学行义,有可楷范,故先生受王考命,遂往学焉。潜心劬书,不烦教督,而文理日进,外党长者,莫不称叹。

四十四年戊子。先生十岁。

四十五年己丑。先生十一岁。

四十六年庚寅。先生十二岁。

四十七年辛卯。先生十三岁。是岁,自九潭,还怀德月浦本第。先生自幼不好嬉戏,言笑不妄,动止有常。读书未尝草率涉猎,专意究索,学业渐就,识趣日进。日侍参判公,左右服勤,夙夜不懈,宗党咸称赏焉。

四十八年壬辰。先生十四岁。

四十九年癸巳。先生十五岁。十月,行冠礼。

五十年甲午。先生十六岁。四月,聘夫人光山金氏沙溪先生后孙,县监讳亮和女,约婚后,人有以闺中有疾,流言沮之者,参判公难之,先生禀以为道理不当如是,遂娶焉,而夫人实不病,闻者叹服。

五十一年乙未。先生十七岁。

五十二年丙申。先生十八岁。是年夏,就学于再从叔心斋先生心斋先生期许甚重,每称如玉其人。

正宗大王元年丁酉。先生十九岁。

二年戊戌。先生二十岁。

三年己亥。先生二十一岁。是年,受业于过斋金先生先生自委禽之岁,已受知于金先生,至是请业,先生素不治举业,遂专意于圣贤之学,金先生益加奖励,期以远大。

四年庚子。先生二十二岁。

五年辛丑。先生二十三岁。

六年壬寅。先生二十四岁。

七年癸卯。先生二十五岁。○是岁,过斋先生移寓清州砂山,与先生月浦所居相近,晨夕往还,讲讨亹亹。

八年甲辰。先生二十六岁。

九年乙巳。先生二十七岁。六月,丁祖考参判公忧。

十年丙午。先生二十八岁。

十一年丁未。先生二十九岁。

十二年戊申。先生三十岁。

十三年己酉。先生三十一岁。

十四年庚戌。先生三十二岁。四月,丁申夫人忧。先生之丁判书公忧也,以穉昧未能执礼,常以为至痛,及遭夫人忧,哀毁过节,守庐尽制,三年不见夫人面,出入几筵,必闭内门,服阕后,将谒庙入内,先生幼女,亟闭内门曰:“父主入来矣。”夫人疾剧时,思食生雉莺含等物,或背节,且未获,未及进尝,遂终身不食二物。○先生尝在九潭,闻癠患之报,疾驰而归,峡路崎岖,时又昏黑,行人断绝,适有虎前导数十里,及投店而还,闻者异之,此未知的在何时,故附于此。

十五年辛亥。先生三十三岁。

十六年壬子。先生三十四岁。

十七年癸丑。先生三十五岁。十一月,哭季氏。

十八年甲寅。先生三十六岁。是年,自月浦移寓田村盖取近金先生贞山所居也。

十九年乙卯。先生三十七岁。

二十年丙辰。先生三十八岁。

二十一年丁巳。先生三十九岁。

二十二年戊午。先生四十岁。五月,道臣韩用和,以学有渊源,望重士林,荐于朝,六月,拜英陵参奉,不就。

二十三年己未。先生四十一岁。正月,哭过斋先生。丧以九月有祭文。拜元子宫讲学厅僚属。○内赐《雅诵》一帙。○自贞山输来《朱子大全》一帙,此册源委,煞有曲折。盖苏堤宗家,元有《朱子大全》二帙,一则今在性潭件也,一是贞山输来件也。始在某年自性潭,借看一帙于宗家,又自性潭,转借于贞山,而性潭先生,则又借一帙于宗家,此册乃尤翁所尝亲阅者也。后某年,宗孙宅圭南原,又新印一帙,而告于性潭曰:“侄既有新印,昔年所先借一帙,则永纳焉。”盖指贞山转借帙也。其后性潭过斋曰:“那中所在《大全》,宗侄既许付于我,今为我册须还之,而尊则借等耳,更借看吾家所在之帙,如何?”过斋果换借而来。过斋下世后,先生请得其册于宗侄钦书,遂自贞山输来于家矣。世之骤闻者,未详颠末,胥动讹言,乃曰:“此册自尤翁传之遂庵遂庵传之南塘南塘传之云坪云坪传之性潭性潭传之先生也,有若传衣钵者然。”若以是册为传钵之书,则尤翁之后,当在黄江,安得仍留于宗家也。传之遂庵之说,已为爽实,至于再传三传之说,尤无苗脉矣。人之为言,既属虚诞,而性潭后承,亦未之察也,至以妄传之言,疑眩之辞,糢糊说及于性潭家状中,固无损益于先生,而在后学,不可不知也。

二十四年庚申。先生四十二岁。正月,拜世子侍讲院谘议经筵官书筵官,下别谕召之,上疏辞,不就。是时纯祖册储位,心斋先生以赞善承召赴朝,上下别谕于先生曰:“昔我先王孝庙光陞储位也,始设赞善、进善、谘议等职,以待山林之士,时则有金文敬公为赞善,尔祖文正公为进善,征士李惟泰为谘议,至今称宫僚之盛拣,可以比隆于三代。顾予承先王之丕基,行册储之大礼,而尔之从叔都宪为赞善,尔为谘议,凡周亦世,有奕其光,尔岂不与有荣矣乎?尔以尔家之人,讲道邱园,克绍家声,登招㫌之列,而縻挟册之任,予心欣喜,何以形喩?尔须亟回东冈之志,仪我讲肆。”又命乘驲,下谕不书伪号。

六月,正宗大王昇遐,入县庭举哀。公除后,贞纯大妃特下谕召,嗣圣又以别谕敦召,上疏陈慰,仍辞召命。别谕略曰:“尔以先正嫡传之孙,膺先王㫌招之列,固守东冈,不思幡然,是岂予所望于尔哉?呜呼!小子不天,遭此愍凶,藐然冲岁,茕茕在疚,而国势岌嶪,人情震荡,朝象泮涣,民事艰虞。于斯时也,辅导我德性,资益我问学,政须林下读书之士,则予之所以企望于尔者,尤岂前日之比也云云。”

八月,升拜户曹佐郞。是冬,又下别谕。

纯祖大王元年辛酉。先生四十三岁。正月,拜司宪府持平,贞纯大妃,又下谕召,上疏辞。大妃谕旨,略曰:“予固未接尔面目,未听尔谟猷,而尚此惓惓于招徕之礼者,诚以尔为先正之孙,足可以无忝乃祖,一心王室,成就冲王之德,资益冲王之学故也。尔以乃祖之孙,听予体先之谕,不思所以幡然,则是岂特负予知也?非所以承尔家休烈也云云。”○是疏末段曰:“臣从游于坐累人金正默之门,则自处之义,有不敢比于恒人,而不宜为朝著间所擸掇,顾何可抗颜冒进,滓秽清朝乎?”大司谏兪岳柱,继而疏请金先生复逸,上询于大臣,大臣奏曰:“金正默之复逸,亦所以特开宋稺圭进身之路。”上遂命复逸。

二月,又承别谕,上章陈情,兼辞经筵官。谕旨略曰:“尔以世禄之家,本非隐遁之比,则纵我遐弃,独不念先王之所特,慈圣之所虚伫乎?况师门之私义,今无可引,台垣之新衔,亦已许解,此皆出于为尔进身,惓惓欲致之意云云。”

五月,上遣史官谕召,仍有偕来之命,附奏恳辞,继又上疏,而疏未及达,史官旋即再来传谕,期于偕来,又恳辞。谕辞略曰:“闵予小子,茕然在疚,付托艰大,机务丛脞,于斯时也,出入启沃,辅导我,熏陶我,舍尔其谁?顾今法筵日开,儒臣大僚,劝讲资益,而深奥之经旨,精微之义理,必待专门宿学之讨论讲明,此时望尔,不啻如渴云云。”再谕略曰:“惟尔生长诗礼之家,服习家庭之训,自在先朝,已登招㫌之列,此时辅导成就之责,舍尔谁欤?云云。”

六月,史官来留日久,先生不敢晏然在家,入县待罪。史官驰启,上召还史官,继降谕旨,有归次调病之教,先生始还第。谕旨略曰:“向于疏批,罄予勤恳之意,益切侧席之思。今见史官驰启,遐心莫回,膺命无期,莫非予诚浅之致,可胜歉叹。尔以先正之孙,当今日一初之治,诚宜出入讲筵,辅导寡躬,克趾先美,展布所蕴,而固守东冈,不思幡然,是岂所望于尔者哉?经筵劝讲,慈圣以日热姑命停止,尔须待生凉,即为登途,庸副至意。至于待罪县狱,万万过矣,万万过矣,即为归次调病。”

七月,拜司宪府掌令,上疏辞,不许。

八月,上遣史官,许递宪职,敦召益恳,附奏恳辞。谕旨略曰:“尔以先正孙,读先正书,所讲劘者义理也,所蕴抱者经纶也。思先以勖,不仕无义,而以巽为义,以病为辞,听犹藐藐,终靳于于,虽愧予诚礼之未孚,而独不念世禄非嘉遁之比,家学任兼济之责乎?予既有必致尔之心,尔岂有遐弃予之理,不縻以台衔,只待以经筵者,寔出于求助如渴之意云云。”慈圣又遣史官别谕敦召,仍令偕来。别谕略曰:“目今悠悠万事,无过于辅导我冲王,况尔以其地则先正之后孙,以其学则先朝之深许也。辅导启沃,舍尔而更谁之责,敦谕屡下,巽牍辄至,此莫非予未亡人诚不足以致贤,识不足以参政之故,抚躬惭恧,无以为喩。尔须莫谓予不诚,莫谓予无知,亟回遐心,幡然登途云云。”史官来留累月,先生不胜惶恐,三上疏,乞召还史官,上不许,批旨愈隆。

十月,又下敦谕。是时,上筵教于大臣曰:“连开讲席,所望于山林宿德之启沃左右者,诚不浅浅,经筵官招徕,岂可虚徐?方敦谕于宋稺圭,大臣亦以此企待之意,恳劝儒贤,必致其幡然,甚好甚好。”

二年壬戌。先生四十四岁。正月,上召还史官,二月,因筵臣奏请,继下别谕,略曰:“自予思见尔而未见者,居然三载于今。邱园玉帛,遐心莫回,白露蒹葭,怅想曷喩?予虽凉德,亦方访求治道,耻为凡主。惟尔半世林下所究者,之道也,况以先正之孙,夙负士望,义同休戚,世德作求。若使先正有知,其必曰‘世臣无可去之义’,尔可以出而仕矣云云。”上疏陈情。

二月,又拜掌令,促召,上疏辞。

七月,又拜掌令,上疏辞。

十月,敦谕又降,又上疏辞。○时新刊《陶庵集》送一帙于先生,先生辞不受,人多疑之。门人有问者,先生曰:“当初李黄州之来访我也,谓当印送一帙,余曰:‘亦欲并送于性潭否?潭翁之于先生,门路虽殊,平日尊慕,少无差殊,并送甚好云尔。’则李黄州亦肯许。后于上,语及于此,潭翁亦乐闻矣。及其印送也,只送于我,而不送于上。故余不敢遽受,答以:‘潭翁是我堂内父兄也。前既承诺,今我独受,诚有所难安,并送则当谨受云矣。’因不复来,可叹,而在我道理,自不得不然也。”

三年癸亥。先生四十五岁。二月,上又下谕召,上疏辞。谕旨略曰:“呜呼!予之必欲致尔于朝端者,以尔之地处与他自别,所讲者,先正之学业也,所守者,先正之义理也,出处行止,必以先正为准,而惟昔先正起自邱园,佑我孝庙,风期之密,契合之隆,至今为昭代盛事,则尔岂不以先正之心为心,以事予寡昧乎哉?云云。”

十二月,上又遣史官谕召,附奏恳辞。

四年甲子。先生四十六岁。正月,上因仁政殿火变,遣史官谕召,有以来不来卜治不治等语,附奏恳辞。

七月,升拜军资监正。

十月,复拜掌令,上疏辞。上遣玉堂,问经筵继讲册子,又逊辞。

五年乙丑。先生四十七岁。正月,贞纯大妃昇遐,入县庭举哀,上疏陈慰。

二月,上以因山月数进退,遣礼郞问议,辞不献议。

六月,因山后,上疏陈慰,兼辞职名,仍陈不能制进挽章之罪。上又遣史官谕召,附奏恳辞。

七月,拜司宪府执义,上疏辞。

六年丙寅。先生四十八岁。正月,贞纯大妃练后,上疏陈慰,兼辞职名。

七年丁卯。先生四十九岁。正月,贞纯大妃祥事后,上遣礼郞,问祔庙仪节,辞不献议。上又遣玉堂,问经筵继讲册子,先生以读书次第,已著于朱子所编《近思录》中,仰对。

八月,哭再从叔性潭先生。有祭文。

八年戊辰。先生五十岁。闰五月,上别谕召之,上疏辞。

六月,上遣史官传谕,命荐林下宿德之士,先生以抱疾罕出,愚蒙无知等语,仰对。上再遣史官,申谕前命,又固辞。○是岁,取野隐忠显公后孙族兄佥枢得圭之子钦成,为后。

九年己巳。先生五十一岁。冬,自田村,移寓鳌村

十年庚午。先生五十二岁,四月,拜执义,上疏辞。

九月,复拜执义。

十一年辛未。先生五十三岁。三月,召命又下,敦勉恳至,上疏辞。谕旨略曰:“林下读书,非为独善其身,盖欲兼济世道。是以古之圣王,以求贤,为急先之务,古之良弼,亦必以进身为当然底义,而干旄之盛礼未挚,薖轴之遐心莫回。此虽予诚浅辞拙,未能孚感,而尔何为遗世果忘,必欲长往云云。”

十二年壬申。先生五十四岁。六月,拜世子侍讲院进善,先生以圣候康复,贺仪已举,元良定位,册礼将行,而未得簉朝,上疏辞职,仍待罪。批旨举性潭先生赴召册礼时事,以先正之后赞成之亲,先君以思前人是似等语,圣谕谆谆,先生以《朱子封事》中,贾谊早谕教选左右之说及后世帝王之疏略于教子等说,又上疏陈勉,兼辞台职宫衔。

八月,王世子册礼后,自王大妃殿及惠庆宫嘉顺宫,各下官服次表里,先生上疏辞职,兼辞表里,不许。

十一月,因大臣筵白,升通政阶,下别谕召之,谕有缕缕五六百言,而末段曰:“呜呼!小子好贤有为之德,虽未及于孝庙之礼遇先正,而尔以先正之肖孙,独不可以先正辅孝庙之事,以辅予今日乎?毋曰予小子先正是似,即予区区之望也云云。”先生附奏恳辞,寻拜工曹参议,又上疏辞。

十三年癸酉。先生五十五岁。五月,拜成均馆祭酒,上疏辞。上遣史官,敦召益勤,附奏固辞。

十四年甲戌。先生五十六岁。

十五年乙亥。先生五十七岁。正月,升嘉善阶,拜世子侍讲院赞善,上疏辞,不许。批略曰:“以卿所学,莫肯惠我,是诚予反省处。顾今我元良知思日开,讲学日就,蒙养作圣之功,政在此时,望须幡然,副予侧席之望。”

二月,拜工曹参判,又上疏辞。

十二月,上遣礼官,问惠庆宫丧事服制及公除后祀典疑文,先生以邦朝莫重变礼,不敢妄对,辞不献议。

十六年丙子。先生五十八岁。正月,上疏陈慰,兼辞职名。○哭仲女金氏妇。

三月,拜司宪府大司宪,上疏辞。

九月,上疏辞职,仍谢追荣恩典。

十月,复拜大司宪。

十七年丁丑。先生五十九岁。三月,王世子入学后,升嘉义,拜大司宪,上疏辞,不许。批略曰:“是年,即吾家吉庆之会也。储宫入学礼行齿让,延颈之忱,八路同然,卿以胄筵旧僚,远在山樊,未睹盛举,必不禁耿结之恋也,至于晋秩之命,即广庆饰喜之意,卿之膺是命,庸可已乎?顾今雷肆之讲筵日开,胄子之知思渐长,此政宿德宏儒涵养熏陶,辅翼将就之时也。望卿更勿辞逊,趁即簉朝,毋负予延伫之至意。”

五月,长孙骐洙生。

九月,移承政院左承旨兼经筵参赞官。召命继下,上疏辞。

十月,拜大司宪,有周恤之命,继下别谕。略曰:“廪继粟庖继肉,著于《邹书》,熟而荐服而谢,载于《戴经》。今玆若而不腆之物,固不足以表予平日礼待之至意,而卿乃过于辞巽,不为领受,诚非始料所及,不觉瞿然自愧。原宪蓬庐,烟火萧然;仲由缊袍,风雪凄其。肆予念卿清寒,物虽不称,望卿体予心曲,受言勿辞。”先生上疏固辞,仍辞本兼诸职,疏略曰:“虚縻宫衔,久损朝体,臣内愧私分,外惧公议,而亦恐殿下之教胄,将不免于朱子所谓踈略云云。”优批不许。批略曰:“望卿念紫阳勉学之格言,述先正尽忠之家训,幡然改图,惠然肯来。风宪之职,果是匡君正俗之重任,此时此任,非卿伊谁云云。”

十八年戊寅。先生六十岁。四月,上疏辞宪职,不许。批略曰:“高阁之昼漏稀报,迩英之讲席频开。此时启沃熏陶之责,舍卿伊谁?况又雷肆开筵,辅导成就,尤须林下老成之人,以卿宿德,岂可固守东冈,莫予肯顾乎?俟间登途,庸副予如渴之望云云。”

十二月,又上疏辞。批又累百言,辞益恳挚。

八月,孙晩洙生。

十九年己卯。先生六十一岁。三月,上下别谕召之,略曰:“卿以大贤之裔,蕴有为之学,怀瑾握瑜,不肯自展,安隐遁之名,弃君臣之义,不亦惑乎?元良著阼之礼,于焉近止,望卿毋谓予不足与为,幡然而起,贲我大礼,仪我朝端。”先生惶恐上疏辞。批略曰:“卿即先正之孙也。先正事我孝庙,大义则丕阐于百世,洪猷则克赞于裕后。卿在此时,辅储之任,岂偶然也哉?春宫冠首之礼,是中外同庆之辰,而予之所以必欲致卿者,岂直为三加之贲礼而然也?予则当以圣祖之待先正者待卿,卿则当以先正向国之心为心。卿其无负予诚,即起造朝云云。”上遣礼郞,问春宫冠礼时服色,以通变之节,有难容易献议,为对。○四月十八日,即先生周甲,而子弟门生,欲设酌称庆,先生以程子当倍悲痛之意不许,是日只略设。

六月,上疏辞宪职,兼辞锡马恩典。

十一月,东宫嘉礼后,内赐鹿皮,先生以有罪而逃刑,罔功而叨赏,上疏辞。

二十年庚辰。先生六十二岁。五月,又拜大司宪,有召命,上疏辞。批略曰:“昔卿家先正,难进易退,固守东冈,而惟我圣祖,礼隆诚孚,俾回遐心。予既以圣祖之心为心,卿当以先正之心为心,而几年㫌招,尚迟驹絷,此岂始虑之攸及哉?见今殿角风薰,厦毡日永。此时思卿,不啻如渴,而胄筵资益,尤须老成,悠悠万事,莫急于此。卿试思之,使先正而当今日,其进其退,义将何居?风宪之任,辅导之责,惟卿是待,勿复辞巽,俟间上来,庸副予侧席之望。”

九月,会诸生,讲学于公州忠贤书院

二十一年辛巳。先生六十三岁。三月,孝懿大妃昇遐,入县庭举哀,上疏陈慰。

五月,上遣说书张教根,问因山前春宫开讲当否,先生以“大臣及宾客献议,援例而欲仿召对之仪者,实出于勉进问学之诚,据礼而欲从先正之论者,亦主于孝弟为先之意,略有守经从权之别,惟在酌量义理事势,而自上裁处之意”,仰对。同月,上又遣礼郞,问山陵合祔时,将事所服,先生以“王朝莫重之礼,未有经文之可据者,不得不参用士礼”之意,仰对。

六月,拜大司宪。

二十二年壬午。先生六十四岁。二月,哭贞夫人金氏

同月,拜大司宪。

二十三年癸未。先生六十五岁。正月,拜大司宪。

二月,嘉顺宫薨逝,上疏陈慰。上遣礼郞,问丧礼疑文,先生以“礼堂援据数条,尽情文”之意,仰对。

九月,上以李文成公祀系事,遣礼郞收议。献议略曰:“先正臣李珥宗事,因故相臣金寿兴,往复商确于臣先祖文正公时烈,建白于朝,成命特下,伦纪大定者,已百有馀年,而今此李希祖之疏,乃以宗统隳坏,神理幽枉为言,且以臣祖之书,隐然以为有所激而不得其正,臣读之未终,自不觉骇汗浃背,臣之不敢妄有所开喙者,又奚但以其固陋愚蒙而已也?第窃念伊时公私文迹具在,今日清朝公议未泯,惟在自上裁处之如何耳。”

二十四年甲申。先生六十六岁。正月,拜大司宪,上疏辞。

九月,拜大司宪,上疏辞。

二十五年乙酉。先生六十七岁。正月,上疏辞宪职。

三月,哭子妇申氏

六月,下别谕敦召,上疏辞。

二十六年丙戌。先生六十八岁。正月,上遣史官敦谕缕缕累百言,略曰:“国事多艰,忧虞溢目。非但得贤共理,辅予不逮之为急,春宫教导之方,实资于长德邃学,两圣朝所以行于先正曁赞成者,予安得不望于卿乎?云云。”上疏辞。批略曰:“士之欲独善其身,特不遇者所为耳。不曰‘不仕无义’乎?何独自甘肥遁,视予若凂,不以先正之心为心,而任斯世之责乎?予惟所望者厚,故所言者切,卿其谅之,卿其谅之。”

十二月,因宰臣尹命烈,大臣沈象奎疏箚,上疏待罪,时以松都丰德合县圣殿埋牌事,有申纲辈疏事,而燕岐儒生韩庆岳,作拟与先生书,书入于清州挂书罪人文书搜探中,至彻朝廷两臣箚中,有拟与鳌邨书一案之说。,于先生,自是素昧,元不相干,箚语只举拟书为彼案,亦非有干于先生,而先生以“鳌村书”三字之登于章疏为不安,上疏待罪。上优批。略曰:“拟书一事,凶徒怪鬼,弄朝廷之悖肚,至及于卿,于卿何有?卿以先正肖孙,学术德望,为朝野矜式,卿不起而辅予,明天理,正人心,斥讆言,端士趍,而乃有此引咎辞巽之语,不亦果于忘世乎?”○时先生之子钦成筮仕,未几,因大臣沈象奎筵白,有“勿拘词讼,差送本道守令”之命,除木川县监。

二十七年丁亥。先生六十九岁。二月,王世子代理。

同月,就养于木川衙中,五月,还第。先生为承惠养之德意,就养数月而还。

七月,元孙诞降,先生上书陈贺,仍辞兼带诸职。书略曰:“我邸下睿质天成,令闻夙彰,而未满弱冠之年,遽膺代劳之命,责任之重,宜若不能无动心者,而克念克敬,夙夜匪懈,政令施措之间,罔或有违,群情翕然,爱戴冞切,必须益懋睿学,益进睿德,所知所行,各臻其极,然后可以跻治于唐虞,有光于祖宗,而所以懋学进德之要,朱子之告于其君者,详且尽矣,命取其奏箚诸篇之最切于今日受用者,而进讲于书筵,深究而实体之,则其收效也,当如何哉。”

八月,拜大司宪,徽号诞进后,颁赐鹿皮,上书辞。

九月,上号及进爵后,颁赐鹿皮二令,又上书辞。

十二月,哭族兄佥枢得圭,加麻三月。钦成之生亲,而情分最好故也。

二十八年戊子。先生七十岁。

二十九年己丑。先生七十一岁。三月,上书辞进䜩后颁赐鹿皮。

六月,有逐朔优送米肉之令,上书辞,不许。

七月,再上书辞,又不许。

九月,拜大司宪,上书辞,兼辞月送米肉。

十一月,拜世孙师。

十二月,因先生固辞米肉,遣史官传谕。略曰:“屡次传宣余意,而卿何一向固辞,优老礼待,即出崇儒重道,亦越我家法,卿何不谅乎,卿其安心领受云云。”

三十年庚寅。先生七十二岁。二月,上书辞世孙师,仍乞收米肉之令。书答略曰:“世孙幼冲之龄,熏陶养正之方,必先左右正人,而惟卿先正故家,朝家之优待,非特山林而已。望卿更勿固辞,幡然趍朝,辅余凉德,仍参封册之庆礼,庸副余望。所送月需,特出优老之典云云。”

三月,遣礼郞,问大报坛祭享祝上旬日不用“初”字当否。献议略曰:“窃伏念上旬日之不用初字,是《大统历》之例,则坛享祝之前所不能然,恐是一时偶然之失,而今欲厘正之者,乃出于睿念之审慎,而实关乎尊周之大义云云。”

五月,王世子薨逝,入县庭举哀。上遣礼官,问服制,先生以“今此邦礼,系是先祖臣得祸之案,心神惊错,尤何以措舌仰对。”先生如是引嫌,而微意则可见矣。

六月,上疏陈慰。先生前后上疏,不书伪号,而此疏之到喉院也,承旨姜浚钦,以违格还下送。先生更治疏以进,而依前不书伪号,疏末略言:“自始有疏事以来,至今三十馀年,曾不以违格退之,则朝家所以处之者,岂无所以哉?政院之今忽以是为言,臣有所不敢知者,而臣若因以书之,则甚无谓。玆敢依前不书,而见退之馀,第切缩缩云云。”批略曰:“下款事,咎在喉院,慰章虽缓何必深引云云。”

七月,又遣礼郞,问邦礼疑文,病未献议。

八月,王世子襄礼后,上疏陈慰。

同月,上遣史官谕召。时王世子襄礼后,定行王世孙册礼,而特有敦召之命。谕旨略曰:“今玆世孙封册,虽是有国之常事,在予此日情理,其为幸喜庆祝与天无疆。况予冠首之日,我先王延致宋、李两儒贤于朝,即又予所当继述者也。卿须趁期趋朝,以贲饰盛典,使幼孙早有观感云云。”

九月,拜世孙侍讲院赞善。王世子丧后,世孙仍册储位,而复设春坊,故先生仍兼是职。先生以册礼时,未赴召命,上疏待罪。

十月,上疏辞册礼后豹皮颁赐。

十二月,拜大司宪,上疏辞。

三十一年辛卯。先生七十三岁。二月,拜吏曹参判。

五月,王世子常事后,上疏陈慰。

十二月,拜大司宪,且因大臣金履乔筵白,有先生之子钦成道内守令差送之命。先生上疏辞职,仍乞停撤米肉之恩,还收除邑之命。批略曰:“卿子近地守令差送之请,右相之言,实合优待之礼,米肉之致,由于养老之意,则到今还寝,虽恐有不承权舆之叹。然卿既苦心力辞,已及数载,一向相强,亦非以诚实待卿之道。特许寝之,以安卿心云云。”

三十二年壬辰。先生七十四岁。二月,又拜大司宪,上疏辞。

九月,以王世孙开讲,上遣史官,别谕敦召,略曰:“自予嗣服以来,寤寐致卿者,积有年矣,而尚未一见卿面,此固予德薄诚浅而然,予庸惭叹。见今春邸开讲吉日已涓,予心之一喜一怆,卿必谅之。卿于此时,亦必切延颈之忱。蒙养之方,正须如卿宿德,熏陶诱掖,成就温文之性,永基无疆之休,悠悠万事,孰大于是?卿以先正之孙,追先正之事,正在于今日。予之望卿,安得不有倍于前云云。”先生上疏,辞召命,兼辞颁赐鹿皮。批略曰:“继述之方,先从早谕,君臣之间,亦讲世谊。然则今日辅邸之责,安得不先求之于卿家?欲求之于卿家,则咨于卿士,询于众庶,老成宿德,又非卿而谁?见今书筵日开,知思日长,此时思卿,比之前日,不啻百倍。望卿厚加调摄,遄臻勿药,幡然登途,以副予虚伫之心云云。”

三十三年癸巳。先生七十五岁。正月,村闾疠疫大炽,避寓,仍就养于青阳衙中。先生子钦成,时为青阳县监。

八月,拜大司宪,上疏辞。

九月,哭长女金氏妇。

十二月,孙鲁洙生。○门人宋钦文、张宪周等,来会于衙中,留侍数月,晨夕讲讨。

三十四年甲午。先生七十六岁。四月,村疠始息,自青阳还第。

十一月,纯祖大王昇遐,入县庭举哀,上疏陈慰。○以王世孙成服时冠礼当否,礼官承命来问。献议略曰:“礼官衔命远临,询以因丧而冠之礼。臣早孤馀生,闻命掩泣,益无以为心。今此礼曹所陈《疑礼问解》之说,似当为今日之可据云云。”○《问解》有曰:“孔子曰:‘武王崩,成王年十三而嗣立,明年夏六月,既葬,冠而朝于祖云云。”

十二月,领敦宁赵万永疏请大行大王世室,上遣礼官问议。献议略曰:“我大行大王至仁盛德,度越百王,而临御三十馀载,率由旧章,治化隆洽。今于世室之议,孰敢有间然者。顾臣草莱贱品,庸愚懵陋,最出人下,猥厕询荛之列,妄议莫重典礼,则贻累清朝,当如何哉云云。”

宪宗大王元年乙未。先生七十七岁。五月。因山后,上疏陈慰,兼勉进圣学。略曰:“呜呼!我殿下方在冲弱之龄,而遽膺艰大之投,目今急务,宜莫先于保护圣躬,将就圣学,而苟欲保护而将就,臣之愚昧,窃以为未有切于进讲《小学》一书,小而服食起居之节具于是,大而修齐治平之道本于是,所以充完血气,涵养德性,皆不可舍是而他求矣。且是书所引,夫孰非要切者,而若九容、九思、敬胜怠、义胜欲等诸条,尤是服膺而不可须臾忘者也。愿殿下从事于此,念释在玆。至于朱子所谓隆师亲友之道,在人主,则惟在于左右辅弼之臣,更愿殿下敬礼大臣,亲近正士,以尽熏陶资益之方云云。”批略曰:“卿即我纯祖册储初胄筵之臣也,宜其追报之诚,非比他人,而今此陈勉亶出忠爱,敢不眷眷而服膺云云。

六月,拜大司宪,上疏辞。

十一月,因大臣筵白,升资宪阶。遣史官别谕敦召,略曰:“昔我孝庙盛际,先正密赞大业,亦粤我正庙在宥,卿乃早膺㫌招。三朝之礼遇冞隆,国人之矜式愈重,予虽冲藐,夙有向慕,曷敢不以我列祖之心为心,而或忽于尊贤德笃世好之义乎?予小子获戾于天,茕茕含恤,而得至于今者,上而惟我两慈圣是覆是庇。下而所倚毗者,惟在老成宿德之左右予辅导予,则当今日任是责者,舍卿伊谁?况今国势之孤危,若无止泊,小子之冲藐,无所倚毗。若以先正之心为心,则亦岂可固守东冈之志,不思所以裨辅予冲子之道乎?正卿陞秩,亶出念旧之怀,卿必怆昔日之礼遇,悯小子之孤苦,幡然改悟,勉回遐心云云。”上疏辞。

十二月,拜刑曹判书。

二年丙申。先生七十八岁。正月。上疏辞本兼诸职。

十一月。纯祖大王大祥后。上疏陈慰。

三年丁酉。先生七十九岁。

四年戊戌。先生八十岁。正月,升正宪阶。

二月十日申时,以宿患,考终于正寝。先生素患风痰之证,自前冬添剧,一直弥留,气力渐次消铄,而精神不少爽。平日庭训,每以饬躬修行,敦宗睦族为雅言,而是日,又申申提及。且以家间累世文字之有志未就,过斋行状之未及卒工为负罪。且以父祖两世缅礼之意,申托于子钦成。日向申,欲起大便,时风日甚酷,而侍者以先生气力之澌尽,请取便于房中。先生以圣贤经传及先集之罗列左右,心有所不安,强起行便于门外。左右扶将而入,反席未安而卒。○讣闻,上震悼,撤朝市,别致赙。传曰:“宋祭酒,以林下宿德,久被先朝之礼遇,而予小子嗣服以后,尚未遂招延之诚,方切歉怅。今闻逝音,不胜伤衋之至,丧葬等需,令该曹照例举行,造墓担持军,亦令本道题给。太学生徒设位而哭,又操文来奠。门人环绖者,百馀人。练布巾带,加单股绖以丧之,而各随恩义,或三年,或期年,或九月,或七月,或五月,或三月。

闰四月二十一日寅时,葬于沃川郡阳内宁国寺左麓戌坐原,迁夫人墓而合祔焉。门人士友会下者千馀人。夫人墓,始葬怀德县北大寺洞,至是迁而祔左。○家状成。子钦成撰。

五年己亥十二月,上遣礼郞,吊孤致祭。吊祭之命,下于讣闻之初,而本家以力不赡,今始涓日祇受。士友之来会者,千馀人。

七年辛丑正月。因大臣赵寅永筵白,特命不待谥状,赐谥文简。道德博闻曰“文”,一德不懈曰“简”。

九年癸卯四月。跻享于沃川龙门影堂。祠在尤庵先生岳降之地,而刱建于肃庙丁丑,奉安尤翁真像,其后追配性潭真像,至是士论齐发,以先生真像,跻配焉。

十三年丁未十二月。墓志铭成。祭酒洪公直弼撰。

当宁二年乙丑八月。开刊文集。